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投资基金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业投资基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日本、台湾等亚洲投资人把越南视为最想投资的新兴市场,名列日本提出[后BRIC]全球经济发展潜力VISTA之首的国家,越南证券投资基金对投资者和越南金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自从1868年世界上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在伦敦股票交易所面世,基金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大陆基金业的真正起步是从1991年开始,到2010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相对中国,越南证券业起步相对较晚。越南第一家证券交易中心———胡志明证券交易中心(主板,简称HOSE)于2000年7月28日开业,2005年3月8日成立第二间交易中心———河内证券交易中心。胡志明市证劵交易中心起核心作用,河内证劵交易中心仅提供场外交易服务。在2000年到2004年越南证劵市场成长速度缓慢,截止至2010年6月30日,越南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47家、58种债券、4家基金,已成为一直重要的金融力量支持越南的经济发展。但作为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却发展缓慢,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已成为制约越南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束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研究,西方国家已有较多成果,观点纷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尽管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对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研究亦是成果丰硕。本文借鉴中、英、美三国的研究成果和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经验,从考察越南证券投资基金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快越南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建议。
二、越南证券投资基金现状考察
越南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04年,由VIETFUND越南证券投资基金联营管理公司管理。这是一家集SACOMBANK银行51%资金及DRAGONCAPITAL国外投资基金49%资金的联营公司。VFMVF1是越南第一个获得发行的基金及在越南证券市场上市的基金。各项活动包括投资于未上市,已上市的股票及债券,其中投资股票比重占基金总价值逾80%。获得VF1投资的公司属于众多不同领域的公司,其中银行财政领域占最大比重(2006年是25%)。越南证券市场可观发展前景将为基金在未来时间里的活动带来好的展望。尽管目前越南有汇率变动、通货膨胀和利息不稳定等困难,但许多投资基金对越南证券市场仍持乐观态度,相信宏观经济将逐步稳定,使证券市场持续增长,2010年末越南政府对市场透明、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允许增加新产品及抵制操纵市场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完善,外国投资资金呈增长回升的迹象、商品质量得到提高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继续增加等因素将为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创造新动力,这些都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许多投资公司的高层对越南证券市场的上升势头表示赞许,并提出本公司今后的发展计划。越南相当部分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名录主要是大型公司的股票和政府的债券、上市公司、即将上市的公司和具有专业性的管理干部队伍、增长赢利能力及高利润等条件的股份化国营企业。该基金集中投资于消费类行业、食品行业、软件和财政服务等。也有本地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蓝筹股票和有实力的中小企业、酒店、度假胜地、高尔夫球场和高级公寓等。
三、国外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考察与启示
(一)证券投资基金业对比研究———以中国、美国、英国为例中国从2001年推出了第一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自此之后相继又推出了货币型基金、股债平衡性基金、纯债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等基金。从中、美、英三国基金业的发展情况看,中国基金业所占股票市场的比重已略微超过英国,但还远远不及美国。考虑到英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并不旺盛。而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为中小投资者,对基金这种专家理财、分散化投资的需求强于英国,甚至也强于美国,那么可以说中国的基金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英、美两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品种是开放式基金。这主要是因为开放式基金相对于封闭式基金在解决委托问题上有它独特的优势:开放式基金的随时赎回机制相当于给股东提供了一个部分清算基金的机制,这种机制同时能够提高基金管理者的管理绩效,否则,他们所管理的基金将面临大量赎回风险。而中国的基金业目前主要还以封闭式基金为主,这与英、美两国的情况不同。可以预见,公司治理机制更优的开放式基金将成为以后基金业发展的主流。英国的公司较少投资于债券市场,而美国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大约有43%投资于债券。中国有债券型基金、股票、债券复合型基金,但以股票投资为主。由于债券型基金收益稳定,风险较小,比较适合厌恶风险型的中小投资者,尤其在熊市中相对股票基金来说更具优势,中国债券型基金的发展空间很大。从基金结构上说,美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是公司型基金;英国的开放式基金有2/3强是契约型基金,少于1/3是公司型基金。英国的封闭式基金均是公司型基金。英、美两国证券投资基金多采用公司型的理由在于公司型基金的治理结构优于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的管理者比较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背离所有者利益。而公司型基金的管理者受公司董事会雇用,公司董事会可以监督甚至撤换基金管理人,这样,可较好地解决证券投资基金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中国的情况与国际主流模式是相违背的,这固然与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
(二)中、美、英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税收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主要是基金财产发生的投资收益的征税关系,基金投资的特性决定了无论是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均不适用对一般公司或信托财产的纳税原则。基金经理公司是收益创造者,投资者是受益人,基金资产是收益来源。如对基金管理公司与投资人分别征税,会形成重复征税。目前各国普遍采用“实质所得者征税”的原则,也就是基金的收益只是由经理人创造并由保管人控制,最终收益是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因此实质所得者应在取得基金收益后按照所得交纳所得税,基金管理公司与保管人对基金收益则不负担税收,避免了重复征税,同时鼓励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中国税法体系下,证券投资基金共分配两种收益给股东:资本利得收益和股利收益。股利收益在上市公司分配股利时已代扣20%所得税,资本利得收益免税。证券投资基金必须将资本利得收益和股利收益总和的90%分配给股东。证券投资基金通常每年分配一次收益。在美国税法体系下,证券投资基金如果要免除公司税,每年必须把已实现资本利得的90%分配给股东,证券投资基金必须把全部股利收益分配给股东。证券投资基金总共分配两种收益给股东:资本利得收益和股利收益。股东的收益将按照这两种形式来征税:资本利得收益被征资本利得税,股利收益被征一般所得税。证券投资基金通常每半年或每季度分配一次收益。在英国税法体系下,证券投资基金不允许向股东分配资本利得,所有资本利得必须用于再投资。1977年资本利得税降低到10%,1980年起,不再对证券投资基金征收资本利得税。证券投资基金必须把股利收益的85%以上分配给股东,不允许通过售出所持有股票的方式来提高可分配收益。
(三)中、美、英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股东结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在1999年10月之前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1999年10月允许保险资金购买,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从中国股市投资者结构构成看,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但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比例却不高。原因是中国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意识比较淡薄。美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股东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英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约有2/3由机构投资者持有。
(四)中、美、英三国证券投资基金费用与基金有关的费用包括买卖基金的费用和基金运营费用两部分,买卖封闭式基金的费用和买卖普通股票的费用是一样的。在美国和英国,基金的这两部分费用加起来通常不到基金资产净值的4%。在英、美两国,费用是可以协商的,买入量大费率就比较低。英、美两国买卖封闭式基金的佣金通常在0%-4%之间,平均约为2%.这个数字看起来比较大,但佣金包括了咨询费,就是说经纪人会给投资者提供很多的投资咨询服务。网上交易等模式可以节省交易佣金。封闭式基金的运营费通常在0.25%-1%之间,部分封闭式基金的运营费用甚至低至0.15%。大部分的基金运营费率都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这体现了基金的规模效应。买卖开放式基金的费用是申购费和赎回费。在英国,申购费通常为4%-5%,赎回都免费。而基金管理费通常在0.75%-1.5%之间。在美国,约有1/3的基金免申购费,另有2/3的基金收申购费。在收申购费的基金中,约有2/3是在初次购买是收取申购费,叫前端申购费,这个费率在1997年平均是2.3%.而其余收取申购费的基金是在赎回时收取,叫后端申购费。若持有超过一定期限,后端申购费可以免除。大多数的基金并不收取赎回费。开放式基金的运营费通常在0.5%-1.5%之间,1997年,美国开放式基金的运营费平均0.88%.大的开放式基金的运营费率通常比较低,这反映了基金的规模效应。中国买卖封闭式基金的佣金为0.25%,买卖开放式基金的费用约为2.5%.基金管理费用通常为基金资产净值的1.5%,另外还需要付0.25%的基金托管费。所以中国基金的运营费用合计约为1.75%。从中、美、英三国基金费用比较看,中国买卖基金的费用和英、美两国相当,但中国基金的运营费用高于英、美两国,显示中国基金的运营费用还有调低的空间。
