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取得的成就
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截止__x年9月底,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4.4万人,占60%,目前,全市妇女就业人员已达3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5%以上。
1、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
(1)定期召开失业妇女就业专场洽谈会。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把每周五定为以下岗失业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场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提供适应妇女特点的家政、餐饮、商贸服务等用工岗位。__x年,共举办下岗失业妇女专场洽谈会37次,有2300名妇女通过专场洽谈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指导。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设立了妇女职业指导室,由专职职业指导员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信心,并积极为她们推荐就业岗位。__x年,全市共对4700名失业妇女进行了职业指导,2900人实现了就业。(3)是开展了适合失业妇女就业的劳务派遣。通过与金融、网通、邮政以及餐馆、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截止__x年9月末,签订协议的用工派遣单位已达84家,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稳定就业的下岗失业妇女达1998人。同时,着力打造“心连心”家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派遣式家政服务。__x年1--9月,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96人,评出一星级保姆30人,316名下岗失业妇女在家政服务岗位实现了就业。
2、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
__x市妇联在全市226个社区建立了巾帼社区就业服务指导站,在25个办事处建立了__x市下岗妇女就业服务指导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以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市、县(区)、街、社区四级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并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积极开拓社区就业领域,为失业妇女特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全市所辖的两县四区及开发区,32个街道、35个乡镇、23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建立起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__x市已经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市、县(区)、街(镇)、社区四级较完善的妇女失业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妇女就业
专门从工商、税务、财政等20多个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和创业成功人士中聘请了43位专家,在创业专家咨询室,为下岗失业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创业项目评价,开展创业辅导、提供创业问题诊断、制定问题改善方案等智力支持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基础台帐,做好跟踪服务记录,实行专家轮流值班,举办专家会诊日,开展上门、集中、电话、面谈等服务。__x年1——9月,为529名失业妇女开展了创业培训,扶持妇女创业带头人259人成功创业。
4、强化劳务输出促进妇女就业
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收集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为__x市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域外就业,开辟了就业新途径。__x年1——9月,全市共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妇女劳务输出占49%。
(二)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难
1、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狭窄
__x作为重工业城市,过去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当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近年来由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有和集体企业不但无力吸纳新劳动力,还要减员、并轨和转制,向社会排遣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占半壁江山,但由于经济规模有限,在当地经济不振和居民消费不旺的影响下,吸纳能力也大大降低。由于供求矛盾悬殊,形成一些用人单位在用工上门槛过高和不规范的问题,使技能较低的失业妇女无业可就。失业妇女再就业主要集中在工时长、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工资收入低的手工加工业及家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这给失业妇女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
2、失业妇女再就业遭遇歧视
妇女就业歧视一直是困扰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非正式组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首先是性别歧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上就有更大的自,__x众多的企业在用人上倾向于男性选择,有的单位干脆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失业妇女再就业难度加大。当前失业妇女再就业求职中还遭到外貌歧视、年龄歧视等。不少企事业单位对所招聘的女性要求年轻貌美,并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在这种市场选择和压力下,年龄大、无技能占
多数的失业妇女就业更加困难,市场将这部分妇女挤压到那些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中。同时由于失业妇女就业层次的下沉,使失业妇女遭受隐性就业歧视。相当多的失业妇女在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没有劳动保险等等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种种对再就业中的失业妇女缺乏关注的做法,助长了企业中的隐性就业歧视。3、失业妇女再就业遭受劳动权益损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失业妇女再就业的过程中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具体表现在:(1)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受损害。__x一些用工单位不与招录的失业妇女签劳动合同,在临近试用期满时,以各种理由解雇招工对象,不给或少给工资。同时不断地招工,不断地解雇,以这种方式损害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有的和雇用的失业妇女签订的合同不公平,基本上没有对失业妇女的合法权益如社会保障等等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只是单方面强调了受雇者对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2)性骚扰及人身伤害问题严重。失业妇女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老板对女性雇员在性方面的引诱、威胁和讹诈,因加以拒绝而遭到个人和职业上的刁难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些行为侵犯了失业妇女的尊严、污染了劳动环境,导致失业妇女在劳动中情绪低落、工作质量下降。而遭受性骚扰的失业妇女大都难以启齿,因此这种侵权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另外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无从落实,劳动保护设施普遍缺乏。
4、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双重角色的冲突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就使得我国妇女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及家庭负担。这种现象在失业妇女群体中表现的尤为严重。一般来说,积极寻求再就业岗位的失业妇女,她们的配偶也大多从事着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或者同是失业人员,使得这部分失业妇女在承担照顾儿女、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的同时不得不出外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承担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在社会上还要参加劳动,履行工作上的相关责任。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负担的存在,使企业不愿雇佣有家庭负担的失业妇女,认为这一就业人群家庭负担沉重,有经常需要请假或旷工的可能性,难以有效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失业妇女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更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
(三)__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__x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加剧了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境。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共同构成了三支就业大军。在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疑会加剧包括性别在内的各类排斥与歧视。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招聘成本而不断提高门槛,在录用条件中除了要求专业、学历、语言能力等与生产效率相关的职业性因素外,还提出户籍、年龄与性别等方面的非职业性因素限制,后者无疑具有歧视性质。最终所造成的结果是,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不利于失业妇女的就业环境。
2、失业妇女就业劳动成本高
从市场利益化的角度看劳动力的使用,就会发现女性劳动力的成本高于男性。第一,生育和抚养孩子将要耗费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妇女生育福利和“四期”保护,增加企业支出。第三,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一般比男性领退休金的时间长。第四,建立妇女基本的卫生保健设施,增加企业基建开支。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她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不能承受较强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工作,更关注人身安全问题等。除非雇主有办法抵消雇佣女工带来的上述负效应,才可能雇佣女工。否则,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面对维护妇女的权利与保护企业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自然会选择后者。由于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失业妇女在雇佣市场上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筛选,从而在竞争力上失去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就业机制发生变化
由计划就业机制向市场就业机制的转变对失业就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下,女性的劳动权利和就业数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在国有企业以“减员增效”为运作机制的改革声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下岗、待业、转岗等方式被边缘化,这其中包括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女性。同时,用人权力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行政干预手段弱化,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自在增大。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对女性就业的保护功能在逐步削弱,那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女职工率先被企业给淘汰了。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部门,成为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当劳动的性别分工失去了国家的主导力量而进行平衡时,失业妇女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
