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术会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学术会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约分是分数运算这块最容易错的一个点,许多同学在做分数运算题的时候,计算方法什么的都是对的,结果因为没有约分被扣掉了大量的分数。
那么怎么去尽量避免约分方面的问题呢?我们通常在做分数的乘除运算时,当运算变成乘法后,首先进行交叉约分,约干净后直接就可以根据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的运算法则写答案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分后变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后结果约到最简。
二、化简比和求比值问题
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当我们在做一个题前首先先看清题意,然后再开始做;
化连比和求连比也是两个很不同的概念,化连比是要把一个连比化成最简整数连比,求连比是根据两个两量之比求出三量之比,求连比需要把相同量找出来,并把它们变成同一个数(找最小公倍数,可能会省掉化连比),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剩下两个量跟着发生变化,然后完成求连比。
三、枚举法的相关问题
在枚举法这块,同学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重复”,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要考虑顺序,什么时候不考虑顺序,请注意,如果题目中涉及颜色、大小、种类这些东西,一般是要考虑顺序的;如果题目中没有涉及颜色、大小、种类这些,是不需要考虑顺序的,应避免重复。
四、排列和组合的相关问题
排列和组合,排列是选出人来排队,是有顺序的;组合是选出人来就可以了,没有顺序之分。比如说从5种种子里面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的三块土地上,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法?这个题准确的说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5里选3,第二步,3种种子种在3块不同的土地上,相当于先从5种里选出3种,再给这三种种子全排列,两者相乘,其实发现结果就是从5种里面选出3种种子排列的排列数。
五、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块,要先把方程组列出来,所以找对等量关系是很重要的,步骤为: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写答案。
线、角
1.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射线有方向。
3.在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引出两条射线。
4.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圆的半径、直径都是线段。
5.角的两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射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得越大角就越大。
6.几个易错的角边关系:
(1)平角的两边是射线,平角不是直线。
(2)三角形、四边形中的角的两边是线段。
(3)圆心角的两边是线段。
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8.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三角形
1.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2.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5.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它们面积相等。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正方形面积
1.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正方形面积:两条对角线长度的积÷2
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
1.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r×2。
2.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3.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或C=pr+2r
4.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5.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圆柱、圆锥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3.把一个圆柱沿着半径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增加的面积是r×h×2。
4.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劈开,得到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和比原来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增加的面积和是d×h×2。
篇2
近年来,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学院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办学与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与综合竞争能力。学院与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院系间教授互访,聘请著名外籍教授担任兼职教授,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学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科学教学模式,优化我院课程设置,邀请外籍专家来学院讲学,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积极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给学院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舞台。学院还注重与海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保持互利合作的关系,建立了多个长期运行的联合实验室。
1基本认识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要在21世纪成为研究型学院,离不开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这个推动力。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注入必要的活力,配合学院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迈向国际先进水平则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学院必须要形成一股合力,营造一种氛围,培养一支队伍,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创造满意的内部环境和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构建学院、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框架,使国际合作交流深深根植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土壤之中,切实走入科研、教学、学生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2主要思路
2.1为学科建设服务
建议和策划与世界一流大学及国外著名大企业的合作交流项目,推进和加强学院优势学科与他们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共同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等,逐步构成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核心网络。同时,针对重点学科建设,协助聘请一批国际知名学者、院士、政界和社会知名人士为学院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经费,针对优先发展的学科及方向,聘请国际一流学者来校作长、短期合作研究工作,传递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科研资讯。
2.2为人才培养服务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把国际知名专家“请进来”的策略,提供与世界大师和知名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在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营造培养一流人才的环境。坚持“走出去”的方针,选派计算机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讲学、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对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项经费使用提出参考建议。同时,争取在上海大学主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藉此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物色国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3为留学生教育服务
充分利用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层次。积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更多地关注以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目标的各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依靠这批高水平、国际化的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进一步促进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培养优秀学生的根本目的。
2.4为管理决策服务
学院成立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外事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工作委员会从国际交流合作角度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院管理决策过程当好参谋和助手。在不断完善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加强学院外事工作人员的培养,要求学院教师人人增强外事能力,承担起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由工作委员会组织牵头,全面研究世界一流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管理决策机制,密切跟踪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数据库,掌握世界一流大学,大公司、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情况和信息,使得学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国际化。
3主要工作
3.1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策略
