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公路运输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公路运输经济管
理前景,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
在我国现存的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应用的最为广泛。公路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工具方便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也得到很快发展。所以,本文重点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提高公路施工质量,节约公路施工成本。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作为公路运输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当今社会,公路运输管理经济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的就是公路运输场地中基础设备不够先进。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落后等因素,我国一些偏僻地区和小县城中普遍存在运输场地设备落后等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基础设备不够先进,导致公路运输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运输水平过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地区仍然保持传统观念,认为各个地区之间的道路应该保持独立。
这在根本上直接将各个地区的公路直接进行了隔离,降低了公路的运输效率。由于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一些偏远地区,就会使偏远地区的交通更加不发达,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分析
(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够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由于现代交通网络不断发展,公路运输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体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还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公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产品流通。
要想让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国家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体系面临改革,公路运输管理系统也应该跟随市场经济体系一起改革,这就需要相关工作部门提高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有效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公路运输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石
目前,根据我国各个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那些经济非常落后的偏僻县城,在交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通。但是,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迅速,让这些城市之间的公路交通也更加发达。也正是由于这些城市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运输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要想保证某个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主要就是解决该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问题。只有公路交通运输问题解决好,才能够从根本促进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在实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预算的方法,对公路运输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种方法就叫做公路预算管理工作。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公路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公路运输能够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
公路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想有效促进公路运输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提高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视。只有应用好公路运输管理,才能虼痈本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公路交通来实现的。要想有效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要不断促进公路运输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建设公路的主要目的是想获得公路资源,但是,人们往往会发现公路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建设公路运输不但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个城市如果有良好的公路运输,就能够吸引很多投资企业来该城市进行投资,从而有效促进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该城市的公路交通不通畅,公路运输困难,即使这个城市有再好的自然资源或其他农业资源,投资企业也不会轻易进行投资,最终导致该地区的经济落后。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有效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需要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城市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加强公路运输经济内部管理,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时调整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保证城市公路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
公路运输管理内部完善要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该城市的公路运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经济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经济发展部来实现,经济发展部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和市场开发等。具体工作就是进行定期的车流量调查,在调查时,可以指定线路或者随机挑选线路,主要就是对现存的公路运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还能对公路运输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有效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能够得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但能够促进公路运输市场快速发展,还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红玲. 关于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的分析与探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10-11.
篇2
关键词:学校;经济管理;改革
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以及管理方式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学校相关部门应认真解读国家的教育政策,合理分配教育资金,使学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
高校现在的管理理念还是以分级管理为主导,这种理念使学校领导拥有资金支配的权力,容易在结果核算上出现纰漏。高校实施旧的经济管理模式,无疑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滋生腐败问题,形成不良风气。这就要求学校的主管部门在抓紧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对学校的经济管理方式引起重视。
(二)各部门之间工作结果存在偏差
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统计过程,它需要将学校里各方面的支出进行记录和统计,列出具体的细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各部门的财务账目与学校总体的账目存在时间和口径上的不一致问题,由于两个账目都是在年末才进行汇总和上交,导致学校的账目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此外,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学校的各项支出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给学校进行年度总结和评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却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以及制度执行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的具体要求不细致,不完整。另外,监察部门人少事多、内困外扰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审计和监督的力度不大,开展财务监督的职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结果和结论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时效性,监督机制未能认真地落实,导致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独立性受到限制。
二、学校经济管理改革的措施
(一)采用新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相对成熟的21世纪,学校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整个学校的发展速度,而新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整体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同步运行,使办公方式更现代化、一体化。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快速简洁的完成,各部门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避免了工作结果中存在的偏差。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新体制
风险意识薄弱是出现财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领导者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没有及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往往不会走向成功。学校的财务工作也是一样,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的重要部门,更是要对学校整体的发展前景负责。学校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对学校各方面的财务支出进行记录、统计、汇总和检查,实时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向和用途,以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修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注重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使相关工作者熟练掌握新的技能,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学校的经济管理新体制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总之,学校的领导者要具有风险意识并且要鼓励员工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学校是个集体,学校里设置的各个部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的核心,更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财务部门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也不可能独立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这就体现了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财务部门要对其他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也要承担新项目的预算工作,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以确保新项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相应的其他部门也x不开财务部门,学校需要资金的地方有很多,既要维持各部门的正常运行也要确保学校的正常发展。