沟通和交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部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是学习的引导者。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每次当班主任总感到有很大压力,心理非常不安。但同时感到责任与使命。生命是现实的,工作是认真的,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是唯一的选择。
小邹,一个好动、散漫的男生,他是我第一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他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但是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晚才能回来,很少有时间管他,每天总是家里的保姆为他煮饭,洗衣,照顾他的起居,久而久之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看上去他对一切都无所谓,对于学习更是可有可无。他是班级中的一个小头头,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怪话,表现自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影响课堂纪律;回家作业有兴趣地写几笔,不想做就空白,由于基础差,经常作业不做,导致初二学习状况很差。所以刚一接到这个班我就把目标瞄准了他,因为如果不把他的工作做好,就会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班级管理。
有一次我上课,他趴在桌子上睡觉,我马上要求他坐好,好好听课,记笔记,他竟然回答:“我睡我的觉,你上你的课吧。”我火冒三丈,立即叫他站起来,他懒洋洋地站起来,听了我几句训,也觉得无所谓,为了不影响上课,只能叫他坐下。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很火,但我也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像他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说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之类。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谈心,这是做学生工作必备的法宝,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次谈话的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地找他来谈心,说说他的家庭,有时叫他帮我做点事,收收本子,在生活上也格外关心他。他每天乘146回家的,我也是乘146回家的,有一次无意中在车上碰到,便聊了起来,聊得还挺开心,他还帮我拎包,师生之间的感情一下子增进了。以后我们经常一起乘车,放学晚的话,还一起去吃些点心或快餐,其间讨论讨论学习、生活。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消耗,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邹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趴在桌子上,作业也能认真地完成,下课也比过去少惹事了。
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可。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篇2
关键词:引航员 船长 沟通交流
1.引言
引航员在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不必赘述,尽管船长与引航员是雇佣和被雇佣的法律关系,但引航员同船长及所有值班人员都对船舶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相信,任何一名船长或引航员都会高度重视自己所在船舶的安全,他们的目的和宗旨是一致和统一的。引航员熟悉其所在港口的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航道、码头泊位、当地船舶交通流、小型船舶习惯航法、海事法律、法规、特别注意事项等情况,并且引航员长期从事引航工作,积累和具备了丰富的船舶操纵经验和应急反应能力,这是引航员相对于船长的优势;船长熟悉自己船舶的船况和操作特性、驾驶台资源管理程序以及船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和相互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因此,理论上讲,如若引航员和船长能够全面、顺畅地沟通和交流,双方互相理解和信任,默契地配合,必能极大程度地保障船舶安全,优质地完成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作业。尽管大多数引航员和船长之间能够做到沟通顺畅、全面,配合默契,但引航员与船长沟通交流不充分,船长对引航员不够信任甚至相互间闹矛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必然对船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有统计显示,引航员在船时所发生的海损事故中,引航员与船长沟通不充分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和完善引航员与船长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2.原因
2.1 引航员与船长双方或一方对相互间的法律关系理解不清或认识模糊
引航员基于自己对所在港口的熟悉程度和丰富的引航经验,常常会在接过船舶的指挥权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操纵船舶,而忽略了船长的想法和感受。其原因在于引航员与船长双方或一方对相互间法律关系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从而导致双方产生职责冲突。诚然,引航员和船长都对船舶安全肩负着重大责任,特别是在进出港航道航行或是靠离泊作业期间,操纵船舶的安全风险较之海上要大的多,引航员和船长都会十分小心和谨慎。基于自信和对自身职业的责任感,引航员会认为既然由我来操纵船舶,我来承担责任,也就难以顾及船长的想法和感受,而船长会认为尽管引航员在船,一旦出现任何差错,船长还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在这一点上双方常常会产生分歧和矛盾。
2.2 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或方式不够完善
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渠道或方式有多种,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交流。目前,船舶上的通用做法是提供一份引航卡(Pilot Card)给引航员,以便其快捷地了解该船的主要情况和性能,例如船舶建造年份、吨位、尺度、吃水、主机类型及马力、是否装有侧推器及侧推器马力等资料,部分船舶还在引航卡上提供了该船的一些操纵特性,如旋回圈资料、雷达性能、不同船速时的下沉量等。
大部分船舶所提供的引航卡(Pilot Card)上的内容只是大体方面,并不够详细和具体,加之每艘船舶的实际操作性能千差万别,引航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详细了解和掌握该船各方面的情况和性能。另一方面,船长除了在进港前查阅进港指南中该港口的基本资料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向引航员详细了解该港的具体情况。
2.3 个人因素
引航员和船长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脾气、语言、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在船舶操纵习惯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双方之间不够理解和忍让,就很容易产生隔阂,甚至导致敌意和冲突。
3.解决办法
基于以上三方面导致引航员与船长之间沟通和信息交流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3.1双方应深刻理解和认识相互间的法律关系
