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

篇1

1.1对象选取江西省2所县级综合医院、2所县中医院、1所医院兼办养老院的二级医院呼吸、心血管等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及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共2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院的护士,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5名相关专家基础上自行设计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②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状况:是否接受过培训。③培训意愿:有无必要接受培训、有必要接受培训的原因、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目的、希望的培训方式、希望的培训师资、希望的培训时间(培训原因、目的、方式、师资可选择多项)。④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护士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分别以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选项进行选择,14个条目培训需求按护士的培训要求以十分需要、比较需要、一般需要、不太需要、不需要5个选项进行选择。问卷内容效度指数和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和0.923。

1.2.2调查方法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与所选取医院的护理部取得联系,在其协助下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病区的所有护士,征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记名填写,20min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2%。

1.2.3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率进行描述。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202名护士中二级医院164名,占81.19%;一级医院38名,占18.81%。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19~54(32.01±9.02)岁。工作年限:1~5年的67名,占33.17%;6~10年29名,占14.36%;11~20年60名,占29.70%;20年以上46名,占22.77%。学历:中专69名,占34.16%;大专98名,占48.51%;本科及以上35名,占17.33%。职称:护士92名,占45.54%;护师58名,占28.71%;主管护师及以上52名,占25.74%。

2.2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现状202名护士中,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的49名,占24.26%;从未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153名,占75.74%。

2.3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意愿

2.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低下,急需加强在职培训本调查结果显示,江西基层医院在职护士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的比例低,75.74%的护士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程度最高,占19.80%,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掌握程度最低,仅为0.99%,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能力仅为10.40%。分析原因,一是我国老年护理长期以来被归入成人护理范畴,老年护理专科教育存在断层[9],导致现在在职的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护士在学校未接受老年护理学的正规教育;二是我省护理在职继续教育和临床考核中缺少老年护理方面的内容,导致绝大部分基层医院护士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依附于常规缺乏专科性,往往仅凭经验给予老人护理,与当前要求高质量的老年护理需求极不匹配。建议护理院校对在校生加强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教育和考核,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及资格晋升考试增加老年护理专业内容,管理者尽快制订有效培训制度和方案,并加以推广和实施。

3.2基层医院护士培训意愿强烈,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本调查结果显示,94.5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说明护士培训意愿强烈、需求较高、态度积极。由于老年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对护理的需求和依赖比其他年龄段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老年慢性病、常见病以基层医院治疗护理为主,针对老年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预见老年人潜在危险因素及问题等,是基层医院护士工作面对的问题,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机构对老年专科护士有需求,且需求呈上升趋势。开展并完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医院老年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老年护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将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和福利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订,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与岗位任职资格、职业挂钩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有效的学习自觉性。

篇2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篇3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96-04

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卧床患者多,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此护理难度较大,加之老干部心理变化较复杂,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因此,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对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是一种适应惯性运行质量的全面管理方法,又称戴明环。PDCA四个字母代表的含义为: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2,3]。PDCA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4,5]。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始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执行PDCA循环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0人。入选条件: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过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批准后再开展工作。其中选择2012年11月后进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2012年1~11月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7岁,平均(73.75±12.39)岁,病种分布:心脑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3例,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种分布和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一病区由一名主管护士进行监督管理,每天进行三次定期巡房,对老年干部病房患者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进行一次病情和护理问题的答疑讨论会,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时长为1h。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具体如下:(1) P计划阶段:根据老干部病房2012年11月前的病历数据、患者问卷分析、患者及家属访谈、护理人员讨论会等发现现存的护理问题,在收集了以上数据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没有心理健康存档、没有规范的巡房流程、没有专人对病房设施进行管理等。在了解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我院提出了管理目标,并设置了具体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方案。管理目标为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丰富病历评估范围、扩展护理范围、增强护患联系。(2)D执行阶段:入院前进行将心理健康存档内容加入患者的病历,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安排心理咨询。减少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一个护士分管4~6名患者,对患者进行专人护理、心理疏导,包括洗头擦浴、修剪指甲。要求护理人员参与心理知识培训,要求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不良状况并能够做出积极处理,此外示范病区还安排了2名已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主管护师担任心理疏导员。实行排班护理制,在交接班时进行资料交接和签字确认,有利于明确责任,保证各排班时间内的护理工作到位。切实落实卧床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在进行了各项护理如口腔护理、梳头发、擦身、擦阴等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身体情况记录,有助于后期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由于老干部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素质水平高,自我保健能力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值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并能够对患者及家属做出相关指导。安排专人进行病房设施检查,对病房内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防止由于设备损坏引起的患者受伤等情况,对日常护理进行流程规范,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正确的工作方式。(3)C检查阶段:每周由病区主管护士进行护理情况评分,考察护理情况,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和反馈机能;每个月由护士长对全院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督导,对护理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了解护理中遇到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护理制度调整。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等进行现场考察,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处罚,并进行现场示范等培训。(4)A处理阶段: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质量、病历合格情况、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公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对效果较好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对需要改进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调整,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一般采用对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情况对比和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以体现院方的护理状态和护理水平,好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而患者满意度是对病房护理质量的最直接评价[6]。

