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投资基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证券投资基金知识

篇1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证券民事诉讼;投资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9-0111-03

引言

从刘中民诉渤海集团案至今,证券民事诉讼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此期间,随着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司法实践中涌现出以郑百文案、银广夏案、科龙案为代表的众多实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约有10000名投资者作了证券民事赔偿案的原告,其中,大约有1000名投资者通过和解或判决的方式获得了全部或部分赔款,其余大多数尚未结案或执行到位。这表明证券民事诉讼已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其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但在众多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的投资者中,却鲜见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的身影。为此,笔者尝试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基金管理人缺位证券民事诉讼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尝试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有所裨益。

一、基金管理人在证券民事诉讼中的缺位及其原因

基金是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具有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基金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二零零六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06年3月末,基金总数为229只,比上年底增加11只。基金总规模4768亿元,同比增长21.5%;总资产净值5016亿元,同比增长30.2%。但在这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基金存在亏损情况,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2005年165只偏股型基金当中,有108只基金在股票差价收入一项上合计亏损109.4亿元。这显然与基金所宣扬的专家理财相悖。

笔者认为,基金之所以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亏损,一方面与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投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猖獗也脱不了干系。毫无疑问,基金也是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受害者,而且所遭受的损失往往数额巨大。面对巨大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本应依托其在证券投资领域的专业优势,充当证券民事诉讼的急先锋。然而,事实情况却是,我国的基金管理人在证券民事诉讼中集体失语。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绝非事出偶然,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首先,制度性约束缺乏,基金管理人缺乏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的内在动力。基金是一种“募集资金,专家经营,代人理财”的投资方式,作为一种证券化的信托关系,基金信托属于商业自益信托,即信托人与收益人重合,基金主体一般包括投资人(亦即收益人、信托人)、管理人和托管人,其中,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从法律上来讲是信托关系。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我国围绕基金管理人信托义务所展开的讨论都没有法律基本面的支撑,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加上我国《基金法》在基金管理人具体义务中也没有提及基金管理人参与民事诉讼的义务,这就形成了法律上的空白:既不能直接从法律条文中找到要求基金管理人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的依据,也不能从基金管理人的信托义务中推断出其参与民事诉讼的义务。最终的结果就是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的行为束手无策。

其次,基金管理人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缺乏必要的程序优先性。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4条规定“对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单独或者共同诉讼的形式予以受理,不宜以集团诉讼的形式受理。”由此确立了我国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诉讼方式,即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而根据《通知》第13条规定,多个原告因同一虚假陈述事实对相同被告提起的诉讼,既有单独诉讼也有共同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提起单独诉讼的原告参加共同诉讼。多个原告因同一虚假陈述事实对相同被告同时提起两个以上共同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其合并为一个共同诉讼。因此,尽管《通知》规定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可以单独诉讼,但在司法实践中几乎都选择了共同诉讼作为证券民事诉讼的方式。在共同诉讼的情形下,基金管理人若想作为诉讼代表人参与共同诉讼,必须经过原告推选。但由于证券投资者人数众多、地域分散等特点,事实上他们很难推选出诉讼代表人。由于代表人产生方式的严格限制,使得我国代表人诉讼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要小,更多的情形是受害人息事宁人。不仅如此,依《通知》第15条的规定,诉讼代表人代表原告参加开庭审理,变更或者放弃诉讼请求、与被告进行和解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必须经过其所代表的原告特别授权。这样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庭审中,如果没有特别赋予代表人相应的诉讼权利能力,庭审中每次涉及到对诉讼请求的问题,都不能及时作出决定,还得征求被代表人的意见,这可能使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鉴于证券民事诉讼人数众多、相对分散的特点,基金哪怕当选诉讼代表人,其在诉讼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也会相当巨大。

最后,基金管理人担心参与证券民事诉讼将影响其“信誉”。基金是以信托契约作为基本的法律依据,是一种典型的高度信赖关系。在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本应是一个相互制衡的权力格局。但由于我国基金兴起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整个基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持有人尚未完全形成能保护自己的有效机构及方式,更无法行使选择基金管理人以及其他方面的权力,基金持有人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缺乏对基金管理人的有效制约;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的基金托管人往往由基金管理人选任,且对监管基金管理人缺乏热情及激励措施,基金托管人也根本未能有效地对基金管理人形成有效的制约。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共同导致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力量严重失衡,前者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正是这样一个近乎垄断的地位造就了基金管理人将关注的目光仅仅集中在自身“信誉”身上,生怕一旦参与证券民事诉讼,将会失去竞争优势和市场,却忽视甚至是恶意侵害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另外,由于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尚未成熟,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基金的盈利能力、投资决策能力上,缺乏对基金管理人诚信等内在品质的关注。这就进一步刺激基金管理人片面地追求盈利能力,置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于不顾。

由此可见,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既有制度设计

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证券投资管理人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的危害

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显然有悖于保护投资者的理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直接侵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证券基金持有人与证券基金管理人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证券基金持有人投资基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他们所真正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投资利润。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投资者的资产,必须以实现证券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法谚云: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当基金因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而遭受侵害时,基金管理人必须竭尽全力寻求救济以求挽回或者减少损失。就我国当前而言,司法救济是证券投资者获得救济、实现证券市场领域内社会正义的最佳方式。“司法对证券纠纷介入得越深,市场各方的权利、义务就更明确,投资者对市场就更有信心。”而基金管理人在证券民事诉讼中的缺位,无异于剥夺了基金持有人获得救济的权利,将其置于救济无门的境地。如此一来,基金持有人所遭受的损失就无法从违法违规者的损害赔偿中得以弥补,这显然违背了基金持有人投资于基金的初衷。

