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提高产品生产高效化、产品质量的需要
专业化的维检队伍能够保障检修技术稳定、不断创新发展和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为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1.2全面推行“点检定修制”和减员增效的需要
推行“点检定修制”,就是要对公司主体生产设备进行系统考虑,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使整个系统充分发挥潜能;专业管理,加强协作是提高维检岗位劳动效率的主要方式。
1.3设备维修不断市场化的需要
市场经济下,不断改进设备管理模式与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式,使设备维修与生产实现管理形式分开,在服务好生产的同时,进而推行维检市场化。
1.4建立流程性组织机构的需要
维检工的劳动组织方式是:采取集中管理,分组作业,维护和检修人员既有分工又可相互调剂。作业中需密切配合与协作,互保安全。这种组织方式为加强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行性。以现代企业制度来重新认识设备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和效率,通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流程改造等提高运行效率。对于小组织、抢修式的检修模式,强调职能化,而忽视全局性、流程性,必然引起整个组织的流程不顺畅和效能发挥不充分,专业化管理易于实现流程化组织,使工作规律化、有序化、可控化。
1.5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改造的需要
设备的传统管理模式是按产线分段管理和分工运行机制,各分工团体趋向独立化,协作化难度增加,企业内部机制性和结构性存在着深层次矛盾突出、管理障碍增加和工效低下的情况。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就是打破分化,增强协作,进一步挖掘设备管理的潜力和激发设备管理的活力。
2探索建立新的维修模式,促进设备管理模式改革
2.1方案思路
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点检定修制”经验,结合公司内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现状,加强顶层设计,确定改革总体方案思路:在公司层面确定“点检定修”的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在专业维检单位建立责、权、利考核方式,在确保人员思想稳定和设备管理稳定的前提下,推动设备维检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加强维检协作,挖掘设备管理的潜力、激发设备管理的活力,实现为公司创效的目标。根据生产单位的工艺要求及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需求,把维修人员分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统筹考虑,重新高效组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个新的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和相关运行机制。建立将检修计划执行率、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考核指标,并与所服务生产单位的产品产量、质量及设备实用状况等指标进行挂钩核算,确保建立责、权、利对等的考核方式。
2.2新的设备维护检修模式
在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要求下,形成“一个中心、一个体系、两个组合、三种机制”维护检修新模式。一个中心:设备维护检修中心,统一管理各检修部或分公司各项任务安排与监督事宜。包括:工作安排、人员组织、资材供应、员工人事管理和奖金分配等的集中管理,具有统一协调的管理功能。一个体系:提高维护人员处理事故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设备事故故障停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突发故障抢修调度体系。由中心调度统一协调和指挥,以设备事故区的区域调度和区域维护班为主体,临近区域调度和维护班组根据需要及时支援,达到快速实施抢修的要求。以调度指挥为中心,所构建的设备抢修“110”抢修服务体系,就是要在整合了各检修队伍的基础上,突出设备检修管理的一体化,最终保障设备维护抢修高质量完成,实现速度、质量、成本最优的目标。两个组合: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和检修工作的专业化组合。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就是要促进区域临近的班组之间能够迅速组成相互帮助的整体队伍,根据生产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本着维护人员对设备熟悉、维护故障处理到位很快的原则,形成互相合作的区域设备维护统一组合。抛弃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个维护检修组织“单打独斗”的作业方式,每个设备维护检修组织不仅是为某一台套设备维护,而是形成一个设备维护组织单元主要承担某一套设备并兼顾承担临近区域或相关的若干台套设备的维护检修,达到充分利用每个设备维护组织的力量,提高整体组织的合力。同时,在有特殊工作要求或特殊技能要求的设备区域建立维护检修快速反应队伍。根据各生产单位设备检修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适应公司需求的各种专业化检修队伍。各个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和检修工作的专业化组合都必须实现相当的机动性,可根据各生产线设备检修需要,按照调度中心安排,随时参与生产线之间、维护检修区域之间的应急抢修和联合检修。为保障维检中心高效运行,必须配套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1)跨区域检修作业机制:为了提高跨区域作业积极性和高质量完成委托项目,建立三项保障原则:第一,在制定检修项目计划时,根据项目设备的专业要求,任务性质,技术难易程度,工程量大小等来确定相应专业检修队伍;第二,针对跨区域应急检修项目的检修时间长、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差、技术较复杂等情况,采取集中抽调优势队伍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工作要求;第三,确立保证质量和保证时间的指导思想,针对项目委托、项目准备、项目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委托区域队伍对出现的技术质量疑义必须做到快速回访处理,否则委托业务奖金不予兑现。
2)检修工时机制:为避免设备维修人员工效低下和职工间盲目攀比心理,挖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编制《检修工时定额标准》,把职工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复杂的有形和无形劳动进行量化,用工时记载劳动成果量,再把量化后的工时与奖金关联分配,进行统一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按劳分配,进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3)兼工种作业机制:根据人力资源调研统计结果,为提高每个班组独立作战能力,从挖掘员工个体的潜能出发考虑,使得单个职工的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工,实现兼工种作业化,在工种之间调剂劳动力余缺,充分利用劳动力。需要进一步补充的工作措施有:第一,有针对性地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和岗位安全教育;第二,进一步优化人员和工种设置,优化维修人员之间、维修人员与被服务人员之间,维修人员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持续优化组织形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实施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可达到的效果
1)促使实现公司管理流程再造面对分散管理时,各单位都在喊人少、职工累,而实际上总体人员松散、工时利用率低、劳动效率低下,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使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强度逐渐降低。
2)实现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和促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在经过在新机制下的磨合,维修队伍实现人员逐步稳定,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设备安全稳定,实现经济运行,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同比逐渐降低。
3)维修效率显著提高,维修成本显著降低工时利用率明显提高,公司主要生产单位修理费逐年下降,设备管理费用减少,降低了企业经营生产的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4)促使“点检定修制”进一步深化实现全公司设备的点检定修工作实行统一的原则、统一的标准安排人员和确定职责,合理统筹安排各系统的检修任务、时间,避免各系统设备生产与检修相互影响,建立合理的点检、检修与生产协作机制,以及解决相关的内部管理矛盾。
4总结
篇2
