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笔记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知识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355);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YJY201114,zlgc2011032)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及效益比较——以龙井、信阳毛尖和印度大吉岭茶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4月7日
茶叶因具有极强的原产地域特点,因此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申请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品种也很多,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却存在着商标和地理标志之间、茶农、经销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等各方利益的冲突,导致我国茶业市场混乱,尤其是优质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本文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和印度大吉岭茶为例,比较分析不同品牌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区别,以期为建立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最佳模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龙井茶
对龙井茶的品牌保护,最早于2001年10月由国家质监总局制定的《龙井茶国家标准》和《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实施(2001年第28号公告),随后浙江省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对龙井茶进行地理标志保护。
(一)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1、成立三级保护管理机构。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省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工作。在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主产区,分别成立产区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并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产区内龙井茶申请和管理细则,受理产区内生产者提出的专用标志使用初审工作。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机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成员包括质监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以及生产、经营者代表等。
2、实行专用标志管理。该标志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图案以及龙井茶产区名称组成,生产者根据规定程序和条件向管理机构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图1)
3、实行原产地域茶园证书管理。茶叶种植者向县(市、区)级龙井茶管理办公室申报茶园面积、区域位置,以及茶叶产量,获得《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茶叶加工企业在收购龙井茶鲜叶或半成品(毛茶)时,必须验明《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为防止假冒或以次充好茶叶,给各茶叶种植者建立相应的原料收购和销售统计台账。
(二)“西湖龙井”和“龙井”。龙井茶生产的区域范围很大,不同龙井的产地也很多,但仅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最为著名,也最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复杂,对茶叶的生产区域和品质要求很高,因而价格昂贵,真正的“西湖龙井”茶市场上供不应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带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周边地区的发展,有意识地利用行政手段,开始进行“傍名牌”活动。典型例子就是“西湖龙井”地理标志的申报。1999年,在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西湖龙井”茶成为国家第一批受原产地域保护的茶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告时,批准“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域包括西湖产区(杭州西湖区行政区域内,面积168平方千米,茶园面积900公顷)、钱塘产区(杭州市的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行政区),以及越州产区,即“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范围扩大到了杭州市的周边地区,成了杭州龙井,甚至浙江龙井了。先前存在的“傍名牌”现象被合法化,“西湖龙井”茶的声誉也因“大龙井茶”的质量参差不齐受到了严重影响,龙井茶的经济效益反而大大降低,一度正宗西湖龙井茶出现生产萎缩现象。
(三)完善措施。“西湖龙井”是驰名中外的名茶,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比国内其他名茶都早,保护体系也比较完善,但“浙江龙井”的出现使消费者和消费市场陷入了迷茫,面对这两种龙井不知何去何从。为了杜绝杭州市产区的茶农在销售茶叶时“鱼目混珠”掺进其他产区的茶叶,“西湖龙井”茶迅速启用了相关质量控制系统,在茶叶收购中采用严格的“茶标制度”。每年对正宗“西湖龙井茶”基地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每户茶农的茶园面积估算茶叶产量,然后按一比一的比例发给“茶标”。茶农在卖茶时必须同时将“茶标”交给茶叶加工企业,企业再拿“茶标”去杭州市“西湖龙井茶”质量监控中心换取地理标志。目前,全杭州只有46家茶叶公司具有使用“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的资质。这样,消费者便可大胆放心地选购标有地理标志的“西湖龙井茶”。这一做法既保护了消费者和茶叶生产者的利益,又维护了茶叶市场的秩序和“西湖龙井茶”的声誉。(表1)
二、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加工工艺在清代就已形成。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河南省信阳市西部的五云(车云山、云雾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和信阳市东部的震雷山、灵山等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很多地方先后出现了仿“信阳毛尖”工艺的“河南毛尖”,而且一度十分盛行,给真正的“信阳毛尖”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茶叶协会为该商标的注册人。该商标明确规定“信阳毛尖”的生产范围为: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和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坡的信阳市行政区域内,且需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同年,信阳市农业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并获得批准,这使得“信阳毛尖”茶获得了双重保护。(图2)
2004年河南省实施《信阳毛尖茶DB41/T336-2004》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信阳毛尖”茶必须以采摘于信阳市行政区域茶园内新梢芽、叶为原料,并按照特定工艺加工,且具有特定的条形茶叶品质,这进一步对“信阳毛尖”的产地、工艺及品质做出了严格要求。2009年,“信阳毛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进一步规范“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对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1、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意识。在获得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保护后,信阳市有关部门在产区大力宣传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知识,增强茶农保护“信阳毛尖”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保护“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产品的良好氛围。同时,政府对假、冒“信阳毛尖”的生产和销售加大打击力度,确保该地理标志的正当合法使用。
2、在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对于茶区内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管理部门,以及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部门,在明确划定的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格规定只有原产地内达到既定标准的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才有权使用“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以确保原产地“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及其文化内涵。
