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工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护工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人护工护理

篇1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老龄人口逐渐的增长,将逐步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事业做为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在医疗保障制度上给予老年人全面的政策保证,同时,作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护士;老年人;护理

一 注重对老年病人的心理引导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身处医疗战线的前沿,每天都会接触很多的急诊病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处为老年人着想,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做到临危不惧,耐心指导,及时稳健的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一项必须锻炼熟知的职业技能,协同社会共同迎接老年型社会的到来。

二 老年人医护特点分析

随着年龄的老化,老年人的身体各项职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人到年老,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根据临床病例统计发现,当老年人的身体感到不适,很多老人在第一时间将病情与生死相连,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恐慌将对病情的医治带来很大的阻碍。众所周知,良好的心态是病人康复是的一剂无形的良药,与医生积极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工作的成效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病情的治疗。

在日常的工作中,护士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耐心指导,心细照顾,通过积极向上的话语,无微不至的照顾,耐心的交流,引导老年人真实的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减少对自身的精神刺激,战胜对病情的恐惧感、抑郁感与失落感,树立自信心,在心理上战胜病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 通过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更好的服务老年患者

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照顾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由此不但要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辅导外,还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唯有此才能让老年更加放心的前来就医。

急诊科的护士,每天与老年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在进行医护时严格按照护士条列的要求,事无巨细的开始每一个动作,按照正确的流程操作医疗器械,耐心的与有疑问的老年患者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心理疏导。

通过认真学习医疗知识,吸取和借鉴前人的医护经验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积极参加医院内部的职业培训、与外院的医学交流。获得护士资格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篇2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0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74-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的人随之增多。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髋部骨折,使病人丧失行走功能,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此类病人避免长期卧床,早期恢复功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60-70岁25例,71-80岁13例,80岁以上2例。合并症有: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

1.2手术方法:根据病情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途径,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实施手术。

1.3结果:通过细致有效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恢复了行走功能,生活能自理。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患者以往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生活习性,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1.2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向患者讲清手术的治疗目的及过程;多与患者沟通,讲明情绪和疼痛的关系;介绍术中及术后使用镇痛泵减轻疼痛,使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1.3皮肤准备:术前1天骨科手术常规备皮,用0.5%碘伏消毒手术野皮肤,无菌巾包裹。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及伤口渗血情况,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量过多、血压100次/分,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2.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患肢由于限制,制动,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骨折,手术的失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1],因此,我们在术后1-2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伸屈运动,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肿胀程度等。抬高患肢30°,促进静脉回流。

2.2.3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老年人身体状况差,易并发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故在卧床期间,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臂下置气圈或小软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减少局部受压。同时进行呼吸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期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另外,患者多留置尿管,应鼓励多饮水,并做好会的护理,每日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两次,每周更换尿管。

2.2.4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手术后3个月内,通常发生在病人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尚未恢复前,将髋关节放于不适当的位置时发生[2],因此,患肢保持外展30°制动,防止过度内收、外旋及盘腿动作。

2.2.5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本组40例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居多,除做好专科护理外要认真观察内科疾病,同时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配合医生监测各项指标。

3.康复指导

术后穿丁字鞋,防止髋内收,外旋,术日可向患侧翻身15-20°,次日可将床头抬高30-50°取半卧位,术后2-3天翻身侧卧,两腿间垫软枕,术后第一天即可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踝关节进行主动伸屈练习,同时进行呼吸训练[3]。2周左右扶双拐不负重下地行走。在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给予指导和看护,根据病人的肌肉恢复情况通常在6-8周拄单拐行走,3个月后弃拐。

参考文献

[1]张芳.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0):1594.

