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综合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综合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综合管理办法

篇1

一、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是档案部门应尽职责。“十一五”以来,提供各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大了收集力度。各级档案部门与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合作,也加强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等方面档案工作。民生档案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各级档案部门大力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新,许多地方档案部门把人民群众利用最多的政策文件、档案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民生指导建档,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从源头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紧贴百姓需求,出台各种措施,促进档案服务民生;各地区相继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大力建立和开发民生档案为民生服务。“十一五”期间,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提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构成推动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和实现档案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三个体系”建设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

二、以人为本,树立“大档案”观念,规划专业档案管理。201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实施“以人为本”战略,重点在档案资源建设上有普遍改进,全面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逐步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全面覆盖。

在全国档案系统内树立“大档案”的观念,即国家档案资源体系既包括国家档案馆已经和准备接收的档案,也包括各级国家档案馆尚未和不准备接收的档案,既包括党政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也包括民营企业、各种经济与组织以及家庭的档案;既包括“红头文件”之类的档案,也包括大量的各类专门业务档案;既包括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及各单位基本职能的档案,也反映个^各方面权益的档案;既包括纸质档案,也包括录音、录像、电子等磁介质档案,从而全面收集、全面管理。2011年开始,国家档案局调研起草“专门业务档案框架体系”,规范业务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各级国家档案馆也同时扩大接收范围,调整接收时限,以民生档案资源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档案内容,完善馆藏结构。《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部分。

三、“求基不求全、求熟不求新、求实不求理、求高不求低、求稳不求急“是《基本目录》的编制原则。所谓“求基不求全”是指现在档案的种类越来越多,《基本目录》只列入“最基本的”国家级专业档案目录,就是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第一批50种里面就包括早期的专门档案,如上世纪50年代就出台了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最早的是1956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首次出台的《预算会计帐簿、凭证、报表保管销毁暂行办法》。改革开放后,80年代出台了一大批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如地名档案、艺术档案、审计档案、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商标档案、公证档案等。新世纪之后,又有普查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等一大批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出台。“求熟不求新”就是强调已经成熟的专业档案列入《基本目录》,如婚姻登记档案、城建档案、气象档案等;这里还包括经过多次修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如会计档案、艺术档案、诉讼档案等。列入《基本目录》的,有些是一直就存在,需要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的,如病历档案、地质档案。“求实不求理”就是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存在,可能在逻辑关系上不一定完善。如公安业务档案与户籍档案,按逻辑上的从属关系户籍档案应属于公安业务档案的一种,没有必要单列,但户籍档案在基层公安派出所一直是独立存在的,不仅数量大,而且保存时间长,与其他公安业务档案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户籍档案”一词也已应用多年,深入人心,因此在《基本目录》中将户籍档案单列。城建档案与房屋产权登记档案也是类似情况,许多地方既有城建档案馆,同时也存在房地产档案馆。“求高不求低”是指在《基本目录》中有些内容强调由较高类目的档案综合出台,不单一出台,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险种内容,不再单一出台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办法。现已出台的一些专业档案管理办法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在一定时期后经过修订可以合并,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等可以合并为民政业务档案。“求稳不求急”是指《基本目录》的编制力求稳妥。根据《基本目录》编制前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专业档案,粗略统计就有300余种,这其中许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甄别、论证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将分批推出,这次《基本目录》的50种,都是最成熟、争议最少的专业档案。

第一批专业档案大部分是比较成熟,或是原来已有,或是刚刚修订过的,如2006年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就创新地提出保管期限为100年;201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档案局新修订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为适应电影体制的多元化,提出向电影资料馆移交档案,给予一定的补偿。有些是需要或计划要修订的,如会计档案;有些以前已有专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现在要专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管理办法;有些是在基层已经存在,群众生活也急需规范管理的。

四、《基本目录》的出台,将引领、规范专业档案的管理,加强专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合作,加大对重点专业档案项目的监管力度。《基本目录》对当前档案工作也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目录会同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各省级机关专业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地区的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

理办法。要求对于已有管理办法的专业档案,超过5年的,专业主管部门要启动审查程序,需要修订的,分批进行修订。

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联系、协商、推动专业主管部门联合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要积极探索、总结本地区已经出现的专业档案种类,会同专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实际上,以前出台的管理办法,也是地方先出办法,国家总结地方经验,再出台国家办法。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是总结了天津、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经验,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在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许多专业档案只产生在地亢最终也主要是移交给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中央、国家机关并不一定形成这方面的档案,档案的产生和利用主要在基层。

五、《基本目录》单列出的“文化类”专业档案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举措,也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艺术档案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就较早由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出台,1983年11月,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在2001年又重新修订,包含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的档案,为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目录》“文化类”中新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亟待重点保护的文化类专业档案。在当前全国上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档案部门既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文化类”专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及管理等重任,为文化建设作出档案部门应有的贡献。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档案工作; 科学化; 专业化

