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点范文
时间:2023-03-20 10:4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的起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是指遇事能明辨不疑。这句话并不仅仅针对于人,也可以用在企业身上。
2011年12月16日,在公司的42岁生日上,江西宜春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给自己送上了一份超乎想象的厚礼――“创百亿新宜工,建亚洲新锂都”2011宜工竣工仪式暨产品会在江西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工集团工程机械产业园举行――宜工告别了已经使用了42年的旧厂房,乔迁新居,开启了2012年宜工重塑品牌、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新资本让宜工脱胎换骨
1969年12月16日,一家以生产轮式装载机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企业――江西宜春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宜春工程机械厂在江西宜春成立。历经42年风雨洗礼,宜工所剩下的只有已经使用了40余年破败的厂房,以及“宜工”这一个曾经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品牌。
从淡出人们视野到强势回归,宜工演绎了一场重塑品牌辉煌的大戏。事实上,市场上仍有许多老客户认可“宜工”这个品牌。如何不让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倒下?2009年2月,宜春市委、市政府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宜工。
台州商人,现在的宜工集团首席执行官阮建荣毅然接棒,其所拥有的浙江鑫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决定斥资重组宜工。经过两年多的重组发展,紧紧围绕引进一流人才、研发一流技术、生产一流产品、打造一流品牌、跻身一流企业为目标,宜工改造提升了装载机传统产品,研发生产出代表前沿技术的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等新产品,同时通过并购将产业链扩张到了特种车辆领域。新老产品的系列组合,使得宜工有底气在bauma China 2010上发出声音――“宜工回来了”。
2011年3月,江西省民营企业中的大鳄――萍钢集团入主宜工。根据有关协议,“十二五”期间,萍钢将向宜工陆续注入资金超过50亿元,在5年后将宜工打造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2011年,萍钢先期注入第一笔资金3.5亿元,助力宜工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5000万元的经营目标。
萍钢与宜工的牵手,使宜工集团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萍钢董事长兼总经理涂建民说,“宜春人民对宜工有着很深的情结,它曾经是江西省的骄傲。宜工培养了很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我希望通过跟宜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宜工的跨越式发展。”
新产品为宜工奠定发展基石
在宜工新厂区的门口,一台1989年制造的产品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这台产品是宜工在市场上找到的目前正在使用的最老的宜工产品,是从湖南客户陈京国手中回购而得。为此,宜工集团副总裁敖峰向赠送老装载机的客户颁发了“忠实客户”铜牌,并感谢广大用户对宜工品牌的信赖与支持。
随着涂建民和阮建荣共同按下启动器,宜工的新产品――33t、21t和6.5t挖掘机,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车载泵等众多新开发的工程机械设备一齐亮相会现场,多款新产品的强大阵容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关注。
如今,宜工的主导产品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已出口到23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特种车辆还积极追求在安全、环保、节能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近2年的努力,初步建威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新能源环卫垃圾车、压缩车、特种车辆及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宜春是我国首个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国家实施千亿工程打造的亚洲锂都,而宜工是江西省指定的骨干、示范企业。宜工未来的发展规划除继续生产主打产品外,还将响应宜春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着力研发符合国家政策的环保、节能、低碳锂能动力机械产品,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而努力。
新厂区为宜工插上腾飞翅膀
重组宜工,阮建荣所面对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生产设施老旧,企业软、硬件设施大幅匮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宜工的管理团队投资十余亿元建设了宜工新厂区,欲重新打造一个以研发生产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特种车辆四大系列机械产品为主导产品,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篇2
这几天同志们发了很多短信向你表示祝福,讲得很好很全面,基本上代表了我的意见,我都同意,另外我再补充三点,春节了:要身体好、心情好、假期要过好。祝春节快乐!
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新年快乐!
在冰雪还没飘下,鞭炮还没响起,酒宴还没开席,财神还没来到,红包还没准备好之前,先祝福你春节快乐!吉祥如意金鼠伴你旺一年,一年比一年甜!
