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篇1

摘要目的:总结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8例,恶化4例,死亡20例。结论:脑干出血患者虽然死亡率较高,但经精心治疗护理,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对于中型和重型的脑干出血患者,即便是在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只要治疗措施和护理配合得当,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康复。

关键词 脑干出血;治疗;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2

脑干出血是神经内科急重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是引起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1]。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2~82岁,平均61.5岁。其中桥脑出血10例,延脑出血23例,中脑出血15例。结果:48例患者中,6例治愈,18例出现好转,4例恶化,20例死亡。

2观察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对脑干出血患者监测生命体征非常重要,病情变化的指标能较早反映出来。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短期内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多出现39 ℃以上的高热、呼吸异常、血压明显升高。由于脑干出血患者后组Ⅸ,Ⅹ,Ⅺ颅神经常受压、损伤,较易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本组48例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压均显著升高,有时高达240/130 mmHg,此时我院护理人员均采取降压处理,避免诱发再次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危险, 避免病情更加恶化[2]。

2.2意识和瞳孔变化的观察失语、汗流浃背,随后胸闷、呼吸不畅,最终进入昏迷状态,这是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本组12例双眼球偏视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双眼球固定正视中央,瞳孔张合度极度减小也是脑干出血的早期症状。同时对本组另外10例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血,会使环池及蛛网膜下腔遭到破坏,从而使幕上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并伴随两侧瞳孔散射放大。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师。

2.3吸氧流量的监护本组患者均昏迷、呼吸不顺畅,而脑缺氧可导致继发脑水肿,给予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85%时,氧流量应增加。停吸氧5 min,血氧饱和度同样保持在90%时,可降低为低流量吸氧。若血氧饱和度升至96%左右时,可进行间断吸氧,最终变为不吸氧。

2.4气管切开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常因为后组颅神经损伤或受压,易形成痰多、通气受阻及吞咽困难。本组中23例因呼吸困难切开气管,给予头罩吸氧。吸痰负压一般不超过26.7 kPa(200 mmHg),防止因吸力过大而损伤气管黏膜。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对有痰鸣音者及时吸出痰液。及时气管湿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或气管内滴入雾化剂,并适当在雾入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痰液黏稠。

2.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这种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情况出现在病发后5~15 d[3]。上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现为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的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柏油样黑便中出现红色血凝块。要特别注意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变及血压的变化,不定期复查便潜血及血色素化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6鼻饲护理本组有46例患者全部采用鼻饲进食,一般在病发后5~6 d开始,使用在市场上购买的普通食物多功能搅拌机,把米汤、肉汤、菜汤、牛奶、鸡蛋、果汁等食物单独搅拌成浆状,定时定量鼻饲。初期少量,每天1000 ml左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鼻饲量逐渐增加,且逐渐减少静脉滴注液体,静脉滴注液体和鼻饲量之和保持在3000 ml左右[4]。

2.7康复护理本组48例脑干出血患者,虽然在初期病发时给予了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等支持疗法及护理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大多数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语言、吞咽、肢体活动等功能方面尚未恢复完全,在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对本组大部分患者进行了有目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

2.7.1指导肢体按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按摩,尤其是对一侧瘫或肌无力的肢体按摩,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按摩的时间为每个部位5 min,每日1~2次。

2.7.2指导活动康复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肌肉韧带萎缩、肌肉痉挛、肌肉坏死,应该在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同时,加强患者各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的活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大变小,分别以卧位、俯位或坐位进行伸、屈、展、翻、弯等动作,以促进神经恢复。

2.7.3对出院患者和家属的医嘱要具体细化本组48例患者出院时我们对患者和家属都给予医嘱:对患者注意定时测量血压,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要努力控制和调节血压,饮食上给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并处理好降脂及降糖[5]。对于易激动急躁的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细心照料患者的生活,使患者达到心情舒畅、生活安逸的目的,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对有饮酒和吸烟嗜好的患者,要劝其适量饮酒和戒烟,预防剧烈的血管舒缩导致紊乱,以防止复发脑血管意外。对于身体肥胖的患者,注意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锻炼身体的习惯。定时复查,随时咨询。

3体会

脑干出血的患者病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如果护理进行不当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认真细致观察病情,为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英,高天霞.脑干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46-147.