如果没有财务部门,那么学校的资金流向就会不明确,预算不受控制,进而产生腐败问题,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得出,为确保学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并且可以健康发展,学校的各个部门应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为了保障学校办学经费有稳定的来源,我国的教育部门必须建立规范的教育拨款体系与监督约束机制。与此同时,监督部门的人员还应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规模,日常所需的办学经费,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以确保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价值,避免出现一些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是否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校的师资配置,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了要用于教学设备和学生生活的后勤实施的购买上还应拿出适量的资金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也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输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经济管理对学校的教育发展起到基础、保障、先行的作用,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对学校的财务部门进行科学的改进,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创新的理念,进行学校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便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会计;重要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逐渐重视起自身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会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其作用、职能的发挥对经济单位的经济管理影响巨大,从而可以看出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管理。
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不仅以其特殊的方法手段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正确的财务运营信息,也能以其反映、监督、控制的职能来调控、指导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运行,从而彰显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或者管理活动的进程与见效程度,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合法有效的进行。总来的来说,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在经济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发展过程及其职能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项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产生背景和产生前提,会计也不例外。会计属于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沿着会计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管理和会计密不可分,经济的管理需要会计,而经济的发展进步也使得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会计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金融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会计逐渐成为各个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会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技术方面不断发展进步。会计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十分重要,且其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2.会计的职能
会计不仅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是经济管理的中心。会计之所以是经济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与其固有的基本职能和自身内涵密切相关。会计的定义有很多版本,但是大同小异,在现代,广为认同的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其特有的方法手段,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地反映和监督,为经济主体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逐渐发挥信息分析、前景预测、控制经济管理、参与决策的功能,以加强经济管理好提供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会计是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为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
上述定义中包括了会计的各个要素:手段、职能、服务对象和目标。会计的方法手段是其特有的,如会计要采用特殊的复式记账法、要有合法的会计凭证,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对其费用支出进行规范计量等。会计的职能除了核算和监督两个与生俱来的职能之外,还有控制、指导、预测、决策、分析等众多与时俱进的职能作用。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一切有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包括各个行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主体完成其经济目标,促进其经济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中心,不可或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企业已经是处于市场竞争中的独立经济主体,而不再是以政府指令马首是瞻的封闭系统。在市场经济下,为适应其生存环境,企业管理逐渐由生产型向经营战略型转变,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经济资源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素质,不断改进企业管理的方式,制定并实现其长期的发展目标,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长期经济目标的制定、实现都需要会计工作,会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
1.会计综合反映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管理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为工作前提,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而得到的关于企业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企业的生产发展目标进行比对,找出他们的差异,其实就是将得到的企业各种经济信息,比如成本、收入、利润等,提供给企业制定生产经济决策的人员,让他们以这些依据为参考,制定出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反映职能
在企业的经济决策在进入到实施阶段之后,会计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的管理活动首先表现为其反映功能,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量的变动上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资本转化过程及其运行状况。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不间断的、完整的、有序的,这保证了会计记录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比性,从而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为参考来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会计的反映职能不仅表现在能够完整地记录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还表现为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核算。只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事前对生产经营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预测、估算。事中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资金的流动过程进行核算,将成本进行比较,并与方案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完善决策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经济效益。事后则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记录、核算、整理分析,分析已发生的意外的原因,预测下阶段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为决策的制定者或者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会计反映的信息是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这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特性。
3.会计在经济管理中还起着监督和控制作用
监督和控制也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在经济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贯穿于经济管理的全过程,能够记录并反映其所有的经济活动,对于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中行为是否合法、是否遵守会计准则、有效性都起着监督、控制、指导的作用。
会计的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的进化发展,是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下应经济管理的要求而演变出来的。会计控制,即会计除了为经济的管理层提供管理依据和生产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也要参与到经济状况的预测和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去,改进并完善经济管理的控制职能。任何企业若想完成自己的运行计划或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不仅需要及时掌握信息,还要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和既有资源形成反应迅速、行动有力的管理指挥体系,保证企业经济运行良好、资本的转化过程顺利,有效的完成企业的计划目标,并使企业的额外损耗最大程度的降低下来。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和产品销售过程的顺利结束等都需要会计的监督才能完成。其他与计划不符、违法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也需要通过会计反映出来以及对其进行控制把关,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不利、降低损失,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确保目标的实现。会计的控制职能在企业目标的控制方面作用更大,原因是所有的经济主体从事的一切经济活动、采取的每一步行动,其目标都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和发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需要对其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支出、经营效益进行客观的科学的经济评价,而评价的基础也是一种会计控制的评价方法,并且应用广泛。采用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结果是能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但产品售价保持不变。成本降低、售价不变,那么利润就能增加,即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成本降低,即企业的资金投入减少,从而投资风险就降低了,这相对地也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成本降低,即资金的占用减少了,流动资金相对地增加,这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成本控制的效果高低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的竞争和发展关系重大,因为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属于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管理活动,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成本进行控制,那么其正常的经济管理就无法进行。成本控制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即企业的经济管理若想发挥其控制职能,就必须通过会计的控制来完成。
三、结束语