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停留。祝最好的朋友新年快乐!
摘一千颗星星照亮您的前程!种一千朵玫瑰陶醉您的心情;折一千只纸鹤放飞您的欢乐;找一千种理由让您幸福安宁;说一千个句子祝您春节团圆喜庆!
再换一本日历,页页美丽;再盼一次嫩绿,年年新意;再送一次祝福,初衷如一;再说一句心语,保重身体!还有一个心愿:祝新年吉祥如意!春节祝福短信
中国年注重的是团圆,春节到了,让我们多一点时间陪在家人身边,抽一点时间和朋友见见,让亲情和友情一起给力这个新年!恭祝春节快乐。
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所有的快乐跟随你,祝你和你的家人春节愉快!
祝您: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工资数到手抽筋,奖金多到车来运,别人加班你加薪!春节快乐!
在春节到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真情,用爱融化冰雪,用祝福温暖彼此,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真心的祝福,祝愿朋友春节快乐!
愿幸福挥之不去,让机遇只争朝夕,愿身体健康如一,让好运春风化雨,愿快乐如期而至,让情谊日累月积,愿片言表我心语,愿春节你阖家幸福,事事称意!
早一点,晚一点,祝福不少,收到就好;远一点近一点,不是问题,心无距离;长一点短一点,话多话少,心意不少;节日很好,我愿赶早:春节快乐!
最感人的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美丽的笑,不是笑出眼泪,而是笑容最甜;最真的祝福,不是新年抢先,而是最后一天。祝你年年笑开颜!
昨天相识是缘份,今天相处是福份,明天重逢是情份,友谊的陈酿是年份,彼此关心是天分,新年祝福是气氛,朋友是生活的一部份。预祝春节快乐!
最好的幸福送给你,最好的快乐围绕你你,最好的幸运带给你,最好的祝福祝愿你:生活幸福,工作快乐,幸运连连,春节快乐!
在古代,飞鸽传书,也道不尽我的思念;在现代,彩信电话视频,也都道不出我的挂念。没办法,还是短信最能代表我内心的一切:提前祝你春节愉快!
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带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篇3
然而人生的起点不只是我们出生那一个。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起点:有使人通向成功彼岸的;也有使人坠入失败深渊的。其实每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志向有所差别,所以才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十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两个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踌躇满志得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那片土地。他们要在那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两个年轻人的起点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个年轻人是乐观主义者;而另一个是悲观主义者。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奋斗,那个乐观的人获得了成功,在社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那个悲观的年轻人却一事无成,在生存和被社会淘汰的边缘上苦苦挣扎……
每个新起点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它。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其完成一半时,乐观的人会说:“只剩一半了!”;而悲观的人会说:“还有一半!”。这充分的反映了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识。
由此可知,人生的每一个起点都无所谓好坏,只不过在乐观的人看来都是通向成功彼岸的;而在悲观的人看来几乎都是通向失败深渊的。
人生是丰富多采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许多起点,要想把握住每一个起点,你就要学着作一个乐观的人,这样你就会感觉到人生的美好,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航标,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走向成功,品味失败,走过心灵的阴雨晴空,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无论失败与成功。把时间改一下,说成小学升初中。。年华似水地流,高一高二这两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我走过来了。也许不能说是让我走过来的,而是两年的光阴有一日没一日的从懒散的我的身边不紧不慢地朝身后的远方行走。
