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脊柱手术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特点,但此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术中满意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使用了改进型弓型俯卧位支架(以下简称支架)以来,没有发生1例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0例,其中男155例,女95例,年龄18~80岁,全身麻醉140例,硬膜外麻110例。脊柱骨折内固定75例,脊柱椎体滑脱矫正65例,脊柱减压110例,手术时间1.5~5 h。
2护理
2.1正确安置俯卧位患者全麻后,4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骶部、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以滚动法将患者置于支架上。将头放置于特制的头圈内,使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双前臂自然前屈于托手板上,在膝关节处垫上1个软枕,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向下,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正确安置俯卧位,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术中腹压过大,可导致出血增多,应立即检查腹部衬垫物是否移位,并予以纠正。
2.2避免术中发生损伤脊柱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在变换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慢、稳,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为了避免转变造成植入物滑脱,变换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2.3及受压部位护理变俯卧位前应整理好各种管道及电极线,电极粘贴处应避开受压部位。在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使头偏向一侧,每20~30 min调整头部位置1次,在调整时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支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者注意防止压伤。应避免肘部受压,可在双侧肘关节放上合适的软枕,外展不超过90°,术中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病人情况,重点检查前额,两侧颧骨、两侧肋骨、髂前上棘的主要受压点,观察四肢末梢血运,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5 min,防止因手术操作或麻醉不完善致病人移动而造成不良后果[3]。手术结束,应及时改变患者,以解除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讨论
术前针对俯卧的护理难点,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伤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安全舒适安置需要手术团队的合作,安全舒适包括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气道管理、通气良好、便于麻醉监测、保障病人的安全。因此,只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充分沟通并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舒适。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及保温。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所以要及时调节保温装置,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而发生压疮。术中调节室温23~25 ℃,动态监测体温,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尽量少暴露病人,术中库血输入前应先自然复温,冲洗体腔的液体要先加热,避免低体温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3.
篇2
脊柱内固定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折、脊柱不稳症等疾病的治疗。我科就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之间共收治需行脊柱内固定患者57例,其中6例出现术后置钉不当,发生率为10.5%,对患者心理打击很严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护理,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平均50.3岁,腰椎滑脱3例,腰椎爆裂骨折2例,腰椎结核1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腰椎后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固定位置良好,获随访1月至1年,效果满意5例,占83.3%,1例感到下肢轻微麻木,占16.7%,通过护理,患者均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3 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需再次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这类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及初次手术的失败等原因往往产生绝望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功能锻炼,在行为上同情患者,了解患者情绪波动和主要顾虑,并给予正确疏导。患者常因年龄、性别、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影响其心理变化。中、青年患者思想包袱沉重但求生欲望强烈,老年患者常因经济状况的制约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开朗。医护人员应一对一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解剖知识、临床症状、体征,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引导使其正确的对待手术,明确手术的目的只是调整内固定器的位置,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并争取多方支持,尽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如保险机构的赔偿,亲朋好友的支持援助,科室减免部分费用等)。经过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均平静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均为卧床病人,术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全身疾病,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预防感冒。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主要以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的情绪不稳,焦虑多疑为主要目的,术后积极镇痛,患者常由于再次手术后疼痛产生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对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术后第一日复查CT,及时与病人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分析手术效果,正确对待远期逐渐恢复的结果。
3.2.2 生理护理 术后常规平卧硬板床6h,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留置导尿者定时开管,1次/3~4h,使膀胱充盈,防止挛缩。如有发现神经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认真记录引流液量、性状、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术后3d引流液少于30~50ml/d可拔管。
患者由于脊髓损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易发生肿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术后3d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进食后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强调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以利大便通畅。还可采取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行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30min/次,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
