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篇1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是指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技术标准无法达到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调查,即对技术要求进行了降低。

(一)路基工程 (1)路基宽度: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村道),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乡道),村道工程特别艰巨地段报交通局同意后路基宽度可采用3.5 m。

(2)错车道:村道建设中单车道路基必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可结合地形(哪个设得起就在那儿设),交通大小(交通量大的错车道设密一些,小的设稀一些),通视条件的(双方来车能否及时反应)综合考虑设置。

(3)水沟:水沟按“五五八”(即沟底50cm宽,沟高50cm,沟顶高80cm)土水沟。

(4)涵洞:分两类:一类分为排水涵洞,根据地形和路基排水状态设置;一类为灌溉涵洞,充分考虑农田灌溉需要设置。涵洞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设置齐全,因为水泥砼施工完成后无法再增设。

(5) 防护工程:针对路基不稳,路基宽度不够等地段,可考虑采用挡土墙(即堡坎)、护坡等防护措施,防护工程顶宽应不小于60 cm,背坡按1/4放坡。

(二)路面工程

(1)总体要求:路面结构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

(2) 村道通达工程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必须设置基层,基层可采用片拳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得低于15 cm,泥结碎石面层厚度不得低于8 cm;通乡公路和村道通畅工程可选择修建水泥砼路面或沥青表处路面,同时必须设底基层和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片拳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5 cm,基层可采用二灰碎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0 cm,水泥砼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0cm,沥青表处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 cm。有重载车辆通行的乡村道路建设结构层必须报交通局审定同意。

(3)路面横坡:路面横坡统一采用2%,路肩横坡统一采用4%的横坡。

〖HTK〗(三)路线〖HTSS〗

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10米,最大纵坡不大于11%。

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公路施工现场的工序繁多,质量管理难于面面俱到,但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控制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对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严把几个关口,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1、严把原材料关。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质量好,工程质量才会有保证。因此,要对外购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必须有出厂证明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片碎石尽量采用石灰石,如自然条件限制必须采用砂岩的必须实验检测其强度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工地,已经进场的要坚决清除出去,彻底消除来自原材料的质量隐患。

2、严把配合比关。配合比就是施工时间单位体积的集料中各种材料所占的比重(一般采用重量比),例如拌和一罐混凝土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碎石、多少砂的重量之比。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因此:(1)在铺筑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前,必须把配合比明确公布在拌和机旁,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

(2)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以水泥砼施工为例,砼搅拌前采用磅秤准确称量各组成材料,并在斗车上做好标记,每次装料按照标记装料并将表面铲平。3、监督人员必须到位,每个施工时段必须严格称重,并随时监督上料情况。

篇2

关键词:山西;农村公路;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费用

1山西省农村公路的基本特点

山西省公路交通从“十一五”以来,公路里程总数大幅增加,道路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变化尤为明显。到2014年底,三、四级公路总里程已达10万km,占山西省公路总里程的80%左右,基本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街道硬化的“全覆盖”。因此,山西省公路基本覆盖全省、通达四邻、安全畅通、高效便捷,其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基本保障。但是随着农村特色旅游公路的快速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道路的服务水平不高、施工质量较差、工程造价相对较高等,亟待提高。

2全寿命周期费用基本理论全寿命周期费用

[1]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于1983年7月正式提出,其主要满足工程项目可靠性的基础上,找出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低要求。基于价值体系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主要从项目的可研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合同管理阶段、交竣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流程中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阶段分类如图1所示,一般以LCC(LifeCycleCost)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之后,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在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普及。1987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LCC专业委员会首次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应用于设备采购,其相关研究成果可推进LCC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长期以来,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而且在建筑工程应用较广,在农村公路方面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相关理论,既考虑在工程项目中使得全寿命周期费用在设计阶段投入达到最低值,又要考虑工程后期施工和运营的费用,在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最终的建设费用,如图2所示。

