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管理的目标

篇1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为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个近期工作目标。通过对企业的档案工作量化的测试和标准的评定,使其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列入企业项管理、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全面地检验、规范地考核,从近几年推广的情况看,对企业档案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企业档案工作自此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针对档案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档案进行了“目标管理”。

1 目前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落后

职工档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是职工个人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的法律凭证,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享受各项劳动待遇、记录参加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凭证。在新的形势下职工档案的内容已不单是侧重职工政治历史情况、工资晋级等形成的材料,而是侧重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住房补贴的缴费和发放,签定、解除劳动合同等形成的材料。现有企业职工档案多为分散管理、多头管理,有的在企业主管部门管理,有的在企业管理,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及企业专业主管部门对所辖企业的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没有一份清晰、准确的统计或人员名单。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给企业的职工基础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不利于维护职工个人利益和建设科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1.2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认为档案工作不重要,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导致对档案基础工作投入不够,造成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难以高质量地完成。

1.3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一是企业职工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企业职工档案材料只记录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简单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不仅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二是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

1.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有些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企业职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

2企业档案“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特点:

2.1 其考核程序基本覆盖了企业近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进程

2.1.1 增强档案意识,建立企业档案领导体制

一些企业档案馆的建立,表明企业档案工作地位正稳步提高,标志着档案工作迈出了与企业整体建设同步发展的第一步。多数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进行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很多企业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的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2.1.2 加强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形成网络

随着各大企业对档案工作认识程度的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各企业建立了相应了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互为制约,将档案工作“目录管理”融入企业的“目标管理”中,从而形成 “目标管理”的公共环境。因而有效的保证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实施。

2.1.3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为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各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将档案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后汇集成册 ,制订特色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得到制度保证,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2.1.4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企业档案工作“目录管理”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自此,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而出现的分散管理局面,提出了科学、规范、标准的操作方式。

2.1.5 引入现代化手段,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企业档案部门在积极探索利用途径,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析档案需求信息,编制出大量适合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转换被动服务方式,突出主动服务特色。

转贴于

依托现代科技,制备出多层次档案编研成果,不仅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而且深化了档案编研的层次。

2.2其实施效果给档案部门带来双重收益

2.2.1 硬件设施地更新、充实,使档案管理条件和信息开发手段得到改善

企业普遍增加了对档案工作的投资份额,为档案部门单独配备或更新了现代化设备,并配备了与之相应的专业人员,辅助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已取得可喜成果。

2.2.2 软件收益显著提高

领导档案意识加强,为档案部门解决了大量现实问题。通过“目标管理”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部门等同的位置,接授档案专业考评,使得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践检验中全方位得到锻炼、考核和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档案信息开发成果倍出,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企业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各企业档案部门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而且是帮助各企业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2.3 从推进程度分析其实施过程的难点

目标管理”推广实行后,一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实际情况和“目标管理”的有关条款不兼容的难题,问题出在档案工作与企业整体工作要求保持“四同步”发展等问题。问题的主要症结是“目标管理”的设置初衷没能找准档案工作的位置--服务性、辅,过分夸大了档案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其基础性、局域性表明它无法与企业整体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并举,更不能单方面越级协调企业的整体规划实施过程。相反,如果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企业“目标管理 ”的难点,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与平等级别的管理机关协调和处理档案工作及周边关系,相对而言则简单些。众所周知,横向协调和纵向隶属的关系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显然是不同的 。据此可见,如欲加快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推进速度,应当采用“最小阻力法”, 将问题的难点由制发机关与企业行政主管机关协商解决。以此保证其下行的通达性,加强实施的可操作性。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实现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存亡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当中,传统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企业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的构建,寻找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以期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使用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一、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最基础的是企业档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管理。所以说,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基于对企业信息完整性、全面性的采集上。

首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无差别式采集。

其次,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同管理系统相协同,发挥人的柔性,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使档案信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最终,使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系统化目标。

另一方面,系统要拥有对档案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例如将具有长远意义的信息进行归档并永久保存成电子档案,对具有短暂性的档案信息进行临时保存。严格对档案信息进行性质分类加工存储,为档案信息的有效输出作贡献,确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升信息的质量,为企业技术和未来发展提供精确的信息依据。

二、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即其使用目的在于促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输出相关档案信息,增加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功能构建对于系统整体构建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在系统构建中要注意提高信息输出的形式多样性、速度的便捷高效。

