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风险意识;创业风险偏好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48-02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创办小型科技企业,既是其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浩浩荡荡的创业潮中,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常常由于对市场、产品、财务、管理等各种风险估计不足,而中途溃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5%左右,而在失败案例中,又以缺乏风险意识排在首位,即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而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必须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界定
对创业风险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观点,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是只针对自己所研究领域或角度来界定风险,而并没有将其作为一般概念提炼出来。国外学者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不仅包括处理进入新的企业或新的市场的决策环境风险,而且包括新产品的引入风险。我国学者赵光辉则主要从创业人才的角度来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创业者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以及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从而导致其创业活动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主要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的意识,即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能够准确判断和预测风险,在创业中期能够沉着冷静处理风险,以及创业后期能够预防风险的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风险意识现状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常常使成功与自己失之交臂。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风险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2]:
第一,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在创业初期或者准备期,大学生创业者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因而忽视了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只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也就不能把握真正的市场,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不理智。
第二,急于求成、缺乏商业管理风险意识。这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涉世未深,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并非来源于管理专业,由于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很难胜任创业者的角色。
第三,对创业过于理想化,对困难和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很多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常常试图用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而缺乏对风险的预见。殊不知,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大学生要创业,没有资金来源,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也很难积累创业资金,即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了启动资金,也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和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而使创业变的困难重重,压力重重。这些,实际上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所在。而实际上,在凭借热情和勇气创业的大学生观念中,却缺乏对未来风险的预见性。因此,遇到困难和风险,缺乏处理策略。
第四,市场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很多大学生经常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却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现状,结合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界定及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偏好分类,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第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辨别风险的能力。创业风险教育重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育体系上应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习模拟、实地调研四个部分。要对学生进行创业风险教育,对教师在创业方面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培训课程,供教师充电,了解相关的风险知识,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或者由教师自己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3]。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一些商界人士来给学生讲解最新的市场动态,最真实的创业经历等等。
除了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创业讲座等形式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的同时,引进风险意识及管理知识。另外,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适当的将一部分管理内容让学生来参与,比如食堂,商店,环境卫生,校内便民服务等等一些岗位,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学习一些管理技能,从而丰富创业经验,增加风险意识。
第二,利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既要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又要增加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显而易见,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3]。建议在进行相关成功案例报告的时候,要适时地结合实际有意识的强调该创业者在创业中关于创业风险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创业风险。
很多大学生创业初期都信心百倍,创业也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当企业需要再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便遇到了种种不可预测的困难,这时候缺乏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的大学生老板变得束手无策,使企业发展受到遏制甚至是停止。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对创业的大学生多提供一些后续的扶持工作。
第三,开设专门的创业风险课程,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播风险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开设专门的创业风险课程,指派专业教师专门讲授风险知识及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风险理论及常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资源,讲授风险分类,结合案例分析,让大学生保持对创业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可以通过创业风险偏好级别系统,测试学生们对创业风险的偏好程度,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风险偏好者。然后,根据不同的创业类型,选择合适自己的创业行业及时机。
实际上,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不仅依靠专业教师指导及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的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历练。比如,在实践中,可以有意识的给自己设置一些困难,培养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戴雪滢,缪校莉.大学生创业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0,(23).
[2] 王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12).
[3] 卜晓慧.浅议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08,(10).
