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思考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思考

篇1

关键词:空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空间分隔

Abstract: in the limited land spac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pace space, such as design skill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atial landscape, this is landscape designer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to combine product surplus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space landscape, to meet the futur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in.

Keywords: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Space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从目前房地产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土地的进一步加剧紧缺,加上房价高企,尤其是在较多大城市房地产发展中产生一种趋势,就是主要以小型楼盘为主。房地产的这种变化趋势无疑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更大难度,其要求设计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通过采取分隔等手法来实现空间的拓宽多变。显然在有限空间基础上充分发挥景观特色,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布局来丰富空间,这是值得探讨的设计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来对于空间景观的构思进行深入分析。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寓品盈居园林设计,园林面积约2300平方米,其中游泳池占了530平方米,四米的消防车道也占去了不少空间,整个小区园林可设计的空间变得非常局限,再加上整个园林建于地下车库顶板之上,荷载问题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最终可设计的花园空间很小,在如此细的空间设计出精致丰富多变的空间需要设计师花很多心思,这也是本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问题。

3. 空间景观的设计手法

空间设计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住宅小区土地空间有限居住小区景观特点,为了有效地凸显出小区园林景观的多变性以及丰富空间,根据小区空间原有状态,采用多种空间组织手法,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尽量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提高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通过结合实践,笔者分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适宜采取以下设计手法来丰富园林景观空间。

3.1景观空间的分割设计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了丰富小区园林景观空间的组织首先通过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进行景观空间的分割设计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而对于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本项目中采取花架以及景墙来分割,能有效地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同时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同时在本花园中的花架设计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花架的尺度问题,花架设计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则反而起不到分割作用。

另外针对本项目平面空间非常有限,需要开拓立体空间,竖向空间产生视线的延伸主入口部分。为此本项目设计三面高低错落弧形的造型水景墙,增强视觉的可延性,饰面用不同灰调的花岗石做细腻的变化,以石材表面处理的不同,色泽不同,厚度不用,以及相近的模数,营造出低调且多变艺术墙,景墙的周边配合绿色的植物,充满生气。

3.2空间渗透设计

花园景观空间的渗透与分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渗透的分割将使得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但通过景观空间的渗透可有效地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产生层次变化。空间渗透手法主要是通过采取采取景墙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花架等相互渗透。本小区就是巧用花架的设计,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有效地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通过采取花架等设计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设计在休息平台上的休闲亭充满现代气息,钢材、木材、混凝土、花岗石融合在一起,与景墙形成呼应,构成和谐比例,从每个角落观看都具有不同的风景,强化步移景换的感受,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小区花园空间的渗透效果,整个花园的绿化主要以高低错落的花基为主,花基的饰面和景墙的材质采用同一个元素灰色基调,以不同的石材切割和表面处理作出无限的变化,使整个园林充满细腻感。立面采用灰色的基调,地面则应用了温暖的色调,以红色,橘色,黄色组合成亲切的地面色块。

3.3水景设计

水景是小区花园景观空间得到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水景可有效地丰富的景观空间。更高的层次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建构,通过水景表现空间的本质。鉴于此,在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到水景的灵活设计元素。通过水景在其中可以组织景观序列、限定空间布局、联系空间层次。

在本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上,通过采用水景对视线的引导作用,以联系空间层次,展开空间序列。设计时充分利用水景墙中水的流动性和引导性,发挥水体对人的视觉美化作用,更能强化视觉的复杂变化的特点。通过采用水景墙的人工喷泉的流动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联系和引导居住区景观空间层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水景墙的水体来引导景观,能使各个空间层次和院落组团相互贯通, 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同时要结合景观中的节点处理, 强化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水体是活跃而又亲和的景观元素, 人本身又具有亲水的天生, 所以利用水体来引导景观空间可以避免生硬、牵强的感觉。水的流动会使人产生某种心理的期待, 顺着水流行进, 观看到不同的水景形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期待感, 于是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从一个空间层次进入下一空间层次。

4.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考

通过对本小区园林空间景观设计实例以及笔者对园林空间设计的思考,笔者认为要实现园林景观在空间上变化万千,这已经与传统小区环境景观产生了变化,这是未来园林设计发展的新理念。结合笔者实践以及思考,对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凸显性质作了分析:

(1)景观空间设计的渗透性。针对目前房地产土地空间的逐渐有限性,加强小区花园的渗透性是未来园林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2)景观设计适宜强调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

(3)景观设计适宜强调艺术性。在过去的景观设计来看,住宅区的设计与建设时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同时居民开始更加关注生活区周边环境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5. 结语

过上述园林设计手法分析可知,空间设计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区空间原有状态通过采用多种空间组织手法来丰富景观空间。对景观设计着眼于如何创造和优化空间,将有限的场地规划出尽可能多样的空间,给使用者视觉上、心理上丰富的感受,通过花园空间实现了从一个完全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到住宅居住空间的完全拓展。

参考文献:

[1] 林涛,张景祯.浅谈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空间园林设计[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2] 赵海燕,赵军,闻玉辉.浅谈园林景观空间设计重点[J].价值工程,2011,27(01):31~33.

