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医学教育;高校教师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当今社会对医疗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生除了必须有广泛的医学科学知识,更必须富于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并且具有终身学习、追求知识及与时代并进的能力及态度。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尤其是在医学院校的教育阶段。所以医学教育必须让学生:能有正确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实践中的大量练习、教师长期的身体力行和医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33年出版的《HowWeThink》中,提出反省思维不是一种能够被教师运用的技术,是一种比逻辑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反省思维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理性和情绪的交织[1]。

此后,关于教学反思和反思型教师的研究越来越多。美国学者斯蒂芬和布鲁克菲尔德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所追求的是探索被常识掩盖之下对于实践经历的真正理解[2]。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关于教学反思的研究开始出现,其中华东师大教授熊川武在1999发表的著作《反思性教学》引领大批学者对教学反思的研究,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3]。

反思性教学是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与传统的常规教学相比,反思性教学更重视教师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积极地内省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全面和协调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现实教学情景中,教师教学反思受到社会、学校和反思主体自身等诸多具体因素的影响。所以重视教学反思的整体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完善教学效果。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反思性教学意识

人的行为,都是由意识决定的,意识没有达到,行为不会实现,没有任何行为是超越意识的。强化反思性教学意识对于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完成。教师应重视理论学习,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教师通过学习反思性教学相关理论和本专业新进展,一方面了解教育学与心理学内容和学生发展规律,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另一方面学习面对纷繁甚至是矛盾的信息所需要的反思能力,能够有效的强化反思性教学意识。

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实践,才会促进反思顺利有效地进行,也为拥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视野及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在职培训,提升反思性教学能力

目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在职培训的机会,增强教师理论知识,对于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培训,能帮助教师规划反思内容,掌握教学反思的重要技术,演练反思性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技术和能力。

(三)重视教学环节,强化反思性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与反思充分结合,使其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所长,使反思性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最终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结合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往经验和当前学生的情况,积极做好教学规划,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包括课堂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既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充分解决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要有足够的调整余地,并以严谨的态度审视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减少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证[4]。比如,引入生命观、临终关怀的案例、穿插相关的学科新进展和关于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假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向。其次是课堂教学阶段,在实施教学安排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判断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且根��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以求当堂解决。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随后的教学中适当补救。也是教育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然后是课后总结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教师心里进行,常常缺乏有效记录。改成书面记录后,既能减少有效信息的丢失,又能引发进一步的深入思考[5]。尤其是事后的客观审视,少了事发时的情绪反应,多了客观理性,更加准确可靠。通过分析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方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保障;反思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反思教育再实践的安排,根据经验教训调整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计划;反思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查找不足,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持续进步。另外,以往的课后总结多偏重于不足与问题,反思性教学同时强调发现长处、积累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优化育人环境,创设反思性教学氛围

学校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反思性教学讲座,聘请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研究者或专家答疑解惑,提高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研室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等观摩,并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成功案例,激发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热情。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有经验的院校观摩反思性教学活动,学习他校的成功经验,与他校教师面对面地探讨反思性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堂的效率,而且可以有助于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升华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0-32. 

[2]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12.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邵迎春.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反思教育探讨[J]. 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13(03):54-56. 

[5]牛抗. 反思性教学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校园英语,2017,(33):82. 

篇2

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是现代社会对于商务人员的需求,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却不能满足企业所需,根据我高校金融银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板块,采取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提出金融礼仪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金融礼仪;教学反思

一、金融礼仪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点向服务方向转移,“经济服务化”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金融等高端服务已经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业务直接惠及千家万户,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因此,金融礼仪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金融礼仪的现状

礼仪这门课程是多数院校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很多高校培养的商务性人才并不能满足公司所需,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课堂讲授的知识性过强,而相应的操作性过弱,这样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于理论的认知,而缺乏把理论用于生活的实践性。