篇2
关键词:创业意识 高等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24-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大幅增长,而全球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实现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
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要实现创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意识,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自我创业的技能[1]。
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法[2],而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业意识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最佳的途径,离开学科教学,创业教育就是空谈。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数学学科教育,忽视了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特别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1 数学过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习高等数学掌握逻辑推理和创新方式,进而训练和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3],使学生不仅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然而当前有些高等院校提倡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以够用为目标,过于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忽略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大量删减甚至完全删除数学公式定理推导和证明过程。
事实上,数学公式、定理的典型推导或证明过程十分重要,因为其中运用了独特的思想方法、艺术技巧和逻辑思维方式。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公式、定理的典型推导和证明过程的教学,同时,介绍数学概念定理的背景材料和应用案例,实行“过程教学”,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例如在导数的概念教学中,通过介绍物理学中的瞬时速度和几何学中的曲线切线斜率这两个实际问题,分别运用平均速度近似瞬时速度,运用割线斜率近似切线斜率,进而引入极限思想得到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的精确定义,推出导数的概念,导数即为平均变化率的极限――瞬时变化率,反应了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快慢程度。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学,能使学生体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2 数学建模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数学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根据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组建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首先通过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利用数据模拟分析验证数学模型,并不断对数学模型进行校正。数学建模过程,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而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紧密结合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关心、投身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数学建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践能力。竞赛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解决问题,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人一队,三人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同舟共济,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创业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合作是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意识,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都曾面临一系列竞争,竞争倾向被强化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被淡化了,而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可以培养这种团队协作能力。
3 概率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风险意识
风险,是创业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对创业者来讲风险是指从事创业投资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创业决策实施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盈利还是亏损,在事先是无法准确的预测的。如果失败,风险越高,代价也就越大;如果成功,风险越高,其额外的风险收益也越大。大学生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风险意识是新时期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意识观念。仅靠兴趣和激情去创业,不考虑市场的风险和企业运作的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创业失败。
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极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增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规避和应对风险[4]。
概率是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的数学工具,是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度量。通过对概率论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以及度量风险的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概率论等有关风险理论的教学,尤其是概率论在金融、投资、竞标、激励机制、存货决策等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概率论的方法在企业的风险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概率分布是度量风险的基础;计算事件的期望值是在风险状态下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事件的期望值比较接近时,方差可以较好地衡量事件的风险程度。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和历史经验,通过计算期望值来量化风险,并选择最优创业方案,进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总之,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创业意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效地进创业意识教育,高等数学学科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圣滔,孙玉秋.加强大学数学教学,培养创业创新人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12):177-178.
[2] 汪建华.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J].现代大学教育,2003(6):70-73.
篇3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的就是鼓励毕业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学生在当今的社会浪潮中也会面临创业的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创业,成为医学生创业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医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1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11创业环境的局限性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谋划自己的创业计划,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放眼望去,很多医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都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无关,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医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对医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学习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将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次,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创业项目审批比较严格,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是无法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利用本专业进行创业的机会。
12创业能力的缺失
很多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也是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要想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为医学专业主要就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学科,所以医学专业创业都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稍有差错,不仅会导致创业失败,还会伤害消费者,所以很多医学生不能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主要还是自己不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最主要的还是不具备创业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医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密,很多医学生很少有时间与外界接触,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实验,很少有时间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也缺乏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没有创业的能力,无法成功地创业。
2医学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的表现
21缺乏?Υ匆档娜鲜?
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医学生不能对创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把创业看成一件很神圣很困难的事情,认为创业只能在高科技领域和热门领域进行,如果自己不掌握高新技术就无法创业;还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不爱学习的人才做的事情,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才是王道,创业就是一种不学习的表现,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想创业,这两种想法都歪曲了创业的真实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广大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了医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2缺乏自我认知
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浪潮中,有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生对市场和自己的创业项目缺乏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创业就是为了追赶潮流,效仿名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方面,很多医学生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模范,认为自己也应该进行创业,盲目地效仿别人,忽视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是自己是否具备成熟的创业条件;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医学生为了急于创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更加没有进行社会市场调查,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最终导致自己创业失败,严重影响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