《印象•武隆》实景演出以武隆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舞台,以濒临消失的“号子”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展现了巴蜀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和专属艺术形式。演出地点位于重庆市武隆县的桃园大峡谷内,山体景观深幽神秘、雄奇壮丽。特别的是要进入剧场内必须步行通过约300米的隧道,在昏暗的隧道两侧设计师匠心独运设置了数十个投影仪,播放的影片图像为演出内容的主要来源——“号子”资料照片以及民俗风光,观众在通过狭长隧道并没有感到不舒服反而感受到演出的吸引力,而剧场内外的矮墙上都绘制了巴蜀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号子”们劳作的身影,这些细致的硬质景观不仅配合了演出内容同时极具艺术感染力,在演出开始前制造出了先声夺人的独特效果,这也就是通过实景演出主题提炼出的地域文化又表现到了实际的场地景观中。见图2。
二、各实景演出场地景观的地域文化代表元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城市都着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运用到不同的景观中又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在《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场地景观中大量运用“竹”这一地域文化元素,“竹”文化元素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展现宗教文化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场地景观采用了大量佛教仿古建筑小品,观众席也铺以蒲团作为“禅坐”,看似粗犷的设计手法表达了独特的“少林”文化。《道解都江堰》演出场地的景观中有两个个元素始终贯彻,分别是装着卵石的“竹笼”和原木三脚架做成的“杩杈”,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以竹笼盛装卵石结合木桩构筑进行截流,这两个元素通过设计演变成各种景观小品。
三、地域文化在实景演出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实景演出场地景观,地域文化应贯彻到整个景观规划与设计程序中。一方面是对当地文化历史、演出内容的深入发掘,制定全面的地域文化设计计划;另一方面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设计,包括主题的设定、园区的规划、景观设施设计、植物选配等,设计全程都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
(一)应用策略
1.根据具体演出具体分析每个演出都有每个演出的特点、亮点,充分了解具体演出的背景、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运用的地域文化,在实景演出园区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更应该结合园区的实际氛围,要求用恰当的表现配合演出成功。
2.融合实景演出主题内容实景演出的主题及内容是由当地文化得来,它的本身就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宝贵素材,可以直接挑选实景演出里的内容转化为场地景观设计可用的元素。实景演出场地是依存实景演出本身存在的,在景观中运用演出剧情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能让观众在观演前即有心理铺垫,观演后又能在现实场景中寻回剧中的记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观演体验过程。
3.代表性元素的运用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物质元素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文化元素可以提取其精华通过调整梳理转变为精准概况的内容结合到景观设计中,从当地传统历史到色彩偏好,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可替代的元素;物质元素可以挖掘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植物等。从形式、色彩、材质、内涵方面合理归纳,通过设计转换为可实际应用的元素并运用到实景演出场地中。
(二)应用手法
1.布局整体化在布局上合理融入地域文化内涵能使观众在行进过程中对“此时此地”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布局整体化的主要依据有两点,第一是以原始景观为基底,实景演出依靠独特的自然景色为舞台,借用自然天成的优越景色营造出当地独有的景观基底;第二是围绕主要的地域文化元素构建景观空间,一个地方的文化元素是丰富多样的,提取主要的元素进行整体设计布局从而达成统一的认知印象。《印象•刘三姐》的剧场就以原基地上的竹林为景观基底,各种配套设施的设计也充满了“竹”元素。
2.空间情境化实景演出场地景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观众融入到演出情境中去,在空间中制造故事情境引导观众在行进时自然步入主题时空。一般来,说实景演出场地的游线为单线或单线循环,可以将当地的文化历史故事视觉化,如用雕塑、景墙、景观小品等形式表达故事内涵,通过组织游线节奏有意识地让观众在情境节点上逗留观赏。
3.细节符号化在细节上主要从造型、色彩、和质感方面将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化,挖掘文化内涵完成同构联想并建立具体的形象。造型方面可以用重塑、夸张、变形等手段将地域文化原型转换为可用的元素,设计出符合实际场景的景观物;色彩是最直观的视觉构成,从地域文化角度看色彩有着千差万别的象征意义,根据当地的民俗习惯用色特点整理出合理的色彩搭配,有意识的营造有象征性的环境氛围;人的知觉系统对不同质感有不同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联想,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控制观众对地域文化的整体认知。如在色彩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量运用了象征佛教文化的明黄色系,《印象•大红袍》、《印象•丽江》场地景观根据地域文化在运用红色元素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形成不同的意象符号。
4.手段科技化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创造和融合实景是实景演出的重要亮点,在景观设计中利用高科技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成为景观设计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实景演出场地景观设计的科技化场景也随处可见。《印象•武隆》的演出场地中出色的灯光设计是观众感受的刺激点,集散广场上大气浓厚、隧道里的影片投影也是灯光的一部分、观众席椅背的LED灯组成了星光点点,这些都是用心融入了现代科技的产物,提升了《印象•武隆》整个形象的品质感。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现场服务、景观设计、景观效果
一.现场服务的作用
现场服务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景观项目涉及专业工种多,设计师的现场服务,能在现场妥善协调各类因素,确认与修正施工效果。现场服务的主要作用有:
1.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准确传达设计构思,讲解设计意图与意向效果,让施工单位获得全面的设计信息和思路,避免导致施工与设计脱节。
2.设计师们深入了解施工流程,根据项目实际需求优化图纸设计,排查现场施工问题,及时处理设计变更等。
3.通过对施工现场关键节点工作审核发现施工问题,并主动改正设计存在的浪费、错误现象,积极进行成本优化; 4.对施工现场的服务对象进行相关设计技术问题的答疑,进行主动的技术监督与指导;
二.现场服务的方式
设计师现场服务可分为驻场服务和施工关键节点服务两种方式。驻场服务是指设计方在施工期间派驻设计师在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设计问题。施工关键节点服务是指在施工的关键节点,设计师到现场确认和审核已完成的工作,解决现场设计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无论哪种现场服务方式,设计师应定期收集业主及施工单位意见,及时检查发现项目施工质量和设计问题,对各专业设计图纸问题进行解释、协调,遇相关设计变更事宜及时向设计总监、专业负责人汇报,协调各专业设计师处理现场问题和设计变更。
三。现场服务的内容
根据项目实施流程,在施工关键节点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才能有效保证项目的实施和景观效果的落地。现场服务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各专业设计师通过设计图纸、施工参考图片等对设计理念、施工重点、难点等进行讲解和说明,准确、全面地介绍和说明图纸难以表达清楚的细节问题。
图纸会审:业主、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前阅读和熟悉施工蓝图,并把图纸疑问汇总后提交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协调各专业沟通并解决问题。图纸会审时,设计师详细解答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疑问。
2. 园建材料定板、植物选苗
设计师事先要熟悉图纸,清楚各种园建材料应用的位置,掌握各种材料及其不同面层所表现的效果,确认园建饰面材料、灯具选型。每种材料须提供多个样板进行对比,对确定的材料做记号、签名及拍照确认。
植物选苗要求苗木的形态、规格、分枝点一致且树木高低形态有韵律,主景树、行道树等重要苗木,其规格及形态是选苗的重点,苗木规格与设计规格误差不得超过5%。设计师应与业主、施工单位一起去确定苗木品质,并精选圈定主要的苗木。若苗木市场无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可通过变更设计选择其它品种,但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景观效果。
