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诊病人的护理

篇1

根据不同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外伤病人:外伤病占急诊人数的20%。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情趣稳定,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一面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便遇到复杂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抢救工作中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产生安全感。在外伤病人中,由于致伤原因不同,也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因车祸或打架致伤,此类病人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偏向他方处理不公。因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在内的病人耐心向病人讲明,我们救死扶伤,对病人一视同仁,秉公办理,实事求是,取得病人对我们的信任,解除顾虑,取得合作,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理。

急腹症病人:急腹症病人发病急,疼痛剧烈,故病人一般心情焦虑、烦燥。护士应急病人所急,重视病人的感受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急腹症病人腹痛剧烈,难以忍受,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认为到了医院不给止痛药是不体贴病人,这时一方面给病人迅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耐心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不利诊断和治疗。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得到彻底治疗。

服毒病人:虽然服毒病人年龄不同,轻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多为文化素质低,心胸狭窄,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者,因在社会、工作、家庭中受到挫折,想不开而走绝路。当被送至医院后,清醒病人大都产生悲观羞辱或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特点,掌握好交谈技巧,热情接待病人,不能流露出丝毫的厌烦鄙视态度,要给予同情和关心,避免因拒绝治疗而延误或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自杀原因,耐心开导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使抢救顺利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此类病人由于胸痛剧烈,往往出现恐惧心理,认为自己随时可能死亡。因精神极度紧张,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使病情加重,从而影响预后。护士的素质与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首先要镇静,各项治疗操作敏捷,忙而不乱,给病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给病人讲明精神紧张对病情的影响,从而稳定病人的情趣,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对病人家属采取的心理护理

急症病人病情危重,甚至有的处于濒死状态,作为病人家属难免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变化,根据情况分别对待。

对惊慌失措、哭哭啼啼的家属应该首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病人,以免影响病人的情趣,然后对他们劝慰,使他们安定下来,相信我们的治疗,使他们的亲人早日康复。

对担忧、焦虑的家属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解释,并要求他们首先建立对医院的信任,然后再去影响和鼓励病人。

篇2

【关键词】 院前急救;患者;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受到广泛重视。而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区别,有其独特的表现,医护人员更需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578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加强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科室2009年6月~2010年1月接诊的急救患者578例。其中男345例,女233例,年龄11~62岁,平均(36.5±14.9)岁;病因分类:车祸伤253人(43.7%),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0人(24.2%),醉酒78人(13.4%),打架斗殴致伤68人(11.7%)人,服药自杀20人(3.5%),自然灾害致伤19人(3.3%)。

1.2 方法

调查方法由经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专职人员和急诊高年资护士通过临床观察,根据患者较典型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1)紧张、恐惧型:典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慌乱、语无伦次、坐立不安甚至有发抖、蜷缩身体、试图躲藏等特殊行为:(2)急躁、易怒型:典型表现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高声吵闹,拒绝遵守指示,行动富攻击性,极易激怒;(3)悲观、绝望型:典型的表型为情绪低落,懒言少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低下,持续哭泣等。

2 结果与分析

经分类统计显示,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紧张、恐惧心理为主,醉酒和打架斗殴者以急躁、易怒心理为主,服药自杀者以悲观、绝望心理和急躁、易怒两种表现为主,而自然灾害患者以紧张、恐惧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表现为主。

2.1 紧张、恐惧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及家属。原因在于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患者及家属均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后果无法预知,对医院环境、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陌生,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例如大多数外伤患者对出血、创伤或医疗手术器械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老年人及晚期重症的患者。他们普遍会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自然导致心理恐惧的产生。

2.2 急躁、易怒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醉酒和打架斗殴受伤的患者。原因在于这类患者通常有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往往在近期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应激事件发生,一旦有如饮酒、口角、纠纷等诱发因素,激化矛盾即出现爆发。此类患者由于病情急、危、重,家属也带有情绪,心理上更加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患者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性态度。例如酗酒的患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往往失去理智,有的还伴有外伤。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大怒,误认为没有及时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严重者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无法理性思考.对正常的收费或医疗程序即感觉烦躁,认为“费用高、手续多”,或因划价、交费等手续烦琐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患者的过激言行。

