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先天性呼吸中枢、器官发育不全常常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致死率较高。胎龄小的早产儿中发生率极高。相关调查显示,胎龄28~29 w的早产儿中90%会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暂停现象[1]。呼吸暂停引起的患儿缺氧、脑损伤等,对早产儿后期的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笔者特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对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3例;胎龄29~35 w,平均(32.8±2.2)w;体重0.9~2 Kg,平均(1.6±3.4)Kg。本组患儿合并疾病详见表1.
2结果
本组患儿最终有呼吸暂停18例,其中中枢性3例,梗阻性4例,混合性11例。
3预防措施和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 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可能因素有[2]:①食管反流,气管不畅,体温过低或过高;②贫血、系统性疾病、休克等;③机体代谢紊乱,如低血钙、酸中毒、低血糖等;④核黄疸、严重感染等;⑤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是暂停时间超过20 s,常伴随心律下降、发绀等,临床较易鉴别;一部分患儿由于周期性呼吸演变为呼吸暂停,通常难以鉴别。尤其胎龄
3.2保暖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全,对体温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且体温常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寒冷常常引起患儿硬肿症。中低温患儿可包裹棉被,加热水袋;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暖箱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0℃,每隔3 h左右监测1次体温,避免体温变化导致患儿并发症。暖箱应注意不宜置放在空气对流、阳光直射、近窗处,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为60%左右[3]。
3.3患儿呼吸道的护理 抢救或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有效措施是维持其气道的畅通,患儿在食管受压或者颈部前弯时,均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故早产儿枕头切忌过高,可于颈部及肩下垫软垫,帮助患儿取俯卧位或颈部自然姿势,以减少患儿上呼吸道发生梗阻的风险。在患儿呕吐时及时清理,分泌物量大者可采用负压吸出;痰液较粘稠者可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吸痰,以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以免咽部咯痰引起呼吸暂停。
3.4安全喂养 给予患儿常规胃管洗胃后,将吸入胃中的羊水、胎粪等彻底洗净,能有效预防喂奶后患儿呕吐。一些吸吮力及呼吸功能较强者,可给予奶瓶喂养;情况较差或吸吮乏力的患儿可行鼻饲管喂养,开始注入量为0.5~1.0 mL,若患儿无溢奶、腹胀且鼻饲前患儿胃内未残留奶,可适当增加1~2 mL/Kg/d奶量。待患儿病情恢复,其吸吮能力也恢复正常后,再改用奶瓶喂养。在喂奶结束后将患儿置右侧卧位,促进其胃部排空,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发绀、呕吐、溢奶等,防止此过程中出现窒息。
3.5急救方式 在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注意观察患儿的胸廓运动状况,区分是属于梗阻性还是中枢性。若为中枢性,反应轻者可给予适当刺激,例如轻摇患儿、弹足底、捏耳垂、托背呼吸等措施,大多数均可显著缓解并恢复呼吸;若呼吸暂停为梗阻性,应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畅通。若患儿有发绀现象,可行鼻导管吸氧,重者可给予复苏囊加压吸氧、人工胸外按压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若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无效,可给予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
3.6不同药物治疗 遵照医嘱使用纳洛酮、氨茶碱等药物对患儿进行交替治疗,以达到治疗或预防呼吸暂停的作用,应注意按照适宜剂量及服用时间给药,采用微量泵严格控制输药速度。本次研究中肺透明膜病的患儿11例在入院3 d后均于气管内插管后给予表面活性物质,根据80~200 mg/Kg剂量滴入,应注意定时更换患儿,同时用复苏囊辅助进行加压呼吸,促使两肺内能均匀分布活性物质,促进病情的稳定。
3.7预防感染 临床对于早产儿感染均以预防为重点,护理人员应严格遵照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减少直接接触患儿的次数,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在检查等操作前,应先认真消毒自身,对各种监护及治疗仪器(例如呼吸肌、监护器、暖箱等)及时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加强对患儿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针对可能会感染的患儿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及X射线检查。若患儿已发生感染,应尽可能取得病原学资料,分析患儿疾病病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药物;感染较为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输注血浆、丙种球蛋白等,以提高患儿免疫能力[4]。
综上所述,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未及时发现及鉴别,极易对患儿生命产生严重威胁,临床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熟练临床护理操作技巧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做到勤巡检,能及时发现患儿不良反应,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林霞,张玉侠.早产儿呼吸暂停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9-103.
