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

篇1

1前言

档案资讯的透明公开,奠基于档案管理制度规划之妥善,以及执行之落实;而档案管理之良善,则根基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育与训练健全与否。目前,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之培训,可从学校教育、在职训练等方面,建立其专业知识、能力与技术,因此,本文简述档案管理高等教育及专业机构培训之概况,再针对“《档案法》”公布施行,“档案管理局”成立后,对于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力培训相关法规订定,培训课程规划、设计、执行推动等相关策略和方法,以及推动之相关成果,进行深入的探讨。

2档案专业人力的配置

2.1法规标准。有鉴于政府机关对于档案管理长期忽略,“档案管理局”(以下简称“本局”)于草拟“《档案法》”时,即明订各机关档案管理,应设置或指定专责单位或人员,并编列年度计划及预算。并于“档案管理局”筹备期间,就积极订颁“《机关档案管理单位及人员配置基准》”(以下简称“《人员配置基准》”),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显示本局对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应有之配置及其专业素养培育之重视。依据人员配置基准规定,各机关依其机关层级及员额规模,设置档案处、室、科、组、课或股,未设档案管理专责单位者,则与相关业务单位合并设置,并指定专责人员办理档案管理业务。

各机关于设置档案管理专责单位或指定必要之档案管理人员时,应衡酌该机关档案之数量及成长量、档案管理作业之工作量,以及其他档案管理和应用之必要工作量,并预估未来3至5年档案管理业务量之变化与需求。为利于机关进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分析与员额配置需求估算,本局于编制《机关档案管理作业手册》时,特别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章,明列计算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员额配置时,须考虑的变项因素。各机关得据此审慎加以估算后,依人员调整或请增程序,循序办理相关作业,并应至少每3年检讨一次。兹说明各变项因素及计算方式如下:

2.1.1年归档档案件数:以全年归档量5000件为基本员额数,配置1人,逾5000件者,采分段累加方式计算。分段累加计算方式为:归档量大于5000件、小于60000件之部分,归档量每增加15000件,得增置1人,最多为增置4人;归档量超过60000件、小于100000件之部分,归档量每增加22500件,得增置1人,最多为增置2人;归档量超过100000件、小于450000件之部分,归档量每增加45000件,得增置1人,最多为增置8人。

2.1.2保管档案件数:机关保管档案之总数量每1700000件,增加员额1人。

2.1.3档案调阅频率:机关内或机关间档案检调,以及提供外界阅览、抄录或复制实体档案,每月600件,增加员额数1人,唯影像调阅不列入计算。

2.1.4档案清理频率:机关每半年或每年办理1次档案清理者,增加员额数1人。档案清理,系指依档案目录逐案核对,将逾保存期限之档案办理销毁作业,或已届移转年限之永久保存档案办理移转作业。

2.1.5电子或微缩处理档案情形:机关委外办理档案电子储存或微缩处理者,增加员额1人;未委外办理者,不予增加员额。其中,电子储存,系指档案原始文件以计算机或自动化机具等电子设备处理,并予数字化储存之程序;微缩处理,系指使用摄影方法,将档案缩摄于卤化银底片或其他适于长久保存底片之程序。

2.1.6管理所属机关档案之机关数:每增加管理4个所属机关档案,增加员额1人。所谓“管理所属机关档案”,系指所属机关档案由该机关负责归档与保管。。。

2.2专业进用。至有关提升档案管理人力专业素养部分,本局甫成立之时,就争取于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设置档案管理专业类科,并于公务机关设立档案管理职系,且鼓励各机关依据人员配置基准规定,于进用档案管理人员时,应就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优先遴选:

2.2.1经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相当高等考试或普通考试之特种考试档案管理相关类、科及格者。

2.2.2经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相当高等考试或普通考试之特种考试非档案管理相关类、科及格,并修满大学校院档案管理相关课程20学分以上,或经“档案管理局”或“档案管理局”认可之专业学(协)会、大学校院系所等举办档案管理人员训练达160个小时以上者。