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术后疼痛患者不愿翻身,易形成褥疮,骶尾不贴10×10cm康惠尔透明贴,减少摩擦,同时翻身1次/2h,间歇性解除皮肤受压情况。嘱患者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000ml/d以上,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与结石,长期卧床患者应激能力及免疫力低下,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要勤于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的呼吸锻炼,10~15min/次,4次/d以上,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协助排痰。
篇3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5-01
脊柱骨折有着较为复杂的伤情,常常出现脊髓损伤等症状,且伴发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截瘫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就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0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15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3例腰椎骨折。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较为危急的起病,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无法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心理上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流,鼓励表达对疾病及预后的看法,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以轻、稳、准等操作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对于患者的需求要尽可能满足,使患者与治疗积极配合。
(2)术前准备措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严格观察,对患者受伤时间、部位、、原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有工具等进行掌握,并且将备血、皮肤准备、过敏试验等工作完好的准备。
1.2.2术中护理
(1)对生命体征改变严格观察。因为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有着较多的出血量,所以应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严格观察,通过分析尿量、血压等方面的改变,采用输血输液将血容量补充。另外,还应该防止循环有着过重的负荷,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症状。一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向医生报告。对患者皮肤微循环、体温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
(2)输液途径的选择。在患者颈外、颈内、上肢等构建静脉输液通道,对静脉导管进行良好固定,避免改变时导管出现滑落的情况。由于输液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会导致手术位置出血的情况有所加重,因此,防止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输液处理。
1.2.3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呼吸改变、脉搏、血压、意识等进行严格观察,每隔15min~30min左右进行1次心电监护,对引流液的性质、量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面色等改变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冷汗、恶心头晕、早期休克等表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患者完成手术后6h内应该在硬板床上给予仰卧位平卧,确保术后有着通畅的尿管、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以及伤口。患者完成手术后应该将引流管妥善固定,确保有着通畅的引流管,避免出现反折、受压、扭曲等情况。倘若引流液在24h内>300ml,则表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倘若完成手术后2~3d引流液以清水样呈现,则表示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对伤口肿胀、渗出等情况进行观察,有着较多的引流液渗出时,则进行换药处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运动恢复、双下肢感觉等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
(3)护理。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该尽可能在硬卧板床上平卧,如患者是通过硬膜外麻醉的,则应该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垫枕或者去枕平卧位的方式给予休息;如患者属于腰椎麻醉,那么在手术后则有着6h的平卧;如患者属于全身麻醉,那么在效没有全退的情况下,采用去枕平卧位的方式将头部往一侧偏向,等待患者麻醉全退后,则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软枕给予患者休息。患者完成手术后将仰卧位转变成侧卧位休息时,应该通过板状或者轴线的方式给予翻身,将胸腰背部位置作为制动的位置,医护人员的左手、右手在患者臀部、肩胛部的相同侧,确保患者的臀部、肩部、颈部处于一致的状态,避免脊柱出现扭曲的情况。患者在侧卧休息时应该将软枕在腰背部垫好,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SPSS 16.0 统计包处理,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对机体创伤性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遗留残疾、无法自理生活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等区别,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让患者对疾病给予正确态度,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另外,加大手术前访视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呼吸、等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5岁。受伤原因:车祸46例,坠落伤25例,其他外伤4例。骨折类型: 屈曲压缩型47例,爆裂型22例,其他6例。骨折部位:T1218例,L133例,L216例,L38例。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患者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患者突然致伤,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一定要耐心开导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翻身指导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正确的翻身可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翻身时保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扭曲、旋转。
2.3 术前准备 术前1 d常规备皮、备血,禁食12 h,禁水6 h。术晨给予清洁灌肠,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前留置导尿。
3 术后护理
3.1 患者的搬动 患者术毕回病房,将患者从手术车上移到病床上,通常我们采用两种方法:①平抬法,即3人平抬法;②滚板法。将手术车与病床并排放置,并调至同样高度,将滚板的一边放到患者的躯干下,一边放在患者床上,然后推动患者,借滚板滚轴滚动的惯性将其平稳地移到床上。搬动患者时保证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及保护各种引流管不脱出。