3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农村公路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1)改善建设农村公路招投标程序。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投标资格预审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3]等相关文件、条例,结合山西省农村公路的相关技术特点,将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真正纳入到招投标过程中,并通过实施招投标程序,选择业绩显著、实践能力强、信誉良好企业进行工程进行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费用。2)树立设计人员相关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树立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积极参加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培训,并在农村公路设计过程中[4-5],逐步考虑建设工程的全寿命费用设计,既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又要摒弃传统设计保守、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设计阶段需全盘进行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并考虑工程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养护维修费用,还要考虑农村公路在运营期满后报废拆除等费用。3)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通过现场调研可知,山西省农村公路路面早期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基本涵盖大部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多农村路段的实测弯沉值、压实度和弯拉强度等指标超过规范设计允许值,日常使用性能和服务水平属于中等偏下,从而影响道路的安全[6]。例如,由于现有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道路路面设计宽度一般取4.5m,甚至部分进村路段,由于现场条件有限,部分路段未能达到4.5m,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的轴距和车辆尺寸逐步增大,当双向车辆在农村道路会车时,由于道路宽度相对较窄,车辆外侧轮胎极易压到道路外缘,从而造成路面啃边等病害,使路面边缘发生早期破坏。因此,要改善农村公路的使用情况和道路状况,建议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如增大路面的设计宽度,提高道路设计材料特性。4)结合山西省资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7]。如何结合山西省当地资源,在材料性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倡就地取材,同时应考虑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施工和工人施工的便捷性,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比对后,进行确定材料使用。5)落实监理对全寿命周期费用监管力度,保障工程造价费用最低。从以往工程而言,农村公路监理工作主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介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6]。因此,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监理人员对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认知,同时增大费用控制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应用力度,通过“理论学习———阶段探索———效果反馈”的模式,提高工程效率,从而节约成本,反馈结果可以使得设计单位改善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水平。6)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相关实践经验,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理论[9],同时应加强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的培训,应通过充分调研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工程造价。7)施工阶段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跨度较大,资金费用较高,同时由于许多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很多未知因素干扰工程费用,因此,设计人员应熟练应用相关文件,确定工程量清单和计量的关键环节,实行多次计价,实现动态跟踪管理[10]。8)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费用管理意识。在道路交付使用后,养护人员对于农村道路的运营管理费用为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方面,提高养护人员的道路养护管理意识,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降低道路养护的成本,同时应引用养护和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机械,最终提高山西省农村道路养护的综合水平[9]。

4结语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原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探讨农村公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 总体设计要点。

商品粮基地公路和通乡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执行。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应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铺设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完善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资金落实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休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时速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二、 设计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兼顾,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意安全”的原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原路线线形基本不变的总原则,更要按照满足功能,充分利用旧路要求,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对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三、 路线设计内容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采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条件许可的,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在进行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注意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应尽量少破坏自然景观,注意与当地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四、 公路断面应达到设计要求

(一) 公路纵断面设计应达到路线纵坡设计和竖曲线的要求。最大纵坡不超过7%,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5%,对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连续3k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二) 公路平面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平曲线设计要求,平面最小半径不小于15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坡度不应超过6%,如以行驶拖拉机、农业机械为主,车速较慢,可不设超高。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披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6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当平曲线需设置超高和乾地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缓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m,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缓合段内渐变完成。

(三) 错车道。对于特殊山区的四级公路路基采用4.5m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路段地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较长度不小于20m,错车道间隔一般为500m。错车道路面有条件的可采用与路面同结构,也可采用当地粒料改善路面通行情况。

(四) 单车道平面设计,单车道路面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乾地综合考虑,可设在中间,也可设在一侧,便于后期加宽。

(五) 各级农村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离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通乡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六)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五、 农村公路设计要求

(一) 农村公路设计应秉着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路不在宽而在适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重实用,重排水,重防护的做法,既降低了造价,又避免了大填大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乡公路中,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一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实施,工程艰巨,难度较大的路段,个别技术标准可采用四级公路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受条件限制路段,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 ,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

(二) 路面结构型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当地建筑材料,水文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通行政村公路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是我省水泥,砂石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成资源,同时还可节省材料的运输费用,二是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更多的建筑施工队伍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缓解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导致施工队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三是技术标准便于控制,把握好路基牢固,水泥达标,砂石级配合理,路面尺寸到位,就能达到较好的监控目的。四是便于养护;五是拉动当地经济更有力,增加农民收入更直接,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存在困难时,可结合当地既有工程实践,采用能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的路面结构。

(三) 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经费的不足,在路基排水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老路段尽量利用老的边沟,护坡,挡墙,对改线段,排水沟渠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以减少加固工程的投资,只在排水困难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加固设计,其次要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来进行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在防护工程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尽量少用或不用浆砌石质形式。

(四)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在旧桥涵的利用上,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对一些病害桥涵进行拆除重建是必然的,但对那些虽然病害但结构尚好,尚有利用价值的桥梁如果一律拆除重建,则不但增加造价,而且耽误工期。桥涵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确定利用旧桥涵之前,对旧路上的桥梁,涵洞,要逐一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计算,对有利用价值的桥涵,要反复进行强度检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直到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