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于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人员以及相关发展也是非常重要。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范高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笔者将在分析《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以及对从事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求的基础之上,讨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以及所需明确的建设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和日常管理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及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这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基础性的体现。《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中强调了档案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进而强化各级学校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促进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所需明确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理清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学校校长负责领导学校的档案工作,并进一步明确校长的主要工作职责。一是学校校长要确保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出台的相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二是根据学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批准并制定学校档案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三是为了促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保持同步发展的进程,应当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便于今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重视学校档案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编制、馆库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确保学校档案机构能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模相协调;五是明确方向,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奖惩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

2、明确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应当对纸质文件档案料和电子文件档案材料同步归档。归档范畴主要有: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学生类、出版物类、外事类,此外还有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财会类等,这一些范畴都必须归于档案工作的管理范围。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管理范畴的明确,是新时期国家重视档案工作基础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便于提高档案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作用,对促进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明确高职院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逐渐深入,学校档案工作的研究性和学术性日益上升,从而对高职院校档案机构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在第二章第九条中明确规定:“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应当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由此可见,作为高职院校档案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管理与组织开展档案工作,也只有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意识,才能做好新时期档案建设与发展工作。

其次,对高职院校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因此,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力量,只有配备了相应数量和较高专业水平的专职档案人员,才能保证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同时《办法》还对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等进行了明文规定,如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档案业务知识理论,具备较为宽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面,要精通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当前档案信息化水平要求日益增高,提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业务素质。

二、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机制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直接服务的作用,不仅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高职院校办学过程和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财富,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机制,才可以在新形势下建设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范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在现行高等院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基础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学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进行了划分,并明确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这一规定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领导与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提供了实施的依据和方案。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复杂,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不可能直接管理学校的一切工作,高职院校可以由副校长分管档案工作,由该副校长承担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责任,并对校长负责。这样可以使高职院校档案机构有明确的直接负责人,而且也能够确保《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实到位。当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职责纳入到校长的管理职责中,就转化成为校长应尽的义务,并相应地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从而构建科学化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2、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管理范畴的细分化

高职院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在建设中、发展壮大中的见证。为了加强高职院校档案资源建设,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应该坚持集中管理为基础,在保证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完整、齐全的前提下,需要研究档案网络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快学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也即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分级管理可以采用实体分级管理和流程分级管理两种模式,即分别以档案实体和档案工作流程为划分依据,进行分范围、分阶段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分级管理遵循国家制定颁布的档案法规和学校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坚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对档案工作集中管理,并辅助于分级管理;同时,分级管理还应坚持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同步归档的原则,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安全和利用。而针对高职院校,分级管理的机构主要由各院系、部门成立的档案分级管理机构组成,统一管理院校所形成的档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制订出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与细则,以及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为各院系、部门顺利开展档案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更好地构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管理范畴的细分化。

3、培养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伴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档案信息化己成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急需要档案信息化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同时己在岗的档案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快慢与否。因此,拥有专业化的档案工作人员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一个专业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精通档案工作各个业务环节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挖掘、分析材料及编研能力。特别是要学习掌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电子环境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逐步提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其次,服务与沟通意识也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素质。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应当继续保持蓬勃向上的势头,为了在根本上满足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需求,应不断通过协同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扎实推动新形势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科学化与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熊欢欢,高校信息公开与高校档案提供利用的差异化与整和性研究[J].档案管理,2011(03).

[2]王玉玲,高校档案机构职能延伸的困境与出路[J].档案学通讯,2013(02).

篇3

财务信息化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符合时代潮流的财务核算和分析的软硬件不断更新,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都在用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进行财务核算和分析。财务信息化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企事业和政府机关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滞后和技术成熟度的限制,会计档案电子化的进程相当缓慢,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财政主管部门敏锐地把握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的趋势,并出台极具现实意义的政策措施。

2015年12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对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以下简称原《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了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

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如对以下七类会计档案可只建电子档案。

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以上要求中: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

虽然会计档案管理离真正的电子化管理尚有不少距离,但新《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电子会计档案转正史

198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于199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原《管理办法》实施十多年以来,对规范和加强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传输、保管,形成了大量电子会计档案,需要予以规范。

从2012年开始,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陆续组织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地区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2013-201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针对电子发票的入账和保管问题多次开展研讨,并组织开展了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综合试点工作。

201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着手修订原《管理办法》,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先后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向社会两次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9月,又组织有关专家集中研究讨论,最终形成新《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意义

会计档案电子化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对未来的财务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会计档案电子化具有流程化、系统化、全员化等特点,对于各类业务经济事项的执行、报账的发起依据、会计的审核要素、财务内部分工作业、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公司管理环节均会产生重要影响―――除了节省成本,还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监管成效,最大限度地防范财务风险。

