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皋兰县人民医院2014年间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对比研究,对照组1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8例,患者年龄35至69岁,平均年龄51岁。观察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37至73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病症,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普通外科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护理问题时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问题;2)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力,普通外科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情况,容易造成延误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康复较慢、失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和依赖;3)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普遍繁重,护理人员在填写护理日志时容易出现字迹潦草、书写过于简单、病情变化描述不及时等等情况,这样会增加护理风险出现的比率;4)患者在手术后,由于护理不及时或者家属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引流管脱落、扭曲等状况,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1.2.2根据以上总结出的风险,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
1.2.2.1实施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制度。将护理人员分成护理小组,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监督执行护理人员护理职责执行情况,准确、及时、有效的评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
1.2.2.2明确制定各项护理内容及要求,发现不当护理操作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鼓励、惩罚并行的制度。对于不当的护理操作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督促护理人员细致工作。对于优质的护理工作,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督促护理人员不断进步。以确保管理制度顺利执行。
1.2.2.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高效、熟练的完成护理任务。及时分析医疗纠纷出现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同时,按时查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医患关系。
1.2.2.4做好病房基础护理工作,确保病房处于合适的温度、湿度状态下;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督促患者家属保持病房内的卫生及通风;保证病房安静,无喧哗;认真执行病房探视制度,说服患者家属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数量和次数,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及恢复环境。
1.2.2.5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及工作时间,确保护理人员不疲劳工作,并且,保证急诊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调动需求。根据护理人员年龄、护理水平、护理技术、护理经验等条件合理安排搭班配合,让有经验的护士带新护士,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1.2.2.6普通外科手术中,监控手术情况,防止手术发生意外。术后明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方案的同时,灵活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1.3优质护理措施效果判断
采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评分。
2.结果
笔者在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突况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3例,突况4例。可见,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3.小结
篇2
关键词:普通血透机;血浆置换;护理
血浆置换应用广泛,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CRRT机进行血浆置换,但是由于CRRT机的价格高昂,治疗费用高,使得很多医院在没有采用CRRT机的时候不知该如何适用普通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1]。所以为了对采用普通血透机行血浆置换的操作及护理进行探讨,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4例血浆置换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得到的疗后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血浆置换患者64例,治疗组32例中有男27例,女5例,年龄在23~65岁,其中有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2例,肝衰竭5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中毒性肝病5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每例患者均需进行1~4次的血浆置换,置换血浆保持在2000~3500ml;对照组32例中有男24例,女8例,年龄20~70岁,其中有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5例,肝衰竭4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中毒性肝病4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每例患者均需进行1~3次的血浆置换,置换血浆保持在2000~3500ml。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普通血透机,主要包括普通JMS血路管,输血器,过滤器以及灭菌量杯等。首先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血管路和血浆过滤器后设定规定时间[2],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量为2000~3500ml,输液时通过输血器连接静脉壶,在输液时输液的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输液杆的高度一般保持在高出床沿1.5m左右,而在血浆过滤器的出口一端连接废弃液,另一端连接灭菌量杯,保证新鲜置换液与废弃液进行等量置换,治疗时间一般为2h。对照组:采用CRRT机,包括血浆过滤器、血管路等,操作过程与治疗组相同,而且置换液的补充等均由机器进行控制。
1.2.2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治疗前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首先要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让患者了解血浆置换的原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在进行治疗前,应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等指标,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备好所需的药物。②治疗中的护理。由于普通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没有加温系统,容易引起患者的体温下降,所以要保证室内的温度适宜,在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测,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面色等情况[3],做好记录,在本次的治疗中,未出现患者体温下降;同时要做好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4.3%,影响了治愈率,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此外还要严密的观察血透机的运转和血流情况,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异常问题,保证患者体外循环顺畅,防止血液凝固,一旦发现分离器内血液凝固,应及时进行更换,在本次治疗中,未出现患者更换分离器。③治疗后的护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应充分保证血管通路的良好,此外对于穿刺处要进行严格的消毒[4],定期换药,避免感染,同时要对各种用药进行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计数数据进行χ2检查,α=0.05。
2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等方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所花费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患者要节省很多。见表1。
3讨论
血液置换时一种特殊的血液净化方法,应用于很多的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而且采用CRRT机进行血浆置换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是由于很多基层医院没有CRRT机,且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普通血透机的疗效与CRRT机差异不大,而且治疗费用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普通血透机没有加温系统,在治疗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体温下降等症状,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证室内的温度,加强保暖,此外由于没有置换液与废弃液的平衡系统,所以在置换的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保证置换液与废弃液保持等量置换,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不利于身体的康复,通过加强对治疗前、中以及治疗后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尽早的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Norda R,Stegmayr BG,Swedish A.Therapeutic apheresis in Sweden:update of epidemiology and adverse events[J].Transfus Apher Sci,2012(29):159-166.
