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业务学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业务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2.2实施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及学术情况实施前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1项,护理创新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施后分别为5项、16项和7篇。
3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31-02
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的最佳方法。在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穿刺针管道和透析膜等装置的接触可触发机体的凝血酶系统,在透析器和血液管中迅速发生凝血,致体外循环难以继续进行。因此,透析必须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形成,以免导致透析器和管道堵塞。但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采用无肝素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发生,而无肝素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凝血,这既影响透析效果,造成患者失血。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48例,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平均53岁;高危出血原因:消化道出血12例,肾病综合症出血2例,肾移植及各种手术后3天内16例,生殖道出血7例,其他出血11例。
2 透析方法
我院采用膜面积为1.5m2AM-HX75醋酸空心纤维透析器及费森尤斯公司生产F7聚砜膜透析器,采用日本DBB-27型和费森尤斯4008B型透析机,为碳酸盐透析液,时间2~3h/次,血流量为250~3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3 护理
3.1 透析前的护理
3.1.1 了解病人有关情况
重点了解病人体重增长情况,血压升高程度,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贫血程度,心功能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3.1.2 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冲洗
选用生物相溶性好,血栓形成低,对血管刺激小的透析器,并一次性使用。透析前用含12500U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浸泡透析器30~60min,然后用1.5L生理盐水加2500U的肝素钠,预冲透析器及血液管路,至少30min,连接病人前将预冲液排尽。这样可避免肝素盐水进入病人体内引起出血。
3.1.3 建立血管通路
采用动静脉内瘘和颈内外静脉或股静脉单、双腔留置插管,以保证治疗所需的血流量。
3.2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3.2.1 超滤量调节
无肝素透析的超滤量计算应在原有超滤量基础上再加透析过程中的冲洗液量,以免水潴留。
3.2.2 血流量调节
开始以100 ml/min的血流量快速连接病人,只要病人能耐受可逐渐增加到250~350 ml/min,因血流快可减少凝血机会,也可提高透析效率。但对心功能不良着,血流量应控制在200 ml/min。
3.2.3 冲洗方法
透析开始后10~15min用生理盐水100~200ml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冲洗目的是检查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并轻击透析器及管路,将沉积的红细胞震落。透析中每15~20min定时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并检查有无凝血倾向。
3.2.4 护理要点
透析过程中应专人守护,密切观察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及堵管现象,随时轻拍透析器及动静脉壶。密切监测静脉压、跨膜压值,如发现静脉压、跨膜压升高,透析器变黑,动静脉壶变硬,应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并增加盐水冲洗频率。如有需要可酌情用少量肝素,严重凝血则根据治疗需要更换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压等病情变化,对血压下降患者立即减慢血流速度,保持头低脚高位,进行补液等处理。透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输血或输入血浆等胶体物质,因其可增加凝血机会。
3.2.5 心理护理
进行无肝素透析时,患者往往表现情绪紧张、恐惧,担心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慰,用言语和行动关心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血液透析,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透析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应即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待稳定后用平车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交待透析病情及注意观察事项。
4 小结
我院对48例患者进行无肝素透析,其中未见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或数条纤维状凝血37例;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状凝血9例;严重凝血或透析器半数以上凝血2例。无肝素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无肝素透析技术对急、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篇3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护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目前,在微生物学课堂上部分学生机械记忆,应付考试,教师灌输式教学,学习效果差。
1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教学的责任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熟悉其它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查阅相关领域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任课教师首先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1.2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是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得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更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会给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Flash制作简短录像,例如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病毒的复制过程等等以加深学生影响。同时信息含量大、重现力强的优点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1.3多样化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1.3.1 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种病原体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的方式将相似的病原体进行比较,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较容易了。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决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内容。
1.3.2 总结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等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归纳中注重不宜归纳但又须抓住知识点的引入强调,使混杂的各论内容展现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明确重点,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及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能力。