(一)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纸质电子档案的耗材成本巨大,如农商银行业务系统每日报表约有50种,各类月报70多种,年底报表更甚。每天纸质打印资料近百页,月底、年底甚至成千上万页。一家中型支行网点每年需130多箱纸,成本近1万元,加上色带、打印机等各类耗材,合计财务支出1万元以上,对于拥有30余个网点的县级行而言,纸质会计档案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将大大减少资源浪费。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电子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这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减少社会资源耗费,推动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在企事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很多财务管理的流程都会产生纸质会计档案,这些档案都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分门别类管理,财务部门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此外,纸质会计档案保管存放困难。伴随近年来会计档案成几何倍数增加,会计传票、凭证、报表等档案资料的移交分类、整理归档、存放保管成为县级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巨大工程,甚至出现因处理不当导致档案摆放杂乱、无序堆放等现象。由于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等条件的现代化、标准化档案室匮乏,因而制约了当前档案规范化管理。

会计档案电子化有利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以前需要现场办理的,现在可以不用现场办理,节省人力、物力。此外,电子会计档案传输、保存相对简洁、高效。相对于纸质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的便捷性非常突出,这有利于提升会计档案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以电子票据会计档案为例,如果将电子票据会计档案以电文数据形式存放在会计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通过充分集成并关联实体会计档案,逐步形成安全规范的电子会计档案调阅管理流程,这样既满足了调阅者方便快捷的查阅需求,又确保了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

这不仅会提升会计信息资料的传递速度,也将在相关部门打通快速通道,实现财政票据会计档案在更大范围内的广泛利用和高度共享,创造更加灵活便利的会计信息查阅环境,使传统的以纸质会计档案为主,加快转向电子会计档案与纸质会计档案并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财务大数据的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要通过广度信息聚合、深度数据挖掘、扁平网络传递,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企业发展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企业可以洞察新的商业机会、优化企业决策等。新《管理办法》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将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有利于会计监督和检查

电子票据会计档案将极大方便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为多层次、全方位加强会计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复核式监督”和“实时监督”,从而提高事后监督的时效性,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同时,所有的会计信息资料通过电子影像传递,加之系统权限设置,能够有效防范相关管理、操作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人为修改,严密财务工作流程,确保会计账务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肃性。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案例

中国联通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推广实施工作的企业之一,在大力组织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结合其业务财务一体化平台的搭建与运行,探索确定了“实物、系统、人”三位一体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机制,实现了会计档案规则化、查询简单化和管理规范化。这种探索实践对于基层核算及财务管理者来说,不仅是极大的飞跃,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的趋势。

2012年10月以前,广西联通的各类会计档案均采用纸质打印归档,实行手工编号造册登记,整理难、移交迟,检索难、统计繁,不利于规范化管理;纸质档案的打印、装订、保管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务的资源消耗。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快速发展,以及经营管理对多维信息需求的增加,会计工作需要按照专业、全成本属性、客户群、准利润中心等进行精细化核算,会计档案资料日益增多。同时,大ERP各子系统、子模块业务处理同时自动生成的会计分录数量巨大,进一步加大了凭证打印的数量和成本。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既不利于进一步深化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也不利于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势在必行。

依托中国联通统一建设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大ERP建立接口,使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系统化管理成为可能。大ERP系统固化了公司业务处理流程,完整地记录了营收、采购物资管理、工程管理、日常运营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建立了从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内部风险控制流程,并通过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连接和定义自动会计规则,实现从获得原始凭证到形成最终财务报告全过程的系统自动化处理,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信息安全方面,大ERP系统在建设之初就纳入了公司整体的信息安全框架内进行管理。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等各方面,贯彻安全保密的要求,加强安全保密管理,构建了全程全网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体系。此外,“一本账一套表”工作,建设一级架构系统,支撑集团、省、地市三级应用,有效支撑一套会计政策、一套核算规则、一套立体科目、一套风险控制体系、一本账(即一套财务核算及业务管理信息)、一套表(即一套报表汇总体系,包括财务基础报表、管理类报表、分析类报表)的“六统一”财务管理目标,也为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档案电子化,具有流程化、系统化、全员化等特点,对于各类业务经济事项的执行、报账的发起依据、会计的审核要素、财务内部分工作业、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公司管理环节均产生重要影响。项目推进期,广西联通成立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财务、综合、信息化三个专业线工作组,统一推动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其中财务组经过对204项纸介质的梳理,制订了《ERP系统记账凭证及对应单据管理办法》,确保记账凭证电子记录、原始凭证手工管理这项会计基础工作的统一规范。

现阶段,广西联通实现了以电子形式保存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大ERP系统产生的各类原始凭证和银行回单,不需再打印相应的纸质凭证和账簿,节约了大量的纸张及IT耗材成本。以区公司本部为例,实施会计档案电子化后,当年一季度凭证数量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3。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正逐步成为公司管理提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

