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55-02
Orthop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DING Chang-hui
Huangdao District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Qingdao,Shandong Province,26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rthop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ir effect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March 2014 - diabetes patients in December 2015 during the orthopedic hospital treated 6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tegrated care) and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benefi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ime and complications observed during fracture healing patients care circumstanc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Orthopedics;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临床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受到创伤和手术刺激易出现各类应激反应,导致其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患者面临较大的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对切口和骨折的愈合造成不利影响[1]。该研究为探讨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随机选取今年来该院收治的此类患者62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本科骨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31例,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4~71岁,平均为(54.9±7.1)岁;包括18例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和3例肱骨骨折。观察组共31例,19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1~69岁,平均为(53.7±6.8)岁;包括15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和5例肱骨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病情观察、皮肤准备和术后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一方面需要忍受骨折的痛苦;另一方面受到糖尿病长期的折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同患者充分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糖尿病病情和骨折治疗方法、预期效果,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②血糖控制。术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其实施针对性血糖控制,维持血糖水平在8.3 mmol/L以下,及时发现并对酮症酸中毒进行治疗,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③皮肤准备: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术前备皮时应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原则实施常规骨科备皮,并注意给患者保暖。(2)术后护理:①饮食控制: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保证营养充足促进骨折愈合;一方面对糖类摄入进行控制避免引起血糖水平剧烈波动,术后饮食以豆类、蔬菜等为主,适量进食动物蛋白,忌食淀粉含量较高食物;②血糖监测:手术及创伤易引起糖尿病患者各种应激反应,导致其血糖波动。术后对患者进行实时血糖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③感染预防: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按时清洗换药,以降低切口感染风险,促进骨折顺利愈合[2]。(3)充分运用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常见症状如疼痛、失眠、便秘等给与耳穴压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治疗,舒缓患者不适,促进骨折愈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71.5±6.2)d,对照组为(99.2±6.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0.4±3.3)d,对照组为(16.5±3.6)d,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部分骨折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但临床研究证实,由于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极易出现各类感染,且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差,易造成骨折迁延不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围手术期护理在骨折手术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保证术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顺利接受手术;另一方面则保证患者术后状态良好,可顺利愈合。对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而言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4]。通过术前心理护理、血糖控制等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并调节其体征稳定,使其手术耐受性增强;术后通过饮食控制、感染预防等保证患者骨折部位的顺利愈合[5]。治疗期间充分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患者不适,促进骨折部位愈合。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其骨折愈合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单月霞,张翠英.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 94-96.
[2] 李淑英,徐英华,任艳玲,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3(31): 3806-3808.
[3] 周海燕. 浅谈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3(10下旬刊): 121-122.
[4] 阿丽娅・亚森,沙代提姑丽・麦麦提热依木. 探讨骨科糖尿病足合并特异性感染截肢术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3): 256, 260.