(一)开发档案信息电子借阅形式,增加信息输出的形式。企业通过设置档案信息网址,对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展示在公开网站上,由此传递给使用者;而对每个企业发展中的机密信息,则通过设置用户权限来限制其传播。电子档案信息借阅形式的开发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减轻了企业纸质档案信息的借阅地区局限性。其次是改变了纸质档案一次只能借阅给一人的数量局限性。然后通过无人数量限制借阅提升了企业档案信息的借阅量。最后使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高效地得到相关档案信息,同时增加外界人士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感、认同感。

(二)主动展示企业档案信息,宣传档案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主动向外展示档案信息,如开展企业文化展示会、在招聘时进进行宣讲等,展示的主要内容是档案信息的结构和重要性。通过企业历史发展和具体事例说明档案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借此机会将企业的相关档案信息公开传递,提升企业文化传播性。

(三)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企业档案信息主要是对信息的服务功能,即对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功能,这一功能的开发不仅节约使用者的查询时间,还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质量。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档案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强调效率,通过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摆脱展示和电子借阅的缺陷,得到更为人性化的答案。而对提供咨询信息的企业服务人员来说,拥有丰富的档案知识至关重要,需要拥有适当使用档案信息的私密性信息和公开性信息的职业素质。

三、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久生存在于企业档案信息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循环圈中首先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其次是对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并借此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产生新的档案信息。最终,系统再进行新的信息采集、加工。综上,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一)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同样地,反馈信息的采集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电子档案借阅者和借阅情况的分析;对借阅者借阅感受的直接访问等都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举措。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和对档案部门的建议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指向。

(二)反馈信息的处理。由于反馈信息主要由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意见和使用产生的效益组成,其目的在于引导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反馈信息中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应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档案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反馈信息与企业内部的联系。档案信息是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加强反馈信息同企业内部的联系,促使企业内部对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意见和建议更改档案信息不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部分,提高档案信息对经典信息资料的宣传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输出和反馈三个流程的分析,研究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实现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达成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玫.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目标的实现[J].黑龙江档案,2012(02):37.

篇3

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特征和价值体现

1.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特征体现

从当前的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水利水电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利水电的科学技术档案的数量比较多,在当前水利水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下,水利水电的经济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人们对档案资料的积累以及收集工作就愈来愈重视,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需求比较大,对档案资源的整理开发也就愈来愈迫切。

多种专业形成的档案内容比较多。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实施中,就会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工种,这就会产生不同行业的资料信息,最终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在[1]。在对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计量等方面形成的资料都要归到档案管理机构中去,这些材料所组成的文件材料就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

1.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价值体现

随着近些年的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一领域的工程建设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利用下,就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立项以及建设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资料,而这些资料将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储。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原理就比较有助于为水利水电企业做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对工程的验收以及质量评定也有着积极作用,档案在这一过程中就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事故发生,档案资料则成为对事故性质确定和对事故原因查明的重要凭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比较重要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永久性的工程建筑,所以质量有着不确定性,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下,对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保证,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维护服务提供了有效依据。

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和标准化管理措施

2.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在管理的体制上表现的比较突出。从当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以及全面性的档案管理体系,造成了实际档案管理执法力度比较薄弱。由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清,在责权利方面没有明确化,这就为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带来了很大阻力[3]。从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的来看,没有注重档案管理机构科学化设置,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实际质量。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就比较重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对提高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着很大阻碍。

另外,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的数量以及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基础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具备,档案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比较薄弱,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等,这些就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阻力,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有着很大影响。

2.2 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措施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就要能从实际出发。在水利水电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方面,首先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环节加强重视,要结合实际的档案管理情况,制定统一化以及科学化的档案管理的标准,保障档案管理的日常化管理以及质量检查等[4]。通过标准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施工企业文件资料控制中,区分受控以及非受控的文件,保障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这就能为具体的管理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注重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达标升级有机联系。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目标实现,就要注重对标准化工作目标明确化,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达标升级。要能和当前的时展要求相契合,注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市场化的目标加以实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价值,适应时展的需求。

进一步加快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进程。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影响,水利水电企业也要充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将其和档案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实现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这对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技术保障。在实现了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对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目标就能实现,能有效提高档案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能从多方面对科技档案数据库进行完善化,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中心,对档案内容的查询效率要加以促进,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目标。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制度完善建设。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注重完善化,按照相关的行业规定标准,构建和水利水电工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的建立上是重点,以及对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的建立方面也比较关键,总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就能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实施[5]。在管理层面通过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加以明确,在职责方面能清晰化,这些都有助于档案工作顺利实施。

