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常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投资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票投资常识

篇1

要注意风险:股票市场并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乐观,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一个大的深度调整时期,所以股票市场的表现是一种反弹,可能下跌的动力会更大,所以要注意风险。

股票投资不要选择长线投资,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下滑阶段,股票市场的反弹就会是阶段性的反弹,所以如果做长线的话,基本上处于一种做过山车的感觉,回报率会很低,甚至亏损。

股票市场目前的环境不是很好,整体上来说,今年和明年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段,这时候很多的企业可能出现重大的调整,所以这时候股票投资不灵活的话,亏损也会很厉害。

人民币目前出去一个下调阶段,我们国家的企业固定资产和国债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贬值,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本身的投资效益就是下滑,股票市场的上涨动力也会减小,不过出口型比较好

篇2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预期高企,利率徘徊于历史新低,已经有3/4的英国私人理财经理在过去12个月内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金投入股票市场。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再加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有关客户端持股适用性的新规则,许多理财经理正逐步回归更富策略性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2011年向《金融时报》公布投资组合模型的41家机构中,有30家较之去年增加了股票配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5月底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2008年底,投入股市的私人财富平均份额从29%上升到了35%。

截至2011年4月的一年中,以富时环球指数(FTSE All-World Index)为标准,全球股市上涨9.2%。股票持有率的增加使得客户的投资组合分享了这一上涨,许多组合的收益甚至超过了全球股市的涨幅。均衡投资组合过去12个月平均收益率为11.6%,而资本增长组合的收益率为14%。

但在不久前,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报告显示,受访的16位英国理财经理中,有14位管理的现有投资组合构成了“损害客户利益的高或中高风险”。事实上,在警告发出之前,已经有一些理财经理对于过度依赖股市以及和股市挂钩的产品表示不安。

PSigma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汤姆・贝克特(Tom Becket)解释道:“过去一年,许多理财经理将股票再度列为默认资产类别。许多固定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得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现金投资的回报微乎其微,对冲基金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之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预期,种种迹象令投资者开始认为在现阶段,股票投资价值极高。事实上,最近的行业分析显示,理财经理过度调高了股票配置比重。”

顾资(Coutts)投资策略主管阿兰・辛金斯(Alan Higgins)预计资金将持续从与现金挂钩的资产流向长期投资组合,但他强调,即使其他资产类别都不具备吸引力,股票的配置比重也应当反映客户的风险倾向。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财富管理部门认为,尽管相对其他资产股票仍具吸引力,但其投资风险也明显增加。其投资主管翠西・米特(Tracy Maeter)认为:“从历史角度来观察,股票投资相较于债券具有显著价值。尽管本世纪前10年股票投资的低回报让许多投资者难以释怀,但我们的观点是,这正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即便如此,较之年初,RBC还是相应调低了股票投资的比例。

篇3

众所周知,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交易一直都很频繁,交易量惊人。尤其是我国股市的年平均换手率之高更是令人咋舌。通过表1我们可以更为直观的发现这一事实。

表1 中国股票市场年平均换手率

单位:%

19941996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沪市换手率1134.7913.4453.6471.5492.9269.3214250.8

深市换手率583.81350.4406.6424.5509.1227.9198.8214.2

资料来源:中国股票期货统计年鉴2004

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者就认定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过度交易的现象。这样的判断未免有些武断,因为影响投资者交易频率的因素很多,例如投资者的禀赋、资金、掌握的信息、投资目的等条件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频率。笔者认为过度交易不仅仅是指数量上的过度,换手率的高低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所发生的交易是否合理。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考察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的合理性才能判定是否存在过度交易情况。

二、实证样本

在对过度交易进行了重新的认定之后,我们将借助于苏南某证券公司提供的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

1.对样本数据的描述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股票的股价数据。

(2)苏南某证券营业厅开户状况数据。本数据包含了在该营业厅开户的所有个人投资者中以随机抽样方式取得的544个样本的资金账号、开户时间、性别、年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

(3)上述样本投资者于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股票交易记录。本数据包含交易发生时间、资金账号、买卖标志、股票代码、买卖数量、交易后股票余额、成交金额、清算金额、佣金以及印花税等一系列的交易资料。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的问题,我们未能找到一个包含了完整牛市和熊市在内的完整周期的样本。只能根据所得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002年初到2004年底这样一个时间段,所幸在这个时间段内也存在一个中期反弹的次级趋势,时间大约持续了近半年,基本符合我们的意图――寻找到了一个较完整的行情周期,这样一来,可以更为全面的说明问题,对大市走势不同时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强化我们的结论,而且可以将由于大市的变动而带来的对投资者收益上的影响剔除掉。

另外,为了消除残存偏差,我们是请数据提供方在所有的账户资料中随机抽取了544个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

2.对样本的筛选和剔除

我们随机抽取的544个样本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账户资料都能用于实证分析,有一些账户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发生任何的买卖交易活动,对于这样的账户由于它们对于实证结果并不产生影响,所以在研究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就将其剔除在了研究样本之外。

