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主体写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议纪要主体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议纪要主体写法

篇1

(一)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二)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二、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篇2

公告的写法

公告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公文,它内容较为单一,篇幅较短,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

一、标题。

公告标题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发文机关和文种以上两项,多用于政府机关;有的只有文种,如《公告》,标题之下,有时可依公告单独编号。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主旨与说明构成。

主旨单独成段,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出此公告的主题内容。

说明写出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尾一般用"特此公告"作为结语。

三、落款及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标注在标题下方,也可以注在公告结尾处。重要的公告落款处除注明发文单位外,还应标明发文地点。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的进行传达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同时"会议纪要"是可以多向行文,具有上报、下达以及同级单位进行交流的作用。

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如下:

一、首部。这部分的主要项目是标题。有的会议纪要的首部还有成文时间等项目内容。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的。如《*****公司******会议纪要》

二、正文。会议纪要正文结构由前言、主体两部分组成。

1、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

2、主体。它是会议机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的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公文通过E-mail的方式批阅使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但现在国内缺少实现网上公文批阅的软件,文件容易被拷贝、篡改,企业的办公方式还无法真正实现无纸化。

电子公文的写法

电子公文主要由主题、事项或附件落款组成。

一、收件单位/人

二、抄送单位/人

三、主题。相当与公文的标题,如《关于***请示》、《关于****报告》。

四、事项。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发文目的,事项等(与日常公文协作方法一致),若提供相关文件或报告等,可以附件方式发送(注明)。

篇3

会议纪要格式要求标题

有两种格式:

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也就是在纪要两个字前写上会议名称。如《全国财贸工会工作会议纪要》《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纪要》。会议名称可以写简称,也可以用开会地点做为会议名称。如《京、津、沪、穗、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郑州会议纪要》。

二是,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在标题里揭示出来,类似文件标题式的。如《关于加强纪检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批示保护省级文物七级浮屠塔问题的会议纪要》。

开头

简要介绍会议概况,其中包括:

(1)会议召开的形势和背景;

(2)会议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3)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持者;

(4)会议的主要议题或解决什么问题;

(5)对会议的评价。

文号格式

文号写在标题的正下方,由年份、序号组成,用阿拉伯数字全称标出,并用〔〕括入,如:〔20xx〕67号。办公会议纪要对文号一般不做必须的要求,但是在办公例会中一般要有文号,如第XX期、第XX次,写在标题的正下方。

制文时间

会议纪要的时间可以写在标题的下方,也可以写在正文的右下方、主办单位的下面,要用汉字写明年、月、日,如二〇〇二年八月十六日。

正文

它是纪要的主体部分,是对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主要原则以及基本结论和今后任务等进行具体的综合和阐述。怎样才能写好正文部分?也就是说,要掌握点什么要领与方法,是否可以这样:

(1)要从会议的客观实际出发,从会议的具体内容出发,抓中心,抓要点。抓中心就是抓住会议中心思想、中心问题、中心工作;所谓要点,就是会议主要内容。要对此进行条理化的纪要。

(2)会议纪要是以整个会议的名义表述的,因此,必须概括会议的共同决定,反映会议的全貌。凡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则需要分别论述并写明分歧之所在。

(3)要掌握并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对会议进行概括与总结。它是贯穿在纪要始终的一条红线。

(4)为了叙述方便,眉目清楚,常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与会人员一致表示等词语,做为段落的开头语。也有用在段中的,仍起强调的作用。

(5)属于介绍性文字,笔者可以灵活自由叙述,但属于引用性文字,必须忠实于发言原意,不能篡改,也不可强加于人。

(6)小型会议,侧重于综合会议发言和讨论情况,并要列出决议的事项。大型会议内容较多,正文可以分几部分来写。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概括叙述式;二是分列标题式;三是发言记录式。

结尾

一般写法是提出号召和希望。但要根据会议的内容和纪要的要求,有的是以会议名义向本地区或本系统发出号召,要求广大干部认真贯彻执行会议精神,夺取新的胜利;有的是突出强调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关键问题,指出核心问题;有的是对会议做出简要评价,结合提出希望要求。

格式内容

1、标题。由会议名称+会议纪要构成。

2、导言。介绍会议召开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参加人,讨论的问题。

3、会议的成果及议定的事项。应逐项列出。

4、希望。

会议纪要开头范文一晋楼矿纪﹝20xx﹞161号

山西厚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

会议时间:20xx年11月3日09:00-10:30

会议地点:集团公司五层总经理办公室 主 持 人:XXX

参会人员:XXX、XXX、XXX、XXX、XXX

记 录 人:XXX

会议议题:关于优化组合后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会议内容:

20xx年11月3日,XXX副董事长和总经理XXX,召集总工程师XXX、经营副总XXX、基建副总XXX、总经理助理XXX在五层总经理办公室开会,研究明确了优化组合后工资发放和员工工休等问题,会议形成如下意见:

一、关于优化组合后工薪发放问题

1.机关及各矿从9月1日起执行新的工薪标准,具体明确如下:

(1)各矿副矿级以上人员和公司安全生产系统部长,月薪标准按年薪的十二分之一发放。

(2)公司安全生产系统科长,工薪按优化组合方案所确定的月工资水平标准执行。

(3)机关非矿类部(科)长,工薪均按照优化组合方案所确定的一级标准执行。

(4)集团公司科员的工薪级别,由各部领导组织考核,根据能力和成绩提出工薪级别标准,经分管副总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执行。

2.机关和各矿九月和十月份工薪不再追溯考核,十一月和十二月份公司要对工薪实行考核发放制。

3.公司副总级领导已有工薪待遇的,暂按原有标准发放。暂还没有确定工薪的,等董事长回来确定。

4.关于各矿停产期间工薪管理办法

会议明确,各矿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而造成停产的,公司暂按如下原则办理:

(1)在停产期间,未开展任何有效的工作来启动、恢复生产工作的,整个矿井领导的工薪按70%发放。

(2)在停产期间,为了启动、恢复生产积极工作(如设备安装、调试)的,整个矿井领导的工薪根据工作的实际效果按80%、85%或90%发放。

5.关于公司机关值班及下井补助标准

(1)参加公司安全生产值班的人员,建议每人每班补助80元。

(2)集团公司人员下井补助,建议部长50元、科长30元、科员20元。

二、关于下一步绩效考核办法

1.公司对各矿后二个月考核办法,由总工程师吴xx、基建副总郑xx、总经理助理任xx根据《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进行修订补充,作为公司11、12月份对各矿副矿级以上人员考核依据。

2.公司对机关安全生产部门人员的考核办法,由总工程师吴xx、基建副总郑xx、总经理助理任xx,抓紧制定安全生产系统人员的考核细则办法,从11、12月试行,年底修订后正式推出考核制度文件。

3.非矿类机关人员考核办法,依据已定考核标准执行。

三、关于员工工休问题

会议明确,从现在到年底,员工出勤、请销假及工休暂定为: 1.省内员工工作26天为全勤,省外员工工作24天为全勤。

2.各矿、各部门在保证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合理安排员工轮流工休。

3.因工作原因工休日无法安排休息的,经考勤部门核实后,对超出天数按当月日工资水平予以补助,因个人原因达不到全勤天数的,按员工的当月日工资水平予以减薪。

4.会议明确必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公司副总、各矿矿长(副矿长)、部门经理请假必须报总经理批准,一次违反规定的,罚款500元;两次以上违反规定的,停职检查。其他人员的请假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四、重申机关、矿级、安全生产系统领导下井次数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集团公司、矿级、安全生产系统领导带跟班、与工人同上同下制度的要求,各级领导要认真落实此项制度,具体要求为:

1.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每月下井次数不得少于6次,总工程师、副总不得少于12次;

2.矿级领导矿长每月下井次数不得少于12次,副矿长不得少于18次。

3.安全生产系统部门领导每月下井次数不得少于20次。

20xx年11月3日

主题词: 优化组合 工资 工休 确定 纪要

呈 报:郭董事长 主 送:各煤业公司、机关各部门

抄 送:公司各副总

留 存

共印1 6 份

会议纪要开头范文二时 间:XXXX年XX月XX日

地 点:XXXX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销售部人员

主持人员:XXX(销售副总)

会议记录:XXX

纪要内容:总结XX月份工作内容,分析现存问题,制定XX月份工作计划

本次销售会议由XXX(销售副总)主持,会议用时共计约1个小时,现将会议讨论内容及主要事项整理如下:

一、为与公司财务、人事等部门工作更好的接轨,也为销售部日后工作分工更加规范合理, 张总首先提出了对销售部人员档案归档整理与完善的要求。

二、由XXX开始,各销售人员就XX月份工作内容一一做了详细总结,对于上月所参与的几次投标工作,分析了未中标原因,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关系要跟进 2、产品要熟知 3、信息要广泛 4、思想要灵活 5、XX月份开始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利用公司新的资质获得销售大单子。6、加大和水泵厂合作力度。

在此基础上,各销售人员都制定了XX月份各自的详细工作计划,以期在XX月份的工作中有更好的提升。

三、会议听取了网络营销部各销售人员的发言,网络营销部于今年XX月份组建,大家各抒己见,基于自身特长提出了很多利于公司网站优化及网上营销的建议。最后X总提出网络营销部由XXX牵头,在部门内部形成统一网络营销思路与方案,报X总审阅。

四、制订部门内部召开早会制度。会上X总提议,网络营销部和工程营销部每天召开内部会议,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要总结一下昨天工作、分析当天主要事务并制订明日工作计划,网络营销部与工程营销部每周召开两次碰头会,交流探讨工作进展,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与客户需求。销售部是一个整体团队,只是分工不同,大家应抱团合作,做到精心、精艺与精神。