篇2
【关键词】骨科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2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27-02
1.骨科手术室的术前护理差错和对策
1.1 术前访视导致患者情绪的不稳定和对策。术前访视旨在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1]。但是护理人员不合适的语气和动作都会造成病人的猜疑和情绪的波动,对病人的整个手术和治疗过程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要求负责本次手术台下配合的巡回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在交流时护士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言语应通俗易懂。然后交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及其有效应对措施[2]。
1.2 接送患者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和对策。很多病情较严重的病人或是情绪较紧张的病人,甚或是因注射镇静剂后反应较迟钝,不能正确的陈述自己的身份和手术部位,这些可能导致护理人员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和切错部位的可能。措施:护士必须对每位病人做到认真负责,严格完成对病人的查对。要求护士做到五次查对:①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到病房接患者时查对,接病人前要根据手术通知单抄写卡片,包括病人的所有一般资料,核对手腕带,确认无误后填术病人交接单,双方签名。②患者进手术室时查对,在患者等候区护士和医生一起核对手术通知单的全部内容和病人的病历、药物、影像资料等。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③患者上手术台时查对,护士结合病例和影像资料核对手术部位。④手术开始前查对麻醉医生核对手腕带和病历,切开前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一起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⑤术毕送患者回病房后查对,护士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进行再一次的核对。另外,骨科手术应特别注重手术名称的查对,尤其是疾患的左右侧的区分。
2.骨科手术室的术中护理差错和对策
2.1 术中输血的差错和对策。骨科手术术中经常会需要输血,错误的血型的输入会导致溶血,严重的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3]。措施:正确的理解和严格执行输血的查对,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合单。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止血带使用的差错和对策。止血带是骨科手术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工具,使用后有使术野更加的清晰、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作用。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会导致并发症如出血及神经损伤。措施: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型号。②要严格掌握止血带的使用的部位、时间和压力。③在时间较长的手术中要定时松气,以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神经损伤。
2.3 术中药物使用的差错和对策。如果术中使用了错误种类和剂量的药物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措施:护士在用药前要做到"三查七对"[4],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的内容包括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有无变质、浑浊。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2.4 植入物使用的差错和对策。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植入物得到普遍的应用[5]。植入物的正确使用也很大程度的的影响到该手术的成败。措施:手术前一天护士对植入物进行查对,灭菌后再次查对,术中植入前由器械护士和主刀医生再次查对。
2.5 手术物品遗留体腔的危险。因手术物品遗留在体腔造成的医疗事故在国内外都曾有报道。骨科手术所用的器械较多,构造复杂,检查过程也较繁琐[6],如将器械遗留在体内会造成很严重的医疗事故。措施:护士应认真的对手术台上的所有器械进行检查,特别应注意一些大型仪器的螺丝钉有无松动和脱落。
3.骨科手术室的术后护理风险和对策
3.1 感染的发生。骨科手术的创伤多较大,其无菌操作应特别的严格。术中的不正确操作和术后的感染控制不够都会引起病人的术后感染[7]。措施:对手术物品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手术室的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区采取先进消毒方法及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选用抗生素。对卧床时间较长的病人要定期翻身以防止褥疮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
参考文献
[1] 章喜梅.骨科手术750例围术期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23(2):15-16.
[2] 朱玉.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1061.
[3] 李卉.骨科疾病围手术期输血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刊,2009,4(12):9-10.
[4] 邹文琼,廖咏梅,高德华,曹英."三查七对"制度在护理记录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20):1846-1847.
[5] 刘丽,阎效红.骨科手术中内植入物器械的管理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55-56.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在逐渐地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也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体质弱,轻微的外伤就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术期就是手术全期,是指从病人进入病房到术后痊愈出院的整个过程,骨科老年患者大多数在这段时期生活不能自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正确有效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共行骨科老年患者手术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3-92岁,63-75岁组24例,75-85岁组16例,85岁以上3例。股骨颈骨折20例,胸腰脊骨折8例,尺骨骨折3例,转子间骨折6例,其它骨折5例,其中27例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平均住院天数为31天。
43例骨科老年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之后均治愈出院,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不仅受到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病人通常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悲伤、烦躁、乱发脾气或情绪不稳定,与医护人员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相关信息,使他们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还应根据患者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与患者多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患者多加关怀和照顾,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恐惧心理。
2.2 病情观察
术前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好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心率、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并及时查看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发现对手术有影响的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及时治疗或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减少手术的危险性。
2.3 术前准备
因老年骨科患者常失眠引起血压升高,导致术中大出血,术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安眠药。对于有吸烟者应在手术前1-2周劝其戒烟,患有呼吸道疾病者在术前应给予适当治疗并鼓励其咳痰,使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改善通气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行全麻术与硬膜外麻醉术的患者,告知术前应禁食12 h,术前禁饮4 ~ 6 h,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术后的腹胀。
3 术后护理
3.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抬高患者的患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导致的肿胀,同时应注意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血糖等。糖尿病患者要定时对血糖和尿糖进行检测,髋部老年患者手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肾功能不全者对尿量进行观察。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患肢末稍血液循环情况、皮肤颜色、肿胀情况等,若出现皮肤颜色青紫、皮肤温度低、肿胀或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3.2 切口观察与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伤口的疼痛加剧,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保持患者良好的睡眠,切口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镇痛药是目前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和疼痛程度给予合适的镇痛药,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在康复锻练前停止镇痛药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切口出血、渗血或渗液、敷料脱落和局部红肿情况等,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换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伤口感染。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科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衰弱并且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消化系统、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协助患者2-3h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圈或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出现。要求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少吃甜食,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深呼吸、多咳嗽、咯痰,在翻身时对其扣背,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预防呼吸道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注意及时排尿。
