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子沟通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双向过程。沟通有两个基本目的,其一是降低不确定性,增进相互了解,达成共识。例如,父母在带孩子去商场之前,如果没有适当的沟通,孩子对于去商场时是为了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是不确定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多种可能性,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会提出要爸爸、妈妈买玩具。而爸爸、妈妈在去商场时,并没有计划给孩子买玩具,或者父母觉得给孩子买玩具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爸爸、妈妈不让步,任由孩子哭闹,也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如果父母在带孩子去商场之前,和孩子说明:“我们这次去商场只是为小侄女买一个生日礼物,你可以为小妹妹挑选一个玩具。但这次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买玩具。”这样,孩子对于去商场的目的就很明确了,孩子在去商场之前,已经有了“爸爸、妈妈这次不给我买玩具”的心理预期。这种明确的心理预期,使得不确定性减少,而亲子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沟通的第二个目的是满足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了表达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只要能让孩子吃饱、穿好、有玩具甚至给钱给孩子用就满足孩子的需要了。其实,这是对孩子的误解。与成人一样,孩子除了物资的需求之外,同样有精神或心理的需求。不仅如此,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心理的需求甚至远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在一次幼儿园的调查中,我们询问孩子:“你觉得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一些孩子脱口而出:“大人可以打小孩,小孩不能打大人。”童言无忌的回答让我们想到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会习惯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但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表达的机会或自己的表达被拒绝之后,孩子选择的就是退缩或者敷衍,甚至撒谎。这并不是孩子生而俱有的,也不是孩子刻意要和家长对抗,而是一种“习得行为”,是一种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学会的消极应对策略。
对沟通目的的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亲子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而言,亲子沟通问题主要存在3个主要的矛盾:
其一是父母的权威意识和孩子的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父母是“家长”,即一家之主。父母被赋予了家庭事务的决策权。不少父母容易潜意识地把这种“决策权”也应用到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之中,不容孩子把话说完,否认孩子的想法,甚至嘲讽和威胁孩子,以此表现自己的权威。而对于孩子而言,其独立的意识在2岁开始萌芽,逐渐有了“我”的概念,这种“自我”的概念表现了对于自己是个独立个体的认识,孩子逐渐能提出自己的要求,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想要自己作主。这个阶段因此也被称为是孩子的“第一反叛期”。所谓“反叛”,只不过是孩子不再简单地完全接受父母的指令。但是,一些父母由于对孩子的这种发展变化缺乏了解,会误认为这时孩子是在挑战父母的权威,因此,容易采用斥责甚至打骂去压制孩子,让孩子服从。家长的打压或许换来了孩子暂时的“服从”和“听话”,但也可能造成了孩子胆小怯懦的性格,因为孩子会因此对“自我”产生不信任感;
其二是亲子沟通中的“目标导向”与“情感导向”的矛盾。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通常侧重于试图为孩子解决问题,而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往往侧重于希望与父母沟通感情。例如,小莉早上起床时,看到自己养了很久的一只宠物乌龟死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说:“孩子,有什么好哭的呢?别哭了,我明天给你另外买一只。”小莉听后哭得更大声了,她对爸爸说:“我不要另外一只。”爸爸说:“你再这样哭就没有道理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父亲与女儿的沟通过程中,女儿侧重于向父亲表达“我养的宠物死了,我很伤心”的情感,而父亲则侧重于“我给你另外买过一只宠物”;
其三是经验的差异而造成的。父母容易从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或告诫孩子,而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经验感受或与父母有不同的经验感受,从而无法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告诫,进而产生冲突。例如,孩子放学回家时带回来一盒新的橡皮擦,爸爸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孩子自己不可能有钱买橡皮擦,于是就问孩子:“你是不是拿了爸爸的钱去买橡皮擦?”孩子回答说:“不是!是同学给的。”爸爸想:“同学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你橡皮擦?”于是就对孩子说:“不可能。你一定是偷了爸爸的钱去买的,还不承认?”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父母要怎样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呢?