注重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就要以人才为中心,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对档案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的操作能力进行提高培养等,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篇4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人们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抄写以及装订工作,不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过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这些因素都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因此,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二)档案信息利用率过低。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默默无闻地整理档案,工作的主动性比较差,因此,造成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过低。虽然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需要查阅资料的人员,但是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档案信息没有经过二次整理,档案的信息管理手段主要是以人工查阅为主,很少利用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三)档案管理缺乏资金支持。由于现阶段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十分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需要。从信息化视角的角度出发,齐全的设备以及硬件和软件设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支持。(四)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受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网络安全问题亟待人们的关注以及解决。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形式以及载体也在呈现多样化发展,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开放的网络环境容易带来很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使得档案管理资料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要素之一,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才能逐渐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建立起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使其不断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数据录入等基本的信息化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在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后,也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库知识以及网络管理技术,并且在未来的培训工作中,要不断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用专业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来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目标能够逐渐落到实处。(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为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科学资源数据库,并且逐渐形成数据规模,最终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检索功能实用化,通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使得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能力能够有质的提高与飞跃。并且在档案管理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开发方面逐渐向高水平靠拢,提高网络通信的标准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标准,逐渐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以及利用水平。(三)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在树立起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后,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已有的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标准以及水平只能满足档案管理部门基本的正常运行,但是对于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档案管理软件以及硬件的标准。(四)加强对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为了建立安全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的安全,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建立以及完善档案管理互联网监控机制,一旦出现任何网络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由于部门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可能会随时面临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信息的安全以及保密性,因此,要从软件以及硬件设施上保障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

三、结语

篇5

企业重组后,竞争力得到提高,活力明显增强。然而,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必然引发企业资产、产权、人员、债务的变动,而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所有权和管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基本情况

对很多外贸企业而言,在进行合并重组前后对业务档案资料收集和归档方面是比较困难的,主要的原因:重组期间企业组织管理易乱。外贸企业实行重组通常都是由公司高层领导或者是除了重组企业之外的临时工作小组操作,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并不参与,很多需要查找的资料经常有去无回,极易造成原企业档案的遗失。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外贸企业实行重组的过程当中,鉴于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思想方面情绪波动,尤其是人事调整以及办公地点搬迁,人员整合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情况下,不会更认真的去催收业务档案,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造成档案遗失。领导无暇顾及档案管理。在外贸企业重组的过程当中,领导因忙于各种事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档案管理中。各家外贸企业都有一套自已的档案管理体系和收集标准和范围。

二、几点思考

坚持业务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原则。重组后的外贸企业虽有相近的主营业务,也有很多各自的拳头产品,以前都是实行自己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一旦实行重组,则需要坚持统一的管理体系。需要制订统一的管理制度,坚持在对业务档案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外贸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作出变通及调整。应该严格按照重组之后的规定,对编制参照体系做出重新规定,全宗号的设置,管理类目的设置以及类目排列,档号的编制以及管理等统一。

加强重组企业业务档案团队建设。全面提升重组之后的企业业务档案团队建设。由于在重组之前原来的单位的业务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内容都有差异,而且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为了保证重组之后的档案管理做到规范统一,不仅需要制定全新的适应重组之后的公司业务档案管理制度,还应该配备专业的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事业忠诚、业务精良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这是做好外贸企业重组之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保障。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建立起能够覆盖重组之后的企业的各公司各个部门以及项目组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事实证明,建立起一致稳定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对做好公司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公司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有序地开展。

归类存放,高效利用。由于外贸企业在施行重组之后,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着多个档号重复以及管理地点分散的情况,因此,应该开展对企业业务档案进行重新归类,应该及时对外贸企业库存中的业务档案的价值大小以及利用频率做出重新分析以及鉴定,在必须做出分库房管理的情况下,提前进行类别分类,这样有利于业务档案管理和利用,还应对重组之后的企业拥有的各种类型的实体档案做好整合以及归类存放。按照原企业的成立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内容多少,重要程度等等做出实际调整,对业务档案库存存放重新做出安排和调整,还要避免在进行电子目录录入的时候出现档号重复等情况,保证档案实体和电子目录的一体性。在进行档案移交以及收集的过程当中,保证档案不散漏、不遗失。

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的保密保护意识。外贸企业的很多业务档案,合同文本,都是具有保密性的,实行重组之后有许多业务资料需要重新进行归类,但对于这些具有保密性质的材料,在重组之前就应该做好保护措施,保证在重组的过程当中保密措施有效执行。不仅要求领导需要加强保密意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更需要拿出保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加强保密管理意识。第二,应该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性。第三,加强业务档案管理力度。建立起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领导要以身作则,实行责任负责制。第四,建立规范的业务档案管理标准。根据公司具体运营情况,对业务档案实行业务分级管理,尤其是对档案的归档范围以及保存期限,保密文件的收发及存档等环节的所有的程序都做出明确地规定,全面提升公司的业务档案保护工作。