3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1医学院校应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医学生打好创业的基础,在学校就对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医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医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创业状况和国家的创业政策,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根据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纲,让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丰富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其次,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医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成长的需求,制订符合不同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培养医学生创业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当今社会影响医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创业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医学生不能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很难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多数医学生都存在着盲目创业的现象,要想指导医学生成功创业,必须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创业,首先,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医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怎么创业,创业的意义是什么,对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投身到创业的热潮当中而无法自拔;其次,帮助医学生规划自己的创业梦想,结合医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创业计划,并且带领学生对自己创业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创业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帮助医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明确创业的目标和方向。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 影响因素 构建对策
知识时代预示着具有较好教学经历的大学生拥有更强的创业优势。今天,创业依然是很多人的理想,然而很少的人最终走上创业的道路。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对创业又是怎样理解?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创业成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一、创业意识的内涵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起助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1]。在本文中,作者将其详细划分为对创业的兴趣、 愿望及需求, 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和需求, 对创业风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对创业的目的和动力的认知,对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其主客观原因的认知。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
(一)创业教育滞后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缺少深入理解,没有将创业教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及大学生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更别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创业意识缺少了必要的生长土壤。
(二)创业资金缺乏
很多大学生自身资金较为缺乏,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不会向大学生提供贷款业务。有些企业偶尔会为大学创业提供商业贷款,但是需要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财产、设施、其他资产做担保,这对于毫无资金和财产的大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业资金的缺乏扼杀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理想。
(三)社会扶持不够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还不够理想,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规章制度还未完善或落实,虽然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难以操作。
(四)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他人创业的成功与辉煌,缺乏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这都是造成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
三、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一)社会要推动,政府要鼓励
帮助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可以建立有关创业基金和采用贷款贴息的方法,这样政府只需要小部分的钱就能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而且可操作性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应该制定更多优惠的扶持政策,例如劳动、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对户口、档案、减免税、咨询服务等实际问题能够切实解决,特别是对愿意到西部或广大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可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大学生创业,给与更多的帮助,同时用创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
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创业理念,这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三破三立”:破安于现状的理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新理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2]。经过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到自主创业是生存发展的需求,也是时展赋予青年的职责。
注重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将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实际市场经济相结合,加大创业的成功率。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创业意识、创业思维能力、创业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在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优良品质教育的同时,需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增强创业思维能力,学会更多创业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实现创业梦想。
(三)学生要主动、勇于创业
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积极转变传统就业理念,自己掌握主动权。凭借自身知识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结业压力[3]。
其次,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对创业实践形式不挑剔,尽可能自主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何如创业项目开发。
再次,要敢于实践。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对于实现创业梦想还远远不足,需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创业活动,例如创业计划比赛、模拟创业竞赛等等,并将自己所掌握的创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大学生对于创业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准备,多方论证,不能知识一时盲目。大学生需要铭记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得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也要注重构建较好的创业环境,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牢固的基础。随着创业环境的逐渐优化,大学生创业意识逐渐成熟,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必然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6)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
创业素质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之完成创业过程并取得创业成功的内在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能够实现所创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完成自身从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所应具备的素质,它一般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改革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不如普通高等学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创业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还缺乏专门的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主要以创业教育讲座为基本形式,与就业指导相结合,面向毕业生展开,或者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规划和科技创新活动,或者结合某些创业成功的案例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以指导大学生就业为目标,完全依附于就业指导,缺乏独立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受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基地和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创业素质教育开展不够深入,甚至将创业素质教育等同于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是突出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模式很难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更谈不上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了。
2.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和科学性
创业仅有创业意识肯定是不够的,大学生更需要在创业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素质教育时更多地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阐释加上一些并不一定切合大学生创业实际和当地创业环境的案例,课程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缺乏创业的实践性环节。另外,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内容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等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教学评价也没有实现科学化、标准化。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大力开展创业素质教育,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还只是学校,政府、企业等有关社会力量的支持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还不完善,或者虽然政策已经出台,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或不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在与学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方面也表现得并不积极。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大学教育,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虽然各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较好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拓展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空间,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系统化、专门化和科学化的体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改革创业素质教育的模式。
