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相关理论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投资相关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收益和风险是相依相存的,而适度投机则可使证券市场得到活跃。但是,不合理的投资会为股票投资市场带来一定风险,最终阻碍到股市的良好发展,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害。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股票投资中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可使股票投资风险得到有效减少的措施。
【关键词】
股票市场;投资;风险;问题;措施
1 股票投资的收益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后所得的报酬就称之为股票投资收益。一般而言,股票投资所得的收益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于一定时间内所得到的货币层面的收益就是货币收益。货币收益由两方面构成:一种是在购买股票后,投资者变成了公司的股东,作为股东,投资者可依据持股份额从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股票收益,收益主要由现金红利、股息以及红股等构成。另外,在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中,投资者还可以获得其他收益,比方说从配股权证中获得的转让收入。第二种就是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所持股票的价格有所上升,最终形成的资本增值。而这其中出现的资本增值就是当前众多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核心目的。
非货币收益有多种形式,比方说,在购买了股票以后,作为公司的股东,投资者能直接参与公司所召开的股东大会,并对公司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掌握到有关公司的可靠信息,最终参与公司的经营工作以及决策工作。这样一来,投资者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能得到满足了。当投资者买到大份额的公司股票以后,投资者就可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另外,许多国外的上市公司还指出,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产品时能获得些许优惠。不过当前我们在对股票投资收益进行研究时,主要以货币收益为核心,不对非货币收益进行重点考虑。[1]
2 股票投资的风险
一般而言,股市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2.1 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购买力风险等构成了系统性风险
在系统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问题会给股市带来严重的威胁,所有股票都会受到侵害,因为在股市里面,每个投资者都需承担到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就需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整体来看,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那么股票市场就不大容易出现系统风险;倘若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那么股票市场出现系统风险的机率就会大很多。另外,具体判断指标由多方面的构成,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信贷资金供给、银行利率、国际收支与利率、综合性经济指标、国内投资动向、中央银行贴现率、通货膨胀、政府财政收支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
倘若要对潜在的风险以及已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当经济萧条阶段结束,股市出现见底回升情况时,就可对股票进行分批购买,然后完成长线投资。倘若经济十分繁荣且到达了高峰,而股市也长时期处于大范围上涨状态,那么就需及时推出股市,对手中的股票进行抛出。另外,作为一个新兴股市,我国股市的管理层会首先对股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股市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对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止,还需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章进行研究。假如在一段时期内股市出现大幅度增长情况,管理层就需采取措施对股市进行调整控制,并及时退出股市。
2.2 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股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这些影响因素就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具体而言,股份公司管理工作的缺失、某类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都可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依靠转换购买其他股票,投资者可对损失进行弥补,二是对于股票市场中的部分股票,非系统性风险会产生局部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倘若要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判断,就需先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一般而言,可进行研究的资料有公司章程、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等。[2]
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的方法有诸多种,主要方法就是对投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并依靠手持股票的多样化来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降低。从理论层面来看,随着手持股票种类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也可随之得到减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投资者却很难对资金进行均分,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二是面对不同种类的股票很难进行合理有效操作。依据相关资料可知,为使非系统性风险得到降低,就需增加所持股票的份额,但风险的减少速度却呈递减趋势。
另外,结合影响股票的各种因素可分析出股票的理论价格,但股票的实际价格却和理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方说,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也获得了诸多盈利,但其股票却呈下跌趋势。相反,经营情况不良的一些公司却出现了股票上涨的情况。当前,我国的股市尚未健全,股票价格的增减情况往往无法对某一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因此,为了使股票投资技术得到提升、降低所需面临的投资风险,我们就需对诸多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3]
3 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于证券投资来说,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利益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倘若一个市场的效率较高,那么证券的风险和证券的收益就呈正比关系,即随着收益的增大,风险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收益可对风险进行一定补偿,假如要获得利益就需要同时承担风险。倘若投资者仅以获得高收益作为进行投资的目标,那么他就难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
所以,要想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投资者就需对各种股票投资知识进行学习。在购买股票时,需首先对投资的环境以及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在深入分析股市循环周期的基础之上对股票做出选择。具体而言,尽量在人气低迷期间对股票进行购买,即低买高卖。另外,还需巧妙运用技术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入市时机进行合理掌握,将中长线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防止短线操作次数过多,最终使投资工作获得成功。[4]
