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引 言
大专院校的不断深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层次由传统“精英型”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型”教育阶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1]。大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推动中国教育模式变革以及现代化教育的深入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涵盖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基本内容的工作,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几点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以发现有效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1、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特点研究
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教学、科研及管理历程。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大专院校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的多样性特点,同样档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思路。
第一,多样性特点。受大专院校生源范围及教学、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档案材料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受高校档案资料的特殊性因素影响,比如档案内容更多的记录了学生的成绩材料、获奖材料、处分材料、入团入党材料等,还包括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学历状况、资历状况及社会经历等内容,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
第二,真实性特点。大专院校档案材料是对学生、教职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学习、工作、实践等内容的最原始记录,能够反映出其在过去某一段时期及过去所有时间段内的学习状况、工作状况、思想品德状况、身体状况、政治面貌等[2]。这些材料均需要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查,以保证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与各种手续的完备性,需要符合规定的材料撰写的基本要求,因此档案材料区别于个人私自撰写的材料,也不同于手续不全或者无头有尾等类似的材料。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如出现来源不明确或者内容不符合事实的材料,管理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内将其剔除。因此可以说明大专院校档案管理能够真实的反映个体的状况,具备一定的真实性特点。
第三,实用性特点。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个体总体状况的最真实记录,相关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档案材料有效了解个体的思想政治状况、学习状况、家庭状况、在校表现及整体素质,因此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特点。
第四,动态性特点。这种动态性包括学生机教师的学习工作地点、学籍及工作调动等方面的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学生及教师档案是学生及教师表现与精力的重要证明,是其他相关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具备有效的保存价值与参考价值,是评定个体全面发展状况的最原始记录与凭证,对于学生及教职工深造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高等院校扩招趋势的发展以及学每年的毕业与择业,使得档案出现不断流动的状况,这种边产生边流动的状况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出现一定的动态性特点,比如周期相对较短、稳定性相对较差等。
2、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特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受大专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多样性与动态性等特点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档案意识薄弱的状况,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随着大专院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档案工作的基本范围也由传统的日常收集发展到保管、知识管理等层面。长期以来部分大专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加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多样,且具备较短的周期性与动态性发展的特点,使得档案管理机构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群体档案管理意识相对薄弱,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走向边缘化。
第二,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受档案管理真实性的要求及动态性的发展特点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应付了事的状况,尤其是针对学生的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材料与信息的移交、查阅、归档等环节出现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状况,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很多大专院校并没有将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深入纳入到学校的相关管理日程上,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与指导考核环节,管理机制不系统。
第三,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关系到学生日后工作与深入发展等问题,而现阶段很多大专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靠一些兼职人员组成,其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理论框架等相对薄弱,同时高校也很少组织相应的培训,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受到人员编制及人员基本业务素质等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均以手工操作,在带来一定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影响了工作效率。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强大的劳动强度压力下,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其水平的有效提高[3]。
3、如何有效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一,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从学生自身的利益及未来发展需求出发,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档案管理知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档案管理意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形成。
第二,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根据学校实际发展状况与发展阶段,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档案管理文件,使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系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管理水平与知识运用能力,充分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思维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结论
综上所述,有效做好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推动高校自身的持续性建设与发展,同时还能有效保证大学生实现有效择业。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多样的工作,但其价值却不可替代。随着国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择业的相关政策的调整,很多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均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关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学生的基本需求为主,突出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力型,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庆.高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4):44-45.