[2]周国花,何菁菁,张庆荣,等.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A):2592-2593.

[3]王军,王晓峰,毛小林,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37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23(3):171-172.

[4]薛振生.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171-172.

[5]姚爱华.45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43-44.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在3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15)岁。其中,27例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10例患者为小脑出血,13例患者为丘脑出血,4例患者为脑室出血,6例患者为脑干出血。

1.2方法

1.2.1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于患者患病早期观察其意识的变化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脑萎缩、脑水肿与脑疝的延迟症状。针对年老的患者,应加强注意,防止因病情估计错误而延误抢救,从而导致死亡情况的出现。同时,查看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查看瞳孔对光的反映、是否对称以及大小的变化,以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此外,还应观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1]。由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大脑的调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血压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的流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以防因血压过高而引起脑血流量增大,或血压过低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受缺血性的损害加深。

1.2.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急性期的患者监测并记录其血压、脉搏、温度和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平均30min/次,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以改成1h/次。为避免因呕吐而造成患者窒息,应使患者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若患者已出现昏迷,应将其头固定偏向一方,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吸痰。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则需给予雾化吸入或翻身扣背,2h/次,并予以低流量2L/min持续的吸氧[2]。同时,给予患者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使患者的水电解质得以纠正,并使其体液保持平衡。

1.2.3给予患者一般护理措施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减少搬动,并予以卧床休息,再根据患者情况调高床头,确保静脉回流得以通畅,减少头部的水肿和充血症状。若患者的出现高温发热,应,通过口服降温药、酒精擦拭和冰袋降温等措施,给予患者降温处理。此外,还应使患者的皮肤、头发和口腔等身体部位保持清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形状与次数,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排便方法,以防因便秘而引起脑出血的二次发生。

1.2.4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通常会出现障碍,加之无法生活自理,因此极易出现自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或是拒绝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宣传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师治疗。

1.2.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急性脑出血常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应保持病房的通气和清新的空气,湿度控制为70%左右,室温为20℃左右,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与呼吸道的通畅。同时,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应频繁翻身,只需帮助患者更换,2h/次,避免牵动患者头部。给予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温水拭擦身体,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清洁和干燥。

2结果

经我院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有39例(65.00%)患者已痊愈出院,19例(31.67%)患者的病情明显还转,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为脑干出血和脑疝死亡,没有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环境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高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急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当前各医疗机构的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主要表现为非外伤性及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因血管破裂而出现的出血反应,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急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其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肢体出现偏瘫、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瞳孔散光和面色潮红等[3]。若患者患上急性脑出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抢救,则其发病可能会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之内达到最高峰,使患者失去意识,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篇3

[关键词] 脑梗塞;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16-01

1 脑梗塞类型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1.1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1.2 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

主要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①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②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2 治疗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梗塞灶应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

2.1急性期治疗。

①脱水剂,对较大面积的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 ②抗血小板聚集药,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心、肾疾患者慎用。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③钙拮抗剂,可选用脑益嗪、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④血管扩张剂。

2.2 恢复期治疗(偏瘫治疗)。

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等,进行康复治疗,经过3~6个月即可生活自理。

2.3 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2.4 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2.5手术治疗

如大面积梗塞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除脱水药以外,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减压,以缓解症状。

3 护理

3.1 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翻身时动作要轻,保持大便通畅。

3.2 对其他脑梗塞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

3.3 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方法对本病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疗效

一般应辩证施治,针灸、按摩,对功能恢复,十分有利。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其原因有: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3.4 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4 预防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脑梗塞与脑出血就其致病因素,它们有其共同的地方在脑动脉硬化形成后,其发病诱因却有不同。在致病因素的预防上可参照脑出血一章的预防措施,现仅对脑栓塞的前驱症状和一些诱因的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4.1戒烟 烟草中有一种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4.2 把脑梗塞病防止在发病前阶段。预防脑梗塞病要早抓,警惕脑梗塞病前的各种信号。可分为五个方面。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 如嗜睡。性格反常态,变得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能减退。这些表现与脑缺血有关;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嘴歪,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偏身无力,持物失落,走路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可出现肢体抽动;感觉障碍表现为舌、面、唇及四肢麻木。耳听力减退,视物有旋转感;头痛、头晕头痛形式与往日不同,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参考文献

[1] 金铭等.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

[2] 邢宏义.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预后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0,7(1).

