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利用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现今,档案利用工作更加受到重视,都把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进行部署,要求搞好档案利用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为各部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虽然经历了房产政策调控,但是个人购置房产量还在逐年加大,产权产籍档案的利用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强化产权产籍管理,积极发挥房产档案的社会化作用,我结合自身在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谈谈如何做好这方面具体工作。
一、充分认识产权产籍档案在档案利用管理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事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之所重视档案工作,是因为档案工作对各项事业有用。因此,便于党和国家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人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是产权产籍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而整个档案工作中,利用环节便是这一根本目的体现。产权产籍档案利用工作对整个档案工作的发展有决定影响,产权产籍档案利用工作是最实际、最富有说服力的宣传,通过档案实际发挥的作用,人们就能深刻认识档案的价值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产权产籍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赢得各方面的支持。
二、产权产籍档案在档案利用管理中的基本要求
档案利用工作包括了解和熟悉馆藏档案信息的内容,分析和预测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和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档案咨询服务,向档案用户提供所需的档案内容。当前,房地产发展快速,人们购买自住房屋踊跃,因此档案部门要进一步认清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发和提权产籍档案信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产权产籍档案利用工作不是单凭主观意愿所能做好的、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其基本要求是:
(一)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
产权产籍档案工作是条件性、服务性的工作,二者都集中表现在利用工作上,要想真正做好,首先取决于服务方向的正确。而正确的服务方向又是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奋斗目标一致的。目前,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随即档案服务工作重点也放到了开放、利用、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特色建档、家庭建档等方面。因此产权产籍档案工作须在明确服务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有坚定的服务思想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档案工作者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甘于默之无闻,不图各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产权产籍档案利用工作。
(二)熟悉档案,了解需要
产权产籍档案利用工作是解决档案供需矛盾的,因而,档案人员只有在熟悉所保存档案的内容,即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有效地做好利用工作,所以档案人员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悉重点:先熟悉经常查用的档案,后熟悉不常用的档案,先熟悉形成时间近的档案,后熟悉形成时间远的档案。先熟悉形成档案单位的历史和档案的保管,收存情况,后熟悉档案的具体内容。
2结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熟悉档案的内容及存放地点。我们负责全区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立卷、归档等业务工作,全区房地产权属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例如:综合档案室要引用现代档案信息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全面实现电脑化,在档案输入、整理、存储、利用等环节充分发挥现代电脑技术的优势,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又对外提供查档,特别为拆迁征收补偿工作提供服务量巨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进一步强化产权产籍管理,积极发挥房产档案的社会化作用
1认真做好产权产籍档案的整档、立卷、入库管理工作,确保档案不丢、不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房产档案馆,建立和完善房产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体制,切实发挥房产档案的社会服务作用。
2加大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操作规则,加强队伍建设。担负产权产籍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产权产籍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二是业务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熟悉档案法规;三是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此外,还要有敏锐的工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利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以利于高效、快捷、准确地为产权人服务,切实保障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3强化产权产籍档案的监督措施。在产权产籍档案利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加强重点监护。有条件的档案馆(室)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对某些为获取凭证而来馆查阅产权产籍档案的利用者,要防止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要及时提醒。做好产权产籍档案利用监督,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勤与利用者交谈,掌握其利用目的与动机;二是眼勤,勤观察动态,置每个利用者于视觉之中;三是手勤脑勤,勤分析利用者的情况和利用效果,勤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勤督促利用登记制度的落实。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
4认真做好产权产籍档案服务软件和升级工作,做到升级后工作不脱节,功能齐全,效率提高。
5注重掌握产权产籍档案的利用效果。我们应当把产权产籍档案利用效果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来抓。了解和掌握房产用户利用产权产籍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没有产生积极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把握产权产籍档案的利用价值,从而为改善馆藏结构和各项基础工作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篇2
【摘 要】电力档案属于机密事务记录,同时反映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与项目的开展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措施进行讨论,望能给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电力档案;安全管理;规范措施
所谓的档案安全管理所指的是档案管理的相关企业、单位为了防止档案受到外来因素或者自身因素导致档案丢失或者损耗而做出的管理工作。通过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延长了档案保存的周期,能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
一、电力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
关于电力档案就是电力部门内部工作以及事务的事实记录,在整个档案文件中反映了电力企业的文化、历史、事迹等内容。伴随着社会的进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企业为了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主动权,就需要顶住供求关系的严重制约。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电力企业应当通过自身的优势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缺点。电力档案所记录的就是电力企业中所发生的一切真实的大小事务。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这些档案的分析,针对自身企业发展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决策。档案分析以及管理工作,能够更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深化。电力档案安全管理是象征一个企业迈进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通过电力档案管理工作还能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此外,通过电力档案,可以协助企业找到错误的根源,及时进行错误的修正,为企业的发展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前的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采用了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档案两种方式进行存储,更加方便了档案的使用性和实效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性与必要性。
二、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当前的电力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有一些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认识,从意识上觉得电力档案管理可有可无,从而放松了自身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由于缺乏一定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缺乏工作责任感、细节处理不到位以及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对电力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放松了自我的要求,没有在工作学习中积累一定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的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一定的宣传,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消弱了整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意识。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到了企业管理工作与时代需求的接轨。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电力企业应该做好电力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地规范档案管理方式,更新档案管理观念,通过借鉴与创新档案管理手段,更加全方位地、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充分地发挥电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责任,为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作出相应的贡献。
三、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准则。电力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时间较长、资料较多的过程。在这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把电力档案进行全面、真实地记录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当前电力企业的档案记录人员相对缺少,档案管理归档工作缺少一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准则。在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中,容易出现记录档案混乱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化档案安全管理条例。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规范的档案管理准则来进行约束与限制,通过规范、统一的归档标准来指导归档工作,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档案的真实性与具体性。
