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原则 技巧
职校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实现的。明确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教会他们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而言,至关重要。
从人际交往的基本涵义来看,“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一定方式发生某种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方式。”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交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与别人交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职校生同样如此,在家要与家长、亲戚交流,在学校要与同学、老师沟通。客观上讲,许多职校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家长不够亲近,对老师不够信任,对同学不够理解。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职校生一般处于15至20岁之间,正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叛逆,听不进家长的意见,没有儿童时代与家长的亲近感了。加之有些家长对于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子女期望值也不高,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关注,平时也很少与班主任联系,对于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也缺乏了解,这同时也使职校生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关心;2.由于大多数职校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突出,在校表现也不算好,经常是被老师忽视或者批评、指责的对象。长此以往,他们潜意识就会对老师持排斥态度,缺乏信任感。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就会本能地疏远老师,担心老师向家长告状。如果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稍有不当,他们就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自己,对老师产生排斥情绪,有时甚至与老师产生对抗;3.现在的职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是“小皇帝”,与同龄的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也缺乏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他们习惯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别人,很少有谦让的举动。他们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一般不会进行换位思考,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理解,容易产生隔阂。
面对现状,作为班主任应当想方设法帮助职校生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职校生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我在担任09电子商务班的班主任之初,我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表明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主要依靠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我作为班主任会努力服务好大家,大家对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可以与班委会成员联系,如果与我联系我也十分欢迎。尽管我在课堂上是如此说的,但是课后主动找我交流的学生还是不多,为此我主动出击,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与他们交流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还包括他们对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等多方面的印象和感受。我的主动出击,建立起了我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树立了他们与我进行沟通的信心。另外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不局限于面谈。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现实,我主动将我的电子邮箱和QQ号向全班同学公布,欢迎他们通过网络与我交流。另外我还为班级制作了网页,并设置了班级管理、学习心得等交流空间,还申请了班级QQ群,鼓励学生加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刻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从而重拾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我对他们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缺点,持相对比较宽容的心态,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们改正,注意维护他们的尊严。通过实践,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原则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础。”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取信于人。首先自己要敢于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你,从而信任你。如果相互禁锢自己,就无法进行交流;其次还要为人正直,一个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信用是指一个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诚实信用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诚信经济,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平等互助原则。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前提。互助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剂。”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人与人交往时应当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还要互相帮助。一个人懂得给予,不求回报,定能结识不少朋友,相反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三)宽容理解原则。
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容易与人相处。许多情况下,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当然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要讲究原则,不能做和事老。现代社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有差异也很正常,我们要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共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因此一个人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人人都会乐于与其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对于职校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与他人交谈时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时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善于赞美他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使对方的内心充满阳光,从而也使对方愉快地接纳自己。” 同时语气也要亲切,热情。
2.交谈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话,与别人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别人讲话,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交流毕竟是双向的,不能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一言不发,否则得不到交流的效果。
3.交谈的话题尽量使人轻松愉快,注意避免提及对方敏感或者易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的话题。开玩笑要适度,尤其不能拿对方的缺陷作笑料。
4.交谈时声音也要适中,声音太大显得不够文明,声音太小则对方无法听清,影响沟通的效果。语速也要适中,语速太快,可能会使对方来不及接受,语速太慢,可能会使对方失去耐心。
(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与别人沟通时最好面带笑容,这样会使对方觉得轻松、友好。讲话时适当增加一些手势,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会使对方觉得你很真诚。
