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

篇1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前来我院就诊的6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此类患者临床观察特点及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前来我院就诊的6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26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9.37±2.48岁,患者病程在1至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33±0.75年,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IV级患者35例、III级患者21例、II级患者12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6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评级、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观察与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1]。

1.2.2评价标准①抑郁自评量表[2],即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焦虑自评量表[2],即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使患者对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即Dilated Cardiomyopathy,简称DCM,是临床常见心脏内科疾病之一,发病因素尚不明确,其特征为患者左心室或左右心室出现心腔扩大及收缩功能障碍,常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现象,心力衰竭可伴或不伴充血性,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此类患者发生猝死率高达30%,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研究表明,正确及时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3.1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意识变化,如心率、呼吸、血液、尿量、脉搏等,并对其肝肾功能及血液情况进行监测,若患者发生异常反应如腹痛、恶心、面色苍白、呕吐等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限制患者药物静脉注射速度,每分钟输液量不超过30滴,避免患者心脏负荷过重出现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遵循低盐饮食原则,食物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可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情况,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根据患者心功能评级情况限制其活动量,IV级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或头部稍垫高,其目的在于增加肺扩张,减少静脉回流现象,注意清洁按摩皮肤,防止褥疮发生。对呼吸道进行必要的预防感染措施,日常注意保暖,定期对气道及辅助呼吸装置进行消毒,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类药物[4]。

3.2护理干预措施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且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其心理压力较大,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将要实施的治疗措施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给予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相对湿度及温度适宜,并可适当提供书籍、音乐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指导患者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戒烟酒、切忌暴饮暴食、保持心情乐观开朗、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可进行适当的身体运动,运动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5]。

综上所述,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观察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鲁萧.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5例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9):87.

[2]刘源,唐其柱,李利娜,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后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341-3343.

[3]邵筱敏.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34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12):78-79.

篇2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2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45岁,本组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16例发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及心脏杂音等非特异性症状,9例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昏厥和心跳骤停,5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1.2治疗患者均休息1~3周,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给予心电、血压、呼吸等综合监护,营养及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维生素C、辅酶Q10、黄芪等)治疗。在治疗初期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单位/天,静滴1周。(2)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200万U,肌肉注射,1次/天。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黄芪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天;保护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5g/次,1次/天,辅酶Q10,10mg口服,3次/天;中间穿插免疫调节治疗,并逐渐减量停药。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天,倍他乐克25mg~50mg,口服2次/天。心力衰竭者给予利尿、扩血管为主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者给予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

1.3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对入院患者制定的医护条例执行。

1.4结果经过我院科学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5例患者临床治愈;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随访发现心脏进行性增大或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弱;2例死亡。对我院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上,许多问题应引起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关注,其治疗和护理应当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2护理干预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疾病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完善相关护理,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一般护理嘱咐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休息,这是减轻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的有效措施。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无并发症可卧床休息一个月,合并心力衰竭严重者可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步起床活动,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暖。

2.2饮食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着凉、腹泻等情况发生。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还要注意低盐饮食。

2.3心理护理心肌炎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易出现两种相反的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症状不重,掉以轻心。忽视休息治疗;另一种缺乏信心,产生悲观恐惧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当向病人做有关本病的常识介绍及各种使用仪器的必要性。使之能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焦虑急躁的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4合理用药在急性期应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ATP、辅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等药物静脉滴注。用药原则谨遵医嘱。

2.5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时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少数患者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病的同时还有其它疾病或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难免遇到突况,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

2.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合理休息、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3护理体会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误诊或护理不当而引起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发展到扩张型心肌病,最后心功能不全猝死。因此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应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程及愈后的相关知识,应强调一般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患者更应重视皮卧床休息,减轻心脏压力,劳逸结合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冯冲,陈国伟.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5):196-120.

[2]赵建萍.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J].中医药研究,2001,17(4):33-34.