三、金融礼仪的教学内容

针对我高校金融银行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对于银行等金融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此基础上进而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对金融礼仪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养成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礼仪要求进行服务操作,体现“三以以化”(也即是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功能为主线、以项目结点)的课程改革。因为我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课时设计是28个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这块,我分成了六个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和细节悬念设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第一次与客户见面”时见面礼节合理运用练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情境模拟方法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音像,创设情境;二是实情演示,模拟情境。细节悬念设置法:金融礼仪课在理论上讲并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但是,它涉及范围很广,生活气息弄、实用性强。虽然课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仍然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环境,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站起来,移动椅子碰到地面发出声响,就提醒楼下同学被噪音干扰的烦恼,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非常细小的自我行为也会影响别人的感受。

五、课程的改革和今后的方向:

仿真情形教学:很多高职学校的礼仪课,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礼仪的理论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在生活中。但是,我高校的金融礼仪,不仅针对了形体训练、体态练习,而且结合实际工作情境和工作项目,开展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以演代考的教学模式:在考核方面,让学生站在舞台上,进行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的展示,把考核从单纯的卷面考试转变为汇报考试。自评的教学模式:在金融礼仪课中,随时记录学生的仪容仪表和仪态的模拟表演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查。在镜头下的学生,一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细节,另外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视频记录进行细节的纠正。课时较少:金融礼仪的实训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实训课教学动作和规范要求多,学生人数多,讲解示范后,学生仿真的情境有限。28个学时,只能满足学生在银行服务行业方面的仿真训练。但是,我觉得,我系学生毕业之后,从事销售岗位的学生的比例也不少,所以,我觉得也应该注重销售方面的仿真。其次,对于学生以后的面试方面的礼仪也需要一个板块。

作者:杨媛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县教育局以“五课”活动为动机、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素养为目的,全县在2008-200年度开展了"备课年"活动。这项活动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改进了教师在写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如“五课”教研活动中的“反思”环节,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太空虚,把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写在了里面,这根本谈不上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数学教学反思呢?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课前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设计教案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哪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课前布置让学生在家里同父母一起认识人民币并购物,通过亲自实践,加深学生对各种人民币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日积月累,对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有很大的好处。

3.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例如:对某个问题阐述的不够清楚;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处理不当;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或者是由于教师的个人情绪影响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因此,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3.3 反思学生的反馈

篇4

关键词:教学反思;价值;作用;意义

最近一些年来“Reflective Practice”

(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性教学)的一系列的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一线学科教师所接受、所认知,也逐渐地成为了评价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1]。本文在对相关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具体数学学科的教学入手对教学反思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意义与作用进行了探究。

一、教学与数学教学反思的相关概念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入手,对自己本身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自我分析、评定。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解剖,来不断发现并解决教与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实现更好地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自我发展等目的。

2.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都将得到更为全面和认可的认知。具体来看数学教学反思,可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含义。

(1)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反思主要以发现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最为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为目的。

(2)数学教学的反思需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学学科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身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的一种元认知。

(3)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自身的教学反思也是其学会教学以及优化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促进数学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统一

这里指的理论上的统一,主要的是包括数学教师其 “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和其“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之间的有机融合和统一[2]。其中“所采用的理论”属于内隐其支配着教师实际的教学实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常常和数学教学大纲中所倡导的理论出现不一致。而通过实际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在结合实际数学知识、学生特点的情况下改变自己原有的数学教学思维,促进自己内隐理论的外化。通过反思相互讨论、交流,认识到这种理论的不一致、不统一,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得数学教学中“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趋于一致。

2.引导数学教学从“经验型”走向“合理型”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验型的教师往往是凭借自己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其实践的过程是依靠直觉的,很多的教师其决策是非反思的、非理性的。这点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负面影响比较大,数学讲究的是严谨和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需要渗透给学生的,而教师的这种直觉性的思维模式实际上不利于理性思维在教学知识中的传递。

通过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反思的实施,数学教师可以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将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的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化。

3.有利于数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属于研究工作方式的一种,其主要强调的是由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研究,在这样的研究、探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加以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帮助数学教师从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是,数学中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对数学教学情况进行回顾,重要的是需要深究数学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内容,发现教学主体、教学目的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说,作为一种科学性和研究型都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其教学反思也要充满科学性和研究性,而反思中的行动研究就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和途径[3]。

三、结语

在实际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如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该如何培养,反思的氛围该如何营造,反思的标准如何制订等[4]。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做到数学课程教学的最优化,就需要更多的数学教学反思案例来作为参考,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数学教师参与,而在参与中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地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瞿国林.教学反思的正面效应琐谈[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1):77.