其次,放纵了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间接损害了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民事诉讼正是通过个案剥夺违法违规者的非法利益,使其不敢、不能继续从事违法行为。不仅如此,证券民事诉讼还因其民事责任十分巨大,可使违法者三思而后行,这就通过个案对证券市场中潜在的违法违规者起到了威慑和预防功能。正如学者所言,“在公司法及证券法领域,个人诉讼特别优胜之处是其威慑作用”,其意义不仅在于“使受害者得到赔偿,更有私人协助政府执法之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证券民事诉讼中来,但由于个人投资者在经济能力、违法违规信息的了解等方面的劣势,证券民事诉讼尚不能起到有效监控和遏制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专业优势的基金却迟迟不肯露面,这就大大减弱了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制约力量,致使上市公司从违法违规行为中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其为此支付罚款、赔偿。这无疑使得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更加猖獗,从更大范围内损害了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再次,有悖于基金信托义务的要求,打击了投资者信心。由于基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基金持有人人数众多,不可能直接对基金进行经营管理,只能交由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加之基金持有人高度分散以及“搭便车”心理,使得基金运作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导致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最终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格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者已经走出了盲目投资的误区,越来越重视其投资的安全性,特别是重视其权益受到侵害后能够得到足够的救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必须首先要让基金持有人确信其投入的资金能够得到安全的保护。基金管理人仅仅从其自身眼前的利益出发,置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于不顾而缺席证券民事诉讼,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概言之,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不仅给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造成直接侵害,而且间接侵害了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长远来看,必将打击证券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动基金管理人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的对策建议

面对基金管理人缺席证券民事诉讼给投资者权益保护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必须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促使其愿意、敢于而且能够参与到证券民事诉讼中去,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明确基金管理人的信托义务,并配备相应的责任。为平衡基金各方当事人在基金中的力量悬殊,防范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围绕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鉴于基金管理人具有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具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资源,有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基金持有人也是因为信赖管理人的专业水准而投资于基金的。因此,仅以善良管理人的标准来要求基金管理人是不够的,应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处理基金事务时达到一个投资专家在处理同样事务应达到的注意水平,否则即要承担相应责任。依此标准确立的注意义务自然包括了当基金受到来自于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侵害时,从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出发积极参与证券民事诉讼的义务。但仅仅有义务还不够,因为缺少了相对应责任设置的义务形同虚设。必须在确立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同时,规定如果基金管理人违犯注意义务而缺席证券民事诉讼,基金持有人有权要求其支付由此造成的损失,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篇2

证券投资基金是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垦金管理入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有。

(1)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基金资产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管理公司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已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与直接购买股票相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只享有公司利润的分配权。投资者若直接投资丁股票、债券,就成了股票、债券的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而投资者若购买厂证券投资基金,则是由基金管理人来具体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进行证券的买卖活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证券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在我闺,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额回。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人市难”的问题。

篇3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风险 对策

随着国际市场的经济形势好转,我国的经济水平也直线上涨,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上涨,一部分人把收入都放入银行进行储蓄,还有一部分人把这部分钱用来投资,投入到证券投资市场之中,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监督我国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落实,影响着我国每一个人的利益。虽然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有着很大的经济速进作用和影响,但是它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本文就证券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

(一)来自于证券市场的风险

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是有着一定得风险的,风险的大小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投资人所购买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和金额的分配。证券投资市场所具有的风险是证券市场固有的,无法通过其他的办法进行消除。因此,投资人如何将自己所购买的证券投资基金所具有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值对于每一个投资人就十分关键了。一部分投资人是做长期投资的,对于自己的投资基金收它的红利;还有一部投资人是做短期投资的,对于不同时间段的价格不同,赚取其中的差价。前者组要的风险就是不能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基金之中,因为行业变动太大,国家的宏观寂静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旦公司破产倒闭,那么投资人就会全部亏损。而后者所面临的风险就是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十分的不稳定,波动性太大,即使是做短期投资还是有可能被套住。

(二)来自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能力的收益风险

我国很多的投资人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没有任何头绪,更多的是访问相关专家在进行投资。由此我国就有了专门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但是每一个投资人的可接受风险的能力不同,基金管理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却把最大的精力都放在投资上,不会考虑到投资人自身的接受风险能力的大小。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于每一种基金都有自己的看法,专业知识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对待市场波动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基金管理人员对于投资基金的组合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对于收益高的基金会有讨论,那么就会出现扎堆投资到一家公司的情况,那么就会给投资人的资金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来自于计划经济管理的收益风险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证券投资市场的管理模式就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一项新基金的成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业绩都是没有那么好的,更多的情况下,政府会大力支持,才会形成良好的局面。这都是我国对于证券投资市场的管理模式造成的,这是牺牲其他的投资人的利益换来的。但是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宏观政策也不断地出台,所以未来的证券投资市场的管理模式可能就不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了,那么由此对投资人所投资的基金的风险是具有很大的影响。