2.3 悲观、绝望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服药自杀的患者和部分自然灾害受害患者。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愿别人打扰。原因在于轻生的患者通常有长期的慢性疾病或者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已经对生活失去信心或对疾病失去希望,如因车祸、工伤等致残,因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还有些年轻患者,富于理想,但当学习、工作、前途、感情、婚姻不如意时,会产生悲观、绝望心理,从而发生绝望轻生行为。而部分经历自然灾害的患者和家属在不可抗力导致的灾害面前受到严重刺激,如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状态.认为是“命运的安排”,“治了也没有用”,觉得“没有办法、听天由命”,因而失去信心,消极悲观。

3 护理对策

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非常鲜明的心理类型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院前急救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对于紧张、恐惧心理为主的患者,在护理工作别需要有耐心,条件允许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和患者交谈,一方面反复对病情、治疗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可以有意选择患者喜欢的话题,引导谈话方向,转移患者在自身疾病上过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也证实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3.2 对于急躁、易怒心理为主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意识尚清楚、尚可理性思考的患者,要采取“两手抓”的心理工作方式,先使患者的愤怒情绪得到宣泄,使患者觉得得到了理解,从而愿意信任护理工作者。而后再巧妙地用温和的建议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引导,促使其思考和反省自身不理智的行为对本人、对家属带来的不利,这样往往很快可使患者冷静下来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针对特定的患者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实际工作中患者来源、成分复杂,部分患者情绪激动时还会出现“不可理喻”的局面。而急救工作时间紧急。没有条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患者不配合治疗,耽误了时机,最终还是患者自身受累。这时就需要急诊医护人员敢于担当。摸准这类患者的心理,果断地采取治疗措施。

3.3 意识已不清醒、无法理性思考的患者(如醉酒躁狂患者),则应在做好家属或陪同就诊人员的思想工作后果断配合医生进行镇静等治疗。不必过多地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对悲观、绝望心理为主的患者,要尤其慎重、细心地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必须先向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找准患者的“心结”,再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如当患者因婚姻问题引起矛盾激化时,可以避开直接谈论夫妻情况,引导其谈论父母、儿女,以这方面的亲情化解患者的轻生念头;以轻松聊天的方式,对患者偏执的念头进行疏导等。总之,只要我们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耐心细致地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开展工作,满足患者的要求,以真诚的态度、细心的护理,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就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抢救。

3.4 家属和亲友的配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病情关键时期,家属态度和支持尤为重要。患者往往容易接受家属的意见,因此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便使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由于院前急救现场情况复杂,时间仓促,加之患者多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对于有主见的家属,可如实告诉其患者的情况以及准备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做到在抢救患者的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其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护士面对生气、发怒、抑郁、恐慌的患者及其家属时,必须体谅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和相互沟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取得家属的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做好家属的具体工作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是女性家属的特殊性,在遭遇心理应激时,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急诊护士对女性患者家属更应宽容,理解家属焦虑反应的各种心理表现,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采取同情的立场加以合理的引导,让女性家属有哭泣和倾诉的机会,则有助于缓解家属的紧张和焦虑,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注意与患者配偶的交流,与患者的亲密程度越高的家属,越想了解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越爱对医护人员提出问题,对外界事物以及语言刺激的承受能力都非常弱,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配偶的影响都很大,发生潜在医疗纠纷的比率高,故急诊护士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态度要诚恳,耐心解释家属担心和烦恼的问题,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

提高护士的急救业务水平这是所有护理策略的出发点和基础。扎实过硬的护理技术、熟练流畅的接诊治疗流程、优秀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置,无需语言就能向患者和家属展现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内涵,认真、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心理感染力,患者和家属自然而然就会跟随护理工作的节奏,心情逐渐放松、平静,觉得“来对了”、可以“松口气了”,这就是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为此,首先护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内涵。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多功能心电监测等,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预案以及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等:其次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班.如函授、远程教育及各种学术交流等,培养护士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小 结

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对急救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院前急救是在条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来抢救生命、减轻痛苦的艺术。这就要求急救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形象、亲切的语言,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抢救效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朱金福.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47.