日子就在我趴在栏杆上看着夕阳中逝去,又在等待下一个日出里睡去,这样的日出日落不知不觉的流失掉了。以前的我倒没有发觉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妥,但现在的我却发现自己已经把宝贵的青春挥霍得太多了,不知道现在的醒悟是否会来得太迟了。
这两年,身边的一些人走了,又有另一些人填补了他们的空位,他们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更换着,而我也再没有力气去感叹些什么。在我身边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让我熬过来了,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是的,我挺住了。
两年间,我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但就是没有好好学习过。
以前的我总不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幼稚的我总以为生活中有太多的答案需要自己去寻找。原以为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答案,自己就能站在最高处,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王”。到现在我才知道那些未知的答案不是自己刻意去寻找就能找得到的,它们要靠时间去把遮住它们的那些灰尘吹散,才会自己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以前的我一直乐此不疲地去寻找它们,让自己生活在自己幻想的梦中,沉醉在那至高无上的王权里。
酒醒梦回,才发现梦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不能为了逃避而一味的沉睡在自己虚拟的梦幻里。我毕竟还没有拥有睡美人那一觉百年的功力。从梦中醒来,重新面对这个社会,我又不得不去面对一年后的高考,而且还要去征服它。
最近,我才学会以一个标准学生的姿态去仰望头上的那片蓝天,就是那种在匆忙中抬头看一下,然后就把它忘掉,脑子又被A、B、C或三角函数之类的填满了,我渐渐忘记了以前那种不停地转着自己的脑袋看着天空,直到脖子难以承受头的重量时才肯把头放下继续走路的情景。
也许高三只不过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起点。为了生存,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我不能去改变的。以前不努力读书的我,现在照样能像别人那样一天到晚的啃着书;以前爱睡懒觉的我,现在也能在早上6点准时起床;以前怕吃苦的我,现在也喜欢上了喝咖啡,学会了把那苦苦的滋味一口一口不动声色地往肚里咽。
高三,是一个新的起点。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一直在关心着我,支持着我,爱着我的人们,我必须改变自己,必须在高三这一年用自己的汗水去编写自己人生辉煌的一页。
篇4
在没有踏入真正的教师队伍之前,我总以为,老师就是老师,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可从来没有细细想过这“老师”、这“教书育人”其实包含了很多很多。“老师”到底是什么?仅仅只是上上课、改改作业、管管小孩子吗?“教书育人”又要教什么,育什么?
工作后,偶然听一位老师说:“老师就是变形金刚!给孩子们上课时是老师,孩子哭了是妈妈,吵架了是法官,东西丢了是侦探,要表演了又是导演……”是啊!老师是什么?貌似什么都是!真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需要扮演好这么多角色!
经过这几个月的工作历练,也让我体验了老师的其中几个角色。首先他必须是只勤劳的的蜜蜂。老师是辛苦的。白天忙着上课、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备课,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这期间,还要青年教师的各项任务,还要组织小孩子们参加各种书画问题比赛等,对于各种业务都不熟悉的我,更是忙得团团转。
其次,老师还是一名宰相。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拥有如此气度。这一点,我很佩服同年级的吴老师。在孩子犯错后,她总是心平气和、不着痕迹地帮孩子指正。这种和风细雨的教育比起我一开始狂风暴雨式的批评更能让孩子接受并改正。用泰戈尔的话来说就是“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我借鉴了吴老师的这种温柔攻略,班里的孩子也在我的和风细雨中快乐改错、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柔和的微风有着巨大的力量,包容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篇5