3.4 康复锻炼
骨科老年患者的康复锻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恢复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活动时间、不同强度、不同范围的锻炼,锻炼因人而宜,由轻到重,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能使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对于不配合锻炼的病人,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做到使患者由不愿锻炼向自愿锻炼过渡。
篇4
【关键词】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体会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肱骨近端是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 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 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1]我科2009年1月~2 0 10 年3月对12例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女9例,男3例,年龄22~70岁,平均55岁;肱骨头无菌性坏死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肱骨头小圆细胞型骨肉瘤2例,肱骨近端巨细胞瘤4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6例,定制型非限制性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保肢术6例。
2 观察及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效果不满意,了解病人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介绍相应的成功病例,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协同,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本组1 2例病人均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2 .1 .2 术前准备:配合医生作好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交叉配血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有关知识及存在的危险性,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遵医嘱作好病人的皮肤准备、各种药物的皮肤试验,向病人讲解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目的。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及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强调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准备。
2 .2 术后护理
因手术创伤大,床边交接班时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有: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半小时测1次,如有意外及时汇报。
2.2.2 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末梢血运,及早发现血管、神经的损伤。
2.2.3 注意切口负压是否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伤口的渗血情况。
2.2.4 注意观察外展固定架是否使患肢外展50°~60°,前屈45°。并固定制动。一般固定3周左右。病人取平卧位,外展支架与床面平行,肘部略抬高,同时注意外展支架螺丝有无松动,位置有无滑移。
2 .3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第1天,手术侧手指各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握拳运动。术后第3天,疼痛减轻即开始被动活动,作手腕、肘关节伸屈,肩部肌肉收缩、伸展锻炼。术后第 5~7天开始进行仰卧位外旋和上举运动[2]。外旋运动时屈肘90°,用健手协助:上举运动时肘关节屈曲,用健侧手握住腕部上举过肩并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术后第 7~l4天增加悬摆练习,令病人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增大圈的半径。练习时躯体前屈,是为了减轻患肩肌肉克服重力的负担,而且可以使肩部肌肉进一步松弛。术后第3周开始增加等长功能锻炼。屈肘90°,用健侧手、墙壁作为阻力,然后等长收缩内外旋肌群。术后第6周,三角肌和肩袖的创伤基本愈合,开始逐渐做三角肌和冈下肌的主动练习。以上锻炼方式,每天重复5次,每次5分钟。术后随着时间推延,最初被动锻炼,随肌力恢复逐渐过度到主动锻练。
3 .4 出院健康指导
告诫患者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保证肩关节周围肌肉无萎缩,有效地包绕假体,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 4 小结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3]。其手术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假体设计、适应证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和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护理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8
[2]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3.67
篇5
[关键词] 骨科; 护理;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74-0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护理,以便早日康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护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病人护理。自从2005年以来,我们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护理,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科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护理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科首先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要求护士注意礼仪,语言规范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等。入院时我科收治的患者多数为骨折患者,都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一个生疏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惧怕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重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在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更为重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惧怕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科护理人员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预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工作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在术后护理中,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成功。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进行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加强沟通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长每天早晨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查房。向患者了解晚间的睡眠情况,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问题等一一表述出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在环境建设中,我科始终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墙上贴上温馨标语。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整齐、的住院环境。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叮嘱患者注意身体,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并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出院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嘱咐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
通过实行人性化护理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护理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护理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服务护理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护理,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通过实行人性化护理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科护士护理态度好、护理人员素质高,在全旗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6,14(2):31-32.
