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血患者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再生障碍;贫血;观察与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综合征。本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再障临床特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再障病因未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造血干细胞和自身免疫有关,引起继发性再障的致病因素中,以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较为常见[1]。选取2010年2月~2010年7月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乡卫生院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3例,通过加强用药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0年7月入住我院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62岁。其中急性型(SAA-Ⅰ型)8例,慢性恶化加重型(SAA-Ⅱ型)5例。病程2~16个月。治疗前白细胞计数(0.5~2.8)×109/L,平均1.6×109/L,血红蛋白33.5~72.6 g/L,平均52.2 g/L,血小板计数(8~59.6)×109/L,平均21.3×109/L。
临床表现: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快,常有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常见,半数以上有颅内出血。多种病菌均可引起感染,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除皮肤、黏膜感染外,肺部感染常见,常引起败血症,出现高热或超高热。慢性再障起病缓、进展慢,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仅限于皮肤、黏膜。感染多见于上呼吸道,内脏出血及严重感染少见,个别病例可发生急性变,出现急性再障的表现[2-3]。
2 护理措施
2.1 改善缺氧,提高活动耐力: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采取下列相应护理措施:①急性患者需卧床休息,可减少内脏出血;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减低氧耗;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日常生活计划,指导患者适度活动;②观察患者对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调整活动量;③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改善缺氧,提高耐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①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禁止头部剧烈活动,以防颅内出血;②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兆,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处理;③输新鲜血或输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严重贫血者应当注意输血速度宜慢,输入量1 ml/(kg·h),以防心力衰竭。2.3 用药治疗和护理:①所有病例均应用了甲基氢化泼尼松1 000 mg/d,加入1 0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3天剂量减半,2周内减至60 mg/d后停药或改用泼尼松口服,再逐步减量至停药。促粒细胞生长因子300 μg/d静脉滴注,连续4~8周,康力龙4~12 mg/d,口服3~12个月,贫血严重(Hb≤50 g/L)或出血严重(Plt≤20×109/L)者不定期输入新鲜全血,部分患者输入血小板悬液;②急性型患者常用免疫抵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等,其不良反应是超敏反应、血清病(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和出血加重,用药期间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出血及感染,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将抢救设备与药品置于备用状态,以便患者发生过敏时及时抢救;③漫性患者多用雄激素治疗,如丙酸酮、司坦唑、达那唑、去羟甲基酮(大力补)等。雄激素治疗3~6个月后见效,故应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疗程。雄激素长期使用可出现须毛增多、痤疮、女性闭经及男性化、肝损害、浮肿等不良反应,应加强观察。丙酸酮为油剂,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常可形成硬块,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故需深部缓慢分层注射,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④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皮肤、黏膜、牙龈出血,13例患者均有皮肤紫癜、牙龈渗血或鼻衄,交待患者平时使用软毛牙刷和清洁棉棒清洁口腔,有齿龈出血时予以冷盐水漱口,鼻衄轻者予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纱条填塞止血;颅内出血,1例53岁女性患者,治疗第8天外周血象及临床症状已有所改善,当天大便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升高,继而转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吸氧,头部冰枕,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输入血小板悬液及止血、镇静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最终脱险;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出血,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胸痛、气促、咯血,量约100 ml,即取头低足高位,头偏一侧,以利血块咳出,防窒息。1例SAA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均出现腹痛、呕血、便血或黑便。医生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及出血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止血、输入新鲜全血等处理,上述症状控制。
3 参考文献
[1] 张于宏.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18(4):171.
