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育与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教育与实践

篇1

(一)国外医学教育基本模式

国外的医学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传统学科式、以问题为中心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器官系统式(organsystem)。传统学科式是较系统完整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教学实施与管理。PBL教学模式进一步精简课程,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联系更紧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器官系统式是按照人体解剖结构中的某一器官系统把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减少课程间的重复,较好地解决了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结合的问题。

(二)早期临床实践的内涵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医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和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实现学习目的的一种医学教育方式。早期临床实践的“早期”被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临床实习期的前一阶段,通常是指医学教育的最初两年”,“临床实践经验”是指“在社会的或者临床的环境下与真正的(与模拟的相反)病人接触”,以增强对健康、疾病或者癌症和卫生专业角色的理解。(四)早期临床实践教育的形式早期临床实践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分为课程内和课程外两种主要形式。课程内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toclinicalmedicine,ICM)”课程,即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即到医院进行相应课程的观摩,并且在节假日到医院进行“预见习”。课程外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让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到社区和医院进行观察,并且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访谈、搜集病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测,以加强学生对疾病和病人的理解。

二、国内外早期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课程内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国内外的一些医学院校开始把早期临床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方式,如英国医学教育的临床阶段与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医学院校开展不同的临床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倡早期临床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许多院校还专门开设医学社会学、心理健康学等医学人文课程,早期使用模拟情景下重复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临床操作的熟练程度。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观察、了解基本医疗程序,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医学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强医学生博爱、人道的职业责任感。法国的医学生在入校第二学年即开始接触临床医疗工作,每周见习2~3个半天(通常在上午),大学第四学年开始学习临床课程至第六学年结束。香港的医学院校在学生一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就让他们开始接触病人,其课程设置由综合课程、健康与疾病概论、系统课程和临床实习组成。在第一学期的健康与疾病概论中,以真实临床病例为基础进行学习和讨论;以临床访谈(clinicalvisit)和床旁教学为主要形式进行实地见习与实习;在专门的临床技能实验室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技能。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前一年,采用周末到门诊导诊、晨间到病房参与晨间护理的方法对174名护理本科生实施了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结果表明在护理本科生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切实可行,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缩短了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提高了临床实习的质量。

(二)课程外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一些院校也采用课程外的形式进行早期临床实践教育。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早期临床医疗工作中,进行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培养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其人文关怀理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选拔二三年级医学生成立实验组开展急救普及活动,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技能和沟通技能进行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活动的开展效果良好。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中安排10个学时的临床见习,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对部分新入学医学生开展入学后第一次接触临床、感知医学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新生参观附属医院。并让二年级学生参加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患者提供导诊、沟通、护送、取药、维持秩序、陪护等服务工作。使医学生提前了解医生日常工作环境,增进对培养良好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效果显著,受到医学生广泛欢迎。

(三)课内外相结合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还有一些医学院校早期临床教育结合了课程内外的多种形式,例如美国的许多医学院校让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接触患者,学生被分散到各个诊所,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参观后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渗透每周一次的临床实践课,为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做准备。

三、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意义与趋势

(一)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意义

传统医学教育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缺少对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医学模式的不足,其优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避免纯理论学习的枯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加强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医学生博爱、人道的职业责任感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患,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医学生早期感知临床、熟悉医疗流程、体会患者感受,促使医学生增强医学人文素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趋势

早期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内外的医学院已相继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高等医学教育要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定临床能力培养标准,规范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但是,我国目前各院校所进行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都只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并没有全面实施早期临床实践。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只在四五年级才让医学生接触临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我国需借鉴国外开展的各种课内外相结合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三)开展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可能的方式

篇2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03-02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因为其理论逻辑性极强,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结构庞杂繁复,学生首次接触时均感到免疫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而双语教学的应用,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掌握、传播和交流医学免疫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国家教育部要求医科类高等院校双语授课的课程比例应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目前,全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部分院校开始了临床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1]国内外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潜质,能够使学生用两种语言思考和交流。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双语教学成为促使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双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实施仍处于试验性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本文就本教研室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实践谈了一些体会。

