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0.前言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的新生产物,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符合其认知范围,并且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学生利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究,从中悟出学习数学的最佳思路及有效方法,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动机产生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从心里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有对数学进行探究及创新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与创新中来,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提高。例如:当课程进行到“几何体截取”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以平面截取正方体的方式,看看所得到的截面都有哪些图形,然后再根据学生经过探究与实践,所得出的答案进行问题设置,从而起到知识深化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不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进行探究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各自在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一旦思考不出结果,就会觉得数学太难,继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如果让学生进行分组式讨论,那学生之间的思维就能实现互补,让探究知识的过程变得简单、轻松。同时,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还会出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结果的情况,这些“不同”都是教师在进行比较教学时的有利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实施分组讨论教学,以便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解疑,使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给予积极性评价,鼓励学生探究
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它能让学生认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成败与得失,并以此作为其反思基础,让学生学会从反思中进行总结,再从总结中得到思维能力上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但要自己多给予学生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此外,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毫无差错,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探究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再从旁对其进行指导,当学生经过指导与探究之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其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与探究积极性。
4.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样学生才能自主进行探索,并试探性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还能使其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技巧均得到一定的提高。而这种学习环境的营造与设计主要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的作用,为探究式教学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与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5.拓展探究范围,提高探究能力
虽然展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场地”是课堂,但是随着这一教学方式的不断拓展,课外实践探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内探究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教学“场地”拓展到课外。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知识迁移以及灵学活用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到“等边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找哪些物体是属于等边三角形的,并对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等边三角形,这样更能有效发现其具有的特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富有成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吴泽菊.有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大观周刊,2012(18).
[2]李妍.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0).
篇2
一、当前时期下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制度地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越来越顺应时展的潮流,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基础,初中教育也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初中数学为一个人铺平了今后的求学之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对某些概念的阅读能力匮乏,导致了他们在对数学概念上的理解程度不够,或是对概念的含混不清。如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完全平方差和平方差,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阅读理解,往往会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常常把a2-b2=(a+b)(a-b)当作完全平方差公式,把(a-b)2=a2-2ab+b2当做平方差公式。
2.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外阅读匮乏。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强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说是只强调考试的内容,对于考试范围以外的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到,这就导致了学生阅读只是定位于非常狭窄的范围,这是极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课外的数学知识也是“读之甚少”,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数学知识面极为狭窄。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读目录和标题。数学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和繁多,知识点也就非常之多。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正确梳理就十分必要,但是数学知识的梳理是建立在对数学框架的掌握上,而数学框架就是以数学课本的目录和标题为主要载体的。目录和标题是数学教材的“纲目”,是对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梗概、摘要和总结。在正式上课之前,对目录和标题进行阅读,有利于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这就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十分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数学目录标题,使学生懂得由标题联想内容,由内容联想标题,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读数学课本中的法则和概念。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需要以本为主,这里的“本”指的不是课本,而是根本、基础。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内容。诚然,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中的一些定义、性质、法则、定理、公式、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叙述都非常地严谨,逻辑性较强。在阅读教材时,应该使学生能够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字眼,这样才能够理解得透彻和深入。例如在初中整式这一章就有关于“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因此这样的项可以进行合并,叫合并同类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将这个定义分为两点,即每个单项式所含的字母必须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可以举出例子,如9a4b2与5a3b3虽然字母相同,但是每个字母所含的次数却不一样,那么就不能称为同类项。
3.紧密联系实际,使得数学阅读接近生活。基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际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得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够更加地贴近生活,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测验时,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出一个这样的题目:2009年7月11日,有众多明星如唱《白狐》的陈瑞、“千金组合”等明星齐聚我市影剧院进行演出,给我市人民带来了精神方面的娱乐。现我市开发区有一企业带领全体员工及家人前来观看,由于正值暑期,不仅本厂员工中有成人,还有他们正在度假的孩子们。已知成人每人门票价格为300元,小孩的门票为50元每人,该厂小孩和成人总共去了70人,该厂负责人总共付了16000元的门票。请问成人和小孩各为多少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
篇3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教学效率 方法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遵循同一种教学模式,即包括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识三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上课之前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习题。我们必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导入,做到简洁有趣。
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学生若无学习兴趣则无法参与其中。因此,课题的引入不能再像传统课堂上一样以简单的复习旧知识进行,而是要设定丰富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这节时,我创设出问题情境:学校准备买下附近一块长202米,宽198米的长方形地,若价格为每平方米2元,谁能口算出学校需花多少钱?这一问题的列式很简单,但要口算202×198似乎太难,正在学生为难之时,我适时地引入:“如何口算出202×198?通过今天的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做到选择恰当。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课堂提问,做到全面调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把好、中、“差”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如对课后题的处理,可以将题型按照难易程度分类,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讨论,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讨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题目必须能将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便于唤起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难度也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从计算和比较试验田的面积,引出公式:(a+b)2=a2+2ab+b2。试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能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提出新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讨论的效果,将课堂氛围推向。
2.讨论时机的把握。在实施讨论式学习时,切忌将课堂讨论仅当做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讨论频率不宜过高,因为频繁的讨论无形中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使讨论止于表面,不能深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失去新鲜感,为讨论而讨论。因此,在组织讨论学习前,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要先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讨论中不断地补充、修正和提升。只有这样,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启发,思维才能不断碰撞,对问题的认识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课堂练习,做到例题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既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所以在每堂数学课上,教师应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同学的提问,以进一步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总之,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多动脑子,课后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陈凤梅.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低效现象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5).
