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的话术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和孩子沟通的话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和孩子沟通的话术

篇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7年1月~2012年2月实施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13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52例,年龄1岁3个月~12岁,受伤部位以额部碰伤最为常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伤后2~8h,清创美容缝合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2 语言沟通的技巧

2.1运用治疗性语言,杜绝刺激性语言:与儿童沟通时不能因为其年龄小,不懂事,而忽略与之沟通交谈,沟通时必须诚恳、和蔼,注意语气语调,不用刺激性语言。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轻柔的话语能让儿童的恐惧心理有所减轻。同时应当注意细致观察不同儿童的性格特点,个性化地进行有效沟通。治疗性语言分为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和积极暗示性语言。首先应运用安慰性语言,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使之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安全感;解释性语言则多用于手术治疗前,解释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积极暗示性语言多用于手术进行中,要懂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爱好和嗜好,并适时的给予心理干预,如:“宝宝,听阿姨的话,乖乖的躺着不要动,等阿姨抓完你额头上会咬人的小虫虫,就带你去吃肯德基”。鼓励儿童好好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选择儿童语言与之沟通: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儿童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接受能力完全不同,护士应根据所观察到的儿童体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表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术前可以准备一些色彩斑斓的小玩具或者糖果,有利于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调动儿童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沟通过程中,要有亲切的微笑、慈爱的目光,轻轻地,让儿童产生亲切感,从而配合治疗。

3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对于儿童,尤其是1~3岁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差,甚至根本不理解,进入手术室后,对陌生的环境有一种恐惧感,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更是恐惧有加,所以面对“不安全的环境”、“陌生的人”,常哭着闹着要找父母。这时护理人员应让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多安慰鼓励开导孩子。首先,在与儿童沟通过程中要保持稳定、友好,这样儿童会较容易根据成人的愿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创伤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儿童受伤后能在心理上健康发育[2]。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表情: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中最乐观的,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儿童极富有感染力,微笑待人,是交流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儿童恐惧焦虑的时候,护理人员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3];②眼神:眼神可以沟通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情感,增加亲和力,医护人员与儿童第一次见面时,一部分儿童对医护人员往往存有极强的戒备心理,此时,关注、亲和的眼神又是赢得幼儿信任的关键。接触的过程中,恰当的微笑、轻柔的话语、充满关爱的眼神与儿童对视、交流,能有效地感化儿童,使之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逐渐消退; ③手势与姿势:用手势配合语言以及眼神可提高与儿童之间的亲和力,体贴的手势、关切的触摸、适时的沉默也是在与儿童沟通中常用的技巧,可使儿童感到关怀与支持。如:手术前从家长怀中接过孩子,面带微笑的告诉孩子:“阿姨带你去看小玩具,还有很好吃的糖糖”。手术中可及时为儿童擦拭泪水,握住小手,以母爱般的言语给孩子讲故事等等,手术结束后,为孩子擦干净伤口周围皮肤的消毒液,整理好衣服等。

4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儿童受伤后,家长往往情绪激动、焦虑,因此,做好家长的安慰工作,让其正确的认识到自身情绪对保障儿童顺利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劝其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安慰与鼓励,由于年龄太小实在无法配合手术者,可以让家长在穿好洗手衣、戴好口罩和帽子的情况下,陪同孩子一起进入手术室。护士在解释、暗示时,应多从儿童角度考虑,让家长感觉无论护士怎样做都是为孩子康复着想,恐吓、训斥性语言及冷若冰霜的体态语言,则会对儿童及家属造成心理伤害,也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缺乏与家长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治疗。儿童外伤一般是急诊就诊,常有好几位家长陪同,护理工作人员要沉着、冷静、有判断力,处置井然有秩,忙而不乱,陪同人员的关系常很复杂,有的是幼儿园受的伤,有的是孩子之间打闹所致等,无法辨清他(她)们之间的是非关系。医护人员不要轻意发表议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掌握一般的法律常识,在不影响对儿童治疗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总之,在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中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语言沟通是确保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誉华.应用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鼻唇沟区术后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67-1868.

[2]余娟,王建华.面部烧伤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1):124.

篇2

父母应先进行“自我教育”。

中国的父母会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培训。美国教育家斯特娜说:“教育应在家由母亲开始。”孩子是张白纸,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生活,父母是他们范本。父母不屈不挠,孩子奋发向上;父母成天抱怨,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会高。

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和孩子保持平等,遇事听取孩子意见,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情绪。伤孩子自尊、恐吓孩子的话不说。长期处于恐惧和无助状态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或者顽固叛逆;在安全、和谐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通常健康乐观,积极主动,很有主见,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情感教育永远高于道理教育。

迟钝、淡漠、冷血,是从小不重视情感教育的结果。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孩子应首先交给他们感恩、爱、快乐、希望这些最基本的能力。记得时不时跟他们谈论美丽浩瀚的星空中有什么。

品质和好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人成功与否,80%由品质和性格决定。习惯并不都是大事,譬如吃适量食物、不挑食。许多擅长用脑的人,一生都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从不暴饮暴食。行为反复就成了习惯,习惯升华就成了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婴幼儿期是可塑性最高的阶段。

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所以,应该重视0~3岁这个阶段,充分开发孩子潜能。

早教不应学习知识。应开发天性。

在早教中,应以孩子兴趣与非知识教学为主,开发孩子天性,让孩子感觉数学、文字有趣。爱因斯坦说他一直记得叔叔雅各布说过的话:代数就像我们要捕猎的不知名小动物,先称它为X,等抓到后再给它取个合适名字。这让他一生都把科研当作猜谜语、捉迷藏。

父母与孩子沟通,是教育的开始。

有很多父母感叹和孩子难以沟通,可尝试如下守则:在固定时间、孩子情绪好时交流,倾听为主不打断不评论,面带微笑、眼神关心,语气温柔。沟通不是为了满足成人的好奇心,而是突出孩子的主导地位。

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不同之处。

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跟孩子短处较劲。父母应找长处,因势利导。

孩子的性格大致有四种:

敏感型:较脆弱,多愁善感,思考更深入。需要更多理解和分享。

反应型:好交际,对外界刺激的需求更多。需要更加多样性的活动

接受型:举止良好,遵从指示,但拒绝变化。太多活动会打乱他们节奏。

活跃型:有坚强的意志,喜欢冒险,希望成为焦点。领导才能非常突出。

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比现在的成绩更重要。

对孩子报有希望,是每个家庭、每个民族的共同情怀。但期望一旦脱离孩子自身实际,期望就变成束缚、压力、甚至是灾难。父母应有平常心:智力可以不超常,但身心须健康。

不滥用奖励,不随便许诺。

贿赂会把孩子搅进父母的是非之中,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观念的混乱。有一幅漫画:孩子拿着100分试卷,爸爸奖励了他100元;孩子拿着90分试卷,妈妈奖励他90元钱;第三次孩子拿着50分试卷,向爷爷要50元奖励。这很好地说明了乱用奖励的恶果。

不纵容孩子,也不逼孩子盲从

父母万事代劳,孩子将凡事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强迫孩子盲目服从,其根源还是我们灵魂深处家长专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这会扼杀孩子个性,剥夺他们思考、判断的能力。要允许孩子偶尔抱怨。让孩子在幼小时潜移默化地学到爱与支持,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引导是关键。

孩子在不断地犯错误,并且在不断的改正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完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父母要做的是宽容、有耐心,并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从美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美誉的根本价值在于个人自由与解放,一切美感活动,都是帮助人的情感得以更好地释放,所以,逼孩子苦不堪言地练琴考级、苦练画画的行为可休矣。人的创造冲动正是来自于对美的感受和追求。牛顿从苹果落地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并由此产生冲动或叫激情,这种不可遏制的情感就是创新冲动。想具备这种冲动,需要美育的培养和熏陶,而不能靠智育。

民主家庭出来的孩子积极上进

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这是当今社会家庭的6种教养方式。其中,民主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

阅读和思考是孩子一生自我学习的根本能力。

犹太小孩稍懂事,母亲滴蜂蜜在《圣经》上,叫他去吻;犹太人的墓园也常有书本,据说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意即生命结束有时,求知却无止。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父母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让孩子喜欢阅读;第二教会孩子如何阅读。而哲学式的思考是指抱怀疑精神,不理所当然地对待事务。

常常让他争取领导地位。

让孩子多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争取领导地位;让孩子和各种年龄、背景的人交谈,他们将在那获得眼界、判断力和待人处世经验,以及沟通能力。做他竞选活动的支持者,常鼓励和表扬他,让他尝到胜利的味道,即使是最简单的“你最棒”、“我喜欢你这种做事情的方式”。

智商有8种。智力只是其一。

智商有八种类型:学术、情感、体育、创造性、艺术、常识、直觉以及天赋智力。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全部这些智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家长往往更关注学术智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要知道,这些智商中只要有一项是突出的,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可贵的人才。

问问孩子“喜不喜欢”“自不自在”。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赢在明天”,这些口号简单粗暴,充满误导。不和孩子谈“赢”,要让他们开心、自在。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之前,先问问孩子他们这样“喜不喜欢”、“开不开心”、“自不自在”。尊重他们自发的情感和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东西。这样的能量为那些从小被迫“赢”的孩子不能企及。

学会沟通和交流,才能融入社会。

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不要只想着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身心一致,内外一致,会沟通的孩子总能受到同伴的喜欢,他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大,他在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会越来越强。

越早接触钱、学习理财,长大才越会赚钱。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财富形成的了解。快乐赚钱,打理钱财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在美国,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6、7岁时教他如何花零用钱,10岁给他设个人独立银行账户,一起制定储蓄和消费目标。13岁,带他做些简单的投资,让他们从获取收入的过程中,了解财富流转的规则。

篇3

[摘要]通过对23例青少年女性中晚期人工流产的分析,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女性健康,应该在青少年女性中加强性与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教育

对我院2008年因中晚期人工流产住院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期人工流产年龄小于20岁的21例,晚期人工流产年龄小于20岁的3例,其中中期人工流产年龄最小的2例14岁。这23例年龄未满20岁的青少年女性对工作人员也是不小的触动。

首先对人工流产认识一下:人工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作为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不能用此作为节育方法。专家建议终止妊娠在孕10w以内做最为适宜。10w以内的妊娠可用吸宫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身体影响较小;妊娠11―14w,需要钳刮术,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妊娠14w以上就的住院引产(14~27w做人工流产为中期引产,超过27w做人工流产为晚期引产),对青少年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

篇4

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哀伤的小天使。原本快乐无忧的他们,却因为疾病被困在白色的病房里,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病痛折磨,还有精神上的恐惧和无助。他们原本能从家人的陪伴和安慰中获得力量,可成人们的心里也沉重无比,安慰的话语苍白得只剩下“宝贝不哭”“宝贝别怕”。

幸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白色病房变成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他们带来了哆啦A梦和喜羊羊还有跳跳虎,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带来了爱和勇气,他们就是 “小丑医生”……

宝贝不孤单,你有“哆啦A梦”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小小的身影显得清冷又孤单,常常一脸羡慕地看别的妈妈一口一口地给孩子喂苹果。有一天,“哆啦A梦”来到了他身边,成了他寂寞日子里的好朋友。

6岁的宋乐天,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已经住了好几个月了。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身体的原因暂时没有办法做手术。

医护人员很少见到宋乐天的父母,偶尔来,他们也是交完费、看一眼小乐天,就匆匆离开。小乐天的父母工作很忙,一个是做工程的,经常全国各地跑,一个是做销售的,也要天天在外面跑。两个人都非常爱小乐天,所以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希望他每一天都能开心快乐。然而小乐天却没有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健康快乐成长,而是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还要还房贷,夫妻俩只能拼命工作。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把小乐天的奶奶接到广州,帮助他们照顾孩子。

奶奶说着一口浓重的家乡话,小乐天经常听不懂奶奶在说什么,两个人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住院期间,小乐天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病床上,唯一的说话对象就是床边那只小浣熊玩偶,睡觉的时候,他也要抱着它。有一次,奶奶把小浣熊拿去洗了,小乐天以为丢了,大哭了一场,差点昏厥休克,后来谁也不敢再动他的小浣熊了。