4、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给失业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是现有的法律保障已不能适应市场体制劳动关系变化的需求。如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并无有关反对年龄歧视的条款,也无保护女工免遭性骚扰伤害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方面却恰恰是女性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二是缺乏对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惩治条款。如《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规定了妇女与男子有平等就业权,但未规定违反法律规定者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三是政府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足。当前,在__x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明知故犯地侵害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偏重扶持企业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侵犯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对三资企业和利税大户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姑息甚至纵容,损害了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5、失业妇女个人因素阻碍其再就业
失业妇女的心理因素和文化素质对其再就业影响也很大。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影响,主要是择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妇女失业多年,“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再就业要求工作轻松、收入高、离家近,而很少考虑自身条件的不足。在__x市妇联与市就业局联合举办的多次失业妇女专场用工洽谈会上,一些适合女性但报酬较低的岗位,常常无人问津。同时失业妇女的就业观念一直不如男性积极。在就业选择上,失业妇女往往倾向于稳定,这必然会影响她们去富有成效地参与社会竞争。另一方面是文化素质的影响。失业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是她们就业处
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受教育较少,缺乏技术专长,首先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教育少还使她们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时因缺乏再学习能力而遭淘汰。由上述分析可知,失业妇女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__x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经济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失业妇女自身的原因。根据__x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失业妇女的再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失业妇女再就业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就业弹性,才能为失业女性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解决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的首要前提。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改善__x市软硬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和提高引进国内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放宽限制、鼓励更多民资进入投资领域和经营领域,创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的增长点,为失业妇女再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吸纳失业妇女再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具有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吸纳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__x市失业妇女在第三产业再就业占多数,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层次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的行业中。作为扩大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主要渠道,__x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应加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使越来越多的失业妇女找到适合她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的岗位。在发展战略思想上,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应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如商业、住宅和各种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社会保险)等;同时要把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旅游业等更适合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产业。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均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有数据显示,每创办1个小企业,平均可以创造6个工作岗位。虽然__x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小、质量不高等问题,发展的意识和环境条件也较差,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也亚待完善。当前应当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从失业妇女就业现状出发,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政府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规章,适当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和限制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税费负担,完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争取吸纳更多的失业妇女再就业。
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失业妇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__x作业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国有企业吸收就业的压力一直较大,也造成过包袱过重、隐性失业人员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逐步改变__x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积极的放开政策,消除一系列体制障碍,创造良好条件,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以开辟新的失业妇女再就业门路。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促进失业妇女就业、增加失业妇女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引导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国有企业吸收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并鼓励个体和私营业主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失业妇女自谋职业或到民营企业中就业。
(二)加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面对失业妇女在再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不平等及性别歧视等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制措施,以约束各行为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从而保障失业妇女拥有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
1、健全维护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相关立法
要尽快建立针对失业妇女“就业机会平等法”,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价、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__x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及其他规制措施,并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惩罚和补偿制度,确定惩处和补偿细则,规定用人单位在消除就业歧视中的责任和义务。
2、完善失业妇女法律援助机制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业妇女正是法律援助与支持的重点。__x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失业妇女就业问题法律援助中心,招募热心于失业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志愿者”,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失业妇女提供全面而及时的法律援助。还要通过成立由法律专家和妇联干部组成的妇女维权志愿团,开展一系列主动维权活动,切实为失业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巾帼社区维权站”的作用,经常向失业妇女进行法律常识培训和宣传,增强她们在再就业中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
(三)落实失业妇女就业扶持政策
失去了行政政策的保护,失业妇女在与男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传统国有经济占优势地位的__x体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进一步完善失业妇女就业帮扶机制。针对目前由于市场竞争造成失业妇女就业的边缘化趋势,政府应当及时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对失业妇女就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条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通过政策支持保障失业妇女应享有的权利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只承认强者而不会自动保护弱者。如果对失业妇女就业不给予适当保护而让其与男性完全竞争,结果只能是失业妇女被排挤出就业市场,失去获得工作的权利。妇联作为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参与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要特别体现性别意识,把失业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如在失业妇女就业创业中降低从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社保补助、重点帮扶等,为失业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网络
为使失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更加规范,应形成以__x市政府为主导,其他非政府组织为辅助的监督机制网络。一方面是政府的积极作为。__x市人大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政策评价、监督机构,劳动部门相应的设立“性别平等”监督办公室,劳
动力市场设监控窗口处理投诉,使遭遇性别歧视的失业妇女有正常的投诉渠道。要建立由__x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合作执行的积极的反对就业歧视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对违规的用人单位应严加惩戒。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的维权作用,工会和妇女组织有权要求雇主定期汇报本企业录用、报酬福利、职位晋升的性别情况,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3、增强政府主体在就业领域的社会性别意识
失业妇女想真正实现平等就业,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__x市政府首先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要将两性就业机会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相协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决策部门,使之在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注意到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理念,应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正,要有现代的文明的性别意识,使政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不因性别意识的缺失和性别盲点而产生性别歧视,切实为失业妇女平等参与就业问答题做出政策上的强势保证。
