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

篇1

【关键词】犬;中暑;犬热射病

犬日射病和犬热射病临床上统称犬“中暑”。日射病是指在炎热季节阳光长时间直接照射犬头部后,引起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热射病是指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动物机体产热多而散热少,体内积热,体温过高(41℃),由于热量散失障碍而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一种病理现象。日射病和热射病都会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紊乱和障碍,临床症状极其相似,症状较难区分,但二者的预防、治疗措施基本相同。在炎炎盛夏,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犬患上日射病和热射病几率很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进行长途运输和连续工作的工作犬,应特别注意预防犬患上日射病和热射病,要经常观察,一经发现有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对症治疗,避免造成损失。

1.共同病状

日射病:因犬长时间受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阳光中的红外线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脑膜和脑实质,引起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甚至出血;而紫外线则造成脑神经细胞的实质性损伤,引起炎性反应和脑组织蛋白的分解。导致脑脊髓液增多、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机能紊乱,机体新陈代谢异常,出现自体中毒、心力衰竭、呼吸浅表、抽搐痉挛、昏迷等症状,重症可致犬死亡。

热射病:多因在密闭、温度高、通风差的环境中导致发病。由于环境温度高,机体自身产热多而散热少,体内积热过多,散热平衡失调,机体缺氧,致有毒代谢物大量积蓄体内,形成自体中毒,出现心肺功能衰竭、静脉淤血、黏膜发绀,重症犬易导致窒息性和心肺功能麻痹性死亡。(如犬在狭小而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运输超过一小时则极易导致热射病发生)日射病和热射病二者临床及病理机制大致相同,均体现为高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病理变化。剖检表现为脑膜血管均出现出血和淤血等实质性病变,脑水肿、心包淤血和肺水肿、肺充血。

日射病和热射病二者症状相似,临床上不易区分。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犬体温急剧升高达41℃以上。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瞳孔随病情加剧逐渐散大,末梢静脉怒张。由于脑组织病变水肿、充血,可见表现的脑症状为:精神抑制、站立不稳、倒卧不起、划水状、间或昏迷、意识丧失或精神亢奋、狂躁表现。当肺部发生病变时,可见张口伸舌、口吐白沫、呼吸浅表症状。急性重症患犬,有的会突然倒地、肌内痉挛、抽搐、昏迷,以至于猝死。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发病情况及病因分析容易做出确诊。

对日射病和热射病的鉴诊,除根据上述临床症状作为依据外,还要考虑如下因素:(1)发病的季节因素。此病多发于夏季高温环境下。(2)环境因素。应参考发病时患犬所处的环境状态,如是否高温高湿环境、通风状况、工作的环境温度、工作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留滞时间等。(3)在依据临床鉴诊时,应先排除症状类似的几种病。注意与犬瘟热、缺钙性抽搐症(如母犬产后疯)、中毒症相区分。

通常没有前驱症状,突然出现特征的高温,体温高达40~42℃;呼吸浅表急促、严重者并发肺充血和肺水肿,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脉搏细弱,末梢静脉怒张,可视粘膜开始成砖红色,继而成黑紫色;由于脑膜充血及脑损伤造成脑脊髓液增多、颅内压增高,犬只出现全身性痉挛,眼球突出,走路不稳,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四肢成游泳姿势,口流白沫,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肺水肿、心力衰竭死亡。

2.临床诊断

2.1典型明确的病史

根据在炎热天气训练作业中生活在闷热、供水不足的犬舍及拥挤的车船运输中发病等,作为本病的病史资料,其发生多是骤然起病。

2.2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患犬体温短时间内极度升高、高度混合性呼吸困难、心肺机能障碍和倒地昏迷等典型的临床症状,综合诊断为犬急性中暑。

2.3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中应注意与脑膜脑炎、脑震荡、急性肺充血、肺水肿相鉴别。

3.治疗处置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促进降温,缓解心肺机能障碍,纠正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治疗脑水肿。一经确诊,应立即将患犬带离致病环境,移至通风凉爽处,多给予凉水喂服,并用凉水浇泼患犬头部或凉水灌肠降温,尽量避免外界刺激保持安静。快速降温是及时处理该病的关键环节。降温方法有两种:(1)物理降温。即用外界冷媒传导的方法使犬体降温,可采取冰敷、酒精擦涂、灌肠等方式。(2)药物降温。一般采用氯丙嗪(冬眠灵)以1mg~2mg/kg体重,肌肉注射。在降温同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mg/kg体重、高渗葡萄糖、5%碳酸氢钠10ml~20ml、Vc、乳酸格林氏液,纠正患犬酸中毒,平衡体内碱储,消除心、脑、肺水肿症状。

(1)在护理上,应立即离开高热环境,将病犬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清凉的含盐饮水。

(2)为促进降温,用冰冻矿泉水浇全身体表,并用冰袋放置额部,同时用氯丙嗪注射液,按1~2mg/kg 体重,肌肉注射。

(3)为强心利尿,应用 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12.5%维生素 C注射液2~10mL、2.5%维生素 B1注射液1~4mL、辅酶A100~300单位、三磷酸腺苷20~60mg,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4)为制止渗出,减少肺水肿,用 5% 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5)为补充体液应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150mg 静脉注射,每日2次。

(6)为治疗脑水肿,用20%甘露醇注射液50~15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上述方案一般治疗1d,患犬症状减轻。治疗2d,患犬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d,患犬精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4.救治体会

4.1关于本病的发病原因

根据病史调查,大多是犬舍通风不好,缺乏遮阴设施,供水不足,犬只过多,拥挤。

4.2关于本病的治疗

首先治疗要及时,由于中暑是重度性疾病,病情急,死亡快,应该及时抢救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导致死亡;其次是迅速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双管齐下,但要注意体温降至正常体温时,要停止降温,以防止体温过低,发生虚脱。再次是补液量要适当,不可过大,否则会加重肺水肿和脑水肿;此外在没有判明酸碱平衡失调类型之前,切不可贸然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等碱性药物,以防用药上的错误。