(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现在的市场经济正在高速地发展,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传统的电力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兼职人员或者是暂时调派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没有熟练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对于档案管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归档、记录、组卷等工作流程完全不了解,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档案查阅不方便、档案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有效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地对电力档案进行管理。
(三)加强档案前期管理,保障档案管理规范化。电力企业每发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项目工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会产生许多繁杂的档案资料,而且这些繁杂的档案很难进行归档,如果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要一直待项目结束才进行整理,这样会造成档案管理的困难度。因此要加强电力档案前期管理,从而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的规划化、科学化更加具备档案记录的真实性。
(四)用法律手段来保障项目规范化。电力项目开展的每一个阶段的大小事务都要进行档案记录,以便在项目完成之后对出现的问题提供检查的凭证。因此,在进行项目合同合订时,就需要把档案管理归入合同当中,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障项目的规范化以及完整性。这也是电力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 数据库管理 网络环境
当前社会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条件下许多重要信息及数据都开始采用网络化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档案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库一项,当前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网络数据库进行操作。而网络化一方面为我们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各种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但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也存在着其特有的安全管理问题,如果管理不善,网络环境下所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将会比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更为严重,尤其是对于档案数据库来说,数据库里的信息数据逐渐呈海量增长,其内容更是包括了各行各业,也不乏许多机密数据,如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影响的将不再是某一个部门、一家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甚至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发展乃至上升到国防安全范畴,所以加强档案数据库网络化背景下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1.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现状
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问题多,机密数据被泄露、被恶意删除、篡改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安全管理不仅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造成严重阻碍,还会制约档案数据库的使用与相关其他部门的工作。当前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存在着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无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无法有效取得信息沟通,让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的问题,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不够严密,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监督约束,安全管理工作变成了自说自话,难以在更为严格的约束环境中自觉提升管理质量。此外,过于强调制度执行而忽略了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无法激发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降低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力度。最后,在专门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方面力度不够,许多安全管理软件都无法切实实现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要求,从而给网络黑客、不法分子留下漏洞,给安全管理造成隐患。
2.提升网络环境下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措施
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仅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加强而忽视其他方面内容,必然在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的问题上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寻找解决方法,全面提升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网络环境下档案数据库的管理质量。
2.1加强安全管理的教育宣传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与拥护,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然需要加强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它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或者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想要切实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环境,而凡是涉及到档案数据库使用的部门和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应该加强所有人在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问题上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宣传教育应该避免浮于表面,应该从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出发,将安全管理与日常具体工作有机结合。宣传教育形式应该多元化,授课式、辩论式、培训式等,同时重视同级单位之间的交流互访,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平台。在宣传教育的周期上应该采用定期学习新技术以及强化阶段性管理成果分析研究的方式,从而在思想上形成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正确认识。
2.2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加强,离不开科学规范的制度及有效执行。因此必须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容易发生问题的所在进行进一步的制度调整和水平升级。首先,要加强数据库直接管理人员的责任制落实,对于某些极为重要的管理职务和管理项目应该推行终身问责制,从而切实保障责任的有效落实。此外还应该加强网络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及人员岗位制度建设,在坚持专人专岗避免职务交叉的同时,推行轮岗制,轮岗制能够有效避免长期占据同一职务而滋生的利己主义思想,同时也能够帮助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了解整个管理流程,从而提升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作性,确保整个管理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有序并富有成效。其次,以安全管理工作为核心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最后,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要推行内外结合的监督约束建设原则,所谓内,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包括熟识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士,同时也要包括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专业人才,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精确性与实用性,避免走形式以及提升审计工作小组对单位的忠诚度,另一方面能够利用专门审计人员多年来从事同类型审计工作的丰富经验来提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帮助单位将审计工作推向更为科学、合理以及规范的发展方向。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方面,就是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同时加大社会公众在舆论监督权履行方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安全管理工作打造一个积极的外部环境,约束其管理行为,促进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2.3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力度
现代社会,管理工作想要取得实质性的质量提升,除了要有科学严密的制度保障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被管理人员从被动的应付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管理,因此文化建设工作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只有将制度融合于文化当中才能够让内部人员及被管理对象树立起遵守管理制度的自觉自愿意识,才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整个档案单位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是重要内容,因此更需要让文化来推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在制度确立、人员素质有效加强的同时还需要将制度转化为内在文化,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律性。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安全学习的组织工作,并通过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形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参与热情。
2.4加强数据库安全管理软件开发应用
首先,要加快专门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及使用。当前市面上有许多信息化管理软件,但是档案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化的管理,它更多的在访问权限、访问时限、访问者身份以及信息机密性需进行严格控制等方面有更多且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进行专门化的软件开发,软件开发虽然比成品软件购置需要花费更多成本,也需要进行操作技能的专门培训,但是也能够更好的实现上述管理目的,从而有效杜绝安全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因此应该用全局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切不可顾忌眼前成本而放弃长远发展。
3.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改革,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而言,网络条件下给予了管理工作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只存在于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但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发展与提升的考验,虽然安全管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的,但是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必然能够不断加强,不断提升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发挥出网络数据库在档案管理及利用方面的更大作用,推动整个档案管理及利用的质量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章.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现状[J].企业管理.2014.5.