现在,我们还沉浸在8月8日晚上的鸟巢,我们还在回味那个时刻的壮丽场面,回味这个炎热的日子里我们伴随着开幕式所体验的欣悦和激动。一百年的梦想,中国付出了这么多,今天终于有了历史和世界给与中国的报偿,而中国和北京也用自己的想象力挑战创造的极限,以对于完美和圆满的追求回报了整个世界。今天,中国人在这里没有观众,我们都是参与创造历史的人,我们都是这场历史的恢宏戏剧中的演员,我们也在那张宏伟的画卷上画下了自己的一笔。在2001年中国申办奥运的时候,何振梁对他的国际奥委会的同事们说:你们的任何选择都可以载入史册,但你们只有一种选择可以创造历史,这就是北京。世界给了我们这个创造历史的机会,中国没有辜负世界的期望,这个城市里璀璨的焰火和鸟巢里的演出都让世界赞叹。中国给了世界灿烂的视觉的震撼,给了世界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气势,给了世界对于人类价值的共同关怀。
我尤其喜欢李宁这个人物的意义,他是让中国骄傲的运动员,他又是一个成功转型,在创业的路上获得了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精神和生活正是说明了“中国梦”的丰富的内涵,给了中国的年轻人一个完整的榜样,他在这个晚上达到的高度和他的再度挑战极限的勇气和能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的力量。如果说,李宁前半段成功的体操生涯让我们受到精神上的激励和振奋,那么,他后半段成功企业家的生涯也让我们感受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发展的主题也是今天中国走向未来的最为宝贵的动力。我觉得李宁其实完美地呈现了“中国梦”的形象,也完美地呈现了中国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李宁的历史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走过的三十年历史的一个象征。在这个创造历史的新起点上,李宁是让圣火点燃的人,也是让我们感受三十年来中国崛起和发展之路的人。
我们在北京的鸟巢里看着他在空中大步向前,他飞翔得比当年更高了。我不会注意他和画轴同步得是否天衣无缝,但我所看到的是他超越自我,敢于挑战的雄心壮志,看到的是他背后的中国正大步流星地和世界一起向前。他燃烧的不仅是中国人内心的火炬,而且是人类共同的祈愿和希望的火炬。同时,李宁点燃火炬,完成了他的使命,也让我们的年轻人感受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在这里看到了薪火相传的生命的意涵。
在今天的舞台上,刘翔、姚明和张怡宁们还会给我们新的希望,让我们感受人类冲击极限,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今天,我们虽然仍然关注比赛的胜负,会最热情地为中国加油,但我们不会像当年一样对于比赛赋予太过沉重的意义。今天的我们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状态了。我们有能力给世界这样美妙和雄浑的开幕式,就说明中国已经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也更加繁荣了。
我们今天可以在一百年来坚韧不拔地追求参与奥运的努力之后,在艰难的两次申办奥运之后,在七年的准备和劳作之后,去分享体育的快乐,分享挑战极限的超越和崇高,分享世界各国运动员的精彩的表现。今天的中国在北京筑起了最好的平台,让世界在这里展现她最好的一面,让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努力得以延伸,让世界和中国一起感受和平和友谊的涵义,体会和谐和超越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欣赏比赛的时候会有更加平和的心态,有更加美好的对于所有运动员们的祝福和期望。我们会为所有的参与者加油,我们会让所有来到北京的人感到宾至如归,因为这里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展开的地方。
篇6
老班来了,一手拿着成绩单,一边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的阅读成绩。”我心里想:那可是说的他们,我今回可又要独占鳌头了。同学们立即蜂拥而至,伸长脖子,拽拽别人的袖子,探着头,争着望前面看。我本想冲破层层围墙,没想到已经被堵了个水泄不通。也罢,也罢,反正会有人向我汇报好消息的,一边想着,一边回到坐位,翘起二郎腿,拿起报纸,悠悠然看了起来。可事与愿违,我只考了24分,而最高分李玮琦比我高7分。听到这,我的心一下子坠入低谷,眼泪都在眼眶中打转转,捶胸顿足,不禁感慨,哎,怎么考得这么低。接下来连最喜欢上的数学课也没了滋味,思路不肯跟着老师走,却总想着:老师算错分了吧?我怎么才考那么低呢?数学课,自习课都在紧密注视李玮琦,写完了题,看到她还在埋头苦作,心声快意;自习课一瞥眼,发现她写的作业比我多,不禁唉声叹气。我知道,我那争强好胜的性子又来了,与别人比这比那,为什么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的根源呢?