(四)缺乏避险机制带来的风险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固有的规定,只能在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看涨,做多头,那么这种不能看空的证券投资市场中很多的投资限制,很显然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就失去了尊在看空市场的基金管理的优势。那么一味地看涨基金,很多的基金已经大幅度的超过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严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衰退。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还收到国家的管制,在这种扭曲的市场下的产品也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

二、防范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对策

(一)投资者根据风险偏好选择投资基金

不同的投资人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也有着不同的接受风险的能力。当然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是所有的投资都是具有风险的,但是投资者又是十分讨厌风险的。保守的投资者把所有的资产都存储在银行,银行的风险是和国家的体制有很大的关系。风险偏好者就会把多余的资金都进行投资,投资到证券投资市场中,即使风险很大,但是一旦有收益,收益也是很大的。不同的投资基金所具有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基金的时候也要参考基金所具有的风险大小。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基金之中,这样的话,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是最大的,一定要选择多个基金进行投资,将资金分散的同时,风险也分散开来。因此,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基金及其组合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二)国家和管理者应建立基金风险的技术控制标准和措施

我国大多的投资者都不是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地或是具有一定方法地去判断相应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也无法合理的分配不同投资基金之间的比例分配。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和管理者应建立基金风险的技术控制标准和措施,以供投资者做出自己的判断,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准确的投资和资金分配,就可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三)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监管体系

证券市场是受到多方影响的,如果证券投资市场管理上出现漏洞,那么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我国大多的投资者都不是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地去判断相应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也无法合理的分配不同投资基金之间的比例分配。所以就存在第三方投资,虽然我国目前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很大,但是对第三方投资者的监管就十分欠缺。那么就要求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者拥有公司的股份和基金,那么公司的收益就和每一位基金管理者息息相关,他们就会在乎公司的收益和声誉,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而避免道德风险。因此,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对证券投资市场进行监管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规避第三方投资者带来的道德风险。

(四)加信息披露

在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的管理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每年都会有年度审计,但是还是要进行半年报审计,季度审计。对于公司的重大变动和亏损现象、财务状况都要及时的披露出来。不要等到一年的年末在进行披露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影响最大的时候就是当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那么就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严格审计,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正确性。对于第三方基金投资公司的信息披露也要加强,因为第三方基金投资公司在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这部分信息披露的正确性,对我国投资者规避风险,进行正确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谢勇,孙毅.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大连大学学报,2001(01).

[2] 沈如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⑥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证券投资基金;自主学习;技能操作

一、《证券投资基金》课程简介

《证券投资基金》不仅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基金从业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证科目之一。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关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二、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育是目前教育行业改革的新方向,信息化教学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互联网、云空间、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重新解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和信息交流的组织者,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知识内化,从而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屡见不鲜,简单来说,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一般都包含了教学准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化、总结反馈这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准备好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然后预留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尝试在课外时间通过自我学习来思考问题,接着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讨论、交流或者任务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知识内化,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完成教学评价,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三、翻转课堂对《证券投资基金》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内重难点的突破从图1可以看出,翻转课题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教师会利用微课、网络视频、PPT课件等工具精心准备课程资源,这其中又以微课最为典型。微课是对课程内某些知识点的动态化的教学表述,是学习资源的微小化和碎片化,一般而言,教师对于微课内容的选择都会考虑教材内的重点或者难点,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除了在翻转课堂中运用之外,还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观看,轻松突破课程内容的重难点。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证券投资基金》课程由于大都以考证教材为蓝本,弱化了操作和实践能力,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环节,除了能让学生能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自行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实操不再局限于课堂中45分钟的限制;再加上翻转课堂中的知识内化环节,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完成任务或者进行展示,必将在课外时间积极自主的练习,主动掌握操作方法,提升操作水平。

3、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翻转课堂的应用,从最开始的教学准备环节,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分别扮演了资源制作者、学习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考核评价者等多个角色,整个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水平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内化知识的时候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翻转课堂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证券投资基金》课程获得更好的课程规划。

四、翻转课堂在《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来看,无论是考证专用教材还是以考证教材为蓝本设计的其他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都涵盖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与认购、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购与赎回、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等内容,而所有教材都共同认可的这些内容不仅是证券投资基金理论知识的重要构成,也是其对应的相关岗位技能操作的关键所在。以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为例,由于这一节涉及到的基金类型非常多,教师可以每次选择两只不同类型的基金来完成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下面以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类型作为具体内容来说明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环节教师通过微课制作,详细解释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特征和识别标准,并且在微课中进行演示,如何利用相关的软件或者网络找寻这两种类型的基金,并通过其投资目标和资产配置比例确认基金的类型。

2、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将微课以及相关的资料上传到个人网络空间,例如世界大学城空间或者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等在线平台,同时下达一定的任务,例如寻找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各一只,并从多方面着手分析这两只基金的差异,同时设置任务完成时间,例如具体星期几第几节课。

3、知识内化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一个一个的上台进行演示如何寻找基金,如何对比基金,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地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提高了自身讲、演、做的综合能力。教师则在此环节中关注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闪光点、错误操作或者不足,进行一对一的点评和指导。

