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行为现状;保健知识;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9-02

作为孕妇产后的重要阶段,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恢复情况与其日后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对产后妇女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且其产褥期行为方式的规范性也有所欠缺,使得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相对较差。本文主要就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及相应的措施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4例产褥期妇女均为顺产妇女,且不存在任何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情况,新生儿也无严重疾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妇女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52例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受试妇女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①妇女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学历、产前检查、产次等;②产褥期保健知识的调查。主要包括卫生、饮食、休息等;③产褥期行为现状的调查。主要为母乳喂养与、外阴护理行为。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将问卷现场发放,并督促妇女完成,最后进行统一回收,再交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结果的统计和数据的分析。

1.2.2护理干预

1.2.2.1对照组对妇女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调整适宜的温湿度;与妇女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并关注其产后心理状态;与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告知基本护理知识。

1.2.2.2实验组对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相关知识的宣教。将产褥期有关的健康知识(身体变化、活动情况、休息情况、卫生情况等)告知妇女,并阐明产褥期对妇女今后生活的重要性,需引起妇女的高度重视。此外,与妇女家属取得及时联系,并将产褥期的护理方法进行说明,同时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这一过程。②卫生干预。由于产褥期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因此,妇女的卫生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外阴的清洁,更应引起重视。在产褥期,妇女的汗液相对较多,应叮嘱家属对其进行及时的全身擦浴,并勤换随身衣物与床上用品;每日至少两次进行会阴的冲洗;对于的护理,奶充足者,坚持纯母乳喂养,哺乳前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如一侧哺乳未吸空,需用手挤奶排空,以免引起乳腺炎。③大小便干预。鼓励产褥期妇女排尿,以免膀胱膨胀过度对子宫的正常收缩造成影响,减少产后出血情况。警惕产后尿潴留,在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若排尿困难,应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坐起排尿,可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重视便秘: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1.3消极情绪评分以HAMA(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评分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评分量表)对两组妇女的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消极程度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妇女对产褥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将产褥期定义为产妇分娩结束至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段[3],通常为6-8周。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产褥期妇女的身体器官状态与心理状态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产妇需要在此阶段恢复。临床实践表明,很多产妇由于在产褥期行为不规范,造成诸如感染之类的并发症不断上升,对产妇的身体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延缓产妇的恢复时间,还会对其日后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重视对产褥期产妇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对产褥期产妇的行为进行规范[4]。

本研究中,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下的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探讨研究,说明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同产前检查、产次、年龄及是否得到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存在密切关系,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为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应及早干预,积极展开对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及规范其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军,徐蕾,王荔源,等.社区产褥期妇女中医药综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536-1538.

[2]许敏军.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探析及保健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17.

篇2

通讯作者:刘凡梅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500名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前教育,试验组孕妇接受产前干预。然后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褥期应对效果。结果 试验组产褥期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心理干预能改善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产后期; 适应;心理学

应对是个体对外界压力事件(应激源)的反应,是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解决已存在问题的一种适应过程。孕产期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孕产妇在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情绪障碍 [1],而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尤为关键。为了探索改善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建立档案的孕妇500名。选取标准:孕周在30周以上;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将500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试验组年龄21~42岁,对照组22~40岁。其他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组时的应对方式状况 两组研究对象入组时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为Z检验,为χ2检验

表2 两组入组时应对方式比较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该表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夫妻居住方式、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6个条目。(2)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2]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编的应对方式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将前13项评分相加得到积极应对方式分,后7项相加得到消极应对方式。 经常采取计3分,有时采取计2分,很少采取计1分,不采取计0分。

1.3.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教育,试验组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分3次进行。第1次干预主要讲解产前心理调适过程,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区别,积极应对的具体措施及如何选择有效的措施缓解心理压力等;第2次主要讲解产时及产后心理调适过程、分娩期及产褥期缓解压力的具体措施等;第3次主要针对前两次的内容进行讨论、指导。干预后发放书面材料,并告知其存在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

1.4 统计学处理 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两组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两组干预前后对应方式的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褥期应对方式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积极应对的例数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例数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产褥期应对方式比较

2.2 两组产褥期应对措施的比较 试验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都是积极应对方式,其采用率均在85%以上,见表4。而对照组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为“自己安慰自己”,这一条目属于消极应对方式,其他采用率均在50%以下,见表5。

表4 试验组产褥期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250)

表5 对照组产褥期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250)

3 讨论

3.1 产前心理干预方式 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有一对一讲解、集中授课、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提供热线电话咨询等。综合考虑授课效果及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采用小组干预的形式,根据其来门诊的时间进行分组,每周5~6对夫妇,每次干预前1日电话联系,确保其能按时到达,对于因故未能到达者,随下一组接受干预,每次干预后都发放资料,并提供热线电话咨询,最终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2 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干预,实验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改善了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应对过程是评估、情绪、应对三部分的循环过程,在一个特定压力背景下,对事件的评估产生情绪并促使应对,应对又反过来影响对情景的再评估。产前开展心理干预,可以使孕产妇对妊娠分娩这一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估,有利于保持自身情绪的压力,积极地对应措施在缓解心理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再次促进孕产妇对妊娠分娩这一事件的正确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

3.3 两组产褥期所选择的应对措施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褥期经常采取的前5项应对措施中,采取最多的是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其次是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向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等,均属于积极应对方式,其采用率均在85%以上。其原因可能为心理干预提高了孕产妇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高者认为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个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健康状态[3],能坦然面对和积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照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自己安慰自己,属于消极应对方式,其采取率为52.8%,其余4种常用的应对措施属于积极应对方式,但其采用率均在50%以下。这可能是由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产褥期妇女缺乏相关知识,不懂得主动采取措施缓解不良情绪,即使使用应对措施也是盲目选择,进一步体现了产前健康教育在改善产褥期妇女方式中的作用。

产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能帮助孕产妇减轻心理症状的发生,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顺利度过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产育健康的后代。

参 考 文 献

[1] 胡娟.成都市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7.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9-91.