篇2

【关键词】城市建设;滨水景观;人文形象;设计趋势

人类文明的起源离不开水,近代城市大多数是沿河分布、依水系走向而建,江河湖海孕育了独有的城市地域景观文化。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城市公共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水景观设计,理应受到相关设计规划部门的重视。如何打造具有区位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滨水景观概述

城市滨水景观指的是与湖泊、河流、海洋等水域相连接的特定空间地段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景色。城市滨水景观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人工造景和生态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实现开阔的自然空间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环境的有效调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和生态化。

城市滨水景观包括人造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类型。首先,城市滨水人造景观借鉴了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相关标准,打造出一系列既满足防汛抗洪要求、又具有观赏价值的生态水利化景观。其次,城市滨水自然景观是临近水域的基础性景观,以沿岸景观和水面景观为代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最大限度维护生态环境的原貌。最后,城市滨水人文景观指的是在毗邻水域的空间地段,由人类活动构成的景观,具体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或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景观设计作品等。

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高低缓急和周边环境,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微调,尽量保持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既兼顾了空间发展,又做到了因地制宜。

(二)适度开发原则

无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历史文化存留的痕迹都不应该被忽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体现当地历史风貌的人文景观遗址,对滨水区域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原则,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支撑。

(三)本土化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本土化原则,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而应该在尊重本地文化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顺应本土风俗、气候、人文特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景观小品设计的地域化趋势

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具体来说,雕塑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植物造景应该尽量选用适宜本地气候的地带性树种,桥堤景观的设计要顺应南北地域的差异,主题广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民俗风土人情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等等。

(二)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化趋势

城市滨水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首先,水体护岸设计应该充分遵循水体沿岸的自然状态,运用原有的生态材料,建造自然化的生态河堤,尽量保持水体沿岸的原貌。其次,河道形态的设计应该模拟自然河道的状态,尽量采用复式断面或者双层河道断面,一方面拉近水岸和水面的距离,向自然靠拢,促进相关河岸景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休闲娱乐功能和汛期排洪功能的双管齐下。最后,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水体和湿地,将水体景观和水质更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城市给排水和自然降水之间的有效平衡,提升景观排水泄洪的实用功能。

(三)空间设计和规划的人文主义趋势

1、滨水城市景观的交通规划

首先,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遵循便捷快速的基本原则,增建利于通行的行人过街通道,运用绿化带实现对滨水区域和城市主体的有效隔离,既能有效防止车辆通行产生的尾气对滨水景观造成的破坏,又能提高步行者到达景观区域的速度,保证了景观区域的空间完整度。其次,滨水景观的水上交通设计也是整个水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水面和陆地连接点设置的通达程度,河堤内部的交通运输也要与船只的停泊码头做好衔接,在保证水面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欣赏周遭景观的最终目的。最后,在步行区域的规划方面,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地面载体,应该合理布局整体空间,修筑架空走廊或者临水回廊等多样化的步行道路,将水面、地面、半空等不同层次的平面有机结合为一个立体化的步行空间,使得观景效果更富有层次感。

2、打造立体的亲水性空间

亲水空间的打造,着力体现了滨水景观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相处。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体化处理上面,设计师往往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合理布局,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或者就势利用河堤岸线的高度差异营造空间层次分明的浮动台阶,便于人们近距离接触滨水景观,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四)设计元素的多样化趋势

1、与景观照明结合的声光设计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大量植入景观照明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滨水景观的鉴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另外,音乐喷泉、水幕表演等运用先进科技进行控制的滨水景观,更是将声学和光学的合理利用发挥到了极致,营造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的滨水自然景观环境。

2、与景观鉴赏相匹配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

相较于传统单一打造水面景观和沿岸风光的设计方案,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看重周遭建筑群体的整体布局是否与滨水区域景观相匹配。在这一部分建筑的设计规划上面,应该首先利用滨水的区位优势,预留一定的鉴景平台(如观水走廊、视觉回廊等),对建筑高度实行区域划分,营造良好的观景空间。这样一来,建筑群体的设计才能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观景优势,实现人与水体的和谐共存。

四、结束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总体设计与规划涉及到美学、生态学、力学、环境艺术、风景园林等各个学科方面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难度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城建、市政、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滨水环境带,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任留柱,秦芳芳.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77-80.

[2]张路红,项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6):677-681.

[3]丁珂.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吕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水利,2009,(5):54-55.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1 园林中绿地的种植及设计

草坪的使用是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可与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组成多层次的绿化形式,形成绿荫覆盖,高低错落,繁花似锦的优美景观。草坪就是园林的底色,对园林中树木、花卉、山石、建筑、道路、广场等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园林植物中可用的草坪植物种类相当之多,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应用要求,选取适宜草种。而理想的草坪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繁殖容易。②生长迅速,形成草坪快。③一年之中保持叶色鲜绿的时间长。④耐修剪;⑤耐践踏。⑥适应不良环境能力强,抗旱、抗涝、抗热、耐寒、抗有害气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阴等。⑦株矮叶细,生长一致、叶色美观;⑧多年生与杂草竞争能力强。

2 绿地种植中设计的要点

绿化带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在种植树木花草时,需要灌水施肥,必须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盐碱斑是建植园林绿地成败的关键,也必须提出处理方案。对成片的盐碱土要设计换 土或排水洗碱措施,否则难以建成良好的草坪绿地。重视现场勘测资料设计人员,必须随时注意现场测量的有关数据,土壤分析化验报告,并对每片绿地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将勘察资料、施工记录和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均应建档,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3 园林路线的规化设计要点

3.1 园路设计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必须很好地组织游赏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园路可以分为: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变态路。主路是通达全园各景区和主要景点的路,应简洁、明确,主路必须尽可能布置成环状,构成园路系统中的主环。主路宽度一般在4m~6m。二级环路是直达景区内的路,沿路风景变化细致、丰富。次路的宽度必须根据游人的数量及周围的景物而定制。散步小路须分散于景区内,分布至全园的每个角落。小路一般宽度为1.2m~2m,最小宽度为0.9m。变态路主要是根据游赏时针对地形要求而改变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蹬道等。

3.2 园路设计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也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园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迂回,使其与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游人获得舒适和美感。

3.3 园路与园路的交叉与分歧:两条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应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在一点上,斜角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观;丁字形交叉多为外弧交接,并最好为直角或钝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作成小广场,以有利于交通,减少游人的过于拥挤。

3.4 园路在竖向设计上应起伏变化,符合下述要求:园路的竖向设计应紧密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应尽量不高出两侧的地面,使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这中;园内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衔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设台阶等,要考虑行车的平顺;竖向变化应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园路应有0.3%~8%的纵坡和1.5%~3.0%的横坡,以保证地面水的排除。