[3]陈怀生,温隽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及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510-512.

[4]周红艳.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J].中外医疗,2008,7:79.

篇3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反应;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81-02

2型糖尿病(DM)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常造成多支血管病变,心肌内微小动脉广泛狭窄,对侧循环及再灌注的建立不利,因此,发生心肌梗死(AMI)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2]。

1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39例,均为单支冠脉病变发病,killip1级采用心肌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胰岛素降糖治疗。

1.2病例资料

血糖达标的15例患者定为标准组(A组),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0~67岁,平均62.1岁,平均血糖16.9 mmol/L,HbA1C>7.5%。24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B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平均61.6岁,平均血糖18 mmol/L,HbA1C>8%。

1.3 护理措施

1.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DM合并AMI时死亡多发生在1周内,因此,应将患者置于CCU病房,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遵医嘱定时监测血糖,观察用药后有无多汗、心悸、口渴、面色苍白等低血糖反应,备好抢救用药,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2心理护理患者刚入院时对新的陌生环境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有和蔼热情、耐心周到的工作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护士应掌握专业知识,对患者做有关疾病教育工作以利于进行患者的心理疏导。

1.3.3饮食的护理饮食的科学管理是治疗DM必不可少的一项目,因此,患者能否积极地注意控制饮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应多食些含膳食纤维多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及藻类等。

2结果

A组患者低血糖反应高于B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讨论

糖代谢紊乱可引发微血管及心肌病变,糖尿病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可加速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硬化,血管受累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有资料显示,50%~6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可使女性AMI患病率上升2倍。

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后发生心梗时疼痛症状不典型[4]。糖尿病的糖毒性、脂毒性造成冠状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肌病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故DM合并AMI病情重,并发症多,心功能差,病死率高[4]。

本研究中14例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下仍出现低血糖临床症状,加剧了交感-迷走神经失衡,易发生各种快速心律失常[5-6],增加死亡率;而心率加快后心肌氧耗量增高,易造成冠脉痉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延展扩大,亦增加死亡率。而血糖控制较好组无一例低血糖发生。

综上所述,DM合并AMI,对疾病的预后高血糖、低血糖的控制以及护理有着重要意义[7]。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中保持血糖适度状态,空腹6.1~7.0 mmol/L,餐后8~10 mmol/L可降低低血糖导致的并发症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康林,李彪.急性心肌梗死9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04-105.

[2]戴耀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36例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3):11-12.

[3]张浩,杨科,孔凡龙,等.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20-21.

[4]张泽灵.心脏内科主治医生400问[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1-406.

[5]何小平.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7(8):470-471.

[6]夏云峰,罗北捷,刘润梅,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2):36-37.

篇4

【关键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里尔统(CP);早期逆转;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6-02

我们知道,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近年来,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与收缩性心衰平分秋色,住院率也出现逐年增高趋势。心衰防治已成为国际心血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早期干预胜于晚期治疗,如何早期控制引起舒张性心衰的原发病并纠正早期舒张功能障碍阻止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尝试了应用磷酸肌酸钠(商品名里尔统)简称CP,逆转心脏早期舒张功能障碍,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8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急性心梗、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患者(按WHO诊断标准)中,按照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流程,筛选出舒张功能障碍患者总数138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0±6岁;其中接受里尔统治疗组患者109人,男性73人,女性36人,对照组共29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9人。注: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的现象。

12治疗方法与效果

121治疗方法轻度舒张功能减低者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40-60滴/分,每天一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中度舒张功能减退者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50-60滴/分,每天两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每个输液病人均应用输液泵,以保证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应用里尔统前后均用09%生理盐水100毫升冲管,以保证CP药液能全部进入病人的血管内。

122效果经过治疗后的病人所有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许多病人高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室间隔肥厚减轻,心电图心肌缺血得到改善、肾早期损害改善或消失,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血清离子均无异常变化,见表1、表2。