小乐天比其他孩子都坚强,治疗的过程中,从没有听他喊过痛。别的孩子生病了,一家人围着团团转,百般呵护。可小乐天的床边却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而且两个人的沟通也不多。很多时候,就是小乐天一个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小小的身影格外孤独。他从不提什么要求,也不提让爸爸妈妈来看自己,可他的“懂事”让奶奶心疼,他的安静又让奶奶感到害怕,好像孩子会随时离开这个世界。

一天,奶奶出去打水,小乐天孤零零地坐在病床上,一脸羡慕地看着隔壁床的孩子。那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正在一口一口地给她喂苹果。这时,病房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个穿着哆啦A梦玩偶服装的大姐姐走了进来。

小乐天最爱看的动画片就是《机器猫》,看着走进病房的哆啦A梦,他眼睛里闪出了惊喜。

“哆啦A梦”迈着笨重的步子走到小乐天的病床前,像变魔术一样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一个可爱的哆啦A梦毛绒玩具,把它送到小乐天手里:“我是哆啦A梦,听说小乐天特别听话,打针也不哭,我是特意来给你送礼物的。喜欢这个吗?”小乐天睁大了眼睛,一脸惊喜地直点头,然后一把搂住了毛绒玩具。病房里的其他孩子都羡慕地看着他。“哆啦A梦”看见小乐天病号服下面露出来的细瘦胳膊上布满了针眼,心疼地问:“打针疼吗?”小乐天摇摇头,声音低低地说:“不疼。”

随后,“哆啦A梦”坐到小乐天的床头,拿起桌上的苹果,认真削好,又切成小块,一块块送到小乐天的嘴边:“哆啦A梦有个最好的朋友,就是大雄。以后我做你的朋友,好吗?有什么愿望都可以跟我说,我会想办法帮你实现。”小乐天咬着苹果点点头,小脸上有了笑意。随后,“哆啦A梦”又给小乐天表演了魔术和小品,小乐天笑得很开心,中午时吃了大半碗饭。

“哆啦A梦”临走前,小乐天一把抓住她的手:“哆啦A梦,你还能来陪我玩吗?”“哆啦A梦”用力点点头。

有了“哆啦A梦”这个朋友,小乐天终于不再像过去一样孤单寂寞了。小乐天每天都盼着“哆啦A梦”能再来找他玩,然而一连好几天,“哆啦A梦”也没有来过,小乐天显得有些失落。

那天,小乐天正情绪低落地躺在床上,突然,“哆啦A梦”推着一个平时用来放针剂的小推车,来到小乐天的病床前。在她的身后,还跟着“大熊”和“灰太狼”,小乐天一下子愣住了。“哆啦A梦”把小车推到小乐天的面前,掀开盖在上面的布,下面不是平时常见的针管药剂,而是一个大蛋糕,蛋糕上是一个露出灿烂笑容的哆啦A梦头像。“哆啦A梦”拍着手唱起了生日歌,小乐天这才反应过来,露出了羞涩开心的笑容。原来,那天是小乐天的生日。

“哆啦A梦”和“大雄”在病房里给小乐天表演了一段动画片里的剧情:哆啦A梦赖在地上,嚷着跟大雄要吃的,大雄不给,哆啦A梦便不依不饶地哭个不停。小乐天看得哈哈大笑,他拽着“哆啦A梦”的手弱弱地问:“你能给我一个任意门吗?如果有了任意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爸爸妈妈就可以多来看看我,我也可以回去看看他们。”“哆啦A梦”听完,眼圈红了,轻轻搂住了小乐天。

几天后,小乐天的妈妈出差回来,怀着没能给孩子过生日的愧疚,急匆匆赶到医院。可让她惊讶的是,病房里的儿子没有任何委屈难过,反而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儿子还欢快地比画着,向妈妈介绍了他的新朋友“哆啦A梦”。妈妈心里不禁心生疑惑:医院里哪来的“哆啦A梦”?

经过打听得知,“哆啦A梦”原来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名字叫做何倩敏,其他的卡通玩偶扮演者也都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穿上卡通服装,为医院里的患病儿童送去欢乐和温暖。那天,何倩敏和同事在住院记录上看到是小乐天的生日,就和同事为他庆祝。

“孩子生病后,很少笑也很少说话,但有了你们这些朋友之后,他话多了,也爱笑了。”乐天妈妈有种说不出的感激。

病魔最怕爱笑的小朋友

病痛的折磨让他充满恐惧,也让他变得爱发脾气。跳跳虎阿姨来了,告诉他,病魔最怕爱笑的小朋友,还告诉他,爸爸妈妈其实很爱他。

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像何倩敏这样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除了是医生、护士,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小丑医生”。

在国外的很多儿科病房中都有“小丑医生”,他们穿着白大褂、戴着红鼻子,打扮成小丑的样子,来到孩子的病床前,给那些正承受着病痛折磨的孩子们带去欢乐。2013年3月,何倩敏的同事唐远平从意大利学习交流归来,提到“小丑医生”。何倩敏和其他同事一听,都觉得特别好,就自发建立了一个 “小丑医生”小组。他们买来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卡通玩偶服装,去到孩子们的病房里,给孩子们送去快乐,让冰冷的病房里充满温暖。

何倩敏接触过许多像小乐天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其中5岁的男孩乐乐也让她印象深刻。

乐乐患有支气管狭窄,经过多次抢救。病痛的折磨让敏感的乐乐很少笑,也不爱搭理别人,显得很“冷漠”,还喜欢发脾气。何倩敏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跟家人闹脾气,妈妈都急哭了,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坐在病床上玩自己的玩具,好像周围的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乐乐的妈妈含着眼泪说,孩子要什么,他们都会尽量满足,可孩子依然不快乐,经常变着法子找茬儿,而且听不进他们的话。

何倩敏想,一个5岁的孩子多次面对生死,他心里的害怕也许比一般人都多,正是这种恐惧让他忘了什么是笑、什么是快乐,所以才呈现出“冷漠”,而这层冰冷坚硬的外壳却伤害了他最亲近的人。

