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生活护理

篇1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老年中医护理;调查;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49-02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篇2

关键词:福利院;生活单元;家庭化;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我国社会福利院的建设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尤其是特别护理福利院[1]。特别护理福利院能够为存在严重生理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提供较为周到的服务,对于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完善老年人福利院的设计方案,本文分析了构建老年人家庭式生活单元的方法,以供参考。

1.在老年人福利院当中构建家庭化生活单元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老年人适应福利院环境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与其日常生活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老年人刚进入福利院时,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熟悉的邻里关系也不复存在,居住空间及周围的人群变得陌生,且需要面对不熟悉的福利院管理规则以及时间日程。由于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状态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刚进入福利院当中的多数老年人会感觉到不安,且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状态,不愿与人交流[2]。因此,要重视在福利院中构建出家庭化的生活单元,以便让老年人可以找到相对熟悉的生活空间,减轻陌生环境对生理、心理造成的冲击,使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得以继续保持,并由此提升老年人适应福利院环境的能力。

1.2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出现了退行性改变,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或难以治愈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只有强化特别护理才能够延缓老年人的病情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在福利院当中开展的特别护理通常包括心理护理、现实导向以及认知训练等,而在开展特别护理的过程中以家庭式生活单元作为基础,在老年人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服务,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2.老年人特别护理福利院家庭化生活单元的构建分析

2.1福利院空间布局形式

老年人福利院的空间布局通常为线性排列结构,线性排列式空间布局形式与家庭化生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更好的构建家庭式空间布局,则应采用多层次布局法,将生活单元作为空间结构设计的核心,从而保障福利院当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在设计空间布局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完善公共空间布局形式。公共空间不仅具有联系各个生活单元、服务交通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拓展老年人社交空间的功能。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注意根据社区情境对室外环境进行改善,将福利院中的走廊作为社区中的街道,同时将茶室、康健中心、日托中心、休闲室以及阅览室等设置在公共空间当中,以便能够构建出老年人所熟悉的社区生活。(2)设计游走式生活单元布局形式。在福利院中设计公共走廊,利用公共走廊连接全院的各个功能单元,在公共走廊两侧分段布置具有服务功能的生活单元,以便能够在保证生活单元私密性的基础上,确保公共空间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另外,游走式空间布局还能够丰富福利院的立面,使福利院的外观形似居住建筑,让老年人从心理上产生熟悉的感觉[3]。(3)设计多层次空间布局形式。在设计空间布局时,应保证公共空间与老年人的个人空间既能够实现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连通,因此可以设计多层次布局形式。例如将就餐场所、老年人个人单间及公共活动空间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部位进行边界处理以及分级设计,保证各个空间之间存在过渡地段,从而确保福利院居住空间的多样性以及生活化。多层次布局形式更接近于家庭居住结构,能让老年人在福利院疗养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

2.2福利院空间形态设计

在福利院中构建家庭式生活单元时,应注重生活空间形态的设计,构建出与老年人家庭居住方式相似的空间形态,从而让老年人尽快适应福利院居住环境。在设计家庭式居住空间形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准单间以及私密性良好的单间。准单间以及私密单间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及隐私,避免受到他人的打扰;另外,老年人拥有单间之后可以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及家具带入到福利院当中,同时也能够对单间中的环境进行管理,营造出熟悉的居家环境;从实际设计经验来看,多人间及单间在占地面积方面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投资上可以得到保障。(2)在福利院中设计围合院落。由于部分老年人在空间认知以及时间认知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容易在陌生的环境迷失方向。为了确保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并保证老年人在进行室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则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出围合院落。围合庭院可以由两至三个生活单元组成,以方便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照料。另外可将具导向性以及连续性的石头小路铺设于庭院当中,或者是在庭院内部布置一些供休憩的桌椅,以方便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3)设计多样化的小型空间。普通住宅当中的生活空间一般由多个小型空间组成,因此在福利院中的走廊端头以及进门入口处设计连接小型居住空间的走道,让老年人方便于他人交流或者是在单间中独处。另外,要采用视线通透以及柔性分割结构将各个小型空间分隔开来,如栅栏以及玻璃等。让老人可以在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内听到锅碗碰撞声音以及饭菜香味,从而能够在福利院当中找到家的温暖[4]。(4)在设计空间形态时,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实现融合。如有条件可尽量在福利院中设计能够远眺自然景观的场所,如屋顶平台以及露台等,让老年人能够亲近大自然。另外,也可以设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温室,在温室中种植植物以及放养各类小动物,从而保证老年人在天气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接触自然。