4.3关于本病的预防

在炎热酷暑的季节里,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做到圈舍宽敞明亮,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饮水充足,犬舍周围应植树遮阳,犬活动场内应设置遮阳网。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让犬在烈日下长时间连续工作,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犬的圈舍应做到通风、避光;如需车辆运输犬只,应确保车内的通风顺畅、温度适宜。尤其是工作犬,应在作业过程中根据犬的状态及时进行休整,保证犬能够得到充足、清凉的饮水和凉爽的休息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托拉塞米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6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为各类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共同表现,其病情复杂,临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托拉塞米注射液配合综合的护理措施治疗CHF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均符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CHF的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原发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ACEI类、洋地黄药物及消除诱因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拉塞米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10mg,2次/日,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衰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3.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压差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家属及亲友探视。建议患者适当控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减轻心脏负担。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性质及程度、有无发绀、患者未梢循环、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定期测体重,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详细记录患者24h出入液体量。定期检测电解质、血糖、肾功能、血脂。如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心率增快、头晕、恶心呕吐,及时报告医师。

3.2用药护理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准确无误,严密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疲乏、食欲减退、肌肉痉挛、恶心、呕吐、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便秘和腹泻等不适情况时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关处理。

3.3吸氧护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减轻缺氧症状,吸氧期间按时巡视病房,保持输氧管通畅。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氧流量,对于重度心衰患者应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必要时可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湿化吸氧。

3.4饮食护理 饮食营养应均衡合理,宜进食清淡、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每餐不宜过饱。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禁烟酒,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5心理护理 因本病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紧张、焦虑不安、失眠、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尊重患者, 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多加安慰和开导,向患者合理解释病情,耐心介绍本病因、发展规律及预防措施,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

3.6健康指导 加强卫生宣教,预防疾病复发,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喘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4讨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夏季昏厥;诊疗;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5-02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根据我校医务室2009~2011年夏季昏厥的65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各类昏厥患者进行的诊断合并用药治疗中发现:特别是由中暑引起的昏厥现象用藿香正气水辅助水盐进行及时治疗效果明显,但治疗前后24小时医务室的护理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1.2 方法:对65例患者用以“藿香正气水”辅助水盐进行治疗中暑引起的昏厥,效果明显,治愈率达63例,总有效率达96.9%,但2例患者出现反复性呕吐,疑似“热伤风”症状,后经散发患者体内的热能,进行物理降温,1例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服些感冒药,两日后痊愈。另1例患者由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对其辅以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后,强调医务室内病床修养至24~48小时观察和护理。具体措施:做到医务室的开窗、通风,尽量不开空调等,另外每8小时对其体表进行温水搽拭身体的物理降温。

2 结果

根据对1例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干预,患者24小时内查测体温明显降温,呕吐现象好转,30小时后离开医务室回到宿舍进行休息。综上,夏季高温天气下,如遇昏厥现象发生的患者,应及时到医务室就诊,对重症患者,或反复病发的患者而言服药后24小时内护理的措施是治愈的关键。

3 讨论

中暑是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此外,年老、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如不赶快救治,很快会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中暑根据发生症状可分为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等类型。

3.1 中暑症状类型

3.1.1 先兆中暑:在高温下作业,出现大汗、口渴、头昏、眼花、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37℃以下),称先兆中暑。

3.1.2 轻症中暑:除上述表现外,尚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不能继续劳动者,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如能及时处理,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3.1.3 重症中暑:凡有上述症状,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

发现中暑病人可进行以下处理: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鼓励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其他含盐的清凉饮料;可选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情急之下可以掐人中穴;病人发高热,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头部、颈、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或以冰水擦身,辅以电风扇吹风,帮助降温;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能够缓解。如病人出现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2 夏季中暑预防措施: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11点至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野外工作、外出旅游、观看露天体育比赛时,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注意到阴凉处休息,年老体弱者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需要注意的是,常有病人将夏季时发生的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都当成中暑,这是不正确的,往往他们只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的症状外,大都有畏寒、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患者发病前无高温劳作史,须予以区别治疗。

3.2. 1夏季防止热伤风: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夏季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暑天感冒,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对于暑天发生的感冒,病情较轻的可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两三日即可痊愈。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中药治疗。预防暑热天感冒,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暑天的多变性。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2.2 夏季冷饮要适量慢吃:夏季吃冷饮、冰镇食品是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暑气的,但冷饮、冰镇食品怎么吃,吃多少,那是有讲究的。大家觉得吃得又急又多暑气就降得快,其实这样更容易让身体中暑。大量冰冷的食品和饮料进入体内后,人体某些地方的温度的确会很快降下去一些,人也觉得清爽舒服了,可这么快的速度身体就吃不消了,肠胃系统肯定要受到影响的,这也间接导致身体其它功能的发挥受挫,暑热更易侵入人体,中暑也就更容易发生了,冷饮、冰镇食品可以吃,但要适量的、慢慢的吃!

3.2.3 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中暑:每年到高温天气时,总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心理中暑”的情况。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天气时,一些人出现的抑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对此,出现心理中暑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自我调节。因为气候更替不会变化,我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对待事物的心态。所谓“心静自然凉”,在气温高热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高温下出现的工作、学习上的麻烦事。若是心理中暑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症状逐步加重,则需视情况找心理医生诊治。

3.2.4 发现中暑迅速撤离高温环境:一旦发现中暑,如果中暑者的症状并不严重,只出现简单的头晕、口渴、无力等情况时,要及时将中暑者撤离出高温闷热的环境,可选择一个通风较好的地方让其休息,为其提供适当的饮品。救助者也可以给中暑者饮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解暑,在其额头、太阳穴等部位涂抹 清凉油。重症中暑者则需尽快送医。

参考文献

[1] 杨巧云, 刘文明, 俞建峰, 马海鹰.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集束化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11,(8).