另外,本文主要是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在剔除了休眠账户之后,我们又进一步的对样本进行筛选,将那些非股票类的交易条目也剔除了出来。

三、实证分析思路

1.检验指标的建立

本文将用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过度交易的指标。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几个概念的确定来建立该指标:

(1)各个投资者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RbjT。

Rbj,T=∑Rbij,Tnb

其中,RjbT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有买进的股票在T个交易日后的市场表现。

nb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进行的买进交易的总笔数。

Rbij,T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买进的第i只股票在T个交易日之后的收益率。

Rbij,T=Pbij,T-PbijPbij

其中,Pbij表示第j个投资者在买进第i只股票的价格

Pbij,T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买进的第i只股票在T个交易日之后的股价(2)各个投资者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RsjT。其计算过程与上面所说的RbjT的计算一样:

Rsj,T=∑Rsij,Tns

其中,Rsj,T表示第j个投资者卖出的股票在T个交易日之后的平均收益率。

ns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进行的卖出交易的总笔数。

Rsij,T表示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买进的第i只股票在T个交易日之后的收益率。

Rsij,T=Psij,T-PsijPsij

其中,Psij表示第j个投资者在卖出第i只股票的价格。

Psij,T表示第j个投资者所卖出的第i只股票在T个交易日之后的股价(3)检验指标DRT,即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也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的检验是否存在过度交易的指标。

首先,对应着各个投资者账户求取DRj,T。

DRj,T=Rbj,T-Rsj,T

其次,将结果汇总,取得样本总体数据DRT。

DRT=∑DRj,TN

其中,N表示投资者样本个数。

2.待检假设

我们的假设根据是否考虑交易成本分为两类:

(N1)考虑交易成本时,若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小于交易成本的话,则认定投资者存在过度交易现象,即H0:DRT≥C;H1:DRt≤C。

(N2)不考虑交易成本时,若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小于0,则认定投资者存在极端的过度交易现象,即H0:DRT≥0;H1:DRt≤0,而且最终计算得到的结果越小,过度交易的现象越严重。

3.置信区间的估计

在得到买进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卖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这一统计指标之后,我们仍需对该统计量进行置信区间的估计。在这里我们选择采用偏度自举调整后的t统计量(Bootstrapped Skewness-Adjusted t-statistic)对统计量的精确度进行检验。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统计软件Stata提供的软件包直接计算出统计量的偏差矫正(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在Bootstrap过程中,所有计算的重复操作次数均取500次,同时,我们利用全部样本进行重复抽样,即m=N。

四、实证结论

利用前面的方法,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计算和检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1.总体情况

具体结果我们可以从表2中清楚的看到:

表2 交易发生后的T个交易日后股票的市场回报率

21个交易日42个交易日84个交易日

买卖收益差值(DRT)-0.00976-0.01516-0.01821

差值标准差0.000260.000510.00017

95%置信区间(BC)(-0.01085,-0.00792)(-0.01595,-0.01428)(-0.02112,-0.01662)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发现,就总体情况而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们从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对于三个不同的持有期,买进股票的平均表现均不及卖出股票的平均表现。而且假设N2可以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接受备选假设,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存在着过度交易的现象,进行了一些不合适的交易。

由于DRT<0,则DRT必然是小于交易成本C的,因此,无须对N1假设进行检验了,我们可以直接拒绝零假设,接受备选假设。

2.分时段分析

前面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投资者的交易情况,下面我们按照股市行情的变动进行分时段的讨论:表3是所有投资者在2003年11月12日~2004年04月12日间的交易股票的市场回报率情况,这段时间我国股票市场处在一个中期的调整反弹阶段,上证指数从1317.79点回升至1783.01点;表4是所有投资者在2004年04月12日~2004年09月10日间的交易股票的市场回报率情况,这段时间股价又出现了回落,是一个下降阶段,上证指数又从1783.01点下降至1259.43点。

表3 上升阶段表现(2003年11月12日~2004年04月12日)

21个交易日42个交易日84个交易日

买卖收益差值(DRT)-0.02017-0.01351-0.01086

差值标准差0.000580.002010.00034

95%置信区间(BC)(-0.02451,-0.01823)(-0.02001,-0.01136)(-0.01154,-0.00941)

表4 下降阶段表现(2004年04月12日~2004年09月10日)

21个交易日42个交易日84个交易日

买卖收益差值(DRT)-0.00245-0.01295-0.00722

差值标准差0.000140.001090.00056

95%置信区间(BC)(-0.00321,-0.00192)(-0.01318,-0.01204)(-0.00856,-0.00612)

对应着两个不同的阶段,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之差都是小于0的。说明不论在市场行情好的时期还是在市场环境不理想的时候,投资者都会出现过度交易的现象。

我们再对反弹和回落两个阶段的投资者选择的股票的平均收益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市场总体处于反弹阶段的时候,投资者所购进股票和售出股票的市场回报率的差值小于市场总体处于下降阶段的时候。前文中,我们说过了当DRT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当股市环境好,大多股票都在大市良好的环境中顺流而上,股价飚升时,投资者也信心大增,放开手脚进行大量的买进卖出,而且都认为自己会盈利,过分乐观;但是到了股市表现不佳,特别是长期的熊市之后,投资者们的自信心倍受打击,在一次次的失误之后,他们的投资行为也趋于冷静,甚至有些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出手,这虽然会错过一些适当的投资机会,但是也避免了很多失误的操作。