本科教育是我院教育事业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促进我院学科建设的助力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已在中外合作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教育体系。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和科研资源,结合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实际开展合作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我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学院要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首先应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上有所突破。我院从1996年开始招收国外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经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共招收了国外留学生64人,其中:本科生33人,研究生19人,高级进修生4人,普通进修生8人,这些留学生分别来自23个国家。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后,继续留在学院进一步深造,从本科一直攻读至博士学位。来自蒙古的留学生爱德,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习后,获得中国国家奖学金资助继续在计算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学院注重高水平英文专业课程的开设,还吸引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短期进修人员前来学习深造。学院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受到了好评,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学院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留学生们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还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向他们介绍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经济、中国历史等,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开设了一个窗口。
近几年,我院积极开展本科生中外教育合作项目,在本科生层次开展海外实习计划。每年利用短学期和暑假的时间,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的企业、机构和大学进行为期2-3个月的境外实习。学生们前往美国休斯顿多个知名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及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实习基地学习后,纷纷反映海外的实习经历使他们受益匪浅,既开拓了国际视野,对国外大学教育和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了切身了解,又增加了自身价值、提升了个人职业竞争能力。还有些优秀学生通过海外实习计划被国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并获全额奖学金。该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体验世界的机会。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院也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互派研究生交流计划。学院同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签订了双方留学生交流互换计划。双方每年互派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协助研究生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此计划至今已执行三年,效果良好,达到了拓展研究生学术思维的目的。今年学院又与日本会津大学签订了国际双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该项目充分利用双方教学科研资源,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面推进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目前学院正在筹措与美国田纳西大学(Knoxville)、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互派研究生交流的计划。学院开展了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项目。工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工程硕士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该项目引进国际化大公司,如IBM、SUN、惠普、Oracle及Cisco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国外先进的IT技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结合国内IT企业的现状,定制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端IT 人才。我们将继续开拓培养人才的渠道,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3.2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学院积极鼓励并经常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为学院师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的学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依托学院高性能计算学科平台,每两周举办一次系列研讨会,邀请国内外高性能计算与应用专家主讲,向大家展示国外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传递最新的学术信息,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讲座研讨吸引了学院乃至学校其他院系的众多师生前来,并多次入选为上海市的“东方讲坛”系列讲座。
学院积极与国际机构以及外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合作更好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学院与HP公司共同研发了 “自强3000”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该机曾在2004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排在第126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海高校网格平台。该平台为跨学科、跨地区的科研交流创造了合作环境,为解决前沿学科领域的难题、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突破提供了机会。学院同美国SYBASE公司联合建立了“上大-SYBASE实验室”,来自SYBASE的专家定期与计算机学院师生研讨应用技术难题,在WEB数据库和XML数据管理研究、移动商务应用开发等多个方面广泛展开合作研究,推动了学院数据库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学院还与安世亚太公司共同建立了“上海大学-ANSYS联合实验室”以及“ANSYS软件上海大学计算机培训中心”,该合作项目将学院的科研工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推进了教学和科研同步发展,为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十分重视与兼职教授的合作交流。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而是选择若干研究方向,探讨合作交流的新方式。利用兼职教授在学科上的影响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参与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学院曾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计算机教授Emile Chi、日本法政大学计算机系李为民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数学系戴兴德教授、新加坡国立高性能计算中心刘子顺高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的专家担任上海大学“自强”教授,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和学术讲座,带来了最新的科研信息,受到师生好评。学院还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以及联合申报项目等,使合作交流朝良性和双赢方向发展。目前担任我院兼职的海外教授有18人,这些教授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高校和国际大公司。
近几年学院利用各种机会,多次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访,这些教授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图灵奖得主N. Wirth教授, 美国SYBASE公司总裁程守宗先生等。通过与国际知名教授的学术交流,为学院的优秀人才提供与知名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在学院营造培养国际人才的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每年来院作学术交流的知名教授越来越多,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带动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走向新的高度。我院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层次也逐步提高。
学院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与海外高水平的大学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挑选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进修学习。该工作作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些进修回国后的教师,在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勇挑重担,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篇3
《计算机教育》:周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计算机教育》杂志的采访!我们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于1999年设立了“微软学者奖学金”,用于鼓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很有研究潜力的博士生,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您作为第一届“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获得这个奖项的经历?
周志华:我记得申报这个奖是在1999年上半年,当时我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念博士一年级。微软亚洲研究院那时的名字是“微软中国研究院”。虽然初到中国,但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开始与国内高校合作。“微软学者奖学金”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一个重点项目,他们向全国计算机和相关学科实力比较强的若干所高校和研究所发出了邀请,请这些院所推荐最优秀的博士生来参选,打算最终评选出10名“微软学者”。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实力在国内一直居于前列,而微软在计算机界又很有影响力,因此系里对这个奖项很重视。当时所有在读的博士生及硕博连读的学生都可以参选,因此竞争很激烈。系里先进行了选拔,最后把我推荐出来。我记得当时感觉压力很大,主要是觉得不能让学校失望。各校推荐出来的候选人一起汇聚到北京面试。第一天,主办方热情周到地安排我们住进翠宫饭店,第二天就是整整一天的面试。当时是第一次评这个奖,因此研究院非常重视,派出了豪华的面试团队,包括张亚勤博士、沈向洋博士、张宏江博士、郭百宁博士、王坚博士、黄昌宁教授等。每一位候选人都要和面试官一对一交流。我们一个个分别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去和他们谈。面试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询问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经验,有的直接出题目给学生做。中午微软研究院安排我们和研究院高层一起吃饭,这顿饭吃得也不轻松,后来才知道这是lunch interview。几个星期后发榜,11位候选人成为首届“微软学者奖”得主,很荣幸我榜上有名。
《计算机教育》:任何人获得奖励后都会感到欣喜和感动,您当时获奖后有何感想?
周志华:去北京面试时挺兴奋和激动的,回来后得知自己当选的消息,反倒比较平静,可能是心态趋于平和的缘故。不过,得知自己有幸入选,感觉还不错。
《计算机教育》:您获奖时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何计划和打算,这些计划是否一一实现?