我们班有一位王同学,平时习惯于用余光看人。别人同她讲话时她要么低着头,要么用余光扫视一下,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一次她与一个同学站在班级阳台上讲话,正巧隔壁班的一位李同学走过她们身边,她用余光瞥了李同学一眼,然后低声说了一句话。李同学以为她在说她坏话,于是停下脚步责问她。她说自己讲什么话没有必要向别人汇报。李同学很气愤,坚信王同学就是讲她坏话了,否则不会用那种眼神看她。为了这件小事两人差点吵起来。其实,王同学的这种习惯在刚入学时也曾引起许多同学的误解,但是时间长了,本班同学都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习惯,也就不计较她的眼神了。后来我请她到我办公室谈心,在我同她讲话的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偶尔抬头用余光看一看我。我就向她指出,她的这种习惯很不好,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我请她抬起头,正面对着我,两只眼睛看着我,学会与人沟通。经过我的教育,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习惯动作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不利于她与别人交流。后来她确实改掉了坏习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都比较融洽。去年教师节时她发短信祝我教师节快乐,同时感谢我的那次教育,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有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克服孤独和怪癖心理,战胜自卑和羞怯心理,远离偏见和狭隘心理,使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切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文森等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姜志强.丁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际交往;原因分析;调适;培养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课题组对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进行研究,找出他们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试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而错误的认知则会导致消极的情感、心理与不良行为。错误的认知称为认知偏差。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并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应尽量避免。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动态的、历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交往,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认知他人时,对他的某一突出特征特别重视,将其夸大,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特征。
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特征。受投射效应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主观臆断、妄想猜测,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误会和矛盾。
5.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固定化认识,影响着对人的认知和评价。当这种印象形成后,会使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偏见,成见,甚至错觉,影响到正常的交往。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调适
1.自卑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产生社交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缺乏自我认识,经验不足,缺乏特长,畏惧挫折等。严重的自卑感会给学习和精神带来精神负担,应注意调适。第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第二,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第四,及时从社交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2.嫉妒心理的调适。社交嫉妒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嫉妒心理只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痛苦,这种心理必须加以调节。要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善于调整目标;善于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竞争代替嫉妒。
3.猜疑心理的调适。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带着猜疑心理,人际交往中很难避免猜疑,但如果猜疑心理过重,则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主观臆断,要学会识别信息;要客观了解他人;加强沟通,多调查研究。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是通过心理干预和自身调节,纠正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缺陷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交往与沟通的意识。要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纠正人际交往的偏差认识态度,树立一个正确和全面的人际交往观点和理念。
二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端正生活态度。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开始,此外,我们高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开设必要的课程,强化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学校应开设一些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如《交际与口才》、《人际交往技巧》等课程,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四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优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聘请具有资深经验的心理专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预约专家为自己进行心理辅导,遇到令其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网页来进行咨询,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解答交流会。
五是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善于为人、善于处世、善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处世态度与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我们可以借助体育运动平台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2-01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热情主动交往原则。热情主动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著名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是否热情影响对这个人其他品质的评价,热情是一个人的中心特质。许多同学人际交际能力差,不是因为他的能力、知识、性格、人格魅力等不如别人,而是他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主动打招呼很没有面子,相互不认识,主动打招呼别人怎么会搭理自己呢?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热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主动的和其他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真诚交往原则。真诚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诚是一种美德,真诚是一种胸怀,在人际交往中真诚能获得信任。那么怎么做一个真诚的人呢?首先,真诚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这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需要。面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以宽广的胸怀看待对方,严格审视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向对方道歉,同时,真诚的指出对方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其次,真诚不仅要发自内心,还有表现在行动上。真心实意,言行一致,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最后,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应有欺骗的行为,因为欺骗是真诚的死敌。
(三)集体活动原则。个体大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又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大到整个学校、院系、学生会,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呢?一方面要遵守集体的规范。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定的规范制度,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遵守集体的规范,要主动适应集体,而不是要求集体的规范和自己相适应。例如学生会的成员要遵守学生会的例会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并在学生会中分工合作,使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遵守集体规则,还有善于与集体合作,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集体的活动。
(四)换位思考则。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能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认真倾听是一种待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世艺术。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能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与听不同,他包括用耳朵听,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做到诚心、虚心、耐心、静心和专心。”[2]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在交往的过程中目光闪烁不定,左顾右盼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的打断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有所呼应和适时的询问、追问,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二)学会微笑待人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着装更重要。此笑容能照亮所有能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剂。”[3]在人际交往中,微笑可以感染他人,微笑可以缓解拘谨,微笑可以缓解矛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微笑,用微笑这种力量去打开人际交往之门。