篇6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国内邱贵兴等[3]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16/52)、预防组为11.8%(8/68)。由此可见对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9年07月-2010年12月,我科收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9例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病人137例,共216例,男93例,女123例,平均年龄57岁,术前伴发糖尿病、哮喘、心脏病、骨质疏松症及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98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认真术前宣教和安全告知,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程序,同时把过去典型的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告知,使患者认识到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并且可以治愈的。
2.1.2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低脂、优质蛋白、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钙物质,多饮水,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起腹内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1.3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需要在内科医生的协助下,将患者身体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2.1.4 功能锻炼:术前应进行简单的肌力训练,以增加静脉回流及静脉弹性。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健侧下肢力量及双上肢力量,以便在术后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不负重行走。
2.2 有创性操作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2. 2.1 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需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如必须反复穿刺抽血,可选择一处血管采用留置套管针或作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后用肝素钠盐水封管,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防止各种微粒进入静脉通道。避免作下肢静脉穿刺。
2. 2.2 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烧伤、严重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液凝固性增高,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改善血液的粘滞性。另外还要密切观察有无高凝状态的发生,如抽血时注意有无血液过快凝集现象等。嘱患者多饮水,绝对戒烟、酒,注意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瘀积。
2.3 术后护理
2.3.1 药物预防措施:利伐沙班10mg,口服,术后6~10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6~10小时)开始使用,推荐药物预防时间最短10天,可延长至11~35天,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物药[4]。我科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2500IU皮下注射,术后24 h开始, 10天抗凝;0.9%NS(或10%GS)加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脉滴注,1-2周。对血栓通过敏者滴注川芎嗪抗凝。
2.3.2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抬高患肢时,不在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麻醉消失后,即应做踝、膝关节的早期主、被动屈伸活动,以促进小腿静脉回流。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瘀滞,是预防DVT的发生。有研究证明,约有50%DVT发生于术后第1天,30%发生于术后第2天[5]。故术后即可给予人力挤压腓肠肌:护士左手握术腿的足跟部,右手掌附贴于其小腿体表,用手指和鱼际肌的力量从术肢足踝开始向窝方向均速的挤压腓肠肌,同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如感觉疼痛,即停止挤压并报告医生处理;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的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2.3.3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根据病情在医生护士协助下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行走,时间可逐渐延长,行走时避免屈髋大于90℃,以防髋关节脱位。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可保持下肢静脉张力,防止静脉淤滞。
2.3.4 患肢观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要求床位护士8小时上班7小时责任包干制巡视分管病房,严密观察患肢皮温、肿胀、颜色、疼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班护士认真交接并检查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协助锻炼。尤其要交接患者下肢是否有水肿、疼痛,肢端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者有下肢疼痛、小腿水肿、低热等循环障碍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2.3.5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发生引流管的扭曲、堵塞而形成局部血肿,血肿的局部机械压迫可加大静脉回流阻力,诱发下肢DVT的发生[6]。
2.4 出院指导和跟踪随访: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预防迟发性血栓形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迟发性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至少持续至出院后3周。告知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出院后进行跟踪电话回访和家庭访视,了解功能锻炼的程度和纠正、指导循序渐进地功能锻炼,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迟发性血栓形成。
3 预防效果
2009年06月~2010年12月期间, 我们科共做髋部骨折手术、THR、TKR等大手术216例,护士长将以上各种预防措施纳入重中之重的现场管理,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落实床位护士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模式,切实落实好每一个病人护理服务,使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大大下降。此期间仅1例并发,一例青年女性左股骨颈骨折在入院第二天出现轻度肺动脉栓塞(PTE)症状,经积极地吸氧、法安明和血栓通临时用药一次,次日症状消退。
综上所述,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7]。积极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相结合是降低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
[2] Mosby’s Dictionary of Medicine,Nursing& Health Professions.7th ed.St Louis,MO:Mosby,2006:115-116,335,520,1454,1849,1949
[3] 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19-822
[4]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1,3(2):146
篇7
【关键词】骨科;便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77-0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 意却排便困难。骨科卧床患者易发生腹胀与便秘,不利于原发病的恢复。总结我科2012年3月至9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分析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等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中男68例,女22例,20-86岁,其中颈髓损伤3例,腰椎骨折16例,骨盆骨折30例,下肢手术2例,脊柱手术17例,股骨骨折30例。本组患者卧床均超过15天,多伴有腹胀。