2.3福利院生活单元设计要点

要保障老年人福利院中的各个生活单元具有家庭化的特质,则应把握好相应的设计要点。对于福利院中的常见生活单元如起居空间、居室、厨房、休闲空间等应遵循以下设计要点:保证老年人可以相互交流及得到相应的照顾、尊重老年人的隐私、可以与来访者进行亲密接触。对于护理站,应遵循监视隐蔽的设计原则,以保证护理站能够与居家环境实现有效融合;如在福利院当中设计了景观平台,则应注意控制好栏杆的高度,以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另外,在设计餐厅时应特别注意营造出家庭式就餐的范围,在设计时保障饮茶以及进餐等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3.结束语

福利院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要对老年人福利院的设计方法进行完善,以便能够让老年人可以在福利院中安度晚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家庭化生活单元,以便可以让老年人在福利院中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瑾,胡星月,田华,罗彩云,李蓉,秦文琼,赵卿,王南平.福利院老人营养状况与膳食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10-4011.

[2]金筠菁,杨虹,任海丹,高山,翁霞骏,高中芹,胡先进.50例福利院住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12-813.

篇3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炎; 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呼吸科常见疾病[1-2]。COPD发病急,易复发,多合并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及低气流吸氧等。近年来,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逐渐增多,在予以及时治疗的同时进行全面护理意义重大。本研究就人性化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4±5.1)岁, 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3±1.2)年,合并症冠心病6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4.3±1.4)岁, 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9±1.4)年,合并症冠心病5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0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及水肿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生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疏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及肺功能差而产生恐惧、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及亲切的语气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同时建议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消除患者思想包袱,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进一步治疗[3]。

1.2.2健康知识宣传及病房内护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采用发放知识宣传小卡片及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知识的了解;向患者讲解长期氧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呼吸肌方法及控制性咳嗽方法[4];定期开窗通风及清洗床单,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的住院环境,通过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1.2.3饮食干预及并发症护理嘱患者合理进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多食高热量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尽量减少糖类的摄入,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促进排泄,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肺功能负担;予以喘促困难患者平喘及吸氧治疗,协助患者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包括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5]。

1.4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积极采取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抗感染及氧疗等常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同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意义重大。人性化护理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创造性、个体性及整体性护理服务,其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患者痰多不易及时排出,应及时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入院后热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尽早熟悉周围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协助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发生[6]。本研究得到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张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174-175.

[2]王洪梅.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86-87.

[3]侯静淑,单守梅.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6):1126-1128.

[4]薛梅.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5-716.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12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improvement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group to impro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ealth behavior on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Result:After nurs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tal score (40.14 + 8.59), health behavior score (185.36 + 15.69)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improve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79.69%).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Improving nursing;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ged;health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多种生活习惯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影响较大[1]。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应症状,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仍受到严重影响,且由于该疾病具有易复发性,对患者生命健康仍存在一定威胁[2]。相关学者指出[3],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探究其护理意义,特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6.59±5.13)岁,全部患者经检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年龄均≥60岁、病程≥3个月,并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3、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64例,其中改进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71±5.47)岁;常规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67.32±4.8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对改进组采用改进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2.1 住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一同对患者资料进行查看,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病情、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通过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熟悉程度,避免患者因治疗环境的该病而出现不适感[4];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册及当场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病症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不良事件的?l生;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5],而患者又为老年人,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及焦虑等负面影响,并对家庭负担及痛苦等情况表现为过多担心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通过专业且易懂的方式,详细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每天与患者交流至少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min,以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消除其疑虑,增强其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4、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因此家庭的关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信心[6],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常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实时照看在患者周围,提高患者对生活信心,避免患者听天由命等消极态度的出现。

1.2.2 随访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通过电话方式对其进行随访,对患者运动及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保证通过时间≥10min,于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家访,详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相应康复训练,并保证时间≥30min,在患者出院后2-12个月内,每个月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上次随访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通话时间≥10min,并于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对其进行再次家访,巩固其护理效果。