[2]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9-153.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22例为男性,58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平均为(45.2±6.7)岁;48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32例为阑尾炎。观察组的80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50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平均为(45.6±5.3)岁;44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36例为阑尾炎。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入选标准患者智力正常,意识清醒;无手术禁忌症;同意参与本次源流;年龄超过18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家族性疾病的患者。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根据规定常规的准备手术所需的仪器及药品,对手术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护士应在术前到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将麻醉方法、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积极预防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术前3d,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关的饮食限制,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术前1d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准备,对患者的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手术。(2)术中护理:对手术所需的物料进行充分准备,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将患者移至手术台上,尽量降低患者身体暴露面积,对需要手术的区域进行消毒。从低流速逐渐变化到高流速建立气腹,监测心率、腹内压、血压以及呼吸变化,不可随便增加灌气压力。手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将血迹擦去,尽量将残留气体吸净,轻轻的移动患者,以免导致疼痛。(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帮助患者选择舒适、合理的休息,减低术后疼痛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变化及生命体征,对患者有无并发症进行了解。②疼痛护理。术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疼痛,可以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来缓解疼痛感,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给予止痛药,对于疼痛无法忍耐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提供止痛药。(4)出院指导:患者即将出院时应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具体包括活动、饮食、康复训练、随访等,调查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2.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为(7.8±3.5)h,平均住院时间为(4.3±1.8)d;对照组为(16.3±3.3)h,(7.0±2.5)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普通外科;护理效果;满意度
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甲状腺和肿瘤以及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也是各大医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要科室之一【1】。为贯彻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要求,我院护理部逐渐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从试点转变为全覆盖,普通外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主动改善服务意识和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就我科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54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普通外科收治54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为352例,女性为188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为49.3岁。
1.2 方法: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医务人员全面参与,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对患者实行“四及时”:及时接待,及时评估,及时治疗,及时护理;“五主动”:主动介绍,主动询问,主动帮助,主动征求,主动反馈。护理时应坚持做好每一次入院介绍,每一次治疗和护理,-每一次健康宣教,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培养自身责任心。实施责任护士相对固定的排班模式,我们将班次改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减少交接班时间的浪费,保证延续性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负责一定数量病人,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责任明确,人人有责。医务人员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病人,每天对所分管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巡视,变被动为主动,红灯呼叫现象明显减少,与病人交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变化,协助不能自理病人生活护理,及时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解释和沟通工作,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病人躯体舒适,缓解病人不安情绪,增加病人安全感。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改善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将基础护理内容进行规范化操作,定期进行相关护理内容考核,保证每位护士的工作质量。以促使为每位患者提供的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服务流程化,服务质量优质化。
同时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以此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绩效考核内容为护理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为依据,同时考虑护士的班次、岗位、年资系数、工作量等内容,综合评价护士工作能力。其评分状况为外出学习、年底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提供依据。
1.3 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状况。
护理效果主要为患者住院时长与有效例数。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为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内容为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四个部分,分别为满意不满意,统计满意例数。
1.4 数据分析: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当 P
2.结果:
满意度状况上,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所统计数值分别为:95.9%,96.7%,94.0%,97.4%。在护理效果方面,住院时长较短,有效例数较多。具体数据如下:
表1: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效果
3.讨论:
普外科具有急诊多,病种杂,手术多,周转快的特点,收治患者较多,治疗任务繁重,基础护理多,管道多,宣教内容多,护理难度高等系列难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3】。我科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更加注重工作流程的完善和为患者提供主动高效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效果,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4】。在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同时,树立护理服务特色,为患者的顺利治疗与康复起到铺垫作用。其次是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构建温馨和谐健康的治疗环境,以此减轻患者压力。有效的减少纠纷事件发生次数,同时提高护理水平,促使患者满意,及早康复患者【5】。
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普外科收治的54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主要针对患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以及细心耐心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普通外科患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亚红,陈爱国,吴敏珠等.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8-69.
