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相关问题

知识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就是利用各种知识进行管理,将已有的知识进行保存,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巨大压力下,档案可以承载人们珍贵的记忆,和知识管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明确知识管理理念,在工作领域中运用知识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知识管理的特征和核心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在当今的管理领域中属于创新管理,当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以网络的定义为基础,知识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知识、知识创造过程、知识应用等各种活动,从而可以使组织共享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二)知识管理的特征对于知识的流动性和共享性给予重视,对于集体智慧进行利用,从而提高组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对于组织的职工给予精神鼓励,使员工自身享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从而将员工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等充分的发挥出来,组织对知识和人才给予重视,在组织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三)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主要就是识别组织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并且进行全面的收集和科学的分类,对于各种相关的知识进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并且不断实现知识增值,这样才可以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建设有关知识运用和创造的组织,知识是组织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更好的和其他组织竞争,组织要更加严格的管理知识资源,可以利用知识共享的方式将知识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使组织的知识资源得到丰富,从而建立有关新知识共享的机制。组织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中也要蕴含着知识,在组织的实际经营管理模式当中利用知识管理,创新组织管理。

二、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信息化环境的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指的就是档案管理模式的重心为实现档案实体数字化信息化形式,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耗费时间而且耗费人力,工作效率较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将服务质量提高,使档案管理具备宽广的发展空间。档案管理不断发展,需要建立信息化知识管理系统,创新档案管理,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用需求,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将档案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档案工作人员缺乏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需要得到提高。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护的意识,没有制定具体的保护政策和措施。除此以外,档案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素质也需要得到加强,切实改进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当前档案工作的硬件设备比较差,相关的设施也没有配备齐全,需要改进库房环境。

三、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细化档案管理保管过程。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在档案管理中利用知识管理,需要档案管理的细化。在档案管理中,基础工作是档案的保管,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单位就是立卷,其中存在很多隐含的问题,档案人员对于档案材料信息无法主动的了解。关于信息的查阅也不够方便,变动过的档案很难进行查询,如果需要查阅的内容包含在内,整卷的查阅,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上述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当前我国办公自动化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开始广泛的利用网络信息存取技术,档案管理细化了保管单位的运用过程。知识管理的基本单位就是知识元,具备行政指令、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各个单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实现知识元管理,这样会更加便利。与此同时将档案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并研究解决,从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加深入的开发。(二)再造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就是再设计组织当中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再造档案管理业务流程,以文件生命周期设计为基础,使组织文件和档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突破传统的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存在的界限,从而可以促进组织的文件档案工作实现一体化,统一设计业务流程。这个流程当中包括文件的生产、归档、保存等一系列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管理组织档案,将其服务功能得到强化,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知识管理不断发展,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自身的管理当中利用知识管理新技术,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更多的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使其作为强大的支撑,引进各种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有序化的档案管理。(三)拓展档案的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组织的知识管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档案管理的职能,组织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满足这种需要。要想转变职能,首先需要实现知识的归纳,并且大力开发档案知识,从而针对档案管理实现智能化的服务,可以共享档案知识资源,这就需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以组织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为基础,将档案管理职能进行完善。转变职能的同时也要转变档案人员的角色,使其成为档案知识的管理者。(四)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修养。当前在档案管理工作者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专业技能不够熟练,知识也比较匮乏。主要是因为管理者专业培训不足,自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主要利用的还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更好的进行运作,需要将档案管理技术进行更新,定期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领导需要更多的利用鼓励政策,创造出互利的氛围,可以使员工之间进行情景演练,使员工可以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组织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利用最新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档案工作应该明确传统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实现创新,结合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档案管理,使用户可以尽快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在知识管理模式中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作者:郭璐 单位:吕梁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尧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3(4):86-89.

[2]刘跃杰.知识管理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128.

[3]卢爱凤.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及未来趋向[J].中外企业家,2016(14):200+202.