1.2.3 运动及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及饮食习惯,制定相应饮食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等食物,并根据其机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随访时,可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1.3 评价指标 采用CQQC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病情、社会及心理状态等6方面,总分为15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并采用HPL评分表评价其健康行为,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6方面,总分为208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健康行为越好,同时在护理工作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经过护理后,改进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0.14±8.59)分,与干预前及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2.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改进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85.36±15.6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2.3 比较患者满意度

改进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69%(P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能下降,导致冠心病治疗后,恢复速度较慢且病情易出现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负担较重,同时,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7],且独自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其恢复速度。

篇5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1 老年人心理表现

1.1孤独感和失落感 

老年人退休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工作的机会,儿女已成家,没时间陪伴身边只重视生活上

的照顾,忽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当老人生病时年老体弱、病程漫长时,思想负担沉重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剧增,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1.2焦虑和抑郁 

老年人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人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再加上有病身体上的不适、自理能力的缺陷几乎对生活失去兴趣。

1.3自尊心强、固执 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成功,自尊心比较强、固执、多疑、孤僻或象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幼稚的行为,尤其住院后表现的更加明显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等 。

1.4控制力下降、易怒 

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老年人性格发生改变,出现控制力下降,易发怒。住院后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当中更加难以控制情绪,常表现的激动、行为异常。

1.5自私、多疑 自私表现为以我为中心,得病后希望医护人员围绕他一人服务,只关心他一个人。对治疗和疾病的愈后常表示怀疑。

根据以上老年人心理特点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 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家属详细介绍院内外的环境、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2 尊重、关心、体贴老人 老年人思想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一个问题要交代好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鼓励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配合治疗。遇到他们主动打招呼,并用尊称,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3密切护患关系 

由于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是他们愿意把心理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缩短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应谅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使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犹如在家的感觉。

2.4做好病人的安全和用药的护理以消除顾虑和猜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如病人入睡帮病人盖已被、加护栏,行动不便的病人搀扶活动等使病人心理感到在医院很安全消除一些顾虑。详细说明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作用,口服药要监督病人服下,外用药亲自帮病人使用,输液过程中要不断的巡视病房,控制输液量和滴速等这些都使老年人感到备受关心,在治疗和护理上放心,消除猜疑,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便于疾病的恢复。

2.5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间清洁幽静的基础上,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的安静、灯光要柔和、床铺要舒适、睡衣宽松使病人有充足的睡眠而保持心情的舒畅。

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

篇6

【摘要】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老年人;失能;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2005年底我国开展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3%〔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的老年人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失能率和残障率将逐渐增高〔2〕。据统计,老年人中约有21.5%的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3〕,5%~8%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5%完全不能自理。因此,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对石河子市60岁及以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老年保健策略与措施,改进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且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者(采用WHO推荐的ADL量表筛选);②在石河子市居住3年以上老年人;③对于神志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均由照顾者代替回答。

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的收集 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考虑经济状况及老年人口分布特点,随机抽取石河子市3个小区(25小区、6小区、29小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应用ADL量表,对所抽取小区内的全部老年人群进行失能筛选。共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失能老年人550名。

1.2.2 调查工具 (1)ADL量表:本次研究中使用WHO推荐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判定老年人的失能程度。该量表由两部分组成:躯体活动(穿衣、吃饭、洗澡、室内活动、如厕和能否控制大小便)和日常家务活动(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评定结果可根据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界定。总分为64分。

1.2.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方可入户调查。在调查现场,调查员一对一询问调查。调查完毕,随机抽取5%的问卷检查,发现错误和遗漏项目及时补充更正。

1.2.4 统计学方法 原始问卷经审核合格后由Epidata 2.0录入,录入过程中设计逻辑检错,发现问题及时核对,保证录入质量。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发出问卷550份,收回5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2%。529名失能老年人中男246人(46.5%),女283人(53.5%),年龄为60~96岁,平均(74.75±7.69)岁;汉族520人(98.3%),少数民族9人(1.7%);文化程度:文盲223人(42.2%),小学182人(34.3%),中学111人(21%),大专及以上13人(2.5%);婚姻状况:已婚415人(78.4%),非再婚(离婚、丧偶、分居)114人(21.6%);月经济收入:无收入者68人(12.9%),