[2]王 敏.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李 鹏.数学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篇5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或学习,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我们班的学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反思作业本,他们把自己考试中、作业中做错的习题抄在此本上再做一遍,自查是否学会了知识,这个作业学生在七年级刚入学时就开始做了,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在七年级刚入学时这个作业必须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才能完成好,现在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这个作业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踏实的做好。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做反思作业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学生通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学生避免或减少同样错误的再发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品质。第二,反思作业让学生学会从哪跌倒就应该在哪站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做事力求完美的心态。第三,反思作业让学生的思维误区得到有效的弥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走上一个新台阶,避免题海战术提高学习效率,实质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学生做反思作业的同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反思作业汇编成习题集,形成反思学习卡,一段时间后我利用此卡对学生学习进行摸底调查,再针对学生的知识问题进行讲解,这是因为学生在做反思作业时,他有可能不是真正地学会了。而是大脑中形成的瞬间记忆,一段时间后瞬间记忆的东西会消失,只有真正理解才可能做对。我的每张反思学习卡上的习题选择标准是:第一,学生的易错习题。例如:数学中的双值问题、分类问题、涉及辅助线的几何问题等;第二,学生作业获考试中错误率达到30%以上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在回顾、在学习的内容。

学生在反思学习中是有一定的自的,养成反思学习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负责任的学习心态的升华。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虚心好学、自我否定与追求完美等优良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反思学习能使学生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同时在书写反思习题汇编时也是我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提高自身掌控、运作教材的能力。

篇6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模式构建

1998年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对于英语没有很大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学生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低下给教师的实际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进行反思。这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

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反思是一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结合。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有‘九思’”,其中一思就是“疑思问”,有疑就有思,有思就有问;后来又讲到“每事问”。南宋的朱熹曾提出“读书六法”,其中一法是“熟读精思”。这两位大教育家的至理名言,都与“反思”之义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问题结论规律”的“发现者”和“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要通过反思教学与教学反思,使“儿童经常处于积极思考与探索的状态之中,亲自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因果关系、相互关系及其本质规律。”

二、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实施英语新课改的今天,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课改实施的重要方式;它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反思,没有对自己的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想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课改,就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认清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转而接受新英语教学理念;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旧英语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严重状况,转而注重新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只有反思,才能看清“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弊端,转而注重倡导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模式构建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现实的英语教师教学反思会遇到理论分析无法预料的诸多因素的制约,研究者只有结合现实的英语教学情境,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切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最佳模式。

通过我们的反思,分析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源于教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二是过多反复的讲解,干涩、枯燥、无味的重复使得学生陷入烦闷之中,求知的欲望在无形中受到打击;三是英语教师自身的魅力或者说亲和力不够。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以下四种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模式:

(一)“创造情境,形象反思”模式

反思不只是一种理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感性活动,反思是理性与感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理念与人文情思的统一。所谓“创造情境”,就是创造小学英语教学审美品格特色,为反思活动构建真实的生活情景和深邃的感情氛围。

(二)“求异争鸣,创新反思”模式

这种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所谓“求异”,就是打破常规,冲决藩篱,别有寻求,见识不同。所谓“争鸣”,即要解脱教学的思维定势,冲出既定英语教案、学案的局围,鼓励学生敢思、敢议、敢说,倡导“三超越精神”(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权威)。对英语教师只有倡导教学开放,广开教路,疏通学路,鼓励“求异争鸣”,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创新反思”与“反思创新”。

(三)“点拨引导,调谐反思”模式

教学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反思也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在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过程中,既要注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要忽视、甚至要强化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即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对学生进行的点拨引导。英语教师的点拨引导,是教师教学的常规功能,也是提升教学反思的有效措施。它可以调谐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反思效应,可以保证反思更集中、更热烈、更深刻。