篇2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超敏C反应蛋白;生活质量
自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应用以来给血透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血透患者的贫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对于对EPO低反应性的患者来说,这类患者对EPO需要量明显增加,并且贫血无法改善。本文通过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探讨炎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影响,提出预防患者贫血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MHD实验组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MHD患者70例。其中,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2例,小管间质性肾病6例,不明原因4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35±11.42)岁;透析年限为1~10年,平均1年10月。受检者还需满足如下条件:规律透析(2~3次/w),3个月以上,4 h/次,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器Polyflux-17R相同;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均为碳酸氢盐透析;近1个月内无出血或输血史;无血液病;此外应排除心衰、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正常对照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8.16±12.35)岁,其肝肾功能正常,无冠心病史。采血前1w内均无感染、手术、创伤史。MHD患者使用的EPO为益比奥,100~150 u/Kg/w体重,均为透后皮下注射。
1.2在血透前对MHD患者静脉采血,于清晨对正常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测定hs-CR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MHD组按照血透前CRP浓度分两组:A组,高hs-CRP,hs-CRP≤5 mg/L;B组,正常hs-CRP组,hs-CRP>5 mg/L;C组正常对照组。对M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EPO用量与CPR水平间的关系及上述指标的差异性。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统计,相关系数用r表示,P
2结果
2.1三组间hs-CRP的比较 A组hsCRP明显高于B组(b是A组与B组比较,P
2.2 A组与B组比较ALB、Hb、HC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A组hsCRP升高组的EPO每周使用量明显高于正常hsCRP组的患者(P
3讨论
CRP是一种肝脏在受到炎症刺激后所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机体进入炎症反应后的一种标志性蛋白,并且它本身也主动参与炎症的进展,也是一种炎症因子。MHD患者常处于微炎症状态中,除了尿毒症本身可导致炎症外,血透治疗过程中的透析效率,透析用水,透析器的膜材料等都可引起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①透析年限是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透析时间的推移,hsCRP显著升高,炎症反应状态明显增强;与有关文献报道[1]的长期血液透析可成倍的加重炎症反应进展的表达一致;②随着hsCRP的升高,虽然两组间透析的效率相当,肌酐水平无差异,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③两组间虽然A组明显使用了更大剂量的EPO治疗,但贫血纠正反而差于B组,这说明血透患者贫血对EPO治疗的低反应性可能与炎症标志物CRP升高相关。由于营养不良、贫血与炎症反应间相关,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都有微炎症反应,因此,在营养不良改善、贫血纠正及MHD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中控制微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预防炎症的产生,增强EPO疗效和更有效的纠正贫血,是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4护理对策
4.1建立营养管理系统 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及良好的护患关系。
4.1.1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个体化宣教。制定详细的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
4.1.2保证能量及优质高蛋白饮食摄入能量的摄入为1.47~1.88×10 J/Kg/d,蛋白的摄入量为1.2~1.5 g/Kg/d[2]。鼓励多进食,每日糖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提供的热量不应>30%,胆固醇摄入量为0.78~1.04 mmol/d。
4.1.3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4.1.4做好心理护理据调查 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从而影响食欲,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工作,从多方面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食欲。
4.2纠正贫血因肾性贫血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铁缺乏有关[3],故应使用EPO,可以血细胞比容达33%~36%或血红蛋白水平达110~120 g/L为目标调节维持剂量[4];对血清铁
4.3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改善炎症状态 有资料表明,对于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增加透析次数,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给予高通量透析,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严格无菌操作,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贫血。
4.4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 必须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力争穿刺一次成功,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防止因血流足从而导致透析不充分而加重贫血。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防止导管感染而导致贫血加重。
通过我们采取上述护理对策,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贫血,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Himmelfarb J.Uremic toxicity,oxidative stress,and hemodial-ysis a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semin Dial,2009.22(6):636-643.
[2]杨晓梅,王革.血液透析中心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4.