2.2 不同因素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见表1。

2.3 失能老年与一般老年人群比较 根据SF36的评分标准〔4〕,得出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8个维度的得分,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研究结果的比较见表2。表1 不同因素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表2 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一般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3.1 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 中国老年医学会认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身体、精神、家庭、社会生活满意的程度和老年人对生活的全面评价〔6,7〕,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SF36的中国老年人口常模〔8,9〕。本研究结果和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显示:失能老年人8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一般老年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2.1 性别与年龄 表2示,男性失能老年人的8个维度得分普遍高于女性,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2 民族与婚姻状况 不同民族失能老年人中,汉族失能老年人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其中生理职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3 文化程度 表2示,文化程度不同的失能老年人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

3.2.4 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调查发现:月收入

3.2.5 医疗保障与慢性疾病 享有医疗保障的失能老年人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医疗保障者(均P

3.2.6 失能时间、失能原因及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2示 失能时间>3年组得分最低,

综上所述,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人口学特征、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家庭参与、社会援助等多方面配合,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致谢 本文承蒙石河子市老龄办陈明兰主任和全体成员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6;3(16).

2 黄成礼.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负担及家庭照料〔J〕.中国卫生资源,2006;9(5):2089.

3 杜 鹏,武 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30(1):501.

4 韦懿芸,颜 艳,王多劳,等.中文版SF36在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2006;31(2):2178.

5 Scoring Demonstration for Sf36v2:http//sf36.com/demos/SF36v2. html

6 李杨春.石河子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护理需求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66.

7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8 李 俊,刘朝杰,李宁秀,等.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报,2001;32(1):368.

9 张 磊,徐德忠,黄久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0.

10 王世俊.老年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

11 余昌妹,吴永琴,杨桦琴,等.温州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78.

12 张 静.河南老年居民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32.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30-01

老年性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性格逐渐向以自我为中心、顽固、狭隘、多愁以及孤独等方向发展,稍有情绪刺激,就易发生心理失衡而出现焦虑等情绪,还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人体免疫力下降,疾病也就随之而至。老年性焦虑往往与躯体疾病并存,而且焦虑情绪可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甚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疾病越来越重。因此,加强老年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将老年性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老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

1.1健康状况

老年因机体老化,各种疾病明显增多,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许多老年人有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抑郁、消极情绪等。躯体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1.2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职业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人际交往中受尊重的程度密切相关。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工作岗位,他们喜欢回首往事,留恋失去的事业,慨叹交往中受的冷落,痛惜亲友的离别,开始会感到寂寞,无所事事,整天忧心忡忡,出现“退休综合征”。如果老年丧偶,子女又不孝顺,加上疾病缠身,就更容易滋生悲观情绪,须经过一段时间,多数老年人才会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

1.3家庭问题

退休后家庭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受到尊重,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中,几代人同住的家庭较普遍,大多数老人能得到尊重,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满意,在组合家庭中,老年人与配偶、子女之间的相互适应及心理协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及身心健康。“丧偶、丧子、空巢”等生活事件,也会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带来严重影响。

1.4经济问题

据调查资料表明:经济问题是影响老年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独立经济收入:男性95%以上有退休金,女性老人也有40%有退休金,农村老年人多无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较低。由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孤独心理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变得单调,无所事事,加之患病、住院后环境生疏,人际交往缺乏,家人不能时时陪伴,常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

2.2焦虑心理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他们对治疗和身体康复产生种种疑虑,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焦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反复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担心医护人员对他们隐瞒病情。

2.3恐惧心理

老年患者,尤其对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者,往往自我关注心态严重,在检查和治疗中不合作,担心医生的诊断结果、给予的护理是否合理等。

3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提高心理素质

重视心理护理是预防身心疾病的首要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有关防病及保健知识,同时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待人谦和热情、处事心平气和、不易动怒的人,不致产生心理压力。

3.2培养业余爱好

使不良情绪得以尽快好转,当进入角色时,先前的不愉快和烦忧便烟消云散,心理很快恢复到平衡状态。

3.3改善人际关系

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激动引起心理失衡。保持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互助互帮、克服嫉妒心理。

3.4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合理膳食,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在心理护理中,要注重情志护理和语言护理。因为情志的变化不仅可直接影响心理改变,而且可损伤脏腑。及时调整病人情志,有利于身心疾病痊愈。无论进行躯体护理或心理护理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工具,在心理护理中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但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同时要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幽默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总之,心理护理适用于任何疾病,贯穿疾病全过程,因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整体,易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科学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生理状况下接受治疗,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郭慧婷,武伟琦.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查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68-69.