篇4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对于国家及人民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很早就针对信息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思想波及到中国,推动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档案进行有效改革,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数字档案的信息化过程中伴随着机遇和挑战,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却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化。数字档案在管理中遇到各种安全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建立一套安全的管理制度。我国数字档案信息随着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管理制度的不确定影响着整体档案信息的保存效率。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之后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整体需求。
在网络发展大背景下,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也受到一些干扰,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档案的管理工作拥有更明确的发展体系。过于依赖网络使得很多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产生,在网络时代有些问题会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而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其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建立一套成熟的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档案机构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萌芽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独立创新能力,使得在现实中的管理与相关制度脱节,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保障。
如今我国档案机构虽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却有很多没有落实在实际中,管理制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还没有完全结合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工作中无法发挥制度的最大价值,会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制定的顺利执行,导致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形成。
(二)人员不重视安全防范。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项主观问题。相关档案人员的素质,还有相关设备及环境都存在一些导致档案出现安全问题的因素,其中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单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使得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
我国数字档案工作中的相关人员,通常都拥有较低的学历,缺少高学历档案人员。也是档案相关人员素质无法提高的一大因素,影响数字信息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缺少档案信息的基本安全防范意识,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导致出现更多的隐患问题。
我国档案工作也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进入到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国家支持档案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约束,然而相关档案的从事者却无法深入了解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相关档案的法律知识非常单薄,最终相关理论也没有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缺乏风险预判能力。我国数字档案部门在针对相关安全问题时,总有一个风险的预判,然而在现实中预判是否准确也是国家重视的问题。数字档案部门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并不到位,在整个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风险预判能力要求很严格,预判信息可以获得更多有利于安全防范的问题,同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然而我国档案部门对于数字档案管理问题的风险预判,不能特别准确地反映出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致使数字档案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安全保障无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突发的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地解决,使得更多潜在的数字安全问题逐渐发生,直接影响档案资源保存的安全性。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在解决方法中找到更适合、更科学的应对方式。
(四)信息安全存储格式不一。如今我国数字档案受到其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档案的保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是档案的永久保存问题逐渐凸显。专门的存储设备及相应的存储转换介质才可以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地读取,而又有很多情况导致无法正常读取信息,比如系统出现了故障、设备出现了问题。另外,数据的转换总会出现问题,因为数字档案的形成方式的渠道是各异的,给数据之间的互相转换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没有引起在风险评估上的重视,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作用。会影响到档案安全体系的发展,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因为缺少防范能力的重视,最终无法达到数字信息安全的保障目的,在工作中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数字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发现漏洞并及时处理,需要的是明确的风险评估能力,但是相关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健全的体系。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预防措施
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逐日凸显,为了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在实践中分析研究更适合其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重点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预防手段,充分发挥其在档案安全中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我国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为了推动整体数字档案的安全发展,应该明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将创新的措施应用于实际当中,详细分析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驾护航,建立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对相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制定了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档案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标准。经现实证明,风险评估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在整个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中,发挥主动性,做出有利的风险评估,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根据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分级别地进行分析了解,有针对性的根据信息问题实施相应措施,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
(二)科学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数字档案信息问题实际上是不断产生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查找,威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风险因素,通过各种有效工具的辅助管理,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存安全效率。需要在各个领域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一道安全屏障。另外,应该考虑制定问题的预案,为了培养更高的技术能力,让相关人员主动意识到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发生时,应该及时将相应问题进行报告,及时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达到真正的防范目的。及时发现科学预判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变被动的管理为一种主动的管理形式,提高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质量,防范于未然。
(三)保证信息存储长期有效。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该将危险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来实现。为了使得数字档案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风险评估就是一项有利的科学保障技术,通过风险评估快速发现档案信息中的不足,落实好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如今时代化的发展使得数据量与日俱增,整个网络处于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隐患逐渐增多,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评估,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保障。
数字档案的存储和读取,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不同软件系统下,对于数字档案的储存应该做到兼容,提高数字档案在各种软、硬件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保证档案信息保存的质量,为了信息的长期储存可以选择长效的存储介质及设备。
(四)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在整个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应该理解相关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相关档案从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需要依靠风险评估在实际中进行落实,为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通过对风险评估的详细分析,促进整个档案安全科学的发展。对信息安全问题给予精确的数据分析支持,在进一步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有利的控制。
另外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考虑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档案信息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其更高的责任感。将相关档案安全知识有效宣传,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才能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内容更加真实准确,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此外还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提高宣传力度,提高档案信息的整体工作效率。为了能够从各个环节中掌握好档案信息的管理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培训,将有效知识以培训的形式宣传出来,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整体档案事业的顺利开展。
(五)规范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在整个数字档案安全发展过程中,其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发展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将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其中,使得整个档案的安全性能更高,有效的将一些问题进行防范。需要合理科学的分析实践,针对问题的发生,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
风险评估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在人员管理上一直都有严格的要求。规范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上,完善安全体系的建立。在现实中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助法律力量支持数字安全信息的顺利发展。
三、结论
档案事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都具有宝贵价值。应该发挥其自身服务的特性,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价值,国家在实际中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有效服务落实于社会各个阶层。需要在问题中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长期、有效地保存,并且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其资源进行利用。
【参考文献】
[1]杜娟.浅析数字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治黄科技信息.2016(04).