本次研究使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知识理论考核表和护理知识实际操作评分表,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确保每个月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被考核到,每位护理人员两次考核间隔大于25d。患者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个月内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设定P

2 结果

2.1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采用试卷考核或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对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两个部分,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6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注:*P

2.2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使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8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满意度分为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具体见表2。

表2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注:*P

3 讨论

3.1 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自2012年11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以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工作开始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工作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长期、不间断地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改进。老年干部病房是一个特殊群体,针对老年干部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老年干部对护理工作要求高等特点[7],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不断地循环讨论和重复调整,有效发现和处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盲区,提升对老年干部的护理操作效果,全方位地给予老年干部生理和心理护理,使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从病历合格情况、考核数据、病区卫生情况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切实体现。

3.2 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水平

在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的管理下,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以爱心、耐心、细心服务于老年干部患者,对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了病区的卫生环境、护理氛围和医患沟通情况;此外,通过定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管理培训等环节,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显著的提高,正如统计分析的结果所示,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由 (72.38±8.21)分提高到(81.72±6.92)分,护理操作知识得分由(69.48±7.45)分提高到(86.32±5.71)分,这体现出定期培训和考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改善,因此护理人员也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其次,通过科学的管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强化和动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根据研究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41.67%提高到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 存在的不足和思考

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PDCA循环管理中,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例如:需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方面培训,老年干部病房患者在心理上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更专业的疏导和异常心理识别能够预防老年抑郁症等的发生和恶化。此外,适合老年干部的锻炼工具和设施还需要开发和配置,我病区的锻炼工具一般来说还是普适的,没有特别适合老年干部患者的锻炼工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和活动护理还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管理[9]。应当开展更多的家属沟通活动,老年干部病房往往是老年干部长期住院,因此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教育以及家庭护理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老年干部患者出院后适应家庭生活和家属进行家庭护理也有帮助[10]。

综上所述,根据文章数据可以看到,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老年干部患者对院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平. 个性护理模式在老干部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64-267.

[2] 王洋,玄英哲. 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91-192.

[3] Fukui T.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Editorial: 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DCA cycle[J]. 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2,101(12):3365-3367.

[4] Vogel PA,Vassilev G,Kruse B,et al. PDCA cyclus an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a basic tool for reduction of wound infection in colorectal surgery[J]. Zentralbl Chir,2010,135(4):323-329.

[5] 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6] 周如女,罗玲,周嫣,等.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7] 张欣.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47-49.

[8] 侯惠如,王晓媛,勇琴歌,等. 老年干部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成效[J]. 护理学报,2012,11(3):275-277.

[9] 王艳,康金兰. PDCA循环在口腔科清洗消毒室工作中的应用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848-849.

