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沟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沟通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应用效果

沟通主要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方式,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规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1]。由于儿科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年龄小、问题分析能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很难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0:80,年龄1~11岁,平均(6.4±3.3)岁,住院时间5~14d,平均(8.1±3.4)d。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3:77,年龄1~11岁,平均(6.6±3.9)岁,住院时间5~13天,平均(8.3~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为其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患儿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表现的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医生的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保证患儿的心情愉悦,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多好处[2]。

1.2.2身体姿势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所以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应该合理、适当,为患儿表现出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儿或者家属沟通时,要合理运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更应该淡定、从容、不能够慌乱,不然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3]。

1.2.3仪表外观

护士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服要和谐、干净、柔和、温暖、颜色美丽,如粉红色,发型尽量保持柔顺,面部和手部的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使用的化妆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气味,形象避免蓬头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可以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引起患儿的心情烦躁。所以,病房环境需要空气新鲜流通、清洁水平良好、温度适宜,减少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很多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是不能缺少的,通过沟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况,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儿科患者依从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紧张,所以沟通技巧更加需要,若护理人员和患儿有沟通障碍,易引起护理效果差,延误患儿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4-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3]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253-254.

篇2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利于获取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利于掌握患儿的病情信息,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患沟通;儿科护理;重要性

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儿病情发展快,患儿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迫,患儿配合度差等,使得护患冲突时常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1]。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儿科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需求,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至关重要。下面结合实际,就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一般情况下,因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孩子生病,家长都会表现出担心、焦虑等消极情绪,急需想要知道孩子的诊疗情况,想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诊治。然而不少护士在接待和接触这些患儿家长时,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当家长向其询问一些问题时,总是认为这不是其工作范畴,对家长的询问总是敷衍了事,导致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使得家长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容易增加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使患儿家长情绪激动,容易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1]。相较于其他患者,儿科患儿的年龄偏小,不会表达或者表达不完整,儿科护士每天本来就承担大量的护理工作,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十分大,当患儿因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不完整而用哭声发泄他们的情绪时,再加上患儿家长对护士的反复刁难、质问等,都容易使护士感到更加的身心疲惫,容易增加护士的焦躁等不良情绪,这样就容易增加发生护患冲突的可能性[2]。虽然护士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但是护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依靠临床护理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得以实现。相较于其他患者,儿科患儿的血管更细,且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当因缺乏护理经验导致一次穿刺以失败告终时,患儿家长就会对护士多加指责,认为护士业务水平不过关,当穿刺失败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时,患儿哭闹不停,护士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冷静的头脑,患儿家长的质疑等都影响了穿刺的效果,这样使得患儿家长容易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容易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

而当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就会转变以往的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地服务为主动地服务,就会认识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的特殊性,在护理工作中就会更加善于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善于站在患儿及其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对患儿家长就医时的心理加以充分的认识,就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只知道进行护理操作,而忽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就会当患儿家长焦虑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就会在患儿家长向其提出问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就会在患儿哭闹不停时,给予更多的爱心和抚慰;就会主动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会努力做到想患儿及其家长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患儿及其家长解决问题,就会放下身段主动询问并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更多的帮助,就会努力在繁杂的护理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利用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友好耐心的态度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就会在护理操作中、病房巡视中等护理工作中用语言沟通方式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和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交流,这样就会利于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减少护患冲突,利于儿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此外,儿科接收的患儿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会对疾病和治疗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有的患儿还因年龄小而无法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护士对其进行护理操作时,他们就会用哭闹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如有的护士因技术水平不熟练而需要反复对患儿进行穿刺操作时,就会增加患儿对其的不信任感,认为护士只会给其带来更多疼痛,而不会帮助其缓解疾病给其带来的疼痛……就会大大影响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在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若护士多增加和患儿的沟通,针对患儿的特点给予他们安慰性的话语、赞美性的话语,如当患儿表现良好时,对其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你要继续努力呀,这样你就会很快回到小朋友的身边的……”或者采取非语言流的方式和一些年龄偏小的患儿进行沟通,通过摸一摸、抱一抱等方式缩短自身和患儿之间的距离,如当患儿即使打针也没有掉一滴眼泪的时候,对患儿竖起大拇指……这些都容易拉进护士和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儿感觉到原来护士并不是病魔派来折磨他们的,使患儿感受到护士给予其的关心和爱护,容易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由此也可以认识到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再者,若护士在今后的护理操作前,多向患儿及其家长解释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先通过沟通、交流帮助患儿缓解对护理操作的恐惧感,通过沟通、交流使患儿家长认识到这样进行的护理操作利于孩子的康复,这样就容易增加患儿的配合度,利于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4]。若在护理操作出现失误时,护士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句话不说地继续进行护理操作,而是先安抚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让患儿及其家长认识到护士对患儿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视的,容易缓解患儿及其家长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利于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护患冲突的发生[5]。此外,多利用巡视病房的时间,利用相应的沟通技巧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容易使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护士对其进行的健康教育,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十分重要。

