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篇1

由于临床实践方向的课程是护理硕士教育关注的重点,国外各护理学院纷纷根据自身的师资和资源优势,开设不同方向的临床实践亚专业,以吸引生源。开设较多的亚专业有母婴护理、肿瘤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麻醉护士、伤口护士、心理卫生与保健等。临床护理专家多为具有临床实践博士学位(DoctorofNursingPractice,DNP)的资深专科护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护理博士课程通常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研究为主的科学学位课程,毕业学生授予哲学学位(DoctorofPhilosophy),二是以护理临床为主的实践学位课程,毕业学生授予护理实践学位(DNP)。前者培养护理师资和护理科学工作者,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而后者则重点培养临床护理专家,毕业后主要在各医疗机构从事高级专科护理实践工作。尽管在美国临床护理专家并非严格按学历来划分,但DNP学位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看重,成为衡量高级专科护理实践者最重要的护理学术权威和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对临床专科护理人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类人才在各医疗机构数量不一、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方式迥异。一些医院在国际护理机构的帮助下或通过其他途径培养了一些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他们中有部分能相对独立地开展护理服务,如门诊坐诊等,以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人才梯队无层次,培养体系不健全。因此,构建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必要。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及护理学科自身的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可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面,将初级定位为专科护士,中级为专科护师,高级为临床护理专家,见图1。

在专科护士层面,要求注册护士经过至少2~3年临床某专科经验的积累,通过发证机关的考试和资质认证后,可获得某专业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在这个层面,护理教育应着重于提供一些培训课程,以帮助应考护士提高考试通过率;在专科护师层面,要求注册护士有更多(如5年)专科临床护理经验,且应经过护理硕士教育培养。这样,这批中层骨干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不仅具备较丰富的专科经验,也能从理论和研究的角度得到系统的提升。

与此同时,护理硕士教育在护理实践方向的专科设置应作一定的分化。设置原则应以社会对专科护理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为导向,以各校自身的师资等教学资源优势为基础来综合考虑。亚专业方向可设置如老年护理专业、肿瘤护理专业、家庭和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伤口护理等;临床护理专家可定位为最高层次的专科护理人才,对其要求可设计为具有资深临床经验的护理实践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由于护理已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包涵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知识体系,且这些知识应通过研究不断拓展和更新。同时,护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而获得,而获得艺术知识的甚佳方法是自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护理实践需要临床经验作支撑。因此,临床护理专家作为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的权威,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经验,更应具备高学历背景。

本文所设计的架构将博士教育(护理实践方向)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学历要求是理想的状况,考虑到我国护理博士教育起步较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初期可对此要求作适当调整,但建议至少不应低于硕士学历。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3个层面,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①多层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将临床专科护理人才队伍设计为初、中、高三个金字塔型结构,这种模式是理想的人才队伍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

②多层次人才的必要性。专科护理人才是未来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结构的层次性更有利于专科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

篇2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孙丰源介绍说,由于我国重医疗、轻护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专业性护理人员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据了解,某直辖市2012年首批护理专业本科生只有200人进入医疗机构,护士缺口仍在3500人左右,病房、尤其是老年病房,护士短缺,护理人员中护工占有较大比例。在民办养老机构,其护理人员的来源是靠常年向社会招聘,从业人员几乎没有进行基本的培训。

我国老年人口1.78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接近2900万,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预期寿命(正在以每年4~5%的速度)向高龄化的方向发展,寿命增长了,但长寿却不健康。目前我国约有3300万人失去部分的自理能力,1080万人完全失能,这些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长期护理。

孙丰源说,自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少生育约为4亿人口。如今独生子女孝敬父母遇到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二是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三是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四是无法将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五是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六是护理康复医疗短缺;七是异地医疗费用结算较为繁琐。

因此,孙丰源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我国专业性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对于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学制设置、基础课程、专业科目、实习期限、护理工作准入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等制度,应当制定和规范统一标准。其次,建立助理护士、专业护士和高级护士的护理人才梯队。再次,注重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把知识、素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三大要素,并以素质培养为重点,使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保证技术过硬,更要体现高素质的人文关怀,集中反映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篇3

挑战与对策新时期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一关键时刻,护理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随着军队的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逐渐减少,如何审时度势,实现护理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军队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人才竞争的挑战新时期人才竞争成为护理管理的主要问题。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市场上采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即用高工资、高待遇将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挖走。近几年来国内地方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举措纷纷出台,军队医院护理人员队伍中,高学历、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显得更加缺乏。加之近年来军队的精简整编,军人护士连年大比例转业,致使在岗护士工作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新稳定,无法适应新型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1.2竞争策略的挑战军队对医疗服务的指标,往往从质量、服务、价格三方面来评价。医疗市场原有的竞争,主要着力于改善服务,提高技术质量,降低价格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新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合作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掌握并运用国际先进护理技术及管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优质服务,导致综合竞争力由技术质量基础上的服务与价格的组合优势来决定。由此,军队护理质量将会随着国际水平的冲击产生巨大的压力[1]。