(五)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 应将以地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农村公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交通量不大,老路很多是自然形成或通过民工建勤方式建成,其路基填土不高,人为破坏自然的情况不多,因此,在改造是,就要继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通村公路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但有的设计部门脱离客观实际,追求高标准,四级公路设计,最短坡长可采用60M,路线纵向坡度可以控制在9%,而设计部门设计把四级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要求设计,设计最短坡长200m,设计纵坡控制到5%,这样造成路基的大填大挖,破坏老路资源,增加很大工程量,占用大面积耕地和林地,加大资金投入,结果旧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人为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 路面宽度过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四级公路路面宽为3.5m,很窄,对一些地区来说,很难适应这个规定,非常不利于会车,两台载重农用四轮车会车是不可能的,路基宽度6m也过窄,遇到拉秸杆的四轮车,别的车就很难通过。

(三) 由于配套工程资金欠缺,指路标志的设置成本比设置告,禁令标志高出许多,同时,部分人员管理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农村公路主要是本乡本土的村民在使用,不需要指路标志,致使在设计中对标志标线的设计过于简单,使有些外地司机要花很多时间打听方向,或者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而发生交通事故,这就不利于保证人车安全并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 解决方法

(一) 路线纵断面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满足公路勤务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尽最大努力贴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要求的设计标准,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路基挖方,可以节省大量砂石材料,可以减少人力,运力,机械设备,财力的浪费。

(二) 路面窄的问题。是客观事实,国家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路面作成宽4-4.5m,这样会车可能就方便多了。

(三)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资源,改善通行条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有效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公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还可以美化路容路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4

关键词 农桥;危桥;现状;原因;对策;江苏大丰;大中镇

中图分类号 U4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9-01

1 农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中镇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镇现在引排干河3条、大沟33条、中沟472条,共配套建设中沟级以上农桥653座。这些桥梁为大中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影响经济发展,危及人们生命安全。近年来,大中镇农村河道、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河道、公路综合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农村公路上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危桥等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0年初,根据农桥损坏程度,大中镇水利站进行了调查统计,全镇共有中沟级以上危桥4座,其中镇与镇分界处危桥3座,镇村交通要道或村界危桥6座,村内危桥261座。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部分农桥与农村道路不配套,标准低,视同危桥,据此,水利站2012年对农村桥梁重新进行了调查鉴定,统计结果表明,现有机耕桥危桥267座,位于农村水泥公路上危桥16座。

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全面建设农村公路的重大决策。大丰市大中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水泥路面面积不断增加。农村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可改变农村面貌,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路况改善后行车更方便,而与之配套的农桥建设相对滞后,危桥改造建设没有相应跟上[1]。群众形容这些危桥是道路上的陷阱,是埋在道路上的地雷。危桥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丰市曾出现过桥断车毁事故。目前消极应付的办法,只是在桥头树起“危桥”警示牌,或干脆将桥头封堵,严重阻碍了农村农副产品的流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危桥进行调查与改造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危桥产生原因

一是使用寿命已到。包括农桥在内的大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这些农桥已运行30~40年,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露筋,承载力严重下降,已到报废期。二是设计标准偏低,当时大部分农桥都是按照人行桥和手拖桥标准设计的,当时的拖拉机载重不足1 t,而现在为3~4 t。60—70年代钢材紧张,所建农桥不少是砖拱结构,风化严重。而现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中心河道的船只运输,农村运输主要靠手扶拖拉机,手拖上高桥时对桥面及桥头接线路面的破坏力极大。三是不适应现代农村交通运输的需要。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副产品运输量越来越大,交通运输频繁,农桥常处于超频率运行。四是车辆超载行驶。农村大量农副产品靠卡车运输,并直接开到田头田间,行驶在农村道路和农桥上,并且大部分车辆超载,农桥超负荷运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2]。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搞好危桥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干群努力投身于危桥改造工程建设中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危桥改造建设,加快改造进程。农村危桥改造建设要列入程序化轨道,要定期对农桥进行鉴定检查,对列入危桥的项目要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桥改造实施办法,成立危桥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规划农桥设计标准和规模,委托有资质部门统一设计图纸,并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施工单位,狠抓工程施工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农桥档案[3]。

3.2 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危桥改造要先对道路建设进行管理。农村道路和桥梁上要树立交通车辆等级,坚决杜绝超重、超标准车辆在农村公路和农桥上行驶,以延长农村道路和农桥的使用寿命[4]。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方面责任。对于市级下达的危桥改造任务,无论建设单位是谁,一旦任务明确,都必须筹资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建设进度督查,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3.3 广辟投资来源,制定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政策