2.2.3大学校院档案管理相关学系、所毕业者。

2.2.4曾办理档案管理相关工作2年以上,并修满大学校院档案管理相关课程20学分以上者。

2.2.5曾办理档案管理相关工作2年以上,并经“档案管理局”或“档案管理局”认可之专业学(协)会、大学校院系所等,举办档案管理人员训练达160个小时以上者。

其中,(三)至(五)项之遴选条件,仅适用于未经取得公务人员任用资格之现职人员或约聘(雇)人员之进用,无论考试进用或约聘雇人员聘任,都希望机关能借由提升进用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素养,确保档案管理之质量。多面向之考虑,据以订定相关规定,足见本局对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之重视。

3档案管理高等教育现况

专业人才之培育首重教育,我国档案管理高等教育至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专科学校与技术学院部分,仅部分校院因就业市场之需,开设《档案管理》与《秘书实务》等相关课程;而大学部则有图书资讯学系、历史学系等相关学系,有开设《档案管理》、《文献学》或《数位内容》等相关课程或学程,但仍无档案专门之科系,培育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至于研究所部分,政治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之初,分设图书资讯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三个分组,是台湾首次于研究所设置档案学专业学门;2003年,该所更名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政大图档所”),并取消博物馆学组,是第一个以《档案学》为名的研究所,成为培育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摇篮。并历经多次向“教育部”争取,于2011年增设博士班开始招生,为培育档案学师资开启新页。其设计的课程包括:《档案编排与描述》、《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读者服务》、《档案工作实务》、《档案选择与鉴定研究》、《文书学研究》、《档案维护学》以及《档案馆管理》、《档案数字化》、《资讯服务管理》与《行销》等专题。

另,为培育中小学教师具备图书资讯服务与数位学习之科技知能及经营管理能力,政大图档所运用数位学习方式,落实在职教育理念,自2009年起,开办“图书资讯学数位硕士在职专班”,以在线网络教学为主,学生可同步、非同步上网学习,节省到校上课的时间与交通往返费用,另,利用周六、周日及暑假期间安排实体面授课程。该项在职专班,虽以《图书资讯学》为课程设计主轴,但亦开设《档案学研究》、《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专题》等档案相关课程,且前者为3学分之必修课程。

其他大学部分,尚有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开设《档案管理》3学分课程;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硕士、博士班,开设《档案学研究》、《文献学研究》、《数位典藏技术专题》等选修课程;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研究所则开设《电子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学研究》、《档案鉴定》、《档案编排描述》等各2、3学分的档案专业课程;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所,则开设有《数位典藏规划》、《数位典藏专题》等课程。

4大学与学会档案管理培训资源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政大公企中心”)设有“档案管理基础班(80小时)”、“档案管理进阶班(80小时)”及“中区档案管理研习班(40小时)”等三种班别,由政大图档所档案学门专任教授、“档案管理局”、“国史馆”、“故宫博物院”等档案典藏机构之实务工作专家授课。课程之设计理论与实务兼具,包括:《档案学概论》、《文书学》、《档案维护学》、《档案法规与行政》、《档案编排与描述》、《档案选择与鉴定》、《档案应用服务》、《档案分类与国际档案馆》、《图书档案修裱》、《历史档案与档案展览》、《档案数位典藏专题》、《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权威控制与检索》、《档案馆建筑》、《档案馆管理》、《口述历史》、《档案经验分享与参访实作》等。

另,“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以下简称“中华档案学会”)是台湾唯一的档案学会,成立于1978年,该学会开办之专业训练课程包括“现代档案管理讲习班”、“档案管理高级研究班”、 “档案管理专业班”、“档案修裱基础班”、“档案修裱进阶班”及“档案修裱高级班”等6种班别。档案修裱3种班别皆为5日的课程,其余档案专业班别则为2至15日不等。训练时数从10余小时至120小时,课程内容有《档案学理论》、《档案鉴定理念与制度》、《档案资讯服务与营销》、《档案应用与使用者分析》、《知识管理》、《档案开放应用与法律问题》、《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档案管理专题研讨》、《档案菌虫防治》、《档案立案编目》、《档案数字化储存管理》、《档案加值服务》等。培训对象为政府机关、工商企业等档案管理人员,自2005年起,亦推广至台中、高雄等地区开班。