篇3

门急诊输液观察的病人病种多,病情变化快,诊断不明确,流动性大,是差错事故多发的场所,因此加强门急诊输液观察病人的管理尤显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把好病人登记关,加强查对管理

针对门急诊病种复杂,用药种类多,要求登记班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熟悉各科用药知识、剂量,在查对时除了将医嘱单、治疗单、处方、药物进行查对外,还要注意医生是否开漏或者开出不合常规的医嘱,如有可疑之处,一定要与医生核实清楚后才能执行,错误医嘱拒绝执行,严禁盲目执行医嘱。

2 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

2.1 配药时检查药液质量 检查药液稀释和抽取配制后的结果,严格落实抗生素现用现配制度,使用新药时,详细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注意配伍禁忌,配药者在输液单上签字。

2.2 加强巡视 输液观察病人30min巡视1次,观察病人有无病情变化,有无输液反应,有无漏液、渗液,输液速度是否合适等,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特殊用药病人的输液,严格按要求规范输液滴数,防止因输液速度不当引起严重后果。护士一定要交代好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取得病人的配合并挂好控制滴速的标识牌,方便护士巡视病房时重点观察此类病人。巡视病房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积极配合抢救,千方百计挽救病人的生命。

3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3.1 对不同病人的静脉采取不同的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从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多、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捏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入皮肤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入皮肤,刺入血管;对浮肿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向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

3.2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以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平静,对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者要有耐心,穿刺时应冷静、沉着、细心,对操作充满信心,保持从容的心态,不能慌乱。

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急诊人群流量大,病人集中,病种多,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室、观察室每天用三氧机消毒1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止血带要一人一用,用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操作前后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拭双手。床头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一桌一巾。同病种病人安置在同一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5 加强护患沟通和医护沟通

输液前护士与医生、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全面了解患者诊疗信息,及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药物反应、注意事项、病情及预后应向病人或家属讲明,以防患者精神紧张或擅自调解输液速度,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从而有效减少护患冲突,保证护理安全。

6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门急诊观察室,病人流动快,病床周转率高。为了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除了书面交班外,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了解病情,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病人注射、换药、拔针时必须严格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液记录单上签字,查对病人时,应用反问式查对以防差错。

7 加强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管理

要求抢救药品齐全,无过期变质,抢救设备性能好,并且有专人管理,每班交接,确保抢救随时正常、 安全运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经常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 做好人员管理

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人群的护理安全防范教育。护士长应重视新护士、情绪有波动的护士和平时工作欠严谨的护士和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并强化查对制度的落实,认真做好实习护生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输液安全。

篇4

方法:选自本院门诊2013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共5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护理方法。

结果:带状疱疹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100%;无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病程得以有效缩短。

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后遗症事件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门诊 带状疱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29-02

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皮肤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导致,本身不具备有传染性,这种病毒一般情况下潜伏在脊神经的感觉神经中的神经元里面,在诱因刺激之下,病毒便开始活动,引起患者出现神经以及皮肤的相关临床症状。在中医中对带状疱疹的称谓主要是“缠腰蛇”或者“蜘蛛疮”。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主要是身体一侧的皮肤周围的神经出现带状分布,表现为簇集性水疱,带有神经痛。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止痛、营养神经以及抗病毒等方式,除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护理干预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为了深入了解门诊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本院2013年门诊收治的几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门诊2013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共5例。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最大的为75岁,年龄最小的为26岁;发病时间距离到本院门诊就诊距离最短为1天,最长为7天。3例患者侵犯部位为肋间神经,侵犯三叉神经与股神经患者各有1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到门诊就诊,一经确定其临床症状后则立即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以及止痛等治疗。患者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则对应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局部对症处理。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加强临床护理。带状疱疹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患者在刚开始就医时会出现误诊现象,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该疾病的误诊率达到39.0%。一般会误诊为胸膜炎、牙痛、急腹症或者肋间神经痛等,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痛苦增加,甚至会因为末梢神经受到损伤到导致出现慢性神经痛,使病情迁延,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还有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观察,指导患者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门诊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其病情变化,确定患者疼痛部位是否出现红斑或者水疱等;对水疱的属性诸如色泽还有形态等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嘱咐患者需要每天按时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要和儿童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亲密接触。