3、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信阳毛尖”是使用在茶叶商品上的标志,在获得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后,信阳市茶叶协会对“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使“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信阳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的效益。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的2010年,“信阳毛尖”干茶产量达40,000吨,产值达60亿元,分别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前2000年的2.9倍和24倍,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图3)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信阳市政府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严格论证,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2003年,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界定为: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地理区域为:北纬31°23′~32°27′,东经113°45′~115°55′之间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域的133个产茶乡镇。由此,茶园种植面积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增大。现有茶农95万人,茶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年,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看出,随着地理标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保护措施的稳定执行,“信阳毛尖”这一世界品牌将会给信阳毛尖茶的产量和产值带来越来越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印度大吉岭茶
(一)大吉岭茶及其地理标志概况。印度出产的茶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吉岭茶。大吉岭茶被认为是“茶叶家族中如果没有了它,就跟葡萄酒家族中没有了香槟一样”,因此,大吉岭茶又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地区位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该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大吉岭茶独特的品质和口味。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项茶叶保护标记实施得力,使得印度大吉岭茶成为著名的世界品牌,被世界各国消费者所认可。
印度政府对茶叶的保护由来已久。自1933年起,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有关法令对大吉岭茶进行保护,1953年通过《茶叶法案》,并成立了印度茶叶委员会。茶叶委员会对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管理。而大吉岭茶则成立一个专门的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该协会是唯一的大吉岭茶生产商组织,茶叶委员会与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保持密切合作。1983年,大吉岭徽标诞生,标志着大吉岭作为茶叶地理标志在法律上受到全方位保护。(图4)
(二)大吉岭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大吉岭茶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其各种商标、产权和标记的保护。印度政府尤其重视大吉岭的地理标志保护,大吉岭徽标自诞生以来,已作为商标(或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埃及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表2)
早在1958年,印度茶叶委员会就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证明商标,从而获得了“本国保护”。1999年,茶叶委员会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地理标志。为走向国际市场,2000年印度政府建立了对出口大吉岭茶进行强制认证的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大吉岭茶营销商必须与印度茶叶委员会签订许可协议,并提供出口大吉岭茶的产地、加工、销售等各种信息。非原产地的茶叶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与大吉岭茶混合,印度海关也要求所有出口大吉岭茶都需附原产地证明,以确保海外进口商所收到的每一批货物都是100%正宗的大吉岭茶。2011年,欧盟正式批准印度“大吉岭红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注册申请。
四、小结
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各种名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各具特色和风味。但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历史较短,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因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涉及茶叶生产者、茶业企业、消费者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这样,各种名茶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利益纷争,如茶叶企业滥用标志、销售商“搭便车”等非合作性竞争。而且,目前我国茶叶市场的质量监督总体系统很不完善,监督力度也很不到位,各地的茶业协会也没能发挥最大作用。比较而言,印度政府和茶业机构为保护标志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包括支付法律保护和注册费用、雇用国际监测机构、在海外管辖区打击侵权行为等。这些费用还不包括茶叶委员会的人员开支,这一点值得国内茶叶产业学习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
[2]沈培和,刘栩.谈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的“统”与“分”[J].中国茶叶,1996.5.
[3]许咏梅.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实施10年后:现状与思考[J].茶叶,2012.38.3.
[4]郭桂义,孙慕芳等.信阳毛尖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3.4.
[5]吕立哲,魏慧.信阳毛尖茶原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5.2.
[6]商综.“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农民增收新模式[J].中华商标,2004.12.
篇2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篇3
【关键词】 食管癌
【摘要】 目的 总结并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 1986年1月~2003年12月在11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开始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每日2000ml左右,至术后12~14天拔管。其中35例吻合口瘘和12例饮水呛咳的患者则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或声带功能代偿,饮水呛咳改善后再拔除。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效果良好。结论 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了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营养需要量,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十二指肠营养管 护理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为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我科从1986年1月~2003年12月在11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均预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术后早期经此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112例,男834例,女278例;年龄46~82岁,中位59岁。食管癌853例,贲门癌259例。食管胃(或结肠)颈部吻合术721例,食管胃(或空肠)胸内吻合术39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5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0例,胸内吻合口瘘15例;一侧声带麻痹,饮水呛咳12例。
1.2 方法
1.2.1 营养管置入法 (1)术前将营养管插入胃管侧孔并捆绑在一起,经鼻腔插入胃腔,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在营养管头端系一指套包好的“糖球”,由“糖球”导引将营养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尾端在鼻孔外固定。(2)术中将消毒营养管和消毒胃管捆绑在术前已插入的胃管上,将插入的胃管拔出并将消毒营养管和消毒胃管一并带至鼻腔外,在营养管头端系一“糖球”后送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营养管头端剪两个小侧孔便于肠内营养液的注入,包“糖球”的指套也剪两个小口,便于“糖球”溶化后吸收。
1.2.2 肠内营养给予方法 全麻术后第二天,经营养管注入50%GS40ml+10%KCl10ml,每天2~3次,以刺激肠蠕动;第三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体100ml,每天4~6次,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和次数,使每天总量增加到2000ml左右,同时逐渐减少每日的静脉输液量。
1.2.3 肠内营养液的配制 (1)药厂生产的能全素、能全力、营养要素等营养粉剂,按比例配成营养液;(2)食品厂家生产的葡萄糖粉、奶粉等加适量盐配成营养液;(3)食物加工的米汤、肉汤、鱼汤等三大类营养汤。本组病例的营养液以第三类最常用,其次是第一类,第二类较少用。
1.2.4 营养管的护理 (1)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会有轻微不适,但可以耐受,术后应配合医生和护士保留好营养管,不要随意拔出。(2)术后检查营养管尾端是否用胶布固定好,因为营养管头端的“糖球”会随肠蠕动而下行,若营养管尾端未固定好,则体外的营养管会因“糖球下移进入体内而缩短,或不小心而被拔出体外。(3)经营养管给营养液可以持续滴入,也可以间断缓慢注入,每次给完营养液后都应该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以确保营养管的通畅无阻,冲洗完后再将营养管封闭,以免营养液或消化液经营养管倒流。(4)营养管的留置时间可依据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而定,患者恢复良好则在术后12~14天拔除;若患者的声带麻痹,饮水呛咳,为了维持病人每天的水份量,则应该等到患者声带功能代偿,饮水不再呛咳后拔除,若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不能经口进食,这时就完全靠营养管来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直到吻合口瘘愈合并能经口进食后再拔除营养管。
