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项目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项目过程

篇1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成本管理;现代管理方法;团队意识;奖惩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80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投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要想利用有限的投入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就必须管理好科研项目的经费,避免因监管不善而产生损失。

1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整体性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立项审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的总结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科研项目有三大控制目标,即质量、进度和成本,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也必须重视对这三个目标的控制。但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往往是对其中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忽略了对整体目标的关注,导致成本控制不理想。科研项目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对它的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控制目标,应该重视每一个阶段,重视每一个控制目标,从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分析和监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1.2 有效性不高

一个科研项目,无论它的规模大或者小,都应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思路或流程,项目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阶段,怎样做好与下一阶段的衔接等问题,在这个项目实施之前就应该明确。成本控制人员给科研项目制定好一个适合它的、属于它的执行方法,才能使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提高科研项目的有效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节点设置和节点控制,突破重点、分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3 缺少团队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科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更需要共同协作。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会有不同的分工,或大或小的项目,它的成功都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干个个体、若干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项目整体,一个个体仅做好自己这一部分是远远不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团队间、部门间的协作、分工、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分工、协作攻关、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就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作用,更好地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益。

1.4 监管不严格

财务人员对费用的监管、质保人员对质量的监管、科研人员对项目进度的监管,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协作、互相配合地完成三大控制目标的监管。科研项目的按期、按预算完成,不仅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监管,而且需要财务、质保、科研管理的人员一同参与监管,在必要的情况下,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分管该项目的领导或者直接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也应该一同参与监管,大家共同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在每个节点都实施合理的、有效的监管,使项目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

1.5 奖惩机制缺失

在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奖”和“惩”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但还是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适当地避免拖沓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科研团队更好地、有序地、有效地开展科研项目。对参与者而言,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参与者做的多或者少,办事效率高或者低,都有明确的奖惩划分,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调节压力和动力。奖惩机制可以让参与者不会因为能力有限或者精力有限还继续承接新的项目工作,他们会高质量地完成现有的工作,甚至会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学习参加培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还可以不断地提升

自我。

2 科研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实施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又分为工作分解结构、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甘特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和项目执行责任分配矩阵三个方面。

工作分解结构是进行范围规划时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技术之一,它以按预期或者合同规定的成果为前提,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项目组在执行期间,要完成WBS的各级工作包,这里面有详细定义每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所有工作包的完成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每个阶段性目标需要通过几个节点来控制使其按计划去完成。这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可以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把项目分解为较细的、更容易管理的工作包,以提高成本管理、时间估算以及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也在前期准备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在项目存续期间内,将项目中对人工、材料等资源的需求或占用情况通过图形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资源优化程度,又可以将已经存在的、或者未来将会存在的对项目的不利影响,进行及时总结和调整,对比项目实际情况,寻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来改正计划。

组织分解结构是项目组织结构图的一种形式,这需要将工作包与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分层次、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会用到责任分配矩阵,它将明确项目每个人在组织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关系、职责分工。

2.2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的启动阶段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两方面。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基础作用,它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基本特征。成本控制是为保证项目所花费的经费在预算之中,在发现问题之前或发生问题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及时解决和补救。启动阶段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明确成本管理的范围;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成本;重视加强成本审核。一个项目是否启动与需求分析密切相关,这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是否有必要进行。

2.3 项目规划阶段

立项审批阶段是项目规划阶段重要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上,要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合同书等做好项目成本的预算工作,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预算这两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细化目标,将按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作为必要条件,把项目执行的方案进行规划和确定,编制要解决的问题范畴。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规划的详细程度和复杂程度与项目的规模和类型有关,这也造就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独特性。

2.4 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按照项目管理的计划来开展工作,这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检查项目执行的情况,审查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控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基础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为促进项目得到更好的执行,应对项目进行详细分工,并培养2~3名项目带头人,负责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费支出及使用的监督工作,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来监督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也要对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预警,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通过两个部门的协作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度保持同步。此外,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机制,根据科研项目节点完成情况对不同人员进行奖惩,合理拉开奖金差距,从而对项目进展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2.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正式验收产品、服务和成果的环节,也是成本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项目结束即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结束,而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反映在决算活动中,也就是确保决算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的真实投入情况,然后在财务工作中对项目收入与支出数据进行结转,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中的纰漏,决不放过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任何一点差异,从而实现决算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和专家还须进行验收并且给出评价意见。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项目的评价,尽量采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考评。宏观评价侧重于科研项目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综合指标,得出项目的总分,从而进行判断;而微观评价侧重于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项目结束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成本管理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先辈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科研项目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管理的现状,列举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将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控制目标关联起来,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进行了诠释,希望能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科研项目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秋吉,李南.基于挣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指标和进度控制指标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6).

