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0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共计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2岁。学历从初中到大学本科不等。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在入重症监护室(ICU)前进行详细的探视与宣教,介绍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环境及良好的重症监护室健康教育宣教;另一组则选择急诊入院的和没有进行过术前宣教的病人及家属。
具体分两步进行:①对已经知道需要进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进行术前交流;如病人为昏迷病人则着重与家属进行交谈;②应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神志清楚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昏迷病人则用亲属应激量表(RSS)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患者及其家属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理应激状态。结果见表1。
在重症监护室,病人往往被束缚在病床上,常常由于管道口或心脏监护装置或呼吸辅助装置而不能运动,并处于转动的马达或有规则的清脆的短音的噪杂音背景中。病人为频繁的注射和身上有许多管道所苦恼,病人听到或见到其他病人的死亡,并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心理护理具体实施:重症监护室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和倾听患者主诉时应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涵养,平心静气的听取患者的叙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让患者对自己树立良好的信任度,增加患者的从医性。
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在实施心理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了解现阶段患者出现的新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并尽量给予满足,并及时调整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清醒的无预见性急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在积极抢救和救治病人的同时,由一名护士重点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一方面粗略介绍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介绍重症监护室的探视制度,另一方面从家属那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特殊的心理需求等。所以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严防发生意外损伤的可能。
对昏迷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应用亲属应激量表(RSS)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亲属的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家属的需要,对某些家属过激言行应容忍和谅解。家属探视应热情,态度端庄,有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措施有疑问的认真给予解释。鼓励亲属之间相互安慰。
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培训:重症监护室护士除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临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护理中的病人或家属情绪反应和出现的问题。护士要善于利用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讨 论
由于成功的实施了心理护理,使得护患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关系,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正因为有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我们的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室这样一个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这种融洽的关系,不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还能在彼此之间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科室进行常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的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鱼邦,主编.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篇2
【关键词】脑肿瘤术后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41—02
近年来,我国脑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危害很大。脑肿瘤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脑肿瘤术后患者多数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多种因素会导致肺部感染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因此开展脑肿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护理对策,对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06月~2012年12月共收集了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387例,男226例,女161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岁,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43例,感染率11.11%。
1.2 资料分析 根据查询病案资料显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有脑膜瘤18例,颅内转移瘤10例,鞍区肿瘤8例,听神经瘤7例。病案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吸烟史的17例,老慢支7例,有哮喘病史2例,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3例,气管插管麻醉时间达8h以上12例,术后呕吐致误吸2例。患者术后均在重症监护病房专人护理,连续监测痰培养、血氧饱和度,肺部听诊有无痰鸣音,并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
1.3 临床表现 观察组病例情况:肺部感染发生在手术后1天~10天,平均时间3.5天。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发烧和白细胞升高,肺部啰音,X线胸片见点片状阴影。
1.4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
1.5方法与分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相关因素:吸烟史、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术前合并老慢支、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长期卧床、吸氧、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等进行分析。
2 相关因素分析
2.1 吸烟史 术前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有17例吸烟史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吸烟患者术后痰量较多、粘稠,不易咳出,颜色多为黄黑色。临床观察到吸烟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2.2 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 有3例肺部感染未控制的患者,因病情变化不得不急诊手术,术后气管内分泌物较多、色黄、粘稠。
