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妊娠期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52-02
妊娠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在临产前常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以至对孕妇和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怀孕时间的增加,孕妇自身荷尔蒙含量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孕妇的情绪。为了解妊娠期孕妇心理特点并通过有效护理减少母婴危险,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孕妇培训班学习的1000例妊娠期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7.1±3.2)岁,妊娠5~35周,平均(20.3±2.6)周,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发放问卷。
1.2 调查方法
采用SCL-90以及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1],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妊娠期情绪波动、心理状态、对自身变化的反应、对新生儿的期望、社会及家庭方面压力等相关的50个问题,采用量化考评机制。回答评分标准:不太在意1分,有些在意3分,很在意5分。分值越高说明担心的程度越严重,对单项积分较高的前5个问题进行方差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及运算,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统计
有效答卷1000份,其中初产妇953例,占95.3%;经产妇47例,占4.7%。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人、干部、商人、医疗等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在统计的问题中单项积分较高的5个:(1)担心婴儿异常和安全;(2)担心分娩时自己的安全;(3)害怕分娩时的疼痛;(4)来自家庭成员的期望和压力;(5)担心产后体态的变化。
2.2 按年龄分组,统计比较
将1000例妊娠期孕妇按照年龄梯度分为两组,结果表明:按α=0.05水平,年龄23~29岁组对于婴儿异常方面的担心、对于分娩安全的担心程度与另一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由本次调查统计的50个问题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妊娠期孕妇均存在焦虑及担忧心理,其中对新生儿异常和安全的担心占据首位,其次就是对分娩时自己安全的担忧,这一点年轻的妊娠期孕妇更为明显,平均得分达到(3.96±0.49)分。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1)精神紧张。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初产妇占绝大多数,其中大部分人对于生育保健知识不甚了解,再加上妊娠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很容易对分娩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有的产妇在妊娠期间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特殊照顾,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她们小心谨慎、过分依赖的心理,因此,当她离开亲属,单独进入产房时,就会感到孤独、紧张。这也是会有孕妇过度担心分娩安全的原因之一。(2)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压力。比如说,由于受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家中的老人都希望能有一个男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妊娠期的孕妇增加了心理压力[2],调查也显示,43%的孕妇希望自己能产下男婴,28%的孕妇希望产下女婴,另有29%的孕妇认为男女都行。孕妇对胎儿的关心是母爱的体现,能够缓解妊娠期的不安情绪,但过度担心胎儿性别、健康情况等则是于母于子都不利的。(3)对自己产后生活的不了解。受调查的孕妇平均年龄在29岁,大部分孕妇都担心自己产后的体型变化,担心产后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其中年轻孕妇和知识女性尤为突出,这是孕妇不自信的表现,应当对其加强教育。
3.2 护理措施
要针对不同妊娠期的孕妇分别向其宣传优生优育及有关妊娠、分娩和产前定期检查等各项科普知识,使她们了解孕期可能出现的现象,学会自我保健和监护胎儿情况[3]。对于那些过分担心产后形体变化和对婴儿情况有过多担心的孕妇,一方面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摒除错误封建思想;另一方面应指导孕妇进行产后恢复性训练,使其尽早恢复身材并保持健康[4]。高龄孕妇较之年轻的孕妇更为担心胎儿会出现异常(P>0.05),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当正确引导宣教,让年龄较大的孕妇放下心理包袱;同时,对于该类孕妇需要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确保优生优育。在妊娠中晚期,由于体重明显增加,生理反应更加强烈,例如厌食,暴食,眩晕,呕吐,尿频尿急,足部出现严重水肿静脉曲张等反应,此期间孕妇情绪极其不稳定,易于激动,变得敏感多疑[5],此期间,护理人员及家人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针对恶心呕吐,孕妇应当避免空腹少食多餐,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油炸辛辣食物;尿频尿急可能是由于压迫原因引起,如未见感染征象,只需要进行耐心解释,不必做其他特殊处理;下肢或脚部水肿如果休息后可以消除,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水肿经久不褪,应当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孕妇,应当提醒她们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注意时常抬高下肢,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孕妇在妊娠期心理变化明显,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加强对孕妇的心理辅导和情绪干预,在生活起居上联合家属对妊娠期孕妇进行悉心照顾,多用积极的思想引导孕妇,定期陪同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随时掌握胎儿的动态以消除忧虑[6]。同时应该鼓励孕妇参加社区或医院组织的与孕妇相关的活动,多接触其他“准妈妈们”,互相交流怀孕时的心得体会及身体变化,帮助孕妇树立信心,增加分娩勇气。
[参考文献]
[1] 吴辉.46例癫痫患者SCL90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9):95-96.