(三)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能有效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但在交往中赞美别人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方面赞美别人要真诚。因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价值、意义等做判断,同样也是考问自己良知和品行的时候。赞美别人不能太离谱,比如轻率、虚伪的奉承和溜须拍马等会使人产生反感,相反赞美别人要坦诚得体,要有诚意。另一方面,信任是最好的赞美。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信任交往的对象,这样双方在情感上距离才会拉近。
(四)掌握消除同学间误会的技巧
误会和交往是相伴产生的,在交往过程中误会经常发生,它会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障碍。产生误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消除误会。消除误会的技巧如下:一要认清事实。很多误会是在交往中误传误听引起的,此时,需要认真调查事情的真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二要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不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检讨自身的不足,以宽广的胸怀真心化解误会。
(五)掌握人际交往语言艺术
人际交往中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声音。一方面说话的内容要符合交往的场合,比如,在他人悲伤的时候不能嘻嘻哈哈滔滔不绝的说自己高兴的事,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不能喋喋不休的诉说自己的苦闷与不幸,也不能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话让对方没有机会说话。另一方面,说话时的声音要适量。在安静的环境中交谈要小声,在嘈杂的大庭广众之下声音要适量大一些。最后,说话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能绕来绕去,反复表达。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素君(1983-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自从初中生考上高中之后,他们便离开了父母,开始了住校生活。“教室―食堂―宿舍”是高中生在校的主要生活方式,因而宿舍成了高中生过集体生活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因而宿舍人际关系也成为高中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宿舍人际关系是高中生在校期间与舍友在宿舍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是衡量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宿舍人际关系并不十分和谐,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一、影响高中生宿舍人际和谐的因素
(一)个体差异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与习惯,这使得学生在认识上易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容易导致个体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往往会出现自傲和自负心理;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容易出现嫉妒和怨恨心理;这样同宿舍的舍友之间会产生对立,进而影响舍员之间的人际和谐。
(二)生活习惯
宿舍是高中生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因而导致生活中很细小的生活习惯的差异也能引发冲突。在宿舍生活中,有的学生喜欢早睡早起,有的学生喜欢晚睡晚起;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有的学生将自己的物品随手摆放;有的学生非常注重个人卫生,有的学生不讲卫生。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同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冲突,进而影响宿舍团结,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个性与心理不成熟
高中生年龄较小,他们在个性和心智技能上还存在缺陷,思想上还不成熟,这些个性和心理特点容易导致宿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宿舍生活中,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别人的感受;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而不顾别人的利益;有的学生存在猜疑与闭锁心理而不愿意与舍友交流。凡此种种都容易导致学生人际认知片面,进而导致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在宿舍生活中容易与舍友发生人际冲突。
(四)人际交往技能欠缺
刚进入校园的高中生,他们的精力主要花在文化课学习上,对人际交往的意义、技巧及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应对策略知之甚少。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当被问及“当宿舍熄灯后有舍友讲话时,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有33.7%的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由于高中生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而当他们在宿舍面临人际冲突时往往处于被动境地,不能在最佳的时间里消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导致舍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当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或不良时,高中生会在紧张、愤怒甚至仇恨等消极情绪的笼罩下产生内心矛盾和冲突,给自己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损害身心健康;当高中生在宿舍生活中长期处于愤怒或压抑的情绪状态下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就会受到削弱,进而导致学习状态差,影响学业成绩;当舍友之间关系紧张或不良时,宿舍也就没有凝聚力,宿舍成员也就没有集体荣誉感,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集体荣誉感也会相应地降低。为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高中生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宿舍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人际交往意识,树立正确的人际心态
作为宿舍成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和包容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舍友,强化人际交往意识,宿舍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推动宿舍人际关系向融洽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的个性有利于人际交往向良性方向发展,而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重要前提。为此,高中生要注重个性的培养和自身内涵的拓展,要学会保持应有的风度,如在宿舍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宽以待人,不要嘲笑舍友。在宿舍生活中要学会容忍、谦让和合作,不要力图改变别人,而要学会改变自己。如在宿舍生活中遇到时间冲突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间节奏,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加强沟通,增强宿舍的凝聚力
同一个宿舍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坦诚交流,因为舍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相互间有矛盾或冲突,应该采取“寝室会”等方式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使宿舍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开设课程或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营造还有赖于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学校和班级要通过开设人际交往选修课程、举办人际交往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论坛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明确人际交往的目的、原则,并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善于倾听,因为倾听是理解和沟通的前提;其次,要学会表达,因为表达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因为赞扬的话语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反应,进而给人带来快乐,从而消除宿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宿舍关系融洽温馨。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问题;交往原则;改善对策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会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者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倾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闭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恐惧: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时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为:害怕见生人;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说话结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的复杂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疏离的可谓是不胜枚举。