篇3
[关键词]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1(b)-131-02
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急”,表现为发病急、需求急、处理急;其核心是“救”,如果得不到急救,则反映急救医疗体系不健全,或医院功能发挥得不好。急救的关键是时间,即时间就是生命,急救管理务必缩短距离,节省时间。由于它的独特之处,急救医疗工作者,不仅必须具备高超的诊断水平和娴熟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该善于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笔者试从三方面谈谈个人认识。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急诊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常有机体结构改变或组织损伤。若诊断正确,抢救及时,疾病将迅速痊愈,否则将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在此期间患者心理有如下特点:
1.1 焦虑心理
急性病起病急骤,自觉症状明显,如发热、疼痛、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都会使患者心理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心理紧张。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甚至是天灾人祸,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焦虑。如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一项技术革新或科研项目,因突然患病,不能继续工作而万分焦急,有的教师为自己突然患病不能上课而焦急万分,患者如是家庭主妇,亦会为不能照顾孩子和家庭而焦虑。又如心脏复苏后患者害怕再次停搏,特别担心在无他人在场时突然发生意外,故一人独处时尤其显得焦虑。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因通气功能的丧失而引起忧郁。气管切开,通气装置的安放,既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又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更易发生焦虑。总之,这些都将影响日常生活,打乱工作秩序,使患者忧虑重重。患者急切要求确诊,家人急于向医生叙述病情,了解诊断。因此常出现一位患者有多人陪伴围观,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急躁与忧郁心理
由于得病突然,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深怕疾病恶化。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恢复痊愈表现出急躁。患者一进医院就要求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治疗药列病除,一针见效。患者对反复的检查、治疗往往缺乏耐心,对医务人员常表现出生硬、粗暴的态度。如急性外伤者,当情绪休克期过后,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躁反应。由于患者对外伤及其后果全无心理准备,一旦他们面临并理解当前的困难处境时,就格外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个别严重者甚至变得心情恶劣,怨天尤人,万事不如意,容易激惹,无故发怒。
忧郁是患者对“损失感”的心理反应,当患者觉察到外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如肢体残废、外貌破相、学习或工作的困难、经济负担、人事关系及个人前途的影响等,常常会发生忧郁反应。
1.3 恐惧心理
1.3.1 环境因素为了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常需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采用各种综合治疗措施,而这些诊断方法和采用的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都是陌生的,有的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然而,患者受到这些“特殊”的对待,往往产生恐惧。抢救室内的各种医疗陈设;24 h不分昼夜的监护,连续强光照明扰乱了人体生物节律:连接身体的各种导管使活动受限,身体多种仪器困绕,由这些仪器左右生命。清醒患者目睹医护人员严肃面孔和紧张抢救的工作气氛,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
1.3.2 疾病因素
疾病本身对患者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的患者持续性的剧痛,使之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大出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到出血时也会产生紧张和恐惧。
2 急诊医生的心理品质
医生应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身心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在采取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的同时,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医疗效果。
2.1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患者急诊来院,医生就在客观和事实上承担了对患者健康的责任。不管什么理由,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任何拖拉、粗疏、延误诊治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伤残、死亡都是不负责任和失职的表现。医生对待危重患者的诊治要有超越对待一般患者的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更要细心、耐心地照料患者。
2.2 以患者利益为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病情凶猛,变化迅速,要求及时诊断,治疗也十分迫切。情况愈是紧迫,所采用的诊查手段与治疗措施愈要安全可靠。
采用某种诊查或治疗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能承受这种治疗或诊查,及可能带给患者的负担。如果权衡不周,常在危急时刻促使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选用某种药物或手术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这些治疗措施所引起的副作用或副损伤。如果正副作用相比,利多于弊,应坚持选用,并在实践中力争减少副损伤。诊断上单纯追求诊查技术的新颖,化疗、放疗等治疗中只考虑疾病本身,而不顾患者安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 危急时刻敢于担风险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医生是否勇于负责,敢于担风险,积极、果断地对患者进行抢救,是对医生道德信念的考验。抢救中确实存在成功与失败的问题,怕担责任,回避风险,保己平安,置患者于不顾是很不道德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慎重、细心、大胆地采取安全有效,风险最少,损伤危害最少的方案,这是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危险,但不积极抢救,病情必然恶化,抢救尚有一丝希望,医务人员应以百分之一百的勇气和热情进行抢救,以争取患者百分之一百的希望。
本院曾有这样一个病例:一呼吸困难的健壮男子急诊来院。医生怀疑喉头水肿致气管梗阻,如果首诊医生敢于担风险,即刻用一大号针头插入喉部,同时静脉用药,病情可望得到一定缓解,赢得抢救时间。然而,这位医生就差点胆量,致使会诊医生(五官科)赶到时失去了抢救机会,造成一起医疗事故。
2.4 医生的“慎独”
“嗅独”源于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指在独自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
要谨慎不苟。抢救危重患者时,有时工作是在患者失去知觉和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患者的检查是否必要,是否全面、详细、准确,是否尽职尽责,很难受到患者或他人的监督,尤其是在无人商量讨论的情况下,更耍做到谨慎不苟。
3 急诊护士的心理品质
急诊护士应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认识,态度、言语和行为几方面。