首先,父母要为双方的交流、沟通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孩子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良好的环境是指父母在沟通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用词、语调和语气,同时尽量避开电视或其他吵杂声音等干扰源,并且尽可能找双方都可以专注的时间交流。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咄咄逼人、气势汹汹,孩子必然会选择退缩。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爸爸发现孩子有一盒新的橡皮擦,可以在孩子完成功课后,用好奇的语气询问孩子:“今天怎么有一盒新的橡皮擦呢?”孩子说:“是同学给的。”爸爸可以接着问:“是哪个好同学给你的啊?”如果有必要,可以核实孩子回答的真实性;
其次,在沟通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聆听孩子的表达。聆听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许多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都是侧重“说”,而忽视了“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聆听,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说”的愿望。为此,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父母要尽量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回应如“嗯”或简单重复孩子说过的内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
第三,父母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情绪,充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小莉的爸爸在听女儿说她的宠物龟死了之后,对女儿说:“哦,是吗?我也感到好突然啊!”小莉补充说:“它是我的好朋友!”爸爸回应说:“是啊,失去一个好朋友是会很难受的!”小莉接着自豪地说:“我以前每天都喂它,还和它玩游戏呢!”爸爸说:“你真的是很细心照顾它!”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爸爸一直都在接纳和顺应孩子的情绪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认同和理解,因而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看法。让孩子愿意说,是成功的亲子沟通最基本的标志;
第四,亲子沟通的基础是信任与权威。没有了彼此的信任,沟通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亲子沟通中,如果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就意味着父母失去了教育的权威,因而也就丧失掉了家庭教育的基础。而父母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必须率先垂范,言而有信,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庄子》中“曾子杀猪”的故事:表明一方面,对孩子的承诺需要认真兑现,另一方面,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不能随意承诺。尤其是当父母让孩子做选择时,最好避免开放式的选择条件,例如:“你今天想去哪里玩?”而应该提供封闭式的选择条件,例如“你今天想去哪里玩,游乐场还是动物园?”这样,父母能较好地控制实现承诺的可能性,进而树立起父母的教育权威。
总之,父母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父母在通过沟通引导孩子成长的同时,必须充分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表达的意愿。只有用心,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
郑福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广东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区研究部主任
《现代育儿周刊》专栏作者
著有
《学生职业指导》,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篇2
一、课程标题
小学中年级的亲子活动及亲子教育
二、课程目标
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通过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对家长提出亲子教育合理建议。
三、课程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教育责任,现代家
庭教育的理念。
(二)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阶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变化,个性表现,网络
社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倾听与表达的方法,赞美与惩罚的技巧,亲子沟通的
误区解析及应对,亲子沟通中父母情绪调试,亲子体验活动等。
(四)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导
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孩子自控力、抗逆力的培养,
情绪管理,孩子网络能力的指导,珍爱生命与自我保护等。
(五)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
它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六)孩子的学业指导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指
导,创新与实践能力,学习困难的应对。
(七)家校沟通与融合
家校沟通发重要意义,认同学校的文化与理念,与老
师沟通的方法,学校活动的参与。
(八)新型家长素养
父母素养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氛围与孩子成长,父母
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分工。
四、课程实施
通过家长学校组织讲座,家长自主学习,亲子阅读,参加各类亲子活动,参观体验,校园开放日活动,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丰富网络资源。
建议:
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每学期班主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家访或线上个别咨询;
每学期学校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一-二次;
家长学校讲座,每月一次;
每月推荐一本家庭教育书籍,家长自主学习,可以做读书笔记,班主任组织家长交流学习感悟;
每月家长和孩子参加亲子活动3-4次;
每周家长安排4-8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
五、课程效果
篇3