在合并重组中,寻找新的跨越,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通过对外贸企业合并重组后,业务档案的分析,要更新管理思路,顺应发展变化新情况,制定出全新的工作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使得重组之后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新目标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重组合并后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做强做大做精了,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增长点,比如房地产,期货交易、文化产业等新的领域参与进来,业务档案必须符合新的发展方向,开扩视野,与时俱进,创新思维。首先应该更加的目标化,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总体目标,进行不断消除原理目标的相关因素,第二可以进行局部优化,使得日常开展的具体工作能够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只有真正明确了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加强企业日常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各种相关配套管理措施,还应注重企业调查研究,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不断完善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重组之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为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的目标提供基本的资料储备保障。

篇6

【关键词】输油站设备 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设备档案管理在输油站中极其重要,也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输油站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保障输油生产的重要依据。

1输油站设备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输油站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输油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建立设备档案管理是提高输油设备的利用率,给输油站管理提供及时、准确依据,便于更好的为输油站服务,在设备的大修、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利用率很高。

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的。所以设备档案管理在日常收集、积累、整理、归档是首要的,把平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纸、照片采购过程中的发票、单据等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收集起来就形成了档案,使其在工作中充分利用。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根据维修记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充分做好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以缩短停机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

2如何加强档案管理

2.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的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领导以及管理人员的依法治档的意识,自觉接受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实行科室、站队,操作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各职能专业工作管理目标和各自的岗位职责,并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输油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站队、班组目标考核。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认真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2.2明确归档范围

根据输油设备的管理要求确定输油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不能盲目的收集,结合输油生产实际状况,明确输油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输油设备档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表﹙记录﹚、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操作规程、全套随机技术资料等。②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使用率与完好率统计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有设备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打印下发到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要求,使之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和移交,并做好记录。

2.3严格归档移交制度

档案管理一定要做好衔接工作,尤其是输油设备的原始资料要保管好,为以后的生产中维修、大修提供参考依据就,基层单位无法制约施工中原始档案的归档制度,可是在日常生产中基层单位是档案的利用者,所以一定要做好输油档案的移交工作,严格移交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及时、准确、无误、完备的工作作风,杜绝输油设备档案在移交中丢失、损坏等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输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

科学的发展以及办公条件的逐步升级,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培养输油档案管理人员多层次,多途径的管理人才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途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广博的知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对策

3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当前,城市住宅的迅猛发展以及农村耕地的巨大大变化更能体现输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聊城输油处的实际状况,输油档案的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外管线的技术资料及文字原始档案的保管的齐全、完好在与地方规划建设等协调中给予了充分的事实证明,无形中给企业节约了资金。

篇7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在时代的冲击下,我国的各项事业建设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同时为了迎合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国内的事业单位也在积极谋求各项工作上的完善。在以往的事业单位中,由于工作进展速度并不快,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并不多,因而严重忽略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建设步伐地加快,各项事业工程建设得以全面有效地开展,而且其规模和数量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事业单位开始尝试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求实现更高效率的档案管理。而在这个时期,知识服务这一概念被完全地提了出来,并取得了相当好的运用效益。它主要是指以档案管理为基础,对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创新的机制,主要通过对知识管理的编码化,实现创新型的科学管理。知识服务有别于其他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对档案管理的保管工作进行完善,服务于档案的主体用户。在对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运用时,各个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独特功能和体系,选择最为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是被社会上的企业所提出来的,由于企业的客户相对较多,他们需要对客户进行一对多的档案信息记录,而对这些档案的管理模式,一直较为落后,为企业整体的经济链带来的效益十分小。并且,对于一些较大的企业而言。他们在对待客户档案管理上采取地是分散管理的方式,给企业的档案集中使用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为此,企业开始进行了档案管理模式上地创新和完善,进而形成了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与技术的结合,并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客户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本质与意义分析

现如今的我国,已然逐步走向了知识经济,在企业的每一条生产链上,包括最初的生产加工,到最终阶段的销售,都充斥着相关的知识人员,而且在企业的发展当中,生产人员所具备的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对于企业效益地提高有着最为实质的作用。档案管理在企业的知识生产中,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服务性内容,而档案则是企业知识生产的一部分内容。与政府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无论在管理性质还是在管理意义上,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整体效益,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水平。政府的档案管理,则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但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两者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两者都是为了改进自身的工作效率,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协调而完善。其次,两者都需要以知识服务为基础,对管理模式进行各方面内容上的改进,包括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后,两者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都在不同的层次上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