1.3综合素质的挑战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取决于也表现于人的综合素质上。目前,社会对护理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不断增加,从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到护理临床实践,都将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性。而我军护理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学历结构还不够完善,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际学、教育学等人文知识。护理服务领域的扩大、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对策

2.1加快护理人力资源开发新时期,要实现护理发展目标,就必须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挖掘。在市场竞争的今天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人才。护理管理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清醒地认识到引进人才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育人是后劲。目前,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加倍努力,优化护理人才培养环境,选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做到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提高和管理一体化,使之挑起促进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2.2推动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军队护理管理者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从医疗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管理向“优质、低耗、高效”的集约化管理转变;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要使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技术和医疗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三要加强服务创新,树立市场观念,掌握供求、价格、竞争三要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服务方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2.3开展继续教育新时期军队开展继续教育是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人才资源和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2]。首先,要着力抓好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外出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加强素质培养,促进知识更新;第二,为适应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注重“第二梯队”骨干的培养,让其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以确保护理管理层相对稳定;第三,制定不同专科、不同层次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4不断深化改革军队护理管理者必须坚持面向部队、服务战备的正确方向,这是我军的宗旨和根本职能所决定的。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生存,才会有发展。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军队护理管理者,既要立足于“打得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又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护理改革,开创军队护理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新晨:

【参考文献】

篇4

1 护理干部队伍的现状

近些年,护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仅从我院情况看,护理工作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护理科研、护理质量、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广大护士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护理干部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1 患者医疗需求的提高,对护理干部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因此对护士个人素质的要求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护理干部能够带好团队,一方面带出一支服务和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护理团队,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护理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双管齐下,才能适应患者的医疗需求。

1.2对护理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护理管理人才的使用培训还要完善。总体上看,各级领导对护理学科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有时不同于重点专科建设、仪器设备引进那样决心大、投入多,在人才建设的整体规划上,往往缺乏培养“南丁格尔”式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往往重视技术操作,对素质、心理等复合式的训练开展得较少。这些年,护理人员通过在职和离职等方式学习,提高了大专和大本学历的比例,但学历不同干同样护理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发挥高学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还缺少成熟的做法。

1.3护理团队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认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级医院都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床位不断扩大,患者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医护人员的大量增加。新毕业护理人员的大量增加,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护理管理人员要切实关注工作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2 加强护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应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是高质量护理的保证。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对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意识,以减少护理纠纷,发展现代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护理质量,必须着重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转变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1适应形势的要求,深化护理队伍管理的改革创新。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应当把护理管理的改革创新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其次是管理手段的改进。研究更多的护理管理软件,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

2.2 根据护理学科建设和护理工作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复合式培训。当前护理工作距新形势的要求和病人的愿望,还有许多不足,因此,搞好护理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复合式护理人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要注意解决好三方面问题:一是培训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二是对护理人员的使用要区分层次。三是培训内容要适当拓展。

2.3 坚持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注意解决护理干部的实际问题。在尊重护士、加强培训、改革创新的同时,要把解决护士的物质利益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努力把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

3 强化护理干部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意识的提升

3.1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在医院护理内部具有权威性和约束性。制度是一个不断的修订及完善的过程,护理管理者要及时把新的管理思想以制度表现出来,使之能与现代护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医院护理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

3.2 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制度的制定是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人员都能明白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并能做到自觉遵守,自觉维护。制度贯彻实施必须充分到位,应具有很强的刚性,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跨越。

3.3 制度的监督和控制。科学管理的主要特征是管理要封闭,制度―执行―检查―监督―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把制度细化,有定性或量化标准,形成数据化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使护理人员人人守规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不断进行反馈和改进,确保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竞争机制,调整充实护理管理干部队伍

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委任干部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采取个人申请、科室举荐、院长办公会议研究聘任等方式选拔任用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中青年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

4.1 强化培训,增强管理能力。医院护理管理者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转变观念,掌握新的卫生管理知识和方法。要造就一批护理管理干部梯队,必须把护理干部培训和管理当做医院人才建设的一项工作。

4.2 完善护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医院站在战略的高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思考、设计和实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转变管理理念,加大选拔培养新时期管理人才的力度,使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形成制度化。对护理干部的能力、素质、绩效等综合评价,对成效显著的干部采取倾斜政策予以激励,对不适合的管理人员做好分流,绝不迁就,始终保持管理队伍旺盛的活力和生机。

总之,护理管理者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制定符合本院特点的护理理念,从而使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活动中,明确医院的价值观、服务观、质量观及发展观。护理干部建设以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为终极目标;以营造和谐、优秀的文化环境为现实手段;以实现软件性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改善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保证了患者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有利于现代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爱忠.创建学习型护理队伍是基层医

院参与竞争的资本.当代护士, 2007年

02期.