[2]严洁,何蓉,肖志辉,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对其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80-1082.
篇2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 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 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 X2=4.32,P
2.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篇3
凡胎龄满28周以上,不足37周,体重<2500g的新生儿,应称为早产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5%~10%,美国7.1%~17.9%,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12.7%~20.8%。Kdrda认为75%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常伴随其他疾病,所以早产儿的护理非常重要,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对早产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4 张教花,张秀芹.极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3):511.
篇4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喂养指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89-01
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喂养不耐受是经常发生在早产儿中的临床现象,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主要表现为开奶后奶量不能完成或出现呕吐、腹胀、加奶困难、胃残留物增多等,将影响新生儿的能量获取,导致新生儿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新生儿其他疾病的康复甚至生存。本文根据早产儿产生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改进其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喂养指导,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08例早产儿,其中男婴66例,女婴42例,体重1.9-2.5kg,排除除严重先天畸形、急性呼吸窘迫、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消化道出血等不宜肠道喂养的早产儿。观察组18例早产儿,根据喂养不耐受因素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喂养指导干预,对照组18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管理指南》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喂养不耐受标准参照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
1.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临床将喂养不耐受的可能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首先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胎儿胎龄下,体重轻,胃肠道发育不全等引起的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发育不成熟,一般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胃肠蠕动幅度很低,无消化道节律,无法形成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一般35周后的婴儿可具有此类波群,且会随着胎龄而增加[1]。其次,外部因素包括喂养时间、喂养方法和疾病与治疗3个方面。过早的喂养容易导致呕吐、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结肠炎等,喂养不当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过晚影响胃肠功能发育[2]。早期的鼻饲和滴管喂养可能会影响早产儿的味觉发育,降低其吸吮能力及吞咽功能发育。早产儿可能因过早离开母体环境,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发生感染,且其体重小,胎龄小均大大增加其感染几率[3]。
1.3喂养指导早产儿室尽量保持安静,减少照明或佩戴眼罩,温度保持在24-26摄氏度,响度湿度在55%-65%,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保暖措施。牛奶:奶粉=2:1,胎龄36周以上给予肠道益生菌;嘱咐母亲采用半卧姿势喂养,喂养时间小于15-20分钟,每次喂养后15-20分钟,轻拍背部使其打嗝。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和恢复正常喂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喂养指导有助于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发育迟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生时窒息、氨茶碱、应用呼吸机等因素均是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越大、胎龄越大,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低[4]。胎龄28周时,肠道才开始分化,30周小肠开始出现功能性蠕动,34周才有系统性的肠蠕动。胎龄越小,吸吮和吞咽的能力差,食道及肠道蠕动、收缩幅度、传播速度越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越低。因此,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很高,而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喂养指导对提供早产儿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完善,而水解蛋白奶粉将蛋白质纾解为二肽、三肽及游离氨基酸,可较重胃肠道的渗透压负担,加速肠道运输,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加快[5]。益生菌定植有益于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促进肠道成熟,甚至可用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虽然过早的肠内营养往往容易引发生坏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反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等问题,但是,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消化酶分泌。因此,过晚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性更高。管饲可以影响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发育,致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升高。而且,管饲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发生。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如光线、温度、湿度、声音、等的刺激,可以引起早产儿的生理和行为改变,如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改变、耗氧量增加、哭闹、躁动等,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不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也可致使喂养不耐受发生增加。本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喂养指导有助于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总而言之,经过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经过有效的护理及喂养指导,可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同时促进早产儿体重正常增长,该护理方法及喂养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慧芳,魏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0-21.
[2]王娜,佐日汗・艾依莎,王琳,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59-261.
[3]赵小朋,宋燕燕,李坚,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09,40(4):31-33.
