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投资理财工具,体现了基金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易产生基金管理人“内部人控制”风险,作为基金核心主体的基金管理人易于利用手中掌控的经营权损害基金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治理结构失衡、基金运作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等因素加大了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于是下面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便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体制中的关键:在赋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极大权力的同时,如何对这种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管理人便可能滥用其投资权力,甚至利用基金资产为其个人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谋取私利,从而违反证券投资基金的本旨。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对基金管理人的权力进行约束,确立基金管理人的法律义务显得尤为必要。在我国,现有基金法规不完善,基金管理行业道德水平和基金管理人投资水平低下,基金管理人利益冲突交易时有发生,对基金持有人的法律救济手段和证监会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都难有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张借鉴英美等基金业发达国家的做法,用英美等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法律义务——信赖义务来规范我国基金管理人的行为。
本文以四万字的篇幅,试图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信托法、契约法、民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理论予以较为深入的阐述,并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确立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及如何对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进行多方位监控。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概论。这部分首先介绍了英美德日等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不同定义,以此反映各国法律对证券投资基金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规制和各国立法技术的差异,接着文章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两种基本分类,并阐述了各类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定义、当事人构成和彼此间的区别。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在这部分也有论述。总之,这部分内容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并为下文的展开垫定一个理论基础和视角前提。
第二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法律义务——信赖义务。信赖义务是一个源自英美衡平法的概念,它与大陆法中的诚信义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信托法中的信托义务皆有区别。证券投资基金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金管理人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风险、基金管理人职务目标与私人目标的脱节等构成了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制度性因素。英、美、日等国皆有信赖义务的立法实践。在我国目前基金法规不完善、基金行为道德水平低下、基金业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乃至基金黑幕的情况下,确立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显得尤为必要。
第三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中的积极作为义务,它的法律渊源大致来源于契约法、侵权法和衡平法三方面。注意义务的标准应以客观标准为原则,以主观标准为补充,并应采用高于一般受托人的标准——专家标准。注意义务的内容包括对投资对象的限制和对投资方式方法的限制。
第四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忠实义务。基金管理人的忠实义务即基金管理人应防止自身与基金或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核心内容即利益冲突之禁止。利益冲突交易可划分为三种形式:本人交易、共同交易和交易,。本部分着重对这三种利益冲突交易的法律规制予以阐述,并分析了在我国明确基金管理人忠实义务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监控。笔者主张:应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和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模式的选择建立对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宏观监控;通过发展开放式基金和公司型基金建立对信赖义务的机制性监控;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建立对信赖义务的当事人监控;通过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和基金管理人治理结构建立对信赖义务的结构性监控。这样才能构建筑起对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履行的宏微观相结合、内外部制衡兼具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体系,以切实维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Abstract
As a popular investment tool,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embodies the separation of the ownership from the management of the fund assets. It means the danger of the insider control of the manager. The manager is inclin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wer of the management to infringe upon the interests of the fund and the fund unit holder. So 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the institution to control the manager‘s power efficiently whereas such power is so great. In our country,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to regulate the manager’s behavior since the imperfect fund legislation,the low investment level and the low moral level of the manager,the frequent occurance of the interests conflict contracts of the manager,etc. In this thesis it is adovocated to adopt the fiduciary duty to regulate our country‘s fund manager’s legal duty. This thesis is about 40000 word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I:the introduction to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The defini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the bas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rt. The theory foundation and the visual angle are formed for the ensuing paragraphs. Chapter II: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legal duty——fiduciary duty fiduciary duty is a concept arise from the equity law. The following factors necessitate the fiduciary duty of the manager:the separation of the ownership from the management,the insider control of the manager,the divorce between the private aim and the occupational aim of the manager,etc. The legislation of the fiduciary duty exist in the foreign country such as England,America and Japan. It’s mo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in our country. Chapter III:the duty of care of the manager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The duty of the care originates from the contractual law,the tort law and the equity law. The standard of the duty of care must be objective and be supplemented by the subjective aspect. The contents of the duty of care comprise the limitation on the investment objects and the limitation on the investment way and method. Chapter IV: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duty of loyality. The manager should prevent the interest conflict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fund and the fund unit holder. Non-conflict is the cor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transaction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principal transaction,joint transaction and agency transaction. This part would emphasize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transactions. Chapter V:the supervision to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The macroscopic supervision should be founded through the choice of the fund supervison style and the fund legislation style. The mechanism supervison should be found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n-end fund and the statutory type fund. By means of the control of the fund unit holders and the fund custodians the client supervision can be established. Also the structural supervision can be set up through the refinement of the fund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fund manager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So the comprehensive,many-sided supervision system can be founded to safeguard the fund investors’interests.
目录
第一章证券投资基金概论1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1
1.美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1
2.英国和我国香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2
3.日本、德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定义2
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2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3
1.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3
2.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4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5
1.专家理财、专业管理
2.集体投资,投资起点较低,收益较高
3.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4.节约投资成本
第二章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法律义务——信赖义务6
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6
二、信赖义务的基本理论7
三、各国有关信赖义务的立法实践10
四、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制度性因素和在我国确立基金管
理人信赖义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1
第三章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14
一、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法律渊源14
1.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契约法法源14
2.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侵权法法源15
3.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衡平法法源16
二、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标准和内容17
1.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标准17
2.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内容18
(1)对投资对象的限制18
(2)对投资方式方法的限制20
第四章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忠实义务22
一、对本人交易的法律规制23
二、对共同交易的法律规制25
三、对交易的法律规制26
第五章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监控28
一、对信赖义务的宏观监控: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和证券投资基金
立法模式的选择29
二、对信赖义务的机制性监控:基金类型选择——发展开放式基金和
公司型基金31
三、对信赖义务的当事人监控: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托管人的监督33
四、对信赖义务的结构性监控: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和基金管理人治理
结构38
参考书目43
第一章、证券投资基金概论
“基金”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fund”,意为“把自己财产委托给他人,由他人进行管理、运用”。而所谓投资基金,是指由某些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将所募资金专门投资于有价证券或其他投资项目的一种投资工具。现资基金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它甚至已取代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地位,对金融制度和企业制度的演变与创新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基金产业亦方兴未艾。投资基金的强劲发展势头使对投资基金法律规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投资基金的一种,证券投资基金是将所募集资金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工具形式,其重要性在投资基金中不言而喻。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国有不同的称谓,在美国称为投资公司,在英国和我国香港被称为集合投资计划,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在我国则称为证券投资基金。各国证券投资基金亦有不同的定义,反映了各国法律对证券投资基金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规制,也体现了立法技术的差异。以下就不同国家不同方式的定义形式予以阐述。