(五)中、美、英三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封闭式基金价格通常不会恰恰是它的资产净值,基金通常以折价或溢价交易。所以投资者有两种可能收益或损失:一种是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或降低;另一种是基金折价的缩小或放大。在英国和美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反映了投资者对基金的偏好。在英国,上世纪60年代,平均折价约在10%左右。在70年代,折价高达50%,80年代基金折价降低,到90年代初期,基金的折价约只有5%,然而,在2001年年初,基金的折价约在10%左右。美国的情况大致和英国类似,在基金刚开始出现时,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约为20%,后来基金折价慢慢降低,到目前为止,基金折价约为5%。中国的封闭式基金上市始于1998年4月,从1998年4月到1999年11月,基金以溢价大约为5%,从1999年11月以后到2000年6月,基金以折价约15%交易,然后基金的折价回落至10%一直至今。从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看,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与英、美两国的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相当,体现了投资者整体对封闭式基金不看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应象英、美两国一样,大力发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从中、美、英三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横向比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总体规模占证券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已超过英国,但与美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比较,无论证券投资基金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于证券市场流通市值的规模,都还有很大差距,显示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从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结构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而英、美两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公司型基金为主。鉴于公司型基金在治理结构上的优越性,中国在未来应大力发展公司型基金。从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方式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为主,而英、美两国的基金主要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由于开放式基金相对于封闭式基金在解决委托问题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国的未来应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中国债券型基金在基金业中的比重远远不及美国的债券型基金在基金业的比重,显示在中国债券型基金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基金费用方面的比较研究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买卖的费用与英、美两国相当,但中国的基金运营费用高于英、美两国,显示中国基金的运营费用还有调低空间。中、美、英三国在基金税收、股东结构、封闭式基金折价方面表现出了相似的地方,显示了基金业的共同特征。
四、越南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基金市场准入标准越南当前投资基金市场的成熟程度不够,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基金的市场准入实施严格的审批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一种适当的选择。但高效、市场化的注册制,降低发起人的资格认定标准,降低基金的市场准入限制,应成为越南基金准入的发展方向。控制投资发起人范围,抬高基金公司的资本进入门槛等不排除其在当前诚信度不高、法制观念不强的社会环境下的积极意义,但仍能反映基金业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基金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行业竞争不充分,阻碍了行业进步,制约了基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基金产品的创新步伐。
(二)加强诚信,加大基金行业的违约成本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无能为力时,只有信誉能起作用。如果说法律是市场经济的一双有形的眼,信誉则是一双隐性的眼。投资基金要发展,就要求建立基金业良好的信誉。在降低基金业的市场进入标准,使众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人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同时,除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和管制外,信誉的作用致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基金业的自律。同时,需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对基金管理人在经济方面的处罚、行业的禁入,以及对经理人行业禁入的处罚。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利于基金行业的规范运作,逐步树立自身的诚信品牌,并最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推动基金行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88 -02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投资观念正在不断地变化,投资基金成为一大趋势。面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基金管理人还是监管机构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对基金的运行状况作评价,以指导各自的行为。
一、基金评价的涵义和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管理权和收益权相分离,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以看到的往往只有自己投资基金的收益状况,其他例如基金风险、基金经理等都根本无法得知。如何在众多的基金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基金。为了在不同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投资者需要获得纷繁复杂的各类初步信息,并把它们整合加工成对指导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规模优势,以一定的投入建立适合自己的基金评价体系但对于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持续跟踪成本太高。专业化的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是必然要出现的。建立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市场中的基金评价,帮助投资者了解基金在过去的时间段里投资收益的情况及其获取的收益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帮助他们综合评价基金管理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投资成果,在此基础上帮助投资者形成对基金的未来表现的预期评价,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在我国基金业发展这么迅猛的情况下,基金评价活动可以为广大投资者所研究、选择基金降低信息成本、把握风险程度,避免信息不足蒙受损失。
二、基金评价的优势分析
一个客观公正的基金评价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整合繁琐信息,有利投资者合理投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一个好的基金评价能方便投资者从众多的基金中进行挑选,可以使众多繁琐的信息得以整合,投资者不需要检索过多的信息来收集咨询,更有效地节省了时间,也能一目了然清晰地了解基金的各项指标及基本情况,方便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基金。其二,发现自身弊端,有利基金公司良性发展。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公司有利于基金公司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投资的合理性以及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对于基金公司内部决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了解到其他基金公司的发展状况,投资配比,也可以借鉴学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和其他公司的决策方向和差距,可以使各个基金公司无需探查资料互相比较,对于整个基金业会形成良性的发展。其三,了解掌握基金公司情况,监管部门更好制定政策。客观公正的基金评价可以使监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基金评价公司的评价,监管部门可以掌握到一些没有去细化的数据,会发现自己监管力度和政策的缺失引起的一些问题。通过基金评价可以更好地去监管基金公司,减少违纪违规行为的出现。
三、国外优秀基金评价体系
在西方,资本市场相对成熟,基金评价业也已经非常发达,基金评价机构与股票评估机构、债券评估机构成为资本信用评估三大支柱。如晨星以及标准普尔都是比较声名卓著的独立的基金评价机构,都有着各自的完善的体系。
晨星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专门的基金评价咨询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基金评级机构,其服务于投资者以及注重技术运用的运作理念备受推崇,晨星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基金评级衍生的一些金融服务。如今美国共同基金80%以上的投资会受到晨星公司基金评级结果影响,很少有基金公司会忽视晨星公司的评级。晨星公司将基金公司的风险与业绩相结合考虑,进行星级评定。前提条件是基金设立的时间低于三年的不予以评级,在进行评级的不同时间段即3年、5年、10年期间至少要有20只基金符合评级要求才可以进行星级评定。将单只基金的相对收益测算结果减去其风险测算结果,可得到评级指标。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的基金获得五星级的评级。其收益在同类中最高,风险在同类中最低。晨星公司的各项数据计算评级在业内受到极高的推崇。
与晨星公司不同的是,标准普尔Micropal将对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评价融入到对基金表现的综合评价中,这样,可以帮助基金管理公司更好地向投资者展示其价值,也可以促使投资者的决策更加全面、有效。标准普尔Micropal公司评级特色还体现在会精选出不超过10%的基金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跟踪分析、调查。被选中的基金投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另外,公司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对提出申请要求跟踪考察的基金进行价值增强评级。
四、我国基金评价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2010年证监会实行《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基金评价业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识和重视,发展迅猛,包括晨星等著名基金评价公司也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但我国基金评价行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评价方法单一。在证监会实行《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前,基金评价业一直处于市场化的行为,众多的基金评价公司涌现,鱼龙混杂,不能很好地指导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有的甚至误导和欺骗投资者。自证监会颁布政策和准入门槛后,仅剩为数不多的基金评价公司,我国基金评价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公司没有丰富的人才去研发或者创立较丰富的基金评价体系,故基本处于模仿进行基金评价,造成我国的基金评价业普遍评价方法单一。
其二,监管缺失,相关法制滞后。基金评价业在我国一直处于新兴行业,没有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证监会近年逐渐重视对基金评价业的管理,但依然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对于基金评价公司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并没有一个严苛的制度来保证,致使会有部分基金评价公司与基金公司因为关联关系影响评价,并且较多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性、可靠性、及时性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基金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隐瞒部分实情使消费者来投资,这同样会对基金评价公司的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三,评价方法普遍定量严重,不被大众所重视。我国基金评价方法主要是定量为主,较多的数据充斥和主导基金评价业,虽然大量的数据和指标在行业内以及专业人士能够准确地判断该基金的基本数值和投资情况,但很多方面定量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地体现基金的经营状况比如基金管理水平、组织能力、投资风格策略等,这些并不能通过指标来体现。并且较为复杂的数据对于一些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并不能让他们能直观地了解和判断基金情况,可能较多的文字性的内容更能让普通的投资者接受和了解该基金,较多的定量评价,致使我国的基金评价业使门槛提升,让普通的投资者难以介入。