【参考文献】
[1]陈茂松,袁长安.浅谈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6)
[2]金发奇.国际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06)
篇2
[关键词]住房财富;股市参与;股票投资
[DOI]10.13939/ki.zgsc.2017.08.076
1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房价飙升。面对房价的持续大幅上扬,住房投资成为城乡居民投资的重要途径。住房既为必需品又为投资品,住房拥有率及其价值的高低能否对家庭股票投资决策造成影响,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住房价值对股票投资影响的分析集中在住房对股票参与度、股票投资额的影响。学者普遍认为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比重越高,家庭的股市参与率越高(Kullmann和Siegel,2005;吴卫星等,2010)。关于住房价值对股票投资额的影响,目前尚无统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二者呈负向变动关系(吴卫星和齐天翔,2007);部分学者指出二者正相关(Waggle和Johnson,2009);也有学者认为住房价值对股票投资额没有影响(Yao和Zhang,2005)。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实际的金融市场面临着较严重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会制约家庭的可支配资金水平、不确定性会使得家庭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进而影响家庭的股票投资决策。随着住房价格的上涨,住房财富随之增加。住房财富增加所引起的家庭财富水平提高,能够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Liao等,2012),使得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下降(Peress,2004),从而提高家庭的股市参与的可能性和股票投资份额。
关于家庭住房对股票投资影响的研究文献颇丰,且成果显著,这些文献提供了一系列可能影响股票投资的控制因素,为后续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些研究多以美国家庭为研究对象且多针对家庭的首套房或房产总价值。但仅有一套房的家庭与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在家庭总财富、风险厌恶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本文以“住房财富”为切入点,以中国家庭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按住房数量区分为只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和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研究两类家庭的住房财富对其股票投资决策的影响。
2住房财富股票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2.1样本及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的家庭资产、家庭成员特征等数据来源于CHFS,物价指数等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住房价格指数与住房购置价格的差异来衡量住房财富;考虑到住房存量的影响,本文以住房的市值与购置价的差异来衡量住房的增值。对股票投资的衡量采用两个指标,一是是否参与股市;二是股票的投资额度。同时,引入了一系列的家庭特征变量,如家庭收入及总财富,户主的年龄、学历、风险厌恶度,家庭所处区域,是否拥有自营企业、是否按揭贷款等对家庭的个体特征进行控制。另外,实证分析中,所有以价值形式出现的变量均使用对应年份的CPI指数进行平减,消除物价变化的影响。
2.2描述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中位数水平还是均值水平,拥有两套住房家庭的家庭总财富、住房财富均高于只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其风险厌恶水平则低于一套房家庭。就股票投资额、股票投资占比和股市参与率来看,一套房家庭和两套房家庭的中位数水平均为0,反映出我国“股市有限参与”的普遍性;从均值水平来看,两套房家庭明显高于一套房家庭。
2.3模型检验
按拥有一套房还是两套房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回归分析法测度住房财富对两类家庭股票投资决策,一是否参与股市;二是对股票的投资额度的影响。为了分离出住房价值本身对股市参与的影响,在解释变量中引入了住房价值;由于住房财富对股票参与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引入了住房财富的平方项;另外引入了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据此,设定模型:
其中,stocker表示是否参与股票投资;s表示股票投资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dh为住房财富,dh2表示住房财富的平方项,h表示住房的价值,i表示第i个家庭;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
回归结果(见表2)显示:住房财富水平越高,家庭参与股市的可能性越大,住房财富提高会促进家庭提高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额,并且其影响呈倒“U”形特征。其他变量对股市参与率及股票投资额的影响是相同的:家庭收入、总财富、按揭贷款、学历对家庭股市参与度、股票投资额有正向影响;年龄、家庭成员数量、风险厌恶程度与家庭股市参与度、股票投资额呈负相关性;与东部地区家庭相比,中西部地区家庭参与股市的可能性更大、股票投资份额越高。
将研究对象依拥有住房的数量进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住房价值提高会促进家庭提高股市参与度、增加股票投资份额,并且对一套房家庭的影响更加明显。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一套房家庭的总财富水平低于二套房家庭,进入股市的固定成本仅对一套房家庭的股市参与度产生影响;一套房家庭的家庭财富相对较低,随着住房财富水平的提高,其流动性约束得到显著缓解,所以股票投资额明显上升,以实现优化家庭资源配置。二套房家庭的家庭财富相对较高,因此持有的股票份额目前已经达到家庭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即使住房财富提高会引起股票投资的份额提高,但是影响的程度低于一套房家庭。
3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就我国家庭住房财富对股市参与度、股票投资额的影响展开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住房财富增加能够提高家庭参与股市的概率,刺激家庭持有更高的股票份额,并且住房财富对一套房家庭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证券公司的营销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房价的急速调整,会影响家庭住房价值及住房财富,这不但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同时会对股票市场带来联动效应;同时,政策应当具有针对性,对仅有一套房的家庭和二套房家庭的措施应当体现一定的差异性,以期达到最好的调控效果。就证券公司的营销业务开展来说,应主要集中在一套房家庭,将这些客户中尚未拥有股票账户的家庭作为潜在客户,将已经拥有的客户作为重点关注客户,以期获得较高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卫星,齐天翔.流动性、生命周期与投资组合相异性-中国投资者行为调查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2).
[2]吴卫星,易尽然,郑建明.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增刊,2010(S1).
[3]KullmannCornelia,SiegelStephan.RealEstateanditsRoleinHouseholdPortfolioChoice[R].EFA2003AnnualConferencePaperNo.918,2005.
[4]LiaoWen-Chi,ZhaoDaxuan,SingTienFoo.RiskAttitudeandHousingWealthEffect[R].IRESWorkingPaperSeries.IRES2012-020,2012.