篇3

①病情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感染情况、关节周围皮肤是否有破损、术前关节功能、药物史、过敏史、既往史、全身健康状况及一般情况等,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②心理护理。依据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征,术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情绪,介绍成功的康复病例,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意义与目的,细致、耐心地为患者提高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配合手术治疗。③一般护理。术前实施相关的辅助检查,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疾病较多,且手术耐受性较差,身体较为虚弱。因此,需在手术治疗前在特殊检查与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依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全身性的调整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心肺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巡视观察,随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需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处理。注意了解患者运动、皮肤感觉、肢端血液循环和患肢肿胀情况。加强基础护理,为手术治疗做好各项准备,对患者进行1周左右的临床观察。在其他原发病临床治疗时和创伤反应期,适当延缓手术治疗时间,以降低临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且患者的手术耐受力所有提高后,即可实施手术。手术前ld内严格备皮,实施各项术前过敏试验,适量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和镇静剂等。④饮食护理。加强患者术前营养供给和饮食调整,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对于胃纳较差的年老体弱患者,由于其消化能力较差,且饮食量较小,因而,术前宜食富含维生素、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豆制品、鱼类、蔬菜及新鲜水果等。⑤术前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在实施骨牵引或皮牵引时,掌握卧床排便方法,将臀部抬起至一定高度使用便盆,以保证稳妥,防止患者出现患肢内收及外旋等动作。对于女性患者,应在其小便时应用特制尿壶,防止髋部过多移动。嘱患者加强关节活动训练及下肢肌肉锻炼,并学会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掌握有关的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肢端血供及创面出血情况,注意保持创口引流管通畅和敷料清洁干燥,加强饮食护理,手术6h内完全禁食,6h后可食流食,以避免术后疼痛。②一般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自身的细胞和脏器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弱,而且自身原发病较多,营养供给状况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差,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手术后需加强并发症护理,降低临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前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并在术后适量应用抗生素,嘱患者早活动、早起坐,帮助患者提高肺活量,主动排痰咳嗽,协助患者拍背翻身,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4h排尿1次,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发生尿路感染。指导患者掌握征的气垫床和麋子垫的使用,以及抬臀训练方法,避免发生褥疮。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应加强血糖监测,适量应用胰岛素,保证血糖值得到有效控制。③术后康复训练。老年患者自身的活动力较差,加之骨折后活动量显著降低,因而会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患者需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伤侧肢体与健康肢体肌肉功能的恢复,实施足趾的收缩和等长收缩运动,能够避免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改善。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指导时,要做到细心、热心、耐心,并控制好运动量,随着患肢功能的恢复,逐步提供运动量和锻炼次数,以不感疲劳与疼痛为宜。术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功能锻炼计划,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使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待麻醉效果消失后,可在原下实施踝关节伸屈和股四头肌自主等长收缩活动。手术4~6周后能够扶双拐行不负重下地行走,手术术后6~8周后负重去拐行走。离床活动开始后,需在专人辅助下行走,有助于功能锻炼的实施,避免跌倒。患者出院后,嘱其3个月内不能侧卧,同时要禁止上厕所使用蹲坑、下蹲和盘腿等动作,防止假体发生脱位与松动。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恐惧和急躁心理,帮助患者真正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经过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所有140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发生率,如表1所示。3讨论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家属、患者本身和护理人员三方的共同配合,在各个围手术期节段,给予患者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术前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实施全过程的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且术后尽早实施功能恢复性锻炼,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有:①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由于绝大多数的青年患者对心绞痛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可采取办板报、发放健教咨询手册、面对面以及小组宣教等诸多教育形式对初发心绞痛的常识进行宣传,并且责任护士应适时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将心绞痛的病因、诱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治疗等对其进行讲解,让其能够对该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对患者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念,使不良心理得以有效消除,从而能够使治疗的顺利进行得到保证。②注意保护性治疗。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对病情进行讨论,在谈话时语言要尽量谨慎,对不良刺激进行避免或者是减轻,从而使患者的猜疑、恐惧等一些不良心理的出现进行有效的预防。③给予相应的预见性处理。在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有恶心、头痛、呕吐等,因此医护人员应将可能出现的诸多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与预防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④充分发挥治疗的作用。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娴熟的护理技能为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关键。在相应的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护理计划的正确执行、规范化操作以及合理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为使治疗顺利进行以及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得到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

数据处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14d,平均为(11.2±4.3)d,所有患者均未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7.4±4.7)d,有6例患者发生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96%。显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06-02 中图分类号:R 681.704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65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等其他内科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发生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时,若采取保守治疗,疗效较差。为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8例,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70~75岁6例,75岁以上2例,均为单侧粉碎性骨折,其中左侧6例,右侧2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5例。均为不慎跌倒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伴有1或2种以上内科疾病。伴发糖尿病3例,高血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伴发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2种以上内科疾病2例。