3.2 术后的护理 一个良好的,就是人体各部位的位置所处的状态能保持各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没有过度的伸张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能相应地保持稳定,不受过分牵扯[2]。由于脊柱手术均使用全身麻醉,故术后患者一律平卧,头偏向一侧。一般术后3 h开始翻身,白天每2 h翻身一次,夜间每3 h翻身一次。翻身时,2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同时拽住患者躯体两侧的白布,用力使患者翻向侧卧(或平卧),再用软枕、棉枕等为患者垫好,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注意翻身时, 应轴性翻身。
3.3 四肢的放置 平卧位时: 双上肢放于躯体两侧,双下肢伸直或屈曲, 或自由放置于舒适。侧卧位时: 双上肢屈曲时,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 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并用软枕或气垫垫至与同侧髋部等高或略低。
3.4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术后6 h,每小时观察P、R、BP并记录,6 h后如病情稳定可每2 h~4 h观察记录1次。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了解能否自行大小便。
3.5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3.6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 h,6 h后改普食,给予合理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多的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牛奶、糖等易产气的食物。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属带来困难。
3.7 预防术后并发症 保持留置尿道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尿液倒流,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持床铺清洁、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禁止拖拉患者,防止褥疮发生。翻身后叩击背部,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4 功能锻炼
术后次日开始进行双下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不伴有神经损伤或仅伴有局部的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1周为第一阶段,进行腹背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及四肢的主动运动。术后2~3周进入第二阶段,可进行小幅度的腹背部肌肉的等张练习,但仍然禁止做主动翻身动作,此动作将引起脊柱的旋转,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约4周进入第三阶段,可开始逐渐下床活动。由卧位起立时,先在床沿上俯卧,一腿先下地,然后撑起上身,再放下另一腿撑起上身成站立位,中间不经过坐位,以免腰部屈曲。由站立位卧下时按相反顺序进行。此期增加腹背肌肉的主动等张收缩。术后3个月内禁止做主动旋转动作。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开始大幅度的脊柱活动度训练与旋转活动练习。
截瘫术后1~2周为第一阶段,术后3~12周为第二阶段,12周以后为第三阶段。因为患者无法进行主动活动,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全身关节的被动活动度训练,并做肌肉的被动拉伸运动,这种活动需要长期进行,有时甚至需要维持终身。
参考文献
篇5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受伤截瘫以后,面对打击,思想上无法接受,而且因为截瘫,起居饮食都不能自理。多数患者带有悲观情绪。对病情的预后以及是否能够重新站立、工作等存在很大的焦虑。另外,对手术能否能否成功也报有很大的疑虑。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关爱患者,多与患者谈心,用同俗的语言讲疾病知识、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以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有身残志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尽早康复。
1.2积极控制并发症
1.2.1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截瘫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为截瘫部位无感觉,又不能随意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很容易因受压、缺血而发生褥疮。如果护理工作能够做得主动、积极且及时,在多数情况下,褥疮是可以避免的。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同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定时平衡翻身也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1.2.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伤后多有排尿功能的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这种功能改变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决定于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平面高低,同时还决定与伤后的适当的处理和认真、负责、细致的护理。患者因伤后小便失禁需留置尿管,所以,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天更换引流尿袋,每2~4h开发尿管引流尿液1次。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尿液浓缩,每天进行会阴护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1.2.3大便失禁及便秘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神经机能也和膀胱的情况一样,因受到破坏而发生功能失调。脊髓受伤部位的高低和损伤程度也直接决定了肠道功能是否恢复。脊柱损伤后,患者的结肠蠕动大为减慢,但经过有计划的训练也可以象膀胱一样,建立起反射性排便。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饮食指导。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多饮水,少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通过经常按摩小腹促进肠蠕动,或用指压法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对于个别便秘无法自行排便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或肥皂水灌肠。
1.2.4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截瘫患者因伤后疼痛而不敢深呼吸,不敢咳嗽;加之平卧位也不利于呼吸,因此,肺及器官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炎。护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在患者受伤初期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剂以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多翻身更换也可以做到引流。在每次翻身的同时,叩击胸背部也有助于排痰;鼓励患者吹气球也可增进肺泡功能;此外,加强消毒隔离避免着凉防治呼吸道感染也是措施之一。