1.美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美国有关法规的定义侧重于规制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其定义为:“任何主要从事和拟主要从事投资、再投资和证券交易的发行人,并且该发行人拥有或拟购买的投资证券(不含政府证券)不低于其本身资产总值的40%”该定义主要阐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和所投资的证券在基金总资产中的比重,而没有反映投资公司的内部机构组成和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英国和我国香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英国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为:“有关某些资产的任何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使参与者能够得到由于获取、占有、管理或处置这些资产所带来的利润或收益,而且参与者并不对资产进行日常控制。”我国香港将集合投资计划定义为单位信托或互惠基金法团。单位信托是指:“任何具有以下目的或效果的安排,即:为在进行收购、持有、管理或出售证券或其他任何财产而赚取利润或收入的信托受益者提供便利”。互惠基金法团是指:“任何主要参与或意欲主要参与证券投资、再投资或交易业务的公司,以及任何提供销售或拥有自己作为发行者可回赎股票的公司。”从以上可看出,英国与我国香港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一脉相承,显得比较抽象,仅仅强调投资基金这种制度安排的功能,而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结构,有关权利义务等统统没有涉及。
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理论;会计要素;资产估值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对于储蓄规模巨大的我国来说,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能够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能促进我国金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随着经济和证券行业的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合理的会计理论来指导才能高效得到解决。这就意味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理论的重要性呼之欲出。本文将对基金会计的作用和特殊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探讨,从而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一、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的作用和特殊性
1.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的作用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它承担着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工作,同时承担着市场的监督任务。在证券投资基金领域,会计的作用更是不能被忽略。我国现在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虽然在国民经济转型的大潮推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与基金会计的不规范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较低,很多专营投资机构,只有相关的各项比例数据,却没有实质的内容。其次,在时间方面披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第三,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方法,资产估值存在严重问题。
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都给投资机构的管理者留下了不按规则办事的余地,怂恿他们的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这样就制约了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核算方法,规范了信息披露问题,才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透明运作,才能维护投资者的财产权益。
2.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的特殊性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是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核算对象的,所以,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的特殊性也是源自证券投资基金与别的会计主体相比表现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信息披露和信息使用者这四个方面。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基金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现有的会计核算办法。如果直接套用,由于不能适应该行业的特殊性,反而不利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因此,属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特有的会计核算准则的实施刻不容缓。
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其实,在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其会计要素仍然符合一般的六大会计要素。其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和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两大模块。通过对这两大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揭示会计理论在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中的重要意义。
1.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中还是有一套根据会计原理制定的核算办法。这样,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一定的迅速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对市场上的问题股没有提供账务处理依据。其次,低估了部分股票的价值。第三,配股权证也存在估值不合理的现象。股票领域面临的问题也是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问题,以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金融行业的先进经验,设立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的估值机构,并制定一套专门的公开的估值方案进行估值。
此外,《核算办法》对此行业的估值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要求在持有债券期间按票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另一方面又要求按市场价进行估值, 将成本价与市场价的差额确定投资估值增值或减值。而且, 债券的成本包含利息以外的所有购买款, 换言之是不考虑溢折价。这样就在账务处理上埋下了严重问题。对于发行一段时间的债券其实已经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利息,也就是说,利息在债券利息收入和未实现资产利得中得到了重复计算。为了能够减少以至于避免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行业必须实施普通的投资核算办法,在计提利息的同时分摊折溢价,才能清楚地反映出债券价值、应收利息和未实现利得,才能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加推动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证券投资基金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
基金的所有者权益,事实上也习惯性的被称为净资产,把它称为股东权益或者是业益是不对的。从动态方面看,是投资基金资产总额扣除全部债务后的余额。从静态方面看,它被分为实收基金、未实现利得与损益平准金三部分。只有这样划分, 才能更科学地核算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或赎回业务。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很有必要将申购款和赎回款按净资产的三项具体划分。在现行的确认和计量方式中,将申购款和赎回款中除了面值和未分配利润这两项的金额都简单地划为未实现利得,但是这并不符合这一项的经济含义,应该划为“超面值缴入资本”比较合理。因此,针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相关部门也要实施相应的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各个核算项目的具体要求,并推进实施步伐,改善证券投资基金核算中会计科目不明确的现象,从而使证券投资基金的操作和运营日趋透明化,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稳健发展。
结语
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优化资源配置。证券投资基金对于我国金融行业来说,并没有发展到相对成熟的程度。然而,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推动我国国民资产由储蓄化向投资化转型,从而推动金融行业的繁荣。但是在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理论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证券投资基金发挥本应该具有的尽善尽美。所以,本文通过结合会计要素的分析,总结了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会计理论问题,以此诱导该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at hom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have become prosperous nowadays. Due t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re are typical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xisting in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n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at home and abroad,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委托问题;研究现状
Key word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principal-agent problem;research statu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41-02
0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它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是投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它是指基金公司通过第三方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其中,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份额成为基金持有人,而持有人既是基金的委托人,又是基金的受益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投资者也较为分散,所以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极其有限。然而作为基金托管人的各家商业银行,又惟恐“得罪”基金管理公司而失去大笔业务,所以弱化了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力、缺乏对管理人的监督和制约,因此也很难真正发挥出基金治理结构所赋予托管人监督基金资产管理运作的作用。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了。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基金业中蕴含了非常大的委托——问题。
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这方面的研究起源于Alchian & Demsetz (1972)的“团队生产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实质代表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每个成员为了更好地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必须采用合作生产。但由于最终产出是团队努力的结果,而每个成员的贡献又无法精确测量,这就导致了“偷懒”现象。因此,需要有人监督,并对监督者实施相应的激励。这种激励模式,强调了剩余索取权在激励监督中的重要性。“团队生产理论”开创了从产权角度解释企业内部激励问题的先河,概述了古典企业的本质特征,他们提出的成员“偷懒”现象,成为研究现代企业委托问题中“道德风险”部分的核心内容。但是该理论的缺陷是把所有团队成员看成是同质的,没有界定谁能充当监督者。
在研究方法上,委托理论目前已是研究经济管理问题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Holmstrom 和 Milgrom 在1987年提出的参数化模型描述了契约签订后委托的最优合同与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这一模型适用性很广可以运用于大多数委托情况的分析。
Akerlof(1970)提出的旧车市场模型(lemons model),描述了在信息不对称时的逆向选择问题。
Spence(1987)提出的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模型,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信号传递可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Jeson M.、Meckling W.(1973)提出解决监督技术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途径是委托人可以决定人的选择,从某一方面来说,人的选择可以成为低效监督的有效补充。
Holmstrom(1979)证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可观测的因素才能进入合同中。其他基金公司的利润包含着该基金经理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其他处于类似环境中的企业的利润也很低,该基金公司的低利润更可能是由于不利的外部环境引起的;反之则该公司的低利润可能是基金经理不努力的结果。
委托理论经过不断的完善,克服了诸多缺陷,发展出许多最新模型,如Bernheim D.和Michael W.(1986)多委托人的模型,Begnt H.和Michael W.(1991)人多任务的模型,以及Aghion P.、Bolton P.(1992)和Hart O.、Moore J.(1999)考虑到产权因素的一些模型。
美国学者Thomas P. Lemke、Gerald T. Lins(2002),和英国学者Marcia L. MacHarg、Barton B. Clark(1999)系统地分析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基金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模式和经验。
英国学者Demetra Arsalidou(2001)研究了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行为标准、法律责任和任职资格制度。
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较著名的有王苏生(2001)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此书从法理上对基金管理人的受托义务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可以通过对基金管理人行为模式的研究解决如何有效地制约赋予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陈灵(2003)等的《我国开放式基金问题研究》一书中研究了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问题,并通过总结基金监管的国际经验,提出选择集中型监管模式或集中立法型模式是与我国现时状况相适应的观点。
刘媛华、严广乐(2003)通过讨论证券投资基金中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在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给出了投资总收益作为单一可观测变量的委托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了证券投资基金中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
冯军(2006)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双重的委托关系。由于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产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基金管理公司应该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来进行内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持有人利益缺乏保护的问题。
常晓鸣(2006)阐明了由于委托关系的缺失和错位,使证券投资基金无法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表现为人的违法或违轨市场行为。利用西方经济学委托关系相关理论,并结合发达国家基金业经验,分析了中国基金业存在的委托问题和根源,给出了有关的建议。
冷雪霜(2005)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的研究,指出在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条件下,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报酬应取决于他们努力的成果。还讨论了在信息极端不对称的条件下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