篇2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档案; 特点; 注意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二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储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储在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四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五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
(一)机制会计档案
包括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介质档案,也包括应当依法保存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其他类档案。
(二)机读会计档案
包括以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或光盘等其他介质存储的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与计算公式)等数据和会计数据库。
(三)计算机系统档案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型号、存储空间和外部设备类型及其增减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型号;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以及用户手册等全套文档资料。
三、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一)机制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1.机制会计凭证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记账凭证前,首先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编制记账凭证时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审核记账员(由复核人员兼任)应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系统内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进行审核,不能等到期末使用“成批审核”功能集中审核;同时,复核机制记账凭证并签章。二者同步完成后,系统内审核后的记账凭证方可用来登记账簿。而机制记账凭证除由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外,还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兼任会计电算化主管)签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及领款人签章,方可作为有效的会计档案保管。
机制记账凭证的编号应由计算机自动顺序产生,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凭证的分册科目汇总表每本凭证打印一张,连同该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
2.机制会计账簿类生成的管理控制。现金日记账每天在计算机内登账并打印输出后,由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核对无误后由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簿上签章,按月连续编页码并装订成册,以防账页的散失或被抽换。年终再将各月现金日记账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善保管。同样,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每天登账并打印输出,绝不能等到期末集中登账和打印,其审核签章、装订、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相同。此外,出纳人员每月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签章后,与银行对账单一起保管。
总账、其他明细账定期打印输出,连续编号,经审核后装订成册,同样应由记账人员、打印人员、装订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册封面上签章并加盖封印。一般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但最迟至次年1月末应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也要根据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
3.机制财务会计报告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部分财务分析结果由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但要求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在有必要向有关各方同时提供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数据的财务会计报告时,两者数据应当完全一致。此外,由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发生缺损时,应补充打印,并同样需要有关会计人员签章。
(二)机读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机读会计档案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通过会计数据备份的方式生成。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档案的载体以纸介质为主,以磁、光电等其他介质为辅,但发展方向是以方便、可靠而经济的磁性或光电等介质取代纸介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经允许在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企业采用磁性介质等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外)。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也规定,“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支持计算机硬盘及软盘备份。备份次数应视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但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除在本机硬盘备份外,同时还应制作两份软盘,并使用两套软盘循环。比如,月中做一次(两份)备份,月末在记账后结账前做第二次备份时要启用一套空白软盘以防备份失败。
对使用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修改、版本升级或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时,为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也应事前制作软盘备份,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存有当期的会计数据,而且存有以前年度的历史会计数据,硬盘数据备份也保存在计算机内。系统管理员应在现场全程监督,事后还应核查确认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升级前的旧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应删除,而应存储在计算机内。
尽管软盘在会计数据备份中广为使用,但是并非最佳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建议,“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现在很多企业使用存储量大、价格逐步下调的光盘备份会计数据,而一些大型企业则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备份与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实时备份,以确保会计数据不会丢失。会计数据备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按规定,会计资料经有关人员签章后才可存档,但在备份软盘或光盘标签上手工签章根本不能保证会计电子数据不被人为删改,也就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善以及使用该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采取加密码的“数字签名”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
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二是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三是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四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五是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六是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总之,财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电算化是以会计档案管理、经营控制、经营决策为目的,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掌握企业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据应用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能力和会计信息加工效率,为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
篇3
关键字: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特点;系统
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档案客观、真实的反映与记录了水利建设的整个过程,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等的重要依据,因而确保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性,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档案管理的本质上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并充分做好水利档案收集与应用,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做好每一项事件的时间对应,以此发挥水利工程档案最高价值。