治疗组E/A比值的显效率是8165%,对照组E/A比值的显效率是1034%(P

2护理

21原发病的护理对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给予血压监护,每2h监测并记录,对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给予心电图每日1-2次,观察心率、心律、P_R间期、QRS波群、S_T_T变化情况,并给予多功能监护(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异常时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给予必要的处理。

2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存在多种疾病共存现象,因此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有悲观厌世情绪存在。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疾病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态度,进行个体化、专业化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心理疏导。

23饮食指导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三餐不要过饱,遵循886原则,即早饭午饭8分饱,晚饭6分饱,两餐之间加水果或奶制品以防低血糖发生。

24睡眠指导避免观看恐怖暴力、情节跌宕起伏的影视片,忌饮咖啡浓茶、睡前喝250ml温热的牛奶,用温热水泡足,听舒缓的音乐,对促进睡眠会有帮助。

25病情观察治疗期间给予一级护理。每日询问患者的主诉:心悸、胸闷、疲劳、乏力、睡眠障碍等症状的改善程度,观察口唇紫绀程度,检查患者双下肢浮肿的改善程度。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详实的资料。

26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成功转归病例,减低病人的忧虑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3讨论

随着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肥厚型心肌病、肥胖、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发病率的明显上升,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如何使舒张性心衰的治疗特别是早期干预原发病,逆转舒张功能障碍,防止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静脉给予里尔统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血压、减轻了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确实达到了早期干预舒张性心衰即舒张功能障碍的逆转治疗的显著疗效,同时较好地保证了病人的生活质量,CP(里尔统)在防治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而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及时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病例资料,对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护理在临床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继鸿舒张性心衰的新理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2]李佳蓓,黄岚,祝善俊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第18卷第1期

[3]朱朗标,等外源性CP在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临床研究总医院心外科

[4]胡健,等里尔统对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里尔统中国临床报告,1998:45

[5]李天德,等磷酸肌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作用的初步观察里尔统中国临床报告,1998,9:24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示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1-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泵功能损害、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症状与体征,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CHF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后期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产生得护理新理念,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问题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属,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是30~40%。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CHF的死亡率有所下降。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难以根治,易反复,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于辅助治疗,改善预后,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在60~8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15例,Ⅳ级7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38例,心肌病8例,心脏瓣膜病16例,糖尿病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22例,小学及以下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按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⑴循证问题 通过对观察组病情观察和评估,护理问题主要有①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②体液过多的护理③活动护理④并发症的护理⑤心理护理⑥饮食护理⑦用药护理⑵循证支持 本组循证支持主要是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着手,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和治疗瓣膜功能和心肌功能、控制血糖等,积极消除诱因如感染、心率失常等,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护理。⑶循证运用 ①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 根据病人的呼吸困难类型和程度决定采取适当的,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采取端坐位,床上使用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注意病人的舒适与安全,可用枕头或者软垫支持病人的肩、骶膝部、避免受压和下滑,必要时加床档。吸氧,氧辽的指征急性肺水肿,有明显缺氧表现如 血氧饱和度

3.观察指标

⑴心功能评估 目前通用的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⑵心力衰竭的评估和处理指南 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ACC/AHA)2001年提出,将心衰分为A、B、C、D4个阶段。⑶6min步行试验 要求病人在平直的走廊尽可能的快步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⑷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总结,统计病人的入院复发率、病死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果

两组出院病人随访一年结果比较

篇6

1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呈现病态后所表现出的一种特征。而心脏病态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自身导致的快速变化病情,而且其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心血管病如果得不到妥善的治疗,最终导致的就是心力衰竭。它在心血管类病中,发病率较高,存活率较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家庭都带来许多不便。

1.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等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1.2诱因。