总之,不管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经济管理都和会计具有紧密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以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前提,是经济活动的衍生物。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并使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会计的各项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会计的反映职能不仅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还能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参考信息。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合法、有效,提高其经济管理的效率。会计的控制职能能够改进其经济管理的控制职能,提升企业对自身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也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同时,经济管理的发展也能促进会计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会计与经济管理的联系是: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杨丽军.浅析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大科技,2012(9):251.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危机,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利益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因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目标、部门职能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体系,并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从而推进企业的长效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已然成为现在企业管理层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企业要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经济管理体现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企业的类型还是规模的大小,只有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还能够有效的处理生产营销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降低风险。
二、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现实性
1、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形式还非常落后,管理效率以及质量也非常陈旧,并没有真正脱离计划经济时期的负面影响,也无法实现当前逐渐增长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质量的需求,更加无法适应当前企业不断进步的需求。许多企业还依赖于生产来体现企业的开拓性发展,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前企业效益的提升。
2、管理方式质量过低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形式还处于相对粗劣的状态,许多企业的管理还处在传统的家族管理方式,管理形式与制度都较为落后,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并且由于经济活动的发展,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能力也会逐渐激化,竞争氛围也会逐渐改变,这些都会让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1、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对管理制度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所有企业都已经制定了管理制度,然而大部分的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及实用性,而且也尚未真正落实到管理执行过程中。在长期内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很少有专人执行以及监管,因此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管理经验模式比较落后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此状况下,假如企业想要增加经济效益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要增加投资。然而扩大投资会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更有甚者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危害较大。
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大部分企业目前都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样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顺利发展。首先,企业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会严重阻碍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尚未创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因此会降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制约企业的发展;最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企业长足发展。
四、推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举措
1、加强制度完善,明确部门责任
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支撑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内部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部运行的顺畅,减少因管理模式的缺失带来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其内部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问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对于推动管理措施落实十分有效,企业需要加大奖惩力度,推动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采取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同步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恰当的分工,从而把责任落到实处。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明确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要对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变,加快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规范。
3、创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管理人员都要予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找问题的成因,并且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尝试以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创建完善的考评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4、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层面来看,要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规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相对于企业来说,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从而真心实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便保证企业的平稳正常发展。然后,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过程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减少企业员工怠工的现象,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最后,健全相关的考评体系,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把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奖惩的重要标准,根据级别的不同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5、加强管理工作反馈和监督
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经济管理开展适当的监督,强化其管理模式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和目前的市场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较的结果制定出有市场前景的业务项目和年度规划,确定其基本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反馈,确保其后期重大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以考评体系为依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状态。
五、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与变革策略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树立,管理理念意为理性的管理想法或观念,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要从思想的革新开始,对企业员工进行观念、想法的更新。国内企业经济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中管理理念的缺失是最为严重的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等都是阻碍我国先进管理理念建立的原因。因此,建立新型经济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内部管理观念的革新,这是创新经济管理的基础,只有坚实的信念才能完成经济管理的革新。更新理念可将根深蒂固的传统模式彻底转变,管理模式的更新对整个企业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对提高企业凝聚力,促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从另一层面来说算是一个公司的约束或是制度,他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因此,对经济管理的更新就是对公司制度的更新。制度更新是建立在一些不可更改的条例上,这是公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团体的诞生,提高了产品的流通性,企业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可构建一种奖励体系来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这不仅起到了规范员工的目的而且也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面需明确,构建一整套生产计划、奖励体系、事务处理机制等。完善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进而完成创新型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并不只是经济环境的扩张,同时还有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企业为了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加快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也属于企业竞争力的所属范畴之列。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尚未成熟,我国企业应抓准时机,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转型。经济管理的创新应是企业各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管理技术、企业各组织能力的提高等。企业经济管理需要多种管理技术的结合,是一个较为繁琐的演变过程,照搬原抄的形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各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实践的摸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业统计 经济管理 开拓市场 劳动生产率 发展前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和改革管理进程中的各项决策以及计划,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在整个企业的成长进程中,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而且在逐渐受到企业经营者关注和重视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强化工业统计工作,不论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关于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有何重要作用,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有力的说明。