2.3 术前合并老慢支 咳嗽或刺激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支气管狭窄与痉挛,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使氧饱和度降低 ,患者受手术创伤刺激,抵抗力降低,炎症急性发作。患者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黄色痰。
2.4 气管插管麻醉时间长 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减弱,如果反复插管,可造成喉头水肿,分泌物多。术后患者咳嗽反射弱,分泌物难以咳出,造成通气障碍,而出现肺部感染机会增加。
2.5 排痰不畅及误吸 [1-3] (1)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于吞咽或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2)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3)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4)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
2.6 机体免疫力下降 脑肿瘤术后急性期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因过度消耗、脱水、高热等因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易蔓延。
2.7 侵袭性操作及污染[4] 脑肿瘤术后重症入住监护室,患者集中,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医护人员的密切频繁接触,通过手及污染器械造成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
3.1.1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3]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改善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1.2 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严格无菌操作。(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
3.1.3 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
3.2 强化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5].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院内感染预防水平,提高护士在感染控制中的依从性。
3.3 加强监护室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5]。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小时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浓度液对物体及仪器表面进行消毒,转出监护室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4]。监护室病室1~4人为宜。合理调配护士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感控护士要坚持每周1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作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小时消毒一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盘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5 加强基础护理内容 一般神经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4-5]。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5-6】。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监护室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严格六步洗手法洗手及使用手消,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使用手消,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5]。同时要对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每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6]。根据临床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治疗,是控制致病菌,改善肺部生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重要有效措施。
4 小结
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氧饱和度降低,使脑组织缺氧、水肿、坏死,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通过采取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控制肺部感染,并加强护理观察等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提高脑肿瘤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学琴. 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年1月第12卷第1期
[2] 谢伟娟 程国雄 李梦瑾. 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疗前沿 2010年9月 第5卷 第18
[3] 曾玲1 , 虞献敏2 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07 , Vo1122 , No11 CN 51 - 1356/ R.
[4] 刘爱萍,赖晓全,陈如 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20卷第1期下半月版总第236期
篇3
【关键词】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护理工作体会
围绕2009年卫生部提出的三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与指南的工作要求,以及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把病人的安全目标落到实处,达到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无缝隙的工作目标。在结合以往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交接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自2010年3月1日始,完善制定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到2010年10月31日止,与各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次,无一例因交接病人而发生的投诉及纠纷。现将工作方法报告如下。
1 传统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1.1 交接方式以口头交接为主,书面交接内容单一。口头交接存在交接病史不完整,交接无规范;书面交接仅涉及患者姓名、年龄、诊断及现用药物,无送出护士及接受护士签名,无送出及到达科室时间。
1.2 护士对患者的连续性观察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
1.3 由勤务人员或见习护士护送3级以下病人,未落实护士全程陪护,交接病情不完善。
据统计,2009年1-12月,我科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4118人,发生皮肤交接不清4例,门诊检查及相关阳性结果交接不清6例,用药交接不清12例,目前特殊状况及特殊注意点交接不清11例,各种导管型号及留置时间交接不清22例。