周志华:博士生其实“学习”的成分不多,主要是做研究。如果要说“学习”的话,那就是学习“做研究”。我做研究没什么特别的计划,主要是凭兴趣。
《计算机教育》:在获得“微软学者奖”后,您都获得了哪些宝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周志华:首届“微软学者”的奖励除了奖学金之外,还包括每年一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当然前提是有论文被录用。在我做学生的时候,国家对科研的资助远不如现在,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也相当少,教授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都很少,研究生能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参加国际会议对计算机学科来说恰恰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学科发展很快,很多最新成果都是先在会议上发表出来,而期刊审稿周期很长,虽然论文系统性、完整性比较好,但时间滞后。因此参加学术会议就成为了解国际研究最新动向的首选。所以当得知获奖消息时我就在想,一定要把握住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大多数获奖者只用了一次资助机会,因为有的在获奖时已经是博士生最后一年了,还有的在获奖后第一年没来得及投出去论文。而我比较“赚”,从微软研究院得到两次参加国际会议的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让我有机会能够了解到国外的学者在做些什么,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增长了,研究的信心也有很大提高。
在获奖的当年,我在暑假期间到研究院做了两个月的访问生。去微软研究院之前,我在学校一直研究机器学习,到微软后我开始接触人脸识别领域,直到现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是我很感兴趣的内容之一。除了导师张宏江博士,我在研究院还接触到很多其他的研究员,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学者,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当时大概有二十来位访问学生,大多是“微软学者奖”得主或候选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和交流,确实感觉到相互促进。另外,在微软研究院做访问学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经常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报告会。做计算机科学研究,多听报告很重要,报告听得多了,与别人的对话多了,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和研究的灵感,不仅可以知道别人都在做什么,还可以受启发研究一些新问题,有时候甚至可以借助其他领域的技术来解决当前考虑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您认为在微软获得的这份奖励和这些机会对您个人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何帮助和作用?
周志华:一个方面是刚刚谈到的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如果没有“微软学者奖”的支持,我在博士生期间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国际会议。即使我留校任教以后,开始的几年我每年也只能向一个顶级会议投稿,因为手里的经费只够每年出国一次。
另外一个很大的帮助是对国际文献的获取。我记得很清楚,1997年我念研究生的时候,国内很难看到最新的国际文献,在学校能找到的最新一本国外文献还是1995年的IEEE Transaction,而最新的会议文集就更看不到了。一般来说,1995年期刊上发表的工作大概是1993年甚至之前就做完的,这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资料是别人已经做完了4、5年的成果,这后面的若干年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只能靠“猜”。所以当时要想做一些和国际接轨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到微软研究院做访问学生后,我发现微软有非常好的数字图书馆,能访问到最新的文献。当时不少访问学生每天晚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把感兴趣的文献下载下来。到访问结束回学校的时候,我带回去若干张装满文献的光盘,事实上这就是后面一、两年里我最重要的“食粮”了。
还有一方面是信心的提高。博士毕业时微软研究院邀我去工作,当时进微软研究院是众多计算机专业博士生的梦想,虽然我因为系里的挽留选择了留下来,但是从微软研究院得到的肯定使我更有信心能在国内做出好的工作。
总的来说,获得“微软学者奖”后,在参加国际会议、获取资源、增强信心这些方面都从微软研究院得到了帮助。今天回头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微软研究院的影响相当大,我衷心感谢他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计算机教育》:我们知道,随着您个人的发展和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方面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培养的学生也相继获得了“微软学者奖学金”。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吗?
周志华:我现在已经指导了5位博士生,毕业1位,在校4位,他们中有4位获得了“微软学者奖学金”,对此我很高兴,甚至比自己得奖还高兴。不过在指导学生方面,其实我还不太有经验,还在不断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成为“微软学者”。
《计算机教育》:我们知道,您在2006年又获得了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您能否谈谈自己对这两个奖项的看法?
周志华:“微软学者”现在已经有很高的声誉,不少人认为这是国内计算机学科博士生的最高奖。“微软青年教授奖”的主旨是支持青年教师,虽然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还没几年,但是这个奖很重要。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教师是相对稳定的。要创办高水平的学校,拥有高水平的教师是最重要的。以往国内对青年教师的奖励和培养相对较少,微软亚洲研究院意识到这一点,给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大力支持,这是很有远见的。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说说“微软青年教授奖”对您有何帮助和作用?
周志华:最直接的就是,微软青年教授奖的经费使得我的团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会议,现在我的研究组每年可以向几个国际顶级会议投稿,我们被国际同行了解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得多。
《计算机教育》:您获得第一届“微软学者奖学金”到今天,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作为一名与微软结下不解之缘的年轻学者,您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呢?
篇4
关键词:梵高油画;流体风格;涡旋状;多尺度弧形笔刷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o mak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more realistic fluid style (vortex) van gogh painting eff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cale anisotrop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ethod, the method using P - and j. m. eickert weighted model in filtering the noise produced when the false stripes to simulate the van gogh painting of spirals, and joined to the flat areas when drawing oil painting gaussian noise and using multi-scale curved brush technique to handle the whole rendering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very good to simulate the van gogh painting abstract effect, also added administrative levels feeling of the painting and more vortex.