1.3.3互动引导法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横向比较与归纳。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1.4 加强微生物学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病原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病原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又与各临床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
2 护理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我校护理本科现使用教材是第八版“医学微生物学”这本书和临床医学等其它普通本科专业一样,其它本科专业的课时数为30学时,而本专业课时数仅有20学时,此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师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从而教学效果较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条件,要适当的增加课时数,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护理专业学生都认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与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关系不大而忽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首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这门课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微生物学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实用性”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踏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患者服务。
(通讯作者:马海梅)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何丹 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篇5
【关键词】 无肝素 通常血液透析的病人都需要全身肝素化,但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进行全身肝素化是相当危险的,可以加重出血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对有活动性出血病人行无肝素透析尤为重要。我们2007年至2013年共作了71例次此类透析,配合积极的护理,透析效果满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4-01
凝血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为防止透析过程中管路及透析器发生凝血,需要配合适量的抗凝药物。目前临床首选的抗凝药物为肝素,其次是低分子肝素。
护理体会 保证患者的安全,达到透析的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肾衰竭者,无肝素透析病例4例,共透析25次,男3例,女1例,年龄25~74岁,平均45岁。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的原因:脑出血1例 上消化道出血2例,阴道出血1例。
1.2 方法
1.2.1 透析器的选择 选择生物相容性好、面积大、超率系数高的透析器,透析膜多为血仿膜或聚丙烯月青膜。对发生失衡综合征风险大的患者,如身材小、透析前血尿素氮浓度很高的患者不能用高通量的透析器。
1 2 2 仪器及透析液的选择 选择费森尤斯血透机,采用碳酸氢钠透析,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60~280)ml/min,透析时间2~4h。
1.2. 3 肝素盐水预冲 透析器和管路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充分浸泡(50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20 mg),并循环15~20 min。透析器最好一次性使用,因重复使用的透析器和管路经过酸和碱的洗涤,容易使纤维素附着,造成凝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体外循环前,必须将预冲的肝素盐水全部放掉。
1.2.4 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 透析过程中每15~30 min用生理盐水100~200 ml在泵前快速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阻断动脉端管路,并注意观察透析器及管路是否有凝血情况,应随着冲洗生理盐水增加不断调整脱水量。
2 体会
2.1 透析前护理
帮助病人称体质量,决定脱水量。选择好内瘘穿刺部位,准备接机。穿刺一定要用大的针头且流量一定要达到260ml/min才可以上机,且插管的管道一定不能堵。
2.2 透析中的护理
先接动脉管道,然后接静脉管道,建立体外循环,血流量每分钟达到260ml以上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因此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比如有无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心慌等。每30min测量血压、脉搏、心率1次。同时注意针头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
2.3 透析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按照常规绷带止血,注意血压低的病人要防止内瘘堵塞,做好宣教
2.4(1)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治疗配合及血透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透析前护士应用亲切的语言及和蔼的态度了解病情,安慰患者,用熟练准确的技术为患者治疗护理,使其在心理上解除恐惧,产生安全感,使患者得到精神支持,更好地配合我们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对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妥善固定穿刺侧肢体和血管通路,避免血管不通畅、血流量不足而引起体外循环凝血。(3)严格掌握透析过程中冲洗生理盐水的时间和剂量,并做好记录。重视透析过程中的滤出,防止水钠潴留。若有心衰的患者应在短时间内先进行单超,减轻心脏负荷后再进行无肝素透析。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快,使血液浓缩,血流量不足,血压下降均是促凝因素,要注意防范。应随着冲洗生理盐水的增加随时调整脱水量。(4)密切观察透析器及管路中血液颜色的变化,如血液颜色变深,透析器出现黑色线条,说明有凝血的可能;动静脉压力和动静脉壶的张力上升,提示有凝血的可能。动静脉壶的液面应保持在2/3处,以便于观察。护士应根据观察到的凝血的指标,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无肝素透析不能完全避免体外凝血的可能,故透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4 h。(5)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不应在动脉管路上输血或输注脂肪乳剂,因两者均可增加透析器凝血的危险。
篇6
摘 要: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对600名护理专I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度调查。结果 2011级、2013级、2015级3个不同年级均有70%以上的学生报考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大部分学生就读护理专业主要是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护理专业80%以上是亲友的决定,3个不同年级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护士社会地位高、护士福利待遇高、护理工作辛苦和压力大的认识,2015级均明显高于2011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学生 专业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45-02
