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贵州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母婴优教中心,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妇科实施优质护理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0例患者,将她们分为观察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两组,观察组为2013年5—6月收治的患者,予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为2011年5—6月收治患者,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实施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妇科;优质护理;细节管理;重要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42-02
随着国家卫生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不断深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成了各医院护理工作的重心。临床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杂,规范多,交接多,稍有疏忽,轻者引起不满、投诉或医患纠纷,重者危及病人生命。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和服务质量,是患者对医院评价的关键,而护理工作的细节,又是患者对护理服务是否满意的重点。多数临床实践证明,优质护理对减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中的细节管理作为优质护理的关键,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为提高护理工作和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细节管理。本研究对我院妇科2011年5—6月收治的400例及2013年5—6月收治的400例共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了妇科实施优质护理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5—6月收治的400例患者(对照组)及2013年5—6月收治的400例(观察组)共800例患者,将19岁以下及60岁以上排除在外。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10.6)岁。居前五位的为各类流产(108例),各部位异位妊娠(82例),子宫肌瘤(33例)宫颈息肉(20例),各类盆腔炎(1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10.4)岁。其中有240例患者为剖宫产,104例患者为顺产,56例患者接受了妇科手术。居前五位的为各类流产(145例),各部位异位妊娠(84例),子宫肌瘤(22例)宫颈息肉(50例),各类盆腔炎(13例),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①做好患者入院环节的细节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切实做好接待工作,进行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病房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开水供应情况,热饭菜的地点、管床医生和护士等,并予书面告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尽可能将便捷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患者;②做好病情观察治疗中的细节管理。由于妇科临床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正确实施诊疗措施。在护理和交谈中要善于倾听患者的主诉,从细微处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充分吸收各科医疗知识,增强预见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尽早发现患者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尽力做到前瞻性诊疗,根据医嘱及时予相应治疗和护理,保证正确、及时地将医疗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问题给予合理恰当地解决;③做好患者出院时的细节管理。在患者出院时,切实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详细告知出院用药,注意事项,复诊要求。对出院患者的药品种类、数量进行严格查对,并详细介绍具体使用方法,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正确使用,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按照出院医嘱要求,根据需要或有特殊不适时及时复诊。
1.3 评价方法
依据我院护理部每月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督查的综合评分,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1.4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3.1 优质护理和细节管理概述
优质护理是一种最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将策划、护理、绩效、评价、教育、文化等有机结合了起来,细节管理在优质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辨认、分析、延伸、超越细节,从而对管理战略进行有效实施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保持科学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精心做到数据化、精确化处理,给予细节上的问题以充分的重视。其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服务提供给患者,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2-4]。
3.2 优质护理和细节管理在妇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及效果
由于妇产科临床患者具有较多的疾病种类、较复杂的病情及较快的病情变化速度,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护理是一种最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将策划、护理、绩效、评价、教育、文化等有机结合了起来,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其中的细节管理对于优质护理作用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数临床实践证明,医疗管理细节的落实为优质妇科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患纠纷,使医疗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保证;在将人性化的服务提供给患者的同时,促进了妇科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从而显著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5-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和细节管理在妇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及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之,妇科实施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开展优质医疗服务示范病区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0(3):32.
[2] 汪中求. 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 成书娅,马涛,马应忠,等. 妇产科优质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 : 559.
[4] 徐婕,张前德. 浅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 : 78.
[5] 朱皎玲.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58.