五、完善我国基金评价业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要想让基金评价行业在国内得到重视,能与证券投资基金一起迅猛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其一,鼓励和支持建立更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为了推动基金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应鼓励和支持创立更多的基金评价机构并且在政策上扶持基金评价公司的创立。对于基金评价业,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并且当作与基金业并驾齐驱的行业来扶持,在相应的创立、门槛、评价体系的研发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基金评价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其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快相关法制的建设。要想让基金评价正规化、透明化,不但对基金评级公司内部加强监管,还要对基金公司内部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加强监控,对有基金公司影响评级结果的行为给予严惩,并且也要尽快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其三,大力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证监会应给予评级公司的评级体系市场化、自由化,不光要有数据,更要有更多文字性的评价。比如基金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方向、历来投资情况等等。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评价体系,降低基金评价业的门槛,使越来越多人去关注和接受基金评价,我国的基金评价业才能得到迅猛发展。
总之,只有越来越多的基金评价公司涌现,越来越多种科学丰富的评价体系出现,才能使得监管部门、基金公司、投资者逐渐地去关注了解基金评价业。我国的基金评价业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金根.关于建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11(5).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聂名华,杨飞虎.美国晨星公司基金评级体系及其借鉴价值[J].云南财经学学报,2006,(06):10-12.
[4]卫红.国外著名基金评级体系简介[J].金融广角,2004,(01):22-24.
[5]施金亮,朱振锋.我国基金评级业的现状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8):179-180.
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竞争模式;产品创新;品牌竞争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事业起步于1998 年,至今已有逾十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历史不长,而且期间还遭遇到了多年熊市的煎熬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新兴的证券投资基金业仍然能在困难中快速发展壮大,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国外百年的基金发展历史。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教育了投资者,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基金行业的竞争模式。
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竞争模式的转变
1. 1 在战略层面,竞争的核心已经从产品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
品牌竞争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后果。随着国内基金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品牌”将取代“产品”成为基金公司之间竞争的重点。“品牌”的概念是与吸引力、忠诚度、信任度等词联系在一起的。品牌效应还意味着投资者对某品牌下的所有产品“非理性”认同。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良好的品牌忠诚度可以确保老客户不会轻易退出,甚至会持续买进该品牌下的产品或从其他品牌转移到该品牌;其次,优秀的品牌影响力还可以作用于潜在客户,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使他们在购买基金产品时优先考虑该品牌下的产品。这两个层面的意义要求基金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公司的品牌建设。
2009 年6 - 7 月份共有15 只股票型基金发起设立,它们共同上演了一场基金市场争夺战。这场争夺战,与其说是15 个基金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15 个基金公司品牌的竞争。统计发现,这15 只基金中,首发规模较大的多数来自于成立较早、规模较大且长期业绩良好的品牌公司;而首发规模较小的基金均来自小基金公司,比如浦银安盛、东方、华富等,这些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较小,成立时间不长,品牌影响力不如大基金公司。
1. 2 在策略层面“, 产品创新”正在成为行业竞争的角力点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大型基金公司通过其品牌影响力获得了强劲的竞争地位,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小型基金公司通过“创新”可以发掘发展的“蓝海”,在避开与大型基金公司的直接竞争时,也“偷偷地”培育自己的品牌价值。这里所说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以产品创新为重点。我们相信,“产品创新”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与大型老牌基金公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样,在上文中提到的今年6 月份以来发行的15 只股票型基金中,有一只基金首发规模达90. 98 ,位列第二。而它不是来自于老牌基金公司的产品,而是来自于汇添富基金公司的创新型基金———汇添富上证综合基金。
1. 3 深化业务模式,拓展盈利领域
深化业务模式是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的新增长点。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特定客户理财、QDII 等基金业务规模的扩大为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金公司业务模式将表现出由基金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的鲜明特点。
单一的业务模式承受风险的能力小,一旦市场出现下行趋势,基金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在市场形势恶化时,大量的基金赎回将导致单一业务模式的基金公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在提高了公司抵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对公司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增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1. 4 对已有客户的“深耕细作”,挖掘老客户的价值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竞争策略的影响下,基金公司的市场策略也必然要从“跑马圈地”向“深耕细作”转变。对老客户的把握:第一,可以发现他们的特征和潜在需求,根据他们的口味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营销措施,提高其品牌忠诚度和客户粘合度;第二,通过对客户群的挖掘,发现他们的新需求(随着环境的变化,投资者的需求不会一层不变) ,并通过创设新型基金产品或者提供特色营销服务等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三,更重要的是,对老客户的维护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口碑和形象,对品牌提升具有显着的意义;第四,分析核心客户购买基金的主要渠道,对于公司的渠道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 十年磨一剑———南方基金,稳见未来
2. 1 南方基金概述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 年3 月6 日,为国内首批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三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起始标志。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公募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一对一专户理财、一对多专户理财,是我国业务领域最广的基金管理公司,产品创新能力最强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 2 南方基金的品牌之路
作为老牌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不仅具有广泛领域,还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缔造了“稳见未来”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南方基金的品牌价值并非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业绩的成长而自然产生的,而是公司长期致力于品牌定位、品牌提升和品牌拓展的结果。
(1) 以业绩回报凝聚品牌价值。
“以产品带品牌”是南方基金积淀品牌价值的首要策略。作为金融服务业,基金公司的价值首先是为持有人提供稳定长期的投资回报,因此产品业绩是品牌的首要内涵。同时,这种业绩也必须是长期和稳定的。南方基金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只有长期和稳定的投资业绩,才能让客户愿意跟着你走。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理念是否正确,但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口碑相传,积累的品牌效应却十分宝贵,它能为公司凝聚期望稳健的投资者。
(2) 营销策划围绕品牌展开。
“稳见未来”是南方基金的品牌符号,也是他们的品牌理念。在南方基金副总许小松看来,2007 年南方基金最大的成就不是业绩的上升,而是通过营销策划,使公司的品牌理念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通过品牌营销,使一些分析能力不高“, 按品牌索骥”的投资者能够容易地记住南方的品牌,并选择南方的产品。
(3) 完善组织架构以完善品牌战略。
为了提高公司品牌管理的能力,南方基金专门设立了负责品牌建设的高级品牌推广经理职位,负责确定公司的品牌定位及品牌推广计划,构建品牌管理制度与流程,并归口管理公司的品牌营销活动。我们可以从对该品牌经理的任职要求中看出该职位的重要性:8 年以上品牌策划及市场推广活动;3 年以上着名外资企业品牌管理经验等。
(4) 客户服务的专业化与个性化。
为了维持良好的品牌,南方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包括向客户手机发送每日基金净值等信息;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公司会及时给所有客户邮寄关于大势判断及操作建议的信函等。2007 年,南方基金一共进行了400 场全国巡回的理财讲座,2008 年市场进入熊市阶段,南方基金在全国15 个城市举办了“彩虹之旅”的巡讲理财服务。南方基金之所以提供这些服务,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做公益活动,更是在传递公司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稳定公司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3 结语
在新的环境下,过去的成功路径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路径面临着重大的转变,重点表现在竞争模式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产品数量向产品质量转变,由“推销”向“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1 ] 杨涛,赵学昂,葛新元. 国内外基金产品创新现状与展望[J ] . 国信证券,2009 , (6) .