[2]谭晓雪.提升护理文化,创建服务品牌.

中国医院管理,2004年10期.

[3]傅雪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思

考.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12期.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师评价;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95-02

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评价。本文结合我院在省级护理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师绩效评价挂钩的制度(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为了能真正评价教师的实际能力,应努力构建岗位分类考核、平时考核与聘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应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促进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考核,促进教师的改进,使其谋求更好的发展;通过考核,发现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培训。

(2)构建新型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体系。新型督导评估体系要实现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发展挂钩的目标,如教学工作量和质量与酬金挂钩、与晋级晋职挂钩、与教学奖励挂钩、教学评估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挂钩。应从健全督导评估的组织体系、建立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调控体系等方面来构建新型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3)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绩效考核涉及评价理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方面面。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学科类别与学科层次、岗位类别与教师职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既要考核师德师风、教学、社会工作,又要考核专业能力、科研、学术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关键要处理好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学校还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提出评价合格与优秀教师的奖励及晋级建议,同时,要建立教学档案袋,完善教师发展与奖励机制,形成整体的教师教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二、加大外聘兼职教师引进力度,建立兼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1)要体现专业办学优势,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临床第一线的护理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不仅可以减少培养费用,也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最新护理技术。因此,学校要拓宽渠道,加大外聘兼职教师引进力度,建立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学院应根据护理专业发展需要,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专业教学能力与岗位要求对接的角度出发,从市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等聘请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骨干作为学院的兼职专业课程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护理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优化和补充了护理专职师资队伍,对改善护理学科的学缘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积极推进护理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临床护理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密切与外聘教师单位的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规范管理。建立外聘教师档案,严格外聘教师聘用制度,实施相对灵活的管理制度,组织岗前培训、指导教学,促使外聘教师能适应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在外聘教师的聘用上不但要考虑其专业知识,也要考虑其是否有教学经验以及教师必备的其他能力,优先聘用热心支持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有较好教学能力的护理骨干;同时,学院与医院要共建外聘教师师资数据库,每学期期末将外聘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给人才数据库,促进外聘教师的选聘、组织管理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可避免外聘教师聘任中的随意、盲目和无序性,稳定外聘教师队伍。

三、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抓好师德建设,树立优良的师风校风(1)加强专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有关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通过鼓励学历教育、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教师科研能力建设、轮流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术交流、行业挂职锻炼等各种途径培养师德高尚、治学育人、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重视学术梯队建设。学院应从护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重视护理教育专家的培养,以精通护理学科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并占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具有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护理教育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也要建立护理师资学术梯队,积极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教师,形成配置合理、具有明显优势和护理特色的创新团队和学术氛围,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3)加大对师德的宣传力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护理教师首先要热爱护理教育,具有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奉献精神。可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每学期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营造文明的办公环境,要求并监督每一位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四、探索实行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进一步明确教师责、权、利(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学校应重视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筛选和培养,引进优秀护理人才,培养两名以上高层次护理专业带头人,8~10名骨干教师,形成既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2)科学设岗,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条件,切实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教师岗位、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教师聘任必须处理好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扩大教师队伍规模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针对高职教育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探索多样化的人才聘任形式。

(3)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师发展制度。健全培训机构,设立培训基金,调整聘任、考核办法,试点带薪学术休假制度,使教师发展制度在组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引导教师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他们参与能力建设的自觉性,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何仲,许岩,陈京立.有效的护理专业教师评价体制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04,38(11).

篇6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强,外资医疗机构、外资医院、涉外病房日益增多,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英语要求也在日趋提高,尤其是护士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条件之一,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级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本着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护理领域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宗旨,必须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及毕业后就业、升本、出国学习或工作等各种发展方向打造坚实的英语平台,构建有特色的高职医护英语课程。然而目前,高职医护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材及学习资料相对缺乏,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等也亟待改革。因此,通过医护英语课程实现培养具有较高医护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动护理专业医护英语课程建设。