篇3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 饮食行为; 文化程度; 调查研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68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1],即通常所说的“坐月子”。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对于产妇及婴儿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2]。有报道指出,妇女在产褥期出现的健康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我国传统的“坐月子”方式有关[3—4]。为了解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行为,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笔者于2011年1—12月对密云县果园街道9个社区的6个月以内婴儿的母亲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果园街道543名产褥期妇女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3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手工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率为92.08%。被调查者健康状况良好,其文化程度分布为:技校及初中最多214人,占45.1%;高中及中专124人,占26.1%;大专87人,占18.3%;大学50人,占9.9%。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46岁,平均(28.2±4.01)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调查问卷,由医务人员对果园街道的产褥期妇女进行面对面的营养知识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产妇健康状况、知识和行为、产褥期膳食摄入频率调查等四个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 检验。对不同文化程度与饮食行为分布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在调查中发现,果园街道妇女在产褥期食物摄入较为单一,一般以小米、面条、鸡蛋等为主,水果蔬菜和一些较为生冷硬的东西基本不摄入或很少摄入。该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分布状况 例

由表1可知,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在食用水产品、内脏、鲜奶、奶制品、豆浆、豆制品、大米、杂粮、薯类、绿叶蔬菜、其他蔬菜、水果果汁、动物油、干果类、坚果类等15项食物方面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相关性分析得文化程度与摄入内脏、水产品、鲜奶、奶制品、豆制品、大米、杂粮、薯类、绿叶蔬菜、其他蔬菜、水果果汁、干果类、坚果类等13类食物存在负相关(P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与饮食行为分布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该调查结果表明: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在“坐月子”期间还存在许多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如大多妇女在整个产褥期几乎只摄入小米、面条、鸡蛋等食品,而富含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水果蔬菜、肉类等很少或根本不摄入,食物中缺乏纤维素以及肠蠕动减弱,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习惯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很可能会导致一些肛肠疾病(便秘、痔疮)和产后过度肥胖的疾病的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与妇女不同文化背景有关。因此,作为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保健机构,为了妇女及儿童健康,应根据社区产褥期妇女的文化程度,针对妇女在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及不良习惯,抓住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在产妇及其家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及时纠正那些错误的饮食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5]。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

[2] 毛丽梅,孙秀发,刘烈刚,等.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2):110.

[3] 王晓莉,钟兴兰,康楚云,等.不同地区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175—177.

[4] 王晓莉,王静,欧柳菁,等. 涞水县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29—30.

篇4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46-02

产褥期乳腺炎主要是产妇在第一次分娩后出现的妇科疾病,且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瘀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1]。产褥期乳腺炎是产褥期常见疾病,继发表现为皲裂、乳房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2]。患有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因身体疼痛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且无法给婴儿进行哺乳,使患者心情抑郁,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该院就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旨在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产褥期乳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78例患者年龄在21~33岁,平均年龄为27.63岁,病程为1~7 d。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乳房是妇女的重要性特征器官,因此,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患病后,会存在着很大心理负担,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要是因为对疾病的了解不足,担心治疗后不能哺乳,会伤害到婴儿,而且还担心切口会留下伤痕。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热情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地介绍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成功案例来树立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 排空乳汁 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患者的乳汁排空,因为不断积聚的乳汁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护理人员要先找出患者乳汁积聚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一般情况下,乳汁积聚的原因主要有畸形、患者缺乏哺乳经验、皲裂等[3]。排空乳汁的主要措施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来喂养婴儿,若患者出现乳房胀痛时,只有患者的乳汁颜色未出现变化就可以让婴儿将乳汁吸净,减轻患者乳房压力。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净。如果患者乳腺出现化脓的情况,就必须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及时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空。对感染严重或出现脓肿的患者要立即采取切开引流术,术后采取回乳治疗。

1.2.3 防止细菌入侵 细菌感染是患者发生产褥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每日用温水或者是无刺激性的肥皂进行清洗,尤其是在哺乳后,更要注意的清洗[4]。若出现皲裂,就要立即停止哺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治疗。

1.2.4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不仅是部位出现肿胀、发红、疼痛,还会出现发热。因此,在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对体温的变化。若患者的体温未超过39 ℃,但是却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可以用冰袋、冷毛巾湿敷,或者是让患者进行温水浴,以此来降低患者的体温[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9 ℃,就需要采用药物降温,并要进行密切观察。