[3] 吴光勇等.原发性脑干损伤中GCS评分和脑干反射与预后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

篇4

[关键词] 脑卒中;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118-03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其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1-2]。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出现不仅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还影响脑卒中患者身体的恢复,严重者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3-4]。为此,探寻针对性的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笔者查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关文献,制订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并应用其收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探讨针对性预防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患者有脑卒中典型的症状和体征;②经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③发病后48 h内入院;④年龄为18~65岁;⑤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愿意配合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安排,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卒中史;②入院时已存在肺部感染;③受文化程度、听力或者智力等影响无法与主管医师进行有效沟通;④不愿意配合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安排。根据脑卒中患者有无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4例患者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54.87±5.65)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为6~48 h,平均(22.74±11.28)h。观察组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54.14±5.57)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为5~48 h,平均(23.05±10.21)h。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和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收集资料前,对问卷主管医师进行培训,尽量采用统一说法,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于培训结束后对主管医师进行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两者均合格的主管医师才能对患者实施问卷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116份,回收11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型、职业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住院费用类别、工作压力、居住状况、主要诊断、病情危重程度、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基础疾病、总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咳嗽无力、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脑出血病灶、卧床时间、、规范鼻饲流程、侵入性操作、营养状态、高血压病史、肺部疾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家族史、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探讨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本研究116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者12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34%。

2.2 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以患者有无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型、职业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住院费用类别、工作压力、居住状况、主要诊断、病情危重程度、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GOS评分、基础疾病、总住院时间、NIHSS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咳嗽无力、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脑出血病灶、卧床时间、、规范鼻饲流程、侵入性操作、营养状态、高血压病史、肺部疾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家族史、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量大、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咳嗽无力、脑干出血、卧床时间长和侵入性操作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规范鼻饲流程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好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P < 0.05)。见表1。

2.3 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患者有无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有意义的9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发现: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咳嗽无力和脑干出血是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规范鼻饲流程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好是脑卒中患者出血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P < 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34%,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提示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不仅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导致部分患者死亡。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意义重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是学者和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其展开研究意义重大,能够为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咳嗽无力和脑干出血是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规范鼻饲流程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好是脑卒中患者出血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P < 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8]。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因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加之多采用胃肠营养,患者肠黏膜细胞功能受到影响,易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引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提示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应定期拍背和翻身,以免患者误吸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减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患者家属对照顾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缺乏经验,如果医务人员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往往易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引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患者应采取半坐位进食,注意喂食的量和速度,以免误吸,同时,应加强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减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③咳嗽无力的患者因无法通过咳嗽将气管分泌物咳出,易导致误吸,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可考虑采用定期和随时吸痰的方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误吸,从而减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④脑干出血患者因生命中枢受到影响,而易出现误吸,导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患者的预后。⑤规范鼻饲流程是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保护因素,这提示对患者进行临床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规范鼻饲流程来减少误吸,改善患者的预后。⑥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安排的依从性好是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提示家属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做好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Ingeman A,Andersen G,Hundborg HH,et al. Processes of care and medic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J]. Stroke,2011,42(1):167-172.

[2] 茅新蕾,韩丽雅,黄向东,等.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199-2201.

[3] 孙克玉,李响,封启明.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及预后的临床探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09-311.

[4] 何元发,曲颖.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29-30.

[5] 谢均,刘泉坤,沈双.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2):260-262.

[6] 潘瑞华,库建伟.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76-77.