1 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具有法制性、成套性、实用性及同步性的特点。我国档案局与水利部门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使得在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开展时有法可依,项目部必须要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否则将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同时,对于水利工程的各类文件的收入,如设计图纸、竣工验收材料等都必须经过有关政府部门与资质部门的认可,这也是其合法性的体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若干单项组合而成,因而档案体系也形成了一个配套齐全的完整的档案系统,缺少任何一个单项的档案都不可。水利工程档案的实用性是指水利工程自建设到竣工验收期间的真实、完整的记录,其不仅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依据,也是监理、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运行管理部门的依据,因而水利工程档案是最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性材料。此外,国家档案局与水利部门规定了水利工程档案必须做到“三参加”和“四同步”,即档案部门参加项目审查论证会和项目进度例会;参加项目阶段性竣工验收;参加设备开箱,并形成记录。工程立项与档案收集、整理同步;项目合同签订与合同档案移交同步;工程进度、质量与检查工程的档案收集同步;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与归档材料同步等。以此及时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档案工作人员职责的建立
档案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的重要凭证,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而水利工程馆档案管理人员是执行者,是否真实、完整的记录档案是当事人履行的重要凭证,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参建各方都要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在职责划分中,项目法人应对水利工程档案工作起到统筹作用,收集、整理与保管自身产生的档案,并监督与检查各个参建单位的归档工作,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要配备与之相应的档案室。其次,参建单位要切实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如工程前期工作文件资料、工程建设管理资料、工程施工文件材料、建立文件材料以及竣工验收文件材料等方面的文字、图表、声像。若属于项目法人等单位应移交的文件材料,应在整理、审核后及时提交。
(二)加强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
文件材料的收集应根据工程档案分类归档范围来进行管理活动,针对水利工程特点可以分为除险加固与病险水库两类来收集、保存有价值的文字、声像及图表。同时进行整理工作,给材料进行分类、编号、编目等。在档案收集与归档时,要衡量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注意归档的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晰、图样完整,手续完善,工程档案不可缺项,资料内容要准确,尤其是竣工图,必须要能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所反映。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确保可以有机的联系,将有关联的材料放在一起,保证资料的成套性,方便日后利用。
(三)建立同步管理
根据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同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从立项之初就开始进行文件收集与整理;并同时在工程实施中对收集与整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工程验收时的文件材料的完整与质量保证。在此之中,对竣工图的编制情况要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是由于竣工图是反映工程建设后投入、运行等实际状况不可缺少的依据,因而必须要保证其完善、修改规范、有完备的签字手续,做到图物相符。对竣工图变更的地方要标注清楚,在重新绘制时要标注重绘依据。
综合上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好闹苯庸叵档剿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后期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重视对水利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衡量。明确档案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进行同步管理;各参与单位应积极开展文件材料,即文字、图表、声像等的收集归档工作;重点检查水利工程档案竣工图的编制情况,确保竣工图的质量。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才能综合反映水利工程质量状况,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达到优质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明.浅析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J].农业与技术.2016(20)
[2]刘兢珍.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06)
[3]陆猛.论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5(50)
篇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管理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有如下特点:
现代化载体。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软硬件环境。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系列化资料。这是由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除了要保存会计档案的电子数据,还要保存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
计算机技能。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才能顺利实现电算化。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2、档案的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贴上写保护,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3、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①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②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①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②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③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④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⑤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5)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四)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捷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j].交通财会,2001(10)。
[2]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时会计的相关影响[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12)。
[3]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j].财务与会计,2002(9)
篇5
[关键词]电子文件 电子档案 特点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52-01
齐秀,女,吉林省镇赉县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助理馆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赵淑华,女,吉林省镇赉县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助理馆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特点