Key words: Van gogh painting;Fluid style;Vortex shape;Multiple scale Curved Brush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硬件和算法的不断发展、改进,非真实感绘制(NPR)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画家,其画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体情感世界的一条道路,画中强烈的色彩、涡旋状和人物情感的融入,震撼观者的心灵[1]。近几年,出现了几种模拟梵高油画效果的方法:文献[2]提出一种流体模拟算法,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但过分依赖参考图的流体线条;文献[3]则采用自适应LIC绘制流体方法,得到图像的涡旋状效果不强烈;文献[4]提出了流体参考图的融合方法,其缺点是参考图纹理的丰富程度以及图像融合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油画的最终效果;文献[5]提出基于矢量场可视化的绘制技术,该方法虽然效果不错,但油画的层次感不强;文献[6]提出一种实现流体风格梵高油画特效的方法,采用偏微分方程进行模拟,缺点是忽略掉许多图像细节、缺乏层次感,其效果见图1、图2。本文在文献6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务求达到最佳效果。
2 多笔触各向异性梵高油画渲染方法
本方法针对文献6的不足,图像细小纹理的丢失和图像层次感不强的特点,采用“纹理尺度”和多种尺度弧形笔刷技术来处理。概括为:①使用一个衡量纹理大小的算法(角二阶矩),人为设定范围来筛选出细小纹理,对这些纹理仅微油画处理,以便保留小纹理;②在图像平坦区域人工增加高斯噪音来丰富图像的波动效果。③为达到手工油画丰富的层次感,采用
多种尺度弧形笔刷绘画方法来渲染,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任何一幅图像,首先使用多种尺度弧形笔刷绘画渲染方法[7]。其具体实施思想为:在绘制时采用不同大小的笔刷来渲染不同层次的细节,用粗大的笔刷来描绘远处的景物采,用细小的画笔来绘制近处的景物,并且使用弧形的笔触来绘制连续的图像颜色区域。具体可分4步:①计算颜色参考图像与入图像在每个象素上的颜色空间距离。②逐一扫描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对于坐标处的像素,求其邻域内的平均颜色空间距离,若该值大于给定阈值,则以该领域内具有最大颜色空间距离的坐标点作为笔刷落点,并将其加入笔刷落点链表中。③从笔刷落点链表中随机地取出落笔点在画布上沿向量参考图的梯度法线方向(即笔刷方向)进行绘制,重复此操作,直到该链表为空。④根据用户设定的笔刷大小,由大到小,重复①到③在画布上进行多重绘制,得到最终绘制图像。
其次给图像平坦区域按公式1加入随机高斯噪音。
3该改进方法处理流程
本方法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001:输入原始图像U;
Step002:用多种尺度弧形笔刷的绘画渲染方法将U处理为Impressionist风格U1;
Step003:在图像的平坦区域加入随机高斯噪音(增加平坦区域的纹理)得到U2;
Step004 输入一个可变参数n,将U2分块为U2n(其中n为可变数,代表所有分块数),对每块图像计算图像的能量,根据计算的总结果设定过滤尺度值,判断那些块需要微油画处理,那些直接进行油画处理,然后进入Step005;
Step005:使用j.weickert模型的改进算法对U2n进行分类扩散处理(根据过滤尺度值),得到U3。如果处理的效果不佳可以进行多次油画处理。此处的分类即正常油画处理、微油画处理和不处理,具体需要根据效果来定;
Step006:用photoshop中的“曲线”来调整U3色调来达到最佳效果U4;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
图 3 改进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4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处理,图4为原始图像,图5为文献6处理的效果,图6为多尺度弧形笔刷渲染的效果,加入方差为0.05的高斯噪音后得到图7,最后经过二阶矩阵和P-M、J.Weickert的加权模型处理后得到最终效果图8。
比较文献6的效果“图5”和本文改进方法的“图8”,可看到:新方法使图片的层次感更强烈,流体纹理更加丰富,对于眼睛周围的细小纹理在油画处理后得到很好的保留,即保留了细小纹理。本方法中为达到最佳效果,对添加噪音、纹理尺度以及流体处理的尺度都需多次调节。
5结束语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文方法很好的完成梵高特效油画的模拟,特别是经过多尺度笔刷和颜色的渲染,使处理后的油画更具有层次感和视觉效果;文中使用了纹理尺度,保证了图片油画处理时可以保留细小的纹理;在平坦区域添加了噪音,增加了平坦区域的流体效果。
图6 多尺度弧形笔刷渲染效果
图7 加入方差为0.05的高斯噪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涛,基于NPR的梵高油画特效方法综述[J].科技广场,2014(11):100-104.
[2] 赵杨,徐丹.运用流体模拟的油画生成方法[J].
Journal of Software,2006,17 (11):1571-1579.
[3] 钱小燕.一种流体艺术风格的自适应LIC绘制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44(9):1558-1594.
[4] 张茜.基于图像的流体型风格画仿真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J],2011,32(11):3796-3798.
[5] 钱文华.基于纹理的非真实感绘制技术研究[D].云南昆明:云南大学,2010:73-99.
[6]王涛,邓丽君.一种实现流体风格(涡旋状)梵高油画特效的方法[J]. 信息通信,2014(7):38-40.
[7]Pasquale Legato,Rina Mary Mazza,RobertoTrunfio.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for discharge/loading operations at a maritime container terminal[J]OR Spectrum,2010,32(3):543-567.
[8]R少平. 基于盲反卷积的图像上采样算法[A]. 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 2010.
[9] 王大凯,候榆青,彭进业.图像处理的偏微分方程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5-140.