1.教育内容从创业形式的突破转向创业心理的突破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并不多,因为创业就意味着冒险和付出,甚至有可能遭遇失败和挫折,所以很多大学生只是在条件具备或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时才选择创业。许多创业成功者在总结自主创业的经验时都认为,创业的心理品质是尤为重要的,如能吃苦、讲诚信,务实、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创业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使大学生具有敢于行动、敢冒风险、富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善于沟通交流与合作、善于发现的行为品质,具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教育模式由创业课程模式转变为创业氛围模式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体系,其课程具有指向性、综合性、活动性、多样性的特点。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创业课程实施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通过营造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综合素养。因此,创业文化氛围建设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氛围,努力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首先,加强创业意识宣传,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学校的校园精神和办学宗旨,使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社团,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定期举办创业成果展览,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加强校园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创造条件。
3.教育方式从学校教学方式转向社会教学方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3%。高职院校创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想要创业并能积极探索创业道路的人才。因此,学校不仅要使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成功创业者创建企业的实践经历,还要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以及创业必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知识,其中包括准确的市场分析能力,敏锐把握商机的能力,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商业计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创业融资等方面的知识等。在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授课教师不仅应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还应包括社会的精英师资,包括经济理论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等。学校应聘请这些社会精英及创业成功人士通过开展讲座、演讲等形式,担任创业素质教育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面对新世纪国际国内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创业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培养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歙萍,熊丙奇.大学生创业[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丁桂苏.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摘要] 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其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加强创业师资建设,拓宽就业教育指导,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而大学生应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主动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从而可以为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持。
[
关键词] 创业经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26?02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作者简介] 郑寿(1979-),福建莆田人,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其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业人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应该重视并提倡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培育更多高素质创业人才,才可以为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持。
一、创业经济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成长为高科技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工作岗位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前人未涉足的全新工作岗位,而这些全新的工作岗位无疑要求工作者有更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只有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使高校毕业生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者,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并在激烈竞争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仅凭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轻松获得稳定工作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再加上我国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就业需要,无形之中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国内劳动力市场来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本身已经被要求减员增效实施内涵发展,已经难以接收更多的高校毕业生[2];大企业则因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难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在就业供给方面,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供需比例失衡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数量仅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有20%~30%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其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3]。由此可以看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缓解当前乃至于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部分高校错误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理解为教育大学生自己创办企业,过于注重从“创业技能教育”角度去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过于侧重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速成的教育,高校希望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出“企业家”的想法是不符合现实的。
(二)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创业教师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学者+企业家”高素质师资队伍。但目前大部分创业教师是半路出家,仅仅只是接受过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就开始为大学生授课,由于不熟悉企业的运营管理导致流于理论讲解,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化和理论化,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高校普遍缺乏高质量教育课程资源
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创业教育的经验模式和理论研究尚未深入,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普遍缺乏高质量教育课程资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这也严重阻碍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体教学体系中,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和学校其他专业学科教育形成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其脱离专业优势的有效依托。
三、创业经济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更新创业教育观念学校领导应该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到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对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政策规定上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并且在整合学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从而有效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而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创业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应加强创业技能的培训,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强创业师资建设,拓宽就业教育指导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刚刚起步,急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因此,相关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采取学校培养的方式对学校现有创业教育教师采用下企业的方式丰富其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应该大量聘请有过创业实际的优秀企业家、经济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工程技术专家等来学校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老师,从而满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需求。同时,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侯我们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教育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同时应不断延伸和拓宽就业指导内容,赋予其新内容,使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三)树立自主创业意识,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到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改变就业理念,在日常学习和教育活动中主动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明确自主创业能力是新形势下优秀大学生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侯应该重视培养其自主创业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其创业兴趣,利用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动机,进而将创业能力的自我培养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创业实践对创业意识的重要指导作用,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实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社团等各种校内外创业实践活动,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良好的创业心理和创业态度,并且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
(四)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非一个孤立于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教育,而是对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将其和学校其他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主动渗透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之中。高校在设计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时,应该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针对当代大学生设计出一套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诸方面的培养和提高[4]。在课程设计时应重视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和高校其他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系统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适当调整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以适应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和制定特殊的政策鼓励与支持其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 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71-75.
[2] 夏永全.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社会科学,2009(01):163-165.
[3] 祝虹.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132-135.