2 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很好的耐受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包括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饮水呛咳的病例需要较长时间留 置者均能耐受。由于营养管的留置和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从而减少了静脉液量,缩短了卧床输液的时间,增加了患者自由下床活动的时间,有利地促进了患者康复。12例饮水呛咳的病例经营养管给液体从而保证了患者每天需要的水份量。35例吻合口瘘的病例在不能经口进食期间,经营养管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替代经静脉输入肠外营养,既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又大幅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 讨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常规禁食5天左右,开始进食后要求患者从流质开始向半流质过渡,而且要求患者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进食量。若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则需要长期禁食,直到瘘口完全愈合为止;若喉返神经损伤,饮水呛咳则在声带功能代偿,饮水呛咳改善后方可饮水和进食液体。在禁食和禁水期间,以及少量进食期间,为了提供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就必须经静脉给予肠外营养,或者经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临床要求更严格,所需费用更高,对周围浅静脉有一定的刺激,患者卧床输液时间长,肠粘膜也将废用、萎缩,屏障功能障碍;而肠内营养则临床要求不高,费用也低,可以带营养管下地活动,卧床时间较短,而且对胃肠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均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并可维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1] 。因此,对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中均应考虑置入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既维持了患者营养需要量,促进了伤口愈合,又减少了静脉输液的量和时间,而且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营养管尽管很细,患者均可耐受,但术前术后应该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配合临床需要,保留好营养管。术后还要注意营养管的固定,避免脱出或滑入腔内,注意确保营养管的通畅,因为一旦阻塞,营养管就失去其作用,尤其是长时间留置营养管更要注意护理。
篇4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皮瓣移植;皮肤缺损;护理
下肢骨折骨外露伴皮肤缺损、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常因创面范围广泛,软组织损伤污染严重,且合并肌肉、神经、肌腱、骨及关节深部组织损伤,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皮肤及创面感染,产生大量渗液,影响肢体愈合[1]。目前,研究发现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减少细菌繁殖,有效控制感染,可改善血运,有利于创面愈合[2]。2011年7月~2013年2月本院采取皮瓣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5岁。其中小腿下段内侧9例,足踝3例,足背2例,足底1例。移植皮瓣面积大小在7cm×10cm~14cm×16cm,平均住院32d。
1.2方法与结果 开放伤后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清创后创面范围为12.0cm×3.0cm~14.0cm×8.0cm。采用VSD覆盖治疗,平均20d左右。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9例采用同侧小腿前外侧肌间隔穿支螺旋桨皮瓣,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创面,11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出现切口远端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切口1期愈合。术后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皮肤感觉基本正常。术后回访4~6个月,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支持 患者因车祸等意外造成严重损伤,心理突然遭受打击,出现悲观、害怕、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安慰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向其讲解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讲解同种病例手术的成功率,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
2.1.2 VSD的护理 保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调节负压在250~400mmHg(1mmHg=0.133kpa),防止VSD敷料的负压引流管折叠、受压、堵塞,负压引流瓶放置的位置低于伤口平面20~30cm,防止引流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严格交接班,认真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及创面的情况,做好交接班。引流瓶的消毒1次/d,术后早期引流液比较多,为稀薄的血性液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引流液逐渐变为暗红色,引流液变少时,容易附着于管壁上,这时要注意不要堵塞管道。如果发生引流不通,消毒远端的引流管,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抽吸直到通畅。大量新鲜血液吸出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立即夹闭引流管,通知医生并做相应的处理。
2.1.3术前准备 ①协助患者做好常规检查,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②皮瓣移植术后对有严格的要求,术后需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应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教会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适应术后卧位的需要。③术前常规做好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④根据医嘱术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1.4病室环境 ①调节好室温,温度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50%~60%,移植皮瓣易受气温的影响,室温过低时血管易收缩痉挛,影响血运,过高时增加组织的代谢,增加耗氧量,不利于移植组织的成活。皮瓣局部应保暖,用60w烤灯局部照射,距离30~40cm,3~4次/d,30~60min/次,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烫伤。②保持病室内清洁,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禁吸烟,开窗通风2~3次/d,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 不同的皮瓣移植术,术后安置不同,但总的原则应是:保证移植再植物的功能,防止受压、移植再植物血管蒂部发生扭曲和张力,有利于引流;遵守各种麻醉后[3、4]。术后卧床休息,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患肢放在略高于心脏水平20cm左右,保持皮瓣处在无张力或张力较小的位置,以利于淋巴和静脉的回流,患肢水肿过高影响血供,过低影响静脉回流,如发现患处逐渐发绀、水肿,表示静脉回流不畅,应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患处苍白.血运欠佳,常表示动脉供血不足,可将患肢放平。通知医生及时减压,给止痛措施,减轻疼痛,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应避免皮瓣牵拉和受压,妥善固定患肢并制动。变换时幅度要小,绝对卧床2w,3d后可取半坐位,2w拆线后可下床适当活动。
2.2.2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3d内严密观察并记录每小时皮瓣的颜色、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6]。血液循环危象是皮瓣移植术后常见又危险的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h内,正常皮瓣为红润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2s,温度和健肢一样。如局部组织塌陷,颜色苍白,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疼痛难以忍受,可能为动脉供血不足;如皮肤呈青紫色,肿胀,皮纹消失,起水泡,患者感到胀痛,则为静脉回流障碍。本组1例患者于手术后出现皮瓣青紫,通过保温、抬高患肢、解痉,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渐恢复。
2.2.3饮食指导 患者卧床期间给予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至少2000ml,降低血液黏稠度。禁止饮用含有咖啡因的液体,如咖啡、茶水、可乐等。禁止饮酒、吸烟。
2.2.4功能锻炼 为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护士要正确指导、及时督促患者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当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肌肉功能恢复,麻醉清醒即可鼓励患者进行足趾的随意活动,术后1d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3~5d指导患者直腿抬高及健肢的关节活动,2w后下地活动。功能锻炼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幅度由小到大,活动以不牵拉皮瓣影响血供为原则。出院时告知患者皮瓣的感觉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仍需注意保护皮瓣,防止损伤。
3 讨论