1.1方法采用自编的《家庭干预方案》,包括促进亲子互相了解、促进亲子沟通及改善亲子关系3个板块。干预期限为3个月,一共进行3次家庭干预。每次活动主题均经过集体研究和讨论拟定,第1个月主要实施内容是通过让各位留守儿童和家长见面,增加相处的时间,互相交流、了解,比如亲子游戏、讨论分享,提高父子(母子)之间的沟通热情。第2个月主要内容是提高亲子的沟通技巧和技术训练,通过沟通游戏、非语言沟通技巧训练让家长及子女学习人际沟通中的一些非语言技巧,如肢体语言的应用、倾听、关注及眼神交流,以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形成有效的沟通模式。第3个月主要内容是改善亲子关系,主要是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通过组织活动、扮演小品、吟诵感谢亲恩的诗句、演唱感谢双亲的歌曲及讲述感恩故事,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家长的慈父(母)之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各因子:①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种族、填表日期、年级、父亲职业(工种)、母亲职业(工种)和填表人(父亲、母亲、其他人);②社交能力:包括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参加团体(组织)情况、课余职业或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及其他小孩相处情况、在校学习情况7大类;③行为问题:包括113条,其中第56条包括8小项,第113条为“其他”,填表时按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记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8份,最终回收获得有效问卷208份,回收率为100.00%。
1.2统计学方法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家庭干预前后利川市农村留守儿童MHT各因子得分比较
2.2家庭干预前后108名利川市农村留守男孩CBCL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2。
2.3家庭干预前后99名利川市农村留守女孩CBCL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群体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流动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及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及行为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会影响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为改善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2家庭干预的作用家庭干预就是采取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高留守儿童的适应能力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为目的的一切可行性活动或措施,主要包括促进亲子互相了解、促进亲子沟通和改善亲子关系3个板块。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干预措施不能单独限定在某些范围之内,有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活动都可以用来进行干预。
篇4
为此,我们学校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亲子频道”。通过家校联谊,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们在两个“家”的动感地带中参与实践,快乐成长。家长自发组织,轮流管理“亲子频道”QQ群,大家努力营造着平等、自主、愉悦的亲子氛围,通过轻松的聊天,探讨教育思想,交流教育心得,提升教育方法;老师们则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亲子活动”“QQ互动”,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才干;队员们作为“亲子频道”的最大受益者,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磨练意志,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亲子频道”增强了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特别是“亲子活动”的参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发展规律,适时进行有效辅导。
“亲子频道”QQ群讨论发现――家长“三缺乏”:教育方式缺乏,对孩子心理缺乏了解,和孩子、老师缺乏沟通。通过QQ群的实时交流,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广泛探讨,辅之老师的专业指导及对孩子的跟踪教育,家长教育方法得到了优化。原来不少家长惯用压迫式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虽然短期有效,却破坏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通过“亲子频道”共同讨论此种教育方法的弊端,家长们有了认识上的转变,进而放弃了传统的做法。从学习方法到生活习惯,“亲子频道”把家长和老师联动起来,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校园之外。
“亲子频道”活动产生效果――“三个增强”: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增强了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队员们及时把收获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使家长也认识到自主、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主动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每一次主题活动中,既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成长体验,也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实践。孩子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亲子频道”与争章活动结合实现――“三个明白”:明白了教育方向,明白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明白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校以“亲子频道”为载体,开展了“让奖章生辉,让雏鹰飞翔”争章活动,积极调动队员们的参与性、主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能。
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亲子关系;案例;对策
一、因为爱的“战争”――亲子关系的现状
据2009年在河南郑州对该市1000名初、高中学生的一项心理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认为被父母忽视的竟然高达98.6%;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占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53.2%,远高于同伴关系(30.5%)和师生关系(13.3%)。
因为爱的“战争”。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可以用“爱”这个词来概括;同样,“爱”也可以描述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但是这种“爱”完全甜蜜和谐吗?
二、爱的“战争”――亲子关系恶化的案例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2011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至2011年10月20日9点39分,笔者、何同学、何妈妈)
笔者:何同学,你怎么还没到学校啊?路上堵车了吧?
何同学:老师,我妈妈不让我读书了?
笔者:啊?!怎么会啊?你妈妈为了你读书还亲自来学校缴费办理手续了啊。
何同学:真的……你不相信你问她嘛 (挂断电话)
笔者:你是何同学妈妈吗?