无论是“政大公企中心”或“中华档案学会”,课程之设计,较偏重档案管理概念建立及档案管理实务运作,历史相关领域的课程仅口述历史或政治制度史等,课程科目与时数相对偏少。

5 型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能

兹简介“档案管理局”对于机关档案管理人员配置相关法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之规划、执行之策略,以及多元之培训管道与方式。

除了订定相关法规及作业准则,让各机关进用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有所依循之外,面对5000余个“档案法”适用机关,以及上万名机关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之专业知能需求,本局亦规划推出各种档案管理基础、进阶等专业课程,以提升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知识及技能。

5.1基础训练课程。本局于甫成立之初,即深刻了解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在职教育之重要性。并为倡导“《档案法》”及其子法等所规范之相关档案管理作为,于2002年至2004年,连续3年办理大型之档案管理研习营,调集机关档案管理人员,教授档案管理综合性课程,包括基本概念、法规及整体管理流程之各项作业规范等。而每期基础课程之规划,约2至3日,18小时。2005年起,缩小规模,对于新进档案管理人员,办理例行性基础训练,另,针对高阶主管或资深档案管理人员,适时开办进阶课程。唯囿于本局预算所限,于2006年起,协商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务人力发展中心”办理,以及与县市研习中心协同办理档案管理基础训练课程,以节省经费支用。

每年,委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务人力发展中心”及县市研习中心开办的基础训练课程,会针对实际需要进行小幅调整。例如,2011年,规划的课程涵盖《档案管理计划概论》、《档案分类与保存年限区分表编订》、《档案立案编目》、《档案征集、鉴定与清理》、《档案入库保管及设施建置》、《机密档案管理》、《档案应用推广与在线检索》等。另,因应组织改造,针对中央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增开一门《档案移交作业》课程,以符实际需求。

5.2专业培训课程。除综合性基础训练课程外,本局各业务组亦针对各组主管之各项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开办相关专业培训课程。例如:《档案保存维护》、《机关档案复制储存》、《库房建置》、《各项档案资讯系统》、《立案编目》、《档案保存价值鉴定》等,各项课程之授课时数则视情形规划,截至2010年,受训人次已逾36350人次。

鉴于机关档案管理人员资讯能力相对较缺乏之情形,而资讯技术又是档案管理亟须运用之科技技术,因此,在专业培训课程特别着重资讯系统操作、机关档案复制储存等课程之安排,且曾针对档案主管、资讯人员开办资讯技术专班,以促进主管之支持及推动资讯人员之协助。另,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本局人力之匮乏,为善用各机关人力资源协助培训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故建立档案管理荣誉讲座制度,每年,敦聘各机关档案管理现职或退休人员担任荣誉讲座,以协助支持各项课程之讲授,因此,针对这些荣誉讲座亦办理相关训练,以说明本局近期推动策略、相关法规异动及加强授课技巧之训练等。

5.3数位课程培训。各机关有数万档案管理人员,然本局每年仅有数千人次之培训能量,其中,基础训练课程仅250人次~300人次,远远无法满足各机关之需求。而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异动频繁,实体基础训练课程无法随时满足新进档案管理人员受训之需;且较基层之机关(仅1位档案管理人员或兼办)、地处较偏远之机关,受限于人力调配及经费不足,往往无法参加多日之面授基础训练课程。因此,本局于2008年争取专案项划预算,建置“档案教育学习馆”(e-archivist.archives. gov.tw/,首页请参见图1),制作档案管理数位课程,运用网络不受时间地点之限制,让各地档案管理人员随时可利用此学习平台,学习专业所需之知能。

“档案教育学习馆”中,数位课程之规划分为“通识入门”、“基础实务”及“专业进阶”等3大类,“通识入门”主要为概念性课程,如:《档案管理入门初探》、《公务人员应有的档案管理素养》、《电子档案介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概论》等,选课对象不仅限于档案管理人员,亦扩及一般公务人员或对档案管理有兴趣人员,期增进其对档案管理之认识。“基础实务”是针对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日常处理档案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而设计的,课程包含《档案归档与点收》、《档案入库保管》、《档案清理》等,期增益其工作实务知能与技巧。而“专业进阶”则适用资深档案管理人员或主管人员,内容涵盖各项档案管理事项进阶处理之相关课程,包括《纸质类档案修护》、《录像音带类档案保存修护》、《档案加值与行销》、《档案展览实务》等,期增进其对档案管理之学理知识与专业技能。数位学习课程可兼顾课程的广度与深度,自2009年1月15日启用迄今,已陆续完成38门、47小时档案管理专业课程,每年,约增加10余小时课程,并依据法规修订、增补说明或实际需求等因素,适时修正已上线课程,使课程内容得以保持新颖、正确。目前,已上线提供网络选读之课程及时数表,详见附录。