[2]张大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10).
篇4
关键字: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42-01
一、引言
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具有的积极肯定的认识、探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倾向。有了数学兴趣可以对数学或数学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掌握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方法,确保教学的效率。
二、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因素
(一)智力外因素
初中数学学习,只有兴趣但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勇于克服难题的勇气,仅凭学生短暂的兴趣,要长期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一方面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同时又是在校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一旦段时间解决不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将兴趣点转移到其他方面。
(二)数学知识本身
数学知识本身主要包括数学内容与数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就数学内容而言,其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影响。数学内容越是难和繁,将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趣味性的理解。
(三)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初中数学难度相对于小学而言比较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学习兴趣就会大减,甚至消失。因此不难得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会随着其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而不断改变,如果成功的体验越多,那学习兴趣会提高,反之会降低直至消失。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数学兴趣直接与教学质量相关,学生没有数学兴趣,将使数学教学活动趋于无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全体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在农村初中教师中基本上都有专科以上的学历,对数学思想史、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发展史的掌握相对而言比较好,农村初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充分地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进行发掘和加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一些概念或公式时,可以将这些概念编成趣味口诀,方便学生更好地识记,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
(二)创设人人参与的数学问题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则要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而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农村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充分了解农村学生学体上较为不佳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结构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使学生能参与到这些教学内容之中。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时,需要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避免学生产生“高不可及”的情绪。此外,设置的问题要明确,切勿模糊,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以往农村中学是多媒体教学的盲区,但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多媒体也逐步在农村中学中得到应用。农村教师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优点。首先,多媒体教学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次,信息容量大,教师可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最后,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注意以情动人,注意课余时间和学生的沟通,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建立融洽、和谐、友好的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和探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5
一、教学前先备课
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师进行提前的备课工作是分不开的,它非常的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把课本研究透彻,提取出这堂课的主要重点内容,用自己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并且尽量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把课本中有意义的内容都提取出来,尽量简化压缩,变得好理解,再传授给学生。在课本中发现值得延伸出内容,增加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也能从这些内容中学到相关知识。
1、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逐渐意识到在一堂课当中,学生是最应当作为主体的,要做到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单一的进行讲授,多同学生进行互动,要以学生为主的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理解程度,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经过学习,理解所讲授的知识与否?是否消化好老师讲的课程,有没有把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上去,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2、教学紧贴生活
数学知识有时太过概念,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关联到一起,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解决,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要知道,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结合生活中的问题,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学以致用。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问题的本质,也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形式的数学问题。具体说来,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有针对性。教师所提问题,应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模棱两可。其次,要有深度。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思考问题。因此,教师所提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只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或“对”与“不对”。再次,要有层次。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接受程度等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存在好、中、差之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如较难的问题,教师应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教师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从而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实”,学困生“吃得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需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切忌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就马上让另一位学生回答,这非常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把握多媒体教学优势,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主体兴趣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思想基本理念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相结合。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注重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合作等。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建立浓厚的探索气氛。
我的做法是:1.要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数学小组,由班级数学科代表带领同学把老师课堂上的知识点议深、议透,做到当天课程当天消化理解。2.对课堂上没有把握的知识点,小组讨论中又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由小组长在下堂课上向老师求教。3.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提出问},自由讨论,甚至可以向老师发问。4.每天给学生提出一个难题,供学生研究。5.在课堂上对一些学生在考试和作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挤出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探讨。这五个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气氛非常之浓厚,专研数学难点、重点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涨。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知识时多考虑一下自己讲授的知识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那么,怎么样把数学课讲好是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的认识是:要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精确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学科既然是一门科学,就需要严谨的态度,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需要敢于吃苦专研的耐力。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有半点的虚假,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结果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所谓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非常重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可以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这样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
每名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都不同、各人的知识需求也不同,关键要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结合上下工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课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提“优”补“差”下工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名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1.课堂提问难易结合,“优、差”互补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提问时,对一些难点、重点首先向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然后继续发问,让他们把做题的步骤过程细细讲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优秀学生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通过他们的认真分析,可以为数学较差的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对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多留给差生,鼓励他们解答,并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的回答,给优秀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样优势互补,难易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有自尊心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禅是:“讲一百遍了,还不会;这道题这么简单还做错,你怎么这么笨?”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批评,学生做错题,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我在教学中秉承这样的理念,坚持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3.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篇7