[6] 李秀云.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探索责任制护理绩效考核方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 : 26 -27.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疾控中心门诊2015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768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7月至12月收治患者784例,优化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7例,女37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8.8)岁。观察组:男405例,女37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6.9±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优化护理管理,具体策略和内容如下。1.2.1提升思想素质:①开展思想教育,树立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光荣感,利用先进典型事迹落实培训工作,激发护理人员建设疾控的主人翁意识。②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引导其充分理解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1.2.2提升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①重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借助专家讲座、进修培训、经验推广、业界交流等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②开展“三基”强化训练,一方面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一方面对重点护理知识进行普及,安排资深医生进行授课,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人体解剖和急救护理知识及救助技能。③利用晨会提问,综合进行晕针、不良反应等问题的处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掌握与业务相关的护理基础;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1.2.3完善管理制度:①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护理人员编制,采取弹性排班模式,确保护理人员休息充足;工作期间,做到互相监督、提醒和关心,为其营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②建立“工效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2],以护理工作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依据,对成绩合格者进行奖励。③完善护理理论体系,增强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术活动,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及工作热情。1.3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进行评价[3],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利用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项,以“基本满意率+满意率”计算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数据,和t检验,P<0.05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HAMA评分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采取措施优化门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建优质的护理团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疾控服务质量,是疾控中心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4]。预防接种门诊作为疾控工作的第一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患者对疾控中心工作的第一印象,与此同时,门诊服务质量也是体现疾控水平的重要标准[5]。医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转变的当下,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要求,而预防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在疾控整体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医德、严谨作风、丰富知识以及娴熟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职业责任,从而确保护理及服务质量。疾控整体工作中,护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在疾控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护理管理者需要更新传统观念,探索方法和措施完善管理,以科学和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体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投入到门诊工作之中,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促进疾控整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6]。此次采取优化策略增强门诊护理管理,从提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对疾控中心门诊工作进行改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及门诊护理工作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护理管理,提升疾控服务质量,最终取得满意效果。我们利用HAMA评分和满意度对门诊护理管理的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HAMA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4.8%,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改进和优化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服务质量,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服务质量对疾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门诊护理管理,对提高疾控服务质量,促进疾控工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哈丽霞·托克达生 单位:塔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林淳婷,何玉华,陈育红,等.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27-228.
[2]姚峥,赵国光,刘德海等.加强综合医院专家门诊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实践[J].中国医院,2016,20(6):53-55.
[3]黄红梅,熊彬,张玲,等.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3,(21):2552-2554.
[4]吴小君,应红华,严跃琴,等.参与性管理模式在民营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4):377-379.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近几年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提供更高层次和要求的服务,适应新形势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减少实习期间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并对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展开了对如何提高实习护士法律意识的探讨。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强化护生法律意识,使其在临床护理实习中,言行谨慎、细致、耐心,学习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这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
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通过临床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专业中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化服务。
保护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力有节,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1]。