[2] 阿儒涵,李晓轩.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

[3] 边晨,施宙.略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资金和财务管理本身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并不是平行孤立的。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财务通常会以主办和协办的双重身份交替出现。

在现代会计理论下,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已不简单的局限于算账、报账、记账,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分析控制和支持决策。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是近些年科研单位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强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

一、构建良好财务平台,做好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经营机制以及不同管理层的管理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基础工作,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2.做好人员保障。要搞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科研单位应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科研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

3.转变意识,提前介入,加强预算审核。长期以来,财务与项目人员沟通不畅,财务人员不懂项目,项目人员不懂财务术语。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项目申请、预算、实施、验收决算等各个环节,加强与科研项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财务人员应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与科研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任务书、预算书的编写。必要时,科研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预算审核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4.按项目设定岗位分工,对项目经费实施归口管理。为明确责任归属,财务部门对各个科研项目开支情况、资金使用程度进行归口管理、跟踪,按经费类别设置项目主管会计,如基建会计、预研经费会计等,为项目的及时有效管理提供保证,防止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人人参与、无人负责等局面。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事中控制

1.进一步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单独管理。通过ERP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在帐务处理上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帐,专款专用,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提高财务审核把关能力,保证项目开支合法、合规、合理。对不同合同内容下取得发票的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发票抬头、发票内容的填写以及发票专用章的加盖。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开支预算,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和挪用。

3.定期考评,及时跟进并做出反馈。财务部门应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进度,保证经费开支进度与项目开展进度的合理一致性。做到实时核对,将项目实际开支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定期清理及时反馈给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调整。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财务部门应坚持一贯性原则,统一核算口径,尽量确保管理费用在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尤其是纵向与横向课题之间的费用归集和成本划分,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三、完善项目后续管理规范,做好事后管理工作

1.积极参与项目验收,及时做好课题的结账和报表决算工作,并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组织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

2.充分发挥内审部门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提升科研项目的运行质量,推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3.总结经验,指导工作。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总结、内部审计自查、结合项目验收过程中的项目主管单位的验收意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对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韩启忠.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之管见[J].河南农业科学, 2011,(8)

篇3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complex factors, low rate of transformation, lack of a mature selection model of civil avi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vil avi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selec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o empower, using the TOPSIS method, an improved sele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credibility and decision threshold, The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ivil aviation 5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projec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cientific sort and feasible project of evaluation items at a time.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was reduced. To make the evaluation result more objective, the adjustment of credibility and decision threshold can also be adapted to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entities, which makes the model more universal.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可信度;决策阈值;遴选评估;改进型TOPSIS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credibility;decision threshold;selection and evaluation;improved TOPSIS

中图分类号:G311;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73-04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 (technology transfer)是使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重要过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遍较低,据相关文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约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仅为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主要由市场导向不足,政策激励机制欠缺,转化模式和保障体系不成熟,知识产权划分较为复杂等原因导致[2],但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有各种风险,转化资金有限,对转化项目的遴选缺乏科学性论证和评价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民航属于技术高端、安全性强的行业,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关系到民航高新技术装备能否实现国产化和建设民航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更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张勇[3]对民航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检索的文献看,针对科研机构的转化能力或转化风险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普遍[4-7],而对转化项目的遴选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少。禹慧明[8]通过4种视角定义了科技成果转化度的概念,通过转化度的大小分析转化项目顺序。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遴选的量化研究更深了一步,但其计算模式比较简单,颗粒度较大。

传统的成果转化项目遴选评价主要以主观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分值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得出的评价结论也不客观。当然,基于主观或客观赋权的比较成熟的排序模型也比较多,比如TOPSIS法、灰关联法和模糊数学法等,但这些方法的核心均是实现评价项目排序,不能解决评价指标分值的可信性问题,也不能解决最终结果确定问题,因此需要改进。TOPSIS方法是一种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确定正、负理想解,其中,正理想解是各个指标最大评分值构成的向量,负理想解是各个指标最小评分值构成的向量[9],通过计算各个评价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获得各评价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进行排序。但该方法只是解决了评价对象的排序问题。本文尝试在使用TOPSIS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可信度和决策阈值的概念进行改进,建立民航科技转化项目遴选模型,解决评价指标分值可信度的问题,实现项目可行性遴选排序和项目确定。