篇4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关关系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4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草木怡人,请君爱护”体现了公关写作的

A.程序特点B.体式特点

C.感情特点D.时效特点

2.柬帖、名片所属的文种类型是

A.告启类B.策划类

C.信函类D.礼仪类

3.体现发文与受文双方的隶属、指导和联系等密切关系的行文要素为

A.文种B.标题

C.称谓D.附注

4.在公关写作中,人们把原始材料称为

A.文章材料B.写作素材

C.腹稿D.草稿

5.公关写作的首要环节是

A.选材B.立意

C.构思D.结构

6.公关文稿中的演讲、通知在照应方面需采用

A.段落照应B.首尾照应

C.照应题目D.行文中处处照应

7.“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失,通篇为之梗塞”,这说明公关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应

A.新颖、生动B.简明、晓畅

C.委婉、得体D.准确、规范

8.公关文稿修改的第一个项目是

A.修改主题B.修改文面

C.修改材料D.修改语言

9.企业为展示其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情况所做的广告属于

A.实力广告B.观念广告

C.信誉广告D.声势广告

10.“小店价格,大店风格”所采用的标题表现手法为

A.记事式B.比较式

C.夸耀式D.比喻式

11.构成咨询报告的两大要素为

A.措施和步骤B.预算和方案

C.问题和建议D.经验和任务

12.将总结划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的依据是

A.作用B.目的

C.时间D.性质

13.写好公关总结的第一要求是

A.首尾呼应B.实事求是

C.夹叙夹议D.情感丰富

14.公关消息在语体方面的特点是

A.篇幅较长B.以描写为主

C.短小精悍D.以评论为主

15.最能代表公关消息体裁的新闻是

A.动态消息B.综合消息

C.经验性消息D.述评消息

16.公关人员写好公关通讯的前提是

A.总结B.模仿

C.计划D.采访

17.采用分题法撰写的会议纪要一般适用于

A.大型会议B.小型会议或专业性会议

C.小型会议D.较大型会议或专业性会议

18.当前我国最隆重、最庄严的讣告形式是

A.公告式讣告B.新闻报道式讣告

C.通知式讣告D.一般式讣告

19.下列关于悼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悼词分为评述式悼词、记叙式悼词、说明式悼词三种

B.悼词的中心内容是陈述死者的生平业绩和人品情操,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C.悼词对人的评价与历史对人的评价相同