2 改进后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自2010年3月起,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护送患者入院时详细填写,与他科交接清楚,由对方责任护士签字确认。登记本存留急诊科。急诊护士与部门护士按以下5个方面来交接。
2.1 状态
详细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接收科室、诊断
2.2 背景
详细填写主诉、过敏史、过去史、主要异常检查结果、静脉已用、现用及未用药物、特殊口服药物、各种导管插入时间、插入长度、型号、引流的液量及色。皮肤完好情况。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单据数量。
2.3 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体温、 脉搏 、 呼吸 、血压 、格拉斯哥评分、 瞳孔 、目前的特殊状况:
2.4 建议
特殊注意点:
2.5 时间及责任人
登记本上要求注明患者送出科室时间及送达科室时间 ,并由护送护士及接收护士双签名确认。
通过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自2010年3月-10月,按国际5级预检分诊要求分诊[1],我科共接诊1-3级病人2496人,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其中与手术室交接128人,与重症监护室交接66人,与相应专科病区交接2244人。无一例投诉及纠纷,科室之间病人转运工作更加协调,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 护理工作体会
3.1 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战地,是连接病房的一条纽带。急诊病人病情急重,来院时间短,病情发展变化快,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搭建生命平台,掌握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转入相应专科治疗。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抢救、治疗、检查等情况,遵医嘱通知接收科室,科室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特殊情况口头通知,如准备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及使用特殊床位等。填写部门交接本,随同病人一起送入相应病区。
3.2 强调痕迹管理,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更加合理。
使用部门间交接本交接病人,杜绝了以往口头交接病情而发生的种种不安全情况。交接内容齐全,顺序清楚、重点突出、痕迹管理、责任明确。接收科室责任护士确认明白后,签字为证。
3.3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得到具体落实,达到全程陪护、无缝隙的护理。急诊护士实行自接诊、分诊、抢救、护送检查及入院的全程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用药及阳性检查结果,提出预见性护理,确保病人安全。
3.4 明确科室责任,避免了护理投诉及纠纷。
责任护士护送患者入科前,按登记本要求,逐项登记,核实无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护送途中安全,方可护送到相应专科及手术室。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的使用,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动态观察的能力。护士长每月月底到各科室,听取各科室的意见及反馈,并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使用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后,规范了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加强了痕迹管理,责任明确,培养了护士对病人全程病情观察的工作能力,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落实了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及无缝隙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绿色通道;新生儿;气胸;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46-02
新生儿气胸是小儿胸外科较常见急症、发病率为0.05%-2%[1]。新生儿气胸的基本特点为起病急、危险大、病死率高,多因肺泡过渡膨胀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和纵膈等处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引起严重的循环呼吸障碍导致死亡。把握合理的救治时间是抢救抢救患儿生命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院2009年6月-2011年4月,成功配合产科、儿科,经绿色通道入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抢救新生儿气胸12例,现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2例,男8例,女4例。病理性气胸4例中足月儿3例,早产儿1例;医源性气胸8例中足月儿7例,早产儿1例。分娩方式:顺产4例,剖腹产8例,有6例胎粪吸入。
患儿临床表现均为突发的呼吸急促,并进行性加重,紫绀,吸氧不能改善,逐渐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浅促,心率加快。体检:患侧胸廓饱满6例,均有呼吸音减弱,三凹征明显,x线检查示患侧肺组织被压向肺门处萎缩,健侧代偿性肺气肿。双侧气胸3例,单右侧气胸5例,左侧4例。肺压缩比例,《30%者3例,30%-60%者6例,》60%者3例。
2 治疗与转归
胸腔穿刺抽气8例,2例胸腔闭式引流,2例自然吸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入心胸外科ICU救治的新生儿气胸12例中,配合抢救治愈11例,1例自动出院。
3 护理
3.1 物品、人员准备:接产科或儿科病房电话通知后,值班的俩名护士立即做好分工,一名资深护师将抢救所需用物准备好,夜间立即呼加班人员10分内到位,另一名低年资护师在心胸外科门口负责救治患儿的迎接。
3.2 建立通道:绿色通道的开通先是改变旧有的就医模式,急救患儿进入心胸外科后不必执行正常的就医程序,而是先抢救后结算,先检查后记账,先住院后办手续,以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患儿达到科室后各项检查立即进行,迅速建立至少1路德静脉通道,不必预交全部费用,先救命后补费,立即行x线检查,有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征者,立即配合心胸外科医生做好救治准备,赢得救治时间。
3.3 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心胸外科护士在抢救患儿的过程中要忙而不乱,做到急、快、稳、准。救治过程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使抢救顺利进行,护士分工明确,但又要密切配合。设专人负责输液、给药等保持静脉通畅,专人负责给患儿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及其他准备。
4 体会
新生儿气胸起病急,病情较重,一接到急症救治电话,心胸外科护士应迅速做好心理准备和物品准备,准备充足的人力,保证急救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同一时间一名以上患儿时,心胸外科的急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理调配人员,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工作是保证有效抢救的关键,分工明确才能确保抢救顺利进行。绿色通道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在每一个值班时段内,都有指定一名医务人员作为绿色通道责任人,加强科室间协调合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加强管理,科室管理非常重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及规范服务,制定抢救程序及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病情采取相关的救治措施,畅通院内抢救治疗的急救绿色通道[2]。