[7] 汪坚敏,吴莘,钱立,等.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9):5829-5830.

篇5

通讯作者:郑丽

【摘要】 目的 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温调节、血压监测、颅内压的调控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干预措施后,患者预后明显好转。结论 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其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护理干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日益增多,脑血管意外相当多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致残率高。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存及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病情稳定后合理护理干预则是减少脑出血后遗症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这类患者的回顾性分性,对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疗区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疗区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 或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出血、 基底节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混合性出血等,平均年龄(67.02± 5.72)岁,年龄最大82岁,最小44岁; 最大出血量为70 ml, 最小出血量为10 ml,平均出血量为(35.52± 3.72) ml。最短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5 min,平均就诊时间为(7.82± 3.92) h。

2 干预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的意识、呼吸、瞳孔、脉搏、体温变化、血压的改变,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和生命体征变化都反映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故严密观察、正确及时的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2.1 体温调节 笔者采用温毯或冰毯、冰帽、冰袋、等物理方法,必要时配合输入低温生理盐水,多采用30 ℃生理盐水将体温控制在32 ℃~ 35 ℃之间。如果上述效果不佳,视情况决定是否人工冬眠, 必要时使用肌松剂,控制患者如肌肉震颤等。

2.2 血压调控 将血压控制在160~ 200 mm Hg,常使用的药物有降压用的硝酸甘油、 硝普钠,升压用的多巴胺、 间羟胺等。

2.3 颅内压调控 维持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 即70~ 200 cm H2O。主要方法有调节血肿或采用脑室引流管,配合脱水剂的应用。

2.4 湿化气道 注射器间断注入湿化法,采用50 ml注射器沿气管套管壁或气管插管导管壁滴入湿化液4~6 ml, 以后根据需要重复滴入湿化液。也可将湿化液吸入微量泵中持续滴注湿化,使湿化液以4~6 ml/h速度持续缓慢吹入,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泵速,24不超过200 ml。

2.5 意识改变 重症脑出血的预后与意识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往往意识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可通过角膜反射、压眶反射、简单的问话以及皮肤刺激等来判断患者是处于清醒、嗜睡还是昏迷状态,观察患者意识是由深变浅还是由浅变深,如果突然昏迷则提示病情加重,如果再次出血形成脑疝则患者的意识逐渐变浅,逐渐清醒提示病情好转。

2.6 瞳孔的观察 瞳孔观察主要包括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住院过程中多次观察对比,这对判断患者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损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瞳孔逐渐增大并直径超过且边缘不规整、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小脑幕切迹疝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波及桥脑出血会出现双侧瞳孔缩水且固定,其形态不规则,光反射消失。小脑扁桃体疝或脑干损伤,瞳孔散大其直径大于6 mm[1]。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因长时间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神经反应迟钝等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压疮 要做到勤翻身,至少每 2 h更换一次,必要时在骨隆突处垫海绵垫气圈等,并按摩长期受压部位。特别是按摩瘫痪肢体,帮助患者早期做被动肢体锻炼,能够有效地避免关节强直、挛缩和肌肉萎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勤换衣,保持患者清洁、干燥。

3.2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常见肺部感染并发症,由于患者本身抵抗力减弱,致肺部感染不易控制,常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积极措施,叩击患者背部,促进排痰,防舌后坠使患者侧卧位,口角向下,昏迷者要经常吸痰,若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可每天给予多次雾化吸入,促进黏稠痰液排出,做痰培养和药敏,根据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注意口腔清洁,每日2次口腔护理[2]。

3.3 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不能自能排尿,故均需留置导尿管,常时间留置导尿管必然会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脑出血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导尿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应定期用抗生素和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每3天应更换导尿管,细菌经导尿管引起上行性感染。给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要密切观察尿液的气味、颜色的变化,至少每周做尿细菌培养[3]。