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52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8)岁;病程10~29个月,平均(18.54±7.98)个月;文化水平:小学11例,初中7例,高中4例,中专及以上4例。观察组:男17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7±7)岁;病程11~30个月,平均(19.07±8.67)个月;文化水平:小学9例,初中8例,高中6例,中专及以上3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②既往无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③认知能力正常,能正常交流、沟通,完成问卷调查;④自愿参加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1型糖尿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和癌症患者;③生活能力低下需要照顾者;④中途退出或者调查表未完成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用药指导与护理、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3.1睡眠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温度22℃~24℃,湿度50%~60%,夜晚静谧,房间灯光幽暗,减少人员走动,护理工作动作轻、缓。睡眠前不看易导致兴奋的节目、聊天,不喝咖啡、浓茶,睡前热水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喝杯热牛奶,听舒缓音乐等。采用心理自我暗示,指导患者躺在床上舒缓呼吸,用意念放松身心,暗示倦意已浓,需要沉睡等。

1.3.2心理干预

建立患者心理档案,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心理特点、病情变化、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及时解释病情,疏导患者对病情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担忧等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发泄,分析其心理特征,列举成功病案,树立坚定信念。组织病友康复会,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成功经验,相互借鉴和学习,增强战胜病情的勇气,通过集体观察健康教育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采用劝告、建议、暗示和鼓励等心理学知识减弱患者的焦虑、自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心理疏导方案和措施。

1.3.3家属参与护理

重视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家属对病情治疗、睡眠指导和心理护理的认知,充分发挥家属的家庭支持作用,用家属自信、乐观、和谐的心态影响、感染患者。指导家属协助护理干预,监督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时反馈患者的睡眠、心理状况,与护理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睡眠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

1.3.4耳穴贴压

患者取坐位,75%乙醇常规消毒耳廓,依据《耳穴名称与部位》使用穴位探测仪定位耳穴。主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胰胆、交感,配穴:肾、肝、肺、脾、胃。将王不留行籽1粒贴在0.5cm×0.5cm胶布上,贴敷相应耳穴,用食指和拇指指腹轻柔捻压,力度以患者感酸、痛、麻、热、胀为宜。每穴每次捻压1~2min,每天贴压3次,每2天换耳贴压,双耳交替进行,出院日结束贴压。

1.4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入院第2天)、后(出院前1d)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变化。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示,由5个他评和19个自评项目组成,共包含7项内容: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项0~3分,各项累计分值即为PSQI总分,共0~18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反比。心理健康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表示,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相加获得总分,再除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其中SAS≥50分为焦虑,SDS≥53分为抑郁。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焦虑、抑郁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篇5

关键词:新时期;慢性支气管炎;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16-02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理化因素、感染因素等刺激因子引起的气管、支气管以及周围组织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作2―3个月,连续发病在2年或者2年以上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在1000―2000万人数,其中儿童占将近700万,大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于生存环境、遗传因素、免疫、自身因素、感染和气候有关。其病理变化表现为: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粗短、粘连倒附、失去摆动力,粘膜和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分泌旺盛,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侵润,形成痰液,组织水肿如果得不到进一步缓解,病情加重,或者抵抗力低下时,支气管壁纤维变性,失去其支撑能力,管壁塌陷,形成支气管狭窄,发展下去就会形成阻塞性肺疾病。危害很大,所以迅速、及时、彻底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刻不容缓,本研究在传统治疗的方法上勇于创新,引用国际平衡治疗法,对人体全身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呼吸内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成两组,每组64例。其中男性占70例,女性占58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54岁。病程2―22年。本组病例均是老慢支急性发作咳嗽喘息加重、影响生活睡眠质量而要求住院治疗。病史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反复发作达2年以上。其中只咳嗽无喘息病人109例,19例患者伴喘息或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排除其它心肺疾患。单纯性支气管炎多无明显体征,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听诊到干、湿性罗音,喘息型可听到哮鸣音。X线射片显示肺纹理紊乱和支气管增粗影,有的患者有肺气肿或支气管扩张。

1.2治疗方案 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国际平衡疗法:抗炎净肺治疗、中医清肺平喘、植物神经调节治疗、靶细胞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痰培养,输注有效抗生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药物应用,临床上一般应用,多索茶碱、氨茶碱。氨溴索注射液等化痰药物。没有进行中医中药综合治疗。

1.3 评价标准 痊愈标准:咳嗽、咳痰症状基本消失,X线射片、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痰培养阴性;显效: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或者消失,X线射片炎症影基本吸收、实验室检查较前好转,痰培养转阴;好转:X线射片炎症影有改善,但肺纹理依然粗、乱无绪,实验室检查较前稍好转,但咳嗽、咳痰症状未减轻。痰培养仍阳性。无效:用药后5―10天后,基本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评估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或哮喘发作。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呼吸困难者给予酒精湿化的氧气进行吸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心衰和呼衰的发生。

2.2一般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优美的病房条件,控制室温在20――22°,相对温度在55―60%,保持空气清新,做好室内消毒和通风工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静、无污染。告诉患者有刺激的理化因素是加重和诱发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原因之一,要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要吃一些有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不要太油腻。