(四)“综合实践,深化反思”模式

接触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开展综合实践,才能拓展学生反思的视域和纵深度。教育部有关文件对“综合实践”范围构成的解释包括四部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服务与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结合小孩子猎奇心强和记忆力好的特点,教学方式应多样化,教学内容应丰富化,用生动的故事、日常对话、趣味英语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须适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结 论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是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一直以来也都是英语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才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但是,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会遇到理论分析无法预料的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反思实践中,在分析教学反思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并构建了切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四种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同课异构;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2013年11月26日,重庆市“七校联盟”在笔者学校组织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4》“正、余弦函数的图象”这节,这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教学盛会,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开阔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数学教学,改进教学技能等方面作用显著。

案例1:此案例的设计大致分成如下四个环节:

1.1 创设情境

1.1.1 导入:观察与发现:简谐运动图象

1.1.2 情景――选择数学模型(正余弦曲线)

1.1.3 分析―探究数学模型

以教材中的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识环境,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教学目标与实验的意图相一致。

1.2 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弦曲线的形成分了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画出点

问题一:你是如何得到 的呢?如何精确描出这个点呢?

问题二:请大家回忆一下三角函数线,看看你是否能有所启发?什么是正弦线?如何作出点 (教师展示幻灯片)

“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正弦线的复习,来发现几何作图与描点作图之间的本质区别。

问题三:能否借用点 的方法,作出y=sinx,x∈[0,2π]的图像呢?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正弦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问题四:如何得到y=sinx,x∈R的图象?

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想到正弦函数y=sinx是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是2π

问题五:这个方法作图象,虽然比较精确,但不太实用,如何快捷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边口答在y=sinx,x∈[0,2π]的图象上,起关键作用的点有几个?

1.3 例题分析

目的有二:(1)巩固新知;(2)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为往后学习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打下一定的基础。

1.4 反思总结与当堂检测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体会其应用。

案例2:

2.1 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复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怎样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作三角函数图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描点法;(2)几何法(利用三角函数线).但描点法的各点的纵坐标都是查三角函数表得到的数值,不易描出对应点的精确位置,因此作出的图象不够准确.几何法则比较准确.

2.2 讲解新课、获取新知

2.2.1 正弦线、余弦线(幻灯片展示)

教师让学生重新复习正弦线、余弦线知识,怀着对几何法作图的无比期待。

2.2.2 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法)

教师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数.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坐标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影响初学者对曲线形状的正确认识.(几何画板演示)

教师:以上我们作出了y=sinx,x∈[0,2π]和y=cosx,x∈[0,2π]的图象,现在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x∈R和y=cosx,x∈R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2.3 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以下案例2的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基本相同。

2.案例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余弦函数的图象,通过对正弦线的复习,来发现几何作图与描点作图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培养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案例1体现了数学总是要在游戏中学习的,本课开场白通过简易的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采用计算机绘图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

案例2与案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旧知,探索新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以旧引新,反思数学教学引入的多元化

在这两个案例中,两位老师均采用了以旧引新的处理思想,一位教师用学生学过的物理实验“简谐运动现象”,让学生在温故物理实验的同时对“正余弦曲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另一位老师则是通过对本章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复习,对后面用“几何法”来作图象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样起到了以旧引新的目的

4.回归课本,反思数学教学中教材的充分使用

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教材中的例题太简单,没有讲解的必要,然而课本中的例题及练习题通常都是精要的基础题,即是透过知识解题的示范,也是思维训练的经典,正是这些典范的作用,学生才初步学会了怎样进行数学思维,怎样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缜密的思考、解题,如何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

5.同课异构,反思数学教学促进教师发展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师们创造性的智慧,在教学中显水平,在反思中见成长。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篇8

1、找准认知起点。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是建立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平均分的生活经验。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直接由复习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涂色,可以用一个什么数表示涂色部分呢?引出四分之一以及分数的读法、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义呢?引出了“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和取出的份数,这样导入新课虽然没有精雕细琢情景渲染那么新颖独特,但很快找到了学生心理接受契合点,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追求简约美。

“把复杂的内容教简单,把简单的内容较厚重”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分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结构简约:复习引出1/4理解1/4(用一个物体表示1/4用一些物体表示1/4)揭示单位“1”理解2/3(用一些物体表示2/3)揭示分数的意义点击生活游戏强化分数意义的理解。结构简约但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如在学生明白用一个物体表示1/4的含义后,出示四条金鱼(图片)。

师:你能表示其中的1/4吗?