篇3

【关键词】护理;人际沟通;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患纠纷越来越多[1],护理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近病人,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与病人的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将对病人的关心表现在行动上,这更容易感染病人,拉近护患关系。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发放的86份开放式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总结了护患沟通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启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13±10.04岁,其中大专毕业生为45例,占比例最多(52.3%),其余为本科毕业20例(23.3%),中专毕业20例(24.4%)。

1.2 方法

发放86份开放式不记名方式调查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为护士对护患沟通的理解,包括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掌握互患沟通技巧、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等四个方面。

2 结果

86份调查表全部当场回收,回收率达100%。86例护士中了解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护士为72.1%(62/86)、了解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的护士为68.6%(59/86)、掌握互患沟通技巧的护士为51.2%(44/86)、掌握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的护士为47.7%(41/86)。

3 讨论

3.1 遵循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护理人员应尽量鼓励病人自行选择话题来谈,倾听且引导病人诉说,切勿打断。2)护理人员应尽量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觉与想法,护理人员可由此获得更多的资料。3)护理人员在询问病人时,少用封闭式问句,如:“是”或“不是”的问法,而应使用开放式问句,如:“你认为呢?”以收集更详实、广泛的资料。4)互动中,护理人员应给予立即反馈,以鼓励病人更多的表白。5)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沟通对象,并信任和尊重病人。

3.2 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

护理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有利于病人治疗、抢救的制度和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坚持岗位责任制,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病房管理,落实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与休养环境。护患沟通常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到住院、出院、出院后整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为此做好准备。

护患沟通方式通常有:1)以床旁沟通方式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2)以分级沟通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序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沟通,尤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苗头的,要重点沟通。3)以集中沟通方式召开患者及家属工休会议、征求意见并进行健康教育讲课。4)出院访视沟通。我们要根据病情及患者需要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沟通模式。

3.3 掌握沟通时的技巧

护理人员应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为此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听,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2)沟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及心理状况。3)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句。4)对有严格要求的注意事项,必须明确无误,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待清楚,绝不能含糊不清。5)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语言讲究科学性、针对性。6)对丧失语言能力的、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实施患者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的行为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用书定形式进行沟通。7)对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一护,护一护之间要求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护理人员长向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的疑虑心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着不仅要掌握以上沟通技巧,还要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的沟通方法:例如:1)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无关的问题突然改变话题或转移谈话的重点,会阻止服务对象谈出有意义的信息。 2)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表达不一致,会使病人产生误解,或从护士的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而产生护患沟通障碍。 3)护士如果在沟通中没有经过思考很快对一个问题作出回答,会阻断服务对象要表达的感情及信息,无法表达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及感觉,将使病人有孤立无助,无法被理解的感觉。4)对病人持续提问,对其不愿讨论的话题也要寻求答案,这会使服务对象感到被利用和不被尊重,而对护士产生抵触情绪。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避免错误的沟通方法,才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3.4 非言语性沟通的重要性