2.3用药护理,遵医嘱进行用药,及时迅速有效地把医嘱执行到位。积极控制感染,按时服药。做好急性期护理,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有气喘者,应用支气管舒张喷雾剂,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叩痰;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输液期间,护士要不断地巡视病房,注意速度不易过快,因为住院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心肺功能相对较差,滴速过快了易形成急性肺水肿;输注液体时要有人在旁陪护,以免输入空气,形成空气栓塞。实验组按时输注抗生素外,进行中医药治疗,全面调理机体状况,清肺热祛痰栓,消炎止咳平喘,觖痉镇痛,按时服药,坚持不懈。合理应用靶细胞免疫治疗,解决患病根源,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4 呼吸道护理 支气管炎的呼吸道护理最重要的是排痰护理,如果患者痰液排出不畅,就会引起呼吸道堵塞,呼吸困难,甚至可能会引起窒息。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粘稠度,教会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验。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嘱患者行深呼吸,在呼气时段的2/3时咳嗽,如此反复数次,深呼吸可咳出肺底部少量粘液,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消失。对于咳痰无力者,要教会患者家属或者护士亲自操作用中指的食指轻轻按压患者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另一只手配合挤压胸部,刺激患者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应用蒸气吸入、雾化吸入。 以便更好地稀释痰液。痰液多者可采用引流,轻拍患者背部助其排痰。吸氧可以排解呼吸困难,慢支病人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吸氧期间,护士要不断巡视,观察用氧后病人的情况,缺氧有无改善,氧流量调节是否合适,氧气管有无堵塞和滑脱,有无用氧过度或者氧中毒的情况发生。

2.5心理护理 慢支病情缓解慢,尤其是合并感染时,呼吸困难折磨得患者有濒死感,入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对医院期望值过高,一旦效果不好时就会产生焦虑、沮丧、对治疗丧失信心等负面情绪,不能有效配合医生治疗,不能按时服药,不能坚持按疗程用药;甚至有些患者对中医服药治疗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造成心境灰暗,不利于机体的恢复。护士要学会谨慎观察,细致入微,找到病人心中的症结,鼓励他们恢复自信,相信医生,相信中西医有效地结合会从机体的调理入手,全面增加抵抗力,要鼓励他们按规律、按疗程用药,不能随心所欲半途而废。

2.6 家庭护理知识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家庭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指导患者和家属,懂得家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适当家庭氧疗,改善气管症状,纠正缺氧,和低血氧饱和度情况,缓解呼吸困难。要做好家庭氧疗的装备,掌握一定的氧疗常识,注意氧疗的管道要定期清洁消毒。合理改善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吃时令新鲜水果,鼓励多饮水,清淡饮食,少食高糖、高盐、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合理应用扶正固本的中药,熬制药液时一定要小心,不能熬制过火,有干锅的现象发生,熬制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影响药效。全面调整机体免疫系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坚持耐寒锻炼,用冷水洗脸,雾霾天气、风沙天气不要出去散步,出门时带口罩,避免空气污染因子吸入呼吸道。

2.7 健康教育 定期培训,讲解知识,让患者了解和掌握国际平衡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全面而彻底地调整机体的治疗方法。气管、支气管受复杂的植物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平衡疗法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干扰神经受体着手,抑制呼吸道粘膜腺体分泌,消除气道高反应状态,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另外,有效运用靶细胞免疫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3 结果

实验组64例,痊愈52例,显效9例,3例好转。治愈率81.25%,有效率100%。输注抗生素5―7天,配合中药平衡调理疗法。对照组64例,痊愈22例,显效,3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率34.37%。有效率95%。输注抗生素7―14天。随访一年内复发者实验组,18例,占28.12%。对照组44例,占68.7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高、一年内随访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大多有急性迁延不愈转化来的,其详细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临床上单纯的慢支无特异性体征。只有发生心肺疾患等并发症才会出现一些特异性体征。临床可分为喘息型,单纯型。以其临床分期为急性发作期,迁延不愈期,临床缓解期。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早期、肺结核等。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为治疗原则。缓解期戒烟、改善环境、适当服用中药或注射免疫调节剂。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治注意是预防,戒烟是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一环。控制行业和空气污染,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有害物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个人卫生,掌握一定关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转归的疾病常识,注意心理调节能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焦虑、不安、

抑郁和消极情绪,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病情严重者可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适当进行呼吸肌锻炼 可增强膈肌 、 腹肌等呼吸肌群的参与,减少呼吸肌疲劳 ,防止支气管管壁塌陷、纤毛倒附、改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是复杂的、长期的、全面的。而国际平衡疗法:抗炎净肺治疗、中医清肺平喘、植物神经调节治疗、靶细胞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不仅弥补了西医治疗方面的欠缺和不足,而且全面调理阴阳,从机体的抵抗力着手,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参与,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治疗。从而改善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了免疫力。护理措施详尽而周到。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新的护理模式。是新时期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与护理新的研究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英梅.30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42―143.

[2] 代欣.新时期慢性支气管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49―150.

篇6

【摘要】本文报告120例流行性脑炎的护理,主要措施是及时降温,合理使用脱水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防治脑疝、呼吸衰竭的发生。通过护理后深深体会到流行性脑炎的高热是主要矛盾,降温是关键,控制和减少抽搐是重要的环节,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是不可的工作。【关键词】乙脑;护理

【Abstract】This text reports the nursing of 120 case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the main measure is to lower the temperature in time, use dehydrated pharmaceutical rationally, keep the respiratory tracts unobstructed, control and twitch, prevent and cure brain hernia, breathe depleted emergence. Realize deeply the hyperpyrexia of the epidemic encephalitis is a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after through attending to, drop in the temperature key, control and reduce, it twitches to be important link, do health education and work that psychology can't it attends to to be well.