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应把握的重点

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制定周密可行的方案。

(一)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应坚持的原则

1.安全性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会计档案的安全,纸质档案需在防盗、防火、防潮、防鼠等方面加强防范,而电子档案则更要在病毒防范、存储介质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严控风险、保障安全。通过采用入侵检测、防火墙、加密和防病毒等技术手段,降低计算机网络受攻击、侵犯的威胁,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对工作流程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运转会计信息。工作流程的监控管理,不仅保证了会计电子档案完整、齐全和真实原始性,还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关注流程管理的科学性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重点是对文件处理流程进行提炼、梳理,并将处理中产生的档案信息实施统一管理,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必须采取措施,如双机热备份、内网外网物理隔离等,建立档案数据中心,设置的权限体系要完整,配备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并建立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2.保密性

会计档案资料泄密会给农商银行、员工以及客户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风险,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应从提高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等诸多方面做好保密工作。

3.规范性

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必须保证其严肃性和规范性,必须符合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4.兼容性

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应放开视野、兼容并蓄,既保留传统纸质档案的必要存在,同时选择性大力发展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甚至未来发展中还可能出现数字化文本、虚拟化档案、模拟可视化技术档案等。

5.智能性

一是会计档案入库管理实现智能化,大力借助智能数据化存储媒介、速照扫描、数据自动归档保存等先进技术在日常办公中实现实用价值。二是会计档案查阅调阅实现智能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电子传输技术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外部授权权限内查询的功能。

(二)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制订详细的执行方案

会计档案电子化,对企业来讲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本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整合本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到相关单位考察学习,以便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2.要重视软硬件建设

会计档案电子化必须有合适的软硬件支撑。会计档案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秘密,如果企业没有先进的软硬件支撑,其安全性、规范性等均难以保证,一旦发生泄密等,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非常大。

3.要重视人员培训

会计档案电子化需要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让其尽快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档案电子化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企事业单位要把握这一趋势,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电子化转变。

参考文献:

篇4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配合迎评创建工作,促进档案事业,进一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使学校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加强学校档案部门自身建设。加强综合档案室基本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推进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进一步推进我校档案工作的二级管理模式。落实《系(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抓好系(部)档案建设。

(三)加强对各部门、处室、系(部)档案工作的管理。依据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切实抓好各单位档案管理的督查工作。

(四)加强我校档案资源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积累档案资源,充实档案资源库。

(五)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实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推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双轨制。

(六)提高档案使用效益。创新方式方法,改进档案服务工作,努力做到档案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各个岗位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三月份

1.完成年度档案工作计划。

2.完成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2020xx年度报告工作。

3.举办年度第一次档案工作培训班。

(二)四月份

1.检查各部门、处室、系(部)20XX年度档案整理情况。

2.完成档案工作流程构建工作。

(三)五月份

1.认真做好新建档案室的规划设计工作。

2.更换学校组织机构代码证。

(四)六月份

1.收集、整理校级档案材料,完成20XX年度档案归档工作。

2.举办年度第二次档案工作培训班。

3.做好部门、处室校级档案移交工作。

(五)七月份

1.20XX年度档案归档工作终期检查。

2.做好各类档案统计工作。

(六)八月份

1.收集教育部、档案局、省教育厅、师专编发的各类档案制度,编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制度手册》。

2.认真做好新建档案室的建设工作。

3.完成电子档案使用软件设计并投入使用。

4.举办年度第三次档案工作培训班。

(七)九月份

完成新建办公楼综合档案室内部设计工作。

篇5

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会[20xx]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档案局,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档案局:

为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保障审计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 国家档案局

20xx年1月11日

附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保障审计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审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审计档案,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要求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具有保存价值、应当归档管理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其他历史记录。

第四条 审计档案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及其分所分别集中管理,接受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或法定代表人对审计档案工作负领导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明确一名负责人(合伙人、股东等)分管审计档案工作,该负责人对审计档案工作负分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设立专门岗位或指定专人具体管理审计档案并承担审计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第六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采用可靠的防护技术和措施,确保审计档案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

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审计业务的,应当严格遵守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保密和档案管理相关规定。

第二章

归档、保管与利用

第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的要求,及时将审计业务资料按审计项目整理立卷。

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接收的审计档案及时进行检查、分类、编号、入库保管,并编制索引目录或建立其他检索工具。

第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任意删改已经归档的审计档案。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规定可以对审计档案作出变动的,应当履行必要的程序,并保持完整的变动记录。

第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自行保管审计档案的,应当配置专用、安全的审计档案保管场所,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向所在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审计档案,或委托依法设立、管理规范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代为保管。

第十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的规定,结合审计业务性质和审计风险评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十年。