篇5
关键词: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研究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其概念是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它把每个早产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意早产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早产儿的发育护理依据
1.1胎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早产后易发生颅内出血; 吸吮-吞咽- 呼吸协调能力差, 易发生呼吸暂停; 免疫能力不成熟易发生感染; 体温控制能力不成熟, 对抗或适应外界刺激能力弱, 无体力维持某一。
1.2早产儿在子宫内外的环境变化 胎儿在于宫的环境较舒适, 声音频率低, 环境幽暗舒适, 母亲作息有规律, 羊水弹性刺激肌肉发育, 温暖; 无侵入性刺激而且在子宫包裹中具有安全感;而早产儿在宫外的环境有害因素多, 杂音分贝高, 光线明亮刺眼, 作息时间不规律, 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 疼痛无法预期, 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 而且肢体活动无边界。
1.3 NICU 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①光线和声音: NICU 的环境中光线和声音的刺激最多最随意, 而早产儿的视觉和听觉的发育最不成熟, 尤其容易受伤害。受光线的刺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机会上升, 深睡期时间短, 无法建立日夜作息规律, 体重增加缓慢, 互动时无法睁开双眼。噪音干扰婴儿的睡眠, 增加其心率导致其周围血管收缩; 突发的噪音可导致婴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水平降低;②检查、操作和护理: 在NICU 中的婴儿接受的多种检查、操作和护理对早产儿多为不良刺激甚至有侵入性, 无告知性。这些刺激导致早产儿氧饱和度和生理状态严重不稳定, 长期发生会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对发育护理措施
发育支持护理是较为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体现在它要求工作人员改变工作形态, 观察婴儿行为, 了解婴儿, 思考自身行为对婴儿可能有的影响后给以适当照顾, 视婴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 用婴儿的行为做照顾上的指标, 由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与婴儿的父母一起组成团队, 根据婴儿的表现及需求来调整步伐, 提供适当的个人化的摆位, 个人化的喂养计划和皮肤接触的机会。针对发育支持护理采取的护理措施。
2.1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充足的光线有利于对患儿的观察及诊疗工作的开展, 但对新生儿来讲, 不是光线越充足越好, 当光源大于60 烛光时, 就会对视网膜产生影响, 突然开灯( 50~ 100 烛光) 时, 发现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在有监护仪保证的前提下, 用包被遮盖暖箱; 需要时开灯。避免灯光对婴儿眼睛的直射,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 h 昼夜循环, 调整光线亮度, 暖箱内为25 烛光英尺( foot candles ftc) , 室内为60 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 ftc。
2.2 减少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多呈嗜睡状态,而且自己不能主动地调节入耳音量,总是被动受各种杂乱无章的音响干扰,因此保持早产儿病室的安静更显重要。控制医护的声音查房,拿病历,及报告时,尽量小心,要求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s 内关注报警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吸痰时关掉呼吸机的报警;治疗、护理等集中操作,操作时动作轻柔娴熟。避免在患儿暖箱顶上记录,选择机内噪音最小的暖箱和辐射床。新生儿音响: 小于60 dB 最好。一般为20~ 40 dB, 70~ 90 dB 对NS 有损害、100 dB对听力有影响。
2.3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向暖箱输送音乐或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 对静脉营养的婴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非哺乳目的给与奶嘴使其产生吸吮动作。给予合适的安慰奶嘴, 使患儿尽快掌握复杂的吸吮动作,获得吸吮经验,而且吸吮动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消化功能, 优点表现在体重增长加快。资料表明,安慰奶嘴有止痛作用, 在穿刺、治疗时由有经验护士操作,动作轻、稳、准、快,结合安慰奶嘴应用,减少哭声,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2.4婴儿抚触疗法 孕周小于34 w的早产儿让其睡水床, 以减少呼吸暂停。孕周较大, 耐受性较好的早产儿可进行扶触。抚触前和抚触中与婴儿轻声交谈, 通过与患儿皮肤的刺激和语言的交流,密切了亲情,通过腹部按摩和抚触,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增加婴儿的食欲,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1]。对硬肿症的患儿外加维生素E 局部按摩, 2次/d, 3~ 5 d 硬肿面积缩小, 渐吸收, 效果明显。
3结论
发展性照顾已经从最初保证早产儿的生存发展到现在要使早产儿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将发展性照顾理念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 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护士要详细向早产儿父母介绍发展性照顾的理念,使其能真正认识其重要性,使发展性照顾理念延伸到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15-02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时间≥20s,多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危害严重,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的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死亡。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胃食管返流和生理性体重下降[1]。此外,还可由缺氧、腹胀、酸中毒、低血糖等引起,而相关的护理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护理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0例早产儿分组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要求:胎龄34~36周,5min Apgar评分8~10分,体重1800~2200g,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各例均在心电监护仪下行心电、呼吸监护。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儿按一个对照组,两个干预组的规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干预组40例。