篇3
关键词:个人绩效量化评估 决策支持系统 相关系数模型
个人绩效评价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用于衡量、评价以及影响各个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制定和更新员工薪酬、奖惩、升降职等政策的根据。从团队绩效的角度去考核个人绩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对个人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公司绩效往往采取柔性管理,因此个人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结合量化评估模型提出个人绩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动态模型驱动特点,实现个人绩效评估的动态量化系统支持。
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成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绩效考核的衡量基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将战略目标拆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方面,如图1所示。绩效体系分为两套:首先,公司战略目标拆分后得到团队绩效指标体系;其次,依据各个岗位的职能,将团队绩效指标体系进行相应拆解,得到对应各个岗位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图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定性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参考陈志祥的观点,通过建立数字0到1的标度尺,定义1为最优,0为最差,将“优”、“良”、“中”、“差”等定性标准转化为0到1之间的量化数值。打分则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及自身经验设置主观判断标准,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转化。
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1.个人绩效评估的相关系数模型
相关系数模型的应用逻辑是:首先,考核每一条团队绩效指标是否为正增长;其次,通过相关系数模型,考察单个员工绩效考核项目的变动与其对应的团队绩效考核项目的变动的相关性。当某一团队绩效指标为正增长时,所对应个人绩效指标的相关系数为正值则表示正贡献,且数值越高表示贡献度越高,反之越低;当该团队绩效指标为负增长时,所对应个人绩效指标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表示正贡献,且数值越低表示贡献度越高,反之越低。表1为2012年基金公司A整体股票投资月度收益率,以及基金经理X股票投资的月度收益率。
表1 2012年基金公司A及基金经理X月度股票投资收益率(%)
对数列A和X进行相关系数计算,计算模型为:
, (1)
其中 为A和X的协方差, 分别为A和X的方差。
由此得到基金经理X股票投资业绩对基金公司A股票投资收益的相关系数为0.928。由于2012年基金公司A股票收益为正增长,故基金经理X股票投资收益为其团队股票投资的贡献度为0.928。由于相关系数的取值为-1到1,因此基金经理X的股票投资业绩与基金公司A整体股票投资收益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表示基金经理X的股票投资收益对公司整体股票投资收益的贡献度高。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得出基金经理X在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上的贡献度。
可见,基金经理X的贡献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贡献,将相关系数取绝对值后定为正值;一类是负贡献,将相关系数取绝对值后定为负值。两类指标相加即得到该基金经理考察期内的综合评分。同时,采用雷达图分析法,以基金经理X的各个考核指标为维度,建立其综合评估图,更加直观地考核该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图2)。
图2 基金经理X综合绩效评估雷达图
2.系统结构
投资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组成。数据库存储各项绩效数据信息,如团队月度投资收益、员工每日差错率等,通过接口程序与模型库实现对接,数据供模型计算时调用;方法库储存了各个模型的计算方法、系统取值的方法、绩效指标性质的判断方法等,是系统运行的依据;模型库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核心,由各个模型组成后台运算模块,并按照投资者要求整合即时信息进行相关运算,实现对各个模型的动态管理,并实时生成新模型以适应运算需要(图3)。
图3 个人绩效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基本逻辑结构
本文提出了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个人绩效评估体系。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分拆公司战略目标,建立团队绩效指标体系。依据各职工岗位的分工,从团队指标体系中选取相应的指标,组成各个岗位职工的个人绩效指标体系。其次,使用相关系数模型,计算个人绩效与所对应团体绩效的相关系数,以此评估职工对团体绩效的贡献度,实现在团队中对个人绩效进行系统的量化评估。最后,提出了个人绩效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初步的设计理念。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针对该决策支持系统的详细设计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宗军,张俊芳.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2004(14):35-37
[2]李京,孙颖搏,刘智深,张道一.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软件学报,1998,9(8):613-618
篇4
关键词:股票投资 短期投资 效益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多,许多公司都开始高速发展。通过数据分析,我国上证指数也在逐年增加,业绩在不断的增长,所以,我国上市公司逐渐呈现了兴盛局面,投资股票的股民也逐渐增多,但是想要在高风险投资中获得高利益是需要一定的效益分析的。虽然股票的跌涨不受投资人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效益分析进行判断,判断哪个股票短时间内会增长,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为了在投资收益和风险损耗中选择正确的决策,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短期股票投资的方法,使风险尽量降低,保证投资者本身利益。
二、降低短期股票投资风险的基本方法
股票投资中会面临高风险,高风险带来了高收益,那么,如何有效降低风险就是效益分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
目前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仍旧在不断增加,各上市公司经营的项目都有所不同,公司财务状况也都不同,经营效果也不同,有亏损也有盈利,这也导致竞争力的不同。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投资风险的大小,所以我们在选择股票之前,要首先对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一定的了解,按照每一期的季度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观察出该公司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虽然其中可能有一些数据是不真实的,但是还是很大程度给我们一些依据。接下来,根据国内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动态以及利润率的高低选择出20个左右的预备股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风险已经明显降低。然后再根据公开财务报表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判断,判断近年来该股票的大体走向以及活跃指数。
(二)选择恰当的买入时机和价格
根据我国政策可以看出,国家队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保持支持态度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控制股市中存在的风险,尽可能的保持股票的融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其发展中带来的泡沫和风险,这就为我们所说的恰当的买入时机和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判断依据。现在来看,根据目前所预测的股票指数和政策,指数处于1000点以下的是绝对安全的投资区域,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拟投,持股时间控制在半年左右。只有把握住恰当的买入时机和恰当的价格才能降低风险。
(三)选择恰当的买入方法
我国股市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浮动波动比较大,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都会有至少一次的上涨和下跌,一般上半年会出现上涨,后半年会出现下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资金受到政府决策和经济政策的改变有关。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计划,所以买股票之前要先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然后再实施。也就是在股市从最高点下跌至百分之三十的时候买入时最为合适的时机,然后在下跌过程中进行增加买入直到开始上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金推动型以及政策影响型市场,这种不协调中使我们不能分清具体应该买入哪支股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风险了。
三、持股的条件及心态与风险分析
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其心情对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持股过程中,可能你随时都在关注股票,但是一直没有上涨,可能这个时候就卖掉了,但是当你卖掉股票后很可能就大幅上涨了,这个时候投资者往往会非常后悔,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股票投资的边际递增。所以,我们需要在投资中保持平常心,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自信,尽量减少这种卖出后后悔的情形。当我们买入一只股票后,他可能会经历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保持常态,直到其增加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再进行调整。有的人往往不放弃直到股票被套死,这就会导致股票突然下跌后降低自身的收益,这也是我们所不愿你看到的。这种恶性循环非常可怕,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也是人们贪婪的表现。
四、短期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与卖出股票的价格及时机关系分析
卖出股票的时机恰当与否决定了收益的高低,这也是是否真正获利的衡量标准。只有当我们将预期收益达到后卖出才是最合理的选择,不贪多。如果某一个股票你获利丰厚但是你没有卖出,那么那不是你的获利,所以一定要清楚这其中的关系。只有在整个过程中,不受上涨和下跌的影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这样的收益是大于一次性买卖的,风险也较小。所以关于短期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卖出股票的价格及时机也都需要细致分析。
五、结束语
在股票短期投资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一颗稳定的心态,不要受行情的影响,还有不要把所有的闲置资金全部用于股票投资,最多是闲置资金的一半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千万不要用借来的资金去炒股。股票投资是一项风险高的投资,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要面临这种高风险,按照一定的方法或许能够降低风险,但是还是要本着有风险的心情去对待,操作中注意恰当的时机和价格,这都是其中的技巧。我们只有在整体的投资中最早做好计划,然后按照自身的计划不受影响的进行才能最终达到自身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冰.遗传算法在股票短期投资决策中的运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7):34-35