[2] 王夕芬,王清媛,孙宝香.女性妊娠期的心理特点及预防保健[J].中国健康月刊,2011(7):140-141.
[3] 朱仲香.妊娠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8-99.
[4]肖丽婵.妊娠期护理应注意问题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0(48):64-65.
[5] 陈素华.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36-237.
篇2
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眉山市 61001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112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112 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均胜利分娩,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母婴健康,护理有效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针对孕妇,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做好糖尿病筛查,如糖耐量异常,要及时予以干预和护理,尽最大努力地把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降低孕产妇和围生期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母婴预后效果。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护理干预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预后佳。如果糖尿病孕妇在怀孕期间血糖没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仅会对孕产妇产生威胁,还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故须高度重视。本文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12 例,均为2012 年1月至2014 年1 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年龄22-38 岁,平均28.4±2.5 岁,其中,初产妇68 例,经产妇44 例,孕周14-38 周,平均25.3±2.3 周。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干预
(1) 注意饮食,糖尿病治疗与护理的核心是控制饮食。健康的饮食不仅能供给妊娠期所需的营养与热量,防止饥饿时形成大量酮体而妨碍胎儿的正常生长,还能限定碳水化合物含量免于引发餐后高血糖,这个时期的饮食控制要与平时相区分,孕期胎儿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一不可,孕妇要摄入足够量的营养,保证各种维生素的摄入,每日可进5-6 餐,以减少血糖波动。
(2)合理运动,适宜的运动量有助于减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与脂代谢紊乱,提升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进而降低血糖量。孕妇切忌做超强度体育锻炼,通常以小幅度的有氧运动为主[1],比如孕妇瑜伽、孕妇操、散步等。
(3)健康宣教,要使患者对妊娠期糖尿有个基本的认知,清楚了解到此病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不要不以为然。与此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是可控的,无需太过担忧,提醒患者持有乐观的心态。经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帮助孕妇顺利分娩,降少母婴并发症。
(4)定期监测血糖,建议患者每月监测血糖1 次,如血糖水平过高或波动较大,视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并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1.2.2 分娩期护理
(1)血糖检测,孕妇生产时子宫收缩,耗费体力与糖原,生产后孕妇吃东西较少,血糖变化大且很难掌控,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
(2)产程观察,孕产妇由于糖利用缺乏,损耗大,使得产程过慢或子宫收缩不良,从而引起产后出血,这就要求待产时严密查看产程进度,仔细观察子宫收缩强度和宫口张开情况,以免产程增长,产后要精确衡量宫底高度,观测阴道出血量,尽早察觉并解决子宫收缩不良带来的产后出血。
(3)查看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留心察看患者有没有出汗、脸色苍白、心动过速、反胃、吐逆与饥饿感等低血糖现象,对产程中的饮食量做全面细致的笔记,引导孕产妇少食多餐,循序渐进慢加量,防止酮症酸中毒。
1.2.3 产褥期护理
(1)防止低血糖,因为生产后胎盘的娩出,胎盘分泌的孕激素、胎盘生乳素、雌激素等抗胰岛素激素急速下跌,所以在产后一天内胰岛素的所需量减少为原用量的1/2,还有产后出血过多,极易引发低血糖,产后需及时补充营养,避免低血糖。
(2)防止感染,孕产妇白细胞的粘附、吞噬、杀菌功能有所下降,另外体内高糖环境不益于刀口痊愈,由于产程中多次的阴道操作,术后置留尿管,可能造成伤口、皮肤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因而,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产后严密察看产妇的体温状况,术后尿管置留时长不得多于1 天[2],提醒产妇多喝水,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留意手术切口和会阴侧切口的局部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增长伤口拆线时间,每天清洗会阴,确保会阴干净,防止局部感染。
2 结果
112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均胜利生产,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母婴健康,护理有效率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孕妇血糖升高产生的时间和孕期血糖控制水平有很大关联。妊娠期糖尿病中50% 以上的病人在将来的20 年内会变成2 型糖尿病患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护理的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为100%。由此可见,糖尿病孕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了母婴并发率,也减少了远期糖尿病的可能性。综上所述,针对孕妇,特别是为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孕妇做血糖筛查时,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开展健康辅导,尽最大努力地把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降低孕产妇和围生期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母婴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护理干预是降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37至42周有48例,孕周未到37周有10例;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有13例;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5.88mmol/L,或者耐糖量>11.1mmol/L。
1.2护理方法
1.2.1妊娠期
(1)产前检查与指导。定期给患者进行产前检查,看患者有无妊高症、羊水过多等现象,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调整,通过B超掌握胎儿发育情况。患者每月体重增长应在1.5kg以下,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症,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同时指导患者听些轻缓音乐,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3)饮食护理。若患者妊娠前体重60kg,每日进食量不超过250g。依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安排饮食,以低含糖量食物为主。(4)合理使用胰岛素。当患者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可改为药物治疗。依据患者血糖状况,选择适宜的注射位置,并控制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和预防。
1.2.2分娩期