为确保急救时顺利,为抢救赢得时间,我院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①抢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到定量、定位、定人管理,定期清点和消毒,定期检修、保养;②不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养:1min准备指定抢救所需物品、药品,3min内对胸腔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患儿做出评估,5min内静脉置管、鼻导管吸氧等;③制定专科救治配合流程,专科救治应急预案,要求人人掌握;④重症监护室内专一急救器械包基数卡,要求每班清点交接,以备不时之需;⑤与儿科、产科护士交接病情要准确,迅速,明确护理急救重点;⑥在排班上必须考虑护士的能力、年龄、工作年限等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发挥带班组长的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技术不断冲击着旧的工作模式,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对心胸外科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3]。通过对绿色通道的管理,锻炼了护士在应急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的能力,保证了护士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发挥,无形中提高了护士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心胸外科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和管理中,能够不断学到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急救技能、应变能力及各项综合能力,使患儿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 张书锋,高晓群.小儿外科危急症学.新生儿气胸与纵膈气肿.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1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19~72岁。基础疾病:肾功能衰竭13例,重型脑外伤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20例,脑血管意外17例,重症肺炎2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4例,布加综合征2例,药物性肝坏死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机械通气时间32 h~62 d。气管插管49例,气管切开28例。
1.2 VAP的诊断标准 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治疗48 h后出现全身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白细胞(WBC)升高,WBC>10.0×109/L或
2 结果
77例VAP患者中治愈69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治愈率89.6%。
3 护理干预对策
3.1 环境及物品消毒 注意空气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我们用空气净化器来更换病室内空气,2次/d,每次1 h。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每次1 h。用1∶10000优氯净擦试床、床头柜等物品,2次/d,地面3次/d。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60%~70%。严格进行房间隔离,出入人员换鞋、更衣、带口罩。每周做空气细节培养1次。
3.2 呼吸机管路管理 呼吸机管路一般在可见管道污染或者管道工作性能障碍情况下随时更换管道。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最低位置,定时倾倒,蒸馏水每天更换,定期对管道进行监测[2]。我们在工作中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既能有效预防VAP发生,使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降低,又能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3.3 正确有效地吸痰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痰管一次一根。一手带无菌手套,并连接好吸痰管,断开呼吸器,用带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插管送入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边左右旋转边吸引,并慢慢地拔出吸痰管。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 s,先吸插管中分泌物,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痰液较多者给予引流。
3.4 呼吸道湿化 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①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要保持每日2500~3000 ml,如液体不足,呼吸道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处于失水状态,所以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入量;②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咯出。蒸气加湿即将水加热产生蒸气混入吸入的气体中达到加温、加湿的作用,常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在患者吸气时将湿化液沿气管内壁缓慢滴入3~5 ml, 2h吸入1次。无菌蒸馏水属于低渗溶液,刺激性强,多用于吸痰前的气管滴入,以诱发咳嗽,促进排痰。雾化吸入可将湿化液撞击成微粒悬浮于气流中进入呼吸道,从而减小呼吸道阻力,用于治疗呼吸道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为避免心肺功能损害或氧分压降低目前主张小雾化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
3.5 口腔护理 VAP大部分细菌来源于口咽部常住菌,口腔清洁度不够,分泌物未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细菌会随着导管周围沿声门下漏进下呼吸道,因此,做好口鼻腔的清洁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每天口腔护理3次,经口腔、气管插管患者每天口腔护理至少1次,口鼻腔分泌物及时吸干净,以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并可根据口腔pH值来选用口腔护理液,pH低者用2%碳酸氢钠,pH高者用2%~3%的硼酸液,pH值中性者用生理盐水。
3.6 防止误吸 留置胃管后削弱了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增加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仰卧位时胃内容物反流可增加病原菌吸入的机会,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为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肺吸入的发生,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可预防VAP的发生。采用鼻胃管进行分顿喂食,维持半卧位30 min~1 h,同时在这期间尽量不要吸痰,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半卧位虽不能完全避免胃食管反流,但能避免肺误吸[3]。
3.7 预防接触传播性感染 严格洗手、床边隔离是预防VAP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证实洗手率提高10%,感染率下降30%以上。因此在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不同患者要换手套并洗手。
在临床工作中, 预防VAP 显得极为重要,加强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的正确应用是预防VAP 发生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Eckerblad J, Eriksson H, Krner A, et al. Nurses’ conceptions of facilitative strategies of weaning patient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phenomenographic study.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9,25(5):225-232.