我国《海商法》明确规定:船长管理船舶和驾驶船舶的责任,不因引航员引领船舶而解除。交通部制定的《船舶引航规定》中将船舶分为“应当申请引航”和“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引航”两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制引航”和“非强制引航”,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引航员的法律地位和所承担的义务有所不同,但引航员与船长的关系首先是“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保障船舶安全。引航员不享有独立操纵和指挥船舶的权利,船长应接受和尊重引航员正确操纵和指挥船舶的做法,并积极予以配合,因为船长有责任和义务与引航员密切协作。
3.2完善信息交流渠道和方式
引航员登轮后应首先查看船方提供的(Pilot Card),初步了解和认识该船条件和性能,此外,还应尽可能多地向船长询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船长也应积极配合,主动告知引航员包括缺陷在内的该船条件和性能,以便引航员有所警惕和防备,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引航员也应主动告知船长有关该港口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例如:地方法规、航道概况、拟靠泊位情况、哪舷靠泊、拖轮情况及如何使用、大体的船舶操纵设想等,以便船长心中有所准备。目前,有些港口引航部门设计了船长/引航员信息交换卡(Master/Pilot Exchange Card),要求引航员登轮时交船长填写,其内容大体包括:船舶设备是否正常、有无缺陷、船上是否有出口许可证、主机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应急制动、主机能够连续启动的次数、引航员接送装置是否符合SOLAS公约要求等等,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船长与引航员交流不充分的可能性。另外,如情况允许,引航员应尽可能把自己的操纵方法和意图向船长作出解释,以打消船L不必要的顾虑。
3.3相互理解和尊重
如2.3所述,考虑到引航员与船长通常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等,谈话过程中双方应抛弃偏见,本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各自的本职工作,尽量避免因意识形态或的不同而在言语间冒犯对方。
3.4注重穿戴和礼仪
引航员和船长在工作期间都应注重穿戴整齐,使用礼貌用语,从心理学上讲,整齐、标准、得体的穿戴和彬彬有礼的言行可以增进彼此的尊重和信任。特别是对于引航员和船长相互陌生情况下,相互注重礼仪,包括谈论一下天气或是简单寒暄几句都可以增进彼此感情,打破双方心理上的隔阂与戒备,有利于大家更加积极地配合对方工作。
4.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导致引航员与船长间沟通和信息交流不充分的几方面原因,根据自身理解和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希望对广大引航员和船长在日常的船舶引航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配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护生 小组合作学习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7-01
1.护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现状
我校对护理实习生、毕业生采取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沟通交流能力,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困扰我们每位护理教育者的问题。笔者经过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加强“院校合作”方式,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下面以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教改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视频公开课为例加以说明。
2.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护理实训课,采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医院对接,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场地有多媒体教室、资源共享咨询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3.课的实施
3.1小组合作学习
3.1.1 学生分组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每小组6名同学,挑选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生任组长。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的时候,教师应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1]。
3.1.2 小组讨论
在多媒体教室。由临床护理教师给出学习任务:需要密闭式静脉输液的临床病例。护生接收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教科书、教辅资料、上网查询、咨询教师等方式收集资料,共同制定出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
3.1.3 小组合作练习
同学们带上修改好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进入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在输液手臂模型上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各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患者、护士、旁观者角色,反复练习。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实训教师巡回指导,进行检查和纠错。
3.1.4 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后,请操作规范的小组同学进行操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后进行点评。
各小组同学通过对比找到本组的不足,继续加强练习。
最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测评;各小组进行自评、他评。
3.2 院校合作
3.2.1 观摩学习
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操作流程的练习后,带领护生分批来到我校合作医院,涪陵区中医院。进入病房,观摩由临床教师在真实患者身上完成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通过观摩学习,分析并找出学校模拟病房护理操作练习与临床真实护理操作的差距。
3.2.2 健康教育
观摩完毕,临床教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不同病房,以小组为单位为静脉输液患者讲解输液的注意事项、处理输液故障;了解患者病情后,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为其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
3.2.3 评价
临床教师对护生的见习态度、与教师交流、与患者交流等表现进行评价;并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知识、态度、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
4.1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精华、学到知识。