何倩敏特意买了一捧向日葵手工花的材料,利用休息时间把它们一朵朵缝好。几天后,何倩敏穿上了跳跳虎的卡通服装,捧着向日葵,一蹦一跳地走到了乐乐的病床前。孤僻的乐乐对她十分抵触,马上拉起被子把头蒙了起来。何倩敏并不气馁,把那捧向日葵放在病床上,用讲故事一样的语调说:“有一棵向日葵,他很想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在阳光下灿烂地盛开,但是因为它生病了,所以只能住在医院里。病房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笑声,向日葵很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想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棵向日葵很孤独,这时候,蝴蝶姐姐飞了过来……”

何倩敏一边讲故事,一边偷偷观察着乐乐的反应。他刚开始背着身,把头埋在被子里,不一会儿就好奇地扭过头来,掀开一个被角,偷偷瞄着何倩敏。何倩敏假装没有看到他,拿出一个长气球,熟练地拧成了一只蝴蝶的形状。乐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何倩敏的手指。何倩敏仿佛没有看到他一样,继续讲故事:“蝴蝶姐姐说,向日葵弟弟,你不要难过,只要把病治好了,很快就能回到阳光下了,外面的小伙伴都在等着你呢。”

乐乐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她:“打针吃药能把病治好吗?能上学吗?小朋友愿意跟我玩吗?”“当然啦,你和这棵向日葵一样,只要把病治好了,就能出院和小伙伴在一起了。”乐乐闷闷不乐地说:“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把病治好呢?”何倩敏说:“只要你坚强一点儿,多笑一笑,很快就能把病治好的,病魔最怕爱笑的小朋友啦。”乐乐有点不相信地看着何倩敏:“真的吗?”何倩敏认真地点点头:“这几朵向日葵送给你,你要和它们笑得一样灿烂。”乐乐伸出手,搂着那捧向日葵,终于笑了。

此后,只要一有时间,何倩敏就去看望乐乐。那捧向日葵一直被乐乐放在身边,笑成“向日葵”成了他心里的小小心愿。有时候看乐乐笑了,何倩敏就会拿起一朵向日葵,放在乐乐的小脸蛋旁边,逗他:“乐乐笑起来真好看,圆圆的小脸蛋,弯弯的小嘴巴,离灿烂的向日葵已经不远了。”乐乐一听,笑得更灿烂了。

何倩敏还经常给乐乐讲一些自己改编的温馨小故事,一边讲,一边用各种手工小材料把故事里的主角做出来给乐乐看。“从前有一只倔强的小兔子,兔妈妈很爱他,可是小兔子很调皮,常常不听妈妈的话。有一次,小兔子因为贪玩生病了,兔妈妈很着急,每天守在床前照顾小兔子,小兔子却不能明白妈妈的爱,反而经常冲妈妈发脾气……”何倩敏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让乐乐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听到一个又一个故事,乐乐有时会若有所思地低下头。一段时间之后,何倩敏发现乐乐开朗了许多,冲妈妈乱发脾气的现象也少多了;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恢复得比医生预想的要好。在妈妈眼里,乐乐变得懂事了许多。

又过了一段时间,乐乐出院回家休养。临走前,他特意找到何倩敏,送给她一幅画。孩子用稚嫩的笔法画了一大片向日葵,旁边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跳跳虎阿姨,谢谢你。”何倩敏拿在手里,像捧着一件珍宝。

传递爱和快乐的“小天使”

她自己是个重病小患者,却把从“小丑医生”阿姨那学来的魔术、故事,用来逗乐了一个哭泣的小女孩。爱和快乐也在孩子们之间传递着。

曾经,何倩敏以为,孩子只需要得到别人的爱和关注。可没想到,孩子会把自己获得的快乐传递出去,分享给那些同样需要温暖和关爱的伙伴们。

12岁的琪琪患有白血病,已经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起初她像个小天使,很爱笑,可是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每天的治疗让她感觉痛苦厌烦,开始不听妈妈的话,甚至吵着要回家。妈妈没有办法,只得哄她:“乖乖听医生的话,妈妈明天就带你回家。”可是这样的话说了几次之后,琪琪再也不相信了,甚至开始拒绝吃药。

就在妈妈无计可施的时候,“小丑医生”来到了病房。何倩敏穿着卡通服装,一出现就吸引了琪琪的目光。何倩敏先是蹲下来,用小魔术变出一只小纸鹤,然后指着三杯口服药说:“你看,这杯黄色的是橙汁,红色的是西瓜汁,黑色的是可乐。你把它们喝下去,病很快就会好了。”琪琪刚哭过,脸蛋上还挂着泪珠,她睁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不动也不说话。何倩敏说:“你喝一杯,我就给你变个小魔术,怎么样?”琪琪想了想,点了点头,慢慢喝下了一杯药。何倩敏变出了一朵小红花,别在了她的衣服上:“你真棒!”琪琪破涕为笑,又喝下一杯药,拍着手让何倩敏继续表演。何倩敏变出来一个漂亮的蝴蝶发夹,夹到琪琪的小辫子上。琪琪开心极了,把剩下的一杯药也喝光之后,拉着何倩敏的手,求她教自己变魔术。

何倩敏板起脸,认真地说:“想学魔术可以,但是你要保证以后乖乖吃药。”琪琪马上点头。何倩敏教了她几个简单有趣的小魔术,琪琪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

何倩敏以为琪琪学魔术只是为了解闷,没想到有一回她路过病房,发现琪琪站在一个哭泣的小女孩的病床前,正在用上次学到的魔术给那个小女孩表演节目。何倩敏悄悄地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琪琪的动作虽然不是很熟练,却有模有样,小女孩很快就不哭了。然后,琪琪坐在那个小女孩的床前,给对方讲起了故事。不一会儿,竟然把那个孩子给逗笑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何倩敏很感动,她没想到琪琪自己生着病,却还在想着帮助别的小朋友,让别人也感到快乐。何倩敏走进病房,虽然这一次没有穿卡通服装,但琪琪还是一眼认出了她,亲切地一把抱住她。