D.悼词的表现形式单一

20.企事业单位章程的写法一般采用

A.总纲分章式B.总则、分则、附则式

C.条目式D.目录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公关写作的作用包括

A.信息传播B.沟通协调

C.决策咨询D.塑造形象

E.指导实践

22.成功的观察应该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

C.系统性D.政策性

E.准确性

23.做好资料剪贴工作的要求包括

A.广泛阅读B.善于分类

C.注明出处D.勤记感受

E.妥善保存

24.公关文稿语言修改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平实B.简明

C.得体D.规定

E.增添

25.下列属于观念广告的有

A.百万的企业,毫厘的利润B.时间就是金钱

C.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D.行万里路,喝万力啤

E.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26.文字海报的特点包括

A.采用简炼动人的文字B.大量使用鼓动性词语

C.图文并茂D.主体行文直截了当

E.追求版面布局和版面装饰

27.常见的公关消息导语的写法有

A.叙述式B.描写式

C.议论式D.并列式

E.抒情式

28.下列选项属于承诺合同的有

A.购销合同B.部分保管合同

C.借贷合同D.加工承揽合同

E.基本建设合同

29.办法与规定、条例的区别有

A.办法较具体一些,规定较原则一些B.办法的约束力不及条例

C.办法较条例、规定更具有实用性、灵活性D.三者的制发过程不同

E.办法较条例来说,更侧重行政约束力

30.申诉状的正文包括

A.案由B.申诉请求

C.申诉事实D.申诉理由

E.答辩理由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策划类公关写作

32.查阅资料

33.广告主体

34.公关调查报告

35.公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修改公关文稿的基本步骤。

37.简述公关咨询建议报告的作用。

38.简述公关计划的作用。

39.简述公关通讯与公关消息的区别。

40.简述报告的写作要求。

41.简述意向书的特点。

篇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3]所谓应用文,就务必使学生知道在哪些场合会用到哪些应用文,这些应用文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善用导入我在讲授“简报”这一文体时,是这样导入的:“昨天,我们学院学术报告厅里举办了一场歌手大赛,很遗憾,我没有看完整个比赛,我们班有哪些人去了,我很想知道比赛的结果。”其实,我已在观赛时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对此次比赛并非一无所知。听我这样发问,学生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们讲的很随意,也没有条理,在我的一再发问之下,有些同学又做了补充,全班同学才搞清楚这件事的具体过程及结果,然后我总结说:“校内发生了这样一件大事,还有同学没有留意,参加的同学,也不能把这件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这真是太遗憾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年轻人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把这些消息传递给他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简报的写作。”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却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2)疏导归纳临近学期末的时候,我让学生做了一次口头汇报,让他们谈谈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感受。学生中有说校园环境美的,有说老师认真负责的,有说生活枯燥乏味的,没有头绪,我提醒他们说:“应该先说说自己的收获,再说说自己的不足。”于是,我叫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先发言,当他们做了一些列举之后,我对他们说,你们再想想,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学生又谈了一些经验,之后,我又问:“你们想想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吗?”学生又说了几点,接着我又问:你们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设想呢?他们又说了不少,这时,我带他们做了这样的梳理并把它写在了黑板上:成绩——经验——不足——设想,这之后开始了“总结”的教学。

2.让教师变得很地道、很专业

应用文写作虽然是公共基础课,但教应用文写作的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的老师若是门外汉,是没有能力做好专业指导的。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做的一点积累:

(1)“走出去”与“请进来”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不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只有深入党政机关的行政办公室,到企业管理部门,到学校的政务、教务办公室,甚至到律师事务所,在那里才能了解到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方面最基本、与写作直接相关的“真材实料”。再者,我们应该把“一线”的行政秘书请进学校,请到课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现役军人”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交流的对象。

(2)探求、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应用文“很有用”,这是第一步,紧接着教师还得“善教”。我们在教学中,作过以下教学方法的探究:①故事引入法故事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请示”时,我给学生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年秋天,我所在的公寓下水管子坏了,我代表全体住户给当时在任的江院长递交了一份请示,结果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由此说明,应用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用武之地的。在讲求职信、简历时可以把在求职中成功的学长们请来,讲讲他们求职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好文笔是求职的“敲门砖”。教师在讲解中若能善用故事,可以起到扫除沉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效果。②案例分析法教学中可用的案例有两种:一种是教材中的案例。对照优秀案例,那些很抽象的概念、特点、种类、写法就都有了范本。如写计划的主体一定要有基本的两项:目标任务(做什么)和方法措施(怎么做)。反面案例中,只写了要完成的任务,而没有说怎样才能完成,何时才能完成,这就是不周密的计划。一种是教师自己搜集的案例,如新闻报刊、学校发文、各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通知、通报、决定等,也可以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到学生写的通知、启事、海报、表扬信等常见问题案例,这些案例都是鲜活的,有可做范例的,也有可做借鉴的,或褒或贬,善加运用,能让教师省去不少口舌。③讲练结合法光说不练不可取。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学期之初写计划,在学期之末写总结,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写入团、入党申请书,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写慰问信,在毕业前夕,写求职信、设计个人简历,对校园里的环境、餐饮、安全等问题有合理建议时,可以写调查报告,如遇调换宿舍、调换专业、生病或突发事件,可以向相关部门写请假条、申请等。另外,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办公现场参观。如到商务部门了解招标、投标的程序,学写招标书、投标书和经济合同,到律师事务所了解办案程序,学写基本的诉状。这就适应了这门课的特点:各种应用文应适时而教,适时而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动笔操练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写作技巧。

(3)合理选用教材、调整教学时数我们了解到,很多职业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只开设一个学期,这只能是走马观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建议至少开到一年,每学期4个学时,否则,没有时间“操练”,没有时间“深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行政公文中可选些常用的“通报、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可选取“简报、申请书、计划、总结、求职信、请柬、调查报告、规章制度、竞聘辞”;经济事务文书中可选用“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招标书、投标书、商业广告、说明书”,这是应用文的三大块主体内容,共22个文种。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再多只会蜻蜓点水,浮于浅表。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写作应用研究