4.2在模拟病房练习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别互换角色进行练习。通过扮演护士,了解护患沟通基本要素,初步学会与“患者”简单的沟通;通过扮演患者,体会患者的需要和想法,进一步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4.3护生到医院观摩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学习环境从学校的模拟病房转变成医院真实的病房,直接面对患者,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帮助护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找到自己操作技能的不足以及沟通能力存在的差距。
5.小结
本次课采用院校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性学习。护生不仅对护理操作技能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掌握良好,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护生能够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推广。
篇4
关键词: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生活和工作,顾了自己就顾不了孩子。为了让父母能够安心工作,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他们大多数认为孩子年龄小,到幼儿园只是为了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那就是老师的事情。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一股脑都推给老师,认为自己白天上班,孩子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所以一定是老师没教好。家长对老师不信任,老师也就不太想和家长沟通。其实家长与老师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是朋友,是伙伴。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个环境,而老师与家长则是这两个环境中最主要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该是一种互相信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还是会令不少老师头疼不已。其实就目前来说,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与沟通渠道也很多,如:家访、半日活动、家长会等。可是在具体实施与操作中,常常能够听到老师们的不满,大多数都是说家长不理解。如果家长与老师之间一直处于这种局势的话,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是很不利的。所以,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语言沟通能力极其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处、交流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为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与信任,这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我们要做到经常与他人沟通,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与信任,同时这也是为人处世必须要做到的事。工作时要友好真诚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很快就能拉近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成为好朋友,让家长对我充满信任,为今后良好的沟通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建议大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与家长建立好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还应该虚心地向家长学习,虽然家长不一定是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也不乏一些很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与家长积极沟通,团结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沟通是双向的,教师应该随时给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一些学习与生活情况,而家长也应向老师反映一下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有通过这样相互沟通与了解的方式,才能够在教育上取得一致。
三、与家长沟通时,态度一定要端正
对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热情真诚地对待,不管有没有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要与家长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前提条件。
四、与家长沟通时要注重个别化,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
篇5
[关键词]师生关系 沟通 交流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47-01
要想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尊敬和喜爱的情感,那么也很容易对这个老师所授的科目感兴趣,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对于学生是否能学好这门功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前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是一种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总是很希望通过谈心交流的方式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达到促进教育学生的目的,但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往往是很复杂的,这会使二者的相互交流形成一定的困难。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验到,要想起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必须讲究谈心的方法。
一、用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学生的过程既是与学生教心同时也是交心的过程。教师教育学生的实质也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过程。在师生双方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之间能够成为知己。如果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以一颗真心赢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授学科的喜爱和学习兴趣。
二、做到知己知彼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之前,一定进行一番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针对其特点设计出可行的谈心计划。