【Key words】Second brain;Nursing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夏秋季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蚊虫为其主要传播媒[1],脑及脊髓均可受累,尤以大脑、皮质、丘脑和中脑最为严重[2]。好发于儿童,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点,极少数发生呼吸衰竭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护理,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中男性占109例,女性占11例。年龄1~2岁占90例,3~4岁占7例,其它占13例。

1.2 临床表现120例中100例发热,高热占68例,均有不同程度伴头痛、呕吐、颈阻、抽搐,甚至昏迷,做腰椎穿刺确诊占113例,查脑脊髓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昏迷最长达12天,7天占10例,1~2天占23例。通过平均住院12天治疗后,治愈57例,好转40例,失语7例,肢体痉挛10例,肢体震颤2例,死亡5例,无变化3例。

2 护 理

2.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将患儿安置在病房,做好灭蚊措施。备好抢救器械、药品,如氧气、心电监护仪、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关心、体贴患者,避免诱发惊厥或抽搐,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50%~60%。

2.2 迅速降温持续性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快,组织耗氧明显增加,从而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诱发或加速抽搐,甚至惊厥,加重呼吸衰竭。此时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在体温持续高,抽搐频繁时应结合药物降温及使用脱水剂,一般降温可采用冰帽、冰袋、冷盐水或其他药物降温,从而控制惊厥,减轻抽搐,冰袋可置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丰富处,冰帽可敷头部,也可用0.4%生理盐水150~200ml置冷后-4℃后清洁灌肠,体温仍高热仍不降者可用0.4%生理盐水加10%合氯醛10ml~15ml保留灌肠,早、晚各一次,10%水合氯醛可按1ml/kg/日,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在操作前应与病者及家嘱有效的沟通,解答有关的问题,讲解乙脑患儿最近不主张用洒精擦浴的原因,因为乙脑属于中枢性发热,故使用酒精擦浴效果不佳,可用温水擦浴,水温一般低于体温2~3℃,观察疗效。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呼吸衰竭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用鼻导管给氧,一般为1~2L/min,缺氧严重时应考虑用机械呼吸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在吸氧时应随时吸出呼吸道的痰,必要时应翻身拍背,防治褥疮发生。

2.3.2 合理使用脱水剂,防治脑疝发生。乙脑脱水剂使用应及时、足量、按时以20%甘露醇或25%山犁醇为首选。25%甘露醇一般用量按1~2g/kg/次,10~15分钟静脉推注,4~6小时/次,每日4~6次。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在抢救时应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抽搐和(或)惊厥变化,每15~30分钟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记录出入量。

2.4.2 保持室内环境平衡,及时监测血气、电解质,防治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协助医生抽血,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2.4.3 认识脱水剂的作用原理,准确记录病情。在使用脱水剂时记录好尿量,尿量每小时100ml以上才能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防治脑疝、呼吸衰竭发生,昏迷病人目前主张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角,以利于脑水肿消退,一般头偏向一侧。

2.4.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晚口腔护理,可用2%朵贝尔漱口一次,眼睛不能闭合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二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病房应安静、舒适,防治口腔炎、皮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3 体 会

3.1 做好高热的降温措施是抢救患儿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告知义务,宣传降温的重要性,重视头部降温,发热时降头部体温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射率。目前认为发热病人体温应稳定在37.5℃~38℃,因为乙脑病毒在38.5℃以上繁殖较慢,而以31℃以下时繁殖快,抗体增加慢。

3.2 掌握脱水剂的使用方法了解病情变化,多巡视病房,注意使用脱水剂过量造成血容量不足与颅内压增高相似的低颅内压综合征。例如:脉持细弱,低血压,心体失常以及意障碍、躁动、昏迷,二者易混淆,易被误诊,故医护人员除具有责任心外还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3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乙脑虽然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故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好交流技巧,每天保持与患儿交谈,与家嘱多交流,了解心理状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可用卡片、图画、宣传栏做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给不需要禁食的发热病人应用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可用鼻饲管喂入,防止喂养不良造成窒息。对眼睛不能闭合的病人可用盐水沙布遮盖,防止发生暴露性结膜炎。训练失语患儿应多安慰,鼓励家长与患儿及周围人群学说话,叫语言功能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恢复语言功能。四肢瘫痪者可每日用温水热敕,早、晚各一次,可推拿、按摩关节、做被动运动等,每日3~4次,配合医生做针灸等康复工作。对震颤多汗者,可用安地片或美多巴片药物治疗,出院后多随访,告之有后遗症的检查、治疗事项,从而利于医护、患者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规范化;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是避免心脏骤停发生生物学死亡的重要手段,为抢救的第一步,规范化的急救护理为提高复功率提供了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90例,就其临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治疗结果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男56例,妇34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2.5岁。心脏骤停原因:12例为脑血管疾病,37例为心血管疾病,17例为呼吸系统疾病,3例为外伤,4例为晚期肿瘤,6例为严重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3例为中暑,5例为异物窒息,3例为中毒。急诊留观室急救51例,院前急救39例。

1.2 诊断标准 患者颈动脉无搏动,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以上2项即可对心脏骤停做出评定。其它表现包括:瞳孔固定散大,抽搐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心电图表现为室颤、心室停搏、无脉性室速及电活动,全身皮肤发绀。

1.3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复杂措施依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气管插管88例,放弃插管2例,除颤41例,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中操作包括:具体如下。

1.3.1 气道及时开放 患者一旦有呼吸骤停出现,应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呈通畅状态,可先用人工气囊对呼吸进行辅助,使氧饱和度在短时间内争取达到90%左右,患者心骤停为一过性时应对气管插管造成的损伤尽量避免,并最大限度的为有效复杂争取时间。若血氧饱和度的较高状态气囊辅助呼吸不能维持时,应立即行呼吸机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1.3.2 合理的给药方法 应在心肺复苏中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以使药物迅速在循环中达到峰值浓度。应选择距心脏近的大静脉作为静脉通道,使药物的作用迅速发挥。因患者在复苏期远端肢体血流呈明显减慢的状态,下肢远端静脉及手背或腕用药效果不佳。应在肘部外周大静脉在临床工作中建立至少2条的静脉输液通路。

1.3.3 心肺复苏后护理 心脏骤停的患者经抢救已停止的呼吸功能和心脏排血功能得到恢复,虽然抢救了患者生命,但心脏停博所导致的严重脑水肿、缺氧、酸中毒、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对心血管的威胁并未消除,随时有再骤停的发生,故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后的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监测:因心博骤停后的酸中毒、缺氧、原发病加重或电解质紊乱,使心肌细胞功能直接受到影响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②预防肺部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吸氧时呼吸道通畅,对口腔痰液和分泌物及时清除,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对痰稠不易吸出的患者湿化痰液以成功清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吸痰导管及时消毒更换,同时做好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对痰液的色泽和量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对呼吸功能进行监测: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潮气量、频率、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等支标进行观察分析。