4 附属工程设计

4.1 道牙与雨水井

须设计在路面的两侧,使路面与路肩起到衔接作用,可以保护路面,助于排水。道牙一般分立道牙、平道牙两种形式;在园林中还可用砖、瓦、大卵石等嵌成各种花纹以装饰路缘。在园林中用砖块砌成,雨水井及井盖外观应适当美化,可修饰成塑石等装饰物,且在道路纵坡度为0.4%~3.0%,雨水井的间距一般为50m~80m;为了保证滤栅的泄水能力,滤栅必须低于附近地面标高3cm~4cm为宜。

4.2 踏步与坡道

当地面坡度超过12°时应设置踏步,当地面的坡度超过20°时必须设置踏步,而当地面坡度≥35°时在踏步的一侧应安装扶手栏杆,当坡度达到60°时应做蹬道、攀梯。踏步每上升12~20级,需留出1~3m长的休息平台可加放一条石凳,踏级无论是一步踏或多步踏,踏面间隔应以步幅舒适为宜,一般踏面宽为28~38cm,举步高10~16.5cm;如举步高小于10cm时,在室外空间行人容易忽视,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举步高大于16.5cm时,对于老人行走则较吃力。在一组踏步阶的高度应是一样的,因为变化的台阶使人们在行走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落脚点,从而增加行走的负担。一般踏步的数量最少应为2~3级,如果只有1级而又没有特殊标记时,容易被人忽视而发生危险。踏面应有1%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防滑;踏板突出于竖板的宽度不应超过2.5m;台阶的材料可选用石材、圆木、混凝土仿木纹等。

在游园的主要通道上,应设计坡道,以便于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的车辆行驶。坡道的宽度最小为lm,坡度应≤5°,最长距离为9m,坡道尽头应设1.1m的水平面,以便回车。

5 园路小品的设计

5.1 果皮箱与园椅的摆放

果皮箱应设在路边、休憩区内、购物区等附近,果皮箱不可放在草坪上,距离宜为50~70m,与建筑物的门、窗相距应大于10m,并与园椅保持适当距离。园椅且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放在路边、水边、广场和各种休憩区的固定位置上。园椅的设置数量,大公园应每100位游客设20~30个座位,小公园为每100位游客设10~15个座位。为了保持安静和互不干扰的环境,座椅间距一般要保持8~10m以上的距离,或利用地形、植物、山石等适当分隔空间,创造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环境,以适应游人的需要。

5.2 喷泉

水可以湿润周围的空气,降低空气温度,并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在广场、庭院里或休息活动区应设计一个小喷泉来改善周围的气候。喷泉由喷水池、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喷泉设备、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常用的喷泉喷头有单射程 的牵牛花型、涌泉型、半球型、重瓣花型、旋转型、喷雾型、孔雀型、蒲公英型、吸力型等。

5.3 园灯

园灯的布置,在公园入口,开阔的广场,应选择发光效果高的直射光源。灯杆的高度一般为5~10m。灯杆间距为35~40m。在园路两旁的灯要求照度均匀;由于树木的遮挡,灯不宜悬挂过高,一般为4~6m。灯杆间距为35~60m。如为单杆顶灯,则悬挂高度为2.5~3m。灯杆间距为20~25m。在道路交叉口或空间的转折处,须设指示园灯。在踏步、草坪、小溪边可设置地灯。且园灯的照度标准,应为2~41x(勒克斯),这样人的视觉辨别能力较强。照度标准的选择也和路面的反光性、路灯悬吊的方式及高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邹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篇4

(一)专业定性不明确

独立院校的景观设计设计专业,其学科定位相对比较混乱。有很多院校的景观设计置于“农林”之下,也有些设置在“生物”之中,还有在“艺术”中安排课程。实际上,对于学科的发展来说,景观设计的内容涵盖很广,在不同的专业门类下设置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相对要具有针对性,培养计划应有所侧重,而目前很多学校所出现的状况是,景观设计课程放置在大学科下并没有体现其学科优势,而是相对混杂,使得学生学习没有着力点,浅而不精,这是独立院校开设景观设计类课程需要推敲的重要方面。

(二)景观设计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在独立院校中,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更新缓慢,是制约独立院校景观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其接触景观设计这一门类的时间较短,导致教学大纲相对不成熟,学术的交流以及学术的会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独立院校中,教师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与王牌院校及行业的接触机会较少,使得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得到持续得更新、补充,教学的侧重点不明确,不能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行业信息。把最新的行业动态、景观设计理念带到课堂,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生动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得独立院校景观设计的教学真正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这是当前独立院校在景观设计课程建设中需要正视的首要问题。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大部分独立院校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的是课堂之中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本处于讲台上下的关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呆板,使得学生对于基础知识转化为现实存在的变换意识较弱,不能很好地推敲实际的空间关系问题。而在制图的过程中,又过分强调制图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有了制图能力又忘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如此,学生经常会在毕业之时遇到实际问题思想准备不足,或者空谈设计不顾实际的需要,很难去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就导致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教学内容较陈旧

在我国大部分独立院校的教学方面,基本都参考了国内知名院校的整体教学内容体系,而这类内容的架构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基础与国内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独立院校教学的内容上,一般呈现的就是对于景观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设计的基本构思及形式表达、设计构成要素的渗透、各类地块的分项设计这几大方面。在现代的景观设计研究中,更倾向于专项的研究,对于景观设计内容的细致化要求更高,这也是独立院校在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上所欠缺的重要方面。

二、独立院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关注国际新理念与新方法,更新课程体系。

学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时刻关注现代中国发展中所遇到及正在解决的问题,同时应该关注到国际社会中有关于景观设计领域的新的动态与理念,以及在这些理念支撑下所研究的新的设计手段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内外高校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具体课程设置,以此作为立足点,结合院校自身特点,进行合适的教学体系更新与调整。