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 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 已经从1998 年的1600 万元上升到2006 年的10.53 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 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 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 年2 月20 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 月6 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 年底,这3 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 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 位, 建信基金排名20 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 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基金管理人名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28-02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是通过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集合具有相同投资目标的大众投资者的资金,根据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将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及其他金融工具,通过独立的基金保管机构对基金财产进行保管,投资人按照投资于基金的资产份额大小分享收益、分担风险。在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投资者基于对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信赖,通过购买基金份额成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基金管理人享有管理基金财产,利用基金财产进行证券投资的权利;基金托管人是基金财产法律上的所有者,负责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使投资者能够轻松享受专家理财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基金管理人、托管人权限极大,为之滥用优势地位、利用基金财产为自己或其关联人士谋利创造极大便利,极易产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与基金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法律规制的现状

我国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组织、运作、管理的法规主要为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以及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六个行政规章。这“一法六规”构成了我国基金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跨入法治建设时代的标志,同时也确立了基金利益冲突规制的法律基础。从利益冲突规制角度来看,我国的法规体系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1.《基金法》以信托制度构建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法律关系

我国作为沿袭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在引进信托法的同时没有引入被信任者法。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将基金关系纳入信托框架符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及法律体系特点,从而最终明确了各基金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根据《基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自益信托的法律特点,即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信托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双重角色,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以平行受托人的身份共同履行受托职责,分别对各自的行为承担责任。基金财产作为信托财产,与管理人、托管人及持有人的固有财产相分离,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其一切运作仅服从于信托目的。

2.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金当事人内部制衡框架

第一,严格的基金财产托管制度。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法定的基金财产托管人,对基金持有人负有信赖义务,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活动,不得利用基金财产为自己或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第三人谋取利益。同时,基金托管人还要承担信托法中的共同受托责任,保护基金安全,特别强调托管人负有监督基金管理人行为的职责。

第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监督制衡机制。

《基金法》第九章“基金份额持有人权力及其行使”就基金持有人的受益权、知情权、表决权、诉讼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在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制度上,不但赋予了代表基金份额10%以上的基金持有人自行召集大会的权利,而且明确了大会可以采用通讯(如网络)等方式召开,降低了投资者的参会成本,使投资者能够更加便利地对基金运营的重大事项行使“用手投票”的权力,对管理人和托管人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3.在外部规制方面

第一,严格防范利益冲突交易。《基金法》为了保证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忠实处理基金事务,防止将自身及其关联人士的利益置于与基金利益相冲突的地位,概括性地规定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不得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托管的不同基金财产,不得利用基金财产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第三人谋取利益;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并就几种常见的利益冲突交易行为作了严格的禁止规定,如防止共同交易行为、防止本人交易行为等。

第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将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和管理费用、托管费等费用的计提标准、计提方式和费率变更,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必须公告并报证监会备案的重大事件。

第三,严格的行政监管权。《基金法》及其配套规章均设有专章明文规定国务院证监会监督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具体包括市场准入审查和资格管理,基金募集、交易、运作和清算过程中的行政监管和介入,监管机关的调查和处罚权。

第四,详尽的法律责任。《基金法》对受托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的规定比较具体,如基金份额净值计价错误的赔偿责任、管理人、托管人损害责任的承担、民事责任承担在先原则、管理人与托管人以固有财产承担责任等。

但是,与成熟市场相比较,我国基金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尚不够完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规范基金利益冲突的重要性日趋凸现。

二、完善我国基金利益冲突规制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忠实义务

忠实义务的规定作为受益人利益的第一层次法律保护,是防范利益冲突之根本所在。无论法律对具体交易行为的规范多么详尽,随着基金市场的发展、金融品种的创新,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利益冲突类型。法律是相对稳定的,仅以法律明文逐项规定的方式不能起到有效防范利益冲突的效果。明确规定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忠实义务,要求管理人、托管人以受益人的利益为处理基金事务的唯一目的,不得为自己或他人图利,就能起到防止挂万漏一的作用,“得济列举规定之穷”。

(二)改革利益冲突的规制政策

《证券法》和《基金法》对利益冲突基本采取了绝对禁止的态度,没有规定豁免情形。这固然与我国证券市场运行不够规范,治乱“市”用重典有关,但这种过度的管制不但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情况还会导致新的道德风险。同时绝对禁止的做法在客观上遏制了金融品种的创新,阻碍了市场发展的进程。笔者建议,在基金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对利益冲突的规制应当逐步过渡到原则禁止、适度豁免政策上来。通过严格限定利益冲突交易生效的实质和程序要件,对符合生效要件的交易行为予以确认和保护,对不符合的予以撤销和制裁,从而达到抑弊扬利的效果。

(三)充实和完善具体利益冲突形式的法律规制

1.基金关联交易利益冲突

主要是明确基金关联人的范围,当对“控股关系”、“重大利害关系”等概念予以比较明确的解释和界定。笔者建议,应从关联人士的界定标准、界定方式、管制程度三方面对关联人士的范围进行界定。

2.基金管理费利益冲突

我国的基金管理费水平通常由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在订立基金合同时确定,实际上是基金管理人单独决定的。我国目前的基金管理费普遍采取固定费率方式,通行的做法是按基金资产净值的1.5%计提,从形式上看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但由于我国目前流通股市场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市场监管存在不少缺陷,像证券投资基金这样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很有可能通过操纵股票价格和基金净资产值提高管理费水平。因此,笔者建议应规定基金管理人在管理费方面对基金负有忠实义务,基金管理人操纵资产净值抬高管理费等做法应被视为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基金个人交易利益冲突