(四)推进失业妇女实现非正规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铁饭碗”、“终身雇用制”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承包制”、“租赁经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尤其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雇主主张实行“小时工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业妇女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在“正式”单位就业,就会使自己失掉许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许多失业妇女认可并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家务劳动等。过去寻求稳定、舒适的择业原则,正在被以收入和发展机会为决定因素的择业原则所取代。
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非正规就业岗位
社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服务业具有资本密集度低、劳力密集度大,劳动强度弱,劳动时间富有弹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介入性强等特点,是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可以为失业妇女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__x市社区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社区中可开展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社区管理和公益岗位,可以促使部分文化高、素质好的失业妇女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逐步做到社区管理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主要有托老、托幼、日常维修、清洗、家政服务、钟点工等弹性和阶段性就业岗位。(3)社会后勤保障服务岗位,面向社区内单位服务,开发快餐配送、卫生清洁、房屋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保洁、保安、保绿及进行劳务派送等岗位。(4)社区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业就业岗位,可以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产、场地创办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社区家庭手工业,包括个体合伙合作的多元化劳务密集型企业,促进失业妇女社区就业。
2、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
在整体缺少就业岗位及其它政策措施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直接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可弥补市场就业的不足。在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可推广适用的岗位,如政策法规宣传、综合卫生监督、文化教育员、体育健身、两牢人员帮教、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同时加大在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要件的审核力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实地检查,要实行劳动、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检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核对、调整,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动态管理,促进公益性岗位的有效使用。
3、加强对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
失业妇女更多地从事非正规就业和传统服务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失业妇女就业层次偏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劳动权益容易受到损害。此外,在经济萧条时,妇女往往成为首选淘汰者。因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在努力扩大失业妇女就业领域、开拓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的同时,重视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妇女利益和失业妇女的职业发展问题,努力完善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的社会保护。在法律和政策上确立非正规就业的地位,保证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失业妇女享有社会保障。探索适合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一揽子”简单社保品种,探索对非正规就业妇女实行以劳动时间为依据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缴纳保费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筹建社区工会和妇女组织,提高非正规就业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失业妇女的成功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工作,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应该要看到在目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失业妇女的自主创业无疑会给紧张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因而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1、加大对失业妇女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失业妇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各关部门要积各关部门要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服务。2009年底,辽宁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妇联联合下发了《转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辽财债〔2009〕1000号,以下简称《通知》)。今后,辽宁省从事微利创业项目的城乡妇女可根据项目发展需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中央财政全额贴息。辽宁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后,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城乡妇女,个人贷款额度可由原来的5万提升至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均贷款额度可提高至10万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__x市小额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为失业妇女创业铺路搭桥。
2、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
各级妇联及政府就业部门要紧密配合,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为失业妇女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发挥以__x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四级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和开业指导、企业管理、项目咨询等内容的创业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在各劳动力市场组建的妇女创业指导室的作用,专门为失业妇女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政策信息咨询、职业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扶持失业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络和开展扶持活动,支持失业妇女创业。
(六)提高失业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
目前失业妇女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劳动者,她们更容易受到下岗和失业的冲击。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妇女就业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失业妇女要想实现再就业,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转变择业观念
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失业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针对失业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就业要求过高的实际,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帮助失业妇女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再就业,同时,通过层层举行“巾帼创新业”事迹报告会、宣传表彰巾帼创业和再就业典型等方式,引导失业妇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失业妇女不再留恋“铁饭碗”、“大锅饭”,要认识到进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打工,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临时工、季节工、计时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都是实现就业的渠道,只要愿意“低就”,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提高文化技能
失业妇女必须通过教育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使妇女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失业妇女获得自信、自尊,培养自己耐挫心理,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
篇2
根据×××学校实习生教学情况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XX---XX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 在----实习的XX级学生共有16人。
2. 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初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 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海山中学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指导教师普遍认为XX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 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 师专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
4. 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撩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 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 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 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篇3
前段时间发表一份对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乳品市场将翻番,达到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将改变这个新兴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且像国内其他行业一样,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
而在其中,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品市场,在对150多个中国城镇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喜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麦肯锡认为:
首先,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我们预测未来5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一情况不同程度上可见于其他的包装食品产业。以XX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行业收入的14%;到2010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11%。从现在到2010年,70%的收入将来自位居其后的100个二、三级城市。