2 便秘原因
2.1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椎骨折、股骨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刺激正常蠕动。
2.3 饮食与机体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述在直肠部有饱胀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全力和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本组病人对床上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5 排便场所改变:传统文化上,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本组患者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容易传出去,使病人心理紧张,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
2.6 腰骶部手术患者排便时由于腹压增加,牵扯切口引起疼痛不敢用力,抑制了排便。[2]
3 对策
3.1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并积极疏导。向新入院的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病区工作人员及同室病友,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平日经常与患者谈心,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心情,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治疗上,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会尽力全力救治护理;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于家属及陪护人员沟通。对床上排便有顾虑者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减轻意识性的抑制排便,告知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2)要求访客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和收音机或电视机;(4)利用芳香剂除臭。做好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床单元整洁,被服污染及时更换。
3.2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营养知识,让他们明白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并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经常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嘱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1个鸡蛋,250g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或鱼类,一日至少2餐有新鲜蔬菜,午餐、晚餐前1h或晚餐后0.5 h吃水果,一日三餐主食粗粮合理搭配。每日饮水量2000ml。术后6h先喝300-400ml谈盐水,以后每日晨起,饮前先喝500ml温开水。术后第1餐以咸流质食物为主,如鸡汤、排骨汤加煮碎青菜,量约400ml。术后3d内少吃或不吃甜点、奶粉、豆奶分等,平日饮食与术前同。进食时细嚼慢咽,要求患者每吃一口食物,经约05s再吞咽,避免快速吞咽吞进较多空气引起腹胀。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2]
3.3活动指导:在病情允许时患者可加强活动,增加全身代谢,促进肠蠕动。除需按骨科功能锻炼的步骤每日定时运动外,还应增加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以脐部为中心,环形按摩腹部,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1-2次/d力度适宜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幅度由小至大直至患者有便意为止。[2]
3.4其他:口服缓泻药物和简便通便法,必要时可口服蜂蜜、导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后体弱者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用150-200ml,约在服药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对于大便干硬,有便间者可外用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塞肛达到加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一般在15-30min见效。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使患者顺利排出卧床后的首次大便,找到排便的感觉。择期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训练床上排便,背部有切口的患者排便时给切口适当加压扶托,以缓解大便时腹压增加对切口的牵扯。
4 讨论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引起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适的常见病、多发病。便秘与腹胀是困扰卧床患者生活的一大难题。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地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对机体尽快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饮水量和食中的纤维素,恰当及时的心理疏导以及床上运动。有助于治疗便秘,解除便秘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促进康复。[2]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2008.1.1-2009.1.1我们收治6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38.6±3.9)岁。其中颈椎骨折28例,颈椎病36例,颈椎结核9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颈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及体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护士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术前宣教,并将成功手术患者介绍给患者,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1.2 辅助检查:术前应做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血糖、乙肝六项的测定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利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伤口恢复。
2.1.3 术前准备:气管推移训练:因术中需要将甲状腺、气管推向非手术侧,故术前要进行气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手术中的牵拉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开始每次练习10~20min,以后逐渐增加至30 min,练习3~5 d[1]。颈围的选择及适应训练:合适的颈围可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磨损。术前2d给予易消化的半流食,术前1d给予流食,必要时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术前常规禁食12h、禁水6h,目的是防止麻醉引起呕吐导致误吸。术前1d备皮后指导患者洗澡,特别是会皮肤及手术区皮肤的清洗,以减少感染机会。术前应进行训练,俯卧位时间由短到长,每天练习2次,时程逐渐增加至一次俯卧位坚持1h[2]。正确指导及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同时指导患者床上正确的翻身及术后床上功能锻炼方法以适应术后护理的需要。
2.2 术中配合
病人保持舒适。除了配合麻醉师、手术医生外,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取大小适宜的毛巾折叠成条索状垫于后项,以保持枕颈布的正常屈度,头颈两侧以沙袋固定,注意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同一轴线,也可将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或取侧卧位[3],不可过度屈曲、后伸及旋转。暂禁食、禁水,对无恶心呕吐者术后6 h可进流食。