(1)改革基金个人交易利益冲突

本文建议改革现行的绝对禁止基金经理从事证券交易的做法,确立原则禁止,适度豁免的规制政策,使法律的规定更加切合实际。

(2)加强对基金个人交易的法律规制

应当对基金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制定具体的规章,强化对个人交易利益冲突的防范。如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内部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员工道德准则;对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当执行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向公司董事会披露自己及其利害关系人的持有证券及与基金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交易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对内部人执行道德准则的情况以及定期报告必须详细记录,并定期向监管机关报告;在证券交易所建立对基金管理人关键岗位人员的交易账户的监控系统。

4.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内部制衡机制

第一,完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制度。包括:一是强化机构投资者在基金持有人大会中的作用以实现基金持有人对管理人、托管人的有效制衡。二是要降低出席持有人大会的法定人数,从现在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降低到30%。三是要建立利害关系人回避制度,目的是防止作为基金发起人的管理人控制基金持有人大会,使大会的决议更能体现公众投资者的意志。

第二,强化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责,明确基金托管人获得信息的权力和基金管理人提供信息的义务。

篇8

本文对在我国处于新兴发展阶段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及建议,望能对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一、证券基金的概念及作用

1、证券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计划。

2、证券基金的特点

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它有其自身特点:(1)集合投资。通过基金发售单位在短期内募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以利于降低投资成本,获取投资的规模效益;(2)专业管理。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和运作,表现在投资理念系统化和投资手段现代化;(3)组合投资。根据基金契约中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4)严格监管与透明性。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国际的相关监管部门都对基金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3、证券基金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一方面面向投资大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募集的资金通过专业理财、分散投资的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从而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

(1)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目前证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它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证券市场由以前的坐庄盈利逐渐发展为依靠研究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来获利;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话语权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基金投资与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第三,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起到了丰富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第四,不同类型、不同投资对象、不同风险与收益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给投资者提供广泛选择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上不断变革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来源。

(2)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渠道有存款、债券、保险、信托、股票和基金等,存款和债券风险较低,但收益率也相对低。股票投资要求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中小投资者在时间和知识上都不能很好的保障,因此其风险相对较高。证券投资基金由专门的投资研究团队来专业化投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收益相对较好的投资品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特别是对资产的风险控制要求较高,收益也相对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同样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渠道。在我国,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大型企业等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

(3)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证券投资基金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证券市场,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为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实际上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基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135亿份。其中53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9%,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3%。268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81%,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7%。从1998年6月30日开始至2007年底,基金所持有的股票

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例从1%提高到超过20%,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同时,它已经初步显示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抑制投机行为、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促进投资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基金行业虽然发展极为迅速,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从基金运作的大背景环境到基金具体操作都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证券市场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搭建投资组合时很容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情况,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华夏证券的盲目扩张,投资于各类实业,大规模地对外融资、增资扩股,导致财务成本越积越高,最后形成巨额亏损,加速了破产的步伐。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我国证券基金投资品种的匮乏,使得多数的证券管理公司的投资无从下手,盲目的投资,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更合理长期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为国企解困筹集资金和国企股份制改制功能定位上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的非良性发展扭曲了市场正常机制和作用的发挥。市场缺陷增大了市场的系统风险,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无效性使得指数的波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基金的收益率失去了比较的基准,更增加了基金跟踪指数的难度,还有可能导致基金为了跟踪指数而增加交易成本。

2、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己经出台,《信托法》等还在研究、制定中,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规不健全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性很强,违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一些机构操纵股票、大肆炒作。

3、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设立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缺乏股东大会的监管,容易出现类似于华夏证券管理层政企不一的局面,导致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被虚置,责权利严重分离。证券基金公司虽然有托管人的监管,但由于托管费用和托管人是由基金公司缴纳和选择的,很难保证监管的质量,如此一来,基金持有人又必须面临基金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4、缺乏避险工具,系统性风险高

我国基金的风险分散能力不高,这与基金投资范围受限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股市容量偏小特别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偏少,可供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分散化、规范化、特色化投资的股票很少。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单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投资基金无法通过做空机制回避系统性风险,基金业绩(特别是股票基金业绩)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大的风险。中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和所谓市场消息等系统因素干扰太多,冲击太大。

5、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保持一致,或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群的传播传染。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这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羊群行为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的非理、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行为的趋同性等造成的。

6、缺乏公众认可的评价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基金评估市场己初步成形,但尚处在初级阶段的基金评估业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目前进行公开基金评级的一些机构,大多与基金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机构可视为独立的第三方。没有令人信服的独立的评级机构,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缺乏依据,基金经理在运作基金时没有参考,这些都将影响基金的良性运作。

三、推动我国证券基金规范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人结合各种资料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资本市场,为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加快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减少行政干预,扩大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规模,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给投资基金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改善证券市场最基本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这不仅是对基金的支持,也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新股发行核准制把好新股发行关,将素质差的企业拒于股市大门之外,为股市提供具有良好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建立股市的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不符合上市公司标准而又挽救无望的企业退出股市。