一、在产品销售分析的前提下挖掘市场潜力,开拓广阔企业发展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以及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在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的基础上收回之前的垫资,企业的生产才能继续的有效进行,因此通过对产品销售各项指标的分析和统一,不仅可以有效地挖掘更多的市场潜力,而且为企业市场的开拓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销售对于生产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在企业的产品销售统计中,反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的有力指标便是市场覆盖率以及市场占有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越广阔,发展前景越好。通过分析企业的市场覆盖率以及占有率的高低以及最新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及时的发现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需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在更稳固的发展步调中谋取更多的市场空间,扩大企业产品竞争的范围和地域。企业要想扎实的提高产品竞争力,还必须从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优秀精华的借鉴,在统计数据分析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企业产品销售的合理方式和途径,才能为企业的销售工作带来新一轮的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更美好的春天。
二、在对企业各项劳动指标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工业生产是在企业员工进行正常的有效劳动的情况下而产生的,通过对劳动指标的合理统计和分析,不仅可以使得企业掌握劳动的基本概况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为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所有工人中,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直接劳动者就是生产工人,他们的劳动能力以及时间能否得到合理的计划和利用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盈利,而出勤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是最能体现和反映工人劳动时间使用情况的指标的。工人的病假、事例、产假、矿工等都是影响工人出勤率的原因,而制度工时利用率则是受到缺勤工时、停工工时以及非生产工时的影响等。在对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不仅可以对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劳动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积极性有着更清晰的掌握,而且也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最新情况反映出来,利于企业生产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在对企业各项劳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也提醒企业要避免不适当地增加辅助工人,充实生产第一线,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法宝,也是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强大催化剂。总而言之,对企业的劳动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
三、实时监控企业的经济运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以及人员、工资等指标与产值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实时的监控企业的经济运行,不仅为企业的发展规避风险、寻找机遇,也为企业的发展前景作了良好的预测和说明。详细一点来说,比如利用综合统计信息将企业的微观信息与社会宏观经济信息进行相关性的联合与分析,促使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候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更加稳定的前进和进步。而这个阶段的统计工作是在统计信息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可以通过一次考核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运用信息反馈检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检验企业经济运行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等的一系列统计工作来掌握企业的现行经济运行情况,并根据这种实际找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从而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还可以利用统计的最新信息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的企业情况进行比较,及时的发现企业决策过程以及执行进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在改正和完善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作良好的铺垫。企业的统计工作遍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在把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和进度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企业发展的策略,预测企业发展前景,促使企业占据更多有利的市场地位。
四、结束语
在时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管理要科学,大量的信息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工业统计贯穿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设计企业经济管理进程中的诸多细节,企业只有根据最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在认识到工业统计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利于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途径和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平稳运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绍波.《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财经界(学术).2010(2)
篇6
【关键词】财政;管理;金融效益;经济前
一、财政管理概述
1.什么是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是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因为其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在整个金融行业整体规划的指导与发挥中,企业对于资产与金融方面的购置、资本的汇集和经营中现金的分配与管理,都与财政管理有着密切切不可分的联系。财政管理应用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以及其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与运作形式。
2.财政管理的内容:财政管理涉及的方面是较为丰富的,其中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金融企业的形式上所规划的范围上来说,财政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与资金投放等分配方式。从金融发展的关系上来说,财政管理的内容涉及了较多的方面,在不同的方面也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主要涉及到与经济有关联的人、以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也包括金融企业与各单位之间的财政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政关系等。
3.财政管理的功能:财政管理是企业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企业经济发展能够规划完好的另一体现。其功能的体现是以其发挥的管理方式效果为基础的。以具体的财政管理为主要基础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管理。财政管理可以对金融企业财产进行完善的管理、对其成本规划功能与监督控制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经济带来更加完美的发展。
二、财政、金融的管理与经济发展
1.财政与金融管理:我国的财政、金融职能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发展的。财政包含着金融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划着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完善。而金融也对财政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各方面使我国形成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规范,由于部分商业银行所承担的财政性职能部分都移交给了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此种情况下,也就演变成沟通财政与金融合作的主要桥梁与纽带。如果把财政和金融资源互相的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的提高融资效率。财政和金融两者也就可以相互补充、支持、促进,互相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资金整合方面,财政与金融可以发挥集合与规划效应,即通过融资平台账户管理、规范整合政府的资金、发放贷款资金、回收本息,形成统一高效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与财政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金融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规模,所以财政管理对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为财政管理可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与发展,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应该是财政与金融管理的结合,使其更好的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以财政管理与金融管理为源头,更好的做到财政管理、金融管理的效能发挥。
2.如何发挥财政管理的作用:要正确处理财政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财政管理的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只要有资金运动就离不开财政管理。从这里可以看出,财政管理是贯穿于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财政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种认为财政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上面谈到,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可以称之为起点与终点,大量的管理工作都蕴含在这个过程之中。经济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理财工作,处理各种财政关系,实现财政目标的载体。它同企业的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既便于统一调度资金,又利于加强财政监督。
三、结语
强化财政管理与金融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与分析的。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政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政会计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管理在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财政管理对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为此,企业要牢固树立财政管理的理念,重视财政管理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管理监督功能,使企业经济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在良好的管理监督体系的保障下,不断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财政管理的作用。实现财政与经济各方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新.论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J].新华文摘,2010年14期.
[2]卢淑敏.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之我见.
[3]郭蓓.企业财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J].企业导报,2011年9期.
[4]黄世锦.论加强财政管理新思路[J].未知,2011年8期.
[5]熊萍玉,等.加强企业财政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济师,2010年3期.