主要是指行为举止的的沟通,包括面部表情、目光、身体姿势等方面[3]。1)目光接触:这是行为举止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渠道。眼神既可表达与传递与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也可显示个性特征并影响他人的行为。对医生来说,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目光接触中所提示的信息,感觉到病人的反馈信息,并能予以正确理解,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目光接触反作用于病人,使其受到鼓励和支持,促进良好交往与双方的关系。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性外在表露,一般是不随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识调节控制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获得病情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医生了解病人内心活动的镜子。医生在会谈中不但要善于识别与解释病人的面部表情,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常用的,也是最有用的面部表情是微笑。3)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常能传递个体情绪状态的信息,能反映交谈双方彼此的态度、关系和交谈的愿望。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点头表示打招呼,侧身表示礼让等。医生也应当懂得病人身体姿势所传递的信息。如病人扭头、低头通常表示不愿理睬、不同意。4)接触: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接触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接触得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为呕吐病人轻轻拍背,为动作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搀扶病人下床活动,做完检查后帮助病人整理好衣被,双手握住病人的手、以示祝贺等等,这些都是有益的接触沟通。

4 小结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86例护士,发放86份开放式不记名方式调查问卷,全部当场回收,其中了解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为72.1%(62/86)、了解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管理的为68.6%(59/86)、掌握互患沟通技巧的为51.2%(44/86)、掌握如何做好非言语性沟通的为47.7%(41/86)。由此可见,采取有效沟通模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病人战胜疾病,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冯金娥. 人文护理和护士关爱行为.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8-59.

篇4

【关键词】 护患沟通 临床护理 重要性

本人在骨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深感护患沟通在治疗、护理及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把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1 语言交流

沟通是门艺术,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而语言却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和先决条件。高尚得体的语言可以平衡和稳定病人的不良情绪,保证平等的护患关系。以视病人如亲人的宗旨,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维护病人的利益和隐私,给病人一种到医院就像到家,宾至如归的感觉。病人刚入院时,由于疾病的影响和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恐惧和不安,护士在接待病人时要注意态度热情,表情真实诚恳,语言温和得体,使用礼貌用语,切忌使用生硬、粗暴的语言。对不能实现的不要轻易许诺,做个守信的人。此时你的举手投足、一字一句,都会给病人留下一个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为今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做好护患沟通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让病人感到满意和信赖。值班期间认真掌握所有病人的病情,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处理病人出现的问题。骨科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会出现失眠、疼痛、褥疮发生的可能。对失眠的病人我们应该帮助病人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和保暖措施,开导和在床旁陪伴病人,避免病人昼睡夜醒,使病人顺利入睡;对出现疼痛的病人,应观察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必要时通知医生后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为病人减轻痛苦,保证睡眠质量;对于长期卧床不可随意改变、消瘦、高龄的病人,我们应定时检查皮肤、定时翻身并对褥疮好发部位进行定时按摩,必要时给予气圈垫空,保证床单干燥、清洁、平整。

3 具有全面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

一个技能娴熟、学识全面、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会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骨科病人入院后,护士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治疗等方面做个全面的了解,向病人做好入院健康宣教,如:病情介绍、发病的机理、检查的范围和指标、情绪的调节、饮食睡眠护理、预后及康复指导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现代医学、护理学的迅猛发展,病人的文化层次的提高,护士只具备专科理论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学习其他领域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总体水平,这样才能对病人提出的各种来自于疾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护士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必须要反应敏锐、技能娴熟、沉稳不慌,为病人减轻痛苦的同时还带来安全感,让病人感到你是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医学模式下的复合型的、多元化的护士。

4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护理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是治疗护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二是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安慰、支持、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善于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感受他对疾病的体验,理解他因疾病而出现的种种痛苦。耐心、细致、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的心声,恰当的运用面部表情(如:点头、微笑、同情的眼神等)、体态,对其做出回应,给病人以亲切感。对待病人做到人人平等,不分年龄、职业、宗教信仰、地位高低都同等对待。尊重病人隐私,为其保守秘密,不得取笑病人。同时,要增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主动性,进一步融洽关系。

