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条件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护理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入住率;民办;养老机构;人口老龄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75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1 研究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居民生育观念的改变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养老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备受关注。当前我国主流的家庭结构为小规模家庭结构(4-2-1结构),一对夫妻既要抚养子女,又要赡养老人,养老负担沉重,“家庭养老”这种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将老人送至养老机构成为部分家庭的选择。1999年,刘同昌[1]对青岛市7 642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5%的老年人希望到养老机构养老,其中69.5%的老人是为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并存,但由于政府补贴、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紧张,“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养老机构的研究集中在养老模式及养老院入住满意度方面,缺少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问题的直接研究。为深入了解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因素,特对青岛市某民办老年公寓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周边小区中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民办养老机构概况
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指由政府以外的社会主体投资兴办并经营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以社区为依托,以区、街道兴办的各种老年公寓;各厂矿、民营企业等单位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还有利用个人资产、外资等民间资金兴办的各种老年公寓[2]。随着社会进步,居民养老观念逐渐改变,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以青岛市为例,截至2014年10月份,青岛市约150家养老院中,民办养老院达130多家,占比很大。相较于公办养老机构90%以上的高入住率,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一般仅50%左右[3]。本文调研的青岛市某老年公寓是一所集医、护、养于一体的民办养老机构,虽然综合水平较高,但入住率仅30%。民办养老机构政府资助短缺,入住率是其营运保障。低入住率直接导致民办养老机构收入不足,缺少资金支持,使机构难以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从而陷入生存困境。
3 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影响因素
在养老机构的选择决策上,子女是主要决策者,因此本文以青岛市某老年公寓及周边小区为例,通过调查老年人子女在为老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得到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关键因素。该老年公寓为高档公寓,周边小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因此本研究排除价格因素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影响。经调研分析,得出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为“护理服务水平”“居住水平”和“饮食条件”。“看病医疗水平”“房间居住人数”及“交通便利情况”同样对入住率产生影响。
3.1 护理服务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护理服务水平”是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首要因素,52%的受访者将此选项作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时最看重的事项。受访者普遍认为养老机构比较专业,能为老人提供比家庭养老更完善的护理。护理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民办养老机构的优劣,也决定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护理服务不到位,往往使民办养老机构陷入“低服务质量―低收费―低服务质量”的恶性循环。
3.2 居住水平
居住水平是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居住水平主要通过住房条件、室内卫生及周边环境来体现。调查发现,室内亮度、床位设置及电视机等设备的摆放位置均会影响居住舒适度,安静、舒适、向阳的居住环境受到老年人群的青睐。同时,老人需要有适当面积的室外活动空间,封闭的环境不适合老年人居住。
3.3 饮食条件
饮食条件是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另一重要因素。饮食条件是广义的概念,除饭菜可口外,还包括饭菜营养搭配、饭菜是否方便咀嚼和吞咽以及饮食时间等。一方面,不同的老人饮食偏好不同,在饭菜口味上存在差异,众口难调;另一方面,由于老人身体条件、自理能力不同,对饭菜的咀嚼、吞咽能力也有差别,这使得养老机构在改善饮食条件,满足老年人饮食需求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3.4 其他因素
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其他因素包括“看病医疗水平”“房间居住人数”及“交通便利情况”等。其中,看病医疗水平影响较大。在养老机构入住的多数老人都患有各种疾病,需要得到医疗照顾,医疗条件成为子女为家中老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调研结果显示,2~4人为每房间最佳居住人数,养老机构的交通便利情况对养老机构选择决策有一定影响。
4 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策略
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既有民办养老机构自身的原因,也受政府支持力度、居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仅要从微观上改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政府也应加强引导,从宏观上营造适合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环境。
4.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给予政策优惠