1.3.2 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没有准确全面的认识,加上该疾病所表现出的剧烈疼痛症状,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以及烦躁等情绪,甚至有部分患者认为当皮肤的蛇头和蛇尾相连接的时候就会带来死亡,这种现象在老年患者中较为严重,因为听信民间偏方使得病情延误。所以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首先接待患者的时候态度要热情亲切,让患者感觉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其次需要向患者进行耐心的宣教工作,让患者能够明白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发展还有预后等,在了解该疾病后消除恐惧感,相信科学,不再轻易尝试民间偏方和不科学的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3 加强皮肤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好相关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流通,湿度和温度要让患者感觉到舒适,病房使用优氯净清洁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每天一共需要2次清洁;②嘱咐患者保持健侧卧的姿势,避免对创面造成压迫,最终导致创面与衣服粘连,对内衣的选择一般遵守以下原则:宽大、柔软还有棉质,这都是为了避免因为摩擦导致疼痛;③对于带状疱疹而言,最为主要的症状为强烈的疼痛和疱疹,因此需要加强局部护理工作,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对于出现红肿以及疱疹的患者使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擦洗,也可以对患者应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对患者水疱一般不挑破,如果水疱太大则使用无菌注射器将里面疱液抽出,不要将疱壁切除避免因暴露创面致使出现剧烈疼痛或者继发性感染。已经结痂的皮损则使用软膏剂涂擦,每天需要涂擦3-5次,膏药能够促进痂皮软化使其慢慢自行脱落。三叉神经受到侵犯的带状疱疹患者需要对角膜进行特别保护,使用复方阿昔洛韦和氯霉素两种滴眼液交替滴眼,每天最少需要4次,禁止对患处搔抓以免出现继发感染。

1.3.4 饮食起居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构建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食物一般选择含有丰富热量、蛋白以及维生素,且清淡容易消化,不要进食具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进食蔬菜,多饮水。不要进行剧烈运动,睡眠要保证充足,如果因为疼痛过于剧烈使得作息受到影响,则适当的服用镇痛药物或者安眠药,保证睡眠充足。

1.3.5 用药护理。如上所述,对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和止痛为出发点,所以护理人员对各种药物的作用、应用方法还有使用之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进行详细说明,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因为误服药物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

2 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100%;无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病程得以有效缩短,4例患者在2周内治愈,1例患者3周内治愈。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所有患者均痊愈,治愈率达到了100%,该结果显示了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能够缩短其病程并避免并发症出现,最大程度防止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症状。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后遗症事件发生概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门诊注射室是门诊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注射室中接待的患者既有慢性病患者,也有急性、亚急性患者,既有儿童、青年,也有中、老年人。因为疾病、年龄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反应及对待注射的态度也不同。根据病人的心理、疾病及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注射疼痛阈值,减少患者的痛苦。

1 心理反应

1.1 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面临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所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或畏惧心理反应。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临床表现为拒绝注射,全身及注射部位肌肉紧张导致进针困难,重者可出现类似过敏反应休克症状。

1.2 羞怯不安 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因为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及羞怯等因素,进入注射室后往往不愿意暴露注射部位,致使注射部位暴露不充分,增加了注射的难度,临床表现为患者进入注射室后局促不安,说话声音小,暴露注射部位时四处张望,半遮半掩。

1.3 担心、紧张心理 常见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因为长期接受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多形成硬结,害怕注射部位的硬结会造成注射困难,药物吸收不良而导致紧张心理,增加疼痛,临床表现为患者注射前向护士声明注射难度,并询问药物能否吸收,要求更换注射部位等等。

2 护理

2.1 主动热情接待, 做好宣传工作 对来诊的患者,护士首先要主动热情接待,对首次来诊的患者要主动热情接待,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传介绍注射常规,消除紧张情绪和陌生感,稳定患者情绪。

2.2 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在注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用温暖同情的语言和行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还要区分病情危、重、急病人优先给予治疗,对能引起过敏的药物除准确判断试敏外,更应加强严密观察,对病人认真负责。

2.3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诚挚亲切,耐心听取病人提出的问题。用实事求是,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特别注意用表情语言艺术,温和的目光沟通护患的感情,治疗前严格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熟练敏捷,有条不紊的治疗技术,使病人获得信赖感,安全感。