[6]吴自然.强化财政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成才之路,2009年19期.
[7]谷盛娟.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11年2期
[8]郭翠荣,等.金融发展理论中“金融发展”涵义的演进[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4期.
[9]陶玲琴.论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变革[J].兰州学刊,2003年4期.
篇7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控制;对策
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基础和主要工作就是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和成本费用管理,如果不能保证医院成本费用控制和管理的质量,医院将毫无发展可言。当前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大力实施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医院的医疗费用开支要清清楚楚,医院的经济管理朝着低耗、高效和优质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作用更加明显,地位更加突出。医院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旨在促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实施经济管理的时候,为了保证经济管理得以顺利实施,要求医院的财务部门和经营部门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但是,医院财务部门以及经营部门存在分离的问题。医院的财务部门负责年度预算相关工作,在医院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的时候,不能够了解经济管理整体局势,进而无法分析医院各部门收支实际情况,医院的经营部门主要负责整体把握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但是其不能全面掌控医院的医疗费用,这种情况均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有效性降低,预算不符合医院实际情况。
(二)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很多医院实施的成本核算都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范畴,实施不完全成本核算的原因就在于,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规范间接成本的现象,工作人员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时候,缺少核算标准作为核算的准则,进而使医院成本信息缺失严重。
当前形势下,我国很多医院都是国有企业,这些医院建立时间比较早,历史比较丰厚,经营模式和经营体制十分传统,与当前的新趋势和新环境并不适应,导致在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时候,医院连连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了医院的发展步伐,甚至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在开展成本费用控制的时候,节省下来的费用并不能与自身利益相关,导致医院领导失去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兴趣和信心,丧失了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便渐渐失去了其有效性。
在对医院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时候,因为医院的成本控制方法十分传统,导致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阻碍了医院开展经济管理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不能与预期目标实现统一,甚至将职工积极性降低。再加上很多医院没有在成本费用控制的时候对内部的部门进行分工,没能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导致医院的各个系统都很混乱,不能达到各个部门的协调。
二、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的对策
(一)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1. 强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在我国的医院成本支出结构中,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高于20%,因此,医院想要实施成本费用控制,必须要降低自身人力资源的成本,对人力资源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人力资源浪费和闲置情况。首先,医院应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起竞争上岗制度、优化组合制度、以岗定员制度、因需设岗制度等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医院上岗聘用制度,将职工数量减少,增加成效,进而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其次,要实现医院后勤部服务社会化发展,在医院的后勤部门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闲置现象,职工的效率也比较低,因此,实现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让社会来承担一部分,从本质上将管理支出和人员支出降低,减少职工数量,提高职工效率。
2. 实施固定资产管理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至关重要,因此,医院必须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起固定资产账册,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固定资产,此外,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杜绝浪费和流失固定资产现象。比如:在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型的医疗设备是重要的固定资产,医院的医疗设备属于长期投资,其耗费资金比较多,变现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时候,必须要做好采购成本的预算、核算、控制以及评价工作,从本质上杜绝医院资产闲置、资产重置现象,更要对资产盲目采购和积压进行杜绝,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将其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和仪器的保养、维修、保护,制定定期保养、维修、保护制度,对于医疗器械小的故障必须及时维修,避免其发展成为大故障,从本质上降低维修的费用。
3.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综合各个医院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空间很大,对流动资产进行高效、安全地周转,能够从本质上将医院的运营成本降低。首先,要加强医院流动资金的管理,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一定要对闲置资金进行充分利用,选择哪些成本效益好的项目,将闲置资金投入进去,对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将医院经济效益扩大。其次,加强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医院的库存物资主要包括医院药品、医院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这些物资占用的资金比较大,很容易产生浪费现象。所以,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科学的储备物资定额,合理计算低值易耗品以及药品的数量,将储备数额尽可能降低,对现代物流进行运用,及时配送,减少储备,将资金占用率降低。在进行医院物资采购的时候,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各项数据都公开、公正,杜绝医院物资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将采购卫生材料和药品的成本降低,进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二)医院成本费用控制对策
1. 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机构,医院中的各个科室都至关重要。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医院各个科室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检测设备费用、卫生材料费用、人员经费、科室经费等共同构成了医院的成本费用。所以,在制定合理目标成本的时候,一定要将医院整体成本目标作为重中之重,对其进行逐级分解,进而形成各个基层的目标成本,这种制定目标成本的方式,不仅贴近于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真实,并且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医院成本差异
通过对医院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能够将医院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不良差异,使医院的成本控制有效性更强。医院投入的价格和用量,直接对医院成本变动高低具有决定作用,将保管费用以及采购成本降低作为主要的成本差异控制方式,对不合理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将不必要浪费减少。服务相关量和服务无关量是成本差异控制的主要部分,其中,服务相关量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效率差异性进行有效控制,而服务无关量就是指固定成本实际数额与预算数额间差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质量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的机制已经越来越成熟,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经济规律体现出其自身的特征。所以,在当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复杂性更加突出。而成本控制和经济管理作为医院得以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必须要在保证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和控制水平,实施精细化、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使医院取得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洁.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汪雁军.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08).