篇5
[关键词] 血液回收;控制性降压;异体输血;脊柱;外科;脑组织氧合;乳酸代谢
[中图分类号] R3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c)-00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technology in reducing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analyze its effect on brain tissue oxygenation and lactic ac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surgery. Methods 80 cases with spinal surgery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The intake and output of the two groups in peri-operation were compared. The hemoglobin (Hb), cerebral oxygen consumption level [C(a-jv)O2], 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CERO2), arteriovenous blood lactic acid content (ADVL) before operation, immediately after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were counted and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fter stable was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volume of blood loss, drainage and urine during operation between the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volume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H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But the CERO2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lood recovery; Controlled hypotension; Allogeneic transfusion; Spine; Surgery; Brain tissue oxygenation; Lactic acid metabolism
脊柱外科手术多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术中出血量极大,为保证安全,必须行有效的术中及术后补血[1]。但异体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异体免疫等并发症,且可能存在血源不足的问题,故目前有研究推荐应用自体血液回收[2],且指出联合应用控制性降压能够更显著地减少异体输血量[3]。然而控制性降压为非生理状态,有可能导致重要脏器缺血,造成其它严重并发症。为验证两种异体输血方法联用的安全性,该研究以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符合上述要求患者80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13:7,年龄33~71岁,平均(53.2±7.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4:6,年龄36~73岁,平均(53.7±7.6)岁。
1.2 方法
患者均行脊柱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方案基本一致。对照组予常规自体血液回收;观察组联合应用自体血液回收及控制性降压技术。
1.2.1 控制性降压 术中予硝酸甘油(国药准字H20057880,1 mL:5 mg)持续静脉泵入,速度0.5~5 μg/(kg・min),使MAP逐渐、缓慢降低至基础值的70%,期间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给要速度,至主要操作结束后,立即停止给药。
1.2.2 自体血液回收 血液回收机为国产自体-2000型,创口血液经管道通过滤网存储至储血器,管道配套连接抗凝药滴管,持续提供肝素生理盐水(2 500 U肝素:500 mL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与血液混合比例1:5。行清洗式血液回收,洗出后血液即刻回输,仪器参数均为出厂设置。
1.3 纳入标准
ASA Ⅰ~Ⅱ级,脊柱骨折,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符合手术指征;术中失血超过500 mL;知情同意;入院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统计项目
①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行颈静脉逆行穿刺、采集血液标本行血气分析,检测统计对象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球血乳酸含量;动脉穿刺,检测统计对象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含量。参考Fick公式计算上述时刻脑动脉血氧含量、颈静脉球血氧含量、脑氧耗[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静脉血样乳酸含量差(ADVL);②统计围术期出入量,包括失血量、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尿量;③统计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④统计术中持续性降压稳定时平均动脉压;⑤统计围术期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围术期出入量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4.0±0.8)h对比对照组(4.0±0.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除异体输血量外,其它统计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对比
两组C(a-jv)O2、ADVL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 CER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围术期Hb及MAP变化对比
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围术期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围术期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数学期间出现过敏性发热1例、荨麻疹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亦无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相较异体输血,自体血液回收有显著优势,如可避免血源短缺、免疫相关并发症等,故已得到全面普及,但实践表明,即便行自体输血,患者围术期可能还需要补充异体血,这可能与集体应激、创伤等因素有关[4],并提示还需通过其他策略进一步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4.0±0.8)h对比对照组(4.0±0.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除异体输血量外,其它统计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例对照组仅行自体血液回收,围术期消耗异体血(2.5±0.6)U,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行控制性降压技术,异体血消耗量下降至(0.6±0.2)U,可见控制性降压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异体输血量。
然而控制性降压状态下,机体血流灌注异常下降,可能影响重要脏器新陈代谢,考虑到脑组织在人体内新城代谢率最高、对缺氧较为敏感[5],该研究认为分析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可能有助于评价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缺氧、缺血的影响,结果则显示观察组脑组织氧储备良好,乳酸代谢亦无明显变化。此结果较为合理,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以颈静脉球血气参数、Fick公式计算脑组织氧合及乳酸代谢,而颈内静脉球部血不包含颈外静脉血,多来自大脑半球。
两组C(a-jv)O2、ADVL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 CER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ERO2则与Hb差异无关,此指标仅与有氧代谢及脑血流量有关,因此能更清楚地反映患者脑氧代谢情况。观察组在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该指标更低,这说明观察组减少异体输血的策略能够减少脑神经细胞从动脉血氧中摄取氧,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氧供,查本俊等人的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8]。对照组此指标术后上升,则表明脑氧代谢高,可能出现脑缺氧问题。本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则提示只要掌握输血指征,保证红细胞水平,无论是何种输血方案,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9-10]。
ADVL则反应无氧代谢程度,该指标越高,无氧代谢率越高。本研究结果指出两种输血方案下,患者ADVL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联合应用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液回收,并不会导致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
由上述3指标的变化,能够看出两种减少异体输血量的策略联用,不仅能够协同降低异体输血量,还不会严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为明确两种策略对机体循环的影响,本研究还直接检测了患者的Hb及MAP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文荣,杨洪光,艾登斌,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收在腰椎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55-457.
[2] Tsuno NH, Nagura Y, Kawabata M, et al. The current status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Japan - The importance of pre-deposit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rogram and the needs to achieve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J].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Apheresis Association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Haemapheresis, 2013, 49(3): 673-680.
[3] 吴萍,林梓霞,郑良杰,等.脊柱手术中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回收减少术中出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0):89-90.
[4] 苗玉良,刘艳,任冬云,等.自体血回收-回输术用于脊柱侧凸术效能的分析: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733-735.
[5] 唐纯海,吴全理.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12,40(2):178-179.
[6] 张学康,赵为禄,闵佳,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09-112.
[7] 韩明明,赵国庆,苏毅,等.尼卡地平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282-284.
[8] 查本俊,吴志云,熊华平,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对肝癌手术脑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5):454-457.
[9] 涂杰,张炳东,吕静,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65-2268.