1 定义及相关问题描述

定义1可信度(Credibility):用于做出正确和准确判断的数据、信息、依据的真实可信程度或基于该信息和依据做出的判断结论的可信程度。

定义2决策阈值(Decision threshold):通过分析判断数据、信息和依据,为得到科学的决策结论而设置的临界值。

定义3正理想解X+:各评价方案在某项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所构成的向量。

定义4负理想解X-:各评价方案在某项评价指标的最劣值所构成的向量。

定义5相对贴近度指数C:某评价方案相对正理想解的贴近程度。

4 结语

本文在构建民航科技成果转化遴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AHP法对民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创新性引入可信度和决策阈值的概念对TOPSIS方法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改进型的TOPSIS评价模型,对民航5个科研项目的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解决了判断数据的可信度问题,对其进行优化排序,而且可以通过决策阈值的大小筛选掉劣等项目,克服了主观决策的缺陷,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更有操作性,也为民航科研项目转化的遴选和确定提供了参考。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通过调整可信度赋值和决策阈值的大小实现排序优选决策。

致谢:感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科研基金(J2013-46和J2014-53)对本文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汪静,杨友文,李钢.基于AHP-FCE的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48-52.

[2]刘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1996(3):3-8.

[3]张勇.中国民航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浅析[J].中国民用航空,2011,12(6):18-21.

[4]柴国荣,许崇美,闵宗陶.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J].软科学,2010,24(2):1-4.

[5]胡炎,周红,白振宇.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321-325.

[6]王立英,宋平,刘宗彬.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4):38-40.

[7]袁博,王瑛,汪送.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航空装备预研项目技术风险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34-37.

[8]禹慧明.论科技成果的可转化度及其应用[J].科技管理,2014(6):19-23.

篇4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项目学习”,系指研究的目标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的项目学习,也就是把项目学习作为学科常规教学的主要策略,实现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用“项目”来统整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换言之,项目学习是以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科学习内容为基础,以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学科思想、学科素养为项目的价值追求,特别注意项目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切合,能够反映课程标准所重视的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和学生表现,“项目”将成为学科学习的主体。

项目学习有多种模式,其中以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研制的“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最具系统性和操作性,其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切合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项目学习”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研究的范畴应当包含课程、教材、教学、学校教育与管理以及理论探讨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但又各有侧重;只有五个方面的研究同步并重,共同实施,共同作用,项目学习的效果、效率、效益才能更好地得以彰显。

一、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结构的研究

1.关于课程方案中领域、学科的研究。

关于国家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的研究,旨在对国家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试行十余年之后进行反思与研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是:(1)均衡设置课程;(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但从十余年的实践来看,后两条基本没有实现。该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实验的结果是,这些课程基本上形同虚设,课程设计的目标远没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割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历史与社会”与“科学”课程的设置在我国教育土壤的不适应性也暴露无遗。根据各学科的内容和性质,设计基于现实生活与学生密切相关且有意义的项目,真实地、适当地、适度地将学科知识综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关于立德树人,三维目标共同达成的研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时至今日,立德树人,特别是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等的课程和各个学科的整合还远没有达成,各学科仍然是固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学科壁垒,使得立德树人、文理相融、成人成材等教育只能处于可有可无、贴标签、形似神不似的尴尬局面。我们可以利用来自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项目学习,将立德树人、生命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等内容与各学科知识天然融合,使三维目标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血肉相连,一气呵成。知识学习,特别是侧重知识结果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承载三维目标的,只有让学生在做那些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项目(或称之为事情)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亲历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天然相融,共同达成。

3.关于学科学习时间的研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学科学习时间的分配以及学习空间的重构也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以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如何统筹课前、课上和课后,如何用“学时”代替“课时”,如何打通教室、校园、社区、社会等学习空间,只有将以上问题在课程层面加以深入研究,才能为课程全面实施以及新教材设计奠定可行的基础。

二、基于课程标准项目学习的教材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项目学习的教材,其内涵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知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解决问题的原理和规律,知识技能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素养等为主题和目标,并把这一主题置于真实而有意义的项目中,通过学生做项目而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课程活动。它是以精心确立的主题为中心,以驱动问题为动力,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展示给他人为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成果共享,且能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习得相关知识。

这里需要研究和突破的是:

(1)如何将记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做事情、做项目的学习,充分体现“做中学”。如何选择项目,使项目既源于现实生活,又与学生密切相关且有意义又可行,还能蕴含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实现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融价值、能力、知识为一体的素养形成的过程。

(2)如何用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科思想、学科素养来统整、统领相关学科知识,从而形成项目并成为项目的灵魂和目标。

(3)如何设计和选择项目,使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价值判断、公共关怀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意义领悟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自主自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学科的喜爱,对科学美的感受,对规律美、平衡美、对称美、结构美的感受,对不同思维风格美的感受等。

(4)如何将以知识体系为逻辑的设计转变为以做项目的步骤程序为逻辑的设计。

(5)如何将陈述式、告知式、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探究式、生成式的学习。如何处理既让学生发现探究又作为教材需给出完整结论的矛盾。

(6)如何将项目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相融合,用项目学习的教材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将教材做成融“活动、内容、规则、程序、方法”为一体的学生学习指南。