3.4 消化道出血的监测及护理 严重脑卒中时,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调节障碍;下丘脑调节失衡,血管收缩常引发胃黏膜缺血、缺氧,从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过多的胃内容物刺激十二指肠肠壁上的脂肪和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抑制胃排空[4]。因此,脑卒中的患者要避免胃潴留和腹胀,可以多餐少量,对于意识不清患者应常规预防,给予保护胃黏膜的药或胃动力药。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后可予持续胃肠减压,常用的胃黏膜保护药物为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口服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云南白药等,大量出血者则应禁食。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频繁呃逆、烦躁不安、肠蠕动增强、上腹饱胀、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应尽早行胃管插管,吸出胃内容物观察,避免其对胃黏膜的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英,陈冬青,谢振英.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当代护士,2008,(3):11-13.

[2] 刘春丽,张玉洁.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01,4(6):87.

[3] 程美英.10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期护理的体会.护理研究,2009,16(1):54-56.

篇6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4-02

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抢救护理,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意义重大[1]。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护理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排除脑干出血及血肿累及脑干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28例,女性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2±5.1)岁。发病时间5分。出血部位:皮层下5例,壳核33例,丘脑9例,小脑出血3例;有21例患者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在35~90ml。平均(55.8±14.2)ml。抢救时间2~48 h;浅昏迷31例,深昏迷19例。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经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1.3 护理方法

1.3.1 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加强巡视,躁动患者30 min~1 h巡视一次,昏迷的患者常会出现烦躁等现象,除加护栏,使用约束带(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等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安排家属陪护,防止患者排出导管。巡视时观察约束带的安全情况、皮肤和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在翻身卡上记录约束带使用情况。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期松解,患者睡后应及时予以解除,并加强看护。

1.3.2 颅内高压的护理

早期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药物,患者出现意识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增快、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等现象,提示有脑疝的出现。甘露醇用量每次0.25 g/kg,加压静脉滴注20~30 min内完成,6~8 h/次[2],高龄患者给予半量滴入,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心功能不全者要减速滴注,以不胸闷、不心慌为度。

1.3.3 外部环境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减少搬动,病室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应有防蝇设施,备齐抢救用品、药品及安全护理用品。避免搬动,以免诱发再出血。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患者引起“鼻脑反射”,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状是否变化[3]。

1.3.4 营养支持

对于脑出血昏迷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取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在电子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病初宜清淡,后期需保证足够的营养,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灌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1.3.5 并发症的预防

⑴呼吸道护理:采取头偏向一侧或保持头部、颈部稍后仰的位置,定期进行吸痰,吸痰前行气管内湿化15~20min,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困难时进行器官切开,喷射状呕吐者,取侧卧位,呕吐后清洁口腔及咽喉部,以免误吸导致肺炎。特别重视口腔护理,应清除口鼻咽内的分泌物、血凝块,以避免细菌繁殖引起的感染。对气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⑵压疮:保持床位、被单等干净、整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在骨突部位垫上纱块,臀部用方形棉垫枕在下面,局部用正红花油按摩,定时翻身,2h/次,翻身时注意使颈部不能随意活动,以免发生突然窒息。⑶泌尿系统感染:每日更换尿袋,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膀胱,每2周更换尿管1次,安置接尿器或留置导尿管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保持通畅性,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做好预防逆行感染。⑷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不惜要的股静脉穿刺,每4h被动锻炼1次;穿弹力长袜等。

1.4 观察指标

记录该组患者抢救的情况,在每位患者出院前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并随访观察其预后。其中预后判定标准根据GOS(预后)转归标准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护理质量满意度根据我省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考察标准,对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考察表有10个条目,由护理部向两组护士统一发放进行调查。

2 结果

50例病情稳定31例,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2.0%。病情稳定的31例患者经随访6个月~1年,GOS良好率为67.8%(21/3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大多由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破裂引起,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失语等症状[10]。脑出血病情变化快,加之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尤其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若抢救及时,有效护理,大多数患者能逐渐清醒。我们对50例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采用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注意维持呼吸道、静脉通道和导尿管道的通畅,积极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致力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显示,31例患者经积极的救护后病情稳定,占62.0%。综上所述,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必需积极的进行颅内高压的控制发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郭志雁.高血压脑出血35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66―67.