1.2.5 疼痛护理 乳房疼痛是产褥期乳腺炎主要特征,尤其是经过切开引流手术的患者。对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空乳汁、热疗、冷疗等方法来减轻痛苦,对于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就需要采用药物止痛,并对其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1.2.6 饮食护理 产褥期乳腺炎主要出现在产后,这时患者的身体虚弱,疼痛会降低患者的食欲,但是患者却需要充足的营养,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因此,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准备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还会保持患者的水分充足。

1.3 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细心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痊愈的有24例,住院时间为(15.6±2.8)d,需要进行切开手术的有2例,护理无效的有3例;对照组患者痊愈的有8例,住院时间为(27.5±3.1)d,需要进行切开手术的有13例,护理无效的有15例。总体来说,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褥期乳腺炎就是患者在患有急性乳腺炎时,乳房出现化脓性感染,产褥期乳腺炎主要出现在产后的3~4周内,其临床表现为乳房出现肿胀、发红、疼痛,体温升高、白细胞含量增加,严重者会出现脓肿[6]。在脓肿未出现之前,是以抗感染并排空乳汁等护理方法为主,若出现乳房脓肿,则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产褥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5%,其中初产妇的发病率高达90%。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征变化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主要措施[7]。

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还会伴有各类并发症,尤其是体温变化,护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降低产褥期乳腺炎发病率的最佳方法是对其进行预防,如加强孕前和产前的卫生教育,指导初产妇规范的哺乳方式和护理措施,并向其宣传乳腺炎的预防知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和单一的心理护理更具有优势,它不仅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贴心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篇5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of Puerperal Women

HUANG Yong-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Longch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eijiang 64215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women rehabilitation.Methods From March 2015~2016 year in January 96 cases of natural childbirth in our hospital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wo groups of women in nursing after the uterine height and the amount of lochia,conventional group maternal uterine height average(11.28±1.47)cm,as the amount of lochia (7.1±1.4)ml;nursing group uterine height (6.84±1.02) cm,as the amount of lochia(4.8±0.7)ml.And in the recovery of appetite and milk secretion,the recovery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for pregnant women,Chinese medicine foot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maternal body,reduce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Key words: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Puerperium;Rehabilitation effect

产褥期是指产妇分娩后至全身器官恢复至未孕状态时的过程,一般恢复期为6 w。但是由于产妇在怀孕期间饮食等方面以及分娩时会消耗的体力和精力,会导致产妇分娩后其心理发生变化,同时在此期间产妇的身体免疫能力也会下降[1]。而产褥期的产妇不仅要面临身体变化的影响,还要进行哺乳,所以在此阶段的产妇会非常劳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则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产褥期护理最好在产妇生产后1~3 d内进行。为了研究早期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的影?,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96例产妇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96例在本院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5±1.5)岁,妊娠38~42 w,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并且生产顺利,胎儿的情况良好,产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排除传染病、精神疾病和严重产科并发症者,产妇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产妇在产后均予以益母草胶囊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根据护理手法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平均每组各48例产妇,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在产妇分娩后2 d内予以常规的护理和产后健康指导。

1.2.2护理组 在产妇分娩后1~2 d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产褥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2.1健康教育及护理 ①环境方面:指导产妇产后的居住环境应冷暖适宜、安静、整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 ℃左右,湿度应保持在58%左右,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保持开窗通风,但是要避免产妇直吹冷风。指导产妇夏季应注意中暑,冬季应注意防寒。由于产妇在产后出汗较多,应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早晚用温水刷牙,饭后漱口,保持会阴处的清洁,经常更换会阴垫。②饮食方面:产妇在产后应该多以清淡的流食为主,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要合理,多吃些高蛋白、高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食物。在吃肉类、鱼类的同时也应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③母乳喂养方面:由于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方面缺少经验,护理人员应在产妇产后30 min内帮助产妇进行哺乳,尽早的哺乳有利于乳汁的分泌,还减轻产后出血。经常与产妇进行沟通,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进行哺乳,鼓励产妇让婴儿多多去吮吸,避免因乳汁淤积而发生不良影响。④生育指导:指导产妇在生产6 w内禁止性生活,6 w后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进行避孕。⑤心理方面:由于产妇在生产后,其身份会发生变化,导致其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产妇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讲解,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任何问题,谈话时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诚恳,消除产妇与护理人员的陌生感,让其情绪稳定,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进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⑥检查方面:指导产妇在50 d左右进行复检,对产妇的血压、血尿常规、切口等方面进行检查,了解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对婴儿也进行相应儿科检查,确保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

1.2.2.2产后康复措施 ①产后康复治疗仪的使用:产妇生产8 h后,应用康复仪进行按摩治疗后,并予以护士手法按摩治疗,在治疗时应让产妇进行平躺,让其身体放松、分别在产妇的乳房、骶尾等位置进行按摩。按摩30 min/次,2次/d。这样可以有利于乳腺管疏通、促进泌乳、子宫复旧、腹部形体恢复、产后疲劳恢复等。此法有助于产妇在产后乳腺分泌畅通、子宫复旧、减少便秘,恢复产后疲劳[2]。②产后形体恢复:产妇在生产后7 h后可下床进行轻微的活动,有利于体力、食欲、排尿等恢复,避免形成静脉血栓的形成。产后第2 d可随意行走,但是活动力度不宜过大。可进行产褥期体操锻炼,有助于腹部及骨盆肌肉恢复,促使体态复原,减轻腹壁松弛,预防子宫脱垂、尿失禁。根据身体的耐受性可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不引起身体疲劳为原则[3]。③中药足疗:在产妇生产8 h后予以中药足疗治疗,将陈皮、柏子仁、火麻仁、蒲公英、瘪桃干、益母草、旱莲草、何首乌等中药,放置清水内进行熬煮,待熬制30 min后,将药液放置足疗盆内浸泡20 min左右,1次/d,浸泡后不宜下床走动,有利于产妇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M产妇在护理后乳汁分泌、子宫高度、食欲恢复 及恶露量等情况。乳汁分泌、食欲恢复分为好、一般、差三种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在护理后子宫高度为恶露量的比较