2.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积极控制内科疾病后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毕予悬吊巾固定患肢于肘关节屈曲90°的功能位,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建立联谊卡,随访追踪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并进行统计。

结 果

全部病例内科疾病均有效控制,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8例随访时间3~25(12±4.5)个月。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穿衣、梳头等动作,关节活动范围:患肩关节前屈分别为60°~80°,前屈上举130°~160°,后伸25°~30°,内收8°~15°,外展70°~80°。根据Neer评分标准和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1]:优4例,良3例,可1例。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使病人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但又存在怀疑、焦虑和恐惧等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有严重而无法耐受的疼痛及对人工肱骨头置换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在术前向患者耐心介绍有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原理及治疗效果。同时针对不同个体应用行为控制技术和心理社会支持,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之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2.详细了解病史,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患者为高龄老年人,合并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肺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应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内科疾病,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加强营养,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易消化的饮食,使之能承受手术创伤带来的损害,并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指导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3.术前准备 ①完善术前的各种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绝对禁忌证。②术前摄双侧肩关节X线,供术者预测手术的难度及用于术中对照。③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3~7天。术前指导患者正确应用颈腕吊带制动,起到扶托作用,减少移位引起的疼痛。④术前适应性训练,指导病人行床上大小便及手、腕部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按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护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征变化,1次/小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及手指的感觉、皮温、色泽、活动和患肢有无肿胀、疼痛及程度的变化。保持负压引流管有效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敷料的渗出及包扎情况,若短期引流量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关闭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

天,引流液≤30 ml可考虑拔管。本组1例术后2小时引流量280 ml,夹管1小时后开放引流管,其余术后第一天引流量100~150 ml,第二天引流量10~30 ml,均为术后48 h拔管。

2.与疼痛护理 置换早期人工肱骨头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所以关节不稳定,如果术后患者不正确或护理不当,均可导致术侧肩关节脱位。故术后予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患肢用悬吊巾固定置肘关节屈曲90°的功能位悬吊于胸前,肩关节外展、前屈各45°,旋转中立位,患肢下垫薄枕抬高患肢,6小时后可予垫枕或半坐卧位,绝对禁止患侧卧位。由于术后伤口疼痛可直接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及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及功能的恢复,应重视术后疼痛的控制,积极采取口服、肌肉注射或自控镇痛泵技术等多模式镇痛措施。

3.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肩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包括肩盂假体松动、肩关节不稳定、肱骨假体脱位、感染、神经损伤等。肩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小于0.5%,这与肩关节周围丰富的血运有关[2]。但术后感染是一个灾难性并发症,常引起关节疼痛,手术失败。因此,术前积极处理可能感染因素,如皮肤有无擦伤或皮肤病等,术前晚、术中及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5~7天,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有效引流,尽量缩短置管时间能有效预防感染。对于假体脱位,预防措施是术者对假体的适宜选择和安装技术,病人遵循医护人员康复指导,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活动肩关节。防止外伤,积极治疗骨质疏松能有效预防假体下沉、脱位。

4.康复训练 向患者强调术后功能锻炼是重建关节活动度、有效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应积极配合。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①第一阶段:手术后肩关节疼痛是影响患者早期锻炼的重要因素。为保证术后康复计划的进行,我们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减轻疼痛,以争取早期功能锻炼,此阶段主要是主动活动患侧肘、腕、手诸关节,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首先是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行握、松拳练习。术后第1天,在护士的协助下被动屈伸肘关节逐步主动伸、屈肘关节,术后2~3天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做“钟摆样”运动。方法:病人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弯腰90°,上臂自然下垂,患肢在悬吊带内做肩关节前后、左右摆动[3],每天3次,每次20下。术后2~3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内收、内旋锻炼,每日2~3次,每次20~30下,持续4~6周。

②第二阶段:康复主要涉及肩关节早期主动活动、肩带肌肉等张力训练及肩关节牵伸练习,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的日常生活练习[4]。从等张收缩到抗阻力锻炼,循序渐进,指导、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如端碗、夹菜、刷牙、系裤带等,发挥患肢功能。