这几天,作业很多,每天晚上开夜车开到11点,眼皮早已打仗,更别提看书了。可是,别人为何能早早写完作业,并能抽时间看书而我却不能,大家在抽时间埋头写作业时,我在干嘛,别人在挤时间读课外书时,我又在干什么?我在悠哉游哉地喝水,我在和同学们忘乎所以地聊天。不要拿劳逸结合为自己找理由,不要拿作业太多为自己脱身。鲁迅曾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为何不能,所以,因为我丧失了读书的机会,总不懂得珍惜时间,总是不晓得挤时间,不能领会书中广阔的世界,没有了提高文化素养的机会,自然在做阅读时没了感觉。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必须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必须充分地利用时间。要知道,时间是海绵里的水,不挤是挤不出来的。
这几天,又有了浮躁,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做完,不追求精益求精。这一周不知是怎么了,总是无缘无故地浮浮躁躁,列了多少计划,个个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可总是想着,还早,以后抓紧复习还来得及;总是和同学嘻嘻哈哈地说笑,考试一完,才个个傻了眼。所以,我必须尽快调整心态,放下轻浮的心,让心沉静下来,不仅为现在打算,也为以后的人生打算,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点,不偷懒,不浮躁,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11级xx系xx同学,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元旦,新的起点。时光如梭,转眼间我来学院已有三个多月了,随着冬日的到来天气愈加寒冷了,奇怪的是,我却减少了对家的思念,而是越加渴望下一个春天的开始.冬季一直是我不太喜欢的一个季节,也许是因为很多生命会在此时终止.此时,让我想到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每年的日历日历本上,都有一个光辉的日子,1月1日,这个日子标志着我们的祖国又增添了一道年轮,标志这万事万物将沿着时光之河开始新生命的旅程,伟大的祖国将在这一天迎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一年.
1月1日又称元旦,“元”有新的起点、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指早晨,一天的意思.而“元旦”就寓意着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一位着名的学者说:从字面上看,“旦”字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着灿烂辉煌的光芒.这个说法很贴切,学者生动的反映了旭日东升的形象.对啊,把元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斗志来迎接崭新的一年.同学们,对我们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时光老人的正在脚步悄悄的挪移.我们都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不是吗?我们是青年,被长辈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的勇士.生逢此时,荣幸又艰巨.此时,读书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它是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基石.用拼搏向时光换取生命的价值.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添光放彩.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像迎接元旦一样充满朝气与激情.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满怀着希望和信心去打开人生这扇奥妙的大门,生活是那样的五彩缤纷,有无数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有无数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有无数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应该播下希望的种子,辛勤耕耘.看着生命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炫烂无比,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走向希望的田野!!
篇8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脉现代农业,要突出在以工带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合作经济三个方面着力探索。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起点,农业也因之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笔者认为有四个较大的转变:政策框架开始从支持性政策逐步向保护性政策转变,这是一个发展的全新理念,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反映出我们已经认识到农业是一个需要重点保护支持的基础产业。工作重点从以发展农业为主向综合性地发展和建设农村转变,“新农村建设”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从以发展农业为主转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要素从单纯立足国内向综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农业进入一个更为开放的国际体系中,传统贸易的边界被打破,农产品市场逐渐由国内拓展到国际,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功能从生产保供向保供、增收、生态及文化等多种功能转变,十七大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脉现代农业,笔者认为要突出在三个方面着力探索,即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探索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及探索农民合作经济。
(一)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十六大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梁保华同志提出,要从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领导体制等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入手,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我们理解,这是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创新点。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这在基层已经有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如村企挂钩、互动发展就是一条重要路径。村企挂钩、互动发展一方面可以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展新型乡镇工业;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村企结对,实现工农要素高密度的相互渗透,把工业的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要素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