常规组产妇子宫高度平均(11.28±1.47)cm,恶露量为(7.1±1.4)ml。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在食欲恢复以及乳汁分泌的比较

护理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升高,产妇对产后恢复方面的逐渐重视,所以产妇康复训练也逐渐被应用。随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褥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产妇盆底及腹肌的张力恢复,改善产妇的身体机能,促进产妇的体力恢复,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4,7]。

篇6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保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87-02

妇女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逐渐恢复或者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周才能完成。此期是产妇恢复身体的阶段,产妇分娩时经历了较大的精力和体力消耗,抵抗力有所减弱,加上分娩损伤的影响,体质更差。这期间产妇不仅要适应全身各系统所发生的明显变化,还要担负起哺育婴儿的重任,如得不到医疗保健服务,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故应从下列几方面对产褥期产妇进行保健:

1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是指为人体提供足够热量和适当比例的各类营养素,以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供需平衡,并通过合理的烹饪,使膳食更适合人体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以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1.1摄入优质蛋白、低脂肪和充足热量;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人类需求的优质蛋白、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

1.2多喝汤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产褥期妇女应进食一些汤类尤其是催乳汤,多喝汤有利于乳汁的分泌,补充机体的营养需要。老法的“坐月子”认为吃水果会 “倒牙”是不正确的,新鲜蔬菜水果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果胶等成分,可增加食欲,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有利于乳汁分泌。

1.3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主食种类多样化,米可以做成各种菜粥,面可以做成面条、面汤、包子、饺子、各种饼和蛋糕等。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细,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膳食除了种类要多样化,还要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做到色、香、味、形具佳,能引起产妇的食欲,并易于消化和吸收。

1.4少食多餐,少食辛辣、生冷、坚硬的食物;产褥期妇女的饮食提倡少食多餐,两餐之间的间隔要适当。一般混合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为4―5小时,所以两餐之间的间隔以4―6小时为合适。尽量避免煎、炸的方法,煎、炸的食品比较油腻且营养成分损失较多。所以产妇的饮食以清淡为主。辛辣的食物可助内热,食用后可使产妇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而且可通过乳汁使婴儿内热加重。生的食品消毒不易保障;冷的食品刺激胃肠道并通过乳汁对婴儿也能产生不良的刺激而引起腹泻;坚硬的食物可造成牙齿松动,增加胃肠道负担。

2适当活动及做产后保健操

2.1适当活动;产妇因分娩后常感到精神疲倦乏力,产后思睡,因此要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睡眠时不宜一直采取仰卧位,应以左右侧卧位交替,以免子宫后倾。如有会阴切开术者,应健侧卧位为宜。产后24小时,如无特殊情况即可下床在室内活动。早期活动有利于子宫复旧、恶露排除、大小便通畅,并可增加腹壁及盆底肌肉紧张度,减少子宫移位和阴道前后壁膨出及防止盆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不能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提重物,不宜站立过久,少作蹲位,避免咳嗽、便秘,以防子宫脱垂。

2.2做产后保健操;产后24小时除下床活动外,尚可做健身锻炼―保健体操。产后保健操包括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锻炼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缩肛动作;锻炼腰肌的腰肌回转运动。产后2周时开始做胸膝卧位,以防或纠正子宫后倾。产后保健操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3产褥期卫生指导

3.1产后外阴保健;为了预防感染和有利于康复,产后修养环境要做到安静、舒适,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防止过多的探视。室温应合理调节。由于产褥期产妇多汗,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勤洗澡(早期温水擦浴,以后淋浴,但绝对不能坐浴以防污水流入阴道)、勤换内衣裤及床单。特别要保持外清洁。每天上、下午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000苯扎溴铵溶液冲洗,大便后也应随时冲洗,冲洗时应防止冲洗液进入阴道;也可用蘸有消毒液的纱布轻轻拭洗外阴。其次,大便后用手纸擦时,应由前向后,切忌由后向前,以免粪便污染阴道口和伤口,引起感染。

3.2护理;乳母尚需注意卫生,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擦洗。分娩后第一次哺乳前用温水毛巾清洁和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处如有痂垢应先用油脂浸软后再用温水洗净,以后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毛巾擦洗干净。每次哺乳前柔和地按摩,刺激泌乳反射,每次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汁;如乳汁充足孩子吸不完时,应用吸乳器将剩乳吸出,以免乳汁淤积影响乳汁再生,并预防乳腺管阻塞及两侧大小不一等情况。哺乳期使用适当的乳罩,避免过松或过紧。