自卑:常见的变现是悲观、孤僻、忧郁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产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贫家过多,人际交往经验少,缺少特长,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等。有些学生喜欢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情绪自控能力弱: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之情,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发泄出来,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怯懦者害怕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3)社会功利化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 想通过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但是,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愿望或利益,就会很容易的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4)虚拟化社交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射向我们。
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人际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尊重彼此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中,双方在人格上和主体资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爱已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二, 真诚宽容原则。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宽容是大学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第三, 互补互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满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研究表明,对交往对象和交往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该关系发展的性质和趋向。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认知的偏差和障碍。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和角色固着。
2、克服交往中的情绪障碍。人际交往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嫉妒,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大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选择健康而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和有分寸的表达,面对社交恐惧不逃避,努力正视它,增加自信,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应树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往,面对朋友,要敞开心扉,面对现实,悦内自己,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迟发克服冲动的习惯,有意识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诚热情待人,热爱生活,培养兴趣,改变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质量。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强交往技能和能力,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首先,运用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除语言暗示外,还可以运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习愉快的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谈话的技巧。双方交流时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感受,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双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们总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相似的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最后,批评的艺术。批评要注意场合,要想奏效,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尽量在只有谈论者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应针对现在,不要总纠缠老账。
总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关系他们的一生成败、甘苦,不能不重视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不断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年02期。
篇7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83-01
1 当前高校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
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是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能够进行较好的沟通,沟通面不断扩大,沟通方式不断扩大,关系较和谐。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觉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所适从,甚至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师生关系紧张,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甚至在个别场合出现过言语冲突,极其个别还发生过肢体冲突,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或者不尊重他们,有受歧视的感觉;
第二种是在各个小集体中内部关系不和谐,例如同专业班级同学之间、宿舍舍友之间、学生组织成员之间等,表现为出现拉帮结派形成独立的小集体,结成同盟挑拨离间,乃至出现群体互相辱骂对峙甚至打架等恶性事件;
第三种是异性之间关系冷漠,同个集体中异性基本不交流甚至到毕业都互相不认识,在开展各类校园活动时男女参加比例不协调,参加过程中缺少互动和交流。
2 不和谐人际关系出现的原因分析
2.1 个人主义盛行
现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全部出身于改革开放后,都是“80后”和“90”后,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一方面从小就接受着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熏陶,懂得“恭、谦、让”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性质,能接受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一代人与以往相比,又有着自身缺点。在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普遍,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做事我行我素;一切都以“我”的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人和我物,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同时他们有的还表现出一种不屑与人交往,孤傲的态度。一部分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溶于集体当中。
2.2 网络导致虚幻
当今是网络化的时代,几乎所有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会接触到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知识,大多数大学生都能使用网络软件和各种程序,包括诸如“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方式,这些东西一方面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能够给那些在现实交往中由于交往不畅,得不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一部分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多样的交流平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还比较差。当大学生将大部分的交往时间投入到虚拟的网络时,他们失去了更多的与周围的真实世界交往的机会,导致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即虚拟的社会变得真实,真实的社会变得模糊。当他们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就变得无所适从,但是回到网络世界中就如鱼得水。
2.3 功利主义弥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一部分问题,其中以”金钱和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有所抬头,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部分大学生也难免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使得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市场观念。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渗透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想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陷入到功利主义的错误的思想中,使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做出任何决定都是看这行为是不是对自己有利,自己能不能从中获取自己缺失的东西为标准的。