(一)信息传递快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角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联系在一起。世界并不陌生,也不显得遥远,经济活动个体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自己的商务活动并作出反应。电子信息通过网络既可单向传播,也可多向分散,由电子信息生成的电子文件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且波及面广,无论是世界经济活动的前沿报道,还是某一项经济法规的公布都可以通过电子文件公布出来,很短时间内世界上便可晓得经济的最新进展。在没有电子文件、没有电子信息之前,可以想象让全世界了解某项重要经济活动的运行、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一体化趋势强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具有记录范围广、传递信息快、保存方便的优势,它不仅能纵向形成某项经济活动的纪要,更能从横向范围内把反映某项经济活动议题影响的价值信息快速记录下来。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从记录的完整角色看,更能充分做到“横不缺项、纵不缺限”,无论是从时间角度还是空间角度都是完整、一体的发生作用。经济全球化也不是单向的,国家之间、公司之间甚至个人之间进行的经济活动从对话到最后达成协议并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它必然或无形中影响到其他国家或民众的关注。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际会议议题,如改善卫生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加快扶贫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使其他国家或民众作出反应并出台相关政策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从这层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体化的过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对称,它对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探究经济趋势、推定经济走向、制定经济法规能产生重要影响,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开展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宽广的信息来源。
(三)保存与查询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档案工作的变革,传统的纸质档案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通过网络变得更加便捷,且保存简易。一旦纸质档案丢失,便可通过电子文件和保存的电子档案进行查询,尤其是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暴雨、雷电、地震等灾难时,纸质档案一旦完全被毁,如有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只要进行原始电子文件恢复,将起到其他方式再现历史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应对经济纠纷,如有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保存,它将会给国家提供法律依据,打赢国际官司、挽回经济损失功不可没。
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档案作为真实记录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是人类社会记录、传递、留存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载体。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同传统的纸质文件、档案一样,都是首都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珍贵财富。各地区、各单位应提高对保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工作的领导,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纳入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将对电子文件形成及管理全过程的要求相应纳入各级领导、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和档案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及有效性。
(二)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工作
各地区、各单位在开发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时,应统筹考虑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问题。档案部门或人员应在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技术指导及对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文件形成全过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提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功能需求。同时,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开发设计和维护人员要与档案部门或人员密切合作,以保证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有序形成和安全保存。
(三)及时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移交工作
各单位应将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电子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并在归档电子文件时,同时归档同版本的纸质文件及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可读的相关数据和背景信息。档案部门或人员负有对本单位电子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的监督职责。各单位还要按照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要求,定期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
篇6
一、分析档案管理网络化的特点
首先,档案管理网络化使档案的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网络的普及加速了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使得档案的形式载体除了文字外,还有集合了图像、影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形势下,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是完成现代档案内容信息管理的重要媒介。其次,档案管理网络化使档案的收集工作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档案的收集工作在档案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着档案馆藏是否具有价值,网络化的运用为档案的收集工作开创了新的方式方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运动多媒体、网络,快速地收集电子档案,提高档案收集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丰富档案馆馆藏。再次,档案管理网络化还能加快档案服务工作的网络化,档案管理部门可创建主题检索系统,以供需要进行查询的人们通过网络实时浏览,足不出户就能够查阅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而不需要亲自来到档案馆查询,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有效提高其利用的效率。
二、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
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首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更新观念,关注现今社会的形势及其迸发出来的新问题,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型档案工作。不断学习并加强自身的档案管理网络化、科技化意识,努力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管理知识,加快档案管理网络化的进度及效率。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熟练度,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精通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改变以往的被动、消极性档案管理服务,创新服务思想,与时俱进,主动去思考、联系、实践。树立现代的服务理念,突破传统服务思想,开启新的思路。勇于接受档案管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扩大档案服务的范围,可通过了解用户需求的方法,确定档案服务的方向,以解决用户的现实需求为己任。通过研究近年来现行文件利用情况,并将其分类规整,总结出其规律性,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为用户提供档案服务。
(二)抓好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基础,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归档、整理、鉴定,存储、保管、保护,检索、传递、利用、统计、销毁等全过程,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能有效实现档案信息的储存、分类、检索、查询和使用,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有效和快速归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利用率。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加强对档案网站的建设,确保网站系统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料内容丰富,否则难以满足利用者的各种利用要求,并注意要及时更新网站,补充信息内容。还有在设计网页界面时要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做到字体清晰、一目了然。进一步深化档案检索工作,为利用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整合到一个管理系统之中,进行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统一控制和管理,文档一体化使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界限分明,同时由于文档一体化能清晰记录并反映电子文件形成和办理的全部动态过程及相关的背景信息,能确保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与可靠性得到认证。最后,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需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的重要条件。