篇4

1.1起步较晚,观念落后

我国老年护理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政府对老龄事业的关注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无论社会、学校,还是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仍缺乏足够重视和正确认识,尤其缺乏各层面的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支持。同时由于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偏见及其他种种原因,存在着部分护生择业视野狭窄,不愿从事老年护理职业,学校在择业指导上有待改进等问题。正是由于对老年护理认识的落后观念,导致了老年护理教育的滞后发展。

1.2专业设置缺位大,课程教材不适合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老年护理专业没有被设置,在特设专业中也未被提及,提到的老年管理类专业,仍然归属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李靖等指出,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医学院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决定启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护理专业被列为四个紧缺人才优先发展专业之一,老年护理成为一个专业方向。目前,少数院校已经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但其设置数量太少,与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相去甚远。关于教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生部在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增加了《老年护理学》选修课程,至2007年改为专业课。目前与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相适合的规划教材仍缺位,只有各院校自己编写的教材。近年,少数院校虽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但在课程体系上仍依附于临床护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亦类同,失去了老年护理专科特色。

1.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训基地普遍空白

目前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实训室,多是依附于临床护理或康复医学,实践技能训练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达不到实验目标。据调查,各院校普遍没有设立校外老年护理实习基地,也没有与专业相匹配的毕业实纲,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普通护理专业一样去临床医院实习,实习科目及时间亦与普通护理专业类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培养质量。

1.4师资严重匮乏,项目研究有限

目前,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绝大多数是普通护理专业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或临床护理工作的教师,基本没有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更没有系统接受过老年护理的专业化师资培训,针对性和专业性差,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没有就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实证研究,也没有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1.5在岗教育不到位,在岗人员亟需培训

有调查显示,在岗人员接受老年护理教育的,学历教育占9.4%,毕业后岗位培训占84.4%,可见90%以上需要进行继续教育。按照国际标准推测,我国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养老服务队伍不足30万人,且拿到职业资格证的只有10%左右。据各地调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人数偏少、年龄偏大、职称偏低、专业知识和技能亟需提高及单位对老年专科护士重视不足等问题,且都是由一般护士转型而来,或由没有经过专门老年护理教育培训,没有注入资质的护工承担,很难达到老年专业护理宗旨和要求。

二、对策

2.1转变观念,为老年护理教育迅速成长创建环境

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如把老年护理专业纳入各级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不同人群接受老年护理教育需求。同时,要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机制,努力营造“政府搭台,院校唱戏”的良好局面。

2.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

2.2.1增设专业,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之一就是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与其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三级老年服务网络,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将纳入各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2012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3年9月6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新目录》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规定下来。日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可根据社会需要、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专业学科属性范围内自主确定专业方向,这无疑为老年护理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级医学院校应抢抓机遇,尽快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或专业方向,探索符合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应对老龄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

2.2.2加强内涵建设,确保优质人才培养

随着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对老年护理专业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必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推动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技能,强化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要在原临床医院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学院、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合作共建的实践实训基地,并扩大到社区、家庭、养老及临终关怀机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3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

尝试增加老年介护、老年服务、老年管理等专业教育;探索与社会医护机构、境外发达国家(地区)联合办学,如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联合培养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等。目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已经与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已经有2批学生去韩国东明大学访学,也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大学和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合作“3+1”的学历提升项目,以期借力发展。

2.4推进继续教育,使老年护理优质人才迅速成长

篇5

【关键词】照护者;老年;鼻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19-02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就我国而言,卫生资源紧缺,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另一方面,大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长期住院。由于各种病因不能经口进食而由胃管供给营养的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存在,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多[2].本研究对出院居家老年鼻饲患者的照护者进行鼻饲专项专业指导,观察居家老年鼻饲患者鼻饲的效果包括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照护者的鼻饲能力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照护者入选标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应急观察表达能力,年龄30-55岁,以女性为主,研究期间照护者固定。患者入选标准:年龄60岁以上,疾病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除需鼻饲外均符合出院条件,家里备家用吸痰器和氧气枕应急用。排除标准:患者或家属不愿意或者配合欠佳者、照护者培训不合格者、观察期内非鼻饲引起的疾病复发者。