3.1 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抢救治疗的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危。许多操作又是护士一个人单独进行的,还常常夜间单独值班。因此,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首要条件,以静脉补液为例,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受污染,病原体就会随着补液进入躯体,影响全身。甚至会发生败血症,其后果不堪设想。
3.2 尊重患者,举止稳重,平等待人
受人尊重是任何人的愿望,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更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态度和谒可亲可使患者心情愉快,减少恐惧情绪,患者感到温暖,增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乐意接受治疗、护理。此外,护士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应严肃认真,耐心细微,举止稳重,平等待人。医护人员的眼中,只有“患者”,而不能有“贵”、“贱”和“美”、“丑”之分。
3.3 重视语言的修养,富有同情心
护士的言语和态度具有特别深刻的感梁力。护士说话应注意和气、文雅、有问必答,诚恳待人,以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并且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和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亲切、诚恳的语言又可以为治疗创造先决条件,而粗暴、不慎的语言刺激比其它感官刺激更为强烈。
3.4 自制力与注意稳定
急诊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有利于患者。态度和蔼,仪表端庄,整洁大方,行动轻稳,精神愉快都能给患者以良性刺激。使之心情舒畅,并放心地将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托付给这些可信赖的人。护理人员要克制自己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心情障碍,以坚强的自制能力克服情续低落,坚持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所谓注意稳定是指较长时间内注意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护士的注意是否稳定关系到护理工作质量。若工作时心不在焉,注意分散。就会发生差错。注意稳定是发现、杜绝差错的重要因素。有这种报道:一护士错以谷氨酸钾代替精氨酸钠给一高钾心脏病患者静脉注射,致使患者心脏突然停搏死亡。又如药房以BSP(磺溴酞钠)代替PSP(酚磺酞)发出来,幸有护士注意集中,及时核对,避免了一次差错的发生。
3.5 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
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急诊护士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护士是医生的耳目,“应具有一双鹰的眼睛”,许多症状常会被患者忽略,护士必须有侦察兵一样的高度警觉性和良好的观察力。通过视、听、能、嗅等多种感知发现疾病变化的迹象,及时救治患者。护士嗅到患者呼吸有烂苹果味而发现酮体中毒症;触到患者脉搏细弱,看到面色苍白,出汗就察觉有休克的可能,耐心地倾听患者说话的声调、表情、精神状态以及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信心等,从而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习惯、意志的强弱等。护士掌握了这些特点,不仅可以提供给医生参考,还能按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既要沉着、镇静、紧张、迅速,又要机智、稳重、果断。甲状腺术后并发肿胀压迫气管时,护士果断地拆除几针缝线,解除气管压迫,然后再请医生,其效果大大优于先找医生等待处理。发现患者休克时,护士不能形露于色、不断地将血压情况告诉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与此同时给予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升压药等抢救器材和药品。
篇4
关键词:妊娠;贫血;MCV;RDW;护理
妊娠贫血对胎儿和妊娠妇影响巨大,不利于优生优育,也给分娩带来一些风险。过去我院发现妊娠妇贫血都是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现在都是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使很多妊娠妇贫血得到纠正,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5例妊娠 贫血者是妊娠2月以上,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医院自愿检查,17~41岁,26.43±11.25岁,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再障MDS等复杂性贫血,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同时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18~43岁,27.51±10.68岁,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
1.2所有妊娠贫血妇都是抽2ml静脉血用EDTA-K2抗凝,经检验科用希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色素HB小于110G/L,
1.3所有娠贫血妇都是登记信息入册,了解贫血的类型,并按贫血原因归类吃不同的药,进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对症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休息,电话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评定贫血的纠正情况直至分娩。
1.4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计算机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 135例妊娠贫血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有88例,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有42例,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2例、再障1例等复杂性贫血。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纠正贫血41例,未纠正贫血49例,两法有极显著差异
2.2 135例妊娠贫血病因的随访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妊娠贫血时, 不管患者还是医生护士, 都应高度重视病因治疗[1],彻底治愈贫血、防止复发。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2]。本资料示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较过去的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而贫血的病因好多只要做一个血细胞常规检查就能确定[3]。
病因确定为缺铁性贫血,护理:让患者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h较合适。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4]。 药物护理让患者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饭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若仍有不适可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若病因确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护理要求妊娠妇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若治疗无效要叫贫血妊娠妇及时来进一步检查是否为其它复杂的贫血类型,以免耽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有芳,余涛,黎先丽,等.4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篇5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护理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表现与起病缓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场所有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输血。