3. 样板段确认
为确保景观效果能达到设计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对重要施工内容(如铺装)进行样板段施工,设计师确认后再大面积施工。确认后的样品、样板拍照留底,作为后续施工的控制标准。期间工作重心主要有:1)设计师对材料样品、规格、形式、施工样板现场效果进行认真的审核,确认或提出调整意见;2)1:1尺度的现场实验样板一直保留,作为施工人员应达到效果的标准样板,作为验收的对照。3)饰面的样板段,从材质、色彩、切割方式、铺砌方法、留缝、收边收口及转角部位都要一一把关,从细部着手保证品质。
4. 园建放线指导
放线是园林工程的重中之重,把作品的意境实体化。设计师要指导施工单位理解、渗透进设计的构思,才能准确放线。设计师应检查园建定点放线与设计图纸是否吻合,并从景观空间、尺度等因素对放线进行调整。种植放线依栽植方式的不同,可采用自然式、规则式、等距等弧线等方法,并根据植物体量、色彩和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作出最佳的选择。绿化放线应重点是把控主景树、大乔木的放线点来满足景观空间营造的需要。
5. 主体结构确认
主体结构完成后,园建营造的景观空间也基本定型,主体结构确认和调整有利于景观效果的落地。设计师应熟悉图纸,对主要建筑、水景等园建的体量、尺度、比例等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周边环境与其的协调性,不同角度的观赏性,细部交接位置等收口等。若现场空间效果不理想,此阶段及时调整设计。
6. 水电管线、管井确认
水电管线、管井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阶段工作确认有助于避免后期因景观效果不理想造成的返工。此阶段设计师现场服务的重心有:1)检查管线是否按图施工,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并调整;2.检查现场重点区域的给排水、灯光照明是否能满足要求;3)检查管线、管井位置是否与园建、绿化冲突,进行设计变更。
7. 地形堆坡指导
尽管标高设计图上有清楚的标高点和等高线来描绘设计意图,但设计师在现场从不同角度的视点把控和微调,将使地形设计更完美。设计师应在施工前提供各分区堆坡意向图片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标高地形图和意向图片进行堆坡,再由设计师现场调整:1)查看堆坡的三维空间位置、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查看各个观赏角度堆坡的前后、高低、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否合理;3)查看单个堆坡是否饱满,坡与坡之间是否连接顺畅、连绵起伏。4)查看堆坡与建筑、园建等的关系是否冲突,并及时调整;5)查看堆坡是否太陡影响种植,出现平地排水不良等问题。
8. 施工过程指导
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不定期巡查现场,及时发现现场问题,确保景观效果得以落地。施工过程指导应注意空间尺度、细节的把握:1)检查各专业是否按图施工;2)检查现场存在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3)从空间、软硬景配置等研究调整设计;4)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现场问题。
9. 绿化种植
苗木种植应按“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顺序施工。现场服务时,设计师要与施工单位针对绿化效果进行充分沟通,认真检查确定主景树、大乔木等重要苗木的种植位置及观赏面,并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大树种植点要考虑是否满足荷载要求、是否与综合管线冲突。乔灌木种植完成后,设计师检查植物层次及空间是否满意,并在现场进行优化调整。
10. 饰面完成验收
认真巡查已完成的园建工程,检查现场施工是否与图纸相吻合,检查材料应用、饰面交接位置等收口细节是否美观。设计师将现场问题拍照汇总,与业主、施工单位沟通解决方案,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业主及施工单位。
11. 初步验收、整改意见
初步验收要检查所有电气设备通电后是否能正常使用;所有水景的供水设备须打开,检验水景的出水效果、喷水效果、跌水效果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苗木规格、种植密度、种植位置、植物搭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存在现场与设计不符,应将现场完成的实际情况拍照,做好记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整改。
12. 工程验收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整改意见完成整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工程验收标准。对各专业施工现场做详细、认真的巡查,检验最终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篇4
关键词:动画;影视;场景;色彩
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是从事动画场景设计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我们在动画场景设计实践中应把握对象最本质的色调,理性地筛选刻画对象的色彩关系,使动画场景设计去伪存真,去杂存精,使动画场景设计作品得到质的升华。
人类对色彩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渗透了诸多对色彩感受和解读的主观因素。在中国,用白色悼念亡者,用红色乞求避邪,用黄色象征权贵,这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对色彩的这些感受和运用,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是由其本能所决定的,是生理机能的客观反应。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设计色彩提炼的意义所在。尽管有些人对色彩感觉不太敏锐,但在动画场景设计作业中,同样能画出较为丰富的色彩来,全凭主观色彩意识的分析和判断,将动画场景设计对象的色彩关系跃然纸上。
一 主观色彩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主观色彩意识,属于自我认知方面的范畴,跟“客观”相对应。它依据对实际景物的反复观察体验,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感觉。倘若我们改变以往的观察方法,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将会发现色彩具有变幻莫测的魅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色彩的客观属性、变成自己的主观色彩呈现在动画场景设计之中。当主观色彩在你的思维中逐步升级,动画场景设计将不属于肉眼观察的客观物体。而是设计师经营的色彩王国。不然,设计师就成了摄影机和照像机。因为有了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存在,才会使许多设计师同画一个景物时色彩的感觉绝然不同。设计师通过反复观察自然景物形成主观意识。进而又通过主观意识对自然景观予以调整改造,这是存在决定意识又由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具体体现。
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意识的形成,应通过观察训练和写生训练进行培养。从生理上讲,人眼的视网膜吸收可见光,视神经把视觉的信息输送到大脑,产生了物体的光色反映。在户外,有时客观条件不能满足画面的需要,这时主观色彩意识就会大放异彩,它运用创作人在大脑中掌握的色彩常识及生活阅历的积累,重构画面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将景物色彩进行重组和甄选,促成写生画面的尽善尽美。对色调及光源和暗面进行合理调整,使其主题突出,画面整体而有生气,形成画面的视觉趣味中心,达到传递美感享受的艺术效果。学习者自我训练敏锐的辨析复杂景物能力,以及用冷暖色彩的处理方法调整色彩的能力训练,以达到主观意识的养成。崇山峻岭、白浪与沙滩,江河湖海、绿树青草、田园风光、都市民风、作为动画场景设计艺术,无论是写生或是创作,它与摄影最大的区别,画家的眼睛独具一种比照相机镜头更丰富的艺术功能,这就必然地体现了设计者的主观色彩意念因素。
总之,在各种光照环境下,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及景物,体验解读光照和色彩神奇的变幻规律,形成动画场景设计色彩表现的主观色彩意识。要意识到自然景观的形与色是不可能原封照样搬上画面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取舍。
在整个训练中应注意并克服色彩纯度太低所造成的灰画面,和过纯而造成的色彩过生,颜色跳跃,面画太花等弊端。要求对客观对象完全理解和正确判断,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大胆实践。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共变化规律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在完成每一幅动画场景设计时得心应手、酣畅淋漓,有了这方面的基本功,就能表现出动画场景的空间、质感,使欣赏者的视线停留在优美的画面上,感受空气的流动。
二 色彩运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局部色彩与整体色彩关系的对立