总之,加强护患沟通是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必然之举。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沟通艺术;表现形式;重要性及必要性;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际关系的沟通艺术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护理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护理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护理更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整体护理不仅关注病人的生理护理,同时还需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护理。在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与病人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提高护理质量【1】。通过多年的内科护理实践经验总结出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形式、重要性,并据此探索出相应的护理沟通技巧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护理职责得以很好的履行,护理工作更加完美。

1、 护理沟通的重要性

从患者入院开始,对于病史资料的采集、入院宣教、各种检查及护理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说明、病人心理护理、讲解病情、说明诊疗费用收取的标准等都离不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互动沟通。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适度的心理素养、道德情操、不能很好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将会使病人不信任护理人员,易引起护患纠纷及安全隐患。对于医护之间、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沟通不会引起医患纠纷,但管理不善也会引起安全事故。科室内部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协调,将会引起科室工作氛围的紧张,招致额外的工作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更加劳累,易造成工作疏忽与护理差错,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 护患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形式有口头沟通、文字沟通和非语言文字沟通。

护士从患者或家属那里得到患者患病的相关信息,和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讨治疗护理计划。大多数病人及家属都希望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发展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预防疾病的知识,各种检查、手术、用药的注意事项,出院后保持健康的知识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护士多采取口头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因此护士应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3、 护患沟通的技巧

护士应对不同个体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谈话内容,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2】

3.1耐心倾听:

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寻求医疗救治,在心理上难免有焦虑。护士作为“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与病人的第一次接触,当患者有困惑、有问题询问时,护士应做到具备“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有问必答,有叫必应。

3.2换位思考:

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效果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作为护士,应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给予答复。当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时,护士应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所思所感,适时的劝解病人,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

3.3营造舒适的沟通环境:

当沟通内容涉及患者隐私或需保护病人时,护士应选择一个利于沟通的环境,以便于跟患者沟通,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所需信息。当沟通内容涉及患者隐私时应避免过多的追问,以免引起患者反感,导致沟通失败。

3.4注意语言的艺术: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应文雅、谦虚、和气,是患者感到被尊重、未被忽视,容易接受交谈,谈话内容有针对性。

3.5善用肢体语言:

在护理沟通中,有时候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影响沟通效果。

4、 结论

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有效的护理沟通可以解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的作用,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更好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疾病康复的有力措施。作为当代护士,我们只有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情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以更大的能力为患者服务,为完善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使自己在“救死扶伤”中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护生,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7]陈丽霞.情景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125-1126.

篇7

    ,护士的意见经常得不到重视甚至不被尊重。护患之间的沟通,随着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护士会主动了解帮助患者解决实际中的难题,而患者这方面还是没有改变思想,还是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仍不被重视,还是会有打骂事件发生,而护士只有忍气吞声,尽量避免护患纠纷。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2011年5月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急诊科医生(10人)、护士(20人)及50例患者(年龄20~60岁,无自主表达能力的由家属代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统计。影响医护有效沟通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见表1~4。