(1)患者在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加强,糖原消耗量大,进食量较少,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等症状。因此,在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每隔1至2h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注射适量胰岛素,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产生[3]。(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原利用缺乏。使产程延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所以,保证产程顺利进行。(3)若患者血糖过高,将增加耗氧量,出现缺氧性症状,引发胎儿窒息。这时护理人员应对胎儿心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查看羊水状况,及时防治缺氧症状,同时查看患者有无并发低血糖症状。
1.2.3产褥期
(1)产后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产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激素会急剧下降,容易在体液流失、产后出血影响下,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应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2)产后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弱,同时在阴道分娩操作、留置尿管等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现象。所以尿流留置时间不宜大于12h,并指导患者注重个人卫生。对切口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并保持阴道清洁、干燥。(3)对新生儿血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低血糖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新生儿由于低血糖而引发的脑损害现象。
2.结果
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38例选择自然分娩,20例选择剖宫产 ,其中妊高症1例,早产1例,无低血糖症状发生,产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给予适量10%葡萄糖,血糖得到恢复。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糖代谢现象,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史、肥胖症史、巨大儿史、流产史等,容易并发低血糖、早产、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给予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将妊娠期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并给予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内心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改善妊娠结局。其次,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和自我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存在异常现象,并及时给予有效的诊疗措施。通过对孕妇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分娩护理措施,同时在产后对母婴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母婴安全。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妊娠结局均良好。
参考文献:
[1]管田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08):65-66.
篇4
【关键词】妊娠期间;相关心血管病症;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当前,医学临床上对于处于妊娠期间且患有相关心血管病症的产妇尚未找到较为适合的治疗手段,尽管可以应用相关药物对产妇的血压进行控制,但是产妇的预后大多不理想,且产妇的血压波动较大,妊娠结果不理想,而且一些产妇在治疗时,缺少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导致产妇妊娠结果不尽人意。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我医院妇产科室接受治疗以及医学临床分娩的处于妊娠期且患有相关心血管病症的产妇100位,旨在对于在本院妇产科室处于妊娠期间且患有相关心血管病症的产妇应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我医院妇产科室接受治疗以及医学临床分娩的处于妊娠期且患有相关心血管病症的产妇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产妇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产妇。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产妇。在康复护理组的50位产妇当中,产妇的年龄20~42岁,平均28.4岁,孕周25~40周,平均30.1周。在常规护理组的50位产妇当中,年龄22~45岁,平均30.2岁,孕周28~42周,平均30.4周。产妇以及产妇亲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相关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常规护理组的50位产妇,施行普通的护理方式,即在产妇入院之后,施行妊娠期间以及相关心血管病症的健康宣教,为产妇创设良好的休养环境,注重产妇的饮食方面的护理干预,确保对产妇的心电图检测有效准确。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产妇,应用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2)心理方面的干预(3)相关药品的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百分数(%)来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通过t检验,P<0.05,表示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产妇妊娠结果对比。康复护理组的产妇出现胎儿窘迫,剖腹产以及子宫缩乏力等相关状况的几率要比常规护理组的产妇低,相关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71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怀孕后机体出现血糖持续升高现象。大量研究[1]证实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存在诸多影响。鉴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所造成的威胁, 临床必需加强该类孕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单纯通过降血糖药物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可以控制血糖水平, 但持续用药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样存在[2]。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来改善血糖水平, 成为保证妊娠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值监测2次均>6.0 mmol/L)孕妇为研究对象, 经询问均为妊娠期发病,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年龄20~32岁, 平均年龄(26.4±2.4)岁, 孕周28~38周, 平均孕周(31.6±2.6)周, 初产妇48例, 经产妇12例, 空腹血糖(8.4±1.6)mmol/L;观察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6.8±2.6)岁, 孕周27~38周, 平均孕周(31.4±2.4)周, 初产妇50例, 经产妇10例, 空腹血糖(8.6±1.7)mmol/L。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空腹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孕妇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入院须知、体征监测、医院环境、合理用药和适当活动等, 观察组孕妇入院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①人性化管理:妊娠期糖尿病确诊后, 及时告知孕妇, 同孕妇沟通, 建立个人资料档案, 动态监测记录血糖变化, 由医生评估病情, 采取针对性治疗策略。②健康教育:由专业护理人员向孕妇讲解分娩注意事项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 包括发病因素、危害性、治疗方案等, 引起患者的重视, 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心理护理:同孕妇及其家属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况, 对于焦虑、紧张的孕妇给予心理疏导, 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向孕妇讲解分娩过程, 用体贴话语指导正确对待分娩每个阶段, 给予孕妇心理支持和安慰, 尽可能消除孕妇恐惧心理。④饮食护理:入院后了解孕妇的饮食规律, 根据体质量为其制订科学食谱, 合理搭配营养, 热量每天需限制在125 kJ/kg, 碳水化合物50%~55%, 脂肪20%~25%, 蛋白质20%~25%, 多食低糖量新鲜果蔬、 富含维生素食品及高脂肪、低胆固醇食品。⑤运动干预,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干预策略, 前提是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 孕妇餐后1 h进行适度运动, 时间控制在20~30 min, 有助于缓解压力。⑥加强监测, 定期监测孕妇的心率、血压、血糖、宫缩和胎心活动情况, 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⑦产褥期护理, 做好感染预防措施 , 合理使用抗生素, 保持孕妇会阴处清洁, 采取适当保暖措施。