[2]李忠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篇5
实体安全为主信息安全为辅的后端保护思想主要是指在电子文件产生初期,照搬传统档案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模式应对电子文件安全的思想,其出发点是围绕实体安全需要指导和实施电子文件安全管理。
1.1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根源
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电子文件应用的初期,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业务中,电子文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纸质文件的副本,所以电子文件安全还不是文档工作的重点,即使开始关注电子文件安全,也是在文档分离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因而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照搬传统档案保护的安全管理思想也是顺理成章的。
1.2后端保护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
后端保护思想的核心是以文件实体材料的安全为主要保护对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一种权宜之计的“双套制”管理模式,即采取一式两样的方式,纸质版文件一套,电子版文件脱机备份一套。试图通过这种“双保险”的方式既保障文件内容的安全,又保留电子文件的特性。与此配套国家相继出台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3967-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下文简称《规范》)等标准,从这些标准内容可以清晰的反映出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是被放在传统保护框架内进行的。如《规范》中的“7.1归档要求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脱机载体上。”“8.1归档电子文件的整理按DA/T22规定的要求进行,8.2归档电子文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等,这些规定集中体现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按照《规范》中所指的DA/T22,即《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来实施。虽然在《规范》中的第3条对电子文件的术语和定义做了规定和说明,关注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不同特性,但管理方法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调整。
1.3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影响
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的束缚和固有管理模式的惯性使电子文件管理初期形态存在诸多问题,给电子文件全面的安全管理埋下很多隐患,主要表现在:在管理理念上,夸大了电子文件的不安全性对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阻碍了对电子文件安全性问题的积极探索;在管理实践上,“‘双套制’的存在为电子文件(档案)取得信任设了一道难过的坎。”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诸如电子文件的流失、制作及保管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电子文件方便利用优势的丧失等等。2008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机构大量生成和使用电子文件的前提下,有73.5%机构认为电子文件不可以代替文件独立行使文件的职能”,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太大改观。由于实体安全为主信息安全为辅的后端保护思想,不是从电子文件本身特性出发量身定制,因而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所以,突破传统观念藩篱,建立符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成为继续探索的方向。
2前端控制与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任何新事物本质的发现,都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电子文件这一新形态文件的出现,同样需要逐步了解和认识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档案学界和业界对电子文件安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基本上廓清了电子文件与纸质等传统文件(档案)的不同,为找到真正适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恰当的实践方式提供了指引。由此我国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进入了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并重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2.1信息安全是表征电子文件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透过对电子文件产生和管理环境特点的研究,可知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计算机系统是电子文件生成和管理的必要环境;二是电子文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存储。这两个基本特征应该成为探寻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和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重点。计算机系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产品,它具有升级换代快,个性化强(不同的用户可按需定制软硬件系统,造成格式多样,信息不兼容等问题),安全漏洞高科技化(操作系统、信息流转通道中存在后门、黑客、病毒等恶意破坏和窃取信息的操纵者等多种风险)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存在其中的电子文件形态多样且更新淘汰快,可操作性强,信息安全问题更加隐秘复杂,难以控制。照搬传统档案单一策略的后端的实体保护难以应对电子文件在生成和管理环境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管理扩展到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通过全程保护才能满足电子文件安全的需要。笔者认为上文提到的《规范》中已经界定了有关电子文件特性的内容,可为探求电子文件安全本质问题提供指导。《规范》中术语部分有三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即“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integrity)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有效性(util-ity)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这三个术语揭示了电子文件生成环境和管理环境基本特性的内涵,为确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了方向。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三个指标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电子文件生成系统的安全、文件信息内容及流转过程中的安全、存储载体的安全等纳入到一个完整管理系统中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和管理。所以,用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指标表征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文件安全的核心指标。
2.2前端控制全程保护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的产生使得人们更有必要以比过去大得多的热情关注文件运动的整体性,更积极的把文件‘从生到死’从头到尾的整个运动过程全面而系统地管理起来。”国际档案理事会也指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范围的第一项原则是‘档案馆应参与产生和保管具有档案价值文件的电子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便文件真实可靠,且适合保存。’”由此出发,国际档案理事会1997年颁发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把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描述为概念阶段、形成阶段和维护阶段。这种有别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描述是充分考虑了电子文件的特性,因而是符合电子文件运动规律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或曰设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各种管理功能的实现。文档部门互相协作,科学指导是对概念阶段质量把控,满足生命周期全程保护需求的重要保障。具体做法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时文档部门要本着充分贯彻既瞻前又顾后的全局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管理系统具备为电子文件的生成、系统运行的过程控制和升级换代的日常维护等一切生命过程提供安全保障的功能。实际上,无论对纸质文件(档案)的保护还是电子文件(档案)安全管理,前端控制和全程保护都是必需的。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所有形态的文件与档案都是同一内容的不同价值形态,所以只有保障文件(档案)从制作形成到寿命终结的每一个阶段的持续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3风险管理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的引入
前端控制全程保护与风险管理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都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实施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安全管理指导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安全实践方式。用风险管理的思路来研究和管理电子文件主要是通过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或减轻风险事故的危害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档案界有关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是冯惠玲带领的课题组出版的《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该成果系统的阐释了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对策。该成果指出:电子文件风险是指“电子文件质量缺损及其引发其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可能产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负面差异”,通过对电子文件风险的识别、成因的分析、风险的评估等系统的规划,有效监控风险,应对风险,使电子文件更加安全。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最能体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二是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在本文2.2已做了阐述,主要是通过前端控制来贯彻风险管理的思想。至于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问题,档案界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的过程。元数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元数据”是电子文件身份和内容的证明和封装,也可以表达为“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我国自电子文件产生以来,元数据的管理是比较最薄弱的环节。无论是“双套制”,还是专门的文档管理系统,一直存在“元数据”功能的残缺和管理缺位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档案性不被信赖的重要原因。因而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风险管理思想的指导和实践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用风险管理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和有成效的实践是电子文件备份制度的建立和推广。2009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提出:“为确保国家档案安全,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还要实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同时要求这项工作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备份的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主要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通过建立专有网站或是开发应用软件对重要文件进行集中保存和统一备份;另一种是馆际互备,这是目前选择备份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国已有47对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达成协议,互为档案异地备份馆。此外浙江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情况,在2013年颁发了《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规范》(浙档发〔2013〕23号),包含了传统和电子文件所有档案的备份工作要求,把风险管理贯穿到所有形态档案管理过程中。国家档案局在2012年颁发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开始推进电子档案的集中保管。电子档案移交的前提是电子文件必须完整安全的归档,所以随着该办法的实施,对电子文件安全性全面认识和科学管理将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前端控制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指导思想的贯彻也将更加有效。