[2]吴嘉健.股改股票的短期投资收益实证分析与预测[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56-57
[3]陆青山.浅谈股票短期投资的风险与收益[J].财会研究.2014(2):54-55
[4]伍燕燕.中国股市异动股票的统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4):67-68
篇5
由于经济增长而带动的股市上涨,可以直接体现在股票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的提高,这使得股票市场具有了财富效应的属性。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获得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这两种方式来提高其投资收益从而增加自身财产性收入;而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总体而言,资本利得在股票市场非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属于零和收益,原因在于资本利得说明有人赚就有人亏,而盈亏资金来源于市场股票投资者之间的内部存量。因此由上市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作为市场外部增量资金的来源是唯一可以增加全体投资者财产性收入的方式,即全体股票投资者从股市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全体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净利润总额、股利分配方式和留存收益的比例这三个因素。在所有上市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净利润总额确定的情况下,股票投资者能够得到的财产性收入就取决于由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确定是否派送现金股利以及派送股利的数量。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有效分析,不仅可以计算出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也可以推断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否处于健康持续运行的轨道中。
二、上市公司现金股权政策趋势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以首发融资的形式从股票市场获得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赚取利润之后必须按照当年可分配利润一定的比例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回馈股票投资者,这种由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及股利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不仅事关上市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也能表明企业上市融资与发放股利是股票市场健康运转的两个链条作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所反映的股票市场发展的质量如何,本文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趋势比较分析。
第一,基于派发现金股利面角度的分析。毫无疑问的是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绝对数量越多,股票投资者获得现金股利总额就越大,股市的财富效应就越明显,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就越健康。可以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派发现金股利面的比重大小决定了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质量。为了更好的说明现金股利政策在股票市场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文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自2000年以来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家数和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比例经历过两个明显阶段的下跌过程(2000年~2003年和2005年~2007年)。之所以在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出现过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比例的相对高峰,主要的原因是证券监管部门在上述年份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强调了现金股利分配在再融资中作为一个捆绑条件。根据有关统计,在可比期间美国股票市场上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达到了85%以上,相比1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54.97%的比例而言,现金分红比例的之差达到了约30%的较大差距。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比重过低的持续存在无疑说明我国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的股利收入这种市场外部增量资金总额处于较低水平。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除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外,最根本的是要考虑到股票投资者的利益以求得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当前股票投资者很难从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取得现金股利回报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回馈股东的责任感。与我国股票市场上动辄上市五年以上都没有派发现金股利记录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相比,在欧美主要国家股票市场上选择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往往是少数,这也说明了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成熟。如果股利收入的持续偏低,无疑会使得股市财富效应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股票投资者会因为得不到符合预期且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转而只能通过二级市场的股票炒作从中获得资本利得,迫使投资者成为投机者。亏损累累的股票投机者最终不仅失去对我国股票投资的信心离开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动摇了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基石。
第二,基于股利收益率指标角度的分析。由于股票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资产,作为上市公司理应给予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以超过低风险的定期存款利息率的投资收益。另外股票投资者是否追加投资资金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将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和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率进行比较。在这种衡量标准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全体股票投资者所获得股利收益率超过其将资金存入银行作为定期存款所带来的利息收益,必将作为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积极信号(陈俊杰 , 2008)。资金的流入会导致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总额增加,在股利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必将导致全体股票投资者获得的股利收入大量增加,长此以往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必将大为完善。为了更好的说明股票投资者从投资中所获得的收益情况,需要引入股利收益率这一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收益率=
式中:每股现金股利为下年支付的本年现金股利金额;每股股价为本年年末收盘价。
根据有关证券从业机构的测算,我国A股市场自2002年以来历年股利收益率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收益率不仅绝对数值较低仅为1.91%,而且平均数值仅为同期年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率的72.9%和S&P500指数140年历史平均股利收益率的41.25%。由此可见,在不考虑投资者之间存在资本利得(或者损失)情况下,全体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股利收益远低于其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率。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体现股票市场在增加财富效应方面的作用,甚至还减少了全体股票投资者的财富。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不高,公司整体的现金净流量不是很充足,这导致它们在派发股利时往往更倾向于可以保持自身现金流的股票股利形式来进行上年度的利润分配。然而股票股利(含送股或转股)的除权价格在送股和转股在上市首日未出现高开或低开的情况其总价值等于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总价值,也即除权价乘以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票总数等于发放股票股利前的价格乘以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票总数。股票总价值在股票股利发放前后的零变化,无疑不会增加原有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总量。长期持续的低启股利收益率,同样会使得股市财富效应大打折扣,为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
第三,基于派发现金股利持久性角度的分析。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股票投资者总资产价值的增长,进而增加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总水平,于是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长期和持续的进入市场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然而,股票市场虽然具有财富效应,但其正常发挥作用却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必须具有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纵观欧美主要国家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其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典型特征,这与其股票市场较为成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有很强的关系。在这种股权结构中包含着例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是高度分散的股票投资者的人。这些高度分散的股票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比较强,力量也相对比较强大,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现金股利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来选择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当经营管理者不能满足股票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偏好时,他们就会选择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使得经营管理者不得不考虑股票投资者的价值取向,进而认真决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同时更不会轻易改变其股利政策。反观我国上市公司,无论从派发现金股利面角度还是从股利收益率指标角度都缺少稳定的股利政策机制,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回报股东的责任感;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按照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对股利分配进行中长期规划,而是各年临时决策制定,股利政策缺乏战略性方针的指导。这种现象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现金股利支付面还是现金股利支付率均频繁多变,缺乏连续性,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股利政策。