篇6
【关键词】 icu 分组协作 护理 护理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在监护下集中救治的病房,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监护和治疗任务重,为了提高icu护理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2008年8月以来,我科实行分组协作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分组协作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 分组 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icu,拥有床位10张,参与常规护理人数20人,为五个组,每组四人。根据护士职称、年资、实际工作能力、责任心等进行合理搭配编组,每组设一名带班组长,由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组护理人员的组成是低年资到高年资的阶梯式组合,符合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每组人员轮流轮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和休班,且每组班次固定。
1.2 组员的职责和调配 各组内成员恪守操作规程、监护程序、各班职责、组员职责,并服从组长在工作中的安排。每组护士在各班内发现的一切工作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并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
1.3 组长职责 ①组长根据组内护士能力和科内病人数量、病种、病情安排组内人员监管,组长必须听取组员评估分管患者的病情、专科护理要点、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制定的相关护理措施,并就护理难点、icu急救技术操作和理论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组长要监护一组病人。 ②在监护所负责病人的同时,白天协助护士长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夜间代替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管理处理应急事务。在遇到重大抢救或突发事件时,护理组长迅速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合理部署,调整人员各司其责,并报告护士长,保证护理质量。 ③负责贵重物品及毒麻药品的交接、清点和保管,保证使用中的仪器正常运转,备用抢救仪器处于充电状态,仪器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 ④应急处理患者及家属投诉,护理组长予以耐心解释、安抚病人,避免矛盾激化。 ⑤ 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积极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担任护理查房、业务讲解等任务,负责本组组员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1.4 护士长对小组工作的管理 护士长经常向科内成员反复强调和解释小组协作护理模式的意义和小组长的作用,以取得下属的理解和配合。经常深入小组工作,了解和掌握每个护士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科室成员会、组长会,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征求每个成员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决议,遇到大手术或有休长假等特殊情况,组内人员服从护士长安排。
2 效果分析
2.1 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 在综合icu中,病人入住和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其病情以休克、器官衰竭等复杂危急重症多见。病情的复杂性,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上,每个监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熟练应用急救程序,落实抢救措施,而我们实行协作护理,能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真正实施对危急重患者及时、系统、严密的监测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由于每组组长均为专业骨干,可以及时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护理技术断层现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新护士上岗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2 有利于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护理组长参与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护理组的首席负责人[1],每组护士在各班次发生和发现的一切护理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护士长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重点及探讨各组较普遍发生和存在的工作问题,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形成了以护理组长为首席代表的工作体系,提高护理组长的责任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2.3 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减轻心理压力 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凝聚了所有组员各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能。另外,高中低年资护士分组排班,减轻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2.4护士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护理组长具有管理职能,在工作中能够时刻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护理组长指导组员学习掌握新理论,应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组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适时给予赞许,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端正了工作态度,护士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综上所述,在icu实施分组协作护理模式工作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带动本科时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面向全院输送危重症护理人才,为各科病房建立专科监护室提供人才储备。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护理;实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21-04
近几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建有2门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完成省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教材15部,其中1部为教育部精品教材。毕业生受到上海宝钢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医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年我院接受教育部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地考察时,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湖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携手中西部,共创护理教育新模式”的合作院校之一,全国仅有3家学校人选。2009年11月,我院护理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优秀案例,在国家示范院校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进行推介,交流校企合作的难点、突破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现对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一、深入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需求
近几年,我们调查了襄阳市及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40多家,并与襄阳市护理学会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行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护理服务的领域由医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范围由协助疾病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同时,临床新技术不断呈现,医院急需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化护理骨干。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千人口护士数3.7人。襄阳市目前千人口护士数为1.03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抵相似。要实现上述目标,襄阳市乃至全国都还需要补充大量护士。行业与社会的发展,为护理教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二、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 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紧密依靠襄阳市卫生行业优势资源,以襄樊市护理学会为平台,与行业专家一起,在广泛深入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规格变化。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并具有专科化护理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依据岗位需求,融人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指导下重构课程体系。设置素质领域课程、基础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如表1。