2.加强学术交流。

作为高等院校的景观类教学,学术交流是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高校教师之间就专业问题有更多的相互交流、探讨的可能性,也可以使得教学手段得到传播。在学术交流的环境中,可以使教师积累经验、获取信息,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促进教师进修,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水平。

独立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的教师,进修的机会相对并不是很多,使得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提升速度相对缓慢。加强教师进修,可以使教师在更专业的环境下获取到专业内的更强、更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社会总体需求相符合。

(二)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1.案例教学方法的渗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以讲述的方式为主,学生对于所营造的空间、意境以及效果都来自于自我的想象,很难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实际设计内容。通过专业项目的案例引入,结合以往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将复杂的专业理论转化为真实的场景信息,从具体的设计项目案例中找到契合点,简单直白地展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案例的介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介入项目中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又借助于案例项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与认知的过程,真正掌握设计的学习方法。另外,在专业理论知识贯穿的过程中,会碰到传统的景观设计案例,同时也会接触到在当前环境下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案例,或者有着相同背景的景观设计案例,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也有很多针对小环境所作出的细致处理。在案例教学中的新旧案例结合,会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设计手法在不同设计环境中的处理手法,或者相同元素在不同设计语境下的变换运用,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意识,也形成对于细部环境空间的关注意识。通过案例之间的对比研究,掌握来自于本源的设计思路。

2.课堂中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介入

在通常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中,经常性地抛给学生具体的设计项目内容,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独立院校更多的是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对于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也是培养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小组讨论模式,使得学生成小组的方式进行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自我的想法加以表达,同时通过跟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碰撞出更多、更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跟不同的人合作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手法,为将来进入社会中人际交流奠定好的基础。

3.加入实际项目的教学手法

在景观设计类课程的结课作业中,通常会通过某个竞赛项目去实践课堂内容,而作为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竞赛项目相对遥远,使得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空间、尺寸各方面的掌握都很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所在的校园环境作为基本出发点,寻找校园环境中相对欠缺的一部分区域,把学生拉到具体环境中,亲身体会、身临其境,在其中去感受和领域环境中美好的与欠缺的部分,并对其进行改造设计。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接触现场,对于设计项目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同时把握实际环境的具体操作。

(三)课外教学手段——工作室制,加强设计创新思维

1.工作室下的专项课题探讨

在正常教学过程之外,在教师中建立工作室制,由专业老师负责,提出专业理论研究课题与实践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喜好选择相关课题进行跟随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其对于专业的认知度与探索性,学生能够自发地透过图书馆与网络翻阅大量课题相关资料,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并且通过与专业教师的讨论,加深对于专项课题的认识,达到融会贯通。

2.工作室下的话题探讨

在每个专业教师的工作室中,每周都会给出一个专业内的热门话题,学生在拿到话题后可以自我搜寻资料与相关信息,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话题探讨,以座谈形式展开,面向全校开放,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各抒己见,同时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介入,会从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在这样的讨论中,给学生以更广的思路,也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将学生以往所排斥的课堂环境中的各学科渗透搬到课堂以外,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接受和探讨专业知识。

3.工作室下的读书环境营造

在专业教师的工作室中,有专门建立的图书角,除学校及专业教师提供的相关书籍外,大部分书籍来自于学生的自发交流行为。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中,同时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相关批注,其他学生可以随意地在图书角中进行书籍借阅,同样也可记录对于相关部分的认识与见解。这种小型图书角的建立,可以使学生都更多地交流平台,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更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景观绿地中分布最广,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型,是提高绿化率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满足了遮阴、降暑、隔声、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等多种功能需求,而且能美化生活空间,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注重艺术布局,把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园林的观赏、游憩结合起来,使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相结合,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在居住区的总体建设中。

1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概念

居住区绿化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人本”理念。它给居民带来的是无限的温馨、舒适和方便,它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是其他设施所无法替代的。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其中的集中绿地或居住区公园更是提供给居住者最佳的放松空间,其空间结构的好坏,景观布置的形式,与人的亲和性,颇受居民的关心。住社区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这种新的形势下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绿地形态。

2 南林二村居住区植物配置与运用

南林二村属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居住区,根据居住区的地形特点及道路情况,整个居住区规划以一条弯曲有致的居住区主路贯通东西,将用地划分为两片,主路两侧串联大小、形态各异的住宅组群及会所、幼托等公建设施和中心绿地,方便地满足了居住区居民的各类使用要求。二村在植物配置上,强调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合,突出生态效益。植物材料上,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树种,常绿花木类:广玉兰、栀子花、山茶等;落叶花木类:梅花、腊梅、白玉兰、迎春花等;观果类:枇杷、枸骨等;观叶类:海桐、珊瑚树、红叶李、孝顺竹等。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以常绿树为主,常绿与落叶搭配比例恰当,以增加绿量。整个居住区芳草茵茵,四季花木,疏密有致,点缀其间;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物象意趣,四季变幻。

2.1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各不相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所以,首先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在居住区绿化过程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极其重要。如香樟、桂花、鸡爪槭等在居住区中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或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其形体美或色彩美。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乡土树种也是庭阴树的首选,如居住区中的桂花、喜树、香樟等。为此,顺应自然,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进行植物配置的灵魂。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众所周知,南林大中有许多的珍稀树种和古树,而且,据我观察长得好的树木有很多。

2.2 运用艺术原理与手法对植物进行配置的原则

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融入艺术原理和手法,已经是现代居住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景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原则。二村虽然是年代久远的老居住区,广场面积不大,造价也不高,却真的别有趣味。使环境洋溢着生命活力,使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由此而形成一种环境氛围和意境。氛围是洋溢在环境中的一种气氛和情调,正如卢卡契所指出的:“氛围是由各种个别印象和联想组合成的具有一激发作用的一种具体系统。”