一、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工具,是承载信息的结构化载体,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据调查,全国高职英语教材普遍缺乏高职特色,沿用压缩版本科教材,实用性实践性差,有些教材的版本还偏老,内容过时,而且从内容、水平、使用范围等方面来看,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于是很多院校使用自编教材和讲义,但是很多存在大面积转抄,内容过偏,缺乏规范性与趣味性。目前鉴于大多数院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多是输送到国内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对医护英语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认识不够,因此医护英语教材的建设与改革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护理人才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是护理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我国护士水平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因此医护英语教材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医护英语教材建设可考虑以下方面:

1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并不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无论是选择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我们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而非英语人才,能进行日常的临床口语会话、书面交流及医疗文件的书写,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相关医务资料,只要能应用于实际交流即可,不需要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要求高职学生。

2 教材内容的确立也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首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医护英语教材涉及大量的医护专用词汇,学生学习、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更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编写、选择教材。我们曾针对某本医护英语教材在学生中进行访谈,近80%的学生认为该教材难度太大,医学词汇过多,内容复杂冗长,缺乏实用性,学起来很吃力,缺乏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学得无奈,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 自编教材要突出“实用性”与“趣味性”。自编教材的编写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医护专业英语水平,编写时除了应注意以上谈到的两点之外,还可以参考国家医护英语考核标准,如全国医护英语考试是专门考核护理人员的医护专业英语实用能力的考试,其大纲中详细阐述了考核的内容、形式、标准。如在考试评价标准一项的第一点就明确规定了16个交际领域的考核,包括接待病人、询问症状、医疗检查等,基本涵盖了临床医护英语对话的场景,这些对于自编教材重点内容的确立,实用性的突出无疑是很好的引导和指导标准。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自编教材还可以适当借鉴大学英语教材的成功之处,向立体化教材靠拢,摆脱原先枯燥、单调的纸质化教材,针对教材内容,配备相应的音频、视频材料或动画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在文字材料解释缺乏_定力度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电子图像、医护录像等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掌握所学内容。

二、课程模式转变

高职教育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课程效果的评价标准。而传统的课程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拼命地死记硬背,最后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完全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性,更谈不上英语能力的提高。语言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语言的应用能力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如今大多数医护英语课程仍在沿用传统大学英语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结果就是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心不在焉,老师讲得辛苦却收效甚微。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只是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兴起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与国外历史悠久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如此,国内高职院校相继借鉴国外成功的高职课程模式的经验,推出了我们特有的课程模式。戴士弘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上推出了他们学校创建、推广的新的高职课程模式,其中也谈到了新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利弊,听后深受启发。于是我们将这两种课程模式在医护英语课上进行了尝试,结果发现新模式颇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觉得能学到东西。

新的课程模式设计:用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引入――先译再听,难度不断加强,促使学生思考、理解、掌握――写――朗读――小组游戏――知识的归纳――作业。

新课程模式为标准的教学过程:课文题目、背景介绍(某种疾病)――重点难点单词、句型讲解(学生思考、理解、掌握)――学生模仿,操练――小组合作归纳、概括――布置作业。在小组合作归纳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对文章的概括、归纳也比较到位,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体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重点句型的反复操练和应用,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准则,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标准。而我们大多数老师现在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式的,对于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的医护英语来说,学生学起来更是索然无味。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课程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医护英语作为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高职医护英语作为职业教育这一相对特殊的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医护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变和创新。