一、教师备课教材的选用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大多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慰峰教授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作为中文版教材。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参考的英文原版教材包括:Abul K.Abbas和Andrew H.Lichtman主编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harles A.Janeway等主编的《Immunobiology》以及Richard A.Goldsby等主编的《Kuby Immunology》。它们是西方国家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经典教材,也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免疫学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彼此之间在内容及编排上不尽相同,但均整合了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进展,信息量非常大。教材编写者用原汁原味、文法优美的英语对专业知识作出清晰准确、深入浅出的描述,而且重要的理论均有翔实的实验方法及研究过程的介绍。这些英文版教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照片和彩色图解,将免疫学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我们的备课变得轻松。例如:B淋巴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其中辅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是重点内容,整个辅助的过程涉及很多的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时间顺序。如果整个过程只有相应的文字叙述,则不易理解。《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用简单的四幅图将此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尽管双语教学的备课远较纯汉语教学工作量大得多,但由于使用了这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枯燥和繁杂,而是饶有兴趣,免疫学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专业英语水平及授课效果均明显提高。

二、国外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备课教材的必要补充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成果经过专家的筛选、整理、编制成书,再出版发行,整个过程要花上多年,在学生开始使用时,有的观点已不够确切。[2]因此查阅近期出版的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授课教师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期刊包括: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Science,Trends in Immunology,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Immun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等。我们将所阅读的文献及时总结,定期在教研室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了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的同时提高了教研室整体教学和学术水平。

三、学生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及早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宜普及。学生用书多采用自编教材。我们教研室以《Basic Immunology》为蓝本,自编教材《Outline of Immunology》。本教材共12章,前9章为基础免疫的内容,先概述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介绍固有免疫,其后的内容是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后3章是临床免疫的内容,涉及肿瘤和移植免疫、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这本自编教材将免疫学的主要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使免疫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手中的汉语教材。但由于该教材文字表述较少,不能单独作为学生用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电子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他们课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四、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1.师生双方都明确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培养英语思维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主导作用,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要有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挑战的信心,在肯定他们有能力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尽管免疫学的专业英语词汇相对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要简单的多,但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有思想顾虑很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做好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

2.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学相关知识专业。例如:医学免疫学概论中首先介绍的就是免疫的概念,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一张幻灯上同时给出两段关于免疫的描述。一个是汉语教材上的概念: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另一个是《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的一段叙述:In a broader sense,immun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foreign substances,including microbes or molecules。讲解该概念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将此段英语论述念给学生听,或是单纯的汉译英,而是解释:在将学生可能不懂的个别的英文单词解释后,重点强调ability这个单词,这样使学生们理解免疫是一种能力,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文教材中免疫的内涵。

3.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为医学免疫学的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课件中内常加入英文图片和教学动画,使其内容丰富,并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从而可以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但需注意,不同教材对于同一种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或者相同的免疫应答过程的表示方法往往不尽相同。例如,辅T淋巴细胞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用桔红色表示,而在《Immunobiology》中则用蓝色表示,所以为了方便学生在课上很快接受教学内容,课件选用的图片或者动画最好出自同一本国外原版教材。

4.根据学生情况,双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英文比例。学生在开始阶段的学习中逐渐熟悉了抗原、抗体、免疫分子及细胞等医学免疫学基本内容的英文术语及表述,在学内容免疫应答时,便可以接受大比例英文的授课,并能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

授课一段时间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同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授课进度、方法及内容的难易度进行了及时调整。总之,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携手前进,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春红,李涛,王亮.综合性大学医学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47-249.

[2]诸葛毅,俎德玲.高等医学教育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36-39.

篇3

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初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97年,根据全国卫生改革发展形势和山东省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卫生厅决定将我校作为省内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单位,探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当年,我校在省内率先设立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大专生。根据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技能,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制订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不断根据实施情况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地区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1-2]。为了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预期目的,我校建立健全了全科医学教育组织和机构,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该中心下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教学部、科研部、实践训练部,整体负责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材讲义编写、师资培养及全科医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为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与水平,同期我校还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以监督指导全科医学教学工作。1998年,山东省卫生厅在我校成立了“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以“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始探索尝试全科医生在职岗位培训工作,制定出了全科医生在岗培训短训班、专业证书班所需要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实施[3]。1998年与1999年2年间我校连续举办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管理干部培训班3期,共有163人结业,这些学员学成后返回原单位,现已成为滨州、东营、潍坊等地区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4]。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科学组织与实施”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筹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学习美、英、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医疗卫生实际相结合,对于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要[7-8]。对外国的全科医学理论与技术要合理的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再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要不断地总结全科医学教育经验规律,科学的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尤其是按照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受到城乡老百姓欢迎的全科医生[9]。