③第三阶段: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需持续12~18个月[5]。此阶段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加强练习,加强肌力和耐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护理体会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手段,对于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其远期效果与手术操作熟练水平、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个体化、系统化、分阶段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密切相关。护理注重以下环节:①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做好充分准备;②处理内科疾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③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④术后重视和疼痛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⑤制定并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训练。由于人工肩关节置换的康复锻炼,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工作,尽量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术后康复的重要性,自觉循序渐进参与康复锻炼,从而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既要避免由于害怕疼痛,拒绝或练习过晚引起关节粘连,活动受限,达不到预期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又要避免患者急于求成,过早主动活动或过度活动而引起肌肉修复不当,导致活动无力,肩关节失稳,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2284.

[2]田 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4

[3]钱立群,包英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康复训练[J].中医正骨,2007,19(11):42.

[4]刘晓华,陶 莉,彭 瑛.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肩关节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0):607609.

篇5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常因合并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多,甚至危及生命[1]。本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30例老年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帮助患者度过了危险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62?80岁,平均6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头下型)22例,无菌股骨头坏死8例,均行手术治疗,住院时间10?21天。其中1例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余28例均无任何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本组多为老年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知识缺乏了解,顾虑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基本步骤和麻醉的方式,减轻焦虑,保持情绪稳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前评估

2.1.1身体全面评估 评估患者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有无吸烟或饮酒史,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静脉栓塞史、肾脏疾病及皮肤病。配合医师积极治疗调整患者的基础疾病,定时检测血压、血糖,按时使用降压药、降糖药,正确足量注射胰岛素,达到病情稳定。

2.1.2. 了解行髋关节置换的原发疾病: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患者的营养状况等。

2.1.3 主要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

2.3 术前饮食护理 给予合理饮食指导,鼓励每日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患者耐受力。为促进肠蠕动,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2.4 术前准备

2.4.1 术前皮肤准备 据报道,术后感染率虽然从以前的11%?15%下降到目前的0.5?1%[2],但是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所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比一般外科更加严格。手术72小时开始准备皮肤,用温水和肥皂水彻底擦洗备皮区皮肤。术前24小时内剃,操作小心谨慎,防止损伤皮肤。手术切口区域用碘伏棉球消毒后无菌纱布垫覆盖,瞩患者不要外出,预防感冒。

2.4.2 完善各项检查 护士应帮助患者做好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重要器官的功能实验,依照标准采集各种化验标本,尤其是采集血标本时更要严格要求,及时送检,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2.4.3 适应性训练 为提高手术后依从性,术前即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正确使用便器。教会患者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臀肌收缩等功能锻炼。教会患者正确的卧位及上下床技巧,助行器及拐杖的使用方法。

2.4.4 呼吸道及胃肠道准备 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锻炼。术前一日晚用0.1%?0.2%的肥皂水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取出义齿,佩戴腕带。

2.4.5 其他 术前晚服用镇静催眠剂,保证充足睡眠。术晨常规检测生命体征,术前留置尿管,做抗生素皮试,备好术中用药。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按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静脉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感觉及运动情况。必要时做好抢救准备。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作好记录。尿管从患者大腿下穿过,引流管均妥善固定与床旁。

3.2 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在双腿之间放置梯形枕,翻身时以健侧为主,患侧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1天,床头可摇起,不超过300斜坡卧位,术后1周一般不超过700。

3.3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一般6小时内禁饮水,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如无不适,第2天可正常进食。老年人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慢,极易造成消化功能减退,饮食易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易消化食物,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严格进行饮食管理,以利于血糖的控制[3]

3.4 疼痛的护理 术后的切口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休息,甚至可导致原有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复发,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及康复锻炼。所以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散注意力,适当应用镇痛剂或使用镇痛泵。