为了推广本局“档案教育学习馆”之档案管理数位课程,自启用以来,陆续推出“我是档案e达人”、“档案管理无极限”、“挑战档案领航员”等多样性之推广活动,以加入会员、征文、号召同伴、使用经验分享、闯关游戏等活动设计,吸引广大档案管理人员加入学习平台。另,规划推出《混成学习》之课程,也就是结合数位学习课程及实体学习之优点,要求上课学员必须先至“档案教育学习馆”修习指定课程后,再开办面授学习课程,进行更深入的实务分享或案例探讨等进阶课程,例如:混成学习中的《档案应用与加值》课程,就必须先上网完成2小时的《机关档案应用服务》及1.5小时《档案加值与行销》数位课程之后,再上1.5小时的《档案加值与行销作业原则及实例分享》面授课程才算完成该项课程。混成课程,一方面,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增加课程深度,节省离开工作岗位的时数;另一方面,又可改善数位课程不如面授课程可与讲师立即互动的缺点。数位课程通过网络提供学习机会,不受时间与地域之限制,并可逐步扩展修习对象至一般公务员或对档案管理有需求、兴趣的人,因此,该馆启用后,广受好评,截至2010年12月底,累计学员数为9762人,累计通过学习认证时数者为17133人次(请参见图2),每年,以倍数稳定成长。

图1档案教育学习馆首页

图2数位课程成长图

5.4支援培训。本局以有限之人力、经费,实难满足所有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基于上级机关对所属机关业务督导之责,因此,本局亦鼓励各机关对于所属机关办理相关人员培训课程,各机关可借由派员参与本局训练,培育机关之种子师资。对所属机关施以相关训练外,如有需要,也可来函请本局支持讲师,办理培训授课事宜。依据历年统计,本局支持各机关所办理之培训,每年,训练1000人次~2700人次不等。

5.5观摩及辅导。档案专业培训,除规划课程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以增加学习诱因与成果外,观摩学习、实例分析亦能提供印象深刻之标杆学习效果。因此,本局于2003年即规划办理绩优机关档案管理及人员之评奖活动,评选绩优机关颁予“金档”奖,遴选绩优档案管理人员颁予“金质”奖,借由机关相互标杆学习及人员相互交流,达到最佳实务典范的建立,相互观摩学习之加乘效果。

另, 2006年~2009年,本局规划组成机关档案管理服务团,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择选部分县市政府实地辅导,以其档案管理现况为例,个案辅导并提供改善建议,甚至邀集该县市政府所属机关或邻近之其他机关一起参与,借由实际个案观摩、分析、诊断及辅导,从实务经验分享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知能,已完成台北市政府、台中市政府、台南市政府、高雄县政府、桃园县政府、彰化县政府、台东县政府、云林县政府等9场次服务团工作。

5.6公务人员基础训练。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得好,不仅需要有专业尽责的档案管理人员,更需要各机关公务人员档案管理基本概念的落实。进而于办理各项公务时,重视各种公务记录之归档,并配合相关档案管理之要求,方能真正达到档案管理之功效,留存有价值之档案。因此,本局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获取“考试院”同意,自2010年起,于公务人员基础训练中,开设《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扩大档案管理概念之推广层面,并能落实推动扎根工作。