早期表现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渐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高热等。这些表现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内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溶血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溶血产物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血坏死及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肝脾多肿大,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并发急性溶血。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合并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贫血、黄疸、尿色的变化,询问患者主诉,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休息与活动 严重贫血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及轻中度贫血可以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
3.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受损破裂而溶血,要认识其受损诱因,且必须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蚕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类及镇痛药,以防诱发本病。上述疾病为遗传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强预防诱因可减少发作,不发作时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4.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该药物使用时间长,应注意副作用,定期测血压、血糖,观察大便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库欣综合征一般在减药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5.输血护理
(1)避免发生血型不合输血:输血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配血单姓名、床号、血型。应与血袋纸牌一致。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早期表现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重者出现酱油尿、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上述症状轻重与输入血量有关,故对输血患者有不适反应,一定要认真对待,可疑血型不合时,应立刻报告医生,同时停止输血。对输血病人发生反应不可掉以轻心,以往不少经验教训表明,不重视病人反应,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及早发现溶血加重:溶血性贫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输血时,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输入补体或红细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贫血、黄疸是否加重,可疑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教育】
1.普及疾病常识 医护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知识向蚕豆病(GGPD缺乏症)高发区人群做广泛卫生宣教,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该病溶血发作,嘱病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药、呋喃类、氯霉素等),因为上述因素可诱发溶血发作。加强预防宣传,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作。另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
2.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贫血轻重、每天活动量要适度,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过度乏力为宜,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以保证营养。自觉不适时,要观察贫血、黄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酱油色,可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遗传性溶血患者应去遗传门诊咨询,特别是对婚前、婚后的指导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1997.
[2]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
篇6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据WHO报告,成年女性发病率为20%,孕妇40%,儿童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铁的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铁的需要量增加和供给不足时常导致缺铁性贫血。小儿生长期,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肌肉组织不断增长,而且铁贮备也在不断增加,婴儿3~4个月时体内贮存铁已基本用尽,必须加以补充。足月儿第一年供给红细胞生成约需铁160mg。多次和多胎妊娠,易造成母体缺铁,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铁缺乏。哺乳期妇女每日从乳汁中丧失0.5~1mg的铁。
1.2 铁吸收不良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Fe2+易被氧化成Fe3+且十二指肠和空肠是铁的易吸收部位,因食物在肠内流速快、滞留时间短导致铁吸收减少,术后数年贮存铁将耗尽而致缺铁性贫血,严重皮肤脱屑亦可使铁丧失过多。
1.3 临床表现
1.3.1 一般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耳鸣、眼花、心悸、活动后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出现心脏增大甚或心力衰竭。
1.3.2 组织缺铁的表现:因为铁质与指甲、毛发、黏膜等的营养有关,缺铁时,组织含铁酶及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营养障碍。可出现:
2 护理
2.1 生活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纠正偏食习惯,注意饮食调配,多摄取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木耳等;婴儿生长期饮食中及时添加含铁量及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适当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食欲减退者应经常变换口味,提供色、香、味美的饮食。口腔炎或舌炎影响食欲者,避免进食过热、过辣的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给予口腔护理。
2.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促、疲乏无力,观察患者有无感染迹象:监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观察患者进食情况,有无口角炎、舌炎发生而影响进食,有无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监测外周血血象,如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以判断贫血的程度。
2.3 对症护理
严重贫血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以增加各组织器官的供氧量。伴发口腔炎、舌炎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嘱其晨起、饭前、饭后、睡前用呋喃西林液漱口。口腔溃疡可涂碘甘油等。
