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单亲家庭;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离婚;未婚妈妈与她们的孩子所组成的家庭;父亲或母亲不安于家中本分,遗弃家庭;父亲或母亲因病或意外而死亡;父母其中一方长期不在家(移民、出国公干等)形成单亲家庭的原因。这些学生常常表现自卑、自我封闭、以反常行为来求得心理平衡。
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共44人,均为男生,单亲家庭的有12人,占全班人数的27.3%。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个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探索其不良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研究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我校荔湾校区2010级17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823份,收回有效问卷792份,其中单亲家庭学生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问卷从学生的人际关系、认知、性格、情感等方面入手,共设计了10道题目。
2. 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融洽度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学生。对他人的信任度低,不愿与人交流,对外界易产生戒备和抗拒心理,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较沉重。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认知错误,导致产生行为偏差,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产生危害。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较孤僻,言语较少。平常与人交往不畅,在遇到困难或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是把问题堆积在心中,自我封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消极情绪,逐渐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最终表现为自暴自弃。
结果分析,单亲孩子的学生对事情比较敏感而自尊,容易误解别人的关心和劝说。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家庭的变故给他们带来了自卑、多疑、冷淡、逃避、自我封闭的性格。这些性格不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与人交往,以及自我心理的健康成长。
结果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就会产生心理偏差。既然父母不能给予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够靠自己寻找快乐。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寻求慰藉,经常去网吧、歌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遵守学校、班级的制度、迟到、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
三、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与对策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其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家长、教师、学校、学生及社会多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1. 家庭方面
第一,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单亲妈妈或者爸爸要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现实,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摆正心态,不要认为对孩子有所亏欠而溺爱孩子;自己要从失婚的状态走出来,积极快乐地对待生活和工作;要以宽容的心态立身行事,对生活、社会不良现象不要有太多的抱怨。
第二,家长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及时关注孩子在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
2. 学校教育
第一,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斥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对于那些单亲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微不至的爱来抚慰其心中最敏感的创伤。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学生享受失而复得的温馨。
如我班一名学生自小父母离异,在一所文武寄宿学校长大,虽由母亲抚养但一年见面的次数寥寥可数。刚入学时,由于其性格敏感、脾气暴躁多次与任课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在班上无一朋友。于是其一直沉醉网络,无心向学。得知此状况后,我首先从他最沉迷的网络入手,每天晚上我都看见他的QQ一直在线,于是每晚我都会主动地和他在网上聊天,慢慢地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取得他的信任,让他觉得我是个可信赖的朋友,从而对我放下敌意产生安全感。他对我说:“一直觉得自己很自卑,没有了父母的爱,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也一直很羡慕班上的同学,渴望有朋友。”于是,我开始带动班上的所有同学展开了爱心行动。为单亲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是十分必要的,要努力为他找一个“家”。我安排了一个性格比较活泼开朗的学生坐在他的旁边。与此同时,特意鼓励他多参加班上的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校运会等,让他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魅力。另一方面引导班上的同学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对于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肯定、鼓励、赞赏。除了关心、爱护、照顾,我还适时、适当地和他讲清道理,告诉他今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应该怎么面对,让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积极引导,让他树立正确目标,认清事实,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个学期下来,这位同学变得健谈了,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空间,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在班上自然也有了许多的朋友。