3纳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安全管理思想阶段
网络时代,乃至扑面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已不断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复杂,日益严峻,从国家整体和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的信息安全战略成为当今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主流。国家战略的目的是从国家意志的高度出发,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电子文件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核心资源,为了维护国家整体信息安全,寻求宏观层面的政策、标准等管理力量的支持,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纳入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指导变得日益重要。
3.1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电子文件实践的深入,各种安全管理问题陆续展现。世界范围内对电子文件管理共性的认识和管理策略不断趋于一致,特别是一些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的国家,经历了由分布式管理到集中式管理的探索过程,在21世纪最初几年“纷纷以战略动议、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等形式提出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重大举措,”进入“以顶层设计带动总体规划,以国家战略带动全面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06年以冯惠玲为代表的理论界率先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已经迫在眉睫。”随后她带领团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一书中。“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就是从国家层面和战略视角对电子文件管理全局性、基本性、长期性问题所进行的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和基本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思路,其表现是法规、政策、标准、规划、项目等体现国家意志、带有全局性的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行为。”由于我国实行的文档分离管理模式,以及各自为政的电子文件分散管理现状等,使得电子文件失真失控,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系统论思想,将顶层设计思想应用于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摒弃单一部门,单一技术方法的做法,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电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协同多部门多途径维护档案的安全,”构建起基于立体的档案保护环境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3.2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推进电子文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实现的途径主要从技术、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3.2.1技术层面的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重大安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掌握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主动权的发达国家,成为垄断和控制发展中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者。美国微软公司对全球电脑操作系统的掌控,以及不断爆出的信息窃密事件,诸如斯诺登事件等,不断敲响信息安全的警钟。信息安全领域中高科技的窃密手段无孔不入,上到国家,下至个人,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睛的窥探,隐私难保,安全岌岌可危。主动进行风险监控、防范是必要的,但更有效的办法是推动国家信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国家已开始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IT系统’,把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电子文件的管理对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也是最为突出的。我国在2009年4月9日成立了版式联盟,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起,联合我国版式技术应用领域产品与服务的制造者、使用者、政府和中介组织版式技术等部门,对广泛涉及档案管理、数字出版、数字办公、数字印刷、信息等领域的信息进行统一规范,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3.2.2政策层面的国家战略。政策以其权威性、导向性、探索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引导和支持。我国政策层面的国家战略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五年规划、信息行业的发展规划、文档部门的发展规划等自上而下编制和推行的宏观层面上的方针政策。2000年后我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03年国家“两办”颁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并确立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工作目标。同时将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作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环节。与电子文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有着更直接的指导价值。文档部门对这些标准的解读与应用要重点的关注和研究。据统计,信息行业“在1995-2008年期间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共83项。”并且在这期间更新标准高达60%。由此可见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对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跟进也比较及时,这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标准的研制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也开始重视顶层政策的设计,不断向国家安全战略靠拢,最为显著的成果是在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相呼应,建立起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是一个系统大工程,关系到体制、技术、法规等多层面的设计和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将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层面要关照到所有的信息领域,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确保推行的实效,信息资源(包括产生、流转、保存等)行业也要肩负起国家安全职责,为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6
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1.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档案的存储、档案的管理和档案的查询是档案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1]。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很好的利用档案存档信息,对于工作的顺利进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档案资料的及时接收、整理分类、保管体系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在以往的传统档案管理中,呈现的都是纸质文件,伴随手工操作进行管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也在档案的管理中应用,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使档案资料保管更便捷,查询起来更方便。可以对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备份处理,使得档案信息更安全。但目前这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方式还没有在电力企业中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普及,而应用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电力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和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实现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汇总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项基础性的支柱企业。如果失去了电力行业的支持,全社会就可能出现经济瘫痪的现象。在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多数省市都遭受了雨雪冰冻的袭击,电力行业在此次自然灾害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多地区都出现了电力中断的现象,对国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充分的表明了电力资源对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没有电力资源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在现代数字化的战争中,攻破电网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点,这种说法毫不夸张[2]。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经常被攻击,导致档案信息泄露,为了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的保密性和警惕性,对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
其次,因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企业中的各项管理与经营方式都逐步在完善,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与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与电力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胜劣汰的竞争淘汰法则一直在各大企业间上演,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竞争手段则是五花八门,其中也不缺少使用不正当手段窃取其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而经常因为利益等原因的驱使,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难免会出现失误和泄露。多种实例证明,保护好档案信息就是保护好本企业的利益,所以电力企业对自己的商业机密加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电力企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拥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掌握先着进的核心技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大电力企业都在努力创新自己的技术成果,对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电力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为了加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每一年各个企业都有新的研发目标,同时还要进行科技的引进和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进行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就是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和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
二、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因为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使用初期,难免会在相关的管理和技术层面上存在缺陷。在电子档案的存档、保管、查阅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规章制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很好的解决,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3]。因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大量的纸质档案向电子版本转换时,在速度和质量上还难以保证。