1.2 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 心电监护下呼吸停止20s以上,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者[2]。
1.3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早产儿护理常规给予暖箱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组增加以下护理干预。观察5天内,两组早产儿是否发生呼吸暂停。
1.3.1 头部抬高15°~30°,俯卧位与仰卧位每2h交替1次。
1.3.2 吸氧 喂奶前5min常规箱式给氧至餐后30min。
1.3.3 观察患儿排便情况 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方法为: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 min,如患儿腹胀,按摩时间可延长至10 min。
1.4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经整理后,以X2检验进行结果统计分析。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5天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应用X2检验,经数据统计,干预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所得数据经X2检验,P
3 讨论
3.1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动脉导管闭合较迟,肺循环压力高时可发生右向左分流使青紫加重。运动中枢不成熟,故咽喉肌肉运动不协调,易呛奶;加之咳嗽反射弱,故气管、支气管内粘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肺泡数量相对少,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距离较大,故气体交换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肋骨活动度差,吸气无力[3]。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的20名早产儿的观察,发现在不采取指定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75%,是相当高的。
3.2 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g的早产儿,此种呼吸暂停可随着日龄的增长,呼吸功能逐步完善而逐渐减少[4]。继发性呼吸暂停常继发于早产儿的异常情况,喂养不当、胃食管返流、肠梗阻、颈部过度屈曲或延伸等都可引起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常见的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3.3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贲门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易反流入食管而引发呼吸暂停等合并症。同时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差,一旦出现胃食管返流又不能及时将返流物咽下或吐出而使其滞留在气道内,造成气道梗阻也是一个诱因[5]。通过头部抬高倾斜15°~30°卧位可有效防止胃食管返流,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每2h翻身1次可防止胸廓一侧受压时间过久,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通气,有利于纠正患儿缺氧状态[6]。
3.4早产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发育不完善,易发生缺氧,吸氧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况,预防临界性缺氧诱发的呼吸暂停[7],但持续吸氧,易引起早产儿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本研究在早产儿进食前后给予短时间氧气吸入,既避免了上述危害,又大大减轻了由于吸吮、吞咽引起的耗氧增加,从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
3.5 患儿排便用力、腹胀、增加腹压等均可造成呼吸暂停。本研究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和返流的发生,从而提高喂养耐受性及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8]。
4 小结
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反复的呼吸暂停不仅仅影响早产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可直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医疗,轻护理;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本研究证实:在呼吸暂停发生前,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最大限度减轻对患儿的损害。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邓红丽 吴潇.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处理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54-5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180.
[3] 陈玉秋,吴晓英,程玉娥.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职业与健康,2004年,第2期
[4] 姜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天津护理,2005,13(1):25.
[5] 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6.
[6]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3,10(4):204.