2.3 在技术上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区

居住区植配注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协调,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绿和落叶树种之间的搭配,注意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结合。实现四季有花,冬夏有果,无时不绿,景色宜人。植物品种精而不多,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的立体感,以同的植物配置区分不同的空间和建筑。有统一的基调,在统一中求变化,不同场所要有鲜明的特色,以适应不同的绿地要求。植物配置疏密得当,空间面积合理,给居民、车辆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场地,便于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2.4 季节性在居住区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园林景物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既有一年四季中的生长、形态变化和差异,又有从幼小到成龄再到衰老阶段的生命周期变化。因此,在广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园林效果,又要考虑长远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季节的美观效果。

3 小结

作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指标,城市景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也随之成为城市园林系统点线面相结合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居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出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居住区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植物配置时应注重树种的搭配方式以期在统一基调上树种力求变化,层次要分明,背景突出同时注重色块和季相变化,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居住区要加强配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行跟踪反馈制度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居住区绿化。

参考文献:

[1] 陈琦.住宅居住区绿化设计浅议[J].当代建设,2003(4).

[2] 俞万源.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浅析[J].嘉应大学学报,2000(3):8790.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 金雅琴,李冬林.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18(4):8890.

篇6

关键词:教学平台;景观设计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Abstract: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major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the article analyse the exploring and reforming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 tha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tform. It in-depth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ough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latform. And in end of article, it also bring out the positiv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It will provide meaningful enlightenments and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as well as the personal training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the teaching platform;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pers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13-02

1 前言

学科内部分工的细化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是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的主要态势,这一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表现得非常鲜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建筑、美术、园林、人体工程、生态、材料、心理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环境艺术专业主要包含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范畴,这决定了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风景园林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彼此覆盖的部分。目前它主要在综合院校、艺术院校以及建筑(工科)院校下开设,并且依据开设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体现出不同方向的偏重与教学特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目标与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当下行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所展开的有益探索与改革进行回顾与思考,以期为该专业的发展完善以及其他院校教学提出积极的建议与启示。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下设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方向。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于2002年,是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之上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拓展。本专业强调与建筑空间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和不同,旨在解决城市景观与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生态观念和景观设计的创造性。在学校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重视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专业教育与景观设计师基础知识结构挂钩,强调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初步具备作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 教学平台的建构探索

基于学院学科的基础与特色,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合理搭建的教学平台,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与要求。

景观设计课程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多层次多目标的特性决定了教学系统的完善需要与各交叉学科互相补充和协调。而在建筑(工科)教学背景院校下开展相关教学则使之具备了农林和艺术类院校所不及的资源与优势。建筑、规划、景观3个学科都属于设计类学科,而景观设计又是一门关于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专业,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三个学科之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基础,存在着一种专业上的通识,因此构成了三个学科能够共同根植于一个综合公共教学平台的前提条件,而搭建合理科学的公共教学平台又将为后期的专业教学奠定坚实广博的基础和积极的铺垫引导。

3.1公共教学平台的构成

对于公共教学平台的建构我们强调将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整体化和综合化作为教育重点,既要保证必要的知识广度,又致力于加强专业间的渗透与联系,使得学生具有相对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角度思考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公共教学平台结构主要包含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共享模块以及课程群3个层面:学科基础平台是针对3个专业的低年级基础专业的通识教育,下设建筑初步、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画法几何、美术基础以及色彩实习、古建测绘实习等主要课程。专业共享模块开设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与环境、专业外语以及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课程群则是在进入景观专业教学训练后同步开展的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建筑结构选型、历史遗产规划与保护、中外美术名作欣赏、鉴赏与批评等相关课程,起到加强基础、学生进入系统专业学习的过渡衔接作用。教学平台及模块的建构规划了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体系,涵盖了景观设计教学中关于尺度、类型、内容、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支持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以及艺术修养四个层面能力的培养(如图1)。

3.2专业教学平台的组织

专业教学平台是针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组织,因此专业教学平台下的课程体系强调针对不同能力的主体性训练,以概念设计为导向,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目前我们从二年级下半学期介入专业设计学习,主要以4门景观设计课程以及包含毕业设计在内的3门实习课程为主。专业设计课程涵盖了小庭院(小花园)、城市公共绿地(街旁绿地、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等主要类型。由于专业教学时间的局限,课程设计不可能囊括景观设计的所有的类型模式,所以我们强调甄选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的课程选题,采用实题虚做或实题实做两种方式展开教学,以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现场勘察情况展开设计训练,并要求通过设计练习去解决景观设计中关于生态、功能、空间、文化等共性问题。

实习课程包括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均集中在四年级阶段。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两门课程旨在增加学生接触设计行业,参与实际项目实践,获得真实实际工程的感受,了解实际工程流程,为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变起到过渡作用。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的总结,侧重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技术处理以及创新设计等综合性设计研究能力。

总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两级平台贯穿本科教育始终,且互通结合、相辅相成。

4 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优势与积极作用

结合近年各教学阶段结果以及毕业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平台的合理搭建对本专业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具体反映在学生知识结构面广: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课程涵盖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功能、生态、文化四个基础方面,同时初步建立起了较好的整体环境意识与规划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学习的方法、深度、广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技术能力基础扎实:技能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强调空间的塑造与认知,还注重引导学生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的不同尺度上认识空间与环境,建立内外空间的多元视角。与艺术类和农林类院校相比,学生在空间设计组织以及表达上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优势。再次,学生思路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在景观设计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强调基于景观功能、形式、技术、生态等与设计相关的方式方法,还注重不同类型空间下的场所行为、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思维框架,发散与逻辑推理互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性的思维。最后,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与素质,为今后自身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整合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结构,发挥3个学科的整体力量,合理构建教学大平台,并充分利用其优势,有效借助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科基础与师资力量,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2教学短板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木桶容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克服“短板”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使事物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景观专业课时和内容相对不足;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学生对生态、植物知识结构的掌握运用能力相对薄弱;对场地尺度的把握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提高等。学生整体的理论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与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充分有效的训练与发展。