在素质领域课程中,满足护理岗位对护士的专业人文素质需求,开设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强化学生对护理文化的学习,训练学生规范的护理礼仪与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在专业领域课程中,将“护理岗位工作规范”融入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让学生明确各医院护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知道常见应急事件的防范及处理;同时根据护理岗位的延伸,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另外,开设拓展领域课程。满足专科护理发展需求。结合襄阳市专科护理特色,开设重症监护、康复护理2个专科化方向的拓展课程,为学生发展专科方向奠定基础。在上述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确定8门核心课程,即:健康评估、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
3 依托行业、医院和自办实体,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我院拥有一所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一直为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提供便利。2005年,护理专业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惠民老年护理中心。目前,该中心目前已成为襄阳市最大、最正规的老年护理中心,常年保持100位以上老人的人住量,年经济收入在150万元以上。
我们充分利用惠民老年护理中心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与襄阳市内6家教学医院、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遍布全国的32家实习医院紧密合作。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
(1)第一学期,“识岗”。在文化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安排学生到医院和社区护理岗位见习、听取行业专家讲座、参加医院文化活动等,使其认识护理岗位。明确学习目标。
(2)第二、三、四学期,交替安排“练岗”、“临岗”。“练岗”之一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通过反复练习,规范而牢固地掌握基本护理技术,通过综合性仿真情境练习和虚拟训练,学习将专业知识初步向岗位能力转化;“练岗”之二是在学习《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时,安排学生在我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名老人的生活护理和基本的病情观察,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意识。“I临岗”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在教室和实训室难以达到效果的特定知识、技能学习,安排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一是结合临床护理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在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病人的病情信息收集、护理效果评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根据专科化方向护理课程的选择,分别安排学生在重症监护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一带一实习式”临岗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第五、六学期,“顶岗”。学生轮流在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40周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化。
4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院校结合,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环节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 “评估――收集病情资料”,学生分组进入教学病房,由临床兼职教师指导,通过查阅病历、直接与病人交谈等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学习运用基本的护理体检方法。
(2)“诊断――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学生在专任老师的引导下,将收集的病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学会临床思维。
(3)“计划――设计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性护理目标,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施――实施护理措施”,通过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床边观摩等方式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评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对照每个实际病例的护理实施情况与效果,引导学生对每组的前四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小结。
这种教学模式交替在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完成,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护理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行动中培养岗位能力。
5 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年多的合作基础上,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了“北医人民班”、“北医国际班”。分别按照这两家医院的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单独开设课程,由在该院进修过的教师及课程负责人承担两个班的主要课程教学。第三学年,两个订单班学生全部安排到这两家医院实习,并择优留院就业。
三、引进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打造双师结构省级教学团队
我院护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均为双重身份,接受双重管理,既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又轮流承担教学工作,所以她们的教学始终保持鲜活的职业源头。
兼职教师全部是经过挑选的l临床一线护理骨干,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共同承担专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聘请襄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何红燕担任本专业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兼校外专业带头人;择优聘请行业专家4人担任“襄江能人”和“千山顾问”,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在“院校结合、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项目研究,团队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整体提升,2009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四、与行业、医院共建良好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改革,提供社会服务
1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按“仿真医院”模式建设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在76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内,建有仿真急救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以及内、外、妇、儿科病房等。可满足学生进仿真情境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另外,实训中心承接了襄阳市新护士上岗培训、在职护士护理礼仪培训、社区护士培训,近三年,每年培训300人日。利用实训资源,常年对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实训中心实行由学生参与的开放管理,在保持高使用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 校外教学条件建设。按“厂中校”模式建设教学医院。重点建设了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一医院等6家教学医院。每个教学医院均建有教学病房和多功能教室,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正是教学医院的大力配合,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医教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得以推行。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我们与遍布全国的32家医院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校全程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有力保证了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
五、校院共管。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成立了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骨干教师、市护理学会相关专家及6家教学医院的护理骨干。在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1 注重源头控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其中把毕业生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
2 强化过程监控,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学实施。除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外,根据教学组织特点,重点加强以医院为主要阵地的“识岗”、“临岗”、“顶岗”管理制度的建设,医学院建立教务科、专业研究室、专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医院建立科教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与教师进修相结合,驻点管理带进修。
3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结果评价。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学生考核与评价。学院对学生在校操行、学业等进行综合考评;医院按照准员工的标准。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全面考核。双方评价结果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篇8