篇4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6和2007级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再从每个班单纯随机抽取40人,共160人,然后从这160人中单纯随机抽取80人为实验组和8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2006级37人,2007级43人,其中女生45人,男生35人;对照组:2006级44人,2007级36人,其中女生38人,男生42人。两组学生在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有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理论基础教授学时不变,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增加社区实践教学。两组授课教师相同,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统一试题和考试时间,考教分离,比较教学效果。

1.2.2社区实践①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将实验组学生由学校教师分批带教到社区进行实践课程,共15次。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高血压测试方法、高血压诊断标准等,增强对重要知识的感性认识;以高血压现况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较系统的实习工作,从高血压的现患率、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到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地阐述了社区预防的基本操作程序与过程。同时补充了文献查阅、数据收集和分析、质量控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②采取完成小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几个调研课题为中心,将实验组学生分10人一组的小组进行实践。③建立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参与研究的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学生的成绩评定方法。结合每组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及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评分。

1.3考核方法

包括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理论总分100分,其中基础知识30分、综合分析30分、综合应用30分、其他10分。技能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操作25分、疾病研究25分、数据整理与分析25分、预防措施指导能力25分。

1.4调查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采用选题小组法进行访谈;定量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课程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教学方法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调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由教师在教室发放问卷,学生自行填写,不记名,当场收回,社区实践课程前后分别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答卷160份,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分析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理论考试总分、综合应用、技能考试的成绩及预防措施指导较高,经两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基础知识的得分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自我能力的评价

实验组学生在现场调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而语言表达能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访谈结果

虽然只有短期的社区实践,但是总体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学生评价也普遍较高。对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达到90%;88.5%的同学认为安排预防医学社区实践非常有必要,只有约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或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实践内容的选择和安排,94%的同学表示满意和较满意;对于实践方式85%的同学认为较好或非常好;93%的同学认为预防医学社区实践对以后的医疗实践有帮助。而对于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预防医学实习学时数不够,约63%同学都认为预防医学实习的时间太短,不能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能。二是对实践带教老师的水平不满,约15%的同学对预防医学实践的教师水平不满意,原因主要是讲座的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或认为教师讲授不清楚或描述不到位。

3讨论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社会卫生问题的突出等,对医学的内容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2]。医学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供给者[3]。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尤其在SARS的流行期间明显暴露出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如何改革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学生能树立现代医观,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并适当地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是医学教育中的重点,是预防医学教育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篇5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采取适当措施培养出受到良好预防医学教育,适合新医学模式的医疗保健人才,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点【1】。预防医学是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实验室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

一、整合各学科教学实验室,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在加强学生实践性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医学教育的有机整体【3】。1949年,学院学习前苏联医学教育模式,建立了规范的单学科教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理论和实验教学比例达到1:1,翻译出版了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教材,并在全国医学院中推广使用。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实验课设置受理论课的制约,不能按照现代预防医学实验技术自身规律进行系统性、科学性教学。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授课分散、重复,与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预防保健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为适应医学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院于2005年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博士点为依托,将原单学科实验教学与学科教研室分离,进行重组、合并,成立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机构,学校投入400余万元对教学实验中心进行建设。目前,实验教学中心房屋面积1250M2,设有学生实验室12个、实验准备室4个、小型仪器室2个、仪器分析室4个。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总值2040万元,具备了各种理化分析、微生物检验、室内环境监测、毒性鉴定、职业中毒诊断等教学和科研条件。

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承担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及卫生检验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对本校大学生、研究生和部分科研人员开放,并支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整合实验教学人员,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中心实施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模式,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专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准备,中心鼓励专兼职实验教学人员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进修培训计划,以便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技术,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完善考核机制,采取教学管理干部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中心一方面通过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功能得到拓宽,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学教师整体素质,从而克服了单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面积、基础设施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水平等难以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的弊端,为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医疗保健人才