再有,麦肯锡认为中国的乳品分销渠道和分销方式将出现迁移。XX年时中国包装食品产业在城镇地区销售额中有五分之一来自于现代零售业态(如超市及大卖场),XX年则上升至三分之一。XX年对外资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着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可以继续在中国大举拓展。零售业态的变迁将给乳品制造商带来巨大变革。1998年40%的乳品通过现代业态分销,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然而对中国乳品业来说,现代业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业态使乳品制造商得以借助更为有效的供应链运送产品至销售点,同时也得以借助更便利和友好的环境销售产品,因为超市提供了专业的营销和展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在进场费和上架费方面,现代零售商比小型杂货店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某些现代零售商甚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篇4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 特色产业 市场竞争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mprove agriculture to produce a condition ceaselessly, optimization servic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orm the industrial layout is reasonable with each passing day, proportion is coordin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new pattern.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近年来,我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各项服务,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2010年全市农作物面积11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5.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0.3万亩,粮经比为6:4。实现农业总产值59.1亿元,同比增长0.1%,农民人均纯收入9356元,同比增长14.2%。
一、乳山农业(种植业)产业基本情况
1、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总体水平。近年来,乳山市按照“特色加规模”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突出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形成了以苹果、茶叶、大姜、蓝莓、草莓、花生、萝卜、葡萄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2、龙头带动明显加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龙头企业继续膨胀壮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力不断加强。目前,我市威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3家,其中省级7家,鲁菱果汁、华隆食品等4家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
3、质量安全管理升级,树起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目前我市企业中通过各种体系认证的达10家,农产品出口国别达到57个,绿色安全农业成为乳山良好对外形象的新亮点。
二、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
近年来,乳山市形成了市、镇、村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规划、政策、水利、农技、农资、农机、中介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起到了很强的支持、保障和促动作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规划保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农业部门、各镇和街道认真研究区域发展重点,不断完善和调整重点产业项目,详细做好规划布局,确定产业调整方向和发展定位,具体指导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连续性,为推动优势产业向适宜区域集中,确保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2、政策保障。建立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加大保障力度,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全面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生态基地、水利建设、协会建设、农业科技、质量安全、流通服务等十几项补贴政策,极大激发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各镇村也都配套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水土保障。加强水利修复、水源和节水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强化节水措施,重点实施了17.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标准粮田建设以及26万亩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工程。
4、农技保障。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设立农业信息网站、三农服务热线、农村频道等窗口,采取科技下乡、现场观摩、专家讲课等形式,根据农时需要开展农技培训指导,解疑释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科技的渴望。
三、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层次仍然偏低。相当一部分农户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没有完全突破传统农业局限。设施农业应用率不高,“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如部分茶园受去冬今春低温干旱影响,今年春茶产量亩减收近4000元。二是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农民存在销售难问题,而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缺基地、缺原料的问题。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流通主要依靠自发而松散的运销户,难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加大了成本和风险,致使生产存在较大盲目性,且缺乏长期稳固、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由于中间环节较多,许多农产品,农民出售价与市场销售价差距太大,甚至出现市价贵、农民赚钱少的怪圈。
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㈠人力制约。农村劳动力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而且年龄老化。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蓝莓、苹果、茶叶等产业若完全依靠人工作业,势必受到劳动力短缺的较大制约。㈡技术制约。农业技术人才匮乏,科研开发和新农技的推广力量薄弱,致使田间管理粗放,产量相对较低,优质品率低。调查中发现有部分镇农林水等站没有专业人员,多数村的技术人员更没有保障。㈢资金制约。部分农民有发展高效农业的强烈愿望,但苦于缺乏资金,无力实施,更谈不上发展设施农业。近年来,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财政投入面窄,形不成大的合力,只是起个引导作用,带动促进作用不明显。㈣水利制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仍然比较薄弱,现有水利条件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依然不强。许多区域因为受制于水利影响,产业规模一直被限定在一定面积之内。同时灌溉方式较为落后,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不足,灌区供水、配水能力不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较少。㈤土地制约。现行的土地制度给农民分配的土地量多块小,不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当前探索运用的土地流转机制,工作量大,流转进度慢,影响了大户规模发展的积极性和一些农业大项目的引进。
四、对策和建议
一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进一步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面积、品种、产业配套等做出科学、详尽的安排,以增强指导性,排除盲目性。在不断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市、镇、村均可每年确定1-3个重点,集中用资,增强引导扶持效果。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为推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招引农业大项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水利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设施。
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强化农技人员保障,着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配齐配强镇级涉农站所专业人才,同时,整合镇级涉农站所人员队伍,以发挥其整体效能。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科技服务组织。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更新、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新肥料的推广应用,及时解决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等难题,提升科技贡献率。提高农机化水平,继续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种类,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篇5
>> 2012年二季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基金投资调查报告 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稳步提高 二季度工业企业库存或将回调 二季度经济学家对宏观调控与经济走势之信心调查报告 信心继续攀升――2009年二季度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 中国航运企业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2013年第二季度) 二季度工业增速减缓将延续 上市直销公司二季度业绩报告 季度明星流行调查报告 肖汉平 焦炭业:二季度将景气回升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纺织企业运行总体景气 泰兴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扬州经济发展中的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二季度东北米情 二季度是拐点 二季度迎来加息时点? 二季度降息空间较小 二季度投资策略 2010年第二季度家电行业报告(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and expected to sentiment, so as to accurately and timely reflect the macro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to predict the tendency of the chang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 > a statistical survey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business climate survey not only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important is the expected economic trend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second quarter of yangzhou city industrial business sentiment survey,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 the relevant data, explores the yangzhou industry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next quarter of yangzhou industrial economic operation anticipation,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related enterprise of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dvice assistant.