何妈妈:老师,我这儿子我管不了!他不读书就算了!我不管了,不管了!呜呜
案例二:(2012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笔者、龚同学、龚妈妈)
笔者:龚同学你怎么变成长住生了啊?你家不是在渝北区吗(距学校1小时车程,无需长住校)
龚同学:不想回去。不想回家。
笔者:为什么啊?回家吃好的改善生活啊?(半开玩笑式)
龚同学:……(沉默、低头)
笔者:怎么回事儿啊?
龚同学:……(沉默、低头、叹气)
龚同学:妈妈不爱我。
龚妈妈:(电话上)老师,关注一下我们娃儿嘛!他最近脾气很不好。要么不说话,要么发脾气。我过去学校看他,他都不见我啊!
笔者:好的,你不着急!我先和他沟通。
三、重塑良好亲子关系的对策
1.更新观念,学会倾听。“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影响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法则。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首先,家长应该改变身份,把自身从抚养者转变为孩子的教育者、倾听者、朋友甚至是学习者。家长对小孩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同时家长更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倾听他们在成长中来自身体、心理、学习、交友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
2.充分信任,给予自由。家长要做警察,小孩就只能做小偷了。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条件。随着心智逐渐走向成熟,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学生调查高中生最反感的家长行为,怀疑“名列前茅”。高中学生个人精力比较旺盛,活泼好动,追求个性的他们不希望被限制,非常反感别人(包括父母)不准他们做什么。由于家长和学生成长的年代相去甚远,成长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亲子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高中学生自由空间。
3.深入了解,多元评价。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去了解小孩,去发现并欣赏他们除学习成绩外的优秀品质。当前教育正经历着对抗功利化的阵痛,而考试成绩成了很多家长评价小孩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唯成绩化”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下三种思想正在为数不少的家长中滋生蔓延:我们(父母)很优秀,你(学生)必须(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我们不优秀,错过了许多人生机会,你必须优秀去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我们比不过他们(家长的朋友),你必须比他们的孩子优秀。三种思想一个共同的“精髓”就是孩子必须达到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
4.有效沟通,提高质量。有效沟通是消除亲子关系障碍的最好方法。笔者认为,首先亲子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不能将沟通等价于家长的单方面询问,更不能是家长的责备。亲子沟通应允许孩子有发言的机会,持不同的观点,给孩子必要的申辩机会。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不能打断或限制孩子,不能打探孩子隐私,还孩子自、自决权、隐私权。首先亲子沟通次数必须得到保证。家长和小孩间必须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其次,亲子沟通应该是长效机制的,它不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干预机制,而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预防机制和良好亲子关系的保障机制。再次,亲子沟通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双向性。亲子沟通的内容决不能仅仅是学习、生活等,它应该涵盖孩子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心理、学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参考文献:
篇6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家园同步教育发展
受到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幼儿家长仍然具有较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并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于家园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要想加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就要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出发,努力实现家园教育同步发展。
首先,幼儿园要发挥家长学校的阵地作用,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一方面,要根据家长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分批授课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对家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做好针对性授课,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运用音乐提供幼儿的能力”、“如何教会幼儿生活基本能力”、“幼儿身体发展特点”等等,以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为转变教育方式奠基。
其次,幼儿园要注重家委会和家长开放日的作用,带动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确定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及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和义务,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如参与幼儿安全卫生督导工作、参与亲子户外活动、撰写活动报告等。此外,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让家长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设置一定的亲子活动等,教给他们观察孩子、与孩子和谐相处的能力,让家长明白幼儿教育的过程、方法和进程等,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二、增强双向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家园合作并不是简单地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来而已,还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双向沟通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园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特征,这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家园合作。
首先,加强双向沟通。要从创新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形式出发,实现家园互动。具体说来,加强家园沟通和互动,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创新家长会形式。积极改变传统的单向式的家长会形式,从家长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多种模式的家长会,可以促进家园互动,如头脑风暴、情感交流、亲身体验、分享经验等等。第二,积极发挥家访活动的作用。除了对新生进行家访之外,还要对一些身体残疾、不适和性格特殊、学习能力弱等个别学生进行家访,跟踪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第三,创新各种渠道。在家园合作中,要本着尊重、平等、互动、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如开设宣传栏、家长信箱等形式。