2.4 药物护理
2.4.1 口服铁剂的护理 应向患者说明服用口服铁剂的目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①铁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口服铁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患者难以耐受而被迫停药。因此,为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建议患者饭后或餐中服用,反应过于强烈者宜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②应避免铁剂与浓茶、咖啡、蛋类、牛奶、植物纤维同服;为促进铁的吸收,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以及 H2受体拮抗剂;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药物或食物。③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④服药期间,因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可使大便变成黑色,应告知患者属正常现象,以消除患者顾虑。⑤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保证有效治疗、补足贮存铁,避免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⑥口服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恢复,网织红细胞于用药后1周开始上升,10天左右逐渐达高峰,血红蛋白于2周后开始上升,l~2个月后可恢复正常,但为补充铁储备,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μg/L后方能停药。
注射铁剂的护理 注射用铁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局部肿痛、硬结形成,皮肤发黑和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宜深且经常更换,必要时进行热敷,避免硬结形成。应注意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人空针后,更换一新针头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避免药液溢出致皮肤染色。注射铁剂可有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荨麻疹、发热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大汗淋漓,甚至过敏性休克。故首次用药须用0.5ml的试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作好急救的准备。若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即可按医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注射时应备好肾上腺素,以便严重反应时紧急抢救。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尿频、尿急,应嘱其多饮水。
2.4.2 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贫血的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节好心态,使其恢复正常。
3 讨论
护士应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避免造成缺铁的因素,对高危人群可采取小剂量预防性给药。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和营养。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和计划,注意食品结构搭配。
参 考 文 献
篇7
头孢唑圬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为肠道反应,而溶血性贫血极少见,我院于2012年8月出现1例溶血性贫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于2012年8月5日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50加头孢唑圬钠5g,生理盐水250加依替米星0.2g.5%葡萄糖100ml加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g及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治疗一周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疼伴双下肢稍疼痛,次日停用生理盐水加依替米星0.2g继续观察治疗,于入院第九日患者出现腰背及四肢疼痛加重伴畏寒、发热,面色白,皮肤有黄染,头昏,伴解深色小便,查血常规wbc27.7*109/l.hb64g/l考虑为溶血性贫血。
2护理
一般护理:①休息,给患者舒适,卧床休息。②发热护理,予物理降温,降温过程中如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物,被服;防止受凉,同时防止病人发生虚脱;③疼痛的护理:患者起初有发热、腰疼所以患者的心里受到冲击,一度陷于紧张、恐惧之中,对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以亲切、镇定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人为增加紧张气氛,留家属陪护,并且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以积极有序的工作状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提高安全感,以有小缓解焦虑情绪。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耐心倾听病人述说,认真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总结分析病人是否存在异常心态。
3讨论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病因有:①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结蹄组织病淋巴增值性疾病。②药物所致,药物所致主要见于青霉素、四环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奎宁等。除青霉素外,头孢菌素类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诱发相同病变。但头孢菌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却很少见。
4小结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2]。但头孢唑圬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很少见,在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时,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就更难确定了,所以在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做好临床观察和记录,除常见不良反应外,对此类罕见不良反应也要有足够的认识,以配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围术期;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3-02
所谓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组织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消化道出血、腹痛。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放疗以及化疗的效果均不佳,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围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研究将对我院4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女性,34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3-76岁,平均年龄为49.8岁。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存在合并糖尿病、7例患者存在和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腹部肿块、重度贫血、轻度贫血、便血、黑便、呕血、腹痛等症状。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