(7)如何设计和选择驱动问题、项目成果,把学生的学习变为以意义领悟和成就体验为驱动的学习,变为在教师组织、引导、评价下的学习,让学生在做项目中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达成全部的三维一体的学习目标。

(8)教材设计如何凸显读中学(让学生不仅读教材,且要读自然、读社会、读相关的书籍、读报刊),说中学(说方法、说思想、说原理、说事实、说质疑等),写中学(学生不仅仅做题,而且要写学习报告、科普小文章、小论文、实验报告、设计报告等微写作)。

(9)如何将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融通在教材中。这里主要指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对逻辑、事实、数据的信赖(超越经验、印象、估计)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尊重知识首创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形成态度、发表看法的习惯和能力等。

(10)在教材中如何设计本学科系列的学科文化典藏,除在项目中渗透外,让学生结合项目学习,不断地读到有关本学科的发展史、相关科学家的传记、逸闻趣事、发明故事等。

(11)如何把良构的封闭的验证的活动和实验设计为劣构的开放的探究的活动和实验。

(12)在项目实施的设计中,如何实现从现实问题到学科问题的水平学科化和从学科问题到学科概念、学科规律、学科思想、学科素养的垂直学科化。项目实施的过程即是学科化的过程。

(13)项目成果如何展示,如何说明,如何使用。

(14)在教材中如何设计评价测试题,探索对素养评价的办法和途径,厘清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适用范围。

(15)教材如何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如何从网络上与别人协作学习、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数据、创建模型、制作多媒体作品,如何应用网络技术工具作为强有力的学习支架。

(16)关于教材“六个统一”的研究:教材、学案、练习册相统一,不仅有学什么,而且有怎样学;课前、课上、课后相统一,课时转化为学时;学科知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相统一;教育部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相统一;听中学、说中学、写中学、做中学、练中学相统一;21世纪核心学习主题“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目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三者相统一。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学习的教材始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呼唤,新的教材反过来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向更高水平发展。所以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也是迫在眉睫的。需要研究的问题有:

(1)在学习组织上,如何从班级授课制切实转变为小组探究制。小组这一新型的学习组织成为学校基本的学习单位和管理单位。项目学习与实施依附小组进行。

(2)在教师角色上,教师如何由讲授者、作业布置者转换为项目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师应从讲师变为导师。

(3)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如何实现从教师讲坛到学生论坛的转变,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和引导。

(4)教师如何高效地组织项目活动,特别是室外活动、校外活动如何组织和实施。

(5)教师如何统筹和合理安排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全部学习时间,如何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效果(包括对自主学习的控制,自主学习内容的布置与要求,自主学习效果的监控与反馈等)。

(6)学生如何进行整体化学习展示,在展示中教师如何引导质疑、辨析。学生如何学会倾听,如何形成观点、发表看法。

(7)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只针对个人的评价转化为对团队和个人兼顾的评价,如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何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共同评价。

(8)项目成果如何展示,如何使用,如何体现成果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使学生更充分地享受意义领悟和成就体验。

(9)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学习,如何设计阶段性测试题和终结性测试题,为中高考改革探路、铺垫、引导。

四、项目学习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研究

新教学模式的形成,新教材的使用,必定导致学校管理、制度、文化、学生的社团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学习场所设施设备的配置等一整套学校管理机制和操作办法的变革和创新,学校需要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需要各方联动,全面推进。需要研究的问题广而深,诸如:

(1)学校如何建设一个以校长为首的彻底理解新模式、新教材理念并且完全认同新教育模式的价值追求的强有力的工作团队。

(2)如何做好教师、学生干部、小组长以及各种不同职责组员的培训工作,以适应新模式、新教材的使用与学习。

(3)如何搞好项目学习的校内教研和区域校际教研。

(4)新模式、新教材所需要的新的教室配备标准的研究。教室要有利于小组活动、展示活动、相关实验、课本剧表演等,黑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相关的教具、学具、制作工具等的配置,教师图书角的设置及图书、报刊的配置,教室电路及有线、无线上网的配置等。

(5)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仪器室、信息技术教室等如何尽量靠近学生,方便学生项目学习使用,生物、地理等标本、教具如何方便学习小组和个体的观察使用。

(6)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理化生实验外,设计、制作类的活动将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那么,相关的工具、材料等耗材如何解决。

(7)学校的课程表如何编制,学时如何统筹安排。

(8)教师新的工作量标准如何确定。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需要教师的统筹、引导、组织、评价等工作,如何计算工作量。

(9)随着新教育模式的建设,新的项目学习教材的使用,如何开发与管理大量地存在于学区、社区、自然、社会的学习资源,使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发生在教室以外、校园以外的社会和自然中。