一部音乐作品要有它的节奏和主旋律,一幅美术作品在色彩上要有色彩基调,这些旋律与基调是表达作品的主题,体现作者创造意念的重要因素。这种叫作旋律和基调的东西,赋予作者创造意念的重要因素。同样,一部电影作品,也要有它的色彩基调(现在,中外一些电影导演喜欢拍摄黑白影片,黑白,也是一部电影的色彩基调,也是电影色彩语言的组成部分。)纵观中外优秀影片,对色彩基调的整体把握,是一部影片风格与类型,时代感与品格形成的基本前提。影片色调的整体关系,一是指它的统一,使一部影片有协调统一的色彩基调。二是讲它的对比,在对比中形成影片的色彩基调。三是电影色彩的整体运动,在运动中构成既对比又统一的整体色彩关系。中国电影色彩整体与局部关系的问题,还表现在创作镜头画面色彩的变化对某一个场景空间色彩,某一个镜头画面色彩的关心,而忽视了场景和场景之间、道具服装同场景之间、画面和画面之间的整体色彩运动关系。没有通过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场景空间的疏于密、画面运动的实与虚等变化所形成的统一与对比,达到影片整体的色彩关系。中国电影的问题当然是多方面的,色彩实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我们应从电影色彩的各个方面诸如空间环境色彩的语言的角度处理这些具体的色彩问题。使这些局部构成电影色彩的整体关系,而不是孤立、琐碎的某一种什么东西。
人物造型色彩与空间环境色彩关系的孤立:人物与环境是电影造型的最基本内容,是构成故事影片的基本单元。因此,人物造型的色彩与环境色彩的关系,在人物一出现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空间环境色彩的关系上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因为我们的编导们太注重情节、故事的是否合理,而往往忽视银幕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构成关系的有机理性。没有通过人物服装、化妆色彩与空间环境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关系,明确地表现出在他所构建的银幕空间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微妙关系。
色彩与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无缘;色彩是体现人的内心情感、心理、情绪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在显现,反过来,现实世界的色彩对人的内心情感、心理和情绪也有着潜在、微妙的影像。当代中国电影则过多地停留在表现事件、故事、表演、时间的报告文学式表层线索上,而较少地去表现人、精神、空间的情感的时侯,不知道现实色彩(光色、形色)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过于激动的肢体语言来强化气氛,是事倍而功半的。只用运用好主观色彩才能使我们所做的场景设计发挥得更好,更精。
2、动面场景设计中自我风格的实现
篇5
适应自然环境
崇尚自然,顺物自然,返朴归真是中国古代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老庄哲学思想中,崇尚自然、顺物自然是其核心内容。“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即顺应自然,完全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和表现,不去施加人性的力量,使其改变原有的自然之性,保全其”真“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即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造艺术手法和当地建造材料,保护结合处免受自然多样性的影响破坏,体现地方山水风景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等。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反映本土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带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沉积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文化观念对城市广场空间结构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今天,想要“包容主义地”、“正确地”运用历史,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们需要广泛注意以下方面:
1.参考当地的历史原形; 2.参考世界范围内的原形;3.参考“遥远的”和“较近的”历史时期;4.全面探究历史先例;5.批判地评价对先例的选择和先例的种类。
显然,片面的历史参考是“排他的”,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广场是人与人交流的公共场所。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场所由空间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和历史文化涵义所构成。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化扩散性与渗透性对本土化的影响
“本土化”实际上是一个内存的文化殖民过程,与其说它是非西方文化的复兴,倒不如说西方文化真正开始了对非西方文化的浸。在精英文化层面,本土主义知识分子所竭力倡导的“本土化”,却恰恰是要让西方文化合法地深入到本土文化的骨髓中去。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本土化的概念内涵就是城市广场设计理念层面的概念在被引入地受当地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技术等因素影响,在吸收过程中被认同、修正,进而转化为与本地城市广场建设体系相融合的操作层面的设计概念,操作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同时对理念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进行修正,这两种不同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概念互相影响,在实践中调整、发展、并最终成为理念和操作并重的“本土化”城市设计的过程。
尊重本土,与时俱进
“当然,在文化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圣域,也不是那样原封不动地永久保存下去,它会随着时代而消失,或者发生变化……”黑川纪章说的这句话用哲学观来解释就是一种物质的绝对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因此,在城市休闲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既要保存和宣传自己国家的“圣域”,保护文化自尊心的根源的同时又必须承认别人的“圣域”。但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抄袭别人。更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他人的排他思想。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那么他是不会得到进步与成长的。
以人为本,创造人情化的场所空间
现代城市间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息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规划设计上十分明确,那就是更方便、更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注重对人所存于的空间中活动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目的是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空间需要。在空间环境中活动的人,与人共处的行为中距离是最重要的。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个性的创造
篇6
关键词:江阴花鸟市场; 设计思路及理念;评价
Abstract: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city within the various types of market status and function changes. So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pleasant transaction market, will become the city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lem.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Design thinking and idea;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S7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意识在不断发生变化,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舒适休闲的环境,不再是公园或是小区的重点,城市各类交易市场的园林景观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交易市场不仅是城市的一大服务产业支柱,也将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下面就江阴花鸟市场的景观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工程概况:
江阴花鸟市场(永安绿苑配套设施)位于江阴市区的南面,北临
人民东路,西面是锡澄高架高速公路,东、南边都是公园绿地,西、
北面是居住用地,位于江阴城市纵向绿轴的一个重要节点上。用地
呈布袋状,比较局促,现状地势平坦、低洼,总用地面积41500平
方米。