Key words: yangzhou; Industry; Sentiment survey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扬州市统计部门对全市5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运行态势,但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持谨慎乐观态度,两大景气指数均小幅回落。其中,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3.36,比一季度回落6.81点,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和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49,比一季度回落6.70点,处于相对景气区间。而企业劳动力指数、库存指数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变化幅度不大,运行相对稳定,分别为110.02、107.13和85.57。
表1 企业景气相关指数对比表
一、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依然看好
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同比回升明显,在调查的5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对二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表示“乐观”和“一般”的占89.3%,其中表示“乐观”的占29.9%,比一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9.4%,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表示“不乐观”的占10.7%,比一季度上升3.2个百分点。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49点,总体较一季度回落6.70点,但同比去年同期上升6.3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已有明显提高。这表明,企业家对总体经济状况依旧看好,宏观经济走势依然良好。
在调查的33个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景气区间,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4个行业处于非常景气区间,汽车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3个行业处于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处于不景气区间。
二、企业景气指数稍有回落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偏紧、市场需求减弱和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生产增速比上年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8%。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34.0%,较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4.8%,较一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认为“不佳”的占11.2%,较一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
在调查的33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处于景气区间,其中: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9个行业处于非常景气区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8个行业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处于微弱景气区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4个行业处于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4个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则处于不景气区间。
三、企业生产增速及产品订货预期下降
据问卷调查显示,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的企业占27.2%,比一季度下降8.6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企业占57.2%,比一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46.0%、34.6%、32.4%。
从产品订货量来看,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与一季度相比“持平”的占70.1%,比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减少”的占19.9%,比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增加”的占10.0%,比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订货量比一季度“增加”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40.0%、27.3%、22.2%。
从产品出口订货量看,本季度与一季度相比“上升”和“持平”的企业共占46.9%,比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订货量与一季度相比“持平”和“上升”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64.0%、43.2%、32.5%。
四、企业生产能力状况稳中趋升
从产能发挥情况来看,企业生产能力状况总体优于一季度,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产能发挥基本稳定。19.4%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增加”,比一季度上升5.2个百分点;70.0%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不变”,比一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14.4%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下降”,比一季度下降6.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16.8%,“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66.4%,两者合计占比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影响企业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4.3%,比一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二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占比20.4%,比一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三是产成品存货充足,占比12.2%,比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
五、企业盈利好转但融资困难加大
从二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来看,“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0%,“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0.0%,两者合计比一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盈利状况总体好于一季度。
认为企业流动资金情况表现为“资金紧张”的占31.2%,比一季度上升2.8点;认为“资金基本正常” 的占66.2%,比一季度下降2.7点。
认为本季度企业应收账款情况“高于正常水平”的占13.1%,比一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认为“处于正常水平” 的占82.0%,比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
在调查的企业中,除了有16.3%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无融资需求”外,认为融资“容易”的企业仅占5.9%,认为“一般” 的占60.6%;认为“困难”的占17.2%,比一季度上升3.9个百分点,融资困难状况有所加剧。
六、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仍较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本季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时,有15.5%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基本无问题”,其他企业则不同程度地面临成本上升、订单不足、资金紧张和用工短缺等问题。其中,54.3%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比重较一季度继续上升0.9个百分点。此外,对“资金紧张”和“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认同度也较高,占比分别为36.7%和36.0%。详见下表:
表2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七、对下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预期
篇6
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市场 调查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27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家庭生活幸福、社会安全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找工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招工难”。出现这种局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需求与毕业生求职之间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我校为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信息有效沟通途径,切实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信息匮乏等难题,采取“内外联动,两线并举”的工作策略,即一手抓对内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捕捉就业机会的能力,一手抓对外市场开发,收集充足、有效的社会需求信息。
1 基本情况
大学生就业市场宣传与调查实践活动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和领导,分为策划与筹备、动员与实施、反馈与总结三个阶段,按照分组进行、分片跟踪、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根据学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共计筛选志愿者308人,分华东、华南、华北、中西部地区及广东省等5个片区小组,共对26个省(直辖市)的46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发放《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等调查问卷3种2955份,回收2448份,新采集用人单位信息261条。
2 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及初步结论
第一,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主要针对我校目前开设的24个本科专业(含方向)。从各专业需求情况看,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需求旺盛,其次是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药学等专业,反映出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处于较快发展的过程。但也有部分专业如生物信息学、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市场需求较低,提示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难度较大,需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同时,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学历要求较高,研究生以上学历整体需求比例为64.3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省会中心城市对研究生以上学历需求比例为85.66%。