篇4
关键字:投资基金;业绩;述评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11-04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理论研究
1.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
对基金总体业绩进行评价始终是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评价模型和方法使用上,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利用未经风险调整的收益评价,到60年代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风险调整方法,以及到现在所常用的无基准业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简单地对收益进行评价,而且发展比较缓慢,直到Treynor(1965)、Sharpe(1966)、Jensen(1968)分别提出特雷纳指数(Treynor Index)、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和詹森指数(Jensen Index)之后,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Treynor(1965)第一次对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了合理量化,开创了现代资产组合业绩评价研究的新时代。但由于特雷纳指数衡量的是系统风险,并不涉及组合的分散化,因此该指标适用于评价分散化投资的基金业绩。Sharpe(1966)认为对于经营较好的投资基金,其总风险与系统风险基本一致,但对于经营较差的投资基金,其总风险可能因非系统风险不同而相差较大。因此,他提出利用单位总风险的超额收益来衡量总风险调整后的基金业绩。Jensen(1968)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证券市场线(SML)基础上,通过比较评价期间基金的实际收益和由CAPM计算出的预期收益,在风险调整后再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即詹森指数。詹森指数比特雷纳指数和夏普比率更容易理解,且统计检验很方便,因此成为研究中最常被采用的计量方法。
特雷纳指数、夏普比率和詹森指数均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且合理地度量了风险因素,因此成为基金业绩评价的三大经典方法。在这三大指标的基础上,后来的学者又不断加以改进使其能更真实地反应基金的业绩水平,这包括Treynor和Black(1973)提出的估价比率(Appraisal Ratio)、Sortino和Meer(1991)提出的绍坦诺比率(Sortino Ratio),等等。甚至有学者也对CAPM模型提出了新的改进,如Leland(1999)建议使用资产收益分布的其它高阶矩作为资产额外的风险度量,Bird和Gallagher(2002)则认为应充分考虑资产收益率的偏度和峰度,从而更好地利用资产收益率的前四阶矩来评价基金业绩。
由于以CAPM为基础的单因素模型无法解释按照股票特征进行分类的基金收益的差异,因此学者们又用多因素模型进行业绩度量。
Lehmann、Modest(1987)首次利用APT模型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并检验了CAPM及APT度量是否对基准选取敏感,结果显示业绩度量方法和基准的选择对基金的超额收益度量结果和排名具有很重要的影响。Fama(1992)、French(1995)研究表明,股票的收益不仅受市场指数收益的影响,还与资产组合的特性相关,尤其是股票规模、BE/ME、E/P以及公司前期的销售增长等。因此,Fama(1993)、French(1996)在CAPM的基础上,将股票规模及B/M指标引入CAPM,从而提出三因素模型。检验表明,在三因素模型中,除了短期收益连续外,其它的CAPM异常都不见了,且三因素模型能很好解释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的资产收益长期逆转现象。之后,Carhart(1997)又引入了基金所持股票收益的动量因素,从而将三因素模型扩展为四因素模型。
多因素模型虽然部分解决了单因素模型存在的问题,但在实证中,由于因素的选择受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使得结果不够客观。另外,多因素模型同样无法完全解释资产收益的横截面特征。因此,对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孰优孰劣问题,至今尚无定论。
综合来看,虽然DEA方法无需对投资者偏好等作出假设,而且还将基金的运营成本考虑在内,甚至在运用上不受投资组合平均超额收益为负值的影响,但是该方法对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十分敏感,针对同一个样本,选取指标不同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普遍使用。
2.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早期的理论研究没有考虑基金特征对业绩的影响,后来的研究发现诸如基金费用、规模效益、基准误差、生存偏见、周转率和基金经理人的个人特征等都会对基金业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而推进了基金特征对业绩影响的研究。
在基金费用方面,Sharpe(1966)最早将基金费用与基金表现联系起来,发现具有较低费用的基金的表现相对较好。Golec(1996)发现负超额收益与费用率正相关。Hooks(1996)研究表明,低销售率基金的表现要好于无销售费用基金的平均表现,但Dellva和Olson(1998)的研究认为,前端收费基金具有相对较低的风险调整收益。
在规模效益方面,Daniel、Christine、Micheal和Wayne(1997)发现,尽管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大,基金的单位研究费用、管理费用等可能会降低,但业绩并没有呈现出必然的好转。在基准误差方面,Lehman和Modest(1987)、Grinblatt和Titman(1989)、DeMaskey和Smith(2001)研究发现,度量基金业绩的误差可能是由不适当的基准设定而产生。
在生存偏见方面,Brown、Goetzmann、Ibbotson和Ross(1992)、Elton、Gruber和Blake(1996)、Grin-blatt和Titman(1994)研究表明,生存问题可能会导致其它研究中得到的基金超额业绩被夸大,从而造成基金业绩持续的表象。
在周转率方面,Friend、Blume和Crockett(1970)的早期研究发现投资组合的周转率与业绩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Malkiel(1995)以及Carhart(1997)研究认为,股票投资周转率以及基金整体费用对基金表现具有负面影响,而Grin-blatt和Titman(1994)、Wermers(2000)的研究则认为,周转率与基金业绩存在正向关系,表明进行积极交易的基金具有较好的发现价值低估股票的能力。
在经理人个人特征方面,Brown、Harlow和Starks(1996)研究发现那些试图最大化其个人期望收益补偿的理性基金经理人更倾向于改变其投资组合的构成,特别是那些很有可能成为输家的基金经理人可能会希望通过提高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而扭转败局。Chevalier和Ellison(1999)研究发现年轻、拥有MBA学位的基金经理人以及较高综合SAT成绩的基金经理人具有较好表现。Bers和Madura(2000)的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基金在短期内要比欠缺经验的基金表现好。
(二)实证研究
1.对基金选股和择时能力的分析。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研究主要是考察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能力,对其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进行分析,这是探究基金业绩好坏的内在缘由。Treynor和Mazuy(1966)首先提出了TM模型,并对基金经理人的选股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此后,关于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DGTW业绩分解模型和业绩归属模型。
在参数方法方面,Treynor和Mazuy(1966)提出了TM模型,并以1953-1962年间57只开放式基金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仅有1只基金在9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没有时机选择能力的假设。Chang和Lewellen(1984)对HM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CL模型,并检验了1970-1979年间67只基金的月度收益数据,结果表明基金经理人没有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也不具备显著的证券选择能力,基金整体似乎没有跑赢采取消极投资策略的组合业绩。Christopherson、Ferson和Glassman(1998)对美国1979-1990年间185只养老基金经理人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CRSP加权指数及分类指数基准下,某些经理人的条件选股能力确实表现出时变特征,且红利收入和国债收益率是选股系数的显著解释变量。Hallahan和Faff(1999)利用TM、HM模型以及JK设定检验,研究了1988-1997年间65只澳大利亚股票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基金几乎不具备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也没有TM、HM模型优劣的明显证据。Goetzmann、Ingersoll和Ivkovic(2000)对1988-1998年间558只基金共123个月的月度收益率采用HM模型、GII模型及经Fama和French三因素模型调整后的HM、GII模型,对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没有基金表现出统计上显著为正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在非参数方法方面,Merton(1981)、Henriksson和Merton(1981)构造了非参数方法对时机判断能力进行检验。Jiang(2003)提出了一种检验基金经理人择时能力的非参数方法。这种非参数方法的检验统计量,是表明当市场收益相对较高时,基金经理人承担更多市场风险的概率。
在DGTW业绩分解模型方面,Daniel、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7)提出了特征指数衡量方法(Characteristic-Based Measure),简称DGTW模型,即根据公司规模、B/P值、动量因素三个不同特征建立一系列特征组合,针对个别股票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特征指数,将基金所持个股与特征指数收益率加以比较,从而计算出基金的整体收益率。
在业绩归属模型方面,Brinson、Hood和Bee-bower(1986)认为组合收益与基准组合收益的差异受择时效应、选股效应和交互效应三个因素的影响,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将整体表现分解为投资策略贡献、择时贡献以及选股贡献的业绩分解模型,即BHB模型,并发现基金收益对资产配置收益的回归方程的R2可以用以衡量基金收益时序变化中为资产配置解释的部分。
2.对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
基金经理人是否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收益是近年来基金研究的一个热点。早期的一些研究,如Sharpe(1966)、Jensen(1968)和Carlson(1970)等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所进行的检验,基本上认为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倾向于支持基金业绩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观点。