[2] 钟颖珠.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9(08):23.

篇7

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

结果:经过及时的抢救75例患者得到治愈,12例患者中途进行转院,4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主动要求出院。

讨论:急诊内科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保证脑出血患者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正确的采取急救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急诊内科 急救 脑出血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8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92-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出血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的硬化和病变,该疾病起病较快,病情严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比较高,死亡率也比较高。所以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挽回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预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1]。我们对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6.5岁。对所有的患者及逆行那个头颅CT检查均检测为脑出血,患者出血的部位多为半球出血,其中半球出血的患者82例,脑干出血12例,小脑出血6例。其中72例患者的出血量要小于30ml,28例患者出血量大于30ml。对患者经过抢救的时间为2~48h。患者在入院时,4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和瘫痪,重度昏迷5例,中度昏迷25例,浅度昏迷15例。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意识状态及瞳孔等,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舌后坠,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根据患者的情况转运送往医院,在此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活动做到慢、稳、轻,避免出现剧烈的震动,如果患者出现躁动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在路途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大小,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该进行辅助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2.2 院内急救措施。患者到达急救室后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吸痰,患者的口腔内的呕吐物及时的清理,适当的摆放患者的,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舌后坠及口腔被呕吐物阻塞,导致患者缺氧。对患者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昏迷的患者如果颅内压高则给予250ml 20%的甘露醇,每隔6h静脉快速滴入,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减少甘露醇的量,滴入的速度要保持患者不心慌、不胸闷,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要给患者服用双氢克尿噻,每天一次,每次50mg,对患者的肾功能定期的复查,在患者发病之后的3天内对患者及时的及逆行那个补液,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补液的量要控制在1500~2000ml/d,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用药,从而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脑疝和脑水肿发生,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要及时的转外科治疗或者转院治疗。

1.3 护理。对患者精心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让患者早日的康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现患者的呼吸、血压及脉搏出现异常症状及时的进行抢救,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呕吐完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必要的时候进行机械吸痰。对于不能经过口腔进食的患者,可能由于口腔不能及时的冲刷而繁殖,会引起口腔感染。所以患者出现口腔的溃疡可以使用龙胆紫擦洗,每天都应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一次到两次,始终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洁,预防患者发生褥疮。患者由于昏迷所以肢体不能够活动,所以患者的肢体皮肤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就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被褥及时的保持清洁,保持患者床单和衣服干燥。对患者每隔1~2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翻身的动作要轻。在患者的骨突部位垫软枕。对重症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所以要加强护理。在护理的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的出血症状,及时的吸出呕吐物,密切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和性状调整用药,从而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

2 结果

经过及时的抢救75例患者得到治愈,占75%,12例患者中途进行转院,占12%,4例患者死亡,占4%,9例患者主动要求出院,占9%。其中10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患者由于出血位置比较特殊压迫生命中枢而死亡,2例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继续出血死亡。死亡患者共4例,占4%。

3 讨论

脑出血起病迅速,病情比较严重,抢救患者的时间在发病的1~3h内,否则患者的病情可能造成恶化,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入院之前的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建立患者输液通道,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这是急诊内科急救的有效措施[2]。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出血  诊断  治疗

    15%~40%的脑出血的患者(甚至可达5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多死于第1个月内,通常在第1周,由于幕上较大出血导致天幕疝,或后颅凹出血。满4年的累计生存率50%~80%。急性期呈意识障碍的死亡率超过1/4,肢体无肌力障碍的预后最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脑出血并发脑干出血或脑出血出现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肺水肿或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预后严重。脑出血的预后有5%取决于丘脑下部和脑干是否受损,及脑水肿的程度、有无肺部感染和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

    一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证实。年龄40-75岁的患者3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  诊  断  

    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通常不能单独从临床上与由脑梗死引起的卒中相鉴别。对临床上确定的脑卒中患者,首先最好是根据临床描述脑卒中综合征和损害的部位,然后做CT以确定诊断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在用抗凝剂前,甚至在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查 CT以除外原发性脑内出血。