[3]曹文献.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努力提高医院建设质量效益[J].医院管理杂志,2013(10).
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49
1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其中最关键的是三农问题,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审计工作处理困难
在农村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审计工作属于重要内容。严谨规范的审计工作既可以监督与管理农村的集体财产及经济活动,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村级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然而,部分村级财务工作人员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在理解与执行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
1.2 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
近年来,农村干部中出现的人心不稳、转岗外流现象逐年增加,使当地的村干部队伍逐渐分散。农村的工作比较琐碎,一直存在面广量大的问题,再加上各方面引起的矛盾,使村干部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十分辛苦;工资待遇偏低,尤其是退职后的生活补助以及养老保险,无法满足村干部的退职后的生活保障,并逐渐成为农村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只有15%的村干部办理了相关的保险,仍有85%的村干部在退职后得不到生活保障,这将严重打击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1.3 村集体经济状况参差不齐
农村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农村集体经济,也是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只有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才能确保投资农村新项目和公共物品的资金。当前,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推行,使集体经济的发展出现良莠不齐,农村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发成立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进而提升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农村则将集体的固定资产变卖 ,这样虽然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是,固定资产一旦耗尽,就会切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在今后的新项目发展或添置公共物品时,因为资金的短缺而表现出有心无力,无法继续开展工作。
2 原因分析
2.1 村级财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通常村级财务人员主要来自于当地村民,其不仅需要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还需要兼职其他的政府工作,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当地的农民对本地的资源非常熟悉且有经验,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管理,但是,这些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因此,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经常无法保证其公平、公正性。
2.2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
国家虽然非常重视三农,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政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的扶持政策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相关政策无法落实;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且农民对市场竞争的意识相对较差,导致农民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同时这些变化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使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深。
3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科学合理绩效评价制度
坚持实施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 ,根据村人口、经济和工作大小确定报酬基数 ,并依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按绩计酬 ,奖优罚劣 ,激励村干部有所作为;完善群众评议干部制度。量化干部考核内容和标准 ,每半年一次组织村民代表 、村民小组长 、党员代表、离职老干部代表等群众从政策水平 、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办事效益、工作建设、团结协作、群众关系、廉洁奉公等8个方面内容对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做实绩进行评议 ,让群众评价干部优劣,决定村干部去留 。
3.2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紧急任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工作人员的以下几个方面,应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理念水平;培养审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要很好的解决,才能使国家得到真正富强、繁荣。但是,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我们继续努力,对今后的发展模式、解决措施仅需探讨,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篇9
石家庄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电解分厂60kA电解槽于1989年6月投产30台槽,在以后几年里,他们自筹资金,自己施工建设,到1995年7月陆续建成并投产84台槽,使电解铝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多。同时,也使电解分厂的产量、产值、职工人数等在全厂均占较大份额,所处的基础主干分厂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但是,近几年,电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比长期居中游水平。为充分认识该厂最大分厂,也是基础分厂的差距和潜力,笔者对电解分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
11996年1~5月份电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电解分厂下设七个生产大组,每个大组负责12台槽,各大组及全分厂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电解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位次:槽日产量排名第24位,平均电压排名第9位,电流效率排名36位,直流电耗排名26位,交流电耗排名29位,综合电耗排名15位,氧化铝单耗排名15位。