[2]戴淑惠.心身疾病与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3,9(8):53.

[3]周玉琴.心身疾病与全人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32.

篇8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0-01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多。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年跌倒发生率为14%,其中6.3%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来愈突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因此,分析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对降低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老年人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1.1 跌倒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骨折发生的87%可以归因于跌倒,而跌倒中约有3%~6%会引起骨折。跌倒及其产生的后果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跌倒发生率也增加。

1.2 骨质疏松 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有25%为骨质疏松病患者,骨质疏松病患者在一些低能量的冲击下,就可以发生较为严重的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内环境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皮质酮作用相对增强及甲状旁腺分泌增多、维生素D缺乏、钙的摄入不足等致骨钙吸收减少、排泄增多,骨组织细胞活性和数量增加,骨转换速率加快,破骨细胞的增加大于成骨细胞,使正常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骨形成远少于骨吸收,致骨小梁结构异常,骨强度减弱,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骨骼肌量逐渐减少,使骨骼肌力随之下降,促使骨质疏松发展造成骨折。

1.3 车祸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但由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仍较薄弱,交通事故逐年上增;且由于老年人视力下降,听觉减退,反应较迟钝,有时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2 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针对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我们制订了预防骨折的几项护理干预。

2.1 医院内的护理干预

2.1.1 疾病方面的护理干预 护士要利用一切机会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老年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情况,教会患者识别脑部供血不足及低血糖而出现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及自行处理的方法。使患者学会“三步式”起床方式,即早晨醒来先在床上静卧几分钟,再坐靠几分钟,最后再下床。同时向患者宣传保持二便通畅的意义。

2.1.2 用药的护理干预 慎用降压、安眠、降糖等可影响步态的药物。护士应教会老年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老年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对门、急诊的老年患者应进行耐心细致的用药知识宣教。

2.2 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干预主要采取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期身体检查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调整心理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走出健康误区。

2.2.1 心理干预 对仍有不服老的心理,应进行心理疏导。做到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摔倒的疾病,如心脑供血不全、性低血压、颈椎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酌情使用手杖。

2.2.2 环境设施的干预 老年人生活环境尽量布局合理,设施要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如地面应选用防滑的且最好为白颜色或单色调材料,以免造成视觉误差而摔倒;老年人使用的床铺不要过高或过低,便器、坐椅应适合老年人使用,尽可能地保证行走区域宽敞,告诫老年人不要登高取物;房间地面,尤其是厨房、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以防滑倒,同时根据季节不同调节居室温湿度。

2.2.3 老年人运动的干预 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剑术等方式。应注意节奏不宜太快、幅度不宜过大,以能耐受为度。同时应注意运动后不能马上坐卧休息,应放松一段时间,使心跳、呼吸逐渐恢复平衡状态。清晨锻炼时间不宜过早,因太早大气压低,污染的空气尚未上升,易造成人体缺氧,故应在早晨7~9点时间内锻炼为宜。

2.2.4 老年人户外活动时应格外注意交通安全 待车停稳后方可上下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较差者出门时应有专人陪护。

2.2.5 老年人饮食的干预 老年人要合理补钙,除遵医嘱用药物外,还要注意从食物中补取。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豆类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老年人骨折预防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应尽早探索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这将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减少治疗老年人骨折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罗发军.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J].微创医学,2009,4(3):270-271.

[2]孔祥标,王春.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8,20(1):70-1.

[3]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165.

[4]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

[5]马敬东.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6(19):70-74.