Grinblatt和Titman(1992)利用横截面回归方法对美国1976-1987年间共同基金的收益序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基金收益具有持续性。之后,Bers(1998)利用横截面回归和交叉积比率检验研究了1990-1996年间101只美国注册的国际共同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结果显示,基金在1年、2年和3年期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评价期间越长,持续性越强。
Hendricks、Patel和Zeckhauser(1993)对1974-1988年间165只基金样本采用平均超额收益率、夏普比率、詹森指数等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
Goetzmann和Ibbotson(1994)选择1976-1988年的基金数据,按照基金收益率处于前半部分或处于后半部分而将他们划分为赢家和输家,然后考察各个基金在相邻年度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55%以上的赢家仍为赢家,输家仍为输家。如果连续考察3年的情况,则有60%左右的赢家仍为赢家,这表明基金有1-3年的短期业绩持续性;但是在3年后,40%的赢家成了输家,这表明过去的赢家能否长期保持优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Brown和Goetzmann(1995)运用一个交叉乘积比率,采用相对基准和绝对基准,对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序列同基准序列比较后的盈亏状况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基金业绩具有一定持续性,但这种持续性逐年递减。
Christopherson、Ferson和Glassman(1998)最早运用条件业绩评价方法研究基金业绩持续性,认为结合补充的条件信息变量,对基金业绩持续性的评价会更加接近真实。
此外,Wermers(2000)研究发现,上一年表现好的基金比上一年表现差的基金在下一年度中平均要获得高于5%的收益率,这些基金每年的表现也要比市场指数高2%。Bollen和Busse(2001)对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剔除了动量和投资费用因素后,基金选股、择时能力仍具有一定的短期持续性。
(三)简要述评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诞生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发展起来,评价方法不断涌现,迄今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不同的评价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正因如此,才使业绩评价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综合评价和基准研究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关于基准的争议仍在继续,对于基准的选取也远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Roll(1978)、Lehmann和Modest(1987)等的研究表明,业绩评价对市场基准的选取非常敏感,所以基准问题仍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虽然研究西方共同基金业绩评价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现有文献对基金综合评价的研究却比较少,还没有能够全面涵盖业绩评价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发能全面综合评价基金业绩各方面表现的体系和方法。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一)理论研究
1.关于投资风格分类的研究。
江波和汪雷(2002)以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0只投资基金为样本,运用Sharpe和Treynor指数对不同类型基金的投资组合特点及其投资风格进行分析,发现指数型、平衡型、进取型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差别明显,并对基金业绩的表现影响各异。
而戴志敏(2003)研究表明最早成立的三家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趋同,并指出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控制经验缺乏、以及股票选择原则上的趋同性是投资风格趋同的主要原因。曾晓洁和黄篙(2004)的研究也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趋于相同,而且基金自身宣称的投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代表其实际的投资风格。
对投资风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投资基金业绩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基金业的发展提供投资策略上的支持。
2.关于基金业绩评价模型选择的研究。
王聪(2001)对马柯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单因素评估模型、多因素评估模型以及择时选股能力评估模型在中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认为单因素模型较马柯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更合适一些,在衡量基金绩效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还提出要加快对股票衍生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吴冲锋和倪苏云(2002)认为评价基准的演变是推进基金业绩评价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刘月珍、杨义群(2002)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分为描述性评价和比较性评价,并这两类评价对基金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陈刚(2003)采用非参数方法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谭浩(2003)系统研究了基金业绩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周屏(2006)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进行研究。陈丽萍和陈诚(2006)鉴于评价指标定量难和模糊性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投资基金业绩进行平静。
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基金品种的不断丰富,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更加注重从不同类型基金的收益之间的差异、基金自身的特征及其持股特征与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且采取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二)实证研究
1.传统方法对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自从我国1998年新的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以来,为了更好地评价基金的运作情况,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层出不穷。
王茂斌(1999)利用传统的基金业绩三大指标评价方法对1998年新成立的5只基金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五只新基金虽能取得超过指数的收益,但却隐含着高低不同的非系统性风险。
沈维涛和黄兴孪(2001)采用风险调整指数法、T-M模型和H-M模型,对10只1999年5月10日之前上市的新基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总体上优于市场基准组合。李博和吴世农(2001)选用三大指数和估计比率,利用统计检验比较基金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的差异,分析了基金管理人、基金规模、基金设立时期三个因素对基金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的业绩水平不存在规模效应、管理人效应和设立时期效应。
张海燕(2006)利用回归分析法对基金业绩评价的三大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指标的回归结论基本相同。
2?.新型方法对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由于认识到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学者逐渐将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基金业绩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等新方法应用于基金的业绩评价中。
陈刚和李光金(2001)、陈刚(2003)、韩泽县和刘斌(2003)、钱建豪(2005)等都将DEA模型应用于国内基金业绩评价领域,但由于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因此结果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吴国富和杨春鹏(2005)将因子分析与DEA分析法结合起来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下转第29页)(上接第14页)研究。
曾鸿志和张黎宁(2004)将贝叶斯统计推断理论运用到基金业绩评价中,把历史数据和直觉分析结合起来,为基金业绩实证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储晶、肖冬荣和夏景明(2005)认为基金业绩评价问题本质是分类问题,提出基于SVM的二叉树多级分类器实现方法对基金业绩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该评估系统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简要述评
国内现有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进和利用国外方法对中国基金业绩进行评价方面,而且对某些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新方法,大多只是介绍性质的引进,在基金评价理论方面的创新几乎是空白。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采用国外传统的基金业绩模型,套用我国的基金数据,对基金进行排序,绝大部分研究没有考虑投资风格与基金业绩之间的联系,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针对开放式基金特点所进行的业绩评价研究较少。
综合来看,国外研究的不足显然也是国内研究的弱点所在。由于我国基金市场起步晚、证券市场本身问题也比较多,从而造成了国内现有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Blake D,1999:Lehmann B.N, Timmermann A. Asset al-location dynamics and pension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2]Bollen Nicolas P. B,2001: Busse Jeffery A. On the timing ability of mutual fund managers. Journal of Finance.