比如说,学生的个性有很多种:内向型学生不善于与学生交流,但头脑比较灵活,悟性较高,与他们沟通应使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愿意与教师敞开心扉;对于能言善辩型学生,反应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犯了错误时,总喜欢给自己找理由,狡辩,推脱责任,与他们谈心的时候,就要深下工夫,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要准确辨别内容真假,懂得去伪存真,能够直击要害,使其心悦诚服;对于谨慎型学生,遇到事情比较小心,多虑,缺乏自信心,与他们谈心应以诚相待,坦诚相见,对其做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三、要因材施教
学生个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影响个性差异的因素相当复杂。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出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有所欠缺。或观察能力强,或组织号召能力强,或记忆力强,或记忆能力强,也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理性思维较强的。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者淘气的学生,他们也经常自责,也是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有好的表现,他们的内心常常是焦虑的甚至内心是孤独的,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忽视,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因此,他们才要做出那样让人难以理解的动作和行为,而目的只是为了吸引别人对他的注意。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深入分析,设定出具体的教育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科落生要给予细致、耐心的关怀和照顾,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自身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计划,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指明发展方向。
篇6
【关键词】步行流线;地下空间;交通枢纽
1 引言
现在的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容纳了很多的交通方式,像铁路、轨道交通、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等,我们设计者需要合理高效地组织好这些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换乘。现在的交通枢纽越来越注重从乘客方便换乘的角度,也就是从人而不是车方面进行交通组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交通枢纽设计应该立足于建立短途直接的换乘方式。具有随意性的步行流线有效地填补了其它交通流线间的空白,从根本上活跃了整个枢纽空间的气氛。因此良好的步行环境会使得紧张的换乘过程更轻松、更享受,它是评价一个综合交通枢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2 步行流线的设计要素
在交通枢纽设计中,短途、连续、直接是步行流线设计的三个要素。短途:步行流线在交通空间中实际经过的距离短,或由换乘者感觉“短”,比如不同层面之间利用垂直电梯就要比楼扶梯这种在平面的长距离移动要省时、省力;连续:步行流线在整个交通空间中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即同其它交通流线不交叉,比如人、车流的分离,换乘者步行时不受干扰、阻碍;直接:步行流线所穿越的交通空间通敞、清晰,同其他交通流线相互之间的交汇自然,比如地铁中不同线路之间的同站台换乘。步行同其它交通方式不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人的感觉引导,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营造出高质量的步行环境,满足步行流线设计的三要素,才是衡量交通枢纽内部衔接的有效标准。
3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工程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工程位于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地处塘沽区海河北岸,是其城市的窗口形象。该枢纽本着“功能性、系统性、文化性、先进性、经济型”的设计理念,力求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以满足旅客快速进出站为原则,同时考虑了城际铁路、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换乘,使于家堡站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4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工程方案设计
4.1 方案概况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工程是京津城际延伸线至滨海新区的一座大型地下交通枢纽,位于新港路、中央大道交叉路口西南角,规划于仁路北侧。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地面一层,地下三层。包括城际站房,Z4、B2、Z1三个地铁车站,一个地下出租车停车场和一个大型社会车辆停车场,地面站房为一穹顶造型呈贝壳状(图一)。
4.2 方案细节
4.2.1 城市绿地广场
于家堡地面层设计有大面积的景观绿地,地面站房周边设置有环形站前平台,在东、南、西三个方向设置通路与规划道路连接,点缀有蓝色的水体,局部分布着采光天窗。树木、绿地、水体、开敞的空间、联系各个道路的硬质铺地,作为环境宜人的步行区域,为人民提供休息与放松的场所(图二)。
4.2.2 客流组织
(1)人流组织
城际的客流设计为地上、地下两层进站方式,即地面步行、出租车、公交车等进站客流经地面站房出入口通过楼扶梯到达地下一层,也可经市政地面出入口进入地下一层和地下其他客流(如地铁、社会车的客流),在售票厅区买票后,通过安检进入地下一层城际候车厅,再进站检票后通过进站楼扶梯进入地下二层站台乘车;出站客流从地下二层站台的扶梯进入地下一层的出站厅,检票后出站
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地下一层空间为一个流畅的公共空间,出站乘客可以直接步行去东面的出租车场换乘出租车或者直接步行去往东面的Z4线付费区和西面的B2、Z1线付费区换乘地铁,或者通过垂直电梯到达地下二层的社会车停车场进行换乘,也可以通过直达地面层的出入口到达地面去换乘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地铁客流可以经由分别设置在地下一层公共区的闸机,检票后进入各目的地铁站的站厅付费区,再经过楼扶梯进入各自站台。Z4、B2、Z1三条地铁线之间均可以通过楼扶梯实现相互之间的岛岛换乘(图三)。
(2)车流组织
出租车通过西侧的堡京路和北侧新港二号路通过广场进入到地下一层出租车场接客。社会车停车场车辆入口设置在新港二号路南侧,出口分别设置在堡京路与新港二号路交口东南侧和堡京路与于仁道交口东北侧,车辆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顺畅,避免了与人流交叉(图四)。公交车在枢纽西侧设置了6条线路首末站,下车乘客可以经由地面出入口到达地下一层换乘各种交通方式。
于家堡交通枢纽工程实现了车行流线高效、人行流线安全。独立的步行空间,贯通于各层,直观通畅.从根本上活跃了整个站点空同的气氛。步行流线设计符合三要素:短途、连续、直接。人、车流线不相互交织。既保证人行的安全,又提高了车行效率。
5 结语
新时期的交通枢纽设计应该以人的步行流线为核心,尤其是城市地下交通空间更应该具有步行流线的可达性;并且应该对城市地下交通空间进行多层开发,对交通设施进行立体集中布局,并与既有的设施实现系统衔接,达到换乘便捷、交通畅通的目标;利用开发地下节约的地面空间进行宜人的环境景观设计,尊重人的需求,体现人性关怀,提升区域品质。总之,应该从人最根本的需求出发,尊重人的感受,在地下枢纽空间中创造宜人的步行流线与空间环境,从而达到人与技术发展、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罗建晖,周鸣,徐方晨.城市地下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以上海市外滩交通枢纽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l.