1.2方法
1.2.1合并症的护理①冠心病、高血压的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嘱来对其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②糖尿病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如告知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方法、胰岛素的治疗、饮食指导等。让患者明白术后的各项机体应激反应均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加重,因此,必须对其血糖水平进行定期监测,注意胰岛素的应用,以便于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范围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此来防止患者出现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的情况,同时还必须注意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以及口腔护理。③脑梗阻的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意识形态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在病床上安装防护栏,以此来防止患者出现坠床的情况,确保其安全。④贫血的护理:根据患者的贫血的程度来对其饮食以及活动程度进行制定,由于贫血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贫血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患者的贫血情况进行纠正,同时还必须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1.2.2术前护理①肠道准备:患者在术前最好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少渣食物,入院后对其给予半流质食物。术前3天对患者给予维生素K4以及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口服,在术前1天禁食,并在手术前晚对患者给予中药灌肠或中药泻剂口服来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清洁,对患者的用药后的排便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②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且突然处于一个较为陌生的环境中,因此,患者通常会存在、急躁、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此类患者入院后,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即使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心理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引导,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除其焦虑、紧张的情绪,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需要进行造口处理的患者,必须注重心理护理,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告知其造口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用平常心来面对造口治疗,缓解其心理压力。
1.2.3术后护理①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时,一定要利用心电监护仪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对患者进行定期测量。②患者在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一定对患者的进行适当的护理。当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患者的伤口引流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腹部伤口处的张力,缓解其伤口的疼痛程度,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呼吸顺畅。③行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一定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适当的护理,术后未排气前,严禁进食,待其肠道蠕动恢复后,可以适当的进食流质食物,且在进食过程中必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待其肠胃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对患者逐渐给予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患者在术后的饮食一定要以高蛋白、高纤维、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为主。
2结果
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患者的预后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均相对较好。
3小结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强化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莫洋,张其健,杨荣,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37-338.
[2]王六妹,朱彩梅,曾淑凝,等.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护理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361-362.
篇9
【关键词】微波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妇科门诊病例的50%,传统的治疗以刮宫和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而行子宫切除,从而造成经济和身体的巨大损失。微波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副作用轻,作为新的治疗手段,有不影响内分泌、疗效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有望替代手术切除子宫。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患不能耐受子宫切除术者有较高的安全性。
1 术前护理
1.1 一般护理 手术时间以月经干净3~7 d为佳。
1.2 饮食护理 由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月经量多月经淋漓不尽的患者应先使用止血药物方能进行微波治疗。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由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病情均较长,月经量多且持续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故要注意全身营养状况,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并保持床铺整洁和勤换会阴垫。多且淋漓不尽,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可出现头晕、疲乏、活动无耐力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除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外,还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钙的食物,以保证热量、纠正贫血。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以及促进术后的恢复。
1.3 治疗内科合并疾病 如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应经内科系统的治疗,待患者能承受手术后方能进行手术。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的患者,可给予口服补血药、饮食疗法,甚至适当输注各种血制品以纠正贫血。如术前体温≥37.4℃则不宜进行手术,应给予抗炎治疗。