篇2

1.建立档案馆

“档案馆”是指具有一定专业人员和固定设施配备的独立机构,将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化,使之成为并行于学校管理而又单独存在的管理机构。档案馆的建立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人员配备要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有管理经验,可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竞争上岗。另一方面,硬件要齐全。合理建设档案馆硬件配置,如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室”、购进相关机械设备等。在保证一定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

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统一思想,明确档案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和目标。深化各级领导和执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在全员接受认同的情况下,统一思想认识和观念,使档案馆切实做到管理精准细化、服务精耕细作、技术精益求精,从而更为细致的服务于各项教学工作,促进校园发展。

3.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操作行为,细化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使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操作行为,细化管理制度,就要求制定具体的系统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划分责任,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统一和互动,建设标准、规范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

而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发、制定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途径以及工作方法等,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原则、职责划分、隶属关系、权力范围和材料编制等。二是岗位制度。此项制度应包括对馆长、副馆长和馆员的岗位要求、职责认定、权力范畴等多项内容的说明,以此为标准,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奖惩措施、考评标准、晋升条件、设备使用准则、经费申请程序等,并依据人、物、财、环境等进行细致划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操作行为。四是业务流程制度。它是指针对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行为标准,涵盖了日常教学情况、教研成果、校园规划、测试结果、人文历史、资金投入等相关文献的收录、编辑、整理工作。由于高校档案的多样性和可连续性,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该项工作,因此业务流程制度在管理制度当中占有较重的分量。五是利用服务制度。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制定服务制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明确查阅者的权力和义务,解除档案馆神秘不可侵犯的错误思想,公示档案馆职责,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定工作人员服务标准,以服务至上为根本,统一派发工作制服,提高人员素质,使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化,以求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信息化建设,科技引领管理潮流

相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档案管理具有传输速度快、存储空间大、可保留时间长、易管理、易查询等特点,因此,信息化成为完善现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必要途径,以先进科技为辅助手段,精益化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增强相关人员信息化建设紧迫感,促进形成信息化建设责任意识

随着高校档案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手工记载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对档案分类、编排、检索、更新等各方面的要求,出现了管理过程繁琐、查找速度慢、准确性差等众多问题。因此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现的尤为迫切,各级管理者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同时,应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信息化建设研讨工作,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以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进步,从而全方位推动校园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

依据学校资源状况,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纳入学校基建项目,合理分配建设投入比率,制定精细化的建设计划。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应包括“软件”建设投入和“硬件”建设投入两个方面。其中,“软件”建设投入是指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在此过程中,校方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同行技术交流会等,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会后总结工作,以确保管理者及时更新高校档案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硬件”建设投入是指校方以相关管理规定和资金预算状况为依据,所开展的物质建设工作,如机械设备采购、管理软件更新、工作室面积扩大等。只有“软件”、“硬件”两手抓,合理协调两方面投入配比,坚持两者并重原则,才能使得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投入利益最大化,实现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3)开设高校档案网络平台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勘单位 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档案管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并且档案价值越来越高,所需要管理的档案内容日趋复杂,从而对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应运而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档案出现遗失等问题,促进档案管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智能化以及科技化等优势。

1 信息技术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应用中的优点

信息技术对于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十分巨大,其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同步处理,提高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本身具有快速传递以及简单操作等优点,电子视图具有其无法超越的优势逐渐的代替了人工制作。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的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档案之间保存的有机结合,还能够保障相互之间的独立性,进一步促进地勘单位档案系统的管理和运用,充分的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优势。地勘单位在进行档案分类的时候也往往会分成传统的文书、科技以及人事档案等方式,从而能够对各个管理模块和流程逐渐的取代,计算机能够结合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状况,保障其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系统文档的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2 信息技术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信息技术集成有效促进档案管理载体发生重大变化

信息技术对于档案的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信息技术更多的将档案内容转换成信息化数字内容,从而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软件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存,实现档案管理储存的数据化以及虚拟化。传统的档案管理往往以实物为准,从而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档案储存内容往往十分依赖于载体的可承受能力。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够实现计算机对档案管理载体的全程控制,最终能够有效的实现档案数据处理和交换之间的功能,避免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信息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档案管理载体方面实现了一次革命化发展。

2.2 信息技术条件下使档案管理分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对文书档案、基建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进行分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的演变为根据信息技术管理模块功能和具体流程为依据的分类标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分类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结合人为指令自动、随时的进行设立和调整。地勘单位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最终才能够保障其实现针对性以及规范性的分类管理。