    脑内出血的部位可提示出血的原因。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内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其他疾病引起原发性脑内出血不只在这些区域而且也在大脑半球的周边区(脑叶出血)。

    1.诊断要点

    (1)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

    (2)突然起病,有较多的全脑症状,病情进展快,伴局灶性神经症状者。

    (3)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或CT扫描示高密度改变。

    具备第1条与第2条可考虑诊断,如同时具备第3条则可确定诊断。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①头颅CT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 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 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脑CT、磁共振扫描对诊断最有帮助,不仅可以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三  治  疗

    主要的治疗要点是:

    1.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支持性治疗。

    2.停用各种抗凝剂。

    3.降低颅内压,如出现脑积水的症状则可行脑室引流。

    4.对引起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的脑浅表血肿,则行手术切除。这可使患者临床病情恢复(如额叶出血、小脑出血等)。

    5.根据病因防止复发,特别是针对囊状动脉瘤、血管畸形和高血压病的治疗。

处方选择  

    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由出血量、颅压定次数)。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静滴。l周后可加三七总苷类药物,如路路通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

  脑损害症状在起病半年后迅速好转,至第4年有所进步。平均随防3年,发现1/4的患者完全依赖他人护理,1/3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不到一半的人可独立自理生活。糖代谢正常者的功能预后相对为好。急性期肢体肌力0级者预后最差。

    脑出血稳定后,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轻症脑出血偏瘫可以完全恢复或明显恢复,多数恢复不完全,重症可遗留永久性残废。偏瘫恢复越早预后越好,病后7天偏瘫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可独立行走;1个月以上偏瘫仍未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多不能独立行走;病后2~6个月仍可见到恢复,6个月以上恢复慢而少。

    脑出血后在第1周早期加重,可能与脑梗死的原因相同,其神经方面的原因包括:

    (1)复发性出血。

    (2)如血液进入脑脊液(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小脑、脑干的血肿阻塞脑脊液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的流动,则可出现脑积水。

    (3)脑水肿引起局灶性脑缺血、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天幕疝。

    (4)癫痫发作。

    四  经验指导  

    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伴有头疼、血压升高,应首先考虑脑出血,立即行头颅CT,明确病变部位及出血量,制定治疗方案。

    2.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因为脑出血后的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升高的一种反射性自我调节,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3.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4.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情况,特别是意识状态、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情况异常, 应尽早复查头颅CT,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以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和残障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篇9

【关键词】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31-01

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年龄70~80岁,平均74.5岁,其中桥脑出血2例(1.5%),丘脑出血41例(30.1%),小脑出血8例(59%),内囊出血57例(41.9%),其他出血28例(205%);死亡42例(30.8%)。

2 早期观察与护理

2.1 正确观察瞳孔和眼球活动变化 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1]。如果有脑疝发生瞳孔变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须认真观察,大约5~10min观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为抢救争得时间,但须注意老年患者有青光眼、白内障者可影响观察须注意鉴别。

2.2 早期观察意识变化 意识变化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脑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如小脑幕裂孔疝可表现为清醒躁动嗜睡朦胧昏迷,而枕大孔疝很快进入昏迷。在脑出血急性期意识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对延长一定的抢救时间,但是老年患者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应激状态的耐受性降低,对老年患者更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2.3 准确记录血压变化 脑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压,血压越高越会加重脑出血及发生脑疝的可能性,必须及时观察血压,也不可忽视低血压。一般监测血压1次/2h,并做好记录。

2.4 注意呼吸改变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脑组织缺氧、脑水肿使呼吸发生改变,病情危重时常常出现潮式呼吸、库氏呼吸、双吸气、叹气样下颌呼吸。尤其应注意脑干出血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

2.5 观察体温 丘脑下部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丘脑大量出血时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预后更差,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高热的护理。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不明显,物理降温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老年患者肢体活动不灵活、末梢循环不良,用冰袋、冰帽时须防止发生冻伤。