篇6

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病变所致,病理表现为大脑萎缩及变性,临床症状主要有日常生活能力丧失、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1]。老年痴呆的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较大负担。除了积极治疗外,给予有效的护理十预也非常重要。怀安县中医院对住院的部分患者实施了情感护理法,效果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刚好33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2.3±3.2)岁;文化程度:13例初中以下,15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参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2.3±4.2)岁;文化程度:12例初中以下,15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疏血通、脑康复等基础治疗,参照组行肢体按摩、饮食、用药指导及运动训练等常康复护理。在参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情感护理法,内容如下。成立情感护理小组,赢得家长的同意后,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对策。①指导患者用语言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情感表达与疾病康复的重要联系,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学会倾诉自己的苦衷与感受,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情绪的改善。叮嘱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②给予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干预,对于情绪烦躁或不稳定者,应给予相应的安慰,注意使用温和、安慰性语言,指导患者进行意想放松,放松情绪;对于退缩、冷漠或孤独者,可在室内摆放一些患者喜爱的物品,并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重拾以往的兴趣;对于迟钝、睡眠障碍者,可鼓励患者多参加有氧运动或积极倾诉;对于焦虑者,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情绪转移等方式,减少内心的失落感。③鼓励病友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有哪些好处,并鼓励患者积极与病友交流,分享康复的经验和喜悦,不但有利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以: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测评,分数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情感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发现[2],情感作为人类的一项认识活动与意志行为活动一致,良好的情感可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协调与平衡不良情绪[3]。情感护理则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认知障碍护理中,强调情感成分,能更好的促进强化训练的进行,对患者记忆、思维、智力、空间定向等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干预,以刺激大脑兴奋,改善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护理措施,如:出现幻听、幻视的患者,应稳定其心理情绪,并掌握其病情发展,尽量引导患者至正常的场景。对思维紊乱患者,则可适当地转变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进行益智类、记忆类、协调类游戏等,以刺激患者的思维活动[4]。

怀安县中医院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情感护理,包括指导患者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鼓励患者多和病友、亲人交流等。参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得知,经过情感护理,研究组的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情感护理法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情感护理法,情感智能干预能增强老年性痴呆患者对康复锻炼的坚持和应对事情的自信心,能增强患者认知水平、四肢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痴呆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康复训练目的。并有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娟.专科护理对老年痴呆息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56-58.

[2]樊惠颖,李峥.怀旧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6):716-720.

篇7

笔者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间的住院患儿。男26例,女24例,年龄0~6岁,平均4.5岁。急性肺炎11例,急性肠炎伴脱水1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9例,高热惊厥3例,新生儿疾病10例,早产儿5例。

2 方 法

2.1 逆向静脉穿刺操作方法 患儿取平卧,操作者站于患儿头侧,面向患儿指尖。在穿刺点下方扎止血带后,常规消毒皮肤,嘱患儿手自然放松不握拳或家属按要求制动,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近心端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30~60°角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见回血后停止进针,松开止血带,妥善固定穿刺针,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速度。

2.2 观察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同一患儿使用同一型号针头或同一型号的留置针,静脉输液穿刺时单日顺向穿刺,双日逆向穿刺,或第一次顺向穿刺,第二次逆向穿刺,依次类推。均由同一位熟练掌握顺、逆向穿刺技术的护士单独完成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即视为穿刺成功。输液过程顺利,局部无红肿渗出即为输液畅通。责任护师按照患儿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静脉滴注时的速度达标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逆向静脉穿刺的穿刺成功率、输液畅通率及输液达标情况均优于顺向静脉穿刺(P

方 法n/例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输液畅通输液速度达标逆向静脉穿刺50300295(98.3)296(98.7)296(98.7)顺向静脉穿刺50300283(94.3)278(92.7)275(91.7)

4 讨 论

由于手背静脉网交通支丰富,逆向静脉穿刺时,药液可通过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丰富的吻合支向右心回流。逆向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究其原因是逆向穿刺是正压穿刺,而顺向穿刺是负压穿刺[1]。逆向穿刺时针尖斜面迎着血流方向,容易见到回血,降低了穿透血管的概率。儿科患儿由于静脉细小,穿刺难度较大,加上疾病影响,尤其是肠炎伴脱水患儿,静脉充盈差,穿刺难度更大。逆向静脉穿刺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输液畅通率。逆向静脉穿刺输液较好地解决了操作者选择靠近关节静脉进针时的支点和角度,又可将针柄妥善固定手背、前臂,故患儿活动时穿刺针较少发生移位。而输液速度是否达标最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质如浓度、刺激性及血管弹性的影响,向心端静脉硬化后若继续顺向穿刺,在滴注药物时滴速会减慢。滴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钾等)时会有疼痛出现,影响输液速度,而逆向静脉穿刺由于血管弹性好,能提高输液速度达标率。逆向穿刺操作简便,不仅可应用于上肢静脉输液,也可应用于颈外静脉输液[2],可以作为儿科疾病抢救、输液治疗时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老年心脏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日趋减退[1],极易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为减轻老年DHF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我们对88例老年DHF患者进行了干预性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8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老年DHF患者(用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的DHF诊断标准[2]),男65例,女23例,年龄平均(73.5±2.4)岁;其中冠心病68例,高血压病16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按心脏病例常规治疗。两组间年龄、病种无统计学意义(表1)。实施护理干预的时间为入院1周后,病情趋于稳定,使用药物维持量的患者。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比较(略)