[3]Richard Kjetsaa,2003:Mauteen Kieff. Stochastic domi-nance analysis of equity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
[4]Treynor Jack.1965:How to rate management of investment fun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Friend, I. Blume, M.,1970:Crockett, J. Mutual funds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New York: McGraw-Hill.
[6]潘金根,2003:《关于建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研究》,《国际金融研究》[J]。
[7]牛鸿、詹俊义,2004:《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的非参数检验》,《管理世界》[J]。
[8]徐泓、杨万贵、杨凡,2004:《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甘肃社会科学》[J]。
[9]谭浩,2003:《基金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财经科学》[J]。
篇5
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是推动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基金公司加强自律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推动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创新发展是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自律管理,打破业务发展瓶颈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基金公司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基金业今后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创新发展
1 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1 早期萌芽探索阶段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迫切,基金业务作为一种筹资工具渐渐受到一些金融机构的关注。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还处在研究和探索中,带有很大的探索性和自发性。
1.2 试点起步发展阶段
回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很多人都同意把“珠信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的批准设立作为基金业进入起步阶段的标志。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更进一步奠定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法律基础,基金行业迎来了规范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3 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3.1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从2001年的3只基金,117.3亿份基金份额,118亿元的净值总额跃升至2012年的1173只公募基金产品,31708.5亿份基金份额,28661亿元的净值总额(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2基金产品品种丰富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日渐成熟,基金产品品种也日益丰富,除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外,近年涌现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也格外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此外,QDII、ETF、LOF等基金品种的出现也得到了市场的关注。这一阶段基金行业体量的快速扩容,一方面得益于基金投资业绩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源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热情申购。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步入了健康、稳健发展的阶段。
1.4 完善创新阶段
随着2013年6月1日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行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基金法》时隔十年后的修订,从政策层面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拉开了“大资管”竞争新时代的序幕。
2 证券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基金总量还是在直接投资占比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截至2013年11月29日,我国共有1505只公募基金,基金份额达到30044.58亿份,基金净值达到29169.87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2013年度投资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共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3万亿美元。诚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金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不难从上面的数据看出,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基金市场比较,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做空”机制仍须完善
中国的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着只能“做多”,无法“做空”的现象,从制度上缺乏“做空”机制。随着新基金法和配套政策的正式颁布实施,将试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工具,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超额收益。然而,运用“做空”机制的基金仍然处在尝试阶段,对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多数基金经理仍然持谨慎态度,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1政策出台后,长期以来习惯“做多”的基金经理们是否能够迅速掌握“做空”操作的投资技巧,及时改变过往的投资习惯,仍然存在着疑问。
2.1.2“做空”机制对于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也是巨大考验,基金公司对于“做多”习以为常,倡导稳健投资和价值投资,相比之下“做空”对投资技巧相对要求更高,更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来运作,而目前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是否具备及能力如何仍需要时间和业绩的检验;
2.1.3从基金的业绩和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上看,基金业绩的评价标准是相对收益的整体排名,而比较基准也是直接关系到基金经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做空”操作尚未熟悉之前,公募基金经理们普遍缺乏进行“做空”操作的勇气和动力。这不仅关系着投资人的直接收益,也会间接影响到基金经理所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价值。基金经理能否以身犯险,尚是未知数。
2.2 基金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问题严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虽然基金公司在宣传推介新基金产品时都会强调该产品具有异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投资亮点,但不可否认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换汤不换药,偶有亮点出现,其他公司也会一拥而上,模仿、复制的案例不胜枚举。以近期市场火爆的货币基金为例,这场由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引领的风潮中,各大基金纷纷推出打出“现金宝”、“活期宝”的噱头。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货币基金抢夺了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份额。在整个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中,各种模式虽然层出不穷,但本质上仍然属于货币基金,无非是赎回期限略有不同,毫无差异化可言。产品创新的不足导致基金公司纷纷转向营销创新,通过淘宝、微信等新媒体营销产品。随着基金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新进入者渠道优势也将在短期内丧失殆尽。
2.3 缺乏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行业人才流动性大
回顾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十余年历程,行业从诞生之初便被贴上了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标签。优秀的金融人才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方面,专业人才伴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快速的成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成长的烦恼”,专业金融人才流动性居高不下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基金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一直为市场所关注和热议。基金公司靠什么吸引人才,稳定队伍,这恐怕是摆在每家基金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股权激励挽留核心专业人才,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实现起来又受到诸多制约,对于股东背景强悍的基金公司而言,长期激励要比股权激励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但随之而来的约束机制是否健全到位又是决定长期激励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就目前基金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这种高人员流动率的局面还将继续存在,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同时,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健立健全相应的约束机制才是保证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石。
3 证券投资基金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前正处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基金业的行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监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基金公司自身的创新发展齐头并进,通过创新发展加快解决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间的差距。
3.1 监管部门应考虑给予政策扶持
建议给予基金管理公司一定税收上的优惠;针对过度依赖银行渠道代销的现状,允许建立独立理财顾问公司;建立基金分级承销商管理体制,明确不同级别承销商的不同承销义务等。此外,监管机构应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建立完善本土基金公司投资海外的通道和平台等。充分展示基金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做大做强我们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
3.2 转变管理模式,强化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
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组织结构再造已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当务之急。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自身管理模式的转型,已成为基金管理公司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3.3 积极探索行业创新
突破目前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要依靠开拓创新。首先要开拓业务创新。利用“做空”机制、反向ETF、杠杆等方式,实现绝对收益。其次,基金产品要多样化,拓宽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第三,大力开展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拓展和互联网合作方式,逐步摆脱依赖银行单一渠道的路径。第四,积极推进法制创新。加强监管,放松管制。加强有效监管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3.3.1处理好有效监管和放松管制的关系;
3.3.2处理好适度监管和严格监管的关系;
3.3.3处理好治理监管、行政监管和行业自我管理的关系,唯有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相结合,基金行业的发展道路才能越拓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宋煜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1
篇6
2009年1月26日是中国的春节。虽然1月只有十多个交易日,但投资者在对即将到来的“牛年”的憧憬下,带着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积极参与交易,市场成交量逐步放大。沪深300指数终于守稳1800点,并一路反弹至2000点以上,最终收报2032.68点,涨幅为11.83%。
在1月缓慢盘升的行情中,私募基金整体表现略微强于市场,其中约有一半私募基金表现优于市场和同期股票型公募基金。晨星收录的169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中有3只未公布净值,深国投・鑫地一期进行了信托份额调整,因此未包括其收益率)最近一个月的平均回报率为3.49%,中值为2.18%。有1只基金最近一个月的损失达10%以上。而表现最好(18.67%)和表现最差(-10.87%)的基金相差约30个百分点。