专业认知简单说就是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工作性质的认识。对专业具有全面清晰认识是学好专业的前提,对专业的认知既是学生形成积极专业情感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必要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存在一定偏见,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成绩不理想[1]。为学校有针对性在专业教育中采取干预措施、使学生对护理专业具有良好的认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笔者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对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开展了护理专业认知现状的专项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600名,15级(一年级,新生)学生200名,13级(三年级,毕业实习前)学生200名,11级(五年级,毕业实习后)200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资料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共8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题。问卷调查前先向护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问卷独立完成,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015级、2013级和2011级护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见表1,3个不同年级均有70%以上的学生就读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说明社会对护理专业是比较认同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填报了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热爱该专业,仅有11%~16%,可见大部分学生就读护理专业并非是热爱护理专业,而主要是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因此,80%以上选择护理专业是亲友的决定,并且3个不同年级学生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护士社会地位高、护士福利待遇高、护理工作辛苦和压力大的认识, 2015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2011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专业就业率高,护理工作稳定在社会上基本达成了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护理专业始终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的主要因素。但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在16~21岁左右,社会阅历尚浅,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易受环境影响,故报考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受亲友影响、易就业都与学生受到社会影响有关。随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经过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的经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断提高,有了更深理解,故有了毕业实习经历的2011级学生对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认为护士社会地位高、护士福利待遇高、护理工作辛苦和压力大的认识与2015级、2013级的在校生有了许多不同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卫生职业学校在招生前尚需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招生咨询等途径宣传专业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报考前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工作内容、毕业后就业去向等内容有比较全面了解[2]。同时,学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应有针对性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对护理工作具有良好认识。
总之,卫生学校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大力宣扬护理行业的独立性、科学性、严谨性、综合性、挑战性,人们对护理职业的视听,并要加强专业教育,提高护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职业信心、为今后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为响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我院血液净化科于2013年1月开始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同时加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特色护理模式等措施,整体的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寻求最有效的护理模式[1]。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科共有透析患者140名以上,其中长期透析的患者达100名以上,住院周转患者共74名。科室护理人员共3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22名。科室普通透析机35台,在线血滤机7台,CRRT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4台。每年进行透析的人次达25000余次,血液透析滤过的人次达2800余次,血液灌流的人次达170余次,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达5500h以上。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加强优质护理的理念
召集科室人员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首先向各护理人员阐述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并告知其展开本次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全科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将优质服务牢记在心,并围绕本次活动进行工作。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准,并根据该标准找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差距,将其落实到实处。
1.2.2改革排班
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各个班次,保证交接班的衔接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的连续性。排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水平等进行有效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新老搭配,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防止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2]。
1.2.3护理责任包干制
将整个病区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感染区域与非感染区域,并交予两个责任组进行管理,每组包含责任护士两名,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例患者。责任护士对于自己管理的患者病情应当有大致的了解,并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包括日常护理、各项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的优质护理。
1.2.4护理模式改革
为患者推行人性化护理,做到“一心、二到位、三声、四有、五清” [3],具体措施如下。①提供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做到“一心”: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的治疗着想。②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做到“二到位、五清”:健康指导到位、各项监测指标到位;清楚患者的姓名、各项检查情况、透析情况、用药情况、具体费用。③为患者提供温馨服务,做到“三声、四有”:接待过程中有欢迎声,工作不到位有道歉声,患者出院时有送别声;患者就餐时有护理人员帮忙,缴费时有人办理,检查时有人陪护,不良情绪时有人疏导。④为患者施行无陪护制度,为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环境的安静与清洁,应当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患者在治疗时护理人员一直在患者旁陪护,一切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让患者在治疗期间真正做到无陪护制度。