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完善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过程中一直存在的派发现金股利面不高、股利收益率低以及派发现金股利持久性不强的现状,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完善。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现金分红的政策法规约束、强化诸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内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大力发展维护自身权益意识强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创新融资手段,积极培育债券市场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持之外可以重点拓展以下措施。
首先,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企业文化,要求上市公司逐步树立回报股东的责任感,将市场外部要求现金分红的压力化为企业内部要求现金分红的动力。在存量上,要求已经上市的公司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生命周期规律的中长期现金股利分配规划并以公司章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增量上要求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现金股利分配的企业文化。
其次,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周期通常定为一年,也即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现金分红的预案。如果能够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将现金分红周期细分为一年两次甚至采用季度分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回报股票投资者的意识以及稳定股票投资者获得现金收益的预期,还可以避免年度现金分红在股权登记日前后带来的股价异常波动的投机行为。
再次,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制订类似于对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监管的相关制度来对上市公司留存利润加强监管。这些制度主要要求上市公司在以下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主要包括:需要明确留存利润的具体投资投向、资金使用的具体时间计划、建立留存利润使用绩效的评价机制和留存利润专款使用保障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留存利润的监管能有效地杜绝上市公司对留存利润的肆意挪用和低效率地使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综上所述,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发出的一个关键信号。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该项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体现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而且还会对市场有效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维护股票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霞:《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价反应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2期。
[2]陆俊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综述》,《企业家天地》2008年第6期。
[3]孙丽:《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思考》,《财政监督》2008年第10期。
[4]周丽洁:《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探究》,《商业会计》2010年第6期。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股票投资;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73-01
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作出最理性的股票投资决策重要依据。虽然,我国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股票投资视角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不断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和来源。然而,有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第一,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危害就是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披露其会计信息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决策。这样,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几年来,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规定尽管不断完善,监管也有所加强,但仍不能令人感到满意。按照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要求,上市公司所有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历史数据、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管理状况、赢利机会等应尽可能详细地公开,不得故意隐瞒、遗漏。而实际上,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忧,只公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因而降低了市场效率。
第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缓慢和延迟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因此,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职责。从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及时性一般都能保证,但从临时报告的披露来看,则及时性就存在很大问题。由于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在何时发生,因此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庄家勾结,配合庄家操纵市场而择机披露,从而降低了相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众多股票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纵观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历史,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资本市场就不可能长期健康发展。可靠、充分、及时、对称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一,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作为上市公司,应该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坚决杜绝出现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等现象。此外,在市场上建立完善约束机制或监督机制,就能有效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并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颁布和实施。
第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在披露真实信息的前提下,信息的充分披露会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和预测性的信息。例如,上市公司聘请专业人士,提高信息开发的效率;对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作出补充说明,使其通俗易懂;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投资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机构和准则制定机构应当有效地引导企业进行充分披露,并给予一些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披露。
第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首先,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虽然会计信息是一种历史的财务信息,但是主要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决策是与企业的未来相关,所以必须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其次,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临时重大事项变更的披露。作为上市公司,有责任第一时间向股票投资者任何信息,不得故意拖延。再次,提高股市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作为股票投资者应时刻关注上市公司的动向,尤其是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时,投资者必须迅速反应、及时判断,作出合理的决策。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及对称性是健全会计信息与股票投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秦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2]郑海玲.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反映行为相关分析[J].财会研究.2008(12):211-212.
[3]何春.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变动和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J].法治与社会,2008(12):115-116.
[4]王保林,梁淑勋.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对股票投资的影响[N].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6.
篇7
关键词:财富效应;消费;行为金融;心理预期