3 急性期的护理要点

3.1 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

3.1.1 迅速降低颅内压 快速输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脱水药是预防脑疝发生的关键。

3.1.2 静脉补液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均应禁食水,给予静脉输液,但是高龄患者多具有多种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肾功不全等),如果液体输入过多过快,会因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快心率使患者躁动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量并做好记录,为合理用药,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供依据。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 取出义齿 70岁以上患者多装有义齿,当意识有改变时,易松动、脱落而使呼吸道阻塞,因此首先要把义齿取出。

3.2.2 吸氧 吸氧能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但应注意掌握吸氧的浓度,防止高浓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 吸痰 老年患者痰较多不易咳出,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应及时吸痰,这对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吸痰时动作要轻,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做到有效吸痰,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3 镇静和抗惊厥 脑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对预后是不利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安定和苯巴比妥,但静脉给安定时速度一定要慢,因安定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高龄患者反应迟钝,用药更应慎重。

3.4 卧位 在急性期一定要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机体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加之卧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很易发生褥疮。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肤护理[2]。

综上所述,老年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时治疗、做好早期护理及观察、采取相应对策,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预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甘露醇; 脑出血; 血肿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7.028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危重疾病,其患病人数约占脑血管疾病的20%~30%,本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应尽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1]。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对症治疗等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规治疗措施,甘露醇是一种高渗脱水剂,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药物,其对于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2]。但是,关于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最佳剂量,目前尚存争议。为明确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对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的1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颅脑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出血,且均为单侧幕上出血。同时排除脑梗死后出血、脑瘤卒中、脑动脉瘤、血管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52~79岁,平均(63.8±10.7)岁,出血量15~30 ml,平均(20.5±6.8)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9例、脑干出血10例、小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10例;B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50~77岁,平均(62.0±11.5)岁,出血量18~30 ml,平均(21.5±7.2)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3例、脑干出血8例、小脑出血10例、脑叶出血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营养脑神经、脑细胞活化、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甘露醇(黑龙江肇东华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3020469)进行治疗,剂量为125 ml(浓度20%),静脉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3次/d,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滴速。B组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剂量为250 ml(浓度20%),静脉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3次/d,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滴速。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变化、脑卒中评分(CSS评分)、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肿体积=CT显示血肿最大出血层面最长直径×垂直于最大出血层面最长直径的直径×血肿高度×π/6。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内容拟定,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或比治疗前降低90%以上;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颅内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50%~90%;无效:治疗后,颅内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不足50%,且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治疗后15、30 d的脑血肿体积均明显小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

A组、B组治疗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组治疗后15 d和治疗后30 d的CS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B组治疗后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1.11%,显著高于B组的36.67%,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也显著高于B组的7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期间,A组共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其中血清电解质紊乱3例、渗透压失衡3例、急性肾损伤3例;B组共有21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其中血清电解质紊乱7例、渗透压失衡9例、急性肾损伤5例。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397,P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神经急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是一种六碳糖醇类单糖物质,其在人体内不会被代谢,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升高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在脑脊液与血液之间形成渗透压差,从而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子转移到血液循环中来,最终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目的[3]。甘露醇虽然是临床治疗治疗脑出血的强效降颅压药物,但该药物同时也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肾损害,所以寻找到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最佳应用剂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4]。关于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最佳给药剂量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的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比常规剂量治疗效果更好[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A组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脑血肿体积、CSS评分均明显小于B组(P

综上所述,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小剂量用药的治疗效果比常规剂量更好,对肾功能的损害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更为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探讨小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63-64.

[2]王亚美.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855-856.

[3]李艳.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脑出血预后及肾损害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5):111-112.

[4]王世金,赵海滨.甘油果糖及甘露醇用于少量脑出血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27):46-47.

[5]黄文权,陈俏洁,彭琳,等.动态血清降钙素原监测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治疗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39-41.

[6]牟美丽,陈丽,李学新,等.无创监护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503-2505.

[7]杨春祥,王爱萍,邓超,等.硝苯地平联合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26(9):1471-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