第二,根据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实施宽容教育。只有尊重、理解学生,才能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地了解情况、切实关心学生所需、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尊重,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当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再从切入点出发分析其心理状况,对症下药。这样,学生对你的处事方法才能心服口服,既提高了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我在与学生谈话时,我会通过沟通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并利用各种方式观察学生的性格、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特点,积累分析资料,能为将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如汽修高0804班有一男生经常找很多借口无故旷课,也表露出了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抵触情绪。得知此状况后,我没有当众批评教育,而是请他到我办公室,让他坐下,这是我对他的尊重,是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础。当我们建立了相互平等的关系,就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此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关心他每天不上学在家会不会很闷等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慢慢地在沟通过程中他开始配合我的话题,最后终于敞开心扉,说出旷课的真正原因——自己身处单亲家庭,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已是古稀之年了,在家中并没有人能够聆听理解他的心声。他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跳街舞的朋友,每天旷课就是来到海珠广场跟这些社会青年通过跳舞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压抑。此时问题的根本原因我找了出来,问题也就容易处理了。
单亲家庭学生如果对所犯错误认识比较深刻,就应宽容,从轻处理。作为教育工作者,能以宽恕、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还能表现出教师的宽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问题学生往往感到自卑,因此,改变他们的心态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带给他们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生活动平台来展现自我,以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因势利导指出其不足与缺点,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据笔者近一年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其实大多数都是“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只是大家通常只看到他们差的一面而已。我通过平日的观察与沟通发现某学生对舞狮有浓厚兴趣,参加过村里的狮队,很讲义气。发现这一闪光点后,我介绍他加入了学校的醒狮队。他平日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一改平时散漫的样子。醒狮队还在我校北京现代班开业典礼上大显身手,为典礼助兴,他们精湛的演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不论是在哪一个起点,也不论是哪一个方面都要给予表扬、肯定。与此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办法,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让活动成为载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轻松地愉快接受教育。同时,让这些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作用,从而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改变无事生非、不求进取的被动状态,并且把这种刻苦锻炼、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宽容是一种爱,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去爱。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每一份善良的意念、善意的帮助,都会博得感激之心、敬重之情。因为宽容,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与过程,也赢得了学生的感激之心和敬重之情。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四,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头上。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
3. 社会方面
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消去对他们不应有的歧视,营造宽松、友爱的环境。要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我们可以加强社会舆论传播,建立适当的社会组织帮助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勇敢地走上社会。社区、社团、学校等要发挥社区、妇联、学校的作用,建立服务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单亲家庭联谊会等,让家长们可以在此互相交流与倾诉,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能从中学会适应社会,改变悲观的思想,树立信心去面对各种困难。同时,家长要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生活。
第一,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要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子女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影视、广播、报刊传授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科学方法。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新颖,使其受教育于娱乐之中。
第二,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离异后的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照顾和关心。
单亲家庭的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关注,每个教育工作者只有以诚心、爱心、耐心、恒心来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讲究方法做好单亲家庭的转化工作,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他们才能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阳光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佳琪.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
篇3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担任一个普通班级的班主任期间,班级总人数59人,单亲学生人数15人,单亲率25%。作为女教师,我更关注单亲学生的成长问题。15名单亲学生中,有两名女生情况特殊又复杂。本文仅以两名女生的问题情况、问题产生原因、帮教心得,与同行探讨。