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发挥出学生无限的潜能,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医护英语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该课程除了要能阅读和翻译相关英语业务资料及文件外,口头交流更为重要。护理人才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直接面对病人,平时主要是口头上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医护英语口语显得极为必要。因此尝试采用任务式教学法,针对某一医护主题或活动的对话,让学生事先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等,编写对话,每次课前花5~10分钟进行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增加师生互动。实践证明,这样既能活跃气氛,使学生放松心情,又能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医护英语课堂上用的较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尤其是在讲解如何撰写医疗文件时用的较为普遍。例如中文的出院小结,学生在护理专业课上已经掌握,耳熟能详,而英语的医疗小结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小结,解释清楚固定、模式、重点内容进行精讲,随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模仿,练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英语教学中用得极为广泛的情景教学法,同样适用于医护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多媒体、语音室,实时转播网络教学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定期到语音室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语录像或短片,甚至是时下流行的英文原版电视剧、电影片段,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此外对于有专门的护理实训基地的院校来说,实训基地是最佳的模拟医护情景对话的场所。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结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联系所学对话,进行对话操练,其效果远远胜于在教室里进行情景对话。而且在这样真实的环境中练习、实践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在我们发放的162份相关问卷中,较之课堂学习,83%的学生更愿意在实训中心或英语角之类的环境中实践英语对话。调查中还发现,81%的学生从来没有试着找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医护英语词汇、重点句型、医疗文件(如病例、医务报告、通知、护理记录)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慢慢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做主动学习者。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2 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差别大,有高中生、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如果成绩很好的和很差的学生都在一个班,那么经常会出现好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差生听不懂老师讲什么。针对该情况,建议采用分级教学,也就是按照学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进行分班英语教学,使用不同的医护英语教材。将英语成绩相对较好,又打算将来从事涉外医护工作,出国深造或升本的学生分到A级班(又称涉外班),其他学生则分到B班(又称平行班)。涉外班同学如有较多想要出国的学生,那么可适当开设雅思或托福强化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甚至可以额外增开CGFNS(国际护士资格考试)的介绍与考题练习,这对于有志于将来成为国际护理人才的学生是十分有益的引导与帮助。当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A班可实施末尾降班制,B班实施优生晋升制,动态流动,促进学生抓好英语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差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多半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期中与期末考试形式也多采用笔试,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对自己平时的作业与表现也不以为然,单一的笔试使得学生养成了临考根据考试大纲突击复习的习惯,这些都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尤其医护英语课程强调口语能力的实际应用。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使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医护英语能力。笔者认为较注重口语能力的医护英语考核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口试+笔试,平时成绩的比例可相应增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当然平时成绩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学生间互动,学习情况自我评价,课外英语活动(如:英语墙报,医护英语社团,医护英语演讲赛,医护英语知识竞赛获奖)等。笔试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而医护英语课程中含有大量医疗文件的撰写或记录填写,因此考试也可采用大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翻译或撰写文件,可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则可采用机考、学生与学生对话、师生对话等方式进行。三管齐下的考核方式已在我院得以试用,效果颇佳,但其中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汗水,也需要学生更多地配合及教务部门的支持。

五、师资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保障,如今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由于我国的高职办学时间尚短,缺乏拥有高职教育丰富经验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梯队有一定困难。在高职教育中处于龙头地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拥有的师资队伍成梯队分布,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作为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医护英语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则更加显现出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体现在:

1 学历水平低,职称低,无法形成梯队。本科学历教师居多,职称多为助教,甚至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教学经验缺乏,而这些教师却正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力军。

2 “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双师型”医护英语教师指的是具有医护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且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而现在这样的教师在护理院校中的人数少之又少,有些医护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不具备医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加大“双师”引进力度,增强现有教师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已是当务之急。

篇7

关键词: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50-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在这一发展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目前国内外一些护理院校着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护理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吉林医药学院护理院校从加强师资创新培养入手,深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护理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师资创新培养

(一)人才引进和教师研修

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研水平。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人才引进为重点向现有人才培养和建设上过渡:多种形式选派教师进修学习,鼓励支持高年资教师攻读学位,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目前护理学院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遴选3名教师赴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大学进修、学习;1名教授受“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于2010年作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选派10名教师分批赴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玛丽诺医院进修学习;选派3名教师赴大连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进修学习;选派4名高职称教师赴华东五市医疗机构参观学习。通过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形成具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为学院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做好铺垫。

(二)加强对外交流

近年来,先后与美国Bellarmine、Devenport、Baker大学、英国Edinburgh、Conventry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专聘8名美国知名学者、2名英国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他们每年来吉林医药学院进行为期二周的学术讲学,通过彼此交流,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求得共同发展。护理学院有五年制的英语护理专业,根据专业特色,专聘专职外教。引进国外教材与设备,培养师资力量,力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鼓励教师实践

强调青年教师教学过关、中年教师侧重科研能力培养、资深教师着重知识更新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国外经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每年有临床实践经历一月,指导学生临床见习;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临床进修一年后开始教学工作,达到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护理教学从学校到临床,再从临床升华到学校质的飞跃,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教师研究基金

学院每年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拨出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主持和负责科研项目创造条件,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加强科研设计、组织、实施、整理、统计和论文的撰写,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学院现完成34项省级教研项目、30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资助金额46万元,发表8篇SCI文章。

二、创新教育理念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护理院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开放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探索新知识,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外独立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索信息、获取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1]。

(二)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教学时数,构建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强调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探索求知。注重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开拓思维,文理科相互渗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选择。护理学院已经开设医学创造学、护理科研和医学诺贝尔奖等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内容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编写全新教材,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介绍学科的最新知识、热点内容、创新方向,注重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注重新知识、新方法技术链接,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让学生学到的急救护理学内容始终是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

护理学院开发急危重症护理学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系统,完善实践教学,建立急危重症护理学模拟实验室。2010年学院研发的临床护理虚拟训练与评价系统,被评为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开始将成果有效转化,采用虚拟、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虚拟医院见习运用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临床评估能力和护理决策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样创新,自主创新的教学是确立“主人、主体、主角”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3]。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象,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 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 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 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 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一)情景模拟法