6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民主开放的脚步,民众要求知的权利,政府机关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势必与日俱增,档案管理人力之培训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本局未来对于机关档案管理人力之培训,仍会秉持一贯理念赓续办理,充实课程内容之多样性,拓展其广度及深度,使新任或资深之档案管理人员,皆有合适课程可学习。一方面,可让档案管理新手得以顺利、迅速学会基本档案管理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期望能让资深的档案管理人员或主管,得以持续学习更深的学理及管理知能;并且,规划与其他公务员学习平台合作,使档案管理专业数位课程能借由不同数位学习平台,让更多人可以选读,希望将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实到各机关每个承办人员,能于承办各项业务时,重视所产生之各种公务记录,并妥善保存、管理及提供各界运用,以发挥档案最大之效益。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档案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收录日期:2012年1月9日

《档案管理学》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力。鉴于《档案管理学》既有一般课程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其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档案管理的性质、特点、作用、原则、规律、方法等,更要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诸如有关文件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甄别与分类、立卷与归档、保管与查阅等,要在提高学生的实训、实操、实务上下工夫。这就决定了《档案管理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试从分析《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入手,对《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实验室或档案室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档案管理业务技能,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升华。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试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理论是为指导实践,学习理论贵在运用。虽然我们一直都强调教学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职教学特别是文科类的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把精力、时间、经费都投在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意义认识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影响。

(一)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4(即54/7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4(即18/72学时),实践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多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背、记书本知识,少联系实际,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难以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二)经费投入与师资力量配备问题。高职教育由于经费、师资等条件的制约,理论教学便成为最经济、最简单的形式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实践教学具有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据了解,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里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多数教师是非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半路出家,学非所用,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这就必然制约着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文秘专业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所占的比例较少,而《档案管理学》在文秘专业中属于非重点课程,教师不愿在《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对实践教学没有认真设计和有效实施,有的用课堂讨论代替实训,有的用作业代替实践,没有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的实训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因而学生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糊理论感知的层面上。

(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档案管理学》的基本内容结构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馆(室)工作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介绍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内容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这极不利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有的教师采取课堂式教学为主,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档案管理技能培养的作用不大。

(五)教学考核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偏重于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而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有的虽然制定了但却没能真正落实,有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采用一张试卷的形式,这种对实践教学要求不严而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因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向与对策

(一)修订教学计划,给《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基于该课程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给足应有的实践教学时数和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时数应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50%左右,使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

(二)完善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师资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改善高职教育办学条件的重大举措,是高职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及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为此,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除了学校加大投入外,还可以争取政府及高职院校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可以面向社会和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企业协助等建立档案实训室;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关档案馆作为实训基地。在师资配置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实行理论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有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的老师兼职;另外,也可以对老师进行实践培训,培训要通过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指导,让他们不断钻研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高职高专学生熟悉并掌握档案管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规律、原则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过程,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具备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创新性、技术方法上的先进性这三大特色。

1、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它不仅要求内容上实在性,更要求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可以是教学中相对独立的环节,但更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性,都必须强化能力意识,采用灵活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例如,课程前的教学演示、课程中的教学实验,可以把实践教学融于可能的课程作业当中;而实验室教学则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对学生进行档案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补充。实验室教学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进行,比如档案的分类、组卷、整理等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院保管档案的部门作为《档案管理学》课程的实习基地,在档案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等环节讲解完毕后,可以将学生带到档案室,利用一些保存超过保管时限的档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训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集体协作活动;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可以教师点评、总结;既可以实操训练,也可以模拟虚构等。总之,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内容上的创新性。现代的高校毕业生应该是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办公日趋现代化的今天,非纸张载体的文件大量出现,档案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为此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有所适应,高校档案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档案教学的重要组成也必须要有所创新。除了纸载档案管理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等内容,要注意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以及特种档案管理上的兼容,同时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3、技术上的先进性。先进教学设备的采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可采取幻灯、录像、投影、模型演示等较直观的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多媒体和使用课件制作模拟场景,并在特定的内容添加图片和音频文件,如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等,专业实践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这必将大大地促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综合考评办法。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学》课程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即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重视总结性(结果)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过程)评价;不仅重视核心知识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评中,力求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体验成功原则”、“综合考评原则”,总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实践操作成绩主要涉及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水平、课程知识、能力水平及期末综合操作成绩。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明确分离,实践考核成绩应占课程成绩50%以上。

诚然,本课程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软件方面也有硬件方面,更涉及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而本文仅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未免挂一漏万;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仁杰,杨勇.创新与实践:《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档案学通讯,200l.3.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人事档案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25-01