篇6
皮层结节性硬化一例 姚新宇,李坤成,陈莉
Alzheimer病杏仁核海马结构体积的MRI测量 程流泉,蔡幼铨,解恒革
高低亮度观片灯对诊断质量的影响 王先运,唐秀贞,王铭珏
正常人脑标本内嗅区皮层及海马MRI测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刘树良,李坤成,徐庆中
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罗建光,杨东益,杨树仁
螺旋CT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景在平,赵君,朱文江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曹连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囊导管成形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李敬府,杨宁,赵荣国
经淋巴管生物化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张庆凡,姜朝晖,缪建良
膝关节半月板MRI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孙金霜,徐波,王万里
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MRI与临床对照研究 刘志强,廉宗,韩悦
MI-10型多幅相机故障排除一例 陈国兴,连瑞彬,孙喜科
长骨生长板创伤性骨桥形成的MRI与病理学对照实验研究 王晨光,肖湘生,刘光华
X线照片影像颗粒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牛延涛,燕树林,赵波
静脉肾盂造影可控性压迫带的设计与应用 王书龙,娄平汉,余建华
肺原发非何杰金淋巴瘤一例 王雪蕾,吴宁,吕宁
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发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磁共振T1WI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高培毅
脾脏上皮血管内皮细胞瘤伴肝转移一例 李健丁,武志峰,张跃珍
十二指肠化学感受器瘤一例 何以一
关于变更电子信箱的启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进一步开展MR新技术 张雪哲,卢延
三维DCE 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的应用 林江,陈祖望,周康荣
股骨皮质恶性成骨细胞瘤一例 陈春香
MRI导引介入技术临床应用的探讨 张雪哲,洪闻,陆立
先天性气管含气囊肿一例 刘甫庚,陈起航,潘纪戍
鼻泪管阻塞的内涵管治疗 李麟荪,卞春及,陈惠珠
延长CT X线管寿命的方法 赵文,胡为民
全国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影像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组
常规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局灶性病变的比较 肖江喜,蒋学祥,赵涛
瘘道探查造影及粘堵诊断治疗肛瘘 吴宁,保舜,邢丽
副肝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祖茂衡,徐浩,顾玉明
移动性右半结肠并横结肠扭转一例 温毅,张瑞萍,王爱义
脐尿管异常的CT诊断(附六例报告) 陈新晖,张廷
血友病假性骨肿瘤一例 陈再智,赵年家,曾国斌
环形表面线圈M定量的可行性研究 高振龙,李松柏,裴志国
应重视新出版的放射学书籍的评介工作 李松年
囊状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DSA、彩色多普勒与病理的实验研究 李文彬,沈天真,陈星荣
Gardner综合征一例 杨汉锋,何江涛,张青
应用白芨建立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 钱骏,冯敢生,梁惠民
急性缺氧家猫颅脑CT表现与毛细血管面积密度的关系 李龙,徐维邦,易习之
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学术活动简讯 郭启勇
CT、超声诊断甲状腺囊性状癌 王武,王瑛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骨密度随增龄变化及其测定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杨健,倪少凯,苏敏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观察 李敏,潘纪戍,李为
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MR表现四例 余永强,余长亮,张诚
一例同心圆性硬化的CT和MRI随访观察 王学建,沈桂权,魏渝清
我国第一台高频高压发生器考察报告 王溶泉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杰华,陈勇,陈卫国
关于禁止非法使用和模仿中华医学会大16开本杂志封面设计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
1 H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
颅内胶质瘤术后脑组织正常反应与肿瘤残存的MR影像学分析 张红梅,高培毅,孙楠
磁化传递增强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肿瘤诊断的价值 林祺,沈敏海,罗孙明
第五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临床放射学杂志社学术部
第六届全国神经放射学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三倍量国产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研究 王霄英,蒋学祥,肖江喜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左心室血栓一例 崔炜,孙宝贵,潘澄
屏气相位对比MRI评价正常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蔡剑鸣,高元桂,蔡幼铨
计算机放射摄影和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王骏,陈君坤
全国计算机与放射科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薛爱华
MRI诊断膀胱周围脂肪过多症一例 靳二虎,马大庆,李铁一
新型隐球菌肺脑合并感染一例 刘军波,郭勇,高建英
原发性腹腔多发黑色素瘤二例 林光武,吕惠熙,肖秀丽
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左心室通道一例 杨有优,戴汝平,荆宝莲
MRI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二例 罗叶旋,郑伟良,章士正
脑泡状棘球蚴病误诊一例分析 楼海燕,文世宏,谭湘萍
篇7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从事生产、技术、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生产技术、管理问题和承担科研设计工作,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中,业绩较显著;撰写或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文章或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工作与学习的能力;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专业学术活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应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应于从事冶金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标准化与科技情报信息、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改造、计量检测、产品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产品营销、设备管理及安装维修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技术法规和政策。
(三)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四)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五)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发展规划。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二)完成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完成过企业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成套项目的研究,方案制定、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四)完成本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
(五)完成本专业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分析正确,被有关方面采纳。
(六)参与完成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或企业主导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技术规范的编写,并获批准、、实施。
(八)完成对项目具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九)完成1项以上中型以上或2项以上小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和验收任务。
(十)完成企业中精密、大型、稀有、关键设备等复杂设备维修工作的全过程或成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十一)作为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并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关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关奖项)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市(厅)级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专业发明的完成人前五名。
(二)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详实的数据检测报告2份以上或解决了实验测试技术中的较大疑难问题,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数据可靠、精度高、对实际工作有较大指导作用的主要完成人。
(三)负责完成1项以上中型以上或2项以上小型成套设备的规划、购置或制造、安装调试任务,并通过鉴定或验收;或完成2项以上企业大型设备的修理攻关,经实践检验,公认在同行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四)在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设计、研究中,运用较先进的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完成人。
(五)负责完成2项以上市(厅)级以上或3项以上县(局)级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负责制定的本地区、行业或企业发展规划、计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或提出1项以上科技建议,被县(局)级以上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七)负责完成1项以上国家、地方、行业技术标准及1项以上产品标准的制定,或2项以上企业主导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用于生产实践。
(八)负责完成2项以上市(厅)级以上或3项以上县(局)级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技术研究报告或较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已不作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本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以来,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关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五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级以上授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较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申报工程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或十二、十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五条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附录。
江苏省冶金专业资格条件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的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3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1张(免冠大1寸)。