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缺少资金来源,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入住意愿低;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获得的政府补贴少,日常缴费高,部分老人对机构养老有需求却无法负担民办养老机构高昂的费用。政府应重视民办养老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在土地征用、税费及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使民办养老机构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硬件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4.2 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更新居民养老观念
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还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按传统观念,亲自侍奉双亲是天经地义的事,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居住则意味着子女不孝。因此,有一部分老年人虽然家里人无法照顾,仍不愿去养老院居住,子女也因顾忌他人偏见,不得不放下工作全身心照料老人,养老负担沉重。对此,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引导,向中老年人群普及机构养老的优势,更新居民养老观念,使他们摆脱“不孝顺的子女才送老人去养老院”这一落后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舆论环境。
4.3 提升机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最主要的还是养老机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服务质量的提升。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估监管机制,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民办养老机构质量较差,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建议民办养老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提升服务水准。
4.3.1 提高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保证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护理老人的工作中去。民办养老机构应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分担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保证服务质量。此外,应适当提高薪资水平,鼓励先进,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激发护理人员关怀老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2 改善居住条件
居住条件是硬环境,不易改变,但通过对青岛市某老年公寓的调研发现,可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居住条件:老年人喜欢花花草草,喜欢到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养老机构应当多开辟这样的场地,供老人休闲娱乐;提高室内采光质量,可重新粉刷墙壁或适当调节房间灯光,营造敞亮的环境使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畅快。
4.3.3 改善饮食条件
饮食条件影响养老院的选择决策。由于饮食习惯及身体特质的不同,老年人在饮食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老年人需要饮食规律、饭菜易嚼烂及营养搭配均衡。民办养老机构应关注自身饮食条件,聘请营养专家制订健康食谱,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入住老人的饮食需求。
5 结 语
通过对青岛市某民办老年公寓及其周边小区的调研,发现影响此区域范围内居民选择民办养老机构的主要因素是“护理服务水平”“居住水平”和“饮食条件”。本文在调研基础上,结合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仅要关注民办养老机构自身条件的改善,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规范养老市场,更新民众养老观念,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发展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同昌.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岛市老年人入住社会养老机构需求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01(2):77-80.
篇2
关键词:养老;亮度;难点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当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亮点
根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全市共有3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000多张,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条件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等经营亮点,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一)主体多元化。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事业的发展,福清民办养老机构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化。据了解,目前虽然仅有3家能通过审批,但实际上申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团体或个人不下30个,商业巨贾、知识分子、宗教团体等对养老产业都展示出浓厚的兴趣。
(二)条件现代化。一是规模较大。目前三家共拥有床位数1062张,占全市社会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65%。二是更加注重居住条件的优化。如福清音西夕阳乐乐乐之家处于城市郊区,环境优美、场地开阔,空气清新。有双人房、三人房,房屋有配备热水器、空调、电视机呼叫系统,并配备独立卫生间,以及专门的健身运动场所。金桥托老院里同时还设有图书阅览、书画练习、文化娱乐的场地和设施,为入住老人提供身心修养的完善条件。
(三)服务专业化。三家机构的护理人员都接受过岗前培训,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照顾。金桥托老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还从省外专业院校聘请了数名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员工队伍,引入专业理念。此外,新成立的民办机构都更加注重医养结合。
(四)效益社会化。目前福清市民办机构中两家已经满负荷运行,另一家刚成立不久,入住人数也已经超过150人,这与公立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足30%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说明民办机构已经切切实实地发挥着社会养老的作用。同时,这些机构还收治了不少的半自理人员和全护理人员、植物人等,可以说是为相关家庭解了更多难,为社会分了更多忧。