4产后检查和计划生育指导

产后42天对母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了解产妇各器官恢复情况。产后检查正常,可恢复夫妇间性生活。产后排卵功能的恢复,往往难以预料,可能发生在哺乳期月经复潮前,因此必须落实避孕措施(多以工具避孕为宜,哺乳者禁止药物避孕),避免意外妊娠,对母婴都不利。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篇7

【摘要】产后忧郁症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产后忧郁症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本文仅就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make progress

Li Ying

【Abstract】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is a kind of positive postnatal period spirit obstacle.Its outbreak rate present up-trend and the local 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the incidence rate of Yu disease to reach to 10~30%.Currentl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ill have no especially difference of laboratory index sign with unify of diagnosis standard, many according to various symptom of from evaluation form, with correspond of grade point result do to judge.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severity endanger the mind and body of pregnant woman and infant health.Health education is to turn down postnatal period to suppress a Yu disease outbreak rate of importance means, concrete the contents include: Yun period education, hospitalize education, produce education, postnatal period instruction, hospital discharge instruction, childbed period the family visit to see etc..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ly still lack unif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clinical top and experiment convenient in prevent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the method of Yu disease diverse, this text only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as follow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a Yu disease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经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生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变化,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改变。因此,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孕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孕妇提前了解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产后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新角色,提高处理新角色与周围关系的应变能力,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发生[1]。

1.产后抑郁症的概述

产后忧郁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早在1959年国外就有人报道女性有8%的人患有抑郁症。国际上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是在1968年,发生率为10.8%[2]。80年代后,产后抑郁症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诊断标准及研究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了报道产后忧郁发病率不尽相同。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际3.50%~33%相近[4]。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此病检出率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5]。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后忧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以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严重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主要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目前较常用的有:1994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自评量表等[6]。

2.健康教育的概述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术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有效工作可以帮助工作对象主动追求健康,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由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内容所组成。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的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涵义,把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等同看待。其实,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指的是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包括卫生政策、法规等信息),这种传播多是单向的 ,受众泛化,以受众接收信息为目标,并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7]。随着人们对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关系的不断认识,健康教育在卫生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把健康教育称为投入小,收益大的一项公共卫生策略。近年来,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研究,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8]。

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妇自身的素质,提高应激能力,而且端正了孕妇及家庭对生育的态度,预防、缓解孕妇外部压力,体现了社会的关怀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其家庭的支持和保护性环境,可极大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妇、婴健康水平[9]。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力求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信行的统一[10]。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改变知识水平(掌握健康知识),达到态度转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行为转变(摒弃各种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行为。

2.1 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孕产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产期对孕妇及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1]。

九十年代开始,各地在创建爱婴医院和母婴安全工作中,各级妇幼保健院和接产医院陆续开设孕妇学校,动员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对建卡孕妇除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外,集中讲授孕产期保健知识,配合放录像、发放孕产期保健资料,利用图片和版报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及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三个十条,使其充分了解妊娠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调整心态,适应妊娠。这是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经济、方便的方式,适合各层次的人群[12]。孕产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健康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教育、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

2.1.1 孕期健康教育。

对确诊怀孕或第一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发送孕产期保健手册,并要求每一位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对不同孕周的孕妇有计划开设特殊的孕妇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分娩录像、参观住院、分娩环境,一对一指导等教育形式,使孕妇熟悉妊娠、分娩的过程,孕期心理、生理改变的机制,正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各自的利弊,及时发现怀孕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了解新生儿及婴儿的哺乳、喂养及护理技巧等知识,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13]

2.1.2 入院教育。

孕妇入院时,对每个孕产妇均采取分期宣教、循环宣教、随时宣教的方法。以口头宣教为主,配合宣传图片、阅读、视听教育为辅的方法,重点宣教入院须知,发放《母乳喂养》的宣传手册;分娩前,重点宣教助产的有效方法。

2.1.3 产时教育。

分娩时,由责任护士将孕妇送到产房,交给助产士,助产士又继续具体指导和更加形象地描述分娩过程、分娩时的和分娩过程中如何正确配合助产,以减轻孕妇心理焦虑和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2.1.4 产后教育。

分娩后,指导进行早吸吮,观察产妇2 h后送回病房,责任护士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所用药物药理作用介绍,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喂养、技巧、产褥期卫生等注意事项,并发放产褥期知识宣传卡片,督促指导家属有效地参与产妇的生活护理。

2.1.5 出院指导。

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如产褥期产妇心理状态、卫生、饮食、新生儿喂养技巧、产褥期体操、产后42 天到医院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等知识。[14]

2.1.6 产褥期家庭访视。

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家访,进行产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定期打电话询问产妇和婴儿情况,设立一条热线电话,方便产妇出院后随时咨询有关产褥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等。[15]

3.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杨晓涛等[16]“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影响研究”,把725例孕妇分观察组360人,对照组365人,方法: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从产前检查开始,采取一对一与孕产妇及家属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给孕产妇及家属阅读,每2 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演示及录像观看围生期保健知识。生产时助产士专人陪伴讲解,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产后1~2 天录像播放健康育儿知识、产后运动的时间及保健操,产后主管护士专门指导。出院后专业人士家庭随访至产后42 天,除面询外还设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并随时注意产妇的心理动态。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试,总分>13分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3%,对照组发生率21%,两组比较P