以问题为中心,模拟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教学内容放入能直观感受的教学环境中。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课前1周教师根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精心设计2个综合案例并分别提出5个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共计两组;每组学生根据案例,结合教材,上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及参考书,通过阅读和思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有些疑难问题求助教师指导;申请模拟情景道具;上课开始每组学生给予5分钟时间,根据综合案例进行群体配合模拟急救,学生分工配合实施“抢救”,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模拟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评估、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给予评价;情景模拟结束后,其他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授课小组成员给予回答,教师帮助完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模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抢救情况,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学习。此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激发“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体现个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术创新的突破口。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5]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始于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即问题意识,这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牛顿坐在一棵树下,埋头读书,一只苹果落下来打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这一问题意识开始,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护理院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顺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集体力量,认真总结过去的护理教育经验,吸收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建立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把护理学生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为祖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采取如上举措对解决我国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方向、适应市场化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

[3]颜红金.医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华夏医学,2006,(10).

篇8

儿科护理工作技术操作难度大,医患关系复杂,家长要求高,护士面临更大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确保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是每个儿科护士长追求的工作目标[1]。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工作流程,制度落实监管,实施人本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队伍建设是前提

合理的结构比例:儿科护理工作繁忙,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队伍不稳定易流失。往往存在高年资、高职称护士流失,低年资、低职称护士比例偏高的情况。因而在人才选拔时要发现适宜人才。选择整体素质高,性格活泼温和善于沟通,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专业思想巩固,持久耐性好,面对繁杂琐碎事物时能乐观积极应对,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富于钻研精神的人;用人时采取能者善用,知人善任策略;同时根据儿科工作特点及对护士年资、学历、职称等方面要求制定远近期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多渠道加以培养,形成合理优质高效的人才梯队。

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2]。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多年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带教模式,不断优化人员的知识和学历结构:①按照《五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纲要》要求,综合利用当前多种在职教育方式,如自学考试、函授、远程教育、外出进修等,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岗位教育;②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和知识更新经常化、常规化,拟订中长期学习目标,设立每周学习日,根据计划和现实工作要求,坚持晨会提问,重危病人、特殊病例床旁考评,科室护理人员轮流讲课等;③岗位练兵强化技能训练,对新上岗护士强化50项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达到人人过关,专科技术操作训练由高、低年资人员分别组成帮教组,在实践中帮教、把关、提高,并以优带劣,促进整体素质提高;④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在护士中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陶冶护士情操,端正价值趋向,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培养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儿科病人多是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甚至是重危病儿,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快,相对成人更具危险性。护士长要让每一个护士在工作之始就能明确护理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修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尤其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医疗争议不断增加,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越来越高的今天,医德操守和职业情感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思想基础,工作中经常教育护士要换位思考。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的工作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为避免高压力环境中负性情绪的积聚、蔓延和爆发,往往多渠道、多方面为护士创造机会、解决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注重工作中减压。

制度落实是根本

从观念入手让制度落实在每个人心中:近年来,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或不遵守操作规程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常有报道。经常把在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听到、看到的有关医疗纠纷或事故作为反面教材,教育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定期组织大家学习相关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并认真落实到工作中去。

监管到位让工作流程更加科学:监管是制度实施的外在力量,是对护士自我信念和慎独意识的补充。按儿科工作内容分别成立了基础护理,感染控制,危重病人管理等质控组,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有针对某制度的追踪检查,重点是制度在日常工作细节的落实。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定期梳理研讨,实行责任追究,工作考核与评优评先及奖金挂钩。确保制度落实的经常、连续、有效性。

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护士长工作别要善于抓关键人,如:新上岗的年轻人员、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和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家长等。其次要抓住关键时段,如节假日,交接班、工作繁忙、抢救病人时,护士身体不佳、有负性情绪时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护理工作虽然各班有其职责,分工明确,但工作中必须做到分工协作,拾遗补缺,绝不准互相拆台,以病人的安全为出发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人本管理是关键

护理工作苦、脏、累、重复性操作多,繁琐枯燥,这些在儿科更为突出。护士每天要面对孩子父母焦灼而暗含挑剔的目光、不配合且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的患儿、难度较大的静脉穿刺操作。作为护士长要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器和能量加油站、工作和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经常同护士交流沟通,洞察护士的情绪变化,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尽量减少护士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如工作中实行弹性排班,在护士或其孩子、亲人患病时,要及时问候或帮助治疗,调整休息,尽量既保证工作完成,又不让护士对家庭和孩子有更多的愧疚。在家属对护士出言不逊、无理指责或行为过激、护士受到委屈时,要让护士诉说、发泄,待分析原因后给护士以宽慰,会使护士感到被理解被关怀而消除怨气;给节假日值班的护士打个电话,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感谢的话语,会使护士感到温暖而忘掉孤寂;对年轻护士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其优点并鼓励。总之,护士长应是护士的知心朋友,让人性之光照耀每个护士心里。