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 研究综述 理论研究
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困境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积极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大学生主动探索创业,在推动就业,提高自身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尽管其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依旧存在不足。本文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1]
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旨在寻求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最优对策。[2]
一、大学生创业研究概述
2004年至2013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共计约77888篇,各年研究成果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是呈现递增趋势的,并且自2008年起有了更热的关注度,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大,稳定在较高水平。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创业情况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的重要性。
由数据可得出,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三方面,除此以外,还涉及针对创业环境、创业障碍等方面的研究。
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其内容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模式、实现途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并涉及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同样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政策研究主要讨论了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三大视角,综合分析大学生创业研究现状。[3]
二、大学生创业典型做法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地区、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从资金、政策、教育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俞崇武(2005)上海市政府财政专项拨款,设立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四所高校设立基金受理点,要求各基金试点单位和所在区县以1:1比例配套,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林震烁(2005)2004年5月,广州“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以“一元月租起拍,600元封顶”方式向大学生创业者拍卖店铺经营权。
王一杰(2010)云南省从2009年起,针对大学毕业生等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创业人员,每人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并提供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税收,免担保、免利息等优惠政策。武长虹(2011)2008年,杭州市《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量化目标,出台政策承诺工商注册免收费、公司注册“零首付”,并落实税收优惠,提高创业资助。温金海(2010)浙江省海盐县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立足县情,实行“建园准入制”、“两主参与制”的独特创园模式,探索出一条大学生创业的“海盐之路”。[4]
赵明(2008)上海交通大学以创业大赛为创业教育形式,前期注重创业意识的宣传和培养,中后期通过创业基金和创业园的形式对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进行支持。复旦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对正在创业或有明显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给予重点支持。上海理工大学着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生培养计划,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园。谢志远(2007)温州市充分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发挥其区域文化中的创业文化基因,利用本地区个体创业现象普遍、成功案例多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利用其众多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形成企业家培育机制。张焕镇(2009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明确办学定位,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搭建创业平台,设立企业接班人培养班,充分利用温州华侨商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大学生创业做法正在由最初的政府单方出资、学校独立培养向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创业逐步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尴尬,与企业的合作日渐深入,一步步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5]
三、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对策研究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是一直以来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对策研究成果,基本上是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的研究架构。他们普遍认为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创业教育本身还是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对创业研究本身进行研究的黄林楠(2010)认为当前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创业教育,而且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存在不足。郭万牛等也认为当前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专业化程度不高;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不够多元化;大学生普遍对创业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木志荣(2006)、景圣琪(2008)等学者着重探究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我国教育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施永川(2010)、邓水平(2013)则认为传统教育存在与实际脱离,教学方式单一,考核评价以知识为导向,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创业教育难以融入当前教育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都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东菊(2006)等认为高等学校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创业教育。谢志远(2011)等认为创业教育应加强创新教育,营造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施永川(2010)等认为各高校应该加大创业教育工作力度;拓宽各高校交流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6]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方面,木志荣(2006)则借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和项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个部分的创业教育体系。郭万牛(2009)等认为创业教育要把政府、社会和高校结合起来,政府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搭建公正法制的创业平台;社会要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等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要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支持。许朗和熊素兰(2011)则提出了“项目参与式”包括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创业交流在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徐生林(2013)认为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基于高校的特色从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来构建。[7]
此外其他研究领域还包括大学创业教育评价研究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等。通过对N篇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视角逐渐增多,各类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但是在研究的深度、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层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8]
2.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
近年来,为全面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文件,如削减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制,清理户籍限制等歧视性规定,制定落实政策的具体意见等。这些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一系列创业政策的出台,相关专家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大概有创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和实施等几个角度:
关于创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夏人清、罗志敏、严军(2011)分三个阶段梳理了1999-2011年创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并从总体上阐述了创业政策的问题与评价,文章最后指出“让更多人愿意创业,让更多人成功创业应是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主轴。要达到这一政策目标,就必须系统地分析政策的着力点和对象,驱动刺激创业活动发生的关键变量,即在政府主导下,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商务支持为重心,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这篇文章主要从政策的角度透视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讨论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于创业政策的基本内涵,高建、盖罗(2007)通过分析总结创业政策的含义、政策理论框架和政策类型来认识创业政策。认为通过教育来提升创业知识,通过构建创业政策体系来设计和实施创业政策,通过创业行动来增强政策的效果。
关于创业政策的分析框架,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2006)在探究国外创业政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创业扶持政策的现状及其缺陷,从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集群、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5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和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对策。张茉楠(2007)提出可以把创业政策工具分为自由放任型政策、有限参与型政策、战略干预型政策和主导参与型政策。
关于创业政策实施模式,李政, 邓丰(2006)在考察发达国家或地区为发展创业型经济而制定和实施的创业政策的内涵、模式和结构,并为我国构建和实施创业政策提出了建议。认为“国家应在创设水平合作型或伞形创业政策组织结构的同时,尽量引入整体创业政策体系,并从机会、激励和技能三个方面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政策从政策的出台到最后实现是个综合过程。深化认识创业政策的历史、内涵、框架和实施模式,对于探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政策的可行性,推动创业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9]
3.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
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总体水平及程度方面,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尽相同,有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且受主观态度影响较大,另一部分学者则表示,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中等。在数据处理方面,学者们选择了不同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彭正霞、陆根书、康卉(2012)等学者普遍认为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明显影响。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其创业态度、感知的主观规范、创业自我效能、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等个体因素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且,个体因素相较于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力更大。齐昕、刘家树(2011)等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似的研究,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同样得出,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较大,而背景因素、感知行为控制力对创业意愿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还可以通过影响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影响。
另一部分学者得出了与以上研究结果不同的结论,例如,李俊(2008)认为当代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由此导致创业意识薄弱。大学生从总体上来看,依旧缺乏必备的创业能力。此外,严建雯、叶贤(2009)得出,大学生具有中等创业意向水平,其创业意向与两个维度:创业行为倾向与创业可能性,在性别、年级、专业、学历和父母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10]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国内外关于大学就业研究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的研究热点问题,虽然研究的视角各不相同,但主要围绕着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以及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等方面开展论述研究。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内容,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教育指导,政策扶持,自我锻炼,才能真正实现创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震烁,罗芳柠.在校大学生创业认知意愿状况调查――以广州地区为案例[J].青年探索,2005(5):8-14.