篇7
早产儿是指孕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2例早产儿,除合并先天畸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以及综合治疗无效患儿。92例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较弱、吮吸能力不强、进食少、低体温、喂养不耐受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胎龄30~38周,平均胎龄34.2±2.5周,体重1.00~1.98Kg,平均体重1.42±0.35Kg;观察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胎龄30~39周,平均胎龄34.5±2.6周,体重1.08~1.95Kg,平均体重1.43±0.38Kg。本次调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下进行,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46例患儿在监护室期间行常规护理[3],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观察其不良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对其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的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负性心理,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监护期间可允许家长探望,每天4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探视期间,护理人员要趁机告知家长及亲属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同时详细向其讲解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的不良反应,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要注重患儿的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必要时要对产妇进行床边示范指导,如正确的抚摸方式、喂养的方法、臀部及皮肤护理、如何回应婴儿等。可将早产儿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方法通过播放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以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和护理技巧,另外,还需要向产妇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必要性,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4]。
1.2.2 阶段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46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方案,分为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2周、2~4周以及随后每月1次,制定不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出院前护理干预
出院前,责任护士要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告知家长,并根据早产儿各自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指导家长在家庭护理中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预防感染。另外,告知家长早产儿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5],并预约家访,鼓励其定期复诊,共同完成家庭个性化护理。
1.2.2.2 出院1~2周的护理
早产儿出院1~2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会导致早产儿感染的因素,注意卫生、通风、减少强光和噪声对其刺激,在此期间,责任护士要对早产儿进行家访,至少1次,主要检查其脐部是否愈合、黄疸是否消退,同时观察期皮肤和大小便情况,指导家长要不定时按摩早产儿的腹部,提高其消化和吸收能力。另外,观察产妇泌乳情况,指导其如何促进泌乳,提醒家长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照顾患儿。
1.2.2.3 出院2~4周护理干预
出院后2~4周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家访形式了解早产儿的神志、肤色、饮食、大小便情况,同时了解产妇泌乳情况,再次指导产妇抚摸、按摩、视觉刺激、被动运动等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早产儿各项生理机能正常发育。
1.2.2.4 随访
患儿出院之后,前2周至少家访1次,2~4周家访或者电话随访至少1次,以后每月1次,常规测量早产儿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变化,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了解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护理要点,及时解答其心中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体重、摄奶量、腹泻和感染以及再住院率,评估阶段性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早产儿在出生1月内面临着外界环境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体温、疾病、喂养耐受性等多方面问题,出院之后的家庭护理也直接影响着早产儿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育,由此,早产儿护理已经成为新生儿护理重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的疾病、皮肤、进食以及大小便的综合护理和家长护理,其中家长护理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7]。