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民办养老机构在成立过程中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在成立和经营过程中,这些民办养老机构还是遇到了诸多阻碍其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设立民办养老机构审核程序多,流程复杂。一般情况下,要新设立一个民办养老机构,申请人要先到市民政局开出介绍信,然后到发改局、规划、国土、消防等多部门分别进行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土地招拍挂、消防验收等,这些手续跑下来要三四年左右。
(二)“土地难”制约民办机构扩张。当前土地管控紧,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很多养老机构申请不到土地,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场所以租赁为主。这就造成了场地稳定性差,一旦租赁期限到期,运营场所都成为问题。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福清市对非营利性托老服务机构用地,将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对营利性托老服务机构用地,将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
(三)消防门槛高,公建民营也受约束。在寻求扩张的道路上,民办机构也考虑过盘活现有公立资源,打响自己的服务品牌,走公建民营的路子。但现有公立养老机构大部分是老房屋,土地证、产权证、规划设计等材料不齐全,消防通道等条件也无法达到养老机构场所新的消防标准,这些都成为消防验收难通过的硬伤,导致“公建民营”的思想难以实现。
(四)运营成本高,养老机构难盈利。虽然收费水平较高,但对民办机构而言,盈利也是十分不易。主要是因为福清市经济比较发达,场地租金较高,人员的工资水平也较高,特别是有从业资格的专业护理人员,工资水平基本在4000-5000元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筹办一家100个床位规模的养老院,前期的场地租金、设备投入和人员工资等成本要数百万,光靠入住老人的护理费仅够维持机构的日常运行,短期内回笼资金成本几乎不可能。
(五)护理人员紧缺,队伍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中,除少部分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外,年龄基本上都在四十岁以上五十岁左右,以外来人员为主。同时,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薪资水平一般,社会认同度不高,导致护工队伍人员流动频繁。
三、促进民办养老机构更好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地应对社会老龄化挑战,缓解社会养老需求急速发展的压力,针对当前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已经遇到或者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关主管机构应当主动介入,积极作为,帮助民办机构化解各种困境,促进民办养老机构更加稳健地发展。
(一)行政部门服务在前,加强行政监督。民办养老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主管的审批部门多,涉及的法律法规多。有关部门在积极扶持的同时,最好能够对其加强事前政策宣传和行政告知等服务,并在事中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制止,促其依法、依规建设。
(二)优惠政策要抓紧时间落实。一次性开办补贴和床位补贴费应尽早落实,建议取消入住率60%的限制,在投入之初就尽量落实到位,缓解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对从事养老行业的民办机构和个人实施更优惠的税费政策。比如减免高级护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减轻养老机构的成本负担。
(三)人才激励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加快养老高级护理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同国内外养老机构沟通合作,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机构养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为了稳定人才队伍,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物质补助。如参照杭州的做法,对与非营利性民营养老机构签定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较大数额的入职奖补;在当地养老机构工作达一定年限的持证上岗护理人员可申请当地的廉租房或公租房。
篇3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篇4
养老院是对于老人养老方式的一种现代规划。但很多人并不情愿入住,除却观念上的抵制外,还有一大原因是对于其服务的担忧:不是自己的亲人会照管好吗?居住及生活条件跟得上吗?
这其中原因是在中国,典型的养老院往往带有福利性质而不是纯商业运作,服务品质不是重点。但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日渐逼近,养老市场成为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领域。资本关注下,所谓“高档养老院”就自然生长起来,它们承诺提供足够好的服务,足够好的环境,足够好的“情感关怀”、“人文关怀”……
高档养老院好在哪
位于北京市朝阳将台地区的北京将府庄园是近两三年北京兴起的高档养老院的代表之一。这家被称为“京城最贵的养老院”于2009年重阳节前开门迎客。月租金4000元至9000元。其中,4000元可以租间一居室,9000元可以租一间带厨房的两居室。
在这个绿化率近90%的绿色空间里,建筑分为公寓式和村落式,可供老人们短期租住和购买。除了设施齐全、装修高档外,人住的老人“足不出庄”就可享受到温泉水疗,还可以自己定菜单。更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护理总监亲自指导护理人员。
北京暮馨国际敬老园也是典型的高档养老院之一。投资近2亿元,占地15200平方米。条件同样高端,楼内通道均是无障碍设计,防止老人滑倒的扶手环绕四壁。月租金4000~5000元。
高档养老院怎么进
星级宾馆般的服务注定了这样的养老院收费一定不菲。
对于这些高档养老院,一般除了租金外还有会员费与护理费等。以暮馨为例,入住这里要缴纳20万至40万元不等的会员费,加上其它杂费,居住10年支出将达到100万元左右。
可以来算一笔账,一个没有子女或工作单位特别扶助的40岁中年人,想在60岁时入住高档养老院,他必须每年攒5万元;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要想在60岁时入住,每年要攒10万元。
“一个月5000元的费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肯定承受不了,因此那些家庭条件好的老人及其子女才是我们公关的对象。”暮馨的负责人称。
篇5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是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或以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名义举办,专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家政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的机构。