第二,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评价调查分为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应变能力及学习能力等8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反馈信息看来,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毕业生最重要的三项素质分别是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此外,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诚信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特别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方面评价较高,优秀率为73.48%;但在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及应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评价较低,优秀率为39.64%,表明部分毕业生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脆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三,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分为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薪福利水平、发展空间、岗位满意度等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毕业生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及发展空间等满足个人主观愿望的程度情况评价较高,满意度均在70%左右,表明用人单位普遍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能够落实岗位待遇政策。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下,如何留住与吸纳人才,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如何提高医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各医疗单位的高度关注。
第四,医学生就业遭遇“另类”困惑。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方向是医疗卫生系统,包括各级医院及相关业务机关。但公立医院因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改革步伐缓慢,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民营医院用人机制灵活,可是其为突出特色,尽快产生效益,大多采取人才租赁方式,聘用离退休专家或从大医院临时租借,对培养应届毕业生不感兴趣。
3 主要收获
第一,扩大了学校在省外医疗卫生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学校立足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学校品牌效应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省外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我校还不为人所广知。从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带回来的大量信息来看,许多省外医疗卫生单位对我校的这一做法十分赞赏,并表现了在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兴趣,对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二,丰富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省外就业毕业生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2%左右。由于与省外用人单位联系渠道不畅通,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比较单一,毕业生求职地域缺少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在就业市场调查活动中,收集了一定的省外用人单位信息,对于我校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增强了大学生就业意识。参与就业宣传及市场调查的志愿者都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就业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学会了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第四,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渐形成体系。教育部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的目标。我校根据就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学生就业观念僵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就业宣传与就业市场调查活动,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力争形成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充分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4 结语
篇7
【关键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 就业歧视
一、调查报告的设计背景与方案
(一) 调查背景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并不是很乐观。作为特殊群体的农村女大学生,处境更是步履维艰。“来自农村”让她们承受着地域带来的限制;“身为女性”使她们在无形中遭遇着性别的歧视。
(二) 调查对象
选择即将毕业的农村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 调查方法和过程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种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并运用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着重从性别、地域、学历、调查对象自身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个别访谈主要是针对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通过访谈,以期了解她们在就业中的真实状况。问卷调查,理工系回收85%,文科系回收80%。
二、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条件还是工资水平都是较低的。她们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各种歧视:
(一)农村女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1.个别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内容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的要求
2.个别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的面试中存在着潜在的不合理要求
(二)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岗位层次出现差异
女大学生就业多聚集于教育、饮食、文秘等服务型行业[3],而那些要求能力较高的岗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却比较少,尤其是农村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三)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收入存在差异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农村女大学生所处的职业岗位层次存在差异,从而也造成了其收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四)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因性别和地域等因素受到限制,致使她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比男大学生和城市女大学生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三、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歧视给自身带来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歧视,包括地域上的、外貌上的、学历上的等等,这些都给他们自身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对心态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被失业加剧了她们就业自卑和消极心理。
(二)对未来期望值的影响
许多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对她们的未来期望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性别看法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的各种限制和障碍,让农村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性别观念上更偏向认为男性比女性有优势,从而在生育上更偏爱选择男性。
(四)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把一部分原因归罪于家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了造成了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五)对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就业歧视,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找不到自我价值,在沮丧中降低了对社会认可度,不相信社会。
四、农村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关心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保证她们顺利实现自身价值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真正了解这一非正常现象即就业歧视背后的原因,从而把握问题的所在。
(一)客观原因
1.制度原因
(1)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带来的弊端。
(2)社会保障机制不到位带来的弊端。
(3)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不到位。
2.法律原因
我国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本来较少,而针对遭遇就业歧视的农村女大学生,国家更是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一些法律流于形式。
3.经济原因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要顾及企业的成本。而女性在生理上本身存在着相对于男性弱势的一面,如此,这给一些用人单位带来了借口,即排斥聘用女性,包括女大学生。
4.文化原因
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性别文化对男女角色有了固定的定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对女性就业的歧视。
(二)主观原因
当然,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就业歧视也有自身的一些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闭塞,不自信
2.部分农村女大学生期望过高,不能正视现实
3.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导致就业遭遇歧视
五、农村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探讨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女大学生在遭遇就业歧视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应全面考虑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以帮助作为就业主体的农村女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制度保障
1.以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
2.加大正确性别文化的宣传力度
3.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二)法制完善
当前,我们国家在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所以,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把握好现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完善法律法规
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来设置专业,给予就业指导
2.学校可以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平台,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
(四)个人方面
1.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大学生应自觉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不要自负和自卑,树立良好的心态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社会中存在的制度和规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学校专业设置以及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不是一朝一夕得以解决的,用人单位招聘的观念也非一日能改变,因此,今后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依然严峻。所以,我们每一位农村女大学生应努力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能力,让自身的改变引领社会整个环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银河.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文献资料,2010,(32).