案例1。小翼(化名)兄妹两人,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离异,哥哥随父亲,小翼随母亲。但是哥哥意外死亡,母亲将儿子的死归咎于父亲,对小翼学习希望值很高。可是小翼体质较弱,自小时常缺课,各科基础薄弱。同时,她母亲有神经衰弱,并有轻度洁癖,对小翼在某些生活细节方面过度要求。所以,小翼每天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没有成就感,并且不愿意与母亲多说话,处理事情有时更愿意与朋友商量。遇到大型考试,心理焦虑的小翼有时不愿意晚上回家与母亲住,去外婆家过夜。她母亲多次子夜时分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小翼回家。
小翼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上的冲击和创伤难以愈合。②儿子意外亡故后,母亲心理和情绪的无法平复,精神防御机制过度,而将儿子过度“合理化”,并将这种想法强加给女儿。③母亲对女儿的过高期望,以及生活细节的过度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受到压力。
小翼的帮教过程。①用心倾听,用心交流。先做聆听者。小翼的母亲觉得自己独自抚育孩子,十分艰辛不易,孩子却不知珍惜,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实现上名校的希望。小翼明白自己基础课程薄弱,无法正常跟随老师的上课进度,高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四门科目差至极点,母亲的“高考名校”期望在小翼看来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缥缈。再做连心桥。耐心听完他们的内心想法,跟母女双方分别沟通。希望母亲不用苛刻的要求,束缚孩子。比如太过清洁,校服天天洗的问题。希望母亲能够听完孩子想说的话。帮助母亲看清孩子的现实情况。对于母亲无法释怀的丧子之痛,我用温情法,用女儿的身体体弱多病跟母亲协商,多把注意力放在女儿的身体健康上。进而促进母女相互关心,平和交流。②激励机制,逐渐帮助小翼找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小翼自然科学类学科很弱,但是文学功底厚实,文化素养高,喜欢写作,时常在文学网站撰稿,而且写得一笔好字。于是,她成为班级宣传组骨干,在出黑板报时实现她的成就感。鼓励她将自己发表稿件的网址分享给同学,让同学给她认同感。在校运动会中她写了大量的稿件投送校运会广播站,为班级加分很多,在班级总结会中及时表扬,增加她的成就感。
通过三方的努力,小翼的成绩有所提高,能够与母亲和睦相处,在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试4门功课,仅一门没有通过测试。成绩出来后,小翼母女都很开心,心理上有了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案例2。小丹(化名)的父母在她五岁时离异,她跟随母亲。母亲和父亲都曾对她有过责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时可见小丹身上的淤青。小丹有时报喜不报忧;有时说谎话,用谎话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害怕老师和家长联系。师生沟通或与同学沟通,如感觉对方不信任自己时,小丹则会情绪暴躁、有时会有自虐。与男生交往过密,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母亲望女成凤的想法很难实现。
小丹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家庭暴力,让家庭失去温暖,孩子无法在家寻得安全感,缺失的安全感会以早恋的方式得以补偿,所以,小丹会与男生交往过密。同样,没有安全感,为了达到避免暴力伤痛,小丹会说谎话,更害怕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所以,她会出现上课注意力分散,焦虑烦闷,惶惶不可终日,畏惧考试,学业荒废等表现。
小丹的帮教过程。①心细观察。每天多关注小丹的情况,不用随时跟她聊天说话,从旁观察,注意她的表情神态和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情况,避免小丹情绪失控。②用心交流。小丹心情烦闷时很希望找人倾诉,耐心听她将自己想说的事都说完,听完之后再慢慢地引导她放下心中压力,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考试前后,小丹的不自信和过度忧虑,有时会在放学后跟我诉说两个小时。逐步引导孩子完善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挫折。真诚对待同学,自然会有同学真诚回报,不必用谎言达成短时的趋利避害,诚信做人,诚信做事。③密切家校联系。小丹的问题,除自身原因外,母亲的原因也很重要。我主动打电话与她母亲沟通,劝解她与孩子交流时,多用心,少动手。小丹已经15岁了,如果简单粗暴,很容易激化孩子产生过激行为,如果小丹离家出走或者寻短见,母亲将是最伤心的。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应有的温情和温暖,减小孩子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慢慢帮助孩子脱离早恋。帮助她了解小丹的真实学业情况,面对现实,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找回对学习的兴趣。
小翼和小丹两名同学,只是众多单亲问题学生中的两名。而问题学生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大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老师能做的是用心倾听,用爱回复,帮他们营造一个调整的空间,找出问题产生的多维原因,逐步找到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乐观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总之,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中,单亲问题学生今后还会不断出现,如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帮助他们走上自己的成功人生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想信“难得之事,难失去”,问题学生在艰难中找回自信、自律、自尊后必然会自强,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如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初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全心全意的配合。摘 要: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迷茫,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法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通常情况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凭自己成长经验”的心态,出现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局面,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从家庭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教诲愿意听取。父母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心理相通,子女时刻受到父母不自觉影响。从家庭教育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
有些父母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致使一方把过多的精力和希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不堪重压,出现逆反行为,做出很多令家长伤心不已的事情。比如CCTV12《心理访谈―老师的孩子不好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谐(经常冷战),致使当老师的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特别严格,凡事都为孩子做主,致使孩子不负重压,叛逆反抗,离家出走,直到在外偷东西被抓。妈妈希望孩子从善,有出息,做出了妈妈用砖头砸自己的头,夫妻二人均向小孩下跪等一系列非常举措,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思想涣散,心灰意冷,对生活缺乏热情,这种孩子多自卑、孤僻。