2014年12月25日,元旦前夕。穿着变形金刚、小恐龙、小狐狸服装的“小丑医生”们,在医院临时布置的小礼堂里举办了一场“小丑医生群演会”,各种轻松可爱的节目,逗得台下的孩子和家长们笑声不断。

篇5

魔术团每到一个小镇,逗留四天后,就要赶往下一个小镇。这一场是我在这个小镇的最后一场演出。

大家都忙碌地收拾道具准备离开时,一个小脑袋从幕布里钻了出来,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我记得他,每场演出都坐在首排,是一个忠实的小观众。小家伙拉开幕布走到我面前。我头也不抬地说:“表演结束了,快回家去!”这种小孩几乎每到一个镇都能遇到,他们缠着我要学魔术。这小家伙却没有说话,只是眼巴巴看着我,不肯离开。

我们在夜幕中离开小镇。

新的小镇里,演员们抓紧时间睡觉,工人四处张贴宣传画。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我已经奔波了数年。

傍晚,当我身穿燕尾服登上舞台时,却见那个小男孩坐在首排。他的家离这个小镇少说也有数十里远,这让我很意外。所以我特意请他上台参加互动,他欣喜若狂,配合着完成了互动。

演出结束后小男孩再次找到了我。原来他是瞒着大人自己偷跑来的。我想他家人此时该如何焦急地寻找他,他却说:“妈妈不会找我的。发现我失踪她也不会着急的,她不喜欢我。”

然而孩子的妈妈却找来了。“魔术团来了之后他就变乖了,所以他失踪后我就猜到是跟你们走了。”男孩的妈妈很年轻,却满脸愁容,从衣饰上可以推断生活并不富裕。

我们交谈了起来。孩子叫莱克,十一岁,自从去年父亲去世后他就性情大变。和同学相处不好,学习成绩也一团糟,老师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他几乎每天都跟人打架,还将同学打伤住院了……”这位母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莱克的性格越来越暴燥,内心却越来越自卑,处处觉得别人比自己聪明能干。他希望魔术师能把自己变聪明。”

虽然魔术是我赖以维生的技艺,可是面对这对可怜的母子,我还是决定用特殊的方法帮助小莱克。

我把他带到后台,在没有距离和任何遮掩的情况下表演起了魔术。于是,红桃A之所以会变成黑桃K,是因为事先用双面胶将黑桃K粘在了红桃A上;把水倒入报纸做的漏斗里而报纸不会湿,是因为装水的塑料杯是双层的,水其实倒进了中间;而美女变老虎,仅仅因为铁笼底部设了让人难以发觉的暗格,布帘拉上的时候美女把老虎放出来自己藏进暗格里……

看完表演后莱克愣了很久,他想不到伟大的魔术师竟然是个“骗子”!

我平静地说:“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看似神奇的东西其实就这么简单。魔术师之所以能在舞台上显得潇洒自信,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取胜。任何一种简单的小魔术都是智慧的结晶,正如生活中的收获必须靠努力得来。”我抚摸着小莱克的头,继续说道:“魔术告诉我们,生命充满了惊奇和梦想;也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可能不是表面上所见的那样。你的同学看似比你强,其实他们并不轻松,为了超过你,他们背后不得不拼命地学习;你妈妈对你严厉、冷淡,但她却是最爱你的人……”

小莱克后来跟着妈妈离开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听懂了我的话。

翌年,我受香港迪斯尼乐园的聘请,告别了多年的巡演生涯。乐园为我做了电视宣传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无名小镇的信。随信有张相片,相片上的小莱克一身魔术师打扮:身穿大红袍子,高举着魔杖的右手指向天的他,就像是沟通上天与地面的桥梁。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

【思考练习】

1.小莱克为什么想要学魔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魔术师是用什么特殊方法帮助小莱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身穿大红袍子,高举着权杖的右手指向天”的人物造型,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魔术师最后收到的那封信上面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试根据你的理解推测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关键词】 地佐辛; 心理干预; 小儿全麻; 术后躁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55-03

The Effect of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trabismus Diorthosis/JIAO Ran,ZHANG Ning,ZHANG Y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55-5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trabismus diorthosis.Method:A total of 60 children for pediatric strabismus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Dezocine 0.05 mg/kg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at 15 minutes before the surgery an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Ketamin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The operation time,recovery time,the dosage of Ketamine,postoperative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recovery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osage of Ketamin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字2=4.63,P=0.03).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on time,sedation score,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inhibition and laryngospa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Dezocin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of the pediatric strabismus,and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t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pread value.

【Key words】 Dezoc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ediatric gener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dong Eye Hospital,Ji’nan 25002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02.027

小儿斜视手术一般时间较短,但术中牵拉刺激较强,容易引起眼心反射;术后要求意识清醒,防止乱抓眼盾引起术后感染,影响手术效果。但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幻觉、谵妄、躁动、喉痉挛及其他并发症,尤其是躁动发生意外危险的风险较大,表现为:大声喊叫、语无伦次、手脚乱动、企图挣扎起来。目前多数认为躁动与早期疼痛有关,地佐辛做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作用强、副作用少等优点,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单纯的止痛药只能改善患者的生理情况,有资料显示,给予患儿一定的心理干预可以安全度过恢复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地佐辛联合心理干预对小儿斜视的治疗效果的观察,为小儿术后躁动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选取行斜视矫正术的60例患儿,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6岁,体重10~25 kg,ASAⅠ级,无遗传性疾病,无精神性疾病,无近期呼吸道感染史,无药物过敏史,智力和语言均发育正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年龄

(个月) 性别(例)

体重

(kg)

男 女

观察组(n=30) 42±9 19 11 15.5±1.8

对照组(n=30) 40±12 21 9 16.1±2.2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6 h严禁饮食,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吸氧,连接监护仪常规监测ECG、NIBP、SpO2。两组术前15 min均缓慢静注地佐辛0.05 mg/kg,术前两组患儿均辅以0.5%丙美卡因充分表麻,麻醉诱导采用氯胺酮2~4 mg/kg,术中维持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间断静注氯胺酮1~2 mg/kg,术毕生命体征平稳送入术后恢复室观察至清醒。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 术前访视时,向患儿描述手术室的环境,观看麻醉苏醒室的照片,采取一些简单易懂语言向孩子讲述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及过程,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讲喜欢听的故事,缩短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距离,充分取得孩子的信任。