2.“江苏省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以下是对照“资格条件”要求应填写、提交的材料)
3.对照第二条,将申报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封面相应栏目处。
4.对照第三条,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四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任职聘书等复印件。
6.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完成的继续教育情况、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7.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8.对照第七条,将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确认。
9.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本人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以及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与成果相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3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鉴定意见)。
10.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著作、论文、专业文章等原件。
11.对照第十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外语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
12.对照第十一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或提交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
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的年月日,所有材料必须按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深的。
2.疑难:暂不分明,难以确定。
3.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4.系统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5.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6.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7.了解:知其大意。
8.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主要对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带教、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项目。
9.专业文章:指将本人解决专业技术问题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文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附具体实例问题的技术处理分析。
10.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20万字以上。
11.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
12.交流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或摘要)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13.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级专业学会、各部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各部所属院校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注有统一刊号。
14.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的期刊。
15.市级期刊:指由市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具有ISSN和CN刊号的期刊。
16.省级学术会议:国家二级专业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及省级学会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
17.市级学术会议:市级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18.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其个人承担的编著字数必须在5万字以上。
19.主要编著者:指专业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以外的编者或一般作者,其参与编著的字数一般应在2万字以上。
20.科技进步奖:特指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星火奖、火炬奖等奖励项目。
21.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指在该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
22.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
项目或课题复杂程度和大、中型级别按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23.直接负责(技术负责)人: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员。其确定程序为:项目负责人出具证明,然后由单位组织3名以上的专家评估并提出意见。
24.经济效益:按人均上缴利税计算,不含潜在经济效益。“较大经济效益”指超额完成单位或部门规定(或本地区平均水平)的人均上缴利税的20%以上。
25.社会效益:指经过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改善环境、劳动、生活条件,节能、降耗,增强国力、军力等的效益。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条件所规定的著作、论文、交流论文等,其学术水平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3.本条件所提“市”指副省级及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4.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由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5.资历计算方法:从现专业技术资格批准之日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6.凡提交的获奖成果均须同时附上相应专题材料。
7.本条件所指水平,一般由评委会专家评定。
8.本条件所指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须经主管部门考核认可,其程序参照科技成果鉴定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申报人提出申请,填写“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水平考核鉴定表”(以下简称“鉴定表”)。
(2)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篇8
李彤,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3年12月24日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毕业于英国De Montfort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主任,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理事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电子信息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协会会长,云南省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席教授,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CDIO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他还担任过四个国际学术会议和五个国内学术会议的主席。共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7部,2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其他项目20余项。共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经常会有人把心爱之物比喻为自己的女神,而对于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彤来说,计算机科学就是他的“女神”。“站在讲台上仿佛是在讲述自己心中的女神,坐在实验室中仿佛是在雕塑自己心爱的女神!”
在外人看来,李彤是一位30多年致力于计算机研究的科学家,一位把热爱的事业看作女神的研究者,一位将科学发展动态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教育家。
与计算机的不解之缘
1979年,李彤考入云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方向)攻读学士学位,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方向,李彤有些神秘地说道:“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原来李彤与计算有着“不解之缘”,刚满周岁的李彤在传统习俗“抓周”的时候就抓到了一把算盘,那个时候全家人就都觉得他会与计算有缘。果然,在学习生涯中,李彤对数学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喜爱,尤其在计算能力方面,李彤有着很高的天分,更在高考时考出了94分的高分(满分100分)。所以在高考报考之时,李彤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数学、计算相关的专业。当时还没有独立的软件专业,李彤便报考了在计算数学专业下的计算机软件方向。
大学毕业后,李彤进入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电子计算站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停下计算机研究的脚步,1985年,他考入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这两段求学经历让李彤对计算机的热爱愈演愈烈,终于在1994年,已经在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现发改委)工作了11年的李彤选择回到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研究的科研人员。
2003年,李彤进入英国De Montfort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宏戟教授。杨宏戟教授是一位在软件演化领域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华裔科学家。在李彤眼里,导师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谦逊,这对他的科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师让我认识到做学问、搞研究需要宁静与平和,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取得进展,最终完成一项大成果。”
埋首科研成绩斐然
从毕业到工作,李彤一直从事软件过程、软件演化、第四代语言和软件形式化方法的工作,也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了3项“863”项目。
其中,主持的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演化过程的行为验证研究”是软件过程建模的后续研究,可以确保过程模型符合建模者的期望,提高过程实施的有效性。
该项目针对现有过程验证研究缺乏行为验证的不足,在已有软件演化过程建模的基础上,建立支持行为验证的理论基础,提出支持行为验证的验证方法,设计过程模型改进操作。采用通信进程代数ACP对已有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进行扩展,提出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进程代数,使用进程项指定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的代数语义,进而在进程代数的统一框架下,基于公理系统,使用等式推理验证软件演化过程的行为是否满足过程规约。
以此为基础,充分结合Petri网和ACP的长处,提出基于Petri网的进程代数验证方法,支持软件演化过程结构、性质和行为的形式验证,并使用过程模型改进操作对不能通过验证的过程模型进行修改,提高过程模型的可靠性。该课题建立支持软件演化过程行为验证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原型,为软件过程验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而他主持的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计算环境下双模型驱动的面向软件动态演化的建模与分析”则是面对云计算环境为软件动态演化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展开的建模分析研究。