3.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许多家庭经济很困难。许多家庭住在边远小山村,没有经济来源,而子女读书的又特别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有些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保障,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安心学习,在生活中常有自卑心理,对家庭又有负疚心理。特别是当学生成绩不甚理想时,这些学生往往心理非常沉重,深感对不起父母家人,长期处于一种忧郁、烦闷的心理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比如有些班级的住宿生中,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费是300元每周,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费是60元每周,每天在一起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就自卑了。
4.单亲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5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措施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学习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二)可以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受益,而且能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和家长提醒,就会把作业认真地做完。
二、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初中学生普遍学习被动,学习无计划性。很多初中学生上学时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具;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学生年龄小,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力差。很多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外看电视,迷恋游戏,甚至谈恋爱。有的同学看课外书只是走马观花地看,或者看一些毫无益处的言情、网络小说。
(二)初中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家长的一些不良做法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学校里,部分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心中只有教案,没有学生,对教师的教体现较多,对学生的学重视不够,对教师预设的结果展示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不够,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未能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书写不规范。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在: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把违反纪律看做“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意识培养,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向学生透彻地讲述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以及某一习惯的操作方法及其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操作。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动机的支配,都是为了取得对自身有益的好处,没有人乐意做一件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
(二)明确要求,反复训练,长期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习惯要求。
1.预习。
2.认真听课。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
4.上课记笔记。
5.课后复习。
6.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三)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要严于律己,事先垂范,从“我”做起,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按时到校,按时进教室,遵守各种纪律,认真预习、准备,书写规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催化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习惯的养成中,学校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使用网络家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质健康;初中学生;大连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Dalian City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nearly five years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aims to cultivate good living habits and a civilized and healthy way of life, to promote the school, family, society the effective guide and support rol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develop physical fitness in adolescents health promotion policy to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Keywords: social security; physical heal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alian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开始加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较少参加一定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是体质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只有初中学阶段全面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接受到良好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为青少年时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初中阶段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的启蒙时期,家庭在此方面的养成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保障作用,必定会为广大初中学生带来充满健康阳光的未来。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大连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初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五年大连市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初中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31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身体成分