篇4

【关键词】异质期望 卖空限制 分析师业绩预测 股票收益率

一、文献综述

国内直接研究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关系的实证论文还不多。高峰、宋逢明(2003)用央视看盘栏目对数十家机构的调查结果检验了投资者异质期望程度。王凤荣,赵建(2006)利用机构投资者“看多、看空”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同期大盘指数做了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张峥,刘力(2006)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换手率与股票预期截面收益负相关的原因,认为与流动性溢价相比,异质信念是更合适的解释因素。李冬昕,李心丹和俞红海(2014)用询价机构报价作为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变量,研究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的关系,发现机构报价差异性与首日收益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意见分歧已通过询价机构报价的方式提前反映到定价中;而长期来看,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未来股价下跌幅度越大,市场低迷问题也越突出。程,王硕,杨宝臣(2014)在传统序贯交易(EKOP)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衡量投资者“看涨”、“看跌”、“看平”的参数,并定义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提出投资者预期的序贯交易模型。发现投资者的异质期望水平对股票收益率产生反向的影响。投资者对某一支股票的意见分歧程度越大,其收益率越低;看法越一致,则收益率越高。并且,这种反向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状况下,差异更加显著,而对于不同的股票则差别不大。

二、数据来源与筛选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包括股票的收益率和卖方分析师的业绩预测,包括预测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等。也包括股票的市值、市盈率等估值指标,所有数据全部来源于Wind数据库。

(二)数据的筛选

一是考虑到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2014年的数据来做实证检验。

二是同时又因为每股收益、净利润等指标变动幅度太大而且存在人为调节的空间,所以本文选取分析师预测的营业收入做为基准,以预测营业收入的标准差作为投资者异质期望的变量。

三是选取2014年度分析师评级在15次以上的股票,共133只。

三、实证变量、假设与模型

(一)变量

(二)假设

假设:超额收益R与上一月的分析师预测的个股营业收入标准差(Sd)呈负相关关系。

(三)模型

用面板数据采用OLS的方法进行回归,检验当期Sd对下一期超额收益R的影响,其中总市值(Gmv)和市盈率(PE)为控制变量。如果显著为负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即超额收益R与上一月的分析师预测的个股营业收入标准差(Sd)呈负相关关系。

四、实证的结果

用面板数据采用OLS的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超额收益R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分析师预测的个股营业收入标准差(Sd)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同时也可以看到超额收益与Gmv负相关,显著性水平接近90%;超额收益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市盈率负相关,也就是说大市值的股票、高市盈率的股票超额收益更低。

篇5

年初我们对去年做了一个回顾,得出了一个结论:去年最大的教训是市场一致预期基本都是错的。比如说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最悲观的时候。去年还有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退欧,另一件事情是特朗普当选,概率基本上都是零,但是“黑天鹅”都变成了“白天鹅”。不过“黑天鹅”下了一些蛋,这个蛋就是今年的风险因素。

市场需要重新审视特朗普政策

我们认为,市场对特朗普过于乐观了,正因为这个,对中国过于悲观。待市场冷静下来,我们看到了特朗普现象在退潮。

第一,他的政策效应短期很难体现,政策组合有不少自我逻辑不一致的地方。譬如宽财政加紧货币的组合,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组合。我们看看过去四次美国做财政刺激的时候,包括里根、布什、小布什,以及奥巴马,这四次财政刺激都是发生在美国经济基本上接近萧条,或者说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从2009年开始复苏长达七个年头的情况下,有点霸王硬上弓。美联储推出政策很大的目的是对冲特朗普财政刺激的影响,因为他要控制通胀,所以美联储和特朗普是对着干的,所以这个是事倍功半。

第二,美国有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去做财政刺激。因为我们也知道,其实美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是高的,截至去年年底,接近20万亿美元的水平。头10万亿美国人用了大概28年的时间,后10万亿全部发生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期间,只用了8年,政府负债从10万亿变成20万亿,下一个10万亿我认为更快,说不定就是4年,这些巨额负债或促使美国债务问题恶化,包括利息费用高额,政府债务挤出私人投资效应等等,以及会损害美国政府和美元的信用。

第三,强美元高利率这种组合有很强的负面溢出效应。就是说我们已经看到日本、欧洲,包括中国利率都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利率起来了,各个国家利率水平要维持一定的利差,不可能美国一下子飙起来了,其他人还在底下,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讲,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强美元高利率这个组合,美国自己本身能否承受就是一个问题。其次,即使它能够承受,第二波的负面溢出再回过头来影响美国,它也躲不掉了。