篇9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临终;临终关怀;现状;对策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它主要是有专业临终护理团队给老年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目的减缓临终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使临终患者比较有尊严的度过人生的最后一阶段。我国已经步入了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慢慢增加,临终关怀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社会及政府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大部分还是以家人照顾为主,社区护理人员按阶段的探访老人,使其能安稳的度过人生的最后路程。我国的居家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晚并缓慢,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老年人的居家临终关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为我国老年的人居家临终关怀护理研究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临终患者的状态分析

(一)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临终患者常见的心理有:1、态度积极,对治疗抱有希望。2、不接受现实,否认自己的病情。3、比较愤怒,脾气暴躁,报有敌视态度。4、整个人比较忧郁,常有轻生的想法。5、有的能接纳事实,正面面对自己的病情。6、有的希望实现人生最后的愿望。

(二)临终患者对护理的需求特点。1、渴望医生护理人员尽最大的能力抢救自己,自己的疾病能被治愈。2、渴望自己的寿命能延长一些。3、渴望自己的病情能用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4、渴望在治理中能减缓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疼痛。5、渴望家属能陪伴在身边。6、渴望有安静的环境进行安养。7、身体实在不能承担痛苦的时候渴望采用医学的手段加速死亡。

二、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目前的现状

(一)我国临终关怀的社会背景。我国的临终关怀开始于1980年后期,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方式:临终关怀的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居家照顾关怀。据统计到202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为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这就预示着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将成为临终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据有关调查大部分老年人渴望获得家庭式的专业护理。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仁孝深入骨髓,都希望老人选择居家临终,传统孝道的教育都希望患者能在家中与亲人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由此看来,这种现状加速了居家临终关怀的发展。美国国的死亡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就对这种忌讳的问题不曾提过,连谈论都是禁止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思想上的禁锢,提高对生命的认知程度,知晓人生的生老病死规律对于发展临终关怀事业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临终关怀资金来源有限。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建立没有盈利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相当困难的,而国外有慈善捐款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的。我国政府专项是很少的,仅依靠民间筹资还有一些慈善捐款。然而大多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是不盈利的,规模范围比较小,机构很难运转下去的。由此看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临终模式将具有更大发展潜能。

(三)我国临终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培训知识,护理人员也常常陷入临终关怀理念和传统死亡观念的矛盾中。护理人员只有克服恐惧这种心理,走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困惑,才能帮助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正视面对死亡,正视临终关怀的理念,与患者以及家属共同度过难关。

(四)我国的医院模式。1、大部分医院是以营利性目的,患者常常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虽然医保政策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仍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2、现在的医院有极少的临终病房,床位比较紧缺,只能给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不能大范围的进行医治。3、医院里的患者比较多,提供的床位数量有限,只能建议患者回家休养。老年患者怕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提出回家休养,这种现状的发生正好给社区居家卫生服务站带来巨大的优势。

三、我国关于老年的人居家临终关怀的建议

(一)提供干净并且舒适的居住环境。1、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房间内的布置要符合老年人的心里特点,视觉上能给老年人带来温馨的气氛。还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安心养病。此外家属能更好陪伴患者,有利于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并给予信心,降低临终患者对死亡恐惧。2、提供良好的饮食照料。定期对老人口腔进行护理,提供干净卫生的餐饮,老年临终患者大都以流食为主,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定做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这样能很好的提高食欲。3、提供干净卫生的换洗衣物。要及时给老年人换洗干净的衣物,保持好老年人的卫生,换洗干净舒适并且透气的衣服。4、在给老人做基础的护理时动作要缓慢,语言要温柔。适当的给老人翻身,以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以此希望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身心上的折磨。

(二)多给予患者关怀。大多数老年人患者受疾病的长期困扰,会有抑郁的现象消极厌世,这时候需要家人的陪伴和耐心呵护。护理人员要多指导家属,及时观察患者脸部的表情变化,从医学方面讲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整个过程。根据患者的行为,护士可以这样做:1、一些患者否认自己病情,不勇敢面对,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诉苦,鼓励患者说出原因,给予适当的解释使其得到缓解。2、对愤怒期的病人,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其感情得到发泄,缓解病痛。3、对于不正实自己病情的病人,要找到患者平常喜欢的事物,感情得到转移,正确面对现实。4、在协议期,耐心说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此时家人是最大的精神寄托,要尽最大的可能完成患者的心愿,让患者不能留下遗憾。