危桥改造建设的关键是投入,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农桥改造建设政策,落实建设资金,考虑基层的难度,加大补助资金比例;建议水利厅建立农桥改造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危桥改造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也是弥补前几年财政投入的不足;根据“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建设资金。

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仍需农民出资投劳。按照中央、省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采取一事一议筹资办农村基地设施,但村内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而需要办的事情相对较多,能够用于危桥改造的资金更少。因此,需要研究出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农村危桥改造的政策,切实解决农水、农桥建设投入的实际困难。

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巩固成果、完善设施、提高能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为保障,以提高危桥改造工程质量、加强管养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全镇桥梁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晓魁.山区公路危桥调查及分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2] 陈文章.浅析地方危桥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交通科技,1998,23(1):13-14.

[3] 周昌云,陈永吉,田学工,等.农村危桥改建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2(7):21.

[4] 杨修志.加强危桥改造工程管理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12(3):48-50.

[5] 蔡昭林.沿海地区公路危桥成因分析与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07(4):59-61.

[6] 吴焕发.浅谈公路桥梁养护与危桥改造对策[J].城市建设:下旬,2011(3):103.

篇5

一、工作目标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以已竣工的通村公路通畅工程为重点,通过路肩集中整修会战,在短时间内恢复公路路况,提高技术标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责任主体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以各乡镇政府为主,各相关村屯具体负责辖区内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

三、时间安排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会战时间从8月26日开始,9月26日结束,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统一验收。

四、技术要求

1、严格按照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进行施工。通村公路路肩宽度要求不少于1.5米。原有老路路基较宽的,路肩培护要与老路路基同宽;原路肩宽度不足1.5米的要拓宽路基,达到规定要求。

2、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碎石土、风化料等本地资源材料,以硬化路肩为主,保证路肩整修标准。

3、加强路肩压实平整,保证回填后路肩密实度。密实后的路肩高度与路面一致,路肩边坡比不小于1:1.5,路肩横坡适度、边缘顺直。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路肩培护工作不到位,将会使已完工的公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因路面与两侧路肩落差太大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各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切实纳入议事日程,做好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二、明确责任,迅速落实。各乡镇政府、村委会是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及日常养护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乡镇政府要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确保尽快完成通村公路的路肩整修,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加强领导,严格督办。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确保此次专项工作平稳推进。县交通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办路肩整修工作,及时反馈工程进展情况。对路肩整修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乡镇,县政府在验收时将予以通报批评。

篇6

1.设计质量是确保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

没有好的设计,就没有好的成果,好的工程质量,设计必须先行。回顾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程质量监理和社会监督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能认真处理好工程质量、进度、费用三大关系,打造了不少的优良工程和精品工程。但因设计不完善,也存在一些后发质量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影响了农村建设,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在工程建设初期,由于建设方在设计准备阶段准备不充足,没有认真做好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对设计单位资质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设计程序简单,致使设计勘察不细致,缺少路基复杂状况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做出的设计只具有一般性和统一性。设计缺陷及造成的后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标准低

由于大部分农村公路的修建是在一些乡间的生产路上直接加宽、加高,原有路基压实不够。农村公路断面设计大多采用标准较低的面层和基层,道路断面结构单一,结构整体抗破坏的能力较弱。而且设计人员未能预测道路修通后部分重载车辆的使用,使得部分路面的结构不合理,路面结构厚度不够,致使路面较早地出现了病害,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经济损失。

1.2设计缺乏针对性

通常农村公路的设计图纸内容简单,没有工程现场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勘察数据,对于原路基的弯沉、水文等资料的调查尤其不全面,使得部分断面设计不合理,施工单位未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造成了后期的质量缺陷。

1.3配套设施设计不完善

由于农村公路配套资金少,在道路设计中,大部分建设方只考虑了主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没有同时考虑村街两侧的排水,部分路肩的硬化、绿化问题,以及必要的安全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使得道路通行后,不能及时配套道路设施,导致道路病害发生和形成安全隐患。

2.严把工程招投标是确保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

农村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农村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快进度、低费用三大目标的顺利达成的前提,除了必要的工程监理和社会监督外,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非常必要,只有具有相应资质和信誉的施工企业才能顺利地完成项目工程,并且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和不必要的损失。在已实施过的工程项目中,存在一定的招投标不规范的情况,一是由于农村公路工程造价低,资金筹措有难度,有实力的施工单位不想介入;二是公路工程同一时间内亟需开工的项目多,为完成计划任务,建设单位放松了严把尺度;三是由于项目前期准备不充足,缺少必要的人员;四是一些社会非相关人员的介入。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些资质低、信誉差的施工企业和一些个人趁虚而入,存在着中标企业有挂靠资质和不正当竞标的现象,造成了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施工管理力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机械设备严重不足和设备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施工人员素质低和质量意识不高,经常出现材料把关不严,操作违规或不规范,试验员弄虚作假和偷工减料等现象。存在以上情况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尽管实施了工程监理和社会监督,仍然容易产生质量隐患。所以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招投标非常必要,通过招投标,将有实力、有信誉的施工队伍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上来,将会推动工程质量的大提高。