刘聪、刘岩、刘伟丽(2003)在对基本的委托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具体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问题,进而分别针对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证券投资基金委托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崔明、王春明、张宏远(2007)在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委托——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基金业中存在的委托——问题。通过两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独立懂事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和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博弈,指出通过改变支付矩阵可改变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完善投资基金的具体措施。
郑尊信、郑水珠、黄琨(2002)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和观点,对我国投资基金制度中存在的委托问题进行分析,从信息、监管、制度风险、收益分配等方面探讨制度缺陷的根源和表现,旨在探索我国投资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李雪冬(2006)阐述了在我国契约型开放式基金的委托关系中,人的聘选机制安排无效,激励约束机制异化,托管人与管理者的共谋,导致人“激励相容”与开放式基金治理的暂时制衡。为保证开放式基金健康发展,可采用改变委托人缺位现状、强化监督机制、培育基金管理人竞争市场、重构委托关系等解决方案。
李丽(2002)认为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不到位,约束机制和内部制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严重的委托问题。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激励机制,强化证券投资基金的约束机制,是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冯旭、干胜道、杨帆(2005)叙述了目前开放式基金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现象,认为有必要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认清开放式基金中基金经理人与基金投资者的委托——风险,尽可能规避其委托风险的出现。
谢科范、周黎、潘纪刚(2002)指出由于私募基金仅仅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基金中存在的利益主体缺位、激励机制不明确的局限性,同时私募基金管理者(人)也具有投资者(委托人)的某些效用函数特征,部分化解了委托——双方的利益冲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委托——关系。针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公开、合法、规范地发展私募基金应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杨永杰(2003)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典型的委托关系问题。文章对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委托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证券投资基金实际上是委托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典型的委托关系。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证券投资基金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之前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还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管依据,使其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更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深入了解,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灵.我国开放式基金问题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经验;东南亚国家;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8-0075-08
一、引言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对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南亚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业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支持作用。因此,研究东南亚基金的发展无疑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因具有专家理财、分散风险、方便投资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证券投资基金不仅给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还具有稳定和规范本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作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从199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2013年6月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蕴含了对基金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5家,管理资产合计60912.67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数量1855只,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42386.35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主导力量,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学术界研究普遍认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到目前为止还存在许多问题。孙黛(2013)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选择品种较少、内部控制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刘秉文(2009)认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普遍存在羊群效应,基金的羊群效应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许辉、祝立宏(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资本市场还未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由此可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尚不成熟,基金产品、投资管理和监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东南亚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在近30年来发展迅猛,对该地区经济所起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作为亚洲地区重要基金管理中心的新加坡。截至2013年12月底,新加坡基金资产管理总值达18180亿新元,折合人民币约85033.3亿元①,资金募集来源与投资范围遍布亚太、欧洲及北美地区,其基金业的发展与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基金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陈洁民(1998)指出新加坡证券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政府的支持等;吴炜(1999)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政府针对基金业的新措施,指出新加坡以发展资本市场和基金管理业为主打造亚洲金融中心的构想。不只是新加坡,东盟国家在世界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正得到提升。2015年,东盟国家计划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7国的8个证券交易所连接起来,成立一个覆盖5.2亿人口,拥有3000余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七大证券交易所,东盟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世人关注,此外东盟国家和我国在社会文化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该国家联盟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在东南亚11个国家中,本文将选取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国进行重点分析,原因如下:一是总体经济方面,11国中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经济形势较好,总体经济水平较高。具体数据如表1。
由表1数据可见:新、马、泰三国总GDP及人均GDP均排在东盟国家前列。印尼总GDP最高,但其人口最多、国土面积最大,人均GDP表现差强人意;文莱人均GDP较高,但人口及国土面积过小,不适合做对比分析。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率先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与我国相类似。因此,综合考虑之下选择新、马、泰三国分析较为合适。
二是资本市场运行方面,总体而言,新、马、泰三国是东盟中市场经济运作最好的三个国家,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企业占东盟上榜总企业数的82%,世界经济论坛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排名第2,马来西亚排名第20,均高于我国。在证券市场中,三国的股票与债券发行总额占GDP的比重在东盟国家排名靠前,且目前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基金管理中心,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基金品种,故新、马、泰三国代表着东盟地区金融市场运行的最高水平,在基金运作方面均有值得我国学习和探讨的方面。三是社会文化方面,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和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新加坡的华人占当地人口比例的77%,马来西亚占23.7%,泰国占11%。可见这三国在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方面与我国最为相似,同时我国也对新、马、泰三国最为熟知,因此研究这三个国家的基金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东南亚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一)新加坡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基金管理中心。新加坡具有良好的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自1959年新加坡第一只基金――新加坡基金问世以来,基金业发展迅速,不仅基金品种日益丰富,基金的资金募集来源及投资领域也向全球范围扩大。新加坡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战略,政府提供一系列激励政策,以鼓励国际性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新加坡境内扎根,推动新加坡向地区性、国际性基金管理中心迈进。新加坡的证券投资基金中私募投资基金所占份额较大,其中对冲基金发展最为迅猛。新加坡的公募基金被称为集合投资计划(CIS),其中最主要是单位信托。表2为2009―2013年新加坡资产管理总值及主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总值。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新加坡基金业所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大于我国。近年来新加坡对冲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私募基金所占比例远大于公募基金,表明其基金管理领域成熟程度远高于我国,相关的销售平台、监管机制以及公民的基金投资意识均处于领先水平。从基金的募集来源与投资方向看,2013年新加坡基金业所募集的资金中约有77%来源于新加坡以外地区,并有67%的资金投资于亚太地区市场;集合投资计划中约有78%的资金投资于亚太地区证券市场,由此可见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其离岸基金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1997年新加坡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 Investment Scheme,CPFIS)。在该计划下,成员可将其普通账户及特别账户③中超过一定比例的公积金通过购买股票(限于蓝筹股)或共同基金的形式投资于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均由个人承担。政府鼓励成员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并分散风险,总投资额可达普通账户及特别账户的余额总和,成员还可以将其普通账户的全部余额投资于基金产品。截至2012年6月底,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规模为2192.67亿新元,普通账户与特别账户累计结余共1396.32亿新元。历年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中,单位信托基金所占资产配置比例如表3所示。
近年来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下的单位信托基金一直占据20%左右的份额。截至2012年6月底,实际参加普通账户投资计划的成员为89.6万人,资金规模为230.72亿新元,其中单位信托为40.12亿新元;实际参加专门账户投资计划的成员为45.2万人,资金规模为63.58亿新元,其中单位信托为12.01亿新元。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增加了单位信托基金的资金供给,提高了本国公民投资于基金的参与度,对促进公民对基金行业的理解、培养基金管理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泰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泰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被称为共同基金。相较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泰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务起步较早。1975年泰国第一只封闭式共同基金――永盛基金(Sinpinyo Fund)成立,之后30多年来,共同基金市场发展迅速,如今共同基金总数已过千只。泰国的共同基金种类与我国的投资基金比较相似,股票类共同基金和债券类共同基金是整个基金市场的主要品种。表4为2006―2010年泰国共同基金市场的主要数据。
近几年泰国共同基金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08年因国内政局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使得泰国共同基金出现整体衰退。2010年经济逐步回暖之后,基金业稳步发展,2012年泰国共同基金的资产净值为26144.02亿泰铢,同比增长25.5%,共同基金价格效应和基金市场的资金净流入量成为资产净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债券共同基金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产品。
国家基金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泰国基金市场上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品种,它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某一特定国家的跨国信托投资品种。由于当时泰国市场上的证券数量有限,国家基金便成为境外投资者追逐的主要目标。2010年之后泰国投资外国的共同基金(FIF)、长期共同基金(LTF)净值均大幅增长,成为共同基金市场关注的焦点。
(三)马来西亚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马来西亚的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较晚,直到1985年,马来西亚才采取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促进其证券市场的发展。1995年,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加快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吸引外资的步伐,投资基金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由表5数据可见,马来西亚的单位信托基金规模大于泰国,与新加坡和我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此外,马来西亚信托基金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伊斯兰基金在次贷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地受到金融界关注。伊斯兰基金(Islamic funds)是指遵守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投资原则的基金,只能投资股票,禁止一切与利息和投机相关的投资活动,并且必须去掉收入组合里被伊斯兰教教法视为“不洁”的成分。伊斯兰基金结合了社会责任和以信仰为本的道德原则,是金融和信仰的混合物。马来西亚有6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随着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以及人均收入的逐年增长,伊斯兰基金的地位举足轻重。表6列出了2008―2012年单位信托基金中的伊斯兰基金数量和净值。