2.4 自卑心理存在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普通百姓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有差异。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在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体型外貌、能力的差异,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卑的境地,一部分人的性格过于内向,他们不愿与他人过多地交流,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造成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屏障,导致自我感觉无助,进而孤僻、离群,缺乏归属感。人际关系平淡,甚至冷漠黯淡。
2.5 沟通技巧缺乏
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而在大学阶段课程安排中,仍然缺少通识教育和人文关怀课程,学校和家长更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去向关心,忽略了全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际交往的实践和能力、沟通技巧的提高。学生很少有与人交流锻炼的机会,致使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沟通技巧缺乏,不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能有效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 构建高校和谐人际的对策
3.1 学校方面
3.1.1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培养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引导作用,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效且重要的渠道。学校可
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还应有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同时扶持各类校园学生社团,让同学们在课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内容,有益于增进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利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各类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3.1.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办人际交往类课程
大学老师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态度及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有关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展现,都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涉及人际关系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为学生系统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提供平台,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与学生直接交流,提供原则性的、丰富的、实用的交往经验和技巧。
3.1.3 完善和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
心理因素是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一大障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如何地有经验,懂技巧都有可能出现交往不畅的现象。进而困扰学生,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的开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系统,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出现困惑,并达到影响正常生活时,能及时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排除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学生方面
3.2.1 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大学生在法律上大部分已经算是成年人,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全方位地把握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缺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甚至于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认清自己是我们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够在交往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有针对性。
3.2.2 增强自身品德修养
待人真诚,为人友善,不卑不亢。谦虚谨慎的人往往具有较大的人格魅力,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人们大都愿意与其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待人诚恳、平等协作、取信于人、心胸宽广、为人和善、换位思考、互利共赢,以达到共同发展。在树立良好的道德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要想有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则仍需要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资源,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
3.2.3 在主动交往中学会沟通技巧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里各种机会,譬如各类文娱活动、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工作以及各项学术探讨等等,主动出击,乐于交往,不应该畏惧交往。同时,要注重积累沟通技巧及正确使用。并将学习到的沟通技巧应用在一次一次的交往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88-03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与行为的互动。随着现代科技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交往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交往的范围也随着手机网络等介入而跨越时空的限制,交往的内容除了以交流感情、切磋知识为主外,还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方式吸收社会信息。[1]
一、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
主观原因分析及调适当代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主观原因。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些专家或是老师、同学主要还是要从个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和帮助。
1.认知方面
人际交往的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如过高地评价自我或是过低地评价自我。前者产生自傲心理,居高临下[2]:后者是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害怕与人交往,恐惧交往失败。过度的自我中心化,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人相处时,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及别人的情绪,任意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意表露个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利益而恶化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受到别人的关注,但要获得这种尊重和关注必须先尊重别人,关注和帮助别人,才能有好的效果。对人际关系的过度理想化,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人际关系的判断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因而在最初与人交往中受到挫折和伤害,从而产生不信任感或是与人沟通困难的心理。或是认为人际交往相当于市场的交换,而伤害别人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并以友谊情感至上的原则与人交往,一方面要认识别人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以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2.情感方面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人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成分是关系双方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对个人的行为起着动力作用,人际交往中若有积极的情感产生则推动人际交往的行为,个人人际交往更积极主动:消极的情感则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个人表现出孤僻、自卑或是自我中心化,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恶化[3]。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全面地评价自我,超越自卑、恐惧心理,调整自负怀疑心理,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一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3.社交知觉及归因方面