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开设法制课:首先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之前,需进行5~10课时的法制课。使她们在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她们要学法、懂法,以便更好地守法。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要求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重视带教老师的实际考核,只有考核双优秀者才能胜任。
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①结合临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老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讲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讲不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让护生理解: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交往是最密切的,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马虎[2]。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是防止一切事故的关键。②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根据分级护理原则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即使面对一个昏迷患者或是无表达能力的患者,也要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人员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将构成侵权,甚至犯罪。③向护生讲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果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抢救危重儿时因头皮针几次穿刺不成功不能很快进行输液给药,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新的医疗仪器不会使用,没有仔细看说明书等,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护生应努力练熟每一项护理操作。④让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不单独进行治疗性护理操作。在工作中不应感情用事,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要密切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和带教老师,否则,发生问题护生要承担责任。⑤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带教老师、护士长或在场的医生,不隐瞒事实、情节,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遵守科学的方法,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
讨 论
加强护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患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很快地掌握了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能主动地学习、练习、观察病情,并与临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法律意识与实践的关系:①护生能主动将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能主动地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使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②护生懂得了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懂得了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3]。因此护生能自觉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认真填写,护生的责任心自然得以加强。③护生能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更正无误后再执行,不能盲目执行医嘱,应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娇江,孙继良,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
篇4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手术室 效果观察 工作
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7~73岁,平均57.8±2.5岁,手术类型:骨科23例,普外科40例,妇科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42例,大学及以上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包括禁饮食、介绍术中注意事项,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40例行围术期舒适护理:①术前舒适护理:开展术前访视工作,用亲切、诚恳的语言主动和患者交流和沟通,注意交谈时间安排,宜在10~15分钟,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为佳,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并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就手术室环境、手术的方法及程度、麻醉方法、手术时间进行针对性讲解。就不同的病情和患者,对术前准备的内容、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热情解答、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基本情况,行心理护理,消除担心、顾虑,以积极轻松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是确保手术成功的有利条件。向患者简单介绍麻醉师、主治医师的娴熟操作技术,并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以使患者从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安全感和满足感,提高治疗效果。②术中舒适护理: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各项安排,对手术室湿度、温度在术前30分钟进行调节,湿度宜控制在50%~60%,室温22~25℃。由访视护士亲切、热情地对患者迎接,并送至手术室,为患者迅速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依据手术需要行延长管及三通管连接,以利于麻醉用药及术中补液、补血,就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用途向患者说明,让患者轻松接受操作。指导患者取正确的麻醉,讲解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用途和目的,使患者放心轻松的进入麻醉状态,协助医师在麻醉结束后对手术进行摆放,注意保暖及消毒,可用臂垫、头架等保护用具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舒适。如患者在术中取平卧位时,为防止臂丛神经损伤,不宜过度外展两上肢,行截石位的患者,注意两腿分开的角度,并在下肢各支撑点垫好软棉垫。手术时间过长时可对下肢在每隔30分钟行1次按摩,以使下肢沉重感减轻,促进血液循环,使舒适感增加。手术全程需严格无菌操作,对操作声响尽量避免,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安静。③术后舒适护理:对皮肤上的消毒液和血变在术后进行擦除,可告知清醒的患者手术较为成功,让其回病房放心休养,术毕送至病房的各种引流管及静脉通路的通畅进行观察,交代病房护师各种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对全麻未清醒的患者向家属告知手术顺利,积极配合术后各项护理工作,加强术后随访,取合适术后,通常去枕平卧,为防止呕吐物引起患者误吸,可去枕后头偏向一侧。讲解术后禁饮食的目的及原因,以打消患者顾虑,明确舒适护理的重要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医疗纠纷减少。
观察指标: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信任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40分焦虑,反之无,总分20~80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和信任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外科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加之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机体循环系统、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均造成一定影响,甚至阻碍到手术进展,使治疗效果降低[2]。舒适护理为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整体的有效护理模式,以降低或缩短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使其心理、生理均达到愉快状态为目的,在手术室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得以丰富,使手术室患者获得舒适护理的同时,完成围术期整体治疗和护理,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促进了有效护患交流和沟通,使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5.6~84.3岁,平均年龄(56±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27.1~85.5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神经外科疾病,均排除严重心、肾、肝、脾功能严重损伤者,并且排除对抗生素等特殊药物过敏的患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工作缺陷:
根据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本课题研究员对本科室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总结如下:①是不是能够认真切实的执行护士管理规定,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要求自己。②护士盲目的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自信,不注重细节之处,认为细节琐碎之事无关大雅。③护士个人修养不够,对患者态度不够友善,并且不注重礼节,不注重严格尊重患者的感受。④忽视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杂实。⑤科室对本科室护士管理不够严谨,制度不太明确,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楚,具体护理环节没做到位,对护理实施不明确,监督不力。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从:强调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增强细节护理的理念;提高护士职业修养,注重礼仪细节;注重护理内容细化;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
1.3评价标准
1.3.1病情变化:
比较2组患者病情状态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意识状态用GCS评分测定,通过睁眼、语言、运动3个方面来评价意识状态,每个方面5分,评分1~9分为不正常、≥9分为正常。生命体征变化测定包括患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与否。肢体感觉功能变化包括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有无感觉障碍等多方面反射甚至有无障碍进行综合分析以无效、好转、显效3个层次。
1.3.2情绪状况:
比较2组患者愉悦、平静、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1.3.3患者满意度: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的意识较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感觉功能变化正常率分别为94.4%、88.9%和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9.3%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情绪愉悦、平静的良性变化者显著低于于观察组,对照组抑郁、焦虑、恐惧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91
开展护患沟通培训课程,提高急诊护生及护士沟通技巧,是应对日益高要求的患者及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措。有调查显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一系列沟通技巧和护士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护患沟通后,急诊科护理满意度上上升至99.8%,提高了护理质量。因此,通过护患沟通课程培训,提高沟通的技巧和有效性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认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现状,探讨门诊急诊护患沟通现状及对护生开展规范系统化护患沟通课程培训的效果及意义,对实习护生开展正规系统化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受培训的护生的护患沟通意识增强,护患沟通技巧提升,患者对护生的认可度提高。护生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知识技巧缺乏。护生是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是即将走入临床的护士,对护生开展护患沟通课程培训对增加其从业的信心,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接收实习护生72名,男6名,女66名,年龄19~23岁,平均20.5岁,本科学历32人,专科学历40人,先后分8组实习,每组9名护生。2010年11月开始对急诊科护生进行了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
方法:
⑴入科时对急诊科特点介绍及沟通知识系统理论教学:护生入科时,护士长都会向入科护生介绍急诊室的特点及有效沟通的重要性。2010年11月开始,护生对沟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每个星期集中学习1次,对发生在白班或夜班的无效沟通案例或较成功的案例,由值班护士在次日早上交接班时汇报讨论并由教学老师将案例整理于每周4下午固定授课的时间和护生一起集中学习。
⑵沟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学习沟通的概念、内容、形式、方法与技巧。请专业老师或临床有较强实战经验和理论的护士集中授课,系统学习沟通的理论和的技巧。如:①学习语言艺术,掌握沟通的基本功。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②学习沟通技巧,如沟通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流,而语言的交流是思想沟通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过程中,有55%是肢体语言,38%是语调,而内容只7%。③学习有效沟通。急诊患者普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都认为自己的病最严重,都希望得到最迅速、安全、有效的救治,而且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及医生的业务水平等。通过这些学习,就能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技巧作为指导,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⑶互动式讨论交流:老师讲解沟通内容及技巧后,再由学员讲述自己遇到的沟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一起讨论学习并归纳总结,共同进步。
⑷护患沟通案例学习:收集科室或他人发生过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护患沟通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集中讨论。掌握其关键,在碰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时灵活变通加以运用。例1:患者,女,56岁,诊断:高血压病,患者性格暴躁,惧怕疼痛,护生穿刺失败,该怎么做。例2:患者,女,48岁,诊断:急性胆囊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尚可。患者输液抗炎治疗半小时后疼痛未缓解,患者抱怨疼痛仍未缓解,怀疑诊断错误及所用的药物为假药。该如何。例3:患者,女,32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差。患者家属索要的水杯已用完,患者男家属发怒谩骂还要打人该怎么办。更多案例在此不一一列举。对于案例的学习,会先让护生思考作答,必要时进行场景模拟,然后老师再给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为此,也汇编了平时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以供学习培训所用。
结 果
2010年8~11月未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与2010年12~2011年3月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两个时段相比,护生护患沟通知识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2分、97.5分,患者拒绝护生静脉穿刺人次分别为143、59,护生健康教育人次分别为214、657,患者对护生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2%、98.5%。