其次,加强家园合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园双向沟通得以实现。在开学之初,可以向家长发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意向调查”,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希望等。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可以邀请有才能的家长进行“老师”、“助教、“医生”等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亲子执导小组、亲子俱乐部、亲子志愿者等形式开展亲子陶艺赛、家庭文艺赛、亲子制作、亲子绘画、亲子插花学习、亲子体育比赛、亲子游戏、亲子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发挥现代化技术作用,提高家园合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结合时代要求,在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可以完善家园沟通的渠道,丰富家园活动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家园合作效率。
首先,积极建立幼儿网站,拓宽家园合作渠道。为加强家园合作工作,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在各个栏目中展示幼儿的风采,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知识,与家长分享幼儿校园生活,与家长进行在线互动和留言等等,进而提高了家园合作效率。
其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活动视频,积极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运用摄影机、照相机记录幼儿的日常生活,以便在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展现出来,与家长进行分享,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各种活动和表现,促进家园合作。
篇7
一、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沟通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许多父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大半家长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忽略子女的感受。其次,批评多,表扬少。子女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子女犯错误时,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子女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者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这种多批评、少表扬的沟通方式,已严重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发展。
(二)亲子沟通内容狭窄
亲子之间在谈话内容上相对是比较狭窄的,父母仍然是以教导子女的行为处事为主,对于生理问题、与异性的交往问题以及喝酒、吸毒等敏感问题很少涉及。对于学生早恋问题,许多家长更是无计可施。
(三)亲子沟通时间缺少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心理特征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渴望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同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不愿受到父母的忽视和压制,因而大多数的青少年乐于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再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两代人之间,代沟差异的日益明显,青少年存在着同父母沟通理解上的、观念认识偏差上的障碍。
(四)亲子沟通时机不当
一些家长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即使与子女沟通,许多家长也不懂得把握和子女交谈的时机。
二、解决措施及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学生存在厌学、吸烟甚至暴力等问题在班级里屡屡出现,以前每每遇上这样的事,我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给家长打电话通知家长。可是后来我发现,简单的通知家长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大多数学生对我的不满与敌视。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摸索,我终于明白,虽然我的初衷是希望家长能够与老师一起教育好学生,但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遇上这种事往往都失去理智,对孩子并非耐心开导,而是非打即骂,非但没有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引发对家长及老师的敌视情绪,使得学生即使承认错误也只是口头应付,甚至使有些学生在遭遇家长打骂时离家出走,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对此,我苦思冥想,力争找到一条解决学校与家庭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出路。
针对这种状况,我专门开了一次家长会,在开家长会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及查资料等方式为各位家长准备了一份《先做朋友,再做父母――亲子之间怎样沟通》的书面材料。家长会上,我没点名列举了许多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然后让家长们讨论,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由于学生家长都不知道不良行为是否是自己的孩子所为,所以大家都显得较为理智一些,纷纷畅所欲言,确实也提出了一些理智的教育方法。但当我告诉他们谁家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时,这些孩子的家长一反刚才所具有的耐心,显得非常的激动与气愤,恨不得马上揪过孩子来痛骂或痛打一顿,只有极个别家长显得稍微冷静一些。我刚好利用家长们前后情绪的变化,趁热打铁,将这份《先做朋友,再做父母―亲子间怎样沟通》的材料发到他们手中,材料中列举了一些由于沟通不好所出现的问题,及一些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的健康表现等事例。发给他们后,我和家长们约定,两个月后我们再开一次家长会,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希望家长们将会按照以下策略与孩子沟通,两个月后,我们大家将再聚一起,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问题。我发给他们的亲子沟通策略如下: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提高父母素质,改善沟通方式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
(二)丰富沟通内容,增进理解
父母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情感等。与此同时,父母应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许多事情、体验的许多情感,父母或许觉得不“稀奇”,甚至觉得幼稚、乏味,但如果因此不愿意耐心倾听,就会影响亲子关系。
(三)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
父母应与子女共同活动,共享欢乐,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子女在一起。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