1.3.4 脑水肿和脑缺氧的预防、急性肾衰竭防治 对患者的瞳孔大小、神志、对光反射情况进行观察,做好心肺复苏中的脑复苏,其护理包括降温、脱水等。同时对急性肾衰竭进行防止,可通过保持静脉通畅,对热量、液体量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依据医嘱进行补充,常规留置导尿管,对尿的性状和颜色进行观察,积极控制感染。

1.3.5 心理护理 患者复苏清醒后易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做好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行健康宣教,热情关怀其心理状态,使患者焦虑、悲观消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4 标准评定 经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在动脉博动可扪及,血压≥表60mmHg,瞳孔较前回缩,唇色、面色由苍白呈红润转变,并呈24h以上维持。另外患者可完成指令动作,意识恢复,脑部功能未遗留严重障碍,存活在2w以上为复苏存活成功。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9例,占87.8%,有效抢救时间为(32.05±6.37)min。

3 讨论

心脏骤停(CA)是急诊突发事件中较为常见,为多种病发因素导致的极危重的临床状况,是指心脏突然终止射血功能,因脑血流在心脏骤停后突然终止,患者意识在10s左右即会呈丧失表现,在4-6min患者中大部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坏,故需要采取紧急救治[2-3]。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对患者呼吸、神志、大动脉搏动情况进行监测,做好呼吸道的清理工作,开放气道,行胸外心脏按压,面罩通气,准备呼吸机、气管插管、接监护仪,静脉通道建立,依据医嘱给药用并行除颤和记录等,使急救工作有序的实施。

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护理人员需定期就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和理论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其急救水平,使应急能力加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

篇8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术 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病[1],与先天性全身结缔组织薄弱有关, 见于瓣膜功能缺陷、妊娠、长久站立。最新的微创手术是静脉腔内激(endovenouslasertreatment, EVLT),使用红外线激光,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和整层管壁,使受损管壁纤维化愈合和腔内血栓形成,最终导致静脉永久闭合而达到治疗目[2]。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5月应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8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2例,女14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病程2~46年,平均24年。308例中累及双下肢的77例(154条肢体),单下肢231例(231条肢体),共385条肢体。临床表现均有小腿或浅静脉迂曲扩张或曲张成团,其中243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酸胀或沉重感,93例出现足踝部的皮肤营养性变化。本组均经下肢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308例患者均深静脉通畅,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膜功能良好,临床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1.2方法 采用英国DIOMED公司的波长为810nln激光治疗仪,2.5m激光纤维导管,18G套管穿刺针,Cordis0.035超滑导丝和5F多用途血管导管。308例均选择在患肢的穿刺点或切口处用0.5%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浸润麻醉,当准备用激光烧灼大隐静脉壁时,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和异丙嗪25mg进行镇痛。选患肢远端的入路方法,在内踝上方2cm直接穿刺大隐静脉或做1个1 cm 的切口解剖出大隐静脉在直视下穿刺。穿刺成功后先通过穿刺套管向静脉内置入导丝,顺导丝导入5F多用途血管导管,送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然后撤出导丝,放入激光纤维导管。在激光导管头端的红外光引导下定位激光导管头,使其距股、隐静脉汇合处1~2cm处(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设定激光发射功率15W或10W,发射频率为每个脉冲时间1S,间隔1S。术者以0.5cm/S的速度缓慢撤出激光导管;以病人耐受程度进行调解,每一点1~3次;助手用手沿大隐静脉行程压迫,促使静脉壁闭合。主干处理完毕后,对静脉曲张的分支,用穿刺针直接穿刺放入激光导管局部烧灼治疗。

1.3治疗结果 平均住院6d,术后随访及远期疗效286例(双侧77例单侧209例)共计363条患肢(占94.2%)随访3~40个月。其中342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病变者术后彩超检查大隐静脉主干均无血流,都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或工作,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有21条患肢在小腿局部又出现曲张静脉血管团,定为复发病例(复发率5.7%)。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手术方法、治疗措施大致过程,术中、术后的配合, 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大致费用及可预见的效果等,消除患者心中疑虑,减轻恐惧、紧张心理,取得其理解和合作[3]。术前1 d术前洗澡、更衣清洁皮肤,备皮范围为患肢及会,有皮肤溃疡处禁止备皮,以防感染。注意不能划破病人皮肤。并于术前佩戴患肢标识。

2.2 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强调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毕包扎弹力绷带松紧适度,安全送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包括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感觉以及活动情况。并且注意是否有皮肤烧灼伤、肢体肿胀、局部有无红肿压痛感染等征象。术后部分患肢沿大隐静脉行程有条索状硬结,向患者解释属正常反应:一般在数周内消退,以免患者焦虑,如果疼痛明显,可局部外搽扶他林软膏,严重者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2.3.2 患肢护理 患者术后采取仰卧位,患肢抬高15°~30°,以增加肢体静脉回流速度,减轻肢体肿胀;避免过度伸展患肢阻碍静脉回流,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3.4 肢体锻炼(1)鼓励患者卧床期间定时改变,每2h翻身活动1次,避免过度屈髋影响血液回流,进行肌肉收缩、舒张交替运动,如伸屈足背、活动关节、按摩肌肉组织,并作适当下肢举腿活动,但动作不能过大。(2)术后24h即可下床适当活动,以免发生血栓形成。但要避免久站、久坐,需间歇性抬高患肢。(3)保持良好的坐姿,坐时勿交叉双腿[4]。

2.4 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准确的包扎和坚持穿弹力袜是预防并发症的有力措施。术后5-7d 拆除弹力绷带,改穿抗栓压力袜,在选用压力袜时应注意大小,穿着时必须让压力袜平整无皱折,压力袜要求下地活动时穿,穿前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到心脏水平位置3min,使静脉淤血尽量回流,休息时脱下。(2)病人可进行正常活动,1周内避免洗热水澡,2个月内避免剧烈体育运动。