【关键词】解剖学;静脉穿刺;应用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47-01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依靠静脉输液给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常能遇到因病情特殊,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为此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特组织为期两个月护理解剖学知识学习,选取6名护理业务能手,一点带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合理应用教材:使用丁自海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组织科护士长与参加培训护士一起座谈讨论,提出儿科护理穿次工作中与解剖学相关的主题 ,根据提出的主题,找出局部解剖学相关的章节,确定学习内容。
1.2 运用多媒体制作局部解剖幻灯片,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讲课时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1],增加了人体表面的标志,体表投影,与内部器官的位置,毗邻组织血管之间关系图片说明,重点讲解解剖学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操作中密切相关的内容。
2 护理特设的局部应用解剖学内容的选定
2.1 头皮静脉: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正逆方向都能穿刺,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有:(1)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钵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毗静脉;(2)眶上静脉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3)颞浅静脉。
2.2 颈外静脉: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
2.3 上肢浅静脉: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挠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航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予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胶静糠肘。目前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血管
2.4 下肢浅静脉: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
3 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
3.1 部位选择: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成人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3.2 穿经层次: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做各种穿刺的穿经时注意穿次经层次、深度、角度;插管的深度、力度和方法。
4 讨论
4.1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护理操作技术[2]。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而设置,以解剖学引导,以临床护理为使用目的,将解剖学识与护理专业的有关内容紧密结合。
4.2 护理应用解剖学随着医疗、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解剖学问题又会不断提出。如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带来的痛苦。但要求护士要掌握一定的护理解剖学知识,因此,解剖学教学对于护理临床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感染监测;细菌耐药;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072-01
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包括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两种类型,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因此,微生物检验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病原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微生物检验的监控作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笔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希望与各位同道交流。
1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由于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和化疗手段的开展,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各种激素的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消毒灭菌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使得医院感染不断出现,医院感染涉及到各临床科室,要及时地采取预防、治疗、隔离等措施,就必须有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本院微生物实验室2009年共进行细菌培养3 081例,检出菌株基本是条件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仍然占大多数(61%),革兰阳性球菌(32.3%),真菌(5%)。检出的细菌占据前5位的分别是:①大肠埃希菌;②金黄色葡萄球菌;③铜绿假单胞菌;④肺炎克雷伯菌;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种类涵盖了临床常见细菌,符合一般细菌的流行趋势。
2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监测及分析
2.1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广泛甚至不合理的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和复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不断增加。因此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临床微生物工作者的面前。
2.2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2.2.1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分析从总体上看,氨苄西林对G-杆菌的耐药率达到97%。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上升较快,亚胺培南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抗菌谱广,极易导致菌群失调,故除非用于ESBLs的产生,应慎用。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三代头孢由于广泛使用已产生严重的耐药,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上升较快。ESBLs阳性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对碳青酶烯类、头霉素类以及部分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可能有效[2-3]。
2.2.2 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分析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96%,已不适合用于临床经验治疗的选择,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也明显耐药,对糖肽类万古霉素极度敏感,可作为重度感染首选。
3 定期总结和反馈病原菌变迁趋势和耐药性检测资料
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反馈病原菌变迁趋势和耐药性检测资料,使临床医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流行趋势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数据可以成为临床医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用药参考依据。虽然在病原学诊断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缩短出报告时间,但由于现代技术的局限性,距临床要求报告的时间仍有一定距离[4]。
4 对医院重点科室的环境进行病原学监测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存在于患者、医护人员,也可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因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常必要,如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进行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微生物学调查,对一些特殊部门如血液净化室、手术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近些年来国内发生的几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均和消毒灭菌不合格有关。对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可以采取如化学监测法、物理监测法、生物监测法等,但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为生物监测法,即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等作为指示菌,检测灭菌物品是否合格[5-6]。
医院感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其充分地认识。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与临床医师有关,另一方面与抗菌药物使用的信息沟通有密切联系。临床微生物室应配合医院感染办,结合有关实验数据,有计划地定期向广大医务人员讲述病原菌流行趋势和耐药率等,让临床医师明确医院致病菌株的种类特点,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的放矢地使用抗生素,增强广大医务人员的防感染知识,自觉遵守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探索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更好的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艳娥.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94,98.