3 信息技术条件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路径探析

3.1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勘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档案管理难度日益爆米花以及复杂化,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档案文化性质和社会性质逐渐的被弱化,但是其被利用的范围逐渐的扩大。必须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够进一步解决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挑战,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解决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性。

3.2 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统筹规划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不断的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远远超过传统档案管理的信息量。信息化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的工程,必须要做好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统筹规划工作。比如对地勘单位档案的馆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以及摸底排查,能够真正的熟悉掌握档案资料。必须要结合原有的n案资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尤其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设备,比如扫描仪以及摄影机等设备。档案信息化过程主要就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为了能够实现地勘单位档案的数字化,其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漫长的阶段,必须要保障原有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原始性,对地勘单位比较重要的档案资料首先进行数字化,对于特殊性的档案资料应该区别对待。

3.3 加快、稳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和应用

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就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地勘单位本身的档案十分众多,全面的实现数字化管理十分的重要,但是必须要坚持有效性以及高效性的基本原则,不断的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本身的价值和高利用率,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档案实现数字化必须要针对好相应的参数做出优化设置,在进行扫描的时候,其本身的扫描参数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3.4 做好数字化时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

扫描系统在进行扫描参数选择和确定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质量,分辨率会直接影响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但是,随着扫描分辨率的提高,扫描文件不仅十分清晰,其扫描时间和存储空间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分辨率,其往往需要考虑到文件的可阅读性以及输出打印质量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勘单位逐渐的引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档案管理作为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必须要积极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准确性,还能够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档案管理的跨越计算机技术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J].科技档案,2006(03).

[2]李文娟.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3).

[3]杨帆.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活力[J].管理科学,2009(03).

篇4

文书档案是指那些记录社会历史变迁,准确反映社会出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的社会成果。办公室内部的文书管理在人们社会的进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文书档案管理中的收集与收档本身是一个极具技术性质和服务性质的项目。最近几年,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许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中都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并且得到了众多单位的认可。可是只有实现文书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断提升文书档案管理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文书档案的价值,充分利用文书档案资源,实现社会的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

2 增加管理者文书档案管理的意识

文书档案管理的收集与归档工作是各个机构单位的关键部分,也是各个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文书档案能够对每一个单位的发展进程和前进历程进行详细客观的记载,从而为单位以后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文书档案的种类十分多,只有将他们进行准确详细的划分,归类并整理,在保障每一份文书档案的正确性的同时,好要确保文书档案的时效性,帮助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从而调整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在这个方面,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被单位的管理者视为探究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得到管理者重视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改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F有的缺陷

3.1 归档文件的内容不全面

在办公室工作时,经常会发现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归档文件不健全的状况,具体没有概括进去的材料有档案人员没有顾及到的文件材料。这种文件材料的内容十分多样,涉及的方向也繁杂,来源途径更加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件材料如果被遗留在别的地方或者是遇到意外情况就难以被重新采集,就会干扰到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工作效率再加上由于很多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单位的实习或兼职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与保存整理文书资料,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没有方法实现文书档案工作的管理。这些状况都会造成文书档案文件材料难以被及时的收集与整理。

3.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不够

目前,由于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文件收集与整理具有充足的意识,所以在收集文件时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很多文件丢失,缺乏其真实性。详细的原因有:

1.很多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程序不规范,很多重要资料都被随意放置在办公室的各个角落。

2.不同单位的归档形式难以统一,由于需要进行归档整理的档案数量较多,但是很多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归档工作没有十分的重视意识。

3.很多档案都存在不完整性,很多资料都出现断章、没有公款等现象,当遇到需要使用的情况时,必须找到相关部门进行补章,或者将不完善的材料变得完善,再交给补救部门进行填补。

4.文件材料的可靠性

很多单位或者行政部门为了对付上层领导的核查,会针对过去几年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导致很多文书资料的可靠性和有用性比较低,让档案管理的价值难以发挥到最大。

3.3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尚未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在文书档案管理程序里,因为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观念比较淡薄,仅仅重视重要文件的处理,很难在没有序号的资料上花费精力,直接导致归档工作效率,让很多材料难以保存的全面,使得很多文件的真实性不高,难以区分档案管理原件的效果,让这些原件的可靠性降低,法律的有效性不高,所以,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档案归类与收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从而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展。