1.2.1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脏机能下降,从而导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脏所输送的血液很难满足身体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发相关的疾病,诸如性肺梗塞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是可能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同时,妊娠期间的妇女、过度劳累的体弱者、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人群均属于加重心脏负担的群体,皆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1.2.2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温度变化大,很容易感冒并由此患上肺部感染,这恰恰是引起心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肺部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跳动的频率加快。人的体温每升高1度,心跳会增加16次左右,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脏本身所需求的养分增加,但心脏的功能却不能提供,这种恶行循环的结果就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过度的体力劳动,以及情绪激动都会诱发心衰的发生。人们都知道,剧烈活动以及情绪过度激动,易导致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也会导致心力衰竭。

1.3早期症状。心力衰竭主要以老年人为最多。随着增龄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即所谓“生理性老化”。同时老年人又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赋存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抗病能力。

早期心衰的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会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时出现气短,上楼时胸闷、气短,休息后即可缓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气戟胸闷,需用好几个枕头垫高才舒服,每晚双下肢浮肿、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它是目前诊断心衰最准确、最简便、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还有一些隐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觉特别异样,如不是心脏超声等检查表明其心脏增大、功能减弱,这些患者几乎与最佳的治疗时期擦肩而过。

2 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2.1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从而保证足够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在盐的摄取量上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清淡为主,这样可以防止水在体内长时间的滞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因为如果摄取的食物量过多,会导致身体器官承受过多的负担,尤其是在心脏机能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保证病室的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着凉。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加强对其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者便秘的情况下,要使之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严重这可服适量缓泻剂。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水肿,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气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等,做好认真记录。而且需要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15-20滴/分为宜,同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同时,需要根据病人的特点制定带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加强夜间尤其是上半夜对患者的巡视。

篇7

关键词 糖尿病烫伤 临床护理 换药法

糖尿病烫伤是临床护理中较常见,常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的病变,对热的敏感度降低,过高的水温、不恰当使用热水袋、局部热疗等致其局部皮肤烫伤,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肿胀、疼痛,或起水泡。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2006年开始对糖尿病烫伤患者应用换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择2006年8月-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及门、急诊治疗120例,年龄14~85岁,男性83例,女性37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均有。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糖尿病并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P)、糖尿病神经病变(DN)、糖尿病心肌病等合并烫伤,入选标准:烫伤面积

1.2方法 根据烫伤面积大小,取适量的外敷药及相应材料,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甲组:采用常规的换药法(安尔碘消毒,生理盐水局部冲洗)

乙组:采用常规换药法+福立康+双料喉风散进行换药。

丙组:常规换药法+福立康+双料喉风散+新型敷料(安普贴)进行换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肿胀、疼痛3d内消失.起水泡创面7天干燥脱痂:显效: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肿胀、疼痛3d内消失,起水泡创面7天结痂未脱痂;好转: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肿胀、疼痛3-5d消失,起水泡创面超过7天仍有少许渗液,肉眼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肿胀、疼痛消失时间超过5d,起水泡创面感染、超达7天肉眼未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附表说明)

3组疗效比较见附表。结果表明丙组疗效明显优于甲、乙两组;经统计学检验,3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糖尿痛患者烫伤后应及时正确诊治糖尿病患者烫伤后创面局部血供及神经营养不良,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吞噬机能下降,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能力降低,极易造成感染,并使创面发生进行性坏死,创面培养多为厌氧菌,处理不当易使刨面加深。在治疗糖尿病感染慢性伤口中,除了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进行全身治疗如控制血糖,抗感染,加强营养等措施外,积极恰当的伤口护理在促使其愈合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3.2常规换药方法该换药方法效果最差,因为安尔碘消毒剂属于低效消毒液达不到彻底清洁伤口,生理盐水冲洗作用时间短,生肌效果不明显。

3.3福立康加双料喉风散换药法此法效果次之,愈合时间稍长,主要表现在伤口愈合期(干燥结痂),结痂脱落慢且脱痂时易再次损伤,常留明显瘢痕。

3.4新型敷料组换药方法此法效果最好,临床通过反复的实践,认为新型敷料安普贴能加快患病部位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充血状况,有效防止外在因素感染。