2电解分厂各生产大组间主要技经指标对比
电解分厂各生产大组间所处的供电、原料质量等条件基本相同,为较好地分析分厂内在生产技术指标上存在的差距和潜力,首先在分厂内部各生产大组间作一分析比较。综合1996年1~5月份电解分厂各大组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二大组槽日产完成424.25kg、交流电耗完成15728kWh/t,两大指标均居全分厂第一名,以该大组槽日产、交流电耗为样板值,假设其他大组都能达到这一水平,其经济潜力计算如下:一大组:(1)实际铝产量:747.792t,实际耗电量:747.792×15866=11864467.87kWh(2)以样板值计算:样板铝产量=槽昼夜×样板值=1775×0.424=753.04t样板耗电量=样板铝电量×样板指标值=1775×0.424×15728=11843872.1kWh(3)实际值与样板值比较:可增产铝锭=5.248t可降低电耗=20595.77kWh(4)经济效益计算:铝锭价格按5月份平均价16800元/t,电价按0.35元计算。可增加效益=5.248×16800+20595.77×0.35=9.537万元其他大组以同样方法进行计算,可增效益情况见表2。由以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电解分厂各大组在基本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大组间技术经济指标存在差距,如果都达到二大组槽日产和交流电单耗两项指标的水平,1996年1~5月可直接增加效益60.062万元。
31996年1~5月份电解分厂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先进水平对比分析
在国内60kA电解槽生产企业中,运城地区解州铝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处全国先进水平,其中槽日产量:425.8kg,电流效率88.98%,铝交流电单耗14793kWh/t,氧化铝单耗1922kg/t,综合电耗15215kWh/t,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13位、12位、1位、6位和第1位。综合电耗存在不可比因素,仅以解州铝厂槽日产、交流电单耗和氧化铝单耗三项为样板值,假如电解分厂能达到该厂的水平,则计3.1产量指标比较1996年1~5月份解州铝厂电流效率88.98%,电解分厂完成86.67%。假设电解分厂电流效率达到解州铝水平,则:样板铝产量=5969.336×88.98%=5311.515t实际铝产量:5173.692t可增产:137.823t3.2电耗指标比较以产量指标同样假设和计算方法,经计算,1996年1~5月份减少电量消耗4837410.046kWh。3.3消耗指标比较以上面同样假设进行计算,1996年1~5月份可增加氧化铝消耗31077.618t。3.4效益计算铝锭价格按五月份平均价格16800元/t,电价按0.35元/kWh计算,氧化铝价格按当时市场价格3000元/t计算:(1)铝锭增产可创效益:137.823×16800=231.543万元(2)电耗减少支出:4837410.046×0.35=169.309万元(3)氧化铝单耗增加支出:31077.618×3.000=9.323万元(4)三者合计增创效益:391.529
4存在的差距及应采取的措施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电解分厂内各生产大组间比较,假设都达到最好班组的水平,单从槽日产、交流电单耗两项指标,1996年1~5月份就可以挖潜增效60.062万元。电解分厂技术经济指标向全国先进水平看齐,假设达到解州铝厂电流效率、交流电单耗、氧化铝单耗三项指标的水平,1996年1~5月份全分厂可以挖潜增效391.529万元,由此可见,电解生产优化指标、挖潜增效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分析比较,认为该厂和国内先进厂家存在以下差距。4.1分厂内部存在的差距4.1.1电解工素质存在差距该厂电解工队伍呈现“三多”特点,即:年轻工人多、临时工多、新工人多,因此,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低,思想和队伍不稳定。4.1.2电解生产技术条件控制存在差距(1)炉膛整体状况好于该厂。(2)槽工作电压低于该厂。据计算,槽工作电压每升高0.1V,则整个系列全年增加耗电4.415×106kWh,增加150万元电费支出。(3)阳极效应系数、效应时间控制好于该厂。阳极效应是铝电解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但需控制到一定的程度,过多、过少都会有害于生产。而效应时间主要取决于工人处理效应所需时间的长短。技术水平高、工人责任心强、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则效应时间短,反之,则造成人为延长时间,增加电耗。一般地说,阳极效应系数制在0.3次/槽日以下,效应时间控制在175~180秒以内。该厂在这方面存在差距。1996年1~5月份,电解分厂各生产大组阳极效应系数分别为:一大组0.47、二大组0.42、三大组0.32、四大组0.29、五大组0.65、六大组0.64、七大组0.29。全厂平均阳极效应系数0.44,比0.3次高0.14次。阳极效应时间平均在225秒左右,比175秒多用时50秒。经计算,阳极效应超标、超时造成以下损失:¹效应次数超标,效应槽在效应时间不产铝,1996年1~5月份减产1.61t,效应时间超时部分效应槽减产铝1.185t,两者合计2.795t,减效4.7万元。º效应时间超时,效应次数超标,增加耗电支出1.432万元。»效应期间整个系列电流强度降低,瞬时电流效率降低按2%计算,则减产5.30t。合计以上三种因素,1996年1~5月份阳极效应超标、超时直接减少效益15.036万元,折合全年则达36万元以上。4.2外部存在的差距(1)该厂整流供电条件不如其他厂家。一是整个华北电网电力紧张、频繁降负荷,制约电解平稳供电;二是厂内部分整流供电人员操作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及时等因素,人为造成低送、高送,导致电解供电不稳。(2)该厂对电解技术经济指标优化效益认识不高,认为潜力不大,工作目标低。因此,在政策导向、具体措施上工作力度不够,没能充分调动分厂及有关辅助单位、部门工作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4.3分厂内部应采取的措施4.3.1职工培训方面加大理论培训、岗位实践技能培训,采用不定期技术考试,劳动技能比赛、办培训班、外培等多种方式,外培、内培与职工自学有机结合,内外兼顾、兼促,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下大力量切实提高职工技术素质。4.3.2优化工艺方面(1)调整分子比,控制电解质Mg、Ca含量,降低电解质熔融温度和极化电压,以此达到降低极距、降低槽电压的目的。(2)进行电压平衡测试,摸清电压分布情况,逐一和先进厂家比较,找出影响槽电压升高的因素,千方百计把该部分的电压降下来。(3)采取先进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工艺优化措施。4.3.3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调整加工时间,改进加工方法,从工艺、管理两方面入手,规整炉膛,控制阳极效应发生。此外,通过加强对电解槽监护,增加加工后值班人员巡视时间与频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阳极效应。4.4外部应采取的措施4.4.1提高认识,加大北区工作力度电解分厂在该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该厂原料生产分厂:(2)产量、产值均占全厂较大比重。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厂总产量、产值的63%、58%以上;(3)人员多。全分厂400多人,占全厂总人数22%以上;(4)所拥有的和直接相关的资产高;(5)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居中游水平、潜力大。因此,要切实提高认识,从厂领导到各级职能部门要建立定期到北区办公制度,加大北区工作力度。此外,要象对待南区一样,从生活、生产服务方面上档次、上水平,为分厂生产创造宽松外部环境和良好工作氛围。4.4.2千方百计稳定供电条件一是做好电力部门、供电部门工作,保证负荷,稳定供电,减少限电压负荷次数:二是厂内供电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技术操作水平,坚持执行正常的送电制度,避免人为高送、低调和强化系列电流的作法,千方百计稳定电解供电。4.5强化管理从政策导向上,选择重点,突出重点,实行优化指标层层目标责任制,加大奖励幅度,提高对优化指标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分厂各级干部工人工作积极性。