1.3一般护理 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交叉配血、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皮试及普鲁卡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于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在患者接入手术室后,病房护士准备好麻醉床、麻醉盘、输液架、吸氧及负压吸引设施等,做好迎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的准备。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者因手术中出血、创伤及麻醉等原因病情不稳定。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因严格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伤口包扎及渗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此外,患者因品的作用,会出现全身发冷、体温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护士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通常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烈。护士因疼痛较剧烈。护士应遵医嘱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也可应用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使患者精神放松,减轻疼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3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该手术暴露范围较大,术后渗血较多。故术后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避免伤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护士应观察引流液的量、意思及形状,若引流量多且色鲜红则预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4加强营养支持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差而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的重要内容。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应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篇6
【摘要】报告了1例重度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提出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的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肠系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疗效。
【关键词】重度脊柱侧弯; 并发症; 护理
【Keywords】Severe scoliosis; Complication; Nursing
脊柱侧弯是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和矢状面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减少的畸形[1]脊柱侧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及生理功能[2]。重度脊柱侧弯则是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90°的脊柱侧弯,通常合并严重的后凸畸形、明显的脊柱旋转、胸廓的畸形改变等。我科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重度脊柱侧弯患者,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身高163cm,体重98Kg,以重度脊柱侧弯收治入院。患者先天胸椎左弯伴后凸畸形,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105°。术前完善X线摄片、CT、MRI、心肺功能等各项常规检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术后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肠系膜综合症,经过细致地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术后17天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
患者肺功能减退程度与侧凸曲度呈显著相关,手术全麻可导致功能残气量下降、肺活量降低,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3]。为此,术前应行肺功能检查,做呼吸功能锻炼,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脊柱侧凸患儿常伴有脊柱区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挛缩,畸形越严重挛缩越明显,为了使手术能顺利撑开,最大限度地矫正畸形,术前要行牵引治疗,以便松解软组织,使各个椎骨间的韧带、小关节松动,有利于手术矫正及避免截瘫的发生[4],术前向患者解释牵引的必要性,取得配合。患者因疾病导致自我形象改变,易出现抑郁、孤僻等性格,对于患者心理方面要多加疏导,提高住院期间依从性。患者体型消瘦,加上该手术难度大、耗时长,术中创伤大,失血量多,很容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术后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因患者手术部位原因,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
2.1.2心理护理
护士与患者多沟通,热情、亲切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病友及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实施治疗与护理时,给予屏风或布帘遮挡,避免暴露身体缺陷,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1.3肺功能训练
吹气球训练: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含住气球进气嘴,尽全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3次/d,每次20 min[5]。
吸气呼气训练:患者平卧,全身放松,护士将双手掌放置于距患者胸壁1 cm处,要求患者吸气扩胸尽量触及护士双手掌心,呼气时口唇缩成鱼口状或形似吹口哨状,并用双手挤压前胸部和腹部,以抬高膈肌,帮助呼出残气,3~5次/d,10---15 min/次。
2.1.4牵引护理
采用枕颌带与下肢牵引带共同牵引,牵引重量9Kg,每次牵引30min,2-3次/ d,持续牵引到术前1d。牵引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尤其是耳廓及耳后,枕颌带要放在下颌的骨性位置上,防止压迫气管;下肢牵引带要注意松紧度,如过松要在牵引带内垫棉垫,注意观察踝部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如在牵引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可遵医嘱暂时停止牵引。
2.2术后并发症护理
2.2.1脑脊液漏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伤口负压引流情况。术后第2日,在巡视病房时,引流液颜色变清、呈洗肉水样,患者主诉头痛,考虑到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患者无头晕不适,予去枕平卧,对症处理,定时观察切口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愈后良好,无感染发生。
2.2.2低蛋白血症
患者术前体型消瘦,术中出血多,术后第1天常规采血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总蛋白30.7g/L,白蛋白21.3g/L。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遵医嘱予20%人血白蛋白100ml静脉滴注,连续5d。观察切口渗出液的情况,定期复查血液指标。患者经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恢复正常。
2.2.3肠系膜综合征
术后第2天患者肠蠕动恢复,进食流质后出现呕吐胆汁、腹胀、不能进食,确诊出现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并发症,协助患者左侧卧位、禁食、胃肠减压、遵医嘱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患者的腹胀情况,保持胃肠减压在外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日两次口腔护理预防口腔黏膜感染,术后第5日,拔除胃肠减压,进食流质后无不适,肠鸣音正常。
3小结
在脊柱侧弯的护理中,重度脊柱侧弯的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工作日常护理中,作为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脊柱侧弯患者全程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Burgoyne W,Fairbank J. The management of scoliosis[J].Current Paediatr,2001,11(5):323-331.
[2]Asher MA,Lai SM,Burton DC.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 outcomes instrument[J]. Spine,2000,25:2381-2386.