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股票投资成为除房地产以外居民最热衷的投资渠道,一时间全国刮起炒股热。而随着国内紧缩的宏观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加上外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股指在一年时间暴跌超过60%!从最近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就包括社会消费增长速度的下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波动通过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对财富效应的不对称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行为金融相关理论对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并解释这种不对称性。
1国内外股市财富效应研究综述
财富效应又称为货币余额效应或者庇古效应,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余额的变化将会引起总消费开支的变化。西方学者用股市的涨跌来解释历史不同时期消费水平的剧烈变动获得了成功。国外学者用微观的家庭调研法如Starr-McCluer;MakiandPalumbo(200和宏观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如LudvigsonandStendel;Mehra,Y.P.对股票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财富效应是存在的,尽管其效应的大小并不统一。当然,股市涨跌并不一定能解释消费的波动,许多学者认为财富效应的发挥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
我国内需疲弱的现象长期存在。国内学者试图论证发展股市是否能够帮助提升内需上也进行了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虽然目前对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尚无统一的结论,但一致认为我国由于股市规模较小,投资者参与不深,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等因素导致中国股市弱财富效应对中国股市的弱财富效应的解释有多种:如以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以及股票资产占居民总资产比重为指标衡量的股市规模有限,李学峰、徐辉提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股市财富效应正常发挥的根基性条件。
2研究假设和模型阐述
通过对个人投资行为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假设期初个体拥有资产为At-1,该资产组合中包含实物资产(如住房),金融资产,如储蓄和股票(暂不考虑人力资本和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当期获得劳动收入Yt和其他收益,其中包括股票红利派发DIVt及资本增值Pt*n,由于储蓄的主要目的是保值且我国存款利率较低暂不考虑储蓄的利息收入。根据永久收入假说及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对下一期的消费规划取决于其一生的财富水平,除非财富水平永久性的增加,否则不会改变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现实中存在流动性约束和消费者的短视行为的存在使得跨期消费安排受到限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假定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当期的收入波动及资本收益的影响,对收入的安排主要用于消费(C)和储蓄(S),储蓄在这里指其广义的储蓄,只要不用于消费的资金和资产称为储蓄,包括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股票投资的资金直接来源于储蓄。
生命周期-永久收入模型(LC-PIH)假说虽然在西方经济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然而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中国经济中,该模型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本文在修正后的消费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财富效应的检验模型。
ΔCt=θ+β1ΔYdt+β2ΔIndext+∈t(1)
其中:ΔC居民消费变动;
ΔYd表示可支配收入变动;
Δ股票市场指数变动。
3实证检验及分析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时上述模型因变量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自变量为上证指数(Index),考查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根据国家中国统计局网站及证券交易软件数据整理得到。本文选取样本区间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月度数据,每个变量取47个样本值。对经济变量取其对数值。输出结果来自Eviews3.1版本。
Logcon=7.024+0.236Logindex(2)
(25.9)*(6.45)*
R2=0.4807F=41.66
注:*表示在5%显著水平,括号内为t值。
由上述回归方程可见,β=0.236,消费与股票指数变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假设一致。可见,2005年后中国股市波动幅度增大,对消费的影响朝纵深方向发展可能是β值较大的原因。
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和消费的关系分阶段分析后可以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
2005年上证指数处于横幅盘整时期,消费与股票价格波动呈现负相关,与财富效应的假设想悖。早期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股市对居民的影响是根据股市周期波动会发生反转的。特别是2006年以前股票投资者人数增长缓慢、股票
市值占GDP的比例逐步跌至谷底、个人金融服务系统不发达,而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合力影响下,股市下跌时居民消费支出反而增加。
2006年牛市行情开始爆发。随着我国证券化率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一时间掀起全民炒股热潮,股市上涨显著地刺激了居民消费,这一时期股市财富效应增强,体现在消费与股指之间正向相关关系的斜率上。
随着外部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内紧缩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渐起效,中国股市从2007年末其进入调整期。在全球经济下滑和国内大小非解禁等因素交织作用下,一年内上证指数下挫超过60%,负财富效应显现。然而,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消费并没有出现很大的下滑,体现在上图中消费与指数变动的斜率相比图3大大削弱。
4结语
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股市与储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价波动,影响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如果股市下跌,原来在消费方面显得保守的中国百姓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去获得低利率的年收益,而不愿在股票上扩大投资份额,即便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在储蓄-股票投资的流动模式下,如果股票价格上升,一方面居民储蓄加速流入股市,获得的财富用于追加投资或者投机,会造成对金融资产的需求高于供给,其缺口将导致资产价格呈现螺旋系上升,没有外部干扰下很容易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在泡沫经济下,居民对未来预期过度乐观,财富幻觉刺激消费上升。当泡沫开始破灭时,股市资金回流将加速价格下挫造成股市恐慌,恶性循环导致股市信心匮乏。其次,虽然股价上涨以及分红使得投资者金融财富增加,但是在股票投资收益在分配过程中,存在被储蓄分流渠道,即回到银行存款和用于再投资。在投机目的驱动下,我国股市财富并不直接用于消费。由此可见,股市财富效应主要是通过投资者心理预期起作用。而在股价下跌时,亏损的资金部分回归储蓄,并不影响日常消费的正常开支资金,同时,在相对收入消费,示范效应作用下,起初负财富效应并不显著,但不排除随着实体经济的恶化,居民调整预期而缩减消费,负财富效应加大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学峰,徐辉.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篇8
灰色系统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灰色系统”一词是被在1981年邓聚龙教授的上海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灰色系统的论文,为灰色系统的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起更多学者对它的兴趣,参与到它的研究中。可实际,灰色系统是由英国科学家的“黑箱”概念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它融合了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灰色系统是一种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统,主要用于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利用已知的信息来探索和预测未知信息,从而知晓整个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概率论方法一样都是来探索不确定性系统,具备使用“少数据”寻找现实规律的良好能力,解决了数据不充分或是系统周期太短的问题。如今灰色系统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譬如经济管理、生态系统、工程控制等领域。同时在股票投资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下面探讨下灰色系统如何在股票价格走势上得到利用。
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我们认识股票价格的重要方法,可是它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支持,而且受人们是否合理与准备的判断未来现金流所影响。股票的价格又是很多信息综合反应的结果,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价格反应信息机制灵敏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要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轨迹和强度是什么,我们都无法把握,更别说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价格反应了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和灵敏度。可是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传导方式和灵敏强度,但是我们能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价格的历史变化信息来判断价格未来趋势,从而获得股票价格的反应机制信息。于是为了测试和反应它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我们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搜集和整理系统原始数据,来寻找其发展规律。灰色系统表明,所有灰色序列都能展现本有的规律,在使用一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后,也就是说,利用灰色数据序列来架构系统的反应模型,然后就能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灰色系统模型利用微分方程来反应系统的客观规律。有了灰色系统理论,想要掌握市场价格走势和方向,我们并不需了解是什么信息影响了或是如何影响了股票价格,例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宏观的经济因素变动、市场参与人数增减与否等等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综合因素,我们只要加入能改变原有的价格趋势的新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来驱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可这些新信息的影响也不是立马能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功能,它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驱动力,但是有也有一定“惯性”,灰色系统在股票投资上的利用,正是要解决如何利用这种驱动力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二、灰色系统模型在股票投资价值上的应用