吴斌 等[17] “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对孕妇及其家属产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产后进行家居护理,帮助产妇照顾婴儿,提供相关信息等.两组干预后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产妇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1 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春华[18]“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对照组为5.97%,观察组为0.91%.结论:良好的健康宣教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2 全程式健康教育:从孕产妇第一次就诊到产后42天的全程式健康教育[8,19]。

3.2.1 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陈建英[19]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其方法是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天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天,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 %(P

3.2.2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孕产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待产期、产褥期,根据不同的路径分别进行评估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陈红宇[20]“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其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观察组82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孕

4.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富琴[21]“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方法是 把250例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经问卷调查和干预措施,观察在孕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是否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妊娠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具有明显效果。

谢映 等[22]“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的探讨”,方法是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患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进行心理护理,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

5.展望

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国内外预防产后抑郁症尚缺乏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娜.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杂志,2009(12):98-99.

[2] 珍尼特.布伯雷,海登著.妇女的调查问题.妇女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31-229.

[3] 姜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6,249,311.

[4]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5] 高平,等.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77-78.

[6] 崔才三,等.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7(14)4:319-321.

[7] 张淑红,等.做好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20):67-68.

[8] 李锦丹.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J].护理进修杂志,1997.12(1):20.

[9]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10] 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11] 王维智,凌怀本.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1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13] 罗晓红,张玫睇,吕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4):98-99.

[14] 何晓萍.对孕产妇住院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 [J].护理杂志,2008.9(25):14.

[15] 徐虹.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干预 [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06 .20(10):80-82.

[16] 杨晓涛,等.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2039-2040.

[17] 吴斌,等.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7.3.(22)6:63.

[18] 李春华.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杂志,2009.1(1):14.

[19] 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2.6(4):457-458.

[20] 陈红宇.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5.20(10):68-69.

[21] 李富琴 .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J].河南外科医学杂志2009.12(4):46.

篇8

【关键词】 剖宫产;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机械性干预;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疾病,妇女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30%~70%,且在产褥期多见。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比非妊娠妇女多5倍,在产褥期和剖宫产后又有明显的增加,绝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后数日出院,而此病一般在产后1~3周之间发生,所以剖宫产产后有针对性的预防十分重要。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对108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血栓风险评估,并对预防和护理提出新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产妇108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且108例产妇以前均无手术史,按照单双号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预防DVT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1)饮食指导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结,避免腹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2)保温:调节室温在25~26℃,以利于静脉回流;用60~70℃温水泡足15min左右,早晚各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足趾要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3)避免下肢输液,尤其是左下肢,因为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右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这种机械压迫不仅影响了左下肢静脉回流,而且对左侧髂静脉也是一种损伤,成为左下肢DVT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如必须经下肢静脉给药,要做到一针见血,在应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前后,分别输入100ml生理盐水,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并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多次穿刺;同一部位持续输液不超过48h。(4)术后回病房立即开始做被动锻炼,帮助其进行由跟腱自下而上比目鱼肌、腓肠肌挤捏运动,使下肢沿静脉血管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手术当天4次,每次每侧不少于5min,之后每天3次,连做3~5d。同时用软枕头抬高双下肢20~30度,以利于双下肢静脉回流。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对缓解静脉牵拉有一定作用。能自主活动的患者,鼓励其主动做下肢跖屈背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有研究显示[1],足踝的主动“环转”运动可增加血量速度,明显优于被动运动。

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先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再根据评分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参考风险因素评估[2]表对患者进行评分:低危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超高危5分或以上,分数越高,提示发生DVT的危险越高。干预组54例产妇,30例DVT风险因素评分在1~2分之间,得分在1~2分者使用压力梯度治疗仪(IPC),应用六腔室梯度序贯加压的IPC装置(美国Kendall公司的SCDTM系统),将4个腔室置于小腿上、2个置于大腿上充气加压。依次从踝、小腿、大腿充气加压,使下肢的压力成阶梯状(踝部压力最高,大腿的压力最低),可有效地促进肢端静脉回流。快速加压10s使下肢深静脉排空,减压60s使静脉完全重新充盈。每6h使用1次,每次2h。19例评分3~4分者给予由踝部至膝部的循序减压弹力袜(GEC)加上IPC。GEC可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力,以踝部压力最高,然后从远侧段向近侧段压力逐渐减小,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根据产妇的小腿肚周长和足跟至膝的长度选用不同型号的T.E.D压力弹力袜,每6h使用1次,每次2h,IPC使用方法同前。5例评分≥5分者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同时,联合应用IPC和GEC。在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U/(每支配2ml)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用7d,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的1.5~2.0倍。

1.2.2 评价方法 于干预1个月后观察统计两组DVT阳性体征[3],包括沿深静脉走形的局限性压痛、下肢肿胀或肿胀小腿周径>正常侧3cm(径骨结节下10cm处测量)、一侧肢体或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浅静脉显现(除外静脉曲张)。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