2.4 心理护理

2.4.1 对儿童患者 对婴幼儿患者首先要注意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主动配合,在注射过程中,可嘱患儿家长用抚慰的语言和动作安抚患儿,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从而减轻患儿疼痛,顺利完成治疗工作。学龄儿童,在生理上虽能独立承担注射过程,但是心理上仍然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部分患儿还有反抗心理,对此,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给予鼓励或用现身说法来激励孩子的“英雄气概”,使其产生不怕疼的英勇行为,从而自愿接受治疗,同时要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患儿的病情并尽量满足需要,注射时动作要轻、稳、准、快,让患儿对护士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切忌用威胁,恐吓的方法强制患儿,以免产生逆反心理,破坏护士的形象,对下次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2.4.2 对青年患者 青年人身强力壮,朝气蓬勃,自我意识独立感较强,对疼痛也比较敏感。对此,护士可以通过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年轻女患者尤其少数民族的女患者往往有羞怯心理,对疼痛敏感,护士要用耐心、细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做好安抚工作,使病人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2.4.3 对中老年患者 中老年人阅历深,生活经验丰富,对年轻护士不信任或对药物不良反应顾虑重重,加之中年以后各器官逐渐老化,对药物的吸收慢,注射后易形成硬结,尤其是老年人,多丧失独立感,对此,护士态度要和蔼可亲,热情接待,给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取得合作。注射前可与病人轻松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其肌肉松弛,易于进针。注射时要选择好进针部位,避开硬结,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刺激性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些,且进针要深,否则易造成硬结和疼痛。

篇6

【关键词】急诊;中毒病人;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43-01

对于中毒病人来说,常见的中毒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一氧化碳中毒,无论对于哪类中毒病人,都应该及时准确的判断并做好急救,从而加强护理,观察病人,及时发现和防治各种并发症,使患者转危为安,并耐心地开导患者做好患者的思想准备工作,从而让患者早日康复。

1 急诊科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对于急诊科的中毒病人来说,常见的中毒表现是呕吐,但是对于不同的中毒方式来说,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就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和一氧化碳中毒这两类常见的中毒现象进行讨论。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来说,其中毒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和分布于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腺体分泌增加,可见大汗、流涎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虹膜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胃肠平滑肌兴奋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血管系统受抑制而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此与毒蕈中毒症状相似故称毒蕈碱样作用;同时还有运动神经肌肉连接点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肌肉纤维颤动或抽搐,晚期则见肌无力或麻痹,另外病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胆碱能受体兴奋可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症状,这与烟碱中毒的症状相似,称烟碱样作用;除此之后,病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中枢神经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则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中毒早期有头晕、头痛以后出现言语障碍、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等,有机磷中毒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另外一种常见的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当人们在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后就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之后症状可消失。如果吸入量较大,还会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无力、恶心、呕吐、心悸及耳鸣等。中度中毒可表现无力、意识模糊、嗜睡、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皮肤粘膜呈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抽搐等;重度中毒可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2急诊中毒病人的急救

当然,对于中毒病人来说,首先第一时间应该给予其急救,同样,对于不同的中毒类别,所采取的急救方式也不一样。对于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患者来说,首先应该辨别其中毒的情况是否严重,是否应该立即采取洗胃的措施,由于该类中毒病人由于意识已经丧失,在对其进行洗胃的时候应该将患者的背部抬高,头部后仰,用喉镜暴露咽喉部,从而找出位于气管下面的食道口,用钢丝引导套管插入食道,然后把胃管经套管送入食道,再拔出套管。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来说,首先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就是现场急救,让患者搬离中毒的现场,并让室内的空气流通。一氧化碳中毒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会引起大脑组织严重缺氧,还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进行急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予病人足够的氧气,吸入氧气可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增加一氧化碳的排出。吸入新鲜空气时一氧化碳会释放出来。对于中毒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尽快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减少脑部血流量,防止脑水肿,纠正脑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另外,在抢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抢救护理的配合工作,还应该注意抢救时周围的环境,做好周围环境的管理,对抢救仪器位置的定位摆放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核对,在抢救时急救车放置于床尾,心电、血压监护仪等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右侧,呼吸机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左侧,类似于此类的抢救仪器一定要摆放好。同时,还应该要维护好抢救的秩序,把跟抢救人员无关的人和物都撤离现场,给抢救现场留有足够的空间。