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难点,皮瓣移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7]。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作为一种新的治疗伤口理念和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手术后,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重视配合,密切观察发现并有效处理皮瓣血液循环危象,指导早期功能锻炼,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利球.VSD 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治疗四肢广泛皮肤撕脱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7-29.
[2]徐刚,黄金华,周荣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16例患者深度烧伤感染创面[J].中华骨科杂志,2010,26(6):458.
[3]李永秀.皮瓣移植术护理观察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医药杂志,2011,18(9):54-56.
[4]沈会成.游离皮瓣在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附45例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2011,17(9):48-49.
篇5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2008年8月~2011年2月份。我科共接诊4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急诊救治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BAI患者中,其中男37例(80.3%),女9例(19.7%);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4.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3例,高处坠落13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损伤情况:伤后就诊时间为30min~2h,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损伤26例,肝破裂出血8例,脾破裂出血10例,胃肠损伤2例,其中32例合并颅脑损伤,四肢骨折,血气胸等腹部以外的损伤。
1.2急诊救治:BAI合并失血性休克时需要紧急处理的综合症。创伤后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多在1~2小时内死亡,因此在伤后1小时内以救命为主[2],急诊护士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纠正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迅速建立两路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输入平衡液和高渗羟乙基(主张比例3:1)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采取边救治边检查诊断的方式,迅速、准确、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1.3合理性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预制是临床急救医学所关注的问题。过去主张早期、大量、快速补液,以提高血压,MAP控制在40~60mmHg较为合理以保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大量、快速补液复苏可使血压抬高反而加重出血,减少组织氧供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加重患者的死亡率。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快速补液相比较,有以下优点:①可延缓出血速度,减少血容量快速丢失从而减轻酸中毒;②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2];③有效的保护小血管内以形成的栓塞和血管痉挛;④能有效保证患者血液的有效浓度从而加快氧的运输及减少酸中毒。
1.4急诊护理:应将患者衣物全部去掉,观察患者体表有无挫伤和擦伤,分析受伤部位与相应脏器的关系[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因血容量不足引起的缺氧。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情况允许下可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生命体征每隔5~10分钟监测一次,同时观察患者的末梢循环血供及患者意识情况,特别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①腹膜刺激征有无加重,②定时测量患者的腹围有无增加,并配合医生做好腹腔穿刺,观察腹腔穿刺抽出腹液的颜色及性质,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情况。遵医嘱给患者做好备血、留置胃管、留置导尿为急诊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2 结果
46例患者中,全部接受急诊手术,其中抢救治愈39例,抢救治愈率84.7%,术中术后死亡7例,死亡原因:腹部多脏器损伤,出血性休克死亡3例,合并颅脑损伤死亡的3例,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死亡1例。
3 讨论
早期发现患者BAI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作为急诊护士应对BAI由高度的警惕性。遇到BAI的患者应采取以下对策:
3.1认真评估患者的受伤情况:仔细询问受伤的情况,受伤部位、撞击的力度,高处坠落先着地的部位,受伤时距现在的时间。通过初步了解患者受伤时情况,我们可初步评估患者的受伤部位及可能伤及的腹内脏器。
3.2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和体格检查:患者的心率和脉搏能早期反应血容量的变化,当心率加快,脉压差减小时,则提示腹腔内出血可能,当患者血压下降时,则提示患者已经进入休克期,这样一来BAI合并了失血性休克就加重抢救的难度。接诊护士在查体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并发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是否阳性,血压进行性下降,则应考虑实质性脏器破裂。还应测量腹围,并做好记录。定时重复上述的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3.3定时监测患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及控制输液总量:15min~30min为患者查一次床边血气分析,以便及时监测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当红细胞如有下降以便及时备血输血。控制患者的输液总量,因为大量输液,输入的液体中大部分不参与有效循环,而是外渗到第三间隙。而大量的液体进入体内,会扰乱机体对血的代偿机制,诱发和加重出血,其机制:①大量输液引起血流加快、血压急剧上升,加重出血;②随着血压急剧上升,小血管内已形成的栓塞被冲掉及保护性血管痉挛亦被解除从而使已停止的出血重新开始;③血液过度稀释,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供养减少,加重酸中毒,降低氧的运送量。大多数学者认为患者的输液量应控制在以SBP50~70mmHg,MAP40~60mmHg较为合理[4]。
3.4急救护理要求护士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患者病情发展能全面分析,认真记录,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5严密组织,同意指挥:急诊科护士既是病情的观察者,又是抢救工作的参与者,抢救工作应由护士长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忙而不乱,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辉,王春.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第26卷第6期。
[2] 刘俊波.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J] 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第26卷第11期。
篇6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坏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形成的,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并发心脏破裂者更为罕见。现将临床1例陈旧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导致心脏破裂患者死亡的病例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性胸闷、喘憋3年,加重伴腹胀半个月,于2009年1月23日10:30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心衰。查体:T37℃, P78次/分,R25次/分,BPl5/10.3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颈静脉怒胀,无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听到病理性杂音,心率78次/分,节律绝对不规整,脉搏短绌,肝于肋下4cm可触及,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心电图示:房颤,陈旧前壁、下璧心肌梗塞。超声心动提示:室壁瘤。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1998年2月8日8:10,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喘憋、随即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抢救,于8:20心跳、呼吸恢复,但血压测不到,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给予升压、纠正酸中毒等处理,但血压一直不升高。于16:20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减弱,心律减慢,意识丧失。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部板样硬,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征,推测可能为心脏破裂,作心脏穿刺抽血2ml测试,放置数分钟后,血液不凝固,提示患者心脏破裂。对患者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并向其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家属拒绝再抢救,于16:50心电图显示:心电静止,患者临床死亡。死亡原因:心脏破裂。
2 护理体会
2.1临床护理。本例患者,诊断明确,抢救及时,在现有条件下已尽最大努力,但由于心脏破裂,病情危重,家属拒绝再抢救,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抢救结束后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于前天晚上与家人发生争吵,情绪异常激动,夜间睡眠较差。由此而见,情绪变化是导致患者心脏破裂的主要诱发因素。