1.3观察指标
①在工作开展前后各抽取5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4]对其护理工作进行量化与评分。②观察推行优质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发生不适症状几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3结论
血液净化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终末期时采取的一种替代疗法,该类患者多需要长期且多次治疗,所以这类患者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关怀。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损伤,所以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应该重视。日常护理中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同时强化自身的护理机能,巩固血液专科基础知识,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势在必行。
篇8
【关键词】化学;五年制护理专业;调查
化学是五年制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相对下降,教学课时缩减,后继专业课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要求又较高等新情况的出现,同时化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各高校相关领域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本校五年制护理专业化学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习态度方面等方面。此外,还考察了目前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感受,争取能对化学课程的编排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问卷调查在2012级和2013级两个年级共八个班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500份,学生当场答卷,共回收问卷492份。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五年制护理专业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讲授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讨论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做、乐、赛”教学法。对这几种教学方法喜好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18.3%的学生喜欢讨论法,78.2%的学生喜欢“做、乐、赛”教学法,只有3.5%的学生喜欢讲授法。由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喜欢“做、乐、赛”教学法。
(二)学习态度
问卷1-4题数据统计及分析,
(1)、对化学的认知程度( )
A、很重要 B、较重要 C、不重要 D、不知道
(2)、对化学的喜好程度( )
A、很感兴趣 B、较感兴趣 C、不感兴趣 D、讨厌
(3)、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 )
A、容易 B、比较容易 C、一般 D、困难
(4)、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 )
A、满意 B、一般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表1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评价并不乐观,只有 21.1 % 的同学认为化学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很重要,3.5 %的同学认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不重要,而认为化学重要性一般的同学66.2 % 。这里可能是2013级学生目前大部分学习的是基础课,还没有大量开设专业课,以致目前还没有把化学知识应用到专业课上,所以没有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比较乐观的是,对化学兴趣十分浓厚的同学占36.5 % ,一般有兴趣的同学占了53.6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是说90.1 %的同学对化学学习颇有潜力可挖,如果我们合理引导,完全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对于少数3.6%讨厌化学学习的同学我们更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来看,12.9%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化学知识很容易,对所讲知识的接受情况很好。有10.9%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有57.2%的学生认为一般,不容乐观的是,认为化学所学知识困难的学生占19%。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留意一下后进学生,采取合理的方法使他们把化学成绩赶上来,避免专业基础课学不好,从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从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来看,比较乐观的是72.9%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22.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水平一般,但是,4.4%的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还不太满意。这里应该继续调查不满意的原因,从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问卷第(1)、(2)和(3)题数据统计及分析
(1)你认为化学所学知识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
A、难以满足 B、内容合适 C、内容偏多 D、感到茫然
(2)你最希望增添的化学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3)你最希望删去的化学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32.2%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50.4%的认为课堂所讲授内容合适,11.3%的学生认为内容偏多,6.1%的学生对此感到茫然。说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化学的态度进行分类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据统计,90 %以上的学生要求增添实验和与生活有关的化学内容,表达了他们“增加动手机会”,“到实验室里做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的强烈愿望,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前的化学教学存在实验教学过少,与实际应用有较大脱节的弊端,导致学生对当前化学教学的不满。这说明我们的确还没有发挥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优势。我们应该尽最大可能进行引导,并积极拓展其他途径,如自制简易反应装置等,提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而 80%以上的学生要求减少过于复杂的理论和繁难的计算。
(四)教学手段
目前,本校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这次调查表明:有6.3%的学生持支持态度,有3.5%的学生支持传统的板书教学,但是,90.2%的学生提出多媒体教学应该与板书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太多,屏幕切换太快,导致无法摘记和思考所学内容。其次,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不强,受限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最后,由于教学课件演示的屏幕面积有限,每次显示的信息量受到限制。
(五)具体感受
以上几个问题反映了当前五年制护理专业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整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二、 启示及建议