2.5并发症防治 预防激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先将血管导管送到要烧灼的静脉位置后,再放入激光光纤,这样就可以避免激光光纤盲目在血管内行走戳破血管壁。(2)应根据大隐静脉的直径适当地调整激光的功率,一般在烧灼大腿部的大隐静脉主干时使用15W,烧灼腘窝部及小腿部分静脉使用10W功率,且适当地加快激光导管的退出速度。(3)控制好光纤头的烧灼方向,尤其遇到曲张明显的静脉及色素沉着患者应谨慎处置,防止皮肤灼伤。(4)手术后患肢要用弹力绷带均匀用力加压包扎,这是防止术后皮下淤斑扩大的重要措施。(5)激光烧灼前应将患肢垫高20°,待静脉血充分回流后烧灼静脉,并及时压迫促使静脉内膜发生粘连性闭合。(6)对于隐神经损伤、血栓性静脉炎症状重的患者可给予神经营养药、活血化瘀类药物和理疗治疗。(7)严格掌握禁忌症。

3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对于安全性和美观的要求,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正由传统手术逐渐向微创手术过渡。在所有的微创手术中,腔内激光手术是最新的,它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良好的疗效。与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避免手术带来的危险,由于切口小而少甚至无切口,可降低伤口感染、出血及组织损伤的危险。(2) 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3) 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 病人痛苦小,且术后不影响下肢的美观。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80.

[2] 蒋米尔,黄英,李维敏,等.1DIOMED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初步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 : 2372-2391.

篇9

【关键词】心力衰竭 顽固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10-02

1 临床资料分析

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不全可按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

1.1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呈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

1.2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1.3 全心衰竭:左心衰的表现和右心衰的表现、体症都同时存在,因有右心衰竭,右心排血量减少,肺淤血的表现减轻。

病因分为:

1.3.1 心排血量不足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排血,以致组织代谢供应不足

1.3.2 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输出量降低,单位时间内不能泵出足够量的血液以适应全。

1.3.3 充血型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增多,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因:

心脏负荷长期加重:如各种心瓣膜病造成的心脏负荷过大,高血压、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静脉回流受阻,各器官组织常有充血现象,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引起的原因有:

1.3.3.1 运动量过大和不当,特别是长期休闲的犬,突然剧烈运动等。心功能发生改变,心脏虽然有适当的静脉血回流,但排出的血量(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

1.3.3.2 急性加重患者可找到诱发因素,例如感染、心律失常、体力活动或情绪紧张、妊娠或分娩、输血和输液、钠盐摄入过多,以及对心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不当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1.4 泵衰竭型心力衰竭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输出血量降低,单位时间内不能泵出足够量的血液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

2 治疗

2.1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2 吸氧 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

2.3 吗啡 5 ~ 10mg 静脉缓注。

2.4 快速利尿 呋塞米 20 ~ 40mg 静注,于 2 分钟内推完, 4 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2.5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

2.6 洋地黄类药物用毛花甙丙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可给 0.4 ~ 0.8mg , 2 小时后可酌情再给 0.2 ~ 0.4mg 。

2.7 氨茶碱 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可起辅助作用。

2.8 其他应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在情况紧迫,其他治疗措施尚未奏效时,也能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

3 护理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1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2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肌肉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3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3.4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3.5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治疗。

3.6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3.7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3.8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通知医生抢救。

防止正常情况下发生心力衰竭:

3.8.1 剧烈运动。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即使在安静或一般活动情况下,也不能将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这对心 力衰竭的心脏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轻者能 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重者可导致死亡。

3.8.2 精神刺激。忿怒、郁闷或过度的欢喜,会使神经系统发生变化,而出现应急性左心衰竭。

4 讨论

顽固性心衰基础病因不同,治疗方案略有不同,心力衰竭主要是心室充盈和排空受累,所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心脏的充盈和排空,因此临床上常用洋地黄、利尿剂作基础用药,但对顽固性心衰应用静脉点滴血管扩张剂就显得更为重要,不同的血管扩张剂作用于不同的部位而发生血液动力学效应,有的血管扩张剂只扩静脉、有的只扩张动脉血管,所以出现的疗效也就不同,所以不同病因选用的血管扩张剂也不同。

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指导:

4.1 加强强健康教育病情反复者往往情绪不稳,心衰患者因病程长 ,病情复发再入院内心比较痛苦精神欠佳,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 ,作为一名台格的护士必顽具有熟练的技术.献身于护理事业的精神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针对不同性格予以亲切语言安慰、指导患者 ,应予同情在其情绪低落时要理解患者, 要及时给予耐心劝导和鼓励。指导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给于听音乐,分散注意力,学会肌肉放松术 用鼻深呼吸

4.2 帮助患者获取社会及家庭支持心力衰竭的疗效除了与患者的合作程度 ,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有焦虑情绪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通过护理使患者心衰改善有很大的关系外 ,还与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有很大关系 ,多加安慰解释和开导 ,能减少患者对心衰的理解,同时也能稳定家属情绪 ,使患者得到家庭支持,使患者增强了治病信心。

4.3 动员家属一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护理事业中提高心理素质很重要,护士有义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降低危害,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

4.4 注意屎量因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一般情况尿量较多.应用硝普钠后。一定要清楚记录24小时尿垡,及时向经治医生汇报,注意下肢水肿情况,顽固性心衰的患着下肢高度水肿,应用硝普钠后.一定要注意职下且专水肿程度是否减轻,减轻的程度及速度都应记录、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药量。