1. 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目标 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据此,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以下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目标。①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环境环境优雅、设备精良、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基地。②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③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形成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 实验教学体系整合改革 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将预防医学专业所属主干学科的实验课程整合成3个实验教学模块:①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实验项目组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检验、卫生毒理学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卫生微生物检验和毒理学实验方法。②环境因素检测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实验项目组成。使学生掌握各种环境有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方法。③疾病控制监测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实习项目组成。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3. 实验教学内容整合 优化组合实验内容,将实验构建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4】。基础性实验以课程基本知识为载体,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此类实验为必开实验。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原来的154个实验项目调整为88个,共574学时,其中专业基础实验134学时,专业课实验440学时。在专业课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达到314学时,占专业课实验总学时数的70%。

4. 实验教材整合 编写新的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指导,综合实验的设计,贯彻大预防的观念,紧紧围绕预防医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5. 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整合 改变了以往只凭实验报告记分的办法,整合制订了新的实验操作考核指标,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整合制订了新的实验操作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改变以往实验考核成绩按平时成绩记分平均的办法。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从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试剂配制、实验操作、仪器调试、标准参考物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多个环节制订了详细的实验操作考核评估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能力。

四、展望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实现了由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向学校、学院二级管理转变,由传统的小而全、低层次实验设备配置整合为资源共享、高层次实验设备配置转变;通过实验教学系列整合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由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多层次实验整合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经过预防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实验教学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继续加大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投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提高预防医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全,季晓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体系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初探[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337-342.

[2]徐莉春,贺 珍,许爱芹,等.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l 2 (1 0):1001-1003.

篇6

一、临床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1.预防医学理论课程内容抽象,不易理解。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学方法、常用流行病学方法及疾病预防控制等内容[4]。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预防医学课程部分内容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例如常用统计学方法相关的内容。如果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通常比较困难。而如果学生对理论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过程中应用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时更会感觉无从下手。2.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巴基斯坦、印度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地区是我校临床专业留学生的主要来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英语口语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口音,且留学生由于来华时间短,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难免紧张和不够自信,进一步加大了预防医学实践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语言交流障碍。3.管理欠完善。由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使得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不同,普遍缺乏课堂纪律观念,课间实习纪律涣散。此外,留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只有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导入+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1.课前准备。首先,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担任授课教师。要求所有青年教师有独立撰写发表英文文章的经历或曾在英语为母语国家留学1年以上,从而保证授课教师能够无障碍地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克服语言问题。其次,通过参考英文原版生物统计学《PrinciplesofBiostatis-tics》、预防医学《epidemiology,biostatisticsandpreventivemedicine》等教材,再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指导书籍来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最后,将实践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和练习题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方便学生作为实践教学课堂上的参考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考试。2.课程内容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常用统计学方法设计的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第二部分是针对其他预防医学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分析,总计28学时。SPSS软件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为理论导入+实践操作,即首先对理论课已讲授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导入本次实践课内容,然后进行SPSS实习,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每次讲授时间尽量不超过50分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期间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以帮助学生掌握每节实践课程的内容;每节课给学生留练习题和作业题,并且要求学生下课前通过自己的学生机终端上交,更好地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避免抄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发现问题,以便在下次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个体化辅导和强化。通过这种授课模式,既能让学生系统学习SPSS统计软件,又能通过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主要是针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其他理论知识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为理论导入+案例分析,首先同样是对理论课已讲授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导入本次实践课内容,然后阅读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具体、形象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理论课知识。教师每次理论导入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采用案例阅读-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对案例进行预习,课堂上案例阅读时间不超过30分钟,然后各组学生就提纲中若干问题及实践案例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组学生观点和看法。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启发和引导,主要起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关系的作用。每次课堂给学生留作业并要求当堂上交,以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通过这种授课模式,既能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分析讨论,促进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3.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医学留学生的特点,本课程采取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由于留学生普遍缺乏纪律观念,因此在预防医学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这有效督促了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课堂提问和发言占总成绩的10%,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作业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每节课的表现,既合理对学生进行考核,又能有效督促留学生的课堂纪律。总之,留学生的医学教育与国内医学生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针对医学留学生及预防医学实践课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本学科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开展医学留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作者:李云 武英 赵丹丹 任琦 范红敏 胡泊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篇7