1.2 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应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并积极控制肺部炎症。观察患者夜间有无呼吸困难,持续时间以及血压和心率变化,观察组同时给予下列护理干预。

1.2.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宣教,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轻体重、以静为主的合理生活习惯,入水量控制在1500mL以内,同时减少夜间入睡前的饮水量及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控制钠盐在3~5g/d,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1.2.2 运动疗法:病情稳定时鼓励患者作动态运动,每日1~2次步行,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每次10~30min,护士注意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

1.2.3 促进睡眠:睡眠时给予适当高枕,以减少回心血量。保持良好,上半身抬高15~25°,减轻循环、呼吸两方面的压力。患者难以入睡时,适时播放轻音乐,使患者的心情趋于平静,保证充足的睡眠,查房巡视时脚步轻盈,尤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及深度。

1.2.4 缓解症状:夜间出现咳嗽、胸闷、轻度呼吸困难时,指导患者通过鼻部做比正常呼吸频率慢的呼吸2min,以减轻精神紧张状态,缓解患者的频死感。同时,注意患者精神意识的观察,器官功能的监测,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及影响等。

1.2.5 心理疏导: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教育患者掌握自我稳定情绪的技巧,学会肌肉放松术,减少睡前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与患者亲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乐于配合并作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生活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干预后连续观察3周,对88例患者夜间呼吸困难、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呼吸困难的程度以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呼吸困难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发作次数减少,为呼吸困难发作次数较前减少一半;发作时间缩短,为呼吸困难发作时间减少一半;心功能改善,为心功能Ⅲ级/Ⅳ级改善为心功能Ⅱ级/Ⅰ级。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和血压、心率下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下降比较(略)

由上表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夜间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呼吸困难的程度治疗后改善(P<0.05)。两组血压、心率下降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DHF患者早期症状的控制和病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讨论

老年人DHF是指心室在较低压力下不能容纳血量,心室充盈受限、延迟或不完全、心搏量减少。统计发现老年DHF患者发生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比例较大,占53%[3],而夜间不明原因的咳嗽和呼吸困难是老年人DHF早期表现,制定临床专业的护理援助措施,进行完整的评估和护理,在老年DHF患者的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够较好地完成护理、协作、评估及执行措施是保证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环节。

3.1 早期预防,降低危险因素是减轻老年DHF的根本保证。老年DHF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发生心衰后,因心排血量减少,可使循环进一步发生障碍,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反应迟钝或嗜睡,有的则以上腹痛、恶心与呕吐伴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因此,把预防性的护理做为配合治疗的主要目标,对患者极为重要。本研究证实,通过早期干预,控制诱发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科学的膳食,适宜有氧运动,实施个体护理等手段可明显改善老年DHF的发生和发展,保证治疗效果。

3.2 强化患者教育,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是改善老年DHF的基础。通过加强夜间巡视,改变患者,控制睡前入水量和饮食,减轻胃肠氧耗增加,可有效预防夜间症状的发生。同时,护士的早期观察,及时的夜间监护所获得的信息,可帮助护士进一步制定新的评估机制,建立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服务质量。

3.3 实施独立个体对待,满足患者的个体需要是纠正老年DHF的重要环节。住院期间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对他们不但需要足够的耐心,更应有较好的临床护理,通过护理干预,护士不仅解决他们的诊疗需要,并且从精神上教育和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患者学会自我稳定情绪,掌握自救方法,不仅把握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也使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老年DHF患者经改善生活方式、有氧运动疗法、睡前减负、控制不良情绪等护理干预后,能准确地采取自我护理措施和适时寻求恰当的治疗护理援助,有效控制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延缓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涤,罗心平,陈凯,等.运动康复对老年人充血性心衰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2):59-62.