1.2 方法

.照护者的培训:患者出院前一周,由护士对照护者进行鼻饲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患者鼻饲的理由、鼻饲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防止误吸及误吸时的紧急处置、鼻饲液的合理配置及营养搭配、如何防止便秘和腹泻、如何防止滑管和堵管等、如何吸氧及吸氧注意事项、如何记录等。培训合格后患者出院回家,由照护者在家里鼻饲。第一周由护士上门查看照护者的鼻饲能力并予以适时指导,后三周电话随访,必要时上门指导。鼻饲管滑脱、堵管需重置时由护士上门安置。

1.3 评价指标:一月后,住院和居家鼻饲并发症比较见表1,根据人体测量学比较患者住院和居家营养状况见表2,照护者在医院和家里的鼻饲能力比较见表3。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鼻饲并发症和照护者鼻饲能力比较采用卡方(X2)比较,营养状况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均以(P

2 结果

老年鼻饲患者住院和居家鼻饲并发症、营养状况、照护者鼻饲能力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鼻饲即鼻饲法,就是将导管通过鼻腔插入患者胃中,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脑卒中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补给,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康复期较长,患者需要长期留置鼻饲管,出院后管道护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和照顾者[3]。我国是众多老龄化国家之一,由于我国老年福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所以有相当部分的老年鼻饲患者均在家中由家庭照顾者进行照顾[4]。因此对照顾者进行鼻饲能力专项培训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显得很有必要。

3.2 院外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家庭老年鼻饲患者照顾者存在受教育程度低、非亲属占很大比例、照顾时间长短不一,普遍未经过相关卫生知识培训等问题。由于照顾者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家庭老年鼻饲患者更易发生鼻饲并发症[5]。鉴于此,本研究对鼻饲照护者进行选择和培训后,居家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与住院期间相比,鼻饲并发症较住院无增加,提高了居家老年鼻饲患者的安全性。

3.3照护者除了掌握鼻饲操作能力外,还需要了解营养方面的知识,正确掌握鼻饲液的配置方法,包括食物的种类,营养素的搭配等,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出院前一周营养护士对照护者进行营养配方的培训,照护者掌握鼻饲液的正确配制方法后方能进行家庭鼻饲。患者出院后,营养护士每周进行家访或电话询问鼻饲液配置是否正确,不正确者上门指导。由表2可见,从人体测量学角度评价老年鼻饲患者居家鼻饲1个月后与住院期间营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照护者接受鼻饲培训后能够保证居家老年鼻饲患者的营养需求。

3.4 老年患者鼻饲的发生率高,具有长期性。在其他疾病均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具备出院条件时,仅仅因为鼻饲而长期住在医院中,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首先从卫生经济学方面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其次,长期住院,容易引起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医疗费用,最后,患者不能回归家庭,难以享受到家的温暖,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变,负面情绪改变可能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再次引发感染等形成恶性循环,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居家鼻饲为此类患者回归家庭提供一条较好的途径。

3.4 随着照护者鼻饲时间的延长,表3表明照护者鼻饲能力较住院期间培训时比较,其鼻饲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见照护者接受鼻饲专项培训后,能够胜任居家老年鼻饲患者的喂养,为鼻饲患者回归家庭提供了可能。

3.5照护者经过培训可以进行家庭鼻饲,但是毕竟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居家鼻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比如严重并发症窒息时缺乏医护人员专业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因护士对照护者培训及上门或电话指导到位,没有出现鼻饲严重鼻饲并发症。但目前医院护士编制不足,难以做到长期对每位居家鼻饲患者进行上门指导。因此,我国加快发展社区护理,显得尤为紧迫。社区护理是国内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6],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处于起步阶段,模式单一。同时我国护理服务一直重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较为薄弱,居民接触社区护理机会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没有上门更换胃管服务,病人要换管,必须回医院更换或专业人员上门更换[7],而且照护者常常忘记更换胃管的时间,增加鼻饲并发症的风险。如果社区护理发展好,可为居家鼻饲患者建立鼻饲档案,纳入社区护理监管,可避免鼻饲老人长期住在医院,让老人尽量能享受家庭的温暖,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做一个健康的鼻饲老人,大大提高居家鼻饲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主编.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费益君,家庭老年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286-288.