第十一条 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审计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损毁、遗失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分管负责人或经其授权的其他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十二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审计档案利用制度,规范审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等环节的工作。

第十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档案负有保密义务,一般不得对外提供;确需对外提供且符合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手续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权不予提供。

第三章

权属与处置

第十四条 审计档案所有权归属会计师事务所并由其依法实施管理。

第十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合并各方的审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会计师事务所分立后原会计师事务所存续的,在分立之前形成的审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分立后原会计师事务所解散的,在分立之前形成的审计档案,应当根据分立协议,由分立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管理,或由其中一方统一管理,或向所在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

第十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因解散、依法被撤销、被宣告破产或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前将审计档案向所在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

第十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前将审计档案交由总所管理,或向所在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

第十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交回执业证书但法律实体存续的,应当在交回执业证书之前将审计档案向所在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

第二十条 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因组织形式转制而注销,并新设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及分所的,转制之前形成的审计档案由新设的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及分所分别管理。

第二十一条 会计师事务所及分所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审计档案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审计档案的保管要求、保管期限以及其他相关权利义务。

第二十二条 会计师事务所及分所终止或会计师事务所交回执业证书但法律实体存续的,应当在交回执业证书时将审计档案的处置和管理情况报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备案。委托中介机构代为保管审计档案的,应当提交书面委托协议复印件。

第四章

鉴定与销毁

第二十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档案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所属部门(以下统称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对保管期满的审计档案的鉴定工作。

经鉴定后,确需继续保存的审计档案应重新确定保管期限;不再具有保存价值且不涉及法律诉讼和民事纠纷的审计档案应当登记造册,经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或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后予以销毁。

第二十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销毁审计档案,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销毁电子审计档案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派员监销。

第二十五条 审计档案销毁决议或类似决议、审批文书和销毁清册(含销毁人、监销人签名等)应当长期保存。

第五章

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六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审计档案管理,不断提高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能。

第二十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对执业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审计业务资料,应当采用有效的存储格式和存储介质归档保存,建立健全防篡改机制,确保电子审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

第二十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电子审计档案备份管理制度,定期对电子审计档案的保管情况、可读取状况等进行测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转所执业的,离所前应当办理完结审计业务资料交接手续,不得将属于原所的审计业务资料带至新所。

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损毁、篡改、伪造审计档案,禁止任何个人将审计档案据为己有或委托个人私存审计档案。

第三十条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或依法采取其他行政监管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违反国家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篇6

1、实现实质合并,统一办公、统一管理。

去年X月档案馆成立时是东、西校区两地办公,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学校要求,上半年先后将东校区人事档案、研究生档案和综合档案全部搬进馆内,人员也集中统一办公。为做好这一工作,重新调整改造了库房、增加了**多平方米的库房面积,安装了**立方米的密集架。

2、统一规章制度,建立起档案管理基本组织架构

档案馆成立以前,档案管理分两校区运作,规章制度也不统一。建馆以后实现统一管理的关键是不仅从组织形式上、更要从规章制度上统一。因此,我们今年的重要工作是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各门类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规章制度。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月中旬,学校已经批准下发了《中国农业大学档案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人事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党群行政等各门类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中国农业大学人物档案征集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立卷部门档案工作考核办法》等**项规章制度,已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同时,为了建立有效机制,我们还明确了内部管理机构及负责人,讨论制定了各室任务分工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使档案馆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起来,对充分发挥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3、举办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调动各立档单位积极性。

档案是学校基础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立档单位积极性。要真正从原分校区管理到集中统一管理,必须在统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各单位兼职档案员掌握具体的归档方法,否则统一管理就是空的。因此,我们举办了两期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就档案的地位、作用及归档方法、要求向**名兼职员作了讲解。通过培训,使兼职档案员档案意识增强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掌握了具体的归档要求。

4齐心协力抗非典,坚守岗位不停工。

非典疫情给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造成了严重危害。档案馆在学校领导下,积极抗击非典的同时,坚守岗位,做好搬家准备工作、归档及档案利用、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建章立制工作。就是在非典特别严重的时候,也没闭馆,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另外,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机关分党委安排的门卫值班及向非典患者家属献爱心活动。

5购置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家具,为做好档案工作创造物质条件。

学校支持档案工作,拨**万元设备专款作为档案馆成立启动费。为了能尽快使办公设备到位,解决办公基本条件问题,我们在非典期间,积极与厂家联系,购置了六台计算机、三台打印机及其板台、沙发、文件柜等办公家俱,为实现统一办公提供了物质条件。

6、配合百年校庆,开展名人志编写、百年画册编辑有关工作。

学校为迎百年校庆,决定编写校庆丛书,其中名人志和百年画册主要任务由档案馆承担,如名人志共收录名人**X余名,其中**X人由档案馆承担,现已初步完成**余人的撰稿工作。百年画册编辑方案目前已经学校批准,基础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篇7