4 提高档案管理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的收集与归档效率

4.1 加强文化苏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身为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和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技能,在利用工作的时间提高自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参与省级档案管理的相关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针对档案管理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向上级部门及时反馈,并且提出修改意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不熟识的人,应该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降低相关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下去,从而确保管理效率。

4.2 健全文书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

第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知道文书档案管理的详细时间、归档规模、保管时间等工作的具体流程,然后再结合每个部门不同的状况,按照相关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确定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程序。另外,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对档案采取集中保管的形式,不可以擅自留下使用,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时代的变化更新档案管理的秩序,来满足不同时期档案管理的社会需求。

4.3 重视临时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任何单位都存在人员调动和人员离职情况,通常会有少量的重要文件遗落在这群人手中,让这些文件难以及时归档。所以,在进行档案收集过程中,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管理收集上一年度的文书档案,强调临时档案收集的重要性。例如,在讨论大会结束后,要及时通知档案管理部门收集整理会议记录,通报会议事件。当产生人员调离时,应该让这些人及时交出手中的文件,并且负责人要认真查阅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篇5

一、当前测绘工程档案管理的弊端

1. 信息化程度低。测绘工程早期的档案大部分采用的是纸质材料,档案资料往往是孤本。这种材质的档案资料对管理要求很高,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出现纸张破损、字迹模糊、图像失真等现象,并且在借阅过程中,极其容易丢失或破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使用周期,同时影响了测绘工程资料的再利用。

2.管理手段效率低。初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主要是采用的手工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手段采用的是台账式操作;档案资料的查询体系以人工查询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制约了对档案资料的查询频率,使得档案资料的再利用率非常低,信息资料保存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数据管理混乱。早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的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档案在进行归档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归档制度,没有严格的归档流程规范可以依循。这种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对档案材质、数据翔实情况、备份种类、保存环境等都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难以应对的问题。

二、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测绘工程档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再利用的功能,其价值在于更好地为以后的测绘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工程信息,从而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因此,做好测绘工程档案管理十分重要。

1.测绘工程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测绘档案管理同样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能够利用计算机快速找到需要的测绘资料,所以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2.计算机应用推动了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对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工程工作对测绘工程档案的需求趋向于精细化,计算机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被应用到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中。随着计算机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

3.电子介质资料保存的需求。测绘工程资料的材质已经不仅仅限于纸介质,很多测绘工程资料已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对这些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时,就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能够对电子介质的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对资料的保持和使用带来方便。

三、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措施

1.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第一步,数字化建设。测绘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最重要,主要针对档案资料进行扫描、数据采集等工作,完成数字化储存,再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化共享。第二步,标准化管理。随着档案管理的发展,其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现有资料的简单存储,而是涉及资料的形成环节。测绘工程资料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对标准性要求严格。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者要及时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数据库资料的补充,然后提供符合标准的电子资料。第三步,网络化建设。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指的是测绘工程资料的构成、归纳、管理、审定等全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整个流程的信息资料整理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

2.加强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系统功能结合供应类别,从子系统功能框架中可以得到很多资料信息,其中包括查找图形类别、资料供应情况以及测绘工程结果的查询,每一个子框架下面又包含更小级别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种框架构成,可以为查询者提供更加翔实、直观的资料显示方式。

3.优化数据存储体系,实现合理布局。为了使数据存储更加合理,就要完善数字档案的存储体系。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数字储存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磁带库,它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存储,并且传输速度较快,但是缺点是花费较高,并且对保持条件要求较高,容易损坏,需要人工定期检查进行倒带整理工作;第二类是光盘,它的特点是可以对离线的数据进行管理,优点是能够在社会上进行传播,用户使用方便,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缺点是存储信息量小;第三类是磁盘阵列,它的特点是最高效的数据储存方式,优点是存储量最大,并且具有高速的传输性能,缺点是费用较高。这三种存储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可以实现互补关系。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思路