第四,关于美国要打贸易战。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部分是消费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都是成套设备,附加值比较高。因为双方出口产品的替代性是很低的,所以打贸易战双方都要输。特朗普是一个很聪明的总统,我觉得双方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博弈和妥协的框架,比如说马云去跟特朗普谈判,可以预见到未来是不是对海外采购这块的税收降低,美国的产品能够进来。更重要的就是双方在BIT框架下,双边投资协议下,美国要求中国负面清单越短越好,要求中国尽早实现国民待遇,取消对国企的补贴,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中国能在这些方面达成妥协的话,双方会有一个双赢的结局,因为中国也确实是需要加大对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开放力度。对外资的开放往往也是对内资开放、对民资开放的一个先声,所以如果朝这个方向走会是双赢。

买A股不妨大胆买入港股

我们认为,一旦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下降之后,这样流出去的资金有可能会回流香港市场。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资金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流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这个趋势一直到去年11月份才被特朗普的当选打破。打破之后,我认为比如说早的话,今年二季度,晚的话可能年中,市场会对特朗普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可能美元的强势就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点之后,资金回流,中国大陆市场、香港市场首当其冲会受益。

同时南向的资金流入香港,去年大概超过2000亿人民币流入香港,这个趋势持续5年甚至10年,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使是这样,大陆居民的存款里头分散化投资到港股的部分占港股的比例也非常小,占居民自己本身存款的比例也会非常小。

未来如果不买房的话,这些钱买什么?我们觉得首先沪港通、深港通应该是最大的受益渠道。其次,对A股市场来讲,情况稍微复杂一点,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建议A股适当参与,还是以价值股为主,而港股要大胆参与。

因为在A股市场,首先外资是嫌股指太高,尤其是创业板,一个是直接p持,一个是股权质押间接减持,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趋势。第二个是IPO改革。去年11月份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超过10次IPO,接近500家公司上市,虽然没有说注册制改革,但是已经接近。第三个是外资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要做非常多的尽职调查,总的来说,外资迟早要进的,但A股市场对于外资法人投资者的朦胧的程度不亚于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所以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需要了解的是,这里头有这么一些潜在催化剂。例如,MICI要向全球投资者树立一个概念,股票投资远不仅仅是指数投资,对A股的配置应该提高到一个超越指数限制,进行战略性配置的高度。

篇6

关键词:价值投资;成长型优质公司;安全边际;适用性

一、文献回顾

在20世纪30年代的《证券分析》创刊中提出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投资价值,价值投资理念主要包括内在价值原则和安全边际原则。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提出了成长股的投资理论:投资目标应该是一个成长型公司,应该有一步的计划作出实质性的长期收益,使新进入他们的高增长股内在品质非常困难;地产持有的股票,直到该公司从根本上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的地步。国内对于价值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价值投资的阐述和价值投资是否能够在中国市场适用上。蒋晓全,丁秀英(2007)证明了高B/M类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超常投资回报,该投资的价值适用于中国股市。

二、恒瑞医药价值投资分析

1、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是国家一直以来重点支持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整个医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17.7%,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该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医药行业符合价值投资对优质企业行业标准的要求。

2、经营分析

目标公司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1992年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原料药加工制造;二、1992年公司重金购买肿瘤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之后公司坚持把抗肿瘤药最为主攻方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2000年以后,公司开始斥巨资打造创新平台,先后在上海连云港旧金山创建了三个主要的科研中心,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已经进入了药品经营,抗感染的药和心血管领域。

3、主营业务构成分析

通过对恒瑞医药进行分析得出:目标公司满足优质企业投资管理的标准值的要求。

三、恒瑞医药估值分析

恒瑞医药属于增长型优质企,通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不适合对恒瑞医药进行估值。PEG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适合对恒瑞医药进行估值。

1、PEG估值

2012年每股收益为0.9358,预计2013年每股收益为0.9358*1.2=1.1230,2013年12月6日的股价为33.88,所以PE=33.88/1.1230=30.17,PEG=30.17/20=1.49。经计算恒瑞医药2013年12月6日的PEG为1.49,处于1到1.5之间,可以考虑谨慎买入。

2、绝对估值法

由于恒瑞医药分红少,所以DDM股利折现估值法不适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自由现金流量股东由于贴现。

四、结论

价值投资方法及标准总结: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彼得林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3]蒋晓全,丁秀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7(2):11-20.

篇7

关键词:行为金融;非理性;羊群效应;市场非有效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35-02

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应用了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行为和现象的学科。它有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一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心态”模型,主要是探讨现实中投资者会产生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的问题。二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也就是所谓的无效市场模型,主要是探讨金融噪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定价问题。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假设出发,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市场行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和实际投资决策行为对股价的决定(变动)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分析

在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从现实表现还是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来看都是很难被支持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上还不够完善,而且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都也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着投机心理。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投资者非理性特征明显,非理性投资行为显著。正是这些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大,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削弱,市场的有效性降低。

2.1 个人投资者非理

2.1.1 个人投资者非理表现

(1)我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分散化较差。总体来看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十分少的股票,平均仅持有2.09家公司的股票。相比较而言,朱宁(2002)的研究报告说美国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因此,平均来说我国投资者分散化明显不及美国投资者。