这促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的反馈与总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合理编排设计课程以形成目标明确、专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与应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支持,满足对学生多线整合能力的要求。

5 立足于“卓越计划”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郑州大学是第一批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思路应注重更新与发展,并基于“卓越计划”中关于人才培养原则与要求,从学科与行业的特点角度出发,及时的调整符合面向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在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5.1立足于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从培养理念、知识体系、课程组织以及实践练习等方面来统筹环境艺术专业的风景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条件,进一步强调基本素质与特色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自己突出的专业教学特色。

5.2遵循“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的特点,坚持对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强调,继续探索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思路及实践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全局性的认知专业内涵和发展方向,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效的训练其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以突出专题研究、扩大设计视野、培养合作能力、加强技术支撑等教学目标。通过调研、实习、专题讲座、评图、汇报等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之更系统的掌握和运用设计方法,同时,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分工协调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满足培养具有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傅娅,谷学治,从职业需求看我国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J].中国园林,2010.

[2] 张炜,艺术院校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课程教学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20-323.

篇7

1对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认识过程

人们认识到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的。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现在,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我们环境艺术目前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呢?总的讲,近年来我们当然有大量环境艺术实践,参与这一实践的人也很多,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为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它的水准是处于正在上路阶段,处于混沌层次,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的空间的材料、骨架、立意。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则因为对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重视不够,所以出现了一些遗憾。

2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标准和条件

环境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多种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可能是:社会标准、生物标准、功利标准、民族标准、地理标准……以至于物理上的亮度、噪音、振动标准等等。它具有模糊性和无定性,不能象一幅画、一尊雕塑、一栋建筑那样有简单而明确的评价标准。

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从哪里开始

有人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本文由收集整理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约翰逊答:从脚底板开始。真是不愧大师的回答,他是从脚下开始,体验未来要完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人角色的。

中国园林、中国建筑是十分重视脚底板的感觉、接触的感觉的。作为景观尺度层次来说,这是“零层次”,不是视学的感受,而是接触的感觉。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十分重视地面的作法,材料的选择。当你走在天坛、地坛大青石板铺成的神道上,你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天安门前御河桥和北海大桥的汉白玉栏杆,远观清晰的轮廓,近看精美的石雕,可依可靠,接触人的地方都是圆润的线脚,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满足各种景观尺度的需要,形成亲切宣人,神圣悠远的意境。

4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观感

环境艺术创作从脚底板开始,也意味着从阅读大地、体验环境的需要和可能开始,从研究材料的优势和特点开始。成都有一种红砂岩,质地和颜色都不错,怎么运用它呢?我看到的是用红砂岩仿制成木栏杆形状,给人木不木、石不石的感觉,艺术效果较差,很可惜。在成都活水公园和合江亭两处的府南河边,我看到两处露天剧场,都把舞台靠河岸摆,屁股对着河心,形成又高又陡的河岸。

我觉得两处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当地滨水绿化丰富的环境优势。我设想,如果能做成水陆两用舞台,有时作水陆歌会演出,那将是多么精彩的情景啊!而且,前一个舞台用了不少不锈钢材料,后一个舞台造型张牙舞爪,大有压倒对岸合江亭的气势,这些做法都是与环境不谐调的。

5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5.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6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6.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6.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6.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6.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7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7.1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7.2注重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7.3注重植物艺术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7.3.1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为此,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这样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7.3.2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7.3.3立体绿化,增加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和生态效果。加强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地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篇8

1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1.1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覆土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指建筑不直接显于地面,而是在建筑体表部分或全部覆盖一层薄土的建筑形式。覆土建筑的种类很多、功能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地下建筑,主要是指建造在地下空间内的建筑;

2)半地下建筑,主要是指部分露出地面,部分建造于地下的建筑;

3)覆土率较大的地面上建筑,主要是指建筑物建造于地面上,建筑物表面覆土的面积比率相对较大的建筑。在覆土建筑上可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有效绿化率,符合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给人提供具有意境美感的室外环境,符合人们精神生活和基本审美的需求,可以给人带来亲切、温馨的感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景观主要是指可以带给我们愉快的感受、符合我们审美需求的来源于大自然或人为创造的各种景色和景物,景物设计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建筑区域内,运用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环境改造,创造出符合人类审美需求、满足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景观的过程。覆土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覆土建筑上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环境改造,从而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景观的过程。目前,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现代化市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应用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自然空间,给人们创设出温馨自然、自然简洁、风景如画的外界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室外生活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将对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覆土建筑景观设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就已经提出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概念。工业革命之后,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让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环保意识空前强烈,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虽然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概念提出时间很早,但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应用于现代化建筑过程中的设计理念是近些年才正式提出并快速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肆意开发各种自然资源,我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愈发严峻,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逐渐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的覆土建筑景观设计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应用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效益,但由于我国的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起步较晚,目前的技术并不完善,有待于我们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不断进行改进,致力于创设出更加适宜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需求,工业革命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自然资源逐步趋于枯竭,来源于大自然的“报复”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符合生态建设的需求,可以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其次,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严峻的建筑用地紧张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用地愈加紧张,建筑用地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绿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绿化用地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建筑用地紧张的问题。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建筑物的绿化率,缓解我国的用地紧张矛盾;最后,将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为人类提供温馨自然、简洁美丽的室外活动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符合人类审美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安静下来静静欣赏,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是现代化市政建设的基本需求。

3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相关应用研究

3.1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入口设计

入口设计是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首要应用,在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入口设计可以带给人愉悦的视觉感受,增强景观设计的整体艺术感。在进行入口设计时,首先要强调室内外空间的逐步渗透,入口设计的形式主要有台阶式、坡道式和水平式三种类型,景观设计师可以结合建筑物的主要使用人群和覆土建筑入口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入口类型,使入口更好地起到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变化的过渡作用;其次景观设计师应该注重色彩变幻和形态变化的应用,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的改变给人们提供进入另一个空间的暗示,避免因为环境突变而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和不适感,显著提升人们在建筑景观中的舒适度;最后,景观设计师应该结合建筑物的特点进行适宜的入口主题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各种自然或人为的景观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增加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感,带给人们特定的视觉享受,让人们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