该项目采用Petri网和ACP为主形式化方法,提出一种双模型驱动的面向软件动态演化的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针对云计算开放、动态和多变的新环境,提出面向动态演化的SaaS双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从演算模型和结构模型两个视角对SaaS软件进行建模,并以行为映射为准则保证两类模型的可追踪性;其次,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大量软件运行在集中的服务器上,项目将其继续延伸:利用云服务化的各种功能开展动态演化的分析和实施,这些功能被集成到PaaS平台的服务之中,对其抽象提出面向PaaS的云演化管程机制模型;最后,基于云演化管程机制、由双模型驱动,提出解决动态演化分析和实施过程中的部件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保持两大问题,进而为保证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动态演化实施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多年来埋首科研,李彤的基石愈加深厚,硕果累累:系统地建立了软件演化过程建模和验证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最主要的成果是由国际一流学术出版社Springer出版了纯英文学术专著《An Approach to Modelling Software Evolution Processes》。他系统提出了形式化的软件演化过程建模及验证方法,分别在全局层、过程层、活动层和任务层建模和验证软件过程;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能够在层次求精中保持一致性。将粗粒度任务分解为由细粒度功能构成的易实施的代码片段;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分解的正确性。提出了组合语义功能规约方法,集成了公理语义的Hoare方法、代数语义和Unity逻辑;提出了形式化的过程分解方法,建立了分解知识库,有效支持了软件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地提出了“软件并行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了一种以主动方式并行地开发软件的软件工程方法论,有效建立了软件过程中并行性的挖掘和延拓的理论和技术。科研的主要成果分别由Springer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还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
李彤的学说也为软件过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和工具支撑,对改进软件过程、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成果经由院士和杰青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探索培养精英人才新模式
除了繁忙的科研任务外,李彤更让大家称道的是他那些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李彤认为导师要帮助同学们树立宏大高远的理想,同时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把宏伟的理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创造。
“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是在培养时代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我历来认为,仅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是提高素质,都是不够的。我们的时代还需要精神,那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是最后的阵地。因此,我们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李彤按照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培养精英型软件人才”的要求,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建设,借鉴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使他主讲的“软件工程”先后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同时,李彤还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世界一流大学提出的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SE-CDIO方法(SE为软件工程的英文缩写),建立了分阶段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经历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生产、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
李彤及其团队以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依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按照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按照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模式运作并组织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人才。如今,李彤团队已经打造了包括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
篇9
2011年12月15日,山西太原市科协召开了2008~2010年度优秀论文表彰暨获奖论文学术交流大会。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市级学会代表、县(市、区)科协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科协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太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海芸出会。太原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杨建娥主持大会。太原市科协副主席李相宣布了表彰决定。大会对本次评出的优秀论文特等奖4篇、一等奖5篇、二等奖63篇、三等奖120篇的作者进行了颁奖。一等奖获得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两年一度的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是太原市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市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此次评选活动共征集论文413篇,论文内容新颖,参评论文的一大亮点是关注民生、贴近民生、改善民生。参评论文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经济、历史、采煤、建筑、气象、计算机等多个行业,体现出太原市学术研究工作的广泛性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研究的热情。
刘海芸指出,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对于展示太原市科技工作者最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希望各学会、企业科协进一步做好优秀论文的组织发动工作,为科技人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动员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此项活动。
2012年太原市科协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加强学会工作:对优秀学术活动和重点课题进行资助,通过重点项目扶持推动学会学术活动开展,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搭建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研讨,通过召开学科内综合性年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小型化深入化的学术研讨以及论文评选等方式,提高学术水平,为推动学科发展与自主创新服务;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为基层科技人员服务;爱护和扶植青年科技工作者,促进创新人才成长进步;推动成果运用,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太原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服务。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太原市科协 侯文柯 编辑:吕伟)
(山西省科协)
篇10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常用方法;熟悉本专业现代科技管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等工作中业绩显著;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一)化工专业:炼油、石油化工(含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工)、煤化工、橡胶工业、无机化工等。
(二)精细化工专业:农药、染料、涂料、颜料等精细化学品,医药(含各种原料药、药物制剂)等。
(三)化工机械专业:化工设备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等,化工企业中电气、自控与仪表、供排水、热工等。
(四)其他专业:化工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化工分析、科技信息、标准化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四)重大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内外技术信息和发展方向,积极进行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参与本单位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过科研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科研设计项目中关键的技术工作。
(二)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设计、技改项目在市以上推广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参加过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四)为主或独立承担的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预测,被主管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实践验证基本准确。
(五)制定、编写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被采纳,并用于实际。
(六)配合相关任务完成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并提出报告,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得到有关方面认可。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完成市(厅)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相关任务,成果通过鉴定、验收。
(四)完成大型1项或中型3项以上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安装等,通过鉴定或验收,并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参与编写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标准1项以上,并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六)完成3项配合重点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经使用证明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l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业文章2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一定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lO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厅)级以上授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或劳动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
第五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