2、进一步完善基金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到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对促使基金管理者合规运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基金业的法律地位,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强基金投资者信心。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托管人、信托人、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价体系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征:(1)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担任评价机构;(2)评级方法应全面、客观、科学,适应中国基金业的特点;(3)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以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建立基金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可以考虑逐步引进全球投资绩效表现标准(GIPS);其次,鼓励更多的与基金无利益关联的独立第三方来建立基金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应当考虑把国际知名基金评级机构进入我国,让他们也参与竞争。

4、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积极发展公司型基金,完善基金行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组织形态

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均表明,仅仅依靠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管理和规范国内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的基金业也应该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建基金行业协会。基金行业协会应以基金业基本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制止恶性竞争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基金市场的稳定,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发展还应考虑:赋予基金托管人更大的监督权和责任,托管人可以拒绝执行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的投资指示,并有责任向监管机构报告;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在蓄意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基金的治理和监督而言,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比契约型基金具有更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的内部治理结构借鉴了现代公司治理的积极成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更加明晰,既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也有利于基金运作的效率和基金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进一步规范现有契约型基金的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尽快发展公司型基金。

5、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基金业竞争

目前只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才能作为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规定,在制度上使得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很难保证,其结果是人为地减弱了基金行业内部的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金业规模的增加。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就会造成效率损失或资源配置的不到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必须有效降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认定标准,允许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基金的发展和运作当中。

6、努力做好证券基金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篇9

    关键词:构建;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以集合投资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托管人托管、监督,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资金的证券投资,具有投资额小、费用不高,专家理财、风险较低,买卖方便、变现性强,专人保管、安全性高等特点,对活跃证券市场、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深受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在我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驱动下,基金业快速发展,基金业在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如何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建立完善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对投资基金的引导和管理,已成为我国基金业规范、稳健运行的迫切需要。

    1 监管的原则

    1.1 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

    在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可避免地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综观世界基金业的发展历程,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都被各国的金融管理部门和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基金立法和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来抑制欺诈客户、操纵市场等证券违规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保护基金作为对投资者的保险系和赔偿基金,不仅是对投资人信心的保证,也会为经营不善的基金公司尽早退出市场扫清障碍。

    1.2 依法监管原则

    这是世界各国都严格执行的原则。规范、有序的基金市场离不开严格的法律法规,无法可依、滥用监管权必将导致基金市场的混乱和危机。因此,有关投资基金的法律体系必须健全,可操作性强;监管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严格依法监管,防止滥用监管权;监管者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独立性,保证规则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性和监督的有效性,加快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的再监督,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3 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原则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包括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自我管理这两大规范基金发展的杠杆。政府通过制定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设立监管机构,对基金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基金监管的主旋律。由于基金业的复杂性、技术性、庞大性,政府监管必须辅之以行业自律组织自我管理。没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业者的自我管理是基金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石。

    1.4 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的原则

    基金监管要以保证金融部门的稳健运行为原则。为此,监管活动中的组织体系、工作、程序、技术手段、指标体系设计和控制能力等都要从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出发。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有金融机构无力继续运行时,监管机构要促成其被监管或合并。

    2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基金的监管属于资本市场监管的一部分,基金监管体系的构成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实行的是集中型模式,即由政府制定专门的基金法规, 并设立全国性的监督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具体来说,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2.1 政府行政监管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政府有两大特征:政府是一个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性的组织;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有的强制力。因此,基金市场的监管主体首先应该是政府机构。《证券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证监会对投资基金的监管包括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和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申请的核准以及信息披露等日常监管。当前我们应着力提高证监会的监管效率,使其能够真正履行监督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的职责,即制定投资基金管理有关法律和政策,设计投资基金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监督基金法规的实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基金发行流量计存量的总额或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基金市场和立派之社会资源,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机构投资者。

    2.2 基金行业的自律监管

    自律监管能够弥补政府因监管成本过高和失灵所造成的监管效率不足,它在基金监管体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有利于减少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国外基金成长史证明,基金的发展需要行业自律。为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我国在2002年12月4日成立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辅导、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其职责包括:监督基金日常运作;培训基金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资格认证;出版基金管理专业刊物,普及基金知识;仲裁基金纠纷,并与政府主管机构及国际同行沟通。

    2.3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基金市场的监管是一项相当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没有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的配合,国家监管部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因此,各国都比较注重证券业交易所的管理,以发挥证券交易作为第一道监管闸门的作用。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提供与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的各项服务,它的角色和职能决定了要加强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它的一线监督地位,也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证券交易所除对基金上市管理外,对基金投资的监管包括两各方面:一方面是对投资者买卖基金的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对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证券交易所应当于每月终了后7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基金交易行为月度监控报告。证券交易所作为上市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容易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对整个交易活动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因此,加强证券交易所对市场的实时监控,就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问题,防止风险和危害的扩大。

    2.4 社会公众监督机制

    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能形成强大的外在压力促使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行为趋向理性化、规范化。加强社会监督体系,第一,要利用审计、会计等中介机构制定完善的审核程序,标准及内容,选择经营规范、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进行审计;第二,建立基金信用评级体系。基金信用评级应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进行,根据基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对基金整体运作做出综合的评判;第三,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加强基金监管的过程中,媒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推动基金业的发展。