(10)各门课程如何逐步建立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的校外学习基地,教师要像研究教材一样研究校外学习基地,从而保障对学生体验、考察、调研、采访的有效指导。

(11)针对校外学习的种种疑虑(如组织问题、效率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建立校外学习管理制度。如何组织家长、社区成员等组成学校理事会,保障家长、社区对学生项目学习的支持。

(12)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用好新的教材的教师队伍。新模式、新教材非常强调教师的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设计和制作能力等,如何引进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实现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如何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制度,如何研制合格或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基本标准和评价标准。

(13)学校的社团活动如何与项目学习相结合,学校的校本教材和教学如何与项目学习相融合。

(14)小组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学习方式。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 课程体系 保障机制

一、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证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最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最后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证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提高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25-226.

[2]阎俊爱,荆树伟,闫绪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半结构化范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137-139.

[3]邱瑛,邹亮.旅游管理专业爸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72-75.

[4]白思俊.国内外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1):81-84.

[5]王兆,杨锐.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69.

[6]高素春,周晓菊.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05-107.

作者简介:

篇6

“天眼”看太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技术实验室主任、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在天文学领域,我们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国家。过去我们只能出国,使用外国的望远镜。我觉得到时候了,我们要在中国建造自己的东西。”

FAST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研究人员希望这个新射电望远镜能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无线电波。FAST能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它还将加入寻找外星生命的行动。

科学家花费近10年时间进行搜寻和论证研判,才找到了适合容纳FAST的天然大坑。但其工程建设周期却是创纪录地短,五年多就进入收尾阶段。FAST这类项目是中国科学振兴的强有力象征。2014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超过欧盟,预计2020年将超过美国。

动物器官移植

在广东的一个养猪场,一群猪在圈内挤来挤去。猪肉产业在中国是大宗生意,广东这个养猪场有数千头生猪。不过现在,猪身上的部位最终可不都是要上餐桌的。屠宰后,一些猪的角膜将被摘除保存,用于移植进人眼。

寻找“奇异粒子”

在中国南部的大亚湾地下,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是宇宙中最为奇异的粒子:中微子。中微子产生于核反应,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大亚湾的实验在全世界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正在展开,也许会帮助科学家理解中微子的奇异特性。在大亚湾,科学家观测的是产生自附近一家核电站的中微子。

这里安装有一系列巨大的粒子探测器,可以监测到中微子与其他粒子的罕见对撞。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研究工作非常成功,去年获颁国际知名的科学大奖“突破奖”。考虑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向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投入,取得如此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主持中微子项目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说:“现在我们开始见到成果了。”和中国许多科学家一样,王贻芳也曾在国外工作。以前,离开中国的科学家很少回国,但现在人才外流之势出现逆转。她说,“随着政府投入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将来回来的人还会更多。”

探险幽深海洋

上海附近的一个码头人头攒动,聚在一起观看中国崭新的科考船下水仪式。这艘科考船配有实验室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它将探索世界的大洋,也将帮助中国深入海底。科考船将成为深海潜水器的“发射台”。上海海洋大学的崔维成教授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和火星表面的了解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为海洋科学家潜入深海创造条件的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探索深海。中国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由崔维成及同事设计的。“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相当可观的7062米。现在,中国政府正计划研发新型潜水器探索海底最深处。中国强调其目的完全是科学研究。但目前海上局势紧张。

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卷入纠纷,也正在该地区加大军事部署。有人担心,海洋科技或许会被中国用于加强对争议水域的控制。

飞向浩瀚太空

在北京的办公室内,中国科学家吴伟仁转了转一个巨大的月球仪。他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13年,中国将探测器送上月球,这是时隔近40年后人类第一次进行月球探索。

吴伟仁自豪地指了指月球仪上“玉兔”月球车登陆、标有中国国旗的地方。他介绍了中国探索太空的新项目,包括月球探索。

篇7

关键词:课例;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学生参与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动漫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进行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验研究,研究的宗旨是通过专业项目课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课例开发过程中如何根据行业需求确定合理的课例项目?在课例实施中如何优化课例,提高课堂有效性?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专业素养?文章重点阐述以上问题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确定符合行业需求的课例项目是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究的关键环节

《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中指出,课例开发要按照以下九大步骤:确定课例项目、分析课例背景、设定学习目标、描述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程资源、主导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评价。

课例教学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课例研发过程的首要环节,教学项目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例研发的质量及实施效果。课例教学任务的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具体实施,都围绕项目的展开而进行。课例的教学评价,也是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实施项目的过程与态度等方面作为主要评测标准和依据的。如何合理确定专业项目课程课例项目,使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行业需求?