术后翻身过程中及翻身后要保持整个脊柱在一水平线,避免扭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4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待病情平稳后每日测量4次,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活动、感觉及大、小便情况。
2.3.2 合理应用抗生素: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及止血药,以减轻术后颈髓水肿和出血[4]。
2.3.3 引流管护理:个别患者需留置负压引流球,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出。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是否有脑脊液的流出,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4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食,以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佳;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创面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便秘的发生。
2.3.5 功能锻炼:应以主动活动为主,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有助于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5]。术后24h开始协助病人做双臂抬高及伸曲关节运动,以病人能耐受为准,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1周开始颈部锻炼,提高颈背肌,增强脊柱稳定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
3 出院指导
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注意休息,适当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6]。同时,避免长时间坐位、低头、突然弯腰、扭腰,持物时注意腰部、膝关节姿势,半年内不可提重物。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复查。②患者需继续卧硬板床,配带颈围,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③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以利切口部位早日愈合,保持大便通畅。
4 讨论
颈椎前路手术的成功与许多因素有关。在护理方面,术前的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术后较常规术后下机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相对花费少,63例参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ASIA)修订标准,A级8例,B级15例, C级19例,D级19例, E级2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评定标准,优36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从生活护理转到基础护理与指导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上。适时转变护理模式,突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不断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Macnab I. 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1971, 53: 891~903.
[2] 金敏华,将美琴.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现代护理, 2001, 7 (12) : 12.
[3] 李凤华. 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1) : 995.
[4] 王岩,白一冰,肖嵩华,等.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9) : 538 -542.
篇9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心理特点;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对普外科各疾病症状的处理具有优越的疗效。新时期医疗研究显示,除了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整个的手术操作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保证术后能以加快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的80例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为随机性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一共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4.0岁;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5±3.5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8±2.6岁。80例普外科患者中,肝脏20例,25.0%;胆道10例,12.5%;胰腺18例,22.5%;胃肠12例,15.0%;其它(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20例,25.0%。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次选择的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两组普外科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护理 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除了正规操作外,40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作用。
2 结 果
根据普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四种,手术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见表1。
本次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症处理方法,也是彻底清除病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除了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 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1]。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一般来说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颈部疾病、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腹壁疾病、胃肠疾病等。目前,国内对普外科疾病处理多数选择手术方式,由主治医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综合处理普外科病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3.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意义 常规普外科手术操作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也不容忽视,双方面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2]。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观察组40例接受心理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③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④缩短患者临床治疗的时间,使其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在心理上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的开支。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4 结 论
总之,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其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疗效。通过本次两组患者对比,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是围手术期病人多见的四种心理特点,制定且实施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恢复,病情恢复期缩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普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J].临床护理学,2011,15(12):37-39.