3.4.1本研究病人在积极控制血糖和抗感染的基础上,对烫伤伤口进行早期换药,局部用安尔碘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涂福立康加喉风散,再用新型敷料覆盖。新型敷料边缘应超出伤口周边2~3cm,并轻按3~5分钟使其与皮肤粘牢,这样可以减轻伤口局部受压,同时又可降低局部伤口感染的机会。

3.4.2福立康即聚维酮碘乳膏,因能逐步释放出碘而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其特点是对组织刺激性小,使伤口快速渡过感染期,防止炎症的继续蔓延。

3.4.3双料喉风散由珍珠、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甘草等多种中药制成,具有清热滋阴,止痛解毒等功能,而珍珠、冰片等中药具有收敛、防腐生肌等功能,能抑制创面分泌物渗出,使创面保持干燥,促进愈合。

篇8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地增加,老年病人总数也日益增加,护理老年病人必须解决老年病人的实际问题,与单纯的管理和治疗是不同的,即要从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中了解病人,还要使病人每天的生活感到愉快,并尽力去帮助病人[1]。要想较好地正确地护理老年病人,首先必须了解老年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用何种方法从哪里着手护理。

因此,要想护理好围手术期的老年病人,必须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做好以下几点: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大,适应手术的能力差,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护士要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供有关的手术信息,详细介绍病人的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手术过程及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与手术成功的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使其消除悲观心理,克服困难及压力,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2常规准备

对于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特别危险的因素,术前检查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做出凝血时间、血糖、血型等检测。纠正营养失衡,食物选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并富含矿物质和粗纤维的食物为主,做到少量多餐。术前根据情况给抗生素,训练患者手术和床上大小便。对于吸烟者讲解吸烟对手术的危害性,劝导戒烟,并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预防肺部感染。术前常规禁食水。根据情况术前晚给予镇静剂。

1.3皮肤准备

并发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手术区域备皮,用肥皂水清洁术区皮肤。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应安置在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的病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患者早期进食量较少,既要保证每日营养所需,又必须严格控制输入液量,严密监测心脏功能,避免发生心衰。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滴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2.2预防并发症

2.2.1感染 感染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受限、伤口疼痛、卧床时间长、活动时间少、机体抵抗力下降,都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应做到:①严密观察患者全身及伤口情况,如敷料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②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以防坠积性肺炎发生。③不能下床活动者,安置于有气垫的床上和床上垫糜子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2.2.2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注意下肢血运及皮温、色泽、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2.3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人群,应该围绕防跌倒、防坠床和安全用药,做到每日护理查房,重点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评估患者防跌倒和生活自理能力;加护床栏并在床头放置警示牌;保持病室光线充足,地面清洁、干燥,;加强巡视和交接班。对于口服给药的患者,指导和协助采取半卧位和坐位服药,因老年人幽门和愤门的收缩功能较差,不当易造成呛咳。做好服药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并嘱不要服用自备药物,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保证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2.4 出院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日常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上多摄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3 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重点在于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2]。对伴有严重原发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护理评估、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正确进行术后健康指导,这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保证[3-4]。

参考文献:

[1] 中国当代医药,老年病人的护理,2008年11月第15卷第3期。

[2] 中国当代医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2008年11月第15卷第3期。

篇9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此类患者年龄大、病史长、病情重、且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手术风险非常大,其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达5.9%~19.5%【sup】[1]【/sup】,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在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20例,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4~72岁,其中60岁以上16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其余3例术前存在房颤。术前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明确病变部位,评估心功能。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7例。20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取胸骨正中切口,其中9例取大隐静脉做血管桥,6例取乳内动脉做血管桥,5例同时取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做血管桥;术中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前降支、对角支序贯搭桥8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前降支搭桥8例,二尖瓣置换加前降支搭桥4例。本组20例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心功能恢复,均康复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年龄高、病程长、病情重、心理负担大,对手术期望值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术前减少患者的会客时间,给予口服镇静安眠药,以减轻焦虑,保证良好睡眠;医生、护士有针对性的给患者解释病情、介绍医院的技术力量、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家属及伴侣给予安慰,这些对稳定手术前患者的情绪,主动配合以及乐观情绪等,都可起到明显作用,甚至可减少手术后止痛药的应用和术后谵妄的发生【sup】[2]【/sup】。