    2.5 投资者监督机制

    整个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主要是围绕对基金管理人的外部制约建立起来的,如对治理结构、内控制度等的强制性要求等。但是,基金持有人才是基金利益的享有者和损失的承担者,是基金管理人非法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是最充分的,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基金持有人的分散性,只有制度设计上减少基金持有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交易成本,才能使基金持有人监督机制具有可操作性。社会公众监督机制包括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类,事前监督主要是持有人大会制度,事后监督主要是持有人诉讼制度,即基金持有人对侵犯其作为基金持有人权益的行为而提起的诉讼制度。对持有人大会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法》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对持有人诉讼制度仅作出了原则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发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

    2.6 基金内部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基金,基金内部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基金制衡机制弱化。要建立规范的内部监管及制衡机制,就必须在投资基金内部形成权力、经营和监督“三权分立”而又“ 三权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注意发挥独立董事在基金管理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 构建多渠道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督

    在基金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基金也进行监管,我国目前适用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一些部门制定的规范指引,总的说来,还需要进一步对公司型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激励、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作细则等方面进一步立法和规范,这样才能使法律覆盖显示,为基金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打开空间。

    3.2 完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制衡机制

    基金立法应当继续完善基金持有人的事前监督机制。监管机构应出台相关法规进一步扩大持有人的权力以事前监督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如减少持有人召集会议的所持基金份额,赋予基金持有人大会更大的权利。同时完善基金持有人的事后监督机制,建议建立我国的“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以使持有人的利益在受到基金管理人的损害后,能够通过行使诉讼权得到有效的赔偿,有益于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3.3 完善竞争性的基金托管人市场

    设立基金托管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和监督基金资产运作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都对基金持有人大会或基金董事会(公司型基金)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机构其实不一定是由银行来担任。但为了防止托管机构出现道德风险,挪用基金资金,将基金委托银行保管是最合适的。基金托管人除了保管基金资产外,更重要的一个职能应是会计监督。基金托管人的选择要有一个公正的程序,同时,基金的会计应由托管人负责,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人应为基金托管人,这样可增强基金托管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加大托管人的监督责任,加大对托管人的约束性。

    3.4 完善基金治理结构

    基金管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从源头上防范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的产生。发展基金管理人的外部竞争市场,建立独立董事的竟聘机制,以独立董事来决定CPA的聘任和报酬,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完善基金管理人报酬机制。

篇10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羊群行为 成因 影响 对策

从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基金起源于1992年,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整段过程仅仅只有十多年时间,但是虽然历史不长,我国的基金业还是几经波折。不得不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标志着证券市场的逐渐成熟。然而,在我国基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凸显出来:基金发展具有很多内部障碍,如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发展不平衡,业绩评价系统不合乎逻辑;对基金经理的教育力度不够,而且人才流失问题突出;近年来基金发展迅速,基金规模虽然不断扩大,品种也不断丰富,但是从整个基金市场的监管力度上来看,远远没有跟上基金发展的步伐,很多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频繁发生。于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我国规范基金投资行为和基金投资市场迫在眉睫,不得不说,这关系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着重探讨基金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羊群行为,通过对这一行为的效应进行考察,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1、羊群行为的概念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本意是动物成群移动、觅食等,后来被引申来描述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关于羊群行为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解释,如:Banerjee(1992)认为羊群行为是“人们去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即使他们自己的私有信息表明不应该采取行动”,即个体选择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去模仿别人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群体行动;Avery和Zemsky(1998)则定义羊群行为为“运行趋于一致”市场潮流使得拥有私人信息的投资者选择违背私有信息而服从市场潮流的行为;Bikhchandani和sharma(2000)将羊群行为定义如下:一个投资者根据其私人信息决定投资(或不投资)时,但是他在发现其他投资者没有投资(或投资)的行为后,决定放弃自己私人信息而跟从该投资者的行为。这种定义强调了有意识的模仿。一般的讲,羊群行为就是基于投资者行为方式的关联性,换句话说,羊群行为就是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因此,羊群行为具有忽略私有信息、非理性、从众等基本特点。

2、羊群行为的分类

根据其内在的发生机制,羊群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羊群行为(Intentional Herding)和虚假羊群行为(Spurious Herding)。

故意羊群行为,是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投资者观察并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从众行为,主要强调投资者在主观上有意识的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以及对他人的投资决策有意识的模仿,重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虚假羊群行为则指投资者在面临相似的决策问题且拥有相似的信息集时而采取相似的决策,做出相似的投资行为,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仅仅是由基本面因素驱动。比如,当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者利率突然上升时,投资者一般都会产生股票价格会下降的预期,从而作出降低组合中股票的投资比重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真正的羊群行为,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是在观察他人行为后作出的,而只是对人所共知的公开信息作出类似的反应。

故意羊群行为与虚假羊群行为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当信息冲突存在于市场中时,故意羊群行为往往会后于虚假羊群行为产生,详细的说,就是当出现政策变动时,一部分理性投资者会在经过分析后采取一定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会在一段时间后,产生一定效应,这种效应逐渐显现时,很多非理性投资者就会模仿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期待可以追逐理性投资者的已经出现的利润或者规避相似的风险,这时故意羊群行为就产生了。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

关于羊群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从众的本能,信息不确定或者信息成本过高,对报酬和声誉的需求等,而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来看,羊群行为的产生还与具体国情有关。