1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特征

商务英语写作是国际贸易知识与商务英语写作相结合的课程,其特点是指导学生以书面英语的方式在进出口业务中进行外贸业务谈判和工作联系,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交际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写作的课程内容涉及如何建立业务关系、如何询盘、报盘、还盘、如何协商支付方式、装运条款以及保险范围和索赔事宜等流程的各个国际贸易环节,其中还包括各个环节的写作规范、写作技巧、写作/书信范例、信函的篇章构成、常用句式、商务术语以及商务报告、商务提案、求职信、会议纪要、备忘录、邮件等文体特征的写作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英语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国际商务书面交际的原则和技巧、语言和行文特点;了解读者的商业心理和心理接受过程以及文化差异在书面交际中的作用;全面培养和提高商务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的外贸交际活动中能够从容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能熟练并有效地起草文体得当、表达准确和语言效果良好的各种商务英语应用文;能够融会贯通,成功地达到国际商务交际的目的,成为能够高效地阅读和撰写以及翻译(英汉与汉英互译)对外贸易有关书信,熟练掌握国际商务往来中不同类型商务英语写作模式和交际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程序、惯例和规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精通国际贸易业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2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课堂上,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各个实践环节的写作方法、写作句型、写作词汇、练习巩固。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过程单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积极思维、创新思维、提出问题、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导致缺乏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3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由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它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将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PeterSkehan(199:122-126)强调了“任务”的特点:(1)任务须以意义为主;(2)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言语沟通;(3)模拟真实情景设置任务;(4)以任务完成为首要责任;(5)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估最终结果。根据以上特点,教师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具体、目标突出、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所学,通过展示任务的结果来体现学习的成果。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纽南(D.Nunan)进一步阐述了任务型模式的特点:(1)任务的沟通以目的语为标准;(2)任务的素材取自真实的文本材料;(3)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者能关注学习过程;(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和督促作用。学习者的个人因素能促进课堂学习;(5)通过任务紧密联系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William,2002)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一、任务的目的性。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任务设计都是无用的,是事倍功半的。任务的选择要符合既定阶段的教学目的,且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实际中要高于学习者的真实水平。二、真实性原则。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时,尽量使用真实的语言素材,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完成任务。三、阶段性原则。Skehan(1996)提出了完成任务的三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任务前阶段也叫准备阶段,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积极准备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布置需要明确任务的目的、操作方式、完成步骤、结果呈现形式等。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以既定的语言背景,通过各种形式完成任务,展现成果。任务中阶段也叫执行阶段,根据所布置的任务,学生以分组、合作、讨论、调研、谈判等形式完成任务。在任务后阶段中,各小组具体分析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时间表汇报任务成果。在成果汇报阶段,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进一步体会任务目标,取长补短,提高语言能力。

4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现根据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内容,具体阐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任务1:建立业务联系。建立业务联系是外贸从业人员开始外贸的第一步,通过建立业务联系,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该类信函包括以下写作内容:(1)渠道来源,具体阐述通过何种渠道得知地方的名号、地址等。(2)公司简介,包括公司性质、公司宗旨、企业定位、介绍公司的主营业务。(3)表达愿与对方建立商务联系的诚意。(4)出口商提品目录及价格表。(5)结尾进一步表达愿与对方建立业务联系的期望,希望快速收到对方回信。传统的教学主要根据以上部分内容进行写作内容、写作句型、写作词汇的逐一讲解。下面我们在该部分中加入任务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公司创建。(以小组为单位创建梦想中的公司,确定公司性质、公司宗旨、企业定位、公司目标、创业理念、公司结构、公司部门、公司取得的成就、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业务概况、企业文化、主营产品、营销渠道等)。第二阶段:建立业务联系(根据每个小组创建的公司及主营产品,就感兴趣的企业和产品撰写建立业务联系函电,表达共建的愿望)。第三阶段:回函的撰写(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回函的撰写。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可能收到不止一封来函,各小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挑选出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第四阶段: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函电进行点评。任务2:报盘信。报盘也叫报价,卖方主动向买方提供商品信息,或者是对询盘的答复,是卖方根据买方的来信,向买方报盘,其内容可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条件、价格、付款方式和交货期限等。同样我们加入任务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教师提供出相关出口企业的阅读材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企业的优势,草拟报盘信的撰写思路。第二阶段:小组为单位以PPT形式汇报各组报盘信,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第三阶段:选出最佳报盘信,共同讨论还盘信的写法。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际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任务”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任务的设置应结合教学内容,所用的语料符合真实的商务情境。例如任务2中教师提供的出口企业材料应以真实的情景为主,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的任务才真实、更具操作性。其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难度适宜,以任务体现课堂教学,通过完成任务,将课堂教学、语言互动、任务紧密结合,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所学,通过展示所完成的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2)明确任务的步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各个步骤。(3)师生角色的转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或讨论、或谈判,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导。教师在整个任务中起引导、督促作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完成任务,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5结论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引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一改往日沉闷、单调的写作课堂,体现了交际式的教学方法。各种有一定难度、真实的、带有趣味性的任务有利于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体现了互动性和合作性。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学生要经过分析、调研、对比、讨论、沟通等多种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完成写作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任务型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突出了“在做中学”和“在用中学”的理念。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秉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我们可以不局限于任务型,而与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结合使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PeterSkehan.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篇7

一、关于案由的确定问题

行政案件的案由在裁判文书及档案的卷宗上的表述不统一、不规范,是一个普遍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案件在立案和结案的合议时对案由如何确定未讨论,一般由承办人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诉行为自行确定,文书签发人对案由的确定是否正确也未进行把关。二是裁判文书中表述的案由未进行归纳、提炼,随意性大。如有一份判决书中对案由表述为“原告×××诉被告××××年×月×日对原告×××作出的关于×××林地使用权争议行政处理决定一案”,其文字冗长。如进行归纳提炼后,用“原告诉政府林地确权”,只用九个字,其表述的基本内容相同。三是有关案由的确定和表述的相关规范不衔接,造成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