江阴市为了整顿摆摊设点小卖经营,整治市场环境,提升江阴城市形象,2005年江阴市政府下定决心建造花鸟市场,考察了华东地区影响较大,反响较好的多个案例,结合江阴的现状条件,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可休闲娱乐的、华东地区最好的花鸟市场。
二、设计总体思路与理念
设计基于“公园式的花鸟市场”的理念,既具备花鸟市场功能的同时又和周边公园绿地很好的过渡协调,而且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购物、游赏、贻情的景观环境。
三、总体设计构思
设计分析基地周边环境,再综合交通安全便捷、景观环境协调等方面因素,思考景观设计中服务业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对设计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利用自然水系与景观绿化的分隔合理地划分四个功能景观区:花卉库房景观区、古玩景观区、虫鸟水族景观区、办公服务景观区。动静分区,各景观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轴、二带、多核、多点”的景观格局。
设计水系与东面公园大水系沟通,形成活水,水系至市场中心拓宽成花鸟市场的中心湖,成为整个市场的景观核心。总体的景观效果是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人流行走在树荫下,绿意盎然,花开四季,季季有景,既是购物又是游园。
3.1功能分区
(1)花卉库房景观区
花卉库房区特点是建筑体量大(5100平方米),人流车流量大,作为主要的功能区靠近主入口布置,交通方便,并且靠锡澄高架路,建筑设计高度低于高架路,不显突兀,而且还能够为内部环境隔离部分的噪声,建筑退让高架路50米,栽植高大乔木,有效减轻噪声干扰,同时也是花鸟市场的绿色屏障。
(2)古玩景观区与虫鸟水族景观区
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结合起来布置,选择在基地的东面,与其他功能区有分隔,靠近主入口又临水,设计成商业街式店铺,有利于提升人气,而且内部使用功能组合灵活,还有方便的交通和相对安静的环境。
(3)办公服务景观区
办公餐饮服务区(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特点是人流少,环境要求安静、相对独立,并且要有特色景观,因此布置在东南角,周边都是公园绿地,一面邻水,风景优美,观景视线很好,交通也便捷,有利于吸引客流。它也是花鸟市场主轴线的视觉焦点。考虑到使用当中各种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办公餐饮服务建筑群体组合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管理,周边精致的景观与永安绿苑绿化自然过渡。
3.2景观空间结构――一轴、二带、两核、多点
(1)“一轴”
景观轴线从主入口广场延伸到水面,轴线上有开敞大气的入口树阵广场、林荫休憩的银杏树阵和生态休闲的“花开平湖”景点,通过花园林荫道串联起来。吸引人流并且通过景观轴线的引导,让人流可以清晰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区。
(2)“二带”
景观水带突出自然生态,湿生植物景观特色,自然驳岸和水生植
物融合统一在一起,水中鱼儿忽隐忽现,水边鲜花朵朵。在拓宽的水
面旁设垂钓点,供市民休闲娱乐。
高架防护林带高大浓密,郁郁葱葱,针阔林混交,高低起伏,林缘点缀花灌木,既有隔离噪声的功能也有花开四季的景观。
(3)“两核、多点”
主入口广场与圆形榉树广场是本苑的核心节点,采用高大色叶乔
木营造空间,拙朴的地砖铺砌地面,表现江南水乡风格。花卉库房区
通风采光的需要,植物采用低矮的花灌木和香花植物,并且预留空间
摆放花卉盆景,创造独特的花卉市场景观,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店铺
有通透和开敞的要求,植物选择修剪的灌木带和小乔木等,近水边设
休闲平台,钓鱼赏景的好地方,办公餐饮服务区景观要求精致,色彩
要丰富,在靠水的一面采用低矮植物不遮挡视线,便于在室内观赏中
心水景,沿建筑周边栽植色带、色叶树和香花植物,品种多样,色彩
丰富,景观随季节交替变化。
四、设计创新要点
花乌市场的用地局促、又有独特的功能要求,环境维护管理难度大,建筑总面积偏大等问题对景观设计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景观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寻求城市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
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为休闲购物产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传统单一的、噪杂的休闲购物环境失去了竞争力,然而这类服务设施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结合为市场增添了活力和前景;既为公园绿地的配套服务丰富了内容,也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开创了新思路。
(2)花鸟市场环境与公园绿地景观的和谐共融:
开敞式的规划布局,化整为零的建筑布置,使得整个花鸟市场隐藏在绿色当中;周边公园绿地与花鸟市场空间布局相互渗透无缝衔接,统一协调;绿化景观与建筑巧妙搭配,开合有致,若隐若现,弱化建筑体量。
(3)动静功能区的景观“软”分隔:
蜿蜒的水系和延伸的绿化将四个功能区在活动、行为上分隔,互不干扰;同时在景观上、视觉上又是相互联系的。
(4)景观设计将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最大化:
前期深入考察周边花鸟市场,并对市民及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公园式的花鸟市场”主题,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旨在创造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以及规模效应为花鸟市场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达到当地政府、承建商以及经营业主三方共赢。
花鸟市场与公园绿地的合而为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贻情购物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同时为花、鸟、虫、鱼等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建成后的社会评价与反响
花鸟市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摆摊设点经营带来的脏乱、嘈杂的市场环境,也丰富了城市的服务配套设施,更提升了江阴的城市形象。市场因独具创意的构思、合理的功能布局、优美的景观效果,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和政府的认可,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投资回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展贸城;开敞空间;景观设计
1引言
广州作为传统商业城市,依托空港、海港、信息港等资源,是广东省最为积聚、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省的批发市场中,广州批发市场数量就占了50%。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广州展贸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相比深圳、义乌等城市,在行业内部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是上百亿批发市场中。因此,广州虽然位于广东省批发业的龙头地位,但需要大型的、规模型的、高起点的展贸市场来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匹配广州国际性大都市的定位。
当前广州的展贸物流业在“广交会”龙头带动下,再一次面临着全面升级改造的发展机遇。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将依托珠三角产业集群,借助广州会展业优势,打造完整会展产业链的、配套齐全的、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魅力体验区,是以常年展贸为主,集会议会展、商务商业、信息、财务结算、物流配送等多种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窗口区域,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采购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
笔者将主要围绕展贸城独特、个性化的开敞空间和景观设计部分作介绍分析。
2开放空间设计
展贸城两地块的服务核心区,同时也是两个大型公共开放空间的中心,在总体上延长出“2核9指”的开放空间构架。2核为南北两大集会广场,坐落在大面积的人工湖水域中及被大片滨水绿地围绕着,并呈放射状地延伸出9条绿化走廊通向江边及的生态绿带,融入到大范围的生态绿化系统。
开放空间的规划着重在公共使用性,设计希望塑造一系列符合多种需要的交往活动场所,能积极形成、连系、延续和交错出多样化的展示、集会及休闲活动。规划以3组动态及静态的大型开放空间系统交叠以成,形成Yellow广场+Green公园+Blue水岸的开放空间总架构。
(1)活动广场(黄带)
交易区活动节点及连系之间的步行景观大道,设计特色的场馆区主入口广场,以太阳系8大恒星为主题地面铺装突显场馆的立面设计,加强场馆的标识性和独特性,并冠以各星系的所属的名字,分别是火星馆前的玛尔斯广场、金星馆广场前的维纳斯广场、水星馆前的赫尔莫斯广场、土星馆前的萨图努斯广场、木星馆前的朱比特广场、天王星馆前的乌拉诺斯广场和海王星馆前的普尼顿广场等,以“黄道”大型步行台道连贯在一起。中心地带以太阳中央广场为活动核心,能举办不同类型的大型集会、户外展覧、及文艺综合表演等。用地南部交易区以外蕴含着较生活性的功能分区。
(2)绿化景观公园(绿指)