3.2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是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应用,在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把独立的景观按照特定的规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景观体系。在进行道路设计时,景观设计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覆土建筑景观的整体分布,设计师应该充分把握各个景观空间和景观要素的展示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设计给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整体线路;其次,景观设计师应该对道路进行合理分级,在覆土建筑景观中主要应该包括交通路线、引导路线和限定路线等,景观设计师应该根据游览的需求进行道路分级并设置具有艺术美感的指示标志;最后,景观设计师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注意自然色彩的搭配使用和自然景观的合理布局,在覆土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特定的景观设计进行道路分级指示,在给人们提供道路指示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道路设计的艺术美感。

3.3覆土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篇9

摘要:林业建设为改善宁夏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

条件,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宁夏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宁夏首次将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列入其中,而在这个

决策中,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成功与否,将对宁夏新农村战略的实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按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寺观

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公园和小区园林等.由于它需

要高额的投入,古代园林一般为皇室贵族,高级僧侣以及少

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院.现代园林虽由政

府将其属性从私有性质变为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居民游憩

娱乐的公共场所,但由于它的所在地基本以城市为主,所以

被称做城市园林,农民很难享受到城市园林所构成的理想生

活环境,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乡镇,庄点,庭院的设计范围和基本原则

1.绿化设计范围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分南部山区,北部川区,地理气候

南北差异,风土人情各有不同,而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所以对在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提出的要

求也就各不相同.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在南部山区进行园

林绿化设计时,应首先从抓好沟道,河道,荒山造林人手,同

时做好乡,镇,村大环境绿化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的设计和

改造;在银川平原应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障农业生产

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为主;在加强乡

镇,庄点和庭院的绿化中,两地区有着相似的要求,这就是:

四旁植树,绿化村庄,搞好环村林网和庄点庭院绿化美化,加

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等,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庭院园林化,推

进城乡结合部园林绿化一体化的战略方针.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优先将各地优势特色林

果木统筹考虑,如苹果,梨,桃,葡萄,枸杞,红枣,山杏等.这

些特色林果木不仅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良好经济树种,也

是绿化美化环境的特色树种.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在为农

村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与农田争土地,要在农田以外的

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最佳作品便

是园林,农田,庭院的有机结合,使三者相得益彰.

2.景观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运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

等综合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满足农村在美化绿化

景观中的需求.用高超的设计水平和成熟实际的设计方案,

认真处理好生态,审美,游憩和经济的关系.各种植物配置

应有层次感,所有的景观设计要贴近自然.要将文化内涵融

入庭院农舍,花草树木,沟渠道路,小桥流水之中,让农民在

亲近自然景观时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景观的设计一定要

以农民的审美情趣为目的,将其打造成可观,可行,可栖,可

用的地方,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农村的地形地貌,河流

湖泊,绿地植被,山体坡度,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等要素都

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

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更有助于农村园林景观个性与

特色的创造.利用好自然条件,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土特色,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因为环境景观设计并不意味着材料

越高档越好,就地取材同样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中,一定要考虑和注重经

济合理性.应以绿化为主,水景,小品等设施配置可适当减

少,在设计这些景观时,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费用,还应考

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

满足他们观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3.其他设施设计要求

农村园林景观及设施设计还应能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

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设

置儿童活动,老年人休息和健身锻炼的场地和器械.甚至还

可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休息场所和适宜锻

炼的活动器械.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

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

趣味性,应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可以亭台,水榭,假山,动物等

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

维普资讯

豪华与气派.农村水景设计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水

源情况,利用现有水源,适当确定水体面积,深度和形状,采

取多种手法创造以水为中心的动态和静态景观,当然,一定

要考虑季节性枯水和冬季水体变化的因素.

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农村设计园林景观要始终把村镇所辖的坡地,道路,

沟渠,河堰,湖泊,庭院作为一个整体素材来考虑,协调好人

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设计规划程

序包括,收集和调查环境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当地村镇进行

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拟订整体景观规划等.

1.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踏勘

设计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

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前景等方面,特别要了

解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收集规划设

计前必须掌握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1)所处乡镇,村的

自然条件(气温,光照,风向,水文,地质土壤等).(2)周围

环境(主要道路,河堰,山川,湖泊,水渠,地形等).设计者

要结合业主提供的当地基本地形图,对将要规划的地区进行

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进行总

体设计时,克服和避让不利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因素.

2.初步的总体构思和修改

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首先要进行整理和归纳,以防遗忘

那些较细小却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

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进行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

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

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

轮廓,然后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改.逐步

明确总图中的村落,庭院,山川,道路,水渠,河堰,湖面,绿地,

建筑小品等各元素的位置.经过这次修改,应使整个规划在

功能应用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

本原则,即:视觉上的美观与舒适,生活上的经济与实用.

3.方案的修改和文本的制作

设计人员经过初次修改后,还应该将规划构思的草图多

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设计同行

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还要向当地农民请教,并与之交流,

沟通,使整个方案不仅具有新意活力,还要有其地方特色.经

过反复修改后的方案,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文本的制作与包

装,然后交给业主.在得到业主的信息反馈后,设计人员应认

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调整方案,以赢得业主的信赖.

4.施工图的设计

在农村园林景观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一般急需的图

纸有:总平面放样定位图,竖向设计图,大剖面图,土方平衡表

等.由于农村园林建设的施工者一般都为当地农民,他们对

图纸的概念较模糊,所以设计师必须耐心地向他们阐释图中

所列内容和要求,以使他们t3领神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中,设计师仅做到讲解图纸还不够,还要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

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相配

合的问题等.由于农村面积广大,施工季节时间有限,不少业

主可能会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一个工程甚至拖延几年.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严把质量关,结合现场

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与施

工者朝夕相处,密切配合,以达到工程所需的最佳效果.