    表1  医生对护士方面

    评价内容 a是

    b否 a很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a快

    b慢 a很好

    b好

    c可以

    d差

    认为护士工作繁忙 10a0b  

    认为缺乏沟通技巧 4a6b  

    认为缺乏专业知识 4a6b  

    认为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3a7b  

    医嘱执行速度 5a5b  

    医嘱执行满意程度    8a1b1c

    认为学历的重要性  8a2b 

    表2  护士对医生方面

    评价内容 a是

    b否 a很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a快

    b慢 a很好

    b好

    c可以

    d差

    认为医生工作繁忙 20a0b  

    认为缺乏沟通技巧 4a16b  

    认为专业水平欠佳 2a18b  

    口头遗嘱过多漏记 8a12b  

    下临时医嘱速度   16a4b

    临时医嘱完整程度    16a2b2c

    认为资历的重要性  18a2b 

    表3  护士对患者方面

    评价内容 a是

    b否 a积极

    b消极 a很好

    b一般

    c差

    医疗知识缺乏 18a2b 

    关注患者社会身份 3a17b 

    期望过高 20a0b 

    患者病情心理  18a2b

    患者自身素质   10a8b2c

    患者自述能力   16a3b1c

    表4  患者对护士方面                                                                                               

    评价内容 a是

    b否 a积极

    b消极 a很好

    b一般

    c差

    语言交流方式缺乏 35a15b 

    认为护士执业低等 20a30b 

    等待时间过长 10a40b 

    护士工作情绪  5a45b

    解答疑问能力   30a20b

    服务质量满意程度   4oa10b

    2 结果

    从调查问卷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显示,诸多因素影响着医护、医患的有效沟通,互相之间的一些潜在矛盾阻碍了急诊正常进行。不利于对疾病的判断、治疗,影响着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 讨论

    急诊科医护沟通、护患患沟通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护患沟通不良不仅影响医、护、患关系、医疗质量,而且会引发医、护、患矛盾、医疗纠纷。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它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过程。在急诊科护患沟通过程中,急诊护士作为抢救者、照顾者,主要作用是全力执行医嘱,争分夺秒的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为患者清楚的传达信息的内容, 解答患者的疑问[1]。医护患这种健康、及时、有序、完整的沟通在抢救、治疗、处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有关的咨询及心理支持,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可以及时向医生提供正确的动态病情变化,并且迅速落实医生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

    复,提高护理质量。护患沟通是处理医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的特点,需要与各种服务对象,包括患有各种身心疾病的患者、患者家属、医疗保健机构的其他医务人员及社区人员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为共同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而进行的沟通[2]。护患沟通不仅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服务手段、服务内容,而且是一种服务的方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种专业技能,医护的有效沟通、护患的有效沟通是护士在参与急诊过程中基本要求,甚至与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护、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3]。因此护理人员在医护患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在急诊过程中和优质护理服务中担任重要角色。

    医护、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急诊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在当中要发挥好关键的桥梁作用,不断地积累工作中的交流沟通经验,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4]。只有真正地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使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陈卫春.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杂志,2007,7(2):60.

    [2] 王盈霞,贺艳霞.医护患有效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31):1219.

篇8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理念 骨科 住院患者

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护理工作者的心中。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疾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我院骨科自2009年以来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收治4026例患者,男3107例,女919例。年龄1-92岁,平均48.6岁。住院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出院前随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000份,以不记名方式在1小时内完成,并及时回收。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2 人性化护理

2.1 入院时护理

入院时,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定餐等工作,并让患者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2.2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2]。因此笔者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2.3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2.4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屈曲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5娴熟的专业技术

技能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沟通交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患者患病后, 既要忍受疾病的折磨, 又要忍受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 所以护士应多给予人文关怀, 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先向患者说明,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 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对于有难度的患者, 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护士进行操作。

2.6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常骨科患者特别是严重外伤患者,由于损伤程度较为严重,面临截瘫的危险,心理敏感而脆弱,情绪波动较大。为了使患者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患者利益着想,通过美好的语言,温暖的情绪感染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热情周到的护理的同时,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包括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2.7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

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功能锻炼;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9.47%。通过统计数据,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26%(2932/2984),说明通过在我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取得了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

4 体会

我科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我骨科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会效应,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517.

篇9

1.1有利于患儿改善病情

如果护患双方进行充分沟通患儿及其家属对一些医疗问题的疑虑就会消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其对护理操作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患儿病情改善或康复。

1.2有利于稳定家长的心理

通过有效沟通,与患儿家属解释清楚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进一步促进患儿病情改善。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家属的急躁、疑惑心理就会渐渐消除,心理趋于稳定,患儿和家属就可以心情愉悦地配合医疗检查及护理操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医疗环境。

1.3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患儿及其家长进入病房后对医疗护理的需求非常强烈护士要耐心介绍病房环境,各项辅助检查的必要性。用自己的专业及时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及治疗、护理的各项措施通过有效沟通,让其对疾病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要与患儿及其家属一起积极面对始终站在患儿及其家属的角度思考、行动。