篇8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我们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我们才会找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唯有信任,才可能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交给你。其实宝宝年龄越小,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小宝宝看到爸爸妈妈总会伸出手让爸爸妈妈抱,这便是对于信任最好的诠释。然而,随着宝宝日益长大,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却可能呈下降趋势。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便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怀。父母要扩大与孩子的沟通范围,除了学业,更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在这里,推荐使用跨级培育法,即用超过其年龄段的一些内容,如用教育6岁孩子的态度去教育3岁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孩子创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跃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是有信心的,从而可以提升亲子之间的信任感。比如,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厨房,做一些亲子料理,让他品尝家务劳动的喜悦,或者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去完成,考察他独立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亲子信任度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计:尊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会像指路明灯似地帮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当自己犯错误时又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当孩子有了积极的成长心态,亲子沟通当然也会变得更为顺畅。所以,不妨让孩子做一些小的选择,练习思考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比如吃饭、上幼儿园、过马路,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对话,并让其学会思考,千万不要事事包办。
第三计:观察孩子的个性,发展其兴趣特长
我们知道,让孩子成为全能宝宝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所以要观察其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尽量发挥其特长,抑制其一些不好的习惯。当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的特质后,才不会盲目地施教。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引导其特长,从而弱化不好的习惯。
第四计:与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篇9
一、亲子活动的概述
亲子活动作为亲子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指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看护人与孩子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一些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加深孩子与父母的联系,促进父母与孩子的和谐相处,让孩子在融洽、积极的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亲子活动是以爱护儿童身心健康和开发儿童潜能,以及培养儿童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在我国传统社会,一提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当代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父母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创建家校联系的多种途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家校联系创造了新的联系方式。例如:创建班级QQ群,每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建班级家长QQ群,并定期对这个QQ群进行管理:教师用照相机捕捉儿童的精彩瞬间,将他们参加教育活动的照片、以及视频录像到群内,让家长能目睹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还可以通知,让家长了解班级的课程动态。教师还可以在班级QQ群中开通聊天室。开通“班级亲子园”。利用亲子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我利用“六一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主题活动,通过邀请爸爸、妈妈到学校和孩子一起过节,不仅教育了孩子如何尊敬长辈,对年轻的家长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
三、开发亲子活动课程
亲子活动课程是教师专门设计,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的一种亲子学习活动。是教师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家长与孩子参与游戏与学习,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这种活动课程与以往的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亲子课程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家长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家长的因素,在如何优化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与密切合作上,在如何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功能方面都是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其次,教学内容多是教师根据本月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自己设计、编排亲子合作的课程,例如:我在教2016级1班时,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成长你的微笑》亲子活动和《“拥抱亲情,学会感恩” 》等亲子主体班会,都体现了教师的自主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开心地享受着与父母一起游戏的乐趣,家长也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模式,为家长提供了先进的育儿理念,不但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培养亲子间的感情,也让家长明白在家中如何去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儿童开心、快乐地成长。
四、亲子活动的意义
1.亲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交流。亲子活动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活动自然是爸爸妈妈与孩子通过游戏等互动的方式零距离沟通。在教师的带领下,儿童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而家长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甚至勤于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和谐共处的局面。很多家长在参与过亲子活动后都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的比平常更加出色了。亲子活动就是给孩子一个激发潜能的机会,相信看到孩子的进步是家长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2.亲子活动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健康理念已将健康的概念拓宽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而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力、创造力,使孩子能在身体和智力方面得到发展。有些家长已注意到,当他们在观摩学校的教学活动时,自己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想象中的出色。