首先,我们组织专业骨干教师根据行业需求及岗位分析调研报告,在专业项目课程中选取典型的学习项目,形成课例开发目录。

然后,为了专业课例项目适应行业需求,聘请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力量进行研讨论证,确定课例项目开发目录。

如在《二维动画》课程中,专业教师确定了表-1中的课例体系,但经专家研究认为此体系不够全面,虽然对学生二维动画制作能力能进行扎实的训练和培养,但只是单一项目、单个动作的练习。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动画中期制作,经论证,为了让学生通过《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对二维动画有一套完整的制作经验和规范训练,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经专家和课题组老师论证,将该课程典型的课例确定为动画制作――誊清、中间画绘制、线条转换制作、上色及动画短片制作(见表-1)。

在《影视后期特效》课例目录中,根据企业需求增加了“三维摄像机运用”这一模块。

课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观察是优化课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成员对课例进行集成开发,形成开发成果,对开发的课例进行优化,希望将课例成果作为范例,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鉴,以引导职业学校教师掌握课程开发技术,提高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如何对课例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在课例实施中进行实践反思、修改和完善。

1.课例实施研究的流程。“行动教育”模式中强调“三次实践、两次反思”。表-2是课例研究的实践与反思流程表。

2.课堂观察是课例实施与反思的重要环节,是课例优化的有效手段

从表-2中可见,课堂观察在优化课例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开发的《课堂观察框架》中列出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其中四个维度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我们依据动漫专业的项目课例,以《课堂观察框架》为蓝本,开发适合的课堂观察表,在课例实施过程中进行课堂观察与反思,如《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教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观察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观察表》《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处理观察表》《学生参与度观察表》。表-3是影视后期处理课程中运动跟踪特效制作课例中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观察表》。

团队成员通过准备的一系列观察表在课例实施中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讨论、进行反思,将发现的问题聚焦与细化,对课例及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如通过表-3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观察表,发现(1)本课例创设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关注。(2)从学生制作完成情况观察,创设的第三个情境,跨度偏大,难度偏难。(3)观察情境的耗时、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技能的形成的结果显示,教师能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足是学生灵活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每三个情境创设时需要做修改。

通过课题组成员一系列的课堂观察、讨论与反思,对课例进行修改完善,使课例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

要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仅仅开发出优秀的课例是远远不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魅力课堂的关键。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参与,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符合行业需要。

1.在课例开发过程,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动漫专业主干课程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尤其在课例开发的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评价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巧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使教学内容能够渗透到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评价、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是自主学习的另一重要环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发现问题,主动修改完善。

2.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引导教学,有序的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帮着做。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及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作中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方案,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展开,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合作效果。

首先,选取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岗位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搬到课堂中来。如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教师将一个时长为1分29秒的片头动画进行分解,并将该动画片头的27个镜头根据难度划分为A、B、C三个级别。

其次,合作小组的结构要合理。教师可将全班同学根据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同,将3-4人分为一组,分配工作任务。

再次,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能够有效的掌控课堂。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观察、引导。而且,教师要适时且及时地对合作的效果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评价。

篇8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mprove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overall strength. Taking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ary and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and gives a practice program of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practice.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信息化;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engineering;informatization;quality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6-02

0 引言

本科教学工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简称,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1]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整体实力,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信息化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包括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教坛新秀)六个项目。学校从三个层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院系积极投入建设、师生广泛参与。

从2007年开始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的“质量工程”到2011年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更名为“本科教学工程”),截止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工作持续了七年时间。2012年之前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本科教学工程各个项目的申请、评审、信息管理及后续建设等环节基本上采用手工处理、各自为政的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造成了集中管理困难、项目难以持续建设、优秀项目无法起到示范作用等困境。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效率,更好的发挥本科教学工程的示范作用,整合优秀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需要对整个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信息化整合,提供一个公共的资源共享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进行管理、建设。

2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实现信息化的实践

我们从学校、院系、师生三个层面实现三级管理。学校提供一个公共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院系实现二级管理、建设,广大师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参与建设、共享资源。

2.1 学校提供公共的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宏观管理 学校在整个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宏观管理作用,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实施原则,进行规划、立项、管理和协调,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验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我们开发了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的完成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浏览、查询、上传、下载、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的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学校、各二级学院及各位教师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并为学校提供系统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成果展示的网络应用环境,整合已有的信息化网络资源,统一到该项目网络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下,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崭新的教与学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形式如表1所示。

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所实现的功能有:建立历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按二级学院划分的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含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优秀主讲教师及教坛新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及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数据库,例如视频、Word文档、图片文件等;实现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授权访问与操作:建立管理员用户及普通用户数据库,实现校级管理员(最高权限管理员)、院级管理员、项目负责教师管理员三级管理权限控制,以及普通用户(本校全体教师与学生)权限控制,对于外网无授权用户则只能进行网页浏览操作;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为了保护相关教师及教学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网络平台规划实现对无相关权限用户禁止下载及复制功能。实现对各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打印报表功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对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后期维护及功能扩展服务等。