2.2心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疾病,所以我们护理工作者要有爱心与同情心,经常与病人交流谈心,了解病人思想动态,积极开导病人,解除其恐惧、焦虑心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者无论是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都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突然变化而造成不良后果。另外,我们护理工作者还应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因家属是患者的亲人,家属与患者相处的时间最长,患者某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家属最先发现并最了解。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家属与患者发生冲突,使家属协助我们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或避免类似病例的发生。
2.3生活护理。冠心病、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患者,应避免劳累,保证睡眠;饮食易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室壁瘤破裂。另外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及使用某些止痛药物的影响,使胃肠活动减弱及排便方式改变,容易形成便秘,应适量应用缓泻剂或软化剂,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用力诱发室壁破裂,致使患者心脏破裂而死亡。
总之,此病例虽属罕见,但应引起我们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降低此类病例的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黄伟东,王焕荣.创伤性心脏压塞8例.中华创伤杂志,1999.
篇7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生活质量;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55-03
Comparison of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NG Ping
Cardiac Care Unit,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Department of South Buiding,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improvement conditions. Methods The 200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hinesization version of simple health questionnaire (SF-36) was used to evaluate once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and one week before patient discharge.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was the total score.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13.0 statistical package (t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xcept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disease, gener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Scores of the other dimens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01),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omfort nursing mode can satisfy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o the maximum degree,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Comfort nursing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 000万人死亡,其中80%(4 0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经证实发展中国家约1/4,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1]。在这一患病群体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因疾病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点,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3],如何降低和消除引起疾病发生或者复发、加重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值得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此,我科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或国际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对参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1例,女29例;年龄50~87岁,平均(48.2±4.2)岁;病程5~22年,平均(10.9±3.5)年;冠心病心绞痛21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心肌梗死型14例,心肌病1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7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8例。对照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7~85岁,平均(45.7±3.9)岁;病程6~20年,平均(8.8±3.6)年;冠心病心绞痛19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心肌梗死型16例,心肌病1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4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护士按照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为“治疗护士”、“巡回护士”、“办公室护士”等。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具体的方法为:
1.2.1 生理舒适 ①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促进生理舒适。②患者所用物品摆放合理,满足生理需求。③实施个性化护理促进生理舒适。④通过加强和保证患者机体的清洁卫生促进生理舒适。⑤通过防止医源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理舒适。
1.2.2 心理舒适 ①采用沟通交流和音乐疗法,并通过心理疏导促进心理舒适。②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患者通过信息的获得,缓解文化休克状态促进心理舒适。③利用认知治疗理论,通过建立良好的知信行模式促进心理舒适。
1.2.3 社会舒适 主要通过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而促进社会舒适。包括两个方面:①开展预见性的护理活动,杜绝促使疾病恶化或者加重的诸多不良因素,使患者在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提高其满意程度。②要求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援助以满足患者社会舒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8个维度。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至于生活质量的评定时间为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下文称第1次评估)和患者出院前1周各评估1次。在问卷评定的过程中,排除认为的暗示或者诱导,统一指导语,由专人负责评定,并要求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问卷各条目的回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其中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生理职能、一般状况、情感功能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四个维度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各维度得分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01)。提示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6-7]。患者入院后,从住院环境的安静、整洁、安全、美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到安排特殊患者(打鼾患者)居住单间病室以及到保持床单位舒适(如床铺平整,及时进行调整,利于呼吸和肌肉放松,保持心情宁静,床垫软硬度适中,床单被褥的及时更换)、日用品摆放位置合理等方面,均充分显示了对患者高度的护理人文关怀。根据病情配备合适的膳食,并对注意事项讲解,如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患者保持口腔、皮肤、头发等部位的个人卫生的意义,既体现出对护理细节的管理,使患者获得知识和信息以及服务更加全面,又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和信心起到较好的影响作用。同时加强对各种管道和监护的护理如,加强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为减轻患者卧床疲劳、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而对四肢和受压部位进行的协助按摩等,均有效地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还想尽一切办法如按摩、足浴、降低和消除各种噪声,通过促进或者保证患者有效的睡眠来提高生理舒适度,也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睡眠觉醒节律,防止诱发焦虑、抑郁情绪,避免加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的重要措施[8-10],这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理舒适程度。