医院档案规范化是反映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标志,做好医院公文管理工作则是提高医院文书档案质量的重要基础。医院公文与档案是同一文件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文件在编写、审批、培训、督导、修订等阶段,处于不停地传递、承办和执行之中,它主要发挥着现行效用,现行效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形成档案后利用价值的高低。因此,规范医院公文管理是提高文书档案质量的前提工作。

一、日常工作中公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文号重复

由于文秘人员变动,工作交接不彻底,导致医院两份文件文号一样,内容却完全不同,给文件的鉴别归档工作带来麻烦。

2.随意添加文件

由于迎接上级检查的需要,医院应付式地添补领导小组、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以此表示对工作的重视。它打乱了档案的时间顺序,给档案的规范管理带来困难。

3.文件的执行落实不够深入

很多医院规章制度是行政职能科室根据工作需要起草的,初稿完成后直接交由院长审批后印发至相关科室。行政职能科室未对文件进行培训,直接由临床医技科室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难免会做的不尽相同,文件的执行效果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形成文书档案后的利用率也会降低。

二、提高文书档案质量的措施

1.提高文秘人员的档案意识 加强对医院文秘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学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格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不断提高文秘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素质和档案意识,充分认识档案的历史作用。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抱着对医院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一文一事制度,坚持只有领导签字审批后的文件才能印发,同时做好编号、登记、缮印、用印、发文等工作,并对未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工作在文件处理单上书面注明原因。切实使文秘人员将公文处理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去做,严格按照规范公文和档案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

2.规范公文管理环节 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要有院级的制度管理规范;要对制度的制定、审核、批准、、培训、执行、修订等有统一流程,我们据此制定了《医院文件管理办法》。

《医院文件管理办法》打破过去由行政职能科室起草后直接交由院长审批下发,临床医技科室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的常规。文件规定:所有跟医疗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文件的形成到存档要经历、培训、执行、修订、废止、评审、存档七个环节。尤其是、修订、废止三个环节,文件必须经历文件编写领导小组审核、专业委员会初审、院长审核/院长办公会议审定、院长审批等环节,以确保文件权威性、实用性和统一性。

为确保文件的执行效果,《医院文件管理办法》要求,文件不管是首次还是修订后,责任科室都要在15个工作日内对文件进行相应范围的培训,并做好一年的督导检查工作:前三个月,每月一次,以后每季度至少一次,所有检查都要填写检查记录表,以便不断改进提高。每年年底要进行统一的文件评审,评审的目的是确保文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既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又是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实施责任审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12月11日,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16年1月1日实施)对会计档案管理又进一步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第一,单位领导甚至财务负责人对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都很重视,但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第二,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基本知识,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要求,不便于查阅;还有一些单位没有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各业务部门或科室都只负责保管本部门或科室的档案资料,会计档案一直都是由单位会计直接负责保管。在旧版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入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第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或仅作为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部分。有些单位虽然有制度,但也没有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进行更新,更没有严格执行。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大多数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对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及软件读取平台及时、有效、完整的备份和存储。有些虽然备份了,却忽视了对文件格式的转换和对磁存储介质的保管,使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无法读取,造成数据库丢失。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三)会计档案立卷、归档、查阅和销毁等工作不规范在立卷和归档上,有些单位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导致分类、立卷和归档混乱;在查阅上,主要是手续不齐全、程序不规范,造成查阅困难;在销毁上,主要是鉴定销毁难,大有无人来销,无人敢销的局面,即使超过保管期限年数,也不愿销毁,导致积案过多、毁损严重。

(四)会计档案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在单位接受的各项会计业务检查和审计工作中,很少有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检要事项的情况。在单位内部,也很少有单位将会计档案管理真正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固有环节来对待,很少建立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会计档案监管机制,影响了会计档案的质量和管理的成效,最终影响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会计档案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首先,单位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其次,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搞好后续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再次,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财政部2016年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规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健全一套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档案归档制度,要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建立和落实档案保管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人职责,使会计档案收集、归档、保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第一,要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及时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备份,特殊格式的网络财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备份并做好存储磁盘的防火、防水、防盗、防尘的保护工作。第二,要使用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的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的会计核算系统,并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功能的打印机,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第三,要使用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的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检索关系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第四要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进行补丁维护。同时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比如电子签名,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篡改,建立灾后恢复的应急方案。