2.1.2 合并症护理 确切了解病情做好术前检查和化验,积极治疗和预防感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术前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在满意水平。本组患者病程长,营养差,术前给予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1.3 改善心功能 本组患者心功能差,术前根据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极化液等药物,间断低流量吸氧(流量l~2 L/min,30 min/次,3~4次/d),改善心功能和增加心脏储备,限制患者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和整洁,利于放松心情。

2.1.4 术前宣教 对本组10例吸烟患者告知戒烟的必要性,指导其术前戒烟。病区护士术前告知患者术后要进监护室,并指导患者学会术后必须施行的活动,如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学会床上大小便、翻身及肢体运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教会简单的动作表达,便于在气管插管期间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告知避免情绪激动的重要性,并要保护好取静脉部位皮肤,避免输液感染。术前1 d给予介绍手术过程,带患者参观监护室,并介绍监护室环境、仪器设备,使患者能够消除术后的恐惧心理【sup】[3]【/sup】。

2.2 术后护理

2.2.1 心功能维护 本组患者年龄大,全身重要脏器储备能力不足,心肌长期缺血,心功能差,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甚至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连续监测心电图,密切观察ST段变化,高度警惕因心肌缺血而导致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sup】[4]【/sup】,心率控制在80~100次/min,术后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导线,心率低于70次/min,接临时起搏器,设置心率80次/min,护士必须熟悉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本组13例发生心律失常,其中6例为快速性房颤,应用洋地黄后恢复,7例为室性早搏,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注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根据胸引液、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心率等监测指标,及时补足有效循环血量,避免单位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其中术后24 h出入量维持负平衡,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物,注射泵按“μg/kg•min”泵入;术后维持血红蛋白在100 g/L左右,血压控制在100~120/60~80 mm Hg,CVP 8~12 cm H【sub】2【/sub】O,尿量>1 ml/kg•h;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青紫、少尿、血压偏低、心音低钝,可有心律失常、颈静脉怒张、肺底湿音,心电图示ST-T改变、Q-T间期延长、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心率增快、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出冷汗等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症状【sup】[5]【/sup】。本组无一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2.2.2 呼吸功能维护 本组患者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通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和氧饱和度动态监测血气和床边胸片,并根据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等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听到痰鸣音及时吸痰,吸痰幅度不应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能超过15 s,并在吸痰前加大给氧浓度,以免缺氧。拔管后取半卧位,加强体疗,雾化吸入,排痰仪,辅助患者咳痰,鼓励早期活动,预防肺不张的发生。本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19.30~42.30 h,平均(25±0.66) h,撤机后15例PO【sub】2【/sub】低,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5例血PO【sub】2【/sub】低于60 mm Hg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2~18 h后改为面罩吸氧。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2.2.3 维持血钾平衡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求血清钾维持在正常偏高水平(4.0~5.0 mmol/L),如相对偏低,易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则带来严重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偏低及合理补钾,在术后ICU的监护中显得尤为重要【sup】[6]【/sup】,术后需密切监测血钾。本组术后7例血钾