1.1继续医学教育情况

我院是一所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以老年病研究为特色,担负着国家级科研课题。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15个。近五年在院内及本市共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96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2项、区级继续教育项目173项、院级继续教育项目609项。主管部门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人员3名(医疗2名、护理1名),各科室配有继续教育学分兼职管理人员2名,分管医疗与护理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

1.2继续医学教育对象

高年医师、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疗、医技、科研人员和护理人员共2135人,其中医疗、医技、科研人员1047、护士1088人),具有高级职称404人、中级职称550人、初级职称1181人。1.3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医院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继续教育框架,包括国家级、市级、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院级、科室业务学习,学习形式包括进修、学习班、岗位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片讨论、示范性查房、自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

2网络系统管理的实施方法

2.1建立三级管理层次

根据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实施,建立教育处、科室、个人三级管理层次,制定相应职责。教育处设有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全院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上传下达相关管理制度,总结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情况,制定继续教育活动计划。科室设有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由中级及以上科室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经教育处审批方可任职,作为教育处与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的桥梁,具体负责科室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上传下达,及时掌握继续教育新动态,为科室继续教育把关。个人作为继续教育的接受者有权利接受继续教育并履行接受继续教育义务,通过个人登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网上查看个人参加继续教育情况,按岗位需求选择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完成年度继续医学教育。

2.2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实施“三定一会”管理流程

教育处每年4月开始,定期利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网上审核科室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有效的对策[2],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学分的虚假学分,经与本人核实,取消所得继续教育学分;充分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定期组织公布国家级、市级、区级、院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安排,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提供可行条件,搭建学习平台,满足卫生专业人员的学习要求;定期反馈科室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显示的经过审核的科室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通知科室主任及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人员,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业所需修满学分,完成个人年度继续医学教育。每年年初召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培训会,导读相关文件,下发相关管理制度,总结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同时把培训内容公布在医院网路信息管理系统,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利用“科会”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扩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取得卫生专业人员的认同,提高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2.3建立培训前签到培训后授分学分授分方式

2002年某院在本市卫生系统率先采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简称ICME系统)进行学分管理,为医院每位专业技术员人员配发一张带有照片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卡(简称IC卡),为持卡人建立唯一的编号,纳入管理系统。专业人员参加学习活动后出示IC卡,管理者使用手持刷卡机(简称POS机)刷卡记录学分和学习内容,上传审核POS机内容,完成一次继续教育学分记录;通过使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继续教育对象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数据的录入、审核、修改、查询、统计、存储、打印、维护和远程交换等功能,确定管理系统使用到位。管理者提前到达培训会场,实行参会者本人签到制度,杜绝代签现象;培训结束时根据实际参会情况授予继续教育学分,参加者本人刷卡;管理人员通过设置上课前和上课后刷卡分次刷卡来控制学员迟到和早退现象,实现培训签到与刷卡授分相结合的学分授予方式。

3实践结果

3.1规范高效学分管理

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条例,全国卫生系统都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每个中级职称以上的卫技人员每年都要获取一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作为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由于医院参加的人数众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项目内容也广泛,分为国家级、1类、11类等有14项之多,手工录入统计已经无法完成此项工作。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初步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体现出传统管理方式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减轻重复性负担和压力,实现了快速、便捷、公开、准确的管理过程,避免了手式录入学分造成的误差和统计的不准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及时掌握继续教育开展的情况,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教育学分记录难、规范难、上报难、查询和审核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实用性和通用性[4],利于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所管辖的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便于统一管理。近三年某院559次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授予学分,刷卡人次21827次,连续十余年超额完成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基本实现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减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继续教育学分统计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根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堆积,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方向,按岗位需求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达到继续教育目的。

3.2快速统计查询

ICME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学员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IC卡号查询个人年度各类学分详细情况,使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获学分情况,加强某类学分的学习;同时ICME管理系统根据每个人学分获取情况,对单位学分达标、个人学分达标、人员学分达标、多年度学分达标进行统计,使学分管理处于动态管理状态,便于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年度继续医学教育。ICME管理系统通过项目分类统计,得出每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所参加的具体人数,职称分布情况,实时了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需求,为制定下一轮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提供科学数据,满足卫生专业技术员人员的学习需求。

3.3动态网上审验

主管部门通过政府网站每年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网上实名制学分审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政府部门最大限度的实现继续教育学分授予的公平性、公正性、避免虚假学分;另一方面了解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情况,维护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医务人员专业的特殊性,从政府方面呼吁为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参加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保持其职业生涯的稳定与发展。