[2] 傅静.从性别歧视的角度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篇8
移动搜索是一项新型的无线增值业务,由于无需使用任何线路连接,因此市场上也称之为无线搜索。目前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搜索服务主要是给用户通过手机搜索互联网上的万千信息,而用户使用服务的主要方式为短信搜索和WAP网站搜索。其实,我们需要始终注意的一点就是,移动搜索应该返回用户想要的信息,而不是一串的网络连接。
尽管各大互联网搜索公司和新型的专业无线搜索公司都纷纷进入移动搜索领域,移动搜索看上去风光无限,但是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蓝图和现实的距离
尽管移动搜索的前景不言而喻,但一切也还处在刚起步阶段,移动搜索要想顺利赢利,还存在许多问题。巨头们虽然积极推行移动搜索,也不过是把网站搜索的内容在手机上展现而已,并无革新之处;而真正的移动搜索需要专门的移动搜索引擎,好的用户体验才利于推广。
与互联网相比,移动搜索的资源极度匮乏,这已经成为移动搜索服务蓝图和现实差距的最大障碍。目前WAP站点仅16000多个,且多是以下载铃声、图片为主的,可以用来搜索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并不多。
技术发展是制约移动搜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制约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设备屏幕的狭小和无线网络带宽的束缚。用户在使用移动搜索的时候,受移动终端屏幕的限制无法获取更多的资源;而用户在发出搜索指令后,受无线网络带宽的束缚又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2、如何缩短差距?
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缩小差距,首先得区分互联网搜索和无线搜索的不同:一方面是硬条件的差异,手机搜索屏幕小、速度慢,用户需求差异性大、目的性强;另一方面,无线搜索面临的市场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互联网搜索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因素的制约,而无线搜索受运营商和终端的制约因素很大,这是一个产业链共赢的模式。
基于以上两点,对于如何缩小差距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与手机厂商的合作;第二,与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技术进步获取竞争优势。
如果能够成功地和普及率高的手机厂商形成合作,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将极大地提高移动搜索的普及率。在进军无线搜索领域时,百度就宣布将与诺基亚合作,在诺基亚手机中植入百度搜索服务。
同时,在移动搜索价值链中,电信运营商处在核心地位,因为基于移动网络的服务必须征得运营商的同意,所以运营商的态度和推广力度将直接影响移动搜索的发展。
CGoGo的其中一项搜索业务就是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CGoGo提供搜索引擎的平台、解决方案,并负责实施。与运营商的合作使得CGoGo具有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其形成更好的用户忠诚度,并且更容易与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手机终端厂商、横向的内容提供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在技术进步上,基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准确化服务的基础上,无线搜索市场将产生多种搜索技术的结合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关键字或者问题,从相匹配的搜索结果中通过智能化的筛选和过滤,把最有效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这种技术的结合体将成为无线搜索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3、找寻更好的商业模式
即使现在是移动搜索的市场铺垫期,赢利也是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不能总是停留在烧钱的状态,如何赢利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用户是否会接受移动搜索这个新事物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
基于手机平台的移动搜索业务,必须依靠手机的Wap上网功能,而且使用搜索功能产生的费用按流量多少计算。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流量计费仍然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消费,这对移动搜索市场的开拓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
对于移动搜索运营商来说,在手机终端开辟移动搜索业务无疑是为了赢利。用户使用移动搜索引擎业务时按照网络流量收费,移动搜索引擎运营商无法参与移动运营商的分成,要想获得分成,移动搜索运营商必须成为SP运营商,这对于移动搜索运营商并不是难事。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搜索引擎是免费的,通过手机使用搜索引擎却要收费,用户能否接受。
篇9
1、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第一轮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为妥善解决好“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做好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粮食局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采取“三公开、七上墙”的办法,做到政策透明,操作规范,职工放心。全系统1459名干部职工实行全体起立,全部转换身份,内退、协保人员一次性解决,不留任何后遗症。重新竞聘上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职工,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上岗风险金(企业法人交6万元、职工交3万元),存入银行专户。
2、撤并重组,整合企业优势资源。20**年,**粮食局下决心将原有的33个独立核算的乡镇粮站和粮库合并为6个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县局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从原法定代表人中择优选聘6位经理,原33个粮站法人资格保留,经理受县局委托加强对所属企业的统一协调和监管。管理费用由县局统一支付,不增加企业负担。这样既将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从烦琐的企业经营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和服务上,又将原先因分散经营造成的经营成本降了下来。
3、由原来单向购销变为政策性经营与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在今年小麦最低价收购期间,**粮食系统将所有经营性业务全部甩开,把工作重点全部放在托市粮收购上,及时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想方设法增加仓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踊跃售粮的需求。316名粮食职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购粮食20.2万吨,每个职工平均收购粮食600多吨。其中鲁口镇、半岗镇、江店镇三家粮站收购量均超过1万吨。全县托市小麦收购量占总产量的一半。全县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既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也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新树立了粮食企业新形象,提升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