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向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迈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到目前为止,极少部分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未能启动。据了解,有的地方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缺乏,档案网站未建立;有的虽是建立了档案网站,但也只录入了极少部分档案卷内目录,档案全文扫描未进行,因此,查阅档案一直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为低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

二、现阶段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为止仍有很多高层领导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正确意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将会带来多大的福音,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使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步伐原地不动。

2.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缺乏完善的管理

目前人事档案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没有先进的管理观念、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通常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局限在个人历史信息记录的维护方面,对档案中内容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使人事档案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也影响了人事档案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再加之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总体的规划,各个部门在数据库建立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难以实现。

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这就导致其业务水平及职业素质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科学合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缺乏对档案的合理规划,各种新技术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

4.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虽然有《档案法》及《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规范,但是在实践方面的落实不到位,在这种没有制度进行约束的情况之下,更不用谈具体的实施规范了,那么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在这种没有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只能流于形式了。

三、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优化对策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是关键。要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领域,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引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强化领导,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要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始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信息

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的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可行性高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业务形成标准及规范的文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档案工作制定一套具体的考核标准,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4.重视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

单位应对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提供培训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并给予相关人员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相关的工作培训。学习更多科学有效的工作技巧。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更快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在工作人员的更新换代的时候,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普及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内容和操作技术。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培养即了解业务知识,且有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并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的工作人员才是我国当前人事信息档案管理人员的最理想的人选。

5.加强硬件设施及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

首先,硬件设施建设是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使用的基础。医院应在原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投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并使档案管理室达到防潮防尘防火等基本要求。建立单独的档案阅览室,使档案管理室、档案阅读室、档案办公室分开设置。其次,医院应将人事档案管理员的培训计划纳入全员年度培训计划中,从各方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选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必须按照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坚定的个人立场,坚决不泄密,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并不断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再利用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来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加强其实务应用能力。

篇4

书记员文秘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6.争取获取法律秘书相关等级证书。

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法律文秘专业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检察院、法院、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及社会输送熟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文秘业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职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职业道德、优良的警务素质的综合职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公关工作,办公室事务工作,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商务及日常事务工作。亦可从事公检法等部门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公证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法律服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处的司法文秘,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法律秘书培训和法律文秘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介绍

1.秘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主要讲授秘书职业的性质、特点、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及秘书职业的国际发展情况。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秘书日常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基础与实务》;相关后续课程为《秘书实务》;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

2.秘书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办会、办事、办文、办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通过秘书案例教学和项目载体教学,以能力本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实务的各项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各种现场处理技能,以适应企业、商务、机关使用单位专职秘书岗位的工作需要。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学》、《秘书学概论》,后续课程为《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其中80%的学生须考取初/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3.文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文秘人才为目标。通过文书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公务文书的形成、运转、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使学生掌握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非纸质公文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处理、信息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该课程系《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相关后续课程,是对秘书学的专业细化。

4.管理学基础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权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和策略,结合营销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等,逐步使学生树立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

该课程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的基础

5.法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成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论、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形成关于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具备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法律文书》打下基础。

6.法律文书写作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各类法律文书的概念、功能、内容、格式和写作要领等基本的写作知识。包括公安类法律文书、检察类法律文书、法院审判类法律文书、监狱执行类法律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仲裁类法律文书、司法鉴定类法律文书以及诉状类法律文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备法律和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安、检察、审判、仲裁和监狱工作以及律师业务工作中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法律操作技能。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相关课程。

7.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理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所有权,共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民事责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受到法学思维和民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8.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性质、体系、解释、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特殊形态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量刑和刑罚制度;类罪、节罪特别是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9.办公自动化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现代秘书计算机信息运用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的涵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型,以及Windows 98、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等软件实际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操作并建立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具备运用网络处理信息技能,掌握现代化通迅技术和文件处理之电传、复印、自动检索、微机处理、电视摄录及中英文打字等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能迅速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终结考核要求是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10. 知识产权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规定,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以及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现状,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增强他们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11.行政诉讼法学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和处理行政事务及行政争议的能力。

12.劳动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该课程为《法理学》、《商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相关法律学科的后续课程。