4现存问题

4.1系统操作程序缺乏简单化

目前使用的好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管理者在每次学分刷卡前,需要进行复杂的继续教育项目下载程序,学员刷卡后执行数据上传程序,至此完成一次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记录。管理者操作繁琐,不利于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完成操作程序。

4.2学分授予真实性的可信度

篇8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本科 教学 教育考核 临床工作能力 心理学 医学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psych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MethodsA research was done on four classes, which consisted of 114 students enroll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in 1999. Classes 1 and 2 were tested classes, Classes 3 and 4 served as controls. Combin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ere adopted for tested class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 classes. The teaching result was appraised by score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lementary knowledge (t=1.61, P>0.05), but they differed greatly in case analysis and total scores (t=6.86,3.75;P

[KEY WORDS]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linical competence; psychology, medical

医学教育在强调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应有所压缩、精简和调整,并补充新内容;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应突出为临床课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服务[1]。现代医学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由于我国医学心理学教学起步较晚,课时数少,且往往被安排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范畴内,使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医学心理学教学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着将临床实践引进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来,并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PBL教学法)[2]辅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1~2002学年中,从青岛大学医学院1999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3、4班作为对照班,1、2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班共114名学生,男62名,女52名;对照班共114名学生,男63名,女51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科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班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2版,龚耀先主编)和校编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系统讲授,辅之以电化教学及病例讨论。

实验班教材、大纲及电化教学内容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在于减少理论教学学时20%~30%,用此时间进行临床实践[3~5],实施时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①课前准备:老师提前将《医学 心理学临床实践纲要》发给学生,并根据《纲要》提出相应的问题。②分组临床实践:将实验班114名学生分为28组,分别进入不同的临床科室,通过接触病人、采集病史、翻阅病历以及与临床医生交流等方法,分析总结出问题答案,努力实现临床实践目标。③小组讨论总结: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心得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全组同学一起针对本组的实践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并最终完成一份小组报告。④课堂讨论:利用4学时时间,请每组选出代表交流调查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深入讲解病人心理、医患关系等问题,并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1.3 评估方法[6]

①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态度。②对照班、实验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基础知识占80%,病例分析占20%。对其医学心理学成绩总分、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3部分进行统计学处理。③采用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包含临床工作的意识、态度、能力等),由实习科室的带教医师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

90.8%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灵活新颖,印象深刻,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可促进理论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协作。

实验班和对照班基础知识得分分别为70.70±8.80、69.00±7.57,两班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1.61,P>0.05);两班病例分析得分分别为14.90±2.67、12.10±3.44,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6.86,P

根据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的评估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得分分别为93.35±7.42和89.00±8.79,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60,P<0.001)。

3 讨

3.1 学生对增加实践课程的态度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实施后对学生态度的调查显示,9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学习医学心理学最大的障碍是理论知识空洞,缺乏载体,特别是关于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的章节更是如此。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主动地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互关系,了解医患关系中的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讨论争辩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来考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因此,可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90.8%的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的协作。学生在拿到问题后进入临床实践前,需要先了解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实践后又需要将实践所得信息分析整理,归纳升华。在小组充分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大班讨论,同学发言,大家提问、质疑、争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深入钻研的能力。因而拓宽了思路,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胆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普遍感觉到,要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既要分头行动,又要充分合作,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在相互的辩论中使理论更清晰。

3.2 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由考试结果看,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并不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它引导学员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全面考虑影响满足病人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总结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又容易发生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由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带教老师据实填写,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班,主要体现在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文 化背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学修养,提高他们临床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一改以往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做法,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在实践中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

3.3 不足之处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大多数学生赞成增加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增加实践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

虽然大多数同学认为采用小组讨论、大班交流的形式可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讨论问题时,气氛的调节不宜把握,有可能出现发言双方坚持己见,僵持不下,甚至转化为无意义的争吵,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加强控制力度,在学生的讨论即将变成争吵时及时纠正。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和更多地接触临床的机会,要求教师知识广博,对临床有深入的了解等[4]。目前,这些条件与需要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需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徐鹏霄,谢荣厚,李红. 医学基础课要强化为临床教学和任职需要服务的意识[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2):56. [2]张效云,董明纲,刘洁,等. 浅谈PBL教学模式[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19(3):80.