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见证者。学校成立之初,档案记录就伴随着产生了,它见证了一个学校的发展创新和壮大的整体过程,它记载了学校基本的正常职能活动,可以管窥到学校的管理方式的变迁、文化氛围、教学水平等特征。2.学校档案是顺应时展风向标。当前社会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就要推进信息档案的智能化管理。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变得更迅捷更方便,与办学规模相辅相成,将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对学校提出的要求。3.学校档案对学校发展能提供关键的决策信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声誉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正确决策。正确的方针政策离不开数据统计,所以在学校面临发展机遇关键期,相关责任人通过各类档案信息进行政策调整。可根据科学统计数据档案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对关键决策提供信息数据,这对学校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制约了学校的发展。1.学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方式简单粗放。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主要工作,其中管理水平对于学校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是一项严谨细致工作。龙兆佛在《档案管理法》就说:“尽可能谋适合一般人士之习惯,而又不失完整严密之科学精神为原则。”[1]但现在,一部分教职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屑一顾,认为管理工作属于低端工作,没必要较真,工作粗放单一,认为只要资料保管好,应付好检查即可,对档案工作对学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的通病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多学校对档案管理员缺乏必要培训,还是老教职员工带领新人办法,部分管理人员从其他岗位转来,还有兼职负责或年龄偏大的老教工担任。有的虽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对档案管理却是门外汉,只能做些简单的档案保存、看护等基本功能,工作没有前瞻性和持续性,严重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3.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在互联网普及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取代了传统工作方式。当然,凡事要有渐进过程,传统理念、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刻不容缓,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受到阻滞。信息化阶段还要有新老观念交替,逐步淘汰适应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信息化建设,就需要配置完善的软硬件配套设置,这是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标准。另外相关设备和软件价格昂贵,学校资金缺乏问题,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有待培训。都是制约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三、新时期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1.重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具有安全、保密性高,技术先进、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2]对于学校相关领导而言,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提倡以高效率、便利性为原则,科学配置管理任务,提高学校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使档案管理信息化达到最佳状态,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完善。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学校要加强档案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备相关硬件设备,同时还要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检测,处理不同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运行,衔接其它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链接。在完善基础设施中,重要是加强档案数据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建设,这样,计算机在智能监控调配系统运作下自动运转,既优化环境又降低人为错误操作和风险,还能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3.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展的新趋势,档案信息作为原生资源,其重要性正逐步凸显。但要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应包括:(1)档案整理与规类。定期为纸质档案需要转化为数字化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包括文字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2)建立目录库。将纸质档案建立纲目,分类划分录入系统。这些数据把包括建目时间、存放柜号、文件号、页数、存放类型、保存期限等。(3)数据备份。防止系统出现断电、或操作失误导致故障致使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局部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硬盘或列阵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4)数据校验。逐条检查每个案卷目录下扫描文件,是否打开正常,页数、目录和扫描文件是否一致等。这样,规范化档案管理流程将使信息录入、检索和查找更迅速、更便捷、更高效,使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接收、保管、使用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实现了档案管理业务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应用;风险控制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篇8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反映着医院每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关系、政治思想、业务能力、进修培训、学术成果、科研水平、医德行为、工资状况、奖励处罚等方面的情况,是个人经历、工作实际的真实记载,为医院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评估人才、考核人才提供着重要的依据。它是开发人力资源的资源库,是个人发展、医院招聘、提拔、实现人才优化配置的基本依据。

随着国家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视,医院卫生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水平,把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移到现代化的层面上来,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人事档案信数字化和网络化,其优点体现如下。

1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以纸质资料的整理、手工书写为主,查阅个人人事档案时,检索困难,不便于查找;特别是查阅多个人的档案时,更是费时费工。而使用电子人事档案管理后,从生成、采集、验证、归档、建数据库到利用等流程,运用利用现代的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压缩技术等技术手段,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便利,把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效益。

2 档案信息全面有效

由于电子设备存储空间很大,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可以覆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不受纸张的约束,信息更加全面和具体。另外,电子档案可以随时更新,及时地补充和修改个人存档信息,一改过去档案“尘满面”无人问津、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等导致档案信息落后贫乏的情况,保持人事档案信息的时鲜性,让医院及其他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档案了解个人的实时情况以适当评估调用,个人也会因为档案的这种时鲜性而警惕,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保持最佳的档案记录。

3 有利于档案的完整保存

除了在建立数据库初期输入信息时需要用到原始资料外,原件在编号后便进入档案室归档入库管理,较少再接触原件,利于原件的保管与保存,延长了档案的寿命,避免因借阅造成档案的缺失,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可以把大量的档案材料存放在软盘、优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上,大大节省了资源。按传统的和理模式,要全面完整地保存好档案资料,仍需要改建的库房,增添大量的设备,这样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增加人力,而且仍难避免霉变、氧化、虫蛀和鼠类的破坏。