案由是一个案件内容的提炼,反映案件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准确的确定案件的案由对于提高案件质量,正确的适用法律,规范行政审判活动,保证司法统计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要求各级法院试行。但在试行《通知》规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上级有关部门未进行统一和明确,因此,致使案由表述现在全国仍然存在不统一、不规范问题。在具体适用中凸现的问题表现:一是《通知》对诉被告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案由去掉了过去通用的“诉……案”模式,规定直接表述为管理范围+行政种类,如按诉案模式表述为“原告诉治安行政处罚案”,按《通知》规定则表述为“治安行政处罚”。二是对案由在裁判文书中的位置未明确,按裁判文书的格式和惯例写法,案由应当是在案件的由来第一句中表述,民事案件的案由的表述也是如此。《通知》未规定案由应当单列一行,但如按《通知》规定确定的案由,去掉诉案模式,在案件的由来中表述会出现前后不衔接的问题。三是200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试行)》(以下简称《样式》),对作为类的行政案件的案由表述,仍采用“不服”模式,如“原告×××不服×××(行政主体名称)×××(具体行政行为)”。该《样式》格式的规定与《通知》关于案由的规定不衔接。四是在《通知》和《样式》试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刊登的行政案件的裁判文书对案由的表述,既不统一,也不规范,难以判定是执行的《通知》规定,还是执行的《样式》规定。

上述情形的存在,给案由的确定造成了混乱。笔者认为,案由的确定应当结合《通知》的规定和《样式》的表述进行必要的统一规范,允许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对应的案由。如何进行统一规范,一是要弄清《通知》规定的确定案由的构成要素及方法,二是要弄清《样式》中对案由的表述与《通知》规定的区别,三是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的有效作法和《通知》及《样式》规定的原则精神进行统一规范。下面就上述问题分析探讨如下:

(一)按《通知》规定确定案由的构成要素及方法

按《通知》规定确定案由的时间:

确定案由的时间分为二个阶段:一是立案阶段,在立案阶段通过对当事人的诉辩情况的审查,初步确定案由。二是在审理结案阶段,在审理结案阶段通过审理查明的事实和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结案案由。

(二)《样式》中对案由的表述与《通知》规定的案由的比较

(三)统一规范案由表述的探讨

由于《通知》和《样式》都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都应当按要求试行。结合其规定,在统一规范案由的表述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要明确确定行政诉讼案件案由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应体现:行政诉讼的特点;用语要规范易懂;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二是要明确按《通知》规定确定的案由直接适用的范围。直接适用的范围包括:档案卷宗封面的案由;各类统计报表的案由;撰写案例分析的案由等情形。

三是要明确案由在裁判文书中表述的地位。案由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是为了叙述案件的由来经过,其案由只是案件由来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四是根据《通知》的规定和《样式》对案由表述的原则及精神,结合审判实践的实际需要,具体确定案由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列举。

案由在一审诉讼裁判文书中的具体统一规范列举

案由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分类举例:

作为类:原告诉治安行政处罚,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作为类:原告诉房管不履行产权登记法定职责,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并提起行政赔偿类:原告诉治安行政处罚及行政赔偿,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单独行政赔偿类:原告诉税务行政赔偿,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上述案由表述理由:1、行政诉讼一审程序只能由原告才能起动,因此,用“原告诉”表述符合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程序起动的规定。

2、解决了按《通知》规定确定的案由在裁判文书中前后衔接问题,且案由的表述体现了《通知》的规定和要求。

3、文字表述简洁易懂,突出了行政诉讼案件的特点,反映了表述案件由来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在同一文书中的前后重复。如按《样式》的格式要求,要写明原告的姓名或名称,被告的名称及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名称,则在文书中会出现前后重复的问题。因在《样式》的格式中有单列专门写明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原告申请被告不作为的内容,同时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在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中已写明,在案件的由来中可以不写姓名或名称,有利于减少文字、压缩篇幅,也不会因简称产生歧义。

案由在二审裁判文书中的具体表述列举

二、关于证据规则的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法院在实践中通过贯彻执行《证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审判活动,增强了案件的公开透明度,有效的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提高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但在执行《证据规定》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不规范、不严谨、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在举证或证明责任的分配上,有的法院未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及《证据规定》的要求向当事人释明举证或证明义务,未体现保障当事人充分正确的行使诉讼权利。

二是对被告要求延长举证期限的规定执行不严格,有的被告口头或电话提出延期举证要求,法院也以相同形式答复同意,在原告对被告的举证期限提出异议时,法院不能提供文字证据说服原告,致使原告认为法院与被告官官相护。