1. 3 观察指标 监测记录两组孕妇入院后血糖变化, 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主要包括血糖控制水平、医院环境和舒适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母婴结局4项内容, 每项25分, 总分100分,
91~100分表示很满意, 81~90表示满意, 71~80分表示一般,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护理干预1周后空腹血糖为(5.3±0.8)m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1.1)mmol/L(P
2. 2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6.7%(52/60),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6.7%(40/6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 对照组为76.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美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5%, 国内该病发生率为1%~5%, 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给母婴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已有报道[3, 4]指出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危害母婴健康, 分娩妇女中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加大,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越加重视。血糖升高对孕妇的影响主要包括流产率升高、妊高症、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等, 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巨大儿、窒息儿、早产儿等发生率增加。相关文献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分析指出胎儿血糖会随孕妇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糖代谢异常致使胎儿胰岛素分泌, 其新陈代谢受到影响, 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羊水中糖含量过高, 从而刺激羊膜, 致使羊水增多, 容易造成胎膜早破, 增加产后出血率。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 如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 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成为临床所关注的问题。仅依靠血糖控制药物难以有效的将妊娠期孕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干预同样重要。本院采取人性化管理, 建立个人档案, 从而为制订个性化降血糖方案提供依据。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孕妇对分娩过程和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 从而提高其用药、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合理搭配饮食和适度运动均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环节, 需要医护人员和孕妇的共同努力。运动可促使葡萄糖进入肌肉, 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促进降血糖作用, 但切忌过度运动, 以防对胎儿造成影响。妊娠期各项指标的监测是指导治疗的前提, 也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键环节。观察组经过护理后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存在诸多影响, 加强妊娠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艳芝.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5):84-86.
[2] Danielle 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a diagnos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materal anxiety in the short and intermediated term. Diabetes Care, 2003, 26(2):385-388.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6):426.
篇6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53-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1],占糖尿病孕妇的90%以上,其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2],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多数于产后糖代谢能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如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病理性妊娠和新生儿患病率明显增加,其中包括先天性畸形、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孕妇感染、血压增高、产程延长和羊水增多等,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须引起临床重视[3]。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平安度过妊娠期,保障母婴健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 妊娠期糖尿病的门诊筛查
GDM孕妇常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有时可能正常,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OGTT试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的3次血浆葡萄糖血糖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和8.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2]。
2 妊娠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缺乏糖尿病妊娠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一旦确诊有妊娠期糖尿病就会表现为情绪不好、烦躁不安、焦虑、紧张、担心胎儿的情况等,再者妊娠期反复进行检查和治疗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3]。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程度有针对性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宣泄情感,诉说自身感受,及时矫正错误认识,减轻心理负担,正确面对疾病。其次,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GDM相关知识的宣教,家属的积极参与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也是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4]。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GDM患者均能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2.2 饮食护理 调整饮食是治疗GDM的最基本方法。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育。饮食干预主要包括孕妇总热量的计算、餐次分配、每餐比例确定、饮食结构以及个体化指导、定时随访。董蔷[5]等认为①每天热量分配:主张少食多餐,将每日餐次定为6次,包括正餐3次(早餐20%,中餐30%,晚餐30%),正餐间的茶点3次(上午5%下午10%,晚上5%)。②热量计算:妊娠早期总热量为标准体质量×热量指数,妊娠中期总热量为标准体质量×(热量指数+630kJ),妊娠晚期总热量为标准体质量×(热量指数+1470kJ)。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5(若身高>165cm则减去100),正常变异范围为±10%,≥10%为超重,≥20%为肥胖。孕妇多为轻体力劳动者,如低体质量(120%标准体质量),热量指数为105kJ/(kg・d)。③食谱结构:碳水化合物占50%-60%,主要来自米、面等主食;蛋白质占20%,应供应充足,优质蛋白占1/2以上,主要来自鱼类、禽类、肉类、蛋类、奶类及豆制品等;脂肪占25%,不超过总能量的30%,主要来自肉类及烹调用油等。饮食主要以蔬菜、豆制品、瘦肉、水产品、蛋、奶为主,限制甜食,患者尽量不吃水果,用黄瓜、番茄等蔬菜来代替水果。若吃水果,仅限于猕猴桃和柚子,且需要换算为主食。牛奶于孕中期为200-400mL/d,孕晚期为400-600mL/d,选用低脂牛奶。蔬菜每日摄入不少于500g,绿色蔬菜不小于60%,每日摄入盐5-6g。饮食控制是否合适,还要进行血糖及尿酮体的检测。