通过此调查问卷反映出了当今五年制护理专业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会学习,只会死记硬背,甚至厌恶学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50页)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此外,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他们对这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其实当他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2]
(二)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有好的教学内容,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与化学有关的现代科技成果以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把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相联系,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78.2%的学生表示喜欢“做、乐、赛”教学法,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摒弃传统的讲授法,把“做、乐、赛”教学法作为首选,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做、乐、赛”教学法。通过数据分析,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结合板书最受学生欢迎。
(三)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些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通过实验课加以引导,也能很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使枯燥无味的化学理论变得生动多姿。因此,加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化学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面向全体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使化学课真正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1]。在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中,生物化学是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营养学、临床输液、临床护理观察和处理、生化检验和临床治疗用药相关的基本知识。生物化学内容抽象,代谢过程错综繁杂,而且知识发展很快,是护理专业基础课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目前,中国的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记忆为导向,以讲授理论为途径,以考试成绩为终点开展教学,方法枯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厌恶而放弃学习,挫伤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2]。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生物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要做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生物化学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但学习兴趣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具备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PBL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基础,由精选问题、界定问题、解析问题、展示成果、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组成,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并给出问题的答案,那么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重点,理解了难点。例如生物化学绪论课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平铺直叙地讲解生物化学的含义、学习内容、发展简史以及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通过第一次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生物化学信心的目的。很多学生把生化比喻为神话,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为了消除这一恐惧心理,树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可以以问题来引入,比如我们早餐吃的包子是如何进行代谢的,护士打针前为什么要用酒精消毒,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自然的引入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去,克服畏难心理。
2.形象化教学:抽象的世界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因此各种概念、分子结构以及代谢反应都十分的抽象,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学习兴趣逐渐减少。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4]。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模拟微观结构,动态演示代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应用三维动画直观演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利用图片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教师还可以自带铁丝和纸张,演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α-螺旋和β-折叠,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比喻的方法:增加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比喻的方法,可将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学生常见的情景,使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感觉很亲切,很熟悉,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能量的储存时,可将能量比喻成工资,磷酸肌酸比喻成银行,工资花不完就要存进银行,多余的能量就要储存在磷酸肌酸中,缺钱花就要从银行取钱,能量不够用了,磷酸肌酸就要将能量转给ADP使ADP生成ATP为机体提供能量。这样讲授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现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很好职业素养、过硬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为接下来学习护理技能操作提供理论基础,针对性非常明显[6]。
1.案例式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之后迅速成为一种全球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案例教学则强调主体的转换,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输出改变为多向互动。在实施案例式教学时,教师提前布置下一讲的案例,让学生下课后通过网络或图书馆寻找案例的相关资料,找出案例与所学知识的相关联系,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最后总结评价。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主动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比如讲糖代谢时,可以与糖尿病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消除学生对复杂的物质代谢途径学习的恐惧感。。