(2)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我国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和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相比,展现出极其明显的高频率交易特点。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个人投资者,其过高的换手率与较低的持股时间直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由于我国股市缺乏足够的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股市存在着高投机性、高换手率,以及市场和个股频繁和剧烈波动的特点。多数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而对私人信息过分自信,表现出心态浮躁,短线投机观念,“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机方式成为主流。

(4)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明显。

2.1.2 个人投资者非理分析

(1)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投资者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抑或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在同一时间内进出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中“一夜暴富”的赌徒式心态充斥着整个证券市场,人们为了获取利益甘愿超越制度与道德约束甚至不择手段,然而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产生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利用,反过来又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2)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由风险厌恶转向风险寻求,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风险偏好不一致,即存在处置效应。

(3)过度反应。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由于某一事件引起了股票价格的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的现象。在股票市场(其它领域人们也有可能如此),广大投资者得知某一事件后,往往会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即原来超涨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而原来超跌的股票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涨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

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投资者面对突然的或未预料的事件时,倾向于过度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当投资者了解事件的实际意义时,股价的超涨超跌现象就会反转,最终恢复到理性的内在价值区间。

2.2 机构投资者的非理

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最关注的。因此,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众多研究均指向证券投资基金。(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投资基金在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

(2)从股票历史收益分类检验来看,相比交易历史收益率一般的股票,投资基金在买卖历史收益率极端的股票时羊群行为更显著,并且基金在交易历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时,羊群行为程度要重于交易历史收益率差的股票。

(3)从股票流通股规模来看,投资基金在交易所有规模的股票时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变小,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对小盘股的青睐。3 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EMH)由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组成: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产生的,交易可以互相抵消,从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也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规避风险,由于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从而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因此,心理学证据将对依赖投资者完全理性才能成立的有效市场给予致命的打击。依据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满足以上几点假设。第一,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在投资中表现出非理,如“羊群行为”、“处置效应”等,这些非理具有系统性,持久性,从而无法相互抵消。第二,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即使理性投资者也难于做到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三,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不规范性,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操纵行为,价格更多地表现为单边行为,针对某个投资品种的主流资金,其交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难以有相反的资金力量去平衡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第四,中国股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相对落后,不存在套期保值或反向对冲工具,即使理性投资者想套期保值也比较困难。

4 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应该选择的投资策略

4.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一种做多损失的股票同时做空盈利的股票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策略之一,是投资者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向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实践中,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4.2 惯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过去相对短时期内(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的表现,事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筛选”条件,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赌博、投机心理有关。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正好相反,即购买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良好的股票,卖出过去几个月中表现糟糕的股票。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与Titmna(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惯性效应。证券投资基金制定惯易策略,认真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利空间和增强其获利能力。

4.3 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运用成本平均策略的投资者在股票价格较高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少,当价格较低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多,当股指运行到高位时抛出股票,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4.4 时间分散化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投资股票的风险能力可能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让股票占其资产组合较大的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该策略也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思维分隔相关。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奥登已经研究发现过于频繁的交易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率。由于时间能够对冲风险,投资者只要考虑回避证券的基本风险就可以一路持有获利。

参考文献

[1]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安德瑞・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导论[M].中译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程鹏.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02,(12).

[4]宋军,吴冲锋.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研究的比较研究,统计研究[J].2001,(11):23-27.

[5]赵学军.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7).

篇8

世界上活跃经济体的崛起之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借鉴性。在韩国。年纪轻轻即积攒了丰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对这些富豪的创富历程、理念和策略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记录。

本书作者就是一位新生代富豪。在理财之余,他以176位30到40岁左右,靠投资房地产、海外基金、股票、债券、外汇、消费信贷等多样化的领域积累了几十亿韩元身家的韩国新生代富豪为对象,通过设问调查和深入交谈。对他们的投资战略进行了深层取材,揭示了要想在新时代迅速致富的28个投资秘诀。

作为该书稿的独家杂志连载媒体,本刊选载该书的精彩内容。

21世纪的头几年,垄断全球股票市场的所谓IT风险企业股粉墨登场,口袋里哪怕只有10万韩元也要买网络公司股票的人挤满了投资市场。

此时,股票投资高手、私营业主李台燮先生(39岁)在所有的股民都在IT股上忙得热火朝天时,却傻乎乎地开始购买乐天制果公司的股票。

“常识的力量”引领成功投资

李台燮先生是这样考虑的:“我发现乐天制果公司生产的、我以前吃过的木糖醇口香糖,很可能与农心食品公司的虾条、东洋制果公司的巧克力派等一起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食品。不是吗?互联网再发达,人们也不可能不嚼口香糖吧……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特别是当我读到沃伦・巴菲特的访谈录里的‘同样的道理,可口可乐也不会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而丧失了全球最大的饮料商地位,因此。我没有买IT股票。而是致力于投资拥有传统价值的股票’这一句话时,我更坚定了投资决心。”

没过多久,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

韩国报纸社会版开始陆续报道有股民因购IT风险股赔本而投汉江自杀的消息。当时那些炒IT风险股的股民在买股时,就像看到钱在眼前晃动一样,以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恨不得把全部家当都拿来换成股票,结果却倾家荡产。

5年过去了,到2006年,李先生投资的乐天制果公司的股票,市价超过120万韩元,涨了10倍,李先生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我问李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出售乐天制果的股票,他笑道:“为什么要卖呢?即便不卖掉乐天制果公司的股票,我也有充足的钱去海外旅行一趟,呵呵……”

在韩国股票投资圈内,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禹柳真先生(37岁)强调:“你必须多学习,但问题是无论你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股票市场对于你来说仍然如同洪水猛兽。被突然间来历不明的暗箭射中而狼狈不堪的投资者不计其数。”

那么真的就像专家们所说的,要想在股市上赚大钱,就要采取有悖于常识的行动吗?