2 结果

两组DVT阳性体征比较,见下表。

注:两组DVT阳性体征发生率比较,X=5.004,P<0.05。

3 讨论

目前,学术界基本公认DVT的病因为Virchow三联征,即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的淤滞和静脉内膜的损伤[4]。它是由女性妊娠、分娩、产褥期这一特殊阶段导致的:(1)血流缓慢:妊娠后体重发胖,分娩后增大的宫体还未复原,尤其是坐月子的传统习惯使产妇卧床,下地活动减少,以及下肢静脉曲张,剖宫产和分娩手术(如侧切或产伤)后卧床过久等原因,都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回流,腹主动脉分叉部对左侧髂总静脉压迫,以及髂静脉发育异常,也是影响左侧下肢静脉血流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因素。(2)血液高凝状态:抗凝血酶Ⅲ是人体主要的抗凝物质,在妊娠末期和产褥期,由于雌性激素的影响,使血液中抗凝血酶Ⅲ含量降低,这可以增加血栓的危险性;在产褥期某些凝血因子明显增加,血液高凝状态一方面有利于宫体内胎盘剥离面迅速形成血栓,减少出血,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形成盆腔静脉血栓的因素,产妇肥胖、妊娠高血压、肾病和剖腹手术等,都是产生血液高凝的因素。(3)血管损伤:完整的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屏障,可以生成具有强烈舒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环素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旦静脉内膜损伤,就会出现上述变化;同时血小板合成的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和高聚血小板的血栓素A2增多,并会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增加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妊娠末期和产褥期,存在着血管损伤的多种因素等,均使剖宫产者发生DVT的概率增加,且有研究[5]证明,有50%的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后第一天发生,30%在手术后第二天发生。因此,应对剖宫产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个体进行早期DVT的预防。常规预防措施方法简单,在临床易于做到。但对高龄初产,怀孕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相同的常规预防措施,可能对风险因素小的产妇有效,而对风险因素高的产妇是不够的。本研究中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风险因素评估,并根据评分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DVT阳性体征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对不同DVT风险程度的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者发生DVT的风险。GEC对产妇的腿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该压力从踝关节至近心端逐渐减小,可降低静脉扩张,使血流速度加快,缓解血液瘀滞,增加瓣膜功能,阻止组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静脉血栓形成。IPC在充气阶段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瘀血状态,促使瘀血静脉排空;而下一个减压阶段使血液充分回流。由于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波动性的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黏附于血管黏膜,防止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为标准肝素(SH)片段,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皮下给药吸收完全快,对DVT高危产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对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多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缺乏科学评估和个体化预防措施,不能保证DVT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而采用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机械性预防护理措施则是确保DVT预防效果的根本。

在临床护理中,打破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引用国外先进的护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掌握DVT阳性体征,积极开展DVT风险评估,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应用机械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89.

[2] CLAGETT G P,ANDERSEN F A,HEIT J A,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Chest,1998,114(5):531—560.

[3] WELLS P S,ANDERSON D R,BORMANIS J,et al.Value of assessment of pretest paobability of deep-vein thrombosi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J].Lancet,1997,350(9094):1795—1798.

篇9

【关键词】 护理干预;初产妇;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78-01

1 加强产后性健康的宣传和指导

1.1 增加医护人员及妇女本身对产后性问题的关注 临床上产后性问题就诊者却并不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妇女根深蒂固地忌讳自身的性问题,即使在性生理或性心理方面有不和谐,往往多羞于启齿,更极少寻求职业帮助。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中大多未接受正规的性知识教育,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而对病人出现的性问题常常熟视无睹或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如何重视产后保健服务中的性健康问题并加大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也应引起各医疗机构的关注。

1.2 运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 性健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综合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个层面。因此产后性健康不仅与阴道壁的张力有关,还受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使产妇更多地了解性生理知识,改变不恰当的性认识,增加产后性生活的技巧,坚持盆底肌保健操的锻炼,从而有效促进阴道弹性的恢复,为性生活奠定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另外应加强心理行为的干预措施,使夫妻之间加强情感的沟通,减轻母亲角色的压力,缓解哺乳和照护婴儿所带来的疲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有效改善性生活的质量,提高夫妻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

1.3 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后性健康的咨询 产后性问题的类型在不同时期的产妇身上也各有差异。因此最好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网站或电话,及时解答产后妇女可能出现的性生活问题。目前临床上在产后仅开设了一条母乳喂养热线,无法满足产妇对产后性健康的需求,故建议今后在医院内部专门开设一条性健康热线或在医院网络中专门建立一个性问题咨询信箱,以便及时解答育龄妇女对产后性问题的困惑,提高其对性知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育龄妇女产后的性健康。

2 加强产后避孕的健康教育,提供优质生殖健康服务

2.1 提高产后避孕的意识和首次性生活的避孕率 哺乳期妇女及有多次人工流产史者都是非意愿妊娠的高危人群。目前城乡妇女对哺乳期避孕的必要性尚缺乏正确认识,哺乳期妇女的避孕率仅为78%,低于我国普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率86.9%。所以应该大力提倡产后避孕宣传教育,强调产后避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意识。

2.2 提供个性化的产后避孕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 大多数妇女在选用不同避孕方法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途径哪l,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许多妇女的避孕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给病人详细咨询,而许多妇女虽然知道有多种避孕方法可供选择,但其实不懂究竟如何正确使用。不能连续用药和不正确使用避孕药是导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故帮助育龄夫妇选择有效、安全、方便的避孕节育技术并正确使用之,是计划生育全程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真正开展知情选择,应关注个人健康需求的多样性,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以满足产妇女在避孕方面的需求。