近五年大连市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偏轻趋势没有明显改善,过轻的比例城市超过农村,偏轻比例则相反。近五年接近50%的初中生偏轻体重的倾向无有效改善。肥胖比例出现明显增加态势,特别是农村表现尤为突出。标准体重比例整体偏低,不足三分之一,农村连续几年出现下降态势,总体上大连市初中生身体成分状态不良,超过70%学生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说明初中学生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严重欠佳,必须引起政府、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详见图2)
3.2心肺耐力
3.2.1循环机能
循环机能水映的是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能力,大连市初中生循环机能城市学生优秀率逐年大幅度提升,农村提升幅度不大,但仍较比城市高。良好以上比例城市与农村学生均在50%左右,还是农村略好。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有超过20%的学生不及格,近五年总体上大连市初中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现状仍不容乐观, 50%的初中生此项机能水平亟待通过政府、学校,乃至家庭的共同努力得以尽快提升。(详见图3)
3.2.2呼吸机能
肺活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密切相关,是评价呼吸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近五年大连市初中生呼吸机能水平城市优秀率有一定提升,良好以上比例城市好于农村,但不足30%,农村不及格率较高,总体上超过7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差一些,整体情况令人堪忧!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的良好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此项如此重要的机能指标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是当务之急!(详见图4)
3.3肌肉力量
3.3.1上肢力量
掷实心球主要是上肢的前臂和手部肌肉用力,目前大连市初中生上肢力量呈下降态势,农村好于城市。优秀率与良好率均呈下降趋势,处在及格水平的城市与农村水平相当,但不及格人数城市高于农村近六个百分点。近五年总体上大连市初中生的上肢力量下降,农村好于城市,将近60%的初中生上肢力量有待提升。(详见图5)
3.3.2下肢力量
立定跳远是向前跳跃时腿部的爆发力,此项身体素质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大连市初中生下肢力量优良水平的比率呈较大幅度上升态势,农村好于城市。不及格比率大幅度下降,但仍存在。近五年总体上大连市初中生下肢力量大幅度提升,大多数初中生达到优良水平,尚存在30%的提升空间。(详见图6)
3.3.3腹肌力量
仰卧起坐时腹肌与髋部肌肉都参与工作,女生这两部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与未来女性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初期,此项身体素质的水平对下一代至关重要。大连市初中女生腹肌力量城市好于农村,优秀和良好率均大幅度提升,农村不及格比率近三年出现较大上涨幅度,整体上城市好于农村,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接近50%,农村则达到了65%,此项身体素质虽在近五年中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不能忽视!(详见图7)
3.4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影响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连城市初中生柔韧素质近五年虽然良好以上比例有提升,不及格以下比例下降了,但整体并不稳定,仍存在40%以上的提升空间,情况不容乐观。(详见图8)
3.5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近五年健康体能综合评定城市初中生提升10%,总平均分平均不足70分,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城市男生提升的幅度最大,农村女生整体上健康体能最好。应该说大连市初中生整体上健康体能仅在及格水平,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整体偏低的现状,政府、学校以及家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提升健康体能水平是当务之急。(详见图9)
近五年大连市初中生优秀率仍不足10%,良好以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不及格水平显著下降,但总体上接近6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农村好于城市。(详见图10)
4 结论
近五年大连市初中生的循环机能、上肢力量、女生腹肌力量均有明显提升。但身高标准体重、呼吸机能尚有70%的提升空间,上肢力量有60%的提升空间,循环机能、女生腹肌力量有50%亟待提升,城市初中生柔韧素质40%不良,下肢力量相对较好,也存在30%的不良人群。大连市初中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仅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提升速度缓慢。农村好于城市,女生好于男生,仅有40%左右的初中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达到良好以上。总之,近五年大连市初中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5 对策
5.1家庭教育机制必须跟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初中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5.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必须落实
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5.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必须完善
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在于以考促教、促练,同时必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和能力的形成。体育加试是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招生及就业考试必然要将健康素质考核摆在首位。因此,社会各界都对体育加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目前的中考体育加试制度还需在科学设置考核项目、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权重和区分度等方面不断完善,随着全社会正确健康观、成才观的逐步形成,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只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12):74-75.
[2]杨贵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体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3.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万健根,于西增.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7):72-43.