三不同功能植物的配置

1.确定基调树种,乔灌搭配得当

由于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有限,不可能像城市社区那样大

量种植草坪和名贵树种,加之可供园林设计建设的土地也有

限,所以除有条件的乡,镇,村外,一般应以种植各种适应本

地生长的乔灌木为主.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须首先确定被

设计社区的基调树种,这些树种主要用于道路两旁和庭院四

周.但由于过于规范,其效果必然呆板,所以,为了达到既不

呆板,又不凌乱,还要有多样化和统一性,并保持常年绿化效

果和观赏价值,设计时必须注意乔灌木以及常绿植物与落叶

植物的搭配.乔灌配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

要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配置主要应考虑景观效果和季节

变化,以此来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

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经济实用结合,观赏游憩相顾

农村园林绿化设计应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特征及

历史,文化渊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环境的创作,力求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征的环境空间.农村的园林景观

设计有别于公园设计和小区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兼顾观赏性,贴近农民生活.其环境绿化与环境配置要突出

居住条件的均衡性和共享性,为农民提供户外休闲,观赏和

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空间.在环境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

主,应根据农村庄点,庭院,道路等景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

的完整绿化系统,植物配置应适应气候特点和居住环境要

求,形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群落.在设计

规划中,还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

树木,保护并利用古树和名贵树种.

四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宁夏农村来

讲,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才刚刚开始.随着宁夏社会经济的

全面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园林景

观设计理念的提出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和全社会的认可.

实施"塞上农民新居",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建

设等工程,为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

园林专业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目前,宁夏林

业部门以搞好环村林网和庭院绿化美化为重点,采取了义务

植树和国家扶持结合的办法,并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帮助农民

规划,指导"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的绿化设计工作.各地市

还开展了"绿化家园示范村","小康林业示范村","生态文明

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绿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了以村为

单元,整村推进的村庄绿化活动,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园林化.

由此可见,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符合当今社会发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urban gree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ify sentiment pace city residents but also to achiev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duce and have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不仅仅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出来的视觉美感,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园林设计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创造出视觉得美感同时也要创造合理的生态环境,为实现城市建设及环境建设加快前进步伐。

一、景观园林设计的作用

景观园林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 景观园林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遥呼相应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 、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1、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是一种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角色。

2、从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也是一种社会的、 反应现实生活实景的福利事业,对满足人们休息 、娱乐等物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强调景观园林的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对被设计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特征的研究,使其成为景观园林形式、 内容及语言特征的源泉;同时,在现代化的园林设计中,还要从人和环境的需求出发,找到景观园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差异,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提高园林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

1、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新, 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 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 、湿地 、自然河川 、低洼地、 盐碱地、 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 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 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2、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 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 应用生态位原则,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了结构合理, 功能健全, 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应用互惠共生原则, 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 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

三、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 环境也跟着日益恶化,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越来越担心居住环境的质量 。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追求崇尚自然 、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

近年来, 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园林景观, 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 并根据气候特点、 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 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当前, 园林景观在规划 、设计、 建设等方面体现出如下特点:

1、 把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一些城市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 科学地布局园林景观, 使城市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等得到了均衡发展。

2、完善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 。一些城市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坚持创新发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依据本市的发展现状 、景观风貌、 历史文化等实际状况, 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 独特, 切实可行性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3、创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 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 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 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 创造出了指标先进、 质量良好、 环境改善、 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 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 、带状绿地、 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 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 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 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4、引进了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 许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行业创新, 不断学习既有的先进工艺, 以多种手段并用, 在园林建设中引进并综合应用电子产品、 霓虹灯、 仿生学 、音乐喷泉等新工艺和新产品, 增加了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

5、开始了节约园林的探索与推广 。许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探索出了节约园林的理念, 在园林建设中推广运用乡土树种、 天然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利用、 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RED 及太阳能照明等。

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快速城市化过程 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必然给中国的景观园林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环境下,抓住机遇,把握未来,中国的景观园林设计将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原则

在中国景观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园林设计者们将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纳入考虑的因素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讲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所体现 前些年,很多景观园林的设计者误认为,在设计中增加自然的元素。 结合自然就是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事实上,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景观园林的地域性,在当地、 当时寻求出适合当地的自然灵感和自然元素;同时还要尊重当地场地的特征,尊重它的历史和文化,在设计中保留 、利用这些文化元素,增加景观园林的功能性和审美性。

重视结合自然的设计,倡导全新的设计理念,形成生态设计理念;必须按照生态原则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更多的运用本土材料将整个被设计体形成一个有机体,最大化的减少人工成本,增加自然的做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表面的美丽上,而是将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内在美,将生态价值和生态美从形式走向功能与内涵的统一。

2、 更加复杂化、 高科技化

多元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 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个性化要求的日益增多,景观园林设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1)景观园林设计必须不断的追求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精细化发展,满足人们日益繁多的要求;(2)随着现代化城市结构的日益复杂,景观园林设计作为一项大型的综合项目,在错综复杂的城市结构中,也面临着较大困难和挑战,扩宽园林设计的思路,寻求到创新设计的灵感,是未来景观园林设计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已经走向高度工业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辉煌,使得景观园林设计也将朝着高科技化发展,运用高端科学技术,采用更加精细的测算仪器,利用计算机绘画技术实现优化的绘图设计,构建模拟城市景观园林,对景观园林设计而言,将是未来城市景观园林的必然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加快了对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城市居民情操步伐同时也实现了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产生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园林设计者及专业技术人才应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不断改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和生态建设,这不仅是园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广大城市居民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苏俏云. 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

[2] 邓华,杜威. 关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民营科技, 2011,(03) .

[3] 刘洋. 浅谈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0,(05) .

[4] 金新琼. 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