而针对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影响,采用“认知治疗理论”,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解释其目前的病情转归、治疗和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协同家属安慰、鼓励患者,同病友听音乐、谈开心事,消除恐惧感,既不夸大疾病的危害,又着重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指导并督促、帮助改变以往错误的“知-信-行”模式。同时提供的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拥有并体验到了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情绪体验,从而为患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预见性护理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护士针对影响患者发病的诸多应激因素,如情绪、焦虑、抑郁、婚姻、工作、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等进行研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提醒指导患者避免上述不利因素,对患者自觉健康意识的加强和自觉健康行为效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另外对患者进行的认知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顾虑,取得亲人、朋友及过去的同事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关心和鼓励,并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家属陪床等措施,单位领导、朋友亲属来院探视,客观上给予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主观上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均让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使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舒适。
至于生活质量概念,目前随着在医学领域的引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卫生政策的制订、卫生资源效益的评价等。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生活质量既可以作为一种指标,评价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和结果,验证某种护理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舒适护理模式不但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让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还可以增强患者包括身体和谐、欲望和谐、心态和谐、与人和谐、处事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内心和谐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身心需要,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的康复,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军,刘泽.受体阻滞剂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97-2699.
[2] 孙艳.常见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2.
[3] 薛卫红.老年心血管病整体护理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2.
[4]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5-346.
[5]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6] 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7] 张佩雯,文桂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J].现代医院,2008,8(8):92-93.
[8] 刘华,刘旦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2):410-411.
[9] 王正英,彭敏.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70-71.
篇8
关键词:碘对比剂 急性不良反应 ABCDE-D急救护理模式
随着多层螺旋CT大型设备的广泛应用,CT增强扫描已成为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查中使用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1-2]。对比剂给药后1 h内发生不良反应称为急性不良反应[3]。何平根等[4]报道,94.4%的不良反应均为急性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轻重不同,严重者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一旦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早期规范救治非常关键。ABCDE-D急救护理模式是运用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初级评估模式,即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暴露),每项评估发生异常立即处理,优先保证气道、呼吸和循环的稳定;最后神经功能障碍是指评估患者病情后,根据医嘱应用肾上腺素[5]。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患者中应用ABCDE-D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42例、女158例,年龄8~86(51.39±14.56)岁。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接受CT增强扫描的每例患者在检查前均由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署CT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查事项
使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仪器、普通CT增强检查仪器及欧利奇高压注射器,选择右侧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使用18~22 G套管针静脉穿刺,通过程序法注射碘对比剂,CTA注射剂量0.5~0.9 ml/kg、注射速度4.0~5.2 ml/s; 普通CT强化注射剂量0.9~1.3 ml/kg、注射速度2.5~3.5 ml/s。本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300 mg/ml)和碘普罗胺注射液370(碘浓度370 mg/ml)。检查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使用对比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综合评估病情、询问既往史、现病史和过敏史,排除禁忌证、评估风险因素、心理疏导,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程度的水化,将药物加温至37 ℃,检查后充分水化,观察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
1.2.2 急性不良反应ABCDE-D急救护理模式
注射碘对比剂后30 min内发生病情变化,排除患者基础疾病或者其他临床因素引起的相关症状后,优先考虑发生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按照ABCDE-D急救护理模式配合医生给予现场处理,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病情稳定后立即转运至急诊科或病房。见图1。
1.3 评价指标
分析总结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检查项目、放射科抢救时间以及轻、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比例,放射科抢救时间定为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到患者离开放射科。救治效果包括放射科救治过程中有无其他突发不良事件;患者最终随访结果包括治愈、好转、恶化和死亡。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300例患者均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普通CT增强201例(67.00%),CTA 99例(33.00%);轻度不良反应246例(82.00%),主要表现为发热、散在荨麻疹、皮肤瘙痒、头晕、口唇/头皮/舌根麻木、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干咳、打喷嚏、鼻塞、眼睑水肿、腹部不适、胸闷、乏力、结膜充血、耳鸣/听力下降等;中度不良反应25例(8.33%),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声音嘶哑、全身荨麻疹、颜面部浮肿、皮肤潮红、表情淡漠等;重度不良反应29例(9.67%),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大汗、血压下降、抽搐及呼吸困难等。
2.2 本组患者救治情况
本组均按照ABCDE-D急救护理模式配合医生,给予全面评估和现场救治,246例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在CT室观察30~60 min后,观察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安全返回病房或到门诊继续就诊或离院,治愈率为100%;54例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患者在CT室进行现场救治病情稳定后,由医院急救小组接回急诊科或由主管医生接回病房,放射科抢救时间(22.72±15.08)min, 抢救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患者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3.1 提高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认识
碘对比剂主要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其中每类又包含单体和二聚体,其中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6]。尽管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已取代以往的离子型碘对比剂,使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不良反应按照注射后的发生时间分为急性反应、迟发性反应和极迟发性反应,最常见是急性不良反应,88.9%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15 min内[8-10]。因此,注射碘对比剂后应严密观察30 min, 一旦出现急性不良反应,应立即处理,强调早期识别和影像科现场救治的重要性。