由南北两大绿化景观公园及其向延伸的绿化走廊组成。南面由“商业步行街”及“地球博览公园”两大绿地及之间的“荣誉湾”水域组成;而商业步行街可结合水域打造成为威尼斯水街,赋予休闲景观的功能。北面由“宁静海湾公园”及“宁静海”湖面水域围绕太阳中央广场组成,为场区提供最大的开敞绿化及水域空间,公园绿地同时是观赏太阳中央广场上地标建筑物的理想观景点。
(3)滨水休闲带(蓝指)
南北片区中心的人工湖以多条水道连接到用地外的区域水系,设计利用并塑造出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水岸,建设宜人的步行堤岸及跨水栈道,提供理想的人行休闲水岸带。
3景观系统设计
设计对场地的景观系统规划着重于行人及驾车前往区内对场区环境的视觉体验,特别是对大笵围的场地位置的可识别性和方向感的有效打造。设计在园区南北两个入口广场以大胆的现代雕塑装置手法分别在北部的入口广场放置大型玻璃拉幕及南部的入口广场为标志物,增加场所大门的识达性。核心区的太阳中央广场中建立着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群,包括180米的宙斯塔、庞然盖天的阿西娜天幕和水中翻飞的阿波罗会议展覧中心。高耸的宙斯塔与大体量低层的交易场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计将在宙斯塔顶层设置观光层及餐厅,从这俯瞰整个场区可观看到场馆特别设计的七彩天面和“黄道”上不同色彩混组的有趣广场铺装地面。在宙斯塔对面的宁静海湾公园,是观看这组宏伟建筑的理想观景点。在行人眼视水平方面,考虑到大面积场馆对行人的压迫感,设计在场馆之间留出较宽的视线廊道通向的开敞地带,同时将场馆作特别立面处理,增加透视感,减少压迫感。
4结语
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建设有大型的国际型批发市场。周边很多城市的建设已经走在广州的前面,这就需要广州国际展贸城在产品的类型选择上,开放空间使用性、景观设计等方面有自身特色,拥有这样的主题方向,才会真正营造具有地标性的国际型批发市场,成为新一代展贸市场的领航人。
参考文献:
[1]肖毅强,许吉航. 德国展贸业发展及会展中心规划[J]规划师 , 2001, (05).
篇8
依据城市广场功能的差异,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以及娱乐广场等。市政广场通常位于一个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的主要政府部门和行政办事处常在此集聚,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开展庆典活动、民众集会以及民间传统节日活动等。商业广场在布局时常采用步行街的方式,其功能主要用于集市贸易以及购物等活动。纪念广场常常有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物,如纪念牌、纪念雕塑等,其功能主要用于纪念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休息娱乐广场常布局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广场中设置台阶、坐凳等,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交流、演出等活动场所。
2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原则
近年来,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在实际景观设计中却因理念和技术的滞后,却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艺术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机结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乔木和灌木种植的比较失衡现象,观花植物偏多,缺乏观叶和观果的树种,注重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塑造,忽视植物科学性种植,致使景观植物常因生长环境不适而枯死。第二,广场植物景观培植注重绿化率,忽视绿量。绿量是在进行城市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问题,然而,很多城市广场铺设大量的草坪,虽然绿化率提高了,但绿量不足,且种植草坪的形式呆板单调,不能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要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艺术性的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绘画艺术以及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二,实用性原则。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广场的主要功能,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第三,科学性原则。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身的生长习性,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的植物才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景观设计。例如,在水体边则应选取耐水湿的植物,如垂柳、水杉等。在土壤干旱处,应选取枫香、合欢等。
3常见的几种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的类型是多样的,每种类型的广场其特点和主要功能差异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就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1)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主要为市民进行庆典、集会等提供活动场所。这类广场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作用很小,因此绿化用地在广场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于市政广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得到取舍,做到精简。
2)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在城市中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购物、娱乐、饮食等。这类广场主要以商贸活动为主,广场的空间形式各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依据周围的建筑以及道路的走向进行合理设置。商业广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所以广场主体多采用硬质铺装,以保证视线通透。在不影响商业广场的整体视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栽种不同的植物供人观赏,以提高广场的环境质量。在进行栽种时,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具有一定的差异。
3)休闲娱乐广场。
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的数量较多,广场内的植物覆盖率高,植物类型多样,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玩耍的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广场的植物造景应依据广场的自身特点、居民活动需求、景观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景观设计。通常情况下,休闲娱乐广场的主景区的景观采取规则式配置,其它的辅助景区的景观多采取自然式配置。而且,很多地方的休闲娱乐广场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广场内的植物配置常与当地的民间故事、历史名人、地方特产等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休闲娱乐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内常采取修剪、编织等方式对广场内的植物进行造型,以为市民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
4)纪念广场。
对于这类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来说,主要以景观功能为主,以生态功能为辅,广场中心多采用硬质铺装和软质绿化相结合,广场内栽种的植物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根据广场的纪念意义和主题来确定。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它赖以生存、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财政资金和增加积累的源泉。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之所需。何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量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人则认为是市场畅销或上缴利润,也有人认为是产值。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考核企业的单项经济指标。马克思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节约――在于节约劳动时间,即低限度的,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生产成本,但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这一论断完全反映出现代管理中有关“投入产出法”的实际运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规则、有计划地按着“优质、低耗、高产、安全”优化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有程序、有系统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技术,分配销售等环节的工作,通过产品销售回收资金。