2.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电力企业中,一些元老级的领导还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充足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上,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的隐性作用总是被忽视,简单的认为档案管理是一种文职类的日常琐事,对重要档案科室和部门更是没有建立,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因此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出现人员短缺、管理落后等问题。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因为在多数电力企业中,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却不了解,只是对档案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类,没有管理重点,往往忽略了对包含重要经济信息的档案进行存档和保护,因为不具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还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重要档案信息的流失和机密的泄露。
三、加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途径
1.完善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对于人的行动意识具有强化的功能。因为规章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有章法可遵循,有标准可参照。所以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流程、体系。并要大力倡导监督检查行为和责任问责制,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填补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空白,同时可适当的使用一些奖惩制度,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2.提高电力企业决策层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视度
电力企业的决策层作为企业的家长,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前进方向的指挥者,所以一定要在企业成长发展中,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其建设,至上而下的把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角落。同时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先进理念,认清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在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3.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每天要面对众多的档案信息,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要重视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保密的认识,培养其形成坚定的立场和明锐的洞察力,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技能,使其能够对信息化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提高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实践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高、安全意识强、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新时代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4.采取技术手段防止企业档案信息泄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当然也少不了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从而为科技人员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将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档案的管理当中,借鉴与吸取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设立档案信息安全系统,加强对涉密档案信息和文件销毁环节的技术运用和保密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上的有关安全的信息严格把关。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大力宣扬“积极防范、技管并重”的思想[4],加强与规范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篇7
在现代电力企业施工过程中,工程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工程档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管理质量制约了施工结果的好坏。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施工具有工程内容繁琐、工期相对较长、投入资金多以及工程项目巨大等特点。具体施工过程还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电力企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是工程本身的实际需求,也是保障电力企业可以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发展状况分析
(一)工程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统筹规划及综合安排
从一份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前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产出比2005-2010年期间平均保持了1:11.3的比例,综合来看,基本情况比较客观。但根据另外的调查显示,目前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65%的企业是在项目实施过半后开始进行的,有21%的企业是在工程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提前开展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的企业不足13%。当前,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统筹规划,影响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者认为施工工程档案管理仅仅是一项辅工作,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使相关管理规划制度缺乏实施力度,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发展停滞不前。
(三)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
当前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很难让施工工程进度与低成本方式保持同步进行,大大削弱了施工工程的反馈机制。据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0年期间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信息化建设的比率和国外同行业平均值68%的比例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还造成了档案管理的同步要以更高成本作代价,非常不利于当前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
三、实现电力工程档案有效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统一认识与宣传意识
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施工工程档案管理的认识,要求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能认识其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企业为了方便管理必须把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来,建立相对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管理依据性、规范性及权威性,对工程文件进行编制归档。按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管理规范》、《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汇编》以及本企业《项目档案归档管理制度》等文执行,做到有迹可循,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最大作用。
(三)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合同
合同扮演着决定性作用的角色,它是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企业应该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到合同中,为工程档案管理争取主动权,加强项目工程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四)注意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工程档案安全管理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充分保障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建设,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防资料丢失,保证资料完好无损。此外,设置档案查阅权限,为知识产权的机密性进行保障。
(五)实施档案管理一体化,加强档案管理
由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确保所有参建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加强档案管理一体化,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性。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便于查阅,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不过电子档案涉及到企业内部信息等重要资料,一旦丢失便很难找回。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档案的归档、保存工作做好,实现企业档案的安全管理。
(六)做好相关的统筹规划和安排
企业在施工前就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相关统筹规划及安排,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对相关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做出统一安排,对参与工程全过程的档案资料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确保。
(七)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企业必须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用低成本方式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实施的同步运行,将网络信息技术完美融合到企业档案管理中,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施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相关培训
篇8
关键词:电子档案;开放利用;安全保障;对策分析
一、电子档案在开放利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面临着多网络的威胁。电子档案的安全主要有:档案原始信息的真实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及档案的长期有效性。根据电子档案自身的特点,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存在着依赖,其安全性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威胁,所以从电子档案出现后,它的安全性能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如今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网络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始逐渐增多,如:电源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抗辐射防止漏电;一些自然危害如等;人为破坏如:用户操作不当、安全配置不合理等等。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其实就是数据的威胁,如数据外漏、恶意被篡改致使档案信息不完整。
网络层的威胁也是档案威胁中最主要的威胁源之一,其中恶意的攻击是主要的方面。网络层其实主要是负责确定数据路由,而恶意攻击的威胁主要是通过将数据路由的信息进行伪造从而破坏路由协议,使数据失去真实性或直接造成数据的丢失。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中存在滞后性。首先,在电子档案信息的建设上存在滞后性,它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各种档案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各项大小不一的数据信息库,但是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实现统一与整体性,且标准化管理程度较低,属于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其次,在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上存在滞后性,它主要体现在许多的档案管理者在执行管理权力的过程中,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甚至一些管理者没有接受过安全管理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就导致了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度不高,致使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再次,计算机的相关法律上也存在滞后性,它主要体现在没有将信息的立法与档案法规进行融合,所以往往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才进行颁布法案或是修订法案,因此在我国法律所制定的周期性与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的紧迫性间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性。