晨星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有131只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约为79%。有84只基金战胜同期沪深300指数,占比约为51%。有91只基金跑赢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占比约为55%。其中有11只基金表现出色,超过了同期沪深300指数10%以上:
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收益率为13.59%(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4.61%);
深国投・美联融通1期收益率为11.98%(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3%);
中原・理财宏利二期龙赢收益率为18.67%(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2.74%);
深国投・朱雀2期收益率为11.02%(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2.04%);
中投・隆圣主题精选1期、2期、4期收益率为1.7%至3.04%(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1%左右);
深国投・开宝1期收益率为10.16%(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1.18%);
深国投・博颐精选1期、2期收益率约为3.9%(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0%左右);
中泰・汉华证券收益率为1.72%(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0.21%)。
中期表现评价(最近一年)
具有一年历史数据的共有104只基金。其中获得正回报的仅5只,占比约为4.8%。
这5只基金中,重国投・金中和西鼎继续领跑。其最近一个月收益率为15.53%,最近一年的收益率为23.07%,高出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报率约82个百分点,超过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回报率约71个百分点。
云南信托・中国龙精选1期最近一个月收益率为1.2%,最近一年的收益率为6.61%,高出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报率约63个百分点,超过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回报率52个百分点。
江晖管理的深国投・星石系列(1期-3期)最近一个月的收益率约为8.8%,最近一年的收益率约为9%,高出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报率约66个百分点,超过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回报率约55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104只基金中有100只战胜同期沪深300指数,占比约为96%。有78只基金跑赢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占比为75%。这104只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4.09%,中值为-36.14%。其中有25只基金的损失超过50%。绝对回报率最高的基金,比表现最差的基金(-65.95%)高出约90个百分点。从各统计指标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的中期整体表现强于大盘(沪深300指数)和共同基金(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但是,也仅有少数基金能获得绝对正收益。
长期表现(最近两年、三年)
共有12只基金具有最近两年的历史纪录。有7只基金获得了正收益,占比为58%;有9只战胜同期沪深300指数,占比约为75%;有7只跑赢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占比约为58%。其平均收益率为8.15%,中值为5.89%,表现最好(44.08%)与最差(-18.93%)的基金之间的差距约63个百分点。从统计数据综合来看,私募基金长期(两年)以来的表现强于大盘(-7.69%),也高于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0.5%)。
波动率
波动率(Standard Deviation)是衡量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所有统计样本中可计算最近一年波动率的共104只基金,其中波动率最小的10只基金如表3所示。波动率最大的10只基金如表4所示。
风险调整后收益―夏普比率
在104只可计算最近一年风险调整后收益(Sharpe Ratio,夏普比率)的基金中,仅6只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正,但均未超过1(见表5)。而余下的98只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均为负数,表明这些基金最近一年来所承受的风险并未能给其带来相应的回报。■
作者为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由晨星中国授权独家
阳光私募业绩报酬规则生变
【《财经网》报道】2月13日起,“阳光私募”基金业绩报酬提取规则全面生变。
银监会13日《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第十八条规定,“信托公司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方式和比例,须在信托文件中事先约定,但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
篇7
负责人:曹跃忠,总经理。
委托人:赵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气象台路证券交易营业部职员。
委托人:董力成,天津市金融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上海申银证券公司。
法定代表人:阚治东,总裁。
委托人:徐申安,上海申银证券有限公司天津营业部职员。
委托人:邵冀民,天津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介绍
原告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气象台路证券交易营业部(以下简称天津国投证券部)因与被告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发生证券回购纠纷,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在与被告成交了两笔国债回购交易后,原告依约将购券款计人民币600万元给付被告,而被告在回购到期后,除对冲1,055,380元外,余5,289,020元回购款拖欠至今。故诉请法院判令被告给付回购资金5,289,020元;支付延付利息745495元;赔偿经济损失6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被告辩称,原告所诉属实。但由于双方在该笔交易中均有违规行为,故对原告按原协议约定计付延付利息的主张不能同意。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均为天津证券交易中心的特种经纪商,均有在该中心从事国债回购业务的资格。1995年8月2日,双方在天津证券交易中心成交了两笔国债回购交易,原告为买入返售方,被告为卖出回购方。在该两笔交易中,原告以100∶100的价格分别买入被告价值200万元和400万元的国库券,期限分别为三个月和四个月。至1995年11月3日和1995年12月5日,被告应分别以106.96∶100和105.13∶100的价格购回。总计回购款为人民币6,344,400元。成交后,原告后1995年8月3日通过交易中心将共计600万元划入被告帐户。但被告在协议到期后未履行给付回购款义务。除1996年5月26日跨场所对冲1,055,380元外,按原协议计算尚欠原告5,289,020元。
另查明,在此笔交易中,被告未向天津证券交易中心交存足额的国库券。
以上事实有双方成交单、付款凭证、跨场所对冲销帐凭证等在案佐证。
审判结果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证券回购交易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融资方式,从事证券回购的各方均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该办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证券回购业务中的回购方应有真实的足额的有价证券,必须向对方办理交割或者由对方封存。证券回购的期限、交易对象与同业拆借相同”。本案当事人虽然签订了有价证券成交单,且约定了有关回购内容,但在实际履行中作为卖出回购方的被告未向证券交易中心交存足额的有价证券,亦未实际交割卖出回购的国债实物券,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上述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双方回购协议应确认无效。对于此类违规行为引起的国债回购债务如何处理问题,国务院〔1996〕20号《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回购债务清偿工作请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应视为同业资金拆借。原回购协议履行中所产生的债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由被告负责向原告清偿,其占用资金的利率,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6〕224号《关于转发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回购债务清偿工作请示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即回购期限3个月至4个月的,其年利率为13.86%。据此,该院于1997年1月29日判决如下:
一、确认本案国债回购协议无效。
二、被告返还原告购券款人民币4,944,620元;并按同业拆借利率年息13.86%向原告支付利息。(期间分别为1995年8月2日至1995年12月5日;1995年8月2日至1995年11月3日)
三、被告按上列应返还购券款金额每日万分之五向原告支付逾期付款赔偿金(分别从1995年11月3日和12月5日至本判决书生效之日止)。
四、上列给付事项自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清;逾期不付,按逾期付款金额每日万分之五计付赔偿金。
篇8
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催生或者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触发点,是由移动、宽带、无线、泛在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机遇。工业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将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降低工业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引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消费政策扩大升级促信息消费
政府两会工作报告明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促进养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宽带乡村”工程。拉动内需消费政策的扩大升级将进一步营造经济社会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提升消息消费总量和层级。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较快增长2015年增速10%左右
工信部披露数据显示,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效益规模稳步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4年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工信部预计,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将增长10%左右,软件业增速将在15%以上。
篇9
关键词:构建;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以集合投资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托管人托管、监督,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资金的证券投资,具有投资额小、费用不高,专家理财、风险较低,买卖方便、变现性强,专人保管、安全性高等特点,对活跃证券市场、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深受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在我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驱动下,基金业快速发展,基金业在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如何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建立完善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对投资基金的引导和管理,已成为我国基金业规范、稳健运行的迫切需要。
1 监管的原则
1.1 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
在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可避免地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综观世界基金业的发展历程,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都被各国的金融管理部门和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基金立法和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来抑制欺诈客户、操纵市场等证券违规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保护基金作为对投资者的保险系和赔偿基金,不仅是对投资人信心的保证,也会为经营不善的基金公司尽早退出市场扫清障碍。
1.2 依法监管原则
这是世界各国都严格执行的原则。规范、有序的基金市场离不开严格的法律法规,无法可依、滥用监管权必将导致基金市场的混乱和危机。因此,有关投资基金的法律体系必须健全,可操作性强;监管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严格依法监管,防止滥用监管权;监管者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独立性,保证规则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性和监督的有效性,加快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的再监督,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3 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原则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包括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自我管理这两大规范基金发展的杠杆。政府通过制定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设立监管机构,对基金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基金监管的主旋律。由于基金业的复杂性、技术性、庞大性,政府监管必须辅之以行业自律组织自我管理。没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业者的自我管理是基金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石。