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协调和组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内,具备“六有”:有固定场所和信息化办公设施、有牌子、有专职管理人员、有20名以上专业服务人员、有专项资金、有健全的管理考评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在社区居委会,做到有牌子、有专人负责、有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队、有特色服务项目。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须按有关规定,经认定验审,办理关登记手续。
二、服务对象及补贴标准
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具有区户籍并实际居住在区范围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补贴:
㈠城区统一确定的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服务对象(3类)
1、生活困难家庭老人:“三无”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孤寡老人;
2、特殊贡献老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归国华侨;
3、无法照顾老人:年满80周岁、当地(市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无能力照顾的老年人。
㈡区确定的重点服务对象(3类)
1、一级残疾孤寡老人;
2、三级以上伤残军人;
3、百岁老人。
根据市、区确定的服务对象,结合实际,分二类标准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一类标准为城区统一确定的上述3类服务对象,每户每月享受300元补贴服务;二类标准为区确定上述3类重点服务对象,每户每月享受200元补贴服务。
三、服务内容和形式
㈠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日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购买物品等;
2、卫生康复服务。协助社区内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陪同老人参加健康检查、诊断、治疗,开展半护理或全护理及部分生活照料服务;
3、精神慰藉服务。开展谈心聊天、读书读报、心理疏导等情感交流、心理沟通服务。
㈡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方式
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服务:由街道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市劳动部门规定的钟点工工资标准与专业服务人员及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根据服务对象享受的服务标准,以核发服务券的形式提供上门服务。
2、养老机构拓展的服务: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的各类养老机构、日托所开展的服务,中心与委托机构、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根据服务对象享受的服务标准,以核发服务券的形式提供上门服务。
四、服务队伍的组建和管理
按照“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1-2名专职管理人员、有20名以上专业服务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由1名副主任专门负责,社区老年协会有30人以上的‘老年服务志愿者服务队’”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培育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㈠通过招聘建立队伍。向社会招聘公开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努力吸纳本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可将居家养老服务岗位列入社会公益性岗位,促进再就业工作。
㈡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评、奖惩等制度,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效能建设。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健康证和市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持证率按市规定:年达到30%、年60%、年100%,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专职管理和专业服务队伍。
㈢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一方面,按国家政策规定,建立良性的自我培养、自我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机制,另一方面,可委托信誉良好、经营规范、有一定知名度的民间服务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㈣规范服务、依法管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聘请1名常年法律顾问,规范服务协议、规避运作风险,快速、有效地处理矛盾和纠纷,使居家养老服务依法、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五、申请、审批程序
㈠由本人或家属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出申请,并提供关证明;
㈡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初审,填写《区居家养老政府补贴申报、审批表》,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㈢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调查意见上门审核,审核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解释清楚,符合条件经公示后报区养老服务社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㈣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备案;
㈤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根据区审批意见,与专业服务单位或专业服务人员和被服务老人签订协议(协议和服务券、服务公约另附样本),并按协议提供服务;
㈥社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站协助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反馈。
六、经费来源和保障
㈠平时运作经费,通过上级扶持、街道自筹和中心自主经营等途径解决,直接用于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费用,由中心与区定期按实结算。
篇6
勇“闯”,敢闯敢试。养老服务行业完全依靠市场化是不可行的,突出公益性,发挥社会效益,做好示范引领,成为培训龙头,评估制度到位,监管指导跟进等是当前事业的中心。勇立潮头,敢闯会创,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打破常规,提升工作效率,做养老事业的“排头兵”。