[2]王一杰.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贷款放款方式研究――以分成租佃制为借鉴[J].思想战线,2010,1.
[3]温金海,翁书林,张功云,陶雪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浙江省海盐县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纪实[J]中国人才.2010(19).
[4]谢志远,林茹,曾维华.温州大学生与其它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3.
[5]张焕镇.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09.
[6]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学,2008(1).
[7]张茉楠.面向创业型经济的政策设计与管理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理,2007.
[8]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能力 综合评价 模型
[作者简介]林佩云(1978- ),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642)吴惠灵(1974- ),男,广东梅州人,广东浆纸交易所金融管理服务中心总经理,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及中小企业融资。(广东 广州 510730)陈宇栋(1985- ),男,广东揭阳人,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K232,项目负责人:林佩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095-02
当今时代,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创业已成为主要的就业方式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检验,构建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评价模型有助于评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并明确改进方向,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业能力”一词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被确定。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力体系,由多种能力要素综合构建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通常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自身创业品质优势,通过教育培训形成的创业素质开展创业实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成果的能力。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毕作庆认为创业能力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Stevenson,Gumpert认为创业能力包括想象力、灵活性、勇于承担风险等。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构
1.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构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创业教育目标明晰化。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创业能力评价模型的建构,将定量地评价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进行定性的分析,由此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细化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创业素养提升自主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遵循“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因此将创业能力综合评价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环节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最后,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通过评价模型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不同岗位推荐不同的人才,做到分类指导、人尽其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要素。大学生创业评价要素可以归纳为“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能力”三大方面。创业品质是天赋的而非通过教育或培训的与创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创业素质是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形成的与创业有关的综合素质;创业实践能力是创业品质和创业素质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为了确保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各要素间的均衡性,各评价要素依据平均的原则赋值。鉴于创业实践能力在创业能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其赋予较高的分值。也就是说,创业品质(执着、冒险、创新、领导、直觉、机遇),创业素质(竞争意识、应变意识、自制意识、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心理素质),创业实践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激励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分别按照30分、30分、40分的分值进行分配。这三部分评价内容所属的评价要素也依据平均的原则进行分配。
3.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分数采用百分制。每学年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和大学生本人,根据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情况,依据评价要素,在分值范围内打分,不同人员评价分值所占比例不同。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情况较为熟悉,因此,辅导员评价所占比例较高,占40%。班主任是大学生班级事物的重要组织者,较为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评价比例占30%。班级同学之间虽然最为熟悉,但为了避免引起同学间不必要的矛盾,同学间的互评比例占10%。为了给大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自,而又不至于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大学生自评比例占20%。总成绩=辅导员评价分数×40%+班主任评价分数×30%+班级同学评价分数×10%+自我评价分数×20%。衡量一个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即将该生大学阶段每一学年的加权得分进行平均即可。
4.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结果采用五级评价法,用“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很差”来表示。总分≥90分表示“创业能力很强”,80分≤总分
5.建构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衡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要素为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等方面。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工作中,不同的评价主体依据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及创业教育情况,对“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相辅相成。评估结果有助于改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体模型见下图)。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全程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及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全体教师同心协作。为此,首先,高校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要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作出贡献外,专业课教师也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各职能部门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创业教育队伍全员化。其次,创业教育不是高年级学生的专有任务,而是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兴趣随之降低。这与低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以及他们对于丰富创业经验、提升自我素质、向往多彩生活的愿望有一定的关系,而高年级学生个性较为成熟、目标较为明确、行动较为现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需从低年级抓起,实现大学阶段全程化创业教育。
2.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系统信息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工作范畴,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高效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工作,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由大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档案模块”里及时记录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情况,以利于及时查阅有关内容。此外,要将分设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学生本人等不同权限的账号,由相关人员登录系统进行打分,并由系统自动加权得分,由此简便快捷地评价每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市场化。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科技、信息、创意、资源转化为市场产品、服务价值或经济行为。只有对生产力有提升效果才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因此,首先可以国家经济发展为导向,在校期间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在应用创新、完全创新方面得到实践锻炼,从而促使学生的创业行为形成产业优势。其次要将产业成果及时转换成教学实验,培育“产、学、研”人才梯队以及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后要进行合理经济分配。只有教学、研究、产销的经济价值在整个经济链中体现,形成合法、畅顺、充分的交易体系,才能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4.