二、规范管理,增强企业活力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出效益,这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粮食局长期坚持企业会计互审制度,重点加强对货币资金、粮食存货和出入库、费用支出的管理。明确规定:企业生产性费用超1000元、非生产性支出超500元的,一律先写出报告并附预算,报县局财务股审核,经局领导班子研究批准后方可开支。并积极配合公、检、法和纪委对违规违纪案件的查处。各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能够与县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在20**年和20**年的企业超利润分配方案实施中,各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得的奖金,并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中,加大粮站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标准仓房,维修老仓,硬化地面,添置地磅和输送机,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篇10
一、所查建材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经济性质分,在所查的35户企业中,以有限责任公司居多,共有26户,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1户,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户;另外国有企业4户、合资企业2户、集体企业2户、股份制企业1户。
按经营的产品分,从事建材批发零售的商贸企业12户,混凝土生产企业9户,建材生产企业8户,水泥生产企业3户,石灰石生产企业2户,油漆生产企业1户。
从经营规模来看,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户,其余企业年销售额在三百万元到千万元之间。
从增值税销售收入负担率来看,混凝土企业由于按照简易办法征收,负担率为6%;石灰石企业的负担率为7%;建材生产企业的负担率在6%以上;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负担率仅为2%;油漆生产企业负担率7%;建材经销企业的负担率为1―3%。
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增值税方面
1、查补前后增值税负担率比较
如下图所示,在13户有问题的企业中,对11户企业进行了增值税补税处理。其中3户混凝土企业由于按简易办法征收,查补前后负担率均为6%;两个石灰石矿企业查补后税负比原来略有增加,其中一户企业税负与行业标准税负基本持平,另一户企业因是老企业,生产设施、水平落后,税负低于行业标准税负3个百分点;1户水泥企业的税负达到10%以上,超过行业标准税负3个百分点;3户建材生产、制造企业的税负均超过了行业标准税负5.65%;2户建材经销企业的税负也超过了行业标准税负0.16%。
企业名称2003年销售收入增值税增值税负担率计税依据调整额补征增值税补税后负担率行业标准税负
某石灰石矿56,016,848.184,095,279.527.31%2489470.2286399.237.34%7.84%
某塑钢有限公司31,562,870.141,774,992.245.62%342,070.0558,151.915.75%5.65%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44,922,076.962,695,324.626.00%1,893,955.17113,637.316.00%6%
某水泥分厂8,309,140.07889,898.4910.71%481,034.1940,757.5210.59%6.96%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3,447,686.77206,861.216.00%154,134.269,248.056.00%6%
某石灰石矿28,102,405.131,290,751.104.59%440,334.0050,657.894.70%7.84%
某建材有限公司8,022,249.61529,519.776.60%333,313.3322,074.156.60%5.65%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29,588,343.301,775,300.606.00%0.000.006.00%6%
某建材经销有限公司6,500,723.92104,688.831.61%15,130.292,572.151.65%0.16%
某建材分厂8,344,047.89151,953.411.82%481,034.1940,757.522.18%0.16%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16,001,265.56960,075.946.00%104,830.196,289.816.00%6%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47,434,767.142,846,092.036.00%0.000.006.00%6%
某制漆有限公司19,804,256.001,363,730.006.89%158,110.6826,878.826.97%5.65%
2、发现的主要问题
(1)销售产品未计收入,偷增值税。有5户企业存在这一问题,补征增值税4.1万元,罚款4.1万元。例如在检查某企业时,我们到该企业仓库保管员处取得了其保管的提货单,通过与该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总账核对,发现该企业2003年3月至12月已销售货物154,134.26元,货款已收到,但企业将货款挂在往来账上,未计销售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补征增值税9,248.05元,并处一倍罚款。
(2)未将价外费用计入销售收入,少缴纳增值税。2户石灰石企业在销售货物时代垫的过磅费、扒车费、铁路延伸服务费等代垫费用,未作为价外费用计入应税销售额中缴纳增值税。共计补征增值税34万元,罚款17万元。
(3)发出商品未及时计入销售收入,少缴纳增值税。有些企业虽然将货物发出,但是因为未收到货款,推迟计收入的时间。共有4户企业存在这一问题,补征增值税12.6万元。
(4)混合销售收入错缴纳了营业税。例如某混凝土企业销售混凝土同时负责运输,将取得的运费收入2,007,592.50计入营业税征税范围,缴纳了营业税。依据《中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此行为属于混合销售应缴纳增值税。补征增值税11.4万元。
(5)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经税务机关认证作进项税额抵扣。如某建材经销企业于2003年9、10月份分别取得三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未经税务机关的认定,已做进项税抵扣处理。补征增值税2,572.15元,处少缴税额一倍的罚款2,572.15元。
(二)企业所得税方面
所查建材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购入原材料未取得正式发票或没有取得发票,而将原材料计入产品成本。共有2户企业存在这一问题,补征所得税20万元。
三、对以后纳税检查的启示
1、一些建材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可能存在销售产品不计收入,偷增值税、所得税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应注意对产成品的出入库情况与销售实现的情况进行核对,寻找数字上的差异,进而发现问题。
2、有的建材企业本身拥有运输队,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负责运输。这一行为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交纳增值税。而有的企业将其看成两项业务,对于运输收入,按营业税的税目交纳了营业税。因此,我们应重点检查企业的运费收入是否与本企业的产品销售有关系,是否为应交纳增值税的混合销售收入。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