[3]刘丽,李新辉.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45
篇7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方式
为了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方式,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77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56.84±3.5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4.39±3.45)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使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全面护理模式包括:
1.2.1手术进行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各项术前的检查。手术前1d,观察患者手术野的皮肤是否出现感染的情况。另外需要在手术之前禁食,手术开始之前的30min将30mg的地西泮进行肌肉注射。
1.2.2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协会组患者摆出正确的卧位方式,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另外,如果是男性患者,需要在耻骨联合的地方垫薄枕,免得压伤会。在卧位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保护。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的生命体征,发现不良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1.2.3手术后的护理 主要是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护理,告知患者在疗养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1.2.4心理护理 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这样有利患者尽早地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需要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优势更为明显,P
3讨论
脊柱转移性肿瘤是脊柱最常见的肿瘤,脊柱也是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据相关调查显示,死于肿瘤的患者中40%~80%有骨转移,并且脊柱转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经损害[1]。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之中。脊柱转移性肿瘤产生主要治疗的方式为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2],放射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对病情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的方式为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需要向患者病变的脊椎之中注入"骨水泥",这种骨水泥的注入能够提高患者脊柱的稳定性,缓解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3],并且,这种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患者的椎体发生塌陷的情况。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小,是一种新型的、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这种手术方式也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在手术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的照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模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具有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特点,并且还能够减轻术后患者承受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望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145-146.
[2]米亚玲.脊柱转移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期护理支持[J].中国当代医药,2012,09:136-137.
篇8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篇9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胸腔积液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主动脉夹层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纵向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危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Hata及Hasegawa等报道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近90%。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临床使用,使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我科为"1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血管覆膜支架,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以“背痛2天“之主诉入院。2天前于凌晨3点睡眠中突发背痛,位于胸段脊柱,程度剧烈,持续不缓解,伴剑突下疼痛,胸闷,气短,大汗,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血压”175/110”测”血压:入院时查体:T:36.6。C,P:68次/分,R:20次/分,血压:右上肢160/100,左上肢165/90”,右下肢180/98,左下肢170/90,体型肥胖,神志清,口唇发绀,颈部、锁骨上区、腹部均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律齐,心音可,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和附加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一致有力。急查血气分析示PH7.432,PO247.9MMHG,PCO237.2MMHG,BE0.2MMOL/L.胸部磁共振平扫:1。主动脉夹层(B型);2。心包积液、左侧少量积液。左肺受压,萎限。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降压,减慢心室率,抗感染,化痰,镇咳,在B超定位下行2次胸腔穿刺。于入院后第26天在局麻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植入支架2枚。手术顺利,术后没有并发症。
二护理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因患者多为突然发病,并有剧烈的撕裂样疼痛,重症监护室的设备、仪器以及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者产生极度恐惧和焦虑。而情绪的波动可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不利于病情稳定,因此,我们需积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适当陪伴。同时鼓励患者提出疑惑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向患者讲解此病是可以治疗的,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90%可见高血压,当分离的内膜片损害到一侧或双侧肾动脉时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2]。因此有效控制心率和血压,可预防血管进一步撕裂,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首先立即测四量肢血压,如果双上肢血压有差异,将静脉通道建立在血压测量值较低的上肢,遵医嘱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应用尼卡地平,根据血压调节硝普钠剂量,硝普钠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泵入剂量,注意避光。
1.3其他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临床护理上还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志、尿量、四肢血压及动脉搏动及疼痛情况,以了解血管有无进一步撕裂,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缓解疼痛和镇静。