一、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传统数学教学中以教材为本,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实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传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人人达标、过关,教师安排学生做同样练习、作业,课堂上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新课标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不同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这个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安排作业和练习,同时对学生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
初中学生相比较小学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当今科技进步、世界创新形式下,初中学生的心理都有较早成熟的现象,学生的想象占了主要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自由研究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充分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独创性得到发挥,多鼓励学生讨论、研究、大胆假设、合理想象、即兴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同学的表现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们必须身心投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而不能强制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愉悦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转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是现代教学领域中发展的新产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模式,通过形象的图片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透彻。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从古至今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是初中学生必须培养的素质。新课标对数学应用树立了重要的目标,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并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集思维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才能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把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最终迎刃而解。初中数学中涉及得到的数学思维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理论化,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分析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解题效率;方法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素质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推广。在素质教育观下,“题海战术”虽然仍然是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但是已经不再是主要途径,而是作为数学思想的一种辅助而已。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把握题型规律的前提下,掌握数学解题方法,顺利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一、综合法
如前所述,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能只凭借题海战术,但是也必须要保证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平时的基本训练外,还要高度重视数学思维的逻辑方法,通过一定量的数学训练,让学生从中掌握各种解题思路,然后汇总归纳,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思维和方法。如在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重要方法就是综合法,用它来指导学生的解题,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事实上,综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到,或者对这一方法缺乏针对性的规律总结,没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强调,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顺利的找到解题的突破点。如在下题的解题中,就可以充分的运用综合法。
解题思路分析:观察图,题目中的已知直接给出了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很容易找到线段相等,由此利用综合法,就可以结合题目已知的题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链接,最终找到突破点。解题过程如下:
其实,综合法不仅是解题的思维形式,也是严谨的表达解题过程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对上述例子进行细致分析,就可以发现,解题的思路,就是一个整体综合知识运用总结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综合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反过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用文字表达,可以把上述例子表示为: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的启发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能够引导学生对题目给出的已知信息进行有效的综合,就能顺利的理清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转贴于
二、分析法
与综合法不同的是,分析法注重各个击破的思路,在解题中强调各部分信息的作用,特别是强调结论在解题思维中作用。往往会在证题时先假定结论成立,然后推测它成立的条件,然后再就这些条件分别进行研究,看它们的成立又各需具备什么条件,如此逐步倒推,最后与已知的条件符合为止。简单来说,分析法就是由未知到已知,由果寻源的思维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在应用题或者在几何解析中往往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和把握,然后根据有效条件,采用分析法进行解题。如图,ABC中,已知AD是BC边上的高,AD=BD,CD=ED,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证:BFAC.
解题思路分析:
①要证BFAC,就必须证么+C=900
②要证+C=900,须证=2.
③要证=2,须证ACD.
④而这是显然的,因为AD=BD,CD=ED,BDE=ADC=900
同样的,运用分析法也可以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解题思维具体化,让学生在物化的解题思维下直观的看出解题步骤。这对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或者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更有说服力,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才能更顺畅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气氛才能更融洽。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综合法,还是分析法,还是结合二者的综合分析法,都是数学思维运用的体现,都是能帮助学生迅速解题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归纳各种方法的使用规律,还有锻炼学生对题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才能清晰起来。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方法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7-01
1 结合现代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投影仪将问题投影在黑板上,鼓励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在书本上难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透明胶片用于写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再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分别投影出来,然后全体师生一起讨论,针对比较简单准确的讨论结果再进行练习。这样的一种利用投影仪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毫无疑问,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学生只有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前看一遍,并将自己在翻看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记出来,才能对新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每堂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列出一个大概的自学提纲,要求重点和关键必须清晰明了,尤其是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所要运用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事先整理的过程,在明确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发掘出了新旧知识的规律、内在联系以及其他的一些逻辑因素。其实,课前预习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势在必行,一方面,一些易于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而对于比较困难的重点问题,教师则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另一方面,学生明确了其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压力也稍有减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积极,学习效率也由此更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3 进行科学化的训练
教学效果的好坏和科学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规律,对其基本功能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行分段教学,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的同时,其基本技能和能力也会随之有所提高。至于训练的时间长短和训练量的多少,则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数量,才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此外,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还体现在习题的编排上。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应当注意习题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保证全体学生均能从题目的训练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
4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严重阻碍了其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保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知识学习过程。事实上,多媒体和电脑介入已经为丰富的课堂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结合课堂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也可运用实验、练习等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消化新的数学知识时也更加容易。虽然,数学知识和其他文科知识相比之下比较抽象,但是,只要教师讲得生动形象,偶尔变换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便会很容易融入学习中去,达能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不可否认,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必会有很大的提高。
5 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对每一位学生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从中得到提高,更不必说教学效率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或者练习,这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a2-b2+4a+4的运算时,中等以上的水平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差等生来讲,学习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因式分解:(1)a2-b2;(2)(a+2)2;(3)a2-b2+4a+4之后,再由“下、中、上”三类学生分别来完成练习,这样一来,就可慢慢地引导学习能力稍差学生掌握这道题的运算,从而使全体学生一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个别学生,可以在课前提醒他做好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并针对该学生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地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求老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一个中心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为此,作为教师不仅应当从自身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灵活多变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以一位铺导者的身份,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玲.把握教学环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12(9):14-15.
篇10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初中数学课程摘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方法,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二)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
(三)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