(一)内涵

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当中,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依照知识服务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使得档案管理系统朝着编码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切实满足档案的主体用户需求。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其内涵是以服务为核心,在单位的服务链上,加强单位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对用户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他们形成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为了保持这种档案管理模式的活力,事业单位需要经常地对档案管理制度和系统进行创新和优化,以紧随用户的变化,产生更加切实的服务效益。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操作方法上,都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所进行的档案管理,需要面对事业单位内全部的档案信息数据,包括了各个项目所产生的文字记录、图像、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因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又是一个对知识信息的整合过程。并且,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切实考虑到对这些信息数据整合以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服务为基本的出发点,形成与用户交流沟通的系统。事业单位通过对它的创新和完善,能够确保自身的工作效益得到全面地优化。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则缺乏一定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对档案进行管理而管理,所能产生的效益并不高。

(二)意义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对国内各项事业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创新而有效的发展过程。事业单位对它的利用过程,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基础,对单位内全部的信息数据进行编码加工,并根据单位与用户之间的利益需求,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这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特点十分明显,能够将传统的信息档案积累工作完全地转向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其是在传统的档案服务上所进行的拓展和完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内的其他资源的,形成较大的消耗量。因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为事业单位形成用户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并通过这一系统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和合理,同时也能够为单位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方向依据。

二、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一)事I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整体上的规划和布局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事业单位,对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管理基础和管理目标两方面共同着手。在管理基础的布局上,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过程,必然离不开管理体制的科学有效。为此,事业单位可以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组织结构上的优化,对其进行分层,将档案管理的部分内容分别形成不同的工作板块,进而使得整个档案管理体系能够科学高效地运行。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以知识服务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设立明确而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机制,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有着最为本质的区别,它的工作内容更多,且服务体系更为广泛。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部门内的各个工作板块,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工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最后,由于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和方向发生了改变,因而事业单位也需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以促使其跟上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发展和变化。档案管理的流程,需要包括档案信息搜集、档案整理、档案分析以及档案的检索,在知识服务的基础下,事业单位还需要为档案的检索设置相应的搜索引擎,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在对档案管理的基础进行有效地构建以后,事业单位就需要明确自身的管理目标,并以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对于管理目标的设置,事业单位要根据部门内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以及单位当前的事业开展需求,制定最为切实且能够达到的管理目标,否则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益。

(二)对档案管理原则进行构建

1、管理目标原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功能在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为它的决策及管理形成依据。因而在企业构建档案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以自身的工作效率优化为目标。虽然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并不能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直接的效益,但是,它可以从侧面为事业单位制定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并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帮助单位事业工作得到迅速地完成。在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管理的目标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档案管理目标长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促使事业单位的工作进程更加合理有效。总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在时代的发展中,将先进科学的目标管理意识最为切实地贯穿到档案管理的流程中,以充分调动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

2、协调系统原则。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过程,本身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事业单位数据信息的管理过程。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管理部门应当对管理制度、体制、组织结构进行合理地协调,确保它们的工作处于科学有序的状态,进而形成明确的知识管理系统。为此,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协调系统的原则。首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应当与当前工作的方向和内容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事业单位必须重视档案管理系统协调的重要性,并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流程完全地结合起来,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内容能够符合其他部门的工作需求和进展,凸显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与价值。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与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相协调,两者相互促进,使得档案工作的工作体系趋于完善。最后,在协调系统的原则中,事业单位应当考虑监督体系的完善。虽然事业单位往往设有监督部门,但其的权利范围过于分散,而且监督的重心也不在档案管理上。为此,在档案管理部门设置全新的组织结构时,应当形成一定的监督体系,并赋予这一体系监督档案管理流程的权利,进而使得档案的封存和数据搜集管理得到有效地监督,变得更加完善。同时,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由于自己的马虎大意,而搞混一部分档案,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设置合理的监督体系,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一问题,并进行迅速地更正,提高了档案管理服务的高效性。