从表6可以看出,伊斯兰基金在马来西亚单位信托基金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尽管伊斯兰基金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由于伊斯兰基金遵循严苛的运营模式,不能投资金融服务和衍生工具等投机产品,所以在源头上降低了投资风险,即便是在次贷危机中也保持了良好的收益。在全球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全球传统金融体系与伊斯兰金融的合作日益加强,伊斯兰基金也开始逐步扩展市场,寻求国际间的合作。
三、东南亚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
(一)新加坡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
总体来看,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其基金业发展更具有国际化的特点,目前新加坡已与中国香港一同成为亚太地区基金管理投资中心。在资金来源与去向方面,新加坡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即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并主要投向海外;在管理机制方面,新加坡主要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为吸引境外资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在优惠政策上力度较大,对非居民交易给予税收优惠,但对非居民交易账户与国内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监管;在基金品种方面,新加坡私募基金份额遥遥领先,远高于中国香港,而公募基金则占比例较小,对冲基金发展迅速,基金品种不断创新。新加坡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1. 优化销售服务。2014年5月,新加坡单位信托基金网上销售平台将客户购买股票基金所需支付的开端销售费(initial sales charge)④降低到0.5%,远低于银行售卖单位信托基金时3%的销售费。一方面,网络销售平台本身具有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降低申购费也是海外基金业的普遍趋势。若申购费较高,一些销售机构或多或少会受佣金影响,向客户推荐不适合的产品。目前,一些国家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基金销售业已废除征收申购费,转而定期征收平台费(platform fee),以去除投资者和销售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平台费的做法也对基金的投资管理形成一种隐性考核,只有对投资表现满意的客户才会继续留在平台,支付平台费。此外,在基金购买方式上,新加坡投资产品分销商 dollarDEX 允许投资者使用信用卡通过该公司网站购买超过 100 种的单位信托,成为新加坡第一家允许客户以信用卡结算网上交易的基金分销商。用信用卡购买单位信托,意味着投资者可享有55 天的免息贷款,此举无疑吸引了更多基金投资者,而我国还不允许用信用卡进行基金投资活动。因此,完善网络基金销售平台、降低收费、提高销售服务的做法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2. 发展私募基金。近年来新加坡私募投资基金迅速发展,其规模远超公募基金,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区域私募基金枢纽,这都归功于新加坡稳定的政治形势、完善的法律、健全的商业体制以及地理优势。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公募基金。因此,完善私募基金监管、进一步创新私募产品成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而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1999年推出了精品基金管理公司(BFM)发牌计划,BFM是管理面向特定熟练投资者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基金管理公司,它的运作与私募基金颇为相似,该计划下只要基金的管理金额、缴付资本、基金经理人的数量及资历和面向的客户符合要求,便可获得牌照进行基金运营。该计划提高了私募基金的审批效率,又从源头上控制了私募基金的风险,使得新加坡的私募基金先人一步取得高速发展。我国的私募基金刚纳入证监会监管范畴,应在信息披露、基金经理及投资者资格、契约规范、公司资本结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特殊规定,使私募基金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在对冲基金的发展上,新加坡早在2001年年底便实行对冲基金零售化,出台对冲基金指引,规定了对冲基金的投资门槛和发售对象。对冲基金首先需要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投资标的,其次对冲基金风险极高,它的发展必须以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强有力的监管为前提。我国现已开始推进发展对冲基金,因此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出台对冲基金指引和监管政策,为对冲基金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3. 中央公积金投资。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公积金大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具体投资运作,特定账户余额可由公积金成员自主投资。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对单位信托基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已跻身于全球最大的100家基金管理公司行列,其运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的投资理念,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区域进行投资。我国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规模庞大。截止到201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22968亿元,现行体制下上述资金只能进行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机会成本很高,隐性损失巨大。因此,可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管理体制,将具有一定相似属性的资金,尤其是长期结余的资金,集中起来,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运营,减少管理成本,发挥规模效应。我国目前正在探讨养老金入市机制。如果该设想切实可行,巨额的养老金将对我国资本市场起到巨大的刺激作用。
(二)泰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
泰国的共同基金业规模虽不大,但其业绩和制度却处于世界前列。2013年晨星公司从对2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共同基金的投资者进行的一项投资经验调查发现,泰国的投资级别被投资者列为B级,与荷兰、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评级持平,并列第3位,高于多个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这主要归功于泰国实行的有利投资的税制优惠,如不扣差额税收、减免长期基金的投资收入所得税等,这些优惠使得投资者收益增加,据相关财务和税务规定评估的业绩表现处于较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泰国的税制优惠政策,考虑降低手续费,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在基金营销方面,我国未来将更多地依靠直接销售渠道和目前流行的网络渠道展开营销,信息公开便更为重要,客户接触了解的信息越多,对投资决策就越有帮助,也能促使其尝试投资多样化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在发行基金时,也必须审时度势推出易于进行市场营销和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三)马来西亚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
马来西亚单位信托基金市场成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推动和放宽管制。与新加坡类似,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国基金机构在吉隆坡建址营业,包括减免税收、放宽基金所得收益汇出的限制等,马来西亚政府还允许外国单位信托投资公司持有本国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用外资活跃马来西亚单位信托基金市场,并且马来西亚政府同样在很早便允许公积金会员从公积金账户提取款项进行单位信托基金的投资,增加单位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此外,在基金营销方面,马来西亚注重对单位信托知识的宣传和基金促销人才的培养,并且允许国内外资银行以分销商身份促销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扩宽促销渠道。在利用外资促进基金业的发展方面,马来西亚的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马来西亚单位信托基金中的一大特色产品是伊斯兰基金。2009年马来西亚与中国香港签署《互相合作发展伊斯兰资本市场及伊斯兰集体投资计划的声明》,将中国香港作为伊斯兰基金销售平台。2014年6月,马来西亚第四大综合金融服务集团RHB宣布在中国香港推出首个符合回教教义的主动式管理平衡基金,这是首个跨境销售的伊斯兰基金,借助中国香港伊斯兰基金将有望进一步向亚洲地区延伸。我国拥有约5000万伊斯兰人口,伊斯兰金融的发展潜力更大,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已出现伊斯兰基金的身影,我国在今后可以考虑与马来西亚合作引进伊斯兰证券投资基金,在恰当时期发展本地伊斯兰基金市场,徐甜(2011)认为在我国银监会的推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有望在国内率先试水伊斯兰金融。
四、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东南亚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分析,可归纳提出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几点有益启示:
(一)推进基金产品创新
基金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基金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投资标的物的发展、投资者的教育、潜在市场的培育、市场制度的建设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在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市场尚未成熟、投资者的投资意识不强,加之受投资环境和投资标的物过少的限制,尽管我国基金产品种类较多,但大部分基金产品存在同质化倾向,并未真正起到基金实现多元化投资的作用。与我国相比,新加坡拥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金融衍生工具,成为少数允许个人投资对冲基金的地区之一。我国为防范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数量有限,一些杠杆较高的操作被严格禁止,资本市场也未完全开放,这均阻碍了基金产品创新的进程。因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金融产品改革创新,推进基金产品的创新,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发挥基金投资分散风险及稳定市场的作用。
(二)完善基金业评价体系
新加坡基金业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曾面临一个问题――基金市场的投资回报缺乏可比性。由于新加坡的基金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各国的基金管理公司会运用各自惯例的评价标准,使得整个市场缺乏统一、客观的评价体系,这便给基金经理人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选择最有利的衡量标准来提高自己的绩效,误导投资者。我国虽不似新加坡拥有众多不同国家的基金管理公司,但也缺乏统一权威的评价体系,各种基金评价机构均有自己不同的评价方法,基金公司在评价和宣传上也往往采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因此,我国可以考虑建立本国的独立性基金评价机构,借鉴国外机构的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标准,确保公信力。此外,在评价指标选择上,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过分看重投资收益率,导致基金管理人为追求高回报而放弃招募说明书所标明的投资风格的现象。最后,还应加强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建设,最终形成完整有效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机制。
(三)创新营销方式和渠道
我国基金公司在推出和销售基金产品时,很大程度上不是以需定产,没有考虑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而是以产定需,下达一定的任务指标,销售者常推荐不适合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大多只能被动或盲目购买产品。要拓宽基金的销售渠道,就必须加强客户的偏好研究,对基金客户进行的研究,需要从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角度出发,瞄准特定的群体推出适合的产品。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基金,推出针对市场需要的特色基金产品。
我国现阶段基金销售网络以银行代销、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为主体,这三方均建立了各自的营销体系和客户网络,其中商业银行以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在基金销售份额中占绝大部分。为拓宽营销渠道,政府可以考虑将更多的机构纳入基金营销体系中,例如投资顾问公司、保险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引入竞争;也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设立专业的区域性基金销售公司,构建一体化基金网上交易平台,以降低成本;同时培养基金销售员和经纪人,在经济落后地区加大基金知识的普及,发掘潜在市场。
(四)改善税收优惠制度
东南亚三国均运用了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发展基金业,我国也应借鉴和完善本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税收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的证券投资基金税收优惠政策还过于笼统,主要集中在降低投资收益所得税上,我国还应该考虑制定更多优惠政策以吸引机构投资者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例如对基金净收益分配不同比例使用不同的税收优惠,鼓励基金管理公司多分红,还可以对养老金、企业年金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包括免收营业税、利息收入所得税等,鼓励养老金进入基金投资领域。
注:
①根据2015-1-19 16:29 1SGD=4.6772CNY汇率折算。
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资产管理活动调查报告》所公示的资产管理总值不仅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总值,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投资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所管理的资产总值。
③新加坡55岁以下成员中央公积金账户分为三个:普通账户、保健账户和特别账户,其中保健账户储蓄主要用于医疗保健,不可进行投资活动。
④开端销售费,国内一般称为申购费,即购买基金时的费用。
参考文献;
[1]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2014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4年12月30日。
[2]孙黛.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8).
[3]刘秉文.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J].当代经济,2009,(9).
[4]许辉,祝立宏.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互动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5).
[5]陈洁民.东南亚五国投资基金发展及原因[J].南洋问题研究,1998,(4).
[6]吴炜,王雅萍.新加坡基金及资本市场改革建议评述[J].上海金融,1999,(3).
[7]彭京华,安宜宣.我国与东南亚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比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4).
[8]徐甜,欧阳勇翔.浅谈伊斯兰金融及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结合[J].中国市场,2011,(39).
[9]高莹.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陈人欢.香港、新加坡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骆海涛,刘健敏.对香港与新加坡基金管理业的比较及借鉴[J].特区经济,2004,(10).
[12]陈洁民.东南亚五国投资基金发展及原因[J].南洋问题研究,1998,(4).
[13]邢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2).