1.2.2 术中 进入手术室时,患儿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会产生联想和孤独的心理,可以在墙壁上挂一些卡通图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患儿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告诉其一直会陪伴在身边直到手术结束等这样的话语。安慰孩子,并给讲故事,直到进入麻醉状态。

1.2.3 术后 转入术后恢复室后,患儿醒来看到陌生的环境容易哭闹,可以提前让其父母穿上手术衣进来陪伴,让孩子第一时间看到父母,指导父母给予孩子安慰、表扬的话语。比如“宝贝真勇敢,手术已经结束,一会就和爸爸妈妈回病房”等类似安慰。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氯胺酮用量;(2)记录患儿恢复期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3)记录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0分:无躁动;1分:轻度躁动;2分:吸痰等刺激时稍有躁动,无刺激时也有挣扎但不剧烈,不需医务人员制动;3分:重度躁动,剧烈挣扎需多人制动;(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喉痉挛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氯胺酮用量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氯胺酮用量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苏醒时间(min) 氯胺酮用量(mg)

观察组(n=30) 38.0±10.1 30.8±6.0* 35.6±1.3*

对照组(n=30) 35.0±16.5 36.7±3.5 42.5±3.2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镇静和躁动评分比较

两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0),见表3。

表3 两组镇静和躁动评分比较 分

组别 镇静评分 躁动评分

观察组(n=30) 2.51±1.09 1.06±0.09*

对照组(n=30) 2.26±1.20 2.35±0.57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3,P=0.03),而两组的呼吸抑制和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喉痉挛

观察组(n=30) 1(3.33) 0* 0

对照组(n=30) 0 6(20.00) 1(3.33)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指意识与行为分离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小儿全麻恢复期常见的麻醉并发症,表现为:哭喊、无法安抚、四肢乱舞、、语无伦次、定向力障碍、类似偏执狂的思维及无法辨认以往认识的人和物[4]。症状严重者还会拔掉输液器、尿管、刀口敷料,重则出现刀口裂开、出血、感染等情况。大部分躁动是自限性的,一般5~15 min,但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5]。其病因复杂,原因有早期疼痛、学龄前儿童、焦虑、适应能力差、物残留等[6]。因此,临床工作必须对躁动有足够的认识,积极预防、护理和采取治疗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将风险降到最低。尤其是小儿眼科手术易出现躁动谵妄,更需加强预防和护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1]。

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以其起效快、镇痛作用强、轻度镇静、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围术期的镇痛,对于小儿的镇痛作用也非常确切,能够明显减轻患儿术后的疼痛[6]。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7]。由于患儿容易出现怕打针、怕疼痛、怕离开父母、怕陌生的环境等情况,因此患儿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情绪,从而导致孩子在麻醉苏醒期易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容易引起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儿在进行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显得尤为重要[8]。

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用于全麻恢复期的促醒及安定,包括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与患儿交朋友,进行语言式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及抽象沟通;手术当日温馨地接待;术后对患儿进行亲切的安慰,恢复室父母的陪伴,以恢复期躁动、镇静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生率为指标,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儿获得一定的心理支持,减少哭闹、躁动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地佐辛联合心理干预对小儿斜视术后的躁动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的发生率,减少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儿舒适度,更加人性化,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桠楠,许冬妮,周嘉嘉,等.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2):240-244.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6.

[3]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1):1920-1922.

[4] Silva L M,Braz L G,Módolo N S.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current features[J].J Pediatr (Rio J),2008,84(2):107-113.

[5] Malarbi S,Stargatt R,Howard K,et al.Characterizing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emerging with delirium from general an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2011,21(9):942-950.

[6]王力峰,陈丽,单热爱,等.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110-3112.

[7]胡春阳,张艳丽.心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苏醒期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报,2013,34(2):58-59.

篇7

【关键词】口语;训练;竞争机制;加强

英语课堂中口语训练举足轻重,也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成效,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培育了大量的哑巴学生,甚至老师也成为了哑巴老师,在探讨是否应该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要拼命的背单词,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英语学习模式,重笔试轻口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如果不提高学生口语的运用程度,那英语的教学也必然走到一个瓶颈。

根据数年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中口语的训练做了以下总结:

首先,必须明确口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不能只是我们考察学生的武器,如果只有纸上谈兵的功效,那语言显然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摸样。我们可以忽视语言的语法性,可以忽视语言的书写性,但绝对不能忽视语言的表达性,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支架和桥梁,只要能听懂就是成功,没有必要非得强调所谓的语法正确性。

其次,口语应该具备随意性,自由性,宽松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特别强调语法是否正确,单词是否会拼写,课堂纪律是否安静,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可却最容易忽视学生口语是否掌握。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他说的并不完美,只要敢于说出来就是伟大的,而学生的敢说肯说,才是一节英语课是否成功的标志。

在这里,我就英语课堂中口语训练,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一,应该设置良好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轻松的说出英语。教师所选择的话题必须是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不能过于学术性,要尽量的生活化,甚至可以讨论当下敏感的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在英语中探讨话题。

二,应该设置竞争机制。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可以编制几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增进口语之间的交流与表达,在组与组之间可以加入竞争模式,以适当的惩罚奖励来刺激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组和组之间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模式,每节课都加入一个辩论的模块,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大胆的用英语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用管语法是否正确,甚至我们可以将惩罚的模式变成口语的朗诵,英语歌曲的表演,用尽所能让学生说英语,听英语。