篇9

2005年上半年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工资管理劳动保护部分) 文章作者:程继承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5日15:41 2005年上半年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 (工资管理与劳动保护部分) 一、完成了2005年度劳动工资年报的编制、汇总和上报工作;并且认真分析、总结,完成了劳动工资统计分析报告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总结。 二、完成了2005年度工资计划的制定工作,制订了2005年度各分、子公司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或包干办法,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和宣传工作,完成了上半年*和业务学习记录工作,在《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网》、《黄河网》、《黄河人事劳动教育网》、《黄河政工》等多种媒体上发表稿件40多篇次,积极宣传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 四、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工资台帐的编制工作,按时编制、汇总和报送劳动工资月报、季报;建立劳动工资统计台帐,严格规定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及时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准确的统计资料。 五、制定了《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年休假实施办法》、《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系统日常管理办法》,目前已送交有关领导审阅。 六、开始制定《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手册》,目前进展顺利。 七、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的审批工作; 八、完成了调入、调出人员工资关系的转移工作; 九、审核批准了三门峡明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三门峡明珠投资有限公司的工资改革实施办法; 十、按时完成了机关上半年工资、奖金、防汛津贴、肉蛋补贴和防暑降温费的审核发放工作。 十一、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工效挂钩的工资结算工作; 十二、按时完成了明珠宾馆等单位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测算工作; 十三、健全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按时向各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了伤亡事故报表,组织参加市劳动局工伤残疾鉴定。 十四、按照《工伤医疗费用报销规定》,要求审核办理了离退休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报销。 十五、按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对集团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规范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管理。 十六、及时为集团公司机关职工配发了劳动防护用品。 十七、按要求向市残联报送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报》报表。 十八、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配合法律事务部,积极做好陈运河案件的法律诉讼工作。 十九、协助综合管理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险科完善了多份即将退休职工的档案材料,为这些职工的正常退休提供保障。 二十、按照水利部和黄委会要求完成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2003-2004年度工资分配工作自查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津贴执行情况的报告》的编写与上报工作。 二十一、完成了部、委有关业务部门到我局的调研接待任务。 二十二、按时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10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组均给予以下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骨质疏松情况下稍微暴力作用所致。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股骨颈骨折相关手术进行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本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2岁,平均67.2±5.7岁。其中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骨折34例,基底部骨折7例。9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合并有高血压。

护理措施如下。

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要了解患者合并相关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度。如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降糖,降到手术允许范围,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到手术许可范围内,嘱咐患者戒烟等。术前1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会因为骨折情况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老年人性格特点,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寂寞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让患者对置换术有较深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指导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肢肌力的重要方法。让患者掌握股四头肌、上肢的舒缩功能锻炼过程。

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对患者采取正确:让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双腿之间放置T型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和内旋,防止关节脱出,在对患者搬动或翻身时,要注意髋关节和患肢整个脱去,避免关节脱出。②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早下床活动,嘱咐患者清醒后主动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可让患者穿戴高弹袜等。加强术后管理,特别是全麻患者术后可雾化吸入,利用患者痰液咳出。术后要监测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天,患者可主动对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并指导患者在锻炼期间正确的呼吸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治肺部坠积性肺炎发生。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踝关节和足趾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对患肢进行水平移动连续。术后1周,患者可站立练习,对髋关节进行伸展训练。进行骨盆左右摇摆锻炼,进行屈髋关节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扶拐或者负重练习等[1~3]。

结 果

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出现1例出现并发症。采用骨水泥固定患者可完全负重训练,非骨水泥固定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部分负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本组均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是骨折疏松发生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同时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往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降低[4,5]。除了在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避免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如护理,可防止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相关肌肉舒缩训练,提供肌力,并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6,7]。

本文结果显示,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行康复锻炼,术后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说明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明[J].西南军医,2009,7(4):648-649.

2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7(4):21.

3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4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2.

5 黎裕萍,杨熙华.程序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