[14]孙驷腾.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税法制度的缺失及优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刘新亮.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6]邓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及商业银行应对的经验和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4,(11).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aking Singapore, Thailand and Malaysia as Examples
Xu Lin Qiu Meng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篇5
关键词: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基金 投资风格 投资者需求
一、文献回顾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和数量不断丰富,呈现出供给规模与需求规模双向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这种矛盾并不主要表现为总量上的供不应求或供给过剩,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尽管基金管理公司竞相采取各种手段大力促销,但基金发行的难度仍然在不断加大;而另一方面,大量潜在投资者由于对风险和收益的个人偏好,无法确定自己适合的投资品种。对于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是威廉夏普(William F.Sharpe)(1992)创立的投资风格分析Sharpe模型和美国晨星公司创立的晨星风格箱方法;张津和王卫华(2006)利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数据,对夏普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印证了该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投资风格分析的有效性;杨朝军等(2004)采用晨星风格箱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格进行了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违背事先所约定投资风格的现象;Hersh Shefnn和Meri Statman(2000)则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将金融产品的风格特征和投资者对其的需求联系起来,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时由于对财富的渴望水平不同,因而对财富预期的参考点也会不同。由此会自发将投资分为市场下降时的保护层和市场上升时的潜力层,并进行相应的编辑过程决定投资于何种风格和类型的金融产品;王敬和冯新力(2004)进一步对基金风格与市场需求进行考察,针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需求细分问题及与此相应的基金自身的供给创新状况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提出了需求细分的要求,基金需要通过自身的供给创新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本文从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和市场需求状况的角度,对我国基金投资风格的选择和其市场需求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考察市场投资主体的需求偏好,借助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的相关原理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以期对投资基金的运作实践给出相应的政策和操作建议。
二、证券投资基金需求与其风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行为组合理论的原理,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按照在上升潜力层或下降保护层中选择合适的证券品种。由于认知能力有限,投资者往往用固定模式来简化信息处理,即在选择阶段按照“贴标签”(labeling)的方法将特定的投资品种予以归类。证券投资基金在募集发起时,已经考虑到了不同的投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各自的投资偏好。为了实现基金的募集成功,基金在发行时会根据特定的募集对象确定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即确定自己的标签。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和管理的现状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型,如(表1)所示。 一般而言,成长型基金投资的重点是预期利润或收入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成长型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价值型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处在发展成熟期的公司股票,这些公司一般来自传统行业,发展速度较慢,但公司盈利比较稳定,经常进行较为优厚的现金分红或派息。混合型基金既考虑成长性,又注重稳定的收益,会在成长型和价值型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指数型基金投资范围主要为目标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通过比照特定的指数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回购、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其所投资的对象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债券型基金则限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包括可转债)等债券。从目前我国已发行基金的分类情况看,开放式基金在各种类型风格之间的选择较为平衡,而封闭式基金则多集中在股票市场,并且以股票的成长性作为首选。
为了验证基金的投资风格是否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简单选择的决策因素,即基金不同的投资风格是否会对基金的需求产生影响,我们构造相应的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投资者对基金的需求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基金发起时投资者认购的踊跃程度,可以用基金发起日到基金成立日的时间长短进行衡量。二是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程度,由于封闭式基金到期时会以资产净值赎回,所以到期日的长短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市场的需求下降,基金的折价也较大。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此以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水平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模拟方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其公式:discount=β1+β2SIZe+β3style+β4remain+β5netv+β6totalv+μ
其中,discount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size为基金的规模,remain为基金距到期日的时间,以剩余年份数(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表示,netv为基金的资产净值增长率,衡量时段为当期季度数据,totalv为基金的累积资产净值增长率,衡量时段为基金成立至今的净值增长情况,在模型中引入的style变量为虚拟变量,封闭式基金在发行公告中大多以成长型、价值型和平衡型作为自己风格的取向。由于以成长型作为风格选择的基金占到全部封闭式基金的76%,其他的以指数型、平衡型作为风格选择的仅占很小的份额,所以在模型处理时,当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时取值为1,否则为0。对所建立的多元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如(表2)所示。
discount=β1+β2SIZe+β3style+β4remain+β5netv+β6totalv+μ
0.422 8042 2919 -0.5786 0.0135
(34235) (8 8909) (8.3470) (-3.2141) (0.6497)
R2=-0.929782 Prob-F=0.000000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相关因素对考察结果的影响基本合乎预期,基金规模、剩余期限和基金净资产增长率对折价率的影响不仅符合预期的方向,而且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但基金的累积资产净值增长率和折价率之间的关系和预期的相背离,并且检验结果不显著,可以解释为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更关注当前资产增长情况,对累积的增长并不关心,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
更倾向于短期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是考察的变量,预先不能确定其对折价水平的影响方向,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对折价率的相关系数较高,并且检验结果较为显著,按照回归方程解释,可以认为以成长型为投资策略的封闭式基金有着较高的折价率,但这种解释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将54支封闭式基金按照成立的时间顺序建立直方图,并对其风格和累计资产净值增长率进行聚类分析。如(图1)所示,在基金发起和成立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聚类特征,即在某一个时期发起和设立的基金往往选择相同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并且其累计资产净值增长率也表现出相似的聚类特点。聚类分析说明了基金的风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羊群行为和示范效应,市场导向明显。累计资产净值增长率较高的基金的成立时间大多集中在1998年,而此时正值大盘处于阶段性底部,从证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情况看,这种增长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1999年以519行情为代表的高科技和高成长性股票的牛市行情,而在此期间,基金也大多选择以成长性作为基金的投资风格。
三、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主体的需求及偏好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两类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上,都将资产未来的使用要求作为资产配置的首要考虑因素。机构投资者以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各类企业、投资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为主要代表。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的资金首先要满足各种赔付和未来稳定现金流支出的需要,出于降低风险和专业化运作的考虑,其资金运用会有相当大的比例投向证券投资基金,并且以价值型基金为其首选。其他的以各类企业、投资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一般会根据资金不同的使用状况决定投资,选择不同风格的投资基金。从风险收益偏好看,机构投资者总体注重投资的安全性甚于收益性,即希望获得尽可能稳定的收益。但不同的机构由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资金运用的目标不同,在细分风险收益偏好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其资金来源属于长期性质,同时有比较严格的现金支出计划,因而一方面注重投资的长期回报,另一方面十分关注投资周期内的现金流入状况。因此,这类机构通常会选择以追求长期回报为目标的基金和固定收益型证券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工商企业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大多为自有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加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倾向于选择积极型投资风格的基金。各类投资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其本身就具备专业化投资的能力,加之其资金来源中通常有相当比例的融入资金,不仅资金成本较高,而且大多属于短期性质。因此,为了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这类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进人证券市场进行较为灵活的运作。
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主要受其财富水平和风险偏好态度的影响,从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要分布特征看,低收入阶层参与投资的很少,主要是中等收入阶层和富裕阶层的个人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按照组合管理风险和收益匹配的原则,由于富裕阶层参与投资的资金量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配置要求构建投资组合,而中等收入阶层应借助于基金等组合管理工具间接实现组合投资。但现实的情况表明,投资量较少的个人投资者往往表现出求急、求富的心态,多将资金投放在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上,期待能够快速致富。中等收入阶层在风险收益偏好上的这种矛盾性,使其在选择证券投资基金时容易受短期或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市场行情、心理感受、情绪等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基金所面临的需求的多样化和动态性特征。而富裕阶层的投资者,由于投资部分占其全部资产的比例较大,因而会对投资的选择比较慎重,往往会征询投资顾问的建议。除了将资金按照固定收益类证券和权益类证券的大类进行划分外,还多倾向于投资较为稳健的证券投资品种,近年我国证券一级市场出现的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的现象,就是这种投资特征的具体表现。
篇6
关键词:基金;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一、基金绩效评价含义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针对以上相关法规对基金的解释,可以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如下解释:概括地说,基金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形式,具体地说是基金发行单位将资金从分散的投资者手中集合起来,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将这些资金进行投资,进而获得收益。
近年来,基金绩效评价伴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可以从基金运作过程和基金运作结果两个方面对基金进行评价。基金的运作过程与基金的投资风格、投资理念、管理团队特征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往往都是主管因素,很难量化,通常是定性评价。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基金绩效评价是对基金资产实际投资效果的综合评判。
二、基金绩效评价的意义
在基金广泛成为人们的一种投资工具时,对基金绩效进行有效地评价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基金绩效评价能够促进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基金绩效评价有助于投资者实现理性化的投资
市场上存在的基金种类繁多而且投资风格不同,而投资者所能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及自身分析能力却十分有限,这就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有效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金绩效评价在对基金管理人提出约束的同时也具有激励作用