2.3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内糖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从而降低血糖,同时增强体质,有利于控制体重。但应避免空腹和剧烈运动。运动量及运动的种类应因人而异,以不引起胎儿窘迫或子宫收缩为佳[6]。运动的方式可选择散步或中速步行、打太极拳、适当做家务等,每天饭后持续20-40min,不引起孕妇疲劳为宜[7]。运动疗法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法,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8]。
2.4 药物治疗 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需要应用降糖药物,而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但胰岛素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较为安全,因此,妊娠期间主张给予胰岛素治疗[9]。向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的必要性、方法及目的,告知胰岛素对孕妇及胎儿无毒副作用,不能自行改量或停药。胰岛素的用量及用法决定于孕妇的孕周、体重、血糖等,用药须遵医嘱精确计算,防止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的发生。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糖,按时进食,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身边常备糖块,出现低血糖赶快吃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10]。
2.5 母儿的监护 苏凤英认为[11]加强产前检查,28周以前每2周检查1次,28周-36周每周检查1次,如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住院监测治疗。除监测血糖外,加强孕妇血压、肝肾功能、血脂、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及眼底检查。密切观察胎心音情况。教会孕妇自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1h,将3次胎动数相加再乘以4,求得12h胎动数,若小于10次或胎动数少于原胎动数50%而不能恢复者,表示宫内缺氧需及时处理,同时行NST,了解胎儿宫内储备功能,定期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羊水及胎盘成熟度,查孕妇血中胎盘催乳素水平及尿雌三醇值测定,了解胎盘功能情况。孕36周后住院监护,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
3 分娩期护理
3.1 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况,综合考虑终止妊娠时期,根据孕妇全身情况、血糖水平、有无并发症及胎儿胎盘情况,除有合并症外,尽量延长孕周至38周,有剖宫产指征时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无剖宫产指征可待自然分娩[12]。
3.2 产时监测 血糖控制正常,无并发症,可经阴道分娩。分晚期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临产后产妇进食减少,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此时容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血糖必须严密监测,可由静脉输液提供热量及液体,每4h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保持血糖不低于5.6mmol/L,以免发生新生儿低血糖[13]。GDM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常伴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待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子宫收缩强度,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延长。产程中同时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及有无胎儿宫内缺氧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4 产褥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常伴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14]。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顺产后产房观察2h,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发生,预防产褥期感染。此期孕妇容易并发感染,加之高血糖引起细菌容易繁殖,故加强各系统的抗感染措施十分必要。产后应及时应用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定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3d以上方可考虑停用。注意观察病人腹部及会伤口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的性状、气味等,腹部伤口每日换药,会阴伤口每日予碘伏抹洗2次。保持病人外的清洁干燥,勤换消毒会阴垫[15-16]。
5 新生儿护理
糖尿病产妇娩出的新生儿抵抗力低,均按高危儿处理,24h严密监测。为预防低血糖,在新生儿出生30min则需要预防性喂服50%或25%葡萄糖水,剂量在6-12mL,之后间隔6h,对血糖测量1次,待稳定后停止,保持新生儿血糖值在2.2mmol/L以上;并对新生儿状态、呼吸、肌张力等进行观察,需要时可静滴6-8mg/(kg・min)的葡萄糖,且把握好静滴速,并注意保暖和给氧。发现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低血钙症、高胆红素血症等,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各种治疗和抢救工作[17-18]。
6 出院指导
保持会阴及全身皮肤清洁,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告知避孕方法,强调落实避孕措施;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产后参加积极有益的运动,控制体质量,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随访与指导;进食全面,注意饮食的管理,并遵医嘱监测血糖;产后42天来院体检,有特殊情况及时就诊。特别注意复查,妊娠糖尿病患者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以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所以在产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复查[19]。另外,有条件的医院或者社区可建立GDM和GIGT产妇产后随访档案,及时与内分泌科交接,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阻断糖尿病的进展,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命质量[20]。
7 小 结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对母婴的危害性极大,使孕产妇围产期的风险加大,也增加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做好相应的产科护理极为重要。现代医学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其管理目标已经由以往的保证母婴存活,转变为不仅要保证妊娠的正常结局,还应给母亲和胎儿建立一个环境,使他们不会处在和糖尿病相关的危险环境中[16]。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子代糖尿病的发生率这项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更多地抓好孕前甚至是婚前的健康宣教环节。
参考文献
[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onference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J].Diabetes,1991,40(Suppl):197-201.