3急诊科中毒病人的护理

3.1 临床护理

由于中毒病人的特殊性,就要求急诊抢救中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在对其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该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以及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告知医生,以减少并发症的法伤,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同时,还应该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法伤,无论是有机磷农药中毒,还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对患者的伤害都是非常之大的,严重者甚至有很严重的后遗症。当然,在对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呼吸、血压、心率、体温,肺部音、尿量及意识、皮肤瞳孔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中毒较深伴意识障碍的患者,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掌握病情反复的临床表现,即患者意识清醒后再度昏迷或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做到尽早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2 心理护理

我们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面对中毒患者的时候,应该要耐心仔细的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同时要真诚的对待患者,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等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干预,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将心中感受表达出来,应用医患沟通技巧,使患者解除精神痛苦,重建生存信心,配合治疗,身心早日康复。

在对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协助医生和病人的抢救治疗,在对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注意事项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情绪,然后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积极遵守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病患的抢救工作,积极挽救病患的生病,减轻病患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

篇7

    抢救与护理:

    1、快速实施抢救:急诊病人人院,由绿色通道护士通知医师,其他人员立即予监测生命体征,判断病人神志,观察瞳孔,检查受伤部位,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吸氧、吸痰,遵医嘱使用脱水剂、止血药等治疗。颅脑外伤病人多有躁动,应予妥善固定静脉通道。有呼吸衰竭时,应准确迅速配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防多器官缺血、缺氧,引起功能衰竭。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外伤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引起恶心呕吐,呕吐容易引起致命性误吸,必须高度重视。因此,须将头偏一侧,备好吸引器,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吸引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刺激病人,引起躁动增高颅内压,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日。有脑脊液耳漏、鼻漏者,严禁鼻腔吸引。对于复合伤病人,应注意患者有无颅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注意保护颈部。

    3、严密观察病情:颅脑外伤病人病情重、发展快,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呕吐,脑脊液漏的量、性质,及时做好记录。通过病情观察来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损伤程度。若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急骤升高,脉搏由弱转慢,为脑疝前驱诊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在多年工作中发现病情观察中不应忽视轻诊病人。本组有1例5O岁女性病人,因头部砸伤半小时来院,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在检查过程中,突发神志不清、呕吐,CT检查示“硬膜外血肿”予紧急手术。

篇8

【摘要】目的:探讨清醒拒绝洗胃病人适宜的洗胃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3月以来笔者所在急诊科收治的5例清醒服毒病人拒绝洗胃,通过麻醉师采用丙泊酚注射液实施静脉麻醉致病人意识消失、护士按昏迷病人置胃管法置管完成洗胃术,洗胃全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加强观察与护理。结果:5例患者洗胃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指脉氧维持较好。避免了清醒不合作病人强制洗胃引发的外伤、呕吐、误吸等并发症,保持了病人及床单位清洁干燥,洗胃结束后病人清醒快,无头昏头痛不适。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清醒不合作病人置管洗胃临床效果好,值得类似病人借鉴。

【关键词】 静脉麻醉; 丙泊酚; 急诊洗胃; 体会

临床上大多数自服或误服毒物、药物需要洗胃的患者均能较好的配合洗胃术排出毒物或药物。但个别病人因恐惧洗胃或暂时情绪亢奋而强烈拒绝洗胃治疗。我科自2011年3月以来对5例极不配合洗胃的病人请麻醉医生实施静脉麻醉共同完成洗胃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静脉麻醉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及护理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9—56岁,体重47—70kg。服药原因:2例因交往男女朋友家人阻止服毒,1例因晚期肺癌觉得拖累家人服毒,1例因夫妻吵架妻子服毒,1例因调解家人矛盾反被误解感到委屈服毒。服毒的种类:鼠药1例,乐果2例,混合药剂2例,药量:液体15ml—85ml,片剂26—64粒不等。几例病人被送入急诊洗胃室,神志清楚,情绪激动易怒,均有洗胃指征,但病人拒绝洗胃治疗,心理疏导及约束措施无效。