(三)强化对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篇7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及一些类似的档案标准规范中对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是不是只要我们按照此规范对项目资料进行收集,就能够保证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呢?其实不管是不是重大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产生的文件类型也不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上级批复的可研、初步设计、任务书或签订的合同内容来确定项目开展过程中会产生的文件类型与数量,并跟进项目开展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在曾经完成的几个项目中遇到过一些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设计方移交的文件只有可研、初设及施工图,相关的设计输入文件、工艺要求、计算书却没有归档,那么从项目档案的完整性来讲,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是有欠缺的;施工单位移交的施工文件中材料报审表中涉及到的材料见证件与报审表不符;设备采购过程中对合同、技术协议的内容执行不到位,设备的质量文件不完善,技术文件不全等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对档案人员而言,专业技术问题不该我们负责,我们负责的只是文件资料的形式、数量,但是一个合格的项目档案人员,在档案收集这个环节,不能像以前坐在办公室里等着项目管理部门向我们移交项目文件,移交多少,我们就接收多少,移交怎样的状态,我们就保管怎样的状态,要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齐全、准确,必须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了解项目要做什么、怎样做、最后做得怎样,并对相应阶段的文件进行核实清理,才能保证收集工作的完整、系统、准确。
档案的整理
档案的整理结果反映了项目开展全过程的实际情况,体现出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貌。档案人员的任务就是力求通过对档案材料的整理反映出项目开展过程中对项目经费、项目质量、计划进度的全方位的有效控制。国家有关档案法规对项目文件的整理与归档的责任单位有明确规定:谁形成、谁收集、谁立卷,但是当我们作为业主单位,作为任务的承担单位,我们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各分包单位提交的项目档案如果只是单纯的接收,而不关注移交文件的整理质量,那么最后整个项目档案是否能真实反映项目的系统、有效情况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例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常常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竣工图的更改:有些更改做了但做得不完全,不到位;有些就根本没做;有些更奇怪,更改做得与更改单、技术核定单不相符,让人不免对竣工图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可见,档案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对档案材料的排序、数量进行核对,更实际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进行最后的把关。高质量的整理结果,呈现的一定是一个脉络清晰,质量可靠的项目实施概况。也就是说,档案的整理过程是对项目质量的一个控制过程,要保证项目档案的整理质量,档案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遵循项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保持文件的有机联系,才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有效,而真实有效的项目档案才是对我们的工作有指导、帮助作用的可利用的档案。
档案编目
在完成对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后,我们要做的是档案编目工作。对归档的文件材料的页号、案卷封面、案卷脊背、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等进行编写。按照著录规则,通常应该著录的内容包括: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号等,其中文件材料题名是我们在提供档案利用时使用得最多的信息,在此项数据中,我们通常填写的是文件材料的封面全称,这种方式对文书档案非常适合,但在科研档案中,有时就不能完全反映档案材料的内容,例如我单位的技术服务项目,签署的合同封面一律为技术服务合同,有些在合同次页有具体工作名称,有些就只有甲方对乙方工作内容的规定,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几十页,如果我们在进行编目时不能够对合同内容进行概括提炼著录进文件材料题名,那么要找到指定内容的技术服务合同,就不亚于大海捞针了。因此,在档案编目这个工作环节中,我们在录入文件材料题名时,一定要对文件内容作仔细地研读,力求将文件主题内容反映出来,以利利用。
检索
检索是在我们完成对档案材料的整理、编目后,为满足利用者需求而做的准备工作,我们将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等录入数据库中。利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相应查询窗口输入检索信息以取得所需档案内容。在这个工作环节中,如果我们仅仅按著录规则录入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号等数据,要满足所有利用者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档案的管理一般是根据科研生产项目、课题或专业立卷归档,但科研单位人员可能因为所处的角色与位置不同,关注的对象会有所不同。为满足各类人员的各种需求,应根据本单位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分工及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对档案材料进行仔细研究,对利用频率较高的信息进行汇总,增加项目阶段、技术状态、立项说明、关键技术指标、项目成果、专利情况等检索项,提高了检索效率。
档案的查询、借阅
身处基层的档案工作者都深有体会,利用者都是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到档案部门。但档案馆内的档案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利用者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深入、充分的了解。不管他们的利用目的和对档案工作的熟悉程度如何,在获取档案资料上都需要档案部门的协助。那么档案人员就应不断充实多方面的学科知识,熟悉库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利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根据利用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服务方法:如对一些初次进馆或不熟悉档案情况的利用者,可向他们介绍馆藏内容、检索工具体系及使用方法,使他们对档案馆的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以选择查询方法和检索途径;对一些表达不清自己需求的利用者,可主动询问其利用目的,把握其要求,有的放矢的去指导或帮助其查询;对于某些利用者面对几份各不相同或相互矛盾的档案材料而无所适从时,可适时的参与其利用活动,根据自己对馆藏档案的了解,为他们在对档案信息进行筛选时提供帮助。也就是说,在我们档案人员与利用者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以多种形式迅速、准确、系统地开发、传递、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总之,作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我们,在传统的工作内容及职责中,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工作特点与管理特征。那就是,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档案的收集、归档,满足利用者的提名调卷。在我们的档案收集、整理、组卷工作中,我们履行的是对项目质量的质保监督职责,我们的工作是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们提供档案的检索、利用工作中,我们履行的是对档案内容—即单位历年各项科研、生产活动内容的总结、提炼、汇总、统计管理职责。因此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专业,精通档案业务,还必须随时掌握本单位的科研、生产动态,做好提供利用的准备和信息的输出工作,高质量地履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实现由档案实体保管员向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的转变。