篇7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习型家庭;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33-01
在相同的学校教学条件下,家庭的不良因素成为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学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缺少家庭教育的技能,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帮助农村初中学生解决家庭因素造成的学业失败。
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就必须得对那些差生的工作要更全面、更细致,帮助他们改变学业失败的状况。
1.教师要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协调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沟通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状况,家长要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一致的教育环境,以便于教师提高学习成绩和家长真正了解孩子、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更加及时、有效。告诉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低就歧视、抱有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思想、情绪。
2.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老师,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频率,会缩短师生距离,这样学生容易模仿教师的行为和教师的暗示,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积极与学业差的学生沟通,要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而不能歧视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3.加强班级建设,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的。班级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体,学生在这个集体里通过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得到心身的全面发展。健康的舆论对班集体中每一位成员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班风为学业失败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动力,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其积极向上。
4.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深入、客观、全面的了解学业失败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了解研究包括生理情况、心理状态、个性特点、思想状况、道德水平、学习和智能水平,也包括学生家庭背景、成长道路、人际关系等。
转化学业失败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全面掌握学业失败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开展具体转化工作。学业失败学生的发展潜力很大,他们的失败是暂时的,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失败学生,教师要怀有期望,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在充分考虑成功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并为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勇气,使他们发掘自己,发展自己。
二、帮助家长建立学习型家庭,创造学习气氛
一些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由于知识理论水平低、观念落后、方式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表现的力不存心。教师要和家长积极主动联系,配合、帮助家长建立学习型家庭,完善家庭教育。“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家庭作为一个学习的团体,能够互相分享,共同成长。学习型的家庭成员在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各尽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家庭成员之间心里相容、彼此信任和尊重。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自信,有安全感。这样的家庭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感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到怎样爱他人和尊重他人,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从家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三、利用激励体验成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有很多学业失败的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存在学业失败的现象。学业的反复失败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不会成功,产生消极心态。
怎么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我潜能的需要,都有实现创造力、积极向上、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渴望取得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和同伴的认可,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并且不断超越自己。教师偕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并且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1.树立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自我教育能力。要培养学业失败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自我教育能力,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自我开发的能力。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自觉实行“三自”培养,提高初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掌握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权,活泼、愉快的学习和生活。
2.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让学生锻炼意志,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勤奋学习。学习上的成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给于适当的奖励会推动人进一步追求成功。教师和家长要求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完成计划,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我国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
1.农村初中生的价值观不清晰,思想较为混乱。农民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与制约,存在注重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小农经济思想,一方面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受传统封建的陋习影响,思想碰撞与冲击较为明显,这些对农村青少年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农村初中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心理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发展特征,价值观念较为模糊,思想状态比较混乱。
2.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充分或者不到位的现象。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与城市相比而言,农村社会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农村家长本身的思想教育程度不高,使得农村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加之农村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学生存在着道德错觉,社会公德意识与责任意识缺失,价值判断标准失真,自我约束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对于家庭以及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
3.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农村中学的整体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在义务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虽然教学环境有所改善,但是高考制度并没有改变,潜在的应试教育依旧影响着农村初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使得农村初中的整体德育工作发展进程缓慢。其次,从目前农村初中的德育教学现状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教育期望值较高,理论与实际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预期的教育效果很难实现。
二、改进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1.农村教师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不断提高农村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众多因素制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从整体进行优化,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彻底把思想品德课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学习现状,改变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与束缚,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思想觉悟,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其教育实效。
2.实现“知识传授”向“情感教育”的转化。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薄弱成为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这种不良的心理倾向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教育,这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不仅是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思想品德的完善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向,同时进行情感的转化,用情感教育来影响学生,可以采用情境感染法、品德评价法、活动体验法等不同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扭转学生的消极心理定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会交往”章节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进行切入。世界上最无私的情感就是父母的恩情,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体会父母的艰辛,教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与父母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这样,学生在一种亲情的感染下,就能学会如何敞开心扉进行人际交往。
3.加强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程度。农村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把教学课堂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小课堂”,把生活实际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思想品德教师要依据农村的具体环境和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的,而不能是孤立片面的。在讲述“保护环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学生就会从心底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一情感的铺垫下,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就较为容易。