1.4 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的原则
基金监管要以保证金融部门的稳健运行为原则。为此,监管活动中的组织体系、工作、程序、技术手段、指标体系设计和控制能力等都要从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出发。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有金融机构无力继续运行时,监管机构要促成其被监管或合并。
2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基金的监管属于资本市场监管的一部分,基金监管体系的构成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实行的是集中型模式,即由政府制定专门的基金法规, 并设立全国性的监督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具体来说,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2.1 政府行政监管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政府有两大特征:政府是一个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性的组织;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有的强制力。因此,基金市场的监管主体首先应该是政府机构。《证券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证监会对投资基金的监管包括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和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申请的核准以及信息披露等日常监管。当前我们应着力提高证监会的监管效率,使其能够真正履行监督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的职责,即制定投资基金管理有关法律和政策,设计投资基金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监督基金法规的实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基金发行流量计存量的总额或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基金市场和立派之社会资源,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机构投资者。
2.2 基金行业的自律监管
自律监管能够弥补政府因监管成本过高和失灵所造成的监管效率不足,它在基金监管体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有利于减少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国外基金成长史证明,基金的发展需要行业自律。为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我国在2002年12月4日成立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辅导、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其职责包括:监督基金日常运作;培训基金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资格认证;出版基金管理专业刊物,普及基金知识;仲裁基金纠纷,并与政府主管机构及国际同行沟通。
2.3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基金市场的监管是一项相当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没有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的配合,国家监管部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因此,各国都比较注重证券业交易所的管理,以发挥证券交易作为第一道监管闸门的作用。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提供与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的各项服务,它的角色和职能决定了要加强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它的一线监督地位,也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证券交易所除对基金上市管理外,对基金投资的监管包括两各方面:一方面是对投资者买卖基金的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对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证券交易所应当于每月终了后7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基金交易行为月度监控报告。证券交易所作为上市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容易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对整个交易活动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因此,加强证券交易所对市场的实时监控,就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问题,防止风险和危害的扩大。
2.4 社会公众监督机制
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能形成强大的外在压力促使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行为趋向理性化、规范化。加强社会监督体系,第一,要利用审计、会计等中介机构制定完善的审核程序,标准及内容,选择经营规范、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进行审计;第二,建立基金信用评级体系。基金信用评级应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进行,根据基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对基金整体运作做出综合的评判;第三,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加强基金监管的过程中,媒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推动基金业的发展。
2.5 投资者监督机制
整个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主要是围绕对基金管理人的外部制约建立起来的,如对治理结构、内控制度等的强制性要求等。但是,基金持有人才是基金利益的享有者和损失的承担者,是基金管理人非法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是最充分的,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基金持有人的分散性,只有制度设计上减少基金持有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交易成本,才能使基金持有人监督机制具有可操作性。社会公众监督机制包括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类,事前监督主要是持有人大会制度,事后监督主要是持有人诉讼制度,即基金持有人对侵犯其作为基金持有人权益的行为而提起的诉讼制度。对持有人大会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法》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对持有人诉讼制度仅作出了原则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发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
2.6 基金内部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基金,基金内部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基金制衡机制弱化。要建立规范的内部监管及制衡机制,就必须在投资基金内部形成权力、经营和监督“三权分立”而又“ 三权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注意发挥独立董事在基金管理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 构建多渠道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督
在基金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基金也进行监管,我国目前适用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一些部门制定的规范指引,总的说来,还需要进一步对公司型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激励、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作细则等方面进一步立法和规范,这样才能使法律覆盖显示,为基金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打开空间。
3.2 完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制衡机制
基金立法应当继续完善基金持有人的事前监督机制。监管机构应出台相关法规进一步扩大持有人的权力以事前监督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如减少持有人召集会议的所持基金份额,赋予基金持有人大会更大的权利。同时完善基金持有人的事后监督机制,建议建立我国的“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以使持有人的利益在受到基金管理人的损害后,能够通过行使诉讼权得到有效的赔偿,有益于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3.3 完善竞争性的基金托管人市场
设立基金托管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和监督基金资产运作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都对基金持有人大会或基金董事会(公司型基金)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机构其实不一定是由银行来担任。但为了防止托管机构出现道德风险,挪用基金资金,将基金委托银行保管是最合适的。基金托管人除了保管基金资产外,更重要的一个职能应是会计监督。基金托管人的选择要有一个公正的程序,同时,基金的会计应由托管人负责,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人应为基金托管人,这样可增强基金托管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加大托管人的监督责任,加大对托管人的约束性。
3.4 完善基金治理结构
基金管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从源头上防范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的产生。发展基金管理人的外部竞争市场,建立独立董事的竟聘机制,以独立董事来决定CPA的聘任和报酬,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完善基金管理人报酬机制。
篇10
今日投资个股诊断安全星级:
事件:
中信证券6月2日公告,公司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资格的批复》,核准公司为中证期货有限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资格。6月3日公告,中信证券关于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建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时,截至5月31日,公司已完成对中信证券国际的全资收购和部分增资。
评析:
随着股指期货渐行渐近,目前已经有17家券商获得IB业务资格。中证期货已于2007年底获得其金融期货经纪业务和全面结算业务资格的批复,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为中证期货有限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资格,至此中信证券已经获得参与股指期货业务的各项资格,客户能在证券业务和期货业务之间自由流动。此前,中信证券董事会通过了对中证期货增资5000万元的议案,将其注册资本由1亿元提高到1.5亿元,增强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股指期货备战进展顺利。
中信证券组建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信证券以货币形式出资6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7%,主要经营范围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发起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咨询等其他业务。虽然5月12日发生汶川特大地震,但60亿元绵阳基金的募集及后续运作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中信证券加强买方业务实力,逐渐布局基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构架日益清晰。在各项业务的申请和组建中,中信证券均走在行业前列,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基础的多样化趋势得到明确和加强,产业链不断向上游扩展。2008年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为中信证券贡献的收益还需要看公司组建和资金募集的进程。
中信证券目前已经以0.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中信证券国际11.61%的股份,中信证券国际已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采取了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增资,其中,第一期增资规模为1.6亿美元,中信证券国际的实收资本目前达到19.155亿港元。公司还将陆续完成对中信证券国际2.65亿追加资金的投入。虽然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的合作宣告结束,进军国际金融市场折戟暂时延缓了其业务扩展的步伐,但中信证券开始着手香港市场,继续推进国际化进程。中信证券国际将成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平台。2006年中信证券国际作为副主承销已经顺利担任了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H股的发行工作,并签约了多家国内的QDII。通过增资之后,子公司的业务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