篇7

Abstract: Rural roads as the blood capillary in the conne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ys the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roads, the policy of who built to allowance, only on the premise of the local matching funds in place, the government up on level can allocate fund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However, the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lacking of funds, and the serious problem of matching funds lead to the shot of construction mileage and the maintenance canno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rural highway in poor areas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blanket.

关键词: 农村公路;资金来源;贫困地区

Key words: rural roads;the sources of funding;poor areas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14-02

0 引言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贫困地区资金配套问题。税费改革之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资金没有了固定来源,一直制约贫困地区的资金问题更加突出。

马永新提出,农村公路应适当加大中央投入,缓解配套资金不足的压力,尤其是农村公路修建越来越深入偏远地区;张浩指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即资金短缺;杨红梅提出,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为财力不足。

以上文章都不同程度的说明,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问题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然而作为贫困地区来说,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更是保障农村公路修建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贫困地区资金来源出发,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现行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分析

1.1 农村公路资金来源分析 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投入资金和地方投入资金构成,其他的还包括银行贷款和农民投入部分。中央财政资金主要是除车购税外的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用于扶贫的以工代赈资金。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地方交通部门规费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规费与地市、县(市)交通部门规费。

税费改革之后,取消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开征燃油税,且燃油税和车购税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作为财政资金纳入国库。交通部门不再直接支配和管理这部分资金,而公路规费一直是地方政府用于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投入,这一改革直接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投入。这一问题正是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落后的主要原因。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中, “十一五”全社会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其中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参考近几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计算,得出表1,发现地方资金投入占农村公路建设总量的80%左右,可见地方资金投入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1.2 贫困地区补助现状 目前,一般地区农村公路修建补助标准为20万元/公里,贫困地区为25万元/公里。而实际修建一公里路至少需要35万元,每公里差额为15万元。对于贫困地区,其财力状况只能满足于自身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公路建设,更不用说达到配套资金的标准。

2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主体分析

2.1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主体 《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乡两级政府承担县乡级农村公路的建设、维护的主要任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第3号令)第四条具体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虽然法律和规定已经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承担主体,但是贫困地区自身财力的限制并不能承担起投资主体这一责任。刘勇、张庆(2007)指出,从分税制改革后,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和省两级,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角度,提出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李丽、齐小翠指出,确定投资主体为哪级政府不能仅仅考虑受益范围,更重要的是根据政府间职责划分的原则,中央政府负责稳定政策、再分配政策的实施。

相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农村公路的修建更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其财力状况不能达到筹集配套资金的要求,从而使得农村公路修建一直落后与其他地区,而富裕地区的路越修越多,只有打破这种“马太效应”,取得中央政府财政倾斜,才会使得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趋于平衡。

2.2 存在问题

2.2.1 资金严重匮乏 农村公路建设所采取的政策为“凡建即补”,由上一级政府拨付资金,地方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然而,只有配套资金到位了,上级才会拨款下来。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配套资金是很难落实的,从而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

2.2.2 自然环境恶劣,修路难度大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多为山区、高原、丘陵,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增加了修路难度,同时也加大了修路成本。

2.2.3 农村公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贫困地区现存的路大部分为民间土路,只有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标准,大多数自然村出行仍然是个问题。现有的农村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地方因为路不通,造成农产品不能外运,致使不富裕的家庭越来越贫困。

2.2.4 缺乏养护意识,养护滞后 农村公路建成通车,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后续的养护。然而在贫困地区修理资金都难以筹措,对于养护资金更是无从筹集。另一方面,由于养护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人员参与,使得农村公路年久失修,路况越来越不好,面临重修。

2.2.5 农村公路等级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由于贫困地区财力有限,大部分道路设计强度仅能满足一般行车需要,桥涵构造物及防护等设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设计标准低,功能不完善和抵御自然灾害差等问题。

2.2.6 安全性问题突出 由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大部分只通行政村,用于生产生活的路多部分仍为农村的土路、山路,这样不仅给出行带来困难,更多的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安全问题。

3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解决办法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即为打破原有的责任主体,强化上级政府的作用。