(三)规范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一是及时规范整理会计档案。日常产生的会计凭证要及时整理装订,规范封贴、签章。在检查确认凭证封面所列事项记载完整后进行装订,凭证厚薄要适中。装订完毕确保没有散页后按月份先后顺序放入凭证盒,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类会计档案逐卷装入档案盒,并逐项填写档案盒上的内容。二是规范会计档案的保管。已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可由财会部门暂管一年后(便于财会部门查阅近期资料)按照相关规定交由综合档案室保管。没有建立的单位要尽快建立,会计人员交接会计档案时,要认真办理交接手续。三是严格执行会计档案查阅审批制度。未经有权限人员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会计档案;同时利用借阅登记手续,做到借出、送还、移交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记录,做到责任明确、内容完整、时间清楚。四是要严格执行会计档案销毁规定。要特别突出档案销毁的法律意识,依法依规进行档案销毁。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在销毁会计档案时,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要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销毁会计档案时,应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监销制度。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并应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四)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监督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在进行各项业务检查时,应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促使单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使用价值。单位内部应将会计档案监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融入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之中,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S〕.2015-12-11.[2]黄焕敏.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

篇9

一、 档号编制问题

按《办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婚姻登记材料立卷归档的原则与方法是:把“一对当事人婚姻登记材料组成一卷”,固定案卷后,进行分类。而后在卷内文件首页加盖归档章,并填写有关内容。最后按卷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填写封面、盒脊、备考表。

这种整理方法与《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有关规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对已按《规则》整理文书档案的专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按照常理轻车熟路地操作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办法》与《规则》虽然都设置了归档章,但两者所设置的项目仍有较大区别,这种区别直接影响了具体操作。《办法》所设置的归档章项目有全宗号、年度、室编卷号、馆编卷号和页数等5项,比《规则》少了“保管期限”和“机构(问题)”两个项目。因《办法》规定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0年,不设“保管期限”项目是可行的。但不设“机构(问题)或目录号”项,在档号编制上就会出现重复问题。《办法》规定“婚姻登记档案按照年度――婚姻登记性质分类。婚姻登记性质分为结婚登记类、撤消婚姻类、离婚登记类和补发婚姻登记类四类。”《办法》还规定了室编卷号的编制方法:每年每个类别分别从“1”开始标注。这样,如果一个婚姻登记机关同一年度四类婚姻登记性质的材料均有产生的话,那么这个婚姻登记机关该年度至少有四个案卷的档号是相同的。这种做法偏离了档案学一再强调“档号不得重复”的原则,虽然我们可以在整理时把婚姻登记档案按不同类别分别装入档案盒,并在盒脊上注明婚姻登记性质,但终因档号相同问题,在提供利用、案卷进出频繁的情况下,难保不会出现档案存放错位问题。同时因为档号重复,也可能给制作档案证明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档案馆(室)在制作档案证明时,一般都会标注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页号)来指代材料的出处。在档号没有重复的情况下,这种指代是单一的。一旦档号重复,这种指代则是群体的,容易引起疑义,影响了档案证明的严肃性。《办法》附件6设置了婚姻登记档案目录封面式样,其中设置“目录号”项目,笔者认为,婚姻登记档案的归档章最好还是加上“目录号或类别号”项, 这样既可以保持案卷编号和档案目录封面设置项目前后呼应,又解决了档号重复的问题。

二、 婚姻登记档案目录制作问题

《办法》规定“按类别分别编制婚姻登记档案目录”,且统一了目录式样。据悉,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婚姻登记机关使用了“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在计算机上办理婚姻登记事项。为避免重复劳动,编制婚姻档案目录可以不必人工抄写或再次输入计算机,而可以在计算机上把“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有关数据转换成电子表格,再依据档案目录式样,制作婚姻登记档案目录。

笔者在数据转换过程中曾遇到小麻烦。刚开始,笔者打开“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关目录数据进行复制,然后在新建的电子表格中直接粘贴,速度很慢,退出后,如果要打开刚保存的那个电子表格,速度会慢得让人不耐烦,甚至屡屡出现死机。一位电脑行家告诉我,其原因是粘贴时没有进行选择,把源数据中格式、公式等全部粘贴到目标数据中,文件很大,不易打开,直至死机。如果仅需粘贴源数据中的数值的话,可行的操作方法是:对源数据复制后,新建一个电子表格,然后打开编辑――选择性粘贴――数值――确定。目标数据立马搞定,速度快多了,也没有出现死机问题。此法不妨一试。

目标数据形成后,可以对其进行筛选,最后形成结婚登记、撤消婚姻、离婚登记和补发婚姻登记四种档案目录数据。最后依据档案目录式样的栏目对四种数据的栏目进行增减,输入相应的卷号和页数,只要婚姻登记案卷是按婚姻证件号顺序排列的,卷号输入只要拖动鼠标即成。打印后就成了婚姻登记档案目录。该目录适用手工检索。