4.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其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农村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力,使之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与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不断引导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相关技能。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初中生与社会的结合程度,才能提升学生的视野,转化小农思维意识,实现思维的拓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得以提高,同时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得到提高,有利于塑造中学生的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品性。
总之,改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农村初中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在多方面的密切配合下,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呈现全新的局面。
篇9
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就要有爱心、信心、公平之心。爱心是指班主任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班主任唯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学生,时时刻刻把班级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与建设中,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班级树立良好风气。信心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指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胜任班主任一职管理好整个班集体;其二是指对学生的信心,即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失败了,班主任也不能对其丧失信心,应做好鼓励工作,从而让失败化成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公平之心是指班主任在处理班务的时候不能偏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件事情。
二、言传与身教
就初中学生而言,班主任的言行对他们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班主任言行不一致,便会使学生对较师失去信任感,你对他的教育也就会苍白无力。这就要求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为人师表,务必使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打扮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尽量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注重言传身教,要对学生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本,初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有以诚相待,我们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接纳,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失误时,及时自我批评,反而会取得他们更多的信任。注重言传身教,要对学生坦诚布公。虽然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他不一定能完全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这时我们就应该敞开心扉,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让他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站在全体同学的利益上思考,相信心与心的交流,必会使教育走向成功。
三、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如政教处组织的一些有关学生德育的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要求。
2.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举行“放飞梦想”“理想伴我成长”等主题班会活动,从而让他们怀揣梦想、满怀激情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3.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架起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每学期我都会精心组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和介绍本学期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从而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现阶段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以配合学校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推进德育工作。
四、总结
篇10
一、家庭德育环境的构成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北朝文学家颜之推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见古人已对家庭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对家庭德育环境未有专文著述,但大抵包括家庭中的人际环境、礼制环境和风俗环境等。现代教育一般认为家庭德育环境指家庭经济状态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父母的道德品质、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心理素质等影响和制约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因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等因素相对稳定且难以短期人为调节,故可称为客观因素。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可由家长主观调整控制,故可称为主观因素,本文所指家庭德育环境以主观因素为主。
二、家庭德育环境作用的特点
家庭德育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的道德内化与生成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过程及作用机理较为繁复,但也有自身的特点。1.影响结果的独特性家庭德育环境独一无二,其培养出的孩子具有独特性。每个家庭与德育环境有关的因素各有不同,特别是家庭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其纽带是天然的血缘关系。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并时刻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品行具有极强的家庭烙印,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2.影响方式的渗透性家庭德育环境渗透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家庭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因此,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固定时间、地点和教育计划,而是遇事而悔,长期、分散、灵活地渗透在家庭生活中。3.影响过程的长期性家庭德育环境不是静态的,会不断调整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年龄段,成员沟通方式、文化环境、教育方法等家庭德育环境因素必然会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4.影响作用的动态性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客观因素相对稳定,而主观因素则会随着家庭变迁、学生成长等发生变化,呈现出必然的动态性。特别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成人感加强、独立性增强而依赖性减弱、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这些都打破了原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平衡。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是教师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以琢磨孩子的一些行为等。若要解决,则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环境的主观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再次平衡的状态。
三、家庭德育环境优化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初中生阶段,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适时优化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其成长。1.形成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会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及综合素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教育实践,仍有家长坚守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对其他方面降低要求,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成绩就是一切的挡箭牌。或者,虽然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却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待初中生在青春期产生的诸多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较多采取灌输式的单向德育方式,较少采用民主商议、谈话引导、共同决议的方式。实际上,错误或不科学的家庭德育观念,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当学会合理利用家庭德育因素中的多个因素,采取交互式的、平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德育环境。传统的家庭德育模式优化的家庭德育模式2.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开始走向成熟并且定性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与氛围,形成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自家家谱的编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思考在家族发展链条中自己应该担当什么角色,是“高峰”还是“低谷”;是家族崛起的创业者,还是家族发展的终结者。这既是一份假期作业,又是关于人生责任的一次反思,更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多谈谈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或者美术作品展,让孩子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3.将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德育环境、社区(社会)德育环境有机结合家庭德育环境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兼顾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于孩子的德育内容,既包括对自我维度的自律、勇敢、责任,又包括对他人维度的诚信、尊敬、感恩、礼貌、合作,以及对社会维度的关怀、同情、服务、公德。家庭德育环境应当与学校、社会(社区)主动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接触到系统的、一致的、连续的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优化的家庭德育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必须更新观念和方法,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朱卉斌 单位: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靳亚梦,田夏彪.中小学生道德教育“超越性”的成因及消解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3):9-11.
[2]陈博.新形势背景下中学生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65):158-158.
[3]苏冰星.探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对高校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95-98.
[4]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
[5]吴丽君.初中生德育教育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策略[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11):00037-00037.
- 上一篇:安全经验交流
- 下一篇:初中学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