三是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填写好清单和法院应当出据收据的规定,有的法院执行不到位。在上诉的卷宗中有的案件很难分清证据材料是谁提供的,有的当事人还认为一审法院未全部移送证据材料,给案件的审理和当事人对法院信任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是证据的认定环节不到位。虽然判决书中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写明了采信与不采信的依据和理由,但在庭审、合议环节中,对证据是否采信没有反映。有的庭审笔录只反映了庭审中的举证、质证的过程,没有对证据认定的记录。有的合议庭笔录也没有反映合议庭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分析认定,致使判决中对证据认定缺乏合法的基础。

上述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法院对《证据规定》的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笔者认为,行政审判人员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证据规定》的学习外,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依法履行释明义务,保障当事人平等和充分的行使诉讼权利,具体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按当事人诉讼中不同地位,举证责任大体上分为被告和原告的举证责任。

被告举证责任是:在作为类案件中,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在不作为类案件中被告对不作为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在行政赔偿类案件中,被告有权提供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数额方面的证据;被告认为原告超过法定期限的,应承担举证义务;被告对其在诉讼中提出的其他主张承担举证义务。原告的举证责任或称证明责任:原告在提讼时,承担证明其符合法定条件的责任;在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申请是必经程序的,承担证明其提出申请事实的责任;在行政赔偿案件中,承担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后果事实的责任;原告有权提供证据证明被诉行为违法;原告对在诉讼中提出的其他主张应承担举证责任。

二是根据《证据规定》要求,被告要求延期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申请,法院经审查准许逾期提供证据的也应当以书面通知形式作出。从程序公正的角度考虑,法院准许被告延期提供证据的,还应当告知原告。

三是根据《证据规定》的要求,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法院应当指导当事人填写好证据材料清单,清单中的内容包括:编号、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的对象、简要内容说明,由提交证据的当事人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法院在接收当事人的证据材料时,应当出据收据,收据的内容包括:证据名称、份数或件数、种类、收到的时间、收件人签名或盖章。

四是合议庭对证据的认定应当执行《证据规定》的要求。证据经庭审质证后,合议庭可以休庭合议,经合议认为能够当庭认定的,应当当庭认定。认为不能当庭认定的,应当当庭说明理由,并在合议时再认定。合议庭对证据的认定应当围绕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及证明力的大小进行分析,说明采信与否的依据和理由。裁判文书中阐述对证据是否采信的依据和理由,应当以合议庭(或审委会)的认定为前提,按照多数人的意见或一致意见执行,承办人个人对合议庭(或审委会)认定的证据无权取舍,但可以根据认定的内容在文字上进行提炼归纳。

三、关于法律规范规则的适用问题

2004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纪要》对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案件中适用规定了具体规则。在审判实践中,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适用,保证了《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的具体落实,促进了审判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对规则的适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案件的审理裁判过程中,对不同层级法律规范未依照《纪要》规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如有渔政行政处罚案件,涉及《渔业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适用问题,《渔业法》规定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是在禁渔区、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条例》中设定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有在禁渔区、禁渔期内收购鱼类产品的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据此,法院以该《条例》的规定为依据,判决维持被告依据《条例》作出的处罚。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对《纪要》规定的法律规范规则的适用。《纪要》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法律适用规则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在本案中,按层级《渔业法》属于上位法,《条例》则属于下位法。《纪要》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应当对下位法是否符合上位法一并进行判断,经判断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应当依据上位法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表现形式,《纪要》列举的其中有“下位法扩大或者限缩上位法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本案中《条例》规定的在禁渔区、禁渔期内收购鱼类产品的行为为违法应给予处罚的行为,应属于下位法扩大了上位法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按《纪要》规定的法律规范适用规定,下位法的规定不符合上位法的,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适用上位法。据此,法院应当依据《渔业法》的规定,认定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二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法院是否承认其效力,因判定的难度大,有的在裁判文书中对此避而不谈,或片面否定,或不说明理由即认定其效力。此类问题涉及的案件主要有劳动教养和劳动类行政案件及移民类行政案件等。按照《纪要》规定,审判实践中所称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务院部门及省、市、自治区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对具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解释。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这些规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参照规章的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应当说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体应用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人民法院应根据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判断,经判断认为其应用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合理或适当的,应当承认其效力。对被诉行为应用的规范性文件,是承认或不承认其效力,均应在裁判文书的本院认为中予以评述,并依据《纪要》的规定和法理说明其理由。规范性文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目前还不属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在裁判文书中不宜认定规范性文件违法或无效,但对其合法有效的可以选择适用,对认为违法无效的可以不选择适用。

三是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实体法的作法不统一。有的在“本院认为”中引用,作为评判对被诉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有的在裁判的主文前引用,作为裁判主文的依据。对于实体法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已成共识,但在裁判文书的什么地方引用又有不同观点,前述的两种作法,就是两种不同观点的具体表现。笔者主张,实体法一般应在“本院认为”中引用。理由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本院认为”的内容就是审查被诉行为是否合法的具体意见,这些具体意见,应当是依据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对被诉行为是否合法作出的评判。“本院认为”除了对被诉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判外,还要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评判,阐述是否支持的理由,这些理由的基础除了要依据证据外,仍然还是要依据实体法相关规定。裁判文书中的主项是以“本院认为”为前提而得出的结论性处理意见,即对一个案件的结案处理形式。结案处理形式在实体法中一般均未作规定,只有相关的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对结案形式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了设定,因此,在裁判主项前应当引用相对应的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超级秘书网