基金是一种代客理财工具,所以必然面临着委托―问题,在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基金管理人掌握更多的信息,这就为其利用信息优势谋求私利,甚至损害投资者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客观独立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会对基金经理的声誉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从外部形成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和激励。
(三)基金绩效评价对基金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的基金绩效评价,有助于基金市场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基金市场上基金产品的质量,能够引导资金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基金的整体投资业绩和市场形象。
(四)基金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平均认识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市场效率的依据。高认识水平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越高,且占有或控制的资金比重越高,则投资者平均认识水平越高,市场效率就越高。基金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认识水平,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三、影响基金绩效评价的因素
由于我国目前主要以开放式投资基金为主,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
证券投资基金本质上是集合分散的资金使其形成一定规模的大额资金,委托专业公司理财的一种金融工具。它的规模优势主要有:降低成本;分散风险;专业理财。当基金规模大时,可能因交易量大而取得较高经纪费用折扣,而且充裕的资金使得资金配置空间较大,同时对于资料取得、研究团队等固定费用,也会因规模大而使得平均成本变低[1]。因此,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越大,风险越小,回报越高,收益率越好。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基金的规模对业绩的影响是正面的,规模越大的基金绩效越好。
(二)基金费用与基金绩效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要支付申购费、认购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等相关费用。另外,投资者还应关注一些隐性费用。基金在买入或卖出股票时支付的佣金、印花税等交易费用并没有单独在基金的费用中列出,而是直接从股票投资收益中扣除,体现在股票投资成本中[2]。因而,股票交易费用与基金绩效负相关,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除了注意那些直接费用外还要关注其他一些隐性费用。
(三)基金经理与基金绩效
基金经理是资金的管理者,对基金的业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金经理对基金表现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基金经理的个人特性会影响基金的投资风格;二是基金经理的管理基金的能力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起着决定作用。基金经理的个人特征包括基金经理的性格、管理能力、实战经验、学历等。不难理解基金的业绩与基金经理的学历、从业经历、选股能力等正相关。
(四)流动性与基金绩效
在研究资产流动性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时这里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随时可申购和赎回,对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要求较高,资产的流动性指的是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基金管理人进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资金筹措资产和资产变现成本最小的条件下,及时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投资者的赎回要求,保持赎回资金的供需平衡。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易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当基金接受了投资者的申购时就要考虑追加投资,而当基金面对投资者赎回时要考虑资产的变现,尤其是面对大额赎回时,基金可能被迫持有高比例的现金,但是,持有现金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投资者购买基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基金经理必须用所筹资金去购买资产,当出现大额赎回时基金经理可能不得不将组合中流动性不高的资产变现,产生流动性损失。与此同时,基金业绩也可能决定现金的流入流出。二是基金资产换手率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基金周转率越高,基金经理花费在信息和换股方面的精力越多,越有可能通过持有相对价值低估的股票而获取较高的收益[3]。研究表明周转率高的基金持有的股票表现要优于周转率低的基金,因此其绩效优于周转率低的基金。
除了上述因素,一个基金所处的经济环境、存续期间、基金类型、行业集中度、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的表现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基于基金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基金绩效的评价既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又会影响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因此完善基金绩效的评价方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推进基金也稳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完善证券市场建设为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减少行政干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要调控作用,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其次要逐渐改变现行政策规定中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既要有所保留又要有所改进,在保证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二)对于投资风格不同的基金要选择不同的业绩评价基准指标进行评价
基准指标是衡量基金绩效的标尺,基金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基准业绩评价指标,并且还要合理客观的选择不同的基准指标,因为不同的市场基准会直接影响基金业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同的基金只有通过建立在其相应的基准指数基础上的比较才能保证横向的可比性,同样地侧重投资不同资本市值股票的基金也应该选取对应的基准指数,才能保证绩效评估的合理和准确[4]。
(三)完善基金的治理结构并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这一治理结构的特点是分散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者的约束不足,因此落实和完善持有人大会制度及对托管人监督的机制,并逐步引进公司型基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也应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基金管理者实行优胜劣汰,同时注重培养和引进现代化高素质的基金人才。
(四)成立权威评级机构
建立公共基金评级机构,既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风险防范,又有助于基金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建立科学统一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成立权威的基金评级机构,定期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基金进行重点监管。
五、总结
基金绩效评价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又可以为基金管理者提供约束和激励,实现优胜劣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实现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但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目前仍处于探索和逐步稳定成型的阶段,各方面政策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体制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进一步关注和完善基金绩效评价的理论探讨和方式方法对于我国基金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坚,郑慧清,王宁,陈宇峰.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与绩效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02.
[2]曾德明,周再望,刘颖.证券投资基金费用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5.
[3]李晓东.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估.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周传根,王莹.探索建立科学适用的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中国证券报,2003.
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以有价证券为主的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中国基金业的设立与发展,几乎与中国证券市场同步。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些得风气之先的金融机构就开始研究并设立了少量的海外投资基金以及境内的各类基金。随后,一批由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中国概念基金”相继面市。
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之后,我国首次用行政法规规范了投资基金的运作,由此,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8年我国设立了5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封闭式基金5只,募集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07.4亿元人民币。截至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推出之前,我国共有47只封闭式基金。2002年8月以后,封闭式基金发行停止,到2007年3月31日,我国共有54支封闭式基金,284支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性跨越。从近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看,我国基金业在发展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基金品种日益丰富,基本涵盖了国际上主要的基金品种;二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迅猛,方兴未艾;三是营销和服务创新活跃;四是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截至2006年末,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58家,管理数量已达307只。其中,开放式基金254只,封闭式基金53只,基金资产规模8,565.05亿元人民币。其中,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净值6,941.41亿元,已占到中国基金市场资产净值的81%。
二、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对于一个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来防止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行为的发生。这种内控制度不仅涵盖基金投资决策的程序、基金业务操作流程的规程,还包括基金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要遵循内控制度的规定,使内控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装点“门面”的一纸空文。根据2006年中国证监会对1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检查报告,只有2家未发现相关交易行为。足以表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性。
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还表现为基金偏离契约的承诺进行投资。基金的品种有积极成长型、收入型、平衡型等。不同类型的基金具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关系,这些在基金招募说明书或基金契约中都已经载明,投资者也是根据这些法律文件的有关条款,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的基金进行投资。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在日后的基金运作中严格遵循招募说明书的承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擅自改变基金的投资范围,即使这种改变是善意的。
2、投资行为偏离持有人利益最优点。基金的发起人都是证券公司,它同时又是该基金的管理公司发起人,也是该基金发行协调人。基金进入正式运作后,又由证券公司基金的买卖、交割和收益分配。这样发生关联交易就很难避免了,基金管理人不仅有自身利益,而且还不得不顾及其发起人的利益。而契约型封闭式基金管理人没有赎回压力,由于种种利益上的牵扯,以及在对股票二级市场关联交易的认定和监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为基金发起人的利益进行决策,基金与关联方之间容易发生不适当的交易,基金管理公司动用基金资产为控股股东输送利益,从而损害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主要依据基金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由于基金的资金量较大,它的买卖行为会对股票的价格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他每年能够获得的是基金实现的收益,在基金到期时获得基金清算后的资产。但基金管理人却可以通过人为拉抬自己重仓持有股票的价格,以抬高基金账面净资产值,从而达到提取更多管理费用的目的,并在基金净值排行榜中争取更好的排名。而投资者在增加基金管理费的同时还会增加股票买卖的交易费用,并且还要承担资金积压的损失和资金过度集中的风险。同时,在基金收益90%以上须用以分配的规定下,为将来获取更多的管理费保留更多的净资产,基金管理人可能会尽量推迟实现利润,从而导致其投资行为偏离投资者收益的最优点。
3、基金托管人监督力度不足。从基金的2000年年报来看,各基金管理人对监管部门查处的“异常交易行为”的陈述,有的公开承认和说明,有的只字不提,有的轻描淡写地带过。如:“对于基金运作中出现的异常交易行为,本基金管理人已向证监会做出说明”。“本基金存在一定数量和自身交叉买卖行为,情况较为轻微,本基金管理人已采取有效措施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尽管有些基金管理人承认存在异常交易行为,可托管人在托管报告中却没有相应的评价。我国基金的托管人显得“无为而治”,地位超脱、监督不多,更多地体现了“保管权”,而在监督权的行使上表现不多。
三、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对策
1、完善基金法律制度。基金治理结构的完善取决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只有在证券市场规范的前提下和范围内,基金治理结构才有切实的保障。基金治理结构孤军深入是极为困难的。在证券市场整体规范不够的大环境下,基金管理公司想独善其身也是十分困难的。
美国不但有《证券法》、《投资公司法》等规定投资基金设立、管理等方面的规则,而且有行业法律的施行。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虽然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但存在不少待完善的地方,而《投资基金法》的通过仍有一定过程,《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的拟订尚有争议,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也需有一定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对于试点阶段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加快和完善法制监管是推动基金业迅速发展的助推器。