篇10
【关键词】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踝关节置换技术在骨科取得了新的突破,新一代假体的出现,填补了医疗器械空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踝关节置换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往术式采用关节融合术,踝关节融合术不但能造成步态异常,而且使踝关节失去活动功能,易造成假关节形成,导致疼痛。踝关节置换重建踝关节的运动功能,维持正常步态,缓解疼痛,有显著疗效[1]。所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开展10例踝关节置换手术,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7人,女性3人。年龄在46-77岁,平均为62岁。10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都是 5年前严重右踝关节扭伤,以后频繁扭伤右踝关节,行走多后疼痛,经休息可以缓解。约3年前开始出现踝关节行走疼加重,以上下楼梯时明显,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跛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拍X线片发现右侧踝关节关节间隙狭窄伴明显骨质增生。检查发现右侧踝关节活动受限,并有摩擦感伴疼痛。
1.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手术均在止血带下进行,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短腿石膏托固定[2]。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充分了解病人全身状况,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备皮,术前禁食禁水8-12小时。查房讨论手术方案,为患肢做好标记。
2.1.2 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清治疗的全过程,手术的成功率及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很高,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专科护理
2.2.1.1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常,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如引流量超过1000毫升,立即报告医生。
2.2.1.2 石膏固定的护理 严密观察石膏的松紧度,术后肿胀易引起石膏过紧,几天后肿胀消退易引起石膏过松,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调节石膏的松紧度。
2.2.1.3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观察患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如足趾出现皮肤青紫,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节石膏的松紧度,鼓励病人做足趾伸屈运动。
2.2.1.4 功能锻炼 拆除石膏后,鼓励病人做踝关节伸屈运动,患者坐于床边,患足置于地面,将足跟用力抬起,与地面成60。-70。角后慢慢放于地面,每次10分钟,一日三次,每次10-20分钟,医生允许下地后,做下蹲练习及足趾站立运动,下蹲的角度为60-70度,每日三次,每次10-20分钟,注意伤口情况[3]。
2.2.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2.2.1 患肢肿胀 术后用抬高垫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促进血液回流。麻醉平面消失后指导患者做足趾的伸屈运动,嘱患者患足趾尖用力抬起5秒,然后放松,再让患者患足趾尖用力踩下5秒,然后放松,每天做数次,并给予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处40分钟,每日两次,肿胀明显减轻。
2.2.2.2 关节僵直 患者因术后疼痛并担心关节脱位,所以不配合功能锻炼有关。患者遵医嘱正确指导踝关节负重锻炼及下床活动。此病例未发生关节僵直,预后良好。
2.2.2.3 假体脱位 此患者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脱位。
2.2.2.4 压疮 由于患侧给予石膏托固定,重量增加,并且患者担心由于活动易引起关节脱位,所以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如护理不当,易发生足跟部压疮。指导患者用抬高垫抬起患足,避开足跟,并指导足趾伸屈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 出院指导
14天伤口愈合拆线出院,术后3个月、6个月回院复诊,关节如有异常及时随诊。嘱患者继续下蹲及足趾站立功能练习。
4 结果
10例术后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达到正常值的2/3以上,9例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踝关节伸屈达正常值的2/3。伤口1期愈合,6个月随诊功能恢复良好。
5 讨论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优点在于其能尽快重建踝关节功能和维持正常步态,缓解疼痛,并能够避免继发踝关节周围关节的骨关节炎的发生,而踝关节融合手术,虽然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但手术后踝关节失去活动功能而造成步态异常,手术后融合不良,假关节形成的发生率减少10%,融合后的踝关节会将应力传导至周围关节会导致这些关节磨损,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踝关节融合术[4]。术后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我科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精心护理,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H.kofoed.踝关节置换的现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14.
[2] 殷建华,周一新,周乙雄,等.全踝关节置换的初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