篇8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主要有着以下的层面的特点。首先电子档案具有存储空间小的特点,即电子档案一般存在于移动或者固定的存在载体中,主要利用计算机磁盘,或者应用应硬盘进行存储。例如,音像资料,以及图片一般存储在磁盘。比较于传统的档案存储,电子档案存储空间较小,这对于档案管理而言,是一种优势。其次,电子档案还具有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还是比较于传统的档案资料而得出的,档案管理电子化,也是今后档案管理的趋势所在。对于音像,图片档案资料而言,存在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此外,比较于传统的档案资料,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较为简单,这种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加工以及存储的层面[2],总体的流程是较为简单的,是电子档案的优势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档案虽然管理过程较为简单,但是具有较高地技术性,即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例如,电子档案的维修观力以及后期调用等,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较高地要求。总的来说,以音像,图片为代表的电子档案是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地分析其特点,根据其特点进行进行管理策略的提出,提升其管理层面的实效性,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二、提升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上文中对于电子档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电子档案对于信息存储层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以及管理技术层面有着新的要求。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分析提升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特点,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提升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能够为社会健康教育保存众多的资料,能够有效地提升健康促进服务发展,对于全市健康事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应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档案管理
当前音像与图片档案的保存,主要是基于计算机进行保存,或者是应用存储硬盘进行档案存储,为了提升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不断地提升效率,促进档案管理的质量,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平台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十分关键。首先,信息化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就是根据工作建立相应的系统,系统对于各个档案进行归档,分类,形成相应的目录,对于各个档案的信息进行存储。例如,根据存储档案的不同,在信息化平台中对于档案存储的类别进行划分,然后按照已经划分好的类别,直接进行电子资源上传。其次,这种信息化的平台系统,就是使得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存储更加地清晰明了,对于相应的信息能够完备地进行记录。例如,在平台中存储图片,能够十分容易找到存储位置,在存储的过程中,会弹出相应的窗口,填写相应的图片信息,如,对于图片的大小,生成时间,文件类型,打开方式等信息均进性记录,然后进行存在,保证了信息层面的完整性。此外,应用信息化平台[3],进行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能够较为容易地进行资料的调取,不用像直接利用计算机磁盘存储一样,需要寻找电子档案。应用信息化平台,不仅仅有利于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存在,还有利于档案的调取,还可以不断地引入新技术,高效地管理档案。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安全性,信息化平台开展档案管理也是在没有网络接入的状态下应用,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定期地查杀病毒,保证信息化存储平台的安全。应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档案管理,是的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更加系统,更加规范,对于档案管理的实效性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音像与图片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与传统档案有着较大的差别,为了适应今后大量电子档案出现的趋势,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提升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实效性的有效思路,使得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管理均按照制度开展,均规范化的开展,对于实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建立适应于单位自身工作特点的档案归档工作,即对于音像,图片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规定,对于文件大小,类型进行制度层面的要求,保证档案的良好地存储性。在音像图片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应当高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标准,使得制度更加适应工作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与传统档案管理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建立电子档案的保管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4]。其一,应当定期地对于音像与图片档案进行检查,及时地发现存储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存储过程中存在的并且进行及时地查杀。其二,音像与图片档案存储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物理环境也要进行制度层面的建立,对于光,磁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检查。此外,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安全问题也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应当建立必要的安全制度。例如,对于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存储,拷贝,修改等均进行书面的记录,能够有效地提升档案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员的更迭,部门之间的拆分与合并,档案在移交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损毁,因此建立电子档案移交的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人员更迭的过程中,责任人之间做好相应的工作移交。总的来说,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规范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对于档案管理的实效性提升十分有利,同样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音像与图片档案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形式,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着较大区别,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强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因此通过人员素质提升的角度促进档案管理实效性的提升同样十分关键。首先,应当不断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音像与图片资源在归档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编辑,工作,需要使用角度的计算机软件,尤其是一些多媒体软件,不断地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软件的使用能力是必要的。在音像与图片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放光,防潮,防磁同样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定期地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培训考核,能够有效地促进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其次,音像与图片档案档案管理中,还应当不断地促进档案管理人员养成较高地责任意识,即对于存档的各类资料负责,在维护检查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档案移交以及档案记录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对于音像与图片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书面记录[5],能够为后期工作作出重要的依据。此外,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不断地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例如,定期开展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的竞赛等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下,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地提升意识,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电子档案普及的背景,积极进行工作层面的转变,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篇9
一、档案的发展