[2]党凤枝.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260.
[3]刘小康.医院感染病原学漏检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4):366,301.
[4]杨文娟,金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69-70.
[5]黄金梅.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20-121.
篇10
【关键词】ICU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ICU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甚至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适应能力,保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就此对ICU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1 ICU护士压力源分析
1.1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相对病死率较高,时常面对频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另外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辐射的威胁,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等,都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使用多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污染以及患者的声等,均可导致护士的心理压力。
1.2 高风险压力 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一个小的疏忽或失误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担心发生差错事故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1.3 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目前国内ICU护士处于严重缺编状态,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士上班连续工作8—10小时,加上夜班多,频繁的倒班扰乱了正常生理节律,造成ICU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休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1]。另外,由于大多数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非护理工作范畴更回剧了护理人员资源不足。
1.4 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 ICU的护士要求专业理论强,技术操作水平高,面对ICU新技术、新业的开展,所以ICU的护士面临着知识结构快速更新和精密仪器熟练使用的压力。另外,护士还要面临医院大大小小的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从而使护士在完成了紧张的工作之余,护士还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增加了护士压力。
1.5 人际冲突 ICU内人际冲突包括医护关系、护技关系、护患关系的冲突[2]面对病人和家属的问题与需求,有时是他们的无理要求,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这种长期的精神妥协,会使ICU护士精神耗竭,产生巨大的压力。而越来越多的护理纠纷也使护士加重心理负担。
2 对策
2.1 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声管理意识,从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等方面重视减轻噪音污染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
2.2 采取自我身心放松,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管理者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抢救方案,使护士抢救有章可循,降低紧张感。同时,护士在工作之余要学会自我放松,如进行深呼吸训练,看轻松的节目,听音乐及旅游等。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记住以往的教训,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3]。
2.3 减轻工作负荷 管理者合理调配人员,ICU床护比达到1:3,缩短夜班时间,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休班需求本,护士提前1周登记,护士长根据需求并结合科室作量,合理安排班次[4]。为ICU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考虑到护士工作中的需求,例如工作期间的饮食、饮水问题和休息场所问题,分批组织护士户外游玩,缓解护士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注意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5]。
2.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ICU护士在监护室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适当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科室不定期举办各种业务讲座及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使其全面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抢救药品、器械及监护仪的性能、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并判断分析各种监测数据,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变帮能够应付自如,做到临危不乱,胸有成竹,进面承提救护危重患者的重要职责,减缓由于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感。ICU护士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不断完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
2.5 加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ICU护士之间的交流及医护、护士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非常重要。浪好的勾通技巧,可以增虽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彼此之间获得尊重,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充分的动员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媒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升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 (11) :6452649.
[2] 徐东娟,臧小英,迟蔚蔚,等. 护理部主任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 3) : 59 -60.
[3] 邹恂.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M].北京:中国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