3.2 培养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和降阶梯思维
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尤其是重度不良反应,早期救治应强调时效性,培养护理人员急救意识,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应用降阶梯思维模式,评估是否严重过敏反应所致,做好现场抢救的一切准备,并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3.3 应用PTC培训模式规范培训
PTC主要培训对象是急诊和院前急救人员,以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程序和措施,处置各类创伤患者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临床医生应对创伤患者的紧急处置能力[11]。PTC模式强调以第一时间解除生命威胁和提供生命支持为目标,强调时效理念,要求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并处理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为转运和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12]。PTC以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显露)为主线,进行评估和紧急处置,要求2 min内完成初步检查,在现场以最短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我们应用此模式培训影像科护理人员,提高其急救意识和现场处置的能力。
3.4 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在影像科使用碘对比剂的护理单元均配备急救车和监测设备,急救车内物品和药品均与临床科室相同,满足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和呼吸、心搏骤停时抢救的需要,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管理,护士长定期检查,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
3.5 定期应急演练
相对于临床科室而言,影像科意外事件发生率低,护理人员参与抢救机会少,容易遗忘培训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遇到意外事件时能够正确处理、及时抢救,定期进行模拟情景演练,每季度进行ABCDE综合评估、肾上腺素、紧急处置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3.6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急性不良反应的救治需要影像科的现场抢救、急诊或病房的后续治疗,当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在积极现场救治的同时,早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如拨打院内急救电话或住院科室的电话,边抢救患者边迅速转运,缩短患者获得更专业救治的时间,稳定生命体征,促进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影像科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碘对比剂的急性不良反应,严格管理对比剂的使用,熟悉急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培训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养急救意识和降阶梯思维,做好碘对比剂使用前综合评估,重视高危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合理掌控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度,严密观察、早期识别,一旦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按照ABCDE-D的急救护理模式立即参与抢救,畅通急救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Qureshi N,Shah A,Eaton R,et 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CT in nodule characterization:How we review and report[J].Cancer imaging,2016,16(1):16.
[2] Egbert R,De Cecco C,Schoepf U,et al.Delayed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4,203(6):1163-1170.
[3] Ronco C,Stacul F,McCullough P.Subclinical acute kidney injury(AKI)due to iodine-based contrast media[J].European Radiology,2013,23(2):319-323.
[4] 何平根,王广平,崔纪民,等.18例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2):204-206.
[5] 苌海华,李超乾,王威,等.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378-1379.
[6] 周代全.非离子型与离子型碘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对比研究[J].国外医学,2000,23(3):142-145.
[7] 慕朝伟,吴永建,袁晋青,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过敏样反应[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3):172-175.
[8] 张振红,解丙坤,洒盼盼,等.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病例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7-79.
[9] 刘贺萍.如何防治碘对比剂过敏样反应[J].临床误诊误治,2017,10(30):123.
[10] 曹建勋,姚国立,张康燕,等.20418例CT检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11):82-86.
篇9
关键词:护理;技能竞赛;体系;院校合作
一、高职院校的护理技能竞赛存在共通性
1.重视培养精英,忽视教育的普遍性,学生的参与率低
一般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举行竞赛都是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日子:如“5.12”、校庆等,抑或是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比较大型的技能竞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比赛效果和给学校争得荣誉,学校都会指定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参赛,并安排教师对预选学生进行单独培训。这就导致只重视精英培养而忽视了教育的普遍性。因此,学生的参与率很低,也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竞赛项目少并且不成体系
在竞赛项目的选择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选择“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操作性和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学生往往在大二、大三才会开始接触,大一的学生暂时还不会涉及这些学习内容。因此,竞赛项目的选择范围较小,并且很随机,不成体系,没有和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竞赛更重视操作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比如职业认同感、心理素质、沟通技巧等。而要成为一名
优秀的护理人员不是只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就够了,还需要
良好的职业形象及职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等,这就需要制订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护理竞赛体系,达到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
3.竞赛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安排上,都会选择临时指派一名或几名教师全权负责,但没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而负责竞赛的教师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遇到问题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交流。因此,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也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教学和临床的差距较大,不能学以致用
临床知识的更新较快,书本知识的更新往往要滞后于临床知识。这使得学校培训的很多操作内容无法应用到临床,这种现状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增加了临床带教教师的工作量。
二、构建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竞赛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竞赛,再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等赛制规定,层层选拔,选出优胜者。其重视教育的普遍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从大一直到毕业,根据学生每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举行相应的竞赛活动,并制订详细的竞赛计划。在举行竞赛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不足之处,要随时修订计划,使竞赛计划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第三,在竞赛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主要导向,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大一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护士执业形象、护理礼仪,团队协作能力等;大二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等,再通过临床护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提前了解一些临床护理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大三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敬业精神、职业能力及面试能力等。