2、发展基金的外部竞争市场。对开放式基金而言,基金经理人的资源自然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和配置。由于开放式基金规模不定和可以赎回,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如果基金管理人管理有方,业绩良好,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其规模也会不断扩充,所收取的基金管理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基金业绩差,要求赎回的就多,基金规模就会萎缩,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就得不到保证,就难以为继,就被迫从市场退出。市场对基金经理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提高效率。而业绩良好的基金经理人会得到更多基金单位的申购,从而管理更多的基金资产,事实上实现了基金经理人资源的配置,为基金经理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封闭式基金情况下,可以考虑设定一些指标使得如果一个基金在长期不利经营的情况下能够向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靠拢,增加其优秀理财的激励机制,同时也避免了较差的基金经理人继续管理某基金而导致更大的风险。只有让更优秀的基金经理人有管更多基金的机会,对他才有更多的激励,同时对其他基金经理人才有更多的约束,而资金向优秀基金经理人集中也有利于主管部门的监管,有利于发挥基金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有利于真正从业绩回报上体现保护投资者利益。基金资产向优秀基金经理人集中,这也最终会为投资者带来实惠。
3、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要真正发挥作用,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独立董事占多数。所有的基金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大多数,而不仅是现行法律要求的1/3。1962年美国就已发现40%的独立董事比例对基金监管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基金家族已在他们的董事会吸纳了多数独立董事。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基金发起人经历了重组,使独立董事不少于75%。因此,我们应认识到设立多数独立董事在保护基金股东利益方面的价值;二是独立董事应获得准确、充分的信息。需要确保独立董事接受的信息是准确、客观而且完整的。如果独立董事不能在适当的时间从适当的人获得适当的信息,即便是最独立、最自信的董事都不能有效地工作。对其来说,能够听取律师和审计师的客观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4、健全基金经理报酬机制。目前,我国基金的管理费用收取方式为固定提取比例加业绩报酬,这种分配制度的激励优化有利于改变基金管理人旱涝保收的局面,促使基金管理人争取跑赢大势。但这种的业绩报酬机制虽然前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在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只要达到规定条件,就可以提业绩报酬,而达不到规定的最低限,仅仅是不提业绩报酬。这种不与业绩完全挂钩的业绩报酬还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并且在业绩报酬中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可能会使投资者处于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的状况。基金管理人为提高基金的业绩而甘冒不应该冒的风险,铤而走险的结果是,赢利则基金管理人可能参加收益分享,而亏损则基金管理人至多是得不到业绩报酬。在分配报酬时,应该在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时,委托人和受益人应有权要求基金经理人负责,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这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可以因此得到保护。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大学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 异质;机构投资者;股市;影响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 Behavior
of Different Nature on China's Stock Market
MA Jie, ZHANG Fan
Abstra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categorized into several varieties, including fund investors, QFII, trust investors, private enlisting fund investors, financial companies, social security investors, securities broker companies,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By build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xert two opposite kinds of influence on the stock market.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stock broker companies and trust companies buy on the way up,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the market by making additional buys. On the contrary, financial companies, social security funds and banks usually buy on the way down, a tendency of blue chip investment. It proves that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investor behaviors are different in nature, as a result, simply dividing market players int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private investors will misguide the investo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Key words: different natu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 stock-market, influence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也在不断壮大,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其投资行为已成为了市场投资的必要参考。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共有2827家,沪深A股流通总市值41.53万亿元,其中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总市值为24.3万亿,占比高达58.5%,对整个市场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散户相比,机构投资者资金实力较强,并设有专门部门与专家管理其投资决策、信息收集与分析、上市公司情况研究、集合理财方式等方面,故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其操作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更加显著与持久。
现有机构投资者,按其组织机构设置不同,主要可分类为“证券投资基金、QFII、信托机构、阳光私募、财务公司、社保基金、券商、银行、保险公司”等。Chen et al.,(2007)依据持股时间长短与持股多少,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独立长线高比例持股的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刘京军等(2012)通过换手率指标,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分成拥有低换手率的长期投资者和有高换手率的短期机会主义者两种。谭松涛(2014)首次将媒体报道、机构投资者交易与资产价格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以及市场信息的效率影响。蒋艳辉等(2014)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建议我国分析机构投资者时需要对其进行甄别分类。
不同研究中,都指出了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差异对其投资行为与风格差异化的影响。各个类别的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其资金来源、投资理念、持仓结构、投资策略等都各不相同,故其投资行为具有明显差异化特征,其持股变化对股票市场影响也不尽相同。如何量化度量这种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不同影响,正是本文研究出发点。
二、研究思路与样本数据说明
通常,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加仓时,股票供不应求,股市价格会大幅增长;反之大量减仓时,供过于求,股市将趋于下跌。然而,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和投资策略都有鲜明特征,各时期投资策略各不相同,有些市场偏好型机构投资者会在市场情况良好时大量增仓,以求高盈利;而有些机构投资者却恰恰相反,稳健性投资方式使其会在市场大热时减仓,稳定了市场价格。因此,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不同持仓策略,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异质性影响。
本文意在探究拥有不同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动会不会影响市场的价格与收益,即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变化、是否影响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各自的影响程度如何?反映股票市场整体价格最直接的指标便是沪深300指数,因为其样本指数覆盖了沪深市场近60%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是反映股票市场价格趋势的理想参考指标。
由此,本文选取2007.Q1-2015.Q4期间36个季度的数据,包括基金、QFII、信托、券商、财务公司、社保、保险机构、银行、阳光私募的持股市值,和全部机构投资者的总体持股市值,及沪深300指数季度收盘价。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数据,计算方法为各自的持股市值与全部机构投资者持仓总市值的比。与通常的研究一致,本文采用对数收益率,对HS300指数采用如下处理:
HS300=In()×100=(InP-InP)×100 (1)
其中,HS300t为股指的对数收益率,而Pt与Pt-1分别为第t与第t-1日的HS300指数收盘价。
三、回归模型的构建及其估计结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对沪深股市收益的影响情况,通过观察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散点图后,发现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沪深300指数有显著线性回归趋势,进而对上沪深300指数数据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数据进行了相关性检验(限于篇幅,此处略去散点图与相关性分析)。考虑到保险公司由于其资金来源以及营运模式的特殊性,对风险控制要求极为严格,致力于长期投资、稳定投资,其投资行为可能会对整体模型回归结果造成误差,所以实证研究中剔除保险机构持股比例数据。综上,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HS300=β0+β1INSTSIF+β2INSTQFII+β3INSTTC+β4INSTPOSF+β5INSTFC+β6INSTSSPF+β7INSTSC+β8INSTBANK+ε (2)
其中,被解释变量HS300t为股指的对数收益率,而INSTsIF、INSTQFII、INSTTC、INSTpOSF、INSTFC、INSTsSPF、INSTSC、INSTBANK分别代表证券投资基金、QFII、信托机构、阳光私募、财务公司、社保基金、券商、银行的持股比例。利用Eviews9.0对公式(2)进行回归,得到3个主要模型的结果汇总于下表。
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HS300股指收益的回归结果表
注:表中系数是模型的回归系数,括号内是其相应的t统计量值;另,***代表在1%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代表在5%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代表在10%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中拟合优度达到了71.06%,证明方程拟合较好,且明显通过F检验,其中银行、券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阳社保基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阳光私募、QFII、证券投资基金三类机构投资者均通不过t检验,其p值分别为0.60、0.34、0.13,认为某些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所以剔除变量阳光私募持股比例,继续下一步回归。模型2显示拟合优度几乎没有变化,F值增大,也明显通过检验,发现剔除变量后可改善个别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但是QFII、证券投资金仍通不过t检验,其p值分别为0.36、0.13,其他变量则分别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分析QFII与券商存在严重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高达0.923,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认为二者存在替代关系,所以继续剔除变量QFII,再继续寻找更有解释力的模型。
模型3的拟合优度为0.699、F值为11.20,明显通过检验;更重要的是,模型3中所有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且方向符合理论预期,其中银行持股比例、财务公司持股比例、券商持股比例、社保基金持股比例的t统计量p值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信托公司股比例的t统计量p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的t统计量p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认为6个解释变量对与该模型预测是有意义的,故最终得到模型为:
HS300=6.54+0.15INSTSIF+0.3INSTTC-0.34INSTFC-0.4INSTSSPF+0.35INSTSC-0.24INSTBANK (3)
四、经济含义分析与对现实的启示
依据模型3的结果,最后选取了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基金、银行的持股比例,为统计意义上显著影响股指收益率的解释变量。其中,与沪深300指数收益正相关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券商的持股比例,而与沪深300负相关的则为财务公司、社保基金、银行持股比例。
进一步分析表明,券商、信托机构持股比例对市场收益影响较大,而证券投资金对市场收益的影响较小。依公式(3),基金影响系数为0.15,即基金持股比例增加1%、可能拉动沪深300指数收益上涨0.15%;券商与信托机构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5与0.3,说明二者持股比例上升对市场的影响甚至要强于基金。究其原因,证券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稳定、资金规模大,但需要以日为单位公布净值,其操作透明度高、规范性较强,故难以获取暴利,投资行为更为谨慎与保守。与基金不同,券商类机构投资者有相当大的投机性,习惯于在市场良好的情况下大幅增仓;信托机构与券商类似,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性大的特点,所以二者持股比例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影响系数为-0.4,这意味着财务公司持股比例增加1%,同期股指收益会下降0.4%;财务公司与银行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4、-0.24,对股指收益的影响也是负向。这种负相关的可能原因,主要在于这三类投资机构的保守型投资风格,大多只在市场下跌时加仓。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稳定、资金量庞大,但有法律规定其投资股市资金不能超过40%、对风险极其敏感,其投资风格为长期、稳定持股风格;通常,社保只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才会加仓,且对每只股票持股比例不高,以降低非系统风险。对财务公司而言,作为大型公司的资金运作部门,主要投资目的是调剂资金短缺,所以其投资行为相对保守,主要投资对象是大盘蓝筹股,特别注重投资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的金融产品,是典型的稳健性机构投资者。银行持股,从行业特性上具有稳定市场的职能,但相较于其他两类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系数稍小,主要由于政府政策上对银行有一定限制、受到严格监管,其规模化投资必须先要“规范化”。