生:学生指着其中一条鱼,并指出这就是1/4。

师:这是谁的1/4?

生:这是四条金鱼的1/4。

师:为什么呢?

生:可以把四条金鱼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条金鱼,也就是1/4。

师:那它的2/4、3/4、4/4呢?

生:它的2/4、3/4、4/4分别是2条、3条、4条啊。

师:课件出示8朵鲜花,你还能找出它的它的1/4吗?说说你的理由。生:如果把8朵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朵花,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那它的2/4、3/4、4/4呢?

它的2/4、3/4、4/4分别是4朵、6朵、8朵啊。

师:同样是1/4,前面表示1条,而这里却是2朵呢?

生: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整体的1/4,因为整体的数量不一样,所以表示1/4的数量也不一样》

师:真棒!

在这揭示分数意义的重要环节,避开被分物体数量的干扰,始终将分数的本质(“总数量平均分成几份”和“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作为学习主线;始终围绕“变”(整体表示的数量和每份表示的数量)中之“不变”(这样的份数)强化分数意义的理解。

3、多媒体让课堂增量增效。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采用操作体验与多媒体展示的有效结合,先让学生运用金鱼、鲜花、可乐等图片进行操作表示出1/4、2/3等分数,然后利用多媒体把表示的过程灵动的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理解整体(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取的份数和对应的数量的直观性和逻辑性。分数产生于测量、分物或者计算方方面面而历经3000多年,要想及其有限的时间讲清楚如此复杂的内容实属不易,教学时有效利用远教资源在短短1分钟就迎刃而解了!

4、偶发事件让课堂掀起波澜。

当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两份涂成红色,涂色部分用2/3表示,然后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涂红色部分变成了四份用4/6表示,最后再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九份,涂红色部分变成了六份用6/9表示,非常顺利的得出2/3、4/6、6/9这三个分数。可是,就在这时有同学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个大长方形没有变,涂色部分也丝毫没有变化,而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发生了变化呢?我没有及时给予解答,也表现出了疑问状。就在这时陆续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老师我想试着解释一下:“大长方形没有变表示整体(单位“1”)没有变,虽然涂色部分的大小丝毫没有变,但是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变了,涂色的份数也变了,所以表示的分数变了,2/3表示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涂成红色,涂色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2/3……”老师我还有补充:“涂色部分虽然用不同分数表示,我发现2/3=4/6=6/9。”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小主人的掌声是会心地祝贺自己学习取得了成功。

5、游戏把课堂推向了。

当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全面的理解之后,我没有按常规进行看图填空等巩固练习和分层提高练习,而是理解单位“1” 、平均分、份数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融入游戏之中:展示台上出示9颗糖,甲同学取9颗的1/3,乙同学取剩下的1/3,甲、乙同学同样取了1/3,为什么取的数量不一样呢?(甲3颗、乙2颗)丙取剩下(剩下4颗)的1/2,乙取走了1/3,丙却取走了1/2,但为什么乙和丙都取走了2颗呢?丁要取走剩下的糖(2颗),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学生看到糖果是个个摩拳擦掌,面对接踵而至的赋予挑战的问提更是亢奋不已,难怪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竟然用“如痴如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等词来形容数学课。

6、情境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所熟悉的、易以操作的情境:测身高,由于某某同学的身高不是整数米,也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怎么办?此时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心理矛盾,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一环节情景的创设,正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着力点,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蕴涵了分数就在身边的真正含义。遗憾的是此处情境创设没有让学生真正去感受测量中所遇到的疑问,没能使全体学生激起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疑惑,以至于过渡到新课探究似乎有些牵强。

篇9

关键词:经济学 法学 英汉翻译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迅猛发展与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的公司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不仅考查其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水平的考查,公司企业往往看中的是和自身业务范围相关的专业英语翻译和写作能力。笔者在所做的经济类和法学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缺乏这样的英语运用能力,有时对文件或资料理解不足或误解。学生在此调查中表现的翻译能力欠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词与词组理解失误