1、直接诱因:基金经理激励机制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可以解释基金投资的持股集中现象。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基金投资的主体是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主要的驱动力是来自对声誉和报酬的追求,而其业绩与其他相似的专家们的业绩相比的情况往往决定着这两个因素,这就歪曲了人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人是基金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人,但是他并不同时拥有投资资产的所有权,于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基于这种利益追求的投资行为很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即是道德风险。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尽管基金经理较普通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但出于声誉和报酬方面的考虑,在不能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且不能确保基于自己的投资分析而做出的投资行为会带来更高的价值的情况下,基金经理通常选择模仿其他人购买过且已经获利的投资组合。这种模仿以往业绩优异经理人的做法,导致基金羊群行为的产生。

2、基金信息的不完全性、不确定性以及成本太高

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每个投资者均拥有私有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不完全的。这里,私有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行研究的结论;也可视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者均面临同样的公共信息,但不同的投资者对这些信息质量的判断不同,因而构成了私有信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需信息不充分,而且虽然关于投资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但是,在普遍情况下,这些公开的信息的质量不能被准确定量,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相互观察彼此的行为选择来判断其私有信息的有效性。

投资者通常不能够掌握市场中的所有信息,在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新的信息是不断流入的,信息变化的速度也是非常快而且不确定的,于是投资者容易产生跟风行为,以此期望获得通过筛选质量较高的信息。同时,在实际市场中,必须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因此,投资者就倾向于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方式,即从他人的交易行为来获取信息,这样羊群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3、基金投资理念的趋同性

一般来说,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基金经理都会逐渐形成区别于他人的价值判断观和投资理念,但是这种投资理念往往会趋于高度一致,客观上造成对主流热点的共同追逐,如多年来弥漫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短线投资理念。从投资对象和风险程度不同来看,基金大致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相同类别的基金往往会因为投资的风格相似而出现羊群行为。同时,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从理性人的角度来讲,基于“适者生存”的法则,基金经理通常会摒弃自己的投资理念而去追逐市场中的投资热点,采取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基金投资组合,模仿其他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式,羊群行为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三、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基金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的后果,也有积极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机构投资羊群行为导致基金在一定时间内对股票价值的未来走势做出相同的判断,因而共同追逐热点股票,造成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高度集中,而这些股票的价格由于受到反常的买卖压力往往会产生大幅度的波动,于是市场的稳定运行会遭到破坏,同时,基金本身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本文采取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对于基金羊群行为的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由于羊群行为者自己没有信息渠道,这会导致他们盲目吸收别人的判断,造成市场信息链中断。羊群行为由于趋同的行为倾向,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影响。在多个基金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的情况下,引起该股票的超额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反映为单个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最终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稳定。

第二,一个更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羊群行为的限度,如果超过某一上限,将会导致市场“过度反应”的出现。这种过度反应的表现是:一是面对牛市的不断上涨,盲目的追涨最终会越过价值的限度,结果是制造了大量泡沫;二是面对熊市的不断下跌,盲目的杀跌反而加深了市场危机。羊群行为超过限度,往往被认为是产生资产价格无效率、反常变动、资产价格泡沫及其破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所有羊群行为发生的基础主要还是由于信息不畅通,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旦出现新的信息流,羊群行为将很快分崩瓦解,其脆弱性比较明显。加上中国证券市场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信息的垄断性以及基金试点阶段的不规范性等因素,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预期的功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剧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四、抑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1、降低信息挖掘成本

及时获得有效的、真实的信息是进行投资行为的基础,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理念也正是在综合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得以保障的,而要想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挖掘出可利用的投资信息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基金监管,规范并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透明度,拓宽信息获得的渠道,降低投资者挖掘信息的成本,促使基金经理自己去搜集信息,进而促使投资基金进行个性化运作,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2、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拓宽投资渠道

由于我国可供投资选择的金融工具太少,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产品种类较少,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很大的趋同性,风格差异不明显,羊群行为显著,因此,要尽快改变基金以股票和债券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现状,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拓宽投资渠道,丰富投资品种。这样既可以为基金投资开发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回报,也能为投资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3、改善基金的市场外部环境

和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上市公司的上市目的不明确,有许多这些以筹资为导向的上市公司的业绩缺乏成长性而且风险难以控制。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质量上往往参差不齐,优质的股票数量过少。基金经理由于受到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引,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往往不约而同的选择已经有良好业绩表现、较强盈利能力和较小投资风险的热门股票,以期保持一定的收益率这样众多基金追捧少数蓝筹绩优股的现象便出现了,基金的羊群行为也就产生了。我们可以通过规范上市渠道和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质量这两条途径来解决这种集中持股的问题,为基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

4、制定合理的投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衡量基金经理的业绩,如充分考虑创新性在薪资结构中的比例,同时,可以引进股权激励机制,改变基金经理薪酬待遇与经营绩效脱钩的制度安排,使得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避免对基金经理人的报酬标准单一化,鼓励基金投资风格的多元化,也能推动建立公平、客观的基金评价体系,有效扼制基于声誉和报酬产生的羊群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晶:《中国基金业与美国基金业发展的历程比较――看中国基金治理结构的问题》[J];《商业文化》;2008,2

[2]张羽,李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5,(8):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