2.2.4 肾功能和血糖维护 体外循环中,被破坏的红细胞由尿中排出,术后需密切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注意尿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sup】[8]【/sup】。本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维持动脉灌注压在较高水平,这是预防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关键措施【sup】[2]【/sup】。本组病例动态监测肾功能,无一例发生肾功能不全。对本组3例血糖>15.0 mmol/L的糖尿病者,予以胰岛素微量泵治疗,控制血糖在4.0~8.0 mmol/L【sup】[9]【/sup】,并每2~4小时1次测血糖。其余17例血糖均维持在正常范围。

2.2.5 术后抗凝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年内,中等剂量比低剂量口服的阿司匹林能更有效的降低移植血管的闭塞率【sup】[10]【/sup】。本组病例均术后常规抗凝,引流液少于1 ml/kg后,开始静脉注射速避凝,拔除气管插管后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华法林,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待口服药起效后停用速避凝,根据期望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要求值2~2.5)调整口服药用量。

3 小结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往往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且常合并一些慢性疾病,使病情更加复杂,其围术期的护理同手术一样十分重要,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积极观察病情,细心做好各种监测记录与分析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说明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马黎明,褚衍林,徐向明,等.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施行手术40例报告.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5):301.

[2]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711.

[3] 刘艳华,韩路.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02.

[4] 胡盛寿,张怀军,吴清玉,等.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6):333.

[5] 张亚忠,藤吴洁,吴小芬,等.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研究,2008,22(3):626.

[6] 邵利香,王海双,黄慧,等.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微量泵补钾的护理.护理学报,2007,14(5):56.

[7] 薛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浓度补钾的体会.全科护理,2009,7(12):3332.

[8] 陈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1636.

[9] 陈玉红,李坤,宋建萍.冠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现代护理,2004,10(2):125.

篇10

中图分类号:R54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8 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37

Brugada综合征是Brugada两兄弟在1991年在NASPE大会描述的一个新的临床现象,即心电图 表现为右心前导联(V1_V3)ST段抬高,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病人可因恶性心律 失常 而发生反复晕厥和心脏性猝死,这一系列表现称为Brugada综合征[1]。电风暴(ele ctrical storm)亦称交感风暴:系指24h内出现≥2次的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 ,通常需要电复律/除颤干预[2]。药物治疗对预防Brugada综合征的室速(VT)/室颤 (VF)发作无效,唯一治疗是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3]。现将我科收治8 例Brugada综合征合并室颤、室速患者,并植入ICD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Brugada综合征患者8例,男5例,女3 例;年龄52~76(66.5±7.95)岁。其中合并RonT、室颤3例,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 室颤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3例。

1.2 治疗方法:入住CCU(重症心脏监护病房),尽快电除颤和电复律,及时静脉应用有效 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电稳定后择期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2 一般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因电击、阿斯综合征的发作,心理具有较强的濒死、恐惧感,通过与 患者交流、谈心,并请主诊医生为患者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建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恐惧心理。

2.2 病情观察: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应将患者置CCU,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 严密监测,床边备好除颤仪、人工简易呼吸囊及急救药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本病大多数 在晚上10:00至次晨8:00发病,这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人体心脏右室流出道前壁和间隔部 之间部位传导延缓,其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加重,不依赖于尖峰―平台形态的存在,心外膜 有意义的传导延缓可以引起J波,而ST段抬高,心外膜动作电位的缩短[4]。因此 ,在这段时间内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胸闷、胸痛及心电图的变化,如发现频 发室早(RonT)、短阵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协助医生给予 治疗及抢救的准备。

2.3 用药的护理:可达龙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目前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静脉注射时仅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注射器内不得添加其他任何药品,否则药效不佳 ;浓度超过2mg/ml,应使用中心静脉注射,我科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避免了因外周静脉留置容易发生的静脉炎。