翻译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理解源文,但是英语中单词或词组往往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经济英语词汇的专业性很强,因词义理解错误而导致的翻译错误是最常见的类型。例如: credit 一词在经济类文章中有“信用”、“信贷”、“赊购”、“贷方”等几种意思,如:trade credit 商业信用,credit agreement信贷协议,credit price赊购价等。学生如果只了解credit的普通英语意义“学分,信誉”,而不掌握相应的专业术语,在翻译中就会出现错误。又如:The seller sha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required for negotiation/collection to the banks. 有学生将negotiation和collection译为谈判和收集等常用英文意义,导致译文含糊不清,应译为议付和托收。经济或法律专业的英语词汇建立在普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经济或法律活动与环境,带有浓浓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重基础英语词汇和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例如:bid递盘,balance差额,余额,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settlement清偿,结算等。在经济类专业英语中,有些词汇的语法形式改变也会使得意义截然不同,例如: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中futures一词的复数形式完全改变了其“未来”的含义,在此句中应译为“期货”。

调查发现,45.2%的学生表示在完成翻译练习时,最大的障碍是词汇,表现为不认识源材料中的词汇,或者明白源材料词汇含义却找不到合适的汉语或专业对应词汇。这不仅反映出学生英文基础不足,相关专业知识欠缺,还折射出汉语表达能力欠佳。

二、句法理解或表达错误

经济或法律英语中常有较长的句子传达细致严谨的语义信息,如:经济合同、法律文件等。长句给学生的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要想准确地完成任务,首先要弄懂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句子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应照句直译。例如:The prices stated are based on current freight rates, any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freight rates at time of shipment to be the benefit of the buyer, with the seller assuming the payment of all transportation charges to the point or place of delivery.

学生由于看不懂后两个分句与第一个分句的语法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句子。其实,后两分句在语法上可看做独立主格结构,其中any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freight rates与动词be, the seller与动词assuming都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该句表达了三层意思:合同价格的计算,运费增减的处理,卖方承担的运费责任。该句可译为:合同价格以当前运费计算,装运时运费无论增减均属买方,卖方则承担至交货地的全部运费。

调查中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多半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缺乏了解,同时缺少翻译基本知识与技巧, 这些给英汉两种语言的顺畅翻译带来障碍。英语多后置定语,汉语则多前置定语;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结构;英语语法结构呈线性,重形合,汉语语法结构呈隐性,重意合。例如: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 made by many couples of marrying for the wrong reasons, and only finding out ten, twenty, or thirty years later 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 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each other, that they overlooked serious personality conflicts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marriage was an automatic way to make everything work out right. 译文: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 10 年、20 年或 30 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子语序的调整和句型的转换, 翻译时,“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最好放在整句话的最后,先说有很多夫妻犯了错误,再说我们要避免这些错误。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词汇的掌握,还包括文化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源材料的思想。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过程而忽略文化的影响只能导致翻译的失败。在调查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单词或词组理解失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Not only the love of learning and of books and ideas, but also the love that a teacher feels for that rare student who walks into a teacher’s life and begins to breathe. I teach because, being around people who are beginning to breathe, I occasionally find myself catching my breath with them.句中begins to breathe和catching my breath的表达,来自于圣经中上帝抟土为人、嘘生气于其鼻、乃成生灵之说,如果不了解这个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breath的意义。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学生对翻译教学的评价:84.5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翻译重视程度不够。反思在教学中对于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相当多的教师冷落了“翻译”,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认为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少讲或不讲翻译;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翻译专项练习很少,教材中也没有对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讲练,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前根本不设立翻译考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对翻译训练的重视程度。

其次,为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倾向全英文授课方式。此种做法人为地排斥了汉语,从而出现学生翻译时思维混乱、语句不通的情况。

另外,教师本身的翻译素养不高,他们多是语言文学类学习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缺乏整体的认知和系统性,缺少应用翻译的实践经验,这直接导致无法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翻译指导。