二、电子档案信息在安全保障过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注重基础环境建设,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基础环境的建设其实就是对于基础设施、硬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建设。进行基础建设与硬件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使计算机与存储器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将档案信息进行异地备份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人为环境建设是要提高管理档案人员的安全与责任意识,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让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杜绝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档案的泄露或破坏,保证电子档案在开放利用中的安全。
(二)注重网络系统的维护,建造档案安全的屏障。网络系统建设是通过运用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维护信息的安全;利用软件的安全预警应对档案信息的安全;采用信息备份与修复功能来弥补已成事实的威胁。
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涵概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从广义上来讲,计算机主机数据库的安全维护技术、路由安全的维护技术、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技术、密码防护技术、防火墙管理技术、系统漏洞自动检修技术、发现病毒立即查杀技术以及发现黑客时的自动检测技术等等,通过多种安全维护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研发新型的系统软件与关键设备,都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对档案的威胁。对有关安全的网络行为进行相应的检测、识别与记录并综合分析,对所涉及到的记录自动形成智能日记,便于检查那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并进行划分。同时在电子档案中采用安全评估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档案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级别的档案采取按级别进行划分,对可能出现的威胁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及时发现与阻绝外来的非法入侵,为电子档案的安全建造有效屏障。
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备份与恢复,主要是针对已经丢失或是失去真实性的档案进行补救的一种措施。在当今的网络条件下,由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任何网络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人为因素与网络恶意攻击都会使电子信息失真与丢失的现象发生,所以要健全备份与恢复系统,一旦发生档案信息丢失或者失真,这种系统也能够做到以防万一,从而达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加强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电子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电子档案信息的法制化与技术标准化。电子档案信息的法制化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与立法的专门性上,国家与各地区的立法应当满足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档案所面临的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利用法律来约束其行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制度标准,精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与个人,规范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的信息化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采集与鉴定、数据的格式标准、计算机的硬件标准与软件研发的标准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要健全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
(四)建立网络档案防火墙。在进行电子档案安全保障过程中,应当要及时更新杀毒系统,防止病毒的恶意攻击,且在工作站中要安装硬盘保护卡,严格禁止利用档案管理系统玩游戏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防信息被恶意篡改或删除。
(五)适当增加技术型人才与资金方面的扶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而人才的培养则要从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控制、网络管理等方面综合进行培养,既要培养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又要培养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设备设施的技术型人才。在进行培养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电子档案信息安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不断进行培养与提高。同时,需要相关单位的配合与协助,完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快速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应从基础开始,利用良好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引导方式,采用科学的方案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电子档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改变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更新与换代、不断进行改良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完善和促进我国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篇9
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伴随着很多挑战。信息化的应用使得档案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又有很多黑客随之入侵到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本文就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展开详细探究分析,在实际中采取有利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对于国家及人民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很早就针对信息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思想波及到中国,推动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档案进行有效改革,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数字档案的信息化过程中伴随着机遇和挑战,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却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化。数字档案在管理中遇到各种安全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建立一套安全的管理制度。我国数字档案信息随着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管理制度的不确定影响着整体档案信息的保存效率。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之后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整体需求。在网络发展大背景下,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也受到一些干扰,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档案的管理工作拥有更明确的发展体系。过于依赖网络使得很多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产生,在网络时代有些问题会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而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其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建立一套成熟的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档案机构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萌芽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独立创新能力,使得在现实中的管理与相关制度脱节,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保障。如今我国档案机构虽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却有很多没有落实在实际中,管理制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还没有完全结合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工作中无法发挥制度的最大价值,会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制定的顺利执行,导致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形成。
(二)人员不重视安全防范。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项主观问题。相关档案人员的素质,还有相关设备及环境都存在一些导致档案出现安全问题的因素,其中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单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使得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我国数字档案工作中的相关人员,通常都拥有较低的学历,缺少高学历档案人员。也是档案相关人员素质无法提高的一大因素,影响数字信息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缺少档案信息的基本安全防范意识,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导致出现更多的隐患问题。我国档案工作也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进入到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国家支持档案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约束,然而相关档案的从事者却无法深入了解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相关档案的法律知识非常单薄,最终相关理论也没有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缺乏风险预判能力。我国数字档案部门在针对相关安全问题时,总有一个风险的预判,然而在现实中预判是否准确也是国家重视的问题。数字档案部门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并不到位,在整个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风险预判能力要求很严格,预判信息可以获得更多有利于安全防范的问题,同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然而我国档案部门对于数字档案管理问题的风险预判,不能特别准确地反映出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致使数字档案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安全保障无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突发的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地解决,使得更多潜在的数字安全问题逐渐发生,直接影响档案资源保存的安全性。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在解决方法中找到更适合、更科学的应对方式。
(四)信息安全存储格式不一。如今我国数字档案受到其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档案的保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是档案的永久保存问题逐渐凸显。专门的存储设备及相应的存储转换介质才可以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地读取,而又有很多情况导致无法正常读取信息,比如系统出现了故障、设备出现了问题。另外,数据的转换总会出现问题,因为数字档案的形成方式的渠道是各异的,给数据之间的互相转换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没有引起在风险评估上的重视,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作用。会影响到档案安全体系的发展,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因为缺少防范能力的重视,最终无法达到数字信息安全的保障目的,在工作中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数字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发现漏洞并及时处理,需要的是明确的风险评估能力,但是相关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健全的体系。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预防措施