2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1提高护理技术

有效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利于患儿康复而护理技术和医疗水平是根本。如果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任务家属就会有所抱怨,其结果是伤害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护理人员也因此出现情感抵触护患双方产生戒备心理被此不信任产生沟通障碍。精湛的技术是对患儿及其家属最好的安慰是取得其信任最有效的良方。护理人员要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儿科专科技能加娴熟的穿刺技术对儿科护士尤为重要少,一针见血可以消除家属由于心疼孩子而产生的紧张、焦躁情绪汉避免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另外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l解的追求。

2.2丰富人文知识

护理工作纷繁复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除医学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外还涉及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要求护士有健康开朗、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控能力宽容豁达的胸怀尽心尽力为患儿提供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的人文环境。如减少使用床号称呼改用姓名主动亲切地使用名字称呼庄动感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变化,让他们明确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2.3运用口头语言沟通技巧

在护患沟通中,口头语言尤其重要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对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接待患儿及其家属时使用恰当热情的语言充分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字会引导患儿对话使患儿及其家属有亲切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心理特点用儿童的语言、行为方式与之交流充分尊重小患者拉近与患儿的心理距离肚患儿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对患儿家属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对家属的理解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对一些特殊病情的患儿表达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语言,既要清楚明白地表达问题汉要让患儿和家属接受。

2.4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在病房的一言一行对患儿及家属往往传达出一定的信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非语言行为较为敏感常利用这些信息来补充和证实语言沟通中的疑问。护理人员除口头语言外还应充分发挥非语言沟通的力量。医务人员的表情和目光注视是最为重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如为患儿输液时善于运用肤体语言亲切的表情,柔和的目光,轻轻的抚摸,既可以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汉能取得其配合。对病情较重的患儿要运用非语言沟通减轻家属的忧虑心理增加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始终让微笑伴随着工作通过微笑的眼神表达对患儿的友善、关爱和鼓励,让患儿产生安全感,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沟通障碍,增强与患儿的感情交流。

2.5力口强人性化护理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也更加的关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1]。因此,涉及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和医疗系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普外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安全应对措施非常重要。为了让工作中已经存在或将要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解决,研究防范措施保障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一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业务水平较低,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中一般不包括法律知识,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医嘱,自行给病人用药;病情观察不到位,不能按级别护理进行观察;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这些都会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重视患者的健康状况,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2],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法律问题,导致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不断增加。

1.2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护士在记录护理记录时不能做到“完整、准确、及时、规范”,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这将会对医院的举证不利。由于护士的工作特点,一般会使得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就会出现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未能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从而导致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3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奖惩制度执行不严格、领导的管理意识缺乏,对潜在的不安全缺乏预见性,对制度执行力不够,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不重视,这些均是护理安全的隐患[3]。同时护理人员对待遇、编制问题导致的不安全护理也时有发生。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护理工作是一项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活动,同时其顺利开展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普外科护理人员值班,及很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治疗护理有序进行的基础,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未掌握沟通技巧,在回答病人问题时态度生硬,回答过于简单,对于特殊的用药和治疗未进行良好的解释,加之工作繁忙,护士无法和病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致使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4,5]。患者或者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提出质疑,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医护人员的怀疑,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防止差错和事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医院应加强护士对于《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避免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让护士懂得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从各个方面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安全。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具体性和连续性,多数护理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严谨、谨慎的工作作风。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工作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时刻本着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还应重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应严格遵守“完整、及时、准确、规范”的要求,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记录的要求书写、保存资料,对于护患沟通备忘录也要妥善保管。另外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减轻工作负荷,根据各护理单元实际工作情况,合理排班,增加夜班的补助,使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工作[3]。

2.3 增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执行者护士长,应该不断增强管理意识,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对于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提高重视,查明原因,杜绝隐患。对于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发现的护理缺点,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并且进行总结分析,制订防范措施。

2.4 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护理的安全[6],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愿意主动和病人沟通。其次,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沟通。对于病人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要结合病人实际病情,实事求是地和病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