4 提取利用档案方便

在众多的档案袋里找出一个人的档案非常不易,更不谈说查找某些细节信息了,更何况很多档案由于年代久远,查找目录存在不全、不准确、甚至丢失的问题,提取档案和档案信息更是难上加难。而通过管理数据系统建立的电子档案则可以避免这种棘手的问题,它有清晰明了的查询目录,根据索引点击某个按钮就可以轻松的获得需要的信息,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5 提高检索速度和准确性

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以档案的原始材料为依据,运用信息维护系统,将人事档案的信息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将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尽力争取人事档案的数据化。通过数据库建设可以进行人员住处的查查询、统计、整理、分析等,实现人事信息和公务公文的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数据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全面,快速的人事资料和有关数据。从而使数字化管理系统有足够的信息基础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检索,多种检索方式的综合查询既适合于各种复杂条件的精确查询,也可以满足各种模糊查询。

6 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篇9

关键词:医院;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医院档案作为医院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对医院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文档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

一、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有些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管理不能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把档案工作简单的看成是各种数据的简单搜集和保存,没有把档案工作和医疗工作同步起来。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真正转变管理思路,管理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文档管理层面,忽视了对各种电子视频文件、学术资料、典型医疗视频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不利于医院档案的丰富,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电子档案容易缺失破坏

源于电子档案的数字化特征,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缺失或者破坏的问题。首先,档案的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有些电子档案材料是由多个科室进行保管,缺乏规范和统一的管理,很容易出现电子档案损坏和丢失现象,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病毒防范等问题凸显,如果不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的安全,电子文档就会面临被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危险;再次,由于电子文档信息修改的不可识别性和信息载体的分离性,电子档案的原始记录内容和形式就不复存在,不利于对医院档案的追溯。

(三)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

近年来,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电子档案变的非常普遍。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它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印稿和草稿的区别,也没有副本和正本的差异,文件和档案之间很难有个清晰的界限。所以,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对电子文档进行相应的操作,保证医院电子文档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二、强化医院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

根据当前医院发展的实际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医院要进一步明确电子档案归档的范围以及管理要求。首先,明确电子档案的采集范围。医院档案部门应该加强对医院电子文书、电子图像、影像材料、视频材料等的搜集和整理,完善电子档案数据库;其次,明确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要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处理医院相关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然后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再次,结合医院实际,编写《档案实体分类大纲》等多种规范性文件,统一标准,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优化医院电子档案归档的具体操作

首先,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框架下,明确档案管理流程和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对医院电子文档进行制作和归档,实现对医院电子档案的全过程控制;其次,合理归纳电子文档和纸质媒介,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在电子档案的整理过程中,采用编码的形式对其进行标准,方便匹配和查找;再次,对医院陈旧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档案进行技术转换,把纸质版档案转变为电子版,进一步丰富医院的电子档案数据库。

四、积极改善电子档案存储条件

首先,改善医院档案馆建设。医院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丰富档案馆建设,购置先进的电脑设备、扫描仪、刻录机等,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优化电子档案保存环境。依托于载体的特征,建立合理完善的档案控件,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温度,防止电子档案的自然老化现象,进一步保障电子档案;再次,对已归档电子档案载体实行定期有效的检测和维护,同时保证电子档案所依靠的技术及相关支持软件,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复制、转储,转储后的载体与原载体同样编号保存,对于出现破损的电子档案及时修复和补救,从而更好地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信息高速发展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必然向现代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转变。医院必须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强化对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进而更好地为医院决策层、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对医院内部审计档案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岳书静.探讨如何做好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3(13).

[3]李春梅.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促进疾控工作可持续发展[J].南方论刊,2007(01).