3、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开展,因此,它需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部门配置一定的物力和人力资源,而且在知识服务的引导下,档案管理工作已然得到很大程度上地拓展,仅仅保持原先的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管理人员,以实现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对现有的数据档案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之所以要进行分类,主要是由于新时期的事业单位工作项目和事务,所形成的信息记录是相当繁琐地,管理检索起来十分地不易,要想实现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工作性能,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对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分类,以分别为不同的工作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而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战略规划,需要实现对全部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而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体系中,这些档案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分散的,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为此,必然需要进行合理地整合。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资源从生成对归档的整个流程进行整合,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进而形成档案资源的科学转化流程,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事业单位纷纷加大了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且也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主要是以知识服务为核心,所展开的档案管理方法创新。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管理部门应当在知识服务理念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以优化档案管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为档案信息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管理档案而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善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而且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随着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事业单位应当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并将知识服务作为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的导向,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体制和内容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应当充分尊重档案信息用户的主体性,以为他们的服务为宗旨,积极进行各方面内容的完善。因此,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管理部门应当对这些档案内容,以知识服务为选择,进行科学的整理总结,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具有较高的灵活度,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为客户生成更好的信息服务。此外,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其工作的有效性会对事业单位的主体工作形成直接的影响,因而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其的重视度,合理完善其的工作内容,加强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和制度上的创新

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所面对的档案信息数据是相当多地,而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和制度,都已经不再适合这一工作的需要。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对n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和制度上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首先,适当拓展信息数据的搜集范围。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部门所要搜集的内容并不多,主要为当前工作的各项数据。而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事业单位相联系的信息、非正式文件资源、事业单位的工作规划以及客户信息,进行完善地搜集,因而它的搜集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的分类方法设置创新的方案。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不同板块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为信息数据的类型和使用主体。这种全新的档案分类方法,相比以往的档案管理分类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改善传统档案分类不合理的状况。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对档案的管理分析制度进行创新。在搜集完一份数据信息以后,并不能直接将其进行存档,而应当优先审核其的价值,因而需要运用到一定的鉴定制度。而传统的档案鉴定制度过于笼统,所能产生的适用性十分低。在对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设定明确的价值标准,以确保档案的价值得到正确地评定。

(三)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引进先进的技术人员及设备

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展,需要以一定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而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因此,事业单位要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引进一些以计算机为主的先进档案管理,同时,为了较好地运用这些设备,事业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地培训,如果培训的效率并不高,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从外部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人员,以确保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科学地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人员,广泛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积极做好数据信息的导入工作,并在数据信息形成切实的档案资料后,合理鉴定档案资料的价值,进而直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知识服务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为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其地关注,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进而最为有效地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严永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课题通过评审[J]. 上海档案. 2009(05)

[2] 薛君妍. 试论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J]. 办公室业务. 2016(10)

[3] 杨爱丽. 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 民营科技. 2014(11)

[4] 王艳霞. 浅谈企业集团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J]. 机电兵船档案. 2015(03)

[5] 王林娜. 档案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5)

[6] 彭红梅. 浅谈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02)

篇8

1档案管理范式的界定范式

问题是现代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范式决定着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方向、路径与成果的取得。尽管如此,对于什么是范式?如何表述范式?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作为范式问题研究的核心人物,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范式”给出了不同的表述,如“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科学共同体“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并且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是“科学集团所共有的信念,是指导具体消除疑点的范例”等。基于库恩的思想,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可以把管理范式理解为:管理范式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思维与实践的一种路径或模式,管理范式提供了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基本工具,包括管理理念或管理理论、管理机制、管理实践路径与方法等。管理范式是个有机体,其中既有思想、思维层面的东西,也有实践层面的内容。两部分内容有机统一组成了支撑管理实践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手段。其中,前者体现了管理的价值取向与思考问题的逻辑基础,规定着后者的选择。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前者的现实“工具”。具体到档案管理范式,其所要解决的是档案管理的出发点、社会责任及其实现的有效路径问题。作为社会实践之一的档案管理,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公共性的体现决定了其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内涵,即档案管理必须奉行人本理念(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将满足全社会各类组织与个人的档案需要作为自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生存与发展质量普遍提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的开展。