调查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翻译有浓厚的兴趣:78.53%的答卷学生表示对翻译学习感兴趣。68.72%的学生认为翻译水平对未来就业有非常或一般促进作用,其中,13.32%的学生把专业翻译工作作为未来的择业选择,53.84%的学生表示不会把翻译作为就业选择,但是94.1%的学生肯定翻译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有用的”。87.04%的学生希望加大课堂上翻译练习的训练量与强度,还有25.01%的学生希望有做口译或笔译实训的机会。

面对目前的学生翻译困境、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期盼,教师必须改变观念,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就业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远非少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的。相比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经济类和法学类的学生,在工作中如果能翻译专业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就会更有择业优势。因此,重视翻译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正确举措。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 (第三册)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10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俄语翻译专业学生常出现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误译,究其因,大多为学生努力不够、教师培养不足、社会环境不佳。鉴于此,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教师应打牢实双语语言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关键词:误译;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1-02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简介:关秀娟(1975—),女,辽宁沈阳人,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外语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俄汉)全译语境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11YJC740029);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服务于翻译教学的误译研究”(GBC1213061);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语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JGXM_YJS_2014026);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多模态理论的符号学阐释”

(20140031)

“经贸翻译”是本科俄语翻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翻译方法、经贸知识完成经贸翻译活动,使其胜任未来的经贸翻译工作。学生在翻译练习和翻译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误译现象,有必要进行分类,探究其中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策略,完善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误译指,“人或机器在将甲语转化为乙语的过程中偏离、遗漏或歪曲甲语文化信息,导致译语与原语信息量不等,译语受众无法获得与原语受众极似的交际效果的活动。”[1]

一、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类型

学生在经贸翻译练习中暴露了各种误译,但大体可归为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三大类,三类就错误的程度而言,可分别对应不对、不当、不准。

(一)语言基础类误译

语言基础类误译是因双语语言基础欠缺而造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低级误译,主要体现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三方面的误译均可出现在理解和表达阶段,体现于原语和译语两个角度。语法性误译最为常见。俄译汉时,原文语法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却出现了语法错误,更有甚者,原文语法理解已经出现错误,汉语表达时意思必然歪曲。汉译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于俄译汉。此时,原文语法理解虽不成问题,但译文表达时语法错误较多,大多影响意思的传达。语义性误译略少。俄译汉时,原文语义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选错了个别词、短语或小句,影响了原文语义的传达,或者原文语义理解失误,汉语表达意思偏差较大。汉译俄时,原文语义理解尚可,但译文表达时词、短语或小句所传达的意思与原文差距较大。语用性误译偏少。偏少是相对前两者而言,因为经贸翻译的对象大多为合同、说明书、信函等具有一定规范的文本,这些文本的翻译一般停留在语义对等层面,只有少量广告、商标词、经贸会谈等领域的文本体现一定的创造性,翻译时一般会追求语用对等。学生往往拘泥于语法和语义意义层面的转换,对语用意义的传达不够灵活,俄译汉、汉译俄均可见。

(二)翻译方法类误译

翻译方法类误译是因翻译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中级误译,主要体现在全译、变译策略和方法使用不当。如上文所述,经贸翻译涉及领域广泛,不同领域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经贸合同属法律文书,语言严谨、精确,需采用全译策略,将原文逐字逐句译出,而翻译转换过程中为解决原文与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需运用其中的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等方法。学生往往对原文过分依赖,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促进译文的顺利表达。再如,基于几十份材料翻译出一份市场开发调查报告,变译策略是最好的选择,运用其中的摘译法选择关键信息翻译,省时省力且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没有变译概念,也不敢尝试,一是认为没有完成翻译任务,二是不能选对核心信息。

(三)综合知识类误译

综合知识类误译是因综合知识不足而形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高级误译,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三方面。经贸翻译,不同于通常所做的日常生活、语言文学类翻译,是经贸领域的专业翻译活动,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且译者应有良好的经贸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学生往往把一个专业术语译成普通词汇,从而影响了整句、甚至整篇的理解和表达。经贸领域中的某些文本,无论是原语还是译语,都具有自身特有的模式和规范,翻译时应遵照译语规范进行转换。学生在双语转换时往往忽视甚至漠视不同语言文本间的差异,从而使译文显得不地道。社会经验是译者重要的财富,缺乏社会经验,文本中大量的百科知识难于理解,译文自然显得生涩难懂。学生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平时不注意积累,翻译时又懒于查找资料,错误便不可避免。