1.4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整洁清新的病房环境,室内光线柔和,定时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温度在18℃一20℃,避免因冷热刺激而致血压升高。有吸烟史者戒烟。取得家属配合减少探视,急性期患者不宜翻身更换,应用气垫床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保持皮肤完整性。每2h协助患者作下肢被动功能锻炼,预防血栓形成。指导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食多餐。排便困难者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1.5呼吸道管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患者指脉氧低,氧分压低时可给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摇高床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温化和湿化。如胸腔积液量大影响呼吸时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胸水多为渗出液,与夹层引起的炎性渗出有关。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伤口情况。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
要持续心电、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量。收缩压控制在90~110mmHg,舒张压控制在60~7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尿量维持在大于1~2ml/(k.h)的范围内。监测血压时,要同时监测上下肢血压,血压稳定后改为口服降压药。同时也要注意手术刺激及血容量不足,诱发迷走神经反射造成血压降低。
2.2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股动脉伤口加压包扎止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
2.3预防感染
术后常规给抗生素预防感染,限制家属探视,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不宜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下肢被动进行全关节活动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肢体血供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皮温皮色。另外,需注意观察下肢的肌力、感觉,在降主动脉放置支架,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截瘫,它可在支架放置后不久即出现,也可因术后夹层血栓形成压迫脊髓动脉而致延迟出现,因而术后需密切注意病人下肢的感觉和肌力,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篇10
乳腺癌是医院常见的妇科疾病,其患病率今年不断增长,说明临床对该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假如乳腺癌能早期诊断,手术时可能只要去掉小块肿瘤即可,根本不需要将全都切除。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乳腺癌,手术治疗后会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创伤,如果不予以重视手术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护理,很有可能在持续一段时间内病人在承受身心的巨大痛苦,影响病人的预后。
1乳腺癌术后的注意事项
1.1定期检查,预防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手术后一定要防止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不代表完全治愈,很多患者在手术后1-5年内有高发性的复发和转移,需要采取措施,建议使用肿瘤血管抑制剂来辅助手术后的康复,能够提高放化疗病人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最担心的是残留癌细胞的扩散,肿瘤血管抑制剂可以使癌细胞坏死,防止扩散,所以在手术后使用亦为适当时机,切勿耽误治疗。局部复发多在术后2年内,其中约40%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因此,在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两年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这时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以防远处转移。
1.2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乳腺癌术后的饮食宜清淡适口,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乳腺癌术后需要忌辛辣刺激饮食以及发物,饮食清淡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精肉等。
1.3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加强机体免疫力戒烟限酒,应该充分休息,保证规律的足够的睡眠,心情开朗,多参加社会文娱活动,配合适当的户外活动及锻炼,如保健操、太极拳等,恢复自信心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可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一步为放化疗或内分泌等治疗做好身体的准备。
1.4患者进行自我检查经常触摸患侧胸壁、对侧、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等部位,若发现有可疑的肿块,则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根据不同的病情还要进行胸部X线、CT、腹部B超、骨扫描检查等。
2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常见症状和护理方案
乳腺癌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是病情能否有效改善的关键,一套科学、细致的护理方案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仅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而且能减少手术后各种病症发生率。
2.1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2.1.1上肢出现明显的水肿状态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出现上肢水肿现象是常见的并发症,上肢水肿是因为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所导致,由于近年来医学技术的提高和术后科学的护理,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呈下滑趋势,由之前5%-40%的发生率减少到低于5%。
2.1.2肢及手部出现萎缩状态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臂丛神经受到损伤导致小鱼际肌萎缩,这属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臂丛鞘膜的损伤也会致使肌肉萎缩,患者不必惊慌,科学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此症状。
2.1.3出现皮瓣坏死现象皮瓣坏死症状是由于皮肤缺血导致,缺血的皮肤呈青紫色,且水肿的皮肤上会出现小水泡,这一并发症在手术后24小时出现,一个星期之内坏死的皮肤会呈黑色硬痂状。皮瓣坏死给后续治疗带来很大的压力,科学、细心的术后护理更是不能缺少。
2.1.4出血多数患者手术后出现出血症状会恐慌,其实术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不必惊慌,常见引发出血的因素有:手术前期,患者服用激素性药物,或由于病情的需要进行化疗,这都给术后的伤口带来压力以致出现伤口渗血现象;手术过程中,手术难度较大不能彻底止血,有残留活动性出血点;此外手术后期患者剧烈咳嗽,或者是改变,这些“剧烈”的震动都会使已凝结的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落,导致出血现象,因此建议患者在术后尽量减少“剧烈”运动。
2.1.5积液手术后产生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产生积液的因素有:①发生在腋窝外侧,通常是因为腋静脉周围的淋巴在手术中损伤未能结扎,致使引流不畅堆积形成积液;②引流不畅是形成积液的主要原因之一,创面内形成的血块不能引流形成从而化为积液;③造成积液产生的原因还有,在手术时使用电刀解剖淋巴管,并且将淋巴管封闭,在负压吸引后又打开;④最后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会影响积液的形成,并且皮瓣不能完全覆盖伤口也会形成积液。
2.2手术后的护理方案患者在手术后常常出现水肿、发热、出血以及疼痛现象,科学、细致的护理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患者在术后尽快恢复体力。
2.2.1防止上肢水肿的方法手术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防止水肿,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上肢锻炼,例如:左右摇摆手臂,上举等运动,恢复良好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伤口愈合尽早康复,切记不能剧烈运动。
2.2.2出血护理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立马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后的状况,若出现严重的伤口渗血现象,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医生,医生根据患病情况及时做相应的处理,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