在此基础上根据多方面的数据运用现代数学方法计算其投入、产出比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从而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真正形成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基本层次。对此,分别研究建立它们各自的管理规律和管理途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上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八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抓好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经济体制改革上述三个相互联系的任务提出既指明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向,又提出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管理体制所必须具备的市场条件和微观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对于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问题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二者之间虽然没有天然的鸿沟,但也决不仅仅是范围的区别、量的区别、层次的区别。
一、从内涵上划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主要有两个标志
第一,是否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一个企业、公司,它的范围再大,产值再高,但它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微观经济范畴。而县、乡的经济,它的范围再小,产值再低,由于它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因而属宏观经济范畴。在旧的体制下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实际上是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而全国实际上也是一个大企业,也就很难区分宏观与微观经济。第二,是否是经济总体。一般说宏观经济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而微观经济则表现为一定的经济个体或经济系统要素。据此,不难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城市、部门、县、乡镇总体等。微观经济则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活动,其外延包括企业、公司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因此,单从管理主体方面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凡是国家政府机构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职能所进行的管理则是宏观经济管理。这一点也是划分宏观、微观经济管理的显著标志之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大体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所进行的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等过程。在这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是宏观管理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是它的客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是目的。规划、调节、监督、服务则是它应发挥的主要经济职能。
二、理解、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本质特征
综观我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包含了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是要坚持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二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这两个基本方面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国民经济就不能协调稳定地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管理体系,这是由它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与微观经济管理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是:(1)管理主体的行政性;(2)管理客体的总体性;(3)管理方式的间接性;(4)所需信息的综合性;(5)管理目标的全局性。其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也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1)指导思想不同;(2)管理主体与客体不同;(3)管理内容不同;(4)管理方式不同;(5)管理目的不同。
总之,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观经济体系不同于过去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在指导思想、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从指导思想上说,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而宏观调控体系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力求做到计划与市场即价值规律调节的统一。从管理的内容上看宏观调控体系则以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为前提,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混淆一起,统包统揽。宏观调控体系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国家政府部门以对整个宏观经济的长远和全局发展进行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上。从管理方法上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主要运用间接管理的方式,运用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方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间接的调节和引导,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运用直接管理,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为主的方法进行直接的全面的控制。
三、完善探索实现经济管理结构规律
篇10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公平
[作者简介]吴 思(1989—),女,东华理工大学基本原理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化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一、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集中体现在《哥达纲领》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维护平等与公正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以无数的规则条文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平等与公正,但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所谓的平等与公正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他们用统一尺度,即劳动去计量,并从特定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他们没有考虑到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以及劳动者家庭情况的差异,因此,资产阶级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并没有实现“实质上的公平”。
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自亚当·斯密以来就被人们多加推崇和赞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推崇市场经济机制的公平性。而理论家在说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时,一是强调其效率,二是说它带来的公平,即市场会公平地向所有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市场也会公平地酬劳辛苦工作和节俭的人。