讨 论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通过沟通能增进护患双方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及时提供准确、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卫生保健意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及医疗的纠纷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89.2%的护士有因沟通不良而发生过护患纠纷或小摩擦,虽然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认识,但缺乏正规和系统化培训。71.6%的护士在校期间仅学过部分护患沟通知识,77.3%的护士并未参加过任何关于护患沟通的培训。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举措:2010年3月为响应卫生部“创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从院领导、护理部到护士长及各一线护士都十重视护理服务质量,作为医院窗口,在重视护理服务质量上更是十分重视护患沟通。把护患沟通作为一项业务或课程来学习,就会加强对护患沟通的重视,从而有效地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矛盾和冲突。同时,因为护生是护理队伍的重要部分,也是护士的生力军,为此,护士长、各带教老师都十分重视护生沟通的培训。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护生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使护生增强了护患沟通意识,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减少了护患纠纷。对于同样的有效沟通作用因素和服务对象,在门诊急诊及其他科室针对科室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的开展规范系统化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护理工作中要使用好沟通交流,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修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心理学、健康医学、行为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边缘科学),敏捷的思维能力,拓展医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开展护患沟通课程学习对提高护生及护士沟通能力及有效减少和避免纠纷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医院还未充分认识到提高有效护患沟通的重大作用,也没有把护患沟通作为一项课程或业务来学习和培训,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而这部分恰恰也是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隋树杰,仰曙芬,王媛.护士对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关系认知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
2 赵淑玲.护患沟通在急诊科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
篇7
1.1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自学习细节管理之后开始试验儿科细节管理的重要性。随机抽取儿科住院患儿20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其中甲组患儿103例,男6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乙组患儿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8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91-03
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以后,置入导尿管在被拔除以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属于剖宫产产妇在术后最为常见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通常情况下会在产妇导尿管拔管之后的8 h左右出现[1]。当尿潴留并发症出现的时候,产妇的膀胱当中积聚的尿液量相对较大,通常情况下会对产妇宫缩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产后出血和尿路感染严重并发症出现,使产妇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必须要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围术期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进而达到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症状出现的目的[2-3]。本次对应用全面护理服务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术后实施护理以预防尿潴留症状出现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体重45~71 kg,平均(54.9±6.4)kg;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年龄19~37岁,平均(25.2±6.8)岁;研究对象孕周34~42周,平均(39.7±2.4)周;孕次1~8次,平均(3.5±0.8)次。观察组体重44~75 kg,平均(54.3±6.2)kg;初产妇29例,经产妇14例;年龄18-34岁,平均(25.1±6.6)岁;孕周34-43周,平均(39.4±2.1)周;孕次1~7次,平均(3.3±0.7)次。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在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前,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引导,使患者能够对剖宫产后导尿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使患者对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能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对膀胱功能进行有效锻炼,使其掌握正确排尿方法,消除术前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显著增强。(2)心理护理。当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后情绪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之后,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加大,切口的疼痛感也会明显加重。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在围产期内实施适当的心理护理,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有意识的加强,将病症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消除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在适当的时间能够及时排尿,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使?a妇自我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3)尿管开放。在剖宫产手术操作全部结束之后,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尿管开放的相关问题,通过夹闭尿管来使患者括约肌的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使疼痛感程度明显减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夹管实施开放处理,等到产妇在术后有尿意产生的时候,在消毒处理之后可以及时结束尿管开放,在进行拔管操作之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嘱咐患者尽可能多喝水,以对排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保留灌肠。在剖宫产手术操作结束之后,还需要对产妇实施保留灌肠,主要通过使用开塞露进行,使患者及早产生正常的排便反射,并及时排便,使患者产后的恢复率水平显著提高。(5)拔管后护理。拔管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及时进行排尿,尿液排空后还要帮助产妇对会实施彻底的清洁处理,避免产妇的会发生感染。当产妇出现排尿困难症状的时候,要鼓励其放松身体、正常排尿,对产妇的腹部进行按摩,以达到帮助排尿的目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留置尿管[4-5]。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在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的例数、对剖宫产手术期间的依从性、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术后首次排尿量、围术期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依从性评价方法:产妇围术期依从性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尿潴留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产妇术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10例,尿潴留发生率为23.3%;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2例,尿潴留发生率为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手术期间患者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产妇手术期间依从性为79.1%,观察组产妇手术期间依从性为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产妇术后排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3.26±0.84)h,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63±2.15)d;观察组产妇术后排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1.02±0.54)h,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6.37±0.78)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术后首次排尿量比较