[2] 谢幸,荀文丽等.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
[3] 龙玲,蒋红梅等.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6(20):113-114.
[4] 徐桂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8-19.
[5] 董蔷,崔丹等.[J].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B):31.
[6] 米念荣,孟超.妊娠期糖尿病治疗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12(37):6.
[7] 于永琴.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3,(8):21.
[8] 张菁.[J].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2,20(1):12.
[9] 江仁美等.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9):2362.
[10] 潘利云,何云.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162.
[11] 苏凤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9-340.
[12] 付萍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02.
[13] 张丽英.糖尿病妊娠分娩期的观察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7):2475-2476.
[14] 李明子.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1.
[15] 谭亚杰等.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J].全科护理,2010,8(12):3291-3292.
[16] 张爱华等.糖代谢异常孕妇围生期规范化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1,10(9):764-766.
[17] 张爱华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产后及婴儿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64.
[18] 廖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临床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11(21):2086-2087.
篇7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09-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患,占全部妊娠的5%-10%,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的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妊娠高血压主要发生在孕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孕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相当的威胁[2]。为了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疗效,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9月以来收治的2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有效用药方案和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中初产妇为15例,经产妇为13例,两者之比为1.2:1.0。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2±4.1岁。孕周为14至25周,平均孕周为17.5±4.6周,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B超、手术病理等证实为妊娠期高血压,在发病年龄及发病类型上不存在特异性差异。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由于疾病的治愈率低、亡率高、病程长,治疗周期长,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使病情加重。这些情绪会不同程度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在心里时刻关心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苦恼,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要认真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3]。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呼吸、宫缩以及胎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异常反应情况,要及时做好记录,并且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好对症处理[4]。保证病房的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对病房、用具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2.3 饮食护理:
膳食中低钙的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但是补钙能否预防子痫前期尚有争议。对饮食缺钙的妇女应当补充钙剂。鱼油中富含ω-3脂肪酸,补充此类脂肪酸可以预防炎症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但未证实补充鱼油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有助于改善机体氧化能力,降低患子痫前期的风险[5]。
2.4 并发症的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常常并发胎盘早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脑出血等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定期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功能进行检查,密切观察患者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2.5 疾病护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高血压:减少压力;减轻并保持正常体重,从事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如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控制酒精饮料每天不超过15毫升乙醇。以减少再次妊娠时发病风险并利于长期健康[6]。
2.6 出院指导:
对于即将出院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要提前做好统计工作,引导患者办好各项出院手续,购买、配置好出院的药物,告诉患者要按照遗嘱服用药物,告知患者家属回家的各项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7]。
3 小结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并发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该疾病的护理,使我们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是对患者生命的根本保证;做好孕产期保健的宣传,使自觉并定期地进行产前检查,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对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疾病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全部救治成功,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提高了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利,孙婷婷.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 138-140.
[2]王晓梅,杨玉梅. 系统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3,11(3): 297-298.
[3]T. Ohmaru, A. Miki, A. Ohkuchi, et al. PP111. The preceding features before onset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i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rapid increased speed of blood pressure[J]. Pregnancy Hypertens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men's Cardiovascular Health,2012,2(3): 299-300.
[4]徐凤梅,李志,赵变林.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9(11): 1220-1221.
[5]宋尚明,朱兴雷,刘同宝,等. 艾司洛尔和拉贝洛尔治疗老年人术后高血压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3): 192-193.