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动态化。本评价模型中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穷尽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创业能力评价要素及其所占分值是否合理;评价主体及评估分数所占比例是否合适;评估结果中五级评价法分值的划分是否恰当等问题仍有待商榷,这都有待于后续的跟踪研究及实践总结,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完善。此外,要根据实际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实时商业经营,逐步探索在评价方案设计及实际评价工作中赋予一定比分权重的评价方式。为此,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动态化管理体制,根据工作实践,合理调整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毕作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芮国星,华瑛.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王国东,丁立群,张诗程,等.关于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38-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的群体,所以应该更好地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以便于他们更好更健康的走向社会岗位,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可以对社会的就业渠道给予更多的机会和能量,成为国家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其重要性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日渐显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内涵
创业意识是指对于想要创造属于自己行业者的一种个人意志的倾向意识,这种意识是包括个人的意识、动力、信念、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是否能更好地形成自己行业性质的意识前提,同时创业者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业的行为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创业意识它主要是体现了对于创业者的社会素质要求以及在这种意识之下创业者的思维以及能力的行动体现,并在这个形式下限定了方向、力量和强力的选择能力和行动能力[1]。一旦大学生的思维打上创业者的思维或者是标签之时,这种思维就会在他们的内心之中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动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利剑。培育创业意识是激发创业者践行创业行动的前提,是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广泛的,包括依托创业教育课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企业见习基地实践锻炼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营造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涵盖了高校的课堂教学、实践锻炼、校园环境营造、课外活动等。但是这些途径都是单一的培养创业意识的方法,缺乏思想性,易于产生将创业当成个人积累物质财富、追求社会声望和成就感的想法,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是把激发创业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观点,利用校园生活的主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在校园生活视域下的有机结合,扩大了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广泛和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树立大学生良好的成才意识。经济成分在现在这个世界大环境之下是呈现出来一种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网络传播快捷化的这样一种形态。,崇拜金钱、追求物质享受充斥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中。在这些带有明显功利性创业动机的影响下,一些创业者理想信念迷茫,人生价值观扭曲,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淡化,有的创业者为了获利,不惜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就要有一种正能量的意识或者是思维来领导。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正确与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在思想上面要让大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祖国和社会在密切关注大学生们的成长,并且希望大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之中可以为国家发光发热。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从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学会感恩和回报,在创业过程中做到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勇于创新,形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由于流于空洞的说教,在实践性方面缺少抓手而常为人所诟病。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活动,通过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实践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追随先进思想的前进方向,在实践的磨炼中寻找创业的机遇。作为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走出“象牙塔”,走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企业见习基地,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在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同时也利用创业见习平台深化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亲身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了解历史,感受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立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而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政治认识,要比从课本上得到的深刻得多,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不足的问题。
第三,增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的创业意识教育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针对创业技巧和知识进行教育,没有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同时,高校创业课程都是阶段性开设的,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在大三或者大四才开设。这种形式造成了创业意识教育的孤立性和传播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创业意识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创业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体规划,不应只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也不应该把其看作是减缓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活动、党团活动等都是渗透培养创业意识的好的载体,将这些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寓于教育过程之中,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创业意识培养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实现了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的目的,增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途径
创业意识是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条件,创业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才能形成。创业意识的教育是一个渐进内化的过程,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创业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将其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有效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将创业意识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
第一,理想信念化培养创业意识。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活和更好生活的基石,是人类向往更加光明生活的前进指明灯。是一个人在未来行走道路上坚强的后盾和走下去的信心。有了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能更加坚信我们的步法,才能更加团结我们的力量与思维,理想与信念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尤为的重要了。在国家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是进一步的指出,在大学生的教育之中要狠抓落实,因为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只要大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国家位居世界之林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更加要明白自己身上艰巨的使命与责任,确保在大学生良好的带动下,走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我们更加清醒的要认识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学生要坚定信心,在人生的创业路上有着克服千辛万苦的思想准备[2]。因此,创业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理想信念教育,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主题团活、班会、观看影片等形式开展正面宣传和引导,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也可以采用讲授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等立志故事以及马云、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案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的形式,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创业成才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和成才观念,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第二,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道德教育是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3]。以课堂系统的道德理论引领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渗透可以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感,发展个性,创新思路,焕发个人的潜力和能力。