1.4 术前准备 术前1 d下午协助医生进行宫腔插管,以扩张宫颈,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微波手术需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故术前1 d 20:00后禁食、禁饮,以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如无异常方能送手术室。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因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故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1次,2次平稳后改1 h测1次,共2次。如有异常应监测至平稳。
2.1.2 阴道流液的观察 微波术后阴道流液量多,呈蛋清样,无异味,一般持续7~10 d。术后应观察阴道流液的气味及颜色,嘱患者勤换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
2.2抗炎治疗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及了解患者有无腹痛等感染先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3 出院指导 定时服用出院药物(抗炎药物),注意休息、营养和卫生。禁盆浴、1个月。如出现腹痛、发热、阴道流液有异味、颜色异常,即到医院就诊。
3 结论
微波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的保证。
篇10
【关键词】 妊娠合并贫血;调查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9-01
妊娠合并贫血是临床上常见、多发又严重影响到孕妇和新生儿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妊娠合并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相当的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部门的统计,妊娠合并贫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所占的比例达到14.2%。为了提高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在分娩中的妇女和新生儿的安全,本文就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服务中心接收对妊娠合并贫血患者100例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服务中心对妊娠合并贫血患者100例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年龄为20岁至34岁,平均年龄为26.8岁,其中,初产妇为72例、经产妇为28例。本组所有1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均定期产前检查,均符合国家制定的关于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而发病率与其职业的种类存在一定的关联:务工人员为49例,占49.0%,公务员为22例,占22.0%;农民为19例,占19.0%,其他为10例,占10.0%。患者的而发病率与其胎次存在一定的关联:第一胎的孕妇为42例,占全部的42.0%;第二胎的孕妇为28例,占全部的28.0%;第三胎的孕妇为10例,占全部的10.0%;其他的孕妇为20例,占全部的20.0%;按照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生产方式可分为:足日顺产的孕妇为65例,占全部的65.0%;急产的孕妇为9例,占全部的9.0%;早产的孕妇为20例,占全部的20.0%;剖宫产的孕妇为6例,占全部的6.0%。按照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面黄的患者为24例,占全部的24.0%;水肿的患者为25例,占全部的25.0%,头晕的患者为10例,占全部的10.0%,心慌的患者为11例,占全部的11.0%,心衰的患者为12例,占全部的12.0%,腹泻的患者为10例,占全部的10.0%,其他类型的患者为8例,占全部的8.0%,见表1。
2 讨论
2.1 发病原因 妊娠合并贫血患者在孕期需要保证充足的铁,然而患者在孕期胃酸分泌减少,使得铁的吸收大大下降,一旦此时铁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必将发生贫血现象。由于的农民多以素食、谷物以及白菜等食物为主,缺乏Ca和维生素C,使得铁的吸收大大下降。
2.2 胎次因素 本组1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大部分为初产妇,第一胎的孕妇为42例,占全部的42.0%。由于她们是第一次分娩,对于分娩的医疗、护理等知识知之甚少,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影响到患者自身的健康,对孕产妇和胎儿十分不利,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他们一些妊娠合并贫血的知识,以及医院采取的措施,减少他们的担心,增强他们的信心,更加配合医护人员,还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叮嘱孕产妇保持营养的均衡,每天补充一定的水果和能量。
2.3 贫血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相对于正常孕妇来说,发生率明显上升。
2.4 妊娠合并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时,以补铁补血为主要治疗原则,还需要结合补充铁质、输血以及产时处理等措施。避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在妊娠期进行预防,预防一般从怀孕13-15周开始到哺乳期应补充铁剂,剂量、途径与贫血程度相关。维生素C、稀盐酸有利于铁的吸收,应同时补充。注意饮食多样化,有助于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结合经济社会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服务中心对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饮食指导,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系统培训,让他们得到合理的饮食营养指导;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教育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从妊娠中期开始常规补充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有妊娠期出血的孕妇应注意铁剂的补充,预防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丽云,杨玉红.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04-405.
[2] J.E.Toblli,G.Cao,L.Oliveri.et al.Effect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ts treatment with iron polymaltose complex in pregnant rats,their fetuses and placentas: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and pregnancy outcome[J].Placenta,2012,33(2):81-87.
[3] 凌奕,金松,华少萍,等.妊娠晚期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地中海贫血的快速预测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33-3434.
[4] A.Ouédraogo,E.C.Bougouma,A.Diarra.et al.Impact comparatif de trois schémas de prévention du paludisme pendant la grossesse sur l’anémie maternelle,associée à l’infection palustre au Burkina Faso[J].Médecine et Maladies Infectieuses,2008,38(4):180-186.
[5] 王耕,王琳.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筛查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4):65-66.
[6] 唐红玲,李彩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36):260.
- 上一篇:班风建设情况总结
- 下一篇:乡镇文艺汇演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