4.5 注意观察一般状态下顽固性心衰的患者精神都较萎靡,情绪低落,应用硝普钠后。观察其精神、情绪是否有变化有些判断病情变化

4.6 用药注意事项首先在静滴硝普钠时先不加硝普钠,静脉穿刺操作完毕后,严格控制所需要的滴速、静滴硝普钠开始后,应每隔5分钟-则血 压1次,观察生命体征,半小时后,血压稳定于允许范围后,再半小时观察血压,并及时与经冶医生沟通,在静摘过程中严密观察滴速度日患者及穿刺点移动时都会造成滴速的改变,应重新调整3讨论硝普钠是一种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对动静脉都有舒张作用的药物。当小 动脉舒张时,使心脏后负衙减轻使心室射血阻力减少减少主动弥及二尖瓣返流;小静脉扩张时,健回心一血量碱少、碱少心脏前负荷、增 加每搏输出量,可减轻肺淤血,因此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但当动静脉极度扩张时,可使动脉血压下降导致重要脏器血液灌不足,就出现脏器衰竭乃至休克,因此临床护理时一定要注意硝普钠的药吐、滴数,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免发生低血压、休克及死亡等。

4.7 加强各方面的护理。

4.7.1 心衰患者病情较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重要,有心律失常者给予心电监护、体温、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咳嗽、咳痰及大小便情况,通过护理的观察,以提供诊治依据,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患者的诊断、护理、特处用药的应用情况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限制补液良及补液速度,因输液过量过速都会增加心脏负担。

4.7.2 合理安排患者休息,可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窝床病人,要协助病人做肢体锻炼,给予定期翻身,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褥疮、便秘、食欲不正等,病情有所好转时,要鼓励患者做自主活动,随着病情好转,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适量的活动。

4.7.3 合理安排饮食,每日以低热量饮食,高维生素饮食,为减轻心脏负荷,心衰病人应限制纳盐摄入,以减轻水肿。

4.7.4 加强呼吸困难的护理,因心衰的加重,常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要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机械通气。

4.7.5 加强水肿的护理,要定时给病人翻身,防皮肤破溃感染等。

4.7.6 加强口腔护理,呼吸困难的病人,呈张口呼吸,易发生口干、口臭等。

4.7.7 正确指导病人按时服药。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学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李改焕主编 53.

篇10

[关键词] 心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118-03

慢性心力衰竭是日趋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该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进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的结果,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再入院率高的特点[1-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不仅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该病慢性迁延,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3-4]。但是,关于该病心理干预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研究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②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NYHA)建议的心力衰竭诊断标;③患者心功能分级在NYHAⅡ~Ⅲ级;④患者年龄 > 55岁,且 < 75岁;⑤患者为中学文化,患者愿意配合问卷调查并独自完成问卷内容的填写;⑥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 < 53分。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②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分;③患者受文化程度、听力或者智力等影响导致患者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④患者既往有焦虑症或抑郁症。随机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和B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和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量表对符合书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测评。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员经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开始实施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时,说明本研究“仅作科学研究、完全保密”,让被试者如实作答填表。本研究笔者发放72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72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工具和评价标准

1.2.2.1 自编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心功能分级等。

1.2.2.2 焦虑自评量表[5]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51~60分则认为是轻度焦虑,61~70分则认为是中度焦虑,>70分则认为是重度焦虑。

1.2.2.3 抑郁自评量表[6] 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3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抑郁指数=抑郁总得分/总分满分(80分),指数

1.2.2.4 SF-36量表[7]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有量表包括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社会与疾病症状),共32个条目(17项正向条目,15项反向条目),每一条目采取5点等距评分法依次赋1~5分,正向条目得分为各条目相加,反向条目得分为6的减去原始分,SF-36量表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2.3 护理干预方法

A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

1.2.3.1 A组健康宣教和治疗 举办科普讲座,向患者详细讲解住院期间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教会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法,减少其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情绪。

1.2.3.2 B组心理干预方法 ①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根据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制订,内容包括:科室简介、主管医生、护士,目前患者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等,分析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减少患者的应激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音乐疗法:该方法被越来越多应用于癌性疼痛干预。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音乐,协助患者保持舒适,闭上眼睛,戴上耳机欣赏音乐30 min,2次/d,听前将音乐音量调至患者满意。③患者互相教育:召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经验交流会,交流心得,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等方式,家属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举行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有奖知识竞赛,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④传媒教育:组织患者和患者家属观看电视节目或VCD等传媒,直观形象地学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急救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报纸、发放慢性心力衰竭知识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慢性心力衰竭热线等方式进行。⑤同伴教育:定期举行慢性心力衰竭知识讲座,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共同学习慢性心力衰竭规范治疗的内容,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基本概念、常见诱因、诊治和预防,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更多的慢性心力衰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和监督患者,贯彻执行慢性心力衰竭各项医疗措施落实到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焦虑抑郁标准分和SF-36量表得分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等计数比较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A组与B组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比较

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各界对患者的关注不仅仅停留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而且还开始关注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8-9]。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再入院率高的特点,患者患病后心功能严重不全导致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既往研究多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生活质量指标全面评估的研究报道所见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同病魔作斗争,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失望挫折感负性情绪,纠正心理偏差,保持愉快情绪,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笔者笔者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F-36量表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评,探讨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1-15]:①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让患者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常见诱因、诊治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患者和患者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信心,加快患者身体恢复。②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爱明,彭威,吴雄杰.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221-223.

[2] 郭畅,刘文娴.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39-142.

[3] 程贵霞,马新荣,吴海燕,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6):690-692.

[4] 张道良,张健,高晓津,等.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中国循环杂志,2009,24(5):348-351.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94-197.

[7] 罗维,瞿广素.护理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8):1918-1919.

[8] 杨绍平,伍倚欣,马兰,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治肺结核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7):1881-1883.

[9] 段玉,于晓风,王敏.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1,13(6):988-989.

[10] 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78-1379.

[11] 孙丽,孙闯,黄学晓,等.社区个性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72-73.

[12] 文立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程度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53-54,71.

[13] 王俊梅.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3-134.

[14] 孙小华,吴亚卿.心理护理对缓解手术前患者焦虑状态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