禹先生笑道:“哈哈……绝对不是这样,不管怎么样都要以常识为基础,看看我周围炒股赚大钱的人,他们都鲜少采取与常识大相径庭的行动,股市上有一双带领投资者走向成功的‘看不见的手’。这双手就是‘常识’。”

彼得・林奇(Peter Lvnch)被华尔街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基金经理、投资奇才。他在其著作《华尔街的英雄》里介绍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

20世纪50年代,在新英格兰生活的某消防员看到该区域的Tambrands公司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扩张。他判断:如果不是该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是不会以这么快的速度扩张的,于是他投资2000美元购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那之后Tambrands持续扩张,而消防员也持续跟进投资,每年投资2000美元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连续5年。22年之后的1972年,当这位消防员退休时。他就成了百万(美元)富翁。

这种常识的力量在现代股票市场,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你家现在使用的是三星电子公司生产的电话或电视机,那你就去买三星的股票。如果你每到周末雷打不动都要去一趟新世界E-MART超市,那你就去购买新世界的股票。如果你最喜欢吃的方便面是农心食品公司生产的辛拉面,那你就应该去购买农心公司的股票。这就是常识的力量。

禹先生说:“不光是炒股,所有的投资者在做任何投资时,常识都是最高的战略。因此,很多投资者完全无视过去的经验,指望一锤子打出个金元宝来,这不仅是有勇无谋。而且也不是明智之举。”

炒股和炒房地产有异曲同工之妙

炒股与炒房地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新生代富豪的见解。炒股赚了大钱的富豪转而投资房地产时,在选择具有升值潜力、能赚钱的房地产时,仍然如同当初选股一样眼光独到。

太明勇先生也以独具一格的投资理念而闻名。

太先生说:“很简单,投资最繁华地区中最顶级的公寓就能赚到钱,因为它的升值空间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以首尔为例,江南区、中溪洞及木洞是最有潜力的投资点,而在该投资区域当中,公寓的面积越大。升值的潜力就越大。这是因为大面积公寓对价格的抵抗力较强。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其价格下跌的趋势较弱。相反,等房地产市场回暖时,人们对大面积公寓的敏感度最高。当然,即便是面积相同的公寓,采光度不同,楼层不同,采风不同,昂贵的程度自然也不一样。上述条件最好的大面积公寓最贵,而且富人的思想就是一定要买最贵的,这样升值就很快。”

将这种房地产投资战略运用到股票投资市场的新生代富豪比比皆是。

新生代富豪姜忠万先生(33岁)说:“你知道沃伦・巴菲特怎么说吗?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做股票入门投资时就清醒地知道,买进便宜的股票会伴随着较大的风险,销售低价股票的企业大多是临近破产的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或财政规模日渐缩水的企业,购买这些企业的股票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沃伦,巴菲特一开始就选择优秀企业的绩优股,他买进的绩优股的价格普遍较高。”

当然,也有投资专家对新生代富豪的这种见解持反对意见。

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令人闻之色变的量子基金,并担任公司总裁12年的国际知名投资商吉姆,罗杰斯先生说:“我之所以能通过投资赚到大钱,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在购买一些我自认为价格非常低廉的股票。”吉姆,罗杰斯投资低价股票,虽然有自身判断上的失误,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万一投资失败,也不至于损失大钱的想法。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吉姆・罗杰斯先生并不是无条件地买进低价股,虽然现在的股价较低,但企业的经营正趋向于好转,吉姆,罗杰斯先生一般买进的都是这种股票。你必须记住这一点。

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姜忠万先生是怎么说的:

“吉姆・罗杰斯分明就是那种买低价股

创出高收益的人,但是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他购买的股票是所有股民都举手投降、股市一蹶不振时,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而暴跌的绩优股。”

将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有机结合起来

大部分新生代富豪都是“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式投资”高手。分散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说:“所谓的分散投资就是将资金分散投资到许多企业不同品种的股票中去。”他认为只要很好地活用这项战略,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能确保获得最大的收益。

新生代富豪同时也是能高效运用“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还要保管好这个篮子”的“集中投资”高手。集中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过多地分散投资并不是一种好战略,我们的投资对象全部集中在一流的企业里,我们与同时手握数个传话筒、眼睛盯着显示屏一动不动、有10双手都嫌不够的投资者不同。”

实际上,他只集中投资十余个品种的股票,这大约是受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卓越的投资者凯恩斯的投资方式的影响。

大学时期就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在股票市场打拼的朴敏先生(35岁)说:“许多时候我曾与失败擦肩而过,那就是我想根据分散投资的原则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很多品种上的时候。”

投资对象过多,就很难一一照顾到,这是许多投资者的肺腑之言。一味地追求“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会让投资失去连贯性。而且在分散投资时,有时候购买的品种连自己都不熟,这难道不是一件毫无胜算的事情吗?