篇8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分别是“物境”“、情境”和“意境”,情境教学的情境正是来源于这里“。情境教学”的“情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枯燥而且乏味、难懂的。因此情境教学借助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形式来创设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图片、绘画、文字等编排成读本,或采用演讲、交谈、表演等口头形式,也可以采用录像、视屏、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组织各种情境教学活动或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争取达到形式上的形象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老师找一些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时,老师便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这时老师便扣人心弦地提出:“同学们,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还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会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会“变苦为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之也就有可能会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求知欲,从而乐意主动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氛围,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呆板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教学的课堂氛围之中,唤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能够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2追求“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情境教学有六种具体形态:即图画的再现、音乐的渲染、表演的体会、语言的描绘、生活的展现、实物的演示。情境教学正是以孩子的情感作为纽带,把孩子内心的情感转移到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孩子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培养孩子的价值取向。另外,语文学科的学习应该引导小学生去感受客观世界的美,去体验、认识现实生活的真实。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本身是美的,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世界,有声有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追求它的“美”,儿童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形成是从感受美开始的。所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为小学生切实打好语言文字的坚实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价值取向,去创造美。

艺术是最具感染力、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利用艺术,将图画、音乐、表演引进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美起来,学生很容易从富有节奏的美感中产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李吉林老师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这篇课文时,采用图画、音乐以及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了一个任儿童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的课堂情境。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想象他们喜欢的东西飞起来,飞向远方。有的孩子说“:我想把翅膀送给可爱的小猫,让小猫飞遍全世界去捉老鼠。”有的孩子说“:我想把翅膀送给树木和漂亮的花朵,让树木和花朵飞到远远的太空去,打扮太空”等等。从孩子们的话语中体现出人在情境中,是“有我之境”,是“有情之境”。由此看出,在如此富有美感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语文课堂是美美的,孩子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因为心情的愉悦,让孩子们的智慧迸发出如此绚烂的火花。

3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活动一直是被动式的进行的,学生心里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所谓“距离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墙垛”,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我教你学”“、我灌输你接受”的状况,老师的权威、尊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儿童不敢接近老师,不敢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陌生感。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生活中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这样便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之间最佳的情绪状态。那么,学生则会从老师那儿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将这种期待、这种力量转换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对教材感到“近”,达成以情激趣、以情育人的目的,进而形成一种“诲人为乐”的教风和“学而感趣”的学风,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学生,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给予、和学生的一种沟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严厉训斥。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如“:听了你动听的朗读,我们如同走进了童话般的九寨沟,真美呀!”“你读得真好听。看,雪儿冲你微笑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简直太棒了!”“你读得真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通过激励性的话语,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在组织具体的课堂活动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融入到学生当中。比如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在优化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师生共同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篇9

安玉刚(以下简称安):我打一个比方吧,前不久的《心术》由东方、浙江、安徽、天津四大卫视联播,影行天下服务浙江卫视,无论创意、包装、物料等都要针对浙江卫视品牌定位,让它的收视从其他平台区分开来。我们第一个策略是尽早让观众接收到浙江卫视播出的信息,因为观众接受信息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传播抓的就是心理,做出一个标签化的东西。用中国蓝这个大的卫视品牌理念,设计了一套很适合的并且在圈内引起反响的创意海报。此外还包括主创们前期访谈的线下活动,以及线上配合微博做浙江卫视专家义诊活动等等,这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事情。

《影视圈》:这一次的宣传周期有多长?

安:一般是一个半月,开播前一个月,播出期半个月。电视剧的宣传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摄制期,一个是播出期,前期卖片后期要收视率,也就是说前一个阶段是由制片方来找营销团队,后一阶段由电视台来找,作为收视的辅助。

《影视圈》:在一个案子前,会就收视率或受众做哪些工作?

安:每家卫视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比如浙江卫视是梦想青春,它的栏目和电视剧的搭配要一起支撑这个办台理念。我们拿到任何项目,从营销的角度看它都是一个产品,肯定要先分析产品的特点和受众。具体到电视剧的话,要关心到底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对哪个题材感兴趣,我们通过什么渠道或媒体到达这部分观众,如何用我们的传播手法来吸引到这些人。这跟电影有很大不同,电视剧可能更加惨烈,因为如果一部剧不好随手一按就换台了,这样一个免费服务是可以随意转换的,吸引力不够的话一切白搭,所以我们要把收视率测评和受众分析做在前面。但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营销手法没有太大不同,都是产品、受众、渠道分析等等。

《影视圈》:会有一些反常规的宣传手段吗?

安:第一我们不做负面或绯闻,这不是做好作品的方式。尽管很多宣传的方式和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关键时拼的还是想法和创意。现在营销都要讲差异化,你凭什么吸引人,如何把现有的资源用好。比如海报,看似每家都会用,但为什么我们要做创意海报呢?还有片花的剪辑,要用创意的手法把片方提供的素材重新加工。所有的物料,无论平面的还是视频的,都是一样的基础,所不同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挥。

《影视圈》:哪部戏的宣传策略你感觉到真正对观众有用?有对收视率的实际拉动?

安:首先要澄清一个观点,宣传永远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产品本身,具体到电视剧还要看播出平台本身的影响力。比如说一杯咖啡,它够不够吸引人,宣传所做的无非是把盖子打开,或者扇一扇,让香味传得更远一些。拿电影宣传来说,头三天是宣传方最看重的,这三天是把口袋的口子打开的一个过程,之后就靠口碑了,电视剧则要更复杂一些。记得我们做《心术》时,安徽卫视正好播完《甄嬛传》,收视率已经冲到很高,按收视惯性来说应该有个收视的延续,但事实时,《心术》播出时,四大卫视里浙江卫视是最高的。还是作品本身符合了受众的要求,浙江卫视在时装和职场剧上有固定的收视群。而《心术》是一个有话题性的项目,医患关系也是社会焦点,但最后收视都没有破1,这个事情解读起来挺复杂的。

卫视本身是营销高手

《影视圈》:影行天下是电影宣传起家的,在实际的宣传费用投入上,电视剧与电影相比有什么不同?