2公共管理范式———现代档案管理的基本范式

2.1公共管理范式的档案意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的非独立性或依附性———对政治的依附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功能被定位于“资政”,其范式表现为政治工具性,即档案工作被作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档案的种类单一、数量有限。档案对社会是不开放的,服务对象限于统治阶级内部,档案工作呈现明显的简单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取得了独立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出现在社会实践领域。同时,档案利用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被确立下来,档案工作范式实现了首次转型,即由政治工具转为社会服务性。这一时期,现代基本档案管理制度诞生了,如档案开放制度、信息自由权法案等。随着资本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的内容越发丰富,数量激增,社会对档案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档案服务的复杂性明显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档案服务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便捷性明显增强。后发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最广大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本质决定了我们的档案管理范式必须以公共性为基础,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从广大人民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现实与未来需要出发,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需求。现代档案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范式的公共管理性,即基于最广大公众,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现实与潜在档案需求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全面、充分的档案信息服务。为了理解公共管理范式的涵义,我们有必要对公共管理的档案意蕴作必要的阐释。“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意蕴体现在:首先,档案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既然是管理活动,就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一般模式,即档案管理必须有自己的理念和与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原则,必须有规范的工作程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必须有可行的工作评价体系。特别重要的是必须有开放的工作心态来应对社会环境变迁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并从环境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调整档案管理对策,推动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公共性。“公共性”强调的是工作出发点与工作目标的公共责任与公共价值问题。这里的“公共”指的是社会各类组织和最广大人民。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档案管理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责任,这里的公共产品指的是为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档案依据和为公民个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档案证明,公共服务指的是为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咨询乃至为个人休闲提供素材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公共管理范式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以及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全面性问题。前者要求我们扩大现行的档案资源建设视野,将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建设、政治与社会管理建设、文化与教育建设、环境建设,尤其是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社会结构变化、广大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的档案文献收集到公共档案部门中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后者则要求我们在完善服务理念的同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渠道与方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我们用公共性诉求指导和规范档案管理实践,使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实现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基本特质与目标追求。为此,应从公共性出发来选择和设计构成档案管理范式核心内容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档案管理机制。

2.2公共管理范式的理念基础在档案管理理念方面要确立公共责任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和公平服务理念。

2.2.1公共责任理念社会责任是档案管理存在的基础,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档案管理合法性的基本前提。现代档案管理的社会责任无论是责任范围还是责任程度都明显有别于传统档案管理。就责任范围而言,传统档案管理承担的主要是政治责任,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的是全面的社会责任,包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和广大人民发展的责任,前者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后者表现为为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的责任。就责任履行程度而言,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表现在所需提供的档案信息门类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大、系统性越来越强、时效性不断增强、成本相对低廉、便捷性不断提高等。

2.2.2全面发展理念档案管理应立足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而非针对传统的政治与行政管理、历史研究与编史修志等服务领域来展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在具体工作对象上,应面向最广大人民,而非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研究者的需要展开档案管理工作。为此,要求档案管理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以保障和促进最广大人民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国家与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将满足最广大人民工作和生活对档案的需要作为档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标。

2.2.3公平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性的本质诉求。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档案服务均等化旨在消除档案服务中的歧视现象,即档案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档案开放制度,对应该开放的档案适时开放,并允许各类社会公众基于自身需要自由地利用。在向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服务时,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政策与标准,不搞差异化服务,即使是档案信息的核心利用群体,也不可以享有特别权利。面向公众个人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与面向社会组织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应是同一的,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对各类利用者提出的利用要求或限制必须是等同的。对于暂不不开放的档案,除了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特殊需要外,对中外各类公众一律拒绝提供利用服务,不可以搞内外有别,尤其是限制国人利用,而对外国人给予特权的做法。

2.3公共管理范式的机制选择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档案管理选择开放机制、互动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

2.3.1开放机制这里讲的开放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开放。开放机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开放,解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视野的社会化,将档案管理融入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档案管理,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不断拓展档案管理思维的视野与着力点,破除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定势,拓展档案管理实践空间,完善档案管理实践运行方式与方法,为档案管理合法性的实现找准支点,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源,为完善档案管理对策提供机制保障。长期以来,封闭性成为制约档案管理取得突破的瓶颈因素。档案管理无论在资源丰富性建设,还是服务方式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导致这种情形的根源在于档案部门的自我封闭导致档案部门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无法整合社会资源来提升档案管理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便成了顺应时展的产物。与以往的设立档案室、多人管理的落后方式相比,信息化档案管理更节约环保、效率更高、更现代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纲领确立

要从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出发,在遵守国家信息化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实际需要确立一些有单位特色的主要纲领。第一,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调查论断,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适用人群。在传统的纸制档案向现代化的电子档案过渡的同时,公职人员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和理念也要进行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二,必须清楚信息化管理建设重中之重的部分,不在大环节上出现纰漏。第三,人才方面不可忽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证每个部分都达到要求。第四,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不可尽弃,根据两种方式优缺点合理分配,共同管理。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网站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负责人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档案网站,来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个可以查看档案资料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服务的信息化场所。聘用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IT人才进行网站的建设开发和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保证网站实用、稳定、高效,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站享受对档案资料的搜索、查询等服务,公职人员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录入和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另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建设相呼应,实现本单位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个部门信息共享,使工作更高效,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最大效益。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料数字化