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学校将历年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国家标准、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建立一套完善的后续质量监控体系。

2.2 体现院系特色,实现院系二级管理、建设 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院系是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者,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每个二级院系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对课程、团队、专业进行建设。在学校提供的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下,院系制定各自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第一道把关。

针对二级院系,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设有院级管理员,是各个二级学院负责管理本科教学工程网络平台的人员,该权限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对本学院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负责对本学院各级各类项目资料数据库执行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内容审核等操作。

院系根据各自特色狠抓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立项力度,鼓励网络课程建设,将优秀课程资源上网,将教学、科研综合考虑,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围绕教学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并及时更新数据管理平台中相关教学内容。将专业的内涵建设、外延拓展和特色培育形成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2.3 师生广泛参与,提供更多的开放教育资源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依赖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只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与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诚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中,普通教师及学生用户可以通过工号或学号和密码登陆该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界面,该权限用户只拥有浏览、查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及下载授权范围内资料的权限。为了充分体现内蒙古医科大学不断提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丰硕的办学成果,更好的展示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优秀典范,网络平台实现对外网无授权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或登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页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执行“浏览及查询”功能。

虽然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获取优秀的教育资源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例如通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改、教研的积极性;通过“精品课程”项目的开放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开放的平台获取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的教育资源。

3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至今,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已经运行两年,相关项目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笔者也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存在重视申报、轻视建设的问题 这里仍要提到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一旦申报成功,后续的资源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没有将知识及时更新。以“精品课程”项目为例,一些项目只有申报时非常少的授课资料,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后续课程资料,笔者访问了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一部分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平台不只是要起到申报、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资源。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搞终身制,项目建设滞后者淘汰,使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回归其本质——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可以效仿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做法,一旦被评选为精品课程之后,需要改进课程内容,每次授课后都必须上传课堂录像(国家级精品课程提出的更新要求),学生评估报告。在建设课程网站过程中,鼓励课程建设者访问其他学科和相关课程的网站,了解其他人是如何做的,从中汲取灵感。[2]

3.2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不明显,项目成果没有在师生中形成较大影响力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审出的优秀成果只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有可能推动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和学生很少访问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因此对于本科教学工程中的优秀成果也很少了解。

教师和学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首先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同时推动教师成为平台资源的更新者,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平台,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实践表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有利于整合资源,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使项目评审过程透明化,为师生提供更多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EB/OL].http://,2011/7/1.

[2]侯爽,王龙.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学质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2(2):124-132.

[3]张雨.本科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1.

篇9

关键词:国际商务 单证英语 项目化 改革研究

《国际商务单证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均有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该门课程是在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知识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后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愈发体会到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学生等多方面的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理实脱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讲授,学生再简单地制单操作,缺少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正能给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制单的机会也不多。对于单证英语的各个单项能力有所把握。但系统的综合技能较差。教学内容设计“见树不见林”。第二,缺少真实的教学环境。现在的商务单证操作基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现。从英语函电建立贸易联系到合同拟定和信用证操作。再到所有英语单据的缮制,都需在电脑中完成并传送。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几乎只在普通的教室里进行,教师仅通过幻灯片和样单的展示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的实践操作缺少相关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和实训软件。这些都造成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第三,考核方式陈旧。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陈旧。难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评价。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上的所有信息都显示出《国际商务单证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项目化的内涵

“项目化”实践教学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以项目带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涵盖的教学内容”。能力训练的主要载体就是项目(任务)。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的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项目的同时。训练高水平的职业能力,学习系统的应用知识。现代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课程应当充分体现“在做中学、边做边学”的高效认知过程。课程项目化正符合了这种现代先进职教理念。课程项目化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模式,而变为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开展一系列更符合和适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技能应用能力。

二、项目化在高职国际商务单证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一)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设计