巧“创”,巧妙创新。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养老服务产业联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生态,“智能硬件+APP+数据”的先进解决方案,助力养老资源实现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 安全管理及预防(尤其防摔)、情感陪护及心理健康、更细颗粒度的监测维度和流程等领域的智能养老是大势所趋。大胆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勇于打破常规,提升工作效率,做养老事业的“领头雁”。
实“干”,积极作为。中国养老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养老事业社会环境严峻。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化”、“空巢化”以及“少子化”等现象也日益突出。而老年群体恰好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的高发人群,占比接近50%。对于以上类型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护理难度相对要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高。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过去,国内的养老机构主要由政府主导,几乎没有什么营利性的存在。现在,市场格局变了,政府主要承接低收入老人,市场和社会承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人。但目前在中国,政府与企业胶着一起,市场并不完全具备从政府手中承接养老服务的条件。
医养结合的壁垒。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
专业人才缺口大。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从国际标准上来说,照顾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应是2:1,即2个护理人员照顾1个老人,但国内目前情况是一个护士负责10个老人。目前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名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
硬件、资金缺乏。养老机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建设,但除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外,民营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场所条件有限,发展空间不足。很多养老机构占地面积不足,老人入住后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很多生活设施存在缺陷。
篇7
选择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养老的六大理由
1、社会观念:让老人在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养老与敬老院相比更能彰现子女的孝顺。
2、医护条件: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家属更无须担忧老人的健康。
3、消费价格: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养老的费用比住敬老院更低百分之二十。
4、营养配餐:配备专业的病人营养师根据老人的疾病需要随时个性化调整饮食结构。
5、管理经验:率先推行标准化生活护理模式,量化工作内容,实行流程化作业管理。
篇8
老人公寓各有特色
老人公寓在美国很普遍,各个州的养老机构各有特色。
在以波士顿为首府的马萨诸塞州,老人年满62岁后,只要付一定的基本房租,就可以申请入住老人公寓。公寓分高低档次,高级老人公寓每月3000美元,入住者享受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而普通老人公寓则数量很多,面向中低收入老人,入住长者需拿出自己的1/3收入交给公寓,剩下费用缺口则由政府埋单。我认识的唐老师入住的就是普通老人公寓。公寓条件较好,24小时管理,配有保健人员;有图书馆、计算机房、健身房、停车场等设施,供入住者免费使用;每周放一次电影,还提供两小时免费搞卫生服务,定时有人上门帮忙。唐老师住的是一房一厅一厨一卫的居室,每天,公寓送一顿午餐盒饭,有肉有菜,并配牛奶与水果。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其他城市住,逢节假日时唐老师才会到女儿家团聚。该公寓现入住250户老人,堪称国际大家庭。
政府出钱护理患病长者
在美国,如果老人得病,且行动不便时,如果想留在家里,经申请后,政府会安排护士、理疗师以及家庭护理员上门提供服务。护士从每天都去到最少3个月去一次不等,理疗师与家庭护理员则视老人情况而决定上门次数。要是病情严重时,每周甚至会派工共计60多个小时。
我的一位广州朋友3年前移民到波士顿,在专事上门照顾老人的公司里兼职做家庭护理员。她说,患病老人的家人可以安心睡觉,由她来照顾病人,而病人家属无需付费,她和护士及理疗师的工资是由政府发给的。
养老院里享受临终关怀
篇9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老年人最值得尊敬和爱戴,也最需要关心和帮助。中华民族素有敬老、尊老的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保持家庭关系稳定和睦,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一)进一步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增加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二)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
(三)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村镇)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
(五)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篇10
朱婀丹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CCRC开发模式在国外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具有自身的特点。国外成功的CCRC开发模式不但能满足我国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满足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养老需求、满足中高端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而且还能满足我国养老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应从特有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养老地产的CCRC开发模式,以期在中国养老地产领域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 养老地产;CCRC模式;养老需求
CCRC(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y)中文译为“持续照料型退休社区”,源于美国,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自理、辅助照护、专业护理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CCRC将老人按其健康活跃或需要照料的程度分为三类:自理型老人——居住者在社区中有独立的住所并且生活能够自理;介助型老人——当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照料时,他们将从自理转入介助型护理;介护型老人——当居住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照料时,他们将转入介护型护理,得到社区提供的24小时有专业护士照料的监护服务。