[3] 王艳萍,杨希真,董伯素,护士家庭跟进服务提高脑卒中鼻饲患者的生活质量[J].护理杂志,2012.29(8):5-7

[4] 徐永能,卢少萍,申铁梅,等,护理干预对家庭老年鼻饲病人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64。

[5] 费益君,罗建勤,方秀莲,等,家庭随访指导老年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45-147.

篇6

跌倒不仅是OP骨折最常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而且增加了OP性骨折的发生率,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跌倒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但老年人群对其危害性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老年人对于如何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意识缺乏,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在“老人院”,老年人OP患者集中,跌倒发生率高,而目前“老人院”的护工绝大多数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服务水平远远达不到职业要求。本研究中护工接受培训前的OP知识和协助康复治疗护理操作摸底考查表明,处于较低的得分水平,表明多数护工不了解OP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要减少跌倒的发生率,就必须提高护工的知识水平和照护能力。运用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培训方法,帮助仁爱“老人院”护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通过指导护工对OP危险因素的分析,实施防跌倒的干预措施,护工较好地掌握了OP的基本知识和防跌倒、缓解疼痛的多种操作技能;与培训前比,考核成绩有明显提升。结果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培训方法获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培训后,护工对于确定跌倒的危险因素和实施恰当的干预措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老人院”护工接受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在护士的督导下“老人跌倒危险护理措施表”得到有效的实施;“危险度”和“跌倒率”比培训前降低了。可见,通过有效培训可使护工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正确掌握OP相关的知识,对防跌倒和提高OP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循证小组通过对OP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对护工进行考查和调查后实施针对性培训,使护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OP危险因素和跌倒所致机体损伤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成为老年人致死的原因。因而,在任何时侯,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加强防跌意识,以预防为主。

3实行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充分考虑了OP患者各级“危险度”和护工的学习接受能力,要求在岗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对护工的协助护理操作质量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跌倒风险管理的护理质量。循证健康教育立足于当前最新、最好、最正确的证据之上,使健康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循证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在“老人院”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决策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推动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

4小结

篇7

随着疗养事业和康复医学的发展,疗养对象的年龄结构也越趋向老龄化,疗养员中老年病、慢性病较多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疗养期间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和急性伤病的急性发作时有发生。由于疗养院布局分散,疗养员是按级别、职业、专业等编科,因此,在疗养员发病时护士常常是第一到场的。在面对发生急症时的复杂病情,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护理专业知识、疗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多学科急救医学和急症预防知识,使得在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时,能够沉着、果断、争分夺秒、独立完成诊断和处理好每个环节的急症护理,使病情化险为夷[1]。

1 影响护士急救技能的原因

1.1 主观因素。许多护士在思想上存在这样的想法:一是疗养院与医院不同,疗养员主要是来玩,有病的不会来疗养,出不了什么大事,只要服务好就行。二是反正在部队不会干一辈子,转业后也不再从事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不善于接受新知识,使得专业技术难以提升。

1.2 客观因素。一是由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目前从事护理临床一线工作的多数是以工作2~5年的护士为主,护龄趋于年轻化,临床技术和工作经验缺乏。二是受急救技术使用频率的影响,使一部分急救技术较强的护士难以保持急救技术的永久性熟练程度。

2 对策及措施

2.1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利用“5・12护士节”大力表彰优秀护士,请本院老同志谈体会讲工作经验。使护理人员逐步认识到随着疗养对象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疗养员中老年病、慢性病较多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一人患多种疾病的多,患心血管疾病的多,尤其是老年疗养员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神经系统敏感性差,痛觉不敏感,对疾病的反应性差,以至病理改变严重而自觉症状轻,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忽视。还有一些患慢性病疗养员自尊心较强,加上受慢性病的长期困扰,对病情变化有麻痹思想,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不愿倾诉。因此疗养院不仅仅要保证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吃好、玩好、住好,得到康复保健指导,护理人员更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克服麻痹思想,勤观察、善发现,防患于未然,使疗养员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疗养期。