实现了网站建设这一目标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组织相应人员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重点、录入信息,并在传统档案资料管理的分类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档案资料的再分类,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创建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和基本目录索引系统。用直观有效的方式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服务群体和公职人员,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另外,要特别注意档案资料中图片数据的数字化,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档案信息,为以后工作提供便利。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

伴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些习惯传统化档案管理的职员也许会不适应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没有专业知识,不会应用;不能习惯新的服务方式,不能应对大众的档案信息需求。这就有可能造成高效率的系统却达不到它预期的目标,阻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白白耗费建设所需的人力财力。所以,提高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系统化的培训,举办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将奖金与办公能力挂钩,鼓励公职人员与时俱进,树立不停止学习的理念,达到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一致性;从制度上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服务角色,网站设计的人性化、资源的完整性、公职人员对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等建设中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份简洁、直观、有效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站的效率

减少工作中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使办公流程更简单,办公时间更少更快;使服务群体不局限于一种信息获取方式,随时随地让更多需要档案信息的人及时准确的得到所需资料,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经过诸多努力精心建设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利用率很低。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应对检查或者搞形象工程,而是为了能让服务群体更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所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对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推广,让服务对象了解档案信息化网站的优点、使用的方法,提高网站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学习其他事业单位优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成功经验,融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虽然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都顺应时代趋势,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因一些单位部门内部公职人员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不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或者网站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主要体现在新档案的录入更新、网站模块设置等的更新上。这些问题就要求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工作一致性,形成一套有秩序的高效解决方案。后台技术人员对服务器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录入更新和前台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网站的良好基础上端正的服务理念和亲和的服务态度是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性的途径之一。单位有必要在制度制定和行为规范上确定公职人员的分工管理,使他们了解各自的工作目的、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每几周组织前台管理人员和后台技术人员相互沟通,反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解决的方案,切实保证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的同步性,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速度,使服务对象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如今档案管理建设的大趋势和主要任务,他改善了档案管理旧的方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事业单位不能忽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投入更多到人才培养领域,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淑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166-166

篇10

现在,相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来说,各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却缺乏先进性。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由此也大大地减缓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进行步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正确,管理不到位,甚至疏忽大意,导致丢失档案的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开展。

(二)高校没有建立长期的档案管理目标与规划

现今好多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并未制定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工作计划。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各大高校在安排档案管理的工作时,只需进行短期的目标制定即可,无需进行长远的目标计划,而且档案的实用性不强,翻阅的几率较低,因此,封存即可,无需进行归档。上述观点都是因为缺乏档案管理的高度意识而导致,最终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水平

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统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仅有一些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层才能接触到,没有做到档案开放。所以,档案管理工作闭塞,需要我们进行以下调整:

(一)实施档案管理开放,提高管理质量

首先,提高对本学校师生的开放程度。一个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人群,档案管理质量水平工作应该受师生的监督。通过让师生了解到档案管理的相关服务项目、工作程序以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可以做到对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意识,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也是有要求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必会实现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充足,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加强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利用普及的软件设备.

三、建设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现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尚未有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促进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来规范管理工作的行为。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提升档案管理质量氛围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体系要求学校师生在内的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要形成一种系统的管理,实现各院系领导、管理部门人员以及高校各院系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一项全民工作,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统一性及完整性,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从而保证档案的高质量。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形成有章可循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

1、要做好安保工作

这就要做到对校内档案的高度安全保密,切勿泄露给外来的无关人员。合理地利用资源,规范地进行整理工作,各高校也需要建立档案收集、归档、鉴别,整理、检查信息资源以及核对等各项制度。为了使这些制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以及尽快有效率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成立高校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标。

2、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绩效机制

完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使管理人员对其工作有“归属感”,始终让此项工作处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绩效评价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管理能力之间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机制。实施手段可以是成立评价小组,组员之间对相关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把最终结果进行公示。

3、提倡师生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问题

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主体对象,他们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的作用,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营。因此,可以设立一个意见采纳箱,或者建立一个网络讨论群组,可以随时随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并考虑意见或建议的可行性并予以接纳采用。

(三)坚持档案管理体系的长期可行性

档案是一个人活动的真实记录者。高校档案管理要加强自身部门建设,不断地丰富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现主流社会文化,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中提高自己各项管理制度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经常反思和改进,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