社交知觉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及社会刻板影响影响到我们对别人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认识,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社交知觉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归因,归因是指个体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它也影响着个人的人际交往,如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把失败归因于环境不好、运气差、人际交往太复杂等复杂的外界因素,却很少考虑内在的因素,从而导致人际归因失误而形成人际交往障碍或人际交往的一些心理问题,产生消极的人际知觉和情感而自我封闭退却,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常见的归因偏差有认知性偏差、动机性偏差以及性别性偏差。当代学生的归因风格和归因偏差会影响到学生人际交往,所以对学生应该进行归因的训练。
4.行为、能力方面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足够的阅人经验及交往经验,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不当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别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当代学生应该多看或是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要善于表达自我,真诚地去赞美别人,同时也要提升个人各个方面的能力,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别人。
5.自我意识及价值观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并依靠这种认识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在对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有很大预测作用,内在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成负相关,即内在自我意识水平越低的人人际关系困扰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全面地评价自我,充分地认识自我,相信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特长,克服自卑自负心理,敢于超越自我和挑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地感受人际交往中的温暖,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价值观的一致性是人际吸引的一个要素,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是调动个人交往积极的动力,如在人际交往中不能简单认为人心叵测,人心自私,或是受相互利用等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而应该积极正确地看待人际交往。
二、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
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除了从主观上分析解决外,还应该从客观上采取具体措施,如:
(一)重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宽松的校园环境,优化人际交往氛围
利用课堂教学、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宣传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奋发进取、团结友善的校风、班风、学风,提高学生人际信任度,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团队的一些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在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体会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去斤斤计较人际交往中的个人得失。
(二) 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或是学习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应该做的
1.对新生心理健康的普查、跟踪及指导
很多新生因为适应不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可能是人际适应不良所造成,心理的不健康从而也会加剧人际关系的恶化。所以对于新入校学生要格外重视,无论是心理学的专家和老师,还是搞学生工作的一些人员都要重视这一点。
2.重视对学生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并懂得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其他任何课堂上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的传授和分析。一些研究确实表明那些学过心理学的人或是懂得心理学知识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是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情况更少[4]。对一些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行政人员进行心理学方面或人际交往知识的定期培训,如拓展训练,对于任何类型的成人或是学生都是适合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深刻体验人和人相互信任支持和帮助的伟大作用,以达到对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全面的指导。
3.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及心理咨询方法的适当运用
学校可开展组织一些公益性的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当代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多是来自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咨询过程中重视从学生人际交往这条主线入手,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有效地帮助其解决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咨询与辅导的前提与基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学生心理咨询的核心;训练学生交往技能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如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热情地待人,以及把每个人的感受都看成是最重要的,重视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除了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的咨询和指导之外,还应该利用团体咨询的方法,以及朋辈的辅导是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团体心理咨询是专门为帮助那些有共同发展课题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维护心理健康,克服成长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迈向自我实现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5]。团体心理咨询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交互影响,注重团体内的交流,并利用团体精神影响个人的行为。人际交往本来就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进行相互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是辅导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别人,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团体咨询与辅导具有高效率、高感染力的特点,利用团队精神去影响每一个人,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朋辈辅导是学校心理咨询模式之一,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朋辈辅导是指由一些受过半专业训练的学生或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因为朋辈有更接近相似的价值观、生活理念等,所以在学生人际交往的咨询中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
4.加强家庭功能,亲情的付出和感化
很多学生在恋爱上容易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功能的弱化。如早恋或是恋爱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以及交流和沟通不良造成的。学生失去了家庭中亲情的支持和理解,就容易寻求同伴的交流,误以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恋爱,甚至是一种可以走入家庭的恋爱。而实际上学生对恋爱的责任心及后果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中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盲目交往。作为学生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期的预防和疏导,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责任和温暖,培养孩子积极的责任心,是预防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的关键。
总之,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方面,仅次于强迫症,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社会化的发展与成熟,应该值得重视。清楚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明确原因,并从主客观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以利于当代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顺利地被社会所接纳。
[参考文献][1]刘博雅.学生与学生的人际交往[J].中国市场,2011,(31).
[2]张小玲.重视学生人际交往,提高学生认知水平[J].龙源学院学报,1999,(S1).