陈学明在《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指出:“这种公平实质是‘机会公平’,它完全无视人们‘起点’上的差异,也就是说这种公平只是提出了公平的‘原则’,并没有完全付之于‘实践’,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做到‘机会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所奉行的所谓‘公平原则’的虚假性、形式性不仅表现在劳动者之间,更表现在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上。”
同时,西方一些学者指出:“在市场上,失去生产资料的工人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所得的市场利润的源泉是工人的无偿劳动,看似平等的劳资合同中潜藏着巨大剥削,是最大的不公平。”哈耶克也承认在竞争的社会里,穷人、弱者的机会比富人、强者的机会“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这就等于承认在竞争的社会里,即使奉行机会公平的原则,也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公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顾名思义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自由市场经济,又有别于社会制度下的计划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重大的根本性体制变革必须考虑包括切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易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等在内的多重因素,而市场的公平、有效性原理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因为初级阶段的中国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困境中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
管新华、汪艳在《公平效率维度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分析》中谈到:“作为效率基础的、内生‘市场失灵’的市场经济自身不但不能自发产生公平,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两极分化。因此,必须借助宏观调控政策这一中介手段来不断缩小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然而,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市场的公平,前提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体、私人以及市场经济的客观尊重和具体规范。林剑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坐标下的公平、公正问题》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确立与贯彻的是自由选择与权利平等的原则……自由与平等的原则是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内在必然性要求,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对自由、平等观念的强调与看重,不过是反映与适应了商品经济生成与发展的要求……所谓自由选择,既包括人们生产什么与如何生产的自由,也包括交换的自由,对于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来说,自由选择既是一种权利也意味着是一种责任,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承担相应责任的前提与基础。而所谓权利平等,既包括人们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权利的平等、人们彼此间地位的平等,同时还应包括人们对所有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拥有权利的平等。但在实际活动中,由于主体自身实际享有的权利是不可能平等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形式的意义,而很少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在强调权利平等、反对特权的同时,还要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即谁占有权利,谁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占有权利多的人,承担的义务相应的就多,义务在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权利的价格,否则就是不公平与不公正的。”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尊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结合社会主义制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以期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经济手段和政治制度,为此,我们不应高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缺陷和不足。
三、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社会主义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左翼学者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如何结合等一些列问题的探讨中,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市场社会主义”。它以“替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面目出现。
赵云姣在《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分析》中说道:“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相对于美国的‘市场资本主义’与前苏联的‘计划社会主义’而言的,顾名思义,市场社会主义具有生产资料归公所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但是,它同时又利用市场作为资源的配置手段。”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林清龙在《市场社会主义在中国》中说到:“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前者认为市场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是中性的,没有社会性质之分,和意识形态无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搞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承认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并认为是一种基础性的配置作用。”虽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侯云霞在《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辨析》里介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和过渡时期产生的理论,同时又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重在寻求社会主义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市场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的现实条件下由左翼学者倡导的理论,它是以替代的理论形式和目的出现的,探索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既定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逐步导向和生成社会主义,因此,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虽然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王影在《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中提到:“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都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在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取向方面,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坚持公平第一原则,而且认为实现公平的措施和手段是可以带来效率的……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与任务来决定。”
- 上一篇: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 下一篇:职业道德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