四、关于立案审查的范围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案件的立案审查工作由立案庭负责。对行政案件组成合议庭进行立案审查,法院的做法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由立案庭的人员组成合议庭;二是由行政庭派人参加立案庭组成的合议庭;三是由行政庭人员组成合议庭。立案审查阶段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超审查范围,进行实体审查,认为难审、难判、难处理关系的,不及时立案受理,有的即开始先作协调工作,促使人放弃。二是对前述“三难”案件应当进入实体审理的而作程序上的处理,如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把矛盾上交。三是法院未依法履行释明权。对原告错列被告,诉讼请求不清楚的,未进行正确引导。

对组成合议庭进行立案审查不统一的问题,笔者主张,可以统一由行政庭派业务骨干参加立案庭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立案审查评议。理由是: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审查既要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又要兼顾行政诉讼案件的特殊性。行政诉讼案件在立案阶段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如何正确把握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原则上只要是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未被《解释》规定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的,均应属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但由于行政行为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上《解释》作出的规定又比较原则,因此在把握具体个案是否属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时有的难度较大。由行政审判庭派业务骨干参加立案庭组成合议庭,对案件的立案受理进行审查评议,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好案件的立案关,共同保障人的诉权。

对案件在立案阶段审查的范围,笔者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和受理的有关规定,审查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是否具备原告的主体资格。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要与被诉的行为或不作为行为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表现为被诉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使其权利或义务发生变化,包括赋予新的权利,科以新的义务。是否与被诉行为存在着利害关系,根据《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由人负证明责任。人只要能证明与被诉行为存在利害关系即属适格的原告。至于被诉行为对其权利或义务产生的影响是否合法,不属立案阶段审查的范围。

二是审查原告指控的被告是否适格。被告应当是被原告指控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被诉行为与被告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相对应的。在具体确认适格被告时,应依据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进行审查,发现原告错列被告的,法院应当履行释明义务,告知原告变更适格的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才能在程序上作裁定处理。如在立案阶段对被告是否适格难以确认的,依照《解释》规定可以先立案,再由业务庭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三是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清楚,是否与被诉行为相关联。对诉讼请求不明确,或诉讼请求不属行政案件管辖的范围,或明显不属于所诉案件审理的范围的,法院要通过履行释明义务,引导原告有针对性的明确诉讼请求,或变更诉讼请求,但法院不得直接变更原告的诉讼请求。关于对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应当提供事实依据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有不同理解,但一般认为是指原告时要提供证据证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未以书面形式表现的,原告可以提供被诉具体行为存在的线索,法院应当核实,经核实认定被诉具体行为是否存在和是否可诉。对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申请是必经程序的,原告要提供证据证明已提出申请的事实。

四是审查是否属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应执行《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解释》第一条至第五条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与受理一章中有关时限规定和管辖的规定。

五是审查是否有前置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解释》的规定,前置程序包括:1、法律、法规规定的复议的前置程序。如被诉行为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讼。2、《解释》规定的申请前置程序。如原告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被告履行该法定职责需经申请才能履行的,在此种情形下,原告应向被告先提出申请就属前置程序,未经申请前置程序的法院不应受理。但原告所诉被告未履行法定职责,依法不需申请被告在法定条件具备时,应主动履行的除外。3、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前置程序。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是指赔偿义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已被依法确认,包括行政确认和司法确认,原告只请求赔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原告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以赔偿义务机关即被告先行处理为前置程序。先行处理是指违法行为被依法确认违法后,被告对其赔偿问题已作出处理,包括作出不予赔偿决定或作出赔偿决定及原告申请被告赔偿,被告逾期不予赔偿的均属于已经被告先行处理程序。

六是审查期限是否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在审查期限时应区别以下几种不同情形:1、被告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告知的期限属于法律规定的期限的,应当以其告知的为准。2、被告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告知的期限属于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期限的,且该期限少于法律规定的期限的,应以法律的规定为准。部门法律未作规定的,应以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为准,但告知的期限长于法律规定的期限的,可以以告知的期限把握。3、对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未告知期限或未告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的,应依照《解释》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的规定把握原告的期限。4、《解释》第四十二条中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受理。《解释》于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对此前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此前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1990年10月1日以后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上述规定的,其期限按《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执行。1990年10月1日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适用第四十二条规定,应按当时的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应当是立案阶段要审查的范围,经审查,其符合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应当立案受理。不符合其规定的,应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七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