篇10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国企通过资本市场上市的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大型国企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同时也实现了部分国有资本的退出。诸如银行、石油等一些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中央级大型国企也相继上市。对此,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的视角来理性分析与对待国有企业上市所产生和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管理 国有企业 上市
为什么国有企业要上市呢?这要从政府的任务和外界的经济压力来进行探讨,首先,国家承担着建立新的节省交易费用的产权制度的任务,具体来讲就是产权如何流转,如何提高整个国有企业的效率,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国家要使自己的税收最大化,也就是说,既可以从企业的盈利中获得更多的税收,也可以从日渐繁荣的股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税收。
近年来,中国的国企尤其是中央级大型国企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具备上市条件的国企也在逐步增多。在这样的情势下,是否应该不加选择地让好的国企都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上市,或者说是否应该让好的国企都在风险比较暴露的资本市场上搏击?在我国,国有企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一概否定国有企业的上市也是不理智的,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旨在理性对待国有企业上市。
首先,国有企业的类型。根据现实国情和不同行业的特点,我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涉及人民生活基本保障企业,如国防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城市绿化、水利、卫生、义务教育等公用事业,这类国有企业被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营利性目标,它们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其定价完全由政府根据公共目标来确定,甚至是免费供应,这类企业的正常运行主要由公共财政来维持,不应走向市场化。二是国有独资公司,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等自然垄断和部分资源性行业,应该由政府全额出资,建立国有独资公司,并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来定价,最多也只能按平均成本来定价,按此定价方法,企业显然没有盈利,或者仅仅是收支平衡,其目的是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三是国有控股公司,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食品、电信、石油、金融等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和关系公众日常生活的行业,对于这些行业,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以避免这些国有控股公司成为所在行业的垄断企业,目前,电子、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基本上已经形成竞争的格局,这种竞争格局给公众带来的福利是显而易见的:而电信、石油、银行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则仍是典型的行政垄断企业,如果能通过放松管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形成一两家国有控股企业与其他多家民营企业竞争的格局,对于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公众福利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利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和有序。总的来说前两类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不能上市的而后一类则可以改制为上市公司,而且适当的改制上市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有好处的。
其次,上市前后的审计问题及潜在的风险。众所周之,企业上市的进程中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出具审计意见和资产评估报告,而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的格局很明显,由四大所占据了大部分中国的市场,而且其客户都是中国高精尖等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上市及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的优质资产。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允许大型跨国公司进入部分国有企业,并可以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份额。由此,全球企业购并风潮追随而至。跨国企业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会计公司,因此本土所让出大部分国内优质的会计服务市场在所难免。同时发达国家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评价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职业,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使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进入发达国家执业,只能依靠和国际所合作,才能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我国稚嫩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形成巨大压力。企业要上市,根据法律的规定,一定要有具有专业资质的事务所来进行审计,而我国本土所很少有承担此事的资格,因此不得不出让大部分的市场。中国金融信息安全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四大所"审计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金融类企业,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企业完全由"四大所"来审计,无疑将中国经济的重要数据暴露给了外资。不仅如此,还由"四大所"来设计企业改革、融资模式,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弱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外资。诚然,这种现象不是通过改革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政府的扶持及学习才能使其得到改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