2.3 重视产后避孕指导的时机和方法 健康教育的时机、方式以及受众的数量都影响健康教育的质量和结果。有研究结果提示产后病房是一个提后计划生育咨询和指导的理想、有效的场所,而产后42天是帮助产后夫妇落实避孕措施的适宜时机,所以如果在产后病房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能及时宣教避孕指导并提供一些适宜的避孕方法,例如哺乳期产妇一般推荐使用、阴道药片和安全期避孕法等;停止母乳喂养后可采取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等以及到产后42天产妇随访检查时护理人员如能再进一步强化产后避孕宣教,提高产妇的避孕率和避孕有效率,那么产后非意愿妊娠的机率可能会明显下降。

2.4 指导产妇自主选择最适合的避孕方法 妇女在整个生育年龄阶段只单纯考虑使用一种避孕方法是不可能的,而是应该结合产妇自身的特点如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数、性生活频率等等在每个不同的年龄生理阶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才能真正地避免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每一种避孕方法都有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权衡利弊为产妇提供详细的咨询,指导产妇自主选择最适合的避孕方法。

3 总结

在我国生殖健康的研究虽然已经全面开展,但大多属于调查性研究,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另外针对产妇这一特殊群体,临床上产后宣教中也仅仅只是提醒产妇产褥期内应禁止性生活和42天后作好避孕,并未真正充分满足产妇对性健康和避孕的需求,而面对产后如何处理应对性生活问题和非意愿妊娠,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能感到束手无策和压力。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只有充分利用妇产科医院生殖健康服务的有限资源,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发挥产妇的自主性,才能保证每一位产妇都能享有健康而安全的性生活并使用最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从而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人流率,真正促进产后妇女的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孕产妇;跟踪管理;高危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Carrying out the tracking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pregnanc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void the death of the pregnant women. The most vital thing is to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to transien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Based on the rea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thoughts and means of how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tracking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pregnancy.

[Keywords]Pregnant women; Tracking management; High-risk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1]。2002年9月,卫生部确定广西作为开展“降消”项目试点以来,自2003年正式启动至今历时近六年,广西在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作为广西省会的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的间接因素,其中以产科合并症占有较高的比率。为此,南宁市卫生局在2006年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区、市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加大力度对孕产妇开展孕期全程跟踪管理工作,力争把高危因素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灵活、开拓性的开展工作,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了辖区孕产妇零死亡的工作目标。

1争取领导支持,强化政府行为,寻求多方合作

根据南宁市卫生局制定的居住地划区管理模式,本院管辖范围为九个社区,约10.23万人口,每年流动人口接近两万人。辖区地处城市的繁华地带,居民生活小区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强,根据以上人口特点,要开展孕期全程跟踪管理并非医院单方面能够做到,为此,我们理清思路,制定工作计划,首先取得医院分管领导的认可,在医院的支持下,邀请了市卫生局分管妇幼工作以及所在城区卫生局、计生局、各社区等相关领导召开工作协调会,通过分析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现状,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会上各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均表示大力支持与配合,城区更把这一工作纳入社区日常工作范畴,计生局则要求各社区、单位计生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做到信息共享,从而为有效地开展孕情跟踪管理提供可靠的行政保障。

2加强保健网络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根据城区政府要求,每个社区、单位及生活小区必须配备卫生协管员或计生专管人员一人以上,相关人员工资补贴由城区财政支出;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所有基层相关人员不定期进行围产保健知识培训,并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从而保证了基层有一支稳定、业务较强的专业队伍。

3深入基层,掌握基本信息

根据管理需要,要求各小区、单位卫生协管(计生)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本小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现孕状况并每月以报表形式上报社区,医院委派保健医师定期到各社区收集孕妇信息,经过整理汇总,确定辖区孕妇名单。由于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孕产妇死亡率[2],因此,我们加大了对流动孕妇的管理力度,并对高危孕妇实施孕期全程跟踪;医院保健医师和卫生协管员协作,通过入户或电话联系,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督促她们定期到医院产检并每月进行督查;加强对贫困孕妇的排查,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卫生局、财政局南卫妇社[2006]13号南宁市“为贫困高危孕产妇提供免费救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解除贫困孕产妇的后顾之忧,确保孕期产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健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加强孕妇管理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宣传、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医院、社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丰富生动的文体自娱活动,大力普及妇幼卫生知识,增强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在保证主流宣传方向的同时,细化我们的日常工作,通过电话、社区及医院保健门诊等渠道针对不同的个体以及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解答,从而增强了彼此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提高了孕期保健的自觉性。三年来,辖区市区孕妇建卡率保持100%,产前检查8次以上为100%,流动孕妇建卡率为98%,产前检查5次以上达100%,住院分娩率100%,有效地保证了对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监管,避免了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5 认真做好产后随访工作,加强产褥期保健指导

通过产后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后康复以及新生儿喂养、护理等一系列科学指导,建立产后咨询检查门诊,同时开展避孕、产后自我保健等系列健康知识宣教,更重要的是继续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后追踪,了解高危因素的变化与转归,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治疗,使其完全康复。

在上述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我们将孕妇的孕期、产期、产褥期视为一个整体,形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链式服务,让孕产妇得到人性化、家庭式的温馨服务,增强了广大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对医务人员、卫生协管(计生)员的信任与理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