篇10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在时代的冲击下,我国的各项事业建设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同时为了迎合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国内的事业单位也在积极谋求各项工作上的完善。在以往的事业单位中,由于工作进展速度并不快,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并不多,因而严重忽略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建设步伐地加快,各项事业工程建设得以全面有效地开展,而且其规模和数量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事业单位开始尝试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求实现更高效率的档案管理。而在这个时期,知识服务这一概念被完全地提了出来,并取得了相当好的运用效益。它主要是指以档案管理为基础,对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创新的机制,主要通过对知识管理的编码化,实现创新型的科学管理。知识服务有别于其他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对档案管理的保管工作进行完善,服务于档案的主体用户。在对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运用时,各个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独特功能和体系,选择最为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是被社会上的企业所提出来的,由于企业的客户相对较多,他们需要对客户进行一对多的档案信息记录,而对这些档案的管理模式,一直较为落后,为企业整体的经济链带来的效益十分小。并且,对于一些较大的企业而言。他们在对待客户档案管理上采取地是分散管理的方式,给企业的档案集中使用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为此,企业开始进行了档案管理模式上地创新和完善,进而形成了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与技术的结合,并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客户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本质与意义分析

现如今的我国,已然逐步走向了知识经济,在企业的每一条生产链上,包括最初的生产加工,到最终阶段的销售,都充斥着相关的知识人员,而且在企业的发展当中,生产人员所具备的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对于企业效益地提高有着最为实质的作用。档案管理在企业的知识生产中,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服务性内容,而档案则是企业知识生产的一部分内容。与政府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无论在管理性质还是在管理意义上,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整体效益,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水平。政府的档案管理,则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但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两者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两者都是为了改进自身的工作效率,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协调而完善。其次,两者都需要以知识服务为基础,对管理模式进行各方面内容上的改进,包括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后,两者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都在不同的层次上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

(一)内涵

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当中,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依照知识服务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使得档案管理系统朝着编码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切实满足档案的主体用户需求。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其内涵是以服务为核心,在单位的服务链上,加强单位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对用户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他们形成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为了保持这种档案管理模式的活力,事业单位需要经常地对档案管理制度和系统进行创新和优化,以紧随用户的变化,产生更加切实的服务效益。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操作方法上,都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所进行的档案管理,需要面对事业单位内全部的档案信息数据,包括了各个项目所产生的文字记录、图像、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因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又是一个对知识信息的整合过程。并且,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切实考虑到对这些信息数据整合以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服务为基本的出发点,形成与用户交流沟通的系统。事业单位通过对它的创新和完善,能够确保自身的工作效益得到全面地优化。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则缺乏一定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对档案进行管理而管理,所能产生的效益并不高。

(二)意义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对国内各项事业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创新而有效的发展过程。事业单位对它的利用过程,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基础,对单位内全部的信息数据进行编码加工,并根据单位与用户之间的利益需求,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这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特点十分明显,能够将传统的信息档案积累工作完全地转向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其是在传统的档案服务上所进行的拓展和完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内的其他资源的,形成较大的消耗量。因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为事业单位形成用户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并通过这一系统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和合理,同时也能够为单位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方向依据。

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一)事I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整体上的规划和布局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事业单位,对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管理基础和管理目标两方面共同着手。在管理基础的布局上,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过程,必然离不开管理体制的科学有效。为此,事业单位可以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组织结构上的优化,对其进行分层,将档案管理的部分内容分别形成不同的工作板块,进而使得整个档案管理体系能够科学高效地运行。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以知识服务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设立明确而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机制,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有着最为本质的区别,它的工作内容更多,且服务体系更为广泛。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部门内的各个工作板块,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工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最后,由于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和方向发生了改变,因而事业单位也需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以促使其跟上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发展和变化。档案管理的流程,需要包括档案信息搜集、档案整理、档案分析以及档案的检索,在知识服务的基础下,事业单位还需要为档案的检索设置相应的搜索引擎,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在对档案管理的基础进行有效地构建以后,事业单位就需要明确自身的管理目标,并以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对于管理目标的设置,事业单位要根据部门内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以及单位当前的事业开展需求,制定最为切实且能够达到的管理目标,否则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益。

(二)对档案管理原则进行构建

1、管理目标原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功能在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为它的决策及管理形成依据。因而在企业构建档案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以自身的工作效率优化为目标。虽然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并不能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直接的效益,但是,它可以从侧面为事业单位制定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并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帮助单位事业工作得到迅速地完成。在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管理的目标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档案管理目标长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促使事业单位的工作进程更加合理有效。总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在时代的发展中,将先进科学的目标管理意识最为切实地贯穿到档案管理的流程中,以充分调动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