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逐日凸显,为了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在实践中分析研究更适合其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重点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预防手段,充分发挥其在档案安全中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我国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为了推动整体数字档案的安全发展,应该明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将创新的措施应用于实际当中,详细分析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驾护航,建立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对相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制定了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档案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标准。经现实证明,风险评估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在整个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中,发挥主动性,做出有利的风险评估,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根据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分级别地进行分析了解,有针对性的根据信息问题实施相应措施,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
(二)科学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数字档案信息问题实际上是不断产生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查找,威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风险因素,通过各种有效工具的辅助管理,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存安全效率。需要在各个领域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一道安全屏障。另外,应该考虑制定问题的预案,为了培养更高的技术能力,让相关人员主动意识到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发生时,应该及时将相应问题进行报告,及时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达到真正的防范目的。及时发现科学预判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变被动的管理为一种主动的管理形式,提高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质量,防范于未然。
(三)保证信息存储长期有效。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该将危险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来实现。为了使得数字档案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风险评估就是一项有利的科学保障技术,通过风险评估快速发现档案信息中的不足,落实好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如今时代化的发展使得数据量与日俱增,整个网络处于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隐患逐渐增多,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评估,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保障。数字档案的存储和读取,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不同软件系统下,对于数字档案的储存应该做到兼容,提高数字档案在各种软、硬件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保证档案信息保存的质量,为了信息的长期储存可以选择长效的存储介质及设备。
(四)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在整个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应该理解相关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相关档案从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需要依靠风险评估在实际中进行落实,为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通过对风险评估的详细分析,促进整个档案安全科学的发展。对信息安全问题给予精确的数据分析支持,在进一步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有利的控制。另外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考虑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档案信息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其更高的责任感。将相关档案安全知识有效宣传,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才能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内容更加真实准确,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此外还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提高宣传力度,提高档案信息的整体工作效率。为了能够从各个环节中掌握好档案信息的管理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培训,将有效知识以培训的形式宣传出来,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整体档案事业的顺利开展。
(五)规范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在整个数字档案安全发展过程中,其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发展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将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其中,使得整个档案的安全性能更高,有效的将一些问题进行防范。需要合理科学的分析实践,针对问题的发生,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风险评估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在人员管理上一直都有严格的要求。规范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上,完善安全体系的建立。在现实中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助法律力量支持数字安全信息的顺利发展。
三、结论
档案事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都具有宝贵价值。应该发挥其自身服务的特性,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价值,国家在实际中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有效服务落实于社会各个阶层。需要在问题中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长期、有效地保存,并且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其资源进行利用。
作者:翟菲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娟.浅析数字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治黄科技信息.2016(04).
[2]李忠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篇10
一、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主要是档案室对档案实体资料的直接管理,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服务。档案管理同样也是现代化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环节。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不仅仅实现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同时也做好档案价值的鉴定和保管,在档案的编目和检索中,统计档案,加强档案的研究,并实现档案的利用过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有着全新的认识,并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获取中有着原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档案管理作为现代化各行各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不仅仅保证了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对于国家档案的完善性管理同样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给予经济效益的角度而言,档案管理同样也带来了各种经济效益。关于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起:
1.档案本身使用价值较高,有效节约成本
档案的管理,主要是服务于生产活动,并在科学技术水平的生产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在经济效益的创造中,更加注重使用价值的根本体现。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档案馆管理而言,在2008年的时候,直接和间接的形式中,创造了9523.1万元的经济效益。对于档案的管理中,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改善中,更是注重价值信息的保存和挖掘,探讨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发展成本有效节约。
2.档案管理实现了生产力的转换
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最本质体现,主要是档案管理在转向生产力的同时,注重科学技术和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将信息在人脑中输入,在思维的模式结合中,对多种信息知识掌握,并将生产技术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将生产效率提高。在档案的反复使用中,更是对已有的设计成果进行集成,实现劳动成本的有效节约。
总而言之,现代化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关联,而档案的管理中,通过规范化的一种先进性管理,可以将科技交流不断加强,在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获得中,推动现代化企业的科学完善发展,带给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
三、发挥档案管理中经济效益作用的相关思考
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中,档案的管理更要和经济效益的获取进行串联,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中,将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基于经济效益的角度,做好档案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对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而言,往往存在多种管理部门,而对于档案的管理中,更要始终保证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立场,通过将档案管理在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并将档案管理员工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将管理者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服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中,就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借助于新技术核心理念,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结合网络技术的形式,加强员工的全面培训,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的根本维护和运行。
3.保证档案的安全管理
档案管理中,为了更好的保障经济效益,就要保证档案的安全性,通过对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可行性的档案管理中制度进行制定,在档案制度的管理中,保证制度的规范化和严肃性。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安全管理的高度认识,并始终本着预防为主的基本理念,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中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中,就要将领导和员工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全面建设发展中,应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了更好的保证经济效益的获取,就要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