(一)时间转折预测我们用某一股票的日收盘为例,把某个时间的某个点当起点,当局部低点和高点间波动200点以上时,就认为是一次市场指数转折,把从低点到高点的变化当做一个阶段,因此,我们选用局部最低点与最高点,在选用毗邻的指数相差在200以上的点,算出它们距离起点的月份,用来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的走势。通过灰色微方方程可列出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而且通过方程式对指数未来转折情况进行预测。
(二)新陈代谢模型、事后检验事后检测通过模型来比较预测值和市场实际值而得到的。而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只通过每一个数据系列来进行长期的预测走势和时间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历史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在信息的记忆和预见能力又有限,于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不断地减弱,所得到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通过不断用新数据替换老数据来最有效的展现新信息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
三、结束语
篇9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适合采取课下分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查找资料等方式整理储蓄、股票和债券的基本知识,为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年龄段的模拟理财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分年龄段的模拟理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投资理财与风险防范的意识。
3.通过模拟理财活动和对股票、债券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积极投资的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理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比较、发现储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异同。
2.通过对学生理财方案的评析,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做出合理的投资理财选择,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在整理资料及参与模拟理财活动中:
1.了解储蓄存款含义、分类、利息的计算,储蓄具有稳健、低风险的特点。
2.了解股票含义、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及股市的风险性。
3.了解债券的含义、知道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三种债券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储蓄、股票、债券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回报方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及股市的风险性。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建立模拟任务、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 projectbased learning)。在教师建立的模拟任务中,学生自主查阅、整合教材知识,合作探究,学会在变动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发放任务条、并以PPT的形式公布各组任务条内容,明确各组任务。具体如下:
A组:假定你们是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储蓄部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第45-47页相关内容,介绍储蓄业务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储蓄业务,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B组:假定你们是中信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P48-P49有关股票相关内容,介绍股票投资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股票业务,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C组:假定你们是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承销债券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P49-P50相关内容,介绍债券投资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债券投资,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D组:你们年轻有为,年龄25-30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E组:你们人在中年,年龄40 45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F组:你们一生辛勤奋斗,年龄65-70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导学生搜索、整合资料,形成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备的课堂探究展示成果,并将其转化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PPT出示“努力跑赢CPI”、“理财是个问题”两张漫画图片。
2.设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百姓有了投资理财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的快步发展也急需扩大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投资理财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发展技能。那可以通过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让我们手中的钱保值增值呢?回忆一下,在你的家庭生活中,父母是怎么做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答出储蓄、炒股、投资房地产、购买基金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本课所要介绍的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过渡)刚刚同学们提到父母有很多不错的投资理财方式。过去同学们是无财可理,那如果现在你的手中有了30万,面对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你会怎样选择,你会制定什么样的理财方案呢,这个理财方案又是不是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理财活动体验一下。
环节二:建立模拟任务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活动】
提活动要求:(1)按课前确定的分组开展活动。(2)按任务条指定角色完成相应任务。
【学生活动】
1.ABC三组同学按任务条指令,准备介绍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相关资料,课上派代表分享。
2.DEF三组同学在听完ABC组发言后,按任务条提示,集体讨论并制定理财方案,并派代表公布方案及理由。
【设计意图】1.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赋予学生具体的身份角色,建立具有可控制的挑战性的模拟理财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动力。2.该活动中,无论是ABC组模拟理财师,还是DEF组模拟投资者,都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投资理财方式的优劣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对模拟投资者在年龄上做有区分度的划分,培养学生在变动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形成的集体探究成果将会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之后的教学讨论环节做准备。
环节三:小组合作展示 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
1.A组代表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介绍储蓄类型、利息计算及其稳健的特点。
2.B组代表从股神巴菲特的股市收益谈起,介绍股票的基本常识,股票高收益的投资特点及健全股票市场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3.C组代表介绍债券的分类,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介绍不同类型债券的特点,从稳健安全投资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债。
4.DEF组代表公布他们在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后制定的理财方案。
5.全班共同讨论DEF三组理财方案是否合理。
【教师活动】
1.在各组代表介绍之后,简单归纳并板书各理财方式的收益方式及特点。
2.针对学生发言中偏重于各理财方式的优点,教师在细节处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理财方式的不足。
3.组织全班讨论DEF组理财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深入了解并掌握有关储蓄、股票、债券的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每一种投资方式。3.通过制定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化了知识的运用,并在评价他人理财方案是否合理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环节四:引导深入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活动】
1.(过渡)在大家制定的理财方案中,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因为面对的生活情境不同、需求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做出了不同的理财方案,反观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值得肯定的是大家没有盲目地追求收益,制定了多元组合式的理财方案。刚刚三组投资者都提到了股票投资的风险性,那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到底在哪呢?
2.通过对茅台股价持续下跌、银行上调储蓄利率及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具体操作如下:
(1) PPT出示材料: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2.6倍,受此事件影响,整个白酒行业萎靡不振。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之后,天价的茅台从云端跌落,却仍滞销,公司业绩大滑坡。
(2)设问1:你估计茅台股价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明确答案:受国家政策、舆论导向、公司经营状况影响,人们的预期股息下降,减少对股票的购买,引起股价下降。
设问2:如果你手中正好持有贵州茅台的股票,你们打算怎么办,可以退给公司吗?