朴先生说:“最终是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还是分开放到好几个篮子里。这不是由数量决定的,而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管理好全部品种。”

沃伦・巴菲特说:“只有你很熟悉每个品种,集中投资才是一种高效的战略。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只股票当中。以减少风险,这种想法是不明智的。”

分散投资的危险之处在于,有可能让垃圾股占用了你大部分的资金,而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投资绩优股。新生代富豪们很清楚分散投资意味着什么,而集中投资又意味着什么。他们总是能将两种投资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大部分的新生代富豪比较注重于只选择几个绩优股集中投资。

绩优股要长期持有

如果你持有的股票下跌8%~10%,立即沽售以便降低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损绝卖”,即看到有损失就处理掉。对于许多短线股民来说,“损绝卖”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那么下一句是什么呢?

“股价要是翻了两番,就一定要赶快卖掉。”这是对“短期期待收益”的见解。

“股票买来保留两年后再卖出去。”这是对“短期投资时间”的见解。

从短期投资者变身为长期投资者并获得了较大收益的金真萤先生(38岁)提高声音说:“全部都是胡说八道,坦率地讲,我真想去调查一下,将此奉为真理的人,他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即使股价跌了一半,也要纹丝不动,如果没有这种定力,你最好连股市的大门都不要进。”

如何选到绩优股,该股票的走势如何,对象企业的销售额和纯利润又如何,新生代富豪都摸得门儿清。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炒股要用头脑”,而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富人。

“回报率由10%涨到100%的股票品种有多少?回报率由涨两番、接着又暴涨到10番的股票品种到底有多少?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把股票卖掉呢?”新生代富豪反问道。

股票投资不是靠买卖股票来赚钱的,而是靠持有来赚钱的。新生代富豪强调并不是靠买卖蓝筹股(Bluechip)赚钱的,而是靠慢慢地积累。他们极其珍惜自己买来的股票。想方设法持有它,并享受它带来的分红收益和股价上涨的果实。

华尔街最成功的、最受尊敬的彼得・林奇强调说:“将买来的股票保留下来,比常买常卖所取得的成果要高得多。”

那么新生代富豪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抛售股票呢?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该企业经营恶化。只要企业经营良好,无论该企业股上涨50%还是下降50%,新生代富豪都会将股票保留下去。

篇9

这纯属巧合?就在一些新“基民”恐慌性赎回基金之际,周三媒体报道证监会又开始批准新发基金,市场顿时大幅反弹。这让前几天从基金阵营中冲出的“基民”暗自叫苦。

新基金停发 资金仍在流入

据报道,已有5只股票型新基金的发行申请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批,在排定档期后分批发行。这一消息被市场认为是管理层释放出的利多信号。

虽然从去年12月开始,证监会就暂停新基金的审批工作,导致积压了20多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审批工作。但证监会曾表示,新基金审批工作始终在正常进行,只是由于发行档期的原因,新基金的发行节奏有所放缓。显然事实不是这样。

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暂停发行主要是由于股市火爆,资金通过新基金涌入股市,给股市火上浇油。但停发新基金实际上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资金还是在基金公司的持续营销中大规模地流进了市场。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龚方雄表示:“停发基金未必是好的政策选择,它阻止不了过剩的流动性进入股市。”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基金持续营销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

实际上,证监会停发新基金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做法。道理很简单,新基金不能发,基金公司都动足脑筋,在持续营销上搞花样,大比例分红、多次频繁分红、拆分,争相把基金净值降到1元附近,以适合大部分“基民”的需要。

分红不需要证监会审批,而持续营销降低费率要报证监会,所以最近推出的持续营销方案中,有的连费率优惠也没有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投资者。因为持续营销进去资金太多,对其净值短期总是有影响的,这让原持有人不满,除非基金经理踏准市场节奏,正好在分红之后股市下跌。对新进入者,则不能享受到费率的优惠。

如果有新基金正常发行,那么,新老基金各走各的路,也不会损害到哪方利益。

引发市场揣测

更给市场带来不好的揣测是,发不发新基金成为管理层调控市场的手段。也许管理层的本意并不是这样,但事实上就是股市火了,不发新基金;股市跌了,新基金发行了。

有识之士指出,管理层是否需要如此专注于市场的涨跌?成思危教授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政府作为监管者不应对股市的涨跌负责,而应当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还有市场人士建议,管理层要做的除了维护“三公”外,加强对投资者教育也是其职责和义务。毕竟很多新入市的“基民”缺乏有关基金投资常识,这就需要基金公司和管理层共同来做好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