(二)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30年后的今天,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方向。苏南地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条件相对成熟。首先,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2006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产比重为2.8%左右,接近美国2%。其次,二、三产业活跃。苏南地区二产、三产比重分别达到58.7%和38.5%。苏南城市化水平达67%。第三,农村劳动力稳固转移。苏南地区乡村从业人员非农就业比重达到72.6%,绝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乡镇企业、农村三产或自主创业。第四,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建立。苏南地区城镇居民三大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都在95%以上。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小生产加社会化服务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或者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过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或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日益具备,加之,我国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与国外的土地私有制相比,更具备发展条件和空间,需要积极探索。
(三)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经济。新农村建设需要村级经济作支撑。如南京市武家嘴村,无锡市华西村,徐州市马庄村,常州市五一村,苏州市蒋巷村,南通市中南村,连云港市宋口村,淮安市王嘴村,盐城市东南村,扬州市三笑村,镇江市双新村,泰州市河横村,宿迁市张油坊村等,这些名村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发展都源于雄厚的村级经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名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笔者认为,在计划经济下,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集体经济;而在现阶段,合作经济可能是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合作经济是壮大村级经济基础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股权成分又有劳动者参与的合作制经济将是壮大村级经济的基础。目前,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关键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来发展的春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立法形式推进农民的经济互助与合作,确立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新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素质和培育新型农民,壮大村级经济基础,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篇9
由于第一天上班带了不少东西,我也背着个书包,夹在学生们中间骑着。猛然之间,我仿佛回到了四年前,还是一样的路途,一样的时间,一样川流不息的一个群体,只是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背着书包上学去的小小少年。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历经警院的磨炼,我已经成了一名扬州的女交警。
七点,我便跟着我的师傅张进出发了。偌大的文昌岗,我和师傅站在路口,看着车来车往,不时有司机或是乘客转头看看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分不清是对女交警的好奇、尊敬还是嗤之以鼻,恍然之间,我也突然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这些疑惑层层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仿佛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方向感,很是失落。
七点半一过,随着上班的人越来越多,文昌岗的车辆也越来越密集,吴大队长、金指导员、顾队长还有我师傅也都各自拉开架势: 吴大队长正在“吴杰示范岗”用哨音和手势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本来拥挤的路口在他的指挥下变得秩序井然,车辆在他标准的敬礼中有序地前行。再看我们中队的金指导员、顾队长,他们也分别站在交通繁忙的路口,一一指挥着车辆的通行。还有我的师傅张进,当时正拦下了一辆逆行的车辆,他的神态和语气完全没有我想象中执法者的严厉与冷酷,更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亲切。因为是外地车,师傅听了车主合理的解释之后,对其进行教育后便放行了,车主向他投去了万分感激的目光。我环顾四周,偌大的文昌岗,仿佛变小了,穿梭不停的车流仿佛静止了,只看见一个个戴着洁白的帽子,扎着洁白的腰带,穿着反光背心的交警的身影。在我的眼里,这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模糊的背景里突然高大起来,和平时看他们的感觉完全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路口,我们交通警察身处其中,如鱼得水,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确保着道路的畅通、安全与有序。
篇10
关键词:改革创新;逻辑起点;发展前瞻发展前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6-0014-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转型背景下医学高等教育秩序问题的研究”(XJK012CGD043);衡阳市2011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南华大学2011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地方大学的“定位”与“定为”的前瞻性研究”(2011D010;2011XYBO1);南华大学老年科协2011年资助项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01)。
作者简介:何啸峰(1971-),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教育事业管理研究。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类现实的超越与创新,教育的起点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忆与传承。即:教育既要适应、服务于现实,又必须超越现实,引导社会向着“应然愿景”(理想社会)前进,大学教育更应如此。由此,当我们在思考并实践大学改革创新的时候,就应当对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当下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要清晰地认识这些问题,首先要关注两个基本点:一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当下教育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对教育的期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上世纪末出版的《全球通史》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问题的时代,一个问题很大的时代。在科技的神奇影响下,一切都在经历着变革。如果人们愿意在生活中睁大双眼,每天都有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1]。观察今天的世界,的确如此!很显然,我们之所以要改革,要创新,就是要回答并解决当前大学发展过程中现实的各种问题。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组织形式之一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自身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审视今日的复杂迅变、充满危机的世界,作为大学中人,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我们应当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进行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关注,为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既多又大的难题而尽职尽力。