[3]严琴琴.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3):144.

[4]李建平,柳蓉,王宇红. PBL教学法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实施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1):50.

篇9

关键词: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国内高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相继开展双学位教育。作为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学位教育对专业设。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开展双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实施双学位教育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双学位教育的界定

“双学位”是指高校在校本科生在保证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学有余力,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经本人自愿申请,学校考核审批同意,修读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课程,达到授予学位条件者,可同时获得另一个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开展双学位的目的是允许学业优秀本科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跨学科修读双学位,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

二、双学位专业的设置

医学院校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理科院校的专业具有相近或交叉,因此,目前很多医学院除医学类专业外,原则上其他专业均可作为双学位教育专业供学生修读,具体开设专业按照教育厅审批专业为准。

开设双学位教育专业的院系应根据该专业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安排好师资,并形成教学文件,报教务处审核。计划开设双学位教育专业的院系,须在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的第4教学周之前办理申报手续,经批准后,由教务处公布双学位教育专业开设方案,并向学生公布。

三、双学位专业教学安排与管理

1.授课形式

符合条件的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对双学位教育专业的学生采取单独编班授课。双学位教育专业的课程及学分应与同名主修专业相同,不得减少双学位教育专业的课程修读数量或降低其学分修读标准。主修专业中已修的公共必修课,在双学位教育专业中不再开设。

2.课程免修

学生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的课程,如与主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相同(即课程名称与教学大纲相同,且学分数相同),或主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培养方案要求高于双学位教育专业的课程,可申请免修;申请课程免修的学生须在该课程开课后的2周内填写《新乡医学院双学位教育课程免修申请表》,经任课教师和院系主管领导审查同意,教务处复核批准后,通知学生办理免修手续。

3.学分计算

经批准免修的双学位教育专业课程,主修专业已修该课程的成绩为双学位教育专业该课程成绩,给予学分;院系负责实施双学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教务处负责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成绩审核、证书的发放等教学管理工作。

四、双学位修读资格与要求

1.修读资格

已取得我校学籍的在校学生,在第三学期可申请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学有余力,在校期间主修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2.5以上,没有补考和重修记录,无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记录;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应选择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

2.修读要求

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修读资格:受到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主修专业有2门及以上必修课程不及格或有一门及以上必修课程重修不及格;双学位专业有2门及以上必修课程重修不及格;考试作弊;因其他各种原因中断修读者;因其他原因,学校认为应取消修读资格者。

双学位教育专业考试不安排补考,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可以申请重修。

五、双学位的学籍管理

申请双学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应在第三学期第6教学周填写《新乡医学院修读双学位专业报名表》,经学生所在院系审核,统一报教务处审批。教务处根据修读专业的资格条件,对学生情况进行复核并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经学校批准后,由教务处统一公布录取名单,并发放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通知书。学生持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双学位教育专业学生一经录取,不得转专业。因各种原因需要终止双学位教育专业学习,经双学位教育专业所在院系同意后,5个工作日内到教务处办理终止修读手续。学生已修双学位教育专业课程学分作为选修课学分记载。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以自愿为原则,实行收费修读,具体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双学位的证书颁发

学生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应在主修专业规定的标准学制内完成。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修读完双学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达到双学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方可颁发双学位教育专业的学位证书。

参考文献:

[1] 周清明. 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 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 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篇10

1.1研究对象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11级七年制和八年制学生,共69名,其中男22名,女47名。

1.2实践课程设计

选择华西小学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的基地,其中一年级4个班,二年级3个班,三年级4个班,共11个班的学生作为实践的对象(华西小学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1所六年制教学体系的小学)。本预防口腔医学专业课总共8个教学周完成。在第1周实习课时,将学生分组,告知学生本学期实践课内容为:针对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学习,制作幻灯片、宣传海报和爱牙小知识的小手册。倒数第2周实习课时进行试讲,老师针对各组的幻灯、海报和爱牙小知识的内容、演讲的技巧等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1周的实习课去华西小学现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1.3小组教学设计