自我影响力是效能剂

护理工作质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护士长在工作中应是领头雁,排头兵,不但要管而且要干。如每天交班前查看夜班工作和危重病人情况,下班前检查各项工作有没有遗漏,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监控,疑难危重病人现场处理和指导,平时工作安排得当,突发事件面前指挥若定,对事业博学求精,对工作严谨从容,对同志宽厚真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避免,凡事先人后己,小事不计较,原则性问题不让步,台上有令必行,台下姐妹、朋友等品质作为效能剂会无形中感染并凝聚大家,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护理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护理教学的关键。其中,护理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及医院管理的谨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时能够规范、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因此,建立规范、完善的实验室是培养合格护士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①严把教师聘任关:组织成立专家考评组,严格把关应聘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与能力。同时要严格准入准出制度,避免人才流失。

②建立梯队式教师队伍:由老教师或继续聘用的学科带头人分工帮带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在职在岗培养。

③培养骨干教师:首先是校内在岗培训,以老带新,备课、教学观摩等。二是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到学校作学术报告。三是院外培养,学校每学期按计划派部分教师外出进修,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有3个月的医院实践经历。

④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及科研论文的发表。

⑤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和质量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护理实验室建立为模拟病房,设有内科、外科等临床病房和护理站,建立多媒体示教室。基础实验室建立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仪器设备,为实验室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的使用上,按照实验要求将其打包,整理成套,在每一套用物盘内放一个核对卡,一面注明实验室、病床、姓名和操作项目,一面注明练习室和分组的序号。授课完毕后小组领取相应的各组用物。如果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很容易找到是哪个组损坏的,这不但加强了学生们爱护用物的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基础护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护理基本技能、培养护士基本素质的场所,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用心爱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验室

如:实验室管理人为第一负责人,负责督导学生的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事宜。学生进入实验室应视为进入病室,保持实验室内环境卫生。上课期间专心听讲,操作练习态度严肃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非练习需要不得坐、卧示教床、椅。同学相互操作之间,要积极配合完成各项操作练习,爱护同学的同时要不怕疼不怕累,尽快掌握各项专业操作。尊重和爱护模拟人及其他模具,不得随意拍打嬉戏。若需搬移,需按要求轻抬轻放。课后应按要求登记,由实验小组组长负责监督。

4. 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支持师生开展科技活动,实行实验室全面开放,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护理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实施开放,并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增加开放时间,充实开放内容。实验室可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应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开放预约实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实行开放预约的实验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在原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升,实验讲解和指导、实验要求和考核都应通过启发和必要的检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 实验室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氧气筒、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真人操作用过的物品等,因此,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个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的功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篇10

2021精选关于眼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眼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充分发扬主人翁责任感、发挥自身优势,使“老百姓自己的医院”这一意识深入人心。这一年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搞好医患关系的基础。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医疗工作的不变主题,它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关系到科室的生存,更关系到医院的发展。而且,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每例都是从未知而起,需要对手术,用药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指导,就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品德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病人已把优质服务放在就医的首位。所以,我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有效的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尤其对手术患者,重点把握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做到术前全面交代,术中认真处理,术后周到护理。在这里,“爱岗敬业,以院为家”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

  二、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医务科市场开发办的带领下,我们多次下乡宣传我院的优惠扶贫政策,并对白内障患者做了大量筛查工作,是老百姓了解区医院,了解眼科。全年共完成白内障手术40多例,青光眼及其他手术几十例,术后效果均很理想,扩大了社会效益,做到了医院和患者的双赢。在医院“绩效核算”的大环境下,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服务中,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坚持带领科室同志开展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了解先进眼科的发展方向,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在做好病房手术的同时抓好门诊的各项工作。

  三、抓好精神文明,控制药占比例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治病救人的责任,带领科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态度,转变服务观念,坚持因病施治,杜绝过度医疗行为,并使每位医护人员认识到他并不代表个人,同时也代表区医院,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科室的发展而树立良好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眼科的基础设备落后,人员梯队断档在医疗行势快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当务之急,十几年前的显微镜已无法满足目前的手术需要,人员紧缺也制约着科室的发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诚然,不足与成绩是永远相依先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带领全科人员搞好科室发展,搞好退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争取在新的一年中带领科室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1精选关于眼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认真做好眼科医生门诊手术的协助工作,做好环境、器械消毒,积极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并做好术后清理工作,保障门诊手术的顺利开展实施。全年无感染病例发生。