篇8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头疼、眼花、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母婴死亡的孕产期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孕妇的9%~10%[1]。因此,要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宣传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分娩的相关知识普及,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稳定病情,减少子痫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共48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7例;产前子痫43例,产后子痫5例。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产检及治疗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硫酸镁解痉、硝苯地平降压以及镇静、扩容和利尿等治疗,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
3 预防与护理
3.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3.1.1 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通过孕期宣教使广大育龄妇女及孕产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本病有清醒认识,从而能主动、按时、定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恰当处理,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3.1.2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导产妇的饮食和休息,应多进蛋白质、维生素及含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一般每天摄入6 g左右为宜。并建议其从妊娠20周起,每月补充钙剂2 g,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指导孕妇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可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3.1.3 开展预测诊断,对具有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可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工作,以对预测阳性者严密随访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相应处理。
3.2 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护理的目的是防止发展为重症。
3.2.1 建议患者减轻工作量,保证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休息和睡眠时应取左侧卧位。
3.2.2 加强营养,除全身水肿外,食盐不应严格限制,以免影响食欲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及低钠血症导致的产后虚脱。
3.2.3 劝导患者按医嘱服用镇静、解痉药物,每日自测血压、尿蛋白情况,及时报告有关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头疼、胸闷等先兆子痫症状。
3.2.4 无论孕周大小,即使无特殊情况也应每周1~2次在门诊随访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3 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3.3.1 一般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社会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至关重要,心情愉快有助于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2]。根据情况测孕妇血压、脉搏、呼吸、听胎心音。督促患者自数胎动,按时完成高危妊娠检查监护。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住入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注意患者主诉中头疼、胸闷的自觉症状,高度警惕子痫的发生。准备好开口器、吸引器、急救药品。
3.3.2 硫酸镁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硫酸镁过量会抑制呼吸和心肌收缩,常危及患者生命。中毒现象首先表现为膝反射消失,随着血镁浓度增加接着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和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骤停。因此,护理人员应牢记中毒表现,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并注意以下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每24 h不少于600 ml。治疗过程中应备有钙剂用以解毒,当中毒症状出现时,立即静脉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应在3~5 min内推注完毕,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1次,但24 h不应超过8次。
3.3.3 降压、扩容、利尿的护理 (1)降压:对血压超过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的患者[3],按医嘱予以降压药物,降压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应熟悉其常见副反应,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并且以舒张压控制在90~100 mm Hg为宜。(2)扩容:合理扩容可改善病情。因此,扩容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以便早期发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3)利尿:利尿剂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电解质、酸碱度,应用渗透性利尿剂者,应监护心脏功能,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心衰及肺水肿者禁止使用。
3.3.4 子痫患者的护理 (1)患者应专人护理,安置在单人暗室,周围环境保持绝对安静,避免一切外来光、声刺激,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护理操作与各种治疗的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因不良的刺激、不良的心理状态会诱发子痫的发生,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血压升高,从而诱发一些应激能力较差的产妇突发子痫[4]。(3)病床加床档,以防患者坠落。(4)抽搐发作后,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以防咬伤唇舌或舌下垂阻塞呼吸道,并立即给氧。(5)患者应取低、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咽喉部黏液或呕吐物,防止窒息发生。(6)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外,应随时观察患者瞳孔大小、两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度、口角有无歪斜、肢体活动是否对称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特别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已成为我国产妇的第二大死因[5]。只要医务人员加强宣传,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知识,做到有效的预防;同时加强精心的综合护理,及时提供有关症状、体征,及时用药,可以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32.
[2] 留会.妊娠高血压综合症32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7):111-112.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3.
[4] 丁红,王蕴慧.产后子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广东医学,2000,21(10):856-857.