第三,艰苦奋斗教育砥砺大学生百折不挠的创业意识。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克服困难、超越极限的能力。今天社会发展速度之快,现代化程度之高,竞争之激烈,都是人们反应所不及的,也是人们心理承受所不及的。创业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实质是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坚韧意志、合作精神,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课堂上通过理论教学,从思想上认识到艰苦奋斗的意义,让大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得来的。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兼职锻炼、实习等活动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奋勇拼搏,矢志不渝,用大无畏的胸怀来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创业意识教育的覆盖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创业意识教育的覆盖面。首先,通过大力提倡和宣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舆论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价值的认识,使大学生形成愿意创业、渴望创业的内在意识,营造以创业为荣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其次,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服务工作,把创业指导和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坚持,不断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崇尚创业的观念,形成尊敬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素质,扩大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工作的覆盖面;再次,积极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物质支持,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大学生是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的群体,创业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还能带动就业[4]。高校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形成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的长效机制。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是高校大学生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湘浙,谢志远.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58.
〔2〕魏志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创业教育的推行与改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63.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体经营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大学生的普遍,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体经营平台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泛指大学生创办企业、扩展事业的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生存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及自主发展能力。学校的创业教育是指学校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内容,培养能够掌握市场、适应市场的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创新知识培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的改革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保障,开展创业活动,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将实体经营平台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
1.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不完善。目前,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缺乏具有丰富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学校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大多是有学校就业部门、各院系的辅导员担任,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创新知识,不能科学、客观的为学生提出创新建议,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
缺乏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目前,学校的创业教育重视理论教育,对创业实践平台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导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没有过多的实践锻炼,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
2.实体经营平台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实体经营是指拥有一定的的经营资金,能独自进行市场经营,并且可以同其他经营机构签订经济合同,独自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中,这种实体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活力,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运用实体经营平台,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压力情境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的实践平台,增加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经验。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进行创业时,需要面临着市场环境、企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大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压力,利用实体经营平台能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压力情景平台,对大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让大学生能快速的适应社会。实体经营平台能让大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从而帮助大学生的创业更快的进入正轨,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集创业能力、人力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运用实体经营平台能增加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将实体经营平台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
目前,实体经营平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运用还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是实体经营平台比较复杂,而学校仍是通过实习来对大学生进行锻炼。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对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市场发展为实体经营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将实体经营平台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可行性很高。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例如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免收行政事业费、享有职业培训补贴等,这些政策极大的刺激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同时这些政策也加强了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实体经营具有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特性,如果经营不善,实体经营的获利性很容受市场动荡的影响,而将实体经营引入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中,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能有效的防止实体经营者因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经营失败,因此,实体经营平台很符合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随着学校教育资源的完善,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师资队伍也越来越强大,实体经营平台的引入,能促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三、总结
将实体经营平台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实体经营平台能为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压力情境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的实践平台,增加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经验,实体经营平台的经营活动具有真实性,能全面的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校要将实体经营平台运用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鹏.实体经营平台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