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国际商务相关工作经验,并和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合作。然后进行国际商务单证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并对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下对应的英语能力。最后确定国际商务单证英语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1)能根据交易磋商的内容拟定和审核国际商务合同,识记进出口合同内容、条款及表达方式,培养较强的国际商务团队精神和较好的国际商务诚信品质。(2)能够正确分析信用证的基本内容,根据外贸合同和UCP600正确审核信用证并进行修改,掌握信用证的主要内容及流转程序,掌握信用证类型,明确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的要点,培养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3)能根据信用证和UCP600审核和缮制国际商业发票和装箱单,了解发票的种类。木质包装和非木质包装的制作要点,培养良好的忠诚品质和开拓精神。(4)能够缮制国际托运英文单证,办理出口货物托运手续。掌握货物出运操作基础知识。掌握托运单证的内容及缮制要点,培养学生国际商务审单和制单中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职业习惯。(5)能根据信用证要求。申领和填制原产地证。了解原产地证的种类及申领流程。培养自我学习和国际商务等信息获取的意识。(5)能够对一般贸易下的进出口业务进行出入境货物报检单证的缮制,了解出入境报检基础知识,熟悉货物报检流程,明确相关单证内容及缮制要点。(6)能正确进行货物运输保险的操作及单证的缮制。掌握货物运输保险基础知识,掌握运输保险单证的种类和内容。(7)能对一般贸易下的进出口业务进行出入境货物报关的操作及单证缮制,了解出入境报关基础知识,熟悉货物报关流程,明确相关单证内容及缮制要点。(8)能够审核并缮制海运提单以及其他运输单证。掌握提单种类。掌握海运提单的内容及其他各种运输单据。(9)能够制作全套结汇单证,掌握装运通知、受益人证明、汇票等其他相关常用结汇单证的内容及缮制要点,了解相关辅结汇单证的内容。(10)能够进行出口收汇核销和出口退(免)税相关单证的缮制及处理,掌握装运通知、受益人证明、汇票等其他相关常用结汇单证的内容及缮制要点。了解相关辅结汇单证的内容。

(二)教学分析和课程设计

篇10

一、抓住课本,梳理素材

临近高考,许多学生和老师喜欢“宝典”、“临门一脚”之类的资料,陷入题海,复习得焦头烂额。然而据以往经验和事实来看,课本就是复习过程的本,舍弃课本无疑是舍本逐末。历届高考状元在谈及经验时,无不例外地谈到了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北大附中语文教研室主任陈振群也谈到,从最近几年试题分析看,考查的内容不管是字音,还是字形都不离课本,因此,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扎实非常重要。而我想说,我们抓课本不仅是在抓基础,抓方法,更是在抓素材,这无疑给无暇阅读的高考学子们一个很好地搜集作文材料的机会,解决了许多阅读量少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问题。在高考考场上使用课本素材获得满分的作文也比比皆是:2011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天道酬诚信》运用了《论语》《荆轲刺秦》《屈原列传》中的内容;2012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乐》,以陶渊明,李白的诗句、经历为例;2013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树人”需要鲁迅》,以鲁迅为引子,谈到了《师说》。仅以近三年来看,我们就发现,不论是全国,还是各省,对于课本内容入文,阅卷者皆不生厌,反有欣赏之意。

如何梳理课本呢?笔者采用三个步骤:首先,以题材为纲进行整理,例如:以“理想志向”为内容,就将《沁园春・长沙》、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司马迁《报任安书》等整理在一起。以“爱国”为话题,就将鲁迅《〈呐喊〉自序》、屈原《离骚》、范晔《苏武传》、司马迁《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整理在一起,其他题材亦是如此。其次,我将现代文和文言文进行分别整理,现代文注重作者的经历,作品内容的概括;文言文不仅注重这些,更要注重经典段落的背诵默写,这些都是写作中绝佳的素材。第三,我强调对经典篇目风格和结构的梳理,例如:余秋雨的《都江堰》,那种以奇句开篇,内容分为三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部分;梁遇春的《吻火》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徐志摩的“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来纪念徐志摩,赞颂一种人生精神,两个细节,看似无关,又互为表里;至于汪曾祺的《葡萄月令》,那种以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表现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写作方式。

二、立足实事,学会立意

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范围:1992年看待社会“公德心”的问题;1996年的“截肢”,是针对社会生活中那种不负责任现象的抨击;1997年的“助人为乐”与“悄悄走开”揭示了人们对“助人为乐”的矛盾心态;1998年的“坚韧”和“战胜脆弱”要求同学们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个角度切入,再现同学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01年、2002年的作文都涉及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问题。足见高考作文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和人们生活需求现状,在充实学生文章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举例说明:上海某派出所日前了一个“乞讨排行榜”,对常在地铁中乞讨的人进行排名,此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警方的乞讨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何姓乞丐4年中被抓了309次,至今仍在地铁线内乞讨。“乞讨排行榜”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乞丐盘踞地铁讨钱,确实影响市容和市民的安全出行;也有人认为,穷人行乞系生活所迫,何必为难他们,这是对自尊心的剥夺。这一社会新闻,避免了国内外已成定论的重大新闻热点,有在我们生活中大家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对于它的评论和认识也是不一而足。所以引导作文时立足身边实事,既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的潜能,对高三后期作文一潭死水的现状会有所改善。

三、注重修改,形成精品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十载,三易其稿”的结果。修改对写作的好处不一而足,对高三后期的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意义更是重大。教师单一批改的不足我们姑且不论,单说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就能收到不俗的效果,会逐步形成精品,提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