篇10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新生一代的父母们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到小孩的培养,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为成立新兴一代的亲子交流乐园提供了意见,促进新理念的创业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 社区;教育;亲子交流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01410075024)。
在20世纪末期的美国和日本等地逐渐兴起了现代的亲子教育模式。亲子培训是建立在平等的情感沟通基础上,从而教给老师怎样用一种亲切、温和的态度对父母、孩子进行双方的互动。亲子培训除了理论外,还包含了亲子游戏和育养常识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亲子培训也是交给老师怎样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1]。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来说,很多家长对于亲子教育完全依赖于幼稚园的固有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宝宝们置身于远离自己的环境之中,或者有的父母直接让老人们来抚养小孩,自己一头扎入工作之中。
社会的变迁使得的3岁以下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普遍缺乏足够的社会交往环境,同时也往往缺少与父母的交流能力,造成社会性的发展不足,幼儿入园难等问题的出现。“幼儿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社区和家长的合作与努力”,亲子交流园就是义务教育的一种早期尝试性的体现。
亲子交流园——按照不同年龄的幼儿成长特点和需求,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以活动为指导,主要以亲子沟通为内容形式,当家长或亲人在现场时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带领孩子及其家长或亲人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同时普及相关的早期教育理念,当在家长们去上班时也可临时担任家长的职责照顾小孩的日常生活,等到父母下班回来时可以直接把孩子带回家,既保证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又保证了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2]。主要教育活动形式是教育者、家长、亲人,教育者在小区管理者的配合下,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从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技能,同时家长也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父母之间、家长和小区管理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使得社区与亲子交流园直接紧密连接起来共同进步。将在亲子交流园中学到的互动性与实践性运用到亲子互动的日常家庭生活中,使日常亲子互动成为科学教育生活的一部分。社区为家庭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共同活动的场所,为不同年龄的婴幼儿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3]。它有助于儿童独立自主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有助于家长科学地教育,有助于增进亲情间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化、社会化的发展。可以说,社区中的亲子交流园是家长学习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亲子活动是父母科学育儿的重要形式,亲子交流园是幼儿园建构学习型社区开始的重要一步。
社区在组织指导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满足了孩子不断发展的基本需要,让父母学习到了科学育儿的方法,让社区管理者在实践中探索亲子教育及社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使孩子、家长、社区在互动中同时受益,形成一个学习型社区的大环境[4],把孩子的教育工作作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发社区幼儿教育潜能,进而提升社区的整体经济效益。使得亲子教育成为现代社区的基础与核心,成为社区功能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使得小区的功能更加利于小孩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亲子教育发生作用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的儿童乐园只是单纯的感官刺激,一般的幼儿园只是简单而直接地面对孩子本身,社区亲子交流园鉴于其本身的优势,同时受到小区各个住户的监督就决定了其活动需要在科学的指导、系统教育的干预下进行教育活动,对象重点指向孩子,指向家长,指向社区。亲子同乐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睦,消除孩子们对于远离父母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提高儿童交往范围和交往能力。
当前,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幼儿的另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对于幼儿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与各个家庭的联系是否紧密,取决于家庭是否与社区的教育工作者的有效配合,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教师学会和运用沟通是小区教育者与家长之间互相巩固的重要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利用社区这个特殊的教育资源环境,才能促进社区里幼儿与家庭的全面发展。成立公益性小区亲子交流乐园不仅仅提高了新一代社区的功能,更发挥了社区教育小孩的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
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喜欢说话,喜欢与人交流的。父母作为孩子们最亲密的老师,如果忽略了自身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无疑不是家庭教育的重大缺失,他们生性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样渴望参与[5]。与人沟通和分享是他们最正常的需要。在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中,可以倾吐自己一天的发现和收获,吐露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在父母关爱的倾听中感受到轻松和自在。他在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也在对世界敞开,自己独立的观点在萌芽。愉快的交流,或者是自在舒服的畅所欲言,往往会让小孩子觉得十分快乐。不用给他们额外的玩具和奖励,光是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就能赢得小孩子的喜爱。他们在交流和分享中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他们希望自己被听见,也渴望和父母的亲密接触。父母也通过和孩子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孩子,在交流中紧密彼此的关系。这种亲子交流,对于作为成人的父母和仍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刘桂莉.眼泪为什么往下——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倾斜问题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5.
[2]周洪宇.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及其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
[3]朱琦,张庆林.国外关于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
[4]叶一佗.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
[5]余增伟.安全盒子——北京传统社区中的儿童安全成长模式[J].中国园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