2.2 强化业务训练,提高急救应急能力。

2.2.1 加强组织,全面施训。

2.2.1.1 根据护士的职称将护士分成护士组和护理骨干组两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分层训练。护士组:以“三基”理论和11项护理技术操作为主。掌握常用的疗养护理操作以及常见老年病的护理,独立完成一般护理技术操作,基本掌握急救器材的操作使用,基本掌握老年急症的抢救配合和病情观察。护理骨干组:以“三基”理论、常见老年病诊断知识和急救器材的操作使用为主。熟悉本学科的进展状况,了解掌握急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新理论,掌握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病情观察。

2.2.1.2 为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为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对全员进行战时护理技术训练:战时自救互救五大技术,战时复合伤、多脏器衰竭及并发症的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2.1.3 利用疗养淡季将护士轮批送到治疗医院进行学习、锻炼,重点到老年病科、心血管科和急诊科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2.1.4 根据我院地处南方、海边,气候潮湿、疗区地势落差较大,疗养员易出现跌倒、滑倒、外伤(在海边被礁石刮伤)、溺水(海水浴)以及老年病季节性发病的特点,对海水淹溺的抢救和心肺复苏等救治技术进行专题授课和培训。对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仪器操作进行强化训练,组织各种老年病突然发作和突发事故的抢救模拟演练。

2.2.2 加大投入,提高训练效果。为增强训练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疗养用房整治为契机,建立护理示教室,并购置了教学光碟、训练模型和器材,为实施训练提供了保障。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模拟授课,进行示范表演,使训练活泼生动,可视性强,大大的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2.2.3 以考促训,全面提高。利用“5・12护士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知识竞赛、护理技术操作比武、急救模拟表演,通过考核、比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技能水平,扩充了知识容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态势,从而激发护士获得知识的迫切感[2]。

2.3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和成人自考,组织全院护士参加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函授大专的学习。护理部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知识,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护士长参加军区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和培训,科室坚持定期开展小讲课及单病种护理查房。护士通过努力学习和积累经验,以获取新知识而有成就感,使自学成为快乐的学习,并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使护理队伍的应急救治综合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390-391

篇8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社区护理;护理需求;护理教育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人口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也面临着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1,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人老龄化社会;2011年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58.8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00%,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14.5%,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三,成为老龄化进程最快的省份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上升到20%,可谓“超老年型”,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在2040—2050年达到25.5%,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江苏省老龄化呈现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多、留守老人比例高等特点,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发生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加上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和适应能力的降低,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老年护理成为卫生事业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老人居家养老的心愿迫切需要社会性的服务机构和组织承担起养老的责任,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焦点。

1 老年社区护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1.1 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的医疗救治逐步转向对卫生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再仅仅作为医生的助手,而将与医生、药师等其他技术人员一样,成为整个医疗保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共同承担医疗保健任务。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纯照顾生病的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地研究对疾病的护理扩展到所有影响人的健康的领域。

1.2 护理人员的匮乏使老年社区护理面临严峻考验 卫生主管部门的权威数据表明2,2011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89人,远低于发达国家6.25人的平均水平,医护比1:0.79,与卫生部2015年医护比1:1的发展目标相差甚远。目前,世界医护比平均比例为1:2.7,亚洲平均医护比大于1:2,我国香港地区、英国、泰国、德国以及日本等都超过了1:4,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甚至超过了1:6。护理人员整体情况姑且如此,老年社区护理人员情况则更不容乐观。目前江苏省社区护理人才量、质严重欠缺,至2011年底,注册护士约14万人,社区护士仅占3%,在社区卫生机构中,医护比约为l:0.346,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2—4)。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虽达到60%,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三级综合医院,社区护士普遍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知识老化、社区护理知识匮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由单纯护理治疗服务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1.3 老年知识的教育和训练不足制约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步提高,要求护士的职责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精神关怀、心理慰藉。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培养的护士大多只适用于一般普通护理岗位(群),如内科护士、外科护士,而对于社区护士,缺乏专业的专科培训。不少发达国家已采取相应措施:北欧,老年护理人员多为本科以上,毕业后须接受一年以上的社区护理专科训练;美国,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护理人员须经相关培训并通过认证考试;日本,高等医学院校普遍设有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专业,学员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3。然而,我省的老年社区护理专业性教育远远没有成熟,如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老龄化和护理角色多元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导致知识传授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相当数量的护理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未经正规的老年护理培训;重护理理论、轻护理实践,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导致老年护理实践技能不足,不能满足广大社区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