2003年以前婚姻登记一般由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并由乡镇整理婚姻登记档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手工检索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地域特征查找档案。2004年以后婚姻登记改由县婚姻登记机关统一办理,我县2004年有8100对当事人办理了婚姻登记,婚姻登记档案按办理时间顺序排列,地域特征不再存在,如果仍然采用手工检索,真是万里挑一,难度不小。婚姻登记档案必须依托计算机档案目录来进行检索,才能高效地实施档案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向本机关档案室或向综合档案馆移交婚姻登记档案时,应同时移交计算机档案目录数据。建立婚姻登记档案计算机目录,比较可行的办法有是以“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目录数据为原型,然后根据档案检索的基本要素,补充必要的全宗号、年度、目录号、卷号、时间、保管期限和解密划控等著录项目,形成婚姻登记档案专题目录数据库。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满足一般的检索需要。但若用《档案著录规则》的标准来衡量,它还有一定欠缺。1、著录项目名称不一致。应按照《档案著录规则》的规定,对照著录内容,修订不规范的项目,补充必要的项目,即把婚姻证件号改为文号,把姓名改为正题名,删除身份证号码项目,使项目设置与《档案著录规则》规定保持一致。2、它把一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分为二条著录条目,即把男女分为上下两条。而婚姻登记档案中一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记录在同一登记表中,一对当事人应为一个著录对象,不宜分开。3、婚姻登记档案和它的计算机目录最终还是要向地方综合档案馆移交,其计算机目录格式应尽量与当地综合档案馆目录数据库格式衔接,使其可以导入地方“综合档案馆管理系统”。前面提到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档案目录制作问题,但它的做法是笨拙的,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完全可以依据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做一些改进,使之在电子文件形成的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档管理一体化,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避免数据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三、 档案利用问题

篇10

一、路政档案管理的由来

路政档案是各级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在路政执法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利用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是路政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路政执法和路产管理的重要凭据。早在2003年,我国以交通部第2号令颁布和实施了银各政管理规定》,之后根据各省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以及综合有关国道、省道、乡道的交通体制所出现的不同情况、各地对于如何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保护路权路产和快速处理各类交通事故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和分析,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广东省公路局会同广东省档案局于2009年联合正式印发了犷东省路政档案管理办澎,旨在进一步强化我省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文件明确指出:路政档案既是公路管理部门综合档案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国家和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高速公路营运部门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国家颁布的管理办法与条例,处理好高速公路前期建设遗留的各种征地拆迁、产权归属与纠纷、补偿索赔、专项工程改造、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等问题,由此形成的路政档案成为档案工作探讨的又一课题。

二、路政执法管理人员日常履行执法工作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是路政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几年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路产路权、违章违法等索赔补偿的案件频频发生,甚至有些还涉及刑事诉讼案件等。为此,各高速公路营运公司为了不让自身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都抓紧抓好如何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把“降事故、保畅通”的首要任务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不断探讨、研究日益增长的非法盗窃公路财产、违章占用公路两旁土地、乱搭乱建广告牌以及收费站广场等各类突发案件,因此,路政执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就显得越发不可轻视。同样,做好保障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害,确保高速公路的通达畅顺是路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和实际能力,特别是要求路政执法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2分钟、巧分钟)赶赴事故突发现场,应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紧密配合交警对拥堵的车辆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分流,并做好各项必要的笔录与确认。因此,路政管理人员在管理职能活动中形成的路政案件、路政巡查、路政统计、路产管理等真实记录,都必须按照扩.东省路政档案管理办嘟、仕业档案工作规褂的有关要求,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鉴定、整理。

按分类号+年度十保管期限+案卷顺序号进行科学的排列、立卷和归档。同时,土地使用证、路政许可证、路产登记表,以及修建跨线桥、桥下道路、隧道、涵洞、渡槽等上跨下穿管线工程项目形成的档案也有着极高的利用率,也必须按期移交到综合档案室或部门资料库作永久保存,并由路政档案管理员根据《广东省路政档案管理办法》(粤公路函[2008]282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路政档案的分类、鉴定、整理和立卷,实行科学有序管理。

三、路政档案管理除依法执行上级制定的办法以外,还应建立科学有序的内业管理制度,不断研究与优化路政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根据我省多个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运作情况,我们发现,路政档案除了严格按照《广东省路政档案管理办法》,每年须做好一整套路政档案以外,日常的路政执法、路政巡查、案件处理等管理工作中还产生大量的内业资料和报表,尤以各类报表居多。如作为路政管理工作组成部分的交通监控中心,其每天产生的报表就有:各项交通业务分析报表、交通事态统计与处理、路政拯救、车辆分流、塞车中行车缓慢情况分析、车流量及事故按立交24小时和断面24小时分布统计表、顾客投诉处理月报表等内容,种类多、数量大。另外,针对路产损坏、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违章整改等日常管理业务还形成多种统计报表,如:构成路产损坏报表、交通事故月报表、桥下空间管理情况统计表、应急预案处理方案、路政工作台账、拯救巡查日志、违法案件、整改停工通知等管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