篇5

NO1.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秘正成为师大紧俏的职业,特别是在帮助企业处理信息、整理材料、办公等,作为协调各个部门的职位,当然会有比较高的要求。秘书在企业中属于基础,也是重要的岗位之一,其岗位职责描述也是模糊和广泛的。目前,一般把秘书、行政、助理这几种相关职业都划分在秘书的岗位范畴中。

在每年的外企人才招聘过程中,外企秘书总是处于重要和醒目的招聘地位。秘书岗位的重要在于其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位;秘书岗位的醒目还在于其招聘数量的规模体现。在FESCO每年推荐的几千名外聘员工中,秘书职位需求占总需求量的45%以上。

行业型秘书取代通用型。现在企业对秘书知识结构的要求,更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而且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的不同,也对秘书提出了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例如,IT、通讯、机械、电子、微电子等行业,就越来越多地要求秘书在工作中可利用自身所学的行业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一些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产品和商务解决方案。

另外,在IT、通讯、快速消费品等高速发展的行业,更注重秘书的学习能力和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在法律、咨询等行业,则对秘书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稳重的性格及亲和力是一种考验。由此看出,专业秘书是秘书领域的又一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文秘专业。

NO2.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1)客户服务与管理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较强客户服务理念,较强客户管理与开发能力,较强营销活动组织策划、人际沟通与现代信息管理能力,能为所在组织系统创造服务附加值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2)商务行政助理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严谨踏实、谦逊诚恳、耐心细致,掌握组织系统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技能的行政助理类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公关秘书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较强的商务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公关与商务谈判能力,熟悉公关工作事务,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NO3.文秘专业简介

文秘专业是培养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文秘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第一线工作需要,主要面向外经外贸行业,从事涉外秘书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又有较强的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文书撰写与沟通能力,掌握行政与商务活动的基本运作,熟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能够从事办公室文员、行政助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事务管理、会务管理、秘书礼仪、秘书英语、秘书交际与语言、企业行政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秘书信息工作实务、中文速录、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

秘书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应用研究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会晤、公务往来等活动不断增加,各行业在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都需要秘书,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办公文秘

。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充实到各级政府机关;也可以加入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1.行政管理方向:总裁秘书、行政助理、总经理秘书助理、部门经理秘书、经理助理、办公室主管等。

2.商务文员方向:商务秘书、跟单文员、业务员、谈判助理等。

3.普通文员方向:办公室文员、前台文员、行政文员等。

4.档案管理方向:档案管理员、资料员、信息收集员等。

1.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好不好

2.高考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小语种专业

3.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4.营养配餐员如何理解,就业前景

5.速录行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6.岩土工程的就业前景

7.企法顾问就业前景分析

8.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探讨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活动和过程。档案信息化的提法已经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了,但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许多地方却依然还是新课题,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破题。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城建档案馆(室)工作实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 城建档案及其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城市建设档案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材料。其范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资料、城市勘察测绘资料、城市规划资料、城市建设管理资料、市政工程资料、公用设施资料交通运输设施资料、工业建筑资料、民用及公共建筑资料、风景名胜、园林绿化资料、环境保护资料、城市建设科研资料、城市防洪资料以及人防设施和搞震资料等等。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城建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资源进行处置、管理,为城市建设提供利用服务。可以把档案信息化概括为“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网络化;三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包含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两个不同的层次。档案信息网络化,就是通过档案网络站点,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内容包括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等。

2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要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档案管理的流程,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其次是完善网络,建立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和与主管单位办公自动化网连接的内部网,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档案网上归档。现阶段中小城建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城建档案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与主管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联网,加强网络维护和数据收集维护,包括数据迁移、建立建设工程项目储备数据库;工程建设数据库、串并联系统、重点工程动画演示系统、文档一体化系统。

其次是要事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和图纸通过扫描、图像优化、压缩归档等数字化技术加工成电子化的信息数据,并写入光盘,保存在镜像服务器大容量硬盘中,并提供网上高速的存取服务,同时要开展档案借阅利用,岗位培训等活动,实现行政确认行为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这也是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3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实际应用中,它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较,其优越性十分显著。一是检索查询方便。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二是查借工作可控。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还可以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三是管理省时省力。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四是提高工作实效。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4 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一要切实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领导和规划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各地城建档案馆(室)应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使之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避免重复性劳动,确保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在统一、扎实的基础平台之上。同时,还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工作体制,确定专职的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按照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做好城建信息的生成、传播与利用工作。二要切实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与制度建设。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包括数字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