早产儿早期护理主要指的是在院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之后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护理人员不会直接参与护理。患儿出院之后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护理技巧不够专业,存在不能将孩子健康养大的忧虑,对于患病婴儿更是手足无措,进而产生紧张、害怕、忧虑等负面情绪,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措施不当诱发各种早产儿疾病,甚至危及其生命,由此,重视阶段性护理的重要性,对降低早产儿患病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8]。阶段性护理在关注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增加了出院后较长时间的随访,更有利于从专业角度更深入了解早产儿的疾病和发育情况,及时指导患儿家长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篇8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弱,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 早产儿的暖箱护理 老人捐赠早产儿暖心编织帽 探讨围生期早产儿使用暖箱的最佳环境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还债”要科学 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 早产儿的出院指导 早产儿护理方法的探讨 早产儿的袋鼠喂养法 早产儿的日常养护 早产儿复苏后的护理 早产儿黄疸的诊治 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早产儿稳定期的护理 早产儿疼痛护理的措施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当心早产儿的眼睛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的治疗进展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早产儿要暖暖的 早产儿要暖暖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lily")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早产儿要保暖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弱,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因此,其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所以,早产儿的体温极不稳定。在寒冷天气里,如果保暖不当,严重的可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如何知道宝贝冷了
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面色及四肢温度来判断。如果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且全身无汗,说明不需要再采取另外的保暖措施。
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体温在36℃以下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增加室温,添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早产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其生命,所以必须予以重视。
如果脸上有汗,手脚热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现象,说明宝宝体温较高,在37.5℃以上,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 早产儿出院有要求
医院对早产儿的出院是有要求的,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需要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这样居家护理才不致出危险。 早产儿保暖6大招数
保证室温
家中向阳的房间,是早产儿的最佳房间。
在偏冷的秋冬季,早产儿的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22~25℃。秋冬季较为干燥,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可以利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
室内温度不足时,可采用空调、电暖气加温。使用电暖气时,空气较干燥,宝宝皮肤也会变得干燥,因此妈咪还要打开加湿器,保持室内舒适的湿度。家中备个温湿度计,对于早产儿妈咪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宝贝身上较冷,暂时没办法很快提高室内温度,那么家人抱着早产儿宝宝保暖,也是个方法。
当室内需开开窗户通风换气时,将宝贝抱到另外的房间,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通风过后,室内温度合适了,再将宝贝抱回自己房间。
宝宝的衣被要新、软、暖
宝宝的头上,最戴个棉质的小帽子,以免头部热量散失太快。
宝宝的衣服、被子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穿着及包裹前衣被要先在暖气上预暖。包裹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四肢活动。
如果保暖不够,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特别注意水袋内水温应为40~50℃,热水袋口盖一定要拧紧,用毛巾包裹,放在脚下20厘米处,不能直接贴于皮肤,以防烫伤宝宝。
不要给早产儿使用电热毯。电热毯的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非常高,而婴幼儿对温度是很敏感的,既不能过热,又不能过冷,长时间使用电热毯,被窝里的温度上升较高,会使婴儿失水量增多,婴儿可出现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轻度脱水现象。如果太冷不得不用,可先通电预热,待热后及时切断电源。再将宝宝放在温暖处。
给早产儿换尿布动作要迅速
早产儿排尿很勤,更换尿布次数较多,最好为宝宝使用纸尿裤,不必像棉尿布更换那么勤。更换的纸尿裤,最好先放在暖气上预热,以免刺激宝宝腹部。给早产宝宝换尿布的动作要迅速,否则宝宝会着凉。宝宝大便后要及时用温水将臀部清洗干净。
宝宝洗澡要备齐用品
给宝贝洗澡时,要保证室内的温度,如在卫生间洗,可先将卫生间室温加热到更高温度,水温应调到40℃,洗前准备好沐浴露、浴巾、纸尿裤、衣服、棉签、酒精等各种所需物品,洗澡动作要迅速,5到10分钟内洗完,用浴巾包裹,擦干,及时穿上洗尿裤、衣服,并做好肚脐的清洁、消毒。
吃得好
宝宝勤吸吮,保证其热能供应,这是调动自身保温的最好方法,因此,勤哺乳,按需哺乳,保证宝宝的好胃口也非常重要。
链接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中以寒冷损伤最多见,称为寒冷损伤综合征。这种病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体温不升,在5℃以下,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早产儿要送保温箱复温。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1. 保暖别过度。给宝宝保暖,并非温度越高越好。有些妈妈不注意,大冬天宝宝会被热出痱子。在过分保暖的情况下,体温可上升到40℃,甚至引起抽风。
2. 有的家长喜欢给早产儿穿上几层衣服,如内衣、毛线衣、棉袄,感觉是很暖和了,其实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内衣外面穿一件棉袄,保证身体与衣服之间有一定间隙,上面再盖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篇9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体重多
护理体会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早产儿体温、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不恒定,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动;呼吸功能差,呼吸快而浅,有时不规律,出现间歇,甚至窒息状态。