1.4 社区护理工作不尽人意 调查表明,老年护理的需求占社区护理的70%,城市老人的护理需求率高达50%以上。但目前,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距较远,一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虽然开设了不少家庭病房,但主要针对患者,其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够完善;二是以大中医院为中心,忽视了基层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表现在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方面,没有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据调查,超过2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而目前实际能提供的服务与老人的需求相差4—5倍。50%的老年人因为社区服务机构在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2 人口老龄化的护理需求现状

2.1 身体护理需求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竭,各脏器组织逐渐衰退,其功能普遍降低,如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以及腰、肩、膝的不适;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的病变;胃肠功能退化引起的便秘等。诸如症状均需要有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根据全省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4,60岁以上老年人中无重要脏器疾病的仅占20%—25%,74%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病。影响我省老年人身体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此外,便秘、老年痴呆、白内障等非致命性疾病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2 心理护理需求 老年人的情绪纷繁复杂,常见不健康的心理精神状态有3种:

2.2.1 孤独失落感 孤独、寂寞、失落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环境中生活,患病后更加明显,严重可产生忧郁症。

2.2.2 忧虑抑郁感 老年人从几十年繁忙的工作到退休,这种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会使他们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烦、怀旧的心理,觉得事事不如愿。

2.2.3 烦躁易怒,情绪改变 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5,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兴奋、激动,易发火,喜欢唠叨,与人争论等。

2.3 社会护理需求 老年人在社会角色方面,面临着从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角色,过渡为以家庭为中心的闲暇角色,社会交往范围变窄、收入减少,以往的社会地位改变。随着人口高龄化、家庭的空巢化和小型化及社会流动频繁,“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失去全方位养老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老人的生活照料将依赖于社会性的服务机构和组织,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将肩负起养老的重担。

3 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

3.1 专业规范教材缺乏 传统老年社区护理教学只是在临床护理教学的基础上,简单的增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课程,学习内容不明确。目前,江苏省大专院校还没有统一的老年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内容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使得老年社区护理的教学内容处在不确定的状态。

3.2 教师认知局限 老年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在服务理念、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老年社区护理教师多接受临床思维模式的教育6,大多未接受正规的老年社区护理系统培训,思想观念未发生根本转变,这是目前制约老年社区护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我省各大专院校院的护理实习生更多的是到综合性医院实习,仅在实习阶段安排1—2周的社区实习,知识传授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社区实践经验缺乏,学生普遍未能认识和理解社区老年护理的真正内涵。

3.4 社区护理缺乏吸引力 对2009—2011年护理专业1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2.3%的毕业生选择到综合性大医院就业;2.0%的毕业生选择转行;5.7%的毕业生考虑如不能进综合性大医院,选择到一级卫生院。可见,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这也是社区护理教育很薄弱的一环。

4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高等护理教育应对

4.1 确定培养目标 老年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当今的老年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还需有足够的人文、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人际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等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老年社区护理队伍不仅是专业护理人员,还包括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这些人也承担着大量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疾病的护理,但是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缺乏从事老年照料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他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

4.2 完善课程结构 护理教育需改变以往偏重于教师“教”的传统,注重教学与实践相衔接,重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和特点,合理设置课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对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选修课以专业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为依据,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伦理学、老年康复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

4.3 依托基层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实践 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有利于组织学生深人社区开展各项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促使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及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受到双赢的效果。也可以依托家庭病床,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实践中。

5 展 望

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及老龄人口比重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我国老年护理的状况无论是从护理专业在整个卫生领域的位置,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专业护理人才量、质不足,势必影响老年护理的内容和质量。面对我省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护理教育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具备多元化护理角色的专业老年社区护理人才,为深化居家养老的内涵贡献一份力量,为老人的健康提供量的支撑和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晓青.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新动向,人口与发展,2009,15(3):101—108.