[2]马晓冬,徐帮树,李术才.构建高效步行系统,营造地下交通空间――以济南火车站站前枢纽开发设想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10.
[3]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京津城际延伸线于家堡站站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6]于家堡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11-01
交流和沟通在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尤为重要。然而,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往往由于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等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对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本来应该是学生表达的,大多时候老师取而代之。这种不利于学习的气氛一旦出现,将严重阻碍着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活动开展训练。
一、课前几分钟交流和沟通训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每堂语文课前用几分钟,安排几名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训练,交流和沟通内容可以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对新课预习情况汇报,或对在网上图书资料上收集的关于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介绍,或是谈谈日常生活见闻和感受等等,让学生尽情地说他们想说的话,持之以恒,不仅训练了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同时他们的胆量概括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也会相应得到训练。
二、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不仅仅是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途径。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种工具,过分地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课堂中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解决的,教师还是应该放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尤其是对学生的“讨论”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组织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但实际讨论中,往往是优秀生讲得多,后进生从头到尾不说一句。在讨论后的反馈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出所在组的总体见解,然后加以表扬,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都能得到发展、提高,也激发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
三、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朗读能使人张流和沟通,使人积累词汇而丰富交流和沟通内容,朗读可分全班齐读,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双人读,单人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全班齐读是培养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它可使全班学生同时得到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辐射面广,时间集中,但在训练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是否每位学生都已经读了起来。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朗读方式,主要让每位学生都要得到朗读训练,最终达到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语文,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只有开展有效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和他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机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拓宽思路,激活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人少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去。
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篇8
【关键词】 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方法;技术水平
目前社会正步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但是,随着衰老的进展老年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降低,与外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下降,所以学会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非常重要。
1 沟通与交流的必要性
1.1 影响老年患者有效沟通的因素 ①生理方面,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痴呆、疼痛、意识模糊、口齿含糊不清、失语症、语言障碍等;如双方距离太远、双方交谈的位置不平等、不安静的沟通环境、温度等;②社会方面,如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差异、浓厚的地方语言、使用专业术语、特殊习惯(怪癖)、话题选择不当、时间选择不当、偏见等;③心理方面,如焦虑、紧张、恐惧、忧虑、愤怒、害羞、态度、自卑等。
1.2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沟通的技巧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或成功或混乱引起不安。临床中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沟通技巧,确保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有效性。
1.2.1 积极倾听 用眼睛、耳朵和直觉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注意事项:表示理解和同情;不清楚的地方反复提问,弄清楚原因;想办法得到引起老年人发生问题的原因或帮助助老年人分析出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鼓励老人进行交流,调动其解决问题的潜力;必要时保持沉默;避免争辩;避免过早下结论;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让老年人发泄出不良情绪,除非老年人要求帮助时不轻易提出建议。
1.2.2 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老人,重要的是提供正确的答案,不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1.3 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不仅要和老年人交谈同时还要和家属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情况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促进作用。注意的是在你来到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老年人的处境和情况是什么样的。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和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1.4 要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 老年人的听觉、视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逐渐衰退,与他们交流时要有耐心,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
2 交流与沟通的注意事项
称呼老人的名字要注意礼貌;交谈的内容要简单,说话要清楚,用简单的或短的句子;必要时重复说过的话;交流时要集中精力用眼睛注视着对方;给足够的时间让老年人说话,不能催促他们;使用封闭式问题即回答用是或不是;语调要轻柔不要唐突或大声;努力营造轻松气氛靠近老人坐或身体向前倾保持微笑;消除四周噪声,必要时握住老人的手给与情感支持。关闭电视或收音机;如遇到很难交流的老人不要心急最好先离开,过一会再来或用其他的方法分散他的不满情绪,并分析是否因药物引起相关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如果不能交谈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用图片进行帮助;交流前检查老人的助听器是否功能完好,检查眼睛是否能看清楚。
3 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交流;服务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等的出现,预示着微时代全盛到来。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微交流也必然会成为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沟通的新模式。