[3]窦胜功.智商与情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An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ZHANG Hong-n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篇10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公共选修课 教学实践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为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开设的通识课程,是高校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修课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然而由于管理、老师、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选修课的出勤率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课程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将团体辅导的形式引入公共选修课中,以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公选课教学。笔者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选修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的背景
大学生随着自身角色的转变及对于完善自我的要求,在心理上有强烈的交往意识和交往需求。但由于以往生活中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缺少人际交往的机会,缺乏交往的技巧。在现实的交往中,还存在诸多困惑。基于此,笔者曾开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这一选修课,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计划将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形式引入选修课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质量。“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1]如果采用这样的形式开设选修课,就会给学生营造一个人际交往的场景,上课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的实操过程。
2.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运用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训练、经验分享、总结点评等方式,借助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帮助大学生增加对自我的觉察,探索成长中的问题,学习新的更有效的交往模式,提高交往能力,从而达到心理拓展,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的目的。本课程主要通过团体活动方式教学使学生感悟人际交往的乐趣和真谛。总体目标为:通过团体活动、沟通、交流、分享,促进自我了解,正确地看待自己;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达成共识,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改善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懂得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得更好。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实施
选修课程所面临的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通过教务系统进行选课,班级限40人。共计10次团体活动,每次3节课,共计30课时。课程选择的教室里安置活动椅子。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8人。课程分1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实现一个主要的目标,涉及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按以下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第一阶段为建立关系阶段,通过第一次活动,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第二阶段为澄清问题阶段,通过几次活动,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探索,觉察自身存在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第三个阶段为行为训练阶段,聚焦于人际交往中大家较困惑的问题,通过合作、头脑风暴、训练等活动方式达成;第四个阶段为巩固结束阶段,最后一次活动,总结收获,互相告别,处理团体中的一些情绪,并完成相关量表。具体的主要内容涉及初次见面、互相熟悉、互相信任、团队合作、具体的沟通技巧、宿舍人际关系、异性的交往到最后结束团体、告别团体。
表1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单元主题、目标与内容设置
每次上课基本按照第一次形成的团体开展活动,有时根据需要全班互动或重新建组。这样就既能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充分交流,建立深厚友谊,又使全班同学互相了解,拓展交际圈子。每次工作性的活动之后会要求每一个同学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每个小组指派一个发言人进行汇报。
三、课程效果
一个学期的课程,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次活动都能感受到学生的激情与投入,不需要点名,每次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请假的同学之外,其他同学都会按时到课。相对于传统的选修课形式,出勤率和积极性都要高得多。老师从中也能体验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通过对学生主观感受的了解及借助客观的量表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学生通过选修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课程,在人际交往态度及技巧方面均有一定收获。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对于团体的满意度
通过团体满意度表了解成员对于指导者、自己、其他成员及所在团体的满意程度。
表2 团体满意度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课程的方式及老师的满意度较高,而且都认为有所收获。而不满意度主要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表达及如何将课堂所领悟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
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课前课后对照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计28道题,分别从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人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及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这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综合测评。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笔者让每个同学都用这个量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再次用量表进行测试,对两次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显示70%的同学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有所改善;65%以上的同学在人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有所减轻;60%的学生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有所改善,55%的同学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有所改善。90%以上的同学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改善。由此可见课程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学生的主观体验
在期末的个人总结中,同学们谈到了自己的感受:“很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从好奇到喜欢,希望其他的课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交到了一批朋友,非常开心”,“跟陌生人交流不那么拘束了”,“对自己更加自信了”,“跟异性打交道没有那么紧张了”,“知道了如何努力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很多发自学生内心的体验都说明课程起到了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在团体活动进行时,笔者也能感受到成员在精神面貌上的改变,自己也会被感染。
虽说这次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例如对于一些较内向、被动的同学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班级整体的交流不够;有些活动的设计有些粗糙。但是总体来看,这种课程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温暖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在真实的交往场景中体验到了一系列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到了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真诚的交流中,学生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别人,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提高了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1):179,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