综合来看,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确实呈“异质性”特征,简单将市场参与者分为机构与散户,将难以正确认识市场。通过分析两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发现:基金、券商、信托,偏向投资于中短期能带来高盈利的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更加注重盈利性,其增仓行为对市场价格有正向影响,其投资风格为积极“主动买涨型”;相反,财务公司、社保、银行属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偏向于稳健投资,注重长期持有证券,以及注重风险管理,往往偏好在市场下跌时进行加仓,这三类机构投资风格更趋向于“消极买跌型”。
[参 考 文 献]
[1]Chen, X., Harford, J.,Li,K. Monitoring:Which Institutions Matter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86):279-305
[2]蒋艳辉,唐家财,姚靠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R&D投入――来自A股市场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14(31):86-91
篇9
[关键词] 基金;选股能力;择时能力;Jensen指数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163-03
[作者简介] 杨华蔚,贵州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与数理金融。(贵州 贵阳 550004)
一、引言
自1998年3月27日中国首次批设两只封闭式基金,2001年9月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以来,基金已逐渐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其市场表现受到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研究者的关注。经历了从漫漫熊市到轰轰烈烈的牛市高峰,再到现在的剧烈震荡下跌过程,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怎样、其业绩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基金经理对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如何等,都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对基金业绩进行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实务界,无疑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仅仅只限于各证券媒体和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周报表”中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基金单位净值”和“基金累计单位净值”三个指标来反映基金的运作绩效,它们只能反映投资于基金的收益率,而忽略了风险因素的影响,无法反映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释放获得了收益补偿。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投资人用上述三个指标为标准来选择基金时,常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王守法,2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国际上经过检验并广泛应用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对国内基金进行严谨规范的业绩评价,不但可以加深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认识,而且也对基金投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英国等国家大部分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风险收益水平都不能超过市场水平,甚至低于市场水平(Pastor and Stambaugh,2002;Thomas and Tonks,2001;Dritsakis,Grose and Kalyvas,2006),Kader and Qing(2007)在香港30个共同基金中也发现类似现象。与此相反,Otten and Bams(2002)认为欧洲国家的共同基金(主要是小规模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超过市场水平,Wermers(2000)认为基金持有股票部分风险收益水平超过市场水平,但由于非股票部分资产收益低的影响而使得整体风险收益低于市场水平。最近一些研究采用更精细统计技术研究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得到不同的结果。如Kosowski,Timmermann,Wermers and White(2006)用Bootstrap统计技术检测美国开放式基金的表现,发现有小部分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而Avramov and Wermers(2006)认为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所带来的超额回报是积极型基金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成果,早期的研究由于数据量的影响结论不尽一致。如张新,杜书明(2002)认为我国的基金业并未能战胜市场;杨,王小征(2003)推断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业绩战胜了市场;林凡(2003)则认为风险调整后基金业绩战胜市场或略于市场的结论在统计意义上都不显著。最近,关于基金业绩的研究结果比较统一,刘军(2005),曾五一,郭盈盈(2007),胡宗义,张杰(2007)均是对2003-2004年基金业绩进行研究,发现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基金能够跑赢指数。吴娟等(2007)的研究显示,2004年11月-2006年10月,我国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业绩表现良好,跑赢了大盘。
综上所述,还没有学者对始于2006年的大牛市直至2008年年初开始的调整过程中国内基金的表现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熊市和牛市阶段的基金风险收益变化轨迹。本文的工作在于尝试弥补已有研究的缺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投资基金进行评价:1.采用Jensen指数,对基金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2.应用T-M模型、H-M模型,评价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
(一)基金整体业绩评价方法――Jensen指数
Jensen指数是由Jensen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提出的一个衡量基金风险调整表现的经典指标,可以通过下面的回归方程得到:
Rp-Rf=αp+βp(RM-Rf)+εp (1)
其中,Rp为基金的实际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基准组合收益率,βp为系统风险系数,εp为残差项,αp为回归方程的截距项,即Jensen指数。如果αp为正值,说明基金组合收益在经由CAPM模型进行的风险收益调整后的表现是优异的,基金的绩效超过了市场表现,基金经理具有优异的选股能力;如果αp为负值,则说明基金组合风险调整后的表现较差,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较差。
(二)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
基金的综合绩效表现是由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高低决定的,Jensen指数对这两种能力的贡献无法区分(Fama,1972)。可以通过在(2)式中加入可以表现市场选择能力对β影响的解释项来分别检验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
1.T-M二次项模型
Treynor and Mazuy(1966)通过在式(2)中加入一个二次项,将Jensen对总体业绩的衡量分解为选股能力α和市场选择能力β,二次项模型的回归方程为:
Rt-Rft=αp+β1(Rmt-Rft)+β2(Rmt-Rft)2+εpt (2)
β1是对组合的系统风险的衡量。如果β2>0表明基金经理具有成功的市场选择能力。
2.H-M模型
Henriksson and Merton通过在(2)式中加入一个虚拟变量来对择时能力进行估计:
Rt-Rft=αp+β1(Rmt-Rft)+β2(Rmt-Rft)D+εpt (3)
这里,D是一个虚拟变量,当Rmt-Rft>0时,D=1,基金的系统风险β=β1+β2;当Rmt-Rft0,说明存在市场选择能力。以上两个模型中αp的含义同Jensen指数一样,可衡量基金的选股能力。
三、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样本为2007年9月30日前国内发行的所有开放式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样本期为2003年1月-2008年4月,分时段检验中,研究样本选取周收益率数据在24个以上的基金。基金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基金周收益率用每周五的基金复权净值计算得到。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6年6月)规定,开放式基金应当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1年内的政府债券,取消对基金持有20%国债券的暂行规定。因此,本文市场组合由95%的申银万国A股全股指数和5%的中证国债指数组成。用中银银行间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折算为周收益率)代替无风险利率。以上指数数据来自相关公司网站。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于从2001年底开始,股改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市场,股指一直在低位徘徊,在2005年7月指数甚至跌破1000点大关,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调。但是,到了2006年9月以后,股指一路狂奔,仅用了14月的时间就从1630点上升到6000。因此,本文以2006年8月31日为分界点,把样本期分为熊市和牛市阶段,对照分析在股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之间的差异。
下表Jen、H-M Jen和T-M Jen分别表示式(1)、(2)、(3)回归得到的α;各“>0”行列出相应指标大于零的基金数;采用经过New-West调整的t检验方法,分别用“+”、“++”或“-”“--”表示相应指标大于零(小于零),且通过95%和99%显著性水平检验的基金个数。
从表中可以看到,无论从整体看还是分阶段看,95%以上基金的各种Jensen值均大于零,有接近一半的基金的Jensen值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大于零。说明基金组合收益在经由CAPM模型进行的风险收益调整后的表现是优异的,基金的绩效超过了市场表现,说明多数基金经理具有优异的选股能力。但是只有极少数基金表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且混合基金在择时能力上的表现优于股票基金。
如果分别考察基金在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有趣的现象。在熊市阶段,虽然几乎所有基金经过分险调整后的收益(Jensen值)大于零,但是,只有10%的股票型基金以及3%的混合型的Jensen值通过了5%置信水平的统计检验。相对选股能力,基金经理表现出更显著的择时能力,根据H-M(T-M)模型,36%(32%)的股票型基金、44%(34%)的混合型基金有显著的择时能力,说明在股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更为理性,对股市变化的预见性高于普通投资者的平均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
而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牛市阶段,分别有20%的股票型基金和18%的混合型基金的Jensen值在5%的显著水平下大于零,在这个阶段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表现优于熊市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基金的择时能力指标普遍为负值,虽然只有极少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仍然可以说明在股市过热、股价普遍被高估的情形下基金经理们都比较小心谨慎,以致错失了一些投机的时机。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理性的投资态度;另一方面也显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卖空机制,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不但理性投资者不能通过卖空操作获利,市场也因为缺少卖空所传递的看跌力量,导致市场条件功能缺失,只有靠出台各种政策等利空消息来给市场降温。这也说明卖空是市场发挥其自我调节功能的重要交易机制之一,推行卖空机制对稳定市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vramov,D.,Wermers,R. Investing in mutual funds when returns are predictabl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339-377.
[2] Dritsakis,N.,Grose,C.and Kalyvas,L. Performance aspects of Greek bond mutual fun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6(15),189-202.
[3] Kader and Qing. Risk-Ad-justed Performance,Selectivity,Timing Ability,and Performance Persistence of Hong Kong Mutual Funds.Journal of Asia-Pacific Business.,2007,Vol.8(2),25-59.
[4] Kosowski,R.,Timmermann,A.,Wermers,R. and White,H. Can mutual fund “star” really pick stocks? New evi-dence from a bootstrap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e ,2006 (12),2551-2595.
[5] Otten,R. and Bams,D.,Europea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2,Vol.8(1),75-101.
[6] Pastor,Lubos,Stambaugh,Robert F.,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ass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Vol.63,315-350.
[7] Thomas,A.,Tonks,Ian,Equity performance of seg-regated pension funds in the UK.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2001,(1),321-343.
[8] 胡宗义,张杰.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VaR 的业绩评价方法与三大经典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5).
[9] 林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J].经济管理,2003,(14).
[10] 刘军.开放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5,(12).
[11] 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与评价[J].
经济研究,2005,(3).
[12]吴娟.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一种业绩评价[J].经济管理,2007,(21).
篇10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特征比较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