通过三年有计划、系统的培训,相信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四,在竞赛的形式上多样化。竞赛形式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根据竞赛内容选择合适的竞赛形式,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成立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管理委员会,分工明确,在竞赛过程中有任何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事宜均由相关人员完成。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采取院校合作方式,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竞赛项目的筛选、竞赛标准的制订、竞赛现场的指导和评价、竞赛评分标准的制订等,都由合作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及指导。这种院校合作的方式,大大地缩小了临床与教学的差距。同r,院校合作方式使学生能尽早地与临床护理接触,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临床专家的指导还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七,院校合作的方式,使医院和学校得到了双赢。对于教师而言,院校合作的方式,使学校的教师学习在和临床教师共同商议竞赛细节、制订评分标准的同时了解到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临床先进护理知识,使在校教师更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对于临床护理教师而言,通过多次担任竞赛评委,对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医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临床护理教师也可以从在校教师这里,获取一些护理教育方面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双方都获益匪浅。
三、结果
1.两组护生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入学分数、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条件均衡可比。
2.两组大专护生职业认同的得分情况及比较分析
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关键词:新护士;工作笔记;手术室
工作笔记是作为手术室新护士随时且随身携带的文字性记录本,它的应用不但可以及时记录手术配合要点及工作流程,避免差错的发生,可以提高新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新护士的自信心,提高护理质量。工作笔记制度在我科实践与应用两年多来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为2009年7~12月由新进科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共2268例;B组为2010年1~6月由新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共2646例。对采用护士工作笔记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总体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并随机对我科室护士、进修护士及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限回收率为100%。
1.2方法 A组:新护士自主采取方法,记忆并完成每日护理内容。B组:新护士采用科室提供并随身携带工作笔记,并将每日护理内容记录在工作笔记中。
1.3新护士工作笔记
1.3.1新护士当日完成的笔记内容 ①术前1 d访视患者:通过阅读病例,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主刀医生、各类化验检查,向主刀大夫了解手术方式及手术中需要的特殊物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对手术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加强术前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对手术的担扰和恐惧感;②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和术前准备情况,清点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微笑耐心的指导患者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术中及摆放时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1]。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静脉管路通畅;③记录配合手术所用的一次性无菌敷料,配合步骤及注意事项,力求做到稳,准,快,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妥善处理标本;④手术完毕后守护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待患者完全清醒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到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⑤总结每日工作的心得。
1.3.2新护士工作笔记的应用 ①将术前访视的患者信息及化验结果转抄在工作笔记上,核对手术患者或每完成一次护理内容后划去完成内容,有新增护理内容再转抄到笔记本上,提前1 d预习次日手术,查阅相关的手术配合要领及注意事项;②同当日手术方式与以往同一医生或不同医生的手术习惯和方法进行比较,用红笔做标记,若有新增的内容做好醒目的记号,以便自我督促及时完成新增内容的记忆;③每日下班时再次检查笔记本上完成的情况,对未完成内容及时查漏补缺,并做总结评估;④工作笔记每天交于带教老师,共同讨论当天所学知识点,并主动向带教老师请教所遇疑点、难点,护士长每周对工作笔记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带教老师及护士年度培训考核成绩挂钩。
1.4评判标准 根据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比较,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护士记事本后进行问卷调查。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查。
2结果
2.1 2009~2010年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总体评价的满意度调查比较,见表2。
2.3应用工作笔记后问卷调查,见表3。
3讨论
3.1防范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安全 新护士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较易发生自身差错等缺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新护士记事本通过文字沟通形式,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细节在工作笔记上进行简明扼要地记录。护士工作笔记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种补充与延续,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因此工作笔记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也便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落实科室新规定,避免了简单的头脑记忆而导致的信息丢失,弥补了工作的不足及遗漏。此外,通过工作笔记可及时查阅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避免因为个人主观原因而造成的护理缺陷。
3.2提高新护士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促进了个人业务能力 工作笔记的应用促使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加强了与外科医生的沟通,其术后主动查看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并及时记录总结经验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明显增强,并促使他们能够连续、动态的观察手术的进展,使新护士在工作中更注意细节护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利于他们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新护士业务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减少差错而言,工作笔记制度是一种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两组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问卷调查中100%护士认为,通过护士记事本对减少工作中的护理差错的发生,能提高护理工作细节,能增加护士工作安全,短时间内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整体素质。100%的护士长认为通过护士记事本对护理管理的提高有帮助。
3.3增加了工作的计划与预见性,强化护理工作细节 通过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把患者的信息及化验单结果等转抄在工作笔记上。对手术患者有全面的了解后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工作记录很详细,且每完成一项划去一项,新增的内容有明确的标记,能一幕了然的提醒新护士,检查自己工作完成情况,减少了"记不清、好像是"等模糊的概念发生。
3.4体现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工作笔记使新护士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待患者进到手术室能与患者有共同话题,减少患者因对手术室环境陌生而造成的恐惧[2]。提前复习相关手术方式的配合步骤,真正体现了对患者连续、动态的观察。使护士工作中更注意细节的护理,有利于新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充分运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最大化的体现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增加了新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团队的认可度,也促进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
4结论
工作笔记能增加手术室新护士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增加了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临床细节护理。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