3.1 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依照贫困地区的财力状况,中央政府应当适当的提高补助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逐步减少直至免除贫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差额部分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承担;省级政府也应适当提高配套标准,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解决地方政府政府无钱配套问题以及落后地区举债甚至挪用其他款项修路问题。

3.2 设立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自2009年起,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将车购税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采取切块下达的方式,但所采取的方式仍是“凡建即补”政策,并未考虑公平原则,越是富裕地区,配套资金到位快,农村公路修建速度越快规模越大。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应当适当调整车购税比例,扩大交通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优先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将这部分资金打入统一账户,只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3.3 转变责任主体,建立农村公路建养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所遵循的原则“谁受益、谁建设”并不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现状。贫困地区并不能够承担起农村公路修建的责任主体,应当明确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责任,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无法筹集到配套资金的情况下,应当由中央政府全额拨付。

3.4 加强养护管理,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 作为贫困地区的普遍问题,农村公路“失养”严重。要打破这一局面,必须将养护资金纳入转移支付范畴,设立专门的养护资金账户,将上级补助与转移支付资金中,有专门用于养护的部分。中央和省级财政负责拨款,地方政府统筹使用。

3.5 加强监督力度,严格实行监督考核 首先,要明确农村公路建养考核的重要性,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与生活稳定,加大监督力度,是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更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贫困地区农村之所以贫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滞后。所以,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只有真正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将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纳入国家财政的范围,才能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建养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红梅.甘肃省秦安县交通局,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2009(12).

[2]李丽.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R].2011(7).

[3]王秋玲,徐海成.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分析—基于”徐文模式”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7(4).

[4]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需强化政府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2(1).

[5]李丽,刘艳娜,徐星.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J].2012(2).

[6]刘勇,张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体辨析[J].综合运输,2007(5).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负责农村公路管理的责任单位及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保障投入、建养并重、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

第二章工作机制及职责

第六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明确一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派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

第七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和队伍,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受灾农村公路的抢修;负责县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组织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工程验收;监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三章管理养护

第十一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指按照公路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保持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完好状态而进行的养护巡查、路况检查、决策评定、内业资料管理和经常性保养维护、灾害性损坏的预防和修复,以及为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大修、中修等作业活动。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做到路面完好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路基边坡稳定、边沟排水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齐全,绿化协调美观。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参照交通运输部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巡查、路况检查、评价决策、内业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预防性维护保养,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常年处于完好技术状态。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中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复、加固,恢复其原有技术状态的小型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大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已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或遇人为及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严重损毁进行应急性、预防性和周期性的综合治理和修复,恢复其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有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建或增建,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专业化队伍养护;

(二)群众分段承包养护;

(三)专业化队伍与群众分段承包养护相结合;

(四)其他养护方式。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农村公路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第十六条对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必须配足人员,并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一级公路每1.5公里1人;

(二)二级公路每2公里1人;

(三)三级公路每3公里1人;

(四)四级公路每4公里1人。

养路员标准条件如下:

(一)身体健康,年龄控制在50周岁(妇女45周岁)以下;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三)品德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

(四)优先选用长期在家务农人员;

(五)养路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并挂牌上岗。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履行建设程序,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并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1年。

第十八条大修、中修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及时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做到资料归档齐全、规范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交工、竣工验收;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桥的大修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应分别进行,其他大修、中修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县道、乡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绕行标志,并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告。村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告知沿线单位和村民。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存放场地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保证养护需要。

第二十一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农村公路绿化规划,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公路绿化严格统一规划,公路两侧至少各一行,株距3米,要因路制宜进行绿化,培植位置要求距路面外缘以外水平距离不少于1.5米。绿化里程应占宜绿化里程90%以上。

第二十二条对由于自然灾害破坏的农村公路、桥涵等设施,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维护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保护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及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以下统称路产)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队伍建设,配备必要数量的路政管理人员和相应管理装备,依法制止、查处本行政区域内损坏、破坏、侵占农村公路路产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的标准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除农村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挖掘农村公路。

第二十七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涉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按照《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五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应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稳定资金渠道。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一)国家、省、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工程;

(二)市人民政府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并纳入市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安排资金,纳入乡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

(四)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

(五)受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等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

(六)通过村庄的村道,其村内部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筹集村道养护资金。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实行市、乡镇(街道)财政分级管理制度。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养护工程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根据养护计划实施进度适时拨付。

第三十三条财政、审计、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养护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第三十五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实行千分制,主要内容包括养护责任落实情况,养护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养护质量情况,大修、中修工程管理,路政管理和内业资料归档管理情况等。检查考核的具体标准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农村公路检查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每季度检查一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评分为日常检查、半年初评和全年总评。