2.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所以,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学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例如讲解嘌呤核苷酸代谢时,可先引入痛风的病例,结合患者的图片,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只有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春梅,邢爱红,王宁.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2-15
[2]汪福源,唐宁.关于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35-40
[3]Kwan CY.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medicalp-halmacology[J].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02,366:10-17
[4]李楠.让多媒体融入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1-23
篇10
【关键词】血液灌流;药物中毒;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36—02
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快排出体内毒物。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血液灌流(HP)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清除毒物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1】 。它可以清除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目前已经成为抢救急性中毒的首选措施【2】。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5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药物中毒患者56例,男17例,女39例,年龄在l3~67岁,平均年龄36.2岁。中毒种类为: 有机磷中毒41例,毒鼠强中毒6例,氯丙嗪中毒4例,安眠药中毒5例。中毒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其中行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4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急诊室彻底洗胃、补液、吸氧及对症处理后,立即收住ICU。使用1次性无菌血液透析导管穿刺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血液灌流为临时性血管通路,首选股静脉、颈静脉,方便迅速,有利于抢救【3】),建立血管通路,使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23O型树脂灌流器,尽早床边血液灌流。
1.3 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后24小时清醒者6例,24~48小时清醒者17例,48小时后清醒者28例,2例因病情无明显好转家属要求出院。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者3例。抢救成功率91.07%, 住院时间4-9天,平均7天,治愈病例出院后随访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2 观察及护理
2.1 灌流器前的准备:操作时把灌流器垂直固定于灌流机支架上,高低相当于患者心脏水平。连接动静脉管路,先用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预冲灌流器及全套管路,避免因灌流器中的活性炭吸附葡萄糖而发生低血糖反应。然后用3 000 mL肝素盐水(每1000 mL生理盐水加20 mg肝素)冲洗,速度为100~200 mL/min。冲洗时用手轻拍或转动灌流器,排除气泡,清除脱落的微粒。再将动静脉管路连接闭路循环15 min,速度为200 mL/min,以保证灌流器充分肝素化。灌流前由静脉注射首剂量肝素10 mg,灌流开始1小时后追加肝素10 mg,灌流血流量150 ~200 ml/min。灌流结束后避免用生理盐水回血,以免被吸附物质重新释放入血【4】。每次治疗时间2~3小时,间隔8~ 24小时再予治疗,持续2~ 3天。
2.2 灌流中的观察及护理
2.2.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灌流过程中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去枕平卧,加快补液,使用升压药,必要时输血、血浆、白蛋白等补充血容量。灌流前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随着血液灌流的作用,毒物被逐渐吸附,许多患者可出现谵妄、躁动不安。应加床档保护,以防坠床;合理使用约束带;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同时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机械通气者做好相应护理。
2.2.2 保持体外循环通畅:妥善固定血管通路,防止管路挤压变形、折断或脱出。各接头紧密连接,防止滑脱出血或空气进入导管致空气栓塞。同时严密观察灌流器内血液颜色,有无血凝块,及时调整肝素用量,维持管路通畅。另外,室温过低也容易发生凝血。因此要保持室温在24—26℃,同时做好病人的保暖。
2.2.3 若HP后1小时左右患者出现寒颤、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应考虑灌流器生物相容性差所致【5】,应及时汇报医生,静注地塞米松等,勿盲目终止灌流,以免延误抢救,本组有1例灌流 1小时后出现上述反应,经妥善处理,顺利完成HP。
2.2.4 因HP能清除很多药物,如抗生素、升压药等,因此HP期间,避免使用抗生素。使用升压药时应及时依据血压调整剂量。
2.2.5 HP中经常观察各穿刺点、胃肠减压、牙龈及尿液是否有出血现象。及时根据全血活化凝血酶时间(ACT)调整肝素用量,HP结束后依据ACT给予适量鱼精蛋白对抗。
2.3 灌流后的观察及护理
2.3.1 HP只能清除毒物本身,不能纠正毒物已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HP治疗过程中要视病情
使用解毒药物,依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如洗胃、导泻、吸氧、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抗休克、纠酸、抗感染等。
2.3.2 出血的观察:HP后仍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本组病例HP后发现置管穿刺点渗血5例、鼻腔牙龈出血及血尿各1例、消化道出血2例。给予穿刺点砂袋压迫、止血药、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对症处理后止血良好。本组病例中有3例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无肝素灌流。
2.3.3 股静脉置管的护理:维持HP期间置管通畅。每次HP结束后以高浓度肝素液封管,下次操
作前抽出封管液并弃去以免肝素大量进入体内。置管仅使用于HP,禁止从置管内输液、输血等。及时更换污染、潮湿的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
2.4 心理护理 多数药物中毒患者均因对生活失去信心或与家庭成员、同事发生矛盾而服药。本组病例除1例为误服,其他均为自服。故当患者神志转清时,要耐心劝解、开导,同时与家属沟通,化解矛盾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血液灌流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吸附的方法来清除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毒性物质,最后将净化的血液回输给患者,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应掌握早期、恰当、充分,一般于服药后2~ 4 h内为佳,>12 h效果不佳,不能保证治疗最大效率(本组3例死亡病例为服药后>12 h入院);每只灌流器行HP 2~3 h吸附毒素已基本饱和,再延长灌流时间不仅不能增加有机物质的清除率,反而吸附的毒素被解除、置换下来,使病情加重。血液灌流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是在传统内科治疗基础上的一种新技术,比传统内科治疗清除毒物快、病程短、疗效显著、抢救成功率高。同时,做好血液灌流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保证灌流的顺利进行,是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博,张冰.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药物中毒36例疗效分析[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1):59—60.
[2] 曾平,张福英.血液灌流治疗重度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38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46—1347.
[3] 林志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O07.17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