[2]贺彩蓉.优质护理在普外科的体现[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503-504.
[3]曹桂英.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的心得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420-420.
篇5
普通胰岛素系自猪或牛胰腺中提取制得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物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有合并症的患者。过敏反应属于普通胰岛素不良反应的一种,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等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1]。在临床上应用普通胰岛素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极为罕见,2009年12月,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普通胰岛素过敏致休克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四年,发热、血尿两天”于2009年12月20日11am以“I型糖尿病并急性肾盂肾炎”为诊断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普通普通胰岛素应用史。入院时测体温37.6℃,血压130/80mmhg。入院后给予抗菌,补液应用普通胰岛素调整血糖及完善相关检查等治疗及处理。患者于当日10pm输入生理盐水加普通胰岛素组液体时突然出现寒颤高热,随测体温39.1℃,血压120/70mmhg,考虑输液反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遵医嘱抽取血培养标本送检,给予更换输液管路,重新开启一瓶普通胰岛素2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以30滴每分,另开通静脉通路输入。30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寒颤烦躁全身大汗等症状,即测体温40.9℃,血压80/40mmhg,立即遵医嘱给予调整输液速度至6滴每分,继续观察。15分钟后患者安静,汗退,未再寒颤,测血压98/60mmhg,考虑患者肾盂肾炎血糖升高,需补液治疗,又调液体输入为40滴/分静脉输入,20分钟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测血压84/45mmhg,调整输液速度至4滴/分,10分钟后症状缓解,如此液体滴数由快到慢调节反复观察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与输液速度有关系,最后考虑患者对普通胰岛素过敏,遵医嘱立即停用普通胰岛素组液体改为重组人胰岛素加生理盐水中静脉输入,同时给予抗休克对症治疗,于次日临晨患者症状缓解,体温降至37.6℃,血压100/60mmhg左右,空腹血糖调整在7.0mmol/L左右,此后住院期间患者未再出现上述过敏反应。12月23日血培养结果回示无细菌生长,患者于2009年12月29日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高热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体温变化,患者寒颤时给予加盖被服保暖,高热期给予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处,协助患者适量饮用温开水,退热期患者出汗较多,给予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 休克护理立即给患者平卧位,给予氧气吸入2升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补液、抗过敏及纠正休克等药物应用。
2.3 心理护理患者寒颤高热后出现休克症状,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设专人陪护并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利于救治工作进行。
2.4 其他护理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易于感染,我们在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另外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宜在2000~3000ml以上,勤排尿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以减少泌尿系感染机会。患者腹痛时给予膀胱区域热敷,必要时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5 出院指导首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对普通胰岛素药物过敏,今后禁止使用,并在每次就诊时向医生说明过敏史,严格遵医嘱执行糖尿病一般用药原则,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之内,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复诊。
3 体 会
在临床工作中,普通胰岛素应用非常广泛,因它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与人体自身分泌胰岛素存在不同,少数用药物者体内可产生Ige和Igg抗体发生过敏反应,多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B型反应,适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性学实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于药物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较高[2]。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还要求我们要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时为疾病的救治提供正确的信息,将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在病例中,护士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抢救及时,从而及时将患者从死亡线拉回。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73
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患者生命紧密相关, 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可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护理活动正在呈现综合化、复杂化趋势, 医疗护理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护理安全成为医疗护理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为了探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5.12±6.52)岁。研究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46.51±7.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调查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连台和导尿发生情况、参观人员存在情况等手术相关资料进行查阅,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个月的随访, 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伤口愈合情况对其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有效判断。
1. 2. 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有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尿常规等, 遵医嘱对患者用药进行积极的指导等;给予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 具体包括:①手术室具体的治疗要求应该得到其合理布局的有效满足, 同时还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可以有效划分手术室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对手术设备及相关器械进行合理安排;②切实有效地保持手术室环境, 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 给予清扫手术室的工作以充分的重视, 切实做好消毒工作, 对室内流通的空气进行有效的保持[2];③对无菌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使手术器械绝对无菌状态的保持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是目前医院最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④有效监测手术室感染情况, 定期有效检查手术室内的菌种及菌落数, 并切实有效地加强消毒工作;⑤对手术室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5%(3/4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的主要场地, 在医院内具有重要地位,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部受到的感染, 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时, 身体抵抗力较弱, 如果疏于防范极易发生感染, 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医院手术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难点, 手术室工作不能保障质量会增大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避免患者手术室感染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3]。