第三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对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在养护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存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三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扣减其下一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安排下一年度省列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计划和扣减下一年度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小修补助资金:

(一)考核等级不合格的;

(二)未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的;

(三)未按照本细则规定配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的;

(四)出现严重质量和安全事故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未列支必要的养护资金或先拨后抽、虚拨实抽、挪用截留养护资金的。

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的发展遵循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保障投入、建养并重、确保质量、安全畅通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规划、分级负责。

第四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负责县道的管理和养护,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区域内乡道、村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市发改、国土、财政、公安、林业、农业、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并鼓励、引导社会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第六条农村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八条农村公路规划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国家和省、市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九条县道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国土等有关部门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乡道、村道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协助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并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审核、批准机关审核、批准。

第十条县道、乡道建设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村道建设根据区域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技术标准,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防护、排水以及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和其他附属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并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下列区域为农村公路用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

(一)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1米范围内;

(二)无边沟路段公路两侧路肩外缘3米范围内。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确定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或人员进行监理。

第十七条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

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或群众代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应当设立质量责任公告牌,公告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举报电话。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

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交工验收合格后不少于一年。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交工、竣工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沥青或水泥路面整洁、无积水,无堆积物,无病害,路缘石顺直、无缺损;

(二)路基宽度标准、线形清晰,路肩顺直、平整、无堆积物,边坡稳定饱满、无取土现象,防护工程和排水设施完好,边沟顺畅;

(三)桥涵配套和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

(四)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符合规定;

(五)公路沿线两侧合理绿化,且抚育管理及时、生长良好。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第二十三条县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编制,报市政府同意并报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乡道、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所在镇政府(区管委会)负责编制,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履行建设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五条县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道、村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适时组织开展乡道、村道集中养护。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做好村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十六条因自然灾害造成县道交通受阻,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因自然灾害造成乡道、村道交通中断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及时组织抢修。一时难以修复的工程应设置警示标志,修建临时便道,并及时上报灾情。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养护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场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对所管辖农村公路实施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遵循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年度审计制度。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国家和省、市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补助资金;

(二)市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捐助资金及通过农村公路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

(四)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五)其它可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

第三十二条市政府每年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需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乡道、村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不足部分在其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解决。

第三十三条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县道大中修养护工程由市政府安排投资;乡道、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由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安排投资,不足部分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

第三十四条市财政部门按年度将农村公路专项养护资金拨付至市交通主管部门,由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情况发放和下拨。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时,不得增加农民负担。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三十六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组织成立综合性管护队伍,以农村公路管养为主,同时做好绿化养护、农村生活垃圾、沟河保洁等工作,并协助市交通主管部门开展路政执法。

第三十七条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损坏农村公路。

需要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开设平交道口,架设电杆、铁塔、变压器,埋设管线、电缆等永久性设施或设立其他非公路标志的,应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征得公安机关同意。

第三十九条在农村公路大中型桥梁周围200米以及在农村公路两侧规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它危及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桥梁、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其他损坏、污染农村公路和影响农村公路使用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除农业机械因田间作业需要在农村公路上短距离行使外,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二条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农村公路或桥梁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经镇政府、*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同意,村(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道设计标准,在村道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

第四十三条未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功能,方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促进物质交流,改善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公路的勘测设计应重点,在满足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做到简单实用,能够指导工程实施。勘测设计中都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技术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重点,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工程造价,尽量利用原路改造,尽量不占用耕地,不拆迁民房。通村公路建设以强化路基工程为重点,排水设施满足公路使用功能,路面结构要按多样化原则灵活选用。

一、平面线形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考虑驾驶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行车安全、舒适等问题。平面线形的设计要满足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配合的协调性。在农村公路设计中,应考虑行车的地带类型、设计行车速度等,技术指标上的运用,不是越高越好,应使相应的技术指标保持一定的比例,防止忽大忽小的突变现象。使其适应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地形条件的复杂以及村民居住地点分散性的特点。在线形选择时,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路线线位、线形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1、改建公路的平面设计

当前需改建的农村老路两侧通常都有房屋,特别是通过城镇村庄处,两侧建筑物相对比较密集,还有供水、煤气、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等地下管线。因此,在勘测设计中应该注意在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减少征地和拆迁,路线走向基本上以老路走向,尽可能地利用老路,减少占地量,降低工程投资。在不符合道路线形标准的地段,加以适当调整,保持曲线线形应连续,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如果已采用了极限指标或更低的指标的路段,必须做好安全设施,设置警告标志,做好视线诱导。穿越城镇村庄处,结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划意见,可绕开城镇村庄进行局部改线。这样,可以尽量提高线形标准,便于当地的统一规划管理,以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