将69名学生分为11个组,每组设组长1名。教学第1周即告知每组本课程需完成的目标与要求。1)课程目标是完成华西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2)各组内应该分工协作:健康教育讲座由1人主讲,可有2~3人协助,须有专人摄影摄像;3)小组在课余进行小组讨论时要进行记录与照相;4)此部分实践课成绩为小组整体成绩。各组口腔健康教育的主题后各自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讨论与完成。

1.4口腔健康教育内容的确立

根据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与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口腔疾病特点以及口腔卫生保健需要,制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主题。一年级:如何正确刷牙;二年级:口腔不良习惯的纠正;三年级:牙外伤的应急处理。

1.5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

组织口腔专业学生到华西小学,按组根据各组不同的题目分到各个班级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同时向各班提供海报和爱牙小知识手册。

1.6教学效果评价

授课后的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口腔专业学生问卷完成。本问卷参考文献[3-4]设计,内容分为5个方面,主要包括:1)是否提高了自我能力;2)是否对未来临床执业有帮助;3)项目执行情况;4)对提高学习热情有帮助程度;5)项目中团队合作情况:每个方面设置3~5个问题,每个问题根据情况给予0~100分的评价,得分越高表示评价越正面。 67名口腔专业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2名学生在发放问卷的那一节课程中请假)。采取集中发放问卷,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所有问卷用Epidata 3.0(Odense公司,丹麦)软件进行录入,用Microsoft Excel 2007(Microsoft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口腔专业学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各项评分高于85分的构成比。

2结果

共有67人递交了合格的问卷。

2.1该教改项目的可行性评价

口腔医学生对本教改项目可行性的评价得分在5个部分中是比较高的,结果如下。1)“你认为小学生是否从该项目中受益?”评分为82.67±19.3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59.70%。2)“你认为对小学生的教育手段是否得当?”评分为82.93±17.68;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8人,占总人数的56.72%。3)“你认为小学生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吗?”评分为85.25±14.74;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8人,占总人数的56.72%。4)“你认为该项目是否符合教学发展改革的趋势?”评分为81.75±17.87;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7人,占总人数的55.22%。5)“你认为该项目有无继续开展的需要”评分为79.61±23.2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3人,占总人数的49.25%。

2.2该教改项目的团队合作情况评价

本教改项目中团队合作的自我评价得分也较高,结果如下。1)“你认为参加该项目对你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否有提高?”评分为79.66±15.7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的44.78%。2)“你认为在你的小组中,自己是否参加了全部所有的活动?”评分为85.21±14.8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59.70%;3)“你认为在你的小组中,你对自己完成的部分是否满意?”评分为82.64±13.07;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4人,占总人数的50.75%;4)“你认为在你的小组中,你与其他队员的合作是否愉快?”评分为87.10±14.63;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43人,占总人数的64.18%。

2.3该教改项目是否对未来执业有帮助评价

该项目是否对未来执业有帮助的评价,结果如下。1)“该项目是否帮助树立了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评分为79.34±17.66;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的47.76%。2)“该项目是否对‘以社区为基础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有帮助?”评分为72.51±23.8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6人,占总人数的38.81%。3)“该项目是否对毕业后的工作有帮助?”评分为75.48±18.62;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3人,占总人数的34.33%。4)“该项目是否对提高你在社区工作的能力有帮助?”评分为74.55±21.2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9人,占总人数的43.28%。

2.4该教改项目是否对自身能力培养有帮助评价

该项目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帮助的评价,结果如下。1)“该项目是否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评分为74.78±21.68;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7人,达总人数40.30%。2)“该项目是否对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帮助?”评分为61.70±23.36;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1人,占总人数的16.42%。3)“该项目是否对提高医患交流能力有帮助?”评分为70.37±20.1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9人,占总人数的28.36%。4)“该项目是否对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能力有帮助?”评分为77.87±19.06;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41.79%。5)“该项目是否对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帮助?”评分为73.63±20.90;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37.31%。2.5该教改项目是否对学习热情有帮助评价该教改项目对学生自己学习热情有否帮助的评价,结果如下。1)“你认为这样的授课,内容形式是否新颖?”评分为73.18±24.55;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41.79%。2)“你认为这样的授课形式能否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评分为72.03±23.22;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4人,占总人数的35.82%。3)“你认为这样的授课形式能否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记忆?”评分为67.01±21.84;给出85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4人,占总人数的20.90%。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