档案是指可以保障一个国家或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的工作,它是各种社会条件和档案事业,对社会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因素的总合。档案的发展,从历史上就有着不同的观点。人类的祖先利用“结绳”与“刻契”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记忆。在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利用“结绳”来加强记忆,也就是指通过绳子上打结的大小、多少的不同,来记忆不同的含意,这样就可以代表不同的事件。古时候由于没有文字,就以结绳为约,如果事大,就会大结其绳,如果事小,就会小结其绳。这种利用结绳来表示不同的含意,就是古时候对于需要记忆的档案。通过对古时候“结绳”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当时的人类就已经具备了记事、备忘、信守、凭证等档案雏形的基本意义,因此翻阅历史,就可以认定结绳就是古时候档案的雏形,这种结绳的形式就是原始的档案形式。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档案的一般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变,它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文字产生与应用,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关的文件材料。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开始出现了自己私有的财产,这样也就出现了阶级分化。与此同时,由于文字的发明,这时就需要文字为社会生产与国家管理的需要,需要使文字作为沟通与保持的信息的工具,因此文字的利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候,这些文字资料就开始成为当代所需要的档案了。由此可以看出,当代档案产生与文字的产生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档案的产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管理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紧密的相关性。
二、档案的特点
档案的特点,显现在不同时期,档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但对于档案的特点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特点是档案资料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在档案与其它文献之间的比较,档案的特点更加广泛性,它具有极具分散的意义。第二个特点是档案在形成上具条件性。我们知道档案是一些文件材料的综合体,它是通过有条件的转化而形成的,当然,有些档案并不都是有原始记录的档案。同时,档案又必须是已经办理完毕的工作过程,它对今后的工作具有一定查考价值的材料。第三个特点,做为档案载体,就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档案在其物质载体的形式具是各种形式,需要不断演变。因此,不管是任何材料制成的档案,它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都可以成为有参考价值的档案。第四个特点,最为档案必须在记录上具有较高的原始性。档案的原始性,就是档案特点中最明显的特点,它也体现出了作为档案的特征。档案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特点也是档案最为显著的区别所在。总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认清档案的特点,这是促进档案从业人员工作效率的前提。
三、档案管理的意义
档案管理,是指人事管理中所形成的记述与反映个人经历、德才等方面的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则要求给予整理、保管,成为后期查考的文件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性的针对每一种活动,可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开展、记录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像等材料,得到规范整理与档案建立,这些是对历史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工作有效地指导。因此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个人经历与社会实践上的真实记录,档案记载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与工作实绩的真实性反映,档案是客观地考察、了解、正确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档案管理与服务中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与否,可以影响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因此,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单位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1.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要突破传统的纸质存储模式,这样就可以在管理上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必须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有效开发与运用。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这样就可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因此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就需要重视电子人才档案的真实性。这样就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的真实性问题的实现,就能更好的、更便捷的促进人才的发展。
篇10
一、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档案信息存储逐渐数字化
档案信息存储的数字化以及系统化是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明显的特点。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电子存储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存储的主要手段,其避免了传统采用纸张进行存储时的限制性以及局限性较大的弊端,并增大了存储方式的自主性以及灵活性,且存储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1]。
(二)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多元化
信息来源的宽广是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最大特点,其拥有更大的信息共享化平台,能最大可能的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需求。档案信息管理的多元化以及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发展,提升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并密切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沟通。
(三)档案信息处理的时效性更高
医院档案管理的范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它已不再只局限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档案管理工作,而更体现在医院所有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就表明,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工作中,并及时处理相关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2]。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以及网络化。
二、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一)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并展现着新的特点,同时,数字信息背景下,也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各种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不到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管理系统[3]。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不足
在醫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动管理工作进程的标准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等是档案管理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从目前的医院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整的问题,这对于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问题以及素质提高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知识的老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等[4]。数字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工作规律。
三、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管理策略
(一)提升认识,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对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第一方面为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以及意识;另外,还应积极加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的投入,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立高效稳定的档案管理体系,积极提高信息化程度。
(二)努力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水平
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建立并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以及标准化。另外,还应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则以及标准进行建立,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上一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 下一篇:经济管理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