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 细致分析了本院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室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手术器械灭菌不规范;手术设备配置不足;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没有严格落实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手术用品多次使用。根据本院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了严格的手术室护理管理, 首先建立了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织, 健全感染管理制度, 督促本科室做好手术器械消毒、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警示标识明确, 每日清理与交接登记制度, 同时注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手术室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4]。
篇7
普通外科护士面临的主要压力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给护士造成的压力:普通外科的急危重患者数量较多,护士们长期处在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之中。而患者与社会对于医院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在主观上往往会认为自己是最重要和最需要得到关心与照顾的,而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容易造成服务对象的不理解,甚至会引发护士与患者一方的争执与冲突,进而造成护士心理失衡,这就加大了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职业的高风险性给护士造成的压力:普通外科收治的大多为手术患者,其病情表现为急、危、重,实施抢救的情况多,对于护士工作的要求高,而且责任重大。尤其是护士在值夜班时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大,存在突发事件等各种因素,导致夜班的工作量大且风险高,同时,医护之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导致配合的默契程度降低。
业务技术不过硬给护士造成的压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加大的压力,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到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持续更新业务知识。
缓解普通外科护士压力的应对措施
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增进普通外科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发现矛盾,并进行协商解决,从而形成坦诚友好的气氛。要通过稳定护理人员的思想,让护理队伍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对于一部分工作成绩突出的护士,应当给予合理的奖励。同时,要提供护士必须具备的防护措施,并建立起护理人员的支持系统,比如休闲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等场所。
提升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普通外科护士准确认识到职业压力,并具备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之技巧。要培养健康的性格与信念,自信地看待工作与生活当中的影响与干扰,逐步减轻或者消除压力给护士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定期开展护理业务能力培训与讲座,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拓展其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应急能力。
调整工作量与人际关系:采取弹性排班制,在护理工作繁忙时应临时调整人员加班,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其心理压力。要调节护理人员神经的弛张度,以确保其得到足够的休息与睡眠。要创造一流的工作环境,准确处理好同事之间与护患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最为理想的状态。
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编制:护理工作是直接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直接关系到了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家家户户的悲欢离合,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类医疗机构及全社会都要从根本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和床位的配比。这是由于护理人员之不足肯定会让医疗工作量相对地加重。同时,传统意义上的经验管理也导致护士长期处在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从而严重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而会影响到其护理的质量。
加大宣传的力度:社会评价将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状态。通过媒体与报纸等渠道宣传护理人员的先进事迹,就能让公众了解护士的工作,给护士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篇8
飞利浦的台灯和欧普的台灯都是LED灯。LED灯不能作为近距离读写作业时使用。因为LED灯发出的短波高能量光源是蓝光,能直接穿透角膜和晶状体,能直达黄斑区,对人眼视网膜造成灼伤。
护眼台灯首选通直流电的台灯。因为传统220V交流电会残留50赫兹的电流波动。从而造成灯光会有频闪现象。频闪很容易造成眼疲劳,视力下降,加深近视。光源首选黄光,光线是暖色调,舒服,稳重,不刺眼。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普通公路 公路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A
1公路养护管理的意义
(1)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通畅的保障。公路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行,养护的目的在于通畅。近年来,普通公路建设迭起,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密度不断增大,使公路交通从瓶颈制约迈入了基本适应阶段,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化。
(2)完善到位的公路养护管理,是交通安全的保障。加强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是提高公路本身安全性、降低各类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我们既要肯定公路养护管理的成绩,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把公路安全工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3)公路养护管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节约资源、创造和谐环境成为时代主题。公路交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说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必须进一步拓展其内涵,满足群众的期待,进一步加强公路的绿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公路管理实现体现民意、顺应民心的管理要求。
2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待于完善。在日常公路管理体制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管养一体化旧的管理体制。加之目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事业型管理体制,就是说养护管理经费开支要靠上级来拨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的形成。以上诸多方面都制约着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体制创新。