1.2 麻醉方法及用药 由麻醉医生到急诊洗胃室实施麻醉,麻醉前签署麻醉及洗胃知情同意书。护士用留置针为病人建立上肢静脉输液通道,遵麻醉师指示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2.5mg/kg ,推注时间约为1分钟,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置管洗胃[1]。洗胃术中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反应及洗胃时间的长短,在必要时分次静注丙泊酚20—50mg。并为病人安置心电监护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1.3 置入胃管时机及洗胃方法 病人无应答反应后将准备好的胃管按昏迷病人置胃管方法插入胃内[2],并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接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洗出液澄清无味停止洗胃术。

1.3 结果 病人洗胃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指脉氧维持较好。洗胃中无胃内容物逆流喷溅、无恶心痛苦表情。病人颜面部及床单位清洁。洗胃结束后病人清醒快,无头昏头痛不适。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虽然不配合治疗护理,医护人员及家属仍应始终保持良好的耐心,理解同情关心病人,术前术后分情景适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 护理 置管时按昏迷病人插管, 置胃管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完成洗胃术。洗胃毕病人清洗后取半坐位休息。

2.3 洗胃前用物准备 全自动洗胃机一台,机洗胃管一套,温水适量,心电监护仪一台,气管插管用物一套,氧气装置一套。抢救用药如盐酸肾上腺素、硫酸阿托品、多巴胺等。

2.4 洗胃时观察护理

2.4.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及脉氧饱和度变化 因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洗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与麻醉师配合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血压、呼吸、心率、指脉氧饱和度变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抢救。1例患者在洗胃中出现指脉氧饱和度快速降至86%的现象,通过麻醉师助患者仰额举颏呼吸囊挤压通气数次后[3],患者指脉氧饱和度迅速恢复正常,血压、脉搏、呼吸全程稳定。如果患者洗胃中出现循环、呼吸严重抑制时及时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扩容或给予升压药。

2.4.2 密切观察洗出液的颜色、性状、气味,保持出入液量平衡。口鼻有洗胃液流出时立即保持病人头偏向一侧,擦净呕吐物,启动洗胃机上的液量平衡键,转为吸出状态,避免误吸和窒息发生[4]。

2.4.3 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护士在旁加以保护,防止碰伤、跌伤。洗胃过程中病人有苏醒躁动倾向可遵麻醉师指示分次静注丙泊酚20—50mg,总量控制在20ml左右完成洗胃操作。

2.5 洗胃后护理 拉起床档,观察病人苏醒过程,意识恢复后做好病人健康指导,帮助病人乐观面对生活。

3 结果 通过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使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完成洗胃术,减轻了清醒烦躁病人对洗胃的恐惧感,避免了因强制洗胃可能造成的患者外伤、置管困难、呕吐、误吸或窒息、医患双方精疲力竭等,同时能尽快将毒物或药物排出体外,延缓吸收,且较满意地维持病人的各项体征。静脉全麻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无痛胃镜检查治疗,我科将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选择性地应用于清醒不配合的洗胃病人收到了相对安全、舒适的临床效果。

4 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清醒不合作病人置管洗胃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术前加强用物的准备、病人及家属的评估沟通,术中加强麻醉与洗胃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术后适时的健康指导,即能保障不合作的洗胃病人在放松、无痛苦及较安全的状态下完成洗胃治疗,值得此类病人借鉴。

参考文献

[1] 罗辰日.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42—43.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74.

篇9

【关键词】门诊输液;老年;焦虑心理;原因;护理措施

门诊室主要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各种注射及输液治疗,具有患者数量多,患者流动速度快,护理工作量等方面的特点。据调查,多数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给输液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2例门诊输液老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患者焦虑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室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362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据统计,本组的362例患者当中,共有男性患者194例、女性患者168例;患者的年龄在58岁至8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72.4±4.2)岁。

1.2 护理措施

1.2.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结合患者所患的相关疾病,积极的、耐心的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详细的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输液治疗的必要性及正确的输液知识,输液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交谈过程中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和健康教育的方向提供参考。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服务态度的重要性,通过面对面的平等交流,与患者谈心,让患者能够切实的感觉到温暖和尊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3 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为输液患者提供电视、饮水机以及一次性水杯等物品,让患者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针对老年输液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添置输液床,并在输液室放置一些杂志报纸,让患者能够在无聊的时候翻看,还可以播放一些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碟片,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氛围,在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评分对本组362例老年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判分和统计[1]。