一 、对我国大学改革创新现状的审视
大学正处于一种“悖论”的困惑之中:一方面,它已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职能快速拓展,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日趋繁重,大学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人们普遍感觉到种种严重的大学危机:大学精神衰微,生命灵魂失落,理想信念迷茫,育人质量滑坡等等。很显然,大学必须也只有通过深刻地总结与反思过去,深邃地正视与分析现今时代特征和大学现状,前瞻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大学未来的前景,尽快化解大学危机,走出“悖论”的困境。这样,大学才不愧为“大学”,大学才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
化解面临的危机,走出“悖论”的困境,出路应在加速推进改革创新。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都在着力进行大学改革创新。美国有着当今世界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但美国教育界历来危机意识很强,对自身教育问题的审视和批判从来没有间断过。早在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促进委员会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报告一开头便出语惊人:“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石正被一股平庸的浪潮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P246)。这种把教育危机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联的认识,既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对教育认识的深度和高度,也体现了他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极端敏锐性和非常可贵的忧患意识。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取、永不衰微的重要保证。
对照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我们当有这种威胁感和危机感。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力度不可谓不大的四大宏观改革。这四大宏观改革举措,使我国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进程,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与此同时,还实施了“人文素质教育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和“质量与改革工程”等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中观、乃至微观的改革举措。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系统、明确且相当具体的规划。在不到20年的时间段里,以国家意志提出并实施如此之多重大项目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公认权威专家潘懋元教授在《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中指出,“高校同质化,是中国高校发展中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高校之间比‘高’与‘大’,而不比‘学’,这对高校是一种误导”[3]。在这种只比“大”不比“学”的背后,显然是对“大学”认识的肤浅与轻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严重急功近利。到了2011年,潘先生仍作如此评论,说明我们高校的改革进展很有限。
现在,人们普遍忧虑的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基——大学精神在动摇!大学人的灵魂在丢失!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讲话中说:“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细看今日之大学,我们扪心自问:今天,我们可否感觉到大学特有的精神?可否感觉到大学人洁净的灵魂和强旺的生命?钱老曾深沉忧虑地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最后一次见面时,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实可谓言之谆谆,意之切切!十几年过去了,“钱学森之问”仍旧缠绕在人们的心中。当前,大学自身需加倍关注的不仅仅是“改革创新”这一光鲜的时代口号,在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时一定要特别把握住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发展前瞻。
二 、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
大学的改革创新,其根本目标或谓基本前提是让大学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向前超越与发展。这就必然要提出、并深入思考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在改革创新中,必须继承和坚守、不可丢失的大学的优秀传统究竟是什么?或换言之,我们必须坚守的大学的本质和灵魂究竟是什么?即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其二,我们的改革创新应使大学发展走向何处?或换言之,作更为高远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未来大学究竟要“破”什么、“立”什么?即改革创新的发展前瞻。也就是说,把握好“继承”与“发展”、“坚守”与“超越”的关系,是我们思考和实施大学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认为,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一是坚守大学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学精神,二是不可丢失作为“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
按中国传统经典讲,大学安身立命的精神可概括表述为“穷理尽性”和“止于至善”,(“穷理尽性”出自《易经》里《说卦》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4](P206);“止于至善”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P1))“穷理尽性”意为“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禀之性”;“止于至善”可解读为大学应追求尽善尽美的崇高境界。按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讲,大学是“博雅教育”(西方大学理念)的“象牙塔”,“大学是社会之光”(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典范,著名教育家竺可桢的大学理念)[5],“犹海上之灯塔”。这些大学理念告诉我们,大学理应成为整个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引擎,在精神上超越它的同时代,承担为社会问题寻找对策、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充当社会认知的“伦理罗盘”等特殊功能。概括地说,大学应具有探究不止,力达尽善尽美的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追求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这种大学精神是人类特有禀性的代表和缩影,也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这种精神以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为动力之源,而不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同样,按中国传统经典讲,“大学人”当以“君子”自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P14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P143)(出自《易经》的《象》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此成为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作为“大学人”,秉“道”而行是其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4](P7)(出自《中庸》),如天那样光明健旺而“自强不息”,如地那样宽广博大而“厚德载物”,即可谓率性秉道,体现了“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按照现今的说法,这种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亦即对真、善、美的认定和执着追求。把追求真、善、美而远离假、恶、丑作为心灵中的道德底线,确保大学师生“有追求真善美的高度自觉,有远离假恶丑的有力自制。”这是“大学人”不可丢失的生命灵魂,也是社会日益美好与和谐的基础和保证。