投资者教育还需加强

自去年以来,上证指数大涨,作为当今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收获颇丰。因此,赚钱效应使基金成为许多居民首选的投资产品。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基金规模和基金新增开户数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截至2007年1月底,中国基金规模已经突破万亿份。去年第四季度选择基金作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基金已成为中国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但在基金市场急剧扩张的同时,并非所有“基民”都真正了解基金。

在基金规范发展不足10年间,有许多在市场中追涨杀跌、盲目入市的投资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在2001年6月上证指数处于2245点附近入市的投资者,随着指数下跌到2002年1月25日的1451点,其持有的基金资产净值也下跌了19.18%。

理柏基金研究机构中国研究经理周良指出,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历史统计表明,买基金盈亏的可能跟股票指数盈亏的可能差不多。其实去年股票型、进取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与上证指数130.43%和沪深300指数120.02%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并未明显超越。

虽然是分散投资,虽然是专业管理,但是基金的盈亏与股票指数的盈亏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买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基金既没有稳定的利息,也并非很多投资者想象的那样低风险,尤其是目前市场热衷的股票型基金。股票涨时大家赚钱,股票跌时一样亏钱。

周良认为,面对基金投资者的爆发性增长,面对资金的大量涌入,在管理费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基金行业要预防潜在的风险隐患,要考虑热情退潮后的应对文策。2001年以来,证券行业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2004年发行了百亿份基金的几家公司也或多或少感受到波动的磨难,2006年货币基金大额赎回带来的后果更是一个近在眼前的案例。

还能买基金吗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也表示,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收益要有理性预期,不宜有基于去年股票基金盈利水平之上的过高预期。

根据国外成熟市场多年的研究表明,股票(包括基金)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在每年8%~10%的水平,美国近20年的股票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5%,即使考虑到中国股市正在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可能走出一个长期牛市,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能够达到15%~20%已经非常可观。如果按照每年20%收益率计算的话,未来10年股市的累计收益率将达到6倍以上,这已经超过了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股市牛市的水平。投资者对基金的收益率预期一定要理性,理性的投资预期才有理性的投资行为,而理性的投资行为才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基石。

对于目前投资者对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热情高涨的局面,王宏远对投资者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其一,目前市况下储蓄资金投资股票资产有可能成为赢家,也有可能短期内产生浮动亏损。但是不参与股票资产从长期看则注定是输家。

其二,在牛市进入第三、第四阶段后,投资者开始直接参与股票投资成为输家的可能性大于成为赢家的可能性。但是投资者通过买入持有基金参与股票投资成为赢家的可能性大干成为输家的可能性。

篇10

很多人认为投资的期限长短,是价值投资与否的衡量标准,长期的是价值投资,短期的就是价值投机,更短期的就是投机,连价值都谈不上,所以我们就经常有买入本来是为了投机,结果被套牢,又不忍割肉,被迫持有做一个价值投资的这类笑话。理由或许来自于,价值投资的旗帜巴菲特老爷子最著名的赚钱股票都是持有了几十年的,而更多的人亏钱了,都是持有了几天的。典型的白天鹅到世界上都是白天鹅的推导历程。可是,经验主义害死人啊。就像是人们最终发现黑天鹅一样,明智的人也许会发现巴老爷子并不是只有那几只持有几十年的股票,还有持有没几天的股票。而且就像第一只黑天鹅出现后,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一样,我们或许也会发现,巴先生持有期限短的股票数量比持有几十年的更多。我们所熟知的,至少相对于可口可乐相比,中石油他拿的期限就不长吧。况且即使是巴菲特,也有套到手里被迫做长期投资的股票,他现在的投资运作平台伯克希尔公司,不就是一个砸到手里的纺织公司吗。

有位同业说得好,股票投资领域存在这样一条真理,即股市中绝大部分严谨的逻辑,事后都被证实是谬论和谎言,只是被揭穿的时间或长或短的区别而已。但大部分旧的谬论被揭穿之时,投资者早已去追逐新的谎言去了。在分析了很多的常识之后,我们又悲哀的发现,关于投资中的长期与短期,也成为了一个陷阱,误导了很多人。

其实,所谓的投资期限和时间没啥关系,而是和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时间有关系。我们只是发现了巴菲特的几只长期股赚了大钱,却没注意到他也会有长期持有不赚钱的股票。我们只注意到巴菲特的几只赚了大钱的股是长期持有的,而忽视了他也有很多赚了大钱的股票并没有拿多长时间。他所看重的护城河、高分红、优先股等等,往往拥有稳定的现金流,那么如果一年之内把未来十年的现金流都给他,你看他是持有还是卖出。我想,以他的聪明才智,才不会为了所谓的价值投资的虚名,而硬生生的忍住呢。

所以说,不能为了追求所谓价值投资,而忽视我们追求的价值实现的进程。而且持有的期限,确实也不能作为价值投资的约束条件,你已经发现了,只不过恰好是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而他不过恰好长期持有了一些股票,而这些股票中一些我们熟知的,恰好都是赚了大钱的那些而已,阴险一点说,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或许亏损的一塌糊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