1.4 统计学处理

材料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以P

2 结果

据统计,本组的362例老年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为(45.63±6.23)分;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30.24±4.26)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对疾病认识程度过低

部分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防病意识淡薄,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不全面,缺乏健康的生活理念,不具备健康素养。在患病后,常常忧心忡忡,担心疾病无法治愈,盲目的悲观很容易致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的情绪,丧失治疗信心[2]。

3.2 医源性影响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多数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希望能够接受技术娴熟、个人素养高、有责任心的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3]。因此,一旦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不强,诊疗操作不规范,与患者交谈时没有使用文明用语等,都极有可能引发患者的强烈反应,引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了患者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3.3 陌生环境影响

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环境相对嘈杂。同时,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往往变得十分脆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感觉到不舒适,或无法打发漫长的输液时间,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甚至焦躁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4 小结

老年患者是个特殊庞大的群体,通过对老年人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沟通护理,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融洽护患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代护理人员服务要求的需要,是医院建设的需要,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秀眉,陈贤慧,徐芳,丁芳,林玉霜.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24):442-443.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加,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而老年患者的特点大多为皮肤组织松软,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较差,易滑动,不易固定。浅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并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到202例老年患者中,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2例,均为在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102例,女100例,年龄60~86岁,平均70.5岁。病种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呼吸衰竭、肺气肿等。均遵医嘱给予静脉穿刺置管术,静脉内置管时间一般3~7d,穿刺失败6例,置管堵塞5例,无静脉炎发生。

1.2 方法

1.2.1 材料 浅静脉留置针为BD公司产品,22G头皮式留置针,透明敷贴。

1.2.2 静脉的选择 ①一般选择暴露明显,平直易固定的较粗且长于针柄1/2的静脉,尽量少用下肢静脉或有静脉瓣及弯曲静脉;②对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选择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③对深而不显露,细小或空虚的静脉及血运差或有病变的部位应先行局部热敷,可用1%的硝酸甘油霜均匀涂于局部皮肤上,然后用湿热毛巾热敷3分钟左右,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以利于静脉穿刺;④对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选择距心脏较远的小静脉,可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1.2.3 针对性穿刺 肥胖型老年患者:皮肤脂肪较厚,血管较深,穿刺时可先扎止血带,用手触摸血管有充盈感,掌握好深浅,看好方向,摸索进针;瘦弱型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弹性较差,充盈度不明显,血管较滑,不易固定,穿刺时止血带须靠近穿刺点捆扎;水肿的老年患者,应先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积液暂消退,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进行穿刺。

1.2.4穿刺技术及固定 检查好留置针,选择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走向及深浅。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进针角度宜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导管,皮肤外只留2~3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贴膜固定好套管针,即可输液。

1.2.5 结果 本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10 d,最短48 h,均无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

2 使用

2.1 套管针使用 套管针加上可来福密闭式接头,无需封管。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一些血管不充盈,穿刺难度较大,且易穿刺失败时,可采取沿血管走行推送外套管等补救办法,但应注意送管要及时,动作要轻、稳、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

3 护理

3.1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穿刺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3.2 妥善固定 用透明敷贴固定浅静脉留置针,防止脱出。嘱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度不宜过大,翻身时避免留置针受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务必压住针前端,以防止静脉因吸气产生负压引起气栓。

3.3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000U肝素)1ml封管一次。

3.4 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 每日应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或沿静脉出现条索状红线,则说明可能发生静脉炎。应及时拔针处理,给予10%硫酸镁纱布湿敷,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3.5 药液外渗 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4 讨论

首先,老年患者皮肤薄、肌肉萎缩、血管脆性大,在静脉输液时静脉留置针管腔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不宜穿破血管,若是固定牢固,一般可留置5~7天;其次,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责任感,高尚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认知、理解和信任;最后,保证为患者随时静脉用药提供快捷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患者的成功率。总之,静脉留置针的问世是静脉输液的一个里程碑,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