篇9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妊娠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所致。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早发现并早干预,加强血糖监测和护理,对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42例,年龄21~37岁;孕期35周,4周;均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确诊为GDM;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5例;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32例;新生儿体重在31~45 kg 32例,5kg以上10例;对42例GDM患者在妊娠、分娩和产后各阶段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血糖控制较好,孕妇均未发生低血糖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胎儿发育良好。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大部分GDM是通过产前筛查发现的,孕妇对得糖尿病原因,对母婴的危害,治疗方法不了解,护理人员要加强对GDM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提高重视程度,并让其认识到良好的饮食控制及系统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嘱患者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
2.2 心理护理
心理指导对GDM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重要,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护理人员深入病房多和孕妇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护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及时发现、判断、准确评估,鼓励正确对待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使孕产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顺利渡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
2.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之目的为: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妊娠毒血症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GDM患者要少量多餐,多维生素和适量的微量元素,多粗纤维;每日糖类40%~50%,蛋白质20%~30%,脂肪25%~30%,以蔬菜、豆制品、瘦肉、蛋、奶、鱼为主,水果以含糖量低的为主,饮食清淡少盐、少糖、少油。
2.4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母子健康,还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运动主要选择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运动时间30 mim,最好选择餐后30 min~60 min运动,运动过程要注意低血糖反应。
2.5 分娩期护理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普遍存在恐惧及焦虑的情绪,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治疗护理,使产妇临产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安慰、鼓励产妇,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及分娩时体力的保存。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证,如有胎位异常、巨大儿、病情严重需终止妊娠时,常选择剖宫产。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知识,教会产妇宫缩时深呼吸,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消除或减轻紧张心理,稳定产妇情绪,使其顺利分娩。若胎儿发育正常,宫颈条件好,则适宜经阴道分娩。
2.6 产后护理 产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分娩后产妇抗胰岛素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定时测血糖、尿糖、酮体,预防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分娩后由于胎盘排出,对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产后24 h内胰岛素用量减半,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为控制血糖、预防酮症酸中毒,产后仍需饮食控制;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以防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杀菌作用明显降低,同时由于产妇抵抗力差,易并发各种感染,产中产后应严格无菌操作,产后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需加强皮肤、口腔及伤口等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硬节,分泌物等感染征象;GDM患者易发生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告知患者多饮水,观察手术切口及会阴侧切伤口的局部反应,每日冲洗会阴2次,适当延长伤口的拆线时间,鼓励其母乳喂养,定期复查。
3 小结
妊娠期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孕妇的多发病,越来越多的孕期妇女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加复杂化,严重影响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如病情未控制或合并并发症,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羊水过多等情况。因此一经确诊应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饮食控制措施及治疗护理措施,只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糖,早期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尽早对GDM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糖尿病病情、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乌兰其其格.妊娠期糖尿病16例分娩前后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87148715.
[2] 朱翠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21(1):151152.
[3] 冯函杰.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09,32(2):2325.
篇10
关键词: 妊娠期;围产期;舒适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疗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我国孕妇的常见疾病,此病有较多病因和并发症,而其最主要病因是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1],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2],甚至会导致孕妇患者的产后出血而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带来了挑战。根据研究报道[3],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剖腹产为最适合的方式,在妊娠期和围产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行科学的、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保证新生儿的身体素质,同时降低发生早产的概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妇患者情绪焦躁,治疗不配合等行为[4]。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可明显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的护理方法。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对妊娠期高血压症患者的治疗中,舒适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妇产科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6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28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
试验组:舒适护理干预[5],如下。
1.2.1 孕期健康教育 试验组接受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治疗方法与前景,另外,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视、电脑等对患者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并支持患者互相讨论。对照组则仅给予疾病注意事项。
1.2.2 产前心理干预 试验组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患病前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因此,需要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消除患者不接受不配合治疗的焦虑和抵抗情绪。护理人员应掌握实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从内心关心患者。尽量使患者以平常的心态及积极的态度面对妊娠。
1.2.3 饮食护理 首先充分了解孕妇产期与营养饮食的联系。分析疾病的症状和需要的饮食习惯。随时保证孕妇营养充足。
1.2.4产前用药护理 必须密切关注孕妇分娩前期,如有需要,需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如患者抽搐,给予硫酸镁,同时记录并注意尿量变化,必要时给予葡萄糖酸钙。
1.2.5 产后护理 密切关注孕妇产后阴道流血的情况,注意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医护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子宫以帮助患者恢复,更重要的是,助其排除子宫内的恶露。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量和停药。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通过难产、子痫和先兆子痫评价对孕妇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p评分和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6.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测定指标结果的显著性检验采用ONE-WAY-ANOVA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
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难产率(57.14%)、子痫(14.28%)和先兆子痫(39.28%)分别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比较两组孕妇患者的护理效果(n/%)
2.2 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
经对妊高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通过各项干预护理后,新生儿Apgarp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的群体中,患者常常了解病情后,心理状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6]。其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亦多种多样,如生活压力,受教育程度等等,心理状态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7]。因此,此疾病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的极大困难,尤其在合并多种并发症后,如难产、子痫和先兆子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8],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来给患者减轻痛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经对妊高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试验组通过各项干预护理后,难产率、子痫和先兆子痫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试验组新生儿Apgarp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妊高患者新生儿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实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护理、产前指导等措施等可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掌握了疾病的防治原则,主动遵守出院后的医嘱。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舒适护理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的应用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5, 7(9): 51-52.
[2]徐琼,孟华芳,何妙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性科学, 2014, 23(4): 22-23.
[3]段崇宏.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4: 1780-1781.
[4]赵琳,王爱武,周凤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36): 215-216.
[5]李环宇.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14,2: 58-59.
[6]S t a m m b e r g e r H R, K e n n e y D W. P a r a n a s a l s i n u s e s: A n a t o m i c t e r m i n o l o g y a n d n o m e n c l a t u r e. A n n O t o R h i n o l L a r y n g o l, 2011, 1 6 7( s u p p l): 7 C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