1 微时代下大学生读者阅读现状调查
2015年4月对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大一及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抽取了500个样本,现对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 大学生阅读途径
问卷选择了传统的到图书馆阅读、利用电脑阅读和最便捷的手机阅读三个途径作为选择项,结果如图1所示。
另外,对于快捷的手机阅读方式,选择的是通过浏览网站、微博、使用微信或者QQ四个选择项,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选择利用手机来阅读的占大多数,远远超过了到图书馆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途径。
1.2 大学生微信阅读服务需求
问卷选择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的新书推荐、归还日期查询、图书馆动态、在线咨询和读者交流这五个板块作为选择项,结果如图3所示。
针对于大学生应用微信情况,结合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调查学生在微信阅读服务上的需求,可以看出除了学生比较重视的归还日期查询之外,最需要的服务在线咨询。
2 服务沟通新模式之微交流
2.1 微交流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利用手机进行阅读和信息的获取是最快捷和乐于选择的途径。而对于学生的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同时针对学生对在线咨询服务的急切需求,沟通服务上也应开拓最直接一对一的咨询交流服务。这种微交流由读者和馆员一对一解答,具有回馈信息快,私密性强的特点,是读者愿意接受的服务模式。因此,微交流不仅是微时代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读者自身的需求,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必然条件。
2.2 微交流服务要求
(1)树立微交流服务理念。 微交流是不同于传统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新的服务沟通方式,这就需要馆员加强对微时代的了解,学习微交流的沟通技巧,掌握微交流的信息化技能,树立微交流的服务理念。读者在利用图书馆微信平台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馆员在服务过程中要比面对面的服务更加耐心,因为微交流势必会没有面对面解答问题更加容易理解,所以耐心、细心的工作理念一定要贯彻始终,真正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和障碍。
(2)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对于在线咨询服务需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面积极广,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服务团队。针对专业问题的分类,提供专业科学的服务。这样就要求服务者不但要具有熟悉的文献检索知识,还要具备熟练运用网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最专业的图书馆文献服务和信息传递。
(3)多渠道多方式沟通。除了在图书馆微信平台上进行一对一在线的咨询服务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与学生读者的其他的服务沟通途径,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在微信群里图书馆馆员可以更加直接的与学生沟通,同时群里读者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条件允许时可由专门人员建立不同类别微信群,这样可以使有共同爱好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更好的交流平台。
3 结束语
微交流是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沟通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让这种交流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喜欢接受,其中的过程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另外,对于微信这个新生事物,有很多年龄较长的馆员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接受。即便如此,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一定会将这种新的沟通模式做到更好。做好微交流,让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郑玉萍.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微时代”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J].图书与档案,2013(15).
篇10
一、交流是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与家长的交流合作中,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幼儿成长档案、家长园地等都是常见的交流方式。笔者认为,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开展的次数较少,交流也不连续,所以接送交流就显示出其优越性。接送交流形式多样,如集体式交流、小组式交流、个别式交流等。笔者常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针对幼儿在园的特殊表现与家长单独交流。
如在绘画过程中笔者发现王令怡小朋友握笔姿势不正确,经过多次纠正还是不能正确掌握,离园时笔者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王令怡家长。经过短时间的家园纠正,王令怡很快学会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午餐时,洪若琪小朋友吃得太慢,一口菜放嘴里嚼很长时间才咽,有时还用手抓饭。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在家吃饭时,奶奶觉得他吃得慢就一直喂他,所以他拿筷子的方法也不是很好。于是笔者主动和他妈妈以“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话题进行交流,得到了家长的赞同。在我们相互配合的教育下,洪若琪在吃饭方面进步很大,虽是琐碎之事,交流也不足几分钟,可一下子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加深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二、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笔者在与家长沟通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有时会引起家长的误解。后来,笔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就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幼儿也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经过二十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与家长谈话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教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孩子在班级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是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教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1.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幼儿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幼儿和家长是最让教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笔者认为,家长不主动找教师,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教师联系。于是笔者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非常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
2.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幼儿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的。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一些缺点也会视而不见。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公开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这一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水平,并找出自己孩子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办法,使家园共育取得一定的效果。
交流场所是开展交流的前提之一。如果教室内的活动室空间较大,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同时与几位家长交流;如果教室内空间比较小,就可以利用走廊这一开阔的空间,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尽可能多地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情况。
3.真情感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