2、协调系统原则。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过程,本身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事业单位数据信息的管理过程。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管理部门应当对管理制度、体制、组织结构进行合理地协调,确保它们的工作处于科学有序的状态,进而形成明确的知识管理系统。为此,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协调系统的原则。首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应当与当前工作的方向和内容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事业单位必须重视档案管理系统协调的重要性,并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流程完全地结合起来,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内容能够符合其他部门的工作需求和进展,凸显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与价值。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与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相协调,两者相互促进,使得档案工作的工作体系趋于完善。最后,在协调系统的原则中,事业单位应当考虑监督体系的完善。虽然事业单位往往设有监督部门,但其的权利范围过于分散,而且监督的重心也不在档案管理上。为此,在档案管理部门设置全新的组织结构时,应当形成一定的监督体系,并赋予这一体系监督档案管理流程的权利,进而使得档案的封存和数据搜集管理得到有效地监督,变得更加完善。同时,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由于自己的马虎大意,而搞混一部分档案,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设置合理的监督体系,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一问题,并进行迅速地更正,提高了档案管理服务的高效性。

3、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开展,因此,它需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部门配置一定的物力和人力资源,而且在知识服务的引导下,档案管理工作已然得到很大程度上地拓展,仅仅保持原先的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管理人员,以实现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对现有的数据档案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之所以要进行分类,主要是由于新时期的事业单位工作项目和事务,所形成的信息记录是相当繁琐地,管理检索起来十分地不易,要想实现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工作性能,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对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分类,以分别为不同的工作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而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战略规划,需要实现对全部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而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体系中,这些档案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分散的,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为此,必然需要进行合理地整合。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资源从生成对归档的整个流程进行整合,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进而形成档案资源的科学转化流程,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事业单位纷纷加大了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且也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主要是以知识服务为核心,所展开的档案管理方法创新。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管理部门应当在知识服务理念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以优化档案管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为档案信息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管理档案而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善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而且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随着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事业单位应当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并将知识服务作为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的导向,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体制和内容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应当充分尊重档案信息用户的主体性,以为他们的服务为宗旨,积极进行各方面内容的完善。因此,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管理部门应当对这些档案内容,以知识服务为选择,进行科学的整理总结,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具有较高的灵活度,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为客户生成更好的信息服务。此外,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其工作的有效性会对事业单位的主体工作形成直接的影响,因而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其的重视度,合理完善其的工作内容,加强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和制度上的创新

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所面对的档案信息数据是相当多地,而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和制度,都已经不再适合这一工作的需要。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对n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和制度上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首先,适当拓展信息数据的搜集范围。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部门所要搜集的内容并不多,主要为当前工作的各项数据。而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事业单位相联系的信息、非正式文件资源、事业单位的工作规划以及客户信息,进行完善地搜集,因而它的搜集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的分类方法设置创新的方案。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不同板块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为信息数据的类型和使用主体。这种全新的档案分类方法,相比以往的档案管理分类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改善传统档案分类不合理的状况。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对档案的管理分析制度进行创新。在搜集完一份数据信息以后,并不能直接将其进行存档,而应当优先审核其的价值,因而需要运用到一定的鉴定制度。而传统的档案鉴定制度过于笼统,所能产生的适用性十分低。在对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设定明确的价值标准,以确保档案的价值得到正确地评定。

(三)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引进先进的技术人员及设备

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展,需要以一定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而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因此,事业单位要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引进一些以计算机为主的先进档案管理,同时,为了较好地运用这些设备,事业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地培训,如果培训的效率并不高,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从外部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人员,以确保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科学地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人员,广泛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积极做好数据信息的导入工作,并在数据信息形成切实的档案资料后,合理鉴定档案资料的价值,进而直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为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其地关注,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进而最为有效地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严永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课题通过评审[J]. 上海档案. 2009(05)

[2] 薛君妍. 试论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J]. 办公室业务. 2016(10)

[3] 杨爱丽. 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 民营科技. 2014(11)

[4] 王艳霞. 浅谈企业集团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J]. 机电兵船档案. 2015(03)

[5] 王林娜. 档案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5)

[6] 彭红梅. 浅谈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