2、最小偏角值的确定

路线偏角的大小反映路线的舒顺程度,如果路线偏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使驾驶员感到曲线和直线并无差别。在平原地区或障碍物较小的情况下,选线时应调整偏角值,使θ>10°为宜。如果偏角值过小,两相邻交点的距离较大,可在两交点间增加一个交点,形成反向S曲线,以增大交点偏角值。然而有些公路,应避让的障碍物较多,对驾驶员的视线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应最大程度上予以进行保护。所以,对于设计车速较低(20km/h)的公路,在确定平面线形的过程中,可不考虑小偏角的问题。

二、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中,顺着自然地形平滑的线形比以直线为主而填挖方多的公路线形美观,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修建公路而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节省施工、工程、养护费用以及劳力。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顺应自然地形地势的起伏这一原则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自然地形起伏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些村镇,频繁起伏的自然地形,对于公路纵断面技术指标的取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些平面线形是直线的路段上的纵坡度比较大,有时甚至接近技术指标的极限值。

1、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半径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指标。凸型竖曲线半径设计,是以通视距离和停车视距为理论依据,通视距离大于停车视距,小于会车视距,因此,凸曲线半径的选用上,应以通视距离所需要竖曲线半径R值控制。凹型竖曲线半径设计,是以夜间前车灯照射距离和行车的舒适性为理论依据,夜间行车的安全距离大于行车舒适性曲线半径的1.25~1.30倍。在设计中,竖曲线半径不能以满足标准的规范规定的指标值为准,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当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技术标准中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值。当有条件时,宜采用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较短,应合并为单向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直线坡段,可直接连接。

2、纵坡设计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公路的长路堑,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纵坡若小于0.3%,在缓和曲线上的合成坡度则较小,雨天产生的水雾和溅水,路面排水不畅等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不要轻易采用《规范》中规定的道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值与纵坡限制长度,应以平、缓为宜。在平原、微丘地区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且坡长不宜过短;山区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长不宜超过规定的限制,纵坡不宜大于6%;丘陵地区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不得设置反坡;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尽量不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三、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是在平面和纵面线形初步确定的基础上,用透视图法或模型法进行视觉分析,使平、纵面线形组合起来,使之成为连续、圆滑、舒适、美观的空间曲线,从而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要求。在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中,要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视线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对纵断面采用低标准的极限纵坡或竖曲线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由于其线形单调、枯燥,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因而应该尽量避免。平面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组合,由于纵断面上插入了凹形竖曲线,要注意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一般以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的3~4倍为宜,以避免产生折点。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直线,因为直线组合后,易在视觉上形成虚假凸形竖曲线的错觉,若改为复曲线或合并成一个凹形竖曲线,将使视觉条件得到改善;长直线的末端不宜插入小半径凹形竖曲线。在采用凸形竖曲线时,要注意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保证有较好的视距。

四、横断面设计

在公路工程中,横断面的选择决定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设计单位根据规模要求和改建道路的交通量、交通量的增长率以及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地域经济特点、路网两侧商业化程度,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充分考虑绿化美化环境等因素,提出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型式。

1、路基高度

农村公路多为混合交通,为满足当地村民的需要,宜修筑低矮路堤而且不宜修筑路堑。特别是在有些地区,公路两侧农田密布,对于往来于田间的一些农用机具及交通工具,当路堤较高时,会给这些农用机具及交通工具上下公路行驶带来很大的不便,车辆更难以通过路堑。因此,鉴于农村公路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路基应以低填方为主,其填筑高度宜限制在0.5m以内。

2、行车道及路肩宽度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流是由多种车辆组成的。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自行车、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村民的主要运输工具为拖拉机、轻型卡车、面包车和中型载重汽车,只有极少数重型载重汽车。单车道公路,适合于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或地方的通村公路,此类公路虽然交通量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车,所以此类公路行车道宽度值取4.5m,对应的道路两侧路肩(最好为硬路肩)宽度各为0.75m,即路面与路肩宽的总和为6.0m。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供对向来车临时的停靠),以更好地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需要。具体情况可根据公路等级及交通量的需求按规范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设计。

结束语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造福农民百姓,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是工程的生命。因此,要正确处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在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出现以速度牺牲质量的倾向。多进行进行人才、技术和建设管理经验的积累总结,要针对目前技术力量、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加强政府监督,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加强管理,增强农村公路的后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