明确答案: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可以等待公司破产清算,或者是通过股票交易转手给他人。为了方便股票交易,出现了证券交易所,我国现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交易,我们就称其为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批准。
(3)PPT出示材料:自央行允许金融机构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0%后,四大国有银行将一年期利率上调8%,北京、上海地区各商业银行也陆续跟进,上调其存款利率。
设问3:此番银行上调利率,你估计会对股价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明确答案:利率上升之后,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而投向银行储蓄,造成股票价格的普遍下降。所以,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从之前的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股票价格的一个一般性规律: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正相关,与银行利率反相关。
(4)小结: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股票价格的一般性规律: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正相关,与银行利率反相关。此外,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发生之后,投资者人气涣散,纷纷抛售,四个交易日内,股价从停牌时的12. 12元下跌到9. 84元累计市值损失达77.9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心理及很多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到股价变动。除上述一些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标普指数、日本的日经指数,我国香港地区恒生指数的变化等也会对我国A股市场产生影响。总之,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太多了,因此,股票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说炒股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入市需谨慎。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从侧面证明了,要精确预测短期内的股市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却可以预测更长期的走势,例如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的走势。从这个角度说,股票投资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式。而且尽管股市风险很大,但如前所说,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在老师层层设问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1.通过对新闻热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理解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增强了教学深度;由此引申出股票流通、上市公司、证监会等内容,扩大了教学的广度。2.借助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说明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另一方面明确健全股市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做到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模拟活动,深入了解了投资理财。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力求经济的学问,即“花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要以最令人满足或能获得最大收益的方式来使用我们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
世界是复杂的,现象是多样的。选择何种理财方式,既要考虑不同理财方式的特点,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针对投资风险的另一种理财方式——商业保险,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专家点评(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懂得“为何而教”,在理论储备上要有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学科本质的追问,在形式上要能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明了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什么。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具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观点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才能承担起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
篇10
关键词:IPO;抑价问题;信息不对称
学术界对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Ibbotson于1975年首次证明了IPO中存在发行价系统性的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这一现象。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IPO抑价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根据信息不对称涉及发行主体不同分类,对相关研究做一个综述。
一、投资者―投资者
该角度假设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比发行者多,但在不同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数量不同。主要的相关理论有Rock提出的“赢者诅咒”和Welch建立的负信息流模型。
Rock(1986)认为IPO抑价是对不知情投资者的一种补偿,发行人对IPO的市场价值不确定,投资者拥有IPO的定价权,而投资者也被分为知情的投资者和不知情的投资者,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股票的发行价格低于股票的价值时,知情的投资者会大量买入股票;当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于股票的价值时,知情的投资者会退出这个市场,而不知情的投资者获得大量的股票,使得他们遭受损失,即遭遇“赢者诅咒”,这就会导致他们对股票投资缺乏积极性,因此为了吸引不知情投资者,就必须抑价发行。Beatty和Ritter(1986)把新股市场价值的不确定性纳入到该模型之中,从而发展了Rock的“赢者诅咒”假设,认为新股的抑价程度与新股价值的不确定性成正比。
Koh和Walter(1989)、Levis(1993)、杨丹和王莉(2001)分别采用新加坡、英国、中国的股市数据对Rock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胜者之咒”确实存在。
Welch(1992)认为,投资者购买新股的行为并不是发生在某一个单一时间内,而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投资者只在相信股票热销时才会申购股票,如果IPO定价太高,使得知情人不会参与申购,当非知情人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也不会参与,从而导致发行失败。
Amihud、Hauser和Kirsh(2001)研究发现IPO时经常是申购不足或超额申购,很少有适度申购的情况出现,这一发现支持了Welch的负信息流模型。
二、投资者―发行人
该角度假设发行人本身掌握公司上市定价的完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此类信息。主要的相关理论有Allen、Faulhaber等提出的“信号传递假设”和Chemmanur提出的“信息收集假说”。
Allen和Faulhaber(1989)把市场中公司分为两类,即高质量的公司和低质量的公司,公司完全掌握了本公司的真实信息,而大部分的投资者却没有掌握相关的信息,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在IPO时,高质量的公司有意识地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发行股票,这就提高了低质量的公司模仿的难度,以将两类公司区分开来。因此,IPO抑价是高质量公司向投资者传递有关自己质量信号的一种手段。
Welch(1989)也将市场上的公司分为两类,高质量的公司在发行新股时,采取抑价发行的方式,并只融取一部分资金,以低价吸引投资者注意,并逐步引导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后公司再以较高的价格发售股票进行融资。但对低质量的公司来说,IPO抑价发行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Chemmanur(1993)认为发行股票的公司了解本公司的真实状况,而大部分的投资者却没有相关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价值,因此高质量公司为鼓励投资者收集信息以了解公司的价值,只好抑价发行以弥补投资者收集信息的成本。而低质量的公司并不希望投资者去收集相关信息来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将两类公司区分开来。
三、发行人―承销商
该角度假设承销商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发行人处于信息的劣势。主要的相关理论是Baron提出的“委托假设”。
Baron(1982)认为承销商比发行人更加了解投资者的需要,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行定价等相关信息,两者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再加上两者的利益冲突,承销商会低价发行股票,以降低发行失败的风险,而股票发行人却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发行,以筹集更多资金,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股票发行人无法监督承销商的努力程度,这就使得承销商抑价股票来提高承销的成功率成为可能。Loughran和Ritter(2002)进一步研究了承销商和发行者之间委托关系。发现承销商通过IPO抑价,以低价的股票配售来造福买方客户以换取客户的相关条件,或者作为诱饵吸引其他潜在IPO发行者的高级管理人员。
Muscarella、Vetsuypens(1989)研究发现,当投资银行(承销商)自己公开上市时,其股票的发行价格依旧偏低。这一研究成果既不支持也不反驳Baron的假说,因为承销商可以以其自身股票的低价发行来证明适当的抑价是公开上市的必要成本。
四、承销商―投资者
该角度假设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承销商处于信息的劣势。
Benveniste和Spindt(1989)从包销方式发行的新股的角度,对股票投资者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IPO抑价是承销商对拥有信息的投资者优势信息揭示的一种报酬。承销商需要从投资者处获得市场需求信息以确定发行价格,为了保证投资者能够“讲真话”,就必须保证那些正确披露自己需求信息的投资者的回报率为正,即新股必须抑价发行。
在信息不对称这一个视角下,国外学者从不同的假设(即假设拥有优势信息方不同)出发,提出诸多理论来解释IPO抑价问题,而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检验国外的理论,但得出的结论却并不一致。因此,构建一种合理的理论来解释国内的IPO抑价问题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