对照组产妇术后首次排尿量达到(803.51±56.83)ml,观察组产妇术后的首次排尿量达到(623.94±41.28)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两组围术期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12例,发生率为27.9%;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3例,发生率为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9
【关键词】 ICU专职护士、肺癌手术、术前访视、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06-01
手术治疗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等多个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而术后常规入ICU监护,病人全身清醒后,经常双手被约束带保护,带气管插管不能说话,身上带有有多种管道,环境陌生加上亲人也不在身边,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甚至发生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针对肺癌手术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给予了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专职访视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1月术后在ICU监护的肺癌手术病人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40~7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证为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76例,小细胞肺癌44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无并发症和既往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的―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专职护士培训(1)采用科内小讲课的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让所有护士深刻意识责任制护理的意义,树立术前访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重要性的观念。(2)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定期组织院内相关专家进行培训科内护士的沟通能力,增强护士心理服务能力,使护士将心理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工作。(3)选择肺癌监护小组专科知识扎实的护士,利用帮带的教学方法,先跟随护师以上的高年资护士到胸外科病房进行术前访视,然后由护士进行访视,护士长或教学组长陪同考核,合格后才可单独进行访视。
1.2.2访视内容 对照组常规由巡回护士术前1d下午进行经验性内容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病情,交代必要的注意事项。观察组由ICU专职访视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及访视登记本,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了解基本病情,包括术前生命体征、术前特殊用药、药物过敏史、过去史及各种化验、特殊检查结果,及介绍自己,介绍ICU护士长及肺癌手术监护组成员,拉近医患距离。介绍ICU环境、作息特点、探视制度。如果病人有需求,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陪同病人参观监护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让病人增加全感、信任感,减轻心理压力。告知病人术后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重要性、不适及配合要点,暂时保护性约束的意义,非语言交流方式,拔除气管插管前后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术后有效的咳痰方法,腹式呼吸、床上活动方法,术后疼痛的处理,肢体功能锻炼,术后饮食指导。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在术前多陪伴病人,探视时间按时看望病人。指导其如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及配合治疗护理。我们将ICU环境制作成带文字说明的图片,将用物准备打印成小提示,将术后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制成宣传小册,让访视变得更加生动,方便病人理解和记忆,避免免护士的沟通能力不足影响访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物力[1]。
1.2.3评价指标 (1)焦虑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手术当日前30min进行测评,比较两者焦虑状态差异。(2)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配合情况及访视满意度。
1.2.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l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3.1术前访视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 访视的实施需要ICU护士适应多重角色功能,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促使护士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习全新的护理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
3.2术前访视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通过访视,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病人第一次进人手术室,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对手术过程了解甚少,以及担心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不适,均可引起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3.4〕。这种不良的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减轻心理压力;面对术后的各种有创监护和治疗护理手段,可减少恐惧心理。帮助病人以良好的心身状态应对手术的应激[5]。|
3.3术前访视使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术前访视缓解病人对ICU陌生和恐惧心理,改善病人术后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的状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护理。
3.4术前访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术前宣教,病人躁动减少,镇静剂用量减少,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病人能配合气管插管,撤机顺利,未发生1例气管插管、胃管、动静脉置管脱管,能配合肺部体疗。表2中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配合优于对照组。
3.5术前访视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回访,调查肺癌手术病人对ICU医疗护理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90%上升到99%。通过术前访视,使护士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诊断、拟手术方案及心理状态,对所监护的手术病人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护士在术后护理中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并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护理,以满足病人在疾病信息、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的目的。同时,通过术前访视,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病人更能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增强了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张烨.手术室优质服务在术前访视中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61.
[2]马小芳,扬宝义,郭学珍。等.ICU术前访视对心脏患者术后护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08。
[3]张颖,周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8):45-47.
篇10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专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