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测量记录一次,发现面色青紫、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保暖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室温宜在24~28℃,相对湿度60%左右,体温保持在36・5~37℃(肛温)。体重
暖箱使用前必先通电预热,一般通电2h左右,才能使箱温稳定,之后才能把早产儿放入。箱温应根据出生体重、体温、出生天数及生活强弱来调整,一切护理操作均应在温箱中操作,每4h测体温一次,并密切观察箱温及湿度。
当早产儿体重>2000g,体温恒定,喂养及一般情况良好,方可搬出暖箱。暖箱应每周消毒一次。
吸氧的观察与护理 维护呼吸道通畅和给予氧气吸入是早产儿的重要护理措施,吸氧应间断。以解除青紫为宜,最好不超过3d。氧浓度应控制在30~40%。目前多用鼻导管吸氧,头偏向一侧。
吸痰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咳嗽反射较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吸痰时戴一次性手套,动作轻柔,边吸边转动吸痰管,以便痰液完全吸出,吸痰管应每日更换一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肺部感染。
喂养的护理 早产儿吸吮及吞咽能力弱,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首选母乳喂养,若吸吮能力良好可直接哺乳;若吸吮能力差,而吞咽良好,可用滴管或小匙喂养;若吸吮 吞咽均有困难,可用胃管喂养;对不能经口进食者,采用静脉营养,宜选择周围静脉;各种营养液和抗生素应现配现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测体重、记录出入量、观察二便的变化。
预防感染的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液轻轻擦试口腔,预防口腔炎。
皮肤的护理:早产儿抵抗力低,早产儿出生后皮肤呈红色,2~3d后出现黄胆,肤色呈红黄色,胎脂多、胎毛也多,尤以面、肩、背部特别多,可用消毒植物油纱布擦去,以免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糜烂,为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可涂爽身粉,勤翻身,防止皮肤受压。尿布要柔软,勤更换,衣服应宽大松软。
脐部护理:出生2h内应注意脐部有无出血,以后每天检查更换脐纱布一次,以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一般在3~7d。若脐窝潮湿或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洗净,涂1%龙胆紫使之干燥。若脐部感染严重可给予抗生素。若已形成肉芽组织,可用5~10%硝酸银点灼后再以生理盐水洗净。
预防出血的护理 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功能及肝内酶系统不健全,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因此,出生后第1d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0mg/d,连用3d。以预防皮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
预防低血糖的护理 早产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肝糖原合成血糖的功能减低,易于出生后2~36h内发生低血糖。
篇10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妊娠37周以前出生均为早产儿。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健工作的不断落实使得早产儿死亡率比以前明显下降,但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早产儿占相当一部分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因此加强早产儿的喂养与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中之重。
1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2月-2012年4月共收治6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双胞胎10例(其中龙凤胎3例)孕周30-36周,体重1040-2450克。其中出现窒息11例,黄疸24例,并发症7例。成功抢救2例:孕31+3周1040克和孕32周900克的早产儿,住院天数最短4天,最长40天。
2喂养
于生后2-4小时可试喂水,6-8小时开始喂奶,早期喂养能使低血糖发生减少,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缩短。
2.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品,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IGA,LGM抗体可以提高早产儿的抵抗力,同时还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因此要保证早产儿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
2.2配方奶喂养母乳喂养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可给予优质的配方奶粉喂养。体重2000克以下或吮吸能力较差,及因母乳喂养引起的喂养不良可采用鼻饲喂养,体重越轻哺乳次数相对越多;体重小于2300克吮吸能力弱时,可用滴管或奶嘴试喂,逐渐增加次数;体重大于2300克,如生后情况良好,生后6-12小时先喂温水,再过渡到母乳喂养;在用奶嘴喂养体重大于2500克的早产儿时,如果消化功能基本成熟,可按足月儿喂养。
2.3奶具消毒奶具每次喂奶后,用清水清洗后用开水冲烫,放入锅内用沸水煮30分钟,每天两次,以备下次使用。
3护理
对早产儿,工作人员因相对固定,专病专护,设备齐全部,如备用暖箱,微量泵,床旁监视仪,各种抢救药品等。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因出现呼吸暂停,因此应立即给予弹足背,托背,吸氧等抢救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巡视,预防不测发生。
3.2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温和胎龄来调节温湿度,一般暖箱温度应控制在30-35摄氏度,相对温度55-65%,各种治疗操作因集中进行。静脉输液时因采用留置套管针,不但减少疼痛还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箱体散热增加。
3.3增加抚触次数刺激心理发育护士每天接触早产儿时要先洗手再涂按摩油进行皮肤按摩。日常护理时要加强与患儿间的语言交流及目光交流,这对心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3.4预防感染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病房谢绝非工作人员入内,最好采用隔窗参观,病室定期消毒并进行空气培养。
精品范文
10早产儿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