5 小结

总之,信息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档案的信息化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从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步进入了数字化的历史新进程,档案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档案界和档案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对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利用者提供了跨越地域和时空的一种全新而又便捷的方式。作为城建档案工作者,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挖掘自身潜力,进一步探索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新方法、新领域,使之发展更快、更好、更合理,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背景简述

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电算化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化的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及管理要求》,《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 2002年9月

6.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技术》,2002年第l期

篇8

文秘法律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分析;改进

在财务系统建设中,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重要位置,各种会计软件的研发与运用,以及网络背景环境,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不足方面,应当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将会计电算化工作仅仅当做替代手工操作、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手段,在硬件投入、人员培训以及发挥信息系统优势等方面不够到位。

2.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缺乏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数据作为基础,会计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准确,会导致计算机在会计信息与业务处理中遇到各种困难,系统难以科学、准确处理。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单位电算化操作岗位都是由本单位以前的会计或者出纳担任,虽然在上岗之前也进行了业务培训,但是终归是简单和短期的,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以及使用的几种财务软件能够基本掌握,对于硬件知识以及异常情况处理方面经验不足。

4.系统安全保密功能相对不足。一些单位在会计电算化中的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系统没有按照规定加电磁屏蔽,硬件设施防护条件不能达标,并在分级授权管理、应对病毒以及防范非法攻击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5.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成效滞后。部分单位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滞后现象,没有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界限,将全部的会计信息资料通过拷贝的形式,建立起与原来的计算机系统相脱离的档案,也有的单位虽然进行了备份,但是备份会计信息资料的保存方面不达标。

二、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措施

1.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思想认识。针对部分单位与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作用于意义方面的狭隘认识,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广大会计工作人员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综合运用,是提高会计工作信息化与科学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会计信息与数据储存和处理的方式,提高了处理效率,对于拓展会计信息数据的领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的强大功能,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实现数据共享,相关数据的提取与获得能够更为便捷快速。

2.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保障能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基础性工作的要求较高,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进行业务的处理,具有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在会计信息数据的输入以及处理方面的规范化要求较高,首先要求获得的会计信息数据要规范和有规律,否则电算化系统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与处理,全部进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应当以代码化为标准,全部的原始信息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输入的代码要规范,与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相一致,并符合网络环境下的硬件与软件要求。其次,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程序化程度,对不同岗位与层级设置密码程序,对岗位分工职责、设备维护、信息保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全体岗位与人员实现高度统一。另外,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在硬软件保障方面做好硬件维护、软件更新以及其他设备的采购工作,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注重培训,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水平。从当前各单位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整体情况来看,对计算机与专业系统的操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一般只能够做到简单运用,无法处理相对复杂的意外情况,因此,应当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要针对工作的需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财会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其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定期选派财会人员进修,也可以将专家学者请进单位进行专门的培训活动,全部人员应当取得会计电算化资质证书,有条件的还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维护。

4.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安全程度。要优化工作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立足单位实际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人员绩效考核之中。对财务系统的计算机进行电磁屏蔽,有效应对电磁辐射,还要在场地设施方面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建立分级授权的内控机制,提升软件设计与运用水平,发挥财会软件的限制功能作用,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重要的财会信息要建立有效的备份。要通过运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储存以及认证、授权等途径,提高系统的网络防范水平。

5.合理管用,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作用发挥。着重强化电算化档案的收集与储存以及运用三方面的工作,要定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单位,将全部的电算化信息档案进行拷贝复制,以光盘等载体进行储存,并进行妥善保管,保持保管场所的湿度、温度等适宜条件,并要定期进行查验,预防意外情况。在信息档案调阅的过程中,应当强化系统版本的一致性。

篇10

关键词:文书工作档案管理教学特征教学改革

0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编写修订教材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范本教学法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情境教学法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实物演示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参观学习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3]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