安:影行天下起步是做电影,第一部是《锦衣卫》,后来他的导演又做电视剧《画皮》,因合作得比较好就接下这部电视剧的宣传。后来,陆续做了《夏家三千金》、《新亮剑》、《心术》等几部电视剧,跟浙江卫视有几个长期合作的项目,接下来是《精忠岳飞》、电视剧《失恋33天》。

电影宣传和电视剧宣传最大的不同是时间上的不同。电影有时要用一年来完成营销,电视剧就那么几个时间段。接下来我们要做电视剧版《失恋33天》的宣传,会把电影宣传落地的手法、团队的创意理念放在电视剧上。我觉得做任何东西都讲一个品质,哪怕一个小物料都能代表产品的气质,至少要比原来的操作模式上一个台阶。

《影视圈》:比如呢?你会以为一张好创意的海报会把产品功能放大吗?

安:海报本身大有关注度的话,是很能吸引人啊,你要做的是把范围扩展,要尽量多地让人看到它。比如电视剧版《失恋33天》,我们公布主创名单之后,网友中起了很大的反应,毕竟白百何和文章已经太深入人心,而剧版的姚笛和张默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不太对路,尤其张默与文章的反差挺大的。我们当时在微博上做了调查,支持张默的只有30%,这是个挺恐怖的事,我们后期要做的事是扭转这种状态。我们的想法就是不能收敛,要无限地放大,拍各种海报,做各种视频花絮,用这些细节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让大家觉得张默也很棒,但他更有差异化,他那种小坏是很吸引女孩子的。这个项目带一点玩的兴头,做得很兴奋。

《影视圈》:那浙江卫视来找你,你们会提一些建议,或沟通是一个什么状况?

安:现在有了长期合作的基础,沟通非常顺畅。浙江卫视可以说是很年轻的一个群体,包括他们台长的理念也很新潮。比如《心术》播出期,我们提议在《爱情连连看》那个节目中穿插一个护士专场,类似于这种与其他节目的联动效应,又没改变大的节目调整的情况下,来辅助一个剧的播出,都是很有意思的事。

《影视圈》:很多卫视自身就是营销高手?

安:每个卫视都有自己的品牌推广部,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沟通台内资源的调配和外部的合作,对自有品牌栏目的推荐,等等。这个部门非常重要。他们积极地寻求外援也是市场细分的体现,在收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要把自己变成管理者,用专业的公司来做专业的事,来为他们助力。

篇10

【关键词】儿童;沟通技巧;途径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 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 整体护理转变, 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1]。

1儿童的特点

1.1不能清楚地表达情感由于发育水平有限,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达个人需要的方式不同。1岁以内的婴儿语言发育尚不成熟,多以不同音调、响度的哭声表达心身的需要,1―2岁幼儿开始学习语言,常有吐字不清、用词不准确等现象,3岁以上儿童,可通过语言并借助肢体动作,形容、叙述某些事情,但容易夸大事实,掺杂个人想象,缺乏条理性、准确性。

1.2缺乏认识和情感分析能力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直至学龄初期,才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

1.3父母教育态度和方式有些父母对儿童过度保护,溺爱孩子,是孩子的人际交往比较局限,接触面狭窄,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

2与患儿沟通的途径与技巧

2.1创造一种快乐、友好的气氛环境设计要有欢乐的特点,室内光线明亮,装饰宜采用暖色调,配以有趣的壁画、小桌子、小椅子及必要的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

2.2 与患儿的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善于引导患者说话, 关键是看护士对患儿是否有同情心。同时护士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 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在稳重大方的同时与他们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取得他们的欢心, 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不要训斥患儿,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前还可运用激将法、对比法, 给他们讲一些/ 同病相怜的小动物的故事, 用虚构动物的勇敢, 换取他们的勇敢, 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 。

2.2.1 主动介绍初次接触时主动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己,亲切询问儿童的名字、年龄、幼儿园等儿童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可缩短与儿童及家长的距离。

2.2.2注意声音效果 掌握谈话时声音的技巧,稍慢的速度,适当的音量,亲切的语气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与反应。同时在谈话中稍加停顿,给儿童理顺思路的时间。

2.2.3使用适当的方式 沟通时需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水平。对幼儿可模仿童腔“牙牙语”,重叠词等,在谈话中,不用否定方式,而采用其能理解的方式。

2.2.4真诚理解对儿童某些幼稚、夸大的想象、分析,应采取诚恳的态度,表示接受与理解,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以此作为讽刺、取笑儿童的话题,而失去儿童的信任。

2.3与儿童的非语言沟通

2.3.1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在非语言沟通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儿童消除紧张情绪,增加交流的主动性。即使是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婴儿,若看到对方表情严肃地面对自己时,也会紧张,甚至啼哭。对婴儿来说,抚摸是更有利于情感交流的形式,可以利用怀抱、抚摸向婴幼儿传递“爱”的信息,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如与患儿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除特殊需要,一般不要戴口罩,以使患儿经常能看到护士的微笑,缩短双方情感上的距离。

2.3.2游戏儿童时期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活动是游戏。与儿童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处理周围的关系,适应社会的要求。儿童以游戏表达他们对家庭、社会的感受,发泄自己的情绪。如在医院,进行适当的游戏可很快缩短护士与患儿间距离;通过游戏可减轻由于疾病和住院对患儿产生的压力;通过游戏护士可以评估儿童的认知状况,进行相关的干预和评价;同时,在治疗性的游戏中,护士可鼓励、帮助、教育患儿,使之消除因住院和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

2.3.3 绘画儿童图画可有各种含义,多与个人熟悉的、体验到的事情有关。通过绘画,儿童可表达愿望,宣泄情绪,通过绘画与儿童交流,了解和发现存在问题,绘画可帮助儿童表达感觉,反应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画面多处涂擦、重叠,与儿童矛盾、焦虑的心理有关,个体形象的大小,可反映儿童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可结合儿童的背景资料、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2.4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获得儿童大部分信息。在与家长沟通中,可采取适当的沉默、倾听、观察,并配合接受、尊重、移情等方法,充分理解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例如当儿童患病时,家长常有内疚、苦恼、焦虑的心理,这些情绪同样也可引起患儿的不安。因此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一方面可借助家长促进与患儿的交流,另一方面则提供家长放松其紧张焦虑情绪的机会,使患儿及家长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安心接受治疗。在此时要注意谈话的意见或信息的负荷,避免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而阻碍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