  二:患者对眼科处置和手术有很大的恐惧心里,针对这一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最大可能的消除患者心里紧张,真正的把人性化护理体现到工作之中,同时提高注射技术,减轻患者疼痛,增强其治疗信心。

  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深知开展眼科处置业务的必要性,将眼科处置室的业务由原来单一的结膜下注射、取结石扩展到颞浅注射,半球后注射,沙眼滤泡打磨术,取异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虚心学习新增“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电睫倒睫、睑板腺按摩”填补我院的空白,增加了本科室的业务收入,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声誉。09年仅新增项目开展一千余例,在原来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增收万余元,治愈率达85%以上,总有效率99%,得到了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好评。

  总的来说,通过上面的眼科工作总结,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一、把眼科护理工作规范化,做到细致入微。加强业务学习,在原有开展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向上级医院虚心学习泪道激光术,这样可以解决因泪道完全堵塞后探通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使这样的病例得以有效治疗,大幅度增加科室经济收入,希望以后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2021精选关于眼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热热闹闹地过去了,20xx年新年伊始,在此万象更新之际,回首20xx我感触颇多。这一年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等多项整治活动,又恰逢我院医院二甲复审之时,此番激流涌动下我院眼科之发展可谓蒸蒸日上、硕果累累。今年充实、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作为眼科主任我积极配合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勤恳务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院眼科的综合实力,并使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线。下面就几个方面做简要汇报如下:

  一、潜心钻研业务,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学科带头人。

  众所周知从事医疗行业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靠耍嘴皮子是走不下去、是要半途而废、是要出严重事故的。因而作为眼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我必须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深入了解眼科各分支专业的前沿知识。当然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因而我近些年把侧重点放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上,经过我的努力我院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飞速发展,并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我院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获得跳跃式发展,这一年我独立完成366例包含各种疑难病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20xx年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量翻了一番,技术难度也是更胜一筹。

  在其他眼科分支专业上譬如眼底病方面,我院眼科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眼科添置了玻璃体切割机,同时我们开始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项技术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打开了本地区眼底病外科手术的市场,为我院赢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专家带教下我们眼科完成我院首例眼角膜移植手术,这也是本地区首次开展角膜移植。医疗技术的革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保持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做好“领头羊”,这是我的理念!

  二、强化制度管理,以身作则做好科室管理人。

  做为科主任我不但是学科带头人同时还是科室的管理者。而科室“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对科室人员的调控,使大家各司其职,“站好自己的岗”。而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施管理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医疗质量还是医疗服务的提高都离不开各项相关制度的约束,只有将医疗服务运行中的细节制度化,并恪守各项制度,才能实现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行业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同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在时刻遵守着各项卫生法规及条例,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医疗安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科主任严格把控各个细小环节。

  在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及我院二甲复审的大前提下,我“苛刻”地要求科室人员一丝不苟地执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及相关配套规则。重新审视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分解服务流程,并制定出适合每个小环节的服务准则。这些细化了的“规则”的制定与落实,是科室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众人群策群力的结果。在实际执行中我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一点在我院职能部门的评审结果上可以证明。

  三、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为科室后续发展储备“正能量”。

  医院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一代代白衣战士的传承式发展。我深知作为科主任不能胸怀狭隘只顾自身,要懂得“科室强才是真的强”,“光杆司令”是不成气候的。科室要想成为本专业本地区标杆性平台,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储备。然而人才的储备来自哪里?不外乎自身培养与院外引进。这就要求科主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作为眼科主任我一如既往的按照早年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在实施,如今已经小有成效。我早年就安排下面年轻的医师分别专攻眼科分支专业,并分批次外派他们进修。现如今眼科下设分支专业白内障组、青光眼组、眼外伤与眼整形组、眼底病组、斜弱视组、眼屈光组等等都已经铺成开来,他们都能胜任自己的专业技术,所以我很欣慰,在不久的将来我所培养的这些人才在我院眼科的发展中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这是我之幸,也是科室之幸,更是医院之幸!

  四、科室经济效益获大丰收,硬件建设稳步拓展。

  在医疗界所谓“金眼科,银外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院眼科在还没有完全把眼科下属分支专业铺成开来,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在过去的20xx年我们眼科和耳鼻喉科总收入一千二百万之多,跨入“千万科室”之列,而且我们眼科及耳鼻喉科是所有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中纯利润的科室。眼科经济收入乐观,硬件建设也令人欣慰: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配备了眼底病手术所用玻璃体切割机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创了我院眼科眼底病外科的历史新篇章。

  五、展望来年,我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