3 ICD植入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1)充分解释:由于ICD费用昂贵(8万6千元)、患者对ICD的效能缺乏了解,顾虑重重。护士 应耐心予以解释,使患者及家属明白植入ICD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动配合医生治疗。(2)常规准备:按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前常规准备:①完成必要的检查(包括ECG、UCG、X线胸 片、E4A、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肝炎七项、IiIV、梅毒等化验),尤其注意病人的血小 板及出、凝血功能。②停用阿司匹林及其它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至少5天。③备皮:左侧颈 胸部及腋下。④做好抗生素皮试,术前半小时静脉应用抗生素。⑤更换手术衣。(3)禁食、禁饮4~6小时:因术中需麻醉科异丙酚诱导下麻醉,术前应禁食、禁饮4~6小时 。(4)安置ICD时应备好体外除颤电极片及与之配套的除颤器。通知麻醉科,确定麻醉人员及 药品。

3.2 术中除颤阈值测定的护理:检验ICD植入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测试ICD的起搏和感知 阈值以及除颤阈值。除颤阈值是指将室速、室颤转为窦性心律的最小能量[5]。诱 发心室颤动是最危险的程序,必需做好一切急救准备,测定时护理配合尤为重要:(1)备 好物品:测定除颤阈值前常规备用两台体外除颤仪、气管插管、吸痰机、氧气等;药品抽吸 好阿托品1mg、阿拉明1mg、NS 60ml+利多卡因0.1g备用及准备抢救车。(2)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的变化:连接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仪,分别接除颤仪、程控仪、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 导联要清晰,电极线用胶布固定,以防除颤时病人瞬间跳动而摆脱导联线影响监护效果。( 3)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以保持输液通畅。

3.3 术后护理:(1)严密监护:患者术后回CCU,进行血压监测及床边心电图每日1次,了解起搏效果。注意心 率及心律情况,了解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ICD工作状况、ICD有无误识别或误放电等情 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分析、排除原因,保证患者安全。监护中若发现 VT和/或VF,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2)防止起搏电极脱位:术后患者平卧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3天,以防止起搏电极脱位。3 天后可下床活动,术侧上肢只能在45°范围内活动,小能过度上举及外展,术后6周内避免 重物,以利于电极与周围组织紧密粘附。(3)切口扩理:术后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并定时更换,用0.5kg沙袋压迫止血6h,密切观察伤 口有无渗血、红、肿、痛,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测体温3次/天 ,连测3天,使用抗生素5~7天,防止切口感染。(4)用药指导:术后患者要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得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减少VT、VF 的发生率及ICD电击次数,减少或消除误放电的诱因:如口服胺碘酮、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 。向患者耐心解释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良好配合。(5)心理支持:虽然ICD能迅速有效地转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但 反复放电,患者可发生明显不适感,胸部有发热、触电甚至濒死感觉,且患者大多数是在清 醒状态下被电击,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忧郁等异常心理。所以要告知患者ICD产生 的电量非常小,不会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多给病人以积极的暗示,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手术侧肢体避免过度外展上举,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避免 电磁干扰(不能接近强电磁场和进行核磁共振等有强电磁干扰的物理检查和治疗);请病人 做好ICD放电记录,以便预测电池寿命;嘱定期随访,常规要求第1年隔月1次,次年每月1次 ,ICD预期寿命临近时,更应缩短随访间歇,并说明随访的重要意义,使患者积极配合随访 。在出现以下情况随时到医院就诊:①ICD每次放电后。②短时间内多次放电。③复律或除 颤无效。④其它异常和不适。此外,应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并注意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属心源性猝死( SCD)的高危人群,预后严重[6];在治疗方面,唯一能被证明有效预防Brugada综合 症发生猝死的措施是植入ICD。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识别,严密监护, 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工作;做好ICD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防止ICD电极脱位、伤口感染 ;并做好出院指导、定期随访,保证ICD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郭航远.新编心肌病学[M].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89.

[2]方丕华,张澍[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54.

[3]刘文玲,胡大一.Brugada综合症诊断与治疗第二次专家共识报告概要[J].中国心脏 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4):254-256.

[4]李晓霞,郑渝娜,张辉.Brudada综合征一例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2,1 9(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