二、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溯因

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所体现的种种误译,大多应归因于自身基本功不牢,而教师不够完善的培养方式和不理想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一)学生努力不够

首先,学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俄语是一门较难的语言,俄语专业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零起点的学生。然而,学生用功不够,语言基础不牢,低级错误常见,某些句段翻译得支离破碎。其次,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学生认为“经贸翻译”不是专业基础课,未来也未必搞经贸翻译工作,所以不肯付出大量时间钻研,不肯努力追求更好的译文。再次,学生分不清翻译教学、教学翻译。学生仍然以为,经贸类文本的翻译如同专业基础课上的翻译练习,目的是提高译的能力,只是换成经贸类文本而已。其实,“经贸翻译”课是专门培养学生经贸翻译技能和翻译理念的翻译课,而非学生理解的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手段。

(二)教师培养不足

首先,翻译基础打造不足。教师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基础翻译”阶段没有为学生打造优良的翻译基本功,学生对一些基本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概念模糊,没有内化在心。其次,翻译方法引导不足。学生大多凭自身经验翻译,不大讲究运用翻译方法,即便使用了某种方法,也不自知。教师没有及时地将这种自发的行为引入自觉的状态,使其升华为自身经验的总结。再次,实践练习提供不足。教师提供的翻译练习多数为教材上的资料,鲜活性较差,语境性不强,学生不能体会到实际工作的快乐与责任。少量的社会实践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

(三)社会环境不佳

首先,合适的经贸翻译类教材少。经贸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全面的教学资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然而,“教材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出版量少,存在教材编写理念陈旧、商务语料不足、理论支撑不够、理论与实务结合不紧等诸多问题。”[2]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缺少材料,学生没有抓手,翻译磨炼不勤。其次,经贸翻译实践机会少。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俄语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但社会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经贸翻译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偶有公司招聘此类实习生,也是杯水车薪,学生很难作为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在鲜活语境中进行翻译实践。

三、教学启示

俄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误译现象提示教学工作者调整思维,找准切入点,改变工作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

(一)打牢双语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五项基本功,是外语专项能力培养的基础,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基于此。从低年级开始,特别是零起点的学生,打牢外语语言基础,从语法、语义、语用不同层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翻译等不同课型都要围绕提高翻译能力开展。同时,兼顾本族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误译现象多次表明,本族语的低水平影响了翻译效果。语言学习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关注俄汉语在语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异同,双语对比是翻译的基础。

(二)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师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上、课下的主人,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进入良好的翻译学习状态。翻译材料的选择可由学生参与,轮流坐庄,庄家先试译后与教师商定选题,全班译后进行课堂讨论,再由庄家就选题、译法、译悟作总结报告,与全班分享。模拟翻译情景也是良好的教学方法,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完成自己的翻译发起人、翻译管理、翻译实践等工作。翻译工作坊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翻译教学模式,“该模式能训练自主选材、共同提高、体悟过程、自我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因此而增强翻译意识,提高翻译技能。”[3]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多组同时进行,通过彼此竞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为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缝隙。”[4]学校与翻译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轮流到适合的岗位参观、实习,使学生真正体会翻译工作的全过程,并安排校外导师进行指导,或聘请一线翻译工作者开设实用性课程,让学生全方位积累经验,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误译。特别鼓励学生参与机助人译的翻译团队进行实习,体会最现代的翻译模式,为未来的工作做最充分的准备。同时,建议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实习机会,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可以网上求职,网上兼职翻译,参与网络群组讨论。

综上,俄语翻译专业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基础类误译,全译、变译等翻译方法类误译,经贸术语、经贸知识、社会经验等综合知识类误译,误译原因除学生自身努力不够外,教师培养方法不当、社会为俄语学生提供的环境不理想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中俄关系良好,急需应用性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做到:打牢双语语言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顾俊玲.释“误译”[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关秀娟.商务俄语翻译教材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