1CCRC开发模式特点
在美国,CCRC模式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复合型养老社区,当前运营商主导的CCRC模式82%为非盈利性组织所有。
1.1紧凑的规划布局
CCRC通常选址在距离城市中心五十至一百公里的郊区或邻近郊县,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自然气候、便利的交通条件。社区内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设施齐全,十分适合居住与养生。CCRC项目地价便宜,以多层为主,布局紧凑,密度相对也高。紧凑的规划布局,能进行集中护理服务,方便对老人展开及时的护理和照顾,减少管理成本。
1.2满足多方位的居住需要
CCRC模式设施齐全,集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包括餐厅、超市、洗衣房、银行、邮局、美容美发厅、游泳池、健身房、温泉浴场、高尔夫球场、电影院及各种娱乐场所。CCRC模式不仅满足老人在舒适生活、健康管理、护理医疗等多方面的养老需求,而且还满足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机能状态时的不同生活需要。不论是配备的服务设施,还是提供的产品类型,至少满足了三类老人的居住需求,体现三类老人的基本特征。
1.3租赁为主的经营模式
在经营上CCRC模式以收取入门费和年费为主,提供地产租赁权和服务享受权。通过收取房屋租赁费和服务费盈利,包括一次性入门费、年费和特殊服务费等。入门费按房间大小从20万-100万美元不等,年费或月费按护理程度而定,健康活跃老人3000美元/月,半护理老人4000美元/月,全护理老人5000-6000美元/月。特殊服务费取决于个体需要的额外护理服务。
1.4较高的管理和护理服务人员比例
CCRC项目的社区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以及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为入住老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专业、快捷、亲情的医疗服务。对管理和护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员工人数也比较多,提供服务者和入住老人比例为1:1。社区内设有医疗室,每层设置秘书站(护理站)附近紧邻医院资源,有老人专属食堂,给老人提供营养配餐。
2CCRC开发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1满足我国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CCRC模式的开发理念是,在复合式社区中满足老人对舒适生活、健康管理、护理医疗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基本养老需求,在老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也不需要搬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想对应的医疗护理和照料服务。这种复合式养老社区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具备住宿、餐饮、娱乐活动等功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涵盖了老人生活的各个部分,除了衣食住行、医疗健康、心理关照,还包括了自我价值再实现,为老人退休后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另外,根据大多数老人的居住习惯,仍希望与子女同住或就近居住,因此CCRC中的独立住宅的居民包含长住老人和陪伴居住的年轻人。总的来说,CCRC模式能满足我国老人对居家养老的需要,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多元化服务。
2.2满足我国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养老需求
入住CCRC的老人群体由自理型老人、介助型老人和介护型老人组成。CCRC提供的服务功能和产品形态都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老人的需求,从建筑形态、内外部设施、专业团队、服务内容等方面都根据三类老人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入住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理的需要,逐渐从独立生活的自理型老人转为需要辅助生活的介助型老人,最后转入需要护理生活的介户型老人,入住的老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所有服务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2.3满足我国中高端老龄人口的养老需要
虽然CCRC模式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几乎完美的颐养身心的环境,但是模式却来之不“宜”。CCRC通常会收取一笔入住费用,并且每月会收取相应服务费,根据入住社区的奢侈程度、房子大小、入住人数以及将来包含的照护种类,CCRC的收费区别比较大。从国外CCRC模式的发展来看,良性运作的养老地产项目能有效地满足一部分中高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整体养老负担。我国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亿,养老服务主体的基数是巨大的,同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养老地产CCRC模式下的中高端收费水平,我国的消费者不但有这种需要,而求承受得起。
2.4满足我国养老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养老地产作为商业地产性质的房地产项目,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是养老地产企业关注的核心。从当前CCRC开发模式的物业形态来看,主要有销售型独立住宅、持有型辅助住宅、持有型护理中心、持有型商业配套、持有型医疗机构。CCRC模式前期主要通过产权销售和会员制的方式来盈利,尤其在CCRC项目初期,品牌影响力不够、会员卡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必须销售部分产权以支持现金流。CCRC模式后期主要是服务费、持有物业租金、年费、物业增值收益等,这些奠定了CCRC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这种开发模式能满足我国养老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为我国养老地产领域带来新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传统观念、市场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在制约着它的发展,养老地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CCRC开发模式在国外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我国应从特有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养老地产的CCRC开发模式,以期在中国养老地产领域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卿曦.从CCRC开发模式看中国未来养老地产的复合形态及其技术要求[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8):20-23.
[2]洲联集团.五合智库.养老地产的6大规划要点[J].东南置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