(2)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因为对养护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法律来约束,如对养护不力引起的责任事故追究不到位,或者处罚过轻,又如对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科技进步的重视不够不到位以及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制约着公路的养护管理。
(3)公路养护科学评判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认为对公路的评判标准很难把握。其中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等等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标准,或者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公路评判工作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考核标准,即仍然是沿用了过去的评判指标,没有针对实际情况,没有针对个例来做充分考虑,所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的现状。综观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来看,各个地区都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虽然有些地区已引进了国外进口的大功率综合性的养护机械,但是因为对机械的适应能力差,或者说不会利用先进的设备,或者说对设备机械性能的开发不够充足,使其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其效能。
3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中外国情大不相同,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公路质量,保证交通安全,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国外的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归结为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市场化及机械化等几个方面。他们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均实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离,通过建立起有力的承包市场来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此种管理还可以有效的节约公路养护管理资金,能够保证公路养护工作实现优质高效化。
4如何对普通公路进行有效养护管理
(1)要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首先,应该顺应普通公路发展的趋势以及其特点,可以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制定一个原则,如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等,做到有效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2)要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在公路养护工作中,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过去公路养护管理中,一般都是哪里出现问题,再出现养护人员进行养护和采取补救措施;现在,已经由以前的静态养护转为动态养护,事前主动上路找公路存在的问题,及早解决,将隐患和不良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做到分工明确,减少养护的成本浪费。
(3)要不断完善公路养护市场。当前,公路养护队伍接近100万人,这支庞大的养护职工队伍本身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大的社会群体,但实际上他们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大力培育、扶持,多在政策、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入,帮助他们快速学会管理,提高各种能力,以适应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4)要建立起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决策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可以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反之,则不利于公路的有效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苛刻,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迫在眉睫。因而应该在养护决策机制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和改善,这也是解决公路养护问题的关键环节。
5结语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交通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交通运输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升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管理观念,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利用有限的资源,大胆探索创新,开创普通公路养护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普通公路 公路养护 公路管理
路工程建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在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保证公路能够为行车提供安全、经济、舒适、高速运行的一个保证,因此,公路养护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普通公路的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
3.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公路养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应快速、及时进行修复,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养护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且在作业区域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养护总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普通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较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使其达到技术标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所需投入较大。直接从事养护工作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综合素质要高。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科学的评判标准。养护经费支出缺乏科学的控制标准、随意性大;养护质量考核仍然沿用过去的“好路率”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社会服务因素。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三、国外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四、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1.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4.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路;社会应加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
五、结束语
依托各种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检测系统,健全完善公路基础设施检测评定机制,定期对公路开展技术状况检测、评定与分析,实现公路路况的自动检测和基础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养护管理系统,完善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决策机制,探索公路衰变规律,提高养护的主动性、科学性。要研究制订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参考文献:
【1】周旭.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新方向[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