[2] 张楠,李伟.浅议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与完善[J].卫生经济研究,2010(3):22—24.

[3] 林小萍,林保萍.老年人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4):93—94.

[4] 张娜,蒋银芬.离职护理教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9(28):85—86.

篇9

目前全世界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2400万人,我国约占总人数的1/4[ 1]。至今老年痴呆症依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或者其他方式的预防措施,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中友超过九成是由患者家属护理[ 2],患者家属本着亲情护理患者,但由于部分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或者耐心,对病人有时会找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居家护理可以在照料患者效果以及病态影响方面发挥作用。 对我院80例中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持续时间为2011.09~2012.09,一年内用日常生活评估表对患者进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感知评估,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浅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80例患者为2011.09~2012.09在本院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最大为95岁,最小为60岁,平均为78.91±10.23岁;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为8.79±8.19;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患者家属照料,实验组除家属照料外,定期还会有医护人员跟踪调查以及精神护理和居家护理,两组患者在学历,人均收入,性别,病程均可比(P>0.05)

1. 2 方法

1. 2. 1 建立居家护理以及技术支持小组 该小组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对患者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进行干预。

1 . 2. 2 居家护理人员的培训

1 . 2. 2. 1 确定护理人员 为每一会患者在家属或者保姆的群体里确立1名居家护理人员。

1 . 2. 2. 2 护理人员的培训 由居家护理以及技术支持小组对实验组的40位居家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的大致内容有:一般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和安全护理,居家护理的基础知识,老年痴呆症的基本知识[ 5]。除了基础知识外,技术支持小组的成员还应该与护理人员建立畅通的联系,对方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

1 . 2. 3 随访 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之后的第3、6、12个月居家护理以及技术支持小组成员随机访问每位患者以及该患者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每次访问在时间上不少于45分钟,期间需要社区医生每个月至少访问患者一次,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需要。

1 . 3 病情评估 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开始之后,第3、6、12个月,分别用用[ 3](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 DL )以及自行设计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病情评估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测定。

1 . 3. 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有14组测定内容组成,其中包括8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和6项躯体自理能力。等级分为4种:一、根本不会做;二、有些困难;三、需要别人帮忙;四、自己可以做,分别对应4、3、2、1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差。总分在17~22分,说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总分大于22分,说明患者功能明显障碍,单项评分成绩大于3分得项目超过两项,说明患者能力明显障碍[ 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 检验,P

2 结果

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的实验组相对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不同时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1)见表1和表2。

3、讨论

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有着相当大的优势,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水平,从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护理方式[3]。实验组的病人自入院以来,在接受了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后,节约了花在各项检查上所消耗的时间,在基础健康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提升,提高了在医院的纪律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医生和病人双方更容易沟通交流,结果不但是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还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4]。精神护理以及居家护理在患者出院之后让患者心中有底,患者家属懂得如何护理,有了这些明确的指导之后,护理人员就知道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事情,避免了因个人疏忽或者个人能力而带给病人的护理方面的缺陷,保证了出院后对患者的连续性帮助,增加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联系。

篇10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39-0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1老年人护理的面临的问题

1.1缺少专业护理人才。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

1.2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学课程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

1.3老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2做好老年护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体系。充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并及早制定国家计划。首先,要健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起长期护理服务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护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并规定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从而保证对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其次,要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老年人护理服务格局。第三,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专门负责老年人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制定长期护理服务分级指标体系、受益人准入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有序开展。

2.2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国外长期护理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待老年慢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和康复,老年护理需要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管理,科学设计全程的长期护理服务。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规定从事老年照料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通过学制上的设定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同时,鼓励卫生医疗机构进入社区,为照料老人的家政服务员、民间保姆、家庭成员开设康复知识和技巧的讲座培训,并上门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其次,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等级,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护理人员,从普通家政服务员、护工到高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均按护理内容分为若干等级,各等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将日益庞大的护工队伍纳入第三产业,建立和完善护工行业的工资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2.3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2.4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