通观今日之大学,让人们深感不安的是大学精神之衰微和生命灵魂之丢失。因此,重振大学精神和重拾“大学人”的生命灵魂,便成为当今大学走出“悖论”困境的当务之急。大学的一切改革创新,尤其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都必须有利于此。
三、大学改革创新的发展前瞻
回顾历史,正视现实,可以对未来前瞻提供启迪。早期大学只讲人文,耻于科学与技术。中世纪以后,人类经历了人——神关系的伟大觉醒,即人类的科学觉醒,现代大学正是人类科学觉醒的产物。现代大学,特别是从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开始,大学多偏重科技。历经数百年的成长与发展,大学教育目前面临三大困境:
1.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面临质疑。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快速地发展,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亟待正确的“伦理罗盘”来指引:科学家如何以正义与良知让科技发展真正有利于全人类的福祉,而坚决抑止伤害甚至毁灭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很显然,这涉及我们今天要创什么样的新。无疑,它必然要追问我们的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三阶段”(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产业结构不断变更、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
3.学科专业知识平台既“高”又“宽”,与学习时限的矛盾日益尖锐。
尽管世界各国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但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当有相当的普遍性。由于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不仅各国,而且很多国际组织都开始高度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普遍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教育技术水平[6]。
作为大学的前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前瞻性大学”的新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进而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7]这一重大哲学命题。这意味着,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必须具有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保留其对超越实利、非功利价值的追求。
其一,大学教育宗旨将向人文回归。大学在经过“游离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走进经济社会发展边沿”、“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等发展历程之后,将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超脱出来,从全球化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视角,立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高度,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审视、鉴别、评判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是”与“非”,预警未来作为的“能”与“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督察与向导。这既是大学作为“海中灯塔”理念的回归,又是大学作为“社会之光”的重新点亮。
其二,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将经多种探索而出现重大突破。大学教育教学方式面临深刻的变革:在即将进入的“云技术”时代,知识将在立体空间集散,现行的“三阶段”、“三主体”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必将以新的模式取代,讲授灌注为主的教学方式必将被多样化的方式取代。
其三,大学教学内容将由“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转向“以批判性思维方式与探究方法的训练为主”;将进一步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责任意识,使学生不仅追求科学技术,更要追求崇高,追求美;不仅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要让学生变得明智而理性;不仅有弘扬真善美的充分自觉,而且有抑制假恶丑的批判能力和有力自制[2](P227)。
人类历史和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DNA,其中历史伟人和历史经典则是这些DNA的核心。为此,大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需传承人类文化中的经典,让师生走近科学巨匠与思想伟人。如果我们今天的大学师生能像孔圣人那样“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像大思想家罗素那样“推动我生命的三大动力,一是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对爱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能像康德那样“有两样东西越是考虑越让我刻骨铭心,一是头上的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力量”[8],那么我们的大学未来必将是另外一番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2] 凌均卫.大学理念——认知与践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3] 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1-23.
[4] 陈戍国.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3.
[5] 樊洪业,段异兵.竺可桢文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38.
[6] 杨小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大学内涵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82-86.
[7] 肖雪慧.张文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J].教育评论,1999(5):7-9.
[8] [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M].全增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41.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University Reform and Innovation
HE Xiao-feng LING Jun-wei WU Li-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