(三)做好患者家属心理准备。在老年人患者临终阶段,要及时地告诉家属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接受现实,尽量缓解患者的心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让老人度过最后的一段旅程。亲人的逝去常常会使人悲痛欲绝,长时间的悲痛会导致家属身体承受不了,因此对家属的护理应该做到:首先,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已经离开的事实,分担家属承受的痛苦。然后,耐心倾听家属的哭诉,使其情绪得到宣泄,减少家属的痛苦。最后,鼓励家属开始新的生活,要面对现实,转换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环境,尽快走出丧失亲人的阴影,好好的生活下去。

(四)临终关怀主要是以家庭照顾为主。在居家护理中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家人照顾为主,这样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照顾老人,又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的亲情。居家临终护理的社区医生护士要定期去有老人的家里进行上访,看看最近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掌握老人的情况。大多数临终关怀更多的是依靠家庭成员的照顾,社区医生护理人员指导家庭成员需要怎样更方便细心的照顾患者,并且需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病情进展,以便及时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5.

[2] 李霞.付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

[3] 吴俊晓.农村居家照料老年病人临终关怀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

[4] 王玉梅.肖适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9(3)

篇10

【关键词】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托养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平均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各种疾病发病率高,他们由家庭进入老年公寓,接受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医疗保健,帮助他(她)们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他(她)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托养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对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老年公寓入住的老年托养病人160例。其中城镇居民106例,农村老人54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66岁~105岁(81.30岁±13.39岁);文盲51例,小学86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2例;自己负担托养费用者98例,子女负担费用者48例,五保老人14例;自愿入住公寓者87例,其他73例;选择标准:具有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老人,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调查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临终关怀老人及家属,公寓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本问卷由我院护理专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老人居住地、公寓现有配套设施情况、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内容根据健康教育材料,涉及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共26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问卷经我院护理专家反复审阅而确定,并经预调查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生活质量部分的测定采用李凌江和杨德森[1]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的64个条目,代表15个因子,反映躯体、心理和生活功能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分、维度分及总体评价分均以百分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另根据得分多少划分生活质量高低,得分≥80分为优,70分~79分为良,60分~69分为中,<60分为差。结果表明,其4个维度可以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1.3数据处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及率对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老年托养病人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无关;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呈正相比(r=0.290,P<0.01)。表2本组生活质量15个因子得分情况例(%)表3本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及各维度得分分表4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4显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其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建立假设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值均小于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成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托养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老年公寓托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职业及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具备可比性。根据老年托养病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生活质量越高。

3.1老年托养病人的护理现状与健康教育情况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是世界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3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2]。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医疗保障、生活照料、自我健康、家庭婚姻、社区保健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社区护理尚未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尽如人意,护理现状与老人要求相距较远;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3];老年护理费用较高,由于贫富差距,老人无法平等地享有健康服务;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老年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匮乏,都成为影响老年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差,因此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愈显强烈,而医疗保健又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高龄化和老年病人的逐年增多,对老人的护理服务也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得不到适宜的健康保健,患病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病情延误等,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3.2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WHO对生活质量的解释不仅反映了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从生理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还将生活质量界定为主观体验,既考虑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弘扬了个性,而且涉及个体的健康、生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强调了要研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同时,也强调了要研究那些在生活中被视为会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所有领域。生活质量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且为研究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和评价的依据。对老年托养病人而言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托养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医学上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即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3.3健康知识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生存数量,而同时更应重视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托养老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的增加,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托养老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障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托养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全面具体地记录老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托养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因人施教、因病施教,耐心细致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把握老年时期的生活、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保健习惯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超级秘书网

3.4健康教育对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年托养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程度高,护理专业人员少,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少,使老年托养病人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托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8%~1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为了整体提高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老人加强护理是不容忽略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疾病护理支持以外,还要从照料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人文生活是一切生活质量的基础,更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起点;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人际关系和本人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婚姻生活是冲力,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老年人受教育、讲学习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发展老龄产业,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对